21世纪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具有一定决策与管理能力;
(7)具有竞争和合作两种优良的素质;
(8)具有良好的口头和文字表达能力;
(9)具有较佳的人际关系,具有自我表
现和自我推销的能力;
(10)具有广泛阅读和理解的能力;
(11)了解世界地理、历史、文化和 国防事务; (12)掌握实用法律知识。 针对不同职业还应具有一些职业技能
※ 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 中,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是高层 次人才的国际争夺战日趋激烈, 表现为发达国家千方百计从发展
中国家挖人才。
二、高等教育终身化趋势
一个小故事
法国成人教育学家,时任联合国 教委文组织成人教育处处长保罗· 朗格 朗指出: 将人的一生分成两个部分,前一部分 是受教育、学习,后一部分是工作、 生活,这种认识是不科学的。 应把教育看成是贯穿人整个一生 的活动。
全球化;
由跨国公司推动的投资全球化;
由互联网推动的信息全球化。
1.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涵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指一个国家的高等 教育面向国际发展的趋势和过程。把国际 的、跨文化的、全球的观念融合到高等学
校教学、科研和服务等诸项活动功能中的
全过程。
2.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特征
(1)学生培养国际化——留学生的派遣 和接收。 ● 培养具有国际意识(国际视野)、 国际交往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 一些先期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西 方国家,在本国高等教育资源相对过剩的 情况下,纷纷瞄准国外教育市场,吸引留 学生,赚取可观的利润。
21世纪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孙 宗 禹
大背景
当前,高等教育的发展主要面临下列 5个方面的严峻挑战。 知识经济 信息化社会 科学技术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战略 文化多元化和文化的相互融合
一、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趋势
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与‚经济全球化‛有 密切联系。 经济全球化包括: 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推动的金融全球化; 由世界贸易组织(WTO)推动的自由贸易
育教学手段现代化。
当前,高等教育教学手段现代化主要 指网络技术与多媒体技术在高等教育领域 的应用。
1、网络技术——使远程教学应运而生。 ●使学习者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 低成本地选择学习内容,促进了学习个性 化,也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国际合作。 传统师生关系的改变:学生是主体, 教师是引导者、辅导者。
我国开展素质教育的简要回顾: • 上世纪90年代初首先在中小学教育 中提出; • 95年,在高等学校中开展文化素质 教育的试点工作; • 99年,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 提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 素质教育‛。 • 高等学校要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 与创新精神,着力提高大学生的文 化素养和科学素质‛。
还包括: 行政教育系统 ——以职业资格教育为主; 社会教育系统 ——以文化生活教育为主。 高等教育不再是具有一定期限的人 们接受教育的终结阶段。
2.高等教育终身化的特征
(1)不断学习是人自身发展的需求, 《学会生存》中指出:人的生存‚是一个无 止境的完善过程和学习过程‛。 ‚人是一个未完成的动物,并且只有通 过经常地学习,才能完善自己。如果确实如 此,那么教育就要终身进行。‛
3.我国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途径
(1)创办一流大学 1998.5.4 江泽民:‚为了实现现 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 的大学。这样的大学,应该是培养和造就 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摇篮;应该是认识未 来世界、探索客观真理,为人类解决面临 重大课题、提供科学依据的前沿;
应该是知识创新,推动科学技术成
著名教育家布鲁贝克[美]在上世纪70 年代提出:在19世纪工业革命之前,‚高 等教育的主要职能一直是保存、传播和发 展高深学问,而现在它担负起为大众服务 的职能。‛原来,教育和学术只是推动服 务,而20世纪的进展,大学越来越多地提 供实际服务,到了20世纪。
大学‚不仅是美国教育的中心,而且是美国
(2)教师及研究人员学习培训国际化
包括学者访问和学术交流
有助于对共同关注问题的交流与解
决、缩短各国在教育、科技之间的差 距,促进国际社会间的文化融合,推
进全球一体化的进程。
(3)课程国际化 —— 增设‚国际课程‛——关于世界 文明,世界史等具有国际性内 容的课程。 —— 改进与加强外国语课程的教学。 —— 推进‚双语教学‛。
●素质教育不是对教育的分类,也
不是一种固定的教育模式,而是一种教 育指导思想,一种教育观念。 ●要把素质教育贯穿于大学教学的
全过程。 ●“发展与内化‛是形成个体素质的
两个重要阶段。
素质是经过内化了的东西,是知 识在头脑中的融会贯通,久而久之它 甚至不以知识的形态出现,而内化成 为一种涵养、气质、精神。即使形成 这种涵养、气质、精神的知识都被忘 记了,但内在品质却被保留了下来。 ——物理学家劳厄(美):‚重 要的不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能力。 教育无非是一切已学过的东西都遗忘 掉的时候所剩下来的东西。‛
94.11。‚首届世界终身学习会议‛ (罗马) ‚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 (2)高等教育系统多元化 通过建立各种教育机构,提供多种教育 场所和机会,建立一个使学习者能终身 受到教育的体系。
3.实现高等教育终身化的途径
(1)变革观念 ● 树立教育权终身保障的意识 198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了第 四次世界成人教育大会,在决议《学习权 宣言》中提出了‚终身学习权‛的概念。 ● 重视教育与社会紧密结合,扩大社会 成员进入高等教育的通道,高等教育机构 向社会开放。
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力量;应该
是民族优秀文化与世界文明成果交流借
鉴的桥梁。
● 九八五工程,即高水平大学建设工程。
(2)合作办学 (3)加强基础建设 如网络建设、远程教育、‚虚拟‛大 学、外语教育…… (4)加大地区和国际间的互动与协调 力度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相继推出的 ‚博洛尼亚宣言‛和‚华盛顿协议‛在统 一学制和质量标准、推动学历互认、促进 大学生的国际交流与就业方面起了重要的 作用 。
现代教学技术的广泛应用:
推动了高等教育大众化
推动了教学方式个性化
提高了教学效果
四、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
1.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概念
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加里福尼亚大学
(伯克利分校)公共政策研究生院社会学
教授马丁· 特罗(Martin Tron)提出,以
18-21岁适龄人口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毛
入学率)为标志,把各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能在更大范围内共享优质教学资源 ●‚传统的‘记诵式’的学习过程可能 被 在一个知识平台上自主、研究性的
学习方式所取代‛。
●一个问题:网络远程教育的出现会
取代目前这种大学的教学形式吗?
2.多媒体技术
为改变教学模式,增强教学效果提供 了可能。 主要是‚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 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科技——经济结构、产业结构、 技术结构产生巨大变化。 社会就业结构、职业结构新 陈代谢的加快。
人们职业流动频率加快。
●国民自身发展的需要——提高 自身的竞争力,求得好的职业。
五、更加重视培养与提高
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98.10 “世界高等教育大会‛
(巴黎): “高等学校的首要任务是培养高 素质的毕业生和负责任的公民‛。 ●98年出席美国科学年会的科学 家和教育家认为‚21世纪教育的一个 重要原则是:学校教授给下一代的将 不只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技能‛。
上世纪9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 织提出了‚教育的四大支柱‛: (1)学知(Learning to know); (2)学做(Learning to do); (3)学会共同生活(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 认为教育必须围绕四种基本的学习
(4)学会生存(Learning to be)。 能力来重新设计,重新组织。
●有的研究指出,为了在21世纪职业竞争 中能生存下去,当代大学生必须掌握以下12种 技能: (1)精通英语,并能用英语进行交流;
(2)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学习、 工作和生活;
(3)能运用数学、逻辑学的推理技巧, 并能通晓统计学;
(4)了解现代应用科学知识和
高新技术,能够应用其中某些技术; (5)具有收集、加工、存储和 传送信息的能力;
(2)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
(3)建立开放的高等教育体制
‚教育不再限于那种必须吸收的固定内容,
而应被视为一种人类的进程,在这一进程
中,人通过各种经验学会如何表现他自己,
如何和别人进行交流,如何探索世界,而
且学习如何不断地——自始至终的——完 善自己。‛
(4)建立评价制度 对终身学习成果的评价,建立多元化的学习 评价体系。 ●承认社会成员在社会上参加学习的学分; ●对未修完大学和大学研究生院正规课程, 但被认为与在大学和研究生院结业生具有同 等水准者,可授予其学位。 ●改变传统的以学历取人的观念,推动企业 雇佣评价标准多元化。
1.高等教育终身化的内涵
达夫:《终身教育与学校的回顾》 (1975年): ‚终身教育是个综合的概念,它包括 人一生中正规的、不正规的和非正规的各
种学习,其目的在于使人的社会的和专业
的生活达到最完满的发展。
教育是一个整体——家庭、学校、社
区、工作场所中各式各样的学习活动,还
可借助大众媒介和其他情景来获取智慧、 改进智慧。 高等教育不再单纯指以学历教育为主 的教育系统。
1.素质与素质教育的概念
●素质的概念源于生理学,指人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的先天生理解剖特点。 ●教育学上把素质界定为: 人的素质是指在先天生理基础
上,受后天教育与社会环境的影响,
由知识内化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心理
品质。
● 素质教育:利用遗传与环境积 极影响,调动学生认识与实践的主观 能动性,促进学生生理与心理、智力 与非智力、情感与意向等因素全面和 谐的发展,促进人类文化向个性心理 品质的内化,从而为学生发展打下坚 实的基础。 ● 或‚以提高学生整体(全面) 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是相对于在我 国教育界盛行的‚应试教育‛而提出
进程分为三个阶段:
毛入学率<15% 英才教育阶段 (Elite Higher Education)
15~50%
大众化教育阶段
(Mass Higher Education)
>50%
普及化教育阶段
(Universal Higher Education)
有研究指出,高等教育的毛入学 率与一个国家的人均GNP有明显的关系。 如人均GNP<1000美元时,一般均处于英 教育阶段;
高等教育终身化的二点启示: ●高等学历教育的基础性更趋凸现; ●大学生在校期间要为终身学习打下
坚实的基础 。
三、高等教育教学手段现代 化趋势
人类教育史上的四项重大革命
●出现了专职教师,教学媒体:语言。
●出现了文字,教学媒体:语言与文字。
●出现了印刷术,书籍成了重要的教学
媒体。
●出现了计算机与通讯技术,使高等教
1998年,国际高等教育大会(巴黎):
‚促进公民终身教育的实施,成为全
民终身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推 动力量,并为此而变革,自我改造,这是 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上开始用 ‚终身学习‛来代替‚终身教育‛的提 法 即由Lifelong education for all Learning throughout Lifelong Learning 这样,更强调学习者的主体性,使终 身教育成为注重学习者主导的个性化的学 习过程。
人均GNP为1000~3000美元时,由英才教
育向大众化教育阶段转变。
2.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特征
(1)高等教育机构数量明显增多,层
次种类日趋多样化。 即高等教育大众化必然伴生高等教育的多 样化(多元化),包括层次类型多样化、办 学主体多元化、教学形式多样化、专业多样 化、质量标准的多样化。
(2)高等教育对象不再只是少数青年精 英,非传统学生将大大增加. (3)高等教育机构与社会联系日益密切 ●精英教育——大学~象牙塔。 ●大众化教育——大学要走向社会,与社会 融为一体。 ●高等教育机构对社会的依赖性日益突出— —办学主体多元化。
生活的中心,它仅次于政府成为社会的订服
务者和社会变革的工具,……它是思想的源
泉、倡导者、推动者和交流中心。‛
‚大学正从社会经济的边缘走入社会的 中心‛。
高等教育大众化与社会的经济、政 治、科技发展以及国民自身的强烈要求 密切相关。 经济——既是高教发展的基础,又 受高等教育发展的促进。 政治——“高等教育民主化‛,‚高 等教育机构均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