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隐身原理及其应用技术

合集下载

红外隐身迷彩服的原理

红外隐身迷彩服的原理

红外隐身迷彩服的原理
红外隐身迷彩服的原理是基于红外辐射的热能特性和光学原理。

它通过改变物体的红外辐射特性,使其对红外摄像机等红外感应装置难以察觉,从而实现隐身效果。

红外辐射是物体在热能转换过程中产生的热能,它会以红外光波的形式发射出去。

红外摄像机可以通过监测和捕捉红外辐射来找到物体。

红外隐身迷彩服的目标就是降低、遮蔽或模仿物体的红外辐射,让其在红外光谱中呈现类似背景或其他物体的热能特征,以实现隐身效果。

实现红外隐身迷彩服的方法通常包括以下几种:
1. 红外吸收材料:使用具有较高吸收红外辐射能力的材料,使其吸收和转换红外光波为热能,从而减少或遮蔽物体的红外辐射信号。

2. 红外反射材料:利用具有较低红外辐射特性的材料,使得物体对红外光波进行反射,使红外摄像机无法准确识别物体的形状和特征。

3. 红外干扰源:通过向周围环境中发送大量的红外辐射,使红外感应装置无法准确检测到物体的红外信号。

4. 热隐身技术:通过调节物体的温度和热能分布,使其与周围环境的热能特征
相一致,减少红外摄像机对物体的探测。

综合应用以上方法,红外隐身迷彩服能够减少或干扰物体的红外辐射信号,使其在红外光谱中呈现出与周围环境或其他物体相似的热能特征,从而实现隐身效果。

红外隐身技术的原理与应用

红外隐身技术的原理与应用

红外隐身技术的原理与应用1. 简介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红外隐身技术逐渐成为现代军事领域中的重要研究方向。

红外隐身技术利用物体对红外辐射的吸收和反射特性,使物体具备较高的红外辐射抑制能力,从而达到隐蔽目标、提高战场生存能力的目的。

本文将介绍红外隐身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2. 原理红外隐身技术的原理主要基于物体对红外辐射的吸收和反射特性。

以下是红外隐身技术的工作原理:•红外辐射抑制:物体表面的特殊涂层可以吸收或反射特定波长的红外辐射,从而降低物体在红外波段的辐射特征,减少红外传感器和导引制导系统的探测距离。

•热辐射控制:通过选择或设计合适的材料和涂层,可以减少物体表面的热辐射,降低热红外传感器对物体的探测。

控制物体的表面温度和表面热辐射分布是关键的技术要点。

•光学设计:设计物体的形状、纹理和结构,减少红外辐射的反射和散射。

通过光学设计,可以将红外辐射能量尽可能地分散和吸收,提高红外辐射的隐身效果。

3. 应用红外隐身技术在军事和民用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红外隐身技术的一些应用场景:•军事领域:红外隐身技术广泛应用于军用飞机、导弹和无人机等载具。

通过减少红外辐射特征,提高作战载具的隐身性能,降低被敌方导弹和监测设备探测的概率,提高战斗力。

•民用领域:红外隐身技术在民用领域也有一定应用。

例如,红外反射涂层可以应用于建筑物外墙和玻璃窗,减少室内空调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此外,红外隐身技术还有潜在的汽车外观设计和消防救援等领域的应用。

4. 挑战与发展红外隐身技术虽然在军事和民用领域都有广泛应用,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和发展需求:•高温环境下的稳定性:红外隐身技术在高温环境下的稳定性需得到提高,以确保其长期有效性。

•多频段的红外辐射抑制:红外隐身技术需要适应不同频段的红外辐射抑制,以应对不同传感器的探测。

•红外隐身技术与其他隐身技术的综合应用:红外隐身技术与其他传统隐身技术如雷达隐身技术的综合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红外对抗的原理与应用

红外对抗的原理与应用

红外对抗的原理与应用1. 红外对抗的基本原理红外对抗是指利用红外辐射技术,对抗敌人从而达到隐身、欺敌、防御等目的的一种战术手段。

红外对抗的基本原理如下: - 红外辐射原理:物体在室温下都会发射红外辐射,其强度与温度成正比。

红外对抗利用这一原理,通过吸收或屏蔽红外辐射,使自身不被敌方红外探测器发现。

- 红外反射原理:红外辐射在照射到物体表面时,一部分被反射回去。

红外对抗可以利用这一原理,通过特殊材料或涂层,改变物体表面的红外反射率,从而降低自身被敌方探测到的可能性。

- 红外吸收原理:红外辐射在照射到物体表面时,一部分被物体吸收,使其表面的红外辐射减弱。

红外对抗可以利用这一原理,选择合适的材料或涂层,增强物体的红外吸收能力,从而减小自身的红外辐射信号。

- 红外屏蔽原理:通过使用特殊材料或构建特殊结构,红外对抗可以实现红外屏蔽效果。

这些材料或结构能够阻挡红外辐射的传播,使其不能被敌方红外设备探测到。

2. 红外对抗的应用领域红外对抗技术在多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下面列举了几个常见的应用领域:- 军事领域:红外对抗技术在军事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包括红外干扰、红外遮蔽、红外幕墙等。

它可以帮助军队实现隐身、欺敌、防御等目的,提高作战效果。

- 安防领域:红外对抗技术在安防行业中也有重要应用。

例如,在监控摄像头中使用红外对抗技术可以减弱或避免被红外窃密设备攻击的可能性;在入侵报警系统中利用红外对抗技术可以增强对红外探测器的抵抗能力。

- 航空航天领域:红外对抗技术在航空航天领域中也具有广泛应用。

例如,战斗机和导弹等军事装备可以利用红外对抗技术来对抗敌方红外导弹以及红外探测器,提升其生存能力和战斗效果。

-民用领域:除了上述应用领域,红外对抗技术还在民用领域中得到了应用。

例如,红外辐射遮蔽技术可以用于保护个人隐私,防止被红外监控设备侵扰;红外遮蔽材料可以用于制造防红外探测的服装等。

3. 红外对抗技术的未来发展红外对抗技术在当前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未来还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

红外隐身技术在军事中的应用

红外隐身技术在军事中的应用

红外隐身技术在军事中的应用摘要:在现代军事中,随着现代军用红外探测和图像处理技术日益发展,其技术的精准性也随着现代军事的发展而更加精确,已成为军事探测和制导武器非常重要的使用手段,从而对军事设施和武器装备的威胁也越来越大。

因此红外隐身技术也成为军事战争中提高目标隐身能力和战斗力的重要技术因素。

关键词:隐身技术军事上个世纪,红外隐身技术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分别为探索时期、技术全面发展时期和应用时期。

80年代开始,红外隐身技术已经在先进国家研制的新型飞机、舰船和坦克装甲车辆等得到了广泛采用。

一、红外隐身技术原理通过降低或改变目标的红外辐射特征来实现降低目标的可探测性称之为红外隐身技术。

它是通过更改结构的设计和应用红外物理原理来衰减吸收目标红外辐射的能量,从而实现目标的低可探测性。

根据斯特藩-玻尔兹曼定律可知,物体辐射红外能量不仅取决于物体温度,还取决于物体的比辐射率。

温度相同的物体,引起比辐射率的不同导致探测器上将显示出不同的红外图像。

鉴于一般军事目标的辐射都强于背景,所以采用低比辐射率的涂料可显著降低目标的红外辐射能量。

另一方面,为降低目标表面温度,热红外伪装涂料在可见光和近红外还具有较低的太阳能吸收率和一定的隔热能力,以使目标表面温度尽可能接近背景温度,从而降低目标和背景的辐射对比度,减小目标的被探测概率。

二、红外隐身技术在飞机上的应用1.发动机喷管采用碳纤维增强的碳复合材料或陶瓷复合材料,喷口安放在机体上方或喷管向上弯曲,利于弹体遮挡红外挡板,在喷口附近安装排气挡板或红外吸收装置,或使飞机采用大角度倾斜的尾翼等遮挡红外辐射;在尾喷管内部表面喷涂低发射率涂料;采用矢量推力二元喷管、S形二元喷管等降低排气温度冷却速度,从而减少排气红外辐射;在燃料中加入添加剂,以抑制和改变喷焰的红外辐射频带,使之处于导弹响应波段之外。

2.采用散热量小的发动机。

隐身飞机大多采用涡轮风扇发动机,它与涡轮喷气发动机相比,飞机的平均排气温度降低2000C~2500C,从而使飞机的红外隐身性能得到大大改善。

红外隐身技术在军事中的应用

红外隐身技术在军事中的应用

红外隐身技术在军事中的应用摘要:在现代军事中,随着现代军用红外探测和图像处理技术日益发展,其技术的精准性也随着现代军事的发展而更加精确,已成为军事探测和制导武器非常重要的使用手段,从而对军事设施和武器装备的威胁也越来越大。

因此红外隐身技术也成为军事战争中提高目标隐身能力和战斗力的重要技术因素。

关键词:隐身技术军事上个世纪,红外隐身技术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分别为探索时期、技术全面发展时期和应用时期。

80年代开始,红外隐身技术已经在先进国家研制的新型飞机、舰船和坦克装甲车辆等得到了广泛采用。

一、红外隐身技术原理通过降低或改变目标的红外辐射特征来实现降低目标的可探测性称之为红外隐身技术。

它是通过更改结构的设计和应用红外物理原理来衰减吸收目标红外辐射的能量,从而实现目标的低可探测性。

根据斯特藩-玻尔兹曼定律可知,物体辐射红外能量不仅取决于物体温度,还取决于物体的比辐射率。

温度相同的物体,引起比辐射率的不同导致探测器上将显示出不同的红外图像。

鉴于一般军事目标的辐射都强于背景,所以采用低比辐射率的涂料可显著降低目标的红外辐射能量。

另一方面,为降低目标表面温度,热红外伪装涂料在可见光和近红外还具有较低的太阳能吸收率和一定的隔热能力,以使目标表面温度尽可能接近背景温度,从而降低目标和背景的辐射对比度,减小目标的被探测概率。

二、红外隐身技术在飞机上的应用1.发动机喷管采用碳纤维增强的碳复合材料或陶瓷复合材料,喷口安放在机体上方或喷管向上弯曲,利于弹体遮挡红外挡板,在喷口附近安装排气挡板或红外吸收装置,或使飞机采用大角度倾斜的尾翼等遮挡红外辐射;在尾喷管内部表面喷涂低发射率涂料;采用矢量推力二元喷管、S形二元喷管等降低排气温度冷却速度,从而减少排气红外辐射;在燃料中加入添加剂,以抑制和改变喷焰的红外辐射频带,使之处于导弹响应波段之外。

2.采用散热量小的发动机。

隐身飞机大多采用涡轮风扇发动机,它与涡轮喷气发动机相比,飞机的平均排气温度降低2000C~2500C,从而使飞机的红外隐身性能得到大大改善。

热红外隐身技术

热红外隐身技术

人体热红外隐身技术摘要:通过人体红外辐射特征的理论分析,结合热像仪探测原理及热红外隐身机理,探讨了实现人体热红外隐身的技术途径。

研究表明,人体红外隐身应主要控制8~14 μm 波段的红外辐射能量,降低服用柔性材料红外发射率及应用温控纤维/织物柔性材料,是实现人体热红外隐身的重要技术途径。

本文通过阅读大量文献,从理论分析与实践的角度分析了热红外隐身的原理及实现的途径,以及现价段的研究状况。

最后描述了今后热红外隐身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人体;热红外;隐身技术;相变材料; 伪装网; 涂层;1 引言热红外隐身技术是指对目标 3~5 μm 及8~14 μm 红外波段特征信号进行伪装、减缩和控制,以降低中远红外侦察装备对目标的探测和识别能力[1~3]。

提高单兵行动的隐蔽性和突防性,是现代高技术战争呈现的一大特点,随着先进的侦察探测技术如热像仪的出现,单兵的生存力和战斗力受到严重威胁,热成像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快速渗透,使各种军事目标的生存也受到严重威胁,为此,以降低和消弱敌方热红外探测设备效能为目的的热红外伪装技术受到各国军方的广泛关注。

热红外隐身服的研究方向目前主要有(1)冷却目标;(2)改变目标的辐射性能;(3)采取条状覆盖层“混杂”辐射法;(4)应用防红外涂层。

国外开展对人体热红外隐身的研究起始于上世纪 90 年代初,美国1994 年开始实施“单兵热成像防护”的专门计划,发展能迷惑热探测器的隐身作战服,目前其研究水平处于领先地位。

目前国外可见光/近红外迷彩服用材料研究及应用技术较为成熟,因此热红外隐身服已发展成为单兵隐身的研究重点。

美、英、法、德、俄等国,在其各自的21 世纪单兵综合作战系统计划中,均将单兵热红外隐身技术列为研究重点,并已陆续试装具有防热红外侦察仪器探测性能的隐身服用材料,国内在该方面的研究则刚刚起步。

本文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 通过人体热红外隐身原理及热像仪探测机理的分析,结合部分探索性试验,探讨适宜的人体热红外隐身技术途径。

红外隐身原理及其应用技术

红外隐身原理及其应用技术
3 .1控制红外隐身材料的发射率
控制红外隐身材料的发射率主要用涂料和薄膜两类。
涂料一般是采用具有较低发射率的涂料,以降低目标的红外辐射能量,且涂料还应具有较低的太阳能吸收率和一定隔热能力,以避免目标表面吸热升温,并防止目标有过多热红外波段能量辐射出去。涂料通常由颜料和粘结剂配制而成。
颜料有金属、半导体和着色颜料三种。金属颜料对降低涂料的红外发射率效果最好,所用材料主要是铝。掺杂半导体做颜料,可使涂料同时具有红外隐身和雷达隐身两种功能。着色颜料用来改善涂料的可见光隐身特性。
(3)在飞机表面涂覆红外涂料,在涂料中加入隔热和抗红外辐射成份,以抑制飞机表面温度和抗红外辐射。采用闭合回路冷却系统,这是在隐身飞机上普遍采用的,它能把座舱和机载电子设备等产生的热传给燃油,以减少飞机的红外辐射或把热在大气中不能充分传热的频率下散发掉。
(4)采用气溶胶屏蔽发动机尾焰的红外辐射,如将含金属化合物微粒的环氧树脂、聚乙烯树脂等可发泡高分子物,随气流一起喷出,它们在空气中遇冷便雾化成悬浮泡沫塑料微粒;或将含有易电离的钨、钠、钾、铯等金属粉末喷入发动机尾焰,高温加热形成等离子区;或在飞机受威胁时喷出液态氮,形成环绕尾焰的冷却幕。上述三种方法可有效屏蔽红外辐射,同时还能干扰雷达、激光和可见光侦察设备。
(3)模拟背景的红外辐射特征技术模拟背景红外辐射特征是通过改变目标的红外辐射分布状态,使目标与背景的红外辐射分布状态相协调,从而使目标的红外图像成为整个背景红外辐射图像的部分。这种技术适用于常温目标,通常是采用外辐射伪装网。
(4)红外辐射变形技术红外辐射变形技术是通过改变目标各部分红外辐射的相对值和相对位置,来改变目标易被红外成像系统所识别的特定红外图像特征,从而使敌方难以识别,目前主要采用的是涂料。
(g )采用海水喷射技术,降低排气温度。

隐身技术的物理原理及其应用

隐身技术的物理原理及其应用

隐身技术的物理原理及其应用段改丽 李爱玲 李 军(西安陆军学院 陕西 710108) 隐身技术又称隐形技术,是物理学中流体动力学、材料科学、电子学、光学、声学等学科技术的交叉应用技术,是传统伪装技术走向高技术化的发展和延伸。

利用隐身技术可以大大降低武器等目标的信号特征,使其难以被发现、识别、跟踪和攻击。

在现代军事侦察中,往往是多种技术侦察手段并用,因此在反侦察的隐身技术中也要针锋相对地同时采用多种隐身方法。

一、隐身技术的分类隐身技术按其物理学基础可分为无源隐身技术和有源隐身技术两类。

所谓无源隐身技术,从物理学的观点来看,就是根据波的反射和吸收规律,在目标上采用吸波材料和透波材料,以吸收或减弱对方侦察系统的回波能量;根据波的反射规律,改变武器装备的外形与结构,使目标的反射波偏离对方探测系统的作用范围,从而使对方的各种探测系统不能发现或发现概率降低。

有源隐身技术就是设置新的波源,发射各种波束(如电磁波、声波等)来迷惑、干扰或抵消对方探测系统的工作波束,以达到隐蔽己方的目标。

例如施放光弹或电子干扰波使对方的光电探测系统迷盲,施放电子诱饵使对方的探测系统跟踪假目标等。

这类技术靠加强而不是减弱目标的可探测信息特征来达到目标隐身的目标。

二、隐身技术的物理原理由于波的共同特点,有时采用一种技术措施,可对几种侦察波同时起到隐身效果。

然而,由于各种波有其自身的物理特性,因此也要根据具体情况相应采取一些不同的隐身技术措施。

常用的隐身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一)雷达波隐身技术的物理原理“雷达”这个术语大家都很熟悉,它是由“无线电探测和测距”这一短语派生出来的。

雷达波实际上是天线发射的波长在微波波段的电磁波。

发动机将雷达波束朝某个方向定向发射,目标就会把雷达波反射到雷达接收器上。

由于目标的性质不同,所以会产生强弱不同的反射信号,雷达就是靠接收被目标反射的电磁波信号发现目标的。

波的反射定律指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若入射角等于零,则反射角也等于零。

隐身飞机隐身问题剖析(中)——红外隐身

隐身飞机隐身问题剖析(中)——红外隐身

隐身飞机隐身问题剖析(中)——红外隐身隐身飞机隐身问题剖析远望智库高级研究员杨军威二、红外隐身通过雷达隐身措施,可将雷达对隐身飞机的探测距离压缩到了60km左右。

然而,F-22正常的作战状态有时处于超声速巡航状态,其红外辐射特征明显超过三代机,大气条件良好情况下,机载红外传感器对F-22的探测距离超过80km,红外隐身问题又凸显出来。

原来处于辅助角色的红外传感器(如苏-27),对于探测隐身目标,上升到了主传感器的地位。

因此,在雷达隐身的基础上,隐身飞机还要考虑红外隐身的问题。

(一)飞机红外隐身基本特点飞机红外隐身具有以下六个基本特点。

1.有源辐射特性与飞机雷达散射特性RCS不同的是,飞机红外辐射是一种有源目标特征,敌方可利用被动传感器进行探测,红外隐身的实质是一个低截获(LPI)问题。

飞机的红外辐射来源于飞机的蒙皮热辐射、发动机尾喷管热辐射、发动机排出的尾焰辐射以及飞机对环境辐射(太阳、地面和天空)的反射。

飞机蒙皮热辐射由两部分组成,飞机飞行时气动加热形成的蒙皮热辐射和蒙皮对环境辐射(太阳、地面和天空)的反射。

由于对环境辐射的反射较为复杂,且影响较小,因此可以忽略。

2.单一参数描述与雷达隐身相似的是,红外隐身可以也用单一参数——红外辐射强度进行定量描述。

红外辐射强度是一个与飞机结构、表面涂料和飞行状态密切相关的变量,也是飞机的一种固有特性,一旦设计定型后就基本确定。

3.取值方向明确红外隐身与雷达隐身相似,参数的取值方向十分明确,属性也是越小越好,同样是需求与可能之间的权衡,要与雷达隐身性能匹配。

4.固有设计特性飞机的红外隐身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有三个,结构、涂层和飞行状态。

结构和涂层是设计参数,设计一定,则红外隐身性能就基本确定。

因此,飞机的红外隐身性能是飞机的固有设计特性,其属性是越小越好。

可以通过飞机的结构设计来减少飞机红外辐射的强度或被探测到的概率,如采用遮挡设计,减少发动机红外辐射被侧面探测的概率;采用翼面蒙皮下燃油管散热等措施,以减小翼面的红外辐射。

红外隐身材料课件

红外隐身材料课件

VS
具体而言,红外隐身材料可以应用于 航天器的蒙皮、发动机舱、太阳能电 池板等部位,通过降低热辐射强度和 改变热辐射方向,实现红外隐身效果。 此外,一些新型的红外隐身材料还可 以通过吸收和散射红外辐射,进一步 降低航天器的红外特征。
民用领域
在民用领域,红外隐身材料的应用主要包括 高温设备的红外隐身、建筑物的隔热保温和 节能改造等方面。通过使用红外隐身材料, 可以降低设备的热辐射强度和散热量,提高 设备的能源利用效率和减少能源浪费。同时, 也可以改善建筑物的室内环境和居住舒适度。
多光谱兼容性
开发能够在可见光、红外等多光 谱范围内实现隐身效果的材料, 提高红外隐身材料的综合性能。
制备方法的改进与创新
低成本制 备
优化制备工艺,降低生产成本,促进 红外隐身材料的广泛应用。
环保友好型制备
发展绿色化学方法,减少制备过程中 的环境污染,实现红外隐身材料的可 持续发展。
应用领域的拓展与深化
02
红外隐身材料的原理
红外隐身原理
红外隐身原理是利用材料对红外辐射的吸收、反射、折射、散射等特性,降低目标与周围环境的红外辐射对比度,从而降低 目标的可探测性。
红外隐身原理主要应用于军事领域,目的是降低武器装备、军事设施等目标在红外探测器下的可探测性,提高其生存能力和 作战效能。
红外隐身材料的作用机理
具体而言,红外隐身材料可以应用于工业设 备的散热部位、建筑物的外墙、屋顶和窗户 等部位,通过降低热辐射强度和隔热保温, 实现节能减排和改善室内环境的效果。此外, 一些新型的红外隐身材料还可以用于医疗领
域,如红外理疗和红外诊断等。
05
红外隐身材料的未来发展
新材料的研究与开 发
高性能材料

热辐射隐身的原理及其应用

热辐射隐身的原理及其应用

热辐射隐身的原理及其应用前言热辐射隐身技术是一种利用热辐射特性减少或消除目标对于红外探测装置的探测性的技术。

它在军事、航空航天、无人机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介绍热辐射隐身的原理以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1. 热辐射隐身的原理热辐射隐身的原理主要是基于物体辐射的特性。

物体发出的热辐射是由物体表面的温度决定的,其中主要包括红外辐射和近红外辐射。

热辐射隐身技术通过减少或改变物体的辐射能力,使其在红外探测装置中的信号变得微弱或不可察觉。

具体来说,热辐射隐身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原理应用:•散热效果增强:通过改变物体的散热特性,提高物体散热效率,减少热辐射信号的强度。

常用的方法包括使用散热涂料、传热层等。

•热辐射反射:通过使用特殊材料或表面处理技术,将热辐射反射到其他方向,减少其对红外探测器的探测性。

这种方法可以通过使用热反射膜、表面微结构等实现。

•温度控制:通过控制物体的温度,使其接近周围环境的温度,减少其与周围环境的温差,从而减少热辐射信号的强度。

•辐射特性改变:通过改变物体表面的材料和结构,改变其辐射特性,使其辐射能力降低或改变。

例如,使用吸波材料、多层结构等。

2. 热辐射隐身的应用2.1 军事领域热辐射隐身技术在军事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通过减少目标的热辐射特性,可以使军事装备对敌方红外导引武器的探测性减弱,提高装备的生存能力。

特别是在现代高科技战争中,红外导弹和红外搜索系统的发展使得热辐射隐身技术的研究更为重要。

2.2 航空航天领域航空航天领域是热辐射隐身技术的典型应用领域之一。

减少飞机和导弹等空中目标的热辐射特性,可以使其难以被敌方的红外探测装置发现和跟踪,提高作战能力和生存空间。

热辐射隐身技术在隐形飞机、导弹以及无人机等方面的研究与应用已取得显著进展。

2.3 无人机领域无人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红外探测对于无人机目标的探测性极高。

因此,热辐射隐身技术在无人机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热辐射隐身技术,可以使无人机在执行任务时减少被红外探测装置发现的可能性,增加其侦查、监视和攻击的成功率。

红外线拍摄揭示隐身技术研究成果

红外线拍摄揭示隐身技术研究成果

红外线拍摄揭示隐身技术研究成果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隐身技术成为了军事、航空航天等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隐身技术的目标是通过降低或遮盖目标物体的雷达反射面积,使其在电磁波谱中变得不可见,从而达到隐形或隐蔽的效果。

然而,隐身技术的具体研究成果并不对外公开,一直被各国严格保密。

近期,一种利用红外线拍摄来揭示隐身技术研究成果的方法引起了广泛关注。

红外线是一种电磁波,具有较长波长和低频率特点,通常被用于红外线摄影、夜视仪等方面。

而隐身技术主要针对的是雷达波,因此直接利用红外线对隐身技术进行拍摄揭示的方法着实有些出人意料。

然而,这种方法的确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隐身技术的研究成果。

红外线拍摄揭示隐身技术研究成果的核心在于利用红外线摄像机,通过对目标物体的红外辐射进行观测和分析,进而推断目标物体可能采用的隐身技术。

红外辐射是指物体因温度而产生的红外能量发射,不同物体的辐射特征有所不同。

对于隐身技术而言,目标物体利用特殊材料或涂层进行覆盖,以减少其反射或吸收雷达波的能力。

然而,这些材料或涂层往往会引发目标物体的热辐射变化,也即红外线辐射的改变。

通过红外线摄像机的拍摄和分析,研究人员可以观察到目标物体所产生的红外辐射和其它非隐身物体相比较的差异。

例如,在某些情况下,目标物体的热辐射可能会被同一温度环境下的周围物体所掩盖,这使得目标物体在红外线图像上几乎看不到。

而在一些情况下,目标物体的热辐射可能会反射到周围的物体上,形成热影响,使目标物体在红外线图像中显得虚化或模糊。

这些红外辐射的改变可以提供重要线索,推断目标物体隐身技术的研究成果。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红外线拍摄揭示隐身技术研究成果的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隐身技术是高度机密的,其研究成果通常被各国严格保密,因此通过红外线拍摄的图像分析并不能揭示所有隐身技术的具体细节。

其次,红外线摄像机只能观察到红外辐射的变化,而无法获取目标物体的其他关键信息,如材料性质、反射特性等。

红外隐身技术与发展

红外隐身技术与发展

红外隐身技术总结红外隐身技术于20 世纪70 年代末基本完成了基础研究和先期开发工作,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已有基础理论研究阶段进入实用阶段。

从20 世纪80 年代开始,国外研制的新式武器已广泛采用了红外隐身技术。

本文对常用军用装备的红外隐身技术的途径和方法进行分析,并展望了红外隐身技术的发展趋势。

1 红外隐身采用的技术现状红外隐身技术通过降低或改变目标的红外辐射特征,实现对目标的低可探测性的。

这可通过改变结构设计和应用红外物理原理来衰减,吸收目标的红外辐射能量,使红外探测设备难以探测到目标。

目前红外隐身技术主要采用三种途径:1. 1 降低目标的红外辐射强度众所周知红外辐射强度与平均发射率和温度的四次方的乘积成正比。

因此降低目标表面的辐射系数和表面温度是降低目标红外辐射强度的主要手段。

它主要是通过在目标表面涂敷一种低发射系数的材料和覆盖一层绝热材料的方法来实现的,即包括隔热、吸热、散热和降热等技术。

从而减少目标被发现和跟踪的概率。

几何形状的设计对被动探测没有什么影响,但是红外吸波涂层对降低热发射率具有很大作用。

热发射率包括两部分:热反射率和热发射率。

前者指材料在红外光源照射下反射红外线的强度,后者指一定温度下材料的红外本征辐射强度。

低发射率的材料一般反射率较高;低反射率的材料则发射率较高。

理论上,红外吸波涂层也可用雷达吸波涂层移相对消的原理来降低反射率,但这要求微米级甚至亚微米级涂层,工艺上制造比较困难。

在实际中降低温度比降低热发射率容易,同时降低温度的效果也很明显。

一般采用的方法是: ①尽量减少目标的散热。

如减少目标中部件的摩擦;目标的部件采用低散热量材料。

②采用热屏蔽的方法来遮挡目标内部发出的热量。

尽可能地降低目标的红外辐射强度。

③采用隔热层和空气对流的方法,降低目标发动机中的排气管的温度。

同时将热量从目标表面传给周围的空气。

1. 2 改变目标红外辐射的大气窗口主要是改变目标的红外辐射波段。

我们知道大气的红外窗口有以下三个波段:1~2. 5μm、3~5μm 和8~14μm。

红外隐身技术的措施

红外隐身技术的措施

红外隐身技术的措施一、降低目标的红外辐射强度1. 采用低红外辐射材料。

这就好比给目标穿上了一件特制的“隐身衣”,有些材料自身的红外辐射就很低,像某些新型的复合材料,用它们来制造军事装备或者设施的外壳,能从源头上减少红外辐射的产生。

2. 对目标的发热部件进行冷却处理。

就像是给那些容易发热的设备吃了“退烧药”,比如发动机,通过冷却系统,像风冷或者液冷的方式,让它的温度降下来,这样它散发出来的红外辐射自然就少了。

3. 控制目标的表面温度。

让目标的表面温度尽可能接近周围环境的温度,就像是让它学会“融入”环境一样。

比如说通过一些温度调节装置,根据环境温度实时调整目标的表面温度。

二、改变目标的红外辐射特性1. 采用红外伪装涂层。

这就像是给目标画上了一层神奇的“伪装妆”,这种涂层可以改变目标的红外辐射频谱,让探测设备难以识别。

例如,有些涂层可以让目标在红外波段下看起来和周围的植被或者地形相似。

2. 改变目标的外形设计。

把目标的外形设计得更加有利于降低红外辐射,比如说减少尖锐的棱角,让红外辐射更加分散,不至于形成强烈的红外信号源。

这就像是把目标从一个容易被发现的“刺头”变成了一个低调的“小透明”。

三、采用红外干扰措施1. 释放红外干扰弹。

这就像是在目标周围制造一场“红外烟花秀”,干扰弹释放出强烈的红外辐射,吸引敌方的红外探测设备的注意力,让它们分不清哪个是真正的目标,哪个是干扰源。

2. 利用红外干扰机。

干扰机发出与目标红外辐射特征相似但又不断变化的红外信号,就像是给敌方的探测设备讲了一个“真假难辨”的故事,让它们晕头转向,无法准确探测到目标的真实红外特征。

隐身技术的物理原理及其应用

隐身技术的物理原理及其应用

隐身技术的物理原理及其应用段改丽 李爱玲 李 军(西安陆军学院 陕西 710108) 隐身技术又称隐形技术,是物理学中流体动力学、材料科学、电子学、光学、声学等学科技术的交叉应用技术,是传统伪装技术走向高技术化的发展和延伸。

利用隐身技术可以大大降低武器等目标的信号特征,使其难以被发现、识别、跟踪和攻击。

在现代军事侦察中,往往是多种技术侦察手段并用,因此在反侦察的隐身技术中也要针锋相对地同时采用多种隐身方法。

一、隐身技术的分类隐身技术按其物理学基础可分为无源隐身技术和有源隐身技术两类。

所谓无源隐身技术,从物理学的观点来看,就是根据波的反射和吸收规律,在目标上采用吸波材料和透波材料,以吸收或减弱对方侦察系统的回波能量;根据波的反射规律,改变武器装备的外形与结构,使目标的反射波偏离对方探测系统的作用范围,从而使对方的各种探测系统不能发现或发现概率降低。

有源隐身技术就是设置新的波源,发射各种波束(如电磁波、声波等)来迷惑、干扰或抵消对方探测系统的工作波束,以达到隐蔽己方的目标。

例如施放光弹或电子干扰波使对方的光电探测系统迷盲,施放电子诱饵使对方的探测系统跟踪假目标等。

这类技术靠加强而不是减弱目标的可探测信息特征来达到目标隐身的目标。

二、隐身技术的物理原理由于波的共同特点,有时采用一种技术措施,可对几种侦察波同时起到隐身效果。

然而,由于各种波有其自身的物理特性,因此也要根据具体情况相应采取一些不同的隐身技术措施。

常用的隐身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一)雷达波隐身技术的物理原理“雷达”这个术语大家都很熟悉,它是由“无线电探测和测距”这一短语派生出来的。

雷达波实际上是天线发射的波长在微波波段的电磁波。

发动机将雷达波束朝某个方向定向发射,目标就会把雷达波反射到雷达接收器上。

由于目标的性质不同,所以会产生强弱不同的反射信号,雷达就是靠接收被目标反射的电磁波信号发现目标的。

波的反射定律指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若入射角等于零,则反射角也等于零。

隐身技术的主要原理措施

隐身技术的主要原理措施

隐身技术的主要原理措施
隐身技术的主要原理和措施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光学隐身技术:通过使用特殊的材料或者结构设计,能够使物体对特定的光波频段具有吸收、散射或者折射的能力,从而使物体在光学上难以被探测到。

2. 雷达隐身技术:雷达隐身技术主要通过减小物体对雷达波的反射截面积,即雷达截面积(RCS),来降低雷达探测和跟踪的可能性。

常见的措施包括使用雷达吸波材料、减小物体尺寸和形状、使用雷达散射剂等。

3. 热红外隐身技术:热红外隐身技术通过减小物体对热红外辐射的发射和反射,降低热红外传感器侦测的可能性。

措施包括使用热红外吸波材料、调节物体表面温度、降低热红外反射等。

4. 声纳隐身技术:声纳隐身技术主要是通过减小物体对声纳波的反射截面积,从而降低声纳探测和跟踪的可能性。

措施包括使用声纳吸波材料、改善物体表面光滑度、减小声纳回声等。

5. 电磁屏蔽技术:电磁屏蔽技术通过使用屏蔽材料或者结构设计,能够减少物体对外部电磁辐射的响应,从而减小电磁辐射传感器的探测和干扰效应。

6. 扰流技术:扰流技术主要是通过改变物体周围的流场分布,减小其对气动传感器的探测概率。

常用的措施包括使用流场扰动装置、改变物体表面形状和纹理等。

需要注意的是,隐身技术往往是一种综合性的技术,常常需要结合多种原理和措施来实现。

同时,隐身技术的效果也不是绝对的,隐身能力受到物体属性、探测设备、探测距离和角度等因素的影响。

简议红外隐身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简议红外隐身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简议红外隐身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1引言随着红外探测技术和红外精确制导武器的发展,飞机、坦克等军事目标要想在日益复杂而恶劣的战场环境中具有足够的生存力,必须采用包括红外隐身在内的各种隐身技术来降低自身被探测的概率。

为此,以降低目标红外辐射强度和削弱敌方探测效能为宗旨的红外隐身技术受到了各军事强国的重视。

本文就红外隐身原理、红外隐身材料、红外隐身技术的军事应用及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2红外隐身技术概述红外隐身技术主要是通过减小或改变目标的红外辐射特性来降低红外探测系统对目标的探测概率。

具体措施包括改进热结构设计,对主要发热部件进行强制冷却,表面涂覆红外隐身材料,使用红外伪装和遮蔽等。

2.1红外隐身的基本原理在实际的红外探测过程中,物体发出的红外辐射通过大气传输才能到达红外探测器。

大气传输过程中红外辐射会因波长不同而有不同程度的衰减,通常把大气衰减较少的波长区域称为大气窗口。

大气的红外窗口有以下3个波段:短波1~2.5mu;m、中波3~5mu;m、长波8~14mu;m,红外辐射在这3个波段以外基本上是不透明的,目前使用的红外探测器大都工作在这3个波段内。

根据这一特点,可以采用合适的材料作为表面涂层,调节己方军事目标的红外辐射波段至大气窗口之外,使得对方红外探测器无法探测到己方目标的红外辐射能量。

2.2红外隐身的主要技术措施综合以上红外隐身原理分析可知,常见的红外隐身方法主要包括:(1)改变目标红外辐射传输路径;(2)改变目标红外辐射特性;(3)降低目标红外辐射强度;(4)进行光谱转换。

2.2.1改变目标红外辐射传输路径改变红外辐射传输路径主要是改变目标周围大气的光谱透过率,以达到屏蔽和对红外探测器干扰的作用。

烟幕以其较好的经济性和较高的实用性在海上军事舰艇红外隐身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烟幕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在空中施放气溶胶微粒,改变电磁波介质传输特性,实施对光电探测、观瞄和制导武器系统的干扰。

在红外方面其隐身作用机理主要是:(1)使得目标周围大气路径上充满烟幕微粒,对物体红外辐射产生强烈的吸收和散射作用,削弱红外侦察和制导系统中红外探测器接收信号的强度,使之无法成像;(2)烟幕本身可以发出更强的红外辐射,覆盖目标及背景的红外辐射,使红外探测设备只能探测到一片模糊影像。

红外隐身

红外隐身
热红外隐身技术
CONTENTS
前言 红外隐身原理 实现红外隐身实例
一、前言
研究背景
针对现代战争中红外探测技术的日趋成熟和广泛应用,为提高武器 装备和单兵的战场生存能力及安全性,有效地保障部队的战斗力,红外隐 身技术的研究日益重要。
研究内容
研究方法 新型红外隐身涂料以及制备红外低发射率材料是实现红外隐
Micro/Nano-PCMs加入到液态聚合物中,然后发泡形成泡沫塑料;还可以将其添 加至纤维内或涂覆于纤维表面,然后制得储热调温织物。
(1)优缺点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具有较明显的降温及温度自适应功能,有利于实
现目标与背景的红外融合,为对抗双波段红外热像仪反隐身技术提供可能
(2)相变/微胶囊隐身涂层的制备
Fig.1(a)不同热处理温度的AZO膜和800℃热处理的ZnO膜XRD (b)不同Al掺杂量AZO薄膜XRD
Al3+的掺杂没有改变ZnO晶体结构
随着热处理温度升高, 结晶尺寸变大,颗粒形 状变得更规则
随着Al掺杂量增加,结 晶尺寸减小,颗粒的形 状从等轴的向针状的转 变
Fig.2(a)不同热处理温度AZO的SEM(b)800℃热处理,不同Al掺杂量AZO的SEM
Fig.10相变隐身涂料在高温大温差系统中的热图
目标-背景温度较为接近的系统中,相变隐身涂层实现了部分隐身。 目标-背景温度相差较大的系统中,相变隐身涂层无隐身效果。
在红外频段吸收很少,在整个波段散射和反射都很大,对污染的耐受力差, 灰尘和水分能使其发射率明显增高,因此是一个较为理想的选择。 AZO便宜、无毒和对H2等离子体有高稳性。AZO在一定条件下,有更 低的红外发射率率和高的反射率。
AZO薄膜制备(溶胶凝胶法)

红外隐身材料讲述课件

红外隐身材料讲述课件

03
红外隐身材料的性能评 价与测试
红外隐身材料的性能评价指标
反射率
衡量材料反射红外光的 能力,反射率越低,红
外隐身效果越好。
发射率
衡量材料发射红外光的 能力,发射率越低,红
外隐身效果越好。
吸收率
衡量材料吸收红外光的 能力,吸收率越低,红
外隐身效果越好。
透过率
衡量材料透过红外光的 能力,透过率越高,红
多层结构设计
采用多层结构设计和材料 组合,实现多波段的红外 隐身效果。
表面涂层技术
在材料表面涂覆一层具有 低反射率和低发射率的涂 层,提高红外隐身性能。
04
红外隐身材料的应用案 例与前景
红外隐身材料在军事领域的应用案例
战斗机红外隐身涂层
通过在战斗机表面涂覆红外隐身材料,降低飞机在红外成像侦查 中的可见性,提高生存能力。
1 2
高效光谱选择性技术
实现材料对目标红外辐射的强吸收和低发射特性 ,同时保持材料在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的透明性 。
高热稳定性技术
确保材料在高温环境下仍能保持稳定的红外隐身 性能。
3
多层膜系设计技术
通过多层膜系结构设计,实现对不同波段红外辐 射的协同作用,提高材料的红外隐身效果。
红外隐身材料的制备方法
溶胶凝胶法
物理气相沉积法
将原料溶液通过溶胶凝胶过程转化为 凝胶,再经热处理得到红外隐身材料 。该方法适用于制备大面积、均匀的 红外隐身薄膜。
利用物理方法将材料蒸发或溅射到基 材表面,形成一层薄膜。该方法适用 于制备具有特殊结构和性能的红外隐 身材料。
化学气相沉积法
将反应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 所需的物质并沉积在基材表面,形成 一层薄膜。该方法适用于制备高纯度 、高性能的红外隐身材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论文)题目:红外隐身原理及其应用技术内容:1 背景光电隐身技术可分为可见光隐身、红外隐身和激光隐身三大类。

光电隐身起源于可见光隐身,成熟于红外隐身,发展于激光隐身。

而现代红外隐身技术经历了探索时期(2 0世纪60年代以前)、技术全面发展时期(20世纪60~70 年代)和应用时期(20世纪80年代至今)。

红外隐身技术于20世纪70年代末基本完成了基础研究和先期开发工作,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已由基础理论研究阶段进入实用阶段。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国外陆海空三军研制的新式武器已经广泛采用了红外隐身技术。

红外隐身技术通过降低或改变目标的红外辐射特征,实现对目标的低可探测性。

这可通过改进结构设计和应用红外物理原理来衰减、吸收目标的红外辐射能量,使红外探测设备难以探测到目标。

2 红外隐身原理概述从红外物理学可知, 物体红外辐射能量由斯蒂芬-玻耳兹曼定律决定:式中W——物体的总辐射出射度;σ——玻耳兹曼常数;ε——物体的发射率;T——物体的绝对温度。

温度相同的物体,由于发射率的不同,在红外探测器上会显示出不同的红外图像。

鉴于一般军事目标的辐射都强于背景,所以采用低发射率的涂料可显著降低目标的红外辐射能量。

另一方面,为降低目标表面的温度,红外伪装涂料在可见光和近红外还具有较低的太阳能吸收率和一定的隔热能力,以使目标表面的温度尽可能接近背景的温度,从而降低目标和背景的辐射对比度,减小目标的被探测概率。

红外侦察系统能探测目标的最大距离R为:式中J——目标的辐射强度;——大气透过率;N A——光学系统的数值孔径;——探测器的探测率;ω——瞬时视场;——系统带宽;——信号电平;——噪声电平。

红外隐身的主要目的是减少公式中第一项的各项取值,也就是说,目标的红外隐身应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改变目标的红外辐射特性,即改变目标表面的发射率;二是降低目标的红外辐射强度,即通常所说的热抑制技术;三是调节红外辐射的传播途径(包括光谱转换技术)。

改变目标红外辐射特性采用的技术(1) 改变红外辐射波段改变红外辐射波段,一是使目标的红外辐射波段处于红外探测器的响应波段之外;二是使目标的红外辐射避开大气窗口而在大气层中被吸收和散射掉。

具体技术手段可采用可变红外辐射波长的异型喷管或在燃料中加入特殊的添加剂。

(2) 调节红外辐射的传输过程通常采用在结构上改变红外辐射的方向。

对于直升机来说,由于发动机排气并不产生推力,故其排气方向可任意改变,从而能有效抑制红外威胁方向的红外辐射特征。

对于高超音速飞机来说,机体与大气摩擦生热是主要问题之一,可采用冷却的方法,吸收飞机下表面热,再使热向上辐射。

(3) 模拟背景的红外辐射特征技术模拟背景红外辐射特征是通过改变目标的红外辐射分布状态,使目标与背景的红外辐射分布状态相协调,从而使目标的红外图像成为整个背景红外辐射图像的部分。

这种技术适用于常温目标,通常是采用外辐射伪装网。

(4) 红外辐射变形技术红外辐射变形技术是通过改变目标各部分红外辐射的相对值和相对位置,来改变目标易被红外成像系统所识别的特定红外图像特征,从而使敌方难以识别,目前主要采用的是涂料。

降低目标红外辐射强度技术降低目标红外辐射强度也就是降低目标与背景的热对比度,使敌方红外探测器接收不到足够的能量,减少目标被发现识别和跟踪的概率。

它主要是通过降低辐射体的温度和采用有效的涂料来降低目标的辐射功率。

其原理主要包括减热、隔热、吸热、散热和降热等。

具体可采用以下几项技术:(1) 减少散热源技术尽量减少散热源、采用散热量小的设计和部件,采用闭环冷却系统,改善气动力特性,减少气动力摩擦。

(2) 热屏蔽技术采用热屏蔽技术,以隔阻目标内部发出的热量,使之难以外传。

一是在整机布局上考虑热屏蔽手段, 以求降低目标的红外辐射强度;二是对喷管等重要部位进行红外遮挡。

(3) 空气对流散热技术空气的辐射集中在大气窗口以外的波段上,是一种能对红外辐射进行自遮蔽的散热器,所以红外探测系统只能探测热目标,而不能探测热空。

空气对流散热技术充分利用空气的这一特性,将热能从目标表面或涂层表面传给周围空气。

(4) 热废气冷却技术为降低发动机排气管的温度,通常采用隔热层和空气对流。

排气管外的隔热层能使排气管的红外辐射大大降低,在隔热层上进行空气对流冷却也能使排气管外表面的红外辐射特征进一步降低。

对热废气冷却系统,目前研制的有夹杂空气冷却和液体雾化冷却两种系统。

夹杂空气冷却就是用周围空气冷却热废气流,液体雾化冷却主要通过混合冷却液体的小液滴来冷却热废气。

光谱转换技术光谱转换技术是采用在3~5μm 和8~14μm波段发射率低、而在这两个波段外发射率高的涂料,使被保护目标的红外辐射落在大气窗口以外。

3 红外隐身材料装备的红外隐身都涉及红外隐身材料问题。

红外隐身材料具有隔断装备的红外辐射能力,同时在大气窗口波段内,具有低的红外发射率和红外镜面反射率。

按照作用原理,红外隐身材料可分为控制发射率和控制温度两类。

3 .1 控制红外隐身材料的发射率控制红外隐身材料的发射率主要用涂料和薄膜两类。

涂料一般是采用具有较低发射率的涂料,以降低目标的红外辐射能量,且涂料还应具有较低的太阳能吸收率和一定隔热能力,以避免目标表面吸热升温,并防止目标有过多热红外波段能量辐射出去。

涂料通常由颜料和粘结剂配制而成。

颜料有金属、半导体和着色颜料三种。

金属颜料对降低涂料的红外发射率效果最好,所用材料主要是铝。

掺杂半导体做颜料,可使涂料同时具有红外隐身和雷达隐身两种功能。

着色颜料用来改善涂料的可见光隐身特性。

粘结剂除要求高的技术性能外,还要求是透红外的。

辐射能量与发射率仅为一次方关系,而与绝对温度为四次方关系。

红外隐身薄膜的优点是红外发射率低、厚度小、质量轻。

一般采用真空镀膜方法,膜层厚度小于1μm。

分为金属膜、半导体膜、电介质膜、金属多层膜、类金刚石膜4种。

3 .2 控制温度的红外隐身材料控制温度的红外隐身材料包括隔热材料、吸热材料和高发射率聚合物。

隔热材料用来阻隔装备发出的热量使之难于外传,从而降低装备的红外辐射强度,有微孔结构材料和多层结构材料两类。

隔热材料可由泡沫塑料、粉末、镀金属塑料膜等组成。

泡沫塑料能储存目标发出的热量,镀金属塑料薄膜能有效地,反射目标发出的红外辐射。

隔热材料的表面还可涂各种涂料以达到其它波段的隐身效果。

吸热材料利用高焰值、高熔融热、高相变热储热材料的可逆过程,把热辐射源的温度——时间曲线拉平,有利于减少升温引起的红外辐射增强。

高发射率聚合物涂层施加在气动加热升温的飞行器表面上。

这种涂层应当在气动加热达到的温度范围内具有高的发射率,使飞行器具有最大的辐射散热能力,使表面温度能迅速降下来,而在室温则具有低的发射率。

4 红外隐身技术的应用4.1 飞机的红外隐身技术飞机采用的红外隐身技术主要有:(1) 发动机喷管采用碳纤维增强的碳复合材料或陶瓷复合材料;喷口安放在机体上方或喷管向上弯曲,利于弹体遮挡红外挡板,在喷口附近安装排气挡板或红外吸收装置,或使飞机采用大角度倾斜的尾翼等遮挡红外辐射;在尾喷管内部表面喷涂低发射率涂料;采用矢量推力二元喷管、S形二元喷管等,降低排气温度冷却速度,从而减少排气的红外辐射。

在燃料中加入添加剂,以抑制和改变喷焰的红外辐射频带,使之处于导弹响应波段之外。

如目前国外采用的一种特殊燃料,使飞机尾焰辐射移到5~8μm的大气强损耗波段。

(2) 采用散热量小的发动机。

隐身飞机大多采用涡轮风扇发动机,它比涡轮喷气发动机的平均排气温度低200~250℃, 使飞机的红外隐身性能得到大大改善。

用金属石棉夹层材料对飞机发动机进行隔热,防止发动机热量传给机身。

如美国B-2隐身轰炸机采用50 %~60 %的降温隔热复合材料;F-117则采用了超过30 %的新型降温隔热复合材料。

(3) 在飞机表面涂覆红外涂料,在涂料中加入隔热和抗红外辐射成份,以抑制飞机表面温度和抗红外辐射。

采用闭合回路冷却系统,这是在隐身飞机上普遍采用的,它能把座舱和机载电子设备等产生的热传给燃油,以减少飞机的红外辐射或把热在大气中不能充分传热的频率下散发掉。

(4) 采用气溶胶屏蔽发动机尾焰的红外辐射,如将含金属化合物微粒的环氧树脂、聚乙烯树脂等可发泡高分子物,随气流一起喷出,它们在空气中遇冷便雾化成悬浮泡沫塑料微粒;或将含有易电离的钨、钠、钾、铯等金属粉末喷入发动机尾焰,高温加热形成等离子区;或在飞机受威胁时喷出液态氮,形成环绕尾焰的冷却幕。

上述三种方法可有效屏蔽红外辐射,同时还能干扰雷达、激光和可见光侦察设备。

(5) 降低飞机蒙皮温度。

可采用局部冷却或隔热的方法降低蒙皮温度;也可利用其温度对燃油进行预热,如美国SR-71高空侦察机,当M >3时,其壁面温度高达600K,飞机利用这一温度对燃油进行预热,并通过机体结构进行冷却,从而降低了飞机蒙皮温度。

通过采用上述各项技术措施,可把飞机的红外辐射抑制掉90 %, 使敌方红外探测器从飞机尾部探测飞机的距离缩短为原来的30 %,甚至更小。

4 .2 舰艇的红外隐身技术控制舰艇红外辐射特征的目的是降低不同区域的温度差,从而降低红外侦察设备和导弹的识别能力。

舰艇采用的热抑制措施主要有冷却和屏蔽两种。

(1) 冷却——降低3~5μm波段的红外辐射燃气轮机和柴油机排放的高温废气是舰艇在3~5μm波段最强烈的红外辐射源,因此国外在舰艇红外隐身领域的工作,大都从降低废气温度,抑制红外辐射开始。

对燃气轮机来说,由于其排气量大、排气流速高,普遍采用引射技术和烟囱喷水技术,它可使烟囱部位的红外辐射强度大大降低,这已应用在美国斯普鲁恩级驱逐舰上。

采用此技术措施后,可降低舰艇在3~5μm波段95 %以上的红外辐射。

减少舰艇燃气轮机和烟囱的热红外辐射,一般还采用双层烟囱。

在烟囱底部开有冷空气进孔,以便使燃气轮机的热气与大量的冷空气混合,从而大大降低烟囱排放废气的温度。

对于柴油机排气的红外抑制,目前普遍采用烟道冷却和海水喷射技术。

英国的舰艇采用烟道冷却后,舰艇红外辐射降低60 %以上。

德国海军采用海水喷射装置后,可使排气温度由500℃降低到60℃。

(2) 屏蔽——降低8~14μm波段的红外辐射降低舰8~14μm波段的红外辐射,主要采用屏蔽的方法。

可采用红外隐身材料,改变舰艇的红外辐射特征,使用隔热材料来阻止舰艇舱内的热源向外辐射;采用喷淋水幕技术,将舰艇笼罩起来,达到降温、屏蔽的效果。

如俄罗斯现代级驱逐舰、美国的杜鲁门号航母和英国的海幽灵护卫舰等,都采用了喷淋水幕技术。

总之,目标内在的红外隐身技术在空中和海上的应用与发展是不平衡的。

就目前的水平看,飞机的红外隐身技术比较成熟,已达到实用阶段,应用于飞机的设计和制造中。

舰艇的红外隐身技术刚刚起步,目前还只能是对现有装备进行小的改进,完成低水平的红外隐身,离实用阶段还有一定距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