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2017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高考第39题对点特训(一)文化与生活

合集下载

近五年高考真题政治《文化生活》试题精选 专题9 文化与生活

近五年高考真题政治《文化生活》试题精选 专题9 文化与生活

近5年高考试题精选《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1.(2016江苏单科卷20)文博会是文化产业的“大观园”。

2016年5月12日,第十二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隆重召开。

文化创客馆的设立,金融、科技、旅游、体育、时尚等元素与文化联动的新业态的集中亮相,赋予了本届文博会全新的意义。

材料体现了: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B.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C.文化是经济的派生物D.文化为经济提供方向保证2.(2016江苏单科卷19)“莎士比亚征服了全世界,他的胜利比拿破仑们和恺撒们的胜利更为巩固。

每天每天,像涨潮时的海浪一样,增加着他的新的臣民——这些人流的波涛一天一天地愈来愈宽广了。

”屠格涅夫的这段话表明:A.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B.文化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C.文化促进了社会向前发展D.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因素3.(2015年江苏政治18)我国在倡导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中,注重通过文化及其产业先行来淡化地缘政治效应,旨在促进沿线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政治互信更加深入,人文交流更加广泛,不同文明互鉴共荣。

这说明A、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B、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C、一定的文化决定一定的经济、政治D、文化交融能消除国家间的政治分歧4.(2015年天津政治10)“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在太湖边上的杨湾村,夜里曾“聒噪”的蛙声,如今成了农民增收的资源。

有人根据当地青蛙多的特点,想到在银色月光里听着蛙唱。

喝着碧螺春,可能是城里人向往的惬意生活,于是用这个文化创意建起“青蛙村”,搞起休闲游,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这体现了()A.文化对经济发展有促进的一面B.文化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基础C.文化创意增强了人的精神力量D.古典文化提升了人的需求层次5.(2015年课标卷Ⅱ20)2015年1月,有韩国某电视台拍摄、韩国导演执导的全景式反映当代中国发展成就的纪录片《超越中国》在韩国热播,引起热烈反响。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文化生活单选题启示类(1)训练(含解析)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文化生活单选题启示类(1)训练(含解析)

文化生活单选题——启示类(1)1.从鲜有问津,到走进生活;从濒临失传,到成为新型业态.....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正从抢教、普及和展示,逐步向关注艺术审美、文化传承等更深层次发展。

与之相应,“非遗热”正在蔓延、升级,成为国内外游客体验各地文化魅力的媒介,也成为各地积极念好的“文化生意经”。

“非遗热”给人们的启示有()①非遗作为人类共同财富需要各国共同保护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为保护非遗创造条件③挖掘非遗的商业价值是保护非遗的关键之举④要立足实践探索推动非遗创新性发展的新思路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习近平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指出,近几年我国文化建设在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中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党和家事业全新局面提供了强大正能量。

这启示我们在文化建设中要()①发挥"主心骨"的作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②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③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文化权益④正确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一部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古装电视剧《庆余年》热播,在获得了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动了许多人跟着电视剧畅学古诗词,感受古人的精神世界。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①影视精品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②弘扬革命文化,有利于核心价值观的培养③文化与经济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交融④文化能够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新冠肺炎疫情在春节期间爆发,打乱了人们走亲访友的生活节奏。

一些“土味”宣传标语“话糙理不糙”,成为网络爆款,一些用快板、莲花落等民间曲艺形式创作的抗疫作品,更是受到群众欢迎,在宣传防疫知识、增强抗疫信心方面功不可没。

这启示我们应()①扎根文化创新的源泉,回应社会实践的需求②增强文化创造的活力,创新文化的表达方式③创新文化传播的手段,解放发展文化生产力④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立足群众的精神需要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5.在传统戏曲发展面临困境的情况下,青春版《牡丹亭》在美国却场场爆满。

2017年高考政治-文化与生活(练)-专题练习-答案

2017年高考政治-文化与生活(练)-专题练习-答案

文化与生活(练)答案一.练高考1~5 AABDA6.文化以经济为基础,又对经济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落后文化阻碍经济的发展,先进文化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

观念保守是十八洞村贫穷的一个重要原因,扶贫必须转变观念。

通过举办“道德讲堂”、考察学习和培训等活动,增强了自主脱贫意识和创新能力,为扶贫实践提供了思想动力和智力支持,促进了经济发展。

(共10分)二.练模拟1~5 DBBAD 6 D三.练热点1~5 AACAB 6 B文化与生活(练)解析一.练高考1.【答案】A【解析】用山、桥、小舟之间的联系代表体细胞与小分子、基因之间的联系,这体现了科学与艺术具有相通性,A项正确;科学与艺术来自于社会实践,B项不选;材料并没有表明科学与艺术都可以提高人的精神素养,C项不选;材料表明科学的传播需要借助艺术的手法,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本题答案选择A.2.【答案】A3.【答案】B【解析】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反映,一定的经济和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和政治,C错误;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当今国际竞争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A错误;我国在倡导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注重通过文化及其产业先行来淡化地缘政治效应,旨在促进沿线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政治互信更加深入体现了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答案为B4.【答案】D5.【答案】A【解析】题肢③说法错误,乡愁是人对故乡思念的体现,不是乡土文化的标志,故排除。

题肢④夸大了乡愁的作用,故排除。

故本题答案选A.6.二.练模拟1.【答案】D【解析】语法是说话的产物,逻辑是思考的产物,礼仪是交往的产物,说明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故D符合题意。

材料中涉及的是文化与社会实践的关系,故A、B、C均与题意不符。

2017年高考政治地市高考模拟39题分类精选-二、推动中国文化更好地走出去 精品

2017年高考政治地市高考模拟39题分类精选-二、推动中国文化更好地走出去 精品

二、推动中国文化更好地走出去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11月7-8日,以“中华情、民族梦”为主题的第二届世界华文文学大会在北京举行。

广大海外华文文学(指海外华侨华人用汉语进行的创作或者用其他语言创作后再被翻译为汉语的作品)作家根植异域,守望中华故土,借鉴不同文明文化精粹,创作出大量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在慰藉游子乡愁、温润侨胞心灵的同时,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惊魂,赓续着中华文化的基因,培育着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的友谊之花,推动着国家间的经贸交流。

当前,各国人民越来越渴望了解中国,揭开中国“神秘的面纱”。

有学者指出,海外华文作家身处中华文化与异族文化接触的最前沿,在异国复杂的文化和语境之下,必须坚持以中华文化为沃土与养料,创作出大量包含中国元素的作品。

同时,发挥其融通中外、学贯中西的优势,以国际视野向世界描绘中国的身影,抵御西方公众对中国的偏见和不良印象,才能更好地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华文文学在实现民族梦中所起作用。

(10分) (2)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对该学者的观点加以说明。

(12分)(3)讲述中国故事,不仅仅只是华文文学。

请就如何更好地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列举两种具体措施。

(4分)答案:(1)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会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华文文学传承着中华民族的精魂,在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3分)②文化反作用于经济。

华文文学在海外的传播,促进了国家间的经贸交流,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机遇。

(3分)③华文文学促进了中华优秀文化在世界的传播,能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提升中国国家形象。

(2分)④华文文学能增进其他国家人民对中华文化的沟通与理解,让更多国家的人民了解中国,为实现民族梦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2分)(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3分)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完整版高考政治全国卷文化生活部分

完整版高考政治全国卷文化生活部分

全国卷非选择题:文化部分1. ( 2017 全国卷Ⅰ)“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

”2017年春节时期,大型文化类比赛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成为1. ( 2017全国卷Ⅰ)《中国诗词大会》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成功陪伴人们欢度新春佳节的一道文化大餐。

事例,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其成功的原由。

(10 分)《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组以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为己任,牢牢抓住受众的中2. ( 2017全国卷Ⅱ)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并联合资料,说明弘扬创新精国诗词文化情结,在赛制和表现形式等方面英勇创新。

比赛诗词涵盖《诗经》、神关于推进创新发展的作用。

(10 分)楚辞、唐宋诗词、毛泽东诗词等,主要选自中小学教材,聚焦爱国、仁义、友3.(2017全国卷Ⅲ)运用文化流传的知识并联合资料,说明中国铁路“走善等主题。

参赛选手来自各行各业,有学生、教师,有工人、农民、公务员,出去”的文化意义。

( 10 分)有外国华人、外国留学生。

嘉宾现场谈论,或剖析诗词的深刻内涵,或发掘诗4. ( 2016全国卷Ⅰ)联合资料和文化生活知识,研究如何保卫英豪、弘词的道德价值,或表达诗词背后的历史故事。

赛会设置竞猜、“飞花令”等环扬中华民族精神。

( 10 分)节,启用水雾台、大屏幕展现等舞美设计,应用新媒体互动、多屏流传等技术5. ( 2016全国卷Ⅱ)扶贫先扶“精气神”是十八洞村精准扶贫的重要经手段,打造出一场全民参加的诗词文化盛宴。

节目的播出,引起激烈的反响,验,运用文化对经济作用的知识说明这一经验的合理性。

(10 分)总收视观众超出 11 亿人次,引起新一轮中国诗词热。

6. ( 2016全国卷Ⅲ)联合文化生活的知识,说说屠呦呦团队的发现关于《中国诗词大会》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成功事例,运用文化生活知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启迪。

(10 分)识说明其成功的原由。

( 10 分)7. ( 2015全国卷Ⅰ)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中心价值观需要记着乡愁,传参照答案:选择艺术价值高、影响大、代表性强的诗词,会合展现中国诗承中华传统美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通用版)2017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高考第39题对点特训(三)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通用版)2017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高考第39题对点特训(三)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高考第39题对点特训(三)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上,中国人民不断战胜各种艰难险阻,进一步坚定了“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的信念,凝聚了深化改革开放的共识。

20多年前邓小平同志关于“不改革开放只能是死路一条”的教导至今仍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原理,分析“不改革开放只能是死路一条”这一论断,并阐述其现实意义。

2.科学与技术在争论中发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伽利略和牛顿发现惯性定理以前,亚里士多德的“没有力就没有运动”的说法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被认为是“科学”的;在没有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的时候,牛顿力学体系和万有引力定律被认为是认识宇宙的“科学”;在没有现代西医的时候,尤其是在巴门尼德发现细菌以前,放血疗法也被认为是“科学”的。

“蛙腿论战”(意大利科学家伽伐尼与意大利物理学家伏打用青蛙腿做实验,分析引起蛙腿抽搐的生物电、静电等原因的论战)是科学发展史上意义重大的一次论战,它推动了电化学、电学、电磁学等科学的发展和生物电的发现及电池的发明。

我们要有科学争论的勇气,更要有勇于实践的胆识、善纳争论的胸怀。

一种观点、理论或者一项决议遭到公开的争论并不是多么可怕的事情,相反是促进科学进步、决策合理、社会和谐的突破口。

(1)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相关知识回答,为什么我们要有科学争论的勇气,更要有勇于实践的胆识?(2)我们应如何看待人们对同一问题的争论?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从“人定胜天”的万丈豪情到“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再到可感、可知、可评价的“美丽中国”,说明我们党的执政理念越来越尊重自然,越来越尊重人民感受。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美丽中国”理念的指导下,脚踏实地、不懈努力,我们一定能实现“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的美好愿景。

结合材料,请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知识,分析建设“美丽中国”的哲学依据。

2017版高考政治总复习——文化生活模块测试

2017版高考政治总复习——文化生活模块测试

文化生活模块测试(A)(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12小题,每题4分,共48分)1.(2016·三市联考)“枫桥月,灞桥柳,一声珍重离家走;跨四海,闯五洲,长路漫漫难回首;相思豆,连丝藕,梦里常在画中游;黄土地,绿田畴,画中美景不胜收。

”诗词中蕴含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①文化作为精神力量能转化为物质力量②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③精神活动与物质载体紧密相连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A.①② B.①③C.②④D.③④ 2.(2016·起点调研,7)在交通阻塞情况下,有些司机因开车压力与挫折而情绪愤怒、暴躁,会不耐烦地鸣喇叭、闪灯、骂粗口,甚至会发生攻击性行为,这被称为“路怒症”。

消除“路怒”现象,需要广大司机懂得管理情绪,也需要在全社会培育健康的汽车文化。

这是因为( )①驾驶员的文明素养需要后天自觉培养②汽车文化决定驾驶员的驾驶行为③汽车文化是广大驾驶员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④健康的汽车文化能丰富驾驶员精神世界、提升文明行车素养A.①③B.①④C.②④D.③④3.(2016·百校联盟四练,19)然亭公园是市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公园通过各具有特色的手法,集中展示了在中华上生活、战斗过的31位优秀共产党员的事迹,巧妙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到公园环境中。

上述做法旨在强调( )①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②文化产品需要具体有形的载体加以呈现③文化活动可以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修养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也要寓教于乐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4.(2016·适应性考试,16)在互联网平台下,众筹、股权投资等新的文化金融模式正在出现。

专门的众筹的诞生以及淘宝网等许多成立的众筹平台,为文化艺术类的项目提供了新的思路,艺术家、小企业家可以通过在网络上展示创意,预先向大众募集资金。

这表明( )①传统文化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②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③人民群众是推动文化创新的主体④文化的创新发展要以经济发展为基础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5.(2016·联考)唐诗、宋词和元曲,它们的句式、长短不一样,这是变,是风尚;但押韵、平仄的规,辞藻中的典故,那种与《诗经》《楚辞》一脉相承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气质,却是不变的。

近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高考第20题对点特训(一)文化传承和创新(2021年整理)

近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高考第20题对点特训(一)文化传承和创新(2021年整理)

(通用版)2017高考政治二轮复习高考第20题对点特训(一)文化传承和创新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通用版)2017高考政治二轮复习高考第20题对点特训(一)文化传承和创新)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通用版)2017高考政治二轮复习高考第20题对点特训(一)文化传承和创新的全部内容。

高考第20题对点特训(一)1.英国著名艺术理论家罗金斯说:人的思想是可塑的.一个人如果每天观赏一幅好画,阅读某部佳作中的一页,聆听一支妙曲,就会变成一个有文化修养的人。

这说明(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②欣赏高质量的艺术作品是修身养性的最佳途径③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修养的核心和标志④文化对人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2.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成为人们的常备装备,利用各类电子终端阅读电子书已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所接受.但对于一些真正爱书的人来说,在读有意义的书时还是愿意选择纸质版。

他们认为,读纸质书才能让人享受慢慢思考的乐趣。

这说明( )①纸质书更有利于文化的传播②电子传媒将取代印刷媒体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③现代信息技术促进了文化的传播④各种传媒都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③④3.西方文明和中国文明是花开两朵各特色。

在中西文明全面接触、交流和碰撞的今天,有多人云亦云的东西在干扰我们的价值判断,以至“乱花迷人眼".为此我们应当( )A。

摒弃外来文化的影响B。

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C.坚持文化平等的原则D.正确进行学习和借鉴4.中国领导人提出共建贯穿欧亚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携手东盟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路两大倡议,被合称为“一带一路”。

2017年高考政治主观题知识点《文化生活》(2)

2017年高考政治主观题知识点《文化生活》(2)

2017年高考政治主观题知识点《文化生活》(2)11. 我国为何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1)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发展先进文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发展社会主义文化能够为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2)文化的力量不仅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而且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关系到国家的强盛、民族的复兴。

(3)文化影响个人成长,优秀文化塑造人生,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培养“四有”公民的需要。

(4)发展优秀文化,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5)发展文化产业,能够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12.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1)确立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一宏伟目标的背景和依据是什么?• 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 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相衔接• 与我国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相匹配(2)全面把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要性及其意义(为什么)(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

这个目标,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相衔接,与我国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相匹配。

(2)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建设文化强国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3)在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国际竞争越来越表现为文化竞争。

建设文化强国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4)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家园”,民族文化是维系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

建设文化强国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

(5)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建设文化强国有利于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3)如何实现建设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1)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2017政治高考分类(2017高考真题+模拟新题)I单元++文化与生活

2017政治高考分类(2017高考真题+模拟新题)I单元++文化与生活

34.[2017·江苏卷] 近年来,“诗和远方”渐回公众视野。

当今科技发达,物质资源丰富,但随着各类电子产品逐渐渗入人们的生活,很多人终日沉浸于网络,渐行渐远地偏离了心灵和自然。

所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仿佛是物质和技术构筑的丛林里的丝丝清风,给人们带来了自然的气息和心灵的抚慰,引起了无数人的精神共鸣。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I2(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经典诗歌为什么能引起人们的精神共鸣。

[答案] 经典诗歌具有感染力和感召力,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经典诗歌能使人获得精神享受和思想启示,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经典诗歌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影响人的表现、文化塑造人生。

解答时,一要明确知识范围,即文化生活,二要获取材料的有效信息:“近年来,‘诗和远方’渐回公众视野”“随着各类电子产品逐渐渗入人们的生活,很多人终日沉浸于网络,渐行渐远地偏离了心灵和自然”“‘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给人们带来了自然的气息和心灵的抚慰,引起了无数人的精神共鸣”。

据此联系教材中文化影响人的表现、文化塑造人生等知识即可正确作答。

40.[2017·全国卷Ⅱ]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胸怀科技报国的梦想,奋战在科技创新的最前沿,取得了世界一流成果,被称为创新中国的科技领航者。

潘建伟率领科研团队在十多年的时间内使我国在量子通信领域从跟随者变成世界的领跑者;王晓东对乙肝病毒的新发现,为未来相关药物研发打开新大门;赖远明带领科研团队成功破解青藏铁路修建中冻土如何“保冷”这一被称为“无法攻克的世界性难题”;鲁先平历经14年创新创业成功研制中国首个用于治疗淋巴癌的原创化学药“西达本胺”,在这一领域实现与国际先进水平并跑和部分领跑……他们的创新实践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诠释。

鲁先平将原创新药的研发形容为“走钢丝”。

2017年高考政治模拟题分项版汇编专题09文化与生活

2017年高考政治模拟题分项版汇编专题09文化与生活

专题09 文化与生活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7年全国高考全国2卷19).近年来,大批中国游客到俄罗斯参观“阿芙乐尔”号巡洋舰、斯莫尔尼宫、列宁墓等,感受俄罗斯红色文化的魅力。

同时,毛泽东故居等中国红色旅游项目越来越受到俄罗斯人的喜爱。

中俄两国之间红色旅游发展得益于两国的红色文化①是推动两国文化发展的主导因素②是满足两国民众文化需求的重要资源③既具有共同的精神内涵又具有鲜明特色④规定着各民族文化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答案】C【名师点睛】本题材料体现了优秀文化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交融关系一般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科学技术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重要,二是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三是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2(2017年全国高考江苏卷20).2016 年 11 月 30 日,我国的“二十四节气”获批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对此有人认为,“二十四节气在今天的作用已经微乎其微,意义不大”。

如果请你反驳这种观点,下列可能用到的关键词最合适的一组是A.文化平等文化差异文化交融B.文化影响文化传承文化自信C.文化借鉴文化包容文化繁荣D.文化传播文化市场文化自觉【答案】B【解析】材料只涉及“二十四节气”,并没有体现不同文化的文化平等,A项不选;“二十四节气”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扩大我国文化的影响,有利于增强国人的文化自信,因而我们要对之进行传承,故B项的关键词切合材料,应选;材料不涉及“文化借鉴”和“文化包容”的问题,C项不选;材料不涉及“文化市场”的问题,D项不选,故本题答案选择B。

【名师点睛】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

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把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选择题必背知识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选择题必背知识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选择题必背知识第一课文化与生活1. 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6. 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7.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1. 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

文化对人的影响也不都是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的,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

2.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3. 优秀的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1.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2.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3.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4.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5. 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6.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7. 文化传播的途径: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

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1. 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中国古代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2.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3. 传统文化的特点:具有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继承性。

4. 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5. 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

6.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7.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和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专题09 文化与生活(练)(含解析)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专题09 文化与生活(练)(含解析)

专题09 文化与生活1.练高考1.[2017全国卷Ⅱ,19]近年来,大批中国游客到俄罗斯参观“阿芙乐尔”号巡洋舰、斯莫尔尼宫、列宁墓等,感受俄罗斯红色文化的魅力。

同时,毛泽东故居等中国红色旅游项目越来越受到俄罗斯人的喜爱。

中俄两国之间红色旅游发展得益于两国的红色文化( )①是推动两国文化发展的主导性因素②是满足两国民众文化需求的重要资源③既具有共同的精神内涵又各具鲜明特色④规定着各自民族文化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C【解析】推动文化发展的主导性因素应是社会实践的发展,排除①;两国的红色文化是满足两国民众文化需求的重要资源,推动了两国之间红色旅游的发展,②正确;两国的红色文化既具有共同的精神内涵又各具鲜明特色,因而吸引了两国游客,③正确;认为两国的红色文化规定着各自民族文化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是错误的,排除④。

2.[2017江苏单科,20]2016 年 11 月 30 日,我国的“二十四节气”获批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对此有人认为,“二十四节气在今天的作用已经微乎其微,意义不大。

”如果请你反驳这种观点,下列可能用到的关键词最合适的一组是 ( )A.文化平等文化差异文化交融B.文化影响文化传承文化自信C.文化借鉴文化包容文化繁荣D.文化传播文化市场文化自觉【答案】B3.[2016浙江文综,34]受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启示,某县政府和企业把“文化车间”建设提上议事日程并积极推动企业文化建设。

政府和企业这样做的理由有( )①“文化车间”建设能够丰富职工的精神世界②“文化车间”建设会直接影响企业经济效益③人们的精神产品源自物质载体④文化对人的影响离不开特定的文化环境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B【解析】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文化对人的影响离不开特定的文化环境,这些都是政府和企业建设“文化车间”的理由。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②中直接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说法错误,不选;人们的精神产品源自实践,而不是物质载体,③说法错误。

(通用版)2017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高考第39题对点特训(五)人生价值观

(通用版)2017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高考第39题对点特训(五)人生价值观

高考第39题对点特训(五)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居之无倦,行之以忠”(《论语·颜渊篇》),中国航天制造业的焊接高级技师、全国十大能工巧匠高凤林以行动诠释了中华民族这一传统美德。

30多年来,他加强学习进修,不断提高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严格自律,严苛训练,练就焊接稳、准、匀的扎实基本功。

他拒绝很多企业的高薪聘请,认为用我们的发动机把卫星运载火箭送到太空的这种自豪感是用金钱买不到的。

凭借敬业精神和精湛技艺,他完成一次次技术攻关,创造航天焊接史上的奇迹,体现了大国工匠的执着追求。

(1)结合材料,运用人生价值的知识,说明高凤林为什么会得到社会的认可。

(2)根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中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的知识,说明劳动者应如何践行爱岗敬业精神。

2.公益生活、慢生活等新生活群体开始不断刷新大众视野。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喜马拉雅守护者》的作者蒋玲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在西藏做10年公益,“换个活法”。

在雪域高原纯净阳光的照耀下,蒋玲对公益的理念悄然转变,她认为“生活本身就可以是一种公益”,把自己管理好,乐观地释放正能量,就是在为社会整体和谐发展做出公益奉献。

正如她所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爱心让我阳光,公益让我开心。

材料二“慢活族”认为,“慢”是一种健康的心态,“慢生活”不是心如死水,而是努力在历史和现实的坐标上彰显人生的自信,追寻生活的价值;“慢生活”不是枯如槁木,而是努力在内外文化的交汇点上摈弃生活的浮躁,追求民族的本真。

“慢活族”往往能够从崇尚宁静致远的传统文化中领会生活的真谛,体味生活的意义;从传统书法、昆曲中寻找心灵的宁静,守护健康的情致。

(1)结合材料一,运用实现人生的价值的知识,谈谈对蒋玲公益理念和行为的理解。

(2)结合材料二,运用传统文化的继承的知识,说明传统文化对现代慢生活群体的积极意义。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蕴藏着无穷的创造力。

中华文明5 000多年生生不息,源于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勇于创新的秉性。

近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高考第39题对点特训(一)文化与生活(2021年整理)

近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高考第39题对点特训(一)文化与生活(2021年整理)

(通用版)2017高考政治二轮复习高考第39题对点特训(一)文化与生活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通用版)2017高考政治二轮复习高考第39题对点特训(一)文化与生活)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通用版)2017高考政治二轮复习高考第39题对点特训(一)文化与生活的全部内容。

高考第39题对点特训(一)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法治文化是现代国家的必需品,唯有让法治成为民众的习惯,内化为一种自觉的意识,形成一种文化,才能实现真正的良法善治。

要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努力营造法治文化的氛围。

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知识,分析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过程中加强法治文化建设的意义。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世界近代历史表明,科技创新是现代化的发动机,是一个国家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纵观当今世界创新型国家,它们的共同特征是科技自主创新成为促进国家发展的主导战略,创新综合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国家,科技进步贡献率大都在70%以上,对外技术的依存度大都在30%以上。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作用的知识,分析材料中的观点。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某苹果种植户过去种植“随大流”、销售“靠运气”,生产经营难以为继.后来,他参加了当地政府举办的互联网知识培训,学习掌握了许多新知识.他根据网上订单来安排生产、管理、销售,当苹果才开花时,销售已经结束了;他又通过互联网展示自己的果田,吸引人们前来观赏、采摘,享受田园之美、体验动手之乐,带动当地“农家乐"旅游的发展。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说明“互联网+”对解决“三农”问题的意义.(2)结合材料,运用联系客观性和多样性的知识,说明农民应该如何为农产品插上互联网的翅膀.(3)互联网也有风险,坑农、骗农事件时有发生,请你为网农如何防范互联网风险提出一条建议。

(浙江选考)2017版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第一篇 精练概讲专题 文化生活 第13讲 文化的作用(必修3)

(浙江选考)2017版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第一篇 精练概讲专题 文化生活 第13讲 文化的作用(必修3)

第13讲文化的作用一、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填T,错误的填F)1.文化是一种社会物质力量。

( )解析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答案 F2.文化对社会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 )解析优秀的、先进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答案 F3.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因此,只要处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就一定能形成较高的文化修养。

( )解析处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有利于形成一定的文化素养,但只有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才能有利于形成较高的文化素养。

答案 F4.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 )解析优秀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答案 F5.文化是个人成长的催化剂。

( )解析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才能成为个人成长的催化剂。

答案 F二、选择题6.各种网络流行用语,其简短的语词往往含义丰富,折射出当时的社会情绪与民众喜好,是我们了解社会的一面镜子。

这表明( )A.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B.人们面临着文化消费的多重选择C.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D.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往往是主动的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产生。

流行语折射当时的社会情绪和民众喜好,体现了社会实践对文化的决定作用,A符合题意;网络流行用语不是消费对象,B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提及文化对人们的影响,C与材料无关;材料没有提及人们接受文化的过程,D与材料无关。

答案 A7.礼仪是交往的产物,语法是说话的产物,逻辑是思考的产物。

人们长期形成的做事情的方式和规范,无非是人类知识和经验的总结。

这表明( )A.社会文化离不开物质载体B.文化实质上是一种精神力量C.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起来的D.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解析礼仪是交往的产物,体现了文化素养是通过参加文化活动逐步培养起来的,C项当选。

A、B、D在材料没有体现,故不选。

答案 C8.为了更好地传承徽文化,黄山市启动“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第39题对点特训(一)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法治文化是现代国家的必需品,唯有让法治成为民众的习惯,内化为一种自觉的意识,形成一种文化,才能实现真正的良法善治。

要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努力营造法治文化的氛围。

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知识,分析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过程中加强法治文化建设的意义。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世界近代历史表明,科技创新是现代化的发动机,是一个国家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纵观当今世界创新型国家,它们的共同特征是科技自主创新成为促进国家发展的主导战略,创新综合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国家,科技进步贡献率大都在70%以上,对外技术的依存度大都在30%以上。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作用的知识,分析材料中的观点。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某苹果种植户过去种植“随大流”、销售“靠运气”,生产经营难以为继。

后来,他参加了当地政府举办的互联网知识培训,学习掌握了许多新知识。

他根据网上订单来安排生产、管理、销售,当苹果才开花时,销售已经结束了;他又通过互联网展示自己的果田,吸引人们前来观赏、采摘,享受田园之美、体验动手之乐,带动当地“农家乐”旅游的发展。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说明“互联网+”对解决“三农”问题的意义。

(2)结合材料,运用联系客观性和多样性的知识,说明农民应该如何为农产品插上互联网的翅膀。

(3)互联网也有风险,坑农、骗农事件时有发生,请你为网农如何防范互联网风险提出一条建议。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方面,是国际竞争中备受关注的“软实力”。

美国通过好莱坞电影等大众传媒和大众文化产品大肆推销他们的一套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法国非常重视在世界上传播法兰西文化。

不少发达国家都有着自己的文化战略。

材料二“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力推进文化建设的关键时期。

为此,我国提出要积极开拓国际文化市场,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1)联系当前国际竞争的形势,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加强文化建设。

(2)面对这种形势,我们应如何加强文化建设。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快速融入并深刻改变了百姓的日常生活。

材料一“互联网+回收”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让循环经济理念深入人心。

在北京市某地铁站,高女士将自己手中的空矿泉水瓶投进某公司设在站口的“饮料瓶回收机”中,机器屏幕上显示该瓶的品类,并提示高女士“您投入的是第5 977 458个瓶子”。

随后,在“手机话费、一卡通充值、优惠券”等“返利”方式中,高女士选择了“手机话费”,在输入自己的手机号码后,0.1元就到账了。

饮料瓶回收后,会实现“瓶到瓶的循环”,即从智能回收、专业分拣打包到深层清洗净化,生成再生食品级聚酯切片,这些切片可加工为再生瓶,进入市场流通。

材料二“互联网+政治”为公民参与政治生活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也给社会治理模式的创新带来了新的机遇。

公民通过社交网络为交管部门提供道路拥堵信息;民间环保组织依据政府公开的环境数据绘制“污染地图”,帮助政府监管污染企业;市政府通过门户网站向市民征集建议;城管部门请商户和市民通过网络平台为执法人员的工作打分……公民与政府通过“互联网+”在越来越多的社会公共领域中形成合力。

材料三“再不创业就老了!”凭着对互联网新技术的敏感和青春的激情,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互联网+创业”的大军。

对于这些年轻人来说,进行“互联网+创业”,最难的可能并不是“互联网”的这一部分,“+”后面的那部分以及怎么“+”或许才是更难搞定的。

(1)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互联网+回收”模式所倡导的循环经济理念对推动绿色发展的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如何利用“互联网+政治”使公民和政府形成社会治理合力。

(3)假如你是一名年轻创业者,请选择一个“互联网+创业”方向,并简要说明选择的理由。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创新发展”的理念置于“五大发展理念”之首,提出“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

强调要“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加强基础研究,强化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推进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和科研院所建设,鼓励企业开展基础性前沿性创新研究,重视颠覆性技术创新”。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社会作用的相关知识,分析国家注重“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的理论依据。

参考答案
1. 答案: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法治文化建设对实现良法善治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法治文化建设有利于将法治内化为人们的自觉的意识并付诸实践。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营造法治文化的氛围,有助于人民理解、接受法治理念,推进依法治国的实践。

2. 答案: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

科技的发展是国家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体现了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在经济发展中,科技创新是现代化的发动机,科技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③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科技自主创新成为促进国家发展的主导战略,各国越来越注重科技发展。

3. 答案:(1)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推动经济发展(或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
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互联网+”为“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供新的平台,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产品生产销售和农村经济发展。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互联网+”改变了农民的思维(或认识)方式和生产经营方式,开拓了市场,会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或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互联网+”使农民增长知识,带动旅游发展,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2)①联系是客观的(或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

农民应把握农产品、市场、互联网之间固有的联系,用好互联网,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促进农产品生产、管理与销售。

②联系是多样的。

农民要善于分析和把握农产品生产经营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借助互联网,促进农产品生产、管理、销售。

(3)示例:网农要增强防范意识,在进行网上交易和浏览信息时要提高警惕,谨防上当受骗。

4.答案:(1)①当今世界,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②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③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文化是其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自身经济安全不可缺少的精神武器。

(2)我国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5. 答案:(1)①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倡导循环经济理念有利于提升公众环保意识,践行绿色生活方式。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循环经济理念有利于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发展绿色生产。

③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通过互联网平台大力传播循环经济理念,有利于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建设生态文明。

(2)①公民应通过互联网合理表达诉求,依法行使权力,自觉履行义务,坚持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统一。

②公民借助互联网,积极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参与公共事务的决策、执行和监督。

③政府借助互联网更加便捷地与公民沟通,了解民意、集中民智,提高公共决策水平。

④政府通过电子政务更好地履行职能,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质量与效率。

⑤政府利用互联网平台实现政务公开,自觉接受公民监督,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

(3)略。

(本问为开放式设问,要求答出“互联网+”创业方向并说明理由。

答案只要符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