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评中确定卫生防护距离的原则和方法
环评师考试案例分析答题要点精华经典总结
环境影响预测评价注意点(1)注意排放同类污染物的多个排气筒,不能采用达标排放分析及监测时采取的等效排气筒方式“简化”成一个排气筒计算,应对关心点采取多源叠加模式进行预测。
预测和评价影响应点面结合,既要说明对评价范围整体的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又要重点说明对环境保护目标等关心点的影响。
(2)有毒有害气体无组织排放要计算卫生防护距离。
卫生防护距离的确定:在100米以内时,级差为50米;超过100米,但小于或等于1000米时,级差为100米;超过1000米,级差为200米。
(3)废水:废水排至污水处理厂的一般做达标排放分析,同时从水量、水质两方面论证对污水处理厂的负荷,进行合理性分析;排往地表水的,按相应的河流、湖泊、河口、海湾等预测模式进行预测,重点说明环境敏感水域的水质变化情况和影响程度。
(4)噪声:较低级别评价可仅做厂界噪声达标分析,较高评价等级应预测评价对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一般采用噪声源衰减模式预测。
(5)固体废物:固体废物原则上应做到零排放,即危险废物委托有资质单位安全处置,一般废物做到安全处置或回收利用。
应分析固体废物在暂存、转运和处置环节的环境保护措施,防止二次污染。
如暂存地防渗漏避免污染地下水,防雨淋避免形成渗滤液等。
(6)其它:对于可能造成地下水影响的,还应分析对地下水的影响,重点提出防止污染地下水的措施,如废水管道的防渗漏、物料废料堆场的防渗等。
对于一些特殊项目,如农药、制药等,有必要的要考虑废气排放的干湿沉积以及废水排放对生态环境可能产生的长期潜在影响。
污染型建设项目的工程分析程行为,涉及重大资源空间分布格局的行为等。
污染型项目以工艺分析、总图布置和清洁生产分析为重点;生态型项目以施工计划、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和替代方案为重点。
生态影响型项目工程分析的主要内容技改项目工程分析中应关注的焦点(1)既有工程生产工艺及产污环节,污染源、源强及排放方式。
(2)既有工程存在的环境问题。
(3)技改内容,生产工艺及产污环节,污染源、源强及排放方式。
大气环境防护距离与卫生防护距离
第 10 章大气环境防护距离与卫生防护距离10.1 防护距离确定总体原则与评价标准体系构成10.1.1 防护距离确定应遵循的总体原则建设项目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和卫生防护距离的确定是一项涉及建设规划、项目选址、工程建设总平面布置、环境保护、环境卫生等方面的综合性工作。
工业企业无组织排放污染源排放形式较为分散、排放高度较低低,污染物未经充分扩散稀释就进入地面呼吸带,即使排放量不大,在近距离内也可能会形成严重的局地污染,因此无组织排放对源附近区域的环境影响往往比有组织排放点源更强。
从环境空气质量的角度来说,防护距离的主要作用就是为无组织排放的大气污染物提供一段扩散稀释距离,使之到达居住区最近边界时,有害污染物浓度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有关规定限值,不致于影响长期居住区人群的身体健康。
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和卫生防护距离的结果是否客观科学,取决于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源强参数的确定是否客观真实。
综合前面论述的无组织排放源强确定技术方法和无组织排放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对防护距离的评价时必须遵循的原则汇总如下。
(1)杜绝和减少无组织排放的根本原则在项目设计、建设及环境评价过程中,必须根据项目特点和 GB16297 的规定,结合行业清洁生产标准和有关环境保护设计规范等,提出杜绝和减少无组织排放的控制措施,尽量通过集气系统收集、处理后改为有组织排放。
即防护距离的设置只是一种管理与评价手段,加强无组织排放污染控制措施、减少排放才是根本和最终目标。
(2)科学、客观确定无组织排放源参数的原则无组织排放源强的确定要科学、客观,参数要收集全,不能随意类比、计算。
应详细列表、绘图给出无组织排放各污染源调查资料,主要包括占地面积、长度、宽度、排放高度、源距厂界距离、排放量与排放浓度、在总平面图中的布局、与近距离敏感目标的精确距离等。
(3)无组织排放污染影响保守评价原则确定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或卫生防护距离的“无组织源”,应当是正常工况下包括了体源、线源、低矮点源均简化为带有一定高度的面源的所有无组织排放源。
建设项目环境防护距离确定
建设项目环境防护距离确定李洁【摘要】选取焦化行业为调查对象,选取不同规模建设项目,调查环评中环境防护距离确定情况,根据项目验收监测结果反推验证环评确定环境防护距离,分析建设项目环境防护距离确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建议.【期刊名称】《河南科技》【年(卷),期】2016(000)007【总页数】4页(P107-110)【关键词】焦化行业;环境;防护距离;大气【作者】李洁【作者单位】河南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河南郑州450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93在当前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为保证建设项目投产后产生的大气污染物不影响居住区人群身体健康,在厂区周围设置一定的环境防护距离是十分必要的技术措施。
目前,在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确定工业企业环境防护距离的方法一般有4种:①是执行相应行业卫生防护距离标准(简称行业标准);②是按照国家发布的行业准入条件中提出的企业布局要求(简称行业准入);③是根据《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 T13201-91)中的公式计算确定的卫生防护距离(简称公式法);④是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中的要求预测确定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简称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现阶段,环评工作中通常先采用多种方法分别确定项目环境防护距离,最后比较选取最大结果作为项目设防距离。
这样无疑更有利于保护项目周围居民健康,但往往也会大量增加搬迁量,带来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
如何结合项目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确定环境防护距离,成为了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1.1 案例调查搜集近年已批复的6个焦化项目环评,依据其环评报告及竣工验收报告,各项目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确定情况见表1[1]。
从以上案例调查情况来看,发现如下问题。
①焦化行业环境防护距离确定存在多标准交叉,而且采用各种方法分别以面源中心、面源边界和厂界为计算起点,确定过程繁琐。
②各项目环境防护距离确定均以BaP为预测因子,环评预测源强各不相同,验收监测数据反推源强与之差异很大,BaP无组织排放量仅为环评确定源强的2/10 000左右,而源强对大气防护距离计算和卫生防护距离公式法计算的影响很大。
环境影响评价中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和卫生防护距离的探讨
2 1 期( 总第 8 7期)
定, 计算 公式 如下 :
介
:
2 0 1 3 年 3月
在 防护 距离 内不 应 有 长 期居 住 的人 群 , 并 应加 强
绿化 。 ( 5 ) 计算确定、 标 准 确 定 与文 件 规 范规 定 区别执 行 。大气 环境 防护距 离 和卫生 防护距 离是 两个 概念 , 前者 属 于 环境 保 护 部 门的环 境 管 理规 定并 应按 导则 H J 2 . 2规 定 执行 , 后者 属 于 卫 生部 门的管理 规定并 应按 国家 颁布 的各行 业卫生 防护
按 照 国家环 境 保 护 部 于 2 0 0 8年 1 2月 3 1日 发布 并实 施 的《 环 境 影 响 评价 技 术 导 则 一大气 环 境》 ( H J 2 . 2— 2 0 0 8 ) 的要求 , “ 对 正 常排 放 条 件 下 的无 组织 排放 源 , 应 计 算其 大 气 环 境 防 护距 离 ” ,
环境 影响 , 在 项 目厂 界 以外 设 置 的 环 境 防 护 距
离¨ 。《 制定 地方 大 气污 染 物 排放 标 准 的技 术方
法》 ( G B / T 1 3 2 0 1—9 1 ) 中规 定 “ 无 组 织 排 放 的有
害气 体 进 人 呼 吸 带 大 气 层 时 , 其 浓 度 如 超 过
距离” 这个概念 , 也 未 明 确 大 气 防护 距 离 是 否 取
代卫生防护距离。这就使环评工作中具体到实际 防护距 离 的设 置上 , 会 出现 诸 多 问题 : ( 1 ) 有 行 业
标 准存 在 时 , 若 大 气 环 境 防 护距 离 小 于或 大 于 行 业 卫 生 防护距 离时 , 应 以 哪个 为 准 ; ( 2 ) 没有 行 业 标准时, 大 气环 境 防护距 离 和卫 生 防护距 离 , 该 执 行 哪个 标 准 。本文 针对 上述 问题 , 从 定义 、 设 置原 则、 确 定方 法 和实 际 环 评 工 作 中应 如何 执 行 等 角 度 进行 探讨 , 并 结 合 建 设 项 目环评 案例 对 二 者 加 以计算 , 确 定环 境 防护距 离 。
建设项目环评卫生防护距离确定办法
建设项目环评中卫生防护距离确定方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选址问题至关重要,选址的环境合理性除取决于城市总体规划相容性、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公众参与的认同性等诸多因素外,卫生防护距离的可达性也是必不可少的因素,合理确定卫生防护距离,可有效防止污L——所需卫生防护距离(m);R——有害气体无组织排放源所在生产单元的等效半径(m),根据该生产单元占地面积(m2)计算r=(S/π)0.5A、B、C、D——卫生防护距离计算系数(无因次),根据建设项目所在地区近五年平均风速及工业企业大气污染源构成类别从表1中选取。
根据GB/T13201-91的规定(卫生防护距离在100m以内,级差为50m;超过100m 但小于1000m时,级差为100m;超过1000m以上时,级差为200m)将卫生防护距离的计算结果取整。
15m低矮排气筒的排放都属于无组织排放。
⑵污染源:指排放大气污染物的设施或排放大气污染物的建筑构造(如车间、厂房等)。
⑶无组织排放源:指设置于露天环境中具有无组织排放的设施或具有无组织排放的建筑构造(如车间、厂房等)。
⑷零散居民点:指少数(几户到十几户)零散居民的居住地。
⑸排毒系数:指某种污染物的平均无组织排放量与该污染物一次最高容许浓度之比值。
⑹特征污染物:指某装置(设施)的数种污染物中排毒系数最大的污染物。
⑺凡不通过排气筒或通过15m高度以下排气筒的有害气体排放,均属无组织排放。
工业企业应用合理的生产工艺流程,加强生产管理与设备维护,最大限度地减少有害气体的无组织排放。
TJ36时,无组织排放源源强的可控水平在确定无组织排放源的源强时,是在分析了1982年编制卫生防护距离标淮的调查资料的基础上,再选择近几年来典型炼油厂的环境影响评价资料,确定无组织排放源源强,并用现场监测浓度反推源强进行复核。
1982年曾对胜利炼油厂、锦州炼油厂和安庆炼油厂进行了污染源调查,按排毒系数大小排列;其中硫化氢和酚类较大,作为确定卫生防护距离的污染因子。
建设项目环评卫生防护距离确定方法
建设项目环评中卫生防护距离确定方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选址问题至关重要,选址的环境合理性除取决于城市总体规划相容性、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公众参与的认同性等诸多因素外,卫生防护距离的可达性也是必不可少的因素,合理确定卫生防护距离,可有效防止污染纠纷,减少影响范围。
一、卫生防护距离的定义根据《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T13201-91中有关规定及现行有关国标中卫生防护距离的定义。
卫生防护距离是指产生有害因素的部门(车间或工段)的边界至居民区边界的最小距离,进一步解释为:在正常生产条件下,无组织排放的有害气体(大气污染物)自生产单元(生产区、车间或工段)边界到居住区满足GB3095与TJ36规定的居住区容许浓度限值所需的最小距离。
二、各类工业、企业卫生防护距离计算方法按照《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T13201-91的规定,计算公式如下:()DC L.0/1=/+25ArQc50.02BLCm式中:Qc——有害气体无组织排放量可以达到的控制水平(kg/h);Cm——标准浓度限值(mg/m3);L——所需卫生防护距离(m);R——有害气体无组织排放源所在生产单元的等效半径(m),根据该生产单元占地面积(m2)计算r=(S/π)0.5A、B、C、D——卫生防护距离计算系数(无因次),根据建设项目所在地区近五年平均风速及工业企业大气污染源构成类别从表1中选取。
根据GB/T13201-91的规定(卫生防护距离在100m以内,级差为50m;超过100m但小于1000m时,页脚内容1级差为100m;超过1000m以上时,级差为200m)将卫生防护距离的计算结果取整。
表1 卫生防护距离计算系数页脚内容2注:表中工业企业大气污染源构成分为三类:Ⅰ类:与无组织排放源共存的排放同种有害气体的排气筒的排放量,大于标准规定的允许排放量的三分之一者;Ⅱ类:与无组织排放源共存的排放同种有害气体的排气筒的排放量,小于标准规定的允许排放量的三分之一,或者无排放同种大气污染物之排气筒共存,但无组织排放的有害物质的容许浓度是按急性反应指标确定者;Ⅲ类:无排放同种有害气体的排气筒与无组织排放源共存,且无组织排放的有害物质的容许浓度是按慢性反应指标确定者。
建设项目环评卫生防护距离确定方法
建设项目环评中卫生防护距离确定方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选址问题至关重要,选址的环境合理性除取决于城市总体规划相容性、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公众参与的认同性等诸多因素外,卫生防护距离的可达性也是必不可少的因素,合理确定卫生防护距离,可有效防止污染纠纷,减少影响范围。
一、卫生防护距离的定义根据《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T13201-91中有关规定及现行有关国标中卫生防护距离的定义。
卫生防护距离是指产生有害因素的部门(车间或工段)的边界至居民区边界的最小距离,进一步解释为:在正常生产条件下,无组织排放的有害气体(大气污染物)自生产单元(生产区、车间或工段)边界到居住区满足GB3095与TJ36规定的居住区容许浓度限值所需的最小距离。
二、各类工业、企业卫生防护距离计算方法按照《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T13201-91的规定,计算公式如下:()DC L.0r/+=25/1BLACmQc50.02式中:Qc——有害气体无组织排放量可以达到的控制水平(kg/h);Cm——标准浓度限值(mg/m3);L——所需卫生防护距离(m);R——有害气体无组织排放源所在生产单元的等效半径(m),根据该生产单元占地面积(m2)计算r=(S/π)0.5A、B、C、D——卫生防护距离计算系数(无因次),根据建设项目所在地区近五年平均风速及工业企业大气污染源构成类别从表1中选取。
根据GB/T13201-91的规定(卫生防护距离在100m以内,级差为50m;超过100m但小于1000m时,级差为100m;超过1000m以上时,级差为200m)将卫生防护距离的计算结果取整。
注:表中工业企业大气污染源构成分为三类:Ⅰ类:与无组织排放源共存的排放同种有害气体的排气筒的排放量,大于标准规定的允许排放量的三分之一者;Ⅱ类:与无组织排放源共存的排放同种有害气体的排气筒的排放量,小于标准规定的允许排放量的三分之一,或者无排放同种大气污染物之排气筒共存,但无组织排放的有害物质的容许浓度是按急性反应指标确定者;Ⅲ类:无排放同种有害气体的排气筒与无组织排放源共存,且无组织排放的有害物质的容许浓度是按慢性反应指标确定者。
大气防护距离、卫生防护距离区别及常用卫生防护距离标准汇总
大气防护距离与卫生防护距离的区别一、两者之间的共同点卫生防护距离有两种:一种以噪声污染为主的工业企业卫生防护距离,另一种是以大气污染为主的工业企业卫生防护距离。
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是指:为保护人群健康,减少正常排放条件下大气污染物对居住区的环境影响,在项目厂界以外设置的环境防护距离。
它是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中提出来的,名称比“卫生防护距离”更客观些。
虽然两者名称有所差异,但无论哪种距离,都是为保护人群健康,减少污染物对居住区的环境影响。
二、主要不同之处目前,有GB号的各种行业卫生防护距离基本是这样定义的:卫生防护距离,系指产生有害因素的部门(车间或工段)的边界至居住区边界的最小距离。
《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T13201-91)中的卫生防护距离是指:无组织排放源所在的生产单元(生产区、车间或工段)与居住区之间应设置卫生防护距离。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中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是指:通过计算后,超出厂界以外的范围,即为项目大气环境防护区域。
从上述可知,有GB号的各种卫生防护距离是以生产区、车间或工段为起点算起的,而大气导则是以厂界为起点算起的。
三、应用的原则目前,环境影响评价中确定工业企业卫生防护距离的方法有:一是根据各行业单独制定的行业卫生防护距离标准(有GB号);一种是据《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T13201-91)中的公式进行计算;还有一种是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提供的公式进行计算。
1、有GB号的卫生防护距离应优先执行。
2、对于大气无组织污染源而言,无GB号可执行的卫生防护距离,一般来说,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的公式进行计算就可。
3、有的地区,在计算防护距离时,需按《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T13201-91)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同时计算,然后取最大值,也没有问题。
化工类项目环评中卫生防护距离的确定
爰IBOrL =(+5 o L.) C2嘣 2
c 标准浓度限值 , em ; 一 工业企业 m, Q / 有害气体无 组织排放量 可以达到的控 制水平 ,g k/
hr 有害气体无组织排放源所在生产单元 的等 ;一 效半径 , A B c D m; 、 、 、 —一卫生防护距离计算系数 。 在 确定 同时排放 多种对周 围大气 环境有 明显 影响在大气污染物 的企业卫生防护距离时 , 计算应 分别按 各 自单独作用的影响考虑 , 卫生防护距离应
工程 的综合性工作 , 目的是保证企业项 目投产后 其 产生的污染物不致影响居住 区人群身体健康。环境
影响评价 中根据各类有害因素 的特点 , 确定所需 的 卫生防护距离, 为规划 、 环保决策提供依据 。
1 卫生 防护距 离确定 方 法
卫生防护距 离通常由两种方法确定 :) 1直接选 用 国家制定的卫生防护距离标准 , 这种标准是 国家
中 , 般 没 有相 对 应 的卫 生 防护 距 离 标 准 , 生 防 一 卫
3 计算参数的确定
31 主要 大气 污染物 的选 定 .
凡不通过排气筒或通过 1 5 m高度 以下的排气
筒的有 害气体排放 , 均属于无组织排放 。选择排毒
系数 ( / 大的大气污染物作为需进行卫生防 Q C 值) 护距离计算的污染物。当几种大气污染物 的排毒系
厂( 电解法制碱 )硫化碱厂 、 、 油漆厂 、 塑料厂 、 水泥 厂、 肉联厂 、 火葬场等 以废气污染为 主的工业企业
以及 一 些 以 噪声 污染 为 主 的工 业 企 业 规 定 了卫 生
企业按多种有害气体计算 的卫生防护距离在同一 级别时 , 其卫生防护距离级别应提高一级。 实际计算 中应考虑 1 个风 向的影 响 ,污染源 6 不宜 因考虑最小风频方位 的修正而减少该方位 的
建设项目环评中卫生防护距离确定方法范文
建设项目环评中卫生防护距离确定方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选址问题至关重要,选址的环境合理性除取决于城市总体规划相容性、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公众参与的认同性等诸多因素外,卫生防护距离的可达性也是必不可少的因素,合理确定卫生防护距离,可有效防止污染纠纷,减少影响范围。
一、卫生防护距离的定义根据《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T13201-91中有关规定及现行有关国标中卫生防护距离的定义。
卫生防护距离是指产生有害因素的部门(车间或工段)的边界至居民区边界的最小距离,进一步解释为:在正常生产条件下,无组织排放的有害气体(大气污染物)自生产单元(生产区、车间或工段)边界到居住区满足GB3095与TJ36规定的居住区容许浓度限值所需的最小距离。
二、各类工业、企业卫生防护距离计算方法按照《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T13201-91的规定,计算公式如下:()DC L.0r/+=25/1BLACmQc50.02式中:Qc——有害气体无组织排放量可以达到的控制水平(kg/h);Cm——标准浓度限值(mg/m3);L——所需卫生防护距离(m);R——有害气体无组织排放源所在生产单元的等效半径(m),根据该生产单元占地面积(m2)计算r=(S/π)0.5A、B、C、D——卫生防护距离计算系数(无因次),根据建设项目所在地区近五年平均风速及工业企业大气污染源构成类别从表1中选取。
根据GB/T13201-91的规定(卫生防护距离在100m以内,级差为50m;超过100m但小于1000m时,级差为100m;超过1000m以上时,级差为200m。
)将卫生防护距离的计算结果取整。
注:表中工业企业大气污染源构成分为三类:Ⅰ类:与无组织排放源共存的排放同种有害气体的排气筒的排放量,大于标准规定的允许排放量的三分之一者;Ⅱ类:与无组织排放源共存的排放同种有害气体的排气筒的排放量,小于标准规定的允许排放量的三分之一,或者无排放同种大气污染物之排气筒共存,但无组织排放的有害物质的容许浓度是按急性反应指标确定者;Ⅲ类:无排放同种有害气体的排气筒与无组织排放源共存,且无组织排放的有害物质的容许浓度是按慢性反应指标确定者。
建设项目环评卫生防护距离确定方法
建设项目环评中卫生防护距离确定方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选址问题至关重要,选址的环境合理性除取决于城市总体规划相容性、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公众参与的认同性等诸多因素外,卫生防护距离的可达性也是必不可少的因素,合理确定卫生防护距离,可有效防止污染纠纷,减少影响范围。
一、卫生防护距离的定义根据《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T13201-91中有关规定及现行有关国标中卫生防护距离的定义。
卫生防护距离是指产生有害因素的部门(车间或工段)的边界至居民区边界的最小距离,进一步解释为:在正常生产条件下,无组织排放的有害气体(大气污染物)自生产单元(生产区、车间或工段)边界到居住区满足GB3095与TJ36规定的居住区容许浓度限值所需的最小距离。
二、各类工业、企业卫生防护距离计算方法按照《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T13201-91的规定,计算公式如下:()DC L/1/+=25.0Qc50.02BLrACm式中:Qc——有害气体无组织排放量可以达到的控制水平(kg/h);Cm——标准浓度限值(mg/m3);L——所需卫生防护距离(m);R——有害气体无组织排放源所在生产单元的等效半径(m),根据该生产单元占地面积(m2)计算r=(S/π)0.5A、B、C、D——卫生防护距离计算系数(无因次),根据建设项目所在地区近五年平均风速及工业企业大气污染源构成类别从表1中选取。
根据GB/T13201-91的规定(卫生防护距离在100m以内,级差为50m;超过100m但小于1000m时,级差为100m;超过1000m以上时,级差为200m)将卫生防护距离的计算结果取整。
注:表中工业企业大气污染源构成分为三类:Ⅰ类:与无组织排放源共存的排放同种有害气体的排气筒的排放量,大于标准规定的允许排放量的三分之一者;Ⅱ类:与无组织排放源共存的排放同种有害气体的排气筒的排放量,小于标准规定的允许排放量的三分之一,或者无排放同种大气污染物之排气筒共存,但无组织排放的有害物质的容许浓度是按急性反应指标确定者;Ⅲ类:无排放同种有害气体的排气筒与无组织排放源共存,且无组织排放的有害物质的容许浓度是按慢性反应指标确定者。
关于大气环境防护距离与卫生防护距离执行要求的说明
2008年下半年,在最后⼏次导则汇报与讨论会上,环境保护部环评司的领导提出要加⼊环境防护距离的管理要求和相关定义。
虽然到现在为⽌,导则总纲的正式版还没推出,这次修订版⼤⽓导则中率先提出了⼤⽓环境防护距离的定义和管理要求。
提出和规范⼤⽓环境防护距离的⽤意很明显,就是建⽴环保系统内的管理要求,以取代原有卫⽣部提出的卫⽣防护距离的概念。
虽然这次定义和原来卫⽣防护距离很接近,包括对源的处理⽅法和管理要求,但还是有⼀些不同的地⽅,这些也是最近被咨询的⽐较多的地⽅: 1、计算⼤⽓环境防护距离,直接采⽤修订版⼤⽓导则的推荐模式进⾏计算即可。
不需要考虑原来所涉及的提级、叠加周围点源的综合影响,也不考虑污染物的毒性。
2、注意这次⼤⽓环境防护距离的计算结果是以⾯源为中⼼的距离,然后以此为半径画圆,只有超出⼚届以外区域才定义为项⽬的⼤⽓环境防护区域。
注意最终是⼀个区域的概念,应该结合包络线来表达。
原来习惯定义的场界外多少多少⽶作为卫⽣防护距离是不太科学的。
关于两个防护距离的执⾏,注意以下⼏个具体要求: 1、现⾏国家标准中尚有效的各⾏业卫⽣防护距离标准,⾸先应执⾏该卫⽣防护距离标准。
在环评中可参考环境防护距离计算出⼀个结果,但只作为参考。
2、对于没有相关的⾏业卫⽣防护距离标准的,不必再采⽤原有91年的卫⽣防护距离公式进⾏计算。
直接计算⼤⽓环境防护距离即可。
3、对于计算结果为没有超标的⽆组织排放源,不⽤再设置防护距离。
4、设置环境防护距离的前提是,⽆组织排放源场界监控点处排放达标。
最后转⼀个⼈的询问邮件:“关于进⼀步加强⽣物质发电项⽬环境影响评价管理⼯作的通知》中提及“6、环境防护距离根据正常⼯况下产⽣恶臭污染物(氨、硫化氢、甲硫醇、臭⽓等)⽆组织排放源强计算的结果并适当考虑环境风险评价结论,提出合理的环境防护距离,作为项⽬与周围居民区以及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的控制间距,作为规划控制的依据。
新改扩建项⽬环境防护距离不得⼩于300⽶。
制定卫生防护距离标准相关问题探讨
★石油化工安全环保技术★2013年第29卷第1期PFT R oC H FM I C A L SA FE T Y A N D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PR O T E c T l0N T EcH N O L0c Y制定卫生防护距离标准相关问题探讨饶未欣(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北京100101)摘要:以满足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重需求、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为基点,从卫生防护距离标准的控制对象、复杂地形的处理原则、特征污染物标准浓度限值和无组织排放量的确定等方面,总结分析了制定卫生防护距离标准时需注意的技术细节和管理问题,并提出了对工业企业全面实施泄漏检测与维修(LD A R)的要求,供相关主管部门和标准编制人员参考。
关键词:卫生防护距离生产单元环境影响评价无组织排放复杂地形《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cB/T3840一1991)规定,当无组织排放的大气污染物进入呼吸带大气层时,其浓度如超过G B3095或TJ36规定的居住区容许浓度限值,则无组织排放源所在的生产单元(生产区、车间或工段)与居住区之间应设置卫生防护距离。
可见,卫生防护距离标准是控制企业低矮面源元组织排放污染物的卫生标准,其与控制企业高架点源排放污染物的排放标准互为补充,两者缺一不可。
我国现行的卫生防护距离标准多是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颁布的,至今已有二十余年历史,在此期间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国民经济各行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行的卫生防护距离标准已明显滞后于行业的发展水平,不能适应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和人群健康保护要求,其与企业生存和发展之问的矛盾日渐显著。
为此,2007年卫生部环境卫生标准委员会发出通知(卫政法发[2007]l“号),计划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修订或编制各行j I p的卫生防护距离标准。
近年来随着我国环境保护问题的日趋严峻,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审查也越来越严格,卫生防护距离已成为企业发展与地方城市发展总体规划是否相符的重要判据。
环评中确定卫生防护距离的原则和方法
无 组 织 排放 的污 染 因子 有非 甲烷 总 烃 、 硫 化 氢 、酚 类和 氨 。 当地 近五 年 的 年 平 均风 速 为 4. m/S 该炼油 厂无组 织排放 源的 基 2 , 本情 i 兄如表 l; 油 行 业污染 物 无组织 排放 炼 可控 水 平 如表 2。确 定 该 企 业所 需 卫 生 防 护距 离。 3 2 卫 生防护距 离计算 . 3. 1 丰要 大气污 染物 的选定 2. 根 据 胜 利 炼 油 厂 大 气 污 染 物 无 组 织排 放 基 本情 况表 1 分 析 ,确 定该 案 例 中 大 气 主要 污 染物 为硫化 氢和 酚类 ( /Cm 值 大 QC 的 )。 主 要 污 染 物 对 应 的 污 染 物 容许 排 放 浓度 , 查相关标 准 , 列于表 3。即 Cm=( S H2
Q /C c m=l /A( L +0 2 r ) L B . 5 。 。
确 定 建 设 项 目无 组 织 排 放 源 的 面 积 时 ,只将 产 生 某种 大 气 污 染 物 的 生 产 车 间 区 域 算 作 其 面 源 ,不 应 将 整 个 厂 区 计 人 。 当无 组 织 排放 源分 为 几 个互 不 连 接 的 区域 时 ,应 作 为 几 个 面 源 处 理 。 由排 放 源 的 面 . 积 计 算 出等 效 半 径 。 环 境质量标 准采用 GB3 9 一l 9 0 5 6规 定 9 的二 级标 准 中任 何一次 浓 度限值 或 TJ3 6— 9 定 的居 住 区一 次 最高 允许 值 。对 标 准 7规 中 只规 定 日平 均 浓 度 限值 的 大 气污 染物 , 般取 其 日平 均浓 度限 值 的 3倍 。对 干 致 癌物 质 , 性 可积 累 的物 质 ,则直 接取 其 日 毒 平均浓度限值 。
浅谈环境影响评价中卫生防护距离设置
浅谈环境影响评价中卫生防护距离设置作者:贾兵张娟许姗朱占富何咏来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年第08期摘要:本文结合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的经验,主要针对环境影响评价中卫生防护距离设置的前提条件及卫生防护距离设置的原则、步骤,卫生防护距离设置的影响因素等几方面进行分析论述,并建议在相关工作中应考虑项目生产规模、污染物性质、污染源有效高度、建设地点地形等多方面因素,结合实际情况设置合理的卫生防护距离。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卫生防护距离;重要性中图分类号:X-65 文献标识码:A工业企业卫生防护距离是指产生有害因素的生产单元(车间或工段)的边界至居住区边界的最小距离,其作用是为企业无组织排放的气载污染物提供一段稀释距离,使污染气体到达居民区的浓度符合国家标准。
卫生防护距离的确定,关系到厂址的选择、厂区平面布置等,是环境影响评价中一个重要的内容。
1 卫生防护距离设置的前提条件有些环评编制人员,习惯于工程分析中一有无组织排放源就计算卫生防护距离。
按照《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中的规定:“无组织排放的有害气体进人呼吸带大气层时,其浓度如超过GB3095与TJ36规定的居住区容许浓度限值,则无组织排放源所在的生产单元(生产区、车间或工段)与居住区之间应设置卫生防护距离。
”笔者认为,在无组织排放的有害气体最大落地浓度超标的情况下,才需设定卫生防护距离。
若无组织排放的有害气体最大落地浓度达标,则未必需要设定卫生防护距离。
由于《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中卫生防护距离设置的从严原则,即“当按照公式计算的L值在两级之间时,取偏宽的一级”,只要有无组织排放,无论排放量多小,按照公式(1)计算出来的卫生防护距离经圆整后都必然≥50m。
这无疑会增加一些废气无组织排放量较小且对环境影响不大的建设项目的选址难度。
2 卫生防护距离设置的原则、步骤2.1 原则根据《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T 13201-91),主要按企业大气污染源无组织排放水平确定其所需卫生防护距离,而不应将达标排放的高架源产生最大落地浓度距离作为卫生防护距离。
建设项目环评中卫生防护距离确定方法
建设项目环评中卫生防护距离确定方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选址问题至关重要,选址的环境合理性除取决于城市总体规划相容性、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公众参与的认同性等诸多因素外,卫生防护距离的可达性也是必不可少的因素,合理确定卫生防护距离,可有效防止污染纠纷,减少影响范围。
一、卫生防护距离的定义根据《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T13201-91中有关规定及现行有关国标中卫生防护距离的定义。
卫生防护距离是指产生有害因素的部门(车间或工段)的边界至居民区边界的最小距离,进一步解释为:在正常生产条件下,无组织排放的有害气体(大气污染物)自生产单元(生产区、车间或工段)边界到居住区满足GB3095与TJ36规定的居住区容许浓度限值所需的最小距离。
二、各类工业、企业卫生防护距离计算方法按照《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T13201-91的规定,计算公式如下:()DC L.0r/+=25/1BLACmQc50.02式中:Qc——有害气体无组织排放量可以达到的控制水平(kg/h);Cm——标准浓度限值(mg/m3);L——所需卫生防护距离(m);R——有害气体无组织排放源所在生产单元的等效半径(m),根据该生产单元占地面积(m2)计算r=(S/π)0.5A、B、C、D——卫生防护距离计算系数(无因次),根据建设项目所在地区近五年平均风速及工业企业大气污染源构成类别从表1中选取。
根据GB/T13201-91的规定(卫生防护距离在100m以内,级差为50m;超过100m但小于1000m时,级差为100m;超过1000m以上时,级差为200m。
)将卫生防护距离的计算结果取整。
注:表中工业企业大气污染源构成分为三类:Ⅰ类:与无组织排放源共存的排放同种有害气体的排气筒的排放量,大于标准规定的允许排放量的三分之一者;Ⅱ类:与无组织排放源共存的排放同种有害气体的排气筒的排放量,小于标准规定的允许排放量的三分之一,或者无排放同种大气污染物之排气筒共存,但无组织排放的有害物质的容许浓度是按急性反应指标确定者;Ⅲ类:无排放同种有害气体的排气筒与无组织排放源共存,且无组织排放的有害物质的容许浓度是按慢性反应指标确定者。
浅析环境影响评价中卫生防护距离的设置
浅析环境影响评价中卫生防护距离的设置作者:谢凌黄星宇申燕来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年第16期摘要:文章结合笔者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的经验,对国家行业卫生防护距离标准以及《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中推荐的企业卫生防护距离计算方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
建议在工作中应考虑项目生产规模、污染物性质、污染源有效高度、建设地点地形等多方面因素,结合实际情况设置合理的卫生防护距离。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卫生防护距离;设置中图分类号:V216.5 文献标识码:A工业企业卫生防护距离是指产生有害因素的生产单元(车间或工段)的边界至居住区边界的最小距离,其作用是为企业无组织排放的气载污染物提供一段稀释距离,使污染气体到达居民区时的浓度符合国家标准。
卫生防护距离的确定,关系到厂址的选择、厂区平面布置等,是环境影响评价中一个重要的内容。
目前,我国对炼铁、炼焦、炼铜及铅蓄电池和汽车制造等30多个行业制定了卫生防护距离标准。
其余无相应标准的行业,则可采用(GB/T13201-91)《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中的有关规定进行计算。
计算公式如下:Q C/C m=(BL C+0.25r2)0.5L D/A (1)C m标准浓度限值,mg/m。
;工业企业所需卫生防护距离,工业有害气体无组织排放源所在生产单元的等效半径,根据该生产单元占地面积S(m。
)计算,r=(S/-rr)%;A、B、C、D—卫生防护距离计算系数,根据工业企业所在地区近五年平均风速及工业企业大气污染源构成类别从《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表5查取,工业企业有害气体无组织排放量可以达到的控制水平。
由于卫生防护距离的设置涉及到环境卫生学、污染气象学等多方面问题,加上现今工业企业类别诸多,涉及的污染物种类繁多,一个标准或一个公式的计算结果难以完全概括这些复杂的情况。
不知名人士针对电解铝厂长条形厂房结构特点,认为公式(1)的计算结果和实际情况不符,提出用线源扩散模式计算卫生防护距离,并且应考虑同种污染物的点源扩散的共同影响。
建设项目环评中卫生防护距离确定方法
建设项目环评中卫生防护距离确定方法在进行建设项目环评时,确定卫生防护距离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评估建设项目对周围环境和居民健康的潜在影响。
本文将介绍一种常用的方法来确定卫生防护距离。
首先,需要明确卫生防护距离的定义。
卫生防护距离是指建设项目周围需要采取特定措施以保护周边居民健康的区域范围。
根据具体项目的特点和国家相关法规的要求,可以确定不同的卫生防护距离。
其次,确定卫生防护距离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建设项目的性质和规模:不同类型的建设项目对周围环境和居民健康的影响程度不同。
例如,化工厂、垃圾处理场等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较大,因此需要更大的卫生防护距离。
而一般的住宅项目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卫生防护距离可以相对较小。
2.周边环境的敏感程度:周边环境的敏感程度也是确定卫生防护距离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
例如,如果周边有水源、居民区、学校等环境敏感点,在确定卫生防护距离时需要更加慎重,可能需要增加卫生防护距离。
3.应用科学方法和模型:在确定卫生防护距离时,可以借助科学方法和模型来进行分析和预测。
例如,可以通过环境影响评价模型、气象气候模型等来分析建设项目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范围和程度,从而确定合理的卫生防护距离。
4.参考相关法规和标准:在确定卫生防护距离时,需要参考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对于建设项目的卫生防护距离有不同的规定和要求,需要遵守当地的法规和标准。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在确定卫生防护距离时,应该坚持科学、公正、公开的原则,并充分考虑公众意见和利益,以确保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最小化,保护居民的健康和利益。
综上所述,确定卫生防护距离是建设项目环评的重要环节之一、在确定卫生防护距离时,需要考虑建设项目的性质和规模、周边环境的敏感程度,应用科学方法和模型,参考相关法规和标准,并充分考虑公众意见和利益。
通过科学合理的卫生防护距离确定,可以有效保护周边环境和居民的健康。
环境影响评价中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和卫生防护距离的探讨
环境影响评价中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和卫生防护距离的探讨作者:王楠来源:《装备维修技术》2020年第08期摘要:文章对大气环境防护距离与卫生防护距离之间的定义和异同方法进行比较,计算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和卫生防护距离,根据生产设备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源确定本工程的防护距离。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卫生防护距离前言:国家环境保护部发布并实施了相关的政策。
正常情况下生产厂排放源计算大气环境保护距离按照规定概念和设置要求。
《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TI3210-91中规定首先选取参数,并在国家标准下选取数值,其超标的数值进行削减,剩下的便是防护距离,以此来计算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的技术方法。
在多方面有问题,例如在实际防护距离的设置上,(1)查询行业卫生防护的距离和查询大气防护距离,他们之前的数值进行比较,可能卫生防护距离数值大,也可能小,而且有行业标准存在时,这样的前提下,哪个是准确的;(2)卫生防护距离和大气防护距离,在没有行业的标准情况下,选择哪个标准是正确的,例如:这里面的概念确定,设置的原则和应该如何确定技术方法与如何去正确的执行等等。
最后确定出环境防护距离。
一、卫生防护距离和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的定义“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是为了保护居民的健康,防止污染气体对其产生影响,从而在项目的一定界限外设定的防护距离。
卫生防护距离则是由具有有害因素的生产单元的边界到居民区边界的最小距离。
原来科技等方面并不发达,人们对这些并不了解和重视,从而不能合理设置与规划,对人们的影响很大。
因此,渐渐地了解到,人们就对此有了一个定义,让人们能够认识到它的存在。
因为我们是为了保护人们的身体健康,使身体受到保护的合理距离不伤害到每个人的利益,从而减少了大气污染物在居民区正常排放时对环境的影响,因此相关的保护距离设置在项目厂外。
说完什么是大气环境防护距离,何时建立防护距离?在 GB3095规定的浓度限值,大气污染物排放源产生的有害气体浓度如果超过浓度限值,需要检测浓度变化让人身体不因防护距离不合理而损害其利益,在正常排放条件下,保护距离不足以减少其对居民区的影响,因此在项目边界外设置了保护距离,不损害人体的利益。
工业基地环境影响评价中卫生防护距离的确定
工业基地环境影响评价中卫生防护距离的确定作者:周奔来源:《北方环境》2011年第11期摘要:在基地类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对卫生防护距离进行设定,可以有效的保障人群健康、规避责任纠纷,对基地建设的规模及布局合理性影响巨大。
作者对国家颁布卫生防护距离的计算方法进行探讨,列举实例进行计算分析。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卫生防护距离;无组织排放中图分类号: X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370(2011)11-0225-02卫生防护距离(health protection zone)是产生有害因素的生产单元(生产区、车间或工段)的边界至居住区边界的最小距离,其作用是为工业企业无组织排放的大气污染物腾出一段距离。
通过稀释使污染气体到达居住区的浓度符合国家标准[1],以保证企业投产后产生的大气污染物减轻对居住区造成不良影响。
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通过卫生防护距离的计算,可以为规划、环保决策提供依据。
工业基地开发的特点是时序长、工业企业规模不定、污染物排放情况存在变数,所以在针对工业基地的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确定基地的卫生防护距离就存在一定的难度。
但由于工业基地企业较为集中,污染风险大过单个项目,所以在基地环评阶段确定其卫生防护距离,可为环保主管部门进行决策提供依据。
1 现行确定卫生防护距离的方法1.1 公式法《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T13201-91)[2] 推荐了工业企业卫生防护距离的计算方法,该方法为双向逼近逐次迭代法,对各种污染物按最大无组织排放量计算卫生防护距离,将计算结果取区间中值,公式如下:式中:Qc——有害气体无组织排放量达到的控制水平(kg/h);Cm——标准浓度限值(mg/Nm3);L——所需卫生防护距离(m);r——有害气体无组织排放源所在单位的等效半径(m),根据生产单元占地面积S(m2)计算,r=(S/π)0.5;A、B、C、D——卫生防护距离计算系数(无因次),根据工业企业所在地区五年平均风速及大气污染源构成类别确定,可通过查表获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 利用多元媒介方式表达思想有利于 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特别是对 那些不善于和不便于使用语言符号系统的 学生和学科
1 确定卫生防护距离的原则 在实际工作中, 对卫生防护距离的确
定, 首先要参照已有的行业卫生防护距离 标准来确定。如果没有行业标准, 则参考 《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 法》( G B / T 1 3 2 0 1 - 9 1 ) 中推荐的卫生防护距 离估算方法, 并按实际情况进行预测校核 后来确定。
3 卫生防护距离计算实例
3.1 案例 胜利炼油厂大气污染源构成为Ⅱ类,
无组织排放的污染因子有非甲烷总烃、硫 化氢、酚类和氨。当地近五年的年平均风 速为 4 . 2 m / s , 该炼油厂无组织排放源的基 本情况如表 1 ; 炼油行业污染物无组织排放 可控水平如表 2 。确定该企业所需卫生防 护距离。 3.2 卫生防护距离计算
可持续性创新知识理论( K n o w l e d g e Building Theory)是 Carl Bereiter and Marlene Scardamalia 教授 20 年前创立的教 育理念。该理念主要致力于促进教育与知 识的创新和发展, 强调学习者应从真实的 问题出发, 通过集体学习、深入讨论和建 设性地利用权威资料而产生多元化的思想 并改进和提升思想概念。不同于其他教育 理念的是 I K I T 研究队伍充分利用现代教 育技术支撑该理论, 他们开发了网络学习 平台——知识论坛( K n o w l e d g e F o r u m ) , 一 个以探究问题, 提升思想为本的网络学习 平台, 它采用鹰架结构, 拥有各种协助知识 建构的功能和跟踪、评价学习过程的功 能。该理论自创立以来, 已得到世界各地 各阶层教育者及各界人士的认可与支持。
根据拟建项目所在地的气象资料分 析, 确定该地区最近几年的年平均风速值 为计算风速。
确定建设项目无组织排放源的面积 时, 只将产生某种大气污染物的生产车间 区域算作其面源, 不应将整个厂区计入。 当无组织排放源分为几个互不连接的区域 时, 应作为几个面源处理。由排放源的面 积计算出等效半径。
环境质量标准采用 G B 3 0 9 5 - 1 9 9 6 规定 的二级标准中任何一次浓度限值或 T J 3 6 - 9 7 规定的居住区一次最高允许值。对标准 中只规定日平均浓度限值的大气污染物, 一般取其日平均浓度限值的 3 倍。对于致 癌物质, 毒性可积累的物质, 则直接取其日 平均浓度限值。
3 . 2 . 1 主要大气污染物的选定 根据胜利炼油厂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 放基本情况表 1 分析, 确定该案例中大气 主要污染物为硫化氢和酚类( Q c / C m 值大 的) 。主要污染物对应的污染物容许排放 浓度, 查相关标准, 列于表 3 。即 C m = ( H 2 S 0.01,酚类 0.02) 3 . 2 . 2 确定大气污染物排放水平和计 算参数 胜利炼油厂大气污染物硫化氢和酚类 的无组织排放量比同类企业高, 因此应采用 同类企业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可控水平。 根据表 2, 可得 Qc 值(H 2S 0.3,酚类 0. 5)由表 1 可求出 r 值(H2S 33.9,酚类 25.2), 查相关资料确定 A B C D 系数 A = 3 5 0 , B = 0 . 021,C=1.85,D=0.84 用下列公式计算卫生 防护距离。 Qc/Cm=1/A(BLc+0.25r 2)0.5LD 3 . 2 . 3 卫生防护距离计算结果及确定值 根据公式计算, 得出酚类污染物所需 卫生防护距离为 5 0 0 . 8 m ; 硫化氢染物所需 卫生防护距离为 5 4 9 . 6 m 。根据级差规定,
际, 根据国家颁布的环评技术导则, 探讨了环评中卫生防护距离确定的原则、方法和步骤, 并用实例对计算过程中的有关参数( 主要污染
物、源强、标准、半径等) 的取舍进行了评说。
关键词: 确定 卫生防护距离 原则和方法
中图分类号: O 1 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4-098x(2008)05(a)-0168-02
by Yanqing Sun,Jianwei Zhang & Marlene Scardamalia; 2. Making Thinking Visible: Towards the Graphical Literacy Growth in Knowledge Forum by Yongcheng Gan; 3. Networked Foreign Language Acquisition: A Way to Increase Intercul- 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by Knowl- edge Building Pedagogy and Technology by Yingping Chen & Mingyu Ji.三篇文章 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 2 1 世纪知识型社会, 对学习者读写能力的新要求和新观点。现 总结为以下几点, 供大家参考:
科技创新导报 2008 NO.13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 环评中确定卫生防护距离的原则和方法
学 术 论 坛
彭清华 ( 龙山县环境监测站 湖南龙山 4 1 6 8 0 0 )
摘 要: 在环境影响评价中, 对无组织排放大气污染物, 特别是有毒有害物质的建设项目, 应当设置卫生防护距离。作者结合环评工作实
表 1 胜利炼油厂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基本情况
表 2 炼油行业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可控水平如下
2 确定卫生防护距离的步骤 2 . 1 主要大气污染物的选定
由于影响防护距离的主要因素是无组 织排放源, 特征大气污染物一般是无组织 排放的排毒系数( 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与容 许浓度之比值 Q c / C m ) 最大的污染物。凡 不通过排气筒或通过 1 5 m 高度以下的排气 筒排放的有害气体, 均属无组织排放。当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在提高决 策质量和保护环境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 用。为了保护大气环境和人群健康, 在环 境影响评价中卫生防护距离的计算、确 定, 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卫生防护距 离, 是无组织排放源所在地的生产单元( 生 产区、车间或工段) 至居住区边界的最小 距离。工业企业卫生防护距离的确定是一 项涉及规划、建设布局、环境保护、人群 健康的综合性工作, 其目的是保证企业项 目投产后, 产生的污染物不致影响居住区 人群身体健康。在环评中主要针对各类污 染因子的特点, 找出污染物的发生、扩散、 稀释、衰减等的规律, 再按照我国目前技 术经济水平, 确定工业企业大气污染物的 容许排放强度, 最后选择合适的大气扩散 模式和相应的参数, 确定所需卫生防护距 离, 为规划和环保决策提供依据。
现代技术的发展为人类传达信息和表 达思想提供了多样化的先进的媒介。在现 代信息中, 通常我们所说的传播信息除了 传统教育最为重视的说和写的形式外, 还 包括能有效地生动地传播信息的多元符号 系统, 如音像符号系统。具体到特定的媒 介, 有报纸、电视、电信、因特网等。信 息表达由一种单向的信息传递发展成为一 种双向的互动过程。
陈映苹 ( 广东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广东广州 5 1 0 9 0 0 )
摘 要:通过第十届“Summer Institute on Knowledge Building”国际研讨会(可持续创新知识建构理论国际研讨会)中的“语言和识
读能力与知识创新”议题, 文章分析了知识型社会对学习者读写能力的新概念和新要求, 并就此提出对教学的启示。
表 3 炼油厂污染物容许浓度限值
168 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
学 术 论 坛
科技创新导报 2008 NO.13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
从一次国际会议解读多元识读能力
根据《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的技术方法》( G B / T 1 3 2 0 1 - 9 1 ) 卫生防护距 离的计算采用下列公式:
Qc/Cm=1/A(BLc+0.25r 2)0.50LD 式中: C m - 标准浓度限值, m g / m 3
L - 工业企业所需卫生防护距离, m ; r - 有害气体无组织排放源所在生 产单位的等效半径, m ; A 、B 、C 、D - 卫生防护距离计算系数。 Q c 取同类企业中生产工艺流程合理、 生产管理与设备维护处于先进水平的工业 企业, 在正常运行时的排放量( k g / h ) 。 实际计算中应考虑 1 6 个风向的影响, 污染源不宜因考虑最小风频方位的修正而 减少该方位的防护距离。
2 语言、识读能力和知识创新(languange and literacy related to knowledge building)
我此次参加的会议研讨小组是“语言 和识读能力与知识创新”, 与此议题相关的 论文包括:1.Gender Differences in Vocabu- lary Use in Knowledge Building Discourse
述的思辨学习能力, 培养多元文化交流意 识。对通过各种渠道和多元方式进行的频 繁的文化交流环境下的外语学习, 外语学 习者应通过了解不同群体的文化提升自身 的思想观点, 促进知识的创新; 而非单纯地 掌握语言本身及其传播的文化, 并在该学 习环境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和重新构 建、升华学习者的思想观点。
(3 ) 多元识读世界知识与文化有利于培 养学习者多元文化交流意识
多元化信息社会中, 语言文化的学习 不是单边的吸收目的语文化的过程。语 言文化的学习是了解、比较和吸收多元文 化, 通过交流和提升思想而达到创新知识 的过程。我们认为外语学习者在采用多元 媒介识读世界知识与文化的过程中, 应主 动地探索、发现知识, 主动地构建掌握的 信息, 培养和发展分析、解释、归纳和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