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第四章知识点梳理

合集下载

新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第四章知识点

新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第四章知识点

新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章植物与土壤知识点一、土壤生物有:(动物)(植物)(微生物)。

土壤中的非生物有(空气、水分、腐殖质、矿物质颗粒等)。

土壤中的有机物会(燃烧,土壤变黑)。

土壤中的有机物的来源(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形成(腐殖质)。

土壤中的物质有(固体,气体,液体)三类,固体包括(矿物质颗粒<95%>、腐殖质),液体是(水),气体是(空气),是植物(根)和微生物生命活动所需(氧气)来源。

二、土壤是(岩石)在(物理)(化学)(生物)的共同作用下(风化)形成的,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三、土壤中有(砂料、粉砂粒、黏料),按它们的比例不同可分为(砂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壤土类土壤)。

通气性最好的是(砂土类土壤),通气性最差的是(黏土类土壤)透水性最好的是(砂土类土壤)保水性、保肥性最差的是(砂土类土壤)保水性、保肥性最好的是(黏土类土壤)。

最适合大部分植物生长的土壤是(壤土类土壤)。

四、根系是植物(所有根)的总称)。

植物的根系分为(直根系、须根系),直根系由(主根,侧根)组成。

根的作用:(固定、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植物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在(根)的(根尖)的(根毛区)。

植物的根尖可分为(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根毛区):1.(根冠)作用:(保护);2.(分生区)具有强烈的(分裂能力);3.(伸长区)能较快的(生长);4.(根毛区)。

根毛是(根毛区)的(表皮细胞)向外突起形成的。

五、根毛细胞是吸水,还是放水,取决于(细胞液浓度与外界<土壤>溶液浓度的大小)。

想一想?如果细胞液浓度大于土壤溶液浓度时,细胞(吸水)六、植物所需要的三种无机盐(氮、磷、钾)。

如果植株矮小,叶色发黄,说明缺(氮),植株暗绿带红,说明缺(磷),如果长得矮小,有褐斑,说明缺(钾)。

七、韧皮部由(韧皮纤维和筛管)组成。

筛管把(有机物)(从上往下)运输。

木质部由(木质纤维和导管)组成。

导管把(水分和无机盐)(从下往上)运输。

(2017)新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第四章《植物与土壤》知识点归纳

(2017)新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第四章《植物与土壤》知识点归纳

(2017)新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第四章《植物与土壤》知识点第一节:土壤的成分1.土壤的组成① 土壤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细菌、真菌)② 非生命物质:空气、水、无机盐和有机物(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2.腐殖质:土壤中的有机物在土壤生物的作用下形成的,可以为土壤生物提供食物,也可以为绿色植物提供养分。

3.土壤的成分和作用① 固体: 矿物质颗粒(占固体95%):为植物生长提供无机盐 腐殖质(有机物):为土壤生物提供食物,为植物提供养分② 液体:水分:是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③ 气体:空气:是植物的根和微生物生命活动所需氧气的来源4.土壤的形成:岩石就是在长期的风吹雨打、冷热交替和生物的作用下,逐渐风化变成了石砾和砂粒等矿物质颗粒(岩石从大变小),最后经各种生物和气候的长期作用(有机物积累)才形成了土壤。

(土壤的形成非常缓慢,但毁灭土壤却是瞬间的)5.引起岩石风化的因素:①物理因素:风力、流水、温度剧变、海浪等②化学因素:化学物质的溶蚀作用③生物因素:植物的根、地衣和蕨类分泌的物质第二节:各种各样的土壤1.影响土壤结构的因素:矿物质颗粒的大小和比例2.土壤的类型和性状:第三节:植物的根与物质吸收1.植物的根系①直根系:有主根、侧根之分(常见植物:大多数的双子叶植物)②须根系:没有主侧根,只有不定根(常见植物:大多数的单子叶植物)2.影响植物根在土壤中分布的因素:土壤的结构、肥力、通气状况和水分状况3.根的功能:①固定②吸收水分和无机盐4.根吸水失水的部位:根尖——根毛区——根毛细胞5.根尖结构的细胞特点和作用6.根毛细胞吸水条件:细胞液浓度>土壤溶液浓度根毛细胞失水条件:细胞液浓度<土壤溶液浓度7.水分进入根部的途径:水分→根毛细胞→皮层细胞→导管→植物体各结构8.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无机盐溶解在水中被吸收)①构建植物体:N、Mg是合成叶绿素的原料;N、S是合成蛋白质的原料②调节植物生命活动:K能使茎秆粗壮、促进淀粉的合成和运输P能促进幼苗的生长发育和开花9.三大营养素作用及缺乏时症状第四节: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1.茎的分类①按形态分:直立茎、匍匐茎、攀缘茎、缠绕茎②按组成分:木质茎、草质茎2.茎的结构注:单子叶植物茎中一般没有形成层结构,茎长成后一般不会加粗。

浙教版科学八下册第四章知识归纳

浙教版科学八下册第四章知识归纳

科学八下第四章知识要点归纳整理1、磁性:磁铁能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磁铁的这种性质叫做磁性。

2、磁体:具有磁性的物质叫做磁体。

3、磁极;磁体各部分的磁性强弱不同,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做磁极,它的位置在磁体的两端。

可以自由转动的磁体,静止后恒指南北。

为了区别这两个磁极,我们就把指南的磁极叫南极,或称S 极;另一个指北的磁极叫北极,或称N极。

4、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是: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5、磁体可分为天然磁体和人造磁体,通常我们看到和使用的磁体都是人造磁体,它们都能长期保持磁性,通称为永磁体。

6、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得到磁性的过程。

铁棒被磁化后,磁性容易消失,称为软磁体。

钢被磁化后,磁性能够长期保持,称为硬磁体或永磁体,钢是制造永磁体的好材料。

人造磁体就是永磁体。

7、磁场:磁场的基本性质:它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磁体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而发生的。

磁场的方向:在磁场中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磁场的方向:在磁场中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8、磁感线:为了形象地描述磁体周围的磁场,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引入了磁感线:依照铁屑排列情况,画出一些带箭头的曲线。

方向都跟放在该点的磁针北极所指的方向一致,这些曲线叫磁感应线、简称磁感线。

9、磁感线的特点:(1)在磁体外部,磁感线由磁体的北极(N极)到磁体的南极(S极)。

(2)磁感线的方向就是该点小磁针北极受力的方向,也就是小磁针静止后北极所指的方向。

(3)磁感线密的地方表示该点磁场强,即磁感线的疏密表示磁场的强弱。

(4)在空间每一点只有一个磁场方向,所以磁感线不相交。

10、地磁场地磁场:地球产生的磁场。

地磁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

地球南北极与地磁的南北极并不重合,它们之间存在的一个50夹角,叫磁偏角。

11、奥斯特实验现象:导线通电,周围小磁针发生偏转;通电电流方向改变,小磁针偏转方向相反.结论: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12、直线电流的磁场直线电流的磁场的分布规律:以导线上各点为圆心的一个个同心圆,离直线电流越近,磁性越强,反之越弱。

浙教版八下科学各章知识点梳理

浙教版八下科学各章知识点梳理

八年级下科学知识点整理第一章电与磁1、奥斯特实验: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称为电流的磁效应。

该现象在1820年被丹麦的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

该现象说明: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且磁场与电流的方向有关。

2、通电螺线管的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和条形磁铁的磁场一样。

其两端的极性跟电流方向有关,电流方向与磁极间的关系可由安培定则(也叫右手螺旋定则)来判断。

判断通电直导线周围磁感线环绕方向的方法:A:通电直导线中的安培定则(安培定则一):用右手握住通电直导线,让大拇指指向电流的方向,那么四指的指向就是磁感线的环绕方向;它同样也适用于判断通电螺线管的南北极;B:通电螺线管中的安培定则(安培定则二):用右手握住通电螺线管,使四指弯曲与电流方向一致,那么大拇指所指的那一端是通电螺线管的N极。

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得出,这两种安培定则的话实际上都可以说成是右手螺旋定则,只不过四指环绕方向分别代表磁感线方向和电流方向;而拇指方向则代表电流方向和通电螺线管的N极方向。

为了方便理解,我们可以总结为:四指弯曲方向为环绕方向,大拇指所指方向为通电直导线中的电流方向或者通电螺线管的N极方向。

3、电磁铁:带铁芯的通电螺线管就是电磁铁。

原理:利用电流来控制电磁铁的磁性。

接通螺线管中的电流,电磁铁产生磁性;断开电磁铁中的电流,电磁铁就没有磁性。

应用:电铃、电磁继电器、电磁选矿机、电磁起重机、磁悬浮列车等。

4、电磁继电器:由电磁铁控制的自由开关。

作用:利用电磁继电器可用低电压和弱电流来控制高电压和强电流。

实质:利用一个接低压电源的通电螺线管(控制电铃)控制由磁铁制成的开关的断开与闭合,从而达到控制高压电路(工作电路)的目的。

5、直流电动机:【问题】怎样使线圈在转过平衡位置后继续沿原来的方向转动下去1. 直流电动机靠直流电源供电,是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里受到力的作用而转动的现象制成的,是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

2. 直流电动机主要由磁铁和线圈组成,此外还有换向器、电刷等。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第四章复习知识点提要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第四章复习知识点提要

第四章复习知识点提要1.土壤生物有哪些?2.土壤中非生命物质有哪些?(四个实验请看书)3.土壤中有机物来源于哪儿?无机物怎样形成?4.土壤如何形成?土壤的组成成分?5.影响土壤结构最重要的因素?6.矿物质颗粒的种类?7.土壤分类及质地特点?8.土壤性状?9.土壤的保水、保肥、通气、透水能力主要与何有关?10.植物的根系;11.根在土壤中的分布与何因素有关?(探究植物根系的分布与地下水位高低的关系)12.根吸水主要部位;13.根尖结构;14.细胞的失水与吸水条件;(看植物细胞失水实验)15.植物缺少氮、磷、钾各表现出的症状;16.水华与赤潮;(水体富营养化过程)17.茎的分类与举例;18.茎横切面各结构名称及功能;19.哪类植物茎不能加粗?为什么?举例20.水、无机盐、有机物的运输(两个实验P116,P117)22.蒸腾作用的意义;23.叶的结构两个实验(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水从叶片上下表面散发;现象、结论等)24.保卫细胞的特点及作用;25.植物体内水的运输路径;26.土壤资源的最大威胁来自于哪儿?27.会引起土壤污染的污染物有哪些?28.影响土壤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因素有哪些?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自于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

B、构成土壤的物质有固体和气体两大类。

C、土壤中不存在微生物。

D、土壤中的矿物质颗粒占固体部分的95%左右。

2.根尖结构中许多小而排列整齐且多呈方形的细胞,能不断分裂,使根生长的这部()A、根冠 B、分生区C 、伸长区 D、根毛区3.植物吸收水分最主要的部位是……………………………()A.分生区 B.伸长区C.根冠D.根毛区4.把新鲜萝卜放在浓盐水里,萝卜的质量变化是……………………………………()A、减少B、增加C、不变D、先增加后减少5.水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基本路径是…………………………………………()A、叶的筛管→茎的筛管→根的筛管B、根的筛管→茎的筛管→叶的筛管C、叶的导管→茎的导管→根的导管D、根的导管→茎的导管→叶的导管6.温带地区的松树年轮第一年秋材与下列哪项之间界限最明显:……………()A、第一年春材B、第一年秋材C、第二年春材D、第二年秋材7.某些植物的茎,如玉米、小麦等,一旦长成就不能加粗,原因是…………()A.不再获得营养 B.没有形成层C.植物已经停止生长 D.形成层受到破坏8.夏秋季节,木本植物茎中形成层向内分裂出的细胞可形成:……………()A 、髓B、韧皮部 C、木质部D、树皮9.无土栽培就是用人工配制的营养液培育植物的方法。

第4章植物与土壤复习课件—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单元复习备考

第4章植物与土壤复习课件—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单元复习备考

例17.给植物打针输液是植物施肥和防治病虫
害的常见方法。打针输液就是在枝干上用针
由上向下刺45度的斜孔至木质部,有关说法
正确的是
B
A.输液液体的主要成分是水和有机物
B.过程不易污染环境保护了人畜安全
C.液体进入木质部中的筛管往上运输
D.此方法操作简便但肥料利用率不高
例例185.. 在探究植物 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和蒸腾作用活动中, 某同学设计以下探究 方案,请你
应采用的对照实验是( B ) A.经无害化处理的人畜粪便作肥料
当细胞液的浓度

C.移栽时剪去幼苗所有叶片
④有利于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A.①和② 3.水分的利用和散失
知识点4: 植物体内物质的运输
3.种子处理:成熟的活种子,时刻进行
作用,
B.②和④ (1)运输水分的部位是木质部中的

制定和实施探究方案:①取一段柳的枝条,将其下部
率总是大于蒸腾速率 状,加快繁殖速度
C.向上运输有机物的通道
C.移栽时剪去幼苗所有叶片
B.白天为大棚作物补充二氧化碳——增强光合作用
气孔是两个

细胞之间的小孔,
D.农业生产中多使用有机肥,减少化肥的使用
下列是白枇杷种植过程中所采取的措施和原因分析,其中有错误的是( )
处理成只有木质部后,插入装有土壤浸出液(无色透明,其成分
例11.已知白菜叶下表皮气孔数多于上表皮, 现取甲、乙、丙、丁四片大小、质量相同 的新鲜白菜叶,作如表处理。
甲乙

涂凡士林的 部位
不涂
上表皮
下表皮
丁 上、下表皮
再将四片叶置于通风处,5小时后称重,其重 量从重到轻的顺序是 丁→丙→。乙→甲

浙江版科学八下第四章按章节知识点详细总结

浙江版科学八下第四章按章节知识点详细总结

第4章植物与土壤第1节土壤的成分第1课时土壤中的生命与非生命物质1.土壤中的生命——土壤生物土壤生物是指__生活在土壤中的各类生物__,包括__动物__、__植物__、__细菌__、__真菌__等。

2.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质(1)土壤中的空气土壤中的空气基本上来自于大气,但也有一部分气体是由土壤生物的生命活动产生的,所以土壤中空气的成分和大气成分不完全相同。

土壤中的空气是植物的__根呼吸__和微生物生命活动所需氧气的来源。

(2)土壤中的水分土壤中的水分主要来自降雨、降雪和灌溉;此外,若地下水位较高,地下水也可上升补充土壤水分;地表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也可转变成土壤水分。

土壤中的水分是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

(3)土壤中的有机物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生物的__排泄物__和死亡的生物体。

这些有机物在土壤生物的作用下,形成可以为土壤动物提供食物、也可以为绿色植物提供养分的__腐殖质__。

有机物含量的多少是衡量土壤肥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第2课时土壤中的无机盐以及土壤的形成1.土壤浸出液在培养皿中经过加热蒸发后,发现蒸发皿内有残留物,这证明土壤中有__无机盐__。

2.构成土壤的物质有__固体__、__液体__和__气体__三类。

土壤的固体部分主要由__矿物质颗粒__和__腐殖质__组成,其中矿物质颗粒占固体部分的__95%__左右。

3.岩石在长期的__风吹雨打__、__冷热交替__和__生物__的作用下,逐渐风化变成了石砾和砂粒等矿物质颗粒,最后经各种生物和气候的长期作用才形成了土壤。

4.引起岩石风化的因素主要有__风__、__流水__、__温度__。

5.土壤的形成过程是十分__缓慢__的。

形成1cm厚的表土,一般情况下大约需要__100~400__年,在极其寒冷的环境中,大约需要__1000__年。

第2节各种各样的土壤1.土壤的结构和类型(1)土壤主要是由__矿物质__、__腐殖质__、__水__和__空气__等物质以及多种生物组成的。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第四章复习课件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第四章复习课件

磁的南极在地理的 北极 附近。
磁带、磁盘、磁卡等。
六、磁性材料的应用
例题1、有一条形铁块,上面的字样已模糊不清,试 用多种方法判定它是否具有磁性。 [答]方法1:根据磁体的吸铁性来判断。取一些磁性物 质(如少量铁粉),如条形铁块能吸引铁粉,就说明 它有磁性,是磁体。 方法2:把条形铁块用细线系住中间,悬吊起来。 如果它具有磁性,它将会在地球磁场的作用下,只在 南北方向停下来。如果该铁块不具有磁性,就会在任 意方向停下来。 方法3:另取一根条形磁铁,用其两端分别先后 去靠近条形铁块的某一端,如果两次都能吸引,说明 它是铁块,无磁性;如果一次吸引,一次排斥,说明 它有磁性,是磁铁。
8. 磁感线“北出南回”是指:在磁体的 周围存在磁场 北极 _________,磁感线从磁体_________出发, 南极 回到磁体的_________。
9. 关于磁感线,正确的说法是 (
A.磁感线是磁场中实际存在的曲线
D )
B.磁铁周围的磁感线都是从磁铁的南极出来, 回到北极
C.小磁针南极在某点所受的磁力方向,跟该点 磁感线的方向相同 D.小磁针北极在某点所受的磁力方向,跟该点 磁感线的方向相同
安培定则 为圆心的同心圆 其方向可用_____判断。
条形磁铁 3.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与____ 相似,两端的极性跟 电流方向 有关. 可以用 安培定则 来判断. 电流大小 通电螺线管的磁性强弱与____、 ____、___ 线圈匝数 是否带铁芯 _有关。
4.应用:电铃 、电磁起重机 电磁继电器、电话等 、 电磁选矿 、
四 、 磁 感 线 : 五 、 地 磁 场
1.为了描述磁场的方向,在磁场中画一些 有方向的曲线,任何一点的曲线方向都跟 放在该点的磁针北极所指的方向一致。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第四章知识点+练习 -学生版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第四章知识点+练习 -学生版

八下第四章知识点+练习考点一土壤中的物质(1)如何测定土壤中的水分:(2)如何测定土壤中空气的体积分数:(3)如何测定土壤中的有机物:(4)如何测定土壤中的无机盐:考点二植物的根与物质吸收1.根尖的结构与功能注:植物吸收水和无机盐的器官是根,植物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根毛区;根的不断伸长是伸长区细胞不断伸长和分生区细胞不断分裂的结果2.根的吸水和失水当根毛细胞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土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时,细胞______;当根毛细胞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土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时,细胞______。

农业生产中的“烧苗”现象就是由于一次施肥过多造成根毛细胞______引起的。

例1..有关植物根的叙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分生区细胞的迅速伸长是根伸长的唯一途径B.植物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根毛区C.物体的根系对地面土壤有很好的固定作用D.中耕松土的目的之一是有利于根的呼吸作用3.不同无机盐对植物生长起不同作用:①:使枝叶长得茂盛;②:使茎秆粗壮,促进淀粉的合成和运输;③:促进幼苗的生长发育和开花,促进果实生长4、植物需要的营养元素的缺乏症状:①的症状:植株矮小,叶片发黄;②的症状:植株暗绿带红;③的症状:植株矮小,叶片上带许多褐斑注:植物无法直接吸收有机物。

但是动植物尸体、排泄物等有机物会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变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后,然后才能被植物吸收考点三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1.茎的结构注意:单子叶植物没有形成层,不能逐年加粗2.实验:观察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导管:位于部,运输,自地向枝端运输。

注:①刀片切成斜面:增大面积,有利于物质运输;②横切面现象:木质部被染色;③纵截面现象:越向上,染色越浅(说明水分和无机盐运输是自下而上)3.观察有机物的运输筛管:位于部(树皮),运输,自运输注:树皮环切后,伤口的上部出现膨大的物(有机物不能向下运输,在伤口的上方积存,导致上方细胞分裂和生长都加快)考点四植物的叶和蒸腾作用1.叶的结构气孔是由一对半月形的细胞围成的空腔。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章基本内容复习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章基本内容复习

第四章基本内容复习1.土壤是植物生长的摇篮,土壤由水、空气、矿物质颗粒和腐殖质组成。

2.土壤生物包括生活在土壤中的动物、植物、微生物。

3.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死亡的生物体和动物体的排泄物。

4.构成土壤的物质有固体、气体和液体三类。

土壤固体部分主要由矿物质颗粒和有机物组成,其中矿物质颗粒占固体部分的95%左右。

5. 大小不等矿物质颗粒的多少和排列方式是影响土壤结构最重要的因素。

6.土壤矿物质颗粒有粗有细,一般分为砂粒、黏粒和粉砂粒。

根据它们比例不同,可将土壤分为壤土类土壤、砂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三类,其中最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是壤土类土7.植物生长需要土壤提供充分的水分、空气和无机盐。

8.一株植物所有的根合在一起叫做根系,有明显主根和侧根之分叫做直根系,例如大豆。

没有明显主根和侧根之分叫做须根系,例如小麦。

9.植物的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除了与植物的种类有关以外,还与土壤结构、肥力、通气状况10.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是根,最主要部位是根尖,它的表皮细胞突起叫根毛。

11.根尖分为根毛区、伸长区、分生区和根冠四部分。

其中根毛区是根尖吸水的主要部位,根能不断长长,主要依靠伸长区和分生区两个部位。

12.植物吸水和失水主要取决于细胞液浓度和土壤溶液浓度,当细胞液浓度大于土壤溶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吸水;当土壤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失水。

13.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其中含氮(N)、磷(P)、钾(K)元素的无机盐最重要。

氮——叶——植株矮小、叶色发黄磷——花、果实——植株暗绿带红钾——根茎——植株矮小,叶片上带褐斑14.水中出现水华现象,引起富营养污染的主要原因是水中含有大量的氮、磷元素。

即氮磷含量大增使水中大量藻类繁殖(富营养化:水华、赤潮),水生动物因缺氧而死去茎的类型:直立茎:蒲公英、桃、向日葵、棉、松、柏、杨,柳、柏、甘蔗攀缘茎:黄瓜,葡萄,南瓜、丝瓜、豌豆、爬山虎、苦瓜葫芦匍匐茎:番薯、狗牙根、草莓、鸭跖草、竹叶梅缠绕茎:牵牛花、菜豆块状茎:马铃薯、芋头块状根:番薯16.双子叶植物的茎由树皮、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髓组成。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章基本内容复习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章基本内容复习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章基本内容复习第四章基本内容复习1.土壤是植物生长的摇篮,土壤由水、空气、矿物质颗粒和腐殖质组成。

2.土壤生物包括生活在土壤中的动物、植物、微生物。

3.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死亡的生物体和动物体的排泄物。

4.形成土壤的物质存有液态、气体和液体三类。

土壤液态部分主要由矿物质颗粒和有机物共同组成,其中矿物质颗粒占到液态部分的95%左右。

5.大小不等矿物质颗粒的多少和排列方式是影响土壤结构最重要的因素。

6.土壤矿物质颗粒存有细存有细,通常分成砂粒、黏粒和粉砂粒。

根据它们比例相同,可以将土壤分成壤土类土壤、砂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三类,其中最适宜植物生长的土壤就是壤土类土壤,原因就是壤土类土壤的保肥、保水、透气、透水性能够最出色。

土壤的保水、丘间、通气、沥青能力主要与土壤的结构有关。

7.植物生长须要土壤提供更多充份的水分、空气和无机盐。

8.一株植物所有的根合在一起叫做根系,有明显主根和侧根之分叫做直根系,例如大豆。

没有明显主根和侧根之分叫做须根系,例如小麦。

9.植物的根系在土壤中的原产除了与植物的种类有关以外,还与土壤结构、肥力、通气状况和水分状况有关。

一般地说,地下水位越高,则根系的平均值长度长。

植物的根存有稀释(水和无机盐)和紧固的功能10.植物变硬的主要器官就是根,最主要部位就是食道,它的表皮细胞凸起叫做根毛。

11.根尖分为根毛区、伸长区、分生区和根冠四部分。

其中根毛区是根尖吸水的主要部位,根能不断长长,主要依靠伸长区和分生区两个部位。

12.植物变硬和脱水主要依赖于细胞液浓度和土壤溶液浓度,当细胞液浓度大于土壤溶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变硬;当土壤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植物细胞脱水。

13.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其中含氮(n)、磷(p)、钾(k)元素的无机盐最重要。

氮――叶――植株矮小、叶色发黄磷――花、果实――植株暗绿带红钾――根茎――植株矮小,叶片上带褐斑14.水中发生水华现象,引发富营养污染的主要原因就是水中所含大量的氮、磷元素。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第4章。植物与土壤 知识点归纳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第4章。植物与土壤 知识点归纳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第4章。

植物与土壤知识点归纳根不断向下延伸分化区:根尖的最上方,细胞不再生长,而是分化成各种根的组织结构,如表皮细胞、木质部细胞等2.根的吸水和失水根毛区的细胞壁薄,液泡较大,内涵丰富的细胞液,使根毛区成为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同时,根的表皮细胞有一层叫做根压的层,能限制水分向外散失,保持植物的水分平衡。

土壤是由各种生命和非生命物质构成的。

其中,生物成分包括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等,而非生命成分则包括矿物质颗粒、腐殖质、液体和气体。

岩石在长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的作用下,逐渐风化成石砾和砂粒等矿物质颗粒,最终形成土壤。

土壤的结构主要由矿物质、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以及多种生物组成,这些成分之间相互影响,使土壤形成一定的结构。

土壤的类型可分为砂土类、黏土类和壤土类。

植物的根系可分为主根、侧根和不定根。

根毛区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而根压层则起到限制水分向外散失的作用。

不同类型的土壤对植物的生长有着不同的影响,壤土类土壤的矿物质颗粒、空气、水和有机质等组成比例合理,土壤黏性适度,通气、透水、保水和保肥能力强,是适合大部分植物生长的土壤。

总的来说,土壤的成分和结构对植物的生长至关重要,而植物的根系则是吸收土壤中养分和水分的关键。

因此,了解土壤和植物的根系对于农业和生态环境的保护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根的生长是不断伸长的过程。

在分生区,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细胞排列紧密,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外观呈黄色。

而在根冠,细胞壁薄,外层排列比较疏松,内部细胞小,排列紧密,主要起保护作用。

根毛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是根据液体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来决定的。

当根毛细胞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土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时,细胞会吸水;当根毛细胞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土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时,细胞会失水。

土壤中的水分进入根部后,会依次通过根毛细胞、皮层细胞、木质部细胞,最终到达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其中含氮的无机盐可以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叶繁茂。

浙教版 科学知识点 八下4

浙教版 科学知识点 八下4

八年级下册第四章电与磁一、指南针为什么能指方向(一)磁体和磁极1、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我们称之为磁体。

磁体可分为天然磁体和人造磁体两种。

地球、天然的铁矿石等都是天然磁体;通常我们看到的条形磁体、蹄形磁体、磁针都是人造磁体。

能够长期保持磁性的磁体,又称永磁体。

2、磁极:任何磁体都与小磁针一样具有两个磁极,即北极(N极)和南极(S极) ,我们称它们为磁极。

(二)磁性和磁化1、磁性:磁铁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叫做磁性,具有磁性的物质称为磁性材料。

2、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得到磁性的过程叫磁化。

①磁性材料能被磁化,非磁性材料不能被磁化。

②有些磁性材料被磁化后,磁性不易保持,为软磁材料,如铁;有些磁性材料被磁化后,磁性能够长期保存,为硬磁性材料,如钢。

因此钢是制造永磁体的好材料。

(三)磁场和磁感线。

1、磁场:磁体的周围存在磁场,磁场是一种看不到、摸不着的物质,但它对处于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磁体间的相互作用就是通过磁场而发生的,这是磁场最基本的性质。

2、磁场的指定性:科学上规定,在磁场中的某一点,小磁针的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3、磁感线:为了形象地描述磁体周围的磁场,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引入了磁感线这一模型。

磁感线的疏密表示磁场的强弱,磁感线箭头表示的方向,即是磁场中各点的磁场方向,也是小磁针N 极的受力方向。

磁体周围的磁感线总是从磁体的N 极出来,回到S 极,是闭合的曲线。

(四)地磁场:地球产生的磁场,叫做地磁场。

地磁场与条形磁体磁场相似,地磁的N 极在地理南极附近。

注:磁偏角:地理的南北极与地磁的南北极之间的夹角。

我国宋代科学家沈括是第一个发现磁偏角的人。

二、电生磁(一)直线电流的磁场奥斯特实验表明:通电的导体周围存在着磁场。

(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将导线绕成螺线管,然后再通上电,这样就构成了一个通电螺线管。

1、通电螺线管的磁场:通电螺线管的周围也存在着磁场,它外部的磁场与条形磁铁的磁场很相似,改变电流方向,螺丝管的磁极会发生变化。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第四章知识点梳理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第四章知识点梳理

第四章《电和磁》复习提纲一、磁现象:1、磁性: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吸铁性)2、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磁铁:铁质的磁体)分类:永磁体分为天然磁体、人造磁体3、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

(磁体两端最强中间最弱)种类:水平面自由转动的磁体(小磁针或悬挂起来能自由转动的条形磁铁),指南的磁极叫南极(S),指北的磁极叫北极(N)作用规律: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说明:最早的指南针叫司南。

一个永磁体分成多部分后,每一部分仍存在两个磁极。

4、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

①磁铁能吸引铁钉的原因:铁钉被磁化,铁钉与磁铁的接触部分间形成异名磁极,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的结果。

②钢和软铁的磁化:软铁被磁化后,磁性容易消失,称为软磁材料。

钢被磁化后,磁性能长期保持,称为硬磁性材料。

所以制造永磁体使用钢,制造电磁铁的铁芯使用软铁。

5、物体是否具有磁性的判断方法:①根据磁体的吸铁性判断。

②根据磁体的指向性判断。

③根据磁体相互作用规律判断。

④根据磁极的磁性最强判断。

二、磁场:1、磁场:磁体周围存在着的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特殊物质。

科学方法说明:爱因斯坦说过:“磁场在物理学家看来正如他坐的椅子一样实在。

”磁场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我们可以通过它对小磁针的作用来认识它。

这就是转换法——科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从一些非常直接的现象去间接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的物理量直接测量。

如:通过力的作用效果认识力;通过电流的效应认识电流;通过墨水的扩散现象认识分子的运动。

再如:一些物理量不能直接测量如电阻R、密度ρ,可根据其定义式R=U/I、ρ=m/V转换为可直接测量的U、I、m、V,然后通过计算求出。

很多仪器的制造也利用了转换法,如:将温度转换成液柱的升降制成温度计;将液体压强转换成两液面的高度差制成压强计。

2、基本性质: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力的作用。

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而发生的。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第四章植物与土壤第一节:土壤的成分1、土壤中的土壤生物有、、、。

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质种类有、、、。

思考:土壤样本如何取样??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质如何证明??在证明过程中分别能观察到什么现象??2、书本P129页图4-3测量土壤中空气的体积分数实验:若所取用的土壤体积为V0;此块土壤放入烧杯后缓慢加水,直至液面恰好浸没土壤,用去的水的体积为V1;取与土壤相同体积的铁块放入同样大小的烧杯中加水,直至液面恰好浸没铁块,用去的水的体积为V2。

(1V1 V2(大于,小于或等于,因为土壤间隙中有。

(2这种情况下这块土壤中空气的体积分数的算式为:。

3、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自生物的和。

这些有机物在土壤生物的作用下,可以形成腐殖质,腐殖质可以为土壤动物提供,为绿色植物提供;将土壤浸出液过滤、蒸发、结晶,最终在坩锅内得到的物质是(有机物或无机盐或矿物质颗粒。

4、下列事例与岩石发展成土壤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A、岩石风化; B、水流碎石;C、冷热聚变破石;D、水结冰能裂石;E、动植物在地表上活动,死亡;F、大气中氧气含量缓慢减少第二节:各种各样的土壤1、是组成土壤的主要物质之一,因此,就成为影响土壤结构的重要因素。

土壤的矿物质颗粒有粗有细,从粗到细分为。

若有砂粒、粉砂粒、黏粒分别堆积成一堆,那么雨后堆中空气含量最多,堆中水分含量最多。

可见,土壤的渗水性(即透水性与保水性成关系,渗水性与通气性成关系。

2、土壤种类中砂粒、黏粒和粉砂粒大致等量,质地最均匀的是:,保水、保肥性最好的是;通气、透水性最好的是;黏性较差的土壤,土壤中空隙,渗水性,保水保肥性;其中最适合大多数植物生长的土壤种类是。

右边土壤模型中属于最适合植物生长的模型的是:第三节:植物的根与物质吸收1、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都是通过这一器官吸收进入植物体中。

植物的根在土壤中的分布状况与土壤的、、和这些因素有关。

研究发现地下水位越高,植物根系的平均长度就越(长或短。

一株植物所有的根合在一起叫做,有明显主、侧根之分的根系叫做,没有明显主侧根之分的根系叫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电和磁》复习提纲一、磁现象:1、磁性: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吸铁性)2、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磁铁:铁质的磁体)分类:永磁体分为天然磁体、人造磁体3、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

(磁体两端最强中间最弱)种类:水平面自由转动的磁体(小磁针或悬挂起来能自由转动的条形磁铁),指南的磁极叫南极(S),指北的磁极叫北极(N)作用规律: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说明:最早的指南针叫司南。

一个永磁体分成多部分后,每一部分仍存在两个磁极。

4、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

①磁铁能吸引铁钉的原因:铁钉被磁化,铁钉与磁铁的接触部分间形成异名磁极,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的结果。

②钢和软铁的磁化:软铁被磁化后,磁性容易消失,称为软磁材料。

钢被磁化后,磁性能长期保持,称为硬磁性材料。

所以制造永磁体使用钢,制造电磁铁的铁芯使用软铁。

5、物体是否具有磁性的判断方法:①根据磁体的吸铁性判断。

②根据磁体的指向性判断。

③根据磁体相互作用规律判断。

④根据磁极的磁性最强判断。

二、磁场:1、磁场:磁体周围存在着的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特殊物质。

科学方法说明:爱因斯坦说过:“磁场在物理学家看来正如他坐的椅子一样实在。

”磁场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我们可以通过它对小磁针的作用来认识它。

这就是转换法——科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从一些非常直接的现象去间接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的物理量直接测量。

如:通过力的作用效果认识力;通过电流的效应认识电流;通过墨水的扩散现象认识分子的运动。

再如:一些物理量不能直接测量如电阻R、密度ρ,可根据其定义式R=U/I、ρ=m/V转换为可直接测量的U、I、m、V,然后通过计算求出。

很多仪器的制造也利用了转换法,如:将温度转换成液柱的升降制成温度计;将液体压强转换成两液面的高度差制成压强计。

2、基本性质: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力的作用。

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而发生的。

3、方向规定:在磁场中的某一点,小磁针北极静止时所指的方向(小磁针北极所受磁力的方向)就是该点磁场的方向。

4、磁感应线:在磁场中画一些有方向的曲线①任何一点的曲线方向都跟放在该点的磁针北极所指的方向一致。

②方向:磁体周围的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北极出来,回到磁体的南极。

③典型磁感线:④说明:A、磁感线是为了直观、形象地描述磁场而引入的带方向的曲线,是虚拟的。

但磁场客观存在。

B、磁感线立体的分布在磁体周围,而不是平面的。

C、磁感线是不相交的、封闭的曲线。

D、磁感线的疏密程度表示磁场的强弱。

E、在磁场中的某点,小磁针静止时N极指向跟该点的磁场方向以及通过该点的磁感线方向一致。

科学方法说明:用磁感线描述磁场的方法叫模型法。

模型法是指用理想化的方法将现实中的事物简化(忽略次要因素、突出主要矛盾)而建立事物的科学模型而加以研究的科学方法。

如光线、光的直线传播、匀速直线运动、等高线地形图等。

三、地磁场:①定义:在地球周围的空间里存在的磁场,磁针指南北是因为受到地磁场的作用。

②磁极:地磁场的北极在地理的南极附近,地磁场的南极在地理的北极附近。

③磁偏角:首先由我国宋代的沈括(著有《梦溪笔谈》)发现。

四、电流的磁场:1、奥斯特实验:1820年被丹麦的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称为电流的磁效应。

①该现象说明: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且磁场方向与电流的方向有关。

②直线电流周围的磁感线规律是:a、以直导线的各点为圆心的同心圆。

b、距离直线电流越近,磁性越强,反之越弱。

③重大意义:发现了电和磁之间的联系。

2、通电螺线管的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和条形磁铁的磁场一样。

其两端的极性跟电流方向有关,电流方向与磁极间的关系可由安培定则(右手螺旋定则)来判断。

安培定则:右手握螺线管,四指弯向螺线管的电流方向,大拇指所指的一端就是螺线管的北极。

3、探究:影响通电螺线管磁性强弱的因素3、电磁铁:带有铁芯的通电螺线管。

①插入铁芯后通电螺线管磁性增强的原因:铁芯插入通电螺线管后被磁化,相当于一个磁铁,铁芯的磁场与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叠加后致使电磁铁磁性增强。

②优点:磁性有无由通断电来控制,磁极由电流方向来控制,磁性强弱一般由电流大小控制。

③应用:电磁继电器、电话等4、电磁继电器:实质是由电磁铁控制的开关。

应用:用低电压、弱电流控制高电压、强电流,进行远距离操作和自动控制。

电铃:电磁铁通电时,吸引衔铁使铁锤击打铁铃而发出声音;同时电路断开,电磁铁失去磁性,铁锤又被弹回,电路闭合重复上述过程。

磁悬浮列车:利用列车轨道上的电磁铁的磁极和列车上的电磁铁的磁极相互吸引或排斥而把列车悬浮起来。

信息的磁记录:磁带、软盘上涂有许多磁粉,每一个磁粉都相当于一个小磁体。

录音时,电信号转化为磁信号(电流的磁效应);放音时,磁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电磁感应原理)。

五、磁场对电流的作用:1、通电导体在磁场中运动。

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磁场力的作用。

磁场力的方向,跟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有关。

如果改变其中一个量的方向,则受力方向将改变;如果两个量的方向同时发生改变,则受力方向将不变。

磁场力的大小,跟电流大小和磁场强弱有关,电流越大、磁场越强,受到的磁场力越大。

2、应用:直流电动机①构造:线圈(转子)、磁铁(定子)、换向器、电刷;②工作原理: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③能量转换:电能转换为机械能④平衡位置:线圈平面与磁感线垂直,此时线圈受平衡力作用。

⑤换向器作用:当线圈转过平衡位置时,通过换向器改变电流方向,从而改变线圈的受力方向,保证线圈持续转动。

(注:直流电动机的线圈在平衡位置时没有电流,也不受力的作用。

)⑥优点:构造简单、控制方便(可改变电流方向而改变转向、改变电流大小而改变转速)效率高、无污染。

六、电磁感应:1、电磁感应: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时,导体中就会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叫做电磁感应现象。

该现象于1831年,由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首先发现。

2、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应线运动。

导体中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导体运动方向和磁感应线方向有关。

如果改变其中一个量的方向,则电流方向将改变;如果两个量的方向同时发生改变,则电流方向将不变。

3、感应电压: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在导体两端即产生感应电压。

(有感应电压时不一定有感应电流)4、电磁感应和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的区别5、应用——交流发电机① 构造:线圈、磁极、铜环、电刷;② 工作原理:电磁感应。

③ 能量转换:工作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④工作过程:在外力作用下,转子转动一周,切割磁感线的方向发生两次改变,电流的方向也随之发生两次改变,从而产生方向性呈周期性变化的交流电。

(注:交流发电机和直流发电机在内电路线圈中产生的都是交流电。

交流发电机通过铜环向外电路输出交流电。

直流发电机通过换向器向外输出直流电。

)⑤ 大型交流发电机主要由转子和定子两部分组成。

一般采用线圈不动、磁极旋转的方法来发电。

还用电磁体代替永磁体。

原因:线圈匝数多,导线很粗,高速旋转困难;使用电磁铁可得到强磁场⑥ 直流电动机和交流发电机的区别7、交流电和直流电:① 交流电:电流方向周期性变化的电流。

我国家庭电路使用的是交流电。

电压是220伏、周期是0.02秒、频率是50赫、电流方向1s 改变100次。

②直流电:电流方向不变的电流。

(如干电池、蓄电池、直流学生电源)七、家庭电路和用电安全1、家庭电路的组成:火线和零线、电能表、断路器、用电器与开关、插座。

2、测电笔:①结构:笔尖金属体、弹簧、氖管、大电阻(约1000千欧)、笔尾金属体②使用:手接触笔尾金属体,火线接触笔尖金属体3、保险丝(熔断器)①作用:当电路中电流过大时,能自动切断电路,起到保险作用。

②材料:电阻率大、熔点低③连接方法:串联在电路中④选用原则:保险丝的额定电流等于或稍大于电路中正常工作时的电流。

切勿用铜丝或铁丝代替保险丝。

4、断路器①作用:电流过大时,能自动切断电路,从而起到电路过载或短路的保护作用。

②原理:电流过大时,双金属片被过度加热,发生弯曲,使接触点在弹簧拉力作用下被断开,电路切断,从而起到电路过载或短路时的保护作用。

③优点:比保险丝更方便5、三孔插座(左零右火上地)和三脚插头(两脚接用电器的用电部分,一脚接用电器外壳)6、安全用电①触电:通过人体的电流达到一定值时对人体的伤害事故。

通过人体的电流越大,从触电到死亡的时间越短。

②人体电阻:1000-2000欧、安全电流:≤30毫安;安全电压≤36伏7、低压触电的方式①单线触电:站在地上的人触到火线,则有电流由火线进入人体到地,形成回路,造成触电。

(火线—人体—大地)②双线触电:站在绝缘体上的人同时接触到两根电线时,电流将由火线进入人体到零线而形成回路,造成触电。

(火线—人体—零线)8、高压触电有高压电弧触电和跨步电压触电。

9、安全用电原则: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10、抢救措施:先切断电源,再用干燥的木棒拨开,人工呼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