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
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1《古诗三首》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1《古诗三首》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古诗《古诗三首》的主题和意境。
2.能够通过诵读和朗读古诗来感受古诗的韵味。
3.能够运用适当的语音语调朗读古诗。
4.能够简单描述古诗的意境和格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古诗《古诗三首》的意境。
•教学难点:运用适当的语音语调朗读古诗。
三、教学准备1.教材:《古诗三首》课文。
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录音机。
3.学具:学生课本、笔记本。
四、教学过程1. 导入•让学生看到题目《古诗三首》,询问学生对古诗的了解,并引导他们谈一下自己对古诗的想法。
2. 学习新诗1.让学生单独阅读第一首古诗,理解古诗的意境并朗读。
2.引导学生讨论古诗的主题、情感以及意象等内容。
3.通过简单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古诗的构思和表达方式。
3. 讲评1.教师对第一首古诗进行点评,指导学生理解古诗的内涵。
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关键词、核心句,帮助学生准确把握古诗的主旨。
4. 学习第二首古诗1.让学生朗读第二首古诗并讨论。
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第二首古诗的情感表达和意蕴。
3.让学生分组进行古诗朗读比赛,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
5. 学习第三首古诗1.学生认真阅读第三首古诗,理解古诗表达的情感。
2.学生群体讨论古诗的语言运用和诗意表达。
3.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三首古诗,体验古典诗歌之美。
6. 教学反思1.教师与学生一起分享本堂课的感想和收获。
2.教师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完善。
3.教师鼓励学生继续欣赏古诗,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教授《古诗三首》,让学生感受古典诗歌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
课上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让学生在朗读古诗中感受语言之美和情感之深,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但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加强学生审美情感的引导,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感悟古诗的内涵。
同时,教师在点评中应更加注重学生的表现,帮助每位学生在诗歌朗诵中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古诗在中国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既是文学作品,又是文化的载体。
在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中,我们学习了三首古诗,分别是《秋思》、《夜泊秦淮近酒家》和《寻隐者不遇》。
以下是对这三首古诗的赏析和解读。
《秋思》是王安石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和人们在秋天里的思绪。
诗中以“银烛秋光冷画屏”来描写秋天的夜晚,给人一种寂静、冷清的感觉。
接着以“轻纱望破,飞絮舞回,月在青天,竟夕起舞。
”来形容夜空中飘落的轻纱和飞絮,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独特感受。
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作者把自己内心深处的秋思表达了出来。
《夜泊秦淮近酒家》是张继的作品,描写了夜晚在秦淮河畔停船过夜的景象。
诗中以“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夜。
”开篇,通过描写秦淮河畔的酒家和商女,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美景。
但在美丽的景象之下,却隐藏着一种深沉的悲切。
接着,诗中用“亡国夜”来暗示了历史的衰落和商女的遭遇,使整首诗带有一种忧伤和凄凉的氛围。
《寻隐者不遇》是贾岛的作品,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诗中以“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开篇,通过描写松树下的童子向隐士打听的情景,表现出作者与隐士的交流和向往。
而在诗的最后两句“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则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清谈文化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现实与理想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和谐、纯粹生活的向往。
这三首古诗都具有深刻的意义和艺术价值。
通过作者独特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让我们感受到了古诗独特的韵味和美感。
通过学习这些古诗,我们不仅扩大了自己的文化视野,也培养了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希望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和赏析古诗,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 古诗三首》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走进古诗,感受自然”。
本课包括三首古诗《泊船瓜洲》、《春日》、《游园不值》。
这三首诗都是经典的中国古代诗歌,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它们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通过学习这三首诗,学生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诗歌的魅力,培养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过一些古诗,对古诗的基本形式和语言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于古诗的深层含义和诗人的情感表达仍有一定的难度。
此外,学生对于一些生僻字词的认读和理解也存在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帮助他们掌握古诗的基本解读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大意和基本内容,掌握一些生僻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方法,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和解读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古诗中的自然美,培养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激发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大意和基本内容,掌握一些生僻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帮助他们掌握古诗的基本解读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讨论法和写作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古诗文朗读带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问题驱动,引导学生思考古诗的特点和魅力,激发他们对本课的兴趣和期待。
2.新课导入:分别引入三首古诗《泊船瓜洲》、《春日》、《游园不值》,让学生初步感受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第1课《古诗三首》说课稿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第1课《古诗三首》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的第1课。
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三首古诗《泊船瓜洲》、《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和《长相思》。
这些古诗都是经典的作品,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通过学习这些古诗,学生可以感受古代文人的情感表达,领略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他们对于古诗的韵律、意境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古诗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情感表达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内容和情感。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基本内容,把握古诗的韵律和意境。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古代文人的情感表达,领略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基本内容,把握古诗的韵律和意境。
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古诗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情感表达,运用想象力感受古诗所描绘的画面。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独立思考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古诗的图片、音频等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内容和情感。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古代诗人泊船瓜洲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古诗的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基本内容,体会古诗的韵律和意境。
3.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古诗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情感表达,分享学习心得。
4.教师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内容和情感。
统编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语文《日积月累》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日积月累及古诗背诵汇总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①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描写农村夏日生活)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写出了大人们忙碌的情景)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写出了孩子们的天真可爱)③村晚(宋)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写景)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写人:童趣童真)④游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歌颂了母爱的伟大,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
)谁说子女那小草一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2.词句段的运用:(1)想象句中描写的情景,再选择一种情景,说一说。
例:八月,天多热。
鸡热得耷拉着翅膀,狗热得吐出舌头,蝉热得不知如何是好。
①冷:这天气真冷呀,冷得大家不敢出门,冷得鼻涕都结成了冰,冷得北极熊都不敢出门去寻找食物。
②静:教室里出奇的静,静得能听见同学们写字的声音,静得能听到同学们的呼吸声,静得连一根针掉地上的声音也听得见。
(2)想想下面句子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再照样子写一写。
例: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①饭店的饭菜再香,也比不上妈妈做的家常便饭美味。
②在五颜六色的花园中,在美丽迷人的校园中,在绿树成荫的小河边,我都看过风姿绰约的菊花。
可我感到这些美丽地方的菊花,无论如何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那几株菊花。
第二单元1.中国四大名著是:①吴承恩的《西游记》②罗贯中的《三国演义》③施耐庵的《水浒传》④曹雪芹的《红楼梦》2.《草船借箭》出自罗贯中的《三国演义》①主要人物:诸葛亮:足智多谋、神机妙算、知人善用、知天文识地理周瑜:心胸狭窄、妒贤忌能、阴险狡诈鲁肃:忠厚守信、顾全大局曹操:生性多疑3.出自《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有:三顾茅庐、空城计、七擒孟获(诸葛亮)、望梅止渴(曹操)、千里走单骑(赵子龙)等。
4.鸟鸣涧 (唐)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部编版语文五下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下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三首内容和意境。
2.掌握古诗的朗读技巧,感悟其中的情感表达。
3.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情感体验。
二、教学重点1.理解古诗三首的内容和情感表达。
2.朗读古诗,感悟诗歌的意蕴。
三、教学难点1.理解古诗的抽象意境。
2.表达对古诗的情感体验。
四、教学准备1.《1古诗三首》的教科书内容。
2.课堂教学随堂练习。
3.课堂互动环节的设计。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热身•让学生回想上节课学过的内容,导入本节课的内容。
2. 导入新知•介绍古诗《将进酒》的背景和作者,并进行整体阅读。
3. 梳理语文知识•带领学生分段解析《将进酒》的句子,解释生僻词语。
4. 听读训练•让学生听朗读《将进酒》并模仿跟读,培养学生的语感。
第二课时1. 复习回顾•让学生复习上节课内容,回答问题。
2. 引入新诗•介绍古诗《静夜思》的背景和作者,并进行整体阅读。
3. 细节理解•带领学生解读《静夜思》中的具体情感和意象,引导学生品味古诗的美。
4. 朗读练习•让学生进行小组朗读和个人朗读,加深对《静夜思》的理解。
第三课时1. 复习巩固•带领学生回顾前两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古诗的理解。
2. 创作写作•让学生根据所学古诗的风格和意境,进行自由创作。
3. 诗歌比赛•组织学生进行古诗朗诵比赛,展示学生的朗诵技巧和情感表达。
六、课后反馈•让学生针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填写学习反馈表,反映对古诗的理解和体会。
七、拓展延伸•让学生阅读更多古诗,进行欣赏和解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审美情趣。
八、教学反思•总结本次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次的教学做准备。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案,希本能够帮助您更好地备课和教学。
人教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 稚子弄冰教学设计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稚子弄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能够了解并朗读这三首古诗:“小池”、“春晓”、“小学士”。
2.帮助学生理解三首古诗的主题和意境。
3.启发学生对古诗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
二、教学准备1.课文《小池》、《春晓》、《小学士》2.多媒体设备3.课堂展示材料三、教学过程1. 导入•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喜欢诗歌吗?诗歌有哪些分类?”•让学生回答并引入本堂课的主题。
2. 课文讲解•逐句解释《小池》、《春晓》、《小学士》三首古诗,讲解生字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3. 朗读训练•给学生展示示范朗读,并让学生跟读练习,注意语调和停顿。
4.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分享对古诗的情感体验,鼓励学生表达对诗歌的感悟和理解。
5. 创作活动•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尝试创作一首简短的古体诗,增强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理解。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朗读、朗诵、理解和创作等多种教学形式,使学生全面了解和感知这三首古诗的内容和意境,培养了学生对诗歌的审美情感和文学素养。
在未来的课堂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探讨古诗的艺术特点和美学意义,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古诗的魅力。
五、课后作业1.朗读三首古诗,做好朗读记录。
2.思考并记录自己对古诗的感悟和理解。
3.简短的创作一首古体诗。
4.阅读与古诗相关的课外书籍或文章。
六、教学延伸可以邀请一些书法艺术家或古诗爱好者到班级进行讲座和互动,展示古诗的美学魅力和书法艺术。
以上为本次“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稚子弄冰教学设计”文档,希望能够为你提供一些教学思路和参考。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知识点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知识点古诗三首是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主要介绍了三首古代诗歌作品。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们将了解到古代诗歌的韵律、意境和作者的写作手法。
下面从古诗的背景、韵律、意境以及作者写作手法等方面,逐一进行详细介绍。
一、背景古诗三首分别是《登鹳雀楼》、《江雪》和《悯农》。
这三首诗歌都出自唐代的诗人之手,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每一首诗歌都有其独特的背景和意义,通过学习这些背景,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诗歌作品。
《登鹳雀楼》是由唐代文学家王之涣创作的,他在诗中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色和辽阔的舞台场景。
诗人通过描写群山环抱、云雾缭绕的鹳雀楼,表达了自己的壮志豪情和追求卓越的精神。
《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作品,描述了江面上飘雪的景象,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揭示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冷漠和对自然景观的热爱。
《悯农》是唐代伟大的诗人李绅的作品,以农民的苦难生活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触动。
通过对田地、农具等细节的描写,诗人反映了农民艰辛劳作、生活贫苦的现实。
二、韵律古诗是以韵律和章法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文学形式。
韵律是指诗歌中音调、音韵和节奏的组合方式,通过韵律的运用,使诗歌更富有感染力和美感。
《登鹳雀楼》采用了七言绝句的韵律,每句四个字,四行共十六个字。
每一句都有明显的押韵,使整首诗歌既优美流畅又富有音乐感。
《江雪》同样采用了七言绝句的韵律,每句四个字,四行共十六个字。
整首诗歌押韵简洁,给人以清新、纯净的感觉。
《悯农》的韵律则是五言绝句,每句五个字,四行共二十个字。
整首诗歌的韵律庄重而平稳,具有浓厚的音乐美感。
三、意境古诗三首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感人的情感表达,创造出丰富多样的意境,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情感的共鸣。
《登鹳雀楼》以壮丽的自然景色和高楼之上的壮丽场景为主题,给人以开阔的视野和豪情的激荡,使人联想到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精神境界。
《江雪》以雪景为主题,通过娴熟的写景和抒情手法,给人以宁静、纯净的感觉,使人陶醉其中,从而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感受自然的美与力量。
人教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诗文、注释及译文
人教统编版五年级下册古诗词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包括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杨万里的《稚子弄冰》及雷震的《村晚》三首宋诗。
诗歌从不同角度反映了生机盎然、丰富多彩的农家生活。
下边整理分享这三首诗歌的原文、注释及译文。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宋·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注释】1.耘田:除草。
2.绩麻:把麻搓成线。
3.各当家:每人担任一定的工作。
4.未解:不懂。
5.供:从事,参加。
6.傍:靠近。
【译文】白天在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线,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
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阴下学着种瓜。
稚子弄冰宋·杨万里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注释】1.稚子:指幼稚、天真的孩子。
2.脱晓冰:在这里指儿童晨起,从结成坚冰的铜盆里剜冰。
3.钲:指古代的一种像锣的乐器。
4.磬(qìng):古代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玉、石制成,可以悬挂在墙上。
⑤玻璃:指古时候的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非现在的玻璃(玻璃出现的较晚)。
【译文】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盘中的冰块取出来,系上绳子当作银钲提在手中。
每当轻轻敲打它的时候,冰块就能发出穿林而过的响声,让人沉醉。
忽然,又是一声水玉破碎落地的声音,原来是自己一不小心用力过大,竟然把它敲碎了。
村晚宋·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注释】1.陂(bēi):池塘。
2.衔:口里含着。
本文指落日西沉,半挂在山腰,像被山咬住了。
3.浸:淹没。
4.寒漪(yī):水上波纹。
5.横牛背:横坐在牛背上。
6.腔:曲调。
7.信口:随口。
8.归去:回去。
9.池塘:堤岸。
【译文】在一个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山衔住落日淹没了水波。
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随意地用短笛吹奏着不成调的的乐曲。
新统编人教五年级下语文1《古诗三首》优质课说课稿
新统编人教五年级下语文1《古诗三首》优质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包含了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杜甫的《绝句》,以及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三首古诗。
这些古诗都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在学习这三首古诗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到古代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同时,通过学习古诗的韵律、意境和修辞手法,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他们对古诗的韵律和意境有一定的认识。
然而,对于古诗中所描绘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学生可能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古诗的背景知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大意,掌握古诗的韵律和修辞手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诗中所描绘的自然美景,体会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大意,掌握古诗的韵律和修辞手法。
2.教学难点:理解古诗中所描绘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体会诗人的情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合作探讨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地图等教学辅助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内容和意境。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图片展示的形式,引入三首古诗中所描绘的自然美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三首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和意境,并尝试理解古诗的大意。
3.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三首古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总结古诗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4.讲解分析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5.背景知识介绍讲解三位诗人的生平事迹和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教学反思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教学反思《古诗三首》是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篇课文,课文以《四时田园杂兴》《稚子弄冰》《村晚》三首古诗组成。
该组教材是围绕〃童年往事〃这一主题编排的。
三首诗描写的是古代儿童有趣的生活,表达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
《四时田园杂兴》是南宋诗人范成大所作的一首田园诗,是其所创组诗《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中的一首,故事展现了农家夏忙时的劳动场面:初夏,人们白天到田里除草,晚上在家中把麻搓成线,村中的男男女女都各自挑起家庭的重担。
孩子们虽然不懂得耕田织布,却也在茂盛的桑树下学着种瓜。
全诗语言平白、朴实、自然,具有浓浓的乡村生活气息。
在教学《四时田园杂兴》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书中的插图,抓住〃耘田绩麻〃通过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在夏忙中还要干些什么活,感受田园劳动的繁忙。
抓住〃也傍桑阴学种瓜〃引导学生想象,感受孩子们种瓜的场景,体会孩子们的活泼可爱以及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
《稚子弄冰》是南宋诗人杨万里所作的七言绝句。
古诗写了儿童在严寒天气弄冰玩耍、自得其乐的场景: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盆中的的冰块取出,用彩丝穿过冰块,提在手中,就像一个银铳。
轻轻敲打,清脆的响声穿林而过。
忽然冰块落地,发出如玻璃破碎一般的声音。
〃脱〃〃穿〃〃敲〃〃碎地〃等词语将孩子们取冰时的欣喜、穿丝时的小心、敲冰时的得意、冰碎时的惋惜一一呈现,表达了作者对孩子们的喜爱。
《村晚》是南宋诗人雷震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描绘了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青山衔着通红的落日,牧童横坐牛背吹笛的夕阳下池塘边美景图,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时,我们可以结合书中的插图引导学生想象画面,如可以借助〃横〃〃信口〃等想象牧童横坐在牛背上信口吹笛的情景,感受牧童的天真可爱、悠闲自在。
在学习古诗词的时候,借助插图,结合诗句中的关键词,有助于学生走进情境,理解诗词的意蕴。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第三首《古诗三首——村晚》教案(定稿)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第三首《古诗三首——村晚》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古诗三首——村晚》的内容和背景。
2.熟悉古诗的韵律和语言特点。
3.能够朗读古诗并理解其中蕴含的情感。
4.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欣赏古诗的兴趣和能力。
2.培养学生对乡村生活和自然景观的热爱与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1.理解《古诗三首——村晚》的意境和情感。
2.熟悉古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三、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古诗中蕴含的情感和哲理。
2.引导学生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对古诗的感受和理解。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在课堂上播放与乡村夜晚相关的音乐或自然声音,引导学生进入《古诗三首——村晚》的诗境。
二、呈现1.学生跟读诗歌,交流对诗歌的第一印象。
2.教师解读古诗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三、理解1.学生分组讨论古诗中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
2.整合各组讨论成果,共同理解古诗。
四、感悟1.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体味古诗中的美感和哲理。
2.学生用自己的话语表达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五、拓展1.学生观察身边的自然景物,写下对乡村夜晚的感悟和描述。
2.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交流感受。
五、归纳总结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梳理古诗的核心意义。
六、作业布置让学生背诵《古诗三首——村晚》中的部分内容,并写下对古诗的感悟。
七、板书设计•《古诗三首——村晚》•诗中景物描写•感悟与表达八、黑板报设计设计一个以《古诗三首——村晚》为主题的黑板报,展示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九、教学反思教师可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亮点和不足,为后续教学改进提供建议。
以上是针对《古诗三首——村晚》的教案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古诗三首
古诗(gǔshī) 展示
村晚 (宋) 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 山衔落日(luò rì)浸寒 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第三十八页,共五十七页。
古诗(gǔshī) 解释
草满池塘(chítáng)水 满陂,
池岸。
句意:池塘四周(sìzhōu)长满了 青草,池塘里的水几乎溢出了塘 岸;
第三十九页,共五十七页。
( 昼夜) ( )稚子((zhì
(zhòuyè)
zǐ)
2. 词语解释。
lián yī
) 涟漪
耘田---- 在田间除解草---稚子--- 幼小的信孩口子---
懂得,理解
随口
第五十页,共五十七页。
3.默写古诗(gǔshī),并说出古诗(gǔshī)的意思
来。
四时(sìshí)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词语 积累 (cíyǔ)
描写儿童的词语: 伶俐乖巧 天真无邪 童言无忌 古灵精怪 撒娇撒痴 冰雪聪明(bīng xuě cōng míng) 活泼可 爱 虎头虎脑
第十五页,共五十七页。
听写 词语 (tīngxiě)
我们一起来(qǐ lái)听写词语吧!写完后认真 看书写指导,用心复习哟!
第十六页,共五十七页。
靠近
(kàojìn)
树荫(shù
yīn)
句意:也在那桑树阴下学着种瓜。
第二十四页,共五十七页。
第二十五页,共五十七页。
古诗(gǔshī) 赏析
《四时田园杂兴》是诗人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
大型的田家诗中的一首,描写的是农村夏日生活中的 一个场景(chǎng jǐng)。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 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 横生。
部编人教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古诗三首》知识点梳理
《稚子弄冰》从小孩幼稚贪玩的心理特征切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稚气满纸而又诗意盎然的“脱冰做戏”的场景,表现了儿童调皮、可爱的特点,表达了诗人对儿童的喜爱之情。
译文:
一个小孩子,早上起来,从金属盆里把冰取出来,用彩丝穿起来当钲来敲。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般穿越树林,突然冰落在地上发出玻璃一样的碎裂声。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七、课后习题答案:
二、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
1、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诗意:小孩子虽然不懂得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荫下学着种瓜。
注解:
①昼(zhòu):白天
②耘(yún)田:在田间锄草
③绩麻:把麻搓成线。
④各当家:各人都担任一定的工作。
⑤解:理解,懂得。
⑥供(gòng):从事。
⑦傍:靠近。
⑧阴:树荫。
鉴赏:
①这首诗描写农村初夏时节生活中的一个场景。诗的前两句用昼和夜对比,生动地描绘了乡村里男耕女织、日夜辛劳的情形,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敬重之情。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作者介绍:
范成大,字至能,号称石湖居士。南宋诗人。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著有《石湖集》《吴船录》等。 主要作品:《夏日田园杂兴》《喜晴》《卖痴呆词》等。
相同之处:都写儿童自在快乐的生活状态,天真活泼的儿童形象,充满了童真童趣。
不同之处: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描写的是繁忙的劳动场面引出儿童学种瓜的可爱场景。
《稚子弄冰》从稚子的心理出发,重点描写“脱冰作戏”。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优秀教案含教学反思 【统编版】
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本单元以“童年往事”为主题,安排了《古诗三首》《祖父的园子》《月是故乡明》《梅花魂》4篇课文。
文章感情色彩浓厚,通过描写童年往事,表达了作者或文中人物对故土的怀念之情。
《古诗三首》向我们展示了古代儿童生活的画面;《祖父的园子》描写了祖父的园子给作者的童年带来的快乐;《月是故乡明》描写了作者小时候在家乡玩耍所见的美景,在他眼中,离乡后所见之月比不上家乡之月;《梅花魂》描写了远在异国他乡的老人,将自己的乡思寄托在梅花身上。
内容课时教学要点古诗三首31.会认42个生字,读准3个多音字,会写18个字,正确读写11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三首古诗。
默写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能边读诗句边想象诗句描写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能根据诗歌内容,展开想象,把古诗改写成短文。
4.默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能抓住课文中重要的语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祖父的园子 2月是故乡明 1梅花魂 1口语交际 11.走进提问对象——大人们的童年岁月,了解他们小时候的故事,学会针对不同的对象列出问题清2.学会倾听,在交流时边听边记3.学会根据整理的记录有条理地表达。
习2写一件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事情,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还要把己受到触动、感到长大的那个瞬间写具体,记录当时的真实感受语文园地 21.归纳梳理本单元课文教学中关于体会课文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2.学会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从不同角度把事物的特点写具3.学会用对比的手法表达思想感4.积累记背古诗《游子吟》。
1 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会认“昼、耘”等4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供”,会写“昼、耘、桑、晓”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理解诗句,想象情景,体会诗中蕴含的乐趣。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教学难点理解诗句,想象情景,体会诗中蕴含的乐趣。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古诗三首-村晚》说课稿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古诗三首-村晚》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村晚》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的一篇课文。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学习古诗,领略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对古诗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课文选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村晚》,诗中描绘了一个宁静美丽的乡村夜晚景象,形象生动,意蕴深远。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他们对于古诗的韵律、意象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古诗的深层含义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和内涵为主,帮助他们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古诗。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掌握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分析课文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古诗三首-村晚》,使学生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增强对古诗的热爱和尊重。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和意象。
2.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深层含义,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驱动法和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通过设置问题和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欣赏能力。
同时,我还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音频等,为学生提供更加直观和生动的学习资源。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一幅乡村夜晚的图片引入,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图片中的景象,激发学生对乡村夜晚的美好想象。
2.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意义,理解课文的大意。
3.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共同探讨课文的深层含义。
4.成果展示:各小组向全班展示自己的讨论成果,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5.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总结,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 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 古诗三首》教案一、教学背景分析在五年级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是重要的文学形式之一。
通过学习古诗词,可以增进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为《1 古诗三首》,包括《登鹳雀楼》、《静夜思》和《春晓》三首脍炙人口的古诗,内容深刻,意蕴丰富,适合学生进行深入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1 古诗三首》的背景故事和文学价值;–掌握古诗的基本意境和韵律特点;–能够准确地朗读古诗,并理解其中的意义;–通过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2.能力目标–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表达的准确性和感染力;–培养学生的文学情感,激发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培养学生的文学情操和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1 古诗三首》的背景故事和核心意义;–古诗的韵律特点和表达技巧;–学生朗读和理解古诗的能力培养。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蕴含的情感和意义;–如何帮助学生掌握古诗的音韵、意境和表达技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5分钟)•利用课堂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古诗的认识和感受,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 学习《1 古诗三首》(40分钟)•师生共同朗读《登鹳雀楼》,讲解古诗背景故事和意义;•分组学习《静夜思》,学习古诗的韵律和意境;•听取几位学生的朗读表演,评价朗读的表达力和准确性;•学习《春晓》,分析古诗的表达技巧和情感描写。
3. 总结反思(15分钟)•让学生谈谈对古诗学习的感受和收获,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方式和不足之处。
五、教学延伸•鼓励学生选取自己喜爱的古诗,进行朗读和解读,并向全班分享;•组织学生开展古诗创作比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欲望;•鼓励学生之间合作朗诵古诗,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古诗三首》教案
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古诗三首》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语文的第一课,本节课主要选取了三首古诗《泊船瓜洲》、《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进行教学。
这三首古诗都是经典之作,既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又能体现出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学生可以感受到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同时也能增强自己的文化自信。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学习基础,他们对于古诗的韵律、意境等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同时,由于古诗的语言和现代汉语存在一定的差异,学生对于古诗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掌握古诗的韵律和意境,了解古诗的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理解和欣赏古诗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热爱,增强文化自信。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古诗的韵律和意境的理解。
2.针对重难点的教学策略:通过反复朗读、解读、欣赏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韵律和意境。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理解古诗意境的学习环境。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课件:制作与课文相关的图片、音乐等素材,用于课堂教学。
2.准备教材:准备《泊船瓜洲》、《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原文和译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与古诗相关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三首古诗的原文,引导学生注意古诗的韵律和意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部编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认识本课“稚”等生字和1个多音字“供”,会写“昼、耘、桑”等生字。
理解古诗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
默写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的意境。
2.过程与方法(1)凭借注释、图片等,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2)体会诗人用词的生动传神。
3.情感与价值(1)让学生感悟诗歌中童年生活的快乐、田园生活的温馨,受到美的熏陶。
(2)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理解诗意,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朗读并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中的意象,感受诗人的情感。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查阅一下关于这三位诗人的资料——他们生活时代的情况,所写诗歌的写作背景。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一、谈话导入同学们,诗歌是诗人生命的冲动,感情的倾诉,今天,诗人范成大给大家带来了一首诗,咱们一起来看看诗人有怎样的情感要与大家分享,好不好?板书课题: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二、检查预习情况1.介绍作者。
让学生自由说,可根据以前知道的或课前搜集到的资料来说,知道多少就说多少。
播放范成大的简介资料。
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
字至能,号石湖居士。
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绍兴二十四年中进士。
著有《石湖诗集》《石湖词》《吴船录》等。
范成大是一个关心国事、勤于政务、同情人民疾苦的士大夫。
他一贯的忧国恤民思想在其诗歌创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范成大的诗,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图景的作品成就最高。
范成大晚年作的组诗《四时田园杂兴》,是他田园诗的代表作品。
2.释题。
“四时”“兴”是什么意思?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猜想一下诗文会写些什么内容。
《四时田园杂兴》共60首,分为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
三、初读古诗,初步感知1.指导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1)说说古诗应该怎样读。
(2)明确古诗的朗读方法:朗读古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读出古诗的节奏。
(3)听范读。
(4)个人自由朗读。
(5)指名试读,评议。
2.读了这首诗,你能简要地说说诗歌写了什么情景吗?3.小声自读,边想边画: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引导回答上面问题,并小结板书:村庄儿女——耘田织布童孙——学种瓜四、再读古诗,读懂诗意1.学习古诗,光会读还不行,还要明白诗句的含意。
谁知道以前我们理解古诗文的方法都有哪些?看注释,联系上下文,问别人,查字典,看插图。
2.现在就让我们用以上这些方法,和同桌两个人合作学习,试着理解这首诗的意思吧!不懂的地方可以随时举手问老师,也可以做上记号,一会儿一起交流。
学生自学,师巡视。
3.质疑:谁还有哪些词语不理解?4.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诗句的意思。
前两句“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的理解是:白天在田地里除草,夜里在家中把麻搓成线,村里的男人和女人都能担当起家庭的责任。
后两句“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的理解是:儿童不懂得耕田织布的方法,也在桑树的树荫下学着种瓜呢!五、品词赏句,想象悟情1.赏析“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1)诗歌一、二两句写了什么内容?明确:农民劳动的繁忙景象。
(2)想象:“昼”和“夜”分别指什么?围绕“耘田绩麻”启发想象,农民们除了耘田绩麻还要干些什么活儿?(插秧、收割、犁地、积肥。
)想象范成大见此情景会对村庄儿女说些什么。
(辛苦、勤劳、各有各的本事。
)(3)结合想象诵读。
(读出敬重之情,读出诗的节奏。
)反复读、自由读、指读、评读、教师读、学生再读、做着动作竖着大拇指来读、齐读。
2.赏析“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描述画面内容。
(抓住儿童神态、动作,想象其语言。
)你们喜欢这些小孩子吗,为什么喜欢?(天真、勤劳、不怕苦、好学、可爱、爱劳动。
)赏析后指导诵读,带着作者对那些儿童的喜爱之情来读。
读出小孩子的调皮可爱,读出小孩子的聪明好学,读出喜爱之情。
一遍一遍地读,一次比一次读得好。
六、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指导背诵1.放声自由读诗,想象其意境,体会农民一家辛勤劳动的生活。
2.指名读。
3.老师配乐诵读。
4.学生入情入境地齐读,朗读中自然成诵。
七、指导写字书写“昼、耘、桑”等生字。
八、总结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诗词歌赋更是其中的灿烂奇葩,同学们在课后可以多收集一些田园诗的名篇佳作,希望在不远的将来,同学们可以成为像范成大、李白一样的大诗人。
老师期待着你们的大作。
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
九、布置作业有感情地背诵并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稚子弄冰》一、激情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诗人范成大的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感受到了乡村生活的恬静与儿童的天真可爱,这节课老师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写天真活泼的孩子的诗,我们快来看看吧!(板书课题:稚子弄冰)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了解作者。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
南宋著名诗人。
他的诗通俗易懂,清新活泼,富有生活情趣。
当时人称“诚斋体”。
2.字词理解。
①稚子:幼小的孩子。
②金盆脱晓冰:早晨从金属盆里把冰取出来。
③钲:一种金属打击乐器。
④磬(qìng):一种用玉或石制成的打击乐器。
⑤玻璃: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
3.学生自由读诗,读正确,读通顺。
三、再读古诗,了解诗意自学要求:生自由组合,合作学习。
1.借助课文注释、工具书或与组员探讨,理解字词,初步理解古诗大意。
2.交流自己的独到见解,从诗中你听到了哪些动听的声音,想到了哪些有趣的事情?四、品读古诗,想象画面,领悟诗境1.师提出自学要求,进行品读理解。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通过对小孩子一系列动作的描写,刻画出一个(天真快乐)的儿童形象。
“脱”字形象传神,写出了孩子(取冰)的样子。
2.交流感受,练习朗读。
带着“诗中描述的儿童的童年生活怎么样?你觉得诗人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来写的?”的问题,有感情地朗读。
全班交流。
允许有自己的感受。
对学生不正确的认识要恰当地进行引导。
五、结合学生的积累,拓展阅读1.交流已经背诵下来的写儿童生活的古诗词。
2.拓展阅读杨万里其他写儿童生活的诗。
六、布置作业1.有感情地背诵《稚子弄冰》。
2.以“散落在诗词里的童年”为主题画张手抄报。
第三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村晚》一、谈话导入,理解诗题同学们,你们有过在乡村生活的经历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与乡村生活有关,快让我们看一看吧!(板书课题:村晚)同学们,谁能给老师解释一下诗题?二、初读感知,学习字词1.提出要求,指导自学。
2.简介作者:雷震,宋代诗人。
3.检查自学效果:读好诗句:重点指导学生按古诗的节奏读好诗句。
学习生字“漪”。
草满/ 池塘// 水满陂,山衔/ 落日// 浸寒漪。
牧童/ 归去// 横牛背,短笛/ 无腔// 信口吹。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1.默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字词,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
2.交流议答,使学生明确。
(1)第一句诗:指名读。
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诗里的“陂”的?(陂:池岸。
)看书上的插图,哪部分是和这句诗的意思相对应的?提示:这句诗的意思可说成“草满陂,水满池塘”。
两个“满”字表现出了水草丰美的样子,写得生机蓬勃。
(板书:草、水满)(2)第二句诗:指名读。
这句诗里的“衔”是什么意思?点击“衔”进入链接,屏幕上出示:“衔”,用嘴含,叼。
“山”如何“衔”落日?请同学们看图想象,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同桌之间讨论讨论。
交流议答:诗中的“衔”是什么意思?(本文指落日西沉,半挂在山腰,好像被山含住了。
)图上哪一部分和“山衔落日”相对应?你是怎么理解“寒漪”这个词的?点击进入链接,屏幕显示:“寒漪”,让人感到寒意的水中波纹。
“浸”是把东西泡在液体里,诗中是把什么浸泡在寒漪中呢?谁来说一说这句诗的意思?谁再连起来说一说一、二两句诗的意思?齐读第一、二两句诗。
(3)学生探讨第三、四两句诗。
“牧童”指什么人?(这里指放牛娃。
)“归去”表示回到哪里去?(回到村里去。
)看图:你是怎么理解“横牛背”的?(横骑在牛背上。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这两句诗你是怎么理解的?指名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四、品读古诗,想象画面,领悟诗境1.师提出自学要求,进行品读理解。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读完这两句诗,你的脑海中浮现出怎样的情景?2.交流感受,练习朗读。
体会乡村儿童生活的乐趣,感悟童年的美好。
全班交流。
允许有自己的感受。
对学生不正确的认识要进行恰当的引导。
五、结合学生的积累,拓展阅读1.交流已经背诵下来的写儿童生活的古诗词。
2.拓展阅读描写儿童生活的诗。
六、作业1.有感情地背诵《村晚》。
2.根据诗歌内容,展开想象,续编故事。
【板书设计】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宋范成大村庄儿女——耘田织布辛劳赞扬童孙——桑阴种瓜可爱喜欢稚子弄冰宋杨万里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村晚宋雷震草满/ 池塘// 水满陂,山衔/ 落日// 浸寒漪。
牧童/ 归去// 横牛背,短笛/ 无腔// 信口吹。
【教学反思】[成功之处] 1.创设情境。
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采用游戏导入、音乐渲染、语言描述等教学策略,从多方面、多角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探究环节。
这一环节主要体现在识字写字和理解诗意等方面。
[不足之处]整节课下来还有许多遗憾和不足之处。
因为新接这个班,对学生不够了解,备课时考虑不够全面,不能针对学生差异创设问题的情境。
另外,我说得较多,学生发挥得有点少,没有做到以学生自学为主,老师为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