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智学校课程设置实验方案
培智学校课程实验方案(最新)
培智学校课程实验方案一、实习学校:实习学生:班级:培智一班学生人数:14人男:10女:4二、班级情况班级共有学生14人,其中男生10人,女生4人,男女人数失衡。
其中有五名学生走读,九人住读。
其中有两名唐氏综合症学生,两名自闭症学生,其他均为智力障碍学生。
因为班上学生类型差异较大,且学生有来自城镇和周边各个村镇,家庭环境差异也较大。
所以,在个性、学习习惯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大部分学生都需要进行个别辅导和特别的关注。
班级中有三名学生家长陪读,家长能积极支持老师工作。
但部分学生家长为农民或老人,能支持老师工作,但不重视家庭教育,希望能与教师配合。
本班大部分学生能听从老师指令,少部分不能听从指令的,可由助教老师协助。
三、工作项目及要求(一)行为规范教育:1、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关心集体,自觉维护学校的环境卫生。
2、进校离校注意排队整齐、安静,主动与校门口的老师、同学打招呼。
3、作业认真、自觉,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4、不打不闹,上下楼梯靠右走。
5、上课听讲认真,能积极思考,踊跃发言。
6、在教学大楼里安静,不喧哗。
(二)加强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1、听课习惯,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延长注意时间2、作业习惯和作业上交习惯,每天给予一部分学生自己做作业的时间,并让学生按时交作业。
(三)加强学生的劳动意识的培养:1、整理书桌,每天早上和晚上都给予一定时间让学生整理书桌。
2、清洁教室卫生,每天早上上课前都让学生一起做清洁。
3、学做家务,班级中有大部分学生住在学校,每周定期组织内务。
(四)加强自理能力的培养:1、独立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能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
2、能培养一定的兴趣爱好。
第一:学习方面。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要求学生能自觉遵守班级常规,第二:重视主题班会和各种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用活动来达到教育的目的,增强班级凝聚力,要开展好主题班会。
第四: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班级卫生实行责任到位制,每天小结进行奖惩。
对培智学校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解读
对培智学校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解读摘要:随着研究的深入,课程是否能够满足智力残疾学生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受到关注。
我国以智力残疾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为依据,吸取我国特殊教育工作的成功经验,借鉴国外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先进理论和成功实践,根据我国特殊教育的现状,重新制定了培智学校课程方案。
通过解读此方案,对培智学校课程的发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关键词:培智学校课程方案解读1对培养目标的解读培智学校课程方案的培养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思想上,培养智力残疾学生初步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在品德上,让他们具有初步的社会公德意识和法制观念;在生活上,具有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和适应生活、社会以及自我服务的技能,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
总之,要把智力残疾学生培养成适应社会发展的公民。
此方案的培养目标具有以下特点:①不论是在思想品德上还是文化技能上,都对智力残疾学生提出了要求,让他们能够在各个方面得到发展;②从“初步”和“基本”这两个标准词上,我们可以看出培养目标的制定是以智力残疾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为依据的,从而也与普通学校的培养目标区别开来;③此培养目标的重心放在了社会生活的适应上,而不是单纯地把文化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学习作为重点。
文化知识和职业技能只是适应社会以及更好地生活的基础,最终的目标是把智力残疾学生培养成能够独立生活并接近正常人的公民。
2对课程设置的解读2.1对课程设置原则的解读课程设置原则体现在六个“相结合”上,一般性与选择性相结合、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生活适应与潜能开发相结合、教育与康复相结合、传承借鉴与发展创新相结合以及规定性与自主性相结合。
通过这六个结合,可以看出该课程设置具有以下特点:①体现了个别化教育原则。
在课程的设置方案中,既有一般性课程又有选择性课程,这样既可以满足广大智力残疾学生对教育的基本需求,又能够满足学生的个别化需求。
智力残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从选择性课程中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课程,从而满足自己不同于其他智力残疾学生的特殊需求,促进自己更好地发展;②体现了实际运用性原则。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特殊教育课程体系的要求,设置培智学校课程。
课程设置应体现先进的特殊教育思想,符合特殊教育的基本规律和特点,遵循智力残疾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为智力残疾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一、培养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社会文明进步要求,使智力残疾学生具有初步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具有初步的社会公德意识和法制观念;具有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具有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和适应生活、社会以及自我服务的技能;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公民。
二、课程设置的原则1.一般性与选择性相结合在课程设置方案中,尊重智力残疾学生的教育需求,通过一般性课程来满足其生理、心理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最大限度地开发他们的潜能;同时,通过选择性课程来满足学生的个别化需求,促进他们多方面的发展。
2.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在课程组织形式上,分为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力求既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和认识理解事物的普遍特点,较全面满足学生的一般性需求;又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整体理解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鼓励学生学以致用,把所学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实践中。
3.生活适应与潜能开发相结合在课程功能上,强调学生积极生活态度的养成,注重对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关注学生潜能的开发,培养学生的个人才能。
4.教育与康复相结合在课程特色上,针对学生智力残疾的成因,以及运动技能障碍、精细动作能力缺陷,言语和语言障碍、注意力缺陷和情绪障碍,课程注意吸收现代医学和康复技术的新成果,融入物理治疗、言语治疗、心理咨询和辅导、职业康复和社会康复等相关专业的知识,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5.传承借鉴与发展创新相结合在课程开发上,继承我国特殊教育取得的成功经验,借鉴国内外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先进理论和成功实践,结合智力残疾学生教育教学实际,通过探索、总结、发展和创造,不断调整、修改和完善课程,使课程更适合智力残疾学生的需要和发展。
培智学校课程设置方案
培智学校课程设置方案1.引言培智学校是一所致力于提供优质教育的学府,我们始终致力于培养具有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
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深入研究并制定了全新的课程设置方案。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培智学校的课程设置方案,涵盖教学目标、课程内容安排、评估体系以及教学团队等方面。
2.教学目标培智学校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具备多方面发展的学生。
我们追求学生的学术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社交能力的全面提升。
具体目标如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社交能力;•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3.课程内容安排3.1 核心课程培智学校的核心课程包括以下科目:•语文: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表达能力以及文学素养。
•数学: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分析能力,并引导学生进行实际问题的数学建模。
•英语: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并注重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科学: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开展对自然界的探索。
3.2 学科拓展除了核心课程外,学校还提供多元学科拓展的课程,如下所示:•艺术:包括音乐、舞蹈、美术等,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体育:开展多种体育运动,培养学生的体能和协作意识。
•社科:包括历史、地理、政治等,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和培养社会责任感。
•科技:包括编程、机器人等,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3 综合实践为了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课程的应用价值,培智学校还提供综合实践课程。
•社区服务:鼓励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实践实训:开设多种实践实训项目,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项目研究:通过参与项目研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
4.评估体系为了全面评估学生的学术水平和综合能力,培智学校建立了科学的评估体系。
•日常评估: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小测验等形式进行学生综合评估。
培智学校课程设置表
培智学校课程设置表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卢湾辅读实验学校许悦丁华英一、课程建设的背景(一) 课程标准的颁布2016年12月,教育部颁发了《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6年版)》(以下简称《培智课标》)。
这是我国多年来特殊教育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经验的集中总结,是第一次专门为智障学生制定的学习标准,是“十三五”以及今后一个时期特殊教育教学改革的顶层设计,对于进一步提升特殊教育质量、办好特殊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具有重要意义。
《培智课标》针对智障学生智力发展水平的实际,以生活为核心研制开发了10门学科的课程标准,包括生活语文、生活数学、生活适应、劳动技能、唱游与律动、绘画与手工、运动与保健、信息技术、康复训练、艺术休闲,主要目的是帮助智障学生学会生活、学会适应,提高生活质量。
(二) 学校课程与教学的现状在《培智课标》颁布以前,我校依据2007年教育部颁发的《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以及2009年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颁布《上海市辅读学校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试行稿)》进行了课程建设,以“生存教育”为办学理念,强调以“生存”为中心,编制的课程始终围绕生活板块,教学活动(例如,实用语文、实用数学、音乐、体育、美术、感知等)服务于这一中心,将教学目标通过一个个生动活泼的综合主题单元有机地结合起来,具体见图1。
同时,学校编写了《实用语文》《实用数学》《生活》《绘画与手工》四套校本教材以及《音乐》《体育》《感知》三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序列,建构了以分科课程为主脉和单元主题综合课程为辅的基础性课程,发展性课程、补偿性课程相互融合的课程体系,以及班级授课为主与个别教育为辅的教学形式。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和融合教育理念的逐步深入,我国智障学生学校的教育对象发生了很大变化,表现为障碍程度严重、障碍类型多样化、多重残疾儿童增多。
要真正落实课程标准,还必须依靠教育对象的多样性,这必然导致学校的课程改革和教学变革。
二、基于课程标准的课程实施(一) 基于课程标准的培训与研讨为了在学校课程和教学中贯彻课程标准,有必要明确课程标准的作用。
培智学校课程改革与课改实验方案的解读
问题: 问题:
这些政策、 这些政策、教学计划和课程计划对特殊教育学校 特教班) (特教班)和随班就读的三类残疾儿童少年的教育 教学质量的保证和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不能从 教学质量的保证和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 根本上解决智力落后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内在的 实质性的问题。如:学生障碍程度的加重、障碍类 学生障碍程度的加重、 实质性的问题。 型的增多、教学大纲教材的不适应等等。 型的增多、教学大纲教材的不适应等等。
2001-2006年 2001-2006年,全国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统计 公报分析。见表1。 公报分析。见表1
表1 :
2001-2006年我国特殊学校数量及 2001-2006年我国特殊学校数量及 残障学生与在校智障学生总数的变化情况
在特殊学校 学生总数 万人) (万人) 38.64 37.45 36.47 37.18 36.44 36.29 在培智学校及辅 读班学生总数 (人) 24.95 22.85 21.66 21.73 20.69 20.56 在盲、 在盲、聋校 学生总数 (万人 万人) 万人 13.65 14.6 14.81 15.45 15.75 15.73 在普校及特 教班随班就 读残疾学生 总数(万人) 万人) 26.99 25.57 24.15 24.3 23 22.18
(完整版)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特殊教育课程体系的要求,设置培智学校课程。
课程设置应体现先进的特殊教育思想,符合特殊教育的基本规律和特点,遵循智力残疾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为智力残疾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一、培养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社会文明进步要求,使智力残疾学生具有初步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具有初步的社会公德意识和法制观念;具有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具有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和适应生活、社会以及自我服务的技能;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公民。
二、课程设置的原则1.一般性与选择性相结合在课程设置方案中,尊重智力残疾学生的教育需求,通过一般性课程来满足其生理、心理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最大限度地开发他们的潜能;同时,通过选择性课程来满足学生的个别化需求,促进他们多方面的发展。
2.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在课程组织形式上,分为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力求既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和认识理解事物的普遍特点,较全面满足学生的一般性需求;又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整体理解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鼓励学生学以致用,把所学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实践中。
3.生活适应与潜能开发相结合在课程功能上,强调学生积极生活态度的养成,注重对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关注学生潜能的开发,培养学生的个人才能。
4.教育与康复相结合在课程特色上,针对学生智力残疾的成因,以及运动技能障碍、精细动作能力缺陷,言语和语言障碍、注意力缺陷和情绪障碍,课程注意吸收现代医学和康复技术的新成果,融入物理治疗、言语治疗、心理咨询和辅导、职业康复和社会康复等相关专业的知识,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5.传承借鉴与发展创新相结合在课程开发上,继承我国特殊教育取得的成功经验,借鉴国内外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先进理论和成功实践,结合智力残疾学生教育教学实际,通过探索、总结、发展和创造,不断调整、修改和完善课程,使课程更适合智力残疾学生的需要和发展。
2007年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
培智学校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特殊教育课程体系的要求,设置培智学校课程。
课程设置应体现先进的特殊教育思想,符合特殊教育的基本规律和特点,遵循智力残疾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为智力残疾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一、培养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社会文明进步要求,使智力残疾学生具有初步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具有初步的社会公德意识和法制观念;具有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具有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和适应生活、社会以及自我服务的技能;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公民。
二、课程设置的原则1.一般性与选择性相结合在课程设置方案中,尊重智力残疾学生的教育需求,通过一般性课程来满足其生理、心理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最大限度地开发他们的潜能;同时,通过选择性课程来满足学生的个别化需求,促进他们多方面的发展。
2.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在课程组织形式上,分为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力求既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和认识理解事物的普遍特点,较全面满足学生的一般性需求;又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整体理解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鼓励学生学以致用,把所学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实践中。
3.生活适应与潜能开发相结合在课程功能上,强调学生积极生活态度的养成,注重对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关注学生潜能的开发,培养学生的个人才能。
4.教育与康复相结合在课程特色上,针对学生智力残疾的成因,以及运动技能障碍、精细动作能力缺陷,言语和语言障碍、注意力缺陷和情绪障碍,课程注意吸收现代医学和康复技术的新成果,融入物理治疗、言语治疗、心理咨询和辅导、职业康复和社会康复等相关专业的知识,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5.传承借鉴与发展创新相结合在课程开发上,继承我国特殊教育取得的成功经验,借鉴国内外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先进理论和成功实践,结合智力残疾学生教育教学实际,通过探索、总结、发展和创造,不断调整、修改和完善课程,使课程更适合智力残疾学生的需要和发展。
培智学校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最新)
培智学校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一、实验工作的指导思想我校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深入贯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学科课程标准(实验)》和《广东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立足我校实际,在总结和继承我校优秀教育教学改革成果基础上,大力推进教育创新,构建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学校新课程体系,实现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跨越式发展,为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二、实验工作的目标和任务我校新课程实验工作的基本目标和主要任务是:配合我省高中新课程实验的整体推进,建立在学校层面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机制,探索行之有效的推进新课程实施办法,总结经验、辐射推广。
1、全面实施并验证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广东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和《海珠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的要求,为课程方案和标准的修订和完善提供建设性意见。
2、立足我校实际,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各项教学管理制度,积极探索行政班班和教学班协调一致的管理形式。
探索新课程实施的有效方式和途径,为新课程方案在全市、全省推广提供有益经验。
3、按新课程方案要求开设课程,课程的开设合理有序,必修课开足开齐,提高学校研发与管理课程的能力,开发多样的课程资源,逐步建立以校为本、联校开发与共享课程资源的机制,形成充满活力、与时俱进的普通高中新课程体系。
4、大力开展以校为本的教育教学研究,推进基于模块的课堂教学改革和教学方式的转变,加强教学管理的研究,构建与新课程实施相适应的学生选课指导制度和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
调动广大教师学习研究的热情和自我发展的积极性,深入研究教育教学改革实际中的具体问题,促进学校整体教育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
5、探索和建立符合新课程要求的发展性评价制度与教学水平监测体系。
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综合应用观察、交流、测验、实际操作、作品展示、自评和互评等多种方式,实现学生学业成绩和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
培智学校的教学计划_1
培智学校的教学计划培智学校的教学计划1学习目标:一、计划宗旨新学期开始了,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全面的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力争中考取得好成绩,特制定本计划如下二、学情分析上学期学生在计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实践探究能力得到了发展与培养,对图形及图形间数量关系有初步认识,逻辑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得到了发展与培养,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抽象思维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但有一部分同学没有达到应该达到的发展高度,学生课外自主拓展知识的能力几乎没有,通过教育与训练培养,绝大部分学生能够认真对等每次作业,及时纠正作业中的错误,课堂上能专心致志的进行学习和思考问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得到了激发与进一步的发展,课堂整体表现活跃,积极开动脑筋,学生乐于合作学习,分享交流自己的发现,学生喜欢动手实验,对老师布置的思考题表现出较浓厚的兴趣;学习习惯上,学我认认为课前预习易使学生囿于教材框定的范围和思考方法,不利于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应该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与思考,敢于大胆思考,课堂上就把时间有在思考问题上,而不应该用在当“打字员”上,本学期要思考如何克服课前预习、课堂上记笔记的弊端,发挥其有利的一面,学生对思考规律的小结,及时复习、总结上的习惯,还需要加强,课堂上专心致至的听讲,想在老师和同学的前面,及时纠正作业和试卷中的错误的习惯还需要加强,表扬和鼓励阅读与数学有关的课外读物,引导学生自主拓展和加深自己的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在学习方法上,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从对称的角度思考问题,用不同的方法检验答案,需要加强训练与培养。
三、教材分析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计七章,第九章角, 第十章平行线第十一章图形与坐标, 第十二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第十三章走进概率, 第十四章整式的乘法, 第十五章平面图形的认识.现行教材、教学大纲要求学生从身边的实际问题出发,乘坐“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之舟,去探索、发现数学的奥妙,用学到的本领去解决“复习巩固”、“综合运用”、“拓展探索”等不同层次的问题。
培智学校课程设置实验方案
培智学校课程设置实验方案近年来,智力强者和弱者之间的差距不断拉大,导致人才流失问题日益严重。
面对这一现实,培智学校不仅要求教师全心全意地进行教学,还要制定新的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将其建立为一个强有力的教育资源,以期改变这一现状。
本文的目的是提出培智学校的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以实现提升学生智力的目标。
一、实施分层教学培智学校并不要求所有学生以同一速度学习,而是给予学生多样化的学习可能性,承认不同学生在不同方面具有不同的智力水平。
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培智学校设置多个课程分层,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智力水平,激发他们快乐学习的潜能,强化教师的有效性。
二、实施小班制教学小班的设置可以更好地照顾学生的个人需要,使学生能够更快地掌握新知识和技能。
小班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学生的智力水平,有助于更好地给学生定制化教学,使学生能够更加充分地发挥潜能。
小班也有助于构建互动式教学,有助于扩大课堂沟通,令学生感到更有参与感。
三、大量开设特色课针对特殊人群,培智学校定期开设特色课,课程内容有:艺术与设计、电子技术与机器人技术、金融管理、游戏设计、新媒体营销等。
每一门课程都要求学生具备基本的智力素养,并与职业技能结合,以期针对学生的特殊需要,为未来的职业规划探索新的可能性。
四、多种活动形式的实施培智学校重视学生的课外活动,定期会安排学生参加多种活动,如:科技创新活动、诗词朗诵比赛、运动竞赛、学术论文竞赛等。
这些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智力能力。
总之,培智学校通过实施分层教学、小班制教学、大量开设特色课和多种活动形式等,以实现孩子智力发展的目标。
通过这些举措,培智学校可以使学生成长得更快,拥有更多的技能,拥有更高的智力水平,从而应对未来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在人才流失问题上取得重大突破。
2培智学校课程设置
班 文体 兴趣 团 活动 活动 队 活 动
2.强调以生活为核心的课程功能
3.选择性课程增加了课程的丰富性、专业性、 灵活性 4.在课程组织和实施上,均可较好地体现课程 综合性的特点
5.课程评价包括效果评价和课程自身评价
1.一般性课程与选择性课程
一般性课程
2007 课程 方案 生 活 语 文 生 活 数 学 生 活 适 应 学 1994教 常 学 识 计划 语 文 数 学 音 乐 劳 动 技 能 唱 游 与 律 动 科 美 工 体 育 劳 动 技 能 晨 会 绘 画 与 手 工 运 动 与 保 健 信 息 技 术
选择性课程
培智学校课程设置
一、培智学校教学计划 及课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案的发展
1985,中国培智教育开始较大规模的发展。
1987,教育部印发第一个《全日制弱智学校(班) 的教学计划》,(简称《教学计划》)。 1994,《中度智力残疾学生教育纲要》(试行), 简称《教育纲要》。
2003,启动特殊教育课程改革工作。
2007,《培智学校课程设置实验方案》,
(简称《课程方案》) 。
(一)教育对象范围的变化
分程度 • 轻度 • 中度
面向所有智力障碍儿童
(二)课程原则的变化(6个基本原则):
1.一般性与选择性相结合
2.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
3.生活适应与潜能开发相结合
4.教育与康复相结合
5.传承借鉴与发展创新相结合 6.规定性与自主性相结合。
(三)课程原则在《课程方案》中的体现
培智学校课程计划表
培智学校课程计划表篇一:培智学校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培智学校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特殊教育课程体系的要求,设置培智学校课程。
课程设置应体现先进的特殊教育思想,符合特殊教育的基本规律和特点,遵循智力残疾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为智力残疾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一、培养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社会文明进步要求,使智力残疾学生具有初步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具有初步的社会公德意识和法制观念;具有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具有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和适应生活、社会以及自我服务的技能;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公民。
二、课程设置的原则1.一般性与选择性相结合在课程设置方案中,尊重智力残疾学生的教育需求,通过一般性课程来满足其生理、心理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最大限度地开发他们的潜能;同时,通过选择性课程来满足学生的个别化需求,促进他们多方面的发展。
2.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在课程组织形式上,分为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力求既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和认识理解事物的普遍特点,较全面满足学生的一般性需求;又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整体理解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鼓励学生学以致用,把所学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实践中。
3.生活适应与潜能开发相结合在课程功能上,强调学生积极生活态度的养成,注重对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关注学生潜能的开发,培养学生的个人才能。
4.教育与康复相结合在课程特色上,针对学生智力残疾的成因,以及运动技能障碍、精细动作能力缺陷,言语和语言障碍、注意力缺陷和情绪障碍,课程注意吸收现代医学和康复技术的新成果,融入物理治疗、言语治疗、心理咨询和辅导、职业康复和社会康复等相关专业的知识,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5.传承借鉴与发展创新相结合在课程开发上,继承我国特殊教育取得的成功经验,借鉴国内外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先进理论和成功实践,结合智力残疾学生教育教学实际,通过探索、总结、发展和创造,不断调整、修改和完善课程,使课程更适合智力残疾学生的需要和发展。
2024年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
2024年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一、课程设置目标1.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让他们学会独立生活。
2.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让他们具备自主创造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他们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的公民。
二、课程体系1.基础课程:主要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社会等学科,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实践课程:包括生活技能、社会适应、职业技能等,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
3.艺术课程:包括音乐、美术、舞蹈等,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4.体育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提高他们的健康水平。
三、课程实施策略1.采用小班教学,充分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强化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生活、学会创新。
3.注重学科间的融合,打破学科界限,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引入现代教育技术,利用网络、多媒体等手段,丰富教学手段和资源。
5.强化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四、课程评价体系1.注重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
2.多元化评价,采用量化评价、质性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
3.定期进行教学评价,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4.建立学长档案,全面记录学生的成长历程。
五、课程实施保障1.加强政策支持,确保课程实施的顺利进行。
2.落实课程经费,保障教学设备和资源的充足。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待遇,吸引优秀人才。
4.建立健全课程监控机制,确保课程质量。
5.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好啦,这份“2024年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就到这里啦。
希望这份方案能为培智学校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空间。
让我们一起期待培智学校的美好未来吧!注意事项:1.课程适应性:得考虑到每个孩子的接受能力和兴趣点,不能一刀切。
解决办法:开设个性化辅导课程,定期和孩子交流,了解他们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
培智结构化课程设计
培智结构化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掌握课程核心概念,理解学科基础知识,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2. 学生能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关键知识点,形成知识体系,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学习方式,提升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收集、整理和分析相关信息,提高信息素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主动探究问题,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和习惯。
2. 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培养尊重他人、关爱集体的品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培智结构化课程,旨在通过系统化、结构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提高解决问题和团队协作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思维活跃、好奇心强的年级阶段,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给予引导和指导。
教学要求: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章节进行选择和组织,确保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具体教学内容如下:1. 教学大纲:- 知识点一:基础概念与原理- 教材章节:第一章- 内容:涵盖课程基础概念、原理及其应用。
- 知识点二:实践与应用- 教材章节:第二章- 内容:介绍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 知识点三:拓展与提升- 教材章节:第三章- 内容:拓展学科知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2.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 第一周:知识点一的学习与实践。
- 第二周:知识点二的学习与实践。
- 第三周:知识点三的学习与拓展。
- 第四周:综合复习,总结课程要点,进行评价与反馈。
培智学校课程设置方案(精选5篇)
培智学校课程设置方案(精选5篇)培智学校课程设置方案(篇1)一、指导思想:创设生动活泼的育人环境,还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发展个性特长,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二、目的意义:课外活动是学校课堂教学的延伸性活动,是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体现。
课外活动的正常开展,既可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也可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发展的时间与空间。
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科技、体育活动,符合广大学生和家长的意愿。
学生通过活动,能获得许多在课堂中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个性特长,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三、活动原则:1.寓教于乐原则:让学生运动中体会快乐,在快乐中学会做人。
2.全面性原则:学生全员参与,全面发展。
3.多样性原则:活动内容形式多样,让学生有可挑选性。
4.安全性原则:建立完善的安全体系,确保活动的安全性。
5.因地置宜原则:根据港区一小的实际情况开展活动,追求活动的实效性。
四、具体活动安排:(一)课外活动领导小组:组长:组员:(二)活动时间:每周一、二、三、四、五下午第三节课(三)活动内容:根据市教育培训与研究中心工作计划以及我校学科特色建设情况,结合我校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拟开设以下的活动:1.根据学校师资等情况,校级开设“绳毽、健美操、田径、男篮、女排、纸模制作、种植、合唱、舞蹈、儿童画、中国象棋、硬笔书法”等兴趣小组。
2.为丰富学生课外知识,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每周各年级均开设阅读课外书的活动。
3.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开展以文化、体育、艺术、劳技等为主的综合性活动。
各年级以班级为单位结合学校的特色建设,有计划的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和团队班会活动。
在活动中,学生学到技术,形成技能,并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具体详见课外活动安排表。
五、活动要求:1.为使课外活动落到实处,指导教师要有明确的活动目标,认真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并认真安排好活动内容,及时地做好相关记录。
盲、聋、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
盲、聋、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教冇部关于印发《盲校义务教冇课程设置实验方案》、《聋校义务教冇课程设垃实验方案》和《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通知教基(20XX) 1 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冇厅(教委):根据基础教疔课程改革和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我部修订了《全日制盲校课程计划(试行)》、《全日制聋校课程计划(试行)》、《全日制弱智学校(班)课程讣划(征求意见稿)》, 并更名为《盲校义务教育课程设宜实验方案》、《聋校义务教冇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和《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现印发给你们。
各盲、聋、培智学校应根据新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改进教冇教学工作。
我们将以新的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为依据,组织力量研制盲、遂、培智学校课程标准及据新标准编写新的教材。
发行和使用时间另行通知。
二。
七年二月二日盲校义务教冇课程设垃实验方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国务院关于基础教冇改革与发展的决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特殊教育课程体系“的要求,参照普通学校《义务教疗课程设宜实验方案》,结合视力残疾儿童身心发展特点,设宜盲校课程。
课程设置从视力残疾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岀发,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有中国特色、充满活力的视力残疾儿童义务教育课程体系,为造就高素质劳动者、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奠泄基础。
一、培养目标全而贯彻党的教冇方针,促进视力残疾学生全而发展,尊重个性发展,开发各种潜能, 补偿视觉缺陷,克服残疾带来的种种困难,适应现代生活需要。
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稱神和民族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徳,依法维权: 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地认识和对待残疾,具有乐观进取、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立志成才的精神、顽强的意志以及平等参与的公民意识;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身体健康、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学会交流与合作,初步具有独立生活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人生规划意识,成为有理想、有道徳、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一般性课程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一般性课程培智学校的一般性课程为必修课,设置以下七类科目:1) 生活语文——着眼于学生的生活需要,以生活为核心组织课程内容,使学生掌握与其生活紧密相关的语文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针对智力残疾学生的语言特点,加强听说能力的训练,把传授知识与补偿缺陷有机结合,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和社会交往能力,形成良好的公民素质和文明的行为习惯,为其自理生活和适应社会打下基础。
2) 生活数学——以帮助学生形成和掌握与生活相关的简单的数的概念、数的运算、时空认识、以及数的运用,学习运用简单的运算工具等为课程内容。
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计算技能、初步的思维能力和应用数学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的能力。
3)生活适应——以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为目的,以学生当前及未来生活中的各种生活常识、技能、经验为课程内容。
培养学生具有生活自理能力、简单家务劳动能力、自我保护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使之尽可能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公民。
4)劳动技能——以培养学生简单的劳动技能为主,对学生进行职前劳动的知识和技能教育。
通过劳动技能的训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劳动知识与技能,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具备一定的社会适应和职业适应能力。
5)唱游与律动——课程将音乐律动与舞蹈、游戏相结合。
通过音乐教动作协调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6) 绘画与手工——通过绘画和手工技能的教学和训练,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视觉、观察、绘画、手工制作能力,发展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其审美能力。
7)运动与保健——以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为主。
通过体育运动,提高学生的大肌肉群活动能力、反应能力和协调平衡能力,刺激大脑肌能的发展。
提高安全意识和运动中的自我保护能力。
学习基础的卫生保健、维护健康、防治疾病的知识和方法,培养积极锻炼身体的习惯和良好的卫生习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培智课程实施方案
培智课程实施方案一、课程目标。
培智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具体目标包括:1. 提高学生的学科知识水平,培养学科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2.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促进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4. 培养学生的健康生活方式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课程内容。
1. 学科知识学习,根据学生的年级和学科特点,设置系统的学科知识学习内容,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2. 创新思维培养,设置创新思维课程,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性的探究和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和科技创新活动,提升学生的创造潜能。
3. 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培养,开展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培训课程,通过团队项目实践和角色扮演等活动,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技巧,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 健康教育与心理素质培养,开展健康生活方式和心理素质培养课程,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关注心理健康,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三、课程实施。
1. 教学模式,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包括课堂教学、实验探究、项目实践、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和兴趣特长培养。
2. 教学资源,整合各类教学资源,包括数字化教育资源、实验设备、图书馆资源、社会实践资源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
3. 教学评价,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考试评价、作业评价、课堂表现评价、实践成果评价等,注重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水平。
四、课程保障。
1. 师资队伍,建立专业化、团队化的师资队伍,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能力提升,保障教学质量。
2. 学校环境,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提供良好的学习设施和资源,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
3. 家校合作,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教育共同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智学校课程设置实验方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特殊教育课程体系的要求,设置培智学校课程。
课程设置应体现先进的特殊教育思想,符合特殊教育的基本规律和特点,遵循智力残疾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为智力残疾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一、培养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社会文明进步要求,使智力残疾学生具有初步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具有初步的社会公德意识和法制观念;具有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具有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和适应生活、社会以及自我服务的技能;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公民。
二、课程设置的原则
1.一般性与选择性相结合
在课程设置方案中,尊重智力残疾学生的教育需求,通过一般性课程来满足其生理、心理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最大限度地开发他们的潜能;同时,通过选择性课程来满足学生的个别化需求,促进他们多方面的发展。
2.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
在课程组织形式上,分为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力求既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和认识理解事物的普遍特点,较全面满足学生的一般性需求;又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整体理解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鼓励学生学以致用,把所学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实践中。
3.生活适应与潜能开发相结合
在课程功能上,强调学生积极生活态度的养成,注重对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关注学生潜能的开发,培养学生的个人才能。
4.教育与康复相结合
在课程特色上,针对学生智力残疾的成因,以及运动技能障碍、精细动作能力缺陷,言语和语言障碍、注意力缺陷和情绪障碍,课程注意吸收现代医学和康复技术的新成果,融入物理治疗、言语治疗、心理咨询和辅导、职业康复和社会康复等相关专业的知识,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5.传承借鉴与发展创新相结合
在课程开发上,继承我国特殊教育取得的成功经验,借鉴国内外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先进理论和成功实践,结合智力残疾学生教育教学实际,通过探索、总结、发展和创造,不断调整、修改和完善课程,使课程更适合智力残疾学生的需要和发展。
6.规定性与自主性相结合
在课程实施中,各地在使用国家课程方案时,可根据当地的社会、文化、经济背景,社区生活环境以及学生在这些环境中的特殊需求,开发校本课程,体现课程的多样性。
三、课程设置
表1 培智学校课程计划表(节)
表2 培智学校课程设置及比例(%)表
四、课程设置的有关说明
1.本课程方案(简称“方案”下同)立足于智力残疾学生的发展需求,根据课程设置的原则,注重以生活为核心的思路,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培智学校课程体系。
方案充分考虑了智力残疾学生的需求和特点,构建了由一般性课程和选择性课程两部分组成的培智学校课程体系。
一般性课程体现对学生素质的最基本要求,着眼于学生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的基本需求,约占课程比例的70%~80%;选择性课程着眼于学生个别化发展需要,注重学生潜能开发、缺陷补偿(身心康复),强调给学生提供高质量的相关服务,体现学生发展差异的弹性要求,约占课程比例的30%~20%。
两类课程的比例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2.一般性课程为必修课,设置以下六类科目:
生活语文——着眼于学生的生活需要,以生活为核心组织课程内容,使学生掌握与其生活紧密相关的语文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针对智力残疾学生的语言特点,加强听说能力的训练,把传授知识与补偿缺陷有机结合,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和社会交往能力,形成良好的公民素质和文明的行为习惯,为其自理生活和适应社会打下基础。
生活数学——以帮助学生形成和掌握与生活相关的简单的数的概念、数的运算、时空认识、以及数的运用,学习运用简单的运算工具等为课程内容。
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计算技能、初步的
思维能力和应用数学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的能力。
生活适应——以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为目的,以学生当前及未来生活中的各种生活常识、技能、经验为课程内容。
培养学生具有生活自理能力、简单家务劳动能力、自我保护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使之尽可能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公民。
劳动技能——以培养学生简单的劳动技能为主,对学生进行职前劳动的知识和技能教育。
通过劳动技能的训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劳动知识与技能,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具备一定的社会适应和职业适应能力。
唱游与律动——课程将音乐律动与舞蹈、游戏相结合。
通过音乐教学、音乐游戏和律动训练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听觉、节奏感和音乐感受能力,补偿学生的认知缺陷,提高学生的动作协调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绘画与手工——通过绘画和手工技能的教学和训练,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视觉、观察、绘画、手工制作能力,发展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其审美能力。
运动与保健——以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为主。
通过体育运动,提高学生的大肌肉群活动能力、反应能力和协调平衡能力,刺激大脑肌能的发展。
提高安全意识和运动中的自我保护能力。
学习基础的卫生保健、维护健康、防治疾病的知识和方法,培养积极锻炼身体的习惯和良好的卫生习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3.选择性课程是学校根据当地的区域环境、学校特点、学生的潜能开发需要而设计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有四类科目,课时可弹性安排。
信息技术——以学习简单的通讯工具运用、计算机操作、互联网络运用以及其他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为主。
帮助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更好地适应生活和社会发展,提高生活质量。
一般在高年级设置。
康复训练——根据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发展需求,以及在运动、感知、言语、思维和个性等方面的主要缺陷,结合学生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定,有针对性地进行各种康复训练、治疗、咨询和辅导。
课程力求使学生的身心缺陷得到一定程度的康复,受损器官和组织的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得到提高。
第二语言——在学生已有语言的基础上,根据当地的特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可选择学习第二语言,如:地方语言、民族语言、普通话以及简单的外语等;对不能使用语言的学生也可以采用其它非语言的沟通方式或沟通辅具。
艺术休闲——通过程度适宜的音乐、舞蹈、美术、工艺等多种艺术活动,使学生尝试学会感受美和表现美,丰富、愉悦学生的精神生活;学习若干种简单的休闲方式,陶冶学生的生活情趣和生活品味,提高智力残疾学生的生活质量。
校本课程——学校可根据地域特征、社会环境、经济文化发展的特点,以及学生实际生活需要,设置和开发的具有本校特点的课程。
课程的开设应当充分利用和挖掘学校与地方的课程资源。
4.每学年上课时间为35周,社会实践时间活动为2周,机动安排时间为2周(用于远足、参观、运动会、艺术节等)由学校视具体情况自行安排。
寒暑假、国家法定节假日为13周。
1~6年级每周总课时量不超过30节,7~9年级每周总课时量不超过32节。
5.每节课上课时间一般为35分钟,可根据学生的年龄、智力残疾程度和课程的性质进行适当调整。
6.每天安排15分钟晨会,进行专题教育活动;每天安排30~40分钟眼保健操、广播操和体育锻炼活动时间,保证学生每天有不少于一小时的课外活动时间。
每周安排2课时班队活动或综合实践活动(建议低年级安排综合实践活动,高年级安排班队活动),高年级可安排2课时课外兴趣活动。
7.学校应全面推进个别化教育,为每个智力残疾学生制订和实施个别化教育计划。
应将课堂教学与个别教育训练相结合,针对学生的个体需要安排一定时间的个别训练,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补救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
8.课程评价
⑴构建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体系
建立多元化、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发挥评价的诊断、激励、导向功能,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在不同层面的发展。
(2)评价应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评价的内容要有助于智力残疾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应根据培养目标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整体设计社会性与情感、认知、语言、自理和运动等多方面的评价内容,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经历和成长轨迹。
(3)评价应促进课程建设与发展
评价应促进学校高质量实施课程。
学校课程计划及其可行性,课程安排的适切性,课程管理的合理性、有效性,个别化教育计划的科学性,以及学校特色课程开发的针对性等都应成为学校课程评价的重要内容。
(4)建立学校、家长和社会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
学校应积极收集各方面对课程实施的意见与建议,提高教师、家长参与课程实施与管理的积极性,促进学校评价与社会评价有机结合。
要积极宣传培智学校课程改革,营造良好舆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