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环境行为学与公共空间设计
基于环境行为学的城市公共空间使用后评价——以长沙滨江文化园为例
的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3]。
基于此,研究将对场地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发掘,提出优化的方向,从而帮助场所更好地满足人的需求,提升人们在使用时的满足感和喜爱感,更好地回归设计满足于人的需求的出发点。
同时,以环境行为学指导设计实践,培养正确的设计意识、学习适当的设计方法。
1 研究对象——长沙滨江文化园现状分析长沙滨江文化园包括“三馆一厅”——长沙市博物馆、长沙市规划展览馆、长沙市图书馆、长沙市音乐厅。
其地处湘江与浏阳河交汇的“三角洲”,对岸是湖南金融中心,周边是北辰实业建设的居住小区以及相关商业配套,对居民的日常文化生活辐射力强、影响力广,是城市公共空间的典型代表。
从环境行为学角度对滨江文化园这一公共空间进行研究,其意义在于揭示滨江文化园设计和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设计的策略。
2 研究方法实施为获取更加全面可靠的数据来源,论文主要采用了环境行为学研究方法中的问卷法、实地调查法、访谈法:(1)问卷法侧重于获得广泛的数据,在论文中设计的问卷主要包括了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行为类型和满意度评价三个层面,并且对其进行了详细的量化,其中以五分制矩阵量表的方式对各个功能分区的使用频率、外观、功能满意度进行评价;运用量表对设计满意度进行评价。
(2)实地调查法侧重于获取居民在自身无意识的时候进行的某些自身难以发觉的行为,以及从主观的角度去发掘场所中存在的设计以及管理层面的问题,并且对可能会存在的问题进行合理的猜测。
(3)访谈法选取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人群,基于他们置身于场所之中最为直接的主观感受进行提问,从摘要 长沙滨江文化园是地处湘江与浏阳河交接的三角洲处、包含“三馆一厅”在内的城市公共空间,营造了长沙城市天际线上重要的一环,也在居民的生活中发挥了“起搏器”的重要作用。
文章选取长沙滨江文化园为例,利用环境行为学和建筑使用后评价的理论、方法,对市民的行为规律、使用感受和实际需要等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并提出改造设计建议,以期为建设富有人文温情和生活气息的高质量城市公共空间提供参考。
环境行为心理学
Environment behavior psychology
1
参考书目
《外部空间设计》(日)芦原义信 著 (我有书本图片)(强制性必读) 尹培桐 译 建筑师连载(3-7期)
《交往与空间》(丹麦)(第四版)扬·盖尔 著,何人可 译 筑工业出版社 2002年出版(校图书馆有)(重要必读)
5
别于1961年与1966年召开[建筑心理学与精神医学]会议,与会人士来自 心理学、建筑与精神医学等不同专业。
5、人类学界 (1)霍尔研究空间人类学,出版了二本极为重要的书籍,[无声的语言] 与[隐藏空间]。探讨人际空间距离对人类行为的作用及其在不同文化中的 差异。 (2)霍尔的著作、索莫(1968)对个人空间的研究以及卡弘对老鼠进行的 密度拥挤实验等。对以后的空间行为学,即私密性、领域感、个人空间 及拥挤之研究)的发展,有极大的影响。 6、环境专业界 (1)凯文、林奇认为都市规划与设计不应只是建立在历史与美学的基础 上,而应考虑使用者的环境知觉与反应。他研究波斯顿、洛杉矶与泽西 城之居民如何使用都市空间,以及都市设计与居民经验对都市意象得影 响。其[城市意象]一书,开启了无数环境认知与寻路等课题之研究。 (2)亚历山大于1964年出版[形式综合]。此书导致系统设计方法的革命, 被认为是近二十年来建筑理论与研究中最具影响力的书籍。 (3)杰克森于1951年至1968年主编[地景](Landscape)。此期刊提供一
6
个不同专业者发表与讨论的园地,拉普普早期的著作都在此期刊上发表。 而杰克森本人有关自然与人造地景的文章也予后人很多的启发。
一九六O及七O年代,环境心理学有惊人的成长。1966年[社会议题期 刊]出版了由凯兹与沃维尔主编的[人对实质环境的反应]。这是环境心理 学的文章首次得以专辑的形式在期刊上出现。1968年纽约市立大学成立 第一个环境心理学的博士班。环境研究设计学会(Environmental Design Research Association)也于此年成立,并于1969年起每年召开 一次会议,这是世界上成立最早也最大的从事环境行为研究与应用的组 织。1969年环境心理学的第一份期刊[环境与行为]创刊。1970年纽约市 立大学的普罗宣斯基等人编了第一本环境心理学读本[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Man and His Physical Setting];1974年他们又出版第一 本环境心理学教科书[An Introduction to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1973年]心理学年度评论](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首次出现了 [环境心理学]这个主题,环境心理学才真正奠立在学术机构所认可的研究 领域里的合法地位。随后于1976年美国心理学学会(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也正式成立[人口与环境心理学]分部。保护、犯罪、人口和灾难的问题 的影响。
基于环境行为学的公共空间设计概论
结语由于孔子的述而不作历代学者热衷于对论语进行注释诠释并且通过孔子思想的体会领悟以及发挥而结合自己的时代背景提出了自己的思想见解也推进了论语研究的经久不衰
文化研究 / CULTURAL STUDIES
基于环境行为学的公共空间设计概论
樊佳奇 姬 烨 ( 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云南 昆明 650222)
格为儒家新兴经典。 《四书章句集注》 普及广泛,普及得主要 方式是: 精英讲学、科举选拔、民间教学。最终,四书地位高 过五经,二程大力推崇、表彰四书,提高四书的地位,并又训 释了论语。而 《论语》 被视为四书的一部分进行流传,是与 《四书》 在南宋得定型息息相关的。宋代以来, 《论语》 中发 行量最大的注本,当属朱熹的 《四书章句集注》 了。 结语
校园环境景观规划还在发展阶段,一直以来,规范化的校 园景观设计都是大学校园应用的标准。但是这种模式在一定程 度上存在缺陷,没有考虑人的行为心理。作为人居住或者使用 的环境空间,公共空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1] 。随着 对 环境行为学认知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与以往相比, 更加强烈。因此,作为大学生使用频率最高的环境空间之一, 大学户外公共空间越发成为学校重要的场所。 1. 环境行为学和公共空间的关系
摘要: 环境行为学在我国起步较晚,它主要针对人的行为、人 与环境的关系进行研究。不同类型空间环境与人的行为有非常 微妙的关系。因此,人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对环境空间的设 计具有较大的影响作用。从另一方面分析,环境对人是否有影 响,取决于人的行为是否对环境有适应性。人的行为与环境的 关系,简单来说就是既对立又统一。本文首先阐述了环境行为 学的相关概念,其次分析了大学生的行为特征和空间需求,最 后简要概述了基于环境行为学的大学户外公共空间设计。 关键词: 环境行为学; 公共; 空间设计
公共空间设计总结
公共空间设计总结
公共空间设计是指对公共场所进行规划、设计和布置的过程,旨在满足人们的需求和提升空间的使用效率。
以下是对公共空间设计的总结:
1. 功能与需求:公共空间设计应首先考虑使用者的需求和空间的主要功能。
例如,公园应提供休闲和娱乐设施,而车站应注重交通导向和人流组织。
2. 人性化设计:公共空间应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考虑人们的行为习惯和舒适性。
设计应包括合适的座椅、通道宽度、照明等,以提高使用者的便利性和满意度。
3. 安全性:公共空间设计必须确保使用者的安全。
这包括防滑地面、安全出口标识、紧急救援设备的设置等,以降低意外事故的风险。
4. 美观与环境协调:公共空间的设计应注重美学价值,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通过艺术装置、景观设计等手段可以提升空间的美感,使人们在其中感到愉悦。
5. 可持续性:在公共空间设计中应考虑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如节能、节水、环保材料的使用等,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6. 社区参与:公共空间设计过程中应鼓励社区参与,听取公众的意见和需求,使设计更贴近人们的生活和实际需求。
综上所述,公共空间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功能、人性化、安全性、美观、可持续性和社区参与等因素,以创造出舒适、便利、美观且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公共空间。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设计与环境行为研究——以芜湖市鸠兹广场为例
• 186•价值工程城市公共开放空间设计与环境行为研究----以无湖市鸠兹广场为例R e s e a rc h o n U r b a n O p e n P u b lic S p a c e D e s ig n a n d E n v ir o n m e n ta l B e h a v io r:The Case of Wuhu Jiuzi Square施映S H I Y i;车震宇C H E Z h e n-y u(昆明理工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昆明650500)(Faculty of Architecture and City Planning,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Kunming650500, China)摘要:以行为观察法为基础,调查问卷法为补充,通过对芜湖市鸠兹广场中使用人群行为的调查与分析,对城市公共开放空间进行探讨,从人的体验出发为设计提供依据,最终实现以人为本的设计。
A bstract:Behavior observation based and questionnaires in addition,considering the users behavior in Jiuzi Square,W uhu,and the open space in city,according to individual experiences,the final design should be people oriented.关键词:公共开放空间;城市广场;环境行为Key w ords:open public space,urban square,environmental behavior中图分类号:TU984.11+3 文献标识码:A〇引言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指城市公共外部空间,包括街头绿地、公园、广场、花园等,用于休闲、集会、健身、娱乐等公共行为活动的场所。
公共空间设计概述
(二)现代风格 现代风格起源于1919年成立于德国的包豪斯学派。现代风格主要强调突破旧传统,创造新建筑, 重视功能和空间组织,注重发挥结构本身的形式美,反对多余装饰,崇尚合理的构成工艺,尊重材 料的性能,讲究材料自身的质地和色彩的配置效果,坚持艺术与技术的统一,坚持遵循自然的法则 和“以人为本”的现代设计理念,强调“少即是多”的设计原则。因此,现代风格具有造型简约、装饰简 洁的特点。
传统风格
现代风格
混合风格
(一)传统风格 传统风格是指吸收传统装饰的特点,以保持传统装饰原有文化内涵与气质的一种室内空间设计风 格。在巴洛克式风格的公共空间设计中,常常利用繁复的绘画和雕塑、夸张的纹样、强烈的色彩, 以及贵重的材质等装饰空间,以营造多变、奢华的空间氛围;在中式风格的公共空间设计中,可以 利用中国传统建筑构件、中式家具及传统装饰图案等装饰空间,从而营造庄严、恢宏的空间效果。
(二)形态的多样化 由于建筑技术的进步和建筑设计 理念的不断更新与发展,建筑设计师 开始运用延伸、包容、过渡、渗透等 手段对空间进行详细规划和设计,公 共空间也随之出现了多种新形态。同 时,信息技术拓展了空间的概念,出 现了非实体性的虚拟空间,也使公共 空间的形态日趋丰富和多样。
(三)景观的渗透化 如今,生态环保理念已被越来越 多的人推崇,因此,室内设计师们也 开始将自然景观引入公共空间设计中, 以实现室内空间的生态化发展。例如, 设计师常常通过开敞的空间或透明的 界面借用室外景观,使室外景观延伸 到室内。值得注意的是,现如今的室 内景观设计大多重静态陈设,轻互动 体验,因此未来的公共空间设计应当 增加生态体验式服务项目,以增强人 与景观的互动。
三、公共空间设计的发展趋势
功能的复合化
公共空间设计
公共空间设计公共空间,狭义是指那些供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公共使用的室外空间。
它包括街道、广场、居住区户外场地、公园、体育场地等。
广义是指公共空间不仅仅只是个地理的概念,更重要的是进入空间的人们,以及展现在空间之上的广泛参与、交流与互动。
这些活动大致包括公众自发的日常文化休闲活动,和自上而下的宏大政治集会。
1.概述室内公共空间设计定义和关联2. 1。
1.室内设计:又称室内空间设计,是为了满足人们在建筑内居住、行为等要求下的环境设计。
是建筑内部空间应用的深化设计. 是空间形式化再现行为意愿的过程.1.2。
建筑设计:又称建筑空间设计,是为了满足人们居住、行为于内部和外部的不同要求而进行的空间设计,建筑设计的动机旨在强调建筑空间内与内、内与外、外与外的行为关联。
1。
3.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建筑设计更注重空间的建造及空间的骨架作用。
建筑设计重在创造总体和综合的时空关系,主要解决建筑的基础使用功能问题, 强调建筑内部与外部的形式以及建筑构造等问题.室内设计实际就是建筑内部空间的设计,是围绕着建筑应用行为空间的深化改良设计。
室内设计更注重内部空间行为形式的细化塑造,主要利用空间界面的形式塑造,空间形式语言对生理的作用和心理的引导。
室内设计更强调形态的塑造和细部的处理,材料的质感、纹理、色彩以及灯光的运用,所以室内设计又比建筑设计更加细腻,更加具体。
1。
4。
室内设计的内容:主要围绕着围构建筑内部的空间界面形式塑造(墙地顶)、空间通与隔的再造改良(门窗隔断)、辅助行为的构造设施(家具台柜橱库)、空间行为的导向塑造(围隔形式虚实向势)、符合空间行为要求下心理精神的外在形式表现(陈设装饰与象征主义)、采光照明的优化(自然照明人工照明)、新风排风的制造改良(空间行为的物理条件及规范)、温湿调控(空间行为的物理条件及规范)、以及空间设计的形式语言和美学原则(视听嗅触味、造型色彩肌理声音采光通风)等等…室内空间设计涉及建筑学、形式美学、工程学、材料学、人机工程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知识,如果再断增加不同地域文化及相关历史知识的了解见识,会对丰富设计语言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环境心理学角度解析居住区公 共空间 设 计
从环境心理学角度解析居住区公共空间设计从环境心理学角度解析居住区公共空间设计本文通过对泉水湾小区进行针对性的调查与研究,探寻创造符合现代生活模式、适合各种人群行为及心理需求的室外休闲活动场所和交往空间的方法。
从环境心理学角度解析居住区公共空间设计近年来,建筑设计项目中越来越重视对人的行为习惯与心理感受的考虑,“以人为本” 成为首要设计思想。
如何将环境心理学的有关理论有效地应用在居住小区实践设计中的研究,探寻创造符合现代生活模式、正迅速发展。
本文通过对泉水湾小区进行针对性的调查与研究适合各种人群行为及心理需求的室外休闲活动场所和交往空间的方法。
1 环境心理学基本理论, 环境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在公共空间设计中有广泛的应用尤其体现在不同的空间场所带, : 给人们不同的心理感受产生不同的行为模式这一方面。
应用最多的五条理论依次为环境感知理论、私密性需求、领域性特征、个人空间尺度理论和不同年龄段人群相互交往的需求。
1(1 环境感知理论人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和味觉等器官感觉来接收环境信息。
从环境获取的这些信息,经过感知者自身的经验,把知觉对象的前后关系和背景参与进来,形成人对环境的感知。
人通过环境感知来感受和评价公共景观。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年龄段人群对环境的感知又有所不同。
1(2 私密性需求私密性即人们(个体或群体)设法控制自己对别人开放或封闭的程度。
私密性包括四种类型:独处、亲密、匿名和保留。
它是一种能动的过程,重要的是要给使用者提供选择的机会。
环境的设计是尽可能提供私密性调整的机制。
所谓在公共空间的设计中考虑使用者的私密性,就是对空间进行合理的安排,使陌生人之间的接触平静和有效。
1(3 领域性特征领域性指个体或团体暂时或永久地控制一个领域,可以是一个场所或物体。
领域有三种类型:首属领域、次级领域和公共领域。
其中的次级领域与园林设计中常用的半私密空间较:认同感和安定、家的感觉。
领域的建立可以使人们增进对为相似。
大学校园公共空间环境调查与分析
大学校园公共空间环境调查与分析摘要:简述了大学校园公共空间的重要性,分析了校园公共空间的活动特点。
对校园中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公共空间的空间组织及行为活动进行了一些调查,并运用环境——行为学的理论分析调查结果,结合实例讨论了行为参与和空间交往、环境品质与行为活动以及行为的负效应过程等问题。
并进一步从满足人的行为角度出发,对提高校园公共空间的环境质量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大学校园交往空间环境行为人创造了环境,环境又可以对人施加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暗示的作用,使人在环境的熏陶下被塑造。
对于大学校园这类特殊的公共空间,尤其要考虑到空间对人的影响和塑造作用。
调查与评述本人针对大连理工大学校园公共空间进行了一系列调查和研究,主要采用观察法和随机采访的做法,记录活动类型、群体人数、组成与空间分布、时间特点及行为特征等,并对调查结果分析解释。
实例一:主楼前广场(图片一)a.概况。
此处为该校园中最为显著的公共空间,建筑、广场、道路、绿地、旗杆及塑像基本上轴线对称布置。
建筑为苏式风格,宏伟、稳重而严谨,广场中央矗立着高大的毛主席塑像。
广场前的道路由于通向校园主干道因而使用率颇高。
广场的空间感觉开敞,尺度宏大,适合组织公众集会。
b.使用情况。
据调查,这里的活动类型主要有交通集散、大规模集会、课余及假日休闲活动等。
除此以外,它的精神功能和礼仪功能显得更为重要。
长期以来这里是全校最重要的景观节点,气氛庄严肃穆,具有纪念意义。
同时,它能够较好地体现学校的精神面貌,由喧嚣的城市道路进入校区广场,人们会很快体会到校园氛围并融入其中。
或许是为了保持这种氛围,广场内未设休息坐椅,平时这里也很少有人逗留,行人基本上都是来去匆匆,少有随意的娱乐交往活动发生。
与其在校园规划中的地位相比,该空间的使用率并不高。
c.行为参与和空间交往。
校园公共空间的作用是为师生提供活动的天地,只有调动师生的参与和身心投入才能使它具有生命的活力和富有人性。
本例中的广场空间更多地从景观和纪念意义的角度出发,对于人的心理需求则考虑较少,因而在取得宏伟、严谨气氛的同时,缺乏使人停留的亲切感,导致空间的使用率不高,这也是由空间的使用性质决定的。
公共建筑空间设计中的人流与行为分析研究
公共建筑空间设计中的人流与行为分析研究在现代城市生活中,公共建筑空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无论是商场、图书馆、体育场还是火车站,这些公共场所都承载着人们的日常活动。
因此,如何设计和规划这些场所的空间布局,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并且创造出舒适、便捷、安全的环境,就成为了设计师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人流是公共建筑空间设计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人们在特定空间中的流动方式和行为习惯,直接影响着公共场所的使用效果。
因此,进行人流与行为分析研究,对于设计师来说至关重要。
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可以预测人们在不同环境下的行为模式,从而为空间的规划和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首先,人流与行为分析可以帮助设计师认识到不同人群的需求差异。
在公共建筑空间中,有不同的用户群体,如老年人、残障人士、儿童等。
这些人们有不同的行动能力和行为特征,因此他们对于空间布局的需求也各不相同。
通过对人流和行为的研究,设计师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些差异,从而有针对性地考虑他们的需求,创造出更包容和友好的设计。
其次,人流与行为分析可以帮助设计师优化空间的布局。
公共建筑空间通常面积较大,人流量也较大。
如果空间布局不合理,容易引发拥堵、碰撞和安全隐患。
通过运用人流与行为分析在设计过程中,可以预测人们的聚集点和流动路径,合理规划出通道、出入口的位置,以及设立警示和导向标识等措施。
这些有针对性的设计可以提高空间的流动性,减少拥堵,确保人们的安全和舒适。
此外,人流与行为分析也可以为公共场所的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分析人们的行为模式,可以了解到人们对场所的喜好、偏好和评价。
这些信息对于优化管理和提升服务质量非常有帮助。
比如,在商场中,人们可能更喜欢宽敞明亮的购物环境,但在图书馆中,人们可能更喜欢安静和私密的空间。
通过了解这些需求,管理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进和优化,提供更好的服务。
尽管人流与行为分析在公共建筑空间设计中的应用十分重要,但这并不意味着设计师完全依赖于科学数据。
设计师仍然需要结合自己的艺术感觉和审美判断,打破常规,创造出富有个性和创意的设计。
环境行为学导向下的公共空间活力营造
n’ b ho '  ̄a e s e v o nd ne d ̄s ou d b m 。 0s e wh e i g q h l e e h Id z en cr of Mng e s n n s m l po … s pe
on opua anp l D dp lr u ubi s … c K y ∞r e 出 P f ub c i
e be 0v 0 t di s i se ow t r t h l i g s o r n p bF p e n co n h 1 r u e d s s cu sh o c eo et e i n ne s f u bo u c s ac a d mbi e v n swi o s al i t t c an , h e / po n s  ̄s n b ce oi e en e l c r at g 口m o dy o l e  ̄ n r r c a  ̄f e i n nmc
巷知 日 十
一 £ 日借 §
} 段 t i n 境 ■ ■ 女 *
^b 口
学 * 弛 八} .探 # T城 # 境 学 凡 末 *
连 . 井
.# 女女 * 目镕 *
Ou erepin o l v e 0 idvd lo idvdu lUranpu l p e it Gme ̄ t rc nn ct opet o e s oo ubi rp c t fcⅣ  ̄n s m n iiuo t n ii a O bi s ac s he o c tho o e pe l ope pl oa g d p l c
部
2 公 共 空 间 的 活 力 感 知
“ “一词在±物 学及生态 t, 指生 活
增 7不少大型绿地 ,即 针 对塞纳河堤岸 进行 修—— 建成 长选8 i 的连续 休 步道 c k n 目1) 。 步 行走道是最 临近塞纳河 白 辩空间 , 们营造 勺 休 它 7 纳河畔休 援乐的氛 目。站在 自 塞 由的 步行道 上 也可 以欣赏 到安静 河 景。 主墨步 行道竟 3 m~ m.滨水 的步行道吸 引有需求 人 c 4 目
公共建筑空间室内设计
公共建筑空间室内设计公共建筑空间室内设计在当前社会中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增长的压力加大,公共建筑的需求不断增加。
而好的室内设计可以为公共建筑提供良好的使用体验,提高建筑的功能性和美观性,同时也能够促进社会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公共建筑空间室内设计应注重功能性。
公共建筑往往是供许多人使用的场所,如学校、医院、图书馆、剧院等。
在这些场所中,室内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到使用者的需求和行为。
例如,在学校或医院中,室内设计应注重减少疲劳感和提高工作效率。
有良好的照明、通风和舒适的家具布局可以提高使用者的工作和学习效果。
此外,室内设计还应该注重不同功能区域的划分,以便使用者能够方便地找到自己需要的服务和资源。
其次,公共建筑空间室内设计应追求美观和创意。
公共建筑的室内设计不仅仅是提供基本的功能,还应该注重美感和创造力。
一个美观和创意的室内设计可以让用户感到愉悦和舒适,从而提高建筑的吸引力和使用率。
例如,在图书馆或博物馆中,室内设计可以融入一些独特的艺术元素,如壁画、雕塑等,以增加空间的美感和吸引力。
此外,对色彩、材料和家具等元素的巧妙搭配也可以创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提升空间的设计品质。
再次,公共建筑空间室内设计应注重可持续发展。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公共建筑的室内设计也应该考虑到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例如,在建筑材料选择上,应优先选择环保和可再生的材料,尽量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同时,室内设计也应注重节能和环保的原则。
合理的照明、通风和空调设计可以减少能源的消耗,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此外,合理利用可再生能源和回收利用废水等技术措施也可以提高公共建筑的环境可持续性。
最后,公共建筑空间室内设计应注重使用者的需求和体验。
公共建筑的室内设计应以使用者为中心,体现人性化的设计理念。
例如,在医院中,室内设计可以考虑到患者的身心健康需求,提供舒适和安静的就诊环境。
在购物中心或酒店中,室内设计可以提供舒适和便利的交流空间,让使用者感到愉悦和方便。
环境心理学与室内设计的关系探究
环境心理学与室内设计的关系探究摘要:本文主要围绕着环境心理学和室内设计的关系探讨了如何把环境心理学合理的运用到室内设计当中。
关键词:环境心理学;室内设计;关系1引言心理学在当前越来越出名了,其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环境心理学作为其中的一部分自然也不例外。
广义的环境心理学自然包括社会领域,含有社会环境心理学的内容。
环境心理学与建筑学、都市计划学,特别是与室内设计以及普通心理学有至为密切的关系,它一方面研究居住环境对人的心理影响;另一方面研究人的心理需求对居住环境提出的要求,进而根据人的心理需求,调整、改善、提高居住环境质量。
2环境与人的心理及行为的相互作用不论建筑师或室内设计师,他们的工作宗旨都是以人为本,为人创造舒适宜人的环境,我们所讨论的环境,则是以人为中心的人类生存环境,人处于环境的核心,包围核心的周围一切事物、状态、情况的总和则构成了庞杂的环境系统,对这个系统的研究,特别是对生理器官直接感觉到的近距离环境研究,则是室内设计师讨论研究的重点课题。
室内设计之首要目的,即在于使用者的定位,以确定的空间使我们脱离虚无的不确定感。
这就是说人们不仅关心通过人的个人体验而创造心理的环境,同时认为较易被忽视的心理环境也不是脱离人而存在的。
处在室内环境中的人,尽管其心理与行为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但总体上仍具有共性,这恰恰是我们在设计中需要学习的基础。
2.1距离感距离感是个人空间领域自我保护的尺度界定。
由于人体本身就是一个能量的发射场,距离人的身体越近场的效应就越强。
因此人们总是根据亲疏程度的不同,来调整交往的间距,这种距离感就是一个行为心理的空间感念问题。
室内本身就是空间围合的强制限定,人在室内的活动就远不如室外那么自由。
我们注意到三人沙发往往只是两端坐人而中间空出,所反映的就是这个问题。
2.2围护感围护感是个人空间领域感的物化外延。
这种渴望围护的感觉是人与生俱来的天性。
与人有着一定距离的家具包括室内界面与装饰织物就成为外在围护感获得的主要方面。
公共空间设计概念_什么是公共空间设计
公共空间设计概念_什么是公共空间设计公共空间设计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需求,增强人们对空间的舒适度。
那么,什么是公共空间设计呢?以下是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公共空间设计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帮到你。
公共空间设计的概述公共空间的设计不仅是目的和结果,也不是设计迎合少数人的标志,而是一个过程,是一个大众参与并不断展现其生活变换的过程,新的设计并不仅是新的风格或新的形式,而是指新的内容和创造新的生活方式。
空间从物理形态上的界定可以清晰地分为:占有空间和未占有空间。
人们对空间的占有是靠物化的标识来界定的:如堆起的石头.刻有标记的界碑等,当然最有效的是建立起构筑物,或干脆建个房子来巩固对空间的占用,这样的物理界定是靠数字和实物等有形而清晰的界定。
在相当正常的情况下,空间的合理利用和划分往往是区分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的必要手段,理所当然,公共空间对于公众的利益的理解和服务负有特殊的责任,我们追求的是如何使其适应人的各种需求,而不是让公众去适应各种环境。
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在很大程度上是有机的整体,所以这个问题是我们学习环境艺术设计的或者是已经成为设计师的永恒的主题!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理念与方法那么总体上来说,从建筑或者项目的策划到建筑的设计、实施到最后的完成,以及到后来这些设施的运用和管理,这些和设计人员和专家都是有关系。
这当中还有对群体的教育和使用者的教育。
大家都很清楚,意大利对建筑物的保护是做的最好的。
最初这些想法来源并不是来源建筑师或者来源政府部门,而是来源于大众。
由大众发起的自下而上的运动,促进了政府采取这样一种态度。
我们看到我们的城市的面貌得到延续,文化得到发展。
我今天这个题目是我在做博士研究的时候我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课题,如果单纯去研究一个建筑我该怎么去研究它,所以我很困惑。
但是当时有大量讨论我们的社会应该怎么做。
在这个时候我就发现,我们的本身,我们建筑师我们专家,我们的服务对象也就是我们的甲方,以及使用的市民和大众。
环境行为学视角下的社区公共活动中心设计探讨
环境行为学视角下的社区公共活动中心设计探讨作者:刘超于海波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年第11期摘要:文章通过环境行为学的思路和研究方法,从城市的基本功能单元——居住社区入手,以社区中最能体现居民交往需求的公共活动中心为研究对象,并通过西安铁路局家属院实地考察,来探讨基于环境行为学的社区公共活动中心设计,以此为在更大范围的城市规划与设计中应用环境行为学提供些许思路。
关键词:环境行为学,公共活动中心,社区,居民行为需求Abstract:The article, accounting to the ideas and research methods of environmental behavior study, and from the beginning of the basic functional unit from the city - residential areas, aims to explore the design of public activity center based on environmental beha vior study by study the Xi’an Tieyongfang, and to provide a few ideas in the wider application of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Key words:Environment behavior study,Public activity center,Residential areas,Behavioral needs of the residents中图分类号: P641文献标识码: A1引言——在城市规划与设计中应用环境行为学的必要性现代意义上的城市规划已不再局限于对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的落实,对城市空间资源的安排和对城市未来发展前景的建构,在我国当前转型的大背景下,城市规划正在向协调各方利益、促进经济发展、保障社会公正公平的公共政策转变;城市规划正在从以前的技术工具转变为政府管理城市、引导城市发展的政治手段。
行为空间论
行为空间论行为空间论行为空间论是一种哲学思想,强调人类行为与空间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影响。
它认为人类行为不仅受到内在因素的驱动,更受到外部环境的塑造与引导。
在行为空间论中,空间并非仅指地理上的位置和场所,更包括社会、文化、心理等多个层面。
行为空间论主张,人们的行为与思维往往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无论是个体的生活空间,还是公共社交空间。
因此,了解空间对行为的影响,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类的行为模式和社会互动方式。
首先,行为空间论强调个体的生活空间对其行为的塑造。
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有自己的生活空间,这个空间包括住所、工作场所以及休闲娱乐场所等等。
比如,一个整洁、舒适的家居环境往往能够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而一个拥挤、杂乱的工作环境则会对工作效率产生消极影响。
因此,为了更好地提升个体的生活品质,我们需要重视和改善个体的生活空间。
其次,行为空间论认为公共社交空间对人们的行为和社会互动有重要影响。
公共空间是人们集体活动和社交交流的地方,例如公园、广场、商场等。
这些场所的设计和布局能够影响人们的互动方式与行为模式。
比如,一个开放、通透的公共空间鼓励人们互动交流,而一个封闭、狭小的空间则会造成人们的疏离和孤立。
因此,为了建设更加和谐、繁荣的社会,我们需要关注和改善公共社交空间的设计与管理。
第三,行为空间论关注社会文化对空间的影响。
社会文化背景是塑造空间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会影响人们对空间的认知和使用方式。
比如,东方文化讲究尊重和收敛,东方人在公共空间中往往会更加注重个人行为的节制和他人的感受。
而西方文化则更加强调个人主义和自由,西方人在公共空间中更容易表达自我和追求个人利益。
因此,在设计和管理空间时,要考虑到不同文化对空间的差异,并尊重其特点和需求。
最后,行为空间论还强调了内部动机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人们的行为不仅受到内在的驱动力,也会受到外部环境的激励和限制。
比如,一个激励性的工作环境能够激发个体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而一个压抑性的环境则会抑制个体的潜能和动力。
浅述行为场景理论在分析和改善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应用
浅述行为场景理论在分析和改善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应用
——以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文化街为例
建筑学1101 张砾琦
【内容摘要】
场所犹如是社会生活的舞台,在其中活动的人们扮演着各自的角色,尽管演员可能不断变化,但是固定的行为模式在一段时间内不断重复,演员和场所在生态上构成了相互依存的整体,通过对这种固定行为模式的探寻和深究,我们能够运用所得到的信息对原有的场所环境进行整体上的策划、设计和管理,使其发挥自己的潜在功能,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从而使场所得到正确、充分有效的使用,形成和谐的场景。
【关键词】场所、设计、充分使用
一、行为场景理论
(一)、行为场景的定义
(二)、场所的环境特征
(三)、行为场景的人员配备
(四)、场所的生命
二、对调研场所现状的分析和评价
(一)、场地的平面记录
(二)、人在环境中的活动时间分段
(三)、人在环境中的群体特征和行为特点
(四)、人在环境中的活动目的
(五)、情感评价地图
(六)、环境总体评价
三、调研场所存在的问题
四、解决调研场所现存问题的措施
五、小结
【参考文献】
[1]胡正凡、林玉莲:《环境心理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年10月。
《基于环境行为学的武汉市口袋公园景观设计》
《基于环境行为学的武汉市口袋公园景观设计》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公园绿地的建设成为了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由于城市空间的限制,大型公园的建设往往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
口袋公园作为一种新型的城市绿地形式,其小而精、灵活多变的特点,使其成为了城市绿化建设的重要补充。
本文以武汉市口袋公园景观设计为例,基于环境行为学的理论,探讨如何进行高质量的口袋公园设计。
二、环境行为学与口袋公园设计环境行为学是研究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主要探讨人类在环境中的行为、感知和认知。
在口袋公园设计中,环境行为学的理论对于指导设计具有重要价值。
设计师需要从人的需求、行为、心理等方面出发,分析人们与环境的互动关系,从而创造出符合人们需求、满足人们心理期待的口袋公园。
三、武汉市口袋公园的景观设计原则1. 功能性原则:口袋公园作为城市绿地,应具备休闲、娱乐、健身等多种功能,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2. 生态性原则:在设计中应注重保护生态环境,通过植物配置、水体处理等方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3. 美观性原则:口袋公园的景观设计应注重美观性,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植物配置、小品设计等手段,营造出宜人的景观环境。
4. 行为适应性原则:根据环境行为学的理论,设计应充分考虑人们的行为习惯和心理需求,创造出符合人们行为模式的景观空间。
四、武汉市口袋公园的具体设计策略1. 空间布局:口袋公园的空间布局应紧凑而富有变化,通过合理的空间划分和连接,形成丰富的景观空间层次。
同时,应考虑人们的视觉和行为习惯,创造宜人的空间氛围。
2. 植物配置:植物是口袋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通过合理的植物配置,形成多样的植物景观。
同时,应注意植物的生态功能和观赏功能,营造出自然、生态的景观环境。
3. 小品设计:小品是口袋公园中重要的景观元素,可以通过雕塑、座椅、灯具等小品的设计,丰富景观的内涵和层次感。
同时,小品的设计应符合人们的审美需求和行为习惯,为人们提供舒适的休闲环境。
环境行为学概论精品PPT课件
微观空间行为
1。个人空间的限定
每个人(包括动物)都积极的防伪着自己的身体和个人 空间,防卫与个性化是领域性的两项行为标准,每个人 的衣着打扮都不同,是个性化的表现。在微观、中观、 宏观三种空间层次中,个人空间是最个性化的。
2。个人空间的大小与分类
实验:
通过类似的方法作过多次试验,但通过观察,个人空间的大 小与分类与个人知觉的关系十分重要,可能比实验更重要。
心空间组织建筑群,也许是人类最早存在的建筑形式。
7。人因工程学
1)新学科的诞生 2)新学科的应用
环境 安全 操作 应用
中观空间行为
人是群居动物,中观空间行为包括家与邻里两个层次。
一、家 家比起一座住宅或公寓里的一套房子,寓意要深得多。对 于个人和家庭成员来说“家”是有感情色彩的。
1)个性化 人们对自己的家要求个性化并进行必要的防卫。个性化不 仅表现在室内陈设上,在财力许可的条件下,也会想方设 法表现在住宅的外部。
人的基本需要
1。马斯洛人类需要分层理论 2。人类对其聚居地的基本需要
安全,是生存的最基本条件。 选择与多样性,满足人们得以根据其自身的需要与意愿 进行选择的可能。 需要满足的因素: • 最大限度的接触(与自然、社会、人为设施、信息等) • 以最省时间、最省力、最省花费的方式满足自己的需要 • 任何时刻、任何地点,都需要一个能受到保护的空间。 • 人与其生活体系中各要素之间有最佳的联系。 • 根据具体的时间、地点、以及物质的、社会的、文化的、 • 经济的、政治的种种条件,取得四个方面的最佳综合、 最佳平衡。在小尺度范围内,人为环境要适应人的需要 在大尺度范围内的人造物要适应自然条件。
心理学家的研究:
研究建筑与城市的物质功能、社会背景、文化环境、从 而发展了环境心理学的科学研究方法与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环境行为学与公共空间设计
首先,环境行为学可以为公共空间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环境行为
学的研究,可以了解人们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行为模式和行为偏好。
例如,人们在繁忙的城市中更喜欢选择有适量绿植的公共空间休息,这为公共空
间设计者提供了关于绿地布置和绿植的指导。
又如,人们更倾向于选择光
线明亮、开放式的公共空间进行休闲和社交活动,这为设计者提供了有关
采光、空间规划的参考。
通过对人类行为的深入研究,可以使公共空间设
计更加贴合人们的需要和喜好。
其次,公共空间设计可以对人类行为产生积极影响。
一个设计合理的
公共空间可以创建良好的环境氛围,促进人们积极的行为和交流。
例如,
设计一个开放、多功能的广场,可以吸引人们进行各种社交和娱乐活动,
增强人们的互动与合作。
又如,在公园中设置儿童游乐设施和健身区域,
可以激发人们积极参与运动和娱乐活动的欲望。
公共空间的设计直接影响
着人们的行为,通过创造舒适、安全、人性化的环境,可以引导人们的行
为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此外,环境行为学的原理可以为公共空间设计带来创新思维。
环境行
为学研究的核心是了解人们对环境的感知和认知,而感知和认知是设计师
进行创作的基础。
通过运用环境行为学的原理,设计师可以更好地理解人
们对空间的需求和期望,从而创造出满足人们需求的公共空间。
例如,通
过对不同年龄、性别、文化背景的人群进行研究,设计师可以在公共空间
中增加符合各类人群需求的元素,增强用户体验和满意度。
此外,环境行
为学还可以帮助设计师解决公共空间中的问题,如拥挤、混乱、噪音等。
通过合理的空间规划和流线设计,可以优化公共空间的使用效率和流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