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
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
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序言思想政治课是对中学生系统进行公民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
它对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思想政治课的设置,是我国学校社会主义性质的重要标志之一。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中心内容,简明扼要地讲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哲学和政治学的基本观点,以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常识;帮助学生初步形成观察社会、分析问题、选择人生道路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步提高参加社会实践的能力;使其成为具有良好政治、思想、道德素质的公民。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同初中思想政治课以及大学思想品德课、政治理论课整体上相互衔接。
各年级教学内容的深浅度和侧重点,要充分考虑高中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同时事教育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
时事教育的内容是对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重要补充,是保证思想政治课教材相对稳定的重要环节。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同学校其它各项德育工作密切配合,共同完成德育任务。
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是国家制定的指导学科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是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依据,也是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基本依据。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的编写与审查、教学的督导与评估、学习的考核与评价,都必须依照课程标准的规定进行。
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一年级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经济常识)教学目标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的基本观点,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讲述与公民的经济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知识。
使学生明确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知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了解国家进行经济建设的概况;能够初步说明最常见的经济现象,提高参与经济活动的能力;在党的政策的指导下,依据国家法律自觉规范自己在经济生活中的行为,逐步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的志向。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完整版)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完整版)第一部分前言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深刻影响;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使我国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这对高中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为此,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着眼于当代社会发展和高中学生成长的需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依据中央关于学校德育工作的有关文件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及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制订本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高中思想政治课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教育,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高中思想政治课与初中思想品德课和高校政治理论课相互衔接,与时事政策教育相互补充,与高中相关科目的教学和其他德育工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本课程要讲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密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与时俱进地充实和调整教学内容,体现当今世界和我国发展的时代特征,显示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
(二)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本课程要重视高中学生在心理、智力、体能等方面的发展潜力,针对其思想活动的多变性、可塑性等特点,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各种生活关切的同时,恰当地采取释疑解惑、循循善诱的方式,帮助他们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
(独家版)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2023年修订版】
(独家版)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2023年修订版】引言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2023年修订版】是在原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根据我国教育发展的需要以及高中生的学习特点,进行的一次全面修订。
修订后的课程标准更加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政治认同、法治意识、道德品质和公民素养。
一、课程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了解我国的政治制度、经济体制、文化传统,以及国际形势和全球治理体系。
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性学习、讨论式教学等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合作交流的能力。
引导学生关注时事政治,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情感。
增强学生法治意识,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公民素养,使学生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新时代青年。
二、课程内容2.1 必修课程必修课程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国内外时事政治、道德与法治、历史文化等五个方面。
2.2 选择性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包括经济与社会、政治与法治、文化与国际、道德与伦理、历史与哲学等五个方面。
2.3 选修课程选修课程包括心理健康与法治、职业生涯规划、国家安全教育、志愿服务与社会实践等四个方面。
三、课程实施3.1 教学建议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富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2 评价建议评价方式应多元化,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充分考虑学生在道德品质、法治意识、公民素养等方面的表现。
3.3 教材编写与使用教材编写应遵循课程标准,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突出时代特点,体现我国社会主义价值观。
教材内容应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先进性、实用性。
四、课程资源充分利用网络、报纸、杂志、电视等媒体,搜集与课程相关的时政资讯、案例分析、理论文章等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标要求(打印版)
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要求(亲情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标要求】1.描述不同社会形态的本质特征。
2.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阐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取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3.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地位。
4.概述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轨迹,阐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
5.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特点。
6.理解新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性。
7.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是党和人民长期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
8.论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的根本方向,坚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
9.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明确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必修二《经济与社会》【课标要求】1.理解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
2.了解各种所有制经济的地位与作用,阐释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明确坚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3.了解我国个人收入的方式与合法途径;解释个人收入分配政策的完善;评析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收入分配政策。
4.阐明劳动对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意义,弘扬劳动精神,树立崇尚劳动、热爱劳动的观念。
5.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
6.阐述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意义。
7.辨析经济运行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8.解析宏观调控的目标与手段。
9.阐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普通高中政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2023年修订)
普通高中政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2023年修订)本文档为普通高中政治课程标准的2022年版2023年修订版本。
以下是该标准的主要内容:一、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的国家观念和法治意识,提高他们的政治素养。
2. 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政治体制的理解和认同。
3.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课程内容1. 政治理论- 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点和基本理论。
- 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理论。
- 掌握和运用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
- 了解和分析国际政治形势和重大政治事件。
2. 国家制度和政治体制- 了解中国国家制度和政治体制的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
- 探究中国的领导地位和作用。
- 研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多党合作制度。
- 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 政治经济学- 了解和掌握基本的政治经济学理论。
- 研究现代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
- 分析全球化对政治经济的影响。
4. 政治教育与思想道德修养- 掌握中国的思想教育和纪律要求。
- 加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 培养学生的公民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三、课程要求和评价标准1. 课程要求- 学生应按时参加政治课程的研究和活动。
- 学生应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
- 学生应完成政治研究的相关作业和项目。
2. 评价标准- 定期进行政治知识测验和考试。
- 对学生的参与度、表现和作业进行评价。
- 综合考虑学生的研究成绩和政治素养。
以上就是普通高中政治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
本标准旨在通过该课程培养学生的国家观念和法治意识,提高他们的政治素养,并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政治体制的理解和认同。
通过政治教育和思想道德修养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普通高级中学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
普通高级中学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序言思想政治课是对中学生系统进行公民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
它对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思想政治课的设置,是我国学校社会主义性质的重要标志之一。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中心内容,简明扼要地讲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哲学和政治学的基本观点,以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常识;帮助学生初步形成观察社会、分析问题、选择人生道路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步提高参加社会实践的能力;使其成为具有良好政治、思想、道德素质的公民。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同初中思想政治课以及大学思想品德课、政治理论课整体上相互衔接。
高中各年级教学内容的深浅度和侧重点,要充分考虑高中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同时事教育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
时事教育的内容是对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重要补充,是保证思想政治课教材相对稳定的重要环节。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同学校其它各项德育工作密切配合,共同完成德育任务。
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是国家制定的指导学科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是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依据,也是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基本依据。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的编写与审查、教学的督导与评估、学习的考核与评价,都必须依照课程标准的规定进行。
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一年级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经济常识)教学目标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的基本观点,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讲述与公民的经济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知识。
使学生明确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知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了解国家进行经济建设的概况;能够初步说明最常见的经济现象,提高参与经济活动的能力;在党的政策的指导下,依据国家法律自觉规范自己在经济生活中的行为,逐步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的志向。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完整版)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完整版)第一部分前言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深刻影响;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使我国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这对高中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为此,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着眼于当代社会发展和高中学生成长的需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依据中央关于学校德育工作的有关文件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及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制订本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高中思想政治课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教育,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高中思想政治课与初中思想品德课和高校政治理论课相互衔接,与时事政策教育相互补充,与高中相关科目的教学和其他德育工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本课程要讲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密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与时俱进地充实和调整教学内容,体现当今世界和我国发展的时代特征,显示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
(二)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本课程要重视高中学生在心理、智力、体能等方面的发展潜力,针对其思想活动的多变性、可塑性等特点,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各种生活关切的同时,恰当地采取释疑解惑、循循善诱的方式,帮助他们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2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2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2(以下简称“本标准”)旨在培养学生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能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思想政治理论。
一、课程目标
1. 加强学生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领会和实践。
2.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 加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
4. 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所学思想政治理论的能力。
5. 提升学生反映实际问题、创新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
6. 培养学生尊重历史、尊重文化、尊重他人意志的道德风尚。
二、教材内容
1. 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 社会主义法治体制
4. 社会主义民族团结体制
5. 社会临时性问题
6. 共同富裕战略
7. 评价形式变革
8. 新形势新要求
9. 国际形势变化
10. 民族复兴之道
11.中华民族传承发展
12.历史文化启迪。
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解读
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解读为了更好地理解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本文将对其进行解读,帮助读者了解其中的关键内容。
一、课程目标新课程标准旨在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和能力,使其能够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主动履行公民责任。
通过研究政治课程,学生将获得以下能力和知识:1. 具备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思想意识。
2. 理解和运用政治理论和基本概念。
3. 掌握政治制度和政治组织的基本知识。
4. 能够分析和评价政治事件和政策。
5. 具备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课程内容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涵盖了以下内容:1. 国家政治制度:包括国家组织结构、宪政体制、决策机构等方面的知识。
2. 政治思想与理论:主要介绍各种政治思想流派、政治理论和思想家的重要观点。
3. 国际政治关系:涵盖国际关系理论、国际组织、国际合作与竞争等相关知识。
4. 公民权利与义务:介绍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如何履行自己的公民责任。
5. 政治参与与民主管理:重点探讨政治参与的方式和途径,以及民主管理的原则和方法。
6. 当代政治热点问题:包括当前社会和政治生活中的重要问题和事件的分析和讨论。
三、教学方法为了有效实施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教师讲授:通过讲解和讨论,引导学生理解基本概念和理论,建立正确的政治观念。
2. 小组合作研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研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3.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政治事件和政策,并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4.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深入了解政治组织和决策机构的运作方式。
5. 模拟实践:进行模拟选举、模拟联合国等活动,帮助学生亲身体验政治参与和民主管理的过程。
四、评价方式为了全面评价学生在政治课程中的研究成果,可以采用以下评价方式:1. 知识与理解:通过考试、作业和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估学生对政治概念和理论的理解程度。
2. 分析与评价:通过案例分析、论文写作等方式,评估学生分析和评价政治事件和政策的能力。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素质的重要课程。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新时代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更好地适应当代高中生的成长需求,制定并实施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具有重要意义。
一、课程目标。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社会责任感和文化自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世界观,提高学生的政治参与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课程内容。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等内容。
要求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感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三、教学方法。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方法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启发式教学,注重学生参与,注重教学手段多样化。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增强政治参与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国家政策,引导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感。
四、评价方式。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评价方式要注重全面评价,注重素质教育评价,注重多元化评价。
学校可以采用考试成绩评价、课堂表现评价、社会实践评价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不仅要看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更要看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素质。
五、师资队伍建设。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师资队伍建设要注重专业化、多样化、国际化。
学校要加强对思想政治课程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引进国际化的教学资源,提升教师的国际视野和国际交流能力。
六、课程资源建设。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建设要注重多样化、共享化、开放化。
学校要建设多种形式的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包括数字化资源、实物资源、实践资源等,并且要实现资源的共享和开放,让更多的学生受益于优质的思想政治课程资源。
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
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
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包括以下内容:
1、课程性质变化:新课标中课程基本理念的变化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更加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以往的基本理念是以课程为核心,而新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为核心。
2、新增“学科核心素养”部分:新课标中增加了“学科核心素养”部分的内容,旧课标中没有核心素养的相关阐述。
新增“学科核心素养”这一部分主要目的是将党的教育方针关于人的全面发展要求具体化、细化到学科课程之中。
长期以来,宏观育人目标是明确的,中观的学科育人目标比较笼统,容易造成微观的教学目标只关注具体的知识学习。
3、课程目标发生改变:旧课标分为总目标和分目标,分目标又包括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维。
新课标中的课程目标是围绕着“学科核心素养”为中心展开的,目标变成了:“通过思想政治课程学习,学科能够具有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目的在于培养四种学生:具有政治认同的学生,具有科学精神养的学生,具有法治意识素养的学生,具有公共参与素养的学生。
以上是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具体细节可能因地区和学校而有所不同。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解读
来自教材。
强化教材的法规
转向
性质。
基于问题的思路
编写教材的主要
任务是把有关结
论加以规范清楚、 表达准确。
转 向
编写教材时要关
Hale Waihona Puke 注问题、引发问题、围绕问题展 开叙述,针对问
题进行探讨。
基于情境的思路 学科概念的表 述和呈现,始 转向 仿真情境的设 计和引入,应
终是编写教材
的中心环节。
成为编写教材
1、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时代特征相统一 关于核心价值的追求—— 就是着眼于社会发展 阶段的特点,既要坚持基本观点教育,又要体现 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为什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怎么讲:贯彻“少而精,讲管用的”原则。 讲什么:立足当前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 践,采用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是什么:一面旗帜,一条道路,一个理论体系, 一项根本制度。
4、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 关于教学与学习方式的追求——
加强实践环节,拓展教学空间。
面向现实生活,既提供“动手”操作的机 会,又引领“动脑”思考的过程。 不断充实、拓展和更新课程资源。 倡导师生之间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学生 之间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8岁孩子的研究
• 一个在美国上小学二年级孩子做的研究: • 课题:关于蓝鲸的研究 • 要求:选题;供阅参考书目;确定研究角度(至 少写三方面、两张纸);写一份研究报告(图文 并茂)。
具体课程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思想政治观点是主体。
能 力
认知能力和行为能
优先设置和实施的 课程目标。
课程目 标
力的发展。 组织和呈现教学内 容的主导。
《全日制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
《全日制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中国已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经济成分、利益主体、社会组织和社会生活方式的多样化,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深刻影响;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使中国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这对中国公民的思想政治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为适应当代社会发展和高中学生成长的需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依据中央关于学校德育工作的有关文件,依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的决定》,落实《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制定本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思想政治课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弘扬民族精神,扩展国际视野,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的基础。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与初中思想品德课相互衔接,与时事政策教育相互补充,与人文、社会学习领域其他科目的教学相互支撑,与学校其他各项德育工作相互配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常识教育与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相统一本课程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教育,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密联系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与时俱进地充实和调整教学内容,采用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体现当今世界和中国发展的时代特征,显示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
(二)注重尽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学生成长阶段的特点相结合本课程要重视高中学生在心理、智力、体能等方面的发展潜力,针对其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可塑性等特点,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各种生活关切的同时,力求采取释疑解惑、循循善诱的方式,帮助他们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
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试行)的通知
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教育委员会(已更名)•【公布日期】1996.06.07•【文号】•【施行日期】1996.06.0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中等教育正文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试行)的通知(1996年6月7日)根据《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国家教委在总结十年来中学思想政治课改革的经验基础上,组织制订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试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在制订过程中,广泛征求了各地教育行政部门、教育教学研究部门和教师意见,进行了必要的修订。
今年4月国家教委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已审议通过。
现印发试行,并就贯彻实施提出以下意见:一、充分认识《课程标准》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课程标准》规定了普通高级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和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是指导教师进行教学和考核学生学习情况的依据,也是指导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部门对思想政治课教师教学的评估依据,以及指导编写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的依据。
因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和全体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要认真学习和熟悉《课程标准》,并依据《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开展各项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工作。
二、抓好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的培训工作《课程标准》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伦理学、法学、教育法规,以及教材教法等多方面的理论问题和教育实践问题。
因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部门要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培训思想政治课教师工作,从理论与实践结合上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以增强贯彻《课程标准》的自觉性。
三、《课程标准》自1997年秋季开学后逐步在高中各年级试行1997年秋季开学,《课程标准》先在试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的省市中试行;1998年秋季开学后,《课程标准》在全国普通高级中学各年级中试行,同时1992年国家教委印发的《全日制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大纲(试用)》(高中部分)逐步停止使用。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是培养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学科,也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课程。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制定,对于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课程目标。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首要任务是明确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应当包括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培养、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等方面。
通过制定清晰的课程目标,可以引导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二、课程内容。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内容应当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观点,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基本知识等内容。
同时,还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国家、社会、家庭和个人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三、教学方法。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应当明确教学方法,鼓励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同时,还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评价方式。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应当规范评价方式,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除了传统的笔试方式外,还应当鼓励教师采用口头答辩、课堂展示、实践活动等方式进行评价,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综合素质。
五、师资队伍建设。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应当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教师培训和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同时,还应当加强对教师的考核和激励,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为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六、课程资源建设。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应当注重课程资源建设,鼓励学校建立完善的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库,包括教材、教学资料、多媒体课件等,为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丰富的资源支持,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
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实验稿)第一部分前言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深刻影响;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使我国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这对高中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为此,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着眼于当代社会发展和高中学生成长的需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依据中央关于学校德育工作的有关文件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及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制定本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高中思想政治课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教育,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高中思想政治课与初中思想品德课和高校政治理论课相互衔接,与时事政策教育相互补充,与高中相关科目的教学和其他德育工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本课程要讲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密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与时俱进地充实和调整教学内容,体现当今世界和我国发展的时代特征,显示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
(二)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本课程要重视高中学生在心理、智力、体能等方面的发展潜力,针对其思想活动的多变性、可塑性等特点,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各种生活关切的同时,恰当地采取释疑解惑、循循善诱的方式,帮助他们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日制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中国已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经济成分、利益主体、社会组织和社会生活方式的多样化,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深刻影响;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使中国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这对中国公民的思想政治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为适应当代社会发展和高中学生成长的需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依据中央关于学校德育工作的有关文件,依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的决定》,落实《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制定本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思想政治课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弘扬民族精神,扩展国际视野,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的基础。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与初中思想品德课相互衔接,与时事政策教育相互补充,与人文、社会学习领域其他科目的教学相互支撑,与学校其他各项德育工作相互配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常识教育与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相统一本课程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教育,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密联系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与时俱进地充实和调整教学内容,采用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体现当今世界和中国发展的时代特征,显示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
(二)注重尽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学生成长阶段的特点相结合本课程要重视高中学生在心理、智力、体能等方面的发展潜力,针对其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可塑性等特点,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各种生活关切的同时,力求采取释疑解惑、循循善诱的方式,帮助他们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
(三)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本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生活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在开设所有学生都要学习的必修课程的同时,提供具有拓展性和应用性的选修课程,以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要。
(四)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本课程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生活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民主气息的教育过程中,提高自主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采取模块式的组织形态,全部课程分必修和选修两大部分,各课程模块的内容相对独立,实行学分管理。
●必修部分是所有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共8个学分,设4个课程模块。
●选修部分是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共12个学分,设6个课程模块。
●各课程模块均为36课时,经考核合格,可获2个学分。
●课程模块的开设顺序应根据学生的选择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
● 本课程必修部分每周2学时,各课程模块的教学以一学期为单位。
必修课程思想政治(Ⅰ)经济与生活思想政治(Ⅱ)政治与生活思想政治(Ⅲ)文化与生活思想政治(Ⅳ)生活与哲学选修课程走近经济学从《共产党宣言》到“三个代表”现代社会与伦理冲突思维与创新西方国家形式与国际组织专题生活中的法律知识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总目标学习相关的哲学社会科学知识;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与时俱进地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备即将成人的青年在现代社会中生活应有的自主、自立、自强的能力和态度;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分类目标知识O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的常识。
O初步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O进一步理解现代社会的公民道德规范和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
O学会适应社会发展、顺应时代要求、自主规划人生的相关知识。
能力O面对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各种思潮,以及伦理和人生问题,具有辨识、判断的理性思维能力。
2、第二次科技革命时期的经济学家2.1引述实例,表明马歇尔的经济学说标志着传统经济学的终结。
2.2列举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向垄断过渡的史料,印证列宁关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思想,2.3评析“罗斯福新政”在经济活动方面重要的成功事例。
2.4解释“凯恩斯革命”的涵义,知道凯恩斯经济学说标志着现代经济学的开始。
3、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时期的经济学家3.1分析西方经济学家提出“马克思的降世”的言论,揭示他们重新学习和研究马克思的原因。
.3.2点评弗里德曼与凯恩斯经济学的交锋,说明他的学术观点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影响。
3.2解释加尔布雷思为什么享有“畅销书作者”的声誉。
3.3引述阿明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经济学家的观点,了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发展中国家的应用与发展。
4、享誉当今时代的经济学家4.1评述萨缪尔逊的《经济学》风靡世界半个世纪之久的原因。
4.2结合诺斯的学术经历,概述他研究的两个“基本经济学原理”。
4.3评析卢卡斯对经济学的看法。
4.4了解斯蒂格利茨的学术和实践经历,评述他的主要观点在经济学原理上的革命意义。
[活动建议]1、选择两位有世界影响的经济学家,如斯密和凯恩斯,从个人经历、所处时代、主要贡献等方面进行比较,并对其学术观点进行评析。
2、以“马克思被西方媒体评选为千年思想家”为题,收集相关资料,制作一期纪念板报或展板。
3、以“经济学是什么”为题,尝试运用一些经济学家常用的词汇或术语,进行一次讨论。
4、确定一个当前生活中常见的经济现象,如通货膨胀、股份公司、证券交易等,看经济学家是怎样解释或说明它们的由来和意义5、以“科技进步对经济学的影响”为题,邀请有关专家,举办一场讲座.6、针对一个有重大影响的经济事件,如“亚洲金融风暴”,共同收集、整理各方资料和评论,就其发生的缘由,归纳几条见解。
7、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处处有经济,然后让他们把所举的例子归纳,得出生产现象、分配现象、交换现象、消费现象等都是经济现象8、让学生参加农场劳动、学校义务劳动,体会生产也是一种经济现象。
9、让学生讨论:假如有10万元,你准备怎样投资?说明你投资的理由。
10、让学生自己去银行存钱、取钱;搞模拟股市,让学生买股票等活动。
11、选读一些经济学书籍,如《经济学家》、《经济论坛》等。
12、可能的话,可以请学生家长来校作有关经济方面的演讲。
13、让每个学生收集至少三个经济学术语并加以解释,全班交流。
(二)西方国家形式与国际组织专题从我国国情出发,同时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这是我国政治建设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
维护世界多样性和发展模式多样化,提倡各种文明、不同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彼此尊重,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这是我国发展对外关系的明确主张。
因此,着眼于“三个面向”,较为具体地了解当代西方主要国家形式的特点和问题,了解在国际社会中扮演着日益重要角色的国际组织,有助于拓展政治视野,提高比较和鉴别能力,培养全球意识和国家观念。
1、形式迥异的国家和日益增多的国际组织1.1比较民主共和制、君主专制和君主立宪制的区别,说明政体与国体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明确政体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1.2比较单一制与联邦制的区别,理解国家形式既包括政权组织形式,又包括国家结构形式。
1.3引述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组织迅猛发展的资料,归纳国际组织的类型,说明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中日益重要的作用。
2、英国:“君主立宪制”与“议会之母”2.1简述英国议会被称为“议会之母”的缘由,评述英王在国家生活中的表现,明确英国是君主立宪制的国家。
2.2分析英国政党竞选的规则,归纳英国内阁的构成及主要职权,说明英国责任内阁的作用。
3、美国:“联邦制”与“三权分立”3.1简述美国总统的职权,解释美国被认为“开创了总统制先河”的缘由。
解析美国政府、议会、法院之间的关系,明确美国是实行“三权分立”的典型国家。
3.2解析美国联邦政府与州政府的关系,归纳美国实行联邦制的特点。
3.3评述“驴象之争”的典故,结合实例,概括美国两党制的特点和问题。
4、法国:独特的“半总统制”4.1解析法国总统的职权及其与内阁的关系,比较法国总统制与美国总统制的异同。
4.2简述法国议会的构成、职权,比较法国议会与英国议会的区别。
5、联合国与世界贸易组织:最具普遍性的国际组织5.1列举联合国的活动资料,引述联合国宪章对联合国宗旨和原则的规定,了解联合国的主要机构,说明联合国在世界多极化趋势中的作用及其局限性。
5.2解析世界贸易组织被称为“经济联合国”的缘由,说明世贸组织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中的角色和作用。
6、欧洲联盟与东南亚国家联盟:活跃于世界舞台的区域性国际组织6.1到归纳文化、历史和地域等因素,理解欧盟形成和发展的条件。
6.2概述欧元、欧洲议会的诞生,以及欧洲联盟有关机构的设置,解析欧洲联盟的性质,探讨其在世界多极化进程中的角色和作用。
6.3收集东盟近年来的活动资料,说明其促进东南亚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方面交流与合作的纽带作用。
7、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与国际红十字会7.1收集奥运会的有关资料,了解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的基本职能,评述体育与综合国力的关系。
7.2解析国际红十字会的会标,理解其作为非政府间的国际组织,在实行人道主义援助等方面发挥的重大作用。
[活动建议]1、选择当前西方国家发生的某一引人注目的政治事件,收集并采用相关报道,对其政体运行的问题进行讨论。
2、以某西方国家的国家形式为例,结合历史教学的内容,并自行汇集、整理相关资料,共同探究其文化渊源。
3、以探讨“三权分立”的利弊为题,针对其现实表现,举办一场辩论会。
4、以“多极化考验联合国”为题,针对一个当前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收集有关报道,评析联合国的作为和作用.5、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按不同类别,汇集中国在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东南亚政治联盟、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等国际组织中的活动资料,以“活跃在世界舞台上的中国”为题,举办一个展览。
6、收集有关资料,撰写小论文,评析欧洲联盟在国际事务“用一个声音讲话”的追求和意义。
7、让学生通过上网查资料的形式,收集近几年发展速度较快的、变化较大的,与中国有密切联系的国际组织(重要的要知道其英文缩写),归纳其所属类型和具体作用。
8、补充讲一些与英国有关系的国家或地区的政体情况,如澳大利亚等,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更好理解英国的政体,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了解一个国家采取的政体与历史等许多因素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