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知识清单:结构特点
高考诗歌鉴赏核心知识点
高考诗歌鉴赏核心知识点诗歌是一种精炼而富有感情的语言艺术形式,通过独特的节奏、押韵和意象,传达着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在高考备考中,诗歌鉴赏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下面将从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介绍高考诗歌鉴赏的核心知识点。
一、形式1. 诗歌的音乐性诗歌通过丰富的音乐性表达情感,其中节奏、韵律和押韵是最基本的要素。
节奏是诗歌中的音乐感,包括诗句的长短、停顿和连续等。
韵律则是指诗句中音节的有序安排,如平仄对偶、纵横交错等。
而押韵是指诗句中末尾音节的重复,如平声韵、仄声韵等。
2. 诗歌的体裁和结构不同的诗歌体裁有着各自的特点和结构。
例如,仿古诗常见的体裁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等;现代诗则不拘一格,自由表达。
此外,诗歌还有不同的句式结构,如对仗句、排比句、拗句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鉴赏时加以关注。
二、意义1. 诗歌的主题和意象诗歌的主题是指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或感受。
一首诗中可能有多个主题,我们需要通过细读和分析,找出其中的核心主题。
而意象则是诗人通过生动的比喻和象征来传达主题,它们帮助诗歌更加形象、生动,让读者产生共鸣。
2. 诗歌的背景和国情每个时期和地域的诗歌都有着自己的背景和国情,这些对于理解和鉴赏诗歌至关重要。
在高考中,我们需要了解不同时期的文化背景、社会环境和思潮,从而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意义。
3. 诗歌的情感和审美价值诗歌是对现实生活中情感的抒发,也是对美的追求。
通过读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体会到他们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同时,诗歌也是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通过欣赏诗歌的美,我们可以陶冶情操,丰富内心世界。
总结起来,高考诗歌鉴赏的核心知识点包括诗歌的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
在形式方面,我们需要关注诗歌的音乐性、体裁和结构;在意义方面,需要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意象,同时了解背景和国情。
通过对这些核心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鉴赏诗歌,从而在高考中取得良好的成绩。
最重要的是,通过诗歌的阅读和鉴赏,我们可以感受到诗歌的美,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使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诗歌鉴赏知识点框架总结
诗歌鉴赏知识点框架总结
一、诗歌的定义及特征
1. 诗歌的定义
2. 诗歌的特征
3. 诗歌的形式和结构
二、诗歌的鉴赏要素
1. 内容
a. 主题
b. 意境
c. 意象
2. 语言
a. 修辞手法
b. 语言风格
c. 语音韵律
3. 结构
a. 行数
b. 节奏
c. 韵律
三、诗歌的韵律和格律
1. 韵脚、韵尾和韵母
2. 诗歌的音节和节奏
3. 诗歌的格律
四、诗歌的修辞手法
1. 比喻
2. 拟人
3. 象征
4. 排比
5. 对仗
6. 夸张
五、鉴赏方法和技巧
1. 理解诗歌的切入点
2. 分析诗歌的意境和意象
3. 理解诗歌的语言特点
4. 领悟诗歌的情感表达
5. 解读诗歌的文化内涵
六、诗歌鉴赏的应用
1. 学习诗歌的方法和技巧
2. 作文和写作中的借鉴
3. 文学创作的灵感来源
4. 文学艺术的审美享受
综上所述,诗歌鉴赏是一门深邃而丰富的学问,需要学习者对诗歌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欣赏。
通过对诗歌的内涵、形式和艺术特点的分析,能够增强我们对文学艺术的认识和理解,同
时也可以提高我们的文学鉴赏水平,丰富我们的审美情趣。
因此,对诗歌鉴赏知识的学习
和掌握是非常有意义的,能够为我们的文学修养和人文素养提供重要的帮助。
诗歌结构知识点总结
诗歌结构知识点总结一、诗歌的基本结构1. 诗歌的形式诗歌是一种通过语言运用艺术加工的文学形式。
它以一定的音韵和节奏组织表达思想感情。
在形式上,诗歌可以分为韵文和散文两大类。
韵文是以韵脚为主要特征并且具有鲜明的音乐性,散文则是以抒情为主要特征,并且具有自由度较大的表达,没有规定的韵脚和节奏。
2. 诗歌的节奏诗歌的节奏是指诗歌在语言与韵脚结构上的组织形式。
节奏是诗歌的骨架,是诗歌音响美的基础。
诗歌的节奏可以通过句子的长短、音节的重复、韵脚的运用等来体现。
3. 诗歌的韵脚韵脚是指诗歌中的音韵结构,是由同音节所组成的。
韵脚在诗歌中的运用可以增强诗歌的音律美,是诗歌语言的一种艺术手段。
常见的韵脚有押韵、叠韵、寓韵等。
4. 诗歌的语言诗歌的语言是指诗歌使用的词语和表达方式。
诗歌的语言需要具有诗意,也就是具有文学性和审美性,能够激发读者的情感共鸣。
诗歌语言的使用需要注意形象语言的运用,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二、韵律的运用1. 诗歌中的音乐性诗歌具有音乐性,音乐性是诗歌的基本特征之一。
通过句子的长短、韵脚的运用等,可以增强诗歌的音乐性,使得诗歌更加动听。
2. 韵脚的运用韵脚是诗歌构成的基本单位,通过不同的韵脚排列,可以形成诗歌的韵律美。
常见的韵脚有押韵、叠韵、对仗、绕口等。
3. 篇章的分布诗歌中的篇章可以通过整体结构和局部结构来组合,使得整个诗歌具有韵律美。
可以通过重复、回环、摹拟等方式来加强诗歌的韵律感。
三、形象的描绘1. 比喻的运用比喻是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段,通过比喻可以表达诗歌的内在含义,增强诗歌的形象感。
2. 拟人的表达拟人是指用人的属性来描绘自然界的事物,能够增强诗歌的生动性和形象感。
3. 夸张的手法夸张是诗歌中常用的手法,通过夸张可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艺术性。
四、节奏的运用1. 句子的长短诗歌中的句子需要具有韵律感,可以通过句子的长短来营造节奏感。
2. 音节的重复音节的重复是诗歌中常用的手法,能够增强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高考语文答题诗歌鉴赏“结构技巧”复习笔记
鉴赏结构技巧一、“3大类”常考结构技巧要熟记古诗,除注意写景抒情、炼字炼句外,也讲究结构之妙。
通常也会使用线索、开门见山、伏笔照应、卒章显志等结构技巧。
但要注意三个特殊之处:1.情与景的结构关系。
无论是诗还是词,一般都是先写景叙事,再抒情议论。
也有先情后景,先理后叙,或者边写景边抒情的布局特点。
2.近体诗特别讲究结构上的起承转合。
开头起句作用有:总领全文,统摄全篇,引出下文,铺垫,奠定感情基调,点题,点明季节、时间、地点等。
“承(转)”句作用有:照应、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过渡、蓄势等。
“合”句作用有:呼应、总结、卒章显志(情+理)、深化主题(情+理)、首尾圆合等。
3.结尾的两种特别之处:卒章显志(情或理)和以景结情。
(1)卒章显志。
在结尾运用直抒胸臆的手法,点明志向、情感。
这是古诗普遍使用的结尾方式。
(2)以景结情。
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结束全诗,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可以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二、解题思路示范[典例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八声甘州辛弃疾夜读《李广传》,不能寐。
因念晁楚老、杨民瞻①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
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
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
落魄封侯事,岁晚田园。
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
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②。
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
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注】①晁楚老、杨民瞻:辛弃疾的友人。
②杜甫《曲江三章》其三:“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
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
”此处化用杜诗。
本词上阕选取的李广的事迹有什么表达效果?答题思路:第一步:明技巧在这首词的上阕,作者运用层层铺垫的手法,来叙写李广的事迹,主要是为下阕情感的表达埋下伏笔。
第二步:释运用从词中看,“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是写李广灞陵受辱;“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是写李广射虎中石;“落魄封侯事”是写其功高难封。
高考诗歌鉴赏知识点总结
高考诗歌鉴赏知识点总结
高考诗歌鉴赏是文学类考试中的重要一环,掌握好诗歌鉴赏的知识点,对于提高分数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对高考诗歌鉴赏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拓展。
1. 诗歌的形式与结构:诗歌一般具有鲜明的形式特征,如诗句由音节、韵脚、格律等组成,形式有体裁之分(如诗、词、赋等),结构有体式之别(如对仗、押韵、排比等),了解并分析诗歌的形式和结构对于诗歌鉴赏至关重要。
2. 诗歌的意象与表达:诗歌通过具体形象来传达抽象的思想和感情,这些具体形象被称为意象。
意象在诗歌中起到了象征、烘托和衬托等作用,掌握诗歌中的意象有助于理解诗歌内涵,把握诗人的意图。
3. 诗歌的语言与修辞:诗歌的语言是极具艺术性的,常常运用修辞手法来使诗歌更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
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了解并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对于揭示诗歌的内涵和美感有着重要作用。
4. 诗歌的主题与意义:诗歌是诗人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艺术手段,诗歌的主题多种多样,涉及爱情、自然、人生、社会等广泛领域。
而诗歌的意义则需要通过鉴赏者的理解和解读来探索和把握。
5. 诗歌的背景与风格:诗歌是诗人对当时社会、政治、文化背景的
反映,了解诗歌的背景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同时,不同诗人有着不同的创作风格,如宋词的豪放、唐诗的婉约等,了解并分析诗歌的风格对于鉴赏诗歌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高考诗歌鉴赏需要从形式和结构、意象和表达、语言和修辞、主题和意义、背景和风格等多方面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和理解。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深入掌握,考生可以更好地应对高考中的诗歌鉴赏题目,提高答题的准确性和文采性。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知识点总结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知识点总结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是高考语文考试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要求考生对诗歌的形式特点、艺术手法和主题内容进行准确的理解和深入的分析。
以下是关于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知识点总结。
一、诗歌的定义与特点1.诗歌的定义:诗歌是一种以语言艺术形式来表达情感、抒发思想和展示形象的文学体裁。
2.诗歌的特点:(1)节奏感:诗歌的语言具有鲜明的节奏感,通过音韵和韵律的排列组合来表达情感。
(2)形象感:诗歌以形象为基本表现方式,通过具体的形象描写来直接感动读者的感官。
(3)抒情感:诗歌以抒情为主要目的,通过表达情感来引起读者的共鸣。
(4)凝练性:诗歌的文字表达非常精练,通过简洁、有力的语言传递丰富的信息。
二、诗歌的常见艺术手法1.比喻: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进行类比、象征、隐喻等方式,增强语言的形象感和感染力。
2.拟人: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形象和性格特征,增强作品的生动性和形象感。
3.排比:通过一系列连续并列的修辞句式,增强语言的力度和表现力。
4.对称:将诗歌结构分成等量的部分,增强整体的平衡感和和谐感。
5.夸张:运用夸张的手法,突出事物的特点和表情,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张力。
6.重复:通过反复使用相同的词语、句子、表达方式等手法,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和表现力。
7.押韵:通过词尾音节的相同或相近来增强韵律感和美感。
三、诗歌的主题内容1.自然景观:描写自然美景、自然现象和自然动物等,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感叹之情。
2.爱情:表达对爱情的渴望、表达对爱人的感情和思念之情。
3.社会生活:揭示社会现实、呼唤社会公正和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声音。
4.人生哲理: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探讨人生的道理和人生的出路。
5.历史人物:描写历史中的英雄人物、倾情于历史的响彻和感慨之情。
6.自我表白:表达诗人的思想、情感和心理体验,展现内心世界和自我心态。
四、鉴赏不同年代诗歌的特点1.古代诗歌(先秦至唐代):注重形式和技巧的运用,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现手法多样化。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知识点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知识点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诗歌鉴赏是一项重要的学习内容,它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文学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思辨能力。
下面将介绍一些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的知识点。
一、诗歌的形式与特点1. 体裁:古代诗歌常见的体裁有诗、词、曲、赋等,而现代诗歌则形式多样,有自由诗、近体诗等。
2. 结构:诗歌的结构包括韵律、格律、韵脚等要素,通过合理运用这些要素可以增强诗歌的美感和韵律感。
3. 语言:诗歌的语言常常比较精炼、简练,善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以表达情感或描绘景象。
二、诗歌的意义与主题1. 诗歌的意义:诗歌是一种通过抒发个人情感来表达作者内心世界的文学形式,也是文学艺术的一种形态。
2. 诗歌的主题:诗歌的主题可以涉及各个方面的内容,如自然景观、人物描写、社会现实等,其目的是传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三、诗歌的审美特征1. 音韵美:诗歌通过韵律的运用和音韵的和谐,让读者在欣赏中感受到旋律的美妙和声音的抑扬顿挫。
2. 感情美:诗歌常常通过凝练的语言和形象描写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如喜、怒、哀、乐等。
3. 意境美:诗歌能够通过具体的描写和抽象的意象来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四、诗歌鉴赏的方法与技巧1. 注重感受:在鉴赏诗歌时,要注重感受诗人的情感和意境,通过体悟和想象来融入诗歌的世界。
2. 注重细节:细节是诗歌中表达情感和绘画画面的关键,要仔细品味诗歌中的细节描写,体验其中的美。
3. 善用背景知识:诗歌常常是与历史、文化、社会等紧密相关的,了解背景知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主题。
总结:诗歌鉴赏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诗歌鉴赏的知识点,可以增进学生对文学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培养其审美情趣和思辨能力。
同时,鉴赏诗歌还需要注重感受、注重细节、善用背景知识等方法和技巧,以更好地体验诗歌的美和思考其中的意义。
通过学习和欣赏诗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人类文化的瑰宝。
诗歌鉴赏与赏析知识点总结大全
诗歌鉴赏与赏析知识点总结大全一、诗歌的定义与特点诗歌是一种以语言为媒介表达情感、思想和意象的艺术形式。
它具有以下特点:1.使用修辞手法:诗歌常常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使表达更富有感染力和艺术性。
2.以节奏和韵律为基础:诗歌以音韵结构组织语言,创造出独特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3.精炼而富有表现力:诗歌追求用简短的语言表达丰富的意义,通过意象的独特组织方式展现作者的思想和感情。
二、诗歌的体裁分类1.古体诗:包括五言和七言绝句、五言和七言律诗等等。
其中五言绝句最为常见,以四行五言的形式表达情感或描写景物。
2.近体诗:近体诗是对古体诗的创新和发展,比如绝句、律诗、民间诗歌等。
3.自由诗:自由诗打破了传统的格律和押韵规则,注重表达个人内心感受,形式上更加灵活自由。
三、诗歌的题材分类1.抒情诗: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要目的的诗歌形式,如悼念、咏史等。
2.田园诗:描绘农田景致、表现农民生活的诗歌类型,如《桃花源记》等。
3.哲思诗:探讨生活、人生、哲学等抽象概念的诗歌形式,如《登高》等。
4.咏物诗:以描绘物体形象和表达抽象寓意为主的诗歌类型,如《静夜思》等。
四、诗歌赏析的基本步骤1.整体把握:了解诗歌的题目、篇幅和体裁,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表达。
2.读懂诗句:注重把握诗句的字面意义和隐喻意义,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3.把握诗歌结构:掌握诗歌的行数、韵律和句式等语言形式,理解这些形式在表达中的作用。
4.赏析主题思想:分析诗歌中所展现的主题思想,思考诗歌与作者的背景和时代背景的关系。
5.情感体验:通过赏析诗歌,体验其中所表达的情感,寻找共鸣和感悟。
五、常见的诗歌修辞手法1.比喻:通过语言对两种事物进行相似或类比的描写,增强表达的形象性和感染力。
2.拟人:赋予非人物以人的特征和行为,使意象更加鲜活生动。
3.夸张:对事物进行程度上的夸大,以增加修辞效果和感染力。
4.反讽:通过与字面意义相反的表述,达到讽刺、嘲笑或反思的目的。
高考语文诗歌的赏析知识点总结
高考语文诗歌的赏析知识点总结高考语文诗歌的赏析知识点总结语文高考中,诗歌是必考的内容之一,且占了不小的比重。
因为诗歌具有表现语言之美的独特魅力,所以对于诗歌的赏析能力要求也是比较高的。
下面介绍几个诗歌赏析的知识点,可以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
一、形式的认识诗歌是一种有着独特形式的文学体裁,因此在欣赏诗歌时,首先要认识和理解一些形式上的元素,如诗歌的韵律、格律、体裁等。
其中,韵律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元素,对于整首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感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格律是指诗歌中的韵脚和韵部的排列方式,常见的有五言、七言等,分别表示一行有五个或七个字。
而体裁指的是诗歌的种类,如古诗、现代诗、民间诗歌等。
对于这些元素的理解不仅有助于我们在短时间内快速地理解诗歌,而且对于我们自己写诗也有很大的帮助。
二、情感的把握诗歌是表现作者真实情感的载体,因此在欣赏诗歌时,需要注意把握诗歌中的情感。
情感可以是顺境时的欢喜和庆幸,也可以是逆境时的烦躁和苦闷;可以是对爱人的感情表达,也可以是对祖国的赞美和悲痛。
不同的情感可以通过语言的力度、语言的暗示和语言的张力等方面得到表现。
因此,对于诗歌中的情感要有敏锐的嗅觉,才能更好地领略诗歌之美。
三、意象的体会诗歌是以意象为基础的,因此在欣赏诗歌时,需要注意意象的体会。
意象是指诗歌中具有形象性的描述,可以是物象、事象或人象,但其实质是指从具象到抽象的表达方式,具有远比普通的文字组合更加深刻的意义。
意象可以是具有感性印象的,也可以是丰富的象征意义,有时候甚至可以是引人联想的。
因此,对于诗歌中的意象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感知能力,才能更好地理解诗歌,也可以在写作时借鉴意象的运用。
四、文化背景的理解诗歌涉及到文化背景的因素很多,因此在欣赏诗歌时,需要注意文化方面的知识,对于古代文学、历史、哲学等方面的内容要有一定的了解,才能更好地认识诗歌。
比如在学习古典文学时,就需要掌握一些古典概念和文化常识,比如《西游记》中的“菩提树下受降妖”,或比如《红楼梦》中的“灯谜”。
【高考精品】古代诗歌鉴赏结构技巧
2.欲抑先扬 欲抑先扬又叫先扬后抑,即文势先高扬 后下抑,或文意先褒扬后贬抑,好像瀑流, 从高处飞泻而下。 • 如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 日凝妆上高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 婿觅封侯”, 这首诗采用欲抑先扬的手法, 先写少妇“不知愁”,在明媚的春日里, 精心打扮,登上翠楼,当看到大路旁翠绿 的杨柳,才想起了离别的丈夫,后面才说 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 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 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 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 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上片写的是年轻时候无所事事,无病呻 吟的“闲愁”,下片写的是而今关怀国 事报国无门的“哀愁”。上下两片采用 了重章叠句的结构形式,在反复咏唱中, 既使语言具有音乐美,又在内容上形成 鲜明对比。
• 在狱咏蝉 骆宾王 •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 注:这首诗是骆宾王任侍御史时,因上 书纵论天下大事,得罪了武则天,蒙冤下 狱后作。 卒章显志,直抒胸臆,明确表达希望得到 援救、昭雪冤狱的愿望,点明主旨。
• 以小见大 • 在表现大题材时,诗人不是叙述描写大事件、 大场面,而是着眼于小事情、小景象,通过 “小事”“小物”“小景”来反映大境界、大 主题,这种手法叫做以小见大。 • 过 华 清宫 杜牧 •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 暴露唐玄宗杨贵妃的腐化生活,杜牧仅摄取 “妃子笑”入诗,一切便尽在不言中了。千里 迢迢,快马飞驰,完全为了博得一人的欢心, 不知内情的或许以为是为了军国大事呢。
高三语文诗歌的结构特点ppt
诗歌前三句极写越王战胜后的盛况,而第四句却 笔锋一转,极写眼前的衰败和凄凉;这样,在结 构上,前后对比鲜明(由古及今),突出表现了 诗人对人事变化、盛衰无常的慨叹。
江城子· 密州出猎(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 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 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结构之情景合写
情景合写,妙在情景交融,浑然一气。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粤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诗的前两联可谓景中含情,后两联可谓 情中有景,既融洽又分明。
小练习
越中览古 李 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这首诗在结构上有鲜明的特色,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双调]清江引· 秋怀 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 雁啼 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这首元曲是怎样抒情的?请简要分析。
这支曲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前两句作者 道出自己的思乡情。接下来作者以“西 风”“红叶”“黄花”“芭蕉”“秋雨”这些 富有季节性特征的一组景物构成意境,渲染出 一幅色彩浓丽的秋景图,以此来衬托自己浓浓
结构之伏笔照应
诗人在描写、记叙过程中,对后面要表现 的内容,在前面适当地方提示或暗示一下, 而后面应与前面呼应。这种结构特点可以 使作品结构严谨,脉络分明。 如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开始写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后 面又写到“一樽还酹江月”,从大江始, 又以大江结,前后呼应等。
这首词的上阕主要记叙了什么事情?下阕主 要抒发了什么感情?二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鉴赏古典诗歌的结构特点
柳梢青•送卢梅坡(刘过)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 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 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提问:“聚散匆匆”在上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分析:从结构来看,“聚散匆匆”一句为全词第 二句,相当于绝句中的“承”句。“承”首句 “聚”意(“同在京城”),启下句“散”情,并 进一步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两个意象表现 对友人的不舍与牵挂。 答案:写出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在写 聚、散的内容之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六)重章叠句
• 重章叠句指上下句或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 复咏唱的一种结构方式。如辛弃疾的《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 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 诗的上片写的是年轻时候无所事事,无病呻吟的 “闲愁”,下片写的是而今关怀国事报国无门的 “哀愁”。上下两片采用了重章叠句的结构形式, “爱上层楼”“爱上层楼”,“欲说还休”“欲 说还休”,在这样反复咏唱中,使语言具有音乐 美,在内容上形成鲜明对比。(起强调主题的作
[注]此诗写于长庆三年诗人任杭州刺史的次年。江楼,也 称望海楼。
提问:苏轼说“白公晚年诗极高妙,‘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 夏夜霜’,此少时所不到也”。你认为这两句诗高妙吗?为什 么? 分析:由于诗句有省略,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那么我们不妨利用 “转”联与“合”联的密切关系,先向“合”联寻求破解线索, 以求得对“转”联诗意的理解,再进一步鉴赏。“合”联“能就 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校清凉”诗意显阔,是诗人在殷勤邀请好 友登临江楼消暑,因为这里非常清凉。由此不难推测“转”联该 是转向此意,这时再看诗句“晴天雨…夏夜霜”就有了清凉的感 觉,原来两句是诗人为江楼做的“广告词”:“晴本无雨,夏本 无霜,风吹古木如闻雨声,月照平沙似见寒霜,联想与想象生出 清凉,足以消暑。”
鉴赏古典诗歌的结构特点
二、技法解密: 技法解密:
1、认识诗歌结构特点 、 古诗词通常的结构形式是先写景叙事后议论 抒情,写景叙事为议论抒情作铺垫,而观点态度、 抒情,写景叙事为议论抒情作铺垫,而观点态度、 思想感情也一定在写景叙事的基础上阐发。 思想感情也一定在写景叙事的基础上阐发。常见 的有:起承转合、卒章显志、伏笔照应、 的有:起承转合、卒章显志、伏笔照应、开门见 层层深入、重章叠句等。 山、层层深入、重章叠句等。 2、寻找诗词中的标志性语言 、 如以时空为序的诗要注意寻找表时空转换的 词语、句子; 词语、句子;写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诗要注意末 尾卒章显志的抒情议论句。 尾卒章显志的抒情议论句。
(三)伏笔照应
• 诗歌篇章间的伏笔照应又叫呼应。前后内容要有 诗歌篇章间的伏笔照应又叫呼应。 内在联系,前面埋伏笔后面就得有照应。这样, 内在联系,前面埋伏笔后面就得有照应。这样, 情节连贯、 诗歌前后才能情节连贯 脉络清晰、结构紧凑, 诗歌前后才能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 使读者容易掌握全诗的脉络。 使读者容易掌握全诗的脉络。 • 首尾照应,即开头与结尾的照应,这样照应使诗 首尾照应,即开头与结尾的照应, 歌在结构上有浑然一体之感 能更加突出主题 结构上有浑然一体之感, 突出主题。 歌在结构上有浑然一体之感,能更加突出主题。 • 如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开始写“大江东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开始写“ 赤壁怀古》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最后又写“ 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最后又写“一樽 还酹江月” 由大江始,以大江结,前后呼应。 还酹江月”,由大江始,以大江结,前后呼应。
4妙“合”主旨 妙
• “合”是前三句诗意的最后合成,合句一 合 是前三句诗意的最后合成, 中心就明了, 出,中心就明了,它是诗人思想感情抒发 的凝结点,常常有点明题旨 收束全诗的 点明题旨, 的凝结点,常常有点明题旨,收束全诗的 作用。 妙合”的方式有很多, 作用。“妙合”的方式有很多,最常见的 有两种: 有两种: • 第一种是直接点题,于篇末或抒发感情, 第一种是直接点题,于篇末或抒发感情, 或议论明理,直接揭示主旨。 或议论明理,直接揭示主旨。第二种收束 方式是暗中寄托, 方式是暗中寄托,即用暗示的方法表现作 者的感情、阐述的事理。 者的感情、阐述的事理。最常见的是寄情 于景,以景语作结。 于景,以景语作结。
诗歌结构的特点及作用
诗歌结构的特点及作用
诗歌结构是指诗歌中的形式和布局。
它可以影响诗歌的节奏、韵律和意义。
以下是诗歌结构的几个特点及其作用。
1. 韵律和节奏
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是诗歌结构的基本元素。
通过选择特定的音节和重音模式,诗人可以创造出丰富多样的音乐效果。
韵律和节奏可以提升诗歌的美感,使其更加生动有趣。
2. 押韵方案
押韵是指诗句中重音音节之间的音韵相似,是诗歌结构中常见的一种特点。
押韵可以增强诗歌的韵律感和音乐感,使诗歌更加凝练和易于记忆。
不同的押韵方案也可以传递不同的情感和意义。
3. 行与节
在长诗或史诗中,诗歌结构通常包括行与节。
行是诗歌中的一个独立单位,由一行或多行组成。
节则是由若干行组成的更大的单位。
通过行与节的组织,诗人可以展现更复杂的叙事结构和思想发展。
4. 重复和变奏
重复是诗歌结构中常见的修辞手法,通过反复使用某个词语、短语或句子,可以强化表达的效果。
变奏则是对重复进行改变和发展,使诗歌更加丰富多样。
重复和变奏可以增强诗歌的连贯性和表现力。
5. 图像与隐喻
诗歌结构也可以通过图像和隐喻来传递意义。
通过组织和排列图像与隐喻,诗人可以创造出独特的形象和意象,使诗歌更具艺术性和寓意。
通过以上的特点,诗歌结构可以为诗歌赋予韵律感、增强表达力、丰富意义、打造形象和引起读者情感共鸣。
它是诗歌艺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为诗歌带来独特的美感和文化价值。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要点总结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要点总结诗歌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占有重要地位。
通过鉴赏诗歌,我们可以深入了解诗歌的内涵与表达方式。
在高中语文学习中,诗歌鉴赏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下面,我将总结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的要点,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
一、诗歌的形式特点1. 韵律形式:诗歌通常按照一定的音节、押韵规律构成,有不同的韵律形式,如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等。
2. 线条形式:诗歌的排列通常呈现出独特的线条美,如每行字数的安排、排列的紧凑程度等。
3. 篇幅有限:相较于其他文学形式,诗歌的篇幅通常相对较短,通过简短的文字传达丰富的意境和情感。
二、诗歌的语言特点1. 以意象和感觉为核心:诗歌常常利用丰富的意象和感觉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考。
通过描写具体的形象、事物等,增强诗歌的感染力。
2. 夸张与隐喻:诗歌常常使用夸张和隐喻的修辞手法来营造强烈的艺术效果。
通过夸张或隐喻表达情感和意象,使诗歌更富有张力。
3. 用词精准而充满想象力:诗歌在用词方面常常力求精准,通过集中而精练的词语,传达细腻而深刻的意境。
三、诗歌的意境1. 表达情感:诗歌是一种由情感驱动的艺术形式,通过独特的语言塑造情感,唤起读者的共鸣。
2. 传递思考:诗歌不仅表达情感,还包含着作者对人生、自然等深刻的思考。
通过诗歌的意境,传递作者的思想。
3. 营造美感:诗歌以其独特的语言之美和意境之美,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和感受。
四、诗歌的主题和风格1. 主题的多样性:诗歌的主题涵盖广泛,有自然、爱情、人生等各种主题。
通过主题的选择和表达,诗歌向读者传达了丰富的思想和情感。
2. 风格的多样性:不同的诗人有不同的写作风格,有的喜欢抒发自己的感情,有的喜欢融入社会与时代,有的追求形式的独立等。
了解诗人的风格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
五、鉴赏诗歌的方法和技巧1. 注重整体把握:在鉴赏诗歌的过程中,要注意整体把握诗歌的主题、意境和情感,从整体上理解诗歌的艺术价值。
2. 关注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诗歌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可以感受到作者的用心和情感。
高考诗歌鉴赏知识点清单:结构特点
高考诗歌鉴赏知识点清单:结构特点诗歌结构特点主要有首句标目、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1)首句标目。
开宗明义,直接点题。
运用这种方法开头,就为全文指明了“航标”,如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首句“一上高城万里愁”就具有首句标目的作用。
(2)开门见山。
诗歌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
如杜甫《蜀相》的开头:“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以问引起,祠堂何处?锦官城外,数里之遥,远远望去,只见翠柏成林,好一片葱葱郁郁,气象不凡,那就是诸葛武侯祠的所在了。
这第一联,开门见山,洒洒落落,而这两句又一问一答,自开自合。
(3)曲笔入题。
不马上就触到本题,开头先来一个发端。
运用得好,会使文章有跌宕起伏之感,造成悬念,吸引读者。
如谢朓《玉阶怨》:“夕殿下珠帘,流萤飞复息。
长夜缝罗衣,思君此何极?”作者先景语后情语,先以景象渲染而后委婉抒情的写法,切合“迂回”起势。
(4)铺垫。
为主要人物出场、主要事件发生或主要情感抒发创造条件而着重描述渲染、进行陪衬衬托的一种表现手法。
通过铺垫,可以渲染气氛,形成“山雨欲来”的情势,促使读者产生期待、盼望的急迫心情,这样就大大增强了作品的吸引力。
如杜牧《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霜叶红于二月花”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作铺垫。
(5)伏笔照应。
即诗歌对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作出某种暗示性的铺排,当人物或事件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再予以“响应”的写作技巧。
如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此词共分两片,下片照应上片。
“心在天山”与“当年”句相应,“身老沧洲”与“关河梦”句相应,目的在于构成对照,抒发词人心酸遗恨的苍凉心情。
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古诗词阅读与鉴赏 特别知识清单 (三) 读懂古诗
特别知识清单(三)读懂古诗一、知识必备(一)古诗题材、体裁(二)古诗结构1.古诗的一般结构古体诗以自然段为层近体诗绝句前两句写景(次),后两句抒情(第四句最重要) 有的诗讲究起、承、转、合律诗前四句写景(次),后四句抒情(主)词上阕(片)首句渲染气氛写景(次)主句写景尾句过渡下阕(片) 承接上阕(片),表达主旨抒情(主)2.近体诗(主要是律诗)的结构3.律诗中间两联对仗(三)古诗语言古诗语言是语言的变形,它离开了口语与一般书面语,成为一种特异的语言形式,既遵循语言规范,又时时欲超出语言规范。
古诗语言的“变形”:在语言方面,建立格律以营造音乐美;在用词、造句方面,改变词性、改变词序、省略成分等;在修辞方面,常常是互文见义。
由此取得“新、巧、奇、警”的艺术效果;增加语言容量,以取得多义的效果;强化语言的启发性,以取得写意传神的效果。
但语言的“变形”都服从表情达意的目的,而非文字游戏。
古诗语言变形的地方,往往是读懂诗歌的难点。
二、方法路径(一)找准最直接的路径——标题、情语和注释1.读标题,挖信息标题,通常是诗歌内容和形式等信息的重要载体,是解读诗歌的第一把钥匙。
其蕴含的信息有:①提示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②交代写作缘由或目的,暗含情感;③奠定诗歌的感情基调;④表明诗歌的题材或体裁;⑤暗示诗歌的表达技巧。
2.抓情语,明主旨诗歌如果有直接表达作者情感的词语或句子,就应紧紧抓住,这是理解诗情的一条捷径。
情语多出现在诗的后半部分,尤其是尾句,还有词的下阕。
有时作者也“移情”到景、物中,如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中的“哀”字。
当然,诗中所谓的“情语”并不都是作者最真实的情感表达,有的诗人会故意用反语(这种情况很少)。
但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是能够通过抓住“情语”进而读懂诗歌的。
3.读注释,明暗示诗后如果有注释,则注释也蕴含着丰富的信息,知晓这些信息,会对读懂诗歌有直接的帮助。
(二)找准最稳妥的路径——关键字词、景事情和尾句1.抓关键字词,突破理解障碍中国古典诗歌大都篇幅短小,语言高度凝练、概括、含蓄而有跳跃性。
高三诗歌鉴赏主要知识点
高三诗歌鉴赏主要知识点在高三诗歌鉴赏中,我们需要了解一些主要的知识点,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各种类型的诗歌作品。
本文将介绍高三诗歌鉴赏的主要知识点,包括诗歌的形式、主题、韵律、修辞手法等。
通过深入了解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提升自己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一、诗歌形式诗歌是一种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结构和特点。
在高三诗歌鉴赏中,我们需要了解不同形式的诗歌,如长诗、短诗、抒情诗、叙事诗等。
同时,了解每种形式的特点和表达方式,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二、诗歌主题诗歌的主题是诗人创作时所表达的中心思想或情感。
在高三诗歌鉴赏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常见的主题,如爱情、自然、人生哲理等。
通过对主题的理解,可以更加深入地品味诗歌的内涵,感受诗歌所传递的情感。
三、诗歌韵律韵律是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给诗歌带来了韵味和美感。
在高三诗歌鉴赏中,我们需要学习一些常见的韵律形式,如押韵、对偶、平仄等。
通过对韵律的把握,可以更好地欣赏诗歌的音韵之美。
四、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诗歌中常用的表达方式,可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在高三诗歌鉴赏中,我们需要学习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通过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艺术效果。
五、诗歌作者与时代背景了解诗歌作者以及创作背后的时代背景,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鉴赏诗歌作品。
在高三诗歌鉴赏中,我们需要了解一些重要的诗人和他们对诗歌艺术的贡献,同时也要了解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和社会背景,这样可以更好地把握诗歌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综上所述,高三诗歌鉴赏的主要知识点包括诗歌的形式、主题、韵律、修辞手法以及诗歌作者与时代背景。
通过深入学习和理解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提升自己对诗歌的鉴赏能力,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各种类型的诗歌作品。
希望本文对高三学生的诗歌鉴赏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诗歌鉴赏知识清单:结构特点
诗歌结构特点主要有首句标目、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1)首句标目。
开宗明义,直接点题。
运用这种方法开头,就为全文指明了“航标”,如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首句“一上高城万里愁”就具有首句标目的作用。
(2)开门见山。
诗歌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
如杜甫《蜀相》的开头:“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以问引起,祠堂何处?锦官城外,数里之遥,远远望去,只见翠柏成林,好一片葱葱郁郁,气象不凡,那就是诸葛武侯祠的所在了。
这第一联,开门见山,洒洒落落,而这两句又一问一答,自开自合。
(3)曲笔入题。
不马上就触到本题,开头先来一个发端。
运用得好,会使文章有跌宕起伏之感,造成悬念,吸引读者。
如谢朓《玉阶怨》:“夕殿下珠帘,流萤飞复息。
长夜缝罗衣,思君此何极?”作者先景语后情语,先以景象渲染而后委婉抒情的写法,切合“迂回”起势。
(4)铺垫。
为主要人物出场、主要事件发生或主要情感抒发创造条件而着重描述渲染、进行陪衬衬托的一种表现手法。
通过铺垫,可以渲染气氛,形成“山雨欲来”的情势,促使读者产生期待、盼望的急迫心情,这样就大大增强了作品的吸引力。
如杜牧《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霜叶红于二月花”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作铺垫。
(5)伏笔照应。
即诗歌对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作出某种暗示性的铺排,当人物或事件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再予以“响应”的写作技巧。
如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此词共分两片,下片照应上片。
“心在天山”与“当年”句相应,“身老沧洲”与“关河梦”句相应,目的在于构成对照,抒发词人心酸遗恨的苍凉心情。
(6)画龙点睛。
即在诗歌关键处加上一两句精辟的话,点明主旨,使全篇的用意都显露出来的写法。
如文天祥《过零丁洋》的最后一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如撞钟,磅礴而高亢,把诗人心系国家、胸怀民族、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气节推至高潮,感召着无数后来的仁人志士为正义的事业而英勇献身,在全诗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7)卒章显志。
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点明主旨。
点睛之笔用在诗词的结尾,也常常称为“卒章显志”。
这在古典诗词中是常见的写法。
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的结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句,表达诗人要自由自在、驰骋豪放、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心志。
又如另一首《行路难》尾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实现理想的豁达。
(8)以景结情。
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
如王昌龄《从军行》(其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诗人以景结情,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更加深了诗人的思想感情,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