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传理论行动者网络理论
“行动者网络”之后:数字新闻研究中的行动者转向与再定位
“行动者网络”之后:数字新闻研究中的行动者转向与再定位目录1. 背景与研究动机 (2)1.1 数字技术对新闻生产和传播的影响 (3)1.2 行动者网络的崛起与演变 (4)1.3 研究意义与价值 (5)2. 行动者网络的定义与特征 (6)2.1 行动者网络的内涵 (7)2.2 数字技术赋予行动者网络的特征 (8)2.3 行动者网络与传统媒体的关系 (10)3. 行动者网络参与新闻的策略与模式 (11)3.1 报道、评论与反驳 (13)3.2 传播与集结 (14)3.3 组织与协调 (15)4. 行动者网络对新闻内容的影响 (17)4.1 情感与议题的扩散 (18)4.2 不同视角的呈现 (19)4.3 新闻价值的重定义 (21)5. 行动者网络对新闻机构的影响 (22)5.1 传统的权威性面临挑战 (24)5.2 新闻机构的应对策略 (25)5.3 数字新闻生产与传播的新模式 (26)6. 行动者网络自身的变化与演进 (27)6.1 分裂与整合的趋势 (28)6.2 专业主义与非专业化的冲突 (30)6.3 声望与信任的重建 (31)7. 对数字新闻研究的启示与展望 (31)7.1 行动者网络研究的新方向 (33)7.2 数字化环境下的新闻参与模式 (35)7.3 未来新闻发展趋势分析 (36)1. 背景与研究动机在数字新闻研究的领域中,“行动者网络”这一概念为我们理解新闻传播过程提供了新的视角。
随着社交媒体、互动平台等技术的迅猛发展,新闻的生产、传播和接收方式发生了深刻变革。
在这一背景下,传统的新闻传播模式已难以完全解释当前的新闻现象。
传统的新闻传播研究往往聚焦于媒体机构、记者等核心行动者,而忽视了那些在新闻传播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其他行动者,如普通网民、意见领袖、技术专家等。
这些行动者在新闻传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他们的行为、态度和互动方式对新闻传播的结果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研究旨在探讨数字新闻传播中行动者的转向与再定位问题,通过深入分析不同类型的行动者在新闻传播过程中的角色、作用以及他们之间的互动关系,我们希望能够更全面地揭示数字新闻传播的内在机制和规律。
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区域创新体系研究_以南京为例_王春梅
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区域创新体系研究——以南京为例王春梅(南京大学,南京市委党校,南京,210000)摘要:本文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以南京为案例来分析区域创新体系构建、发展和进化的过程,根据区域创新体系中行动者所处位置和角色的不同将行动者分为核心行动者、主要行动者和共同行动者三类,通过追踪行动者的行动我们发现区域创新体系中核心行动者经历了从政府到科技创业创新人才的转变,实现这个转变的关键是科技创业创新人才成为转译者来表达各行动者利益并进行互动、磋商并联结起来形成行动网络,同时联结行动者的手段也从政府主导政策向政府和市场共同作用演变。
最后指出南京区域创新体系的发展关键是要让企业成为行动者网络中的核心行动者;政府从通过更多的服务来加强行动者网络联结的强度、缩小网络联结的长度、扩展网络的范围;政府与大学要建立基于利益共享联结的协同创新。
关键词:区域创新体系行动者网络科技人才案例研究中图分类号:G311 文献标识码:C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中,许多城市都将创新驱动作为城市发展的新动力,但是每个城市由于资源禀赋的差异,创新路径各不相同。
南京作为一个科教资源相对丰富的城市,也一直在进行着区域创新发展的探索,如何吸引科教资源融入区域的创新活动一直是南京创新发展中面临的一个难题。
本文用行动者网络理论来追踪区域创新体系中行动者的互动、联结、转化和协同过程,分析行动者网络联结、转译的原因,并对南京区域创新体系的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
1、行动者网络理论的主要内涵行动者网络理论((actor-network-theory,ANT)是法国学者拉图尔、卡龙、劳等人创立的,拉图尔在1987年出版的《科学在行动:怎样在社会中跟随科学家和工程师》一书中从理论和实践层面系统阐述了他的行动者网络理论,认为人和非人的因素(如技术等)都可以成为行动者,非人行动者的意愿需要通过代言人来表达;并用网络这个词将人类和非人类行动者以同等的身份并入其中,认为行动者网络的建立依赖于这些异质性要素的组合、联结和扩张。
行动者网络理论下的行动者责任分析
行动者网络理论下的行动者责任分析行动者网络理论将某项活动的参与者——人和物都视为行动者,并用广义对称性原则赋予所有行动者平等的地位。
行动者尤其是人类行动者在转译活动中不仅拥有了选择的空间和权力,同时也有必须遵守的道德准则和应当承担的责任。
关注科学建构及其他社会活动中的责任问题对于减少科技成果的负效应,更好地实现科技的正价值及社会的良性运转有重要意义。
标签:行动者;广义对称性;转译;能动性;责任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以爱丁堡学派为代表的科学知识社会学是以真实的、社会中的科学,以拥有不同社会利益、社会属性的科学家对科学知识形成的影响为切入点来进行研究的,并以其提出的“强纲领四信条”而闻名。
到了拉图尔等人这里,科学知识社会学就发生了一些转向,虽然其前期的思想深受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影响甚至被认为是强纲领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公开信奉者,但在后期,拉图尔的科学研究已经转向了行动者网络理论,虽然同科学知识社会学一样同属于建构论的范畴,但行动者网络理论对于科学技术活动有着完全不同的解释。
行动者网络理论认为,“技术科学”是异质行动者通过转译、联结形成行动者网络而建构出来的动态过程,这其中涉及异质行动者、转译、行动者网络,以及核心主张广义对称性等。
弄清楚这些关键点,我们可以对行动者网络理论有一个大致了解,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进一步探讨关于行动者责任的问题。
一、行动者网络理论要点简述(一)一种关系唯物主义行动者网络理论(Actor-network Theory,简称ANT)框架最初是由卡龙(Michel Callon)和拉图尔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来的。
拉图尔的行动者网络理论是在批判爱丁堡学派强纲领的基础上建立起的基本观点,在拉图尔以实验室为基础构造出来的科学技术场中,“关系”始终是他关注的焦点。
在对自然与社会的关系研究中,行动者网络理论超越了传统科学哲学的自然决定论,也不同于强纲领的社会决定论,它是在这样一种“关系网络”——异质行动者通过联结、转译等活动而构建的“行动者网络”——中探讨自然与社会的关系以及科学的建构过程。
行动者的能动性观念及其适当性反思拉图尔行动者网络理论研究
引言
拉图尔行动者网络理论是当代社会学领域的重要理论之一,该理论从行动者 的角度出发,强调行动者在社会网络中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本次演示将围绕拉图 尔行动者网络理论展开,探讨行动者的能动性观念及其适当性。
主体部分
一、拉图尔行动者网络理论的基 本概念和背景
拉图尔行动者网络理论的核心概念包括行动者、网络和关系。行动者是指在 社会网络中积极主动的个体或团体,他们具有目的性、自主性和能动性。网络则 是由行动者及其之间的关系所构成的复杂的社会结构,这些关系包括合作、竞争、 支配、依附等。拉图尔强调行动者在网络中的地位和作用,他们通过自身的能动 性创造和维持着这些关系。
(3)缺乏对行动者互动过程的分析:拉图尔行动者网络理论主要行动者在 网络中的地位和作用,但缺乏对行动者之间互动过程的分析。这种分析的缺乏可 能影响对行动者在网络中的实际作用的理解。
2、改进建议
(1)引入结构主义视角:为了更好地理解行动者的能动性和网络结构的关 系,建议引入结构主义视角,探讨网络结构如何影响行动者的行为和决策。
三、拉图尔行动者网络理论的适 当性反思
1、存在的问题和局限性
(1)过度强调行动者的主动性:拉图尔行动者网络理论过于强调行动者的 主动性,忽视了结构对行动者的限制和影响。在这种情况下,行动者的能动性可 能会受到限制,无法完全实现。
(2)忽视网络结构的影响:尽管拉图尔行动者网络理论提出了行动者和网 络的关系,但这种关系在实际中可能受到网络结构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限制了 行动者在网络中的能动性和活动范围。
(2)强调网络结构的影响:应该更加重视网络结构对行动者能动性的影响, 分析这种影响如何改变行动者在网络中的地位和作用。
(3)增加互动过程的分析:建议在未来的研究中增加对行动者之间互动过 程的分析,以更深入地了解行动者在网络中的实际作用。
新功能主义概述
关注可持续发展和环保理念,将新功能主义与绿色设计、循环经济等相结合,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深入研究人类需求和科技发展趋势,为新功能主义提供更广阔的设计思路和创新方向。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新功能主义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和影响
新功能主义理论的发展和完善
新功能主义与其他理论的比较和融合
政治学
政治决策分析:新功能主义为政治决策提供了分析和解释框架
政策扩散研究:新功能主义解释了政策如何在不同地区和政治体系之间传播和扩散
政治经济分析:新功能主义将政治和经济因素视为相互关联的体系
国际关系研究:新功能主义解释了国际关系中的功能相似性和相互依赖性
传播学
新功能主义对传播效果的研究,关注媒介如何影响受众的态度和行为。
理论局限与批评
理论局限:新功能主义过于强调功能和实用主义,忽视了对社会结构和文化背景的深入探讨。
批评:新功能主义的理论框架较为简单,难以解释复杂的社会现象和行为。
适用范围:新功能主义主要适用于解释和分析西方社会的现象,对于其他文化和社会背景可能存在适用性问题。
改进方向:新功能主义需要进一步完善其理论框架,增强其对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的适应性和解释力。
,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新功能主义概述
目录
01
添加目录标题
02
新功能主义的概念
03
新功能主义的理论基础
04
新功能主义的应用领域
05
新功能主义的贡献与局限
06
新功能主义的未来发展
01
添加章节标题
02
新功能主义的概念
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舆情演化与预警策略研究
3、企业或政府机构:舆情的应对者和影响者。企业或政府机构对舆情的态度 和处理方式会影响公众的情绪和行为,同时也受到公众的监督和评价。
三、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预警 策略
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舆情演化模型,我们可以提出以下预警策略:
1、强化信息监测:通过监测社交媒体、新闻网站等渠道的信息传播情况,及 时发现和掌握公众的利益诉求和情感表达,为后续的预警策略提供数据支持。
四是加强危机管理,建立健全的网络舆情应对机制。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 案例分析、实证研究和模拟实验等。已有成果显示,有效的应对策略可以显著 降低网络舆情的负面影响,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社会的稳定性。然而,目前研 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对网络舆情应对策略的的系统性和协同性研究不够 充分,对不同类型和规模的舆情事件的应对策略研究尚不全面等。
总之,行动者网络理论作为一种新的视角和方法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 认识和分析社会现象的工具。虽然该理论存在一些缺点和不确定性,但随着其 不断发展和完善,相信它将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推广,为人们解决社会 问题、推动社会发展提供更多的启示和帮助。
参考内容三
引言
拉图尔行动者网络理论(Latour’s Actor-Network Theory)是社会科学领 域中的一个重要理论框架,用于解释复杂社会现象。该理论主张社会现象是由 一系列行动者、网络、结构和功能等元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本次演示将从拉 图尔行动者网络理论的角度出发,探讨关键词和内容之间的关系,以期为相关 研究提供借鉴和启示。
文献综述:
1、网络舆情演化的历程、机制和影响因素网络舆情的演化是指在网络空间中, 舆情要素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不断演变和发展的过程。其演化历程包括形成、扩 散、峰值和衰减四个阶段。影响网络舆情演化的因素主要包括事件本身的特点、 网络受众的群体特征、网络媒体的传播机制以及社会心理因素等。
联通主义学习教学交互研究新视角:行动者网络理论
联通主义学习教学交互研究新视角:行动者网络理论作者:王志军来源:《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7年第06期摘要:联通主义学习是一种以复杂理论、自组织理论、混沌理论和网络理论为基础理论,以社会化网络环境为支撑,以复杂信息环境中的教学交互为核心,以螺旋式的知识创新和网络扩展与优化为目标的学习。
联通主义学习中教学交互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以知识接受、传递或建构为核心的传统学习理论在推进联通主义学习教学交互研究方面面临困境,社会学领域的行动者网络理论为破解这一难题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和方法论指导。
行动者网络理论所强调的“对称性”“转译”“网络”“网络效应”等核心观点与联通主义学习理论有很多相似之处。
它带给联通主义学习教学交互研究的启示主要包括6个方面:(1)对称性原则是指导联通主义教学交互研究的基本原则;(2)跟踪行动者所形成的网络,是研究联通主义学习教学交互的基本步骤;(3)找到网络形成中的必经之点是联通主义教学交互研究的要点;(4)网络的空间性和时间性是联通主义教学交互研究的重要视角;(5)关系思维和过程思维是联通主义教学交互研究的重要思维方式;(6)网络行动化研究是联通主义教学交互研究的新方法。
关键词:联通主义;学习理论;教学交互;行动者网络;学习分析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195(2017)06-0028-09doi10.3969/j.issn.1009-5195.2017.06.004联通主义学习理论作为数字时代的学习理论,为我们深入认识在日益开放复杂的信息网络时代“学习是如何发生的”提供了新的视角。
联通主义学习以教学交互和创新为核心。
日益开放的网络环境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全球化、开放的教学交互空间,从而为基于互联网的以集体知识创新为核心的学习的开展提供了契机。
教学交互作为整合教与学时空分离的关键,不仅是远程教育研究的核心,也是联通主义学习的核心与取得成功的关键(王志军 & 陈丽,2014)。
以“食”为媒:行动者网络理论下城市形象建构的逻辑与路径——以淄博烧烤为例
96THE REALM OF MOVIE AND TV ARTS影视艺苑“城市形象”这一概念的提出可以追溯到美国城市学家凯文·林奇,他在1960年出版的《城市意象》一书中表明,任何一座城市都有一种公众印象,它是许多个人印象的迭合;或者有一系列的公共印象,每个印象都是某些一定数量的市民所共同拥有的。
[1]后续研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丰富了“城市形象”的概念,将城市环境、城市文化、市民风貌、政府作为等因素囊括在其内涵体系中,城市形象体现了公众对于一座城市历史文化及生活现状的全部感知,也是对其未来发展潜力的展望。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形象的塑造逐渐发展成为城市建设的关键一环。
作为城市发展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形象对内能够增强市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提高城市的集体凝聚力;对外能够扩大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激发城市生命力,促进其综合实力的发展。
而食物自古以来就承担着城市明信片的功能,是彰显城市历史文化的基点,更是塑造城市形象的重要载体。
每座城市都有其代表性的饮食文化,游客通过这些特色美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当地人的生活追求和精神面貌,进而了解当地的发展历程及文化底蕴[2],最终形成对于一座城市的心理图景,城市形象也就在此过程中被建构出来。
2023年“进淄赶烤”成为一种广受关注的社会现象,食客驱车几百公里排队数小时只为吃一顿“新晋顶流”淄博烧烤。
与此同时,不仅淄博美食火爆出圈,真诚淳朴热情好客的淄博市民以及充满烟火气的小城淄博也受到了大众的一致好评与喜爱。
在这场声势浩大的“赶烤”浪潮背后,作为特色食物的烧烤是如何促进人与人相遇,人与城市相熟的?其在淄博城市形象建构和传播的过程中承担了什么角色,发挥了什么作用?而淄博又是如何将烧烤带来的巨大流量转换为机遇和红利,进一步促进城市发展的?这些问题的解决有利于更好地发挥淄博烧烤助力城市形象建构的作用,同时为其他城市挖掘地方特色文化、以“食”为媒进行形象传播提供借鉴。
新传理论27:行动者网络理论
行动者网络理论| 新传理论27写在前面布鲁诺·拉图尔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学者之一,他的研究及理论在人文社科领域都产生了广泛影响,但同时也存在着相当多的争议。
在一个国际会议上,一位心理学家问拉图尔:“你相信现实的存在吗?”拉图尔哭笑不得:“我当然相信现实。
”但的确有很多人以为,拉图尔的观点是:现实是不存在的。
这是因为拉图尔认为科学事实不是被发现的,而是被建构、被生产的——不是原本就存在于自然界中、被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而是科学家通过研究操作,使人们认识到科学事实的存在。
科学事实被揭露、被接受的过程中,科学家不是观察者,而是参与者,参与了科学事实的建构。
以生物学家巴斯德为例,在拉图尔看来,并非巴斯德发现了病毒的存在,而是巴斯德在与医生、病人、寄生虫、牲畜等人和物的互动中,产生了人们对于病毒的理解。
这一切要得益于他在实验室中数年的参与观察。
拉图尔根据这些思想,提出了行动者网络理论。
先来看一个可以直接用于答题的名词解释:行动者网络理论(Actor-Network Theory,即ANT),也称为异质建构论,是由法国社会学家布鲁诺·拉图尔(BrunoLatour)、米歇尔·卡龙(Michel Callon)和约翰·劳(John Law)提出的社会学分析方法。
该基本理论研究了人与非人行动者之间相互作用并形成的异质性网络,认为科学实践与其社会背景是在同一整个过程中产生,并不具有因果关系,它们相互建构、共同演进,并试图整合技术的宏观分析和微观分析,把技术的社会建构向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建构扩展。
基本思想是:科学技术实践是由多种异质成分彼此联系、相互建构而形成的网络动态过程。
基本方法论规则是:追随行动者,即从各种异质的行动者选择一个,通过追随行动者的方式,向公众展示以此行动者为中心的网络建构过程。
其实简单来说,以拉图尔、卡龙为代表的巴黎学派主张自然和社会的变迁与演进都是通过行动者之间的互动以及行动者、互动所组成的网络决定的。
“旧相识”和“新重逢”行动者网络理论与媒介研究的未来一个理论史视角
“旧相识”和“新重逢”行动者网络理论与媒介研究的未来一个理论史视角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旧相识”和“新重逢”这两个概念在行动者网络理论与媒介研究中的应用,以及它们如何共同塑造媒介研究的未来。
通过理论史的视角,我们将审视这两个概念的历史演变,揭示它们在媒介理论中的重要地位,并探讨它们在媒介研究中的未来发展潜力。
我们将对“旧相识”和“新重逢”这两个概念进行界定和阐释。
在行动者网络理论中,“旧相识”指的是那些已经存在并相互熟悉的行动者,而“新重逢”则指的是新的行动者的加入和旧有行动者之间的重新连接。
这两个概念在媒介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们揭示了媒介环境中行动者之间的互动和关系变化。
我们将回顾历史,分析“旧相识”和“新重逢”在媒介理论中的发展轨迹。
我们将从媒介技术的演变、媒介形态的变化以及媒介与社会关系的互动等多个方面来探讨这两个概念在媒介理论中的演变和发展。
接着,我们将讨论“旧相识”和“新重逢”在媒介研究中的应用。
我们将分析它们在媒介内容生产、媒介消费、媒介社会影响等方面的作用,以及它们如何影响媒介研究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
我们将展望未来,探讨“旧相识”和“新重逢”在媒介研究中的发展潜力。
我们将关注媒介技术的持续创新、媒介环境的不断变化以及媒介与社会关系的日益复杂等趋势,分析这两个概念在未来媒介研究中的重要性和潜力。
本文旨在通过理论史的视角,深入探讨“旧相识”和“新重逢”在行动者网络理论与媒介研究中的应用和未来发展。
我们希望通过这一研究,为媒介研究提供新的理论视角和研究思路,推动媒介研究的深入发展。
二、行动者网络理论的核心概念与特点行动者网络理论(ANT,Actor-Network Theory)是一种独特的理论框架,由法国社会学家布鲁诺·拉图尔(Bruno Latour)提出,它挑战了传统的社会科学视角,将非人类行动者(如技术、物体、符号等)引入分析的中心。
ANT强调行动者的多元性,认为所有的行动者,无论人类还是非人类,都在网络中相互塑造、相互影响。
行动者网络理论新
行动者网络理论一:三个代表性人物介绍1、米歇尔·卡龙(Michel Callon):2、约翰·劳(John law):3、布鲁诺·拉图尔(Bruno Latour):二:行动者网络理论(ANT)提出的背景1、从知识社会学到科学知识社会学知识社会学的基本思想可以从曼海姆的两本著作《知识社会学问题》、《意识形态与乌托邦》得到,即:知识经常形成一种社会历史过程,既能巩固现存的啊社会秩序,又能推动社会变迁,知识无法脱离社会现实存在,有其社会根源并且受到社会的制约。
也就是说1、知识的产生和发展并非由其内在逻辑决定,而是由社会存在决定。
2、社会存在不仅决定了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还直接影响知识的形式和内容。
但这个理论的问题是把自然知识和科学知识与文化知识对立起来。
进而导致以莫顿为代表的科学社会学的诞生。
2、莫顿社会学及其缺陷严格意义的科学社会学,即由专业社会学家运用社会学的概念,方法对科学进行研究,是以美国著名社会学家莫顿在1938年发表的《十七世纪英国的科学、技术与社会》为奠基性的著作。
在批判的继承了知识社会学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莫顿为代表的科学知识社会学出现了,他的理论主要指科学的体制化气质和科学的社会组织运行两个方面。
他认为:科学知识是由体制目标所规定的普遍性标准的产物,科学规范则能够保证创造系统有效的知识,社会因素(如科学家的情感、信念、偏好、科学共同体的外部环境或科学活动面对的社会现实)均不会渗透到科学的认知层面,都不会决定性的影响科学知识的生产和评价过程。
这个理论只对科学体制方面做了分析,而不讨论科学知识本身的社会学。
也就是说,在莫顿那里,科学知识的认识内容是一个“黑箱”,莫顿把科学和技术作为一黑箱置于当时的社会-文化氛围中进行研究,但他并不像揭示此黑箱的要素及内部结构,而是侧重于从社会学功能分析的角度探讨科学和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而并没有意识到将科学内容当做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大科学项目中政产学研如何合作基于行动者网络的视角
三、基于行动者网络的合作模式构建
2、资源共享模式:政产学研各方应通过共建实验室、共享设备资源、共同开 发技术等方式,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这样可以降低创新成本,提高创新效 率。
三、基于行动者网络的合作模式构建
3、人才培养模式:高校应加强与企业和政府的合作,共同培养具有实践能力 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通过实习、实践、研究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深入了解 大科学项目的背景和应用需求,提高其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6、加强政府支持:政府作为重要的合作主体之一,应当在高职校企合作中发 挥积极作用。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法规、提供资金支持、搭建信息服务平 台等方式,促进校企合作的发展和完善。例如,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 参与校企合作,为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提供税收优惠、资金扶持等政策支持。同 时,政府还可以搭建信息服务平台,为学校和企业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交流渠 道。
四、结论与建议
四、结论与建议
基于行动者网络的视角,大科学项目中政产学研的合作应构建多元参与、资 源共享、人才培养、协同创新和沟通协调机制等五种模式。为了实现这些合作模 式的有效运行,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四、结论与建议
1、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法规,鼓励和支持பைடு நூலகம்产学研合 作发展。同时,应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和技术转移平台,帮助各方解决制约合作 发展的难题。
内容摘要
本次演示采用了问卷调查和网络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问卷调查对象为某地 区的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通过问卷收集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的相关数据。网 络分析则是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探究合作网络的结 构和特征。
内容摘要
通过问卷调查和网络分析,我们发现当前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存在以下问题: (1)合作网络密度较低,节点间连接不够紧密;(2)网络核心节点数量较少, 缺乏引领整个网络发展的主导力量;(3)合作形式较为单一,缺乏深层次、多 元化的合作模式。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进一步探讨了原因和影响。
西方管理会计“行动者网络理论”研究综述
西方管理会计“行动者网络理论”研究综述西方管理会计“行动者网络理论”研究综述一、引言近年来,行动者网络理论(Actor- network theory,ANT)在国外管理与会计研究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学术界不断涌现出一些行动者网络理论在会计系统设计和推广等方面的运用成果。
ANT 关注社会-技术网络中的利益相关者或行动者如何共同塑造技术形态、社会扩散和地理特征,是一种描述行动者相互作用、联系和影响的典型的质性研究方法。
相对于国外关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探讨与运用颇为丰富的成果,国内学术界目前发表的关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研究成果明显偏少,主要出现在市场营销、物流管理、金融服务等方面(林善浪等,20XX;陈仁川等,20XX),会计领域基本上没有。
不少学者在对这一方法的运用上存在诸多问题与困惑。
鉴于此,本文结合国外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管理会计研究成果,对国内行动者网络理论的研究与运用提出相关的探讨,以便为正确规范地使用这一方法提供借鉴,通过推动行动者网络理论和方法的运用促进中国管理会计研究的发展。
二、行动者网络理论的核心内容行动者网络理论是由法国社会学家M ichel Callon 和Bruno Latour提出的社会学研究方法,又被西方学者描述为物质-思维研究方法,该理论探讨了人与非人行动者之间相互作用并形成的异质性网络,认为科学实践与其社会背景是在同一过程中产生,并不具有因果关系,它们相互建构、共同演进,并试图对技术的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进行整合,把技术的社会建构向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建构扩展。
该理论的核心内容包括:(一)行动者(Actor)在ANT理论中,行动者被分为人类行动者(actors)与非人的存在或非人物体(actants),后者包括思想、技术、设备等诸多非人物体。
行动者必须到行动的过程中去寻找,亦即行动者必须在网络中存在行动。
(二)广义对称原则(Generalized Symmetry Principle)指在行动者-网络中应以完全平等的方式对待人类行动者与非人物体,又称对等性原则(The Symmetry Principle),这是ANT 理论中的核心原则。
行动者网络理论(ANT)——布鲁诺拉图尔科学哲学研究的开题报告
行动者网络理论(ANT)——布鲁诺•拉图尔科学哲学研究的开题报告导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复杂社会现象研究的加深,科学哲学作为研究科学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理论体系也越来越重要。
科学哲学作为一个学科,既关注科学的本质、科学方法和科学逻辑等基本问题,又探索科学发展规律,研究科学范畴的本体、实在性和关系等深层问题。
本文拟围绕行动者网络理论(Actor-Network Theory,简称ANT)进行研究和分析,以探究ANT背景、发展和理论内涵,为深入理解科学哲学和科学思维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一、行动者网络理论简介行动者网络理论(ANT)是法国科学哲学家布鲁诺•拉图尔(Bruno Latour)和米歇尔•卡拉特(Michel Callon)等学者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提出的一种科学哲学理论,用来描述和分析科学实践中的实体、行动者与网络关系。
ANT理论的基本思想是:任何实体都可看作一个活跃的行动者,任何事件都是由多个行动者之间的作用和相互关系决定的。
科学技术在社会中的发展是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即行动者之间的互动和纵横连接构成了一个不断变化的网络。
ANT试图通过重视行动者网络之间的作用和相互关系,探究科学实践中知识产生、传播和应用的过程,从而提供一种全新的科学哲学视角和思维方式,以应对现代社会中复杂的科学与技术问题。
二、行动者网络理论发展及其影响1. 发展过程行动者网络理论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历史阶段:最初的应用阶段(1979-1986年)、模型论阶段(1986-1991年)和批判理论阶段(1991年至今)。
最初的应用阶段,ANT主要应用于科学实践中物理学和生物学研究中的实践分析。
模型论阶段,ANT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分析网络关系,将ANT从科学实践中拓展到社会和文化领域。
批判阶段,ANT站在科学与技术研究的批判立场上,对技术主义倾向和实证主义方法进行批判,追求一种全面、包容和对话的科学哲学。
2. 社会影响ANT强调科学实践中的行动者网络分析,引领了一种全新的科学哲学思维方式和视角,丰富了我们对科学与技术研究的理解。
行动者网络理论及其对高职科研论文管理的启示
办公自动化杂志0前言当前,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二十条”)、《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等职教重大改革政策的推出,职业院校朝着“类型化”发展的趋势日益明显,这就要求职业院校强化走产学研结合的内涵式发展道路,提升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研成果及其转化的能力。
为此,破除“唯论文”的科技成果评价导向,越来越成为职教评价界的共识。
在此情况下,职业院校的科研论文管理需要综合政策要求、学校定位、教师发展、项目建设等各方面的需要,从而使高职院校的科研论文管理不断规范化、精准化。
作为科学知识社会学的一个分支,法国科技哲学家拉图尔等人的行动者网络理论,能为高职科研论文管理提供分析框架和诸多启示。
1行动者网络理论及对高职科研论文管理的适用性1.1行动者网络理论的提出及内涵自1960年以来,法国科学社会学家布鲁诺·拉图尔(Bruno Latour)在迪尔凯姆“描述社会行动者之间的联系”的社会学思想基础上,建立了行动者网络理论(Actor-Net-work Theory,ANT),1979年出版的《实验室生活》是其代表作之一。
该理论认为,在科学研究中各类主体及非人行动者之间形成了相互作用网络,研究对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科学真理的形态,科学实践与其社会背景是在科研过程中相互建构、共同演进,为此,理解科研状况应当追随行动者及其发挥作用的方式,展示以此行动者相关的网络建构过程,从而提出未来科研工作的指引对策。
例如,拉图尔在1992出版的《阿拉米斯或技术之爱》中研究了原计划在巴黎南部修建的阿拉米斯自动地铁系统,认为地铁技术专家必须考虑人流量、乘客情绪、出行策略等,才有可能设计出适用的技术系统。
为此,工程师应当同时成为社会学家和人文主义者,而人文主义者也要明白机器设备也是也是一种文化对象,总之:“纯粹的技术对象是一种空想。
”[1]1.2作为“网络产物”的高职科研论文从行动者网络的观点来看,高职科研论文是高职教育的举办方、管理方、学校、教职工以及学校科研资源条件网络构建的产物。
ANT理论
Actor-Network Theory
一
二
ANT简介 ANT在旅游研究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三
Page 2
一.ANT简介
Actor-network theory,一般译作行动者-网络理 论,或者角色-网络理论,通常被缩写成ANT是由 法国社会学家拉图尔(Bruno Latour)等提出的。 他把人类行动者与 “自然现象 ”看成是 “行动 者网络 ”的基本组成部分 , 把社会技术集合描 述为人与非人行动者的异质网络。
Page 6
Page 7
转译过程
转译过程是指网络行动者把其他行动者的问题与 兴趣用自己的语言转换出来的过程,只有通过转 译,行动者才能与行动者 –网络建立相对稳定的 关系。通过转译过程,每一个行动者的利益、角 色、功能和地位都会在新的行动者-网络中加以重 新界定,排序,赋予。
Page 8
Page
结论
这篇论文主要讨论了行为者网络理论给旅游研究 提供了许多有用的东西。 首先,他们通过研究旅游景观的概念重构来研究 旅游业。旅游景观包含了许多人事物就像齿轮和 车轮的的相互作用一样在同时改变着旅游业。旅 游景观不是始终如一的而是需要不断地展示,维 持和维修的。有时,它们是固定的,有时它们又 变化莫测。所以研究者的主要的工作是跟着这些 变化过程而改变策略。
Page 15
第六,旅游景观被看做是在物质上是多种 多样的。例如,护照和凭证就比语言更具 说服力,建筑物的所有者比建筑物脆弱的 多。更一般的意义上,如果没有这些非生 物,旅游连一秒钟都不能持续。因此,遵 循旅游景观中的行为者意味着遵循人和非 人的行为准则。
行动者网络理论
4、ANT对其他社会现象的影响。 如: • 王能能、孙启贵、徐飞《行动者网络理论 视角下的技术创新动力机制研究—以中国 自主通信标准TD2SCDMA 技术创新为例》 • 2008年,问题奶粉事件,朱剑峰《从“行 动者网络理论谈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 谢周佩《两种文化与“行动者网络理论” 》 不一一列举~~
4、自然与社会间的消解
• 法国的巴斯德化 ANT对科学、自然和社会构成的无缝之网并不是 停留在理论陈述上,而是诉诸于经验的解说。 1988年拉图尔《法国的巴斯德化》一书,拉图尔 通过考察巴斯德的微生物实验室的扩展与法国社 会结构之间的共生关系,向人们展示了一个行动 者网络的成功建构过程。在此,拉图尔解构了科 学知识与社会结构的实在性,消解了现代科学观 中的自然与社会的二元对立,提出以系统的网络 法则理解行动中的科学和重塑中的社会,为理解 科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四、对行动者网络理论(ANT)的阐述
• 行动者网络理论,英文名:Actor-Network Theory。它的 主要含义是:行动者网络理论是由法国社会学家M ichel Callon 和Bruno Latour提出的社会学分析方法,该基本理 论研究了人与非人行动者之间相互作用并形成的异性网络 ,认为科学实践与其社会背景是在同一整个过程中产生, 并不具有因果关系,它们相互建构、共同演进,并试图对 技术的宏观分析和微观分析进行整合,把技术的社会建构 向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建构扩展。它的基本思想是:科 学技术实践是由多种异质成分彼此联系、相互建构而形成 的网络动态过程。其基本的方法论规则是:追随行动者, 即从各种异质的行动者选择一个,通过追随行动者的方式 ,向读者展示以此行动者为中心的网络建构过程。
• 1979年拉图尔和伍尔加合作发表了《实验 室生活——科学事实的社会建构》 • 1987年,拉图尔发表了《科学在行动—— 怎样在社会中跟随科学家和工师》 • 1988年,拉图尔又发表了《The Pasteurization of France》可译为《法国的 巴斯德化》
行动者网络理论视域下反向议程设置分析
行动者网络理论视域下反向议程设置分析目录一、内容概括 (2)1. 研究背景与意义 (3)2. 文献综述 (4)3. 研究方法与框架 (6)二、行动者网络理论概述 (7)1. 理论起源与发展 (8)2. 关键概念界定 (10)3. 理论核心观点 (11)三、反向议程设置的理论基础 (12)1. 议程设置理论概述 (14)2. 反向议程设置的提出 (15)3. 反向议程设置的理论贡献 (16)四、反向议程设置的行动者分析 (17)1. 行动者类型划分 (18)2. 行动者之间的关系构建 (20)3. 行动者的能动性与互动性 (21)五、反向议程设置的实现机制 (22)1. 信息传播机制 (23)2. 影响力扩散机制 (24)3. 合作与协商机制 (26)六、反向议程设置的案例分析 (27)1. 案例选择与描述 (28)2. 反向议程设置的策略与手段 (29)3. 案例效果评估 (30)七、讨论与总结 (32)1. 研究结论 (33)2. 研究贡献 (34)3. 研究局限与展望 (35)一、内容概括本文从行动者网络理论(ActorNetwork Theory,ANT)的视角出发,深入探讨了反向议程设置(Reverse Agenda Setting)现象。
ANT 作为一种跨学科的理论框架,强调行动者之间的互动与资源交换对于社会变迁的重要性。
在反向议程设置的背景下,本文分析了媒体、政府、公众等多元行动者在塑造和推动议题关注方面的相互作用。
文章首先界定了反向议程设置的概念,指出它与传统议程设置的不同之处在于,公众不再是被动接受媒体议程,而是主动参与议题的设定和传播。
这种转变体现了新媒体环境下,公众信息获取能力的提升和自我赋权的过程。
文章详细阐述了反向议程设置的实现机制,包括如何通过网络社群、意见领袖等渠道,将公众的声音传递给媒体和政府,从而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和走向。
在这一过程中,行动者的身份、角色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变得尤为重要。
浅析行动者网络视域下网络新闻分发模式
浅析行动者网络视域下网络新闻分发模式作者:聂奥林来源:《记者观察·下旬刊》2021年第02期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新闻的分发模式已经发生一系列变化。
网络新闻的社交分发究竟如何建构出一个完整的行动者网络?本文以行动者网络理论为视角,分析用户和智媒在网络新闻分发模式中所扮演的角色,以“长江云”为例建立网络新闻分发行动者网络模型,并就未来网络新闻分发方向作出预测。
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迅速发展与应用,媒介信息内容获取、处理与分发等环节均已发生质的改变。
有别于传统媒体对传播渠道的强力控制,媒介融合所带动的媒介平台化建设使得媒介智能化程度提高的同时也在更新着媒介内容的分发路径。
智媒化趋势下行动者网络建构行动者网络理论发源于对科学实践的研究,其代表人物有拉图尔等学者。
该理论以“广义对称性原则”为基准,主要以“行动者”“转译”“异质性网络”三大核心概念构建而成,其基本思想是:科学技术实践是由多种平等的异质成分彼此联系、相互影响从而相互建构成的网络动态过程。
异质行动者联盟网络中人类和非人类在该网络中所扮演的角色地位相同,同等重要。
人类在行动者所构筑的网络结构中并不是单一影响因素。
人类和物质的力量相互交织,共同建构行动者网络。
目前传媒生态环境中人工智能对传媒业的发展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
人工智能技术不仅塑造了整个传媒业的业态面貌,也在微观上重塑了传媒产业的业务链。
而在传媒业务链中,新闻分发毫无疑问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
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國网民规模达9.89亿,较2020年3月增长8540万,互联网普及率达70.4%。
特别是在疫情期间用户已将社交平台作为新闻获取的主要渠道,社交化新闻传播已成为主流趋势。
在网络新闻分发模式中“转译”联接行动者网络。
转译是将网络中各行动者联接起来的过程,任何行动者都是转译者而不是中介者,任何信息、条件在行动者这里都会发生转化。
以行动者网络理论为视角分析教学实践活动的物质性维度——以雨课堂为例
以行动者网络理论为视角分析教学实践活动的物质性维度——以雨课堂为例邢雁冰【期刊名称】《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22(44)2【摘要】新冠疫情的蔓延促使线上授课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展开,为特殊时期“停课不停学”积累了经验。
但是,这一过程也暴露了线上教育从理论到实践的种种问题。
究其问题的本质,是工业革命发展起来的“人类中心主义”的教育观念不适应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发展;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方法在于如何看待“物”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的行动者地位。
从理解教学实践活动中的“物”的重要性及地位入手,以行动者网络理论为视角,分析在线教学实践活动的物质性维度,即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物质性”驳斥了“人类中心主义”的教育观念,突破“人”与“物”、社会与自然、主观与客观等二元对立结构,强化“物”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的本体论地位,以此建构新的教学实践模式。
【总页数】5页(P102-106)【作者】邢雁冰【作者单位】辽宁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40-02【相关文献】1.促进学生学习视角下的课堂评价信息——以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为例2.促进学生学习视角下的课堂评价信息——以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为例3.情境性:教师实践性知识的重要维度——以江苏省"五四杯"初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语文公开课为例4.基于“Moodle+雨课堂”的分级式实践教学模式研究——以医学院校的《数据分析语言》课程为例5.基于腾讯课堂及雨课堂的BOPPPS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现代分析测试方法》课程线上教学为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动者网络理论| 新传理论27
写在前面
布鲁诺·拉图尔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学者之一,他的研究及理论在人文社科领域都产生了广泛影响,但同时也存在着相当多的争议。
在一个国际会议上,一位心理学家问拉图尔:“你相信现实的存在吗?”拉图尔哭笑不得:“我当然相信现实。
”但的确有很多人以为,拉图尔的观点是:现实是不存在的。
这是因为拉图尔认为科学事实不是被发现的,而是被建构、被生产的——不是原本就存在于自然界中、被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而是科学家通过研究操作,使人们认识到科学事实的存在。
科学事实被揭露、被接受的过程中,科学家不是观察者,而是参与者,参与了科学事实的建构。
以生物学家巴斯德为例,在拉图尔看来,并非巴斯德发现了病毒的存在,而是巴斯德在与医生、病人、寄生虫、牲畜等人和物的互动中,产生了人们对于病毒的理解。
这一切要得益于他在实验室中数年的参与观察。
拉图尔根据这些思想,提出了行动者网络理论。
先来看一个可以直接用于答题的名词解释:
行动者网络理论(Actor-Network Theory,即ANT),也称为异质建构论,是由法国社会学家布鲁诺·拉图尔(BrunoLatour)、米歇尔·卡龙(Michel Callon)和约翰·劳(John Law)提出的社会学分析方法。
该基本理论研究了人与非人行动者之间相互作用并形成的异质性网络,认为科学实践与其社会背景是在同一整个过程中产生,并不具有因果关系,它们相互建构、共同演进,并试图整合技术的宏观分析和微观分析,把技术的社会建构向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建构扩展。
基本思想是:科学技术实践是由多种异质成分彼此联系、相互建构而形成的网络动态过程。
基本方法论规则是:追随行动者,即从各种异质的行动者选择一个,通过追随行动者的方式,向公众展示以此行动者为中心的网络建构过程。
其实简单来说,以拉图尔、卡龙为代表的巴黎学派主张自然和社会的变迁与演进都是通过行动者之间的互动以及行动者、互动所组成的网络决定的。
该理论有三个核心概念:行动者(actor)、转义者(mediator)和网络(network)。
行动者
既可以指人类(humans),也包括观念、技术、生物、组织、思想等非人的物体(non-humans,拉图尔称之为actant)。
二者的地位是平等的、去中心化的,任何通过制造差别而改变了事物状态(在网络中起到了changesomething的作用)的东西都可以被称为行动者;即便是存在于网络中却没有任何action、没有造成任何改变的元素,也不能称为“actor”。
其中,由于缺乏主观能动性,非人行动者(non-humans)的意愿需要通过“代言人”(spokesman)或“代理者(agent)”来表达。
拉图尔曾论述到,人和物之间原则上没有太多的差别,它们都需要有人替它们说话。
从代言人/代理者的角度看,代表人和代表物没有什么两样,代言人在这两种场合都替不能说话的人或物如实说话。
比如,瓦特的蒸汽机通过瓦特之口展现在大家面前,灯泡也是通过爱迪生的发明和推广才为大家所接受;而如果爱迪生并没有发明灯泡,爱迪生就没有资格成为灯泡的“代言人”。
从这个意义上说,研究者只有与研究对象进行“磋商”才能获得该对象的“代言人”资格。
拉图尔认为行动者具有能动性与广泛性。
行动者必须是要有行动(action)的,要到行动的过程中去寻找。
由于行动者时时刻刻都在发生作用,整个系统网络的运转是呈现动态的,因此要评估行动者的地位和作用,每次都需要重新解释说明“行动者”是什么。
转义者
转义者的概念与行动者的概念一样,贯穿在整个行动者网络理论中。
转义者会改变(transformation)、转译(translation)、扭曲(distort)和修改(modify)他们本应表达的意义或元素。
即便是一种相当不起眼的信息或程序也足以能够成为复杂的转义者链条上的一个拐点,使情况在这个拐点上发生改变。
这里可以把转义者比作一台复杂的机器,你能知道输入机器的信息、条件,但是却无法预测输出的是什么,因为转义者会“造成差异”。
拉图尔认为,任何行动者都是转义者。
那么在行动者网络理论中,为什么还要区分“行动者”和“转义者”呢?二者的区别,仅仅在于行动者强调自身在网络上的节点意义,而转义者更突出地强调行动者能动的转译(translation)作用,也就是“造成差异”的作用,拉图尔引入“转义者”就是为了实现对行动者能动性的更深刻说明。
网络
网络是由行动者通过行动产生的联系(connection)形成的,网络的节点便是行动者。
而且行动者越活越,行动越频繁,联系越密切,网络也就越复杂,密度也越大,延伸的、覆盖的范围也就越广。
网络暗示了资源集中于“节点”,它们彼此联接——链条和网眼,这些联结使分散的资源结成网络, 并扩展到所有角落。
比如,电话线纤细脆弱,以至于在地图上不可见,但电话网络却覆盖全世界,将地球上所有分散的资源都覆盖在电话网络中。
这种网络是一种描述连接的方法,强调工作、互动、流动、变化的过程。
拉图尔引用网络的主要目的就是将人类行动者和非人类行动者以同等的身份并入其中,每个行动者都是网络的节点,是平等的、去中心化的,唯一的区别就是与其他节点的联系(connection)的多少,但重要程度和网络地位都是平等的。
转译
转译,是指行动者不断努力把其他行动者的问题和兴趣用自己的语言转换出来,这是行动者之间产生互动的主要方式。
所有行动者都处在这种转换和被转换之中,它意味着某一行动者的角色是通过其他行动者而得到界定的。
只有通过转译,行动者才能被组合在一起,建立起行动者网络;在网络之中,行动者之间被期望能建立起稳定的关系(connection)。
在《潘多拉的希望》一书中,拉图尔举了一个“枪”和“人”的例子。
一个人拿一把枪杀了人,那么是“枪杀人”,还是“人杀人”呢?技术决定论者主张前者,社会建构论者支持后者,但枪只是中立的工具,拉图尔看来这两者都是偏面的。
当一个人手上有一把枪,并用它来杀人时,人变成“凶手”,枪变成了“凶器”,受害者从人变成“尸体”,这便是角色的转译(translation),有被动也有主动。
“杀人”行为,既不只是枪手意图的结果,也不只是枪开火的结果,而是两者联结成的行动网络的作用结果,人和枪都是行动者。
这个例子既可以用来说明为什么非人物体也可以充当“行动者”,也可以用来解释什么是“转译”。
那么介绍完这些,行动者网络理论在现实生活中有什么应用呢?我们来看一个案例。
当前,网络新闻的分发可以分为“社交分发”(如微博、微信朋友圈等)和“机器算法分发”(如今日头条、天天快报等)。
行动者网络理论认为,网络中产生行动、引起变化的因素是行动者,人类和非人类都是平等的行动者。
据此,生产新闻产品的传统媒体、互联网分发平台(背后的团队)、用户等都是新闻分发网络中的重要人类行动者,而分发过程中应用的人工智能技术、机器算法技术、4G/5G 通讯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VR/AR 技术等,也是非常重要的非人类行动者。
因此,想要搞好网络新闻分发,这二者都要兼顾。
所以,在回答强调技术、价值、思想等非人物体的作用/意义的题目(如上面这个新闻分发)时,就可以应用到这个理论。
该理论最广泛的应用,就是通过强调非人行动者的重要性,以及与人类行动者的平等的地位,强调二者共同起作用的。
行动者网络理论也可以用来解释“后真相”。
前文提到,由于科学家参与了科学事实的建构,因此科学事实的生产中包含很多人为因素,尽管这些因素存在不确定性,但只要得到整个学界的认可,这些不确定因素也会变成科学事实。
根据拉图尔的理论,事实是行动者在网络中共同作用而产生的,事实的力量不在于事实本身有多么强大,而取决于生产它的网络。
因此,学者方可成认为:“后真相时代,事实不受重视,并不是因为事实本身有问题,而是因为我们缺乏体面的公共生活、缺乏具备公信力的媒体和公共机构、缺乏一种共享的文化。
”因此,要想重建事实的权威,拉图尔认为,科学家应承认:科学研究就是一种社会行为,科学研究的过程充满了判断,就是出自一张复杂的“行动者网络”。
同样,要重塑媒体的公信力,就应该展示出生产新闻的“行动者网络”——媒体的资源、行业的规范、记者的操守等,重建媒体的权威和公众对于媒体的信任。
参考资料
吴莹等 - 跟随行动者重组社会——读拉图尔的《重组社会:行动者网络理论》
郭明哲 - 行动者网络理论(ANT)——布鲁诺·拉图尔科学哲学研究
郭荣茂 - 从科学的社会建构到科学的建构——评拉图尔的行动者网络理论转向
李宏杰 - 拉图尔的行动者网络理论研究——一种实践科学观
刘济亮 - 拉图尔行动者网络理论研究
王增鹏 - 巴黎学派的行动者网络理论解析
陈诗琪 - 智能化背景下的网络新闻分发——以行动者网络理论为视角
贺建华 - 行动者的能动性观念及其适当性反思——拉图尔行动者网络理论研究
方可成 -《重新思考什么是“事实”》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231)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