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2
中国制造简洁版PPT文档
发布文件
年9月29日,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正 式发布《〈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 ( 版)》,明确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等10大领域以 及23个重点发展方向。这是中国制造2025战略公布 以来的首个技术路线图。
年2月25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了工业稳增长调结 构有关情况的新闻发布会。工信部部长苗圩出席会 议时指出, 年工信部将全面启动实施“中国制造 2025”。
四大转变 一是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二是由低成本竞争优势向质量效益竞争优势转变。 三是由资源消耗大、污染物排放多的粗放制造向绿
色制造转变。 Biblioteka 是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一条主线
以体现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的数字化网络 化智能化制造为主线。
九项战略 一是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 二是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 三是强化工业基础能力; 四是加强质量品牌建设; 五是全面推行绿色制造; 六是深入推进制造业结构调整; 七是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
实践范例
九是提高制造业国际化发展水平。 二是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 谢谢大家 四、以质量秩序保障中国制造的健康繁荣。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 年9月29日,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正式发布《〈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 版)》,明确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 业等10大领域以及23个重点发展方向。
具体包括:《泉州制造2025发展纲要》,以及三项 《中国制造2025》是经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签批,由国务院于 年5月印发的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文件,是中国实施制造强
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二中、国以 制标造准20引25领重中点行国项制目动造指质南计量的划提升—。 —《智能制造发展专项行动计划》、 《提升质量品牌专项行动计划》、《发展服务型制 十八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
《(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创新绿皮书——技术路线图(2017年版)》发布会召开
苗圩 表 示 . “中 国制造 2025”启 动 实施 两 年 多 以来 。 目前 。 “中 国制造 2025”的 顶层 设 计 已经完成 。实施成效显 著 。
苗圩 指 出 .2018年 我 国将 深入 实施 “中 国 制造 2025”,重点推 进 以下几个 方面 的工作 :一 是继续深入 地实施 好五大 工程 :二是创建 “中国 制造 2025”的 国家级 示 范 区 :三是 培 育若 干世 界级 的先进制造业 集群 :四是推进 制造 业与互联 网融 合发 展 .组织 实施 工业 互联 网 的平 台培 育 、 百万工业企 业 “上云 ”等 工程 :五是提 升制造 业 的供 给 体 系 质 量 .落 实 好今 年 钢 铁 去 产 能 的任 务 ,实施 新一轮重 大技术 改造升级 工程 :六是优 化制造业 的发展环境 .特 别是深化 “放 管服 ”改 革 。降低 制度交易性 的成本等 。
国务院关于加 强质量认证体系建设促进全面质量管理的意 》发布
日前 .为深入推进 供给侧 结构性 改革和 “放 管 服” 改革 ,全面 实施 质量强 国战略 ,贯彻 落实 《中共 中央 国务 院关 于开展质 量提升 行动 的指 导 意 见》, 《国务 院 关于加 强 质量认 证体 系建设 促 进全面 质量管理 的意见》 (以下简称 “《意见》”) 正式 发布 。
News l新 闻
机 械
工 业
工信部发布《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创新路线图
综合要闻‘国家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目录(2017年本,节能部分)“发布 国家发展改革委网站发布公告,发布‘国家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目录(2017年本,节能部分)“,涉及煤炭㊁电力㊁钢铁㊁有色㊁石油石化㊁化工㊁建材等13个行业,共260项重点节能技术㊂据了解,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印发 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加快节能技术进步,引导用能单位采用先进适用的节能新技术㊁新装备㊁新工艺,促进能源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促进绿色发展,依据国家发展改革委‘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管理暂行办法“,发改委组织编制了这一‘目录“㊂‘国家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目录(2016年本,节能部分)“自公告发布之日起废止㊂工信部发布‘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创新路线图 ‘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创新路线图(2017年版)发布会26日在北京召开㊂会议指出,到2025年,我国通信设备㊁轨道交通装备㊁电力装备三个领域将整体步入世界领先行列,成为技术创新的引导者㊂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㊁战略咨询委主任路甬祥,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㊁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辛国斌出席发布会并致辞㊂辛国斌在致辞中指出,‘中国制造2025“发布两年来,取得积极进展和成效,巩固了中国作为第一制造大国地位㊂但我国制造业在全球制造中的格局没有改变,与发达国家差距依然巨大㊂此次发布的技术创新路线图是公共咨询报告,是引导性㊁参考性的技术创新路线图㊂记者了解到,定期研究制定和发布‘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创新路线图(简称技术路线图)是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的一项重要举措㊂2015年,战略咨询委组织相关领域的院士㊁专家,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编制并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创新绿皮书 技术路线图(2015年版)㊂两年多来,技术路线图受到了各方的高度关注,获得了社会的广泛好评,对指导市场主体开展创新活动,引导社会资本和资源向制造业汇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㊂技术路线图编制专家组的研究表明,到2025年,我国通信设备㊁轨道交通装备㊁电力装备三个领域将整体步入世界领先行列,成为技术创新的引导者㊂当前,全球制造业发展趋势和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技术迭代更新速度不断加快,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日新月异㊂为及时反映制造业发展的新动向㊁新情况㊁新问题,向各界提供与时俱进的参考和指引,战略咨询委于2017年初启动技术路线图的修订工作㊂参与本次修订工作的400多位院士㊁专家在深入调研我国重点产业技术领域发展现状,密切跟踪全球产业技术最新进展,认真梳理各个领域存在的短板瓶颈基础上,对企业技术需求和各领域技术创新发展目标㊁关键环节㊁关键材料㊁关键装备等进行细致的修订,形成2017年版技术路线图㊂新版技术路线图是目前我国制造业领域中最具科学性㊁前瞻性㊁权威性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研究成果,在为企业和科研机构提供创新决策依据方面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㊂国土资源部发布镁㊁铌㊁钽等矿产 三率”指标 为强化镁㊁铌㊁钽㊁硅质原料㊁膨润土和芒硝等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监管,促进矿山企业节约与综合利用矿产资源,国土资源部近日制定‘关于镁㊁铌㊁钽㊁硅质原料㊁膨润土和芒硝等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 三率”最低指标要求(试行)“(以下简称‘指标要求“)并予以公告㊂‘指标要求“明确:镁(炼镁白云岩)露天矿山开采回采率不低于92%,地下矿山开采回采率不低于60%;铌钽矿露天开采回采率不低于95%,地下开采回采率不低于70%,根据矿石品位不同,其选矿㊃85㊃有色冶金节能 □综合要闻===============================================。
《中国制造2025》10大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PPT课件
技术路线图 1、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1.4智能制造核心信息设备
16
技术路线图 1、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1.4智能制造核心信息设备
17
技术路线图 1、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1.4智能制造核心信息设备
18
技术路线图 2、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
2.1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
19
技术路线图 2、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
6.3智能网联汽车
70
技术路线图 6、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6.3智能网联汽车
71
技术路线图 6、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6.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智能网联汽车
72
技术路线图 7、电力装备
7.1发电装备
73
技术路线图 7、电力装备
7.1发电装备
74
技术路线图 7、电力装备
7.1发电装备
75
技术路线图 7、电力装备
7.1发电装备
《中国制造2025》 10大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
1
背景
10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发布 《<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2015年 版)》电子版,明确了新材料产业等10大领域以及23 个重点发展方向。
《中国制造2025》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重大 需求,选择10大优势和战略产业作为突破点,力争到 2025年达到国际领先地位或国际先进水平。
3.3航空机载设备与系统
37
技术路线图 3、航空航天装备
3.3航空机载设备与系统
38
技术路线图 3、航空航天装备
3.4航天装备
39
技术路线图 3、航空航天装备
3.4航天装备
船舶与海洋工程导论_江苏科技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船舶与海洋工程导论_江苏科技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中国发明的船体建造过程中,()等技术凸显了中国古代造船的辉煌历史,推动了中国和全世界的造船和航海活动。
参考答案:龙骨结构_车轮舟_水密隔舱_船尾舵2.船舶航行性能主要包括()参考答案:浮性,稳性,抗沉性,快速性,操纵性,适航性3.海洋存在的主要载荷形式有()参考答案:风,波浪,海流,海冰,潮汐,海啸等4.现阶段,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领域的发展方向有()参考答案:绿色船舶_深远海探索与开发装备_极地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_智能船舶与智能制造5.我国明朝的郑和一共()次下西洋?参考答案:7次6.船舶电力系统通常由()组成参考答案:发电装置、配电装置、电力网、电力负载7.下面描述,表明船体结构处于“中拱”状态的是()参考答案:船的首尾吃水减小,船的甲板受拉伸8.船体上最大的总纵弯曲正应力通常出现在()参考答案:上甲板和船底部9.下述载荷,不是引起船体总纵弯曲的主要载荷是()参考答案:机器运转不平衡引起的振动力10.船体建造过程中,中间产品包括()参考答案:部件_片段_分段11.我们把船舶建造作为一个大系统,船舶建造可以分解为()三种子作业系统参考答案:船体_舾装_涂装12.船舶设计的特点是()参考答案:必须贯彻系统工程的思想_逐步近似深化_参考母型船资料_满足法规和规范要求13.海洋的专属经济区是指()参考答案:自领海基线向外宽度不超过200海里宽度海域14.船舶设计阶段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参考答案:初步设计_详细设计_生产设计15.海洋平台专用设备系统包括()参考答案:钻井系统设备_泥浆循环系统设备_油气处理系统设备_水下油气生产系统设备16.船舶的航行性能主要包括浮性、稳性、()参考答案:抗沉性_快速性_耐波性_操纵性17.下面哪些船属于高性能船舶()。
参考答案:滑行艇_小水线面船_气垫船_冲翼艇18.下列不属于新材料和船舶结构轻量化设计技术研究内容的是()参考答案:结构可靠性19.下列不属于船舶电力系统基本参数的是()。
中国磁性材料行业相关政策汇总对高性能磁性料进行鼓励与扶持
中国磁性材料行业相关政策汇总对高性能磁性料进行鼓励与扶持
磁性材料行业主要从事烧结钕铁硼、烧结钐钴等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研发、生产、销售。
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公司处于“C3985电子专用材料制造”中的“磁性材料”行业。
根据证监会颁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磁性材料行业处于“C39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
显示,磁性材料行业由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共同管理,行业的主管部门有为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协会组织有中国稀土行业协会下设的磁性材料分会,具体职能如下:
其中,主管部门侧重于行政管理,行业协会侧重于自律管理,二者共同构成了中国磁性材料行业的管理体系,为中国行业及相关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监管体系和市场环境。
行业主要法规及产业政策。
《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之航天装备
《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之航天装备云成【期刊名称】《卫星应用》【年(卷),期】2015(000)012【总页数】4页(P10-13)【作者】云成【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编者按为引导社会各类资源集聚、推动优势和战略产业快速发展,2015年9月29日,《〈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2015版)》由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正式发布。
路线图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重大需求,选择十大战略产业实现重点突破,力争到2025年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或国际先进水平。
航天装备与航空装备共同成为十大重点领域之一。
航天装备主要指运载火箭、卫星、飞船、深空探测器等空间飞行器,以及相关地面设备等。
航天装备水平是代表一国航天能力的核心标志,也是衡量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航天发展事关国家战略利益与安全,卫星应用已经成为国家创新管理、保护资源环境、提供普遍信息服务以及培育新兴产业不可或缺的手段,2013年我国卫星应用产值超过1000亿元,预计2020年将达到5000亿元,2025年近1万亿元。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对发展先进航天装备,保障进入空间、探索和利用空间资源的能力提出了更高、更广泛的需求。
2020年,形成新一代运载火箭型谱,基本建成主体功能完备的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满足我国各领域主要业务需求,完成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三步走任务,空间信息应用自主保障率达到60%以上,形成较完善的卫星及应用产业链。
2025年,建成高效、安全、适应性强的航天运输体系,布局合理、全球覆盖、高效运行的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形成长期稳定高效的空间应用服务体系,具备行星际探测能力,空间信息应用自主保障率达到80%,产业化发展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重点产品和重大航天工程(1)运载火箭完成新一代无毒、无污染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研制,2016年实现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首飞,2020年前后完成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研制,突破重型运载火箭关键技术,2025年完成重型运载火箭地面试验验证,提升我国自主进入空间的能力。
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
目录一、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1)1.1集成电路及专用设备 (1)1.2信息通信设备 (6)1.3 操作系统与工业软件 (16)1.4 智能制造核心信息设备 (23)二、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 (28)2.1 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 (28)2.2机器人 (35)三、航空航天装备 (42)3.1 飞机 (42)3.2 航空发动机 (49)3.3 航空机载设备与系统 (57)3.4航天装备 (65)四.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 (72)4.1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 (72)五、先进轨道交通装备 (84)5.1先进轨道交通装备 (84)六、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92)6.1 节能汽车 (92)6.2 新能源汽车 (100)6.3智能网联汽车 (108)七、电力装备 (117)7.1 发电装备 (117)7.2输变电装备 (126)八、农业装备 (134)8.1 农业装备 (134)九、新材料 (142)9.1 先进基础材料 (142)9.2 关键战略材料 (152)9.3前沿新材料 (163)十、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 (169)10.1生物医药 (169)10.2高性能医疗器械 (177)一、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1.1集成电路及专用设备集成电路是指通过半导体工艺将大量电子元器件集成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电路。
本路线图主要包括集成电路设计、集成电路制造、集成电路测试封装、关键装备和材料等内容。
1.1.1需求全球集成电路市场规模在2011至2015年间约为2920 – 3280亿美元,复合年均增长率为4%;2016 至2020年间约为3280 – 4000亿美元,复合年均增长率为4%;2021至2030年间约为4000 – 5375亿美元,复合年均增长率为3%。
中国集成电路市场规模在2011至2015年间约为840 – 1180亿美元,复合年均增长率为12%;2016 至2020年间约为1180 – 1734亿美元,复合年均增长率为8%;2021至2030年间约为1734 – 2445亿美元,复合年均增长率为3.5%。
先进基础材料攻坚“卡脖子”关键基础材料带动基础材料产业转型升级
先进基础材料攻坚“卡脖子”关键基础材料带动基础材料产业转型升级导语当前,产业基础能力已成为制约中国高技术领域发展的薄弱环节,对高技术产业链安全构成较大风险。
产业基础主要包括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基础材料、基础检测检验设备和平台、基础制造工艺和装备、基础工业软件等。
2023年8月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提出实施基础再造工程,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攻坚战。
基础材料是我国产业基础的重要方面,材料上不去,产业基础能力就无法全面提升,重要领域的产业链供应链就无法实现自主可控。
开放40年来,我国百余种基础材料产量已达世界第一,但大而不强,面临总体产能过剩、产品结构不合理、高端应用领域尚不能完全实现自给三大突出问题,迫切需要发展高性能、差别化、功能化的先进基础材料,推动基础材料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基础材料,制造业的基石、高技术产业链的上游关键基础材料是支撑国民经济和国防安全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既包括钢铁、有色、石化、建材、轻工、纺织等基础行业面向下游应用的主流产品,也包括高端装备用特种合金、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能源材料、半导体材料、稀土材料、显示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生物基材料等面向智能制造、新能源、智能电网、环境治理、生命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国防尖端技术等重大战略的基础性战略材料。
关键基础材料具有量大面广、“一材多用”的典型特征,是制造业的基石,是高技术产业链的上游环节,在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中发挥着基础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2023年工程院对制造业26个领域进行产业链评估,结果显示,除工业软件与操作系统领域以外,其余25个领域的产业链都存在材料短板,其中集成电路、智能制造基础信息设备、飞机、航空发动机、航天、生物医药、高性能医疗器械、高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等高技术产业材料短板尤为突出,对相关产业链安全构成较大风险。
例如,中国领先全球的5G技术所用的射频器件和数字电路芯片等基础材料及关键设备几乎全部依赖美、日等国;高速发展的航空航天、深海、远洋装备所用的高温合金、碳纤维、铝锂合金、特种合金等严重受制于人;集成电路制造产业所需的八大类近1000种关键材料约有85%以上依赖进口;万亿元规模的显示产业所用的关键材料80%依赖国外。
中国汽车智能制造技术路线图
能单 元、 智 能生 产 线, 突 破 智能 车 / 与 智 能 技 术 的全 面 辣 化 应用. 构 建 智 能 制 造企 业. 实 现 精 j 蠹 管 控 和环 ,
闻、智缒工厂美羹技术 , 示箍性智能车阃,实现企业烈向、 横/ 境友好制造及大趣模定制生产
向 以爰螬 对螭 的全 面集成 ,
的重 要举措 。 智能制造 是 基于新 一 代信 息技 术 ,贯穿设 计 、生 产 、管
低运营 成本 、提 高生产 效率 、提升 产品质量 、降低资源能源 消耗。
汽 车 工 业 是 汽 车 发达 国 家 智 能制造 重要 的应用 实施 领域和 突破 N。主要表 现在 : ( 1 ) 以 无 人 驾 驶 汽 车 为 代
理、限务等制造活动 各个环节,具
有信 息深 度 自感 知 、智慧优 化 自 决 策 、精 准控 制 自执行 等功能 的先进
制造 过程 、 系统 与模 式的总 称 。具 有以 智能 : [ 厂 为载体 ,以 关键制造
制造 与信息 系统端 到端 的集成 、以 价值链 为导 向的 企业发 展战略 层面
汽 车智 能制造 需要立 足我 国汽 车工 业发展规 划和 当前 实际 ,以 智 能制造 模式 和技术 体 系为指导 ,通 过十 年的努 力和持续 改进 ,使我 国 汽车 制造的 自动化 和信 息化水平 达 到 国际汽车制 造发达 国家 的同等 水 平 ,通 过汽车 制造过 程与 先进信 息
控制技 术的深 度融 合 ,形成若 干个 具有行 业影响 力的汽车 智能制 造示 范工厂 ,行业 的智能 制造水平 得到
大幅度提升 ,如附 图所 示。
目 标如 下 : ( 1 ) ̄ 1 2 0 2 0 年 ,全面 夯 实汽 车制造工 业 自动化 、数 字化 、网络
《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发布(附全文)
《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发布(附全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创新政府管理方式,加强制造业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制定和实施,强化行业自律和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提高产业治理水平。
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审批事项,简化程序,明确时限;适时修订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落实企业投资主体地位。
完善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改革技术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和项目经费分配、成果评价和转化机制,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激发制造业创新活力。
加快生产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合理配置公共资源;推行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制度改革,加快资源税从价计征,推动环境保护费改税。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有序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进一步破除各种形式的行业垄断,取消对非公有制经济的不合理限制。
稳步推进国防科技工业改革,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健全产业安全审查机制和法规体系,加强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制造业重要领域投融资、并购重组、招标采购等方面的安全审查。
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
深化市场准入制度改革,实施负面清单管理,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全面清理和废止不利于全国统一市场建设的政策措施。
实施科学规范的行业准入制度,制定和完善制造业节能节地节水、环保、技术、安全等准入标准,加强对国家强制性标准实施的监督检查,统一执法,以市场化手段引导企业进行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切实加强监管,打击制售假冒伪劣行为,严厉惩处市场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为企业创造良好生产经营环境。
加快发展技术市场,健全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管理、保护机制。
完善淘汰落后产能工作涉及的职工安置、债务清偿、企业转产等政策措施,健全市场退出机制。
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实施涉企收费清单制度,建立全国涉企收费项目库,取缔各种不合理收费和摊派,加强监督检查和问责。
推进制造业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建设中国制造信用数据库,建立健全企业信用动态评价、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
中国制造2025——技术路线图
《〈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2015版〕》全文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
十八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开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有力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显著增强综合国力,支撑我世界大国地位。
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转型升级和跨越开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开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
必须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强统筹规划和前瞻部署,力争通过三个十年的努力,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开展的制造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根底。
《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一、开展形势和环境(一)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
各国都在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三维(3D)打印、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取得新突破。
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装备、智能工厂等智能制造正在引领制造方式变革;网络众包、协同设计、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精准供给链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电子商务等正在重塑产业价值链体系;可穿戴智能产品、智能家电、智能汽车等智能终端产品不断拓展制造业新领域。
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创新开展迎来重大机遇。
中国制造2025重点任务和工程分工方案
省发展改革委、科技厅
(五)产品强质工程
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并牵头组织实施。
省质监局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工商局、省食品药品监督局
(六)绿色制造工程
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并牵头组织实施。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
省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厅
(七)军民融合工程
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并牵头组织实施。
省国防科工办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
省发展改革委、科技厅、省国防科工办
序号
任务和工程
主要内容
牵头部门
参与部门
(八)深入推进制造业结构调整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
省发展改革委
23
开展新一轮技术改造。
制定技术改造投资重点领域导向目录,进一步扩大技术改造专项资金规模,推动制造业龙头企业及配套企业的协同及全产业链技术改造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国资委、科技厅
省国防科工办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
20
创新军民融合发展机制。
搭建“军转民”、“民参军”对接合作平台。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多元化军民结合资金投入机制。健全军民结合产业资源要素协调保障机制,支持军工企业、院所资产证券化。
省国防科工办
省国资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
21
提升军民双向融合水平。
开展“军标民标”融合行动,引导和支持民企进入国家没有明令禁止的军品科研生产和维修领域。
12
提升质量管理水平。
组织攻克一批长期困扰产品质量提升的关键共性质量技术,开展质量标杆和领先企业示范活动。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
省质监局
序号
任务和工程
主要内容
牵头部门
参与部门
13
完善质量监管体系。
《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创新绿皮书:技术路线图(2017)的读后感
《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创新绿皮书:技术路线图(2017)的读后感《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创新绿皮书:技术路线图(2017)是一部非常具有前瞻性的蓝图。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要想在未来的国际市场中保持竞争力,提高自主研发及核心技术的水平是十分必要的。
此次绿皮书旨在明确我国未来的技术发展方向,开展重点领域的技术创新,助力实现中国制造的成功转型升级。
首先,这本绿皮书阐述了我国制造业面临的挑战以及应对这些挑战的必要性。
我们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人口老龄化、劳动力成本上升、资源日益稀缺、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以及全球供应链的影响等。
这些问题和挑战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然后,绿皮书提出了我国制造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事实上,在制造业中,科技是主导力量。
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是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制造业,以人工智能、物联网、云技术、机器人等高科技领域为核心,提升制造业的智能化、信息化、绿色化水平。
同时,中国制造业还将精益求精,积极推动智能制造转型发展,推动制造业产生根本性变革。
接下来,绿皮书详细介绍了重点领域技术创新方向和规划。
这些领域包括:高端数控机床和机器人、火电、核电和新能源装备、半导体设备等。
为此,我们需要在这些领域中建立自主品牌,提高产业链的核心竞争力。
同时,我们也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以便吸收先进技术和创新理念,为技术创新提供支持。
最后,这本绿皮书还提出了具体的技术路线图。
在这些技术路线图中,绿皮书提出了计划和目标,梳理了人才需求和人才培养方案。
同时,本书还深入阐述了政府和企业的具体职责,以及如何落实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目标。
读完这本绿皮书后,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迫切性,也看到了中国未来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同时,我也认为,在20多年前,行业巨变是全球性的,它实际上标志着全球工业从传统向高端转型的启示,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面对全球化趋势的竞争,唯有积极创新才能赢得更多市场机遇。
中国制造2025介绍+新闻介绍
中国制造2025规划介绍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强调:中国制造今后要包含更多中国创造因素,更多依靠中国装备、依托中国品牌,推动中国制造由大变强。
“中国制造2025”的关键,是要立足现实,突出重点,把规划做细、做扎实。
“所谓有所为、有所不为。
只要在某些领域能完成突破,就能为未来打一个很好的基础,让中国制造‘十年磨一剑’,十年上一个新台阶!”当美国人开始“第三次工业革命”,德国人启动“工业4.0”战略时,同为制造业大国的中国也宣布,将通过三个十年行动纲领,力争在2045年左右成为工业强国。
实施中国制造2025 将成为中国制造业从大国转向强国的第一步。
20多年前,中国在全球制造业产出中占比不足3%,如今份额已近1/4。
全球近80%的空调、70%的手机以及60%的鞋类都是“中国制造”。
尽管中国制造发展到今天面临劳动力上升等诸多挑战,但制造业对中国未来的发展仍举足轻重。
2011年以来,美、英、德等国都启动了相关制造业的发展计划和规划,目标就是通过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抢占制造业的国际市场。
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由国务院副总理马凯亲自部署,工信部等方面于2014年初开始着手编制“中国制造2025”,并于今年全国两会前提交至国务院。
3月25日通过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的“中国制造2025”,预计将于近期对外颁布。
上述被称为“中国版工业4.0规划”的文件,由工信部牵头会同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20多个部委以及50多名院士编制,核心在于提出中国建设制造业强国的三个十年“三步走”战略,并重点对第一个十年的目标、任务进行了具体部署。
一位接近工信部的专家告诉经济观察报,文件将明确通过实施一批重大工程来解决中国制造业的高端技术、核心技术薄弱等问题,主要形式是由政府主导,在现有的科研院所、大学和企业的基础上,建设一批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制造业创新中心,以产业联盟来推动。
虽然近些年中国的制造业发展突飞猛进,然而,提到“中国制造”,人们还是会想到廉价、没有核心技术、大而不强。
《中国制造 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之信息通信设备
信息通信设备信息通信设备产业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现代通信技术等获取、传递、存储、处理和应用信息的系统和装置。
本路线图主要包括无线移动通信设备、新一代网络设备、高性能计算机与服务器(含通用中央处理器(CPU)、存储设备)等,不包括其它信息通信产品和服务。
1 需求随着移动互联网、互联网+、信息消费、物联网等业务的不断增长,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不断深化,信息通信设备的需求仍将长期持续增长。
(1)无线移动通信:根据国际电信联盟(ITU)统计,2014年,全球移动用户数达70 亿,其中移动宽带用户数达23 亿,移动终端年出货量为21.6 亿部,机器到机器(M2M)终端年出货量为2.5 亿部,移动通信系统设备市场规模约400 亿美元。
根据ITU、Gartner 等机构预测:到2020 年,全球移动用户数将达72亿,其中移动宽带用户数将达40 亿,移动终端年出货量将达32亿部,M2M 终端年出货量将达24 亿部,移动通信系统设备市场规模将达520 亿美元;到2025 年,全球移动用户数将达75 亿,其中移动宽带用户数将达55 亿,移动终端年出货量将达42 亿部,M2M 终端年出货量将达60 亿部,移动通信系统设备市场规模将达640 亿美元。
(2)新一代网络:2014 年全球光通信设备市场规模为141亿美元,路由器与交换机市场规模为153 亿美元。
根据Gartner和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等机构预计:到2020 年,全球光通信设备市场规模将达182 亿美元,路由器与交换机市场规模将达236亿美元;到2025 年,全球光通信设备市场规模将达227 亿美元,路由器与交换机市场规模将达338 亿美元。
(3)高性能计算机与服务器:2014 年,全球高性能计算机市场规模为110 亿美元,全球服务器年出货量达到920 万台。
根据IDC 等机构预测:到2020 年,全球高性能计算机市场规模为165 亿美元,全球服务器年出货量将达1200 万台;到2025 年,全球服务器年出货量将超过1500 万台。
中国制造2025机器人等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出炉
• 24-机床与液压第43卷表1热误差补偿前后齿距累积总偏差和齿距偏差对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31(3) :95-97.偏差类型热误差补差热误差补偿前检测值后检测值齿距累积总偏差6级5级齿距偏差6级5级通过热误差补偿前后对比实验,被加工齿轮的齿 距累积总偏差由6级精度提高到5级,齿距偏差精度 由6级精度提高到5级,验证了该热误差模型能够提 高滚齿机的加工精度。
由于上述热误差模型是基于简 化后的数学模型,其在实验中补偿效果虽有一定提 升,但并不是非常明显,其主要意义在于能为高速干 式滚齿机热误差的控制与补偿方面提供必要的指导意 义和理论支持。
4结束语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高速干式滚齿机在加工过程 中,床身热变形、立柱倾斜及其热变形都将引起滚刀 与工件在切削点处的轴方向的偏移。
其热变形偏移 量的存在及随工时间的变化,会引起齿轮齿向误差 和齿形误差,从而影响齿轮的加工精度。
通过分析床 身热变形、立柱倾斜及其热变形对滚齿加工精度的影 响,对设计和改进高速干式滚齿机、提高滚齿质量、减小热变形对滚齿加工精度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 义。
对机床热变形建立相应的误差数学模型,能直观 地反映出滚齿机热变形对加工精度所产生的影响,能 为高速干式滚齿机热误差的控制与补偿提供必要的指 导意义和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2] T0KAWA Takahide,NISHIMURA Yukihisa,NAKAMURAYozo.High Productivity Dry Hobbing System) J] .Technical Review-Mitsubislii Heavy Industries,2001,38 ( 1):2731.[3 ]王时龙,杨勇,周杰等.大型数控滚齿机热误差补偿建模[J].中南大学学报,2011,42(10):3066-3072.[4]赵强,刘素明,张令,等.机床热变形产生机理及控制措施[J].煤矿机械,2008,29(1):160-161.[5]张曙,张炳生,卫美红.机床热变形:机理、测量和控制[J].制造技术与机床,2012(5):8-12.[6 ]楚文龙,王迪,李瑞敏.热变形对精密机床精度的影响研究及控制措施[J].机械工程师,2011(6):28-29.[7] DSLee,JYChoi,DHChoi.I(]A Based Thermal Source Extraction and Thermal Distortion Compensation Metliod for a Machine Tool [ J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chine Tools & Manufacture.2003,43( 6) :589-597.[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 10095.1-2008,圆柱齿轮精 度[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9]王珏.提高圆柱齿轮滚齿加工精度的方法[J].金属加工,2012(3):50-52.[10]陈或龙,陶晓杰.滚齿机热变形分析与误差检测新方法[J].装备制造技术,2013(5) :205-207.[11]张新玉,张根保,尹洋等.零传动滚齿机热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J].机床与液压,2008,36⑵:1-2.[12] LEE sun Kyu,Y00 Jae heung,YANG Moon su .Effect ofThermal Deformation on Machine Tool Slide Guide Motion:1]闫占辉,于骏一.机床热变形的研究现状[J].吉林工业[J] .Triliology International,2003,36( 1) :41-47.中国制造2025机器人等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出炉9月29日,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正式发布《〈中国制造20250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2015版)》,明确了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等10大领域以及23个重点发展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列车制动系统。
研制新一代大功率交流传动机车、自主化高速动车组制动系统,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实现进口替代。
(5)通信信号装备。
突破列控系统车载ATP、车载ATO、地面RBC/ZC、地面列控中心、地面联锁设备以及无线通信宽带等关键技术,研制覆盖高、中、低速的自主化轨道交通通信信号装备。
(6)齿轮传动系统。
开展高速动车组、城际快速动车组、现代有轨电车齿轮传动系统技术攻关,突破齿轮热处理、轻合金箱体铸造、在线故障诊断等技术,开发出适合不同平台的齿轮传动产品。
(7)车钩缓冲系统。
突破城轨车辆和高速动车组车钩集成制造工艺、过载保护、吸能等技术,开发出半自动、全自动、半永久车钩系列产品。
3. 关键共性技术(1)新型车辆车体技术。
应用镁铝合金等新型材料,开发适用于城际快速动车组和现代有轨电车,并满足EN12663标准要求的轻量化车体。
(2)高性能转向架技术。
研制粘着重量利用高、动力学性能优、不同轴系列、不同机型配置的转向架系列。
(3)电传动系统技术。
完成碳化硅电力电子器件的研发与应用,推进馈能式双向变流技术的应用;推广永磁电机驱动技术与无齿轮直驱技术。
(4)储能与节能技术。
加快大能量密度的超级电容的研制,利用超级电容优异的充放电性能,实现有轨电车、无轨电车全线无供电网运营和能量可循环利用运营。
(5)制动系统技术。
研究高速动车组、快速动车组、现代有轨电车制动控制技术,完成装置及关键零部件的自主化。
(6)列车网络控制技术。
自主开发适用于中国标准高速动车组、城际快速动车组的网络控制系统,及规范化、标准化、系列化的现代有轨电车用以太网络系统硬件、软件平台。
(7)通信信号技术。
重点研究先进轨道交通安全处理平台技术、车地信息交换及安全通信技术、行车许可安全分配及优化技术、列车自动驾驶技术(ATO)、高速铁路列控系统全寿命周期维护保障技术、高速列车无线数据传输技术等。
5.1.4应用示范工程1.“绿色智能工程化样车”示范。
集成储能电源、碳化硅新型高效变流器、高效永磁同步电机驱动和基于能量最优特性的自动驾驶等城轨交通前沿技术,树立中国绿色智能轨道交通车辆的样本。
2.“绿色智能轨道交通系统集成工程”示范。
在“绿色智能工程化样车”工程实施的基础上,集成基于以太网的千兆带宽实时控制、网络控制、双向馈能等技术,实施“绿色智能轨道交通装备集成工程”。
3.“基于物联网的轨道交通装备全寿命周期服务体系”示范。
以绿色智能轨道交通车辆为“移动终端”,集成车载智能化状态监测、故障灾害监测系统等网络化、智能化技术,探索建立“基于物联网的轨道交通装备全寿命周期服务体系”。
5.1.5战略支撑与保障1. 提高创新能力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加强技术的基础性、前瞻性研究,建立和完善电力机车、城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研发基地,实施“新一代先进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创新发展工程。
2.构建国际标准体系加强产品质量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加快培育建立第三方的专业检验检测和认证机构,建立和完善轨道交通装备产品认证制度。
加强轨道交通装备标准的研究和制修订工作,鼓励有实力的单位牵头制定国际标准。
3.支持国际化经营加强对企业“走出去”的宏观指导和服务,引导有实力的制造企业抓住全球产业重新布局机遇,有序走出去,开展绿地投资、并购投资、联合投资等,在境外设立研发机构、生产制造基地和市场营销网络。
六、节能与新能源汽车6.1 节能汽车传统汽车在未来三十年内仍将在消费中占绝对主体地位,因此节能汽车的大量普及对缓解我国能源与环境压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传统动力汽车技术的持续优化也是我国汽车工业缩短差距并有利于新能源汽车发展和市场导入的重要举措。
节能汽车是指以内燃机为主要动力,综合工况燃料消耗量优于下一阶段目标值的汽车。
6.1.1 需求目前,车用汽柴油消费占全国汽柴油消费的比例已经达到55%左右,每年新增石油消费量的70%以上被新增汽车所消耗。
伴随节能环保法规的不断加严,无论是国家层面、企业层面,还是用户层面,都对节能汽车提出强烈需求。
近来年,汽车平均油耗持续下降,节能汽车的市场规模呈现快速提升态势。
2020年,中国节能汽车年销量将达到汽车市场需求总量的30%,2025年销量占比超过40%。
6.1.2 目标2020年,形成以市场为推动、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节能汽车产业体系。
自主产品市场份额达到40%;商用车新车油耗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国产关键零部件市场份额超过70%;乘用车新车平均油耗优于5L/100km,国产关键零部件市场份额超过50%;拥有明星车型与明星车企,节能车销量排名前十的企业达到5家。
自主产品PP100质量水平与合资品牌相当。
2025年,形成自主可控完整的节能汽车产业链,自主产品市场份额达到50%;商用车新车油耗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国产关键零部件市场份额超过80%;乘用车新车平均油耗优于4L/100km, 国产关键零部件市场份额超过60%;节能车销量排名前五的企业达到3家,自主产品美誉度超过合资品牌,自主关键零部件的市场份额达到60%,拥有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节能商用车,商用车整车出口达到20%。
6.1.3 发展重点1. 重点产品(1)节能内燃动力乘用车以小排量节能乘用车的开发和大量普及为主,实现汽油机技术升级、能量损失减少、中低压助力与能量回收、先进柴油机等技术在全系列乘用车产品的推广应用。
(2)混合动力乘用车以A级以上混合动力乘用车的开发和普及为主,实现混合动力技术在家庭用车、商务用车等全系列乘用车的推广应用,综合工况节能效果超过同期传统动力20%。
(3)节能柴油商用车以节能型半挂牵引车等的大批量发展为主,实现高效动力总成、综合电子控制、轻量化等技术在全系列商用车的推广应用。
以综合燃料消耗和市场份额均位于前20%的商用车为带动,形成中国特色节能品牌产品。
(4)混合动力商用车以混合动力城市公交客车的大规模发展为主,实现动力系统的专用化设计、控制策略优化等技术在全系列公交车、物流运输车等上的推广应用,城市工况燃料消耗较内燃动力同期车型节能25%。
(5)替代燃料汽车实现天然气等低碳燃料在商用车和乘用车上的大量应用,全生命周期碳排放优于汽柴油节能型产品。
2. 关键零部件(1)高效内燃机乘用车汽油机热效率≥40%,自主产品装备率40%。
重型商用车柴油机热效率≥52%,自主产品装备率60%。
(2)高效内燃机关键部件突破可变气门、可变压缩比、增压、高效后处理技术,市场份额达到35%;突破250bar汽油喷射和2000bar以上柴油喷射技术, 市场份额达到15%。
突破废气能量回收技术,实现产业化。
(3)电子控制系统发动机、变速器电控系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国产核心控制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20%、国产关键传感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80%。
国产混合动力核心控制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80%。
控制器关键芯片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30%,自主实时操作系统应用率达到50%。
(4)混合动力电机/电池/专用发动机乘用车20s有效比功率≥4kW/kg;商用车30s有效比扭矩≥19Nm/kg;电池单体比功率超过8kW/kg,并实现批量一致性;逆变器功率密度不低于20kW/L,开发适合混合动力的高效、高可靠专用发动机。
产品市场供应能力满足自主需求并实现对国外品牌的供应。
(5)中低压助力与能量回收技术自主产品市场占比达到30%,其中电池系统成本降至3.6元/Wh,集成式功率单元实现功率密度≥11kW/L(含散热器)。
(6)高效自动变速器突破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DCT)、无级变速器(CVT)和6速以上自动变速器(AT)、机械式自动变速器(AMT)等总成关键技术,并实现产业化,占自主市场份额40%以上。
(7)自动变速器关键零部件突破离合器总成、高压静音油泵、电液耦合液压阀体、液力变矩器技术,实现产业化发展,关键零部件自主市场份额达到40%以上。
(8)轻量化的零部件钢/铝混合、铝/纤维、碳纤维车身等代表性的轻量化部件占市场的20%。
车身、车身闭合件、车轮、副车架、变速器壳体、制动器、电线束、线控等零部件上实现广泛的轻量化技术应用。
(9)低滚阻轮胎国产节能轮胎湿滑、磨耗、噪声性能持续改善,滚动阻力降低30%,实现节油6%以上,产品占自主市场份额超过50%。
3. 关键共性技术(1)整车集成技术:突破节能车系列化开发、匹配与控制技术难题。
(2)动力技术:突破小型化增压直喷汽油机燃烧和控制技术、突破高效商用车柴油机燃烧和控制技术、突破乘用车先进柴油机技术。
(3)传动技术:突破高效自动变速器的开发和控制技术。
(4)轻量化技术:突破轻质材料、复合材料汽车零部件性能分析、成形及连接等技术难题。
(5)低阻力技术:突破低风阻、低滚阻、低摩擦等技术难题。
6.1.4 应用示范工程1.节能汽车企业领跑者示范项目。
2.汽车节能水平标示与应用示范。
3.节能商用车车队应用示范。
4.公务车/大型活动用车节能产品应用示范。
6.1.5 战略支撑和保障1.在国家层面形成节能汽车自主创新发展规划。
2.建立节能汽车产业共性基础技术研究院。
3.分级别实施持续可行的节能汽车补助、税费优惠政策及高燃耗车辆高税制等。
4.加大对高效动力总成、低行驶阻力、轻量化等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支持,加强行业合作,开发共性通用技术。
5.完善标准法规体系,提升检测评价能力,加强市场监管。
6.完善企业考评机制,给予节能产品领跑企业政策与资金支持。
7.设立示范基金,给予节能产品示范工程补贴。
6.2 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的大规模发展是有效缓解我国能源与环境压力,推动汽车产业技术创新与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举措。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新型动力系统,完全或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驱动的汽车,主要包括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
6.2.1 需求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呈现快速发展态势。
201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售7.5万辆,同比增长3.2倍,是全球第二大新能源汽车市场。
国际预测表明,2020年前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
随着新能源汽车在家庭用车、公务用车和公交客车、出租车、物流用车等领域的大量普及,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年销量,将达到汽车市场需求总量的5%以上,2025年增至20%左右。
在国家碳排放总量目标和一次能源替代目标需求下,2030年新能源汽车年销量占比将继续大幅提高,规模超过千万辆。
6.2.2 目标2020年,初步建成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
自主新能源汽车年销量突破100万辆,市场份额达到70%以上;打造明星车型,进入全球销量排名前10,新能源客车实现规模化出口,整车平均故障间隔里程达到2万公里;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等关键系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国内市场占有率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