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氨酰胺的研究新进展

合集下载

谷氨酰胺对肠道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谷氨酰胺对肠道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谷氨酰胺对肠道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郭焱芳;张彬【摘要】@@ 谷氨酰胺(glutamine, Gln)是动物血液中含量最丰富的一种游离氨基酸,约占全血中总氨基酸的20%.Gln是蛋白质和肽的组分,具有调节机体免疫机能,为特定器官组织甚至细胞代谢提供原料和能量以及维持机体酸碱平衡等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对疾病、应激状态下营养生理的深入研究,以及其对维持肠黏膜结构功能、调节肠道免疫功能,谷氨酰胺逐渐成为各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谷氨酰胺对肠道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1 谷氨酰胺的生理作用Gln是脂肪族的中性氨基酸,含有 2 个氨基即一个α氨基和一个易水解的末端酰胺基,这一化学结构决定了其特殊的生理功能.Gln是蛋白质、氨基酸、核酸等生物分子合成的重要前体,是体内许多生化代谢途径的中间体,是组织间氮流动的重要载体;作为一种生糖氨基酸,Gln是肝糖原异生的重要底物,是肝捕捉氨的主要载体和终末产物;通过调节机体酸碱平衡,Gln还可防止代谢性酸中毒以保护机体.此外,Gln是肠黏膜上皮细胞和其他快速增殖、分化细胞如血管内皮细胞、淋巴细胞、肿瘤细胞等的主要能源物质,对提高肠道免疫力、增强肠道免【期刊名称】《中国兽医杂志》【年(卷),期】2010(046)008【总页数】3页(P62-64)【作者】郭焱芳;张彬【作者单位】湖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12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52.4谷氨酰胺(glutamine,Gln)是动物血液中含量最丰富的一种游离氨基酸,约占全血中总氨基酸的20%。

Gln是蛋白质和肽的组分,具有调节机体免疫机能,为特定器官组织甚至细胞代谢提供原料和能量以及维持机体酸碱平衡等重要作用。

近年来,随着对疾病、应激状态下营养生理的深入研究,以及其对维持肠黏膜结构功能、调节肠道免疫功能,谷氨酰胺逐渐成为各领域的研究热点。

本文综述了谷氨酰胺对肠道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

1 谷氨酰胺的生理作用Gln是脂肪族的中性氨基酸,含有 2个氨基即一个α氨基和一个易水解的末端酰胺基,这一化学结构决定了其特殊的生理功能。

谷氨酰胺的分离纯化研究_吕立获

谷氨酰胺的分离纯化研究_吕立获

中图分类号:Q5;文献标识码:A;文章篇号:1007-2764(2005)02-0210-073谷氨酰胺的分离纯化研究吕立获,周晓云,姚婷婷,朱巍,曹太先(浙江工业大学,浙江杭州310032)摘要:L-谷氨酰胺是人体内最重要的游离氨基酸,它既是一种重要的生化制剂,也是一种极有前途新药,目前已作为一种新型的饲料添加剂备受关注。

发酵法生产谷氨酰胺也正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

本文综述了从发酵液中提取纯化L-谷氨酰胺的多种工艺方法,为开展L-谷氨酰胺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关键词:谷氨酰胺;离子交换法;钠滤膜法;冰析法Improvement of Extracting Glutamine from BrothLv Li-huo, Zhou Xiao-yun, Y ao Ting-ting, Zhu Wei, Cao Tai-xian(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angzhou 310032, China)Abstract: L-glutamine is the most important amino acid of the human body,it is an important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reagent,as it is also a new medicine. Producing L-glutamine through fermentation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studies. The article mainly discussed several methods of extracted glutamine from broth. To some extent, it may live some help to industrialized production of glutamine.Keywords: Glutamine;Ion-exchange;Nanofiltration membrane separationL-谷氨酰胺(Gln)是L-谷氨酸r-羧基酰胺化的一种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之一。

谷氨酰胺代谢在胃癌能量代谢中的研究进展 

谷氨酰胺代谢在胃癌能量代谢中的研究进展 

· 综 述·谷氨酰胺代谢在胃癌能量代谢中的研究进展吴欣荣 王运荣 孙文琦 陈 敏*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消化科(210008)摘要 胃癌是消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之一,由于目前临床缺乏早期诊断方法,死亡率较高。

为满足自身需求,肿瘤细胞可对新陈代谢进行重编程,而谷氨酰胺代谢对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需迫切阐明胃癌新的潜在分子机制,并发现与谷氨酰胺代谢相关的潜在生物学标志物,为胃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全新的靶点和方案。

本文就谷氨酰胺代谢在胃癌能量代谢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胃肿瘤; 谷氨酰胺; 氨基酸转运子; 非编码RNA ; 谷氨酰胺酶; 能量代谢Progress in Research on Glutamine Metabolism in Energy Metabolism of Gastric Cancer WU Xinrong, WANG Yunrong, SUN Wenqi, CHEN Min. 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 Nanjing Drum Tower Hospital,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Medical School, Nanjing (210008)Correspondence to: CHENMin,Email:********************.cnAbstract Gastric cancer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malignant tumors of digestive system. Due to lack of earlydiagnosis methods, the mortality rate of gastric cancer is relatively high. For meeting their own needs, the tumor cells can reprogram their metabolism, and glutamine metabolism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umor cell growth and proliferation.Therefore, it needs to elucidate the new potential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gastric cancer and to discover the potential biomarkers related to glutamine metabolism, so as to provide new targets and schem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gastric cancer. This article reviewed the progress in research on glutamine metabolism in energy metabolism of gastric cancer.Key words Stomach Neoplasms; Glutamine; Amino Acid Transporters; Non⁃Coding RNAs; Glutaminase; Energy MetabolismDOI : 10.3969/j.issn.1008⁃7125.2022.06.005*本文通信作者,Email:********************.cn胃癌是消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在全世界恶性肿瘤中位居第5位,由于目前临床缺乏早期诊断方法,死亡率较高,是第3大常见癌症的死亡原因[1]。

谷氨酰胺转运蛋白asct2的研究进展

谷氨酰胺转运蛋白asct2的研究进展
[南京中医药大学 1.江苏省中药药效与安全性评价重点实验室、2.江苏省中药功效物质重点实验室、 3.中药品质与效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江苏 南京 210023]
doi:10.3969/j.issn.1001-1978.2020.01.0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1978(2020)01-0022-04 中国图书分类号:R341;R3417;R73022;R9774;R9776 摘要:谷氨酰胺在细胞蛋白质和能量代谢中起着核心作用。 谷氨酰胺必需通过细胞膜上特异性载体的转运才能进入细 胞内发挥作用,其中 Na+依赖性谷氨酰胺载体 2(alanineser inecysteinetransporter2,ASCT2)最为重要。ASCT2不仅在 正常组织器官中广泛表达,而且在肿瘤中的表达明显增加, 以满足肿瘤急剧增加的谷氨酰胺需求。ASCT2生物学功能 的调控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ASCT2的 N糖 基 化 位 点 是 N163和 N212,对 ASCT2转运到膜上至关重要,但对 ASCT2 的内在转运功能影响不大。ASCT2与其他蛋白间的相互作 用和翻译后修饰对 ASCT2的稳定性、转运活性具有重要调 节作用。该文主要总结 ASCT2生物学功能调控及其对疾病 治疗的意义。
网络出版时间:2019-12-3117:25 网络出版地址:http://kns.cnki.net/kcms/detail/34.1086.r.20191231.0834.012.html
谷氨酰胺转运蛋白 ASCT2的研究进展
梁宝瑜1,金 春1,高俪原1,李余佳1,王?屹1,张 峰1,2,3,郑仕中1,2,3
关键词:谷氨酰胺;ASCT2;转运蛋白;代谢;调控;抑制剂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谷氨酰胺是人体内含量最丰富的一种非必需氨基酸。 而在高增殖率细 胞 (如 炎 症 细 胞、干 细 胞、肺 癌 细 胞 )中,谷 氨酰胺代谢明显增加。谷氨酰胺进入胞质后,在谷氨酰胺酶 的作用下,转变为谷氨酸,再进一步在谷氨酸脱氢酶等的作 用下变为 α酮戊二酸(αKG),回补三羧酸循环,为线粒体 氧化磷酸化提供碳源,保障细胞的能量供应,因为能量代谢 稳态是维持心肌细胞等机体细胞形态稳定和功能的正常的

谷氨酰胺在运动与发展免疫力中的研究进展

谷氨酰胺在运动与发展免疫力中的研究进展

大众体育2021年4月SPORT LEISURE MASS SPORTS175体育医学谷氨酰胺(GLN)作为机体内含量最高的氨基酸,其主要的合成场所是骨骼肌,合成后通过血液转运至各个组织,谷氨酰胺是由谷氨酸与氨在谷氨酰胺合成酶的作用下产生的内源性物质[1]小肠吸收细胞对于GLN 具有非常高的利用率,因此GLN 在改善肠道吸收功能和免疫功能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谷氨酰胺还可以调节糖与蛋白质的代谢,维持体内的酸碱平衡,因此谷氨酰胺在发展运动免疫力中作为补剂使用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1 运动对于谷氨酰胺代谢的影响1.1 短时间大强度运动研究表明短时间大强度运动可导致机体对于谷氨酰胺的利用率升高,GLN 的浓度与合成速率有所上升,其原因可能是运动中腺嘌呤核苷酸分解增多导致氨生成增多,使谷氨酸与氨合成GLN,体液丢失导致血液浓度升高从而引起GLN 上升以及大强度运动引起糖皮质激素升高刺激谷氨酰胺合成酶的增加也有可能是影响因素。

1.2 长时间中低强度运动有研究指出长时间中低强度运动可显著降低血浆GLN 浓度,10名健康男子持续以80%最大摄氧量自行车运动至力竭,血浆中谷氨酰胺浓度并未发生显著变化,相反,对于超长距离马拉松运动员的调查发现,力竭性运动之后其血浆GLN 浓度下降20%,免疫球蛋白合成减少,运动员恢复期发生感染的几率提高。

长时间运动引起的血浆内GLN 升高可能机制包括:长时间运动导致血糖下降,糖代谢能力下降,谷氨酰胺糖异生作用加强,GLN 合成速率下降而需求量增加;长时间运动导致血糖不足引起生长激素上升,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降低。

2 补充谷氨酰胺对于机体的影响2.1 提高运动能力GLN 与运动能力密切相关,长时间运动,GLN 浓度下降,机体调节酸碱平衡能力下降[5],导致疲劳提前;GLN 合成速率下降导致血氨水平升高,引发中枢疲劳,外源补充GLN 使得肝脏合成尿素的作用受到抑制进一步降低血氨浓度,但是要达到这一目的需要长期补充GLN。

谷氨酰胺在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谷氨酰胺在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谷氨酰胺在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曹 丽,石岩硕,庞国勋[作者单位] 050017石家庄,河北省人民医院药学部[通讯作者] 庞国勋,E⁃mail:135********@ [关键词] 谷氨酰胺;神经系统疾病;疼痛;抑郁;中毒;认知障碍[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 R341.7;R7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5⁃140X(2020)06⁃0113⁃04[DOI ] 10.3969/j.issn.2095⁃140X.2020.06.025 谷氨酰胺为肠道外营养组成部分,是人体的一种条件必需氨基酸,也是体内最丰富的氨基酸,广泛存在于脑、骨骼肌和血液中,被证明是目前所知的最重要的氨基酸。

谷氨酰胺的生理作用广泛,包括增加蛋白质的合成、减少肌肉分解,改善胃肠道黏膜的屏障功能,减少过度的炎症反应,保护肝脏、增强免疫系统功能,缓解疼痛、抗疲劳、抗抑郁,促进伤口愈合等[1⁃5]。

谷氨酰胺是脑脊液中含量最多的氨基酸,是兴奋性氨基酸谷氨酸和抑制性氨基酸γ⁃氨基丁酸(GABA)这两种重要神经递质的前体物质,同时由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又是许多重要物质的转运体,因此认为谷氨酰胺对多种中枢系统的功能比如抑郁、愤怒以及疼痛具有调节作用[6]。

近年对谷氨酰胺的研究呈现日益增多的趋势,本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文献,拟对谷氨酰胺在神经系统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为其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1 谷氨酰胺影响神经系统功能的生理学基础 谷氨酰胺是一种特殊的营养物质,在肌肉蛋白质和血浆蛋白质中含量分别约为75%和26%。

谷氨酰胺是唯一含2个氮原子的氨基酸,转运近三分之一的氨基酸和氮,同时谷氨酰胺也是核苷酸合成的必需物质以及蛋白质合成与分解的调节物。

谷胱甘肽系统是减轻氧化应激的主要机制之一,谷氨酰胺则是谷胱甘肽的前体,谷胱甘肽的合成离不开谷氨酰胺,谷氨酰胺在许多部位向谷胱甘肽提供足够的谷氨酸来源,在损伤或缺血时保证谷胱甘肽正常水平。

谷氨酰胺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谷氨酰胺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胺0 0 . %可提高 2 法 氏囊指数 。李升和等研究 2 8 d 】 谷氨酰胺对 肉仔鸡中枢淋巴器官胚后发育的影响发
现 , 日粮 胚
率 、半净膛率和胸肌率 ,降低料重 比和腹脂率 ,添 加 谷 氨 酰胺 1 %可 提高 腿 肌率 ,显 著 降低 皮 下 脂 肪 ( < . ) 。因此 ,谷氨 酰胺能够降低肌 肉嫩度 , P 0 5 0
00 ) .5 ,在 对 淋 巴结 D A含 量 的测 定 中也 发 现 ,饲 N
粮 中添 加 谷 氨 酰胺 1 %明显 提 高 了淋 巴结 D A含 . 0 N
高肠道 吸收等功能相关。 2 对 畜 禽屠 宰性 能及 肉品 质 的影响 谷氨酰胺不但能提高动物生产性能 ,还能提高 肉品质 以及屠宰性能。束 刚等通过饮水添加不 同剂 量 的甘氨酰谷氨酰胺 ,观察其对粤黄鸡 肉品品质的 影 响 ,结果表明 ,添加甘氨酰谷氨酰胺 01 ・ . mgL 能 0 显著提高 肉鸡胸肌剪切力( < . ) P 0 5 ,但对腿肌剪切 0
脏 和法 氏囊 的重 量得 到不 同程度 的提 高 ;免疫器 官 指 数也 有不 同程 度 的提高 ,其 中添加 甘氨 酰谷氨 酰
全净堂率 、胸肌率 、腿肌率 ( < . ) P 0 s 。黄冠庆等 0
研究 发 现 ,添加 谷 氨酰胺 04 .%、07 .%和 1 %均能 提 高 黄 羽 肉鸡 的平 均 采 食 量 、平 均 日增 重 、全 净膛
32 对免疫 器 官的影 响 .
谷 氨 酰胺能 够促 进机 体免疫 器 官的发 育 ,提 高
增高的趋势 , 但差异不显著( > . ) P 0 5 ,能显著提高 0
胸 肌 和 腿 肌 的终 p P 00 ) H(< . ;添 加 甘 氨 酰 谷 氨 酰 5 胺 O0 ・ 显著提 高胸肌 初水分含 量 (< . ) .5mgL 能 P 00 ; 5 所 有 剂 量甘 氨 酰谷 氨酰 胺对 肌 肉失 水率 以及 肌 肉 、 粗 蛋 白 、粗 脂 肪 含 量 均 无 显 著性 影 响 (> . ) 。 P 00 1 5 吴 蓉蓉 等试 验发 现 ,添 加谷 氨酰 胺组 的鸡 屠宰性 能 均 高于未 添加 的鸡 ,其 中 02 .%添加剂 量可显 著提 高

发酵对食品中谷氨酰胺的合成和释放作用研究

发酵对食品中谷氨酰胺的合成和释放作用研究

发酵对食品中谷氨酰胺的合成和释放作用研究发酵是一种常见的食品加工方法,通过微生物的作用,能够改变食材的性质和口感。

在发酵过程中,谷氨酰胺是一种重要的化合物,起到合成和释放的作用。

首先,谷氨酰胺是食品中的一种氨基酸,它的化学结构中包含天冬氨酸和甘氨酸。

在食品中,天冬氨酸和甘氨酸往往以游离形式存在,没有结合在一起。

而发酵过程中,通过微生物(如酵母菌、细菌等)的活性,它们分泌的酶能够将天冬氨酸和甘氨酸结合起来,形成谷氨酰胺。

这个化学反应被称为谷氨酰胺的合成。

发酵过程中,微生物能够分解食材中的淀粉和蛋白质。

淀粉是一种碳水化合物,微生物通过分泌淀粉酶将淀粉分解为葡萄糖。

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组成的,微生物分泌的蛋白酶能够将蛋白质降解为氨基酸。

蛋白质的降解过程中,天冬氨酸和甘氨酸会被释放出来,从而形成谷氨酰胺。

然而,发酵过程中谷氨酰胺的合成和释放不仅仅是单纯的化学反应,还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比如,发酵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等都会影响谷氨酰胺的合成和释放。

首先,不同微生物对谷氨酰胺的合成和释放能力是有差异的。

比如,酵母菌比细菌更容易合成谷氨酰胺,并且能够释放更多的谷氨酰胺。

此外,不同种类的酵母菌也会有差异。

比如,常见的酿造酵母菌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在葡萄酒的发酵过程中能够合成较多的谷氨酰胺,而另一种酵母菌Torulasporadelbrueckii在啤酒发酵中合成的谷氨酰胺相对较少。

其次,发酵温度也会影响谷氨酰胺的合成和释放。

一般来说,合适的发酵温度能够提高微生物的活性,促进谷氨酰胺的合成和释放。

然而,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微生物的正常生长和代谢,降低谷氨酰胺的合成和释放。

因此,在发酵过程中,选取适宜的温度非常重要。

最后,发酵时间也会对谷氨酰胺的合成和释放产生影响。

一般来说,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微生物对食材中淀粉和蛋白质的分解能力也会增强,谷氨酰胺的合成和释放也会增加。

然而,过长的发酵时间可能会导致微生物代谢产物的积累,影响食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谷氨酰胺代谢与肿瘤细胞增殖关系的研究与应用前景

谷氨酰胺代谢与肿瘤细胞增殖关系的研究与应用前景

谷氨酰胺代谢与肿瘤细胞增殖关系的研究与应用前景肿瘤是一种严重的疾病,目前还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

人们希望能找到新的治疗方案,并加速肿瘤研究的步伐。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将注意力集中在谷氨酰胺代谢与肿瘤细胞增殖关系的研究上。

本文将从谷氨酰胺的代谢途径、作用机制和应用前景三个方面介绍谷氨酰胺代谢与肿瘤细胞增殖关系的研究进展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谷氨酰胺的代谢途径谷氨酰胺是一种氨基酸,也是体内的一种重要代谢产物。

在人体内,谷氨酰胺主要由谷氨酸和甘氨酸通过谷氨酰胺酰转移酶催化合成。

谷氨酰胺合成后可以分解在肝脏中,其中的谷氨酸可以由肝脏转化为尿素,排出人体。

另外,谷氨酰胺还可以在肌肉、肾脏、脾脏和肠道等组织中代谢。

二、谷氨酰胺在肿瘤细胞中的作用机制谷氨酰胺在人体内作用很广泛,其中在肿瘤细胞中的作用机制尤为复杂。

研究表明,肿瘤细胞在代谢过程中常常出现谷氨酰胺缺乏的情况,这时肿瘤细胞会通过多途径补充谷氨酰胺。

谷氨酰胺供应短缺时,肿瘤细胞常常会利用体内的谷氨酸、天冬氨酸等氨基酸进行代谢,以维持细胞的生存和增殖。

另外,肿瘤细胞还可以通过提高谷氨酰胺转运蛋白在细胞膜上的表达,或在细胞内部促进谷氨酰胺的合成来解决这一问题。

谷氨酰胺供应过剩时,肿瘤细胞常常会利用谷氨酰胺代谢,从而产生必需的氨基酸、核苷酸等物质,以促进细胞的增殖和生长。

所以,谷氨酰胺在肿瘤细胞中的作用可谓是“双刃剑”。

如果能够控制谷氨酰胺在肿瘤细胞中的作用,很可能就能有效地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生长。

三、谷氨酰胺代谢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前景因为谷氨酰胺在肿瘤细胞中的作用十分重要,所以人们研究在肿瘤治疗中应用谷氨酰胺代谢调节剂的可行性和效果。

目前已有多项研究表明,通过调节谷氨酰胺代谢途径,可以有效地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生长,促进肿瘤细胞的死亡。

一些谷氨酰胺代谢调节剂,如谷氨酰胺水解酶抑制剂、谷氨酰胺转移酶抑制剂、谷氨酰胺合成酶抑制剂等,在体内表现出良好的抑制肿瘤细胞的作用,但其对正常细胞也具有一定的毒性。

谷氨酰胺转氨酶的研究进展 - 资料中心 - 生物在线

谷氨酰胺转氨酶的研究进展 - 资料中心 - 生物在线

万方数据万方数据万方数据万方数据谷氨酰胺转氨酶的研究进展作者:陶红军, 邵虎, 黄亚东, 孔令伟, TAO Hongjun, SHAO Hu, HUANG Yadong, KONG Lingwei作者单位:陶红军,黄亚东,TAO Hongjun,HUANG Yadong(常州红梅乳业有限公司,江苏,常州,213023),邵虎,SHAO Hu(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淮安,223003), 孔令伟,KONG Lingwei(淮安快鹿牛奶有限公司,江苏,淮安,223001)刊名:中国酿造英文刊名:CHINA BREWING年,卷(期):2010(6)1.黄六容;何冬兰微生物谷氨酰胺酶的研究进展 2004(02)2.王灼维;王璋土壤分离转谷氨酰胺酶生产菌株 2004(04)3.MOTOKIM;OKIYAMA A;NONAKA M Novel transglutaminase manufacture for praparation of protein gelling compounds 19894.MOTOKI M;SEGURO K Transglutaminase and its use for food processing 19985.唐名山;王树英;陈坚Streptovcrticillinm mobaraense 谷氨酰胺转胺酶的表达、纯化和复性[期刊论文]-食品与发酵工业 2004(04)6.鲁时瑛;岗楠迪;堵国成谷氨酰胺酶的分离纯化及酶学性质[期刊论文]-无锡轻工大学学报 2002(06)7.崔艳华;张兰威谷氨酰胺转氨酶研究进展[期刊论文]-生物技术通报 2009(1)8.姜燕;温其标;唐传核谷氨酰胺转移酶对食物蛋白质成膜性能的影响[期刊论文]-华南理工大学学报 2006(08)9.丁克毅;刘军;EleanorM.Brown转谷氨酰胺酶(MTCrase)改性明胶可食件薄膜的制备[期刊论文]-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2006(04)10.丁克毅轻谷氨酰胺酶改性明胶高强度薄膜的制备 2006(01)11.张春红;陈海英;车晓彦谷氨酰胺转氨酶改性谷朊粉的研究[期刊论文]-食品科学 2006(12)12.KURAISHI C;SAKAMOTO J;YAMAZAKI K Production of restructured meat using microbial transglutaminase without salt or cooking[外文期刊] 1997(3)13.田少君;梁华民转谷氨酰胺酶对大豆分离蛋白凝胶性的影响[期刊论文]-中国油脂 2005(08)14.熊晓辉;王晓丽;束长丰谷氨酰胺转氨酶对内酯豆腐品质的影响[期刊论文]-食品研究与开发 2007(05)15.田少君;梁华明转谷氨酰胺酶对大豆分离蛋白的改性研究[期刊论文]-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 2005(06)16.陈义华;陆兆新;尤华灰色链轮丝菌产转谷氨酰胺酶发酵条件的优化[期刊论文]-食品科学 2003(09)17.王璋;刘新征;王亮"神舟"4号空间飞行对搭载的转谷氨酰胺酶链霉菌选育的影响[期刊论文]-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2004(04)18.陈国娟;张春红;刘长江谷氨酰胺酶的分离纯化及酶学性质的研究[期刊论文]-食品工业科技 2007(01)19.LEE H G;LANIER T C;HAMANN D D Transglutaminase effects on low temperature gelation of fishprotein sols[外文期刊] 1997(1)20.ANDO H;ADACHI M;UMEDA K Purific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a novel transglutaminase derived from microrganisms 198921.江波;周红霞谷氨酰胺转氨酶对大豆7S蛋白质及肌球蛋白质胶凝性质的影响[期刊论文]-无锡轻工大学学报2001(02)22.江新业;宋钢以鱼类下脚料制备风味蛋白粉的研究[期刊论文]-中国酿造 2007(12)23.邹佩贞;柯巧雅谷氨酰胺转氨酶在鱼类加工副产品中的应用[期刊论文]-食品科技 2008(02)24.洪咏平;何阳春;蒋予箭谷氨酰胺转胺酶在碎小虾仁重组大虾仁工艺中的应用[期刊论文]-上海水产大学学报2003(02)25.杨华;娄永江;杨振峰谷氨酸胺转酶在水产品中的应用[期刊论文]-食品工业 2003(04)26.TSAI G J;LIN SM;JIANG ST Transglutaminase from Streptoverticilliurn ladakanum and application to minced fish product 2006(06)27.王金水;赵谋明TGase的性质、制备及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2005(09)28.王鑫;姜瞻梅;韩利英TGase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期刊论文]-食品工业科技 2003(03)29.唐传核;杨晓泉;彭志英微生物转谷氨酰胺酶催化乳清蛋白聚合研究[期刊论文]-中国乳品工业 2002(06)30.禁慧农;李亚玲;陈发河谷氨酰胺转氨酶对酪蛋白的改性效应[期刊论文]-食品科学 2004(02)31.贺雷雨;李新华;王璋利用微牛物谷氨酰胺转氨酶提高香肠制品的物性 2004(36)32.王顺峰;戚士初;潘超谷氨酰胺转氨酶及其在肉品加工中的应用[期刊论文]-肉类研究 2008(07)33.GERBER U;FUCHSBAUER HL;ENGELMANN J Influence of gelatin matrices cross-linked with transglutaminase on the properties of an enclosed bioactive material using β-galactosidase as model system 199634.ANDO H;MATSURA A;SUSUMU H Manufacture of transglutaminase with streptomyces 199235.曹丹玥微生物谷氨酰胺转胺酶发酵培养基 200636.蔡慧农;李亚玲;刘新征Streptomyces sp.WJS-825产谷氨酰胺转氨酶发酵条件优化及中试[期刊论文]-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05(01)37.郑美英;堵国成;陈坚分批发酵生产谷氨酰胺转胺酶的温度控制策略 200038.添田孝彦查看详情 1993本文链接:/Periodical_zgnz201006004.aspx。

谷氨酰胺研究进展

谷氨酰胺研究进展

谷氨酰胺研究进展L-谷氨酰胺( Gln)是由L-谷氨酸和氨化合而成的, 与谷氨酸一样也是20种氨基酸中的一种。

1883年Schulze从甜菜汁中发现了Gln。

后来又先后从发芽种子及蛋白质中检出。

1935 年, Hans Kerbs首次发现哺乳动物肾脏合成和分解L-Gln的能力, 人们开始逐渐了解它的作用。

并在随后的研究中, Kerbs强调多数氨基酸都有多种功能, 但L-Gln的功能是最丰富的。

1955年, Harry Eagle综述了哺乳动物细胞的G ln营养需要, 并强调了它是一种很重要的营养素。

近年来, 随着人们对L-Gln的生理、生化、临床等方面研究的深入和发展,Gln对生命的重要性正日渐突出, 被认为是目前所知道的最重要的氨基酸之一, 并被称之为条件性必需氨基酸, 也是一种极有发展前途的新药。

L-谷氨酰胺的理化性质L-谷氨酰胺(L-glutamine,L-Gln)是L-谷氨酸的γ-羧基酰胺化的一种条件性必需氨基酸(图1),相对分子质量146.15,熔点185℃(分解),晶体呈白色斜方或粉末状,结晶状态下稳定,无臭,稍有甜味,溶于水(水溶液呈酸性) ,等电点5.65,几乎不溶于乙醇和乙醚。

L-Gln 属中性氨基酸,在偏酸、偏碱及较高温度下易分解成谷氨酸或环化为吡咯烷酮二羧酸。

图1 L-谷氨酰胺分子结构L-谷氨酰胺的生理特性L-谷氨酰胺是构成人体蛋白质所必需的20种氨基酸之一, 是机体含量最丰富的氨基酸, 占全部游离氨基酸60%以上,主要储存在脑、骨骼肌和血液中, 具有很广泛的生理作用: (1)维持机体免疫功能。

现有资料表明谷氨酰胺不仅是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重要能量物质, 甚至可能是各种免疫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

小肠作为人体重要的最大免疫器官, 是利用L-谷氨酰胺的主要器官, 它的吸收细胞以很高的速率利用谷氨酰胺, 说明谷氨酰胺在机体免疫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调节蛋白质的合成和分解。

谷氨酰胺是蛋白质合成的重要调节剂, 在运动中可以调节蛋白质合成和降低肌肉蛋白质的分解, 从而维持机体的生理功能。

植物来源谷氨酰胺转氨酶的研究进展

植物来源谷氨酰胺转氨酶的研究进展

植物来源谷氨酰胺转氨酶的研究进展李洪波;李金;张天琪;李红娟;于景华【摘要】植物来源谷氨酰胺转氨酶(TGase)是—种在植物中广泛存在的催化酰基转移反应的蛋白酶,已被证实具有不同的理化性质和生理功能.结合最新的研究,本文综述了植物来源TGase在不同组织、器官中的分布,性质及其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起到的作用.同时,为了获得植物来源TGase进行功能特性及其在食品、医学和其它工业中的应用研究,本文介绍了植物来源TGase异源表达的研究进展,并为该方法的改进提出了建设性意见.【期刊名称】《食品工业科技》【年(卷),期】2018(039)016【总页数】5页(P336-339,345)【关键词】植物源 TGase;功能特性;异源表达;展望【作者】李洪波;李金;张天琪;李红娟;于景华【作者单位】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工程与生物技术学院,天津300457;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工程与生物技术学院,天津300457;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工程与生物技术学院,天津300457;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工程与生物技术学院,天津300457;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工程与生物技术学院,天津30045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01.3谷氨酰胺转氨酶(Transglutaminase,TGase,EC 2.3.2.13)是一种催化酰基转移反应的酶,它能通过谷氨酰胺残基的γ-羧酰胺基(氨基受体)和赖氨酸残基的ε-氨基或其它伯胺基(氨基供体)之间的酰基转移反应形成ε-(γ-谷氨基)赖氨酸异肽键,从而实现蛋白质分子内、分子间的交联[1]。

TGase的交联作用可以改善蛋白质的理化性质,进而影响其功能特性。

TGase在食品、生物医学、纺织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其中食品行业的应用最受关注,这也进一步增加了对廉价、有效和安全TGase的需求[2-3]。

根据其来源不同,谷氨酰胺转氨酶大致分为以下三类:动物来源的谷氨酰胺转氨酶、植物来源的谷氨酰胺转氨酶和微生物来源的谷氨酰胺转氨酶(MTG)。

小麦蛋白源谷氨酰胺肽的研究进展

小麦蛋白源谷氨酰胺肽的研究进展

福建畜牧兽医第35卷第2期2013年小麦中粗蛋白的含量约为9%~14%,小麦作为原料生产淀粉、乳酸、谷氨酸以及相关生化用糖的过程中,还能得到大量的小麦蛋白。

小麦蛋白俗称谷朊粉,又叫活性面筋蛋白,蛋白质含量很高达75%~85%,还含有脂肪、纤维素、矿物质等其他营养物质,它是植物性饲料中营养丰富的蛋白质饲料。

小麦蛋白主要由麦谷蛋白和麦醇溶蛋白组成,它们都含有丰富的谷氨酸(Glutamate,Glu)和脯氨酸。

而Glu与谷氨酰胺(Glutamine,Gln)在小麦蛋白中含量尤其高,约占小麦蛋白氨基酸总量的35%,小麦蛋白中酰胺基是Glu的主要存在形式,Glu有67.4%的活性基团为酰胺基活性基团。

因此,小麦蛋白可以作为Gln肽的重要来源。

但是小麦蛋白自身的粘性大,溶解度低,极容易导致机体发生过敏性反应,这些因素都影响到小麦蛋白的广泛应用。

在水产养殖中能够利用小麦蛋白的延展性、黏弹性和持水性,作为水产动物营养强化剂。

1Gln的营养价值小麦蛋白的重要功能性氨基酸—Gln,是动物机体大量存在的游离氨基酸之一,大概占总游离氨基酸的40%~60%。

动物体需要的Gln多数由自身组织合成,Gln参与动物机体内蛋白质的合成,也可作为氮源参与核酸和糖蛋白的合成[1],对动物体产生特定的保护作用及免疫功能。

Gln为机体内迅速增殖和分化的细胞,如肠黏膜上皮细胞、淋巴细胞、肿瘤细胞等,提供主要能源供应。

对于多数动物来说,小肠是Gln的主要吸收场所,小肠中存在丰富的肠绒毛,能够吸收肠道中大多数Gln,其中相当一部分的Gln被吸收后直接在肠道细胞内被利用,肠道细胞对于Gln的需求量远高于其它氨基酸。

Gln在合成肠道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ecretory immunoglobulin A,SIgA),调节肠道淋巴组织功能,防止肠道内细菌易位发挥了关键作用。

手术、烧伤、创伤、断乳、高温等情况下,都容易使动物机体处于应激状态,此时动物体内需要的Gln急剧增长,使得自身合成的Gln 严重不足,容易导致体内Gln缺乏,引起肠道萎缩、分解和吸收功能下降、免疫系统紊乱等症状[2]。

谷氨酰胺对肠道生长发育及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谷氨酰胺对肠道生长发育及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解 质及 水 分 能够 通 过肠 腔 进入 血 液 循环 , 而 阻止 外
G i n 为 肠 道 供 能 主 要 是 由于 两个 方 面 : 一 方 面 是 肠
上皮细胞 中存在对 G l n 具有 高亲和性的转运系统 ;
另 一 方 面是 肠 道 细 胞 中 谷 氨 酰胺 酶 ( g l u t a mi n a s e ,
m m o l / L G l n 显著 增 加 了细 胞数 量 、 蛋 白质含 量 和
致 。L e e 等曙 ” 选用 2 1 日龄断奶仔猪为研究对象 , 分 别在其 日粮 中添加 O %, 0 . 5 %, 1 . 0 %, 1 . 5 %G l n , 饲喂
1 4 d 后 发现 , 日粮 添加 G l n 显 著 增加 了仔猪 十二 指肠
G l n 促进 了小肠上皮黏膜细胞 D N A含量的增加和 s
绒毛高度 , 降低 了绒毛高度/ 隐窝深度 比值。K i t t 等
㈤的研究也得到了类似 的结果 , 其研究发现, 与对照
组相 比, 日粮 添加 1 %G l n 显 著增 加 了仔 猪肠 道 绒 毛
Hale Waihona Puke 高度 , 降低了绒毛的自吞噬。Wu 等 在仔猪方面的
哺乳动物肠道上 皮细胞每 2 — 3 d 进行一次更新
和周 转 , 从 而维 持 肠 黏 膜 的稳 态 r . 1 。肠 道 细胞 这 种 持 续 快 速 的更 新 过 程 需 要 机 体 较 高 养 分 及 能 量 供 应 。G i n 是小肠上皮细胞的“ 燃料” , 对 于促 进 小 肠


述 ・
谷 氨酰胺对肠道 生长发 育及功 能影 响的研究进展
张柏林 李春 涛 宋培 勇 王庆容 何 臻 ( 遵 义师 范学院生物与农业科技 学院 , 贵州 遵义 . 5 6 3 0 0 6 )

谷氨酰胺转氨酶研究进展

谷氨酰胺转氨酶研究进展

表1
(kD) 37.9 40 41 41 39 37.5 37.9 38 45 29
不同来源谷氨酰胺转氨酶的酶理化性质比较
8.9 8.9 9.8 9.7
7.9 6.4
6.3
pH 6~7 6~7 6~7 6~7 5.5 6.0 5.0 6~7 7.0 8.2
pH
5~9 5~9 5~9 6~8 5~7 5~7 5~7 4.5~9 6~8.5 7~8.5
迄今为止,研究最为深入的是来自动物,尤其
是 哺 乳 动 物 中 的 TGase。 TGase 几 乎 存 在 于 哺 乳 动 物的所有的组织和器官中,依据其分布的位置可分 为 组 织 型 TGase、 膜 结 合 型 TGase 和 血 浆 TGase[8]。 它可以催化蛋白质分子内和分子间共价交联聚合, 从而能够直接改变蛋白质本身以及蛋白质所附着 的细胞、组织、甚至器官的特性,与血液凝固、伤口 愈合、表皮角质化等生物现象有关,具有参与信号 转 导 、调 节 细 胞 分 化 、增 殖 等 多 种 的 生 物 功 能[9]。
收 稿 日 期 :2008-07-02 基 金 项 目 :黑 龙 江 省 重 点 自 然 基 金 (ZJND6D5-02),黑 龙 江 省 十 一 五 科 技 攻 关 项 目 (GA06B201 ),黑 龙 江 省 攻 关 项 目 (GA07B401 ) 作 者 简 介 :崔 艳 华 (1978-),女 ,黑 龙 江 省 哈 尔 滨 市 人 ,博 士 ,研 究 方 向 :食 品 生 物 技 术 通 讯 作 者 :张 兰 威 ,博 士 ,教 授 ,博 士 生 导 师 ,研 究 方 向 :食 品 科 学 ;Tel :0451-86282901 ,E-mail :lanweizhang@

发酵法生产_L_谷氨酰胺的研究进展

发酵法生产_L_谷氨酰胺的研究进展

发酵法生产L 谷氨酰胺研究进展L-谷氨酰胺(L-glutamine, L-Gln)是L-谷氨酸的γ - 羧基酰胺化的一种条件性必需氨基酸(图1),相对分子质量146.15,熔点185℃(分解),晶体呈白色斜方或粉末状,结晶状态下稳定,无臭,稍有甜味,溶于水( 水溶液呈酸性) ,等电点 5 . 6 5 ,几乎不溶于乙醇和乙醚. L-Gln 属中性氨基酸,在偏酸,偏碱及较高温度下易分解成谷氨酸或环化为吡咯烷酮二羧酸.O H 2N C CH2 CH2 N H 3+ CH COO-L-Gln是人体血液中浓度最高(500~900 mol/L)的游μ 离氨基酸,所占比例高达61%.L-Gln 在肾脏是肾小管泌氨作用的主要氮源,在肝脏是糖异生和尿素合成的原料,在神经组织又是神经递质的前体物质,在血液中有暂时解除氨毒的作用,现已普遍认为L - G l n 是一种"条件性必需"氨基酸. L-Gln 主要生理功能如下: 治疗胃肠溃疡[1].因外源L-Gln 能促使胆汁分泌和正常排粪,故L-Gln 已用于临床治疗腹部溃疡,节段性回肠炎和过敏性肠炎.如日本寿制药株式会社生产的"麦滋林" ,为L - G l n / 萸磺酸钠颗粒剂,该胃药制剂现已进入我国市场.缓解运动综合症或运动疲劳[2].L-Gln可以调节蛋白质合成,抑制蛋白质降解,糖原合成,细胞生长,激活免疫,提高生长激素水平.让成年人喝下一瓶含有2g L-Gln 的饮料,90min 内,其血液样品中生长激素最高可增长4 3 0 % .目前已大量用于治疗运动员的运动综合症和高强度劳动或运动后的疲劳恢复. 调节机体免疫力[3-4].外源L-Gln 会刺激免疫球蛋白分泌,促进免疫系统重建,如: 烧伤,艾滋病,关节炎等免疫系统的恢复. 增强脑神经机能[5] .L-Gln 可被用作中枢神经抑制剂,在大脑中被转化成谷氨酸,与葡萄糖一起参与脑代谢,以平衡脑内电流脉冲,有利于人脑的清醒和情绪稳定,是少数几种能克服血脑屏障和参与大脑化学反应的物质之一,被称为"大脑燃料" . L-Gln 在癌症治疗上的潜在价值[6], 减少癌症治疗中化疗和放疗的副作用. 1 L- 谷氨酰胺的生产方法由于L-Gln 重要的生理功能和临床治疗作用,如何实现L-Gln 的工业化生产越来越受到关注.L-Gln 的生产方法主要有化学合成法,酶促合成法和发酵法. 1.1 化学合成法经L-Gln 合成酶(GS)催化而成,如图 3 所示. 与化学合成法相比,酶促合成法反应步骤相对简单,其中三磷酸腺苷( A T P ) 是必需的.A T P 价格昂贵, 同时酶促反应底物NH 4 + ,副产品二磷酸腺苷(ADP)都明显抑制L-Gln 的生成,因此该生产方法不能满足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需要. 1.3 发酵法发酵法是目前最常用的L-Gln 生产方法,具有原料来源广泛,生产成本低,产品质量可控,产物单一等优点,适宜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1 9 6 1 年,T s u n o d a 等[ 7 ] 首先发现除了谷氨酸以外,在谷氨酸发酵液中还有L-Gln;1963 年,Oshima 等[8] 通过改变谷氨酸微球菌的发酵条件使谷氨酸发酵转向L-Gln 发酵;七十年代, Nakanishi 等[9-11]进一步证实了,改变发酵条件可以使谷氨酸产生菌从谷氨酸发酵转向L - G l n 发酵.八十年代后,我国在实验室小试或中试规模中进行了L-Gln 发酵法生产,但是L-Gln 产量低[12-13] ,至今未能进行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本文对发酵法生产L-Gln 的关键技术环节(如菌种选育,发酵工艺和分离纯化) 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详细阐述L-Gln生物合成代谢调控和新型过滤及其藕联技术在下游分离纯化过程中的应用. 2 2.1 发酵法生产L- 谷氨酰胺菌种选育L-Gln 生产菌种主要来自谷氨酸生产菌,如棒杆菌C H 3O H CS2 NH3 C 5 H 9 NO 4 (Glu)—————→ C 6 H 11 NO 4 —————→ C 7 H 20 N 4 O 4 S2 —————→ H 2S O 4 NH3 HOAC C 7 H 18 N 4O 3 S 2 ————→ C 5 H 10 N 2 O 3 (L-Gln) C H 3O H N H 2N H 2 Raney 镍C 5 H 9 NO4 (Glu)—————→ C 6 H 11 NO 4 —————→ C 6 H 13 N 3 O 3 —————→ H 2S O 4 C6H 10 N2O 3(L-Gln) 图2 化学法合成L-Gln 流程图Fig.2 Chemical synthetic pathway for production of L -Gln(Corynebacterium sp.)[9-11], 短杆菌(Brevibacterium sp.) [7,14] ,微球菌(Micrococcus sp.)[8].此外,还有非谷氨酸生产菌, 如产黄菌(Flavobacterium rigense)的一些变[15-18] 异菌种. 目前,L-Gln 生产菌种的选育主要采用传统的随机诱变结合定向筛选的方法,随机诱变包括化学诱变,物理诱变和物理化学复合诱变等,常用的诱变剂和诱变因素有硫酸二乙酯,亚硝基胍,γ- 射线,紫外线等; 定向筛选包括对氨基苯甲酸的结构类似物磺胺胍的抗性突变筛选,L-Gln 结构类似物抗性突变筛选,高NH 4 + 浓度抗性突变筛选等.此外,随着人们对L-Gln 生产菌株遗传特性的研究,通过基因工程的手段改造生产菌种提高L-Gln 的生产能力,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L-Gln 生产能力低的难题. Y a m a d a 等[ 1 6 , 1 8 ] 以非谷氨酸生产菌产黄菌属(Flavobacterium rigense)FERM-P no. 3556为起始菌种, 通过紫外诱变获得了一株青霉素抗性突变株FERM-P no. 3628,L-Gln 生产能力由10g/L 提高到25g/L. 湖北工业大学吴思方等[19,24]采用γ- 射线- 硫酸二乙酯-γ- 射线进行复合诱变,磺胺胍抗性筛选得到一株高产主要有如图 2 所示两种化学合成法生产L-Gln: 由化学合成法流程图可见,两种方法均采用浓硫酸作为必需的催化剂,反应条件苛刻,反应步骤多,收率低.第二种方法虽有所改进,但仍很复杂,且要求使用催化剂Raney 镍,对工艺条件提出了新的要求.化学合成法使用的化学试剂在产品中会有不同程度的残留,L-Gln 作为一种药或功能食品,对纯度有较高的要求,而且大量化学试剂的使用会造成环境污染,从而限制了产品质量及使用范围. 1.2 酶促合成法酶促合成法生产L-Gln 是以NH 4 + 及谷氨酸作原料,Glu + NH4+ + ATP GS L-Gln + ADP + Pi +H2O图3 酶法合成L-Gln 流程图Fig.3 L -Gln produced by enzyme catalysis※专题论述食科品学2008, Vol. 29, No. 03501菌株SH77,L-Gln 平均生产能力由8.2g/L 提高到55.3g/L. 孙智杰等在谷氨酸棒杆菌(C.glutamicum) ATCC 1 4 0 6 7 中表达增强摄氧的透明颤菌血红蛋白基因[20]Gln 合成需要过量铵之间的矛盾,在谷氨酸棒杆菌突变株NS61 中利用GS 酶的表达特性,设计了在线氮饥饿处理的发酵过程;在限制初始氮源浓度的条件下,菌体在生长后期自然进入氮饥饿状态,G S 酶表达量增加,此后再提供充足的铵盐,提高L-Gln 的合成能力,结果使L-Gln 的产量提高了69%,达到11.5g/L,菌体内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提高了2 倍以上.李春等[26]提出了原位氮饥饿与铵盐梯度补加协同调控策略,提高了谷氨酰胺的产量,最高产量可达 2.19%,比原位氮饥饿工艺提高了近72%,比未经过氮饥饿处理的旧工艺提高了近200%, 达到19.7g/L. 2.3 生物合成代谢调控GDH Glu + H2O + NADP +(Vitreoscilla hemoglobin gene,vgb),以此提高细胞的摄氧能力及能量的供给水平,结果在溶氧浓度只有5% 的条件下,重组菌比野生菌细胞干重提高了 1.2 倍, 达到了54.1g/L,谷氨酸的生产能力提高了6.5 倍,达到了9.56g/L, L-Gln的生产能力提高了1.4倍, 达到了5.51g/L. U s d i n 等[ 2 1 ] 从丙酮丁醇梭杆菌( C l o s t r i d i u m acetobutylicum)P262中克隆L-Gln合成酶的编码基因, 构建pHZ200 重组质粒,导入E.coli ET8051 中进行克隆表达,并研究了L-Gln 合成酶的表达调控,结果发现L-Gln 合成酶不受腺嘌呤共价修饰调控,重组菌的生长速度是野生菌的1 . 7 倍;Y a m a m o t o 等[ 2 2 ] 从腐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taetrolens)中克隆谷氨酰胺合成酶基因Y- 3 0 ,导入大肠杆菌中进行克隆表达,其表达量是Pseudomonas taetrolens 中的30 倍.上述基础工作,为构建工程菌大规模工业化生产L-Gln 奠定了一定基础. 2.2 2.2.1 发酵工艺培养基Nabe 等[16] 研究了NH 4 + 浓度和延胡索酸对产黄菌属(Flavobacterium rigense)生产L-Gln的影响, 结果发现延胡索酸是L - G l n 生产的关键影响因子;高浓度N H 4+ +2-oxoglutarate + NH4+ + NADPH + H+ Glu + NH4+ + ATP GSL-Gln + ADP + P i + H2O GDH 2Glu + NADP +L-Gln + 2-oxoglutarate + NADPH + H +图4 L-Gln 发酵生产相关的生物反应及其关键酶Fig.4 Related reaction and key enzyme for production of L-GlnL-Gln 生物合成是以谷氨酸(glutamate)和NH4 + 为底物, 在谷氨酰胺合成酶(glutamine synthetase, GS)的催化下合成的.L-Gln 生物合成在细胞内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除了受到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调控外,还受到谷氨酸脱氢酶(glutamate dehydrogenase,GDH),谷氨酸合酶(glutamate synthase, GOGAT)的调控(图4)[27]. 因此,代谢调控生物合成L-Gln,须建立一套协同调控策略,促进谷氨酰胺合成酶( G S ) 活性,抑制谷氨酸合酶(GOGAT) 活性,抑制L - G l n 的降解,从而过量合成L - Gln. 2.3.1 生物合成途径中关键酶的调控Tesch 等[ 2 8 ] 在谷氨酸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中研究了N H 4 + 浓度对G D H,GS,G O G A T 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N H 4 + 浓度从 1 m m o l / L 增加至90mmol/L 时,GDH 活性维持在1.3U/mg 蛋白,没有发生变化,但当NH4+ 浓度大于10mmol/L 时,GS,GOGAT 活性小于1mmol/L 的10%,即分别低于110U/mg 蛋白, 4 2 U / m g 蛋白;并且发现谷氨酸脱氢酶酶促反应是谷氨酸棒杆菌摄取N H 4 + 的第一步反应.此研究结果为梯度补氮生产L-Gln 提供了理论基础. S c h u l z 等[ 2 9 ] 考察了碳源和氮源对谷氨酸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ATCC 13032 中GS 和G O G A T 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在碳源充足,氮源缺乏的条件下,G S 和G O G A T 活性分别提高了5 倍和7 倍; 在碳源和氮源都缺乏的情况下G S 活性下降了3 倍,(0.9%~1.6%)有利于L-Gln 的生产,但是当NH4+ 浓度大于1.8% 时又会抑制L-Gln 的生产;最终得出当NH 4 浓度为0.9%~1.6%,延胡索酸浓度为 5.5% 时,L-Gln 生物合成达到最大值25g/L. A n d e r s o n 等[ 2 3 ] 考察了N a C l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生产L-Gln 的影响,结果发现添加5.8% 的NaCl ,L - G l n 的含量提高了2 8 0 0 %,达到161.82nmol/mg 干细胞;添加10% NaCl,L-Gln 的含量提高了3400%,达到195.71nmol/mg 干细胞. 湖北工业大学吴思方等[24] 研究了氮源种类和浓度, 金属离子,CaCO 3 等对L-Gln 生产的影响,得出最佳发酵培养基为:葡萄糖1 6 % ,氯化铵4 % ,玉米浆0 . 5 % , 磷酸氢二钾0.05%,磷酸二氢钾0.05%,硫酸镁0.05%, 尿素 1.4%,硫酸亚铁0.5mg/100ml,硫酸锰 2.5mg/100ml, 硫酸锌0.5mg/100ml, 1 0.1mg/100ml, VB 结果使菌株SH77 的L-Gln 生产能力平均达53.0g/L,最高达56.2g/L,这是目前文献报道的最高产量.2.2.2 发酵控制方式因为L-Gln生物合成是在谷氨酰胺合成酶(glutaminesynthetase,GS)催化下进行的,所以发酵法生产L-Gln 的关键在于调控G S 酶活性微生物发酵法是L-Gln 的主要生产方法,生产国主要是日本,韩国也有少量生产.1 9 7 7 年日本用发酵法生产L-Gln 的年产量达100t,1979 年上升到500t,1990 年则上升到1200t,并有逐年递增的趋势.全世界L-Gln 生产量逐年递增,在1986 年为900t,1990 年为1800t, 目前年产量约为10000t. 我国已有不少企业研究L-Gln发酵生产工艺,但只是在实验室小试或中试规模中生产L- Gln.由于发酵法生产L-Gln 国外仅日本等几个国家生产,所以国际市场对我国L-Gln 出口需求迫切,预计年出口量将迅速达到1000t. 对于我们这样一个13 亿人口的大国,L-Gln 等药用氨基酸需求量很大,有巨大的潜在市场,目前我国药用L-Gln 依靠进口且价格昂贵.预计国内L-Gln 需求可达5000 吨/ 年,现在国际市场上L-Gln 价格大约100 万元左右/ 吨,L-Gln 的生产成本大约为谷氨酸的3~4 倍,产值达到50 亿人民币,利税可达到 1 亿元人民币.因此, 发酵法大规模生产L-Gln 将满足国内的市场需求,推动我国氨基酸发酵工业的发展,同时,产品还可出口创汇进入国际市场分离纯化L-Gln 发酵过程中的主要副产物是谷氨酸,而L-Gln和谷氨酸两者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相近,分离困难,并且L-Gln 不稳定,分离过程中在酸性条件下容易转化成谷氨酸.国外80 年代报道L-Gln 提取收率为 3 0 %,近来有专利报道实验室提取收率达70% 以上[ 3 1 ] . 2.4.1 L-Gln经典提取方法L-Gln 经典提取方法有浓缩结晶法,冰析法和双柱法(阴阳离子交换树脂组合法).用离子交换法分离提取L- Gln,可将发酵液调至酸性,在酸性条件下使L-Gln 成为阳离子,用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吸附;也可将发酵液调至中性附近,使其成为阴离子,用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进行交换吸附;还可以将阳离子和阴离子交替使用. 2.4.2 L-Gln 分离纯化的最新进展新型过滤技术,过滤与离子交换耦联技术及相关设为提高发酵法生产L-Gln 产量,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吴思方等[28] 采用随机诱变定向筛选的育种技术,并对发酵工艺进行了优化,使L-Gln 产量达到5 6 . 2 g / L ,这是目前文献报道L - G l n 产量的最高值; Wakisaka[26]对L-Gln生物合成特性及其调控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建立了相关的耦联发酵策略,使L-Gln 生物合备的开发应用,使L-Gln 分离提取收率,纯度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并最终分离纯化出了符合药用标准的L-Gln.。

谷氨酰胺合成途径的研究和应用

谷氨酰胺合成途径的研究和应用

谷氨酰胺合成途径的研究和应用谷氨酰胺是一种重要的氨基酸,在生物体内发挥着重要的生理功能。

它在蛋白质合成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蛋白质代谢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谷氨酰胺也具有保肝、降压、抗抑郁、增强免疫功能等作用。

因此,谷氨酰胺的合成途径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谷氨酰胺的合成途径1、谷氨酸转化合成谷氨酰胺:谷氨酸转化合成谷氨酰胺是主要的合成途径,其催化反应是由谷氨酸合成酶催化,需消耗一个ATP,同时,还需要谷氨酰胺转移到丙酮酸上,生成丙酮酸谷氨酰胺。

2、磷酸化:磷酸化也是谷氨酰胺的合成途径之一。

蛋白质组分中含Arg磷酸化,同时,Arg磷酸化还可通过PIP2激活钙络合物的合成来进行触发。

3、二氢氨基酸和谷氨酸合成谷氨酰胺:二氢氨基酸和谷氨酸合成谷氨酰胺也是一种合成途径,它是一种非酶催化的反应,它可以直接在细胞中进行。

二、谷氨酰胺合成途径的应用谷氨酰胺在医学和营养学领域中有很重要的应用。

1、肝功能保护:谷氨酰胺能够通过降低血浆氨基酸浓度,促进谷氨酸转移酶的活力,从而降低血浆和组织中谷氨酸的浓度,保护肝功能。

2、营养补充:谷氨酰胺具有优良的营养特别是肝脏不良的患者,谷氨酰胺能增加肝脏细胞的活力,提高肝脏代谢的能力。

3、美容瘦身:谷氨酰胺可以调节身体的代谢,并且可以对皮肤美容和减肥有所帮助。

三、谷氨酰胺合成途径研究的进展目前,关于谷氨酰胺合成途径的研究已经进展到了许多新的领域。

1、基因治疗:由于谷氨酰胺在基因表达中起到重要作用,目前基因治疗已成为科学研究的新方向。

2、靶向化学:针对谷氨酰胺合成途径的催化反应进行靶向化学设计,可用于开发针对谷氨酰胺的新抗肿瘤药物。

3、代谢组学:代谢组学已成为当前研究谷氨酰胺合成途径的热点,可以通过代谢组学技术来研究谷氨酰胺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总之,谷氨酰胺合成途径的研究和应用已经广泛涉及医学、营养学等领域,未来的研究将更多的关注到基因治疗、靶向化学和代谢组学等领域,为谷氨酰胺的发现和应用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微生物谷氨酰胺转氨酶的来源与生物工程技术研究进展

微生物谷氨酰胺转氨酶的来源与生物工程技术研究进展

2021 Vol.40 No.4• 6 • Serial No.350China BrewingForum and Summary微生物谷氨酰胺转氨酶的来源与生物工程技术研究进展张秀江吧权淑静向凌云刘 丽解复红冯 菲胡 虹®(1.河南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3河南郑州450008; 2.河南省工业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河南 郑州450008)摘 要:微生物谷氨酰胺转氨酶(MTGase )是一种通过异肽键来催化蛋白质或多肽链之间的酰基发生转移反应的重要酶制剂,在食品、生物 、化 品、纺织 广泛的应 。

该 MTGase 的 外研究现,MTGase 基因、MTGase 工程 的构建和表达,以及MTGase 的分子改造技术研究进展,并对生物工程技术应用于MTGase 的产品生产进行了展望,为高效和低成本MT ­Gase 的产品开发及应的思路和 。

关键词:微生物谷氨酰胺转氨酶;克隆表达;工程菌株x 分子改造中图分类号:Q814.4文章编号:0254—5071 (2021)04—0006—05doi:10.11882j.issn.0254—5071.2021.04.002引文格式:张秀江,权淑静,向凌云,•微生物谷氨酰胺转氨酶的来源与生物工程技术研究进展[J ]•中国酿造,2021,40(4):6-10.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source of microbial transglutaminase and bioengineering technologyZHANG Xiujiang 1'2, QUAN Shujing 1^, XIANG Lingyun 1^, LIU Li^ XIE Fuhong 1^, FENG Fei 1,2, HU Hong 1^*收稿日期:2020-08-19修回日期:2020-11-27基金项目:河南省科学院科技开放合作项目(200905004)作者简介:张秀江(1963-),男,研究员,本科,研究方向为生物酶制剂}*通讯作者:胡 虹(1985-),女,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为功能微生物}([.Institute of B iology Co., Ltd., Henan Academy of S cience, Zhengzhou 450008, China;2.Hena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of I ndustrial Enzymes, Zhengzhou 450008, China)Abstract : Microbial transglutaminase (MTGase) is an important enzyme that catalyzes the acyl transfer reaction between proteins or polypeptide chains bydifferent peptide bonds, which has a wide application prospect in food, biomedicine, cosmetics, textile and other fields. In this paper, the research status ofMTGase at home and abroad, MTGase gene, the construction and expression of MTGase engineering strain, and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molecular modification technology of MTGase were reviewed, and the application of bioengineering technology in MTGase production was prospected. It provided new ideas and methods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efficient and low-cost MTGase products.Key words : microbial transglutaminase ; cloning and expression; engineering strain; molecular modification谷氨酰胺转氨酶(transglutaminase , TGase )在动物、植 物和微生物的机体组织中广泛存在,能够催化肽链的谷氨酰胺残基中的了-E 酰胺基和酰基受体发生转酰基反应,促 使蛋白质或多肽之间发生共价交联[1],改善蛋白质的溶解性、乳化性、弹性、稳定性和凝胶强度,实现不同质地和不同风味的蛋白食品生产孔根据来源不同分为两类,来源于动植 物组织的称为组织谷氨酰胺转氨酶(tissue transglutaminase ,TTGase ),来源于微生物发酵制备的称为微生物谷氨酰胺转氨酶(microbial transglutaminase ,MTGase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免疫营养:谷氨酰胺的研究新进展自此Dudrick和Wilrmore [1]于1967年由小狗的实验证实,经腔静脉输高热量与氮源可获得动物生长发育的结果,并在小儿外科临床应用获得成功后,临床营养开始有了广泛的应用和研究。

传统营养支持的基本目的是:提供充足的能量和氮源,以适应机体的代谢需要,保持瘦肉体,维持生理内稳态,促进病人康复。

为达到一目的,在营养支持的发展过程中.曾先后出现静脉内高营养(intravenous hyper-alimentation)、全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人工胃肠(arti ficial gut)、代谢支持(metabol-ic support)等概念.每一新概念的问世与研究,都推动着临床营养向高水平的领域发展,使之成为现代医学中不可缺少的技术,营养支持已成为提高危重病人救治成功率的关键之一。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系列的相关研究表明,营养支持可以改变疾病的治疗效果,不仅仅是由于纠正和预防了治疗对象的营养不足,更重要的可能是通过其中特异营养素的药理学作用达到治疗目的。

某些营养物质不仅能防治营养缺乏,而且能以特定方式刺激免疫细胞增强应答功能,维持正常、适度的免疫反应,调控细胞因子的产生和释放,减轻有害的或过度的炎症反应,维持肠屏障功能等。

这一新概念最初被称之为营养药理学(nutritional pha rmacology),近年来更多的学者称之为免疫营养(immunonutrition)以明确其治疗目的。

即将某些特异性营养物添加于标准肠内营养或肠外营养中,可以达到增强免疫功能和调节炎性反应,保护胃肠黏膜屏障功能等作用[2]。

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是现代外科的发展方向之一,具有免疫药理作用的营养素亦随着研究的进展日趋增多,研究较多并已开始应用于临床的营养素包括谷氨酰胺、精氨酸、ω-3脂肪酸.核苷酸、膳食纤维等。

1 作用机制谷氨酰胺(Gln)是血循环和体内游离氨基酸池中含量最丰富的氨基酸,Gln所含的酰胺氮是所有细胞的生物合成所必需,体内细胞利用Gln可合成嘌呤、嘧啶、氨基糖及其它氨基酸。

因此,Gln是蛋白质代谢的重要调节因子,被认为是机体在应激状态下的条件必需氨基酸。

体内以快速增殖为特征的细胞对Gln具有很高的摄取率,如肠黏膜细胞、免疫细胞、成纤维细胞等。

最初的研究认为,Gln参与免疫营养是作为营养物质来修复肠上皮,维持肠屏障功能,防治肠道细菌和毒素易位,减少肠源性感染。

免疫营养的研究进展表明,Gln可被不同的免疫组织利用。

在创伤和脓毒血症时,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对Gln的需求增加,致使机体对这一营养素的需求量超过其产出量,血和组织中Gln浓度下降,低浓度的Gln使组织不能正常发挥功能,对免疫组织影响尤甚。

Gln对免疫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均有作用,比较有代表的是单核巨噬细胞,虽然其是终末细胞,不再具有增殖、分化能力,然而它是高代谢活性细胞,能源底物的提供是维持其高代谢活性的基本条件,对Gln具有很高的利用率和代谢率,即使在静息状态下,巨噬细胞对Gln的利用率也高于对葡萄糖的利用。

巨噬细胞不含Gln合成酶,细胞内Gln主要来源于骨骼肌的合成、释放,从血循环中摄取,经跨膜转运进入细胞内,通过Gln酵解途径,为巨噬细胞(1)提供能量ATP,维持其高代谢活性;(2)为细胞合成DNA和mR-NA提供嘌呤、嘧啶、核苷酸生物合成的前体物质;(3)提供氨基葡萄糖、GTP和NAD+合成的氮前体物质。

巨噬细胞的免疫功能,包括吞噬功能、细胞因子合成和分泌功能以及抗原提呈功能等,均依赖体内Gln的含量和供给。

2 动物实验研究谷氨酰胺是一非必需氨基酸,为体内含量最丰富的氨基酸。

占骨骼肌中游离氨基酸池的50%以上,占血循环中的20%。

谷氨酰胺在体内许多代谢途径上发挥重要作用,参入糖代谢,是三羧酸循环的中心环节。

它不仅是组织细胞分裂增生必需成分核苷酸、嘌呤、嘧啶等分子的合成原料和体内重要的抗氧化分子———谷胱甘肽合成的前体,还是肠黏膜细胞、淋巴细胞等增生代谢旺盛细胞的主要燃料;是组织间氮交换的”运载机”,在维持机体氨基酸内稳态上有重要调节作用[3,4]。

实验研究显示给动物一次性注射或添加于静脉营养液中连续滴注谷氨酰胺双肽维持了细胞内外谷氨酰胺的浓度,促进了动物生长和氮滞留,减少了应激动物肌肉分解。

对伴有或不伴有感染并发症的大鼠其标准的肠外营养液中添加谷氨酰胺保持甚至增强了肠黏膜上皮的结构和功能,逆转了肠外营养引起的肠黏膜萎缩导致的肠功能不良。

在小肠移植动物实验中,谷氨酰胺强化的静脉营养维持了肠道对于单糖转运、水的吸收和黏膜形态的正常状态,说明谷氨酰胺对于移植肠段的生理性吸收和屏障功能不可缺少。

在应激动物的研究显示谷氨酰胺诱导休克蛋白(HSP)70的合成及其RNA的转录,说明谷氨酰胺保护了肠黏膜避免受到外来的(如化疗、放疗)或内源性的(如氧自由基、内毒素血症)有害因素的损伤。

肠外营养中添加谷氨酰胺还逆转了TPN引起的肠道淋巴样组织(GALT)的萎缩,减轻了TPN 导致的肠道IgA分泌的下降,即保持了肠道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另外,还有研究显示静脉应用谷氨酰胺还对上呼吸道黏膜具有保护作用。

对大鼠迁延性腹膜炎模型的研究发现,谷氨酰胺改善了肝脏和骨骼肌蛋白质的合成,保护了肠道的正常形态,提高了生存率。

最近的研究强调了添加谷氨酰胺对于肝脏和肠道维持谷胱甘肽(GSH)储备的重要性。

谷胱甘肽合成前体之一谷氨酸是强电荷分子,较难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参与合成,而谷氨酰胺容易进入细胞内,经脱氨反应产生谷氨酸参与合成谷胱甘肽。

动物实验研究发现谷氨酰胺可在应激状态下减少肌肉丢失,增强黏膜细胞结构和功能,保持肠移植后单糖转动、水吸收、黏膜形态,保持肝脏、血浆和肠道GSH储备,逆转TPN引起的肠萎缩和呼吸道黏膜免疫力降低,改善迁延性腹膜炎的结果[5]。

3 谷氨酰胺对疾病的影响对于健康人的研究显示,静脉给予推荐量的谷氨酰胺双肽在体内迅速代谢,无任何不良反应,血浆浓度无增加,输注期间也未从尿液中检测到。

第合成的谷氨酰胺双肽临床应用于1986年,由Furst [6]等人完成,试验是在择期的结肠和直肠切除病人身上进行的,TPN中添加谷氨酰胺双肽5天及5天以上组氮平衡较对照组显著改善。

此后大量临床应用研究广泛开展起来,对于应激创伤病人肠外营养中添加谷氨酰胺,尤其在ICU及骨髓移植病人,降低了感染发生率,减少了机械通气时间,缩短了住院时间,改善了远期生存率;对于接受放疗和化疗的癌症病人,谷氨酰胺显著减轻了胃肠道的黏膜炎和溃疡、出血的发生率;对于重危、脓血症病人具有调节免疫功能、降低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的分泌,作用明显。

3.1 谷氨酰胺与应激创伤机体遭受应激创伤后,组织分解代谢增强,谷氨酰胺消耗增加,体内谷氨酰胺急剧下降;而以谷氨酰胺作为主要燃料的肠黏膜细胞、免疫细胞将发生功能障碍;如再合并其他致伤因素(休克、炎性介质、致炎细胞因子等)的进一步损害,那么肠黏膜屏障及免疫系统功能将严重受损,随之发生细菌和内毒素易位,导致Sepsis和MO DS的发生[7,8]。

肠道除了营养素的消化和吸收外,肠黏膜的另一重要功能就是防止肠道内的细菌或毒素进入血流,即屏障功能。

肠屏障功能不良是手术和创伤后(代谢)应激状态下以及没有明显感染病灶情况时发生感染性并发症的一个病因。

肠血流供应损害及营养(底物)供应不足是引起肠屏障功能障碍的两个重要原因,应用谷氨酰胺可为肠黏膜细胞提供营养底物,并可能改善肠血流供应,预防或减轻肠屏障损害。

临床研究表明,创伤、烧伤、脓毒血症、大手术等应激状态下出现的机体免疫功能抑制,伴随着肌肉和血浆Gln浓度的显著下降。

血浆浓度仅反映临近毛细血管的免疫细胞之周围环境,随着细胞外液中Gln的摄取,距毛细血管较远处细胞的周围环境中Gln就更低。

如肝脏枯否细胞周围环境中的Gln浓度低于血浆浓度,因为肝小叶窦状隙的排列不允许所有细胞直接与血循环接触。

此外,肠道摄取的Gln中一部分已供其自身利用,故流向肝脏的门静脉血Gln浓度降低。

当Gln浓度为600μmol/L的正常或更高水平时,免疫功能应当更完善,当Gln浓度降至400μmol/L的缺乏或更低水平时,免疫功能易受损伤。

如果这一结论正确,应当补充外源性Gln以增强机体免疫应答,提高营养支持的疗效。

3.2 谷氨酰胺与危重病人谷氨酰胺(Glutamine,Gln)是体内含量最丰富的非必需氨基酸,约占骨骼肌细胞内游离氨基酸总量的60%和循环中游离氨基酸的20%以上。

Gln是合成氨基酸、蛋白质、核酸和许多其它生物分子的前体,在肝、肾、小肠和骨骼肌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是生长迅速细胞的主要能源。

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应激状态时,G ln是条件必需氨基酸,危重病人骨骼和血浆中Gln浓度明显下降,肾脏、肠道黏膜及免疫细胞等摄取Gln增加。

临床实践证明,肠外途径提供L-Gln和Gln双肽(12~40g/d)可促进危重病人的蛋白质合成,可明显改善病人的氮平衡,而肠内途径则无上述效果,其原因不祥。

此外,Gln还具有重要的免疫调节作用,它是淋巴细胞分组、增殖及其功能维持所必需的。

提供外源性Gln可明显增加危重病人的淋巴细胞总数、T淋巴细胞和循环中CD/CD 的比率,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研究报道早期肠内营养在危重病人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但仅在手术后早期使用肠内免疫营养,起效时间较迟,对改善临床预后的作用有限[9]。

因此,有研究报道围手术期使用富含精氨酸、核苷酸等的免疫营养支持,使手术后很快恢复了受抑制的免疫功能,控制了过度的炎性反应,显著减少了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10]。

近年来研究表明,免疫营养对肿瘤手术病人的免疫和炎性反应具有调节作用,可以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11]。

3.3 谷氨酰胺与SIRS SIRS病人Gln消耗增加,血中Gln浓度下降,免疫细胞对Gln 的需求增加,机体对Gln的需求量超出其产出量,因此有些作者提出对这类病人术后应常规给予补充外源性Gln。

本文研究观察到Gln增强的肠外营养能使SIRS病人IgG浓度较治疗前显著上升。

而未应用Gln的肠外营养无此作用。

Gln有促进B淋巴细胞合成分泌抗体的作用,并且这种作用不能被其他种类的氨基酸替代。

在肠外营养中加入谷氨酰胺可减轻SI RS病人的炎症反应,改善免疫功能。

本研究还表明:Gln增强的肠外营养可促进SIRS病人转铁蛋白增加,因为Gln能促进蛋白质合成,改善了应激病人的氮平衡。

姜海平[12]等2003年研究发现经Gln增强的肠外营养治疗的普外科SIRS病人A-PACHEⅡ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Slotwinski [13]等对SIRS病人进行包括谷氨酰胺在内的肠内免疫营养支持,发现能显著减少病人的SIRS天数,降低MODS的发生率,还可缩短住院日数,减少抗生素的应用,并能节省住院费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