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昼夜长短
地理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有什么口诀
地理昼夜长短变化规律有什么口诀
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使得南北半球夏冬两季昼夜长短不一。
夏季昼长夜短,冬季昼短夜长。
春分和秋分为长短分界点。
1昼夜长短怎幺变化1、春分指向夏至
北半球
昼长夜短。
并且昼在加长夜在缩短,春分昼夜长短相等,夏至昼最长夜最短。
北极出现极昼,并且极昼范围在扩大。
南半球
昼短夜长。
并且夜在加长昼在缩短,春分昼夜长短相等,夏至夜最长昼最短。
南极出现极夜,并且极夜范围在扩大。
2、夏至指向秋分
北半球
昼长夜短。
并且昼在缩短夜在加长,秋分昼夜长短相等,夏至昼最长夜最短。
北极出现极昼,并且极昼范围在缩小。
南半球
昼短夜长。
并且夜在缩短昼在加长,秋分昼夜长短相等,夏至夜最长昼最短。
南极出现极夜,并且极夜范围在缩小。
3、秋分指向冬至
北半球
昼短夜长。
并且昼在缩短夜在加长,秋分昼夜长短相等,冬至夜最长昼最短。
北极出现极夜,并且极夜范围在扩大。
地理《昼夜长短的变化》教学设计 【完整版】
7:当堂检测。思考今天你所在的地方昼夜长短是什么状态呢明天将如何变化呢
首先从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的昼夜变化的现象进行导入。
再回顾相关知识:晨昏线、昼弧、夜弧、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然后利用动态的光照图逐步分析:(1)昼夜长短变化的原因,(2)昼夜长短的分布特点,(3)昼夜长短的变化特点。
然后对分析出的规律进行总结。
最后提出生活中的问题,引起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运用刚刚得出的规律进行分析,学以致用。
5:昼夜长短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当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时,晨昏线就开始向左侧发生变化,即导致北半球各地昼长随之逐渐增长,南半球各地昼长随之逐渐缩短。当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时,晨昏线就开始向右侧发生变化,即导致南半球各地昼长随之逐渐增长,北半球各地昼长随之逐渐缩短。由以上观察可知: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各地的昼长均逐渐增长,夜长逐渐缩短;另一半求反之。
教学设计
高一地理王丽云
课题
昼夜长短的变化
教学
目标
1、认识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2、运用规律分析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教Hale Waihona Puke 用具课件ppt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1导入:在生活中,我们常能感受到夏季天亮得早,黑的晚,昼长夜短;冬季天亮得晚,黑的早,昼短夜长。说明昼夜长短是在变化的,这节课就来一起探讨昼夜长短是怎样变化的。
2:知识回顾:晨昏线,昼弧,夜弧
3:昼夜长短为什么会变化观察动态图会发现: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太阳光线的入射角度发生变化,使得分割昼弧和夜弧的晨昏线发生不同情况的倾斜,从而导致昼夜长短发生变化
3昼夜长短的变化
3.昼夜长短计算——看“特点”
(1)根据某纬线的昼弧或夜弧特点进行计算。 昼(夜)长时数=昼(夜)弧度数/15°
求D点的夜长。因D点所 在的夜弧(即CD弧线) 跨经度120°,故D点夜 长为8小时。
(2)根据日出或日落时间特点进行计算。 地方时正午12时把一天的白昼平分成相等的两份(如下图 所示):
昼夜长短的变化是地球运动的重要地理意义之一,突破此考 点应主要抓住“三看”: 1.昼夜长短状况——看“位置”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况。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 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 间越长。如下图所示:
2.昼夜长短变化——看“移动”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纬度高 低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 哪个半球昼变长夜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 越大。如下图所示:
高一地理必修一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之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专题(图文)
2.2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
不同地区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空间图示
出现极昼时,太阳的运转轨迹
三、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正午太阳高度(H)=90°-纬度差 H = 90°—︱ α ± β︱
α=当地纬度 β=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①纬度差是指所求地与直射点的纬度差。
②若直射点与所求点位于同一半球,则该纬度差为两 地纬度之差; ③若直射点与所求点位于不同半球,则该纬度差 为两地纬度之和。
6.22前后 次年6.22前后
3.21前后
9.23前后 次年3.21前后
12.22前后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正午影子朝向 正北 , 夏至日时影子最 短 ,冬 至日时影子最 长 。南回 归线及其以南情况相反。
N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S 北回归线 0 南回归线
为了更好地保持各楼层都有良好的采光,楼与楼之 间应当保持适当距离。
•例2、惠安县(25°N,118ºE)为了相应国家节能 减排的政策,决定引进一批太阳能热水器,以满足 师生日常热水供应。
1、9月23日,为使热水 器有很好的效果,调节支架 使热水器吸热面与地面的夹 角为:
25°
二分日:由赤道向南 北两侧递减。
昼半球:大于0°; 夜半球:小于0°; 晨昏线:等于0°。
二、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
规律: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夏至日:由北回归线向 南北两侧递减。
①北回归线及以北地区 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②南半球各地达到一年 中的最小值。
二、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
规律: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上节回顾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
①春秋二分、夏至、冬至及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 过程中昼夜长短的变化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点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点(一)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的变化:①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②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昼短,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
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③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
④赤道全年昼夜平分。
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的相反。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3)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着季节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季节变化的规律,形成了四季)北半球季节的划分:3、4、5月为春季,6、7、8为夏季,9、10、11为秋季,12、1、2为冬季。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点(二)1、天体系统的级别: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①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②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③因为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平均气温为15度)④因为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地球能吸引大气形成大气层(氮、氧为主)⑤形成并存在液态水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耀斑(2)影响:影响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产生“磁暴”现象和“极光”现象;影响地球气候。
4、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①昼夜交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圈)——与赤道的交点的时间分别是6时和18时——太阳高度是0度——晨昏圈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②地方时差: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时。
高一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8篇)
高一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8篇)高一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1(一)昼夜交替1、(1)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不透明、不发光;(2)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转。
2、晨昏线的判读:在晨昏线上任找一点,自西向东越过该线进入昼半球,说明该线是晨线,反之是昏线。
3、晨昏线与赤道的关系:相交且平分,因此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
4、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的关系:垂直且相切,因此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度。
5、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变化范围:0°~23°26′6、太阳高度的分布:昼半球上>0°,夜半球上<0°,晨昏线上=0°。
7、昼夜交替的周期:一个太阳日=24小时(二)地方时的计算1、地方时计算原理:①地方时东早西晚(同为东经,经度越大越偏东;同为西经,经度越小越偏东;一东一西,东经偏东时间早)②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③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即1°=4分钟)2、地方时计算方法: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两地经度差说明:①式中加减号的选用条件:东加西减——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边用加号,在已知地的西边用减号。
②经度差的计算:同减异加——两地同为东经或同为西经相减;一为东经一为西经相加。
③计算步骤:确定两地经度差;换算两地时间差;判断两地东西方向;带入计算。
3、昼夜长短的计算⑴昼弧:任一纬线落在昼半球内的部分。
⑵夜弧:任一纬线落在夜半球内的部分。
⑶计算:①昼长=昼弧对应的经度数÷15°;②夜长=夜弧对应的经度数÷15°(三)区时的计算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两地时区数差说明:①时区数的计算:当地经度数÷15°,商四舍五入得时区数。
②时间差的计算:同减异加——两地同为东时区或西时区相减;一为东时区一为西时区相加。
③加减号的选用条件:东加西减(同为东时区,时区数越大越偏东;同为西时区,时区数越小越偏东;一东一西,东时区偏东时间早)。
2012高中地理 1.3.3《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直射点(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 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越向北白昼 越长,所以三点中C点白昼最短;同一纬线上白昼时间长短相同,日出日落 的地方时相同,所以是东边的地点先看到日出。 【规范解答】(1)画图略 (2)A C (3)北回归线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4)② 南 (5)BC
(3)昼夜长短的计算 在一般光照图上,先看某地昼弧或夜弧所跨的经度数,然后用下面公式计 算昼长或夜长:
昼长时数
昼弧所跨经度数 1小时 15 夜弧所跨经度数 夜长时数 1小时 15
2.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1)确定地方时: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日影最短,当地的地 方时是12时。 (2)确定房屋的朝向: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南; 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朝北。 (3)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影子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越 小,影子越长,一天中日影的变化规律是日出最长 逐渐变短 正午最短 逐渐变 长 日落最长,且日影方向背向太阳。
比较两地正午太阳高度大小、日影长短的方法 同一时间,正午太阳高度以直射点为中心在南北半球呈对称分布;离直射 点所在纬度越近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
二、四季更替和五带 1.四季更替 2.五带划分
读图,完成(1)、(2)题。
(1)若EF为赤道,P点出现极昼现象,则太阳直射的范围是 ( )
A.0°~20°N B.0°~20°S C.20°N~23°26′N D.20°S~23°26′S (2)若EF为地球公转轨道平面,PQ为地轴,下列变化可信的是( ) A.福州冬季均温升高 B.北温带范围变小 C.全球极夜范围扩大 D.悉尼(约34°S)夏季昼变长
昼夜长短变化教学设计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举例说说一年中,地球上南北不同地区,昼夜长短变化的差异。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总结南北半球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发现生活中与地球公转相关的现象,激发地理探究心理,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预期学生活动]
【回答】
天门升旗时间和日出时间相同/
每个月的时间不一样,夏天升旗时间早,冬天比较晚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的自转运动,地球在自转的同时,也会绕着太阳公转。自转和公转的关系,我们可以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关系来表示。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之间的夹角称为黄赤交角,它的存在,导致形成晨昏线并不时时刻刻与经线圈重合,继而产生二分二至点,与不同的季节。
从北极上空来看,又会有怎样的情况,我们一起来看一下。随着时间的推移,太阳直射点逐渐往北移动,从北极上空出现了怎样的变化呢?
我们可以明显观察到,春分时,昼夜平分。夏至时,北极圈以北地区都是出于白天的,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北极圈以北地区出现了极昼现象。极昼现象就是一天24小时都处于白天的现象。而且极昼范围从北极点逐渐达到北极圈。相反,南极上空来看,南极出现了极夜现象。
题目:第一章第三节昼夜长短的变化
一.课标要求与课标分析:
课标要求: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课标分析:课标中是“分析”二字,表明了,学生要达到理解规律和成因的层面。要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需要认识地球的运动规律,因此,应关注地球自转和公转之间的关系,避免孤立地分析某种运动。课标中要求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因此,不仅仅要分析地理现象产生的原因,还应该分析这些现象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以及人类活动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其中,后者更加重要。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笔记整理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笔记整理(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幼儿教案、音乐教案、语文教案、知识梳理、英语教案、物理教案、化学教案、政治教案、历史教案、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preschool lesson plans, music lesson plans, Chinese lesson plans, knowledge review, English lesson plans, physics lesson plans, chemistry lesson plans, political lesson plans, history lesson plans, and other sample text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笔记整理本店铺整理的《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笔记整理》,希望大家喜欢。
总结昼夜长短规律
总结昼夜长短规律引言昼夜长短规律是指地球上一天中昼夜时间的变化。
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昼夜的长短会有所不同。
本文将总结昼夜长短规律的主要因素和影响因素,并探讨与其相关的现象。
主要因素地球自转和公转是造成昼夜长短规律的主要因素。
地球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身轴线的旋转运动,每天完成一次自转。
地球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道运动,公转周期为一年。
自转对昼夜长短的影响地球自转的轴线倾斜约23.5度。
由于这个倾斜角度的存在,不同地区在不同时间会倾向于或远离太阳,从而导致昼夜长短的变化。
夏至和冬至夏至是指北半球倾斜朝向太阳的最高点,冬至是指北半球倾斜远离太阳的最低点。
在夏至期间,北半球的白昼时间最长,黑夜时间最短;而在冬至期间,北半球的黑夜时间最长,白昼时间最短。
南半球与此相反。
昼夜平分日昼夜平分日指在春分和秋分时,地球两极之间的昼夜时间几乎相等。
这是因为地球自转轴倾斜方向不指向或指向太阳的程度相当。
公转对昼夜长短的影响地球围绕太阳运动形成了四个季节,进一步影响了昼夜长短规律。
近地点和远地点地球的公转轨道是椭圆的,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当地球靠近焦点时,称为近地点;当地球离焦点较远时,称为远地点。
当地球接近太阳时,其运行速度稍快,导致这段时间内的昼夜时间相对较短;而当地球离太阳较远时,其运行速度稍慢,导致这段时间内的昼夜时间相对较长。
季节影响地球公转轨道上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这会影响季节的发展。
太阳辐射的角度和强度也会随着季节变化。
当地球倾斜面接近太阳时,光线更加直接,温度更高,昼夜时间相对较长;而当地球倾斜面离太阳较远时,光线辐射的角度更小,温度更低,昼夜时间相对较短。
地理位置对昼夜长短的影响除了地球的运动,地理位置也对昼夜长短产生影响。
纬度地球上的纬度不同,昼夜长短的规律也不同。
越接近地球两极,极昼和极夜现象越常见,即一段时间内的白昼或黑夜时间很长。
海拔海拔高度越高,接收的太阳光线辐射相对较少,因此昼夜长短变化更加显著。
1-3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其计算(课件)高一上学期地理人教版必修1
太阳直射点向哪一方向移动,哪一半球昼变长。
春分
昼最长 夏至
昼最短
冬至
秋分
昼夜等长
9
判断下列节日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和变化情况 A、植树节:北半球昼短夜长但昼变长夜变短 B、劳动节:北半球昼长夜短且昼变长夜变短 C、教师节:北半球昼长夜短但昼变短夜变长 D、国庆节:北半球昼短夜长且昼变短夜变长
①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 ②太阳直射点向哪个方向移动,哪个半球昼就变长。
17
12
2.3 三.昼夜长短的计算
昼夜长短的计算:
昼长=昼弧角度/15 夜长=夜弧角度/15
13
2.3 三.昼夜长短的计算
日出、日落时刻的计算:
日出时刻=夜长/2 =12-昼长/2 日落时刻=24 - 夜长/2 =12 +昼长/2
14
计算图中各点的昼夜长短及日出日落时刻:
A
B
C
D E
F G
H
同一天,x˚N的昼长=x˚S的夜长
现象
昼夜现象
昼夜交替现象 昼夜长短变化
原因 地球不发光不透明 地球自转运动 地球公转运动
3
光照图判读昼夜长短 晨昏线切割纬线圈的比例
2.3 二.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晨昏线与太阳直射点的周年运动:
夏至
春分或秋分
冬至
5
1.随季节变化……(以北半球的同一地点为例
)
昼夜平分
春分 3·21
昼最长 夏至 6·22
昼渐短
昼渐长
冬至 12·22 夜最长
秋分 9·23
昼夜平分
6
2.随纬度变化……(以北半球为例)
夏 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且 夏至北半球各地昼
高一地理上课必备晨昏线与昼夜长短
总结规律
春分 春分 夏至 夏至 秋分 秋分 冬至 冬至 到夏 到秋 到冬 到次 至 分 至 年春 分
南 半 球
①昼渐 ①昼长 ①昼渐 ①昼渐 ①昼长 ①昼渐 长,夜 达一年 短,夜 短,夜 达一年 长,夜 渐长; 中最短, 渐短; 中最长, 渐短; 昼夜 渐长; 昼夜 ②昼长 夜长最 ②昼长 ②昼长 夜长最 ②昼长 平分 小于夜 长; 小于夜 平分 大于夜 短; 大于夜 长; ②极夜 长; 长; ②极昼 长; ③南极 范围达 ③极昼 ③南极 范围达 ③极夜 附近出 最大, 范围缩 附近出 最大; 范 围 现极 扩展至 小。 现极昼, 扩展至 缩 小。 夜,范 南极圈。 范围增 南极圈。
晨昏线
昼半球和夜 半球之间的 分界线就称 为晨昏线.
晨昏线与经线 重合—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昼 夜平分
A
春分
B
N
夏至日——北极圈 以北是极昼。
S
夏至日
A
秋分
B
N
冬至日——南极圈 以南是极昼。
冬至日
S
晨 昏 线
概念
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
分为晨线和昏线
A
N
D
特点
C
B
晨昏线(圈)特点
1、平分地球,是过球心的大圆 2、晨昏线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3、永远平分赤道 4、与经线圈的关系重合或者有 夹角
A
O
B
2、图中A点此时的地方时 是 4 时,C点的地方时是 12 时 3、A点昼长是 16 小时,B点昼 长 16 小时
C
地球自转地理意义
—地转偏向力
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地转偏向力:促使物体水平运动方向产生 偏转的力。
方向: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方向垂直,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 大小:与纬度和物体的运动速度成正相关。
高一地理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计算 学法指导
高一地理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计算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图1 图2 图3
3. 结论
(1)同一纬线上各地昼夜长短相同,日出、日落时刻相同。
(2)南北纬两条度数相同的纬线,其中一条的昼长(夜长)等于另一条的夜长(昼长)。
(3)同一地点,一年中有两天昼长(夜长)相同、日出(日落)时刻相同,这两天就是与夏至日或冬至日相距天数相等的两个日期。
(4)全球昼夜长短变化幅度由赤道(为0)向南北两侧递增(最大为24小时)。
(5)极昼、极夜天数由极圈(一天)向极点递增(半年)。
二、昼夜长短的计算
1. 根据日出、日落时间求昼夜长短
某地昼长=(12时-日出时间)⨯2;
某地夜长=(24时-日落时间)⨯2;
日出时间:晨线与纬线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
日落时间:昏线与纬线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
2. 光照图上昼夜长短的计算
根据该点所在纬线圈昼弧和夜弧所跨的经度来推算(V=15°/小时);
昼弧+夜弧=360°;昼长=昼弧/V,夜长=夜弧/V;昼长+夜长=24小时。
三、应用
1. 判断季节
(1)昼夜平分→春、秋分日;
(2)昼长夜短→夏半年;
(3)昼短夜长→冬半年。
2. 计算日出、日落时间
日出时间=12时-昼长/2;日落时间=12时+昼长/2。
1.3昼夜更替及昼夜长短变化教学设计第一学期高一地理中图版必修一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地球仪和天文软件,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地理图表、数据分析等方法,探究昼夜更替及昼夜长短变化规律,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布置课后作业:结合生活实际,观察并记录昼夜更替及昼夜长短变化现象,撰写观察报告。
五、作业布置
1.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观察并记录生活中昼夜更替及昼夜长短变化的现象,撰写一篇观察报告,要求不少于500字。报告内容需包括观察时间、地点、方法,以及观察到的现象和感悟。
2.制作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模型,通过动手实践,加深对地球运动的理解。要求模型能直观展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过程,以及产生的昼夜更替、昼夜长短变化等现象。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2.昼夜更替及昼夜长短变化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3.地理图表的观察、分析和解读能力。
4.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
(二)教学设想
1.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a.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是什么?
b.昼夜更替和昼夜长短变化是如何产生的?
c.如何运用地理图表分析昼夜更替及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2.小组分享:各小组将讨论成果进行分享,其他小组可进行补充和提问。
(四)课堂练习
1.判断题: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昼夜长短教案
《昼夜长短变化》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及分析课程标准: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课标分析:本节内容属于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课标能力要求为分析,因此要探究昼夜长短的原因以及总结其规律。
二、教材分析本节属于第一章第三节地球运动的部分内容,主要讲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两种形式及其意义。
本节内容属于公转的地理意义,之前已学过昼夜交替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以此作为知识基础,本节课的内容分为昼夜长短现象的原因和昼夜长短变化规律两部分,其中昼夜长短产生的原因是变化规律的知识铺垫。
变化规律为本节课重点。
三、学情分析知识基础:课前学生已经了解了地球公转会引起太阳直射点的南北回归运动,以及昼夜交替的变化,因此,具备了进一步学习昼夜长短变化的基础。
心理基础:高一学生尚没有高中数学立体几何的基础知识,对抽象事物的空间想象能力尚显不足,需要教师运用动画和画图的形式加以直观化的呈现并进行一定的思维引导。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说出引起地球昼夜长短变化的原因、过程;能总结其变化规律。
过程与方法:能通过读图,理解引起地球昼夜长短变化的原因;通过画图和小组探究,提取全球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习兴趣,养成求实、求真的科学态度;提升团队合作的精神。
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昼夜长短变化的原因及其变化规律教学难点: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六、教学理念及设计思路1.导入中利用生活中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发现生活中的地理;2.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提问来启发学生的思维;3.在知识掌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现象,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
七、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flash、学案八、授课类型及课时安排新授课;1课时九、教学过程十、板书设计一、原因黄赤交角二、变化规律 太阳小结在这节课上我们探究了昼夜长短的原因和变化规律,大家课下积极预习,更自主排练了情景剧演示了昼夜长短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还把发现的规律改编成了一首歌曲,非常有创造力,非常棒!大家在以后学习中也要留心观察生活,学习身边的地理,下课!总结全课昼夜长短的变化直射半球移向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极昼现象昼渐长夜渐短。
昼夜长短怎么变化高一地理
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使得南北半球夏冬两季昼夜长短不一。夏季昼长夜短,冬季昼短夜长。春分和秋分为长短分界点。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昼夜长短怎么变化高一地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昼夜长短怎么变化
1、春分指向夏至
北半球
昼长夜短。并且昼在加长夜在缩短,春分昼夜长短相等,夏至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出现极昼,并且极昼范围在扩大。
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
北半球夏季为什么纬度越高白昼越长
分析一:
1、由于地球在其运动中始终保持这66.5°的倾斜角绕太阳公转,而且还北极点始终正对着北极星附近,于是造成了太阳直射点只在南北纬23.5°之间来回移动。——你可以用一个球体的东西演示琢磨,就很容易明白了。
2、夏之日(6月22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23.5°N)上,北极圈(66.5°N)以北的地区这一天24小时都被太阳照射,形成极昼。而南回归线(23.5°S)上,南极圈(66.5°S)以南的地区这一天24小时都见不着太阳照射,形成极夜。
南半球
昼长夜短。并且夜在加长昼在缩短,春分昼夜长短相等,冬至昼最长昼最短。南极出现极昼,并且极夜范围在缩小。
昼夜长短随纬度和季节变化
按季节变化
夏天(北半球)昼长பைடு நூலகம்短;
冬季(北半球)昼短夜长;
春秋两季(全球)昼夜平分。
按纬度讲:(以北半球为例)
夏半年各纬度昼长大于夜长,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冬半年各纬度昼长小于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
南半球
昼短夜长。并且夜在加长昼在缩短,春分昼夜长短相等,夏至夜最长昼最短。南极出现极夜,并且极夜范围在扩大。
2、夏至指向秋分
北半球
昼长夜短。并且昼在缩短夜在加长,秋分昼夜长短相等,夏至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出现极昼,并且极昼范围在缩小。
昼夜长短及五代划分
旬阳中学2015届高一地理导学案 主编人:陈先平 审核人: 审批人: 你知道吗,可爱的企鹅宝宝身上覆盖着的可是羽毛哦!12班组 编号 周次 3 姓名: 组评: 师评: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三节 昼夜长短的变化 导学案1. 能够依图熟练的分析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重、难点】2. 理解四季的划分依据、方式,识记五带的范围及特征【重点】3. 掌握昼夜长短的计算方法并能灵活运用【重、难点】4. 通过让学生动手绘图、并合作分析探究,掌握一定的地理学习方法。
】” 表具体目标要求、学法指导 2.“*”基础识记 “**”理解应用 “***”能力提升 “****”知识拓展一、 基础知识梳理 【参阅课本P22或地图册完成】1、【识记】基本概念复习——晨昏线(1)概念: 。
同一条纬线上,位于昼半球的部分叫昼弧,位于夜半球的叫夜弧。
(2)昼弧、夜弧的长短反应昼和夜的长短同一纬线圈上,若:昼弧>夜弧,则昼长夜短;昼弧<夜弧,则昼短夜长;昼弧=夜弧,则昼夜等长2、【掌握】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① 春秋二分:太阳直射 ,全球各地昼长夜长; ② 夏至日:太阳直射 ,北半球各地昼长 夜长;纬度越高,昼越 ,夜越;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 现象;南半球各地昼长 夜长;纬度越高,昼越 ,夜越 ;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 现象。
③ 冬至日:太阳直射 ,北半球各地昼长 夜长;纬度越高,昼越 ,夜越 ;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 现象;南半球各地昼长 夜长;纬度越高,昼越 ,夜越 ;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 现象。
④ 赤道全年 ,均为 小时 3、【掌握】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① 北半球: 3月21日~9月23日,昼长 夜长;3月21日~ 6月22日,昼 ,夜(昼夜长度变化情况);6月22日,北半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 现象; 6月22日~ 9月23日,昼 ,夜 。
南半球相反。
② 北半球: 9月23日~次年3月21日,昼长 夜长;9月23 日~12月22日,昼 ,夜 ;12月22日,北半球 ,北极圈以内出现 现象;12月22日至次年3月21日,昼 ,夜 。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与昼夜长短的变化》 教学设计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与昼夜长短的变化》教学设计高一地理组田东东课标解读课标要求: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课标解读:结合相关示意图分析地球公转运动过程中引起太阳直射点的规律,进而分析昼夜长短规律。
学习目标1、学生能正确绘制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并用相关的图准确解析太阳直射点的回归周期以及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2、根据太阳知识点的回归运动规律,判断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教学重点1、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2、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教学难点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教学过程环节一开启智慧之门提问:夏季日出的时间?现在(10月31日)日出的大致时间?根据学生的回答点出昼夜长短变化的现象,导出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引出课题——《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与昼夜长短的变化》。
环节二学生执掌课堂一、任务(3分钟)小试牛刀: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二分二至时的具体位置)?2、二分二至日时,全球昼夜长短的关系?能力提升:1、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南)半球时,全球昼夜长短的关系?2、太阳直射点在回归运动过程中,全球昼夜长短关系的变化?视野拓展:极昼极夜产生的地区与条件?二、独学(10分钟)1、学习小组成员根据多媒体课件展示的动态图,结合教材P19图1-3-6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示意图,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组员先自己独立学习,找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二分二至时的具体位置)。
2、在第1小题解决的基础之上,依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学习小组成员在昼夜关系图上指出二分二至日时,全球昼夜长短的关系。
3、在前2个小题完成的基础之上,让学有余力的个别同学试着总结概括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南)半球时,全球昼夜长短的关系与太阳直射点在回归运动过程中,全球昼夜长短关系的变化。
三、择善(5分钟)1、学习小组全体成员探讨交流学习成果,组内自查,及时完善学习成果。
2、适当照顾学习方面有困难的学生,要求小组其他成员给予合适的帮助。
3、汇总学习成果,做好展示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