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 第一章 货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货币的本质

一、货币形态变化

(一)货币形态变化的趋势

1、货币产生于商品交换

货币产生于商品交换,货币形态的变化是对商品生产、交换不断扩大的适应。交换发生的前提是相互交换的商品具有不同的使用价值,两种具有不同使用价值商品交换的数量比率遵循等量价值交换的原则。最初的商品交换是偶然的、个别的,并且以物物交换的方式出现,因而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就只能是与之交换的其他商品,即简单或偶然的价值形式。从交替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众多商品中分离出一种比较稳定地起着一般等价物作用的商品,这种特殊商品就是货币。

2、货币形态变化的一般趋势

货币形态变化的一般趋势是由具有实际使用价值(指可以用于生产或者消费)的一般等价物向没有使用价值的货币形态,由具有价值的实物形态向不包含价值的货币符号转化。结合一般趋势与大致的历史线索,可以将货币分为四种类型做初步分析即:实物货币、代用货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

(二)各种货币形态

1、实物货币

(1)作为非货币用途的价值与作为货币用途的价值相等的货币被称作实物货币。

(2)理想的交换媒介需要具备下述特征:普遍接受性、价值稳定、价值均质可分、轻便和易于携带。

(3)各国在一定历史时期究竟用何种金属作为法定货币,既要依据该国的矿产资源情况,又受到商品交换的规模、习俗等因素影响。

2、代用货币

(1)代用货币是实物货币的替代物。它一般是纸制的据以换取实际金属货币或金属条块的凭证。早期可以兑付金银货币的银行券是代用货币的一种。

(2)代用货币的价值实际上取决于所替代货币的价值。

(3)以黄金作为保证或准备的代用货币为什么最终退出了流通领域,这样就诞生了现代纸币,代用货币从而是金银货币向现代纸币过度的中间环节。

3、信用货币

(1)信用货币是不以任何价值实体为兑换承诺和基础的纸制货币符号。

(2)信用货币又可以分为以下主要形态: ①辅币;②现金或纸币;③银行存款。

4、电子货币

(1)电子货币指计算机或贮值卡所记录、转移的代表一定价值量的电子符号形式的货币。

(2)有人提出电子货币的出现意味着货币消失,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二、货币的本质

(一)货币是商品交换中的一般等价物

对货币的本质可以有两种分析思路。第一种从商品货币关系本身分析,货币在商品交换中发挥一系列功能——交易媒介或者流通手段是其中之一,能够很好地疏导交换,从而使商品物尽其流,这既是对商品生产、交换扩大的一种适应,又从一定意义上为商品生产、交换的扩大开辟道路。从货币的起源和货币形态的历史演进过程观察,货币最初具有实物商品的形态,例如金和银,但以后的发展证明货币进入流通可以既不依赖于自身的使用价值,也不依赖于其具有价值,而是由于其具有“普遍可接受性”。

(二)货币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

第二种思路是从经济的社会基础出发,无论对“商品”与“货币”的分析都不能局限于具体的物质意义的商品或者货币,以物质意义的商品与货币为介质产生各种生产、交换关系,它们自身不过是“玩偶”或者“道具”,一旦被赋予社会意义,主使者是幕后或前台的参与者“人”,所以就需要探讨,在将生产、交换真正的主体人引进来之后,货币体现什么关系?

货币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的交换关系。在现代市场体系中商品种类难以计数,每一种商品背后有更多的生产者,从使用价值意义上讲这些生产者几乎都是为别人生产,从而通过市场交换形成全体生产者之间的关系网络。社会生产各个环节由货币衔接为一个整体,货币成为价值流动的载体。

第二节 货币的职能

货币职能指货币在经济活动中的具体用途。马克思在论述商品货币关系时讲到有五种货币职能,即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一般而论,支付手段与世界货币分别是货币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三种职能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延伸。

一、价值尺度

1、价值尺度指用某物作为一般等价物表现和衡量商品的价值。

如果使用货币表现和衡量商品价值,货币就执行着价值尺度的职能。货币执行价值尺度时,人们可以在观念形态上用货币衡量商品的价值,并不需要现实货币的存在。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就是价格。各种商品价值量不同,用货币表现的价格也不同。为了便于比较,就需要规定一个货币计量单位,称为价格标准。

2、物物交换条件下缺少一个可以衡量商品价值的共同的单位,或者说价值尺度。 假如有三种商品,一个交易者用A 商品交换B 商品,他怎样权衡A 、B 两种商品的交换比例是否体现等价原则,或者他心目中没有“等价”概念但朦胧中觉得要“划算”,就会分别观察市场中A 与C 以及B 与C 的交换比例,由之换算出按照市场上神秘的“看不见的手”所确定的A 商品交换B 商品的合理比例。当有N 种商品时两两商品交换的信息总计有: 1(1)2Q n n I =-

3、商品交换价值具有“记忆”特征。

由于大多数商品的价值在一定时期具有相对稳定性,目前集市中商品两两之间交换的比率对以前已经发生的交换比率有一定依存性,由于信息流动性低以及交易双方收集信息的困难,他们仅仅掌握诺大市场中“记忆”信息的不同部分,在商品集合N 中双方虽然恰好持有各自愿意交换的商品i和j,但对i和j合理的交换比率的判断可能不一致,从而使交换无法实现。引入货币作为价值尺度,对于N 种商品(不包括货币)人们需要掌握的交换信息数量锐减为n 。

4、货币购买力是一个有些抽象的概念,是许许多多商品和劳务的平均价格水平的倒数,用其可以综合地衡量货币所代表价值量的变化。

实际中的价格变化有两种情况:其一,货币相对商品增加过快,单位货币代表价值量下降,价格上升;其二,货币增加落后于商品生产扩大,价格水平下降,单位货币代表价值量增加。由于各种技术变化和市场供求短期波动,以及货币当局、金融机构货币信贷伸缩没有完全的定规,价格水平在一定范围变化是必然的、正常的。价格变动若超出一定范围就会引起消极的经济后果。

二、流通手段

1、流通手段职能又称交易媒介职能,指货币在商品交换过程中发挥媒介作用,疏导和加快商品流通、交换。

2、莫林与隆贝拉继承了门格尔的货币起源分析方法,将货币的产生看作一种自然的历史过程:物物交换附加的交易成本→货币的产生→交换(贸易)扩展→劳动专业化和分工细密化程度加深→经济规模扩大和产出扩张。

3、在物物交换状态下双方要达成交易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双方都需要对方的产品;第二,双方持有商品数量按价值衡量恰好能全部交换完结。

4、结论:货币作为流通手段节约了两种交易成本,即信息成本与搜寻成本。

三、贮藏手段

1、当人们将货币作为贮藏财富的一种形式时,货币即承担着贮藏手段职能。

2、货币作为流通手段的职能必然衍生出贮藏手段职能。

3、社会剩余的增加使大量货币贮藏成为可能。

4、货币贮藏还能够起到调节货币流通量的作用,使经济体系中实际的流通货币数量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