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屈原》简介
话剧屈原的人物形象。
![话剧屈原的人物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65e7e83e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15.png)
话剧屈原的人物形象。
话剧《屈原》描绘了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屈原的人物形象。
屈原是楚国人,他出生于一个有学问的家庭,从小就表现出卓越的才华和智慧。
在成为楚国宰相后,他尽力改善国家政治、军事和经济等方面的状况,但他的努力并未得到充分的认可和支持。
在楚国内部政治斗争中,屈原几次受到排挤和迫害,他最终被迫离开官场。
他写下了著名的《离骚》和《天问》等诗歌,表达了对国家繁荣和民众幸福的向往和憧憬。
然而,屈原的爱国和努力最终没有得到实现。
在楚国与秦国的战争中,屈原深感绝望和失望,他最终选择投江自杀,以赴国家存亡的决心和悲壮。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令人敬仰的政治家和诗人,他的形象既是爱国者,又是思想家和文学家。
屈原的故事告诉我们,要有爱国精神和对国家的责任感,同时也要保持理性和思辨能力,寻找促进国家繁荣和民众幸福的最佳路径。
论话剧《屈原》以诗为教的诗学观
![论话剧《屈原》以诗为教的诗学观](https://img.taocdn.com/s3/m/39efc6ab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40.png)
论话剧《屈原》以诗为教的诗学观
话剧《屈原》是以中国古代诗人屈原的生平和代表性作品《楚辞》为依据的,也是一
个传统文化与现代表现手法相融合的作品。
在这部话剧中,可以看出屈原处于一个社会转
型期的时代背景,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复杂,政治、经济等方面也都呈现出一种新的状态。
而这些都反映了诗学中的诗文化转变,表现出了以诗为教的诗学观在这个时代的发展和变革。
首先,诗与教育的关系在话剧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屈原的生平中充满了深刻的思想内
涵和爱国情怀,许多人会遵循屈原的方式来发展自己的思维和人生观,正是因为屈原的诗
歌能够激发出人们深层次的情感和启示。
剧中也反复强调了屈原的思想对民族精神、文化
传承的影响,可以看出这种以诗为教的诗学观,在中国古代被视为一种强有力的文化传承
方式。
其次,话剧中也展现了诗学观在艺术中的转变。
传统的中国诗歌,强调的是表现和描绘,通过言语将情感和意境表达得淋漓尽致。
而在话剧中,不同的表演艺术手法更加强化
了诗意的传达效果。
包括音乐、舞蹈以及演员的表演技巧等,均是在表现出诗意的同时也
突破性的融合了现代化的表现手法。
这在诗学中体现的是对于传统文化与现代表现手法相
互融合的一种新的理解和发展方向。
总之,《屈原》这部话剧中所展现出的以诗为教的诗学观,不仅是对于中国传统文化
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是对于当代作品改革的一种反哺。
对于我们来说,诗歌不仅是一种
文字表达艺术,更是一个社会、文化与时间共存的历史见证,每一代人都需要不断地去探讨、理解和传承。
话剧屈原舞台说明
![话剧屈原舞台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80d3cd79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63.png)
话剧屈原舞台说明
《屈原》是一部古老的传奇,讲述了一个古代国家南燕人屈原在一段充满纠葛和悲情的悲剧中杀死了自己,最终沉没在汨罗江中。
它捕捉了中国古代社会现实生活中的历史和人性悲剧,其矛盾,哀伤和牺牲的表演令人不禁唏嘘,体现了中国民族古代文明的博大精深和发展历史的变革过程。
让我们来看看舞台上《屈原》简短而精彩的一幕。
舞台上分为两个部分,一边是汨罗江,江水平静清澈,两侧都有远处的山丘,站在中央则是一座石桥,石桥两侧是蜿蜒的溪流。
舞台的另一半是久经风雨的古老村落,村落中有小路,充满了古色古香的气息。
舞台设置有饱含感情的音乐,树木摆放的活动,比如古典舞蹈,农村的烟花表演等,一幕幕多样的景象在舞台上完美呈现。
此时恰如其分地浴火,他神色自若地坐在悬崖边缘,背负着沉重的历史负荷,抬头空气中只听到了恸哭声。
莲台峰上,徐秉勋赤脚踩上神灵对话,忍受着来自四面八
方的嘲笑。
《屈原》最令人唏嘘的一幕,他背负着苟活着,但他的决心,他的英勇,他的牺牲,也让一派凋零背影渐行渐远,消逝于黯淡的夕阳之中,令人震撼悲凉。
春日的空气中,一场宏大的悲剧让我们犹如醉酒,无比地让人怅惘。
藉此,我们可以学习到一个传奇历史人物的故事,凝结千秋的血液,回到百家之力的源头,理解乡土文化的博大精深,体验千古一帆的智慧,感受到中国民族古代文化的价值。
话剧屈原梳理
![话剧屈原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4bb3791f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87.png)
话剧屈原梳理《屈原》是一部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浓郁生活气息的戏剧。
它以屈原这个光辉形象为主线,以群众性戏剧活动为副线,融知识性、趣味性和思想性于一体。
这是我们进行课外艺术创作学习时,从内容上选择要突出的东西。
屈原——剧中主人公,本是楚国贵族,在楚怀王时任左徒、三闾大夫,因遭小人陷害,被流放到沅、湘流域。
他对朝政的腐败极为不满,几次上书都未受重用,遂投江自尽。
作品中写他的高洁品格、忧国忧民的赤子之心。
表现了他为追求真理,抱石投汨罗江,和陆贾赴秦的感人情节。
从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一、这位伟大诗人的“忠君”思想;二、他的“修身”、“齐家”观念;三、他的“报国”精神;四、他的反抗传统、挑战世俗的叛逆性格。
同时也可以看出,他还有柔中有刚、能忍辱负重的坚强意志,和忠而被谤的悲愤。
第二幕,作者就提出了这个问题:屈原不是“死了”吗?为什么剧中“红罗香帕”仍高举头顶,这是怎样的精神?他在化身中获得了新生命,虽然失去了肉体生命,却获得了精神生命。
如他说:“我是汨罗江中的鱼,沅湘之上的水草;我是湘君,又是屈原。
”(《九歌》)而剧中红罗香帕也象征了诗人的魂灵,他以自己美好的理想,给她披上了一层绚丽的彩衣。
他把自己的理想和对故土、对祖国的爱汇入这条奔涌的江流之中。
“死了”的诗人也仿佛变成了“屈原”,他化身为主宰命运的主人,成为“神”。
“惊涛之后又见沧海”,只是一种精神的闪现,那绚丽的彩衣又凝聚着对未来的憧憬。
第三幕,作者说:“我们看见他跃起,听见他拍打着翅膀。
”这是诗人把自己灵魂寄托在崇高的事业之上,从人间升到天界,而获得了永生。
所以“古今和而为一”,诗人成为“大中至正,质朴至善,阳春白雪,和者盖寡”的诗人了。
面对帝王无情,面对昏庸暴君,诗人没有俯首听命,而是把生死置之度外,迎着那劈空而来的箭矢,将其击落,最终被楚国百姓所抛弃,“向大泽与荒山走去”。
但诗人并没有消沉下去,因为他毕竟是楚国贵族出身,他深信自己的一生还会在历史的舞台上放射光芒。
话剧《屈原》婵娟的艺术形象解析
![话剧《屈原》婵娟的艺术形象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1ad0ad05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381574f.png)
话剧《屈原》婵娟的艺术形象解析
《屈原》是一部著名的古典话剧,讲述的是屈原的传奇故事。
屈原是一位古代中国的伟大诗人,他的诗歌深受人们的喜爱,他的艺术形象也深深地影响了人们的思想。
在《屈原》中,屈原的艺术形象是一个充满激情、勇敢、坚强的人。
他有着坚定的信念,
不畏惧任何困难,勇敢地抗争,为自己的信念而战。
他的诗歌也充满了激情,表达了他对
祖国的热爱,对自由的追求,以及对自己的梦想的坚定不移。
屈原的艺术形象也体现了他的智慧和才华。
他的诗歌不仅充满了激情,而且也充满了智慧,他的诗歌深刻地表达了他对社会的观察和思考,他的诗歌也充满了对未来的希望和憧憬。
屈原的艺术形象也体现了他的坚定信念和坚强意志。
他不畏惧任何困难,勇敢地抗争,为
自己的信念而战,他的坚定信念和坚强意志激励着人们不断前行,勇敢地抗争,为自己的
梦想而奋斗。
总之,屈原的艺术形象是一个充满激情、勇敢、坚强的人,他的诗歌充满了智慧和才华,他的坚定信念和坚强意志激励着人们不断前行,勇敢地抗争,为自己的梦想而奋斗。
屈原
的艺术形象是一个充满激情、勇敢、坚强的人,他的诗歌充满了智慧和才华,他的坚定信
念和坚强意志激励着人们不断前行,勇敢地抗争,为自己的梦想而奋斗。
郭沫若话剧《屈原》
![郭沫若话剧《屈原》](https://img.taocdn.com/s3/m/b0773d0aba0d4a7303763a90.png)
《屈原》
——郭沫假设
战国时期,楚国的诗人,吸收了南方民歌的精华,融合了古代神话和传说,创造出了新体诗——“楚辞〞。
楚辞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诗歌的大解放。
它打破了《诗经》四字一句的死板格式,采取三言至八言参差不齐的句式,形式活泼多样,适宜于抒写复杂的社会生活,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篇幅和容量可根据内容的需要而任意扩充。
伟大诗人屈原,是楚辞的创始人和代表作家。
屈原(公元前340年~前278年),名平,出身于楚国的贵族。
起初他颇受楚怀王的信任,曾做到左徒的高官,他主张改进内政,联齐抗秦。
但是,楚怀王的令尹子椒、上官大夫靳尚和他的宠妃郑袖等人,由于受了秦国使者张仪的贿赂,不但阻止怀王接受屈原的意见,并且使怀王疏远了屈原。
结果楚怀王被秦国诱去,囚死在秦国。
顷襄王即位后,屈原继续受到迫害,并一再遭到放逐。
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带兵南下,攻破了楚国国都,屈原对前途感到绝望,就在同年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自杀。
屈原的政治生活虽然是个悲剧,但作为诗人,他给后人留下了《离骚》、《天问》等二十多篇不朽的诗篇。
这些都是中国文学宝库的珍贵遗产。
《离骚》是屈原最成熟的作品,是中国古代最宏大的一篇抒情诗。
前半局部是现实的表达,写他改进政治的理想和遭遇。
后半局部参加了许多奇特的梦想,他在风、雨、雷、电、云、月以及凤凰和龙的陪伴下,在天空中驰骋,上天下地去追求他所理想的对象,结果是失望了。
话剧鉴赏《屈原》
![话剧鉴赏《屈原》](https://img.taocdn.com/s3/m/6e718d609b6648d7c1c746a3.png)
话剧《屈原》赏析姓名:学号:专业班级:指导老师:日期:五幕历史剧《屈原》是郭沫若历史剧的代表作。
经过了在公开课上老师的讲解,现在再次观看《屈原》这部话剧又有颇多的感触,作为一名对话剧感兴趣的学生,在查阅了相关方面的资料后,冒昧对话剧中的部分方面陈述一下自己的见解,不到之处还望老师指正!(一)关于时代背景《屈原》是郭沫若抗日时期历史剧的代表作。
郭沫若景仰屈原,对屈原的生平、思想和著作有精湛的研究。
郭沫若创作历史剧《屈原》,绝不是为了发思古之幽情,而是针对抗战时期的中国的政治现实。
正如作者自己所说:“我写这个剧本是一九四二年一月,国民党反动统治最黑暗的时候,而且是在反动统治的中心——最黑暗的重庆。
不仅中国社会又临到不同阶段的蜕变时期,而且在我的眼前看见了不少的大大小小的时代悲剧。
无数爱国青年革命同志失踪了,关进了集中营。
代表人民的中国共产党在陕北遭受着封锁,而在江南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最有功劳的中共领导的八路军之外的另一支兄弟部队——新四军,遭到了反动派的围剿而受到很大的损失。
全中国进步的人们都感受着愤怒,因而我把这时代的愤怒复活在屈原时代里去了,换句话说,我是借了屈原的时代来象征我们当前的时代。
”(《序俄文译本史剧<屈原>》)由此可见,《屈原》所反映的生活,既是历史的,又是现实的。
郭沫若借屈原的悲剧,展示了一切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自由与专制,爱国与卖国的不可调和的斗争,起到了借古喻今,古为今用的作用。
《屈原》的创作与演出,得到过周恩来同志的亲切关怀和直接指导。
这出具有时代意义的爱国主题的历史剧,犹如振聋发聩的雷霆,在国民党反动统治中心,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尤其是《雷电颂》这段抒情独白,激起过千百万个爱国者的强烈共鸣,每次演出都被暴风雨般的掌声所淹没。
“爆炸了吧,爆炸了吧……”的怒吼声,响彻山城重庆,震撼了整个国统区。
(二)全剧的矛盾处理全剧的主要矛盾是以南后,靳尚为代表的楚国投降势力勾结外国势力——秦国使者张仪与当权者楚怀王与屈原,婵娟为代表的爱国势力之间的矛盾。
校园话剧剧本《屈原》
![校园话剧剧本《屈原》](https://img.taocdn.com/s3/m/3c67c55965ce050877321308.png)
校园话剧剧本《屈原》校园话剧剧本:《屈原》人物屈原:HX张仪:WXX郑袖:WXX宋玉:WXX靳(jin)尚:ZXX楚王:WXX太监:ZXX旁白:LXX第一幕幕起-----------【屈原】(执卷诵读,踱步)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深固难徙,更壹志兮。
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宋玉】(恭顺,抱拳打断)先生,学生打扰了!【屈原】哦,有事吗?【宋玉】有客来访,秦国的使臣张仪求见。
【屈原】(反感)张仪?!【宋玉】(劝)先生,张仪亲自到访,不见恐怕有失风度。
【屈原】好吧,请他进来!【宋玉】是,先生请稍等片刻!宋玉退,和张仪一并上,做请的姿势,退下。
【屈原】(客套,作揖)噢~~不知今日有贵客来访,有失远迎,还请见谅!先生请!【张仪】(夸张、奉承)屈原先生!久仰先生的道德文章,冠冕天下!今日瞻仰风采,果然名不虚传!【屈原】(客套、作揖)哪里哪里……不知张丞相此次来访,有何贵干啊?【张仪】不不,鄙人已罢去秦国丞相之职。
不过鄙人虽不在其位,可仍然心忧天下!并且对贵国的前途十分关心!【屈原】(轻声)哈哈!楚国的事情自然有我们楚国人来处理,(轻蔑的转身)先生无须多虑。
【张仪】(语调夸张)先生真是一位顶天立地的人物啊!自从先生担任楚国左徒以来励精图治,liuxue86 变法图强。
楚国已成为当今天下国力仅次于秦国的国家。
可如今贵国与齐国联盟和我们秦国为敌,先生真是有负于祖国啊!!!【屈原】(诧异)此话怎讲??!!【张仪】(分析语气)左徒大人自然知晓。
当今秦国地半天下、兵敌六国,更有战车千乘,雄师百万!秦国的大军所向披靡,天下无敌!!在此强弱分明的形势下,楚国遵循先生的主张,不但不与秦国修好,反而联齐抗秦!这么做岂不是至楚国危亡于不顾吗??!!【屈原】哼哼哼……张仪先生言过其实了吧!【张仪】怎么?!【屈原】假使秦国至楚齐联盟于不顾,全力进攻楚国。
楚国和齐国定会上下一心,同舟共济!绝不会坐以待毙!就算是秦国拥有军士百余万,战车千万乘。
话剧《屈原》剧本
![话剧《屈原》剧本](https://img.taocdn.com/s3/m/77c9095d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6a.png)
话剧《屈原》剧本端午节流露出的是地道故乡情,是对诗人屈原的爱国精神一种钦佩,赞颂。
主要人物:屈原——何嘉华楚王——梁正康南后——边贞妮张仪——华旭晨上官大夫——宋碧野时间:战国地点:楚国王宫背景:张仪受秦国委托,贿赂楚国众臣,欺骗楚王,促使楚王和齐国断交,致使楚国被秦国灭亡。
屈原看清张仪和秦国的诡计,力谏楚王,但众奸臣和南后诬陷屈原,最后楚王罢黜屈原,并将他流放出去,永不得再回楚国。
不久楚国被灭,屈原悲愤写下《》,投汨罗江而死。
本剧所展现的就是“屈原受辱的情节”。
正文上官大夫:列为公卿大夫,大王今天列宴远道而来的张仪先生,并要公布一项重大的决定。
大王已经采纳的张仪先生的意见,决定于齐国绝交,接受秦国赠送的六百里土地,楚国与秦国从此化干戈为玉帛。
这正是大王的英明决断啊!南后:大王这种永世不朽的公德应该刻在碑上,叫他与乾坤共存!楚王:哈哈哈哈哈上官大夫:臣等为大王的丰功伟绩,敬大王和南后一杯!屈原:慢!楚王:屈原,何事?屈原:屈原有一事不明,还望大王释疑。
楚王:讲!屈原:大王如果听信张仪之言,那置楚齐联盟于何地呢?楚王:这个么……上官:大王,臣从未见齐国有对我们出国送过什么礼物,楚齐联盟未必对我们有什么好处。
南后:就是呀,没有楚齐联盟,我们楚国也一定能强大的。
屈原:不对!赠送土地假意结盟,是秦国的阴谋。
各位请想,强秦之所以不敢入侵楚国,就是因为,我们楚齐两国联合抗秦。
如果我们贪图小利,撕毁联盟,那我们出国就会孤立无援。
这样,秦国就可以轻而易举的对付楚国了。
张仪:呵呵呵……屈原先生真是庸人自扰杞人忧天啊!秦国国君尊重楚国独立,赠送土地要求亲善的意图有目共睹岂容怀疑啊!上官:张仪先生说得好极了。
我们一定要和秦国和好,有了秦国的靠山,我们就可以安享太平了!如果拒绝的秦国的好意,得罪了秦国,就可能引起两国的交战,那时候我们的楚国就会有难,我们楚王的王位不保,我们的身家性命也会毁于一旦啊!南后:上官大夫说得对极了,我们赶紧和秦国和好吧!屈原:我们泱泱楚国,怎么可以如此卑躬屈膝,讨好秦国了,魏国就是这样被秦国欺骗而被灭亡的,前车之鉴,不可不牢记在心啊!张仪:屈原未免太危言耸听了吧,这么好的机会楚国假如不把握,实在不明智啊,除非有些人居心不良,想让楚国灭亡吧!?屈原:噷,居心叵测的正是你这张仪。
话剧《屈原》郑詹尹八百字左右
![话剧《屈原》郑詹尹八百字左右](https://img.taocdn.com/s3/m/6eaef999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171b055.png)
话剧《屈原》郑詹尹八百字左右
第一幕中,我们见到了当时的楚国政治局势,屈原作为楚国重臣和文
化名人受到尊重。
然而,他的忠诚和爱国之心却遭到了不少人的嘲笑和轻蔑。
屈原的心情非常矛盾,他既想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又感到自己的
努力不被重视。
第二幕中,楚国的形势逐渐恶化,屈原的忧虑日益加深。
他提出一系
列改革措施,呼吁国家要重视边防建设和发展经济,但这些建言却被当时
的统治者忽视。
楚国的国家形势日益恶化,战争频发,百姓生活状况变得
愈发困难。
第三幕中,我们见到了屈原的另一面,他作为诗人和文化名人的一面。
在这里,我们可以欣赏到他创作的《离骚》和《天问》等脍炙人口的诗歌。
这些诗歌表达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情与关切,也体现了他作为一位民族
英雄的爱国精神和责任感。
第四幕中,我们看到了楚国的覆灭和屈原的悲惨结局。
楚国被秦国所灭,屈原不得不自杀以表达自己的忠诚和悲痛之情。
他的死引发了无数爱
国者的哀悼和敬仰,也被后人视为中华文化中的民族英雄和文化巨匠。
本剧通过对屈原的生平和作品的展现,突出了中华文化中的爱国主义
和民族精神。
他的不屈不挠和忠贞不渝,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为我们国家
和民族争取了无数的底气和尊严,也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敬意和崇高敬意。
话剧屈原梳理
![话剧屈原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2c7fd28b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87.png)
话剧屈原梳理
屈原先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著名的代表人物,他是一位勇于改革的行政官员和睿智的诗人,被后世尊称为古代文学大家、文学文化和政治思想改革的奠基者。
自古以来,屈原的名字在古典诗词,文学和政治学等多个领域都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几千年来,屈原的故事一直受到不断引用和探讨,有用于创作的电影,剧本,歌曲和话剧等多种文学形式。
《屈原》话剧由清顺治编剧创作,于公元1790年在福州首演,随后到杭州,南京,苏州等地演出,获得了观众的热烈欢迎。
该话剧由七个板块组成,以屈原去世为结尾,其中穿插了屈原的勇敢,聪明,智慧和敏锐的言论,用以凸显屈原的高尚性格品质,并表达出作者对屈原的敬畏之心和赞赏之情。
该剧的内容包括:一开始,一个官员对屈原的建议提出了质疑,而屈原两次提出了“天行健”的政治观点,彰显了屈原的智慧。
接着,屈原在赶往家乡的路上遇到了一位老人,他教给了屈原“君臣”之道,体现出屈原的忠诚。
随后,屈原到达家乡后,被百姓迎接,表达了屈原的亲情。
又过一段时间后,在进行政治改革的过程中,屈原遇到了许多困难,但他依旧坚持不懈,表达了屈原的坚定。
最后,屈原抛弃自己的家人,向自己的祖国请刑,表达了屈原的个人精神。
该话剧强调屈原在一生中所体现出来的道德品质和政治才能,但也暗示了屈原无法避免牺牲个人利益的道理。
它极具时代性,不仅体了清顺治所代表的思想,而且也展示了当时发展中国家政治改革的重
要性。
以上就是《话剧屈原梳理》,这是一部让人叹为观止的百老汇,深深启发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对屈原的敬佩和祝福,他的故事也激发了许多后人对政治精神的追求。
话剧《屈原》简介
![话剧《屈原》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5ddf20a11a37f111f1855bce.png)
话剧《屈原》简介郭沫若以10天时间完成的5幕话剧剧作《屈原》于1942年4月由中华剧艺社在重庆国泰大剧院公演,陈鲤庭导演。
此后曾在苏联和日本上演。
1979年在日本第四次公演时,演出500余场。
这部作品被公认为是郭沫若历史剧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一部。
剧情:屈原给弟子宋玉讲自己的《桔颂》一诗,赞美桔树“独立不倚”、“至诚一片”的品格,告诫宋玉在这大波大澜的时代“生要生的光明,死要死得磊落”,做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
这实际也是屈原光明磊落、爱国爱民伟大襟怀的诗意概括和自我抒发。
秦为破坏楚齐联盟派使者张仪游说楚王,诡称秦以商于六百里之地与楚,条件是楚齐绝交。
左徒屈原识破秦国虎狼之心,从维护楚国独立和关东六国人民利益出发,力劝楚王坚持联齐抗秦。
张仪阴谋受挫,转而与楚王宠姬南后勾结。
南后郑袖是个狠毒自私的女人,楚王长子正在秦国作为人质,南后为了固宠便接受张仪奸计,以离间楚王与屈原关系,破坏楚齐联盟换取秦国对立稚子子兰为王位继承人的支持,二人共同设下宫廷“构陷”的阴谋。
南后以帮助指导“九歌”为名,把屈原骗入宫廷,当面吹捧屈原:“文章又好,道德又高,又有才能,又有操守”,待见到楚王回宫时,便诈作头疼,倒入屈原怀中,反诬屈原调戏她。
昏庸暴戾的楚王,不辨真伪,便以“淫乱宫廷”的罪名,免去屈原左徒官职逐出宫廷,并宣布和齐国绝交,同秦国修好。
屈原悲愤满腔,告诫国王:“要多替楚国的老百姓设想,多替中国的老百姓设想”。
痛斥南后:“你陷害了的不是我,是我们整个儿楚国呀!”“是我们整个儿的赤县神州呀!”屈原被贬,谣诼四起。
无耻文人宋玉叛离屈原,投靠贵族集团。
屈原愤而出走,路遇楚王、南后、张仪,情不可遏,痛骂张仪,怒责南后。
楚王大怒,下令把屈原关进东皇太乙庙。
侍女婵娟坚信屈原是纯洁和正义的,不为南后威逼和宋玉、子兰利诱所动,也被囚禁。
屈原身陷囹圄,眼见祖国陆沉,一腔悲愤喷涌而出。
他呼唤雷、电、风,“把这黑暗的宇宙,阴惨的宇宙,爆炸了吧,爆炸了吧!”他渴望雷电化作他胸中的长剑“把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劈开!劈开!劈开!”壮美的“雷电颂”把屈原光辉品格升华到最高峰。
屈原郭沫若话剧主旨
![屈原郭沫若话剧主旨](https://img.taocdn.com/s3/m/1f42fb69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f6.png)
《屈原》是郭沫若创作的历史剧,取材于战国时代楚国爱国诗人屈原一生的故事,以楚怀王对秦外交上两条路线的斗争作为全剧情节线索,成功地塑造了屈原这个文学典型和一系列人物形象,深刻地表现了为祖国和人民不畏暴虐、坚持斗争的主题。
这个话剧不仅体现了郭沫若历史剧独特的革命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而且是这一时期革命历史剧最辉煌的代表作,也是整个现代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
此外,话剧写于“皖南事变”前后,意在“以古喻今”,“坚持抗战”,反对国民党的投降卖国政策。
话剧屈原梳理
![话剧屈原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e0935a38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9f.png)
话剧屈原梳理话剧《屈原梳理》讲述的是古代传奇人物屈原的生平故事,他是战国时代,以抗议他的国家玩忽职守而投江自尽的豪杰。
屈原被认为是抗议主义者,他开创了中国古代文学的传统,他的作品一直流传至今。
屈原出生于公元前6世纪,他家乡位于山西省。
他的父母在当地是颇有声望的封建贵族,而屈原祖先则是出身贵族和宗法贵族。
屈原从小就展现出超常的读书能力,他一飞沉入书海,竟超越父辈,成为家族中的首屈一指。
他在长大后被推荐进入当时的最高学府东都的上学,以及守护家乡的朝鲜国。
屈原曾多次被聘为朝鲜国的大臣,曾多次进入朝廷,但他一直是一个抗议者,一直坚持着他的信念,屈原反对朝廷以重金置身的政策,这使他被免职,最终被迫逃亡。
然而,当时朝廷对他的不公正对待使屈原感到愤怒,他在湘江边投江自尽,他用自己的生命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愤恨。
此外,屈原的作品也具有深远的文学意义。
他的代表作《屈原集》不仅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而且深受读者的喜爱,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的看法和对世界的认识,为神话故事做出了重大贡献。
屈原也被视为一个崇高的历史人物,他的生平充满荣耀,为后世激励。
他不愿为国家玩忽职守,敢于坚守自己的信念,反抗不公,甚至把自己的生命献给了历史,这使他被世人铭记,永远流传于史册之中。
话剧《屈原梳理》是根据屈原生平编撰而成,旨在通过一种艺术的形式来表达屈原的主张,同时以一种新颖的视角去探究屈原的历史意义及其影响。
因此,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还是一种能够激励人们的人文意蕴。
古人认为,屈原是抗议主义者,因此,《屈原梳理》也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的理解屈原的精神。
通过演出,观众可以更加深刻的理解屈原的精神,并从中获得激励,让屈原的精神继续流传,使屈原成为永恒的传奇英雄。
九下课文屈原剧目表演
![九下课文屈原剧目表演](https://img.taocdn.com/s3/m/a5feaf49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faa1760.png)
《屈原》是一部话剧,其表演形式多种多样,包括但不限于朗诵、歌唱、舞蹈、戏剧表演等。
在表演《屈原》时,可以根据剧本的内容和人物性格特点,选择适合的表演形式来展现屈原的精神风貌和思想内涵。
在九年级下册的课文中,《屈原》是以戏剧形式呈现的,可以通过戏剧表演的方式进行表演。
在表演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深入理解剧本的主题思想和人物性格,准确把握角色的心理活动和情感变化。
2.注重表演的艺术性和感染力,通过肢体语言、表情、语气等手段来表现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3.注意台词的发音、语调和节奏,使台词的表达更加自然流畅。
4.与其他演员密切配合,共同营造出剧本所要求的氛围和情境。
总之,在表演《屈原》时,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深入挖掘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通过多种手段来展现屈原的精神风貌和思想内涵,让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这部经典作品所传达的思想和情感。
诗人屈原——看话剧《屈原》
![诗人屈原——看话剧《屈原》](https://img.taocdn.com/s3/m/0ffb8349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25.png)
诗人屈原——看话剧《屈原》■ 李龙吟摘 要:歌颂屈原的舞台艺术作品许多,不同时代背景下的作品赋予了屈原不同的时代意义。
黄维若先生创作的话剧《屈原》别具一格将其浪漫诗人的形象呈现在舞台上,更深层次地挖掘了屈原丰富的精神世界和伟大的爱国情怀。
关键词:屈原;浪漫诗人;爱国屈原是中国家喻户晓的人物。
屈原的标签是“伟大爱国诗人”。
主语是“诗人”。
当今,谁能背出来除“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以外的屈原的诗句?一个“伟大”的“诗人”,只有一句诗流传于世?是不是说不过去?所以,屈原“伟大”,好像不是指“诗人”。
那就是“爱国”。
屈原爱国,没有争议。
他爱楚国,楚国还没亡,屈原已绝望,跳江自杀了。
这一跳,屈原名扬天下。
后人宣传屈原好像不是因为他是伟大的诗人,是因为他是伟大的爱国者。
但是,屈原确实是伟大的诗人,是中国最早的诗人,被誉为“中华诗祖”。
屈原以前的诗,或无作者,或只有几句。
自屈原起,中国开始有长诗,仅《离骚》一篇,就有2400多字。
屈原写出杰出的《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有记载的25篇优美的诗篇,对中国诗歌产生深远的影响。
可以说,屈原以后的中国诗歌,没有不受屈原影响的。
屈原最著名的诗是《离骚》,《离骚》的“骚”和《诗经》中“国风”的“风”,并称“风骚”,可见地位之高。
说到底,屈原是个诗人。
诗人为什么以爱国出名?这就要谈到屈原的政治行为。
屈原祖上也是望族,他做过官,官至左司徒,差不多是现在的文化部部长。
一个左司徒,主要是管民间教化,按说没有太大的权力,可是屈原却什么都要管,尤其愿意参与外交决策。
在楚国是联秦抗齐还是联齐抗秦这个问题上,楚怀王在联秦抗齐,屈原坚持联齐抗秦,和大王拧着来,结果被罢官,流放。
这一历史,可能是后人提到屈原说得最多的话题。
郭沫若1942年曾经写过话剧《屈原》,主要是写这一段历史。
1941年,中国政府正式对日宣战,全中国进入抗战时期。
而当时的汪精卫成立了另一个中国政府,提出与日本结盟,向美英宣战。
端午节短剧剧本《屈原》
![端午节短剧剧本《屈原》](https://img.taocdn.com/s3/m/0622fd7e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1d.png)
端午节短剧剧本《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有关写《屈原》的端午节短剧,大家了解?表演人物:屈原、尹子兰和靳尚、楚襄王、渔父旁白: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大夫。
楚国自从被秦国打败以后,一直受秦国欺负,楚怀王在秦国被押了一年多,追捕了回去,没有多久就死在秦国。
楚国人因为楚怀王受秦国欺负,死在外头,心里很不平。
特别是屈原,更是气愤。
他劝楚襄王搜罗人才,远离小人,鼓励将士,操练兵马,为国家和怀王报仇雪耻。
可是他这种劝告不但不顶事,反倒招来了令尹子兰和靳尚等人的仇视。
他们天天在楚襄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
他们对楚襄王说:“大王没听说屈原数落您吗?他老跟人家说:大王忘了秦国的仇恨,就是不孝;大臣们不主张抗秦,就是不忠。
楚国出了这种不忠不孝的君臣,哪儿能不亡国呢?大王,你想想这叫什么话!”楚襄王听了大怒,把屈原革了职,放逐到湘南去。
屈原抱着救国救民的志向,富国强民的打算,反倒被奸臣排挤出去,简直气疯了。
他到了湘南以后,经常在汨罗江(在今湖南省东北部,汨音mì)一带一边走,一边唱着伤心的端午节屈原话剧剧本端午节屈原话剧剧本。
附近的庄稼人知道他是一个爱国的大臣,都挺同情他。
这时候,有一个经常在汨罗江上打鱼的渔父,很佩服屈原的为人,但就是不赞成他那愁闷的样子。
有一天,屈原在江边遇见渔父。
渔父对屈原说:“您不是楚国的大夫吗?怎么会弄到这等地步呢?”屈原说:“许多人都是肮脏的,只有我是个干净人;许多人都喝醉了,只有我还醒着。
所以我被赶到这儿来了。
”渔父不以为然地说:“既然您觉得别人都是肮脏的,就不该自鸣清高;既然别人喝醉了,那么您何必独自清醒呢!”屈原反对说:“我听人说过,刚洗头的总要把帽子弹弹,刚洗澡的人总是喜欢掸掸衣上的灰尘。
我宁愿跳进江心,埋在鱼肚子里去,也不能拿自己干净的身子跳到污泥里,去染得一身脏。
”由于屈原不愿意随波逐流活着,到了公元前278年五月初五那天,他终于抱着一块大石头,跳到汨罗江里自杀了,附近的庄稼人,得到这个信儿,都划着小船去救屈原。
把握戏剧语言,领略艺术魅力——《屈原》(节选)分析
![把握戏剧语言,领略艺术魅力——《屈原》(节选)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f51002583d049649b6658e4.png)
ywjsxkt@文学WENXUE把握戏剧语言,领略艺术魅力——《屈原》(节选)分析洛阳师范学院文学院李永话剧《屈原》是郭沫若1942年创作的著名历史剧。
该剧将屈原备受政治打击的一生,通过橘颂、受诬、招魂、被囚、雷电颂五幕表现了出来,塑造出一个坚贞不屈、热情澎湃的爱国屈原形象。
统编本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材节选了《屈原》第五章第二场,该部分主要表现了以靳尚为代表的邪恶一方企图加害屈原,屈原面对着风雷电发出了雷霆万钧的呼喊,具有极强的戏剧艺术感染力。
本文从独特的戏剧语言入手,分析《屈原》(节选)中的戏剧语言是如何推动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的,并领略其中的艺术魅力。
一、不可或缺的舞台提示语舞台提示语包括对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布景、道具、人物表情动作等的说明。
它在戏剧演出时不需要说出来,却是剧本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戏剧环境的营造、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塑造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屈原》(节选)中的舞台提示语可从以下几方面分析。
1.显示出精心设计的剧情发生环境戏剧剧情的发生环境指剧中人物活动由时间、地点、天气等构成的具体时空环境,它为塑造人物、推动情节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
首先是恰当的时间选择。
该剧第五幕发生的时间为夜半时分,这一方面符合剧情发展,从橘颂、受诬、招魂、被囚直到该幕,均随时间而推进。
另一方面,奸佞小人靳尚将黑夜作为实施罪恶阴谋的掩护;“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的屈原将黑夜作为批判的对象,屈原视黑夜为楚国上层统治集团及其帮凶所造成的社会黑暗的象征。
其次是富有深意的地点选择。
该幕故事发生在东皇太一庙正殿。
“东皇太一庙之正殿,与第二幕明堂相似,四柱三间,唯无帘幕”,其格局与王宫的“明堂”类似,并且供奉着天神东皇太一、云神云中君、山神山鬼、国殇、太阳神东君、河神河伯、湘水神湘君和湘夫人、主宰人生死之神的大司命、主宰人祸福之神的少司命。
该地点的选择具有象征楚国宫廷的意味,这里正如白天的楚国宫廷一样,南后、靳尚等作恶者在这里光明正大地谋划残害忠良的阴谋,坚贞不屈的爱国者屈原在这里激情铿锵地指斥他们卑劣的行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话剧《屈原》简介
郭沫若以10天时间完成的5幕话剧剧作《屈原》于1942年4月由中华剧艺社在重庆国泰大剧院公演,陈鲤庭导演。
此后曾在苏联和日本上演。
1979年在日本第四次公演时,演出500余场。
这部作品被公认为是郭沫若历史剧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一部。
剧情:屈原给弟子宋玉讲自己的《桔颂》一诗,赞美桔树“独立不倚”、“至诚一片”的品格,告诫宋玉在这大波大澜的时代“生要生的光明,死要死得磊落”,做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
这实际也是屈原光明磊落、爱国爱民伟大襟怀的诗意概括和自我抒发。
秦为破坏楚齐联盟派使者张仪游说楚王,诡称秦以商于六百里之地与楚,条件是楚齐绝交。
左徒屈原识破秦国虎狼之心,从维护楚国独立和关东六国人民利益出发,力劝楚王坚持联齐抗秦。
张仪阴谋受挫,转而与楚王宠姬南后勾结。
南后郑袖是个狠毒自私的女人,楚王长子正在秦国作为人质,南后为了固宠便接受张仪奸计,以离间楚王与屈原关系,破坏楚齐联盟换取秦国对立稚子子兰为王位继承人的支持,二人共同设下宫廷“构陷”的阴谋。
南后以帮助指导“九歌”为名,把屈原骗入宫廷,当面吹捧屈原:“文章又好,道德又高,又有才能,又有操守”,待见到楚王回宫时,便诈作头疼,倒入屈原怀中,反诬屈原调戏她。
昏庸暴戾的楚王,不辨真伪,便以“淫乱宫廷”的罪名,免去屈原左徒官职逐出宫廷,并宣布和齐国绝交,同秦国修好。
屈原悲愤满腔,告诫国王:“要多替楚国的老百姓设想,多替中国的老百姓设想”。
痛斥南后:“你陷害了的不是我,是我们整个儿楚国呀!”“是我们整个儿的赤县神州呀!”屈原被贬,谣诼四起。
无耻文人宋玉叛离屈原,投靠贵族集团。
屈原愤而出走,路遇楚王、南后、张仪,情不可遏,痛骂张仪,怒责南后。
楚王大怒,下令把屈原关进东皇太乙庙。
侍女婵娟坚信屈原是纯洁和正义的,不为南后威逼和宋玉、子兰利诱所动,也被囚禁。
屈原身陷囹圄,眼见祖国陆沉,一腔悲愤喷涌而出。
他呼唤雷、电、风,“把这黑暗的宇宙,阴惨的宇宙,爆炸了吧,爆炸了吧!”他渴望雷电化作他胸中的长剑“把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劈开!劈开!劈开!”壮美的“雷电颂”把屈原光辉品格升华到最高峰。
这时庙祝郑太卜受南后之命,以毒酒与屈原,婵娟和救她的卫士赶到,婵娟误饮毒酒代屈原而死。
卫士刺杀郑太卜,焚庙。
熊熊火光中,屈原展读《桔颂》,祭奠婵娟,并随卫士潜往汉北,和人民一起继续坚持斗争。
该剧气势磅礴,充满浪漫主义色彩,把屈原一生放在一天来表现,剧情紧张激烈,波澜起伏。
风格刚健悲壮,酣畅淋漓。
赵丹曾主演过话剧《屈原》。
京剧有赵循伯据郭沫若话剧的改编本,奚啸伯在北京曾演出。
芳华越剧团于1954年5月22日首演了该剧的移植本,冯允庄编剧,司徒阳导演,尹桂芳饰屈原、徐天红饰张仪、许金彩饰南后、戴忠桂饰婵娟、尹瑞芳饰宋玉。
1954年,该剧参加华东戏曲会演,婵娟改由戚雅仙扮演,剧中“诬陷”和“天问”两折已为越剧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