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学习资料

三年级数学学习资料
三年级数学学习资料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自测口算卷

50×2= 80×5= 200×8= 850-650= 80+140= 4×100= 3000×6=23×4= 860-600= 20×9= 30×9= 500×8= 40÷6= 23×3= 200×4= 7×5+6= 42+36= 28+0= 31-29= 32÷7= 40×5= 8×90= 34×2= 110+990= 36÷7= 25×4= 780-620= 270+15= 12×4= 8×8+7= 9×500= 0×55= 500×6= 57+8= 18×3= 205×3= 130×3= 602+30= 110×6= 50×9= 13×6= 100×9= 0×8+6= 12×8= 9×5+3= 13×5= 26÷5= 300×8= 25+80= 110×7= 35+35= 800×9= 25×2= 240+9= 9×0+7= 2000×5= 600×3= 42÷5= 160-90= 85+20=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自测卷

(温馨提示:卷面整洁2分)

口算:(6分,另卷)

二、填空(共18分,其中第8、9小题每空1分,其余每空0.5分)

1 3分=()秒135分=()时()分240秒=()分

540分=( )时 2分38秒=( )秒 4时=( )分

2 35×4表示( )个( )连加,也表示( )的( )倍是多少。 3.6乘7个十是( )个十,是( )。

4.一个数加上0得( ),一个数减去0得( ),一个数乘0得( )。 5.25的4倍是( ),24的5倍是( )。 6.4个12的和与4的( )倍相等。

7.写出两道整十数乘一位数,积是720的算式:( )、( )。

9、一列火车本应10:40到达,结果因故晚点25分,这列火车实际到达时间是( )

11、

69只小兔,630个萝卜够不够?(填够或不够)

12、先估一估,再写下来。

31×9≈ 67×5≈ 603×7≈ 798×3≈

13、一部电话816元,一共大约花( )元。

14、三年级获得三好学生的有148人,每人奖励和

,学校要买

( )枝笔和( )本书。

三、我会选(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5分) 1.9乘一个三位数,积是( )。

①三位数 ②四位数 ③三位数或四位数 2.2600×5积的末尾有( )个0。 ①1 ②2 ③3 3.2□×4的积是两位数,□里最大填( )。 ①3 ②4 ③5

4.□42×3的积是四位数,□里最小填( )。 ①5 ②4 ③3

5.小雨住在离学校300米的地方,小雪住在离学校400米的地方,她们两

家住地相距( )。

①700米②1.00米③无法确定

四、判断(对的打“√”,错的打“×”)(5分)

1、1×2×3×4×5×6×7×8×9×0 的积比0+1+2+3+4+5+6+7+8+9的和大。()

2、0×9 +8=17 ()

3、求85与9相乘的积,只能列式为85×9。()4.两个因数相乘,积一定比每个因数都大。()5、500×6的积的末尾有3个0 。()

五、动手实践(8分)

1、下面有一段“停电预告”:

7月30日上午8:10—10:30 沙坪路一带

8:30—11:00 月湖小区一带

10:00—下午1:20 朝晖一区

下午1:00—下午3:00 朝晖二区

(1)()停电时间最长,有()。

(2)小欣在下午1:30回到家,发现家里停电,她家住在(),还要()才能来电。

2、先看看从第一行的数怎样得到第二行的数,

六、数学诊所(每题2分,共8分)

34×3 312×5 605×3 270×8

5098×7

(2)列式计算(12分)

1)185的4倍是多少?

2)8个240相加是多少?

3)72是9的多少倍?

4)一个因数是409,另一个因数是5,积是多少?

(3)递等式计算。(8分)

128+420×7 821-154×3 205×9-36 18÷9×576

八、解决问题。(25分)

1、丽丽每天骑自行车上学,她平均每分钟骑198米,需要骑8分钟,丽丽家离学校大约有多远?(3分)

2、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一周的时间是114分,绕地球9周要用多少分?(3分)

3、人民公园每天有407人来参观。照这样计算,一个星期有多少人来参观?(3分)

4、学校买来4乒乓球,每盒18个,买来的羽毛球数正好是乒乓球的6倍,买来羽毛球多少个?(6分)

想:要求买来羽毛球多少个,必须先算出:

5、330个同学乘4辆汽车去效游,前3辆各坐82

(5分)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全)

三年级数学期末试卷 一、填空。(21分) 1. 一辆汽车8:20时从甲地出发,9:00到达乙地,如果汽车每分钟行9千米, 甲地到乙地的路程是( )千米。 2. 一头蓝鲸的体重是8200千克,大约是( )吨。 3. 正方形的周长是20厘米,边长是( )厘米。 4. 3个 71加上1个71,得( )个7 1 ,就是( ) 5. 两个边长是3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周长减少了( )厘米。 6. 写出合适的分数,并涂上颜色。(2分) : 7. 四边形有( )条边,( )个角。写出三个你知道名字的四角边形分别 是( )、( )、( )。 8. 在○里填上“>”、“<”、“=”。 61○31 13×5○4×13 61○6 3 1千○900克 600克○6千克 800+2○800×2 90+0○90-0 35+17○15+37 二、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在( )画“√”,错误的画“×”。(12分) 1.最大的两位数乘最大的一位数,积是三位数。 ( ) 2. 50×6的积的末尾有一个零。 ( ) 3. 579+427的和的最高位是千位。 ( ) 4. 周长相等的长方形,长和宽也分别相等。 ( ) 《 5. 三位数乘一位数,积一定是四位数。 ( ) 6. 哪些图形中的阴影部分可以用 5 3 表示在括号里画“√”。 ( ) ( ) ( ) ( ) 三、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 )里。(10分) 1. 三(4)班共有56人,男生占总数的 7 3 ,三(4)班女生有( )人。 A. 42 B. 32 C. 24 2. 用两根同样长的铁丝可以围成多种长、宽不相同的长方形,这些长方形的周长( )。 A. 相等 B. 不相等 C. 不能确定 3. 一瓶果汁,喝了 7 6 ,瓶中还有( )。 A. 6 1 B. 71 C. 1杯 * 4. 下面各题估算的结果最接近240的算式是( )。 A. 145+98 B. 504-263 C. 143×2 5. 我们学过长度单位从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 )。 A. 千米、米、毫米、厘米 B. 米、千米、厘米、毫米 C. 千米、米、厘米、毫米 四、按要求计算下面各题。(32分) 1. 直接写得数。(16分) 300×5= 4×600= 110×8= 7×800= 66+44= 1400-600= 130×3= 31×3= 60×3= 4×21= 55-38= 6×500= @ 38+19= 51+53= 87-83= 1-5 2= 2. 笔算下面各题。(16分) 165×8= 4×243= 3×720= 407×6= () () ()()

最新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最新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1、八个方向: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2、(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东南—西北)相对,(西南—东北)相对. 3、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的.(做题时先标出北南西东.) 4、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它的一个指针永远指向(南方),另一端永远指向(北方). 5、生活中的方位知识:①北斗星永远在北方. ②影子与太阳的方向相对. ③早上太阳在东方,傍晚在西方. ④风向与物体倾斜的方向相反. (刮风时的树朝风向相对的方向弯,烟朝风向相对的方向飘……)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口算时要注意: (1)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数都等于0 (2)0乘以任何数都得0; (3)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4)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 . 2、乘除法的估算:4舍5入法. (1)除数不变,把三位数看成几百几十或整百的数,再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计算. (2)想口诀来估算:想一位数乘几最接近或等于被除数的最高位或前两位,那么几百或几十就是所要估算的商. 如乘法估算:81×68≈5600,就是把81估成80,68估成70,80乘70得5600. 除法估算:493÷8≈60,就是把被除数个位数学遮住,用乘法口诀推出6X8=48 最接近49,然后在后面添个0. 3、没有余数的除法: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余数)÷商=除数 4、笔算除法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 (1)一位数除三位数的笔算方法:先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如果最高位不够商1,就看前两位,而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要把商写在那一位上,假如不够商1,就在这一位商0;每次除得的余数都要比除数小,再把被除数上的数落下来和余数合起来,再继续除. (2)除法的验算方法: 没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商×除数=被除数; 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第四单元两位数乘以两位数 口算乘法:整十、整百的数相乘,只需把0前面的数字相乘,再看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个0,就在结果后面添上几个0. 如:30×500=15000 可以这样想,3×5=15,两个因数一共有3个0,在所得结果15后面添上3

沪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期末总复习优质版

小学第一学期三年级数学期末总复习 班级姓名 一.口算:(8%) 45÷5+69= 81-18÷9= 1000-454-546= 100×40÷4 131-62+69= 900÷9-44= 70-70÷10= 5×6×20= 二.在()里填数:(6%) 81÷9=3×() 60×2=()÷2 ()×7=448÷4 ()÷9=9×9 100÷()=36÷9 80-13=()÷3 三.分拆:(6%) 246×7= 94÷2= 813÷3= 四.竖式计算:(打★要验算)(8%) ★6×315= 920×50= ★613÷4= 712÷7= 五.递等式计算:(能巧算的要巧算)(12%) 5×45+45×4 673+219+781+327 735-488+88 381×4×2 909×4÷3 2470÷5÷2六.填空:(20%)

1)平年一年有()天,闰年一年有()天,闰年的2月有()天。 一年有()个季度。2008年是()年。2100年是()年。 2)三角形按边分可以分为不等边三角形和()三角形。()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等腰三角形有()条对称轴。 3)用数卡1 2 3 6 7 9 摆出两个三位数,计算出最大的差是(),最小的差是()。 4) 65kg=()g 4.814kg=()g 150cm=( )dm 10.081km=( )m 5016g=( )kg 40km=( )m 2004m=( )km 50000mm=( )m 6700g=( )kg 七.求下面图形的面积:(单位:米)(4%) 八.文字题:(16%) ①452个6连加是多少?②甲数是36,是乙数的3倍,乙数是多少? ③406里面有几个7?④比600少30的数是几? ⑤一个数是46,另一个数是它的4倍,两个数的和是多少? ⑥477连续减去几个9得0?⑦783的5倍是多少? ⑧除数是9,商是271,余数是4,被除数是几? 九.应用题:(15%) ①学校图书馆有文艺书450本,故事书有270本,文艺书和故事书的总数是连环画的4倍,连环画有多少本?三种书共有多少本?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时分秒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9点整)。 8、公式。(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1时=60分1分=60秒半时=30分60分=1时60秒=1分30分=半时 9、结束时刻—开始时刻=经过时间 结束时刻—经过时间=开始时刻 开始时刻+经过时间=结束时刻

第二、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万以内数的加减法注意: 加法:①相同数位要对齐;②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③写得数减法:①相同数位要对齐;②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要向前一位退1。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③写得数 2、在做题时,我们要注意中间的0,因为是连续退位的,中间的0既要向前一位借,又要借给下一位,所以借回来的“10”只剩下“9”了。如1000-234 3、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4、最大的三位数是位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5、公式: 减数+差=被减数加数+另一个加数=和 被减数-差=减数和-加数=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 6、加法的验算:可以交换加数位置再算一遍,也可以用和-加数=另一个加数验算。 7、减法的验算:可以是减数+差=被减数验算,也可以用被减数-差=减数验算。 8、估算:(1)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用四舍五入法。记忆:看保留位数的后面一位,如果是0-4则用四舍法,如果是5-9就用五入法。(2)估算的应用:收银员收钱要准确,要精确计算。准备多少钱才够的可以估算,但因为是交钱买东西,要估大。

三年级数学下学期开学检测试卷 人教版(含答案)

乡镇(街道)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密… …….…………封…………………线…………………内……..………………不…………………… . 准…………………答…. …………题… 绝密★启用前 三年级数学下学期开学检测试卷 人教版(含答案) 题 号 填空题 选择题 判断题 计算题 综合题 应用题 总分 得 分 考试须知: 1、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为100分(含卷面分2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学号。 3、不要在试卷上乱写乱画,卷面不整洁扣2分。 一、用心思考,正确填空(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 1、46÷9=5……1中,被除数是( ),除数是( ),商是( ),余数是( )。 2、看图写分数,并比较大小。 3、小林晚上10:00睡觉,第二天早上7:00起床,他一共睡了( )小时。 4、小明从一楼到三楼用8秒,照这样他从一楼到五楼用( )秒。 5、把一根绳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它的( ),5份是它的( )。 6、你出生于( )年( )月( )日,那一年是( )年,全年有( )天。 7、□45÷5,要使商是两位数,□里最大可填( );要使商是三位数,□里最小应填( )。 8、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 ),是( )秒。分针走1大格是( ),时针走1大格是( )。 9、□÷8=138……○,余数最大填( ),这时被除数是( )。 10、换算。 7000千克=( )吨 8千克=( )克 23吨=( )千克 5200千克-200千克=( )吨 二、反复比较,慎重选择(共8小题,每题2分,共16分)。 1、按农历计算,有的年份( )有13个月。 A.一定 B.可能 C.不可能 2、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2厘米,现在将边长扩大到原来的4倍,现在正方形的周长是( )。 A .32厘米 B .24厘米 C .16厘米 3、平均每个同学体重25千克,( )名同学重1吨。 A 、40 B 、4 C 、400 D 、4000 4、用7、3、9三个数字可组成( )个三位数。 A 、3 B 、4 C 、6 5、下列3个图形中,每个小正方形都一样大,那么( )图形的周长最长。 6、下面的结果刚好是250的是( )。 A.1500-500 B.2500-2250 C.150+150 7、最小三位数和最大三位数的和是( )。 A 、1 B 、1099 C 、899 8、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 A.一定 B.可能 C.不可能 三、仔细推敲,正确判断(共10小题,每题1.5分,共15分)。 1、( )34与46的和是70。 2、( )长方形的周长就是它四条边长度的和。 3、( )用同一条铁丝先围成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再围成一个最大的长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相等。 4、( )李老师身高15米。 5、( )因为0×0=0,所以0÷0=0。 6、( )7个42相加的和是69。 7、( )小明家离学校500米,他每天上学、回家,一个来回一共要走1千米。 8、( )计算36×25时,先把36和5相乘,再把36和2相乘,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相加。 9、( )1吨铁与1吨棉花一样重。 10、( )正方形的周长是它的边长的4倍。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时、分、秒 第1课时秒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交流、合作,自主认识新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通过动手操作等丰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时间观念。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爱惜时间的教育,教育学生要珍惜分分秒秒。 教学重点:借助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每人准备一个时钟、口算卡片等。 教学步骤: 情境导入 (播放新年联欢晚会的片段) 谈话:新年的钟声将敲响,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课件出示钟面,伴随着“滴答”声,让学生共同进行倒计时) 谈话:刚才,我们进行倒计时,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今天,我们就共同来认识这个新朋友。(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钟面上的秒 1、师:你知道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吗?请仔细观察你们所带的钟表,看看有什么发现。 2、学生自主探索,共同探究 3、学生反馈: ①时钟有3根针,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针。

②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就是5秒。 ③如果是读取电子表上的时间时,让学生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电子表的读取方法进一步类推。 4、体验1秒钟 ①师:1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利用时钟的“滴答声”让学生感受。)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 ②学生跟着时钟的“滴答声”,做拍手练习,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谁拍得最准。 ③比一比,哪位学生不看时钟,每秒数一个数,看谁数得最准确。 ④小结:刚才,我们听到钟声“滴答”一声就是一秒,我们拍一下手用1秒,数一个数也是用1秒。1秒的时间确实很短,但是有些现代化的工具在这短短的1秒钟里却可以做很多事情呢。(举几个具有说服力的数据说明1秒钟的价值)所以,我们可别小看了这短短的1秒钟,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每1分、每1秒。 5、师:(边拨秒针)秒针从数字12走到数字6,这表示经过几秒?从数字6走到8,表示经过几秒?请你轻轻告诉同桌的小朋友你是怎么知道的。 6、你还知道秒针从哪儿走到哪儿也是10秒? (二)探索分与秒之间的关系 1、师:如果秒针从数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数字12,这时经过多长时间,分针有没有什么变化。 2、让学生小组合作,仔细观察钟面,自主探索。 3、学生反馈。 4、小结:秒针走1圈,就是60秒,这时分针走1小格,也就是1分钟,所以1分=60秒。 (三)练习:体验1分钟 1、让学生看钟表,通过读秒来体验1分钟的长短。 2、师:1分钟能做什么呢? 让学生分组画画、写字、做口算、摸脉搏体验1分钟实际的长短。 3、让学生举例,说说1分钟可以做什么事。 (四)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认识时间单位——秒)有了秒针,计时就更准确了,时针、分针、秒针在时间王国里分工合作,准确地为人们报时。 三、巩固练习

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1、八个方向: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2、①(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东南—西北)相对,(西南—东北)相对。 ②清楚以谁为标准来判断位置。 ③理解位置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3、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的。(做题时先标出北南西东。) 4、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会描述行走路线。 一定写清楚从哪儿向哪个方向走,走了多少米,到哪儿再向哪个方向走。同一个地点可以有不同的描述位置的方式。(例如:学校在剧场的西面,在图书馆的东面,在书店的南面,在邮局的北面。)同一个地点有不同的行走路线。一般找比较近的路线走。 5、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它的一个指针永远指向(南方),另一端永远指向(北方)。 6、生活中的方位知识: ①北斗星永远在北方。 ②影子与太阳的方向相对。 ③早上太阳在东方,傍晚在西方。 ④风向与物体倾斜的方向相反。 (刮风时的树朝风向相对的方向弯,烟朝风向相对的方向飘……)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口算时要注意: (1)0除以任何数(0除外)都等于0; (2)0乘以任何数都得0; (3)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 (4)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 2、乘除法的估算:4舍5入法。 (1)除数不变,把三位数看成几百几十或整百的数,再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计算。 (2)想口诀来估算:想一位数乘几最接近或等于被除数的最高位或前两位,那么几百或几十就是所要估算的商。 如乘法估算:81×68≈5600,就是把81估成80,68估成70,80乘70得5600。 除法估算:493÷8≈60,就是把493估成480(480是8的倍数,也最接进492),再口算480÷8得60。

小学三年级下学期数学概念

小学三年级下学期数学概念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1、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2、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笔算除法的要领:要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 位的上面,如果哪一位不够商1,就在那一位上面商0。 2、注意:每次除得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3、验算的公式:被除数=商×除数+余数或者被除数=商×除数 4、估算的方法:除数不变,把被除数估成最接近的整十,整百数,或依照乘法口诀来 估算。 5、判断商是几位数的方法:如果被除数的最高位小于除数时,商就是两位数,如果被 除数的最高位大于或等于除数时,商就是三位数。 6、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任何数除以1或乘1都得原数。 第三单元:统计 复式统计表可以清晰的反映数据的情况。 第四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用第二个因数个位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每一位上的数,从个位乘起,乘得的积表示多少个一,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也是从个位乘起,乘得的积表示多少个十。 第五单元:面积 1、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 测量。 2、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用字母表示是m2、dm2、cm2,相邻 两个面积单位的进率是100。 3、长度单位有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一般是10,特殊的 有1千米=1000米。 4、质量单位有吨、千克、克,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5、时间单位有时、分、秒,时间单位的进率是60. 1时=60分1分=60秒 6、周长在四周,面积在其中。周长一条线,面积一大片。周长与面积的区别:概念不相同,单位不相同,计算方法不相同。 7、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8、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9、边长是4米的正方形,它的周长和面积不相等,因为单位不同不能比较。

最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概念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概念知识点整理 第1单元测量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2、1厘米的长度里有(10)小格,每小格的长度(相等),都是(1)毫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小技巧:换算长度单位时,把大单位换成小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添加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添几个0);把小单位换成大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去掉几个0)。 5、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每两个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①进率是10: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10分米=1米,10厘米=1分米,10毫米=1厘米, ②进率是100:1米=100厘米,1分米=100毫米,100厘米=1米,100毫米=1分米 ③进率是1000:1千米=1000米, 1公里= =1000米,1000米=1千米,1000米= 1公里 6、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 小技巧:在“吨”与“千克”的换算中,把吨换算成千克,是在数字的末尾加上3个0; 把千克换算成吨,是在数字的末尾去掉3个0。 7、相邻两个质量单位进率是1000。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000千克= 1吨1000克=1千克

第2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认识整千数(记忆:10个一千是一万) 2、读数和写数(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 ①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0或几个0,这个0都不读。 ②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的两个0,都只读一个0。 3、数的大小比较: ①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大。 ②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先比较这两个数的最高位上的数,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 4、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记忆:看最位的后面一位,如果是0-4则用四舍法,如果是5-9就用五入法。 最大的三位数是位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 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5、被减数是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步骤: ①列竖式时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 ②减法时,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6、在做题时,我们要注意中间的0,因为是连续退位的,所以从百位退1到十位当10后,还要从十位退1当10,借给个位,那么十位只剩下9,而不是10。(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7、公式被减数=减数+差和=加数+另一个加数 减数=被减数-差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差=被减数-减数

【最新】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知识结构图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一)新知识点:

1、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三个方向。 2、知道辨别地图上的方向。 3、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四个方向)。 4、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七个方向。 5、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路线。 教学要求: 1、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根据给定的 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路线。 教学建议: 1、根据学生原有的认知,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会运用方位知识。 2、使学生学会辨认地图上的方位和空间方位。最初,应当根据学生自身的方位来形成辨认方位的技能, 然后把这些方位和地图上的方位联系起来。教材首先利用学生已有的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知识,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让学生练习辨认东、南、西、北等方位的能力,然后让学生学习辨认地图上的东、南、西、北等方向。 3、三年级学生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的关键时期,此时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 度上仍然与感性经验相联系,仍然具有很大部分的具体形象性。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东、南、西、北等方位概念的掌握还是比较抽象的,学生需要大量的感性材料和丰富的表象积累。因此,在教学时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创造大量的活动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意见,并能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想象、描述、表达和交流等数学活动中丰富对方位知识的感知。 第一课时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沪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期中考试试卷

小学三年级上册期中测试卷 一、直接写得数20% 2700÷9= 960÷6= 820-440= 64+36= 32+32-32= 485+115= 100÷4= 700-17= 98÷2= 70-17×3= 300-75= 0×37= 480÷80= 24×3= 27×2-18= 6×800= 14×7= 4×35= 84÷7= 36÷9×4= 二、分拆,写出思考过程。6% 68×5= 175÷3= 三、竖式计算 8% 3900×5= 814÷3= 4005×9= 718÷7= 四、递等式计算,能巧算的要巧算16% 6656÷8÷2 2000-5150÷5

12×9+11×12 655-17×4 五、填空10% 1、8.20元读作(),表示()。 2、5200克=()千克359m=( )km 0.09m=()cm 3、三位数乘以一位数,积可能是()位数。 4、□28÷7,□填()时,商是两位数;□填()时,商是三位数。 5、用2、3、4、5、 6、 7、8组成两个三位数,最小差是()。 6、5010÷5,商的中间有()个零。 六、用6、2、5造减法塔。3% 七、判断4% 1. 每次除数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2. 0除以任何数商是0……()。 3. 217÷5=43……2正确的验算方法可以是(217-2) ÷5=43……()。4.一箱牛奶20元,写作20.00元……()。 八、选择4% 1. 下面各题中,商的位数最少的是()。 A、5180÷2 B、6210÷3 C、4875÷5 D、9117÷9 2. ()÷5=58……3,被除数是()。 A、275 B、290 C、287 D、293 九、应用25% 1、饲养场有灰兔1800只,是白兔的3倍,白兔有几只?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全册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全册 《测量》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中我创造性地安排了一些让学生量一量活动。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开展推理和想象,使他们体会到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引导学生总结出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首先,我拿出准备好的粉笔、铅笔,让学生先估计一下它们的长短,然后实际测量一下,看谁估计得准确。接下来我拿出10厘米长的硬纸条,让学生先估计,再测量,从而引出“1分米”的概念。认识了“1分米”之后,我组织学生开展了“找一找”的活动,看谁能发现身边“1分米”长的东西。这个“找一找”的环节是我备课时所没有想到的。更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孩子参与测量活动的热情特别高,并且在活动中学会了深入地思考问题。这对于我和学生来说,都是一个意外的收获。 《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二)》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首先改变了原有的学习方式,充分利用课本资源,把静态的情境化,把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这一现实的生活问题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先通过独立思考、大胆猜测、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等活动方式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和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有的用口算,有的摆小棒、有的想到了竖式计算。孩子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积极主动,而且充满自信,从而体验到成

功的快乐,从心理上得到了满足。在交流时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说说第一个算式的计算过程,从而引出用竖式计算结果。由于一年级时学过竖式计算,“个位相加满10需向十位进1”是已有知识,所以让学生尝试计算第一个算式。在第一个算式中出现十位满十要向百位进1时,我注重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学习,说说计算过程,然后再进行分析小结。而在解决第三个算式时,则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最后通过互相说一说,加法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使学生进一步领悟用竖式计算时数位对齐与从个位加起的合理性,以及哪一位上满10要向前一位进1的必要性,从而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笔算加法的方法。 我们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把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向“自主探究”转变,把自己放在一个合作者、组织者、引导者的位置上,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教与学真正融为一体 《四边形》教学反思 “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手开始”,在活动中体验是我的这节课的一大特色。这节课,我基本能做到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导学得法,学生学得积极主动,教具、学具也恰到好处的发挥了作用,学生始终在教师创设的具体场景下进行活动,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认识了四边形这个新朋友,真正使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究,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能力。

三年级下学期数学试卷

三年级第二学期数学试卷(40分钟) 班级姓名得分 一、填空。(每空1分,共15分) 1、2011年世界园艺博览会于4月28日—10月22日在古城西安举行,共经过()天。这一年的二月有( )天。 2、 8支球队,每2支球队之间都进行一场比赛,共赛()场。 3、要使□38÷6=△……○的商是三位数,□里可以填( );要使商是两位数,□里最大填( );○最大填( )。 4、 5公顷=()平方米 2.04元=( )元( )角( )分 5、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 ⑴我国的陆地的面积大约是960万()。⑵我的一步长约是40()。 6、盒子里有1个白球,2个红球,3个黄球,任意摸出1个,有()种结果,摸到()球的可能性最大,摸到()球的可能性最小。 二、小法官。(每题2分,共10分) 1、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一定是1平方米。() 2、把一根木头锯成4段,每段是这根木头的 4 1。() 3、小数点的后面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4、周长相等的长方形面积也一定相等。() 5、水塘平均深140厘米,小王身高150厘米,他下水游泳一定没有危险。() 三、计算部分。(共45分) 1.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结果。(每题1分,共5分) 5-2.6=27×30=25×8= 1-0.76= 432÷6= 2.用竖式计算。(每题4分,共16分) 47×19 185÷5 64×38 609÷3 3.脱式运算。(每题4分,共16分) 540÷9×6 25×24×8 36×7-29 302×(300-294) 4、计算下图的周长和面积。(18分) 四、应用题(每题10分,共20分) 1、乐乐买书用去18.5元,买笔用去13.2元,付给售货员50元,应找回多少元? 2、食堂运来了850千克大米,吃了16天,平均每天吃28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2014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考试

2014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考试卷(时间:70分钟) 一、我会填 1、4小时=( )分 1分20秒=( )秒 2、填合适单位:妈妈每天睡觉8( ) 小明7秒跑了80( ) 小兰系鞋带大约用了5( ) 妈妈煮饭用了30( ) 3、297和103的和大约是( ),差约是( ) 4、3的9倍是( ),9是3的( )。比345多25的数是( ) 5、一袋水泥50千克,( )袋是一吨。 6、商店上午卖出245千克苹果,还剩125千克苹果,商店原来有( )千克苹果。 7、小红做了6朵红花,24多黄花,要使黄花是红花的5倍,还要做( )朵红花。 8、一个长方形的宽是5,长是宽的4倍,长是( )米,周长( )米。 9、一个长方形的长20厘米,宽8厘米,在长方形中剪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是( ),剩下的图形的周长是( )。 10.把一根3米长的木料,平均锯成5段,每段长( )分米。 11、 在20×5中,20和5叫做( ),积的末尾有( )个零。 12、 再涂( )块,涂色部分就占 5 6 13、94是( )个91,( )个31是3 2。 14、 有4个,◆是 的3倍,画出正方形个数: ________________ 二、看图列式计算。 小鸡: 小鸭: 三、我会算 1、直接写出得数 700×4 = 103×3 = 300×5 = 420×1 = 567-120 = 999×0= 18×3 = 300 + 400 = 289+398≈ 805-623≈ 432×2≈ 1吨-600千克=( )千克 3千米-2千米=( )米 91+95 = 83+85= 1-41= 81+84= 1-10 3= 1-54= 2、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带“*”的题要验算) “*702-468= 408×5= *906+267= 四、我会判(对的打“ √ ”,错的打“ × ”)。 1、3个13 和7个1 7 一样大。 ( ) 2、冰箱高18分米。 ( ) 3、爸爸体重80克。 ( ) 4、三位数乘一位数积也是三位数。 ( ) 5、任何数和0相乘都得原数。 ( ) 五、我会画(在下面的方格纸中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班级: 姓名: 学号 : = ?只 (只)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时分秒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 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时针最短,秒针最长) 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 1)分钟;秒 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 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 钟)。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9点整)。 8、公式。(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1时=60分1分=60秒60分=1时60秒=1分 半时=30分30分=半时 9、常用的时间单位:时、分、秒、年、月、日、世纪等。(1世纪=100年,1年=12个月......) 第二、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认识整千数(记忆:10个一千是一万) 2、读数和写数(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 ①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0或几个0,这个0都不读。 ②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的两个0,都只读一个0。 3、数的大小比较: ①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大。

②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先比较这两个数的最高位上的数,如果最高位上 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 4、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记忆:看最位的后面一位,如果是0-4则用四舍法,如果是5-9就用五入法。 5、最大的几位数和最小的几位数 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一位数是0. 最大的二位数是99,最小的二位数是10 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 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 最大的五位数是99999,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 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6、被减数是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步骤: ①列竖式时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 ②减法时,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上10再减;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7、在做题时,我们要注意中间的0,因为是连续退位的,所以从百位退1到十 位当10后,还要从十位退1当10,借给个位,那么十位只剩下9,而不是10。(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8、公式:被减数=减数+差和=加数+另一个加数 减数=被减数-差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差=被减数-减数 第三单元测量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 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2、1厘米的长度里有(10)小格,每小格的长度(相等),都是(1)毫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沪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测试题

沪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测试题 (时间:90分钟)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分数:__________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2时45分=______时 5.3t =______kg 6平方米75平方分米=______平方分米 2. 做一个正方体要6张纸,35张纸最多能做______个正方体。 3. 科技馆每天开放的时间是从8:30到下午4:30,一天共开放______小时。 4. ______个角。 5. 3.6缩小到原来的 6. 700克+300克=______千克 2千克-100克=______克 7. 图中一共有______个角,其中有______个直角,______个锐角,______个钝角。 8. 至少用______个相同的小正方体能拼成一个更大的正方体。 9. 钟面上分针从12走到5,走了______分,再过20分分针走到了______。 10. 0.66、66.6%、0.67、 二、判断题。(共10分)

1. 0除以任何非零的数都是0.() 2. 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3. 边长是4分米的正方形,它的周长和面积都相等.() 4.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5. 射线就是周角,直线也就是平角。() 6. 4月份最多有5个星期天.() 7. 一个两位数乘50,积一定是四位数.() 8. 任意给出3个不同的自然数,其中一定有2个数的和是偶数.() 9. 小华面向东,他的右边是南,左边是北。() 10. 比值一定,比的前项和后项成正比例.() 三、选择题。(共20分) 1. 一张长方形纸如下图,如果要剪成若干同样大小的正方形而没有剩余,剪出的正方形的边长最大是()厘米。 A .10 B .5 C .3 2. 要使126□能同时被3和5整除,□中可填() A .3或0 B .0或5 C .0 D .3、5或0

3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时、分、秒 第1课时:秒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交流、合作,自主认识新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通过动手操作等丰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时间观念。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爱惜时间的教育,教育学生要珍惜分分秒秒。 教学重点:借助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口算卡片,每人准备一个时钟。 教学步骤: 一、情境导入 (播放新年联欢晚会的片段) 谈话:新年的钟声将敲响,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课件出示钟面,伴随着“滴答”声,让学生共同进行倒计时) 谈话:刚才,我们进行倒计时,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今天,我们就共同来认识这个新朋友。(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时间单位“秒” 1、师:你知道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吗?请仔细观察你们所带的钟表,看看有什么发现。 2、学生自主探索,共同探究。 3、学生反馈:

①时钟有3根针,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针。 ②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就是5秒。 ③如果是读取电子表上的时间时,学生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电子表的读法进一步类推。 4、体验1秒钟 ①师:1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利用时钟的“滴答声”让学生感受。)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 ②学生跟着时钟的“滴答声”,做拍手练习,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谁拍得最准。 ③比一比,哪位学生不看时钟,每秒数一个数,看谁数得最准确。 ④小结:刚才,我们听到钟声“滴答”一声就是一秒,我们拍一下手用1秒,数一个数也是用1秒。1秒的时间确实很短,但是有些现代化的工具在这短短的1秒钟里却可以做很多事情呢。(举几个具有说服力的数据说明1秒钟的价值)所以,我们可别小看了这短短的1秒钟,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每1分、每1秒。 5、师:(边拨秒针)秒针从数字12走到数字6,这表示经过几秒?从数字6走到8,表示经过几秒?请你轻轻告诉同桌的小朋友你是怎么知道的。 6、你还知道秒针从哪儿走到哪儿也是10秒? (二)探索分与秒之间的关系 1、师:如果秒针从数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数字12,这时经过多长时间,分针有没有什么变化。 2、让学生小组合作,仔细观察钟面,自主探索。 3、学生反馈。 4、小结:秒针走1圈,就是60秒,这时分针走1小格,也就是1分钟,所以1分=60秒。 (三)练习:体验1分钟 1、让学生看钟表,通过读秒来体验1分钟的长短。

三年级下学期数学 知识点

第一单元 《位置与方向》 1.相对的方向:南←→北,西←→东;西北←→东南,东北←→西南 2.地图上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实际方向:面北背南,左西右东。 3.指南针可以帮助我们辨别方向。 4.看简单路线图的方法:先要确定好自己所处的位置,以自己所处的位置为中心,再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律来确定目的地和周围事物所处的方向,最后根据目的地的方向和路程确定所要行走的路线。 5.描述行走路线的方法:以出发点为基准,再看哪一条路通向目的地,最后把行走路线描述出来(先向哪走,再向哪走),有时还要说明路程有多远。 6.绘制简单示意图:先确定好观察点,把选好的观察点画在平面图中心位置,再确定好各物体相对于观察点的方向。在纸上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用箭头“↑”标出北方。 (描述是要注意是选取哪个物体作参照物的,选取的参照物不同,描述的结果也不一样。)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一) 口算除法 1. 整千、整百、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1)用表内除法计算:先用被除数0前面的数除以一位数,算出结果后,再看被除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算出的结果后添几个0。 (例如:350÷5中,先计算35÷5等于7,被除数350末尾有一个0,在计算的结果7后面添上一个0,所以说最后结果是70。) (2)用乘法来算除法:看一位数乘多少等于被除数,乘的数就是所求的商。 2.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1)除数不变,把三位数看成几百几十或整百的数,再用口算除法的 基本方法计算。 (2)想口诀估算:想一位数乘几最接近或等于被除数的最高位或前两位,那么几百或几十就是所要估算的商。 (二) 笔算除法 1. 牢固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步骤与格式,尤其是商中间、末尾有0的笔算算式的写法。 (除数是一位数的计算法则,除数是一位数,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先除被除数的前一位,如果不够除,再除被除数的前两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到被除数那一位的上面。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用“0”占位。每一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2. 会判断商是几位数。 比较除数与被除数最高位的大小,如果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比除数小, 那么商一定比被除数少一位;如果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比除数大或相等,那么商和被除数的位数相等。 3.除法的验算方法: (1) 没有余数的除法:商×除数=被除数; (2) 有余数的除法: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4.关于0的一些规定: (1) 0不能作除数。 (2) 相同的两个数相除商是1。(既然能相除这个数就不是0) (3) 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0乘任何数都得0。 5.乘除法的估算:4舍5入法。 如乘法估算:81×68≈5600,就是把81估成80,68估成70,80乘70得5600。 除法估算:493÷8≈60,就是把493估成480(480是8的倍数,也最接进492),然后再口算480÷8得60。 第三单元《统计》 1.会看横向条形统计图及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完成的统计图上一定要标数据。 2.能根据统计图表进行分析,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应用题)。能根据统计图、表提出简单的问题,并进行解答。 3.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内容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4.理解平均数的含义,给出一组数据会求它们的平均数。(若干数相加的和,除以这些数的个数,所得的结果叫算术平均数,简称平均数。求平均数分为两步,首先求出若干数的和,再用所求的和除以这些数的个数。)如:3个女生身高:135厘米、140厘米、132厘米,求平均身高。熟记平均数的格式,总数量除以总份数:( + + …… + )÷ 并脱式计算p42。会检查平均数的对错,平均数一定介于最大数与最小数之间。 5.会用平均数来比较两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6.给出平均数和几个数据,求另一个数据。如:小明三科成绩的平均分是85分,其中外语83分,数学80分,求语文多少分。 第四单元《年月日》 (一) 年、月、日部分 1.一年有12个月;一年有4个季度(1、2、3月为第1季度;4、5、 6月为第2季度,;7、8、9月为第3季度;10、11、12月为第4季度)。 2.记大小月的方法:1、3、5、7、8、10、腊,31天永不差;4、6、9、冬,30整,只有2月二八九。7个大月,4个小月,二月平年28天,闰年29天。 3.平年全年有365天,平年2月是28天,平年的上半年有181天,下半年有184天。平年全年有52个星期零1天。 4.闰年全年有366天,闰年2月是29天,闰年的上半年有182天,下半年有184天。闰年全年有52个星期零2天。 5.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但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如:1900、2100等不是闰年,而1600、2000、2400等是闰年。 6.连续两个月共62天的是:7月和8月,12月和第二年的1月; 一年中连续两个月共62天的是:7月和8月。 7.一个人今年20岁,但只过了5个生日,他是2月29日出生的。 8.计算周年的方法是用现在的年份减去原来的年份得的数就是周年。如:到2008年10月1日,是中国成立(59 )周年。用2008-1949=59周年 (二) 24时计时法部分 1.年月日、时分秒都是时间单位。 2.在一日里,钟表上时针正好走两圈,共24小时。所以,经常采用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 通常叫做24时计时法。 东 南 北 东北 东南 西北 西 西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