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舞弊案例

合集下载

会计人员财务造假案例

会计人员财务造假案例

会计人员财务造假案例
以下是一个会计人员财务造假案例:康美药业财务造假案,涉案会计师事务所广东正中珠江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被没收业务收入1425万元,并处以4275万元罚款,合计5700万元,其中签字注册会计师杨文蔚被给予警告,处罚10万元。

在该案件中,康美药业被指出存在财务造假行为,而正中珠江会计师事务所及其合伙人被追责,需要承担相应的行政处罚和连带责任。

这也提醒了广大会计从业人员,要遵守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切勿触碰法律红线。

会计监督法律案例(3篇)

会计监督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某上市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成立于1998年,主要从事电子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

自成立以来,A公司业绩稳步增长,市值逐年攀升,成为业内知名企业。

然而,在2018年,A公司因涉嫌财务造假被证监会查处,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二、案情概述经调查,A公司在2015年至2017年期间,通过虚构业务、隐瞒费用、虚增收入等手段,累计虚增利润约10亿元。

具体表现为:1. 虚构业务:A公司虚构与关联方之间的交易,将收入和利润计入报表,实际交易并未发生。

2. 隐瞒费用:A公司将部分应计入当期费用的支出,通过调整会计政策,将其计入递延费用,以达到美化利润的目的。

3. 虚增收入:A公司通过提前确认收入、推迟确认费用等方式,虚增收入和利润。

三、会计监督职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相关法律法规,会计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应当依法履行会计监督职责,对公司的财务活动进行监督,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完整。

在本案中,A公司的会计监督职责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审核原始凭证:会计人员应当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确保其真实、合法、合规。

2. 审核记账凭证:会计人员应当对记账凭证进行审核,确保其与原始凭证相符。

3. 编制财务报表:会计人员应当根据审核后的记账凭证,编制财务报表,确保其真实、完整。

4. 内部审计:A公司内部审计部门应当定期对财务活动进行审计,发现和纠正财务问题。

四、案例评析1. 会计监督缺失:A公司财务造假案暴露出该公司会计监督机制的缺失。

会计人员未能严格履行职责,导致财务信息失真。

2. 内部控制不力:A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未能有效防止财务造假行为的发生。

3. 法律法规不健全: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对财务造假行为的处罚力度不够,导致部分企业存在侥幸心理。

五、案例分析1. 虚构业务:A公司虚构与关联方之间的交易,属于典型的虚假交易行为。

这种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财务负面典型案例介绍

财务负面典型案例介绍

财务负面典型案例介绍
财务方面的负面案例,往往是指企业或个人在经营、管理或投资中出现的不良财务行为,造成财务困境甚至破产。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财务负面案例:
1. 世纪华通公司会计舞弊案:
世纪华通公司是美国一家通信设备制造商。

该公司的会计部门为了掩盖财务状况的恶化,通过虚构销售、夸大收入和利润等手段,操作财务报表,使公司看起来更具吸引力。

然而,在揭露后,世纪华通公司被迫申请破产保护并且几乎所有股东损失了他们的投资。

2. 安然公司欺诈案:
安然公司曾是美国最大的能源交易商之一。

然而,由于公司高管和会计师通过制造假交易和虚构收入的方式欺诈投资者,最终导致安然公司在2001年破产。

该案例被认为是美国历史上最大的企业破产之一,使成千上万的员工失业,并对全球金融市场产生了严重影响。

3. 中兴通讯违反制裁案:
中兴通讯是中国一家著名的通信设备生产商。

然而,该公司被发现违反美国针对伊朗和朝鲜的贸易制裁政策,向这两个国家出口禁运产品。

作为惩罚,中兴通讯被迫支付巨额罚款,并在一段时间内无法获得美国供应商的产品和技术支持。

这个案例对中兴通讯的声誉造成了巨大的打击,并对其国际业务造成了重大损失。

这些案例提醒我们,财务诚信是企业和个人成功的基石。

为了避免类似的负面案例,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严格遵守法律和道德规范,确保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透明度。

同时,监管机构和投资者也应加强对财务行为的监督,以维护市场的公平和透明。

会计舞弊案例分析历史上的会计舞弊案例

会计舞弊案例分析历史上的会计舞弊案例

会计舞弊案例分析历史上的会计舞弊案例会计舞弊案例分析-历史上的会计舞弊案例导言:会计舞弊是指企业或个人通过操纵或隐瞒财务数据、信息,以达到欺诈、非法获利或其他不当目的的行为。

在商业世界中,会计舞弊案例屡见不鲜。

本文将分析历史上的几个著名会计舞弊案例,并从中总结出常见的舞弊手段与预防措施。

案例一:安然公司会计舞弊案安然公司是上世纪90年代与本世纪初最具声誉的能源公司之一。

然而,由于虚假会计操作的揭露,该公司于2001年破产。

安然公司的会计舞弊主要集中在其特殊目的实体(SPEs)及股票价格操纵等方面。

该公司通过虚构利润以隐藏巨额负债,并在内部员工之间实行高度激励机制,导致信息层级混乱,监管不力。

案例二:范罗斯基会计舞弊案范罗斯基是一家以市政工程和农业为主营业务的公司。

然而,该公司在20世纪80年代的会计报告中进行了多项违法会计手段,以逃避税务和获取非法补贴。

范罗斯基公司员工通过恶意计算投标价格,故意误报资产负债表,虚构他方资助等方式进行会计舞弊。

该案例揭示了会计舞弊对经济、税收等方面的严重影响。

案例三:世纪环球会计舞弊案世纪环球是一家电信公司,曾在20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迅速崛起。

然而,该公司的财务报告中存在大规模的伪造行为。

世纪环球的会计舞弊主要是通过虚构销售收入、修改报表数据,违反会计原则等手段进行的。

该案例揭示了公司高层管理者往往是会计舞弊的主要发起者和受益者。

案例四:南海公司会计舞弊案南海公司是一家中国知名的装修公司。

该公司在其2016年的财务报告中虚构销售收入,减少负债,以追求更高的利润和股价。

此外,该公司还通过虚假合同和交易来掩盖真实财务状况,导致投资者蒙受巨大损失。

该案例揭示了会计舞弊在中国企业中的普遍存在和对投资者利益的严重侵害。

结论:以上仅是历史上几个著名的会计舞弊案例,这些案例揭示了会计舞弊的危害性及其可能导致的经济、法律问题。

为了避免会计舞弊的发生,企业和监管机构需采取一系列有效的防范措施。

会计舞弊的案例分析- -以东芝公司为例

会计舞弊的案例分析- -以东芝公司为例

目录1 绪论 (1)1.1论文研究的案例背景 (1)1.2论文研究意义 (2)1.3东芝公司财务舞弊案情回顾 (3)2 东芝公司会计主要舞弊手法 (3)2.1利用会计方法中的完工百分比法,推迟计提利润损失 (3)2.2虚报该公司存货价值,实现资产的虚增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对其个人电脑(PC)业务填塞分销不当处理,实现盈利的提升错误!未定义书签。

2.4控制费用业务的确认时间,实现利润的增加 (4)3导致东芝公司财务造假的根本原因 (5)3.1管理高层参与会计报表造假 (5)3.2对薪酬的分配不合理,激励作用不具有长期化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公司内部监事没有发挥到作用..........................................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日本企业之间法人交叉持股 (9)3.5 外部民间审计的形式化 (10)4东芝会计舞弊事件对我国审计制度的启示 (11)4.1健全外部审计制度 (11)4.2优化完善企业内部审计监督模式 (9)4.3加强高管的会计合规意识 (11)4.4外部民间审计的形式化...................................................... 错误!未定义书签。

4.5 充分发挥员工举报作用 (12)5东芝公司会计舞弊案件对我国企业员工管理的借鉴 (13)5.1优化现代企业治理机制 (13)5.2 建立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符合的企业员工管理体系 (14)5.3企业内部建立有效的监督问责体制 (14)5.4建立一套民主有效的员工参与机制.................................. 错误!未定义书签。

谢辞 (16)参考文献 (17)会计舞弊的案例分析- -以东芝公司为例摘要:在我国十三五规划纲要中,为了保持经济持续中高速增长,提高市场经济发展的平衡性、可持续性的背景下,会计信息准确性在对我国未来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为它可以有效的消除信息不对称等阻碍经济发展的因素。

近十年的会计舞弊案例

近十年的会计舞弊案例

近十年的会计舞弊案例那我就给你唠唠近十年的几个会计舞弊案例哈。

一、瑞幸咖啡财务造假事件。

1. 事件经过。

瑞幸咖啡刚出来的时候那可是风光无限啊,门店开得到处都是。

可是后来呢,被爆出了会计舞弊的大丑闻。

他们通过虚增销售额来让公司的财报看起来超级漂亮。

比如说,他们可能虚构了一些根本不存在的订单,就像凭空捏造有好多人买了他们的咖啡一样。

这些虚增的销售额让投资者们以为瑞幸咖啡超级火爆,盈利状况特别好。

2. 影响。

这事儿一爆出来,那可是引起了轩然大波啊。

瑞幸咖啡的股价就像坐过山车一样直线下跌,很多投资者都亏得血本无归。

而且这不仅让瑞幸自己的信誉扫地,还让整个中概股在美国市场的形象都受到了影响呢。

二、康得新财务造假事件。

1. 事件经过。

康得新呢,在财务上玩了个很“高明”的把戏,不过最后还是被发现了。

他们虚增了巨额的利润,手段有点复杂。

他们在银行存款上做手脚,就像给大家变魔术一样。

对外宣称自己有好多好多银行存款,实际上呢,这些数字都是假的。

他们可能是通过关联方交易或者一些复杂的财务手段,把账面上的数字弄得很漂亮,让投资者觉得这是一家很有实力的公司,很值得投资。

2. 影响。

这个造假事件可把投资者坑惨了。

那些买了康得新股票的人,原本以为是抱着个金娃娃,结果发现是个烫手山芋。

康得新最后也受到了严厉的处罚,公司面临着巨大的危机,很多员工也受到了牵连,企业形象一落千丈。

三、獐子岛扇贝“跑路”事件。

1. 事件经过。

这事儿可太奇葩了。

獐子岛说自己养的扇贝跑了,而且还不是一次。

一会儿说扇贝因为冷水团的原因都不见了,一会儿又有其他的说法。

这其实背后可能就是会计舞弊的一种手段。

他们通过把扇贝的失踪归结于自然原因,然后就可以在财务报表上做文章了。

比如说,本来应该有盈利的,因为扇贝没了,就可以把成本算得很高,利润就减少或者变成亏损了,这样就可以隐藏公司真实的经营状况。

2. 影响。

这可把股民们气得不轻。

大家都觉得这扇贝跑得也太蹊跷了,就像在跟大家玩捉迷藏一样。

会计舞弊案例分析

会计舞弊案例分析

会计舞弊案例分析近年来,会计舞弊事件时有发生,在社会上造成了一些不良的影响。

下面就选取蓝田股份及东方电子等会计舞弊事件做具体的描述。

一蓝田股份公司会计舞弊案分析(一) 蓝田股份公司会计舞弊案概述1 蓝田股份简介蓝田股份股票(600709)1996年发行上市,后改名为生态农业,以销售农副水产品和饮料为主营业务。

一直以来以“老牌绩优股”的形象出现在证劵市场。

公司总资产规模五年间增长了近十倍,上市后资产收益率始终位于上市公司的最前列,也曾以股本扩张了360%的骄人成绩,创造了中国股市的神话。

然而,在2002年1月12日,该公司管理人员却因涉嫌提供虚假财务信息被拘传。

2 蓝田股份优秀业绩引发疑问(1)应收账款比例低得令人难以置信。

在其公司2000年及2001年中期的应收账款均不足其上亿元销售的0.5%,这使人怀疑其巨额销售收入的真实性。

因为无论是其水产品还是饮料的销售都不可能是直接与每一个消费者在“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自然经济状态下完成的。

(2)产品毛利率与同行相比高得异常。

2001年年报以及2001年中报显示,蓝田股份水产品的毛利率约为32%,饮料的毛利率达46%左右,与同一行业相比毛利率高出很多。

而一般情况下,这种产品结构的企业,除非是基于产品市场被绝对垄断,产品价格由公司完全控制或产品具有超常低成本优势的情况才会有如此高的毛利率。

(3)融资行为与现金流量表现不符。

2001年中报显示,蓝田股份增大了对银行的资金的依赖程度,流动资金借款增加了1.93亿元,这与其良好的现金流表现不太符合。

(4)巨额广告费用在报表中找不到支出。

公司2000年销售收入达到了5亿多元,而其中仅有3590万元是通过销售网点销售,而在中央电视台投放的巨额广告费用在报表中找不到支出,使其存在虚增股份公司利润的嫌疑。

(5)职工每月收入仅100多元,如此廉价的收入水平,对于历年业绩如此优异的蓝田股份而言,是不合理的。

(二) 蓝田股份产生会计舞弊的原因分析主要原因是为了获取更大的利益。

会计犯罪案例剖析

会计犯罪案例剖析

会计犯罪案例剖析案例名称:公司财务舞弊案件背景:A公司是一家中型制造业企业,负责生产和销售电子设备。

该公司业务蓬勃发展,经年累月取得了可观的利润。

由于公司内部财务控制不够严谨,进而导致了一连串的会计犯罪行为。

从A公司的财务报表来看,其销售收入和利润连年增长,引起了外界的关注和投资者的兴趣。

经过调查发现,这些数字并不真实。

1. 虚增销售额:财务主管B利用其职位之便,虚构了大量的销售订单和交易。

他编造了与供应商之间的相关合同和发票,并将这些虚假文件输入到公司的财务系统中。

通过虚增销售额,B成功地提高了公司的销售收入。

这样一来,A公司的财务报表显示了虚假的高利润水平。

2. 虚构应收账款:为了证实虚增的销售额,B还虚构了大量的应收账款。

他在财务系统中增加了一系列与虚假销售订单相关的应收账款记录,并将这些虚假的应收账款融入到公司的财务报表中。

这一手段使公司的资金状况和信誉受到了误导。

3. 财务报表造假:为了掩盖财务舞弊的痕迹,B将虚构的销售记录和应收账款记录加入到公司的财务报表中。

他在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等重要财务报表上进行了伪造和润饰。

这样一来,公司的财务报表显示了虚假的财务状况,误导了投资者和监管机构对公司的真实情况的判断。

起诉和后果:经过相关机构的调查,B的财务舞弊行为最终被揭穿。

B被控制贪污、伪造和操纵公司财务记录等罪名,并被判处刑期和罚款。

该案对A公司和B产生了重大的负面影响:1. 公司信誉受损:公司的财务舞弊导致公司信用受损,与供应商、投资者和银行等相关方之间的信任关系受到了严重损害。

2. 资金问题:由于虚增的销售额和应收账款,公司实际资金状况与财务报表上的情况存在严重差异。

这导致公司在运营过程中出现了资金紧张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正常的运作和发展。

3. 法律责任和经济损失:B作为公司财务主管的财务舞弊行为对公司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除了面临刑事指控和相关经济赔偿之外,公司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资源进行内部调查和再建。

会计信息化舞弊案例

会计信息化舞弊案例

会计信息化舞弊案例导言:会计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为企业带来了高效、精确的财务数据处理和管理,然而,信息化也给一些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造成了一系列严重的会计信息化舞弊案例。

本文将通过讨论两个实际案例,分析会计信息化舞弊的案件细节和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案例一:网络支付系统的滥用案例描述:某公司采用先进的网络支付系统进行业务操作和管理,并且设立了专门的财务部门负责信息化会计工作。

然而,某位财务部门员工利用自己在系统中的权限滥用,将公司资金转移到自己的私人账户上。

由于该员工同时负责日常财务及信息系统的运营管理,他能够轻松地删除操作记录、篡改账目,长期隐匿舞弊行为。

案件分析:这个案例中,会计信息化系统的滥用是会计舞弊的主要手段。

该员工通过滥用自己的系统权限,隐瞒和篡改了账务数据,使得会计信息系统无法准确反映实际的财务状况,从而达到了个人牟利的目的。

原因分析:1. 内部控制不严密:公司在设置权限和访问控制方面存在漏洞,未能有效地限制员工对财务系统的滥用。

2. 巡查监管不到位:公司未能及时发现和阻止异常交易和账目篡改,缺乏定期的内部审计和巡查制度。

防范措施:1. 加强内部控制:建立完善的权限管理制度,确保只有特定的员工能够访问财务系统,并强化对权限的动态调整和审计。

2. 强化审计与监督:定期进行内部审计和巡查,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纠正。

同时加强与第三方审计机构的合作,增强监管力度。

案例二:虚构交易的盗窃行为案例描述:某公司采用了自动化的财务信息系统,包括账务管理、采购和销售等模块,并设立了专门的财务人员进行操作和管理。

然而,某位财务人员利用系统的漏洞,虚构了大量的销售交易,将虚拟的销售收入转移到自己的私人账户上。

案件分析:这个案例中,财务信息系统的漏洞成为了会计舞弊的工具。

财务人员通过虚构交易并篡改账目,成功地转移了公司的资金到个人账户上,导致了公司财务状况的失真。

原因分析:1. 弱化内部控制:公司在系统的设置和维护方面存在漏洞,未能及时修复和防范系统的安全风险。

会计违纪舞弊案例

会计违纪舞弊案例

会计违纪舞弊案例案例一:恶意资产估值案上市公司为了提高自身业绩,财务部门与审计部门勾结,故意虚假估计公司的资产价值,以逃避监管。

该公司财务部门将实际价值较低的资产虚高估计,并将虚高价值计入公司的资产负债表。

同时,财务部门伪造相关的凭证和文件,证明虚高的资产价值是真实的。

审计部门在审计过程中未能充分发现和揭示这一事实,导致审计报告也虚报了公司的资产状况。

这一违规行为使得公司的净资产和总资产看起来比实际情况更好,瞒过了监管机构和投资者,提高了公司的声誉和股价。

然而,这种欺诈行为是一种违反会计伦理,并对市场的公平、透明以及投资者的利益造成了严重的伤害。

案例二:隐藏负债案公司在财务报表中故意隐瞒已经发生的负债,使得报表上的负债状况与实际情况不符。

这种行为可以帮助公司掩盖其真实的财务状况,吸引投资者进行投资,同时也可以避免一些监管的限制和罚款。

财务部门将已经发生但尚未披露的负债隐藏起来,不计入财务报表中的负债项,并在相关的凭证和文件上做出虚假的记载。

公司的审计部门在审计过程中未能全面揭示这一隐瞒行为,导致审计报告也误导了投资者。

这种欺诈行为造成了市场的不公平和不透明,给投资者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损失。

同时也损害了公司的声誉和股价,对公司的长期发展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害。

案例三:收入虚增案公司为了提高业绩,财务部门通过虚假的交易和伪造的合同等手段虚增公司的收入。

财务部门与供应商或客户勾结,通过相互虚增销售额度和采购额度的方式,造成公司收入明显虚增。

这种行为可以欺骗投资者和监管机构,使得公司的业绩看起来比实际情况更好。

公司的财务报表通过收入的虚增,误导了投资者的判断,进而导致投资者的损失。

这种欺诈行为不仅造成了公司与投资者之间的信任危机,也破坏了市场的公平和透明。

对于财务部门员工来说,也对个人的职业道德和信誉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以上三个案例展示了会计违纪舞弊的不同形式和影响。

这些案例都涉及到公司内部的违规行为,对市场和投资者产生了严重的伤害。

会计信息化舞弊案例

会计信息化舞弊案例

1998 年至 2002 年间,犯罪嫌疑人叶某在担任厦门某厂出纳、会计期间,其单位实行了信息化。

叶利用其担任厂成本会计,在电脑自动生成会计记账凭证后,输出打印,此凭证与其附件 (原始单据)是对应的,此账应对审计、税务;之后叶采用虚增材料成本或者费用篡改电脑上的会计记录,形成新的记账凭证和账簿,而后盗用出纳口令篡改相应的银行记录,使之与其将贪污的款项相对应,输出出纳银行日记账,用预先截留或者盗取的现金支票从银行提取虚增材料成本或者费用,这部份修改后的记录是为应对单位财务主管每日对账目平衡的审查。

叶利用职务之便,采取篡改电脑会计账簿,虚增材料成本或者费用,盗用出纳口令篡改相应的银行存款日记账记录的手段,先后数次擅自用预先截留或者盗取的现金支票从银行领取现金,侵吞公款近 40 万元,给企业造成为了巨大损失。

四、案例分析叶某的案件绝不是个案,现实中利用会计软件篡改凭证和账簿进行财务舞弊的案件不胜枚举。

许多会计从业人员认为用计算机处理的会计数据用磁介质来保存就绝对安全了,这种错误观念来源于对会计电算化系统层次性和协调性的不了解。

一旦修改了数据,对企业而言很有可能导致权责不分,内控失衡,濒临破产。

因此,这是一种危害极大的行为。

基于此,我们认识到对信息化下账簿机制的控制与管理是极其重要的。

注册会计师们在对企业财务进行审计之时,要掌握识别舞弊的技术,因为这会对审计结果的对与错带来很大匡助 . (一)特点会计簿记有“记载"和“反映"两项职能,分别由账簿和账户来完成,账户负责“记载”,账簿负责“反映"。

传统会计的簿记是被记录在纸介质上的,一经记载其簿记的信息格式和内容都不会再发生变化,若要修改,必然也是有痕迹的。

随着信息化的浪潮席卷全球,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性不断拓宽和深入,更加集成化、智能化的承载财务信息的电子信息平台成为了一种必然地趋势。

1.原始数据输入方式多元。

传统的会计账簿登账工作繁琐,容易出错,主要是根据审核无误的凭证,逐笔或者汇总记录在会计账簿上。

戴尔公司会计舞弊的案例分析

戴尔公司会计舞弊的案例分析

戴尔公司会计舞弊的案例分析近年来,会计舞弊事件频频发生,给投资者和消费者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在这些舞弊事件中,戴尔公司(Dell Inc.)也牵涉其中,引起了广泛。

本文将以戴尔公司为案例,深入剖析其会计舞弊事件的全过程,以期帮助读者了解该事件的来龙去脉和影响。

戴尔公司是一家知名的电脑制造商,成立于1984年,总部位于得克萨斯州。

它于2002年成功在纳斯达克上市,成为全球科技巨头之一。

然而,就是这样一家享有盛誉的公司,却陷入了会计舞弊的丑闻之中。

2015年,戴尔公司公布了一份财务报告,显示其在2012年至2014年间虚增了约5亿美元的收入。

调查发现,戴尔公司的会计人员在财务报表上做手脚,通过提前确认销售收入、虚增库存等方式来夸大业绩。

这一舞弊行为直接导致了戴尔公司股价的大幅下跌,投资者和消费者对此表示强烈不满。

戴尔公司会计舞弊事件的影响十分恶劣。

该事件曝光后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和质疑,公司的声誉受到了严重损害。

戴尔公司的股价在事件曝光后大幅下滑,给投资者造成了巨大损失。

该事件还引发了监管机构的调查,戴尔公司因此遭受了巨额罚款和处罚。

戴尔公司会计舞弊事件的发生并非偶然。

公司内部治理存在严重问题,导致会计人员有机可乘。

管理层过于追求短期业绩,忽视了公司的长远发展。

审计机构在此次事件中也遭受了巨大信任危机。

戴尔公司会计舞弊事件再次提醒我们,企业应该重视内部治理和道德建设,不能为了一时利益而损害长远发展。

同时,监管机构应加强对企业的审计和监督,对于发现的舞弊事件要严惩不贷。

投资者在选择投资对象时也应该更加谨慎,做好尽职调查工作未来展望虽然戴尔公司会计舞弊事件已经过去,但其所带来的影响仍然不容忽视。

未来,戴尔公司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弥补这一事件给公众带来的信任危机。

公司需要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加强内部审计和风险控制,确保类似事件不再发生。

管理层需要转变观念,注重企业的长远发展,而非短期利益。

戴尔公司还应该加强与监管机构的合作,积极配合调查,并采取措施挽回投资者的信心。

会计舞弊经典案例

会计舞弊经典案例

会计舞弊经典案例
会计舞弊的经典案例令人触目惊心。

其中,康美药业堪称是舞弊的“佼佼者”。

这家公司通过精心策划,伪造了大量的财务数据,虚增了数十亿的利润和资产,以此欺骗投资者和监管机构。

其手段之恶劣,影响之广泛,让人瞠目结舌。

瑞幸咖啡也是会计舞弊的“典范”。

这家公司利用虚增销售收入和广告费用的方式,玩起了数字游戏,企图蒙蔽投资者的双眼。

而乐视网则是一个典型的过度融资和关联方交易的案例,他们虚增了大量的收入和资产,让投资者深陷其中,最终导致公司的破产。

蓝田股份则是因为财务数据造假而身败名裂。

这家公司为了达到上市的目的,不择手段地篡改财务数据,以此欺骗投资者和监管机构。

但谎言总有被戳穿的一天,蓝田股份最终被迫退市,名誉扫地。

这些会计舞弊案例所揭示的后果也是非常严重的。

企业因舞弊而导致信誉扫地、股价暴跌,甚至被迫退出市场。

对于投资者来说,舞弊导致他们的财产损失惨重,让人们对投资市场产生了严重的信任危机。

而对于整个社会而言,舞弊破坏了市场经济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影响了经济的健康发展。

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和监督力度,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防范类似舞弊事件的发生。

同时,企业和投资者也需要提高自身的风险意识和合规意识,遵循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则,推动诚信建设。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维护市场的公平、公正和透明,推动经济的健康发展。

会计舞弊案例分析

会计舞弊案例分析

会计舞弊案例分析会计舞弊案例分析会计舞弊是指在企业的财务报表中,通过虚构、伪造、隐瞒或者歪曲财务数据的手段,达到欺骗或者误导利益相关者的目的。

下面我们将通过一个实际的案例来分析会计舞弊行为及其影响。

案例:一家电子科技公司的会计舞弊行为该公司是一家刚刚起步的电子科技公司,为了迅速扩大规模,吸引投资者和合作伙伴,公司高层决定采取会计舞弊行为夸大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市场前景。

主要手段有以下几个方面:1. 赊销虚构收入:公司虚构了大量的赊销收入,通过虚构销售订单以及与供应商的假合同来夸大公司的销售额。

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增加公司的收入,也能够提高公司市场价值。

2. 不良资产的计提冲销:为了让企业看起来财务状况良好,公司将一些已经变为不良资产的应收账款、固定资产等通过计提坏账准备等手段进行冲销,导致企业的利润和资产负债表不真实。

3. 银行贷款资金的挪用:公司高层将银行贷款的资金挪用到其他违规行为,例如高管的个人消费、投资其他项目等,借此掩盖了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

这些会计舞弊行为会产生以下的影响:1. 误导投资者:虚构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市场前景,使投资者根据虚假信息做出投资决策,若虚假信息被揭露,投资者可能遭受巨大的损失,丧失对公司的信任。

2. 影响行业形象:会计舞弊行为不仅损害自身企业的声誉,也对整个行业的形象造成负面影响。

一旦揭露,会导致整个行业的信任危机。

3. 企业自身损失:会计舞弊的行为最终会导致企业财务状况的恶化。

虚构的收入和恶意冲销会使企业的财务状况不真实,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导致公司被迫破产。

为了防止会计舞弊行为的发生,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包括内控制度、审计流程等,确保公司内部及外部环境的监管和合规性。

2. 加强对会计舞弊行为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对会计伦理的认知,加强风险防控意识。

3. 更加积极主动地与审计机构、监管机构合作,及时关注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避免因自身监管不力导致会计舞弊行为的发生。

会计法律案例真实小故事(3篇)

会计法律案例真实小故事(3篇)

第1篇在我国南方的一个沿海城市,有一家名为“阳光贸易公司”的企业,这家公司主要从事进出口业务,经营状况一直良好。

然而,在2019年的一次税务检查中,阳光贸易公司却因为隐匿收入的问题被税务机关查处,引发了一场会计法律案例。

一、事件起因阳光贸易公司的财务主管李先生,原本是一位经验丰富的会计。

然而,自从上任以来,他一直在秘密进行一项“业务”。

他利用职务之便,与一些供应商和客户串通,通过虚开发票、虚列支出等手段,将公司的一部分收入转移到个人账户,从而实现隐匿收入的目的。

起初,李先生以为自己的行为神不知鬼不觉,但时间久了,公司账目上的漏洞越来越多。

2019年,税务机关在一次例行检查中发现了这些异常情况,于是对阳光贸易公司进行了深入调查。

二、调查过程税务机关接到举报后,立即对阳光贸易公司进行了税务检查。

检查过程中,税务机关发现以下几个疑点:1. 公司账目上存在大量虚开发票和虚列支出;2. 部分供应商和客户的发票与实际业务不符;3. 公司财务报表中的收入与实际经营状况存在较大差异。

针对这些疑点,税务机关对阳光贸易公司进行了深入调查。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调查人员终于找到了李先生,并对其进行了询问。

在询问过程中,李先生一开始矢口否认,但在大量证据面前,他最终承认了自己的违法行为。

他交代说,自己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满足个人私欲,希望通过隐匿收入来获取更多的灰色收入。

三、法律判决经过调查,税务机关依法对阳光贸易公司进行了处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的相关规定,税务机关对阳光贸易公司作出了以下处罚:1. 责令补缴税款;2. 罚款;3. 对李先生进行行政拘留。

同时,税务机关还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对李先生进行刑事追究。

法院审理后,依法对李先生作出了判决:1. 以职务侵占罪判处李先生有期徒刑三年;2. 责令李先生退赔违法所得。

四、案例分析本案中,阳光贸易公司和李先生的行为严重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的相关规定,给国家税收造成了巨大损失。

违反会计职业道德的真实案例

违反会计职业道德的真实案例

违反会计职业道德的真实案例违反会计职业道德的真实案例会计职业道德是指会计人员在从事工作过程中应遵守的一系列规范和准则,包括诚实、公正、保密等。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会计人员为了谋取私利或者其他原因,有时会违反职业道德,给企业和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下面是一个违反会计职业道德的真实案例。

2018年,某公司的财务经理李某被公司开除。

原因是公司发现了他在工作中存在多项违规行为:虚报公司营业收入、隐瞒费用支出、挪用公司资金等。

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了公司的利益,还违反了李某作为会计人员应遵守的职业道德。

据调查,李某在担任财务经理期间,为了满足自己的个人欲望和生活需求,采取了多种手段进行财务舞弊。

其中最主要的手段就是虚报营业收入。

他通过虚构销售订单、编造收款凭证等方式,在财务报表上夸大公司的营收额度。

这样一来,公司的业绩看起来非常不错,但实际上是虚假的。

李某还在财务报表上隐瞒了一些费用支出,比如高额的差旅费、餐费等。

这些费用实际上都是他个人的开销,但他却把它们列为公司支出,以此来掩盖自己的行为。

除此之外,李某还通过挪用公司资金来满足自己的个人需求。

他将公司账户中的一部分资金转移到了自己的银行账户中,并将这些资金用于支付自己的信用卡账单、购买奢侈品等消费。

这样一来,不仅严重损害了公司利益,还违反了会计人员应遵守的保密规定。

最终,由于李某违反了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并给公司造成了极大损失,被公司开除并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作为一名会计人员,在从事工作过程中必须遵守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并时刻保持诚实、公正、保密等原则。

如果有任何违规行为或者发现同事存在违规行为,应及时向上级或者相关部门举报,以保障企业和社会的利益。

会计舞弊案例

会计舞弊案例

会计舞弊案例会计舞弊是指企业在财务报表中故意进行虚假记账、隐瞒真相、误导投资者和利益相关方的行为。

会计舞弊案例屡见不鲜,给企业和社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信任危机。

下面将通过几个具体的案例来分析会计舞弊的表现形式和危害,并探讨如何预防和应对会计舞弊。

案例一,美国安然公司。

美国安然公司是一家曾经世界上最大的会计师事务所之一,2001年因为涉嫌对其客户美国能源公司进行了大规模的会计舞弊而破产。

美国能源公司通过虚构收入、夸大利润等手段,使得公司的财务状况看起来更加健康,从而欺骗投资者和监管机构。

安然公司作为其审计机构,未能揭露这些虚假行为,甚至还帮助美国能源公司掩盖了这些问题。

最终,美国安然公司因为失信而破产,成千上万的员工失业,投资者损失惨重。

案例二,中国金融公司。

中国某金融公司因为高管利用职权之便,虚构贷款、虚报业绩、隐瞒损失等手段进行了大规模的会计舞弊。

这些舞弊行为导致了公司的财务数据失真,投资者和客户受到了严重的损失。

同时,由于公司的信誉受损,客户纷纷撤资,公司陷入了资金链断裂的危机之中。

案例三,国际知名零售公司。

一家国际知名的零售公司因为高管在财务报表中虚构销售额、夸大利润等手段进行了会计舞弊。

这些虚假数据误导了投资者和股东,导致了公司股价的暴跌,公司的声誉受损,市场信任度降低,客户流失严重,公司陷入了严重的经营困境。

以上这些案例充分说明了会计舞弊的危害和表现形式。

会计舞弊不仅会对企业自身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还会损害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的利益,破坏市场秩序,影响金融稳定。

因此,预防和应对会计舞弊至关重要。

首先,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加强对财务报表的审计和监督,确保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其次,企业应加强对员工的道德教育和法律法规培训,提高员工的法律意识和职业操守,防止会计舞弊的发生。

最后,监管部门应加大对企业的监督和执法力度,建立健全的违法成本和惩罚机制,严惩会计舞弊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环境。

会计法案例之博达科技舞弊案

会计法案例之博达科技舞弊案

红光实业
• 案发时间1998年 • 主要涉嫌舞弊及违法行为:编造虚假利润,骗取 上市资格;少报亏损,欺骗投资者;隐瞒重大事 项;未履行重大事件的披露义务;挪用募集资金 买卖股票。 • 主要表现为:在股票发行前,虚构产品销售、虚 增产品库存,将1996年度实际亏损10300万元,虚 报为盈利5400万元,骗取上市资格;上市后,继 续编造虚假利润,1997年上半年虚构利润8174万 元,1997年少报亏损3152万元。
担 保
0.5亿美元 . 亿美元 Metro Bank
公 司 、 公 司
B F 可 转博 换达 公股 司票 债
0.5亿美元 . 亿美元 转 换 库藏股3亿美元 库藏股 亿美元 公 司 债 可
Rabo Bank
博达科技在香港设立五大人头客户, 博达科技在香港设立五大人头客户,将一般产 品或残次品按高于正常价格的售价卖给它们, 品或残次品按高于正常价格的售价卖给它们, 虚增营业收入。同时, 虚增营业收入。同时,博达派人常驻香港收货 并集中于同一仓库, 并集中于同一仓库,于一段时间后再卖给在台 湾的其他配合公司, 湾的其他配合公司,这些配合公司再将货物卖 回博达。 回博达。博达将这些买回的货物又再次卖给香 港的五大人头客户,由此不断轮回操作, 港的五大人头客户,由此不断轮回操作,以使 博达的经营业绩可以自由控制。 博达的经营业绩可以自由控制。 由于是虚假销售,将会产生巨额应收账款, 由于是虚假销售,将会产生巨额应收账款,容易使人 对报表产生怀疑, 对报表产生怀疑,因此博达用海外人头公司向国外银行借 款买下这些应收账款或所衍生的信用连接票据。这样, 款买下这些应收账款或所衍生的信用连接票据。这样,博 达就巧妙地将应收账款转化为账上的现金。 达就巧妙地将应收账款转化为账上的现金。但是博达获得 的这些现金必须存在这些国外银行,并被限制使用, 的这些现金必须存在这些国外银行,并被限制使用,由此 这些存款便成了海外人头公司的抵押担保, ,这些存款便成了海外人头公司的抵押担保,一旦博达发 生财务风险,将用这些限制存款予以抵偿。 生财务风险,将用这些限制存款予以抵偿。博达科技通过 以上手法虚增应收账款141亿元新台币,造成新台币70 141亿元新台币 70亿 以上手法虚增应收账款141亿元新台币,造成新台币70亿 元的损失。 元的损失。

会计造假案例

会计造假案例

1. “百年老店”东芝再陷财务造假 2015年07月从2015年初至今,日企高层因为各种原因,频频出来道歉,先是东洋橡胶,再到丰田汽车,如今东芝的老大们也齐刷刷的低头鞠躬;有140年历史的东芝, 2008年以后被指持续地做假账,让企业凭空多出了1518亿日元的利润;东芝的问题最集中地表露出了日本企业目前的困境;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日本证券监管机构在接到来自东芝内部的举报后,从今年2月开始暗中调查该公司会计违规问题;日本证券监管机构认定,东芝未能实时计入亏损,涉嫌违反日本金融商品交易法;受到强大外界压力的东芝公司不得不聘请由专业律师和会计师组成的第三方团队,对该公司进行独立审计;日本NHK援引未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的话说,外聘的第三方机构发现,东芝财务造假是“系统性的”,在质询了公司内部大约200名管理层人员之后,审计机构指出,东芝在很多业务上都涉嫌财务造假,如基础设施建设业务、半导体业务以及个人电脑业务;审计机构得出的结论是,东芝应该下调过去5年的营业利润1500亿日元约12亿美元,而此前日本共同社的一篇报道认为,东芝公司虚报的集团营业利润总额很可能超过1700亿日元,是该公司此前公布的3倍548亿日元;2.美国历史上最大的财务造假案之一:世通公司WorldCom财务造假案世界通信公司成立于1983年,在不到20年的时间内,成为美国的第二大长途电信营运商仅次于1877年成立的美国电报公司AT&T,如果不是司法部在2001年否决了世界通信与斯普瑞特Srint公司的合并方案,他很可能成为美国电信业的龙头老大;世界通信的成功应归功于其创始人本纳德·埃伯斯Bernard J. Ebbers在收购兼并方面的禀赋以及首席财务官司考特D·苏利文Scott D. Sullivan;从1983年成立至2001年,世界通信共完成了65项重大收购兼并;2002年7月21申请破产保护前,世界通信是一个业务范围覆盖65个国家,拥有85000名员工、1000多亿美元资产、350多亿美元营业收入,为2000多万个人客户和数万家公司客户提供语音话务、数据传输和因特网服务的超大型跨国公司;首先发现世界通信财务舞弊的是内部审计部的副总经理辛西亚·库伯Cynthia Cooper,2002年末被评为时代杂志一年一度的新闻人物此外,还有安然公司的雪伦·沃特金斯Sherron Watkins和联邦调查局的柯琳·罗莉Coleen Rowley根据SEC以及美国总检查长办公室向法院递交的起诉书,世界通信会计造假的动机是为了迎合华尔街财务分析师的盈利预测;世通的财务舞弊手法大致有以下五种类型;世通的财务舞弊手法大致有以下五种类型:1、滥用准备金,冲销线路成本滥用准备金科目,利用以前年度计提的各种准备如递延税款、坏账准备、预提费用冲销线路成本,以夸大对外报告的利润,是世通的第一类财务舞弊手法;美国证券交易管理委员会SEC和司法部已经查实的这类造假金额就高达亿美元;2、冲回线路成本,夸大资本支出世通的高管人员以“预付容量”为借口,要求分支机构将原已确认为经营费用的线路成本冲回,转至固定资产等资本支出账户,以此降低经营费用,调高经营利润;SEC和司法部已查实的这类造假金额高达亿美元;3、武断分摊收购成本,蓄意低估商誉通可谓劣迹斑斑;除了在线路成本方面弄虚作假外,世通还利用收购兼并进行会计操纵;在收购兼并过程中利用所谓的未完工研发支出In- process R&D进行报表粉饰,是美国上市公司惯用的伎俩;其做法是:尽可能将收购价格分摊至未完工研发支出,并作为一次性损失在收购当期予以确认,以达到在未来期间减少商誉摊销或避免减值损失的目的;4、随意计提固定资产减值,虚增未来期间经营业绩世通一方面通过确认31亿美元的未完工研发支出压低商誉,另一面通过计提34亿美元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虚增未来期间的利润;5、借会计准则变化之机,大肆进行巨额冲销世通最终将收购MCI所形成的商誉确认为301亿美元,并分40年摊销;世通在这5年中的商誉及其他无形资产占其资产总额的比例一直在50%左右徘徊;高额的商誉成为制约世通经营业绩的沉重包袱;为此,世通以会计准则变化为“契机”,利用巨额冲销来消化并购所形成的代价高昂的商誉;如何计提无形资产特别是商誉的减值准备,是财务会计面临的一大难题;2002年上半年,世通聘请安永Ernst&Young根据142号准则的要求对商誉进行评估,拟在第二季度确认一次性商誉减值损失150~200亿美元,估值差异幅度高达50亿美元;会计造假丑闻曝光后,世通聘请美国评估公司American Appraisal对商誉及其他无形资产进行全面评估,得出的结论是:账面价值超过500亿美元的商誉及其他无形资产已一文不值,拟在查清所有会计造假问题后,全额计提减值准备;两个着名的评估机构,在同一个会计年度内对世通商誉所做的价值评估,形成如此之大的反差,确实令人瞠目;3. 新大地财务造假案新大地是一家主营业务为良种油茶苗的培育与推广及油茶精深加工系列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其通过体外资金循环的方式成为了创业板历史上财务造假第一股并载入中国财务造假案的史册;根据公开资料显示,从事食用油加工业业务的企业除了西王食品和金健米业的毛利率维持在22%和15%左右之外,其余的企业毛利率均在6%上下波动;然而我们故事的主角新大地,茶油09年至11年的毛利率分别为%、%和%,有机肥10年和11年的毛利率分别为%和%,三年平均综合毛利率维持在40%左右;这高的离奇的毛利率背后是体外资金循环虚增的收入和成本核算的异常;有机肥在10年进入市场的时候毛利率是%,而在11年其毛利率提高至%;而在10年至11年期间,有机肥的销售量完成了%的增长,这已经不能用经济学常识去解释的了;试想一下,商家为了扩大市场份额把价格压低打进市场,但是新大地的有机肥在完成惊人的销售量增长同时,还保持着高额的毛利率和毛利增速;说这个违背经济学常识,是因为适用于撇脂定价法的商品一般都是受专利保护、需求价格弹性小的产品,而有机肥显然不满足以上条件;对于销量增长如此快的企业,其销售费用占收入的比重却不足3%,不禁让人对其销售增长产生怀疑:新大地将银行贷款、私下的股权转让协议收到的资金和以采购原材料和在建工程的名义耗费的资金转移至其关联方和控制的账户,把自有资金转移至体外;然后再通过销售的名义,把体外的资金汇入本公司,虚增利润;这种财务造假手法高超的地方在于,现金流量表的总量是不变的;也就是说,审计师在对银行实施函证程序的时候,并不能发现异常情况;但是对于现金流量表的内部结构而言,则是完全打乱;新大地以在建工程的名义把自有资金转移出体外和把银行贷款的钱转移至体外,再通过销售的名义把资金汇回本公司,在这个过程中,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的现金流入减少,但是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入增加,最后的结果是营业收入增加而现金流总体没有发生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计舞弊的识别与防范结课论文格林柯尔财务舞弊案例分析及启示摘要:本文以格林柯尔引发科龙危机为研究案例,通过对格林柯尔案例进行介绍,揭示了格林柯尔财务舞弊发生前的“征兆”、财务舞弊的基本特征和常用的方法。

关键词:格林柯尔财务舞弊会计假账一、格林柯尔案例简介(一)格林柯尔引发科龙危机格林柯尔从2005年8月1日起停牌,于2007年5月18日退市,顾雏军资产从此灰飞烟灭。

从并购科龙开始,可能已经有所打算。

他先是利用从科龙电器划拨的1.87亿元资金,采取反复对倒、反复划账的方式注册顺德格林柯尔,并使其从表面上符合《公司法》的相关出资规定。

打造好了顺德格林柯尔这一购并平台后,科龙电器的梦魇从此开始。

2001年10月31日,科龙电器在香港发布公告:公司大股东容声集团与顺德格林柯尔(顾雏军的私人公司)订立买卖协议,后者将以5.6亿元的总代价获得科龙电器20%的股权。

一个月后的临时股东大会上,顾雏军等8人被正式委任成为董事。

新一届的董事会中共9名董事,其中5名执行董事全部来自于格林柯尔。

china中国最优秀的家电生产巨头科龙电器已经在顾雏军的掌控之中了,而此时顾雏军仅支付了1.5亿元,20%的股权也只是质押还没有过户!2002年4月仃日,科龙电器公告:原单一大股东容声集团向格林柯尔出售2.05亿股科龙电器股票(占已发行股本的20%)的总代价减至3.48亿元人民币。

在顾雏军率管理团队进驻科龙电器几个月后,出台巨亏15亿元的2001年报,使掌控科龙的代价顺势降了2.12亿元。

2005年4月26日科龙电器公告预亏4,000万元(按国际Accountant会计师准则),并给出了两点原因:一是华意压缩机连年亏损,需将相关7,100万元商誉撇除;二是4,700万元存货拨备。

2004年前三季度科龙电器的赢利已达2亿元,投资机构纷纷做出乐观的预计。

后来突然曝出亏损令国内外舆论哗然,连科龙的大股东格林柯尔及顾雏军本人都被置于难堪的焦点。

2005年4月29日,科龙电器公布2004年年报:亏损6,000多万元,这与上一年盈利2亿多元的业绩形成巨大反差。

5月,中国证监会就此问题立案调查,科龙危机爆发,国内投资者眼看着科龙股票从25元掉到了1元多。

据有关资料指出,科龙电器与格林柯尔系公司或怀疑与格林柯尔系公司有关的公司之间进行的不正常现金流出总额约为40.71亿元,不正常现金流入总额约为34.79亿元,至少给科龙带来5.92亿元的损失。

顾雏军本人遭遇四面楚歌,于同年7月底被捕。

①(二)顾雏军于格林柯尔“神话”顾雏军1959年生于江苏泰县,1981于年江苏工学院动力工程系本科毕业,1984于年天津大学热能工程系研究生毕业。

1985~1988年在天津大学热能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1988年9月发明格林柯尔制冷剂。

1995年12月,回国发展,投资5,000万美元在天津建成亚洲最大非氟制冷剂生产基地。

2000年7月,以北京、深圳、海南和湖北4家工程公司为主体,格林柯尔科技控股有限公司成立并在香港创业板上市,发行2.5亿股,筹集资金5.45亿港元。

以发行价pc计算顾雏军持有上市公司股权的市值折合人民币17.3亿元,加上他的非上市资产,其总身价应当在20亿元以上。

从格林柯尔科技的公开的财务报表看出,1998年该公司收入仅11万元,利润为负800万元,而2000年年报统计的收入则达到3亿元,3年里增长了3300倍。

这个数字引起了国内外诸多媒体质疑。

格林柯尔科技招股书中关于收费模式的计算公式是,客户系统的动力乘以当地电费,乘以估计每月运作小时,乘以收取费用的月数再乘以10%。

从财务上看来,这是一个格林柯尔和顾客双赢的收费模式,格林柯尔在这里面的利润是很惊人的,而客户并没有损失什么,反而节省了更多的电费。

再就是是格林柯尔制冷剂的采购、消耗及库存情况。

根据年报披露,1998-2002年上市公司通过关联交易从天津格林柯尔购进制冷剂价值共计3.86亿元,2002年以后再没有购进。

2004年底库存货值仍达1.18亿元。

购进的制冷剂只有两种用途:分销及用于替换工程。

理论上说下面的等式应当成立:本期用于替换工程的量=期初存货量一期末存货量+本年购入量一本期分销量用这个公式推出2001、2003、2004年3个年度替换工程消耗的制冷剂金额刚好等于当年替换工程收入的12.5%,没有人会相信这是巧合!格林柯尔一直宣称制冷剂替换工程收费是根据客户用电数据推算出来的,涉及的参数有客户制冷设备功率、当地电价、设备每月工作时数等。

在格林柯尔这里两者居然连年精准地维持8:1的比例,所以两组数据中至少有一组是人为编造的。

①中华会计网校二、从格林柯尔案看财务舞弊(一)财务舞弊发生前的“征兆”1、运用基本财务指标进行分析发现端倪。

格林柯尔报表的确有嫌疑,资产结构:账上现金非常巨大,占净资产比例高达74%,从关联公司购入制冷剂形成的存货也相当可观,至2004年底存货价值高达1.18亿元。

另外,账上虽然有超过10亿元现金及银行存款,格林柯尔却把一部分存款抵押在银行以取得年息约5%的短期贷款。

一般来说存单抵押在银行可以得到的贷款比率是相当高的(接近100%),格林柯尔贷到的金额却不到抵押存款金额的60%。

2、比较合并财务报表及母子公司报表找出猫腻。

仅从科龙的合并报表以及母公司报表可以看出,科龙有大额的资金被母公司(格林柯尔)侵占。

2003年,科龙母公司报表中其他应收款达16亿元之巨,而合并报表中该项目仅为1.3亿元;2004年科龙母公司报表中其他应收款为17亿元,而合并报表中该项目仅为1.2亿元。

通过分析,就可以推断出格林柯尔严重侵占科龙资金的现象。

根据相关报告,科龙部分所属公司的资金与格林柯尔系公司的资金均是在无任何业务支持的情况下从帐内或帐外银行账户被直接划拨的,现金流入流出总金额达75亿元之多。

这些手段是信息造假型货币资金舞弊,是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一种常见手段。

主要采用高现金舞弊、受限资金舞弊、货币资金流水舞弊、募集资金使用舞弊、账外现金舞弊等手段来作假。

而格林柯尔这里以侵占科龙资金显示公司财务报表上的货币资金数额较大,而企业实际拥有的货币资金远少于报表数额。

②3、纵向比较近年年报不难发现数字游戏。

从格林柯尔科技的公开的财务报表看出,1998年公司收入仅11万元,利润为-800万元,而2000年年报时统计的收入则达到3亿元,3年里增长了3,300倍。

自2000年上市以后,格林柯尔的业绩一路高歌猛进,2001年度达到了巅峰。

2000年、2001年的营业额分别达到3亿元和5.16亿元;纯利润分别为2.69亿元和3.39亿元,毛利润率竟达到了80%,让行业内外都很是吃惊!格林柯尔于1999-2001年连续3年赢利,纯利累计超过6亿元,外界看来完全符合香港主板上市的硬性条件(连续3年赢利且3年的赢利累计超过5,000万港元)。

事后,科龙电器原财务部副部长在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庭审供词:2002-2004年间,顾雏军都会下达财务指标,商业承兑汇票的交易量就是根据指标套算出来。

科龙电器在收到客户的商业承兑汇票后,就相应地封存了大量库存产品,但是这些商业票据到期都会原样退还给原客户,②章发平-会计舞弊中的货币资金舞弊及对策根本没有现金收入。

销售发生在年底,虚增收入的目的是显然奏效的。

4、会计师事务所屡玩“谦让”须提高警惕。

③格林柯尔上市时聘请的会计师事务所是安达信,2001年安达信因丑闻“告退”,其在香港的业务转给了普华永道。

科龙与格林柯尔的审计机构都应当是普华永道。

但是普华永道却将二者拱手相让与德勤。

在格林柯尔入主美菱之后,普华永道也辞去了美菱的审计工作。

直到2005年,德勤为科龙出具2004年的“保留意见”后,德勤也推掉了科龙的审计业务。

从会计师事务所的行为来看,其中必有问题。

事务所了解比投资者多得多的信息,他们的行为正好解释了格林柯尔可能存在问题。

(二)格林柯尔财务舞弊的特征1、现金舞弊的“高端运作”。

通常上市公司会选择不易被发现的资金运作,运用高技术的舞弊手段。

他们通过集团内部的债权债务互转,通过中间公司使关联交易非关联化,通过银行或集团内部财务公司配合资本运作等,而技术含量最高且难以识别证明的就是现金舞弊。

被曝光者往往是资金链断裂被逼现形,或者被监管机构调查后才得以曝光。

这类公司虽然手段高明、造假过程复杂,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上市公司处于一个关系复杂的集团当中,而且频繁担保与被担保;集团的实际控制人资金链断裂,十分迫切需要现金;上市公司有莫名其妙的资金往来,特别是现金往来非常复杂,尤其是与关联方的,资金流入流出量非常大;现金流量表中“收到(支付)其它与经营活动有关现金”金额巨大。

这类公司往往处于关系复杂的集团当中,尤其是多家公司组成的一个“系”。

如果该集团的实际控制方资金匮乏陷入困境,那么,马上应该引起警惕,他们随时会想尽各种办法挖走上市公司的现金。

格林柯尔是一整个“系”,而科龙危机的爆发正是其失误的一个环节,两者之间不正常的现金流入流出总额高达70多亿元,这实在是格林柯尔的“货币转换中心”。

2、审计机构的串通舞弊。

现行的财务舞弊不光是单纯的企业管理层或员工的舞弊,而与银行、证券管理机构、会计师事务所等单位或部门串通舞弊的情况时有发生。

格林柯尔是典型代表。

格林柯尔存在太多违背常识的现象,其造假手法非常低劣,但审计人员却没有发现“水面上的造假”,不但有未勤勉尽责之嫌,还有审计合谋之嫌,同时事务所起码一定要把审计程序做足,以便东窗事发能够及时免责③中国管理成功网3、隐蔽的财务遣假行为。

近年来,随着监管机构打击力度的加大,某些公司的财务造假行为也更加隐蔽多样。

而格林柯尔的造假手段就更是丰富多彩,涉及伪造身份证、虚假注资、造假账、诈骗国家土地等多种手段。

在对顾雏军及其“格林柯尔系”的一系列财务调查与分析中可以看到,在“国退民进”以及“产业国际化”这两大背景下,格林柯尔代表着这样一种全球化资本运作的“典范”,它以香港资本市场为融资终端,以开曼等“海外银行中心”为资本运作平台,以退出中的国有企业为并购对象。

通过一系列堪称精巧的报表操纵与资本运作手法,充分利用不同地区的制度差异与监管“空隙”,将全球化的资本链搭建在正企盼国际化的国内产业体系上。

“格林柯尔系”准确地把握住了国企改革过程中国有产权退出的时机,并在深刻理解政府“非卖价目标”内涵的基础上,利用自身大股东的有利地位,在与政府“讨价还价”的过程中获得充分的资本转让溢价。

也正是利用这一资本杠杆,在短短5年内建立起了规模庞大的产业体系,同时也为顾雏军自己带来了惊人的财富。

(三)财务舞弊的常用方法1、关联方交易舞弊。

所谓关联方交易舞弊,是指管理当局利用关联方交易掩饰亏损,虚构利润,并且未在报表及附注中按规定做恰当、充分的披露,由此生成的信息将会对报表使用者产生极大误导的一种舞弊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