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体制改革与电力市场建设-历程﹒内容﹒变化﹒应对-201606023
电力体制改革与电力市场建设-历程﹒内容﹒变化﹒应对-201606023
电改的主要内容
Ⅱ.建立现代 电力市场Fra bibliotek电改的主要内容(二) ●电力市场化进程 �20世纪80年代,随着现代通信、信息等技术的发 展,以及对“网运分开”理论的研究,对垂直一体 化垄断模式提出质疑,电力从管制时代逐步走向到 放松管制时代。 �厂网分开或者说发电侧放开以及直接交易成为放 松管制的第一步。 �90年代至今,国际上电力市场化改革全面开展并 不断深化。目前,欧美等电力市场进入相对成熟阶 段。
电改的主要内容(一) ●单独核定输配电价 �进度:试点、扩大试点到全面推开。2014年深 圳;2015年蒙西、湖北、宁夏、安徽、云南、贵州6 个地区;2016年北京、天津、冀南、冀北、山西、 陕西、江西、湖南、四川、重庆、广东、广西等12 个省级电网和华北区域电网;2017年计划覆盖全国。 �难点:有效资产的界定、运营成本的核定;交叉 补贴以及部分地区输配电价上涨现象等问题。 �直购电价差顺导问题:依附现有计划体制下批复 的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购销差价”模式没有改 变。
电改的主要内容
顶层设计、利益博弈。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 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9号), 推进电力体制改革实施工作,经报请国务院同意,现 将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和中央编办、工业和 信息化部、财政部、环境保护部、水利部、国资委、 法制办等部门制定,并经经济体制改革工作部际联席 会议(电力专题)审议通过的6个电力体制改革配套 文件,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
电力市场化改革
●如何衡量电改的成败 �电力市场的特征:垄断管制与市场竞争; �垄断管制的关键:如何做到有效的约束与激励? �市场竞争的关键:如何做到公平开放、有序竞争? 建机制?降电价?改革重在建机制,电价取决于供需 关系。
新电力体制改革过程的回顾
新电力体制改革过程的回顾新电力体制改革是近年来中国电力行业的一大重要举措,旨在改变我国电力体系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和瓶颈,进一步完善电力市场和电力体制,提升电力供应能力和服务质量。
本文将对新电力体制改革的回顾进行探讨,旨在回顾改革的历史进程、主要内容和取得的成效,为我们更好地理解新电力体制改革提供参考。
一、历史进程新电力体制改革的历史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末,当时我国电力行业呈现出供需矛盾加剧、电力市场垄断、电力传输和配送困难等问题。
为了破解这些难题,国家电力公司在1992年开始实行发电、输电、配电“分离并网”试点,随后通过全面推广,逐步形成了发电公司、输电公司、配电公司三级分立的电力产业结构。
这一改革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电力市场竞争环境和电力服务质量,但在市场化、法律化、规范化等方面仍存在不足,限制了电力供应能力的提高和电力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电力制度和市场,从2002年开始,我国启动了新电力体制改革,主要包括取消区域垄断,实行市场化竞争、推行电力资源配置制度、完善电网建设和维护、建立健全电力监管机制等一系列重要措施。
改革的过程中,针对原有的体制弊端,结合国际先进经验和本土实际,实现了电力行业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促进了我国电力市场的快速发展和健康竞争,提高了电力行业效率和服务水平,为构建社会主义新市场经济体系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主要内容新电力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1. 分离发输配电,构建市场化独立运营模式。
通过发电、输电、配电分离实现电力行业供给侧的深度改革,建立发电企业、送电企业、配电企业的市场化独立运营机制,推进了利益分离、责任明确、资金独立的目标。
2. 实行市场化竞争机制,降低电价水平。
实行市场化竞争机制,实现电力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电力市场的稳定运行。
通过电力机组竞价、电力交易和限电等措施,优化了电力供给与需求的匹配关系,降低了电价水平;3. 推广可再生能源,促进清洁能源发展。
电力市场建设历程总结汇报
电力市场建设历程总结汇报电力市场建设是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推动电力行业健康发展的关键举措。
下面将对我国电力市场建设历程进行总结汇报。
一、电力市场建设的背景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电力行业一直采取垂直整合的方式进行管理,电力生产、传输和供应环节由电力部门垄断控制。
这种垄断体制导致电力市场资源配置不合理,能源利用低效,电力价格高企,电力供应不稳定等问题逐渐显现。
为了破解电力行业的体制难题,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推动电力市场改革,加快了电力市场建设的步伐。
二、电力市场建设的阶段1.试点阶段(1992-2002)我国电力市场改革的试点工作始于1992年,首先在南方一些城市率先开展电力市场试点工作。
试点阶段的重点是逐步解禁发电和供电垄断,引入竞争机制。
通过试点工作,初步形成了稳定的电力市场监管体制和市场准入机制。
同时,试点工作还推动了电力企业的改革,培育了一批具备独立运营能力的电力公司。
2.形成加快发展阶段(2002-2015)2002年,我国电力体制改革迈入加快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我国逐步建立了统一的电力市场监管机构和市场交易平台,完善了电力市场交易制度。
同时,进一步推进电力企业的改革重组,加强了市场竞争。
通过电力市场建设,我国电力市场体系趋于完善,电力市场运行机制逐步健全。
3.市场化交易发展阶段(2015至今)自2015年以来,我国电力市场建设进入了市场化交易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进一步深化市场化改革,完善电力市场交易机制,推动电力交易向市场交易过渡。
通过市场化交易,电力行业的资源配置更加有效,电力价格形成机制更加合理,市场竞争更加充分。
同时,市场化交易也在促进电力行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电力市场建设的成果随着电力市场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国电力市场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首先,市场化交易模式得到广泛应用,市场供需关系逐渐平衡。
通过市场化交易,电力供求双方可以自主协商电力交易价格和交易方式,提高了电力交易效率,降低了电力交易成本。
电力市场的改革与发展
电力市场的改革与发展1. 电力市场的历史演变电力市场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市场,它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
早在19世纪末,人们就开始意识到电力资源的巨大潜力,各国纷纷开始建设电力工程,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
最初,电力市场是由相关部门垄断的,相关部门控制着整个电力生产和分配的过程。
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电力需求的不断增加,电力市场的体制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2. 电力市场的挑战与改革随着市场的拓展和竞争的加剧,传统的电力市场体制逐渐显露出一些弊端。
相关部门垄断导致电力资源的配置效率低下,市场价格难以形成,同时也限制了新技术的推广和发展。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各国纷纷开始进行电力市场改革,试图引入市场机制,促进电力市场的健康发展。
3. 电力市场改革的路径选择电力市场改革的路径选择因国情而异,但总体来说,可以分为自由化、竞争化和市场化三个阶段。
自由化阶段主要是放开市场准入,允许新的竞争者进入市场,打破垄断,增加市场竞争。
竞争化阶段是引入竞争机制,建立市场规则,提高市场效率。
市场化阶段则是完全市场化,让市场自主调节资源配置,实现市场价格形成。
4. 电力市场的发展模式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特点,电力市场的发展模式也各有不同。
例如,欧洲的电力市场采取了全面市场化的方式,建立了跨国电力交易市场,促进了资源整合和价格优化。
而在亚洲国家,由于历史原因和文化差异,电力市场改革主要以部分市场化为主,同时保留了一定的相关部门干预。
5. 电力市场改革的效果评估经过多年的努力,各国的电力市场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市场竞争促进了资源配置的优化,减少了能源浪费,同时也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然而,改革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市场价格波动大、风险增加等问题,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
6. 电力市场的未来展望随着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电力市场将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未来,电力市场将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发展,推动清洁能源的普及和应用。
中国电力体制改革的演变历程介绍
中国电力体制改革的演变历程介绍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的基础产业,又是资金最密集、技术密集型和网络性行业,是社会公用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电力工业的改革和发展,电力管理体制先后经历了军事管制、燃料工业部、电力工业部、水利电力部、电力工业部、国家电力公司等九次变革,其中先后两次成立水利电力部、三次成立电力工业部、目前正酝酿着第十次变革:在电力发展上先后提出“电力是先行工业”,“电力是先行官”,“能源工业的发展要以电力为中心”和电力工业要适应超前发展等指导方针。
到2001年底,中国发电设备总容量已达到3.38亿千瓦,年发电量达到14780亿千瓦时,在世界上仅次于美国,居第二位。
50多年来,中国电力体制的变革,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49年到1978年,电力工业管理实行政企合一、垂直垄断的管理体制;第二阶段,从1978年到1997年,电力工业对政企分开、市场化管理体制进行了探索;第三阶段自1997年至今,逐步实行政企分开、市场化管理的新体制。
一、计划经济时期的电力管理体制(1949-1978年)在这30年中,中国的电力工业经历了燃料工业部、电力工业部和水利电力部三个时期,在燃料部和电力工业部时期,对全国电力工业实行集中管理的体制;进入水利电力部时期,经历了两次分散、两次集中管理,多年来始终未能摆脱“一分就乱,一收就危”的怪圈。
1、燃料工业部时期(1949-1955年)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中央人民政府领导下,组建了燃料工业部,对全国煤炭工业,石油工业和电力工业实行统一管理。
当时电力工业方面直接领导的仅有华北电业公司及其所属的北京、天津、唐山、察中分公司,以及石家庄电灯公司和太原电力公司,其他各地的电力工业均由各地军事管制委员会领导的管理。
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自1949年至1952年逐步将各地军事管制委员会领导和管理的电力单位集中到燃料工业部管理。
中国电力行业规制改革历程
中国电力行业规制改革历程中国电力行业规制改革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经济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电力行业规制改革是指政府通过法律、法规、政策等方式对电力行业进行监管和管理,通过改革来完善电力市场的竞争机制,提高电力行业效率和服务水平,推动电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下面我们来系统地回顾一下中国电力行业规制改革的历程。
一、改革开放初期的电力行业规制改革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电力行业规制改革就成为了中国经济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这一时期的电力行业是由国家垄断的电力行政部门统一规划、联合经营的行业模式。
1990年代初,中国政府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明确了电力行业的市场准入机制和价格管理制度,并将电力行业纳入了市场化改革的范畴。
这一时期的电力行业规制改革主要是在电力工业的市场准入、价格调控和竞争机制等方面作出了一系列的政策调整和措施。
二、2002年以前的电力行业规制改革2002年以前的电力行业规制改革是中国电力市场化改革的起始阶段。
这一时期,中国政府通过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加强了对电力市场的监管和管理,推动了电力市场的逐步市场化,提高了市场准入的门槛,保护了国家利益,推动了国有电力企业的改革和重组,推动了电力市场的竞争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中国电力行业规制改革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和改革举措,使得电力市场的竞争机制得以建立和完善,电力市场得到了进一步的市场化,电力市场的竞争效率得到了提高,电力企业的创新创业能力得到了提升,电力市场的服务水平得到了提升,电力市场的效益得到了提升,电力市场得以加快发展。
中国电力行业规制改革的新一轮改革,将继续深化电力市场化改革,推动电力市场的全面市场化,提高市场准入的门槛,促进国有电力企业的改革和重组,推动电力市场的竞争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创造更好的营商环境,推动电力市场的国际化,加快实现电力市场的高质量发展,推动电力市场的节能降耗,推动电力市场的绿色发展。
中国电力行业规制改革历程
中国电力行业规制改革历程第一阶段:1980年代至1990年代初,中国电力行业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垄断状态。
国家电力公司(State Power Corporation)是唯一的国有电力企业,负责全国电力系统的管理和运营。
在这一时期,电力行业的规制主要是通过政府的计划来实施,电力价格由政府制定。
第二阶段:1997年至2003年,中国电力行业开始进行市场化改革。
1997年,国家电力公司被分为南方电网和北方电网两个公司。
电力市场逐渐向分区域竞争的方向发展。
2002年,国家电力公司被进一步拆分为发电和电网两个公司,发电和电网的竞争逐渐出现。
第三阶段:2003年至2014年,中国电力行业进一步深化市场化改革。
2003年,国家电力公司被分拆为五大发电集团,即华电集团、大唐集团、神华集团、国电集团和华能集团。
继续推进竞争式电力市场建设,发电和电网分开运营。
第四阶段:2014年至今,中国电力行业进行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国家电力市场化改革试点全面推开,建立了电力市场交易平台,电力市场逐渐形成。
电网改革也取得了重要进展,实现了全面放开电力销售市场,鼓励发电企业多投资建设并自由选择用户。
通过以上的改革,中国电力行业的规制逐渐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化体制转变。
电力市场的竞争程度不断提高,电力企业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也得到了明显改善。
政府对电力行业的监管作用也得到了加强,确保了电力市场的公平竞争和稳定运行。
未来,中国电力行业的规制改革还将继续推进。
电力市场化程度将进一步提高,竞争将进一步加剧。
政府将加强对电力行业的监管,加强对发电和电网的统筹规划,推动电力行业向更加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
中国电力行业规制改革历程
中国电力行业规制改革历程中国电力行业规制改革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也是我国电力行业市场化改革的起点。
以下是中国电力行业规制改革的历程:1. 制定电力体制改革方案(1986年至1991年):在此期间,我国电力工业开始出现供需矛盾,电力调度难题凸显。
为解决这些问题,中国国家电力公司组织了一系列研究,于1986年至1991年期间制定了电力体制改革方案,提出了发电企业分配电、输电企业经营电、供电企业售电等制度框架。
2. 试点“分开发电、输送和供电”(1992年至1994年):在1992年,中国电力公司在重庆、广东、广西三个地区试点实施“分开发电、输送和供电”,成立了有限责任公司,探索市场化改革的可行性。
3. 推进电力体制改革(1995年至2002年):随着电力体制改革试点的成功,中国政府决定全面推进电力体制改革。
在1995年至2002年期间,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电力体制改革文件,包括《电力法》、《发电企业分开发电和输电的试行办法》等,逐步建立了以电力公司为主体,分权分属的市场化电力体制。
4. 分电源、输配电两个层面的改革(2002年至2004年):在此期间,中国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搞好电力供应保障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完善电力市场制度、优化电力供应结构的方向。
为应对不同电力资源分散储藏的挑战,我国电力体制改革开始在分电源和输配电两个层面展开。
5. 建立电力市场交易制度(2005年至2008年):在这一阶段,中国国家发改委制定了《关于建立电力市场交易制度若干问题的通知》,开始建立电力市场交易制度,引入定价机制和竞争机制。
我国电力监管机构也成立了电力监管机构,负责监管市场竞争和保障市场公平。
6. 建立电力市场监管体系(2009年至今):在2009年,我国电力体制改革进一步推进,成立了国家电力市场监管机构,加强电力市场监管。
我国还出台了一系列细则和政策,进一步完善电力体制改革,加强行业监管,推动电力市场化。
电力行业市场化改革与电力体制转型
电力行业市场化改革与电力体制转型一、引言电力行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之一。
然而,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电力市场一直处于垄断状态,由于供需矛盾和电力体制的局限性,电力行业存在着低效、高耗、高污染等问题。
为了促进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开展了电力市场化改革和电力体制转型。
本文将重点探讨电力行业市场化改革与电力体制转型的现状、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
二、电力行业市场化改革的历程2.1 电力市场化改革的背景中国电力市场化改革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末,当时的电力行业主要由国家电力公司垄断经营。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电力供需矛盾的日益加剧,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已经无法满足电力市场的需求。
为了引入市场机制,提高电力行业效率,促进能源结构的优化升级,中国开始了电力市场化改革。
2.2 电力市场化改革的进展电力市场化改革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
首先是电力体制分拆,将电力行业纵向一体化的垂直管理结构转变为上下游分离的横向市场结构。
其次是建立电力市场交易机构,引入竞争机制,实现电力资源的市场配置。
再者是推进电力企业改革,引入竞争机制,优化电力产业结构,提高核心竞争力。
最后是深化电力市场化改革,进一步完善市场体系,促进市场的规模化、专业化和国际化。
2.3 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成果电力市场化改革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果。
首先是电力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实现了电力市场价格的合理化和透明化。
其次是电力市场体系建设,形成了电力交易市场、配电交易市场、电力交易所等多层次、多元化的市场体系。
再者是电力消费侧改革,鼓励大用户参与电力市场交易,提高市场效率。
最后是电力企业改革,推动了电力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和市场化运营。
三、电力体制转型的现状与问题3.1 电力体制转型的背景电力体制转型是电力市场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优化电力体制和机制,实现电力行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调整和能源管理创新。
电力体制转型的背景是我国电力行业发展面临的诸多问题,包括电力供需矛盾、能源消耗过高、环境污染严重等。
电网的电力市场发展与改革
电网的电力市场发展与改革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能源需求的增长,电力市场发展与改革成为了电网领域的重要议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电网的电力市场发展与改革,以及相关的挑战和前景。
一、电力市场的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推动,电力市场的发展变得日益重要。
传统上,电力行业被垄断,由国家控制生产和供应。
然而,随着电力需求的增加,电网逐渐从垄断体制转向市场化运作,以提高效率和服务质量。
电力市场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市场化交易:电力市场的核心是电力交易,市场化交易模式使得发电企业和用户能够进行电力买卖。
这种模式鼓励发电企业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同时也为用户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2. 电力市场监管:为了保证市场的公平竞争和有效监管,电力市场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
监管部门应对市场进行监督,防止垄断和不正当竞争现象的发生,保护消费者权益。
3. 跨区域交易:电力市场的发展也推动了跨区域交易的增加。
不同地区的电力需求和生产能力存在差异,通过跨区域交易,可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整个电力系统的效益。
二、电力市场改革的挑战电力市场改革过程中面临着一些挑战,需要克服和解决:1. 电力价格形成机制:确定合理的电力价格是电力市场改革的关键。
需要建立透明、公正的定价机制,既要符合市场规律,又要兼顾电力生产成本和用户能够承受的价格。
2. 企业竞争能力:电力市场改革要求企业提高竞争能力,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对于传统的国有电力企业来说,他们需要适应新的市场环境,提高自身竞争力。
3. 市场监管体制:建立健全的市场监管机制是电力市场改革的前提和保证。
监管机构需要确保市场交易的公平和公正,预防市场操纵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发生。
三、电力市场的前景电力市场改革对于电力行业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电力市场的前景将呈现以下特点:1. 可再生能源发展:随着可再生能源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降低,可再生能源在电力市场中的份额将不断增加。
我国电力系统改革的思路与对策
我国电力系统改革的思路与对策我国电力系统是指国家的电力工业领域,在电力生产、输送、配送等方面都涵盖了广泛的内容。
这个系统是我国能源和经济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重要保障。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现实情况,我国电力系统在一些方面还存在一些体制和机制上的问题,需要进行改革。
在下文中,我将探讨我国电力系统改革的思路和对策。
一、电力体制改革的动因我国的电力体制改革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这个时期,我国逐渐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国家的经济活动日趋多元化和市场化。
然而,我国的电力系统仍然采用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和统一调度的方式,这使得电力市场无法自由运作,供需关系无法得到很好的协调。
同时,电力系统内部承包关系复杂、权责不清,导致电力企业难以达成规模经济效益。
这些问题限制了我国电力系统的发展,促使我国开始对电力体制进行改革。
2002年,国家开始推动电力体制改革,发布了“电力体制改革方案”,提出了“发展市场、放开竞争、疏通电力体制改革道路”的思路。
该方案明确了电力市场的主体框架和引入竞争机制的具体措施。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市场化程度的不断加深,电力体制改革也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二、电力体制改革的目标我国的电力体制改革目标是:1. 建立市场化的电力运行机制,鼓励竞争,促进资源配置的优化和效率的提高。
2. 提高供给质量,保障消费者的需求;推动电力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
3. 加强监管和规范,维护公共利益和市场的信誉。
三、电力市场化电力市场化是电力体制改革的核心。
市场化运作可以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鼓励企业进行竞争,提高电力的供给质量和效率。
我国的电力市场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建立电力市场经营机制。
这个机制分为两个层次。
一方面是在国内各省级电力市场建立交易中心,提供电力交易的平台;另一方面是建立全国性的电力交易平台,整合各地电力交易,形成统一、规范的交易市场。
2. 优化电网配置和规划。
中国电力行业规制改革历程
中国电力行业规制改革历程近年来,中国电力行业规制改革不断深化,从垄断性质向市场化、多元化、公平竞争的方向发展。
这一变化是中国电力行业改革的必然结果,也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重要举措。
本文将从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三个方面,分析中国电力行业规制改革的历程。
一、历史发展1. 电力行业垄断时期(1949-2000)新中国成立初期,电力行业全面实行国家垄断,由国家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和统一供应。
在这一时期,电力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命脉产业,承担了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任务。
电力企业的生产、配电和销售环节均受到政府的严格控制,形成了独角兽式的垄断格局。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电力行业面临着新的改革挑战。
2000年,国家电网公司成立,标志着中国电力行业进行了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一步。
通过分拆、重组状态电网企业和电力企业,逐步推进电力市场的市场化进程。
2015年,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相继实行了股份制改革,实现了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这意味着电力行业的市场化改革进入了新的阶段,国家电网公司作为国家电力投资主体,通过发展非主业和社会资本合作等方式,扩大了市场参与度,提升了整体竞争力。
二、现状分析1. 电力行业市场化程度提升随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电力行业市场化程度得到显著提升。
目前,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已经实现了完全的市场化运营模式,电力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
电力行业各环节的竞争格局也逐渐形成,市场公平竞争的程度有所提高。
2. 治理机制不断完善为了适应电力市场化发展,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监管政策,治理机制不断完善。
国家能源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等部门加大了对电力行业市场的监管力度,规范了市场秩序,保障了电力市场的正常运转。
3. 新能源发展迅猛在电力市场化改革过程中,新能源发展迅猛成为一个突出的特点。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新能源发展,包括风能、光能、水能等多种形式的新能源,不断壮大了电力市场的容量。
电力市场化改革与电力市场建设再认识
电力市场化改革与电力市场建设再认识摘要:“电力市场化改革”“电力市场建设”与“电力市场改革”是内涵不同的概念,但时至今日仍被混为一谈,甚至出现以电力市场建设替代电力体制改革的倾向。
从理论上弄清它们的区别和内在联系,对于落实中央“谋划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的指示,推动电力体制改革继续深入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电力市场化;改革;电力市场建设1电力市场化的概念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调节作用不断增强,依赖程度不断提高,市场经济体制逐步走向成熟。
从历史上看,市场化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自然经济向市场体制经济的转变,它的显著特征是经济发展过程中自给性不断减弱,而商品不断强化,从而使市场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二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市场经济体制的显著特征是政府调节和干预能力不断减弱,市场自我调节能力不断增强的过程。
电力市场化分为广义和狭义两大类。
狭义上讲,电网公司市场化是指电力市场竞争加剧,电网公司与用户通过竞价、协商等方式进行电力市场交易,从而使电力成为一种特殊的“产品”。
在广义上,电力市场化是指电力生产、销售、运输和使用关系的综合。
电力市场化改革有利于电力行业向竞争性、开放性、计划性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电力的市场化实际上是放松行业监管,使电力行业走私有化道路,引入竞争机制。
电力市场化改革是建立在电力行业自然发展规律与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共同基础之上,其经济特征既决定了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可行性,又决定了电力市场化的现实形态,因此电力市场化改革也面临着诸多问题。
2电力市场建设不能替代电力体制改革电力市场建设不等于电力市场化改革,包括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建设都不能替代电力体制改革。
“电力体制改革”的概念实际上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仅指体制方面的改革,广义则包含电力市场建设。
中央下发的两轮电力体制改革文件,既提出电力体制改革的任务,也提出电力市场建设的目标,说明电力市场建设是广义电力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但并不是全部。
电力市场改革分析及应对
电力市场改革分析及应对摘要:随着我国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开展,电力企业由计划电到市场电将全面放开,当前电力市场格局必将发生深刻变革。
本文通过对新电力体制改革的方案及特征进行分析,探讨电力体制改革对火力发电企业的影响,改革对火电企业经营模式的改变,由传统的生产型向经营型转变,提出火电企业今后如何满足电力市场新形势的需求及应对措施。
关键词:电力体制改革火电企业经营模式一、前言2015年3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简称“9号文”),标志着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大幕正式开启。
本轮电力体制改革总体思路是构建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和市场体系,形成主要由市场决定能源价格的机制,转变政府对能源的监管方式,建立健全能源法治体系。
改革的重点是,放开两头,监管中间。
认真分析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对发电企业(尤其是火力发电企业)经营发展带来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
二、电力体制改革特点本次电力体制改革的特点:一是把电力商品化,形成由需求侧用户市场决定电价的机制,以电力市场价格引导资源有效开发和合理利用;二是建立健全能源法制体系,为建立现代能源体系、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充分考虑各方面诉求和电力工业发展规律,兼顾改到位和保稳定;三是支持清洁能源发展,促进能源结构进一步优化;四是有序放开输配以外的竞争性环节电价,逐步打破垄断,有序向社会资本开放配售电业务,有序放开公益性和调节性以外的发用电计划,有序放开竞争性业务,调动社会投资特别是民间资本积极性,促进市场主体多元化;五是开放电网公平接入,建立分布式电源发展新机制;加强电力统筹规划和科学监管,提高电力安全可靠水平。
三、河北省南部电网电改进程河北省南部电网(简称“河北南网”)地处华北东部,四季分明,天气多变。
河北南网内有石家庄、保定、邯郸、邢台、沧州、衡水6个地区,主要以火力发电为主,近年来受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和新技术发展影响,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得到快速发展,同时因国家节能减排、大气治理、经济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河北南网第二产业用电量增速呈逐年下降趋势。
中国电力行业规制改革历程
中国电力行业规制改革历程中国电力行业规制改革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
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电力行业主要由国家垄断企业统一管理,电力生产、传输和分销都由国家电力公司负责。
由于供需矛盾加剧、电力公司经营效益不佳以及国家财政负担加重,中国政府开始意识到需要进行电力行业的改革。
1994年,中国政府颁布了《电力法》,明确规定了电力市场准入机制和发电、传输和供电的分开运营。
这一法律为电力行业的改革提供了法律依据。
之后,在1995年至2002年期间,中国电力体制改革进入了试点阶段。
国家电力公司按地理区域进行了分割,并建立了多个地方电力公司。
随后,国家电力公司开始推行向电力供应分开的方向发展,逐步实现了电力发电、传输和供应的分离。
2002年,中国政府推出了电力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电力市场体制改革试点。
这一试点涉及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部分地区,旨在建立电力市场化运营机制。
在试点期间,电力市场逐步竞争化,实施了电价市场化、电力资产市场化和电力企业经营市场化等措施。
此后,中国电力市场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2004年,中国政府颁布了《电力法》修正案,进一步明确了市场主体身份、市场监管和政府的角色。
2005年,中国国家开发银行成立了电力改革专项基金,用于支持电力资产的改革和重组。
随着电力市场体制改革的推进,中国电力行业也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果。
电力市场逐渐竞争化,市场主体多样化,电力供应保障能力不断提升,电力价格也逐步市场化。
中国电力行业的规制改革仍然面临许多挑战和困难。
电力市场竞争程度不够充分、电力价格形成机制不完善以及电力企业垄断程度较高等问题。
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国电力行业需要进一步深化规制改革,促进市场竞争,完善价格形成机制,并提高电力体制的透明度和效能。
我国电力管理体制改革发展历程
我国电力管理体制改革发展历程一、中国电力管理体制改革30年1979年2月,水利电力部撤销,电力工业部成立。
1982年3月,水利部和电力工业部再度合并为水利电力部。
1984年12月,中央、国务院领导就组建"华能国际电力开发公司",利用外资办电、加快电力建设作出批示。
1985年5月,国务院批转国家经委等部门《关于鼓励集资办电和实行多种电价的暂行规定》的通知,集资办电政策正式推出。
1987年9月,国务院提出"政企分开,省为实体,联合电网,统一调度,集资办电"的电力改革与发展"二十字方针"。
1988年4月,煤炭工业部、石油工业部、核工业部、水利电力部撤销,组建能源部。
1988年10月,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成立。
1991年,中国南方电力联营公司组建。
1999年11月,该公司实行厂网分开,其电网部分资产重组后,改制为国家电力公司的分公司--国电南方公司。
1993年1月,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成立,同月,东北、华北、华中、西北、华东五大跨省电网组建电力企业集团。
1993年3月,能源部等7个部委撤销,组建电力工业部等6个部委。
1994年1月,国务院批准山东华能发电、华能国际电力、山东国际电源和北京大唐4家电力企业作为首批到海外上市的预选企业。
8月起,4家公司陆续在纽约和香港上市。
1995年12月,八届人大十七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并自1996年4月1日正式施行。
1996年6月,国家电网建设有限公司成立。
1997年1月16日,国家电力公司正式成立。
1998年3月,电力工业部撤销,电力行政管理职能移交国家经贸委。
1998年9月,国务院批转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关于停止执行买用电权等有关规定的意见》,这标志长达20年的电力短缺局面基本结束。
1998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计委"关于改造农村电网改革农电管理体制实现城乡同网同价请示"的通知,"两改一同价"正式启动。
中国电力市场发展历程
中国电力市场发展历程中国电力市场发展历程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电力市场已经成为全球具有影响力的电力市场之一。
以下是中国电力市场的发展历程:第一步:计划经济时期(1949-1978)在计划经济时期,中国的电力行业完全由国家控制。
电力行业的发展和建设都是根据国家的规划和计划进行的。
在这个时期,国家对于电力行业的投资非常大,并且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许多电站和电网,为中国电力市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二步:市场经济初期(1978-1992)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开放,这启动了中国电力市场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进程。
首先,国家开始引入了外国的电力企业,这些企业为中国的电力行业带来了新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同时,国家还开始鼓励私营企业进入电力市场。
这些私营企业通常在城市中兴建小型的电站和电网,主要为工业和商业服务。
第三步:电力市场改革(1993-2002)在1990年代中期,国家开始出台一系列的电力市场改革措施。
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鼓励竞争,提高电力行业的效率,并降低电价。
其中最重要的改革是建立了电力市场化体系。
这个体系允许私营企业和外国企业与国有企业一起参与电力市场竞争。
同时,国家开始解决电网的运营和维护问题,建立了国家电网公司,统一运营中国的电网。
第四步:独立发电与发电权的分离(2003-2007)在2003年至2007年期间,中国进行了第二轮电力市场改革。
这次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将发电权与电网运营权分离。
在原来的体制中,电网和电力生产均归属于国家电力公司。
而在新的体制中,独立发电企业可以独立运营自己的发电设施,并将电力输送到电网。
这个体系极大地鼓励了竞争,使中国的电力市场更加成熟。
第五步:市场监管体系的建立(2008至今)在2008年以后,中国电力市场进行了第三轮改革,主要目的是建立一个更加健全的市场监管体系。
这个体系能够确保市场公平竞争、消费者权益得到保护,并防止垄断。
此外,为了推动清洁能源的运用,国家还出台了一系列新政策,如降低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的补贴和优惠税收政策,推动电力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电力市场化与电力体制改革
电力市场化与电力体制改革电力市场化与电力体制改革一直是国内外电力行业领域内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电力市场化改革逐渐被提上了日程,成为推动电力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
中国的电力市场化改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初期,当时中国相关部门开始逐步放开电力行业的准入限制,鼓励民营资本参与电力生产和销售。
1997年,中国开始实施电力发电行业的分步实施市场化改革,逐步取消了电力价格管制,提高了市场准入门槛,鼓励竞争,鼓励多元化的市场主体进入电力市场。
电力市场化改革并非一蹴而就,需要经历磨砺和实践,逐步完善和深化。
在过去的20多年里,中国电力市场化与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面临着不少挑战和困难。
其中,最大的挑战在于电力市场化改革需要更加深化,推动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加大市场监管和法制建设力度,促进多元化的市场主体发展,提高市场效率和降低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电力市场化改革并非一帆风顺。
在实践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重要的问题和困难。
首先,电力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不平衡,不同地区、不同市场主体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导致市场竞争不充分,难以形成真正的市场化竞争格局。
其次,在电力市场化改革过程中,监管不到位,市场秩序混乱,出现行业乱象,扰乱了市场正常秩序。
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成功离不开相关部门的有力引导与支持。
相关部门在电力市场化改革过程中需要发挥好“相关部门引导、市场主体主导、公平竞争”的作用,加强监管,保障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创造稳定、透明、公平和有序的市场环境。
在推动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同时,我国还需要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提高电力供给侧的改革水平,打破垄断,鼓励市场参与,创新管理方式,提高效率和服务水平。
此外,需要不断加大能源的清洁化、绿色化和低碳化,推动电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国际上,电力市场化改革也是一个广泛关注的问题。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积极推行电力市场化改革,通过市场机制实现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提高市场效率,降低成本。
中国电力行业规制改革历程
中国电力行业规制改革历程中国电力行业规制改革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
在此之前,中国的电力行业完全由国有企业垄断经营,存在着由于资源配置不合理、企业效率低下、供电不足等问题。
中国政府决定进行电力行业规制改革,逐步引入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以提高电力行业的效率和服务质量。
第一阶段是在1984年至1997年之间,政府开始实施电力结构调整政策,计划建立一个全新的电力产业结构。
根据这个政策,国家电力公司(SEPC)和地方电力公司(LEPC)被建立起来,国家电力公司负责中央发电厂的管理和电力市场的监管,地方电力公司负责地方电网的建设和运营。
政府鼓励私人资本进入电力行业,从1985年开始陆续引入外资和引进台商投资。
在第二阶段中,1998年至2002年,政府进一步加强了电力产业的市场化改革。
在此期间,政府分离了电力的生产与供应环节,实行发电企业与售电企业分家。
国家电力公司改名为国家电投集团和中国电力公司,负责水电和火电资源的开发、建设和运营。
允许电力企业之间通过竞争的方式进行电力交易,在电力市场中形成供需平衡。
2002年,中国电力交易中心成立,为全国范围内的电力交易提供服务。
第三阶段是从2003年开始的政府推行的电力市场化和电力体制改革政策。
政府重点推动了电力市场的发展,包括建设和发展电力交易市场、促进分布式发电和能源服务公司的发展、推动电力企业的上市改革等。
200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成立,并被授权负责制定和实施国家能源规划和能源管理政策。
第四阶段是在2015年以后,中国电力行业规制改革的重点逐渐转向深化改革和完善机制。
政府进一步推进电力市场的开放,引入竞争机制,加强监管力度,加快推动电力市场化改革。
政府鼓励发展清洁能源和新能源,大力推动电力行业的绿色转型。
中国电力行业规制改革经历了几个阶段的发展,从最初的电力结构调整,到电力市场化改革,再到深化改革和完善机制。
这些改革的目的是提高电力行业的效率和服务质量,加强监管力度,推动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力市场化改革
● 9号文:新一轮电力市场化改革全面起步 �党的十八大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了战略部署,提 出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 经济体制改革。 �2015年3月15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 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9号) 下发,标志着新一轮电力市场化改革正式起步。 �9号文提出电力体制改革重要而紧迫, “计划电” 走向“市场电”步伐提速。 �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电能”可能是最后一个 进入市场的商品。
电力市场化改革
●电力体制改革的体制架构(怎么改) �“管住中间、放开两头”。以前是“管住两头、 模糊中间”。 �“管住中间”:主要是对垄断环节的输配电价按 “准许成本加合理收益”原则单独核定; �“放开两头”:主要是对竞争性(公益性以外)发 售电价由市场形成。 �输配环节电价的单独核定与发售环节电价的市场 形成机制是电力市场的基本特征。
市场(均衡)原理
价格
价格
供给曲
线价格
P
需求曲线
价格
QHale Waihona Puke 数量价格纳什均衡;资源的稀缺性;市场不是万能的;改变贫富差距是政府的责任
经济体制改革必须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
�计划失灵(政府失灵); �市场失灵(垄断或市场力、不充分竞争、市场设 计缺陷):市场不能设计自己,一个设计不完善的 市场会比管制系统更糟糕;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 �发挥好两个作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 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一放就乱、一收就死)。
电力体制改革与电力市场建设
——历程﹒内容﹒变化﹒应对
赵克斌 2016年6月
目录
1 电力体制改革历程回顾 2 对市场化改革的基本认识 3 新电改的主要内容 4 发电企业如何应对新电改
电力体制改革历程
●电力体制改革历程 �第一阶段:苏联模式-计划与短缺时代。改革开放前和改革 开放初期,电力行业一直实行集中统一的 计划管理体制,政 企合一、国家独家垄断经营阶段。 这一时期的突出矛盾体制 性电力供应严重短缺。实施指令性电价,没有投资回报和上 网电价的概念。 �第二阶段 :缺电怎么办? -改革与发展初期。 80年代初至 1997年,为加快电力行业发展,国家出台了鼓励集资办电、多 家办电的政策,推动了电力投资体制改革 ,解决了电力供应 严重短缺的问题。这一时期的突出矛盾是存在着政企合一和 垂直一体化垄断两大问题。 指令性与指导性电价并存,对社 会集资和利用银行贷款等方式建设的电厂实行按还本付息原 则定价的政策(某某电厂经历:拨改贷、贷改投、公司制; 还本付息电价、 2001经营期电价、 2003厂网分离电价、 2004 标杆电价)。
全国装机增长情况
�建国之初, 1949年全国电力装机总量173万千瓦。 �改革开放前,1978年全国电力装机总量5712万千瓦。 �2011年,发电量和电网规模居世界第一。 2013年,发电 装机居世界第一。 �1987年突破1亿千瓦;1995年突破2亿千瓦;2000年突破 3亿千瓦。 �2004年突破 4亿千瓦;2005年突破 5亿千瓦; �2006年突破 6亿千瓦;2007年突破 7亿千瓦。 �2009年突破 8亿千瓦;2010年突破 9亿千瓦; �2011年突破10亿千瓦;2012年突破11亿千瓦; �2013年突破12亿千瓦;2014年突破13亿千瓦; �2015年突破14亿千瓦。
改革始终要回答和解决的3个问题
为什么改? 改什么? 怎么改?
电力市场化改革
●电力体制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为什么) �5号文后,电力体制: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计划体 制、也不是真正的市场体制;电力市场建设:停滞 不前;电力行业发展:面临市场机制缺失;配置资 源:市场的决定性作用难以发挥;…突出矛盾。 ●电力体制改革的核心(改什么) �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 �原来的标杆电价、煤电联动、丰枯电价、峰谷电 价、阶梯电价都是计划手段(类市场); �本轮电改就是要建立价格主要由市场决定机制。
经济体制改革必须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
�计划手段:面临难以实现优化的问题,造成资源 错配和低效,缺乏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这种 “玩法”的弊端越来越突出。 �市场手段:通过市场竞争,价格对供需的调整达 到市场均衡,实现帕累托最优和总体福利最大化; 这种“玩法”被广泛接受和认可。
经济体制改革必须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
全国装机增长情况
经济体制改革必须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
�任何一个经济体,都面对着三个基本问题,这也 就是经济学研究三个基本问题:
◆生产什么? ◆如何生产? ◆为谁生产?
�计划(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都是实现 资源配置的手段,其目的都是为了实现资源配置的 效率和公平,从而解决上述三个基本问题;只是 “玩法”不同。 �传统的计划经济对三个方面都进行管制;市场经 济则通过市场价格调整市场供需。
�第五阶段:最后走向电力市场化(制改) 2015年3月15日,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 若干意见》 (中发〔2015〕9号)下发,标志着新一轮电力市场化改革正 式起步。
电力体制改革历程
●5号文回顾-干了什么? �中央政府:实施了厂网分离与资产重组;设立国家 电力监管委员会; �电监委:组织了竞价上网(东北、华东)试点;倡 导了大用户直购电,意在打破电网垄断,变“管住两 头、放开中间”为“管住中间、放开两头” ; �地方政府:主导了大用户直购电试点,变成了对高 耗能企业的优惠电; �电网公司:力推特高压; �发电集团:圈地运动,集体非理性竞争。
电力体制改革历程
�第三阶段:先把政企分开了。1997年至2002年,以解决政企 合一问题作为改革的重点。1997年1月,国家电力公司成立 ; 1998年3月,撤销电力部,将政府的行业管理职能移交到经济 综合部门,中国电力行业走上政企分开。 这一时期的突出矛盾 演变成垂直一体化垄断的问题。 �第四阶 段:再打破垂直一 体化(体改)。 2002年02月10 日,《国务院关于印发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 〔2015〕5号) ,提出“厂网分开、竞价上网 ”、建立电力调 度交易中心、建设区域电力市场、 “两部制”电价、逐步进行 “输配分离”。被视为电力体制改革开端的标志。 这一时期的 突出矛盾是市场机制缺失,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难以发 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