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医师药师中药学考点总结

合集下载

执业药师中药学重点总结.

执业药师中药学重点总结.

中药功效列表1.解表药发散风寒药(辛温解表)1.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2.桂枝:发汗解肌温经通脉助阳化气3.紫苏:发表散寒行气宽中安胎解鱼蟹毒4.生姜: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毒(呕家圣药)5.香薷:发汗解表和中化湿利水消肿6.荆芥:散风解表透疹消疮炒炭止血7.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8.羌活: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9.白芷:发散风寒通窍止痛燥湿止带消肿排脓10.细辛:祛风散寒止痛通窍温肺化饮11.藁本:发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12.苍耳子:散风寒通鼻窍除湿止痛止痒13.辛夷:散风寒通鼻窍14.西河柳:发表透疹祛风除湿发散风热(辛凉解表)1.薄荷:宣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2.牛蒡子:疏散风热宣肺利咽解毒透疹消肿疗疮3.蝉蜕:疏散风热透疹止痒明目退翳息风止痉4.桑叶: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凉血止血5.菊花: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6.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祛风止痛7.柴胡: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8.升麻: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9.葛根:解肌退热透疹生津升阳止泻10.淡豆豉:解表除烦11.浮萍:发汗解表透疹止痒利水消肿12.木贼:疏散风热明目退翳止血2.清热药清热泻火:1.石膏: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收湿敛疮生肌止血2.知母:清热泻火滋阴润燥3.芦根:清热生津除烦止呕利尿4.天花粉:清热生津清肺润燥消肿排脓5.淡竹叶:清热除烦利尿6.栀子: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焦栀子凉血止血7.夏枯草:清肝明目散结消肿8.决明子:清热明目润肠通便9.竹叶:清热除烦生津利尿10.密蒙花:清热养肝明目退翳11.谷精草:疏散风热明目退翳12.青葙子:清肝泻火明目退翳清热燥湿:1.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2.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3.黄柏:清热燥湿泻火除蒸退虚热4.龙胆:清热燥湿泻肝胆火5.苦参:清热燥湿杀虫止痒利尿清热解毒:1.金银花:清热解毒疏散风热2.连翘:清热解毒疏散风热消肿散结利尿(疮家圣药)3.穿心莲:清热解毒燥湿4.大青叶:清热解毒凉血消斑利咽消肿5.板蓝根:清热解毒凉血利咽6.青黛:清热解毒凉血消斑定惊8.蒲公英: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利湿通淋9.紫花地丁:清热解毒凉血消肿10.土茯苓:解毒除湿通利关节11.鱼腥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12.射干:清热解毒消痰利咽散结消肿13.山豆根: 清热解毒利咽消肿14.马勃:清肺解毒利咽止血15.白头翁:清热解毒凉血止痢16.马齿笕:清热解毒凉血止血通淋17.鸭胆子:清热解毒止痢截疟腐蚀赘疣18.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利湿消痈19.熊胆:清热解毒明目止痉20.牛黄:清热解毒息风止痉化痰开窍21.败酱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22.重楼: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熄风定惊23.白鲜皮:清热解毒祛风燥湿止痒24.半边莲:清热解毒利水消肿25.大血藤:清热解毒活血止痛祛风通络26.野菊花:清热解毒疏风平肝27.金荞麦:清热解毒祛痰排脓散瘀止痛28.鸦胆子:清热解毒燥湿杀虫治痢截疟腐蚀赘疣29.垂盆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30.秦皮:清热解毒燥湿止带清肝明目31.木蝴蝶:清热利咽疏肝和胃32.半枝莲:清热解毒散瘀止血利水消肿清热凉血:1.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润肠2.玄参:清热凉血滋阴降火解毒散结润肠3.牡丹皮:清热凉血活血祛瘀退虚热4.赤芍:清热凉血散瘀止痛5.紫草:凉血活血解毒透疹6.水牛角:清热凉血泻火解毒定惊清虚热药:1.青蒿:退虚热解暑截疟2.白薇:退虚热清热凉血利尿通淋解毒疗疮3.地骨皮:退虚热凉血清肺降火生津4.银柴胡:退虚热除疳热5.胡黄连:退虚热除疳热清湿热解热毒3.泻下药攻下药:1.大黄:泻下攻积清热泻火止血解毒活血祛瘀2.芒硝:泻下软坚清热回乳(外用)3.番泻叶: 泻热通便消积健胃4.芦荟:泻下清肝杀虫润下药:1.火麻仁:润肠通便2.郁李仁:润肠通便利水消肿峻下逐水:1.甘遂:泻水逐饮消肿散结2.京大戟:泻水逐饮消肿散结3.莞花:泻下逐饮祛痰止咳外用杀虫疗疮4.牵牛子:泻下逐水去积杀虫5.巴豆:泻下冷积逐水退肿祛痰利咽蚀疮去腐6.红大戟:泄水逐饮消肿散结7.千金子:泄水逐饮破血消癥zheng4.祛风湿药:1.桑枝:祛风通络利水2.海风藤:祛风湿通经络3.青风藤:祛风湿通经络利小便4.丝瓜络:祛风通络化痰解毒5.乌梢蛇:祛风通络定惊止痉6.路路通:祛风活络利水通经下乳止痒7.穿山龙:祛风除湿活血通络化痰止咳祛风寒湿1.独活:祛风湿止痛解表2.威灵仙:祛风湿通经络消痰水消骨鲠3.川乌:祛风湿除热散寒止痛4.蕲蛇:祛风通络定惊止痉5.木瓜:舒筋活络化湿和中生津开胃6.徐长卿:祛风止痛活血通络止痒解蛇毒祛风湿热1.秦艽:祛风湿通经络退虚热清湿热2.防己: 祛风湿止痛利水3.欷xi莶xian草:祛风湿利经络清热解毒降血压4.络石藤:祛风通络凉血消肿5.雷公藤:(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杀虫解毒) 煎服10-25 文火煎1-2小时,研粉,每日1.5-4.5,外用适量6.臭梧桐:祛风湿通经络降血压祛风湿强筋骨1.五加皮: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利水2.桑寄生: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3.狗脊: 祛风湿补肝肾强腰膝狗脊绒毛止血4.香加皮:祛风湿强筋骨利水消肿5.千年健:祛风湿强筋骨6.伸筋草:祛风除湿舒筋活络7.鹿衔草:祛风湿强筋骨调经止血补肺止咳5.化湿药1.广藿香:化湿止呕发表解暑2.佩兰:化湿解暑3.苍术:燥湿健脾祛风湿发汗明目4.厚朴:燥湿行气消积平喘5.砂仁:化湿行气温中止泻安胎6.白豆蔻:化湿行气温中止呕7.草豆蔻:燥湿行气温中止呕8.草果:燥湿温中除痰截虐6.利水渗湿药利水消肿1.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安神2.薏苡仁:利水渗湿健脾止泻除痹清热排脓3.猪苓:利水渗湿4.泽泻:利水消肿泄热5.香加皮: 有毒,服用不宜过量6.通草:利水清热通气下乳利尿通淋1.车前子:利尿通淋渗湿止泻明目清肺祛痰2.滑石:利水通淋清解暑热外用清热收敛3.木通:利尿通淋泄热通经下乳4.瞿麦:利尿通淋破血通经5.地肤子:利尿通淋驱风止痒6.海金沙:利尿通淋止痛7.石韦:利尿通淋清肺止咳凉血止血8.卑藓:利湿浊祛风湿9.萹蓄:利尿通淋杀虫止痒10.灯芯草:利尿通淋清心除烦11.冬葵子:利尿通淋下乳润肠通便12.广金钱草:清热除湿利尿通淋13.连线草:利湿通淋清热解毒散瘀消肿利湿退黄1.茵陈:清热利湿退黄2.金钱草:利湿退黄利尿通淋解毒消肿3.虎杖: 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散瘀止痛化痰止咳泻热通便7.温里药1.附子: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2.干姜:温中回阳温肺化饮3.肉桂: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经通脉引火归元4.吴茱萸:散寒止痛疏肝下气燥湿致谢5.小茴香:散寒止痛理气和胃6.丁香:温中降逆温肾助阳7.高良姜:散寒止痛温中止呕8.花椒:温中止痛杀虫止痒9.荜拨:散寒止痛8.理气药1.陈皮:理气调中燥湿化痰2.青皮:疏肝破气消积化滞3.枳实:破气消积化痰除痞4.木香:行气调中止痛5.沉香:行气止痛温中止呕温肾纳气6.川楝子:行气止痛杀虫疗癣7.乌药:行气止痛温肾散寒8.荔枝核:行气散结散寒止痛9.香附:疏肝理气调经止痛10.佛手:疏肝理气和中化痰11.薤xie白:通阳散结行气导滞12.柿蒂:降气止呃13.化橘红:理气宽中燥湿化痰消食14.甘松:行气止痛开郁醒脾15.橘红:行气宽中燥湿化痰发表散寒16.枳壳:理气宽中行滞消胀17.柿蒂:降气止呃18.青木香:行气止痛解毒消肿19.香橼:疏肝理气和中化痰20.玫瑰花:行气解郁活血止痛21.绿萼梅:疏肝解郁和中化痰9.消食药1.山楂:消食化积活血散瘀2.神曲:消食和胃3.麦芽:消食和中回乳疏肝4.稻芽:消食和中健脾开胃5.莱菔子:消食除胀降气化痰6.鸡内金:运脾消食固精止遗化坚消石10.驱虫药1.使君子:杀虫消积2.苦楝皮:杀虫疗癣3.槟榔:杀虫消积行气利水截疟4.雷丸:杀虫消积5.榧子: 杀虫润燥6.贯众:杀虫清热解毒止血7.南瓜子:杀虫8.鹤草芽:杀虫11.止血药凉血止血药:1.小蓟:凉血止血散瘀消痈2.大蓟:凉血止血散瘀消痈3.地榆:凉血止血解毒敛疮4.槐花:凉血止血清肝泻火5.侧柏叶:凉血止血化痰止咳6.白茅根:凉血止血清热生津利尿通淋7.苎麻根:凉血止血清热安胎利尿解毒化瘀止血药:1.三七:化瘀止血活血定痛2.茜草:凉血化瘀止血通经3.蒲黄:活血祛瘀收敛止血利尿通淋4.景天三七:化瘀止血宁心安神解毒收敛止血药:1.白芨:收敛止血消肿生肌2.仙鹤草:收涩止血止痢截疟解毒杀虫3.棕榈炭:收敛止血4.血余碳: 收敛化淤止血利尿5.紫珠叶:收敛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肿6.藕节:收敛止血7.鸡冠花:收敛止血凉血止带止痢温经止血药:1.艾叶:温经止血散寒止痛2.炮姜:温经止血温中止痛12.活血化瘀药活血止痛1.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2.延胡索:活血行气止痛3.郁金:活血止痛行气解郁凉血清心利胆退黄4.姜黄:破血行气通经止痛5.乳香: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6.没药:活血止痛消肿生肌7.五灵脂:活血止痛化瘀止血解蛇虫毒活血调经1.丹参:活血祛瘀凉血消痈除烦安神2.红花:活血通经祛瘀止痛3.桃仁:活血化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4.益母草:活血祛瘀利尿消肿清热解毒5.牛膝:活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利水通淋引(火)血下行6.鸡血藤:活血补血舒筋活络7.虎杖: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活血祛瘀化痰止咳泻下通便8.川牛膝:逐瘀通经通利关节利尿通淋引血下行9.苏木:活血祛瘀消肿止痛10.西红花:活血祛瘀凉血解毒解郁安神11.北刘寄奴:活血祛瘀痛经止痛凉血止血清热利湿12.王不留行:活血通经下乳消肿利尿通淋13.月季花:活血调经疏肝解郁活血疗伤1.土鳖虫:破血逐瘀续筋接骨2.马钱子: 散结消肿通络止痛3.自然铜:散瘀止痛接骨疗伤4.骨碎补: 破血续伤补肾强骨5.血竭: 内服活血化淤止痛外用止血生肌敛疮6.穿山甲:活血消癥通经下乳消肿排脓破血消徵1.莪术:破血行气消积止痛2.三棱:破血行气消积止痛3.水蛭:破血通经逐瘀消徵4.刘寄奴:破血痛经散寒止痛消食化积5.干漆:破血祛瘀杀虫13.化痰止咳平喘药温化寒痰药:1.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外用消肿止痛2.天南星:燥湿化痰祛风解痉外用散结消肿止痛3.白附子:燥湿化痰祛风止痉解毒散结4.芥子:温肺化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5.旋覆花:化痰行水降气止呕6.白前:降气祛痰止咳清化热痰1.川贝母:清热化痰润肺止咳开郁散结2.浙贝母:清热化痰散结消肿3.瓜蒌:清肺润燥化痰利气宽胸消肿散结润肠通便4.竹茹:清热化痰除烦止呕安胎5.天竺黄:清热化痰清心定惊6.前胡:降气祛痰疏散风热7.桔梗:宣肺祛痰利咽排脓8.海藻:消痰软坚利水消肿9.昆布:消痰软坚利水消肿10.黄药子:化痰软坚散结清热解毒凉血止血11.海蛤壳:清肺化痰软坚散结利水消肿制酸止痛12.竹沥:清热滑痰13.瓦楞子:消痰化瘀软坚散结制酸止痛14.海浮石:清热化痰软坚散结通淋15.礞石:消痰下气平肝镇惊止咳平喘药:1.苦杏仁:止咳平喘润肠通便2.紫苏子: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3.百部:润肺止咳杀虫灭虱4.紫苑:润肺下气化痰止咳5.款冬花:润肺下气止咳化痰6.枇杷叶:清肺止咳和胃降逆7.桑白皮:泻肺平喘利水消肿8.葶苈子:泻肺平喘利水消肿9.白果:敛肺平喘止带缩尿10.马兜铃:清肺化痰止咳平喘清肠疗痔11.胖大海:清宣肺气清肠通便12.洋金花:平喘止咳解痉定痛14.安神药重镇安神1.朱砂:清心镇惊安神解毒2.磁石:镇惊安神平肝潜阳聪耳明目纳气定喘3.龙骨:镇惊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收湿敛疮4.琥珀:镇惊安神活血散瘀利尿通淋养心安神1.酸枣仁:养心益肝安神敛汗2.柏子仁:养心安神润肠通便3.合欢皮:解郁安神活血消肿4.远志:宁心安神祛痰开窍消散痈肿15.平肝息风药平抑肝阳药:1.石决明:平肝潜阳清肝明目2.珍珠母:平肝潜阳安神定惊明目外用燥湿收敛3.牡蛎:重镇安神潜阳补阴软坚散结4.代赭石:平肝潜阳重镇降逆凉血止血5.刺蒺藜:平肝疏肝祛风明目6.罗布麻:平抑肝阳清热利尿息风止痉药:1.羚羊角:平肝息风清肝明目清热解毒2.牛黄: 化痰开窍凉肝息风清热解毒3.珍珠:安神定惊明目消翳解毒生肌4.钩藤:清热平肝息风定惊5.天麻: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6.地龙:清热定惊通络平喘利尿7.全蝎:息风止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8.蜈蚣:息风止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9.僵蚕:祛风定惊化痰散结16.开窍药1.麝香:开窍醒神活血通经消肿止痛催生下胎2.冰片:开窍醒神清热止痛3.苏合香:开窍醒神辟秽止痛4.石菖蒲:开窍醒神化湿和胃宁神益志17.补虚药补气药:1.人参: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益智2.西洋参:补气养阴清热生津3.党参:补脾肺气补血生津4.太子参: 补气健脾生津润燥5.黄芪:健脾补中升阳举陷益卫固表利尿托毒生肌6.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尿止汗安胎7.山药: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8.白扁豆: 补脾和中化湿9.甘草:补脾益气祛痰止咳缓急止痛清热解毒调和诸药10.大枣: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11.蜂蜜: 补中润燥止痛解毒补阳药1.鹿茸:补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调冲任托疮毒2.紫河车:补肾益精养血益气3.淫羊藿:补肾壮阳祛风除湿4.巴戟天:补肾助阳祛风除湿5.仙茅: 温肾壮阳祛寒除湿6.杜仲:补肝肾强筋骨安胎7.续断:补益肝肾强筋健骨止血安胎疗伤续折8.肉苁蓉:补肾助阳润肠通便9.补骨脂: 补肾助阳固精缩尿温脾止泻纳气平喘10.益智仁:暖肾固精缩尿温脾开胃摄唾11.菟丝子:补阳益精养肝明目止泻安胎12.沙宛子:补肾固精养肝明目13.蛤蚧:补肺益肾纳气平喘助阳益精14.冬虫夏草:益肾补肺止血化痰补血药1.当归:补血调经活血止痛润肠通便2.熟地黄:补血养阴益精填髓3.白芍: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4.阿胶:补血滋阴润肺止血5.何首乌(制):补血益精固肾乌须何首乌(生):解毒截疟润肠通便6.龙眼肉:补益心脾养血安神补阴药1.北沙参:养阴清肺益胃生津2.南沙参:养阴清肺益胃生津补气化痰3.百合:养阴润肺清心安神4.麦冬:养阴生津润肺清心5.天冬:养阴润燥清肺生津6.石斛:养胃生津滋阴清热7.玉竹:滋阴润肺生津止渴8.黄精: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9.枸杞子:滋补肝肾益精明目10.墨旱莲:滋补肝肾凉血止血11.女贞子:滋补肝肾乌须明目12.龟甲:滋阴潜阳益肾健骨养血补心13.鳖甲:滋阴潜阳退热除蒸软坚散结18.收涩药固表止汗1.麻黄根:固表止汗2.浮小麦:固表止汗益气除热敛肺涩肠1.五味子: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2.乌梅:敛肺止咳涩肠止泻安蛔止痛生津止渴3.五倍子:敛肺降火止咳止汗涩肠止泻固精止遗收敛止血收湿敛疮4.诃子:涩肠止泻敛肺止咳利咽开音5.肉豆蔻:涩肠止泻温中行气6.赤石脂:涩肠止泻收敛止血敛疮生肌固精缩尿止带1.山茱萸:补益肝肾收敛固涩2.桑螵蛸:固精缩尿补肾助阳3.金樱子:固精缩尿止带涩肠止泻4.海螵蛸: 固精止带收敛止血制酸止痛收湿敛疮5.莲子:固精止带补脾止泻益肾养心6.芡实:益肾固精健脾止泻除湿止带7.椿皮:清热燥湿收敛止带止泻止血19.攻毒杀虫止痒药1.雄黄:解毒杀虫祛痰截疟2.硫磺:外用解毒杀虫疗疮内服补火助阳通便3.白矾:外用解毒杀虫燥湿止痒内服止血止泻化痰4.蛇床子:杀虫止痒燥湿温肾壮阳5.蟾蜍:解毒止痛开窍醒神6.蜂房: 攻毒杀虫祛风止痛20.拔毒化腐生肌药1.升药:拔毒去腐2.砒石:(外用蚀疮去腐内服劫痰平喘,截疟)外用适量,研末撒敷,宜作复方散剂或入膏药,药捻用. 内服一次0.002~0.004克,入丸,散.3.炉甘石:解毒明目退翳收湿止痒敛疮4.硼砂:外用清热解毒内服清肺化痰中药学横向总结•要药•辛温解表、宣肺利尿之要药:麻黄•鼻渊头痛之要药:辛夷•治寒饮伏肺之要药:细辛•治项背强痛之要药:葛根•治肝胆疾患及少阳证之要药:柴胡•升阳举陷的要药:升麻•治气分实热和肺胃实火之要药:石膏•治肝阳眩晕,目珠夜痛及瘰疬肿结之要药:夏枯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之要药:生地黄•治疗一切痈肿疔疮阳证之要药:金银花•治湿热火郁、湿热泻痢之要药:黄连•治肝经湿热,实火之要药:龙胆草•治血热毒盛所致诸证之要药:大青叶•治肺痈之要药:鱼腥草•治疗咽喉肿痛的要药:山豆根•治疗痈肿疔毒之要药:蚤休•治疗梅毒的要药:土茯苓•治疗肠痈之要药:红藤、败酱草•治疗阳明腑实证(热结便秘)之要药:大黄•治肠胃实热内结、燥屎坚硬难下之要药:芒硝•治疗寒积便秘之要药:巴豆•治风寒湿痹肢体拘挛或麻木之要药:威灵仙•久风顽痹、筋脉拘急及吐泻转筋之要药:木瓜•治风痹或痹证痛重之要药:徐长卿•治肝肾亏虚胎动不安之要药:桑寄生•治风寒湿痹、筋骨软弱或四肢拘挛之要药:五加皮•芳化湿浊的要药:藿香•治湿阻中焦之要药:苍术•行气消积除胀之要药:厚朴•湿热淋证之要药:瞿麦•诸淋涩痛之要药:海金沙•治疗膏淋之要药:萆解•治砂淋、石淋之要药:金钱草•治湿热黄疸之要药:茵陈•补火助阳、回阳救逆之要药:附子•温中散寒之要药:干姜•治下元虚冷、虚阳上浮诸证之要药:肉桂•中寒肝逆或肝寒气滞诸痛之要药:吴茱萸•胃寒呕逆之要药:丁香•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为治痰的要药:橘皮•治胃肠积滞及痰滞胸痞之要药:枳实•行气调中止痛之要药:木香•疏肝理气、调经止痛之要药:香附•治胸痹之要药:薤白•止呃之要药:柿蒂•治油腻肉积之要药:山楂•消食运脾之要药:鸡内金•治小儿疳积之要药:使君子•治血热妄行之要药:大蓟•治水火烫伤之要药:地榆•安胎之要药:苎麻根•收敛止血之要药:白芨•温经止血之要药:炮姜•血瘀诸痛之要药:五灵脂•活血行气凉血之要药:郁金•治烫伤及毒蛇咬伤之要药:虎杖•治妇科经产病之要药:益母草•活血调经,凉血消痈,安神,为妇科之要药:丹参•活血调经,祛风止痛,为妇科活血调经之要药:川芎•散瘀止痛,接骨疗伤,为伤科接骨续筋之要药:自然铜•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为外伤科之要药:乳香•治湿痰寒痰呕吐之要药:半夏•治肺胃气逆之要药:旋复花•治痰热及胸痹之要药:瓜蒌•治新久咳嗽之要药:百部•治疗咳喘之要药:杏仁•治疗“皮里膜外之痰”之要药:白芥子•治心火亢盛之心神不安、惊悸失眠之要药:朱砂•治肝阳上亢及目疾之要药:石决明•治肝阳、肝风及肝火所致病证之要药:羚羊角•清热平肝、息风止痉之要药:钩藤•治肝阳眩晕之要药:天麻•开窍醒神回苏之要药:麝香、冰片•大补元气救脱之要药:人参•肺虚咳嗽、肾虚作喘之要药:蛤蚧•温补肾阳,补督脉、益精血之要药:鹿茸•治肾虚腰膝酸痛或筋骨无力之要药:杜仲•补血活血,调经止痛,为补血调经之要药:当归•补血滋阴,益精填髓,为补血之要药:熟地黄•补益肝肾之要药:山茱萸•治脾寒泻痛或多涎唾之要药:益智仁•眼科外用之要药:炉甘石•拔毒化腐,为外科之要药:升药•疥疮之要药:硫磺•良药•治热毒血痢之良药:白头翁•治寒湿中阻、脾胃气滞之良药:砂仁•治湿热淋痛之良药:滑石•治乳汁不下及热痹之良药:木通•理气良药:沉香•出血、瘀血诸证之良药:三七•补肝肾、益精血为滋补良药:何首乌•治崩漏带下之良药:乌贼骨•佳品•疏肝解郁之佳品:香附•外用治头虱、体虱之佳品:百部•治心经热盛神昏谵语之佳品:羚羊角•活血通经、止通之佳品:麝香•平补气阴之佳品:山药黄精•阴阳并补之佳品:山茱萸菟丝子•肝肾亏虚胎漏或胎动之佳品:杜仲•肾阳不足、精血亏虚之佳品:蛤蚧•内科补血之佳品:当归•圣药•“呕家圣药”: 生姜•“疮家圣药”: 连翘•通用药•发表散风通用药:荆芥•治风通用药:防风•治痹证通用药:秦艽•经典用语•“风病、疮病、血病为要药”:荆芥•“夏月麻黄”:香薷•“斩关夺门之功”:巴豆•“将军”:大黄•“焦三仙”焦山楂、焦神曲、焦麦芽•“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香附•“血中之气药”:川芎“头痛不离川芎”(风寒、风热、风湿、血瘀、血虚)•“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之要药”:延胡索•“一味丹参散,功同四物汤”(活血祛瘀、凉血清心)•“祛瘀生新”:桃仁•“引血、引火下行”:牛膝•“风药中之润剂”秦艽、荆芥、防风、桑寄生•病证选药•安胎: 紫苏(气滞胎动) 黄芩(胎热胎动) 砂仁(气滞胎动) 苎麻根(胎热、胎漏胎动)竹茹(胎热胎动) 白术(脾虚气弱胎动) 杜仲(肝肾虚亏)桑寄生(肝肾虚亏)续断(肝肾虚亏)菟丝子(肾虚)•鱼蟹中毒: 紫苏,生姜,•破伤风:防风蝉蜕天南星白附子天麻全蝎蜈蚣•胃寒呕吐:丁香生姜吴茱萸高良姜沉香•胃热呕吐:芦根竹茹枇杷叶胃火牙痛:石膏•阴署证:香薷•风湿寒痹、肩臂疼痛:羌活•项背强痛:葛根•风湿痹痛、四肢拘挛:桑枝•太阳头痛:羌活•阳明头痛:白芷•厥阴头痛: 藁本(巅顶头痛)•鼻渊头痛: 辛夷苍耳子细辛•引产: 天花粉•无汗骨蒸:牡丹皮•有汗骨蒸:地骨皮•梅毒:土茯苓•胃癌、食管癌、直肠癌:白花蛇舌草•鸡眼赘疣:鸦胆子•回乳:芒硝(外用)麦芽•诸骨鲠喉:威灵仙•吐泻转筋:木瓜蚕沙•膏淋:萆薢•血淋:蒲黄•虚寒呃逆:丁香•寒疝腹痛:乌药荔枝核•泌尿系或肝胆结石症:鸡内金虎杖•肺胃出血:白及•手足皲裂:白及•脱发: 侧柏叶(外用)•阴疽流注: 白芥子•痨嗽及百日咳:百部•噤口痢:石菖蒲•休息痢:鸦胆子•热毒血痢、阿米巴痢:白头翁•口中甜腻:佩兰•排石:海金沙金钱草鸡内金郁金核桃仁•喉痹:络石藤灯心草•口疮:吴茱萸•龋齿疼痛:筚拨•手足皲裂:白芨•失音:诃子桔梗胖大海•顽固性头痛及风湿顽痹:全蝎蜈蚣•毒蛇咬伤:紫花地丁蚤休白花蛇舌草穿心莲金钱草半夏•退虚热:知母黄柏牡丹皮青蒿白薇地骨皮银柴胡胡黄连秦艽龟甲鳖甲•利咽:薄荷牛蒡子板蓝根射干山豆根马勃玄参巴豆牛黄胖大海桔梗•透疹:荆芥薄荷牛蒡子蝉蜕升麻葛根浮萍芦根紫草•升阳举陷:升麻柴胡葛根黄芪•亡阳证:附子干姜•引火归元治命门火衰证:肉桂•寒凝肝脉诸痛证:吴茱萸•泻痢里急后重:木香•米面薯芋食滞证:麦芽•绦虫证:鹤草芽槟榔南瓜子雷丸榧子芜荑•风痰证:天南星•滑脱诸证:龙骨牡蛎•阴虚火旺的喘咳痰血证:西洋参•乌须黑发:何首乌女贞子黑芝麻•肾不纳气之喘:蛤蚧补骨脂沉香磁石紫河车•润肠通便:火麻仁郁李仁柏子仁核桃仁桃仁决明子榧子苏子冬葵子栝楼当归何首乌黑芝麻桑葚肉苁蓉胖大海知母生地黄锁阳杏仁•烫烧伤:四季青紫珠地榆虎杖侧柏叶•脱发:侧柏叶•疟疾:柴胡青蒿草果鸦胆子槟榔何首乌常山•胸痹:薤白•通经下乳:路路通关木通通草漏芦王不留行穿山甲冬葵子•梅毒:土茯苓•脾胃虚寒吐泻:砂仁•血淋涩痛:石韦蒲黄•乳痈:蒲公英漏芦丝瓜络远志•肺痈:鱼腥草薏苡仁栝楼•肠痈:红藤败酱草牡丹皮络石藤薏苡仁栝楼大黄•梅核气证:绿萼梅紫草半夏紫苏•暑湿吐泻:白扁豆高血脂症:山楂蒲黄姜黄没药•降血压:杜仲夏枯草决明子青葙子车前子罗布麻地龙青木香大蓟小蓟马兜铃桑白皮荠菜臭梧桐淫羊藿山茱萸稀莶草山楂。

2023年执业药师备考重点总结

2023年执业药师备考重点总结

2023年执业药师备考重点总结一、中药与方剂的十个重要考点:1.初步奠定了中药学理论根底的本草著作是:《神农本草经》;载药365种,按三品分类。

2.我国最早的药典性本草著作是:唐代的《新修本草》;载药850种,创始图文对照编写形式;由长孙无忌、李领衔,苏敬等21人编写而成。

3.清代代表性的本草著作是:《本草纲目拾遗》; 赵学敏;该本草著作冠新增药物之最,新增药物716种(注意区别《本草经集注》载药数730种)。

4.载药数最多的`本草著作是:《中华本草》(8980种);其反映了2000年来我国的医药学成就。

5.辛味所示的作用是:发散、行气、活血、芳香化湿、芳香开窍等;不良作用:耗气、伤阴;气虚阴亏者不宜使用。

6.肺寒咳嗽宜选用的药物性味是:味苦性寒归肺经药;清热燥湿药的性味大多为苦寒;发散风寒药的性味大多为辛温。

7.病位在上,病势下陷宜选择药物的药性是:升浮性;病位在下,病势向上宜选择药物的药性是:沉降性。

沉降药性具有的成效是:泻下通便、平肝潜阳、清热泻火、息风止痉、利水渗湿、止咳平喘、收敛固涩;其趋向大多向下、向内;升浮药性具有的成效是:发散解表、升阳举陷、涌吐、透疹等;其趋向多向外、向上。

8.对应病症的成效:止咳、止泻、止痛、止汗、涩精止遗,分别针对咳嗽、腹泻、疼痛、出汗、遗精遗尿等病症加以改善。

麻黄配桂枝、石膏配知母、大黄配芒硝、附子配干姜属于的配伍关系是:相须。

9.减效的配伍关系是:相恶,一般应当防止。

人参配莱菔子、人参配五灵脂属于相恶减效。

10.方剂组成原那么是指:君、臣、佐、使。

二、国家根本药物制度记忆口诀1.根本药物遴选原那么防治必需、平安有效、价格合理、使用方便、中西药并重、根本保障、临床首选和基层可以装备。

2.国家根本药物工作委员会职能(1)负责协调解决制定和施行国家根本药物制度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相关政策问题;(2)确定国家根本药物制度框架;(3)确定国家根本药物目录遴选和调整的原那么、范围、程序和工作方案;(4)审核国家根本药物目录。

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重点笔记

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重点笔记

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重点笔记郁证1.肝气郁结[症状]精神抑郁,心情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痛无定处,脘闷嗳气,不思饮食,大便不调,月事不行。

苔薄腻,脉弦。

[治法]疏肝解郁,理气畅中。

[方药]柴胡疏肝散(柴胡、枳壳、白芍、炙甘草、香附、川芎)加减。

[中成药选用]可酌情选用柴胡疏肝丸、逍遥丸、丹栀逍遥丸、四逆散中的一种。

2.痰气郁结[症状]精神抑郁,胸部闷塞,胁肋胀满,咽中如有物梗塞,吞之不下,咯之不出。

苔白腻,脉弦滑。

[治法]行气开郁,化痰散结。

[方药]半夏厚朴汤(半夏、厚朴、茯苓、紫苏、生姜)加减。

[中成药选用]可酌情选用柴胡疏肝丸、丹栀逍遥丸、解郁安神颗粒中的其中一种分别与二陈丸或礞石滚痰丸合用。

3.心脾两虚[症状]多思善疑,头晕神疲,心悸害怕,失眠健忘,纳差,面色不华。

舌质淡,苔薄白,脉细。

[治法]健脾养心,补益气血。

[方药]归脾汤(人参、黄芪、白术、茯神、酸枣仁、龙眼肉、木香、炙甘草、当归、远志、生姜、大枣)加减。

[中成药选用]可酌情选用归脾丸、解郁安神颗粒、安神健脑液中的一种。

阳痿1.心脾两虚[症状]阳痿不举,心悸,失眠多梦,神疲乏力,面色萎黄,食少纳呆,腹胀便溏。

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补益心脾。

[方药]归脾汤(人参、黄芪、白术、茯神、炒枣仁、龙眼肉、木香、甘草、当归、远志、生姜、大枣)加减。

[中成药选用]可酌情选用人参养荣丸、人参归脾丸、归脾丸、十全大补丸中的一种。

2.肾阳不振[症状]阳事不举,成举而不坚,精薄清冷,神疲乏怠,畏寒肢冷,面色白,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夜尿清长。

苔薄白,脉沉细。

[治法]温胃壮阳。

[方药]右归丸(地黄、山药、山茱萸、枸杞子、杜仲、菟丝子、附子、肉桂、当归、鹿角胶)加减。

[中成药选用]可酌情选用金匮肾气丸或桂附地黄丸。

3.肝郁不舒[症状]阳事不起,或起而不坚,心情抑郁,胸胁胀痛,脘闷不适,食少便溏。

苔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解郁。

[方药]逍遥散(柴胡、白术、白芍、当归、茯苓、炙甘草、薄荷、煨姜)加减。

执业药师 中药综合 黄金考点

执业药师 中药综合 黄金考点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黄金必考点※执业药师与中药药学服务的知识点总结※黄金考点一:常用古文献典籍《黄帝内经》:最早的中医典籍,现存最早、最为系统的医学经典著作。

《伤寒论》:“众方之祖”。

《金匮要略方论》:开创了内伤杂病辨证论治的体系。

《巢氏诸病源候论》:第一本证候学专著。

《温疫论》:中医史上第一部论温疫的专著。

《神农本草经》:药物三品分类原则。

载药365种。

是最早的本草学专著。

《本草经集注》:首创自然属性分类方法。

《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现存最早的完整的本草合刊本。

《本草纲目》:共载药1892种,方剂11096首,附有药物图谱1109幅。

《肘后备急方》:此书属急症手册性质。

《备急千金要方》:“大医习业”、“大医精诚”。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我国第一部成药典《普济方》:收方61739首。

是中国古代收方最多的方书。

《雷公炮炙论》:我国第一部炮制专著。

《炮炙大法》:继《雷公炮炙论》之后第二部炮制专著,雷公炮制十七法。

※中医理论基础的知识点总结※黄金考点一:阴阳的相互关系对立制约:“阴阳对待”,阴阳相反,相互抑制、相互约束,维持事物或现象的动态平衡。

互根互用:“阴阳互藏”,“阳根于阴,阴根于阳”,即阴阳有相互资生、相互促进的关系。

消长平衡:阴消阳长,阳消阴长;“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

相互转化:“物极”关系。

阴阳的互根互用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也是是阴阳转化的内在根据。

黄金考点二:五脏与六腑的生理功能肝:主疏泄,主藏血。

心:主血脉,主神明。

脾:主运化,主统血。

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与肃降;主通调水道;朝百脉,主治节。

肾: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主水;主纳气。

胆:贮藏和排泄胆汁;主决断。

小肠:主受盛和化物;泌别清浊。

胃:主受纳腐熟;主通降。

大肠:传化糟粕,并吸收部分水液。

膀胱:贮尿和排尿。

三焦:“孤府”,元气运行的通路和水液运行的通道。

“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

黄金考点三:气血津液元气:“原气”、“真气”,是人体最基本、最重要的气,是人体生命活动原动力。

执业医师中药学知识点

执业医师中药学知识点

执业医师中药学知识点一、中药学概述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起源、制剂、性能、功效以及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学科。

中药学的内容主要包括中药的分类、药材的采集、加工、质量控制等方面。

二、中药的分类1.按来源分类:(1)动物药:如牛黄、麝香等。

(2)植物药:如人参、枸杞、黄芪等。

(3)矿物药:如石膏、朱砂等。

2.按处理分类:(1)鲜药:未经加工的药材,如鲜枸杞、鲜姜等。

(2)生药:经简单加工而成的药材,如生地、生石膏等。

(3)炮制药:经炒、炙、炒、制等炮制方法处理后的药材,如深山何首乌、焦三七等。

3.按性能分类:(1)寒性药:具有凉血、散寒等功效的药物,如黄连、川贝母等。

(2)热性药:具有清热解毒、散瘀活血等功效的药物,如黄芩、地黄等。

三、中药的制剂和配方1.制剂(1)汤剂:指将中药材煎煮后的药液,例如清热解毒汤。

(2)丸剂:将药物研磨成细末,加入黏合剂制成的丸状剂型,例如桂枝丸。

(3)散剂:将药物研磨成细末,贮存在密封容器中的剂型,例如连翘散。

(4)膏剂:将药物加入油脂、糖浆等制成的半固体剂型,例如麻黄膏。

(5)浴剂:用于外用泡浴或洗涤的中药制剂,例如艾叶浴剂。

2.配方中药的临床应用往往需要将多种中药配伍使用,以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配方的形式有古方和新方,根据疾病症状和治疗需要选择合适的配伍方式。

四、中药的质量控制1.药材的质量控制(1)药材的外观:包括颜色、气味、纹理等。

(2)药材的理化性质:包括水分含量、灰分、挥发油含量等。

(3)药材的微生物限度:检测药材中的细菌、霉菌等微生物的含量。

(4)药材中的重金属含量:测试药材中是否超过安全标准的重金属含量。

2.制剂的质量控制(1)含量测定:用于测试制剂中有效成分的含量。

(2)外观检查:包括颜色、气味、形状等。

(3)溶出度测试:测试制剂在一定时间内溶出有效成分的百分比。

五、中药的药理学作用中药的药理学作用是指中药对人体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产生作用的过程和机制。

常见的中药药理学作用有抗菌、抗炎、抗氧化、调节免疫等。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知识总结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知识总结

中医要药麻黄——喘家圣药本品辛、微苦,温。

归肺、膀胱经。

可宣通肺气以平喘止咳,凡肺气壅遏而致肺失宣降之咳喘证,无论寒、热、痰、饮,有无表证皆可配伍应用,为宣肺平喘之良药。

桔梗——舟楫之剂本品辛散苦泄,性平和,善上行,专走肺经,为肺经气分之要药。

善开宣肺气、化痰宽胸而治咳嗽痰多,无论外感内伤、属寒属热均可应用。

此外,取其开宣肺气之壅滞而通二便,用治癃闭、便秘。

取其性主上行,载药上行之功,在清泄肺热的方药中,加入桔梗,以引药上行。

附子——回阳救逆第一品药本品辛甘大热,为纯阳燥烈之品,有毒力猛,入心、肾、脾经,有回阳救逆作用,为回阳救逆第一药,主治亡阳证。

茯苓——痰饮要药茯苓善健脾而渗泄水湿,使湿无所聚,痰无由生,故可治疗痰饮之目眩心悸及饮停于胃而呕吐者。

牛膝——下行、通补本品苦甘酸平,入肝、肾经。

性善下行,功善活血通经,常治妇科经产诸疾及跌打伤痛。

制用则善补肝肾强筋骨,为治肾虚腰痛及久痹腰膝酸痛无力之常品。

能引火(血)下行,以降上炎之火,每治气火上逆之吐血、衄血、头痛眩晕,或阴虚火旺之喉痹、齿痛、口疮。

此外,本品还“能引诸药下行”。

故临床用药欲其下行者,常用本品作引经药。

能利尿通淋,用于淋证,水肿,小便不利等证。

肉桂——引火归源本品辛甘热,归肾、脾、心经。

善补命门之火,益阳消阴,并能引火归源,为治命们火衰及虚阳上浮诸证之要药。

麝香——开窍要药本品辛温气极香,主入心经,走窜之性甚烈,有极强的开窍通闭醒神之效,最宜闭证神昏,为醒神回苏要药。

无论寒闭、热闭,用之皆效。

香附——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本品辛甘微苦,芳香性平。

主归肝经。

善能散肝气之郁,性平而无寒热之偏,并有良好的止痛作用,故为疏肝理气解郁之要药。

凡肝郁气滞之证,无论寒热虚实均可使用。

又善疏肝理气,调经止痛。

肝为藏血之脏,气为血之帅,肝气调和则血行通畅,故本品又为调经止痛之主药。

凡肝气郁滞之妇女月经不调、痛经经闭以及胎产诸病,均持为要药。

故李时珍称之为“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

执业中药师之中药学考点总汇

执业中药师之中药学考点总汇

中药学知识要点一、解表药1、辛温解表药1)麻黄:发汗,平喘,利水。

2)桂枝:助阳解表,温通经脉,通阳利水,温通胸阳,温中散寒。

3)紫苏:发表散寒,行气宽中,安胎,解鱼蟹毒。

4)生姜: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5)荆芥:祛风解表,透疹止痒,止血。

6)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

7)羌活: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8)细辛: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

9)白芷:散风解表,通窍止痛,燥湿止带,消肿排脓,止痒。

10)香薷:发汗解表,和中化湿,利水消肿。

11)藁本:发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12)苍耳子:散风寒,通鼻窍,除湿止痛,止痒。

13)辛夷:散风寒,通鼻窍。

2、辛凉解表药1)薄荷: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疏肝。

用于上焦。

表虚自汗者不宜用。

2)牛蒡子:疏散风热,宣肺利咽,解毒透疹,消肿疗疮。

长于清解热毒。

3)蝉蜕:疏散风热,透疹止痒,明目退翳,息风止痉。

长于祛风解痉与明目开音。

蝉蜕配胖大海,清宣肺气,利咽开音力强,善治风热或肺热之咽痛声哑。

4)桑叶: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凉血止血。

桑叶配菊花,桑叶配黑芝麻。

5)菊花: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

菊花配枸杞子。

疏散风热多用黄菊花,平肝明目多用白菊花。

6)葛根:发表解肌,解热透疹,生津止咳,升阳止泻。

为治项背强痛之要药。

生葛根配黄连、黄芩,既清热燥湿解毒,又透热升阳止泻,主治湿热泻痢初起。

7)柴胡: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为治肝胆疾患之要药,又为治气虚下陷所常用。

柴胡配黄芩,清解半表半里之邪热效强,治少阳寒热往来效著。

解表退热宜生用,疏肝解郁宜醋炙用。

8)升麻: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阳举陷。

9)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祛风止痛。

主散头面部风热、清利头目而止头面部诸痛。

10)淡豆豉:解表,除烦。

二、清热药1、清热泻火药1)石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敛生肌(锻后用)。

重在清解。

为治气分高热和肺胃实火之要药。

石膏配知母,清热泻火、滋阴生津力更强,既治热病气分高热证,又治肺胃火热伤津证。

执业医师、药师中药学考点总结

执业医师、药师中药学考点总结

中药学考试重点•辛温解表、宣肺利尿之要药:麻黄•鼻渊头痛之要药:辛夷•治寒饮伏肺之要药:细辛•治项背强痛之要药:葛根•治肝胆疾患及少阳证之要药:柴胡•升阳举陷的要药:升麻•治气分实热和肺胃实火之要药:石膏•治肝阳眩晕,目珠夜痛及瘰疬肿结之要药:夏枯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之要药:生地黄•治疗一切痈肿疔疮阳证之要药:金银花•治湿热火郁、湿热泻痢之要药:黄连•治肝经湿热,实火之要药:龙胆草•治血热毒盛所致诸证之要药:大青叶•治肺痈之要药:鱼腥草•治疗咽喉肿痛的要药:山豆根•治疗痈肿疔毒之要药:蚤休•治疗梅毒的要药:土茯苓•治疗肠痈之要药:红藤、败酱草•治疗阳明腑实证(热结便秘)之要药:大黄•治肠胃实热内结、燥屎坚硬难下之要药:芒硝•治疗寒积便秘之要药:巴豆•治风寒湿痹肢体拘挛或麻木之要药:威灵仙•久风顽痹、筋脉拘急及吐泻转筋之要药:木瓜•治风痹或痹证痛重之要药:徐长卿•治肝肾亏虚胎动不安之要药:桑寄生•治风寒湿痹、筋骨软弱或四肢拘挛之要药:五加皮•芳化湿浊的要药:藿香•治湿阻中焦之要药:苍术•行气消积除胀之要药:厚朴•湿热淋证之要药:瞿麦•诸淋涩痛之要药:海金沙•治疗膏淋之要药:萆解•治砂淋、石淋之要药:金钱草•治湿热黄疸之要药:茵陈•补火助阳、回阳救逆之要药:附子•温中散寒之要药:干姜•治下元虚冷、虚阳上浮诸证之要药:肉桂•中寒肝逆或肝寒气滞诸痛之要药:吴茱萸•胃寒呕逆之要药:丁香•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为治痰的要药:橘皮•治胃肠积滞及痰滞胸痞之要药:枳实•行气调中止痛之要药:木香•疏肝理气、调经止痛之要药:香附•治胸痹之要药:薤白•止呃之要药:柿蒂•治油腻肉积之要药:山楂•消食运脾之要药:鸡内金•治小儿疳积之要药:使君子•治血热妄行之要药:大蓟•治水火烫伤之要药:地榆•安胎之要药:苎麻根•收敛止血之要药:白芨•温经止血之要药:炮姜•血瘀诸痛之要药:五灵脂•活血行气凉血之要药:郁金•治烫伤及毒蛇咬伤之要药:虎杖•治妇科经产病之要药:益母草•活血调经,凉血消痈,安神,为妇科之要药:丹参•活血调经,祛风止痛,为妇科活血调经之要药:川芎•散瘀止痛,接骨疗伤,为伤科接骨续筋之要药:自然铜•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为外伤科之要药:乳香•治湿痰寒痰之要药:半夏•治肺胃气逆之要药:旋复花•治痰热及胸痹之要药:瓜蒌•治新久咳嗽之要药:百部•治疗咳喘之要药:杏仁•治疗“皮里膜外之痰”之要药:白芥子•治心火亢盛之心神不安、惊悸失眠之要药:朱砂•治肝阳上亢及目疾之要药:石决明•治肝阳、肝风及肝火所致病证之要药:羚羊角•清热平肝、息风止痉之要药:钩藤•治肝阳眩晕之要药:天麻•开窍醒神回苏之要药:麝香、冰片•大补元气救脱之要药:人参•肺虚咳嗽、肾虚作喘之要药:蛤蚧•温补肾阳,补督脉、益精血之要药:鹿茸•治肾虚腰膝酸痛或筋骨无力之要药:杜仲•补血活血,调经止痛,为补血调经之要药:当归•补血滋阴,益精填髓,为补血之要药:熟地黄•补益肝肾之要药:山茱萸•治脾寒泻痛或多涎唾之要药:益智仁•眼科外用之要药:炉甘石•拔毒化腐,为外科之要药:升药•疥疮之要药:硫磺•良药•治热毒血痢之良药:白头翁•治寒湿中阻、脾胃气滞之良药:砂仁•治湿热淋痛之良药:滑石•治乳汁不下及热痹之良药:木通•理气良药:沉香•出血、瘀血诸证之良药:三七•补肝肾、益精血为滋补良药:何首乌•治崩漏带下之良药:乌贼骨•佳品•疏肝解郁之佳品:香附•外用治头虱、体虱之佳品:百部•治心经热盛神昏谵语之佳品:羚羊角•活血通经、止通之佳品:麝香•平补气阴之佳品:山药黄精•阴阳并补之佳品:山茱萸菟丝子•肝肾亏虚胎漏或胎动之佳品:杜仲•肾阳不足、精血亏虚之佳品:蛤蚧•内科补血之佳品:当归•圣药•“呕家圣药”: 生姜•“疮家圣药”: 连翘•通用药•发表散风通用药:荆芥•治风通用药:防风•治痹证通用药:秦艽•经典用语•“风病、疮病、血病为要药”:荆芥•“夏月麻黄”:香薷•“斩关夺门之功”:巴豆•“将军”:大黄•“焦三仙”焦山楂、焦神曲、焦麦芽•“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香附•“血中之气药”:川芎“头痛不离川芎”(风寒、风热、风湿、血瘀、血虚)•“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之要药”:延胡索•“一味丹参散,功同四物汤”(活血祛瘀、凉血清心)•“祛瘀生新”:桃仁•“引血、引火下行”:牛膝•“风药中之润剂”秦艽、荆芥、防风、桑寄生•病证选药•安胎: 紫苏(气滞胎动) 黄芩(胎热胎动) 砂仁(气滞胎动) 苎麻根(胎热、胎漏胎动)竹茹(胎热胎动) 白术(脾虚气弱胎动) 杜仲(肝肾虚亏)桑寄生(肝肾虚亏)续断(肝肾虚亏)菟丝子(肾虚)•鱼蟹中毒: 紫苏,生姜,•破伤风:防风蝉蜕天南星白附子天麻全蝎蜈蚣•胃寒呕吐:丁香生姜吴茱萸高良姜沉香•胃热呕吐:芦根竹茹枇杷叶胃火牙痛:石膏•阴署证:香薷•风湿寒痹、肩臂疼痛:羌活•项背强痛:葛根•风湿痹痛、四肢拘挛:桑枝•太阳头痛:羌活•阳明头痛:白芷•厥阴头痛: 藁本(巅顶头痛)•鼻渊头痛: 辛夷苍耳子细辛•引产: 天花粉•无汗骨蒸:牡丹皮•有汗骨蒸:地骨皮•梅毒:土茯苓•胃癌、食管癌、直肠癌:白花蛇舌草•鸡眼赘疣:鸦胆子•回乳:芒硝(外用)麦芽•诸骨鲠喉:威灵仙•吐泻转筋:木瓜蚕沙•膏淋:萆薢•血淋:蒲黄•虚寒呃逆:丁香•寒疝腹痛:乌药荔枝核•泌尿系或肝胆结石症:鸡内金虎杖•肺胃出血:白及•手足皲裂:白及•脱发: 侧柏叶(外用)•阴疽流注: 白芥子•痨嗽及百日咳:百部•噤口痢:石菖蒲•休息痢:鸦胆子•热毒血痢、阿米巴痢:白头翁•口中甜腻:佩兰•排石:海金沙金钱草鸡内金郁金核桃仁•喉痹:络石藤灯心草•口疮:吴茱萸•龋齿疼痛:筚拨•手足皲裂:白芨•失音:诃子桔梗胖大海•顽固性头痛及风湿顽痹:全蝎蜈蚣•毒蛇咬伤:紫花地丁蚤休白花蛇舌草穿心莲金钱草半夏•退虚热:知母黄柏牡丹皮青蒿白薇地骨皮银柴胡胡黄连秦艽龟甲鳖甲•利咽:薄荷牛蒡子板蓝根射干山豆根马勃玄参巴豆牛黄胖大海桔梗•透疹:荆芥薄荷牛蒡子蝉蜕升麻葛根浮萍芦根紫草•升阳举陷:升麻柴胡葛根黄芪•亡阳证:附子干姜•引火归元治命门火衰证:肉桂•寒凝肝脉诸痛证:吴茱萸•泻痢里急后重:木香•米面薯芋食滞证:麦芽•绦虫证:鹤草芽槟榔南瓜子雷丸榧子芜荑•风痰证:天南星•滑脱诸证:龙骨牡蛎•阴虚火旺的喘咳痰血证:西洋参•乌须黑发:何首乌女贞子黑芝麻•肾不纳气之喘:蛤蚧补骨脂沉香磁石紫河车•润肠通便:火麻仁郁李仁柏子仁核桃仁桃仁决明子榧子苏子冬葵子栝楼当归何首乌黑芝麻桑葚肉苁蓉胖大海知母生地黄锁阳杏仁•烫烧伤:四季青紫珠地榆虎杖侧柏叶•脱发:侧柏叶•疟疾:柴胡青蒿草果鸦胆子槟榔何首乌常山•胸痹:薤白•通经下乳:路路通关木通通草漏芦王不留行穿山甲冬葵子•梅毒:土茯苓•脾胃虚寒吐泻:砂仁•血淋涩痛:石韦蒲黄•乳痈:蒲公英漏芦丝瓜络远志•肺痈:鱼腥草薏苡仁栝楼•肠痈:红藤败酱草牡丹皮络石藤薏苡仁栝楼大黄•梅核气证:绿萼梅紫草半夏紫苏•暑湿吐泻:白扁豆高血脂症:山楂蒲黄姜黄没药•降血压:杜仲夏枯草决明子青葙子车前子罗布麻地龙青木香大蓟小蓟马兜铃桑白皮荠菜臭梧桐淫羊藿山茱萸稀莶草山楂•明目退翳:秦皮青葙子密蒙花谷精草蝉蜕熊胆赤芍石决明珍珠母紫贝齿枸杞子木贼•扩瞳:青葙子•清心利尿:连翘关木通瞿麦竹叶淡竹叶•虚火咽痛:玄参•阴虚外感:玉竹•安蛔止痛:乌梅•配伍用药•麻黄配桂枝:风寒表实无汗证.•麻黄配杏仁:风寒束肺喘咳气逆.•麻黄配石膏:肺热咳喘.•桂枝配白芍:风寒表虚有汗证•柴胡配黄芩:少阳寒热往来•生葛配黄芩、黄连:湿热泻痢初起•石膏配知母:热病气分实热证和肺胃火热伤津证•知母配黄柏:阴虚火旺•知母配川贝母:阴虚劳嗽肺燥咳嗽•栀子配茵陈:湿热黄疸•黄连配吴茱萸:肝火犯胃、湿热中阻之呕吐泛酸•黄连配木香:湿热泻痢腹痛、里急后重•黄柏配苍术:湿热诸证,尤其下焦湿热•白薇配玉竹:阴虚外感•大黄陪芒硝:实热积滞、大便燥结、坚硬难下•大黄配巴豆、干姜:寒积便秘•独活配桑寄生:风湿痹痛、腰膝酸软•苍术配厚朴、陈皮:湿阻中焦或夹食积•滑石配甘草:暑热烦渴•附子配干姜:亡阳欲脱及中虚寒盛•附子配麻黄、细辛:阳虚外感•丁香配柿蒂:虚寒呕逆•高良姜配香附:寒凝气滞、肝气犯胃之胃脘胀痛•橘皮配半夏:痰湿滞中客肺止咳喘•枳实配白术:脾虚气滞夹积夹湿证•川楝子配延胡索:血瘀气滞诸痛•薤白配瓜蒌:痰浊痹阻、胸阳不振之胸痹证•蒲黄配五灵脂:血瘀胸胁心腹诸痛及血瘀出血•郁金配石菖蒲:痰火或湿热蒙蔽清窍之神昏、、癫狂•旋复花配代赭石:气逆呕恶、喘息•朱砂配磁石:烦躁不安、心悸失眠•人参配附子:亡阳气脱人参配蛤蚧:肺肾两虚、动辄气喘•人参配麦冬、五味子:气阴两虚之口渴、多汗及消渴•黄芪配柴胡、升麻:中气下陷诸证•甘草配白芍:脘腹或四肢拘急疼痛•当归配黄芪:血虚或气血双亏解表药发散风寒药清热药泻下药祛风湿药。

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考点

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考点

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考点考点1:《本草经集注》创立了新的编写体例:药物分类按自然属性进行区分,改进了《本经》三品分类法;所载药物内容采用朱墨、大小字体分书法,保持了引录文献的原有面貌。

创设了“诸病通用药”专项,以病证类药。

考点2:患者咨询的内容一般可分为:(1)药品名称包括通用名、商品名、别名。

(2)适应病证药品适应病证与患者病情相对应。

(3)用药禁忌各种禁忌,包括配伍禁忌、妊娠禁忌、证候禁忌、饮食禁忌等。

(4)用药方法包括口服药品的正确服用方法、服用时间和用药前的特殊提示;栓剂、滴眼剂、气雾剂等外用剂型的正确使用方法;缓释制剂、控释制剂、肠溶制剂等特殊剂型的用法;如何避免漏服药物,以及漏服后的补救方法。

(5)用药剂量包括首次剂量、维持剂量;每日用药次数、间隔;疗程。

(6)服药后预计疗效及起效时间、维持时间。

(7)药品的不良反应与药物相互作用。

(8)有否替代药物或其他疗法。

(9)药品的鉴定辨识、贮存和有效期。

(10)药品价格、报销,是否进入医疗保险报销目录等。

考点3:“肺失肃降”,可见呼吸短促、喘息、咳痰等症状;两者又常相互影响,可见呼吸功能失常、津液代谢障碍等病症。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考点4:咳嗽-风热犯肺证【症状】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嗄哑,咳痰不爽,痰黏稠或稠黄,喉燥咽痛,口渴,鼻流黄涕,头痛,肢楚,恶风身热。

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考点5:乳痈-热毒炽盛证【症状】乳房肿痛加剧,皮肤焮红灼热,继之肿块变软,有应指感;或溃后脓出不畅,红肿热痛不消,有“传囊”现象;伴壮热不退,口渴喜饮,便秘溲赤。

舌质红,苔黄腻,脉洪数。

【治法】清热解毒,托里透脓。

【方剂】五味消毒饮合透脓散。

考点6:郁证-心神失养证【症状】精神恍惚,心神不宁,多疑易惊,悲忧善哭,喜怒无常,或时时欠伸,或手舞足蹈,骂詈喊叫等。

舌质淡,脉弦。

【方剂】甘麦大枣汤。

考点7:“诸病通用药”考点8:寒极生热,热极生寒体现了阴阳哪种关系?考点9:参麦注射液与氯化钠500毫升考点10:扶正解表不包括?考点11:泻心汤用什么黄连?考点12:五更泻是脾肾阳虚还是肾阳虚?考点13:肝阳头痛—胀痛;湿性头痛—重痛考点14:生姜与半夏,金银花与连翘,生姜与黄芩考点15:细辛,白矾,雷公藤的不良反应考点16:咽喉肿痛:风热和火毒的中成药考点17:培土生金与金水相生考点18:虚劳-气虚,阴虚,阳虚中成药考点19:肺胀-肺肾气虚,咳嗽痰热,咳嗽风寒中成药考点20:肺与肾,脾与肾体现的关系考点21:便秘:热秘、气秘、虚秘—中成药考点22:淋证:热淋,劳淋证型考点23:郁证:心神失养,痰气郁结,肝气郁结方剂考点24:特殊煎煮方法:包煎,冲服,捣碎考点25:番木鳖碱解毒用药考点26:消渴-气阴两虚证、脾胃气虚证考点27:中成药与药引的配伍应用考点27:不寐-肝火扰心和痰热扰心考点29:咳嗽-风热犯肺证。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重点考点梳理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重点考点梳理

第一章中药与药品质量标准考点一历代本草代表作著作作者年代载药数学术贡献《神农本草经》汉代365种(1)上、中、下三品(2)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3)初步奠定了中药学的理论基础(四气五味、有毒无毒、配伍法度,剂型选择)《本草经集注》陶弘景南北朝730种(1)首创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食)(2)初步确定了综合性本草著作的编写模式《新修本草》-《唐本草》隋唐时期850种(1)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药典性质,世界历史上第一部药典(2)开创图文并照先例《证类本草》唐慎微宋代1746种图文对照,方药并收《本草纲目》李时珍明代1892种集我国16世纪以前药学成就之大成《本草纲目拾遗》赵学敏清代921种(新增716种)创古本草增收新药之冠《中华本草》当代全面总结了传统药学成就本草代表作。

考点二中药的性能1.四气(四性):寒热温凉(平),它反映药物在影响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方面的作用性质,是说明药物作用性质的重要概念之一。

四气确定依据(人体反应)效用不良反应代表药物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重点考点梳理寒减轻或消除热证清热、泻火、凉血、解热毒伤阳助寒石膏、知母凉温减轻或消除寒证温里散寒、补火助阳、回阳救逆伤阴助火煨姜,附子,干姜热平性寒热偏性不明显2.五味五味作用特点治疗作用举例不良作用应用注意辛能散发散荆芥、薄荷耗气伤阴气虚阴亏者慎用能行行气,活血香附、川芎甘能补补虚黄芪、熟地、核桃仁,枸杞子腻膈碍胃,令人中满,(闭门留寇)湿阻、食积、中满气滞者慎用能缓缓急饴糖,甘草能和和中,调和药性解药,食毒甘草、蜂蜜淡能渗,能利渗湿利水猪苓、茯苓伤津液阴虚津亏者慎用酸能收、能涩收敛固涩五味子,五倍子(久泻久利),乌梅,山茱萸收敛邪气邪未尽之证均当慎用生津,安蛔木瓜,乌梅涩收敛固涩龙骨(脱证),赤石脂(久痢脱肛)苦泄通泄大黄苦寒,泻热通便伤津、伐胃津液大伤及脾胃虚弱者不宜大量用降泄苦杏仁:降泄肺气;代赭石:降逆,治呃逆呕喘清泄黄连、栀子燥燥湿苍术、厚朴:治寒湿黄柏、苦参:治湿热坚坚阴黄柏、知母:泻火存阴坚厚肠胃少量黄连止泻中药学专业知识一重点考点梳理咸能软软坚散结昆布、海藻:治疗瘰疬、痰核鳖甲:治癥瘕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高血压动脉硬化者慎用,脾虚便溏者慎用能下泻下通便芒硝:热结便秘3.升降浮沉白前↓,桔梗↑;二向性:胖大海、前胡举例功效白前↓降气祛痰止咳桔梗↑宣肺,利咽,祛痰,排脓前胡↓↑降气祛痰↓,宣散风热↑胖大海↑↓清肠通便↓,清宣肺气↑升降浮沉-所示效用功效升浮类药升阳发表、祛风散寒、涌吐、开窍沉降类药泻下、清热、利水渗湿、重镇安神、潜阳息风、消积导滞、降逆止呕、收敛固涩、止咳平喘等考点三功效的分类1.按照中医辨证学分类针对八纲辨证表里解表、温里寒热散表热、清里热虚实补虚、泻实阴阳补阴、滋阴、敛阴、补阳针对病因辨证六淫与疫疠散风、祛寒、清暑七情镇惊、定惊、解郁(七情)饮食劳伤消食、消积、强身外伤生肌、敛疮针对气血津液辨证气、血、津液病补气、行气;养血;生津、利水针对脏腑辨证心脏养心,清心,泻心火肺宣肺、温肺、清肺、润肺大肠通肠(便)、润肠、滑肠、涩肠脾脏补脾、健脾、温脾、运脾针对经络辨证与六经辨证经络辨证或六经辨证的各经病证相对应和解少阳、散太阳经风寒针对卫气营血辨证与卫气营血辨证的卫分、气分、营分、血分病辨证相对应疏散风热、清气分热、清营分热针对三焦辨证三焦辨证宣化上焦湿浊、芳化中焦湿浊,清利下焦湿热2.按中医治疗学分类对因功效针对病因起治疗作用祛邪、扶正、调理脏腑功效、消除病理产物等对症功效缓解或消除疾病过程中出现的某些或某种症状止痛、止血、止呕、止咳、平喘、止汗、涩肠止泻、涩精止遗等病证功效营血辨证截疟、蚀疣、祛风湿、通鼻窍、利胆退黄、消痈排脓、驱杀绦虫对现代病症功效夏枯草降血压,决明子降血脂,天花粉降血糖,半枝莲抗肿瘤考点四中药主治病证—简称主治分类特点实例病名类以疾病的名称表述疟疾、肺痈、肠痈、水火烫伤、毒蛇咬伤等证名类以疾病的证名表述——使用最多热淋、血淋、热咳、冷哮、湿热黄疸、风热表证、风寒表证、风寒挟湿表证症状名类以病或证的某一症状名称,使用最少惊悸、耳鸣、耳聋、口臭等借用西医学的病症胃下垂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中药学专业知识一重点考点梳理考点五液体辅料及作用辅料作用代表药材酒引药上行,活血通络,祛风散寒、矫臭矫味黄连、大黄、当归、白芍、续断、丹参、川芎、蕲蛇、黄芩醋引药入肝,理气、止痛、解毒,散瘀止痛,矫味矫臭,促进有效成分煎出延胡索、甘遂、商陆、大蓟、芫花、三棱、乳香、没药、香附、柴胡蜂蜜补中润燥止咳,解毒,矫味矫臭,调和药性甘草、麻黄、紫菀、百部、马兜铃、白前、黄芪、枇杷叶盐水引药入肾,引药下行、强筋骨,软坚散结,解毒,防腐,并能矫味知母、黄柏、杜仲、巴戟天、小茴香、橘核、泽泻、车前子、乳香、沙苑子姜汁发表散寒,温中止呕,解毒;开痰,减毒厚朴、竹茹、草果、半夏、黄连麻油润肠通便、解毒生肌、使药物质地酥脆、利于粉碎蛤蚧、三七、淫羊藿、马钱子米泔水、吴茱萸汁、白萝卜汁、羊脂油、鳖血、山羊血、白矾溶液、胆汁、石灰水、甘草汁、黑豆汁考点六固体辅料作用和代表药材辅料作用代表药材米补中益气,健脾和胃;除烦止渴,止泻痢党参、斑蝥、红娘子麦麸和中益脾、缓和药物的燥性、除去不良气味枳壳、苍术、僵蚕、白术、山药、泽泻、六神曲灶心土入脾,温中和胃、止血、涩肠止泻白术、山药、当归、白芍蛤粉清热、利湿、化痰、软坚阿胶河砂作为中间传热体,使坚韧的药物便于粉碎马钱子、骨碎补、鳖甲、鸡内金、狗脊滑石粉利尿,清热,解暑解毒水蛭、刺猬皮、鱼鳔胶考点七七情配伍七情定义举例应用原则单行单味药发挥预期治疗效果独参汤据情酌选相须性能相类似的药物合用石膏+知母;麻黄+桂枝增效,充分利用相使性能功效有某种共性的两药同用,一药为主,一药为辅黄芪+茯苓、枸杞子+菊花;黄连+木香相畏一种药物的毒烈之性,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半夏畏生姜减毒、应用毒烈药时需考虑选用相杀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烈之性生姜杀半夏相恶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人参恶莱菔子减效,用药时应加以注意相反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或增强毒害反应乌头反半夏、甘草反甘遂增毒,原则上应绝对禁止考点八方剂与治法-组方原则君药对主证或主病起主要治疗,不可缺少臣药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和主证治疗兼病或兼证佐药佐助药协助君、臣药加强治疗直接治疗次要兼证佐制药消除或减缓君、臣药的毒性或烈性反佐药与君药药性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使药引经药使诸药直达病所调和药调和诸药的作用,使其合力祛邪中药学专业知识一重点考点梳理考点九中药化学成分常用的提取方法方法名称优点缺点浸渍法(冷)(1)不加热,适用于提取对热不稳定成分;(2)适用于提取含大量淀粉、树胶、果胶、黏液质的中药(1)提取率低(2)提取时间长(3)以水为提取溶剂时,提取液容易发霉渗漉法(1)不加热,适用于提取对热不稳定成分;(2)提取效率高于浸渍法(1)溶剂消耗量大(2)费时长煎煮法适合对热稳定物质提取溶剂只能用水回流提取法易挥发的有机溶剂+加热回流;后者用到索氏提取器连续回流提取法超声提取法不改变成分的化学结构超临界流体萃取CO2多用于脂溶性成分,挥发性成分,尤其适用于提取不稳定、易氧化、受热易分解的挥发性成分水蒸气蒸馏法具有挥发性的、能随水蒸气蒸馏而不被破坏,且难溶或不溶于水的成分挥发油升华法用于提取具有升华性的成分樟脑,咖啡因考点十结构研究中采用的主要方法结构研究方法作用1.质谱(MS)确定分子量及求算分子式2.红外光谱(IR)确定官能团的种类3.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确定共轭体系4.核磁共振谱(NMR)核磁共振氢谱(1H-NMR)化学位移+耦合常数氢核磁共振碳谱(13C-NMR,DEPT)化学位移碳考点十一影响吸收的因素生理因素①胃肠液的成分和性质②胃排空速率③其他药物因素①药物的脂溶性和解离度:通常脂溶性大的药物和未解离的分子型药物易于透过细胞膜②药物的溶出速度剂型因素①固体制剂的崩解与溶出②剂型:静脉>吸入>肌内>皮下>舌下或直肠>口服>皮肤;口服制剂:溶液剂>混悬剂>胶囊剂>片剂>包衣片。

执业中医师考试中药学考点

执业中医师考试中药学考点

执业中医师考试中药学考点
执业中医师考试中药学的考点主要包括中药的产地、采收加工、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用法用量等。

具体来说,考生需要掌握常用中药的分类、功效、适应证、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等知识点,还需要掌握中药配伍、中药药性理论、中药的煎煮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在中药学中,常见的考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中药的分类与功效:根据中药的药性、功效等特点,将中药分为解表药、清热药、
泻下药、祛风湿药、化湿药、利水渗湿药、温里药、理气药、消食药、止血药等类别,并掌握各类中药的功效主治。

2.中药的性味归经:了解中药的性味归经,掌握中药的性能特点,能够根据病情选择
合适的中药进行治疗。

3.中药的用法用量:掌握中药的用法用量,包括煎煮方法、用药剂量、用药时间等,
能够正确使用中药。

4.中药配伍:了解中药配伍的基本原则和常用配伍方法,能够根据病情进行合理的中
药配伍。

5.中药药性理论:掌握中药的药性理论,包括寒热温凉四气、辛甘酸苦咸五味、升降
浮沉等,能够理解中药的药性特点和治疗作用。

6.中药的采收加工:了解中药的采收加工方法,包括采收时间、加工方法等,能够正
确采收加工中药。

在备考执业中医师考试时,考生需要注重对中药学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多做练习题,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还需要注重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提高自己的临床应用能力。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总结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总结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总结一、解表药(一)发散风寒药1.麻黄(发汗解表要药)药性:辛、微苦,温。

归肺、膀胱经。

功效及应用:a.发汗解表:风寒表证、表实无汗证b.宣肺平喘:胸闷咳喘c.利水消肿:风水水肿2.桂枝药性:辛甘温。

归心、肺、膀胱经。

功效和应用:a.发汗解肌:表实无汗、表虚有汗、虚人外感b.温通经脉:诸寒凝血滞诸痛证c.助阳化气:水肿、痰饮。

d.平冲降逆:心悸、奔豚。

3.紫苏叶药性:辛温。

归肺脾经功效和应用:a.解表散寒:风寒表证兼气滞,兼咳嗽痰多。

b.行气和胃:脾胃气滞、妊娠呕吐、梅核气c.解鱼虾毒4.生姜:呕家圣药药性:辛、微温。

归肺脾胃经功效和应用:a.解表散寒:风寒轻证b.温中止呕:脾胃寒证,胃寒呕吐c.化痰止咳:寒痰咳嗽d.解鱼虾毒5香薷(夏月解表之药、六月之麻黄)药性;辛,微温。

归肺、脾、胃经功效和应用:a.发汗解表:风寒表证挟湿、恶寒发热、头痛无汗b.化湿和中:内伤暑湿、腹痛吐泻c.利水消肿:水肿、小便不利、脚气浮肿5.荆芥(发散药中最为平和之品)药性;辛、微温。

归肺、肝经。

功效及应用;a.解表散风:风寒、风热表证,头痛。

b.透疹:麻疹不透、风疹瘙痒c.消疮:疮疡初起6.防风(治风要药)药性:辛、甘,微温。

归膀胱、肝、脾经。

功效和应用:a.祛风解表:风寒风热表证,虚人外感,风湿表证b.胜湿止痛:风疹瘙痒、风湿痹症c.息风止痉:破伤风7.羌活药性:辛、苦、温。

归膀胱、肾经。

功效和应用:a.解表散寒:风寒表证、头痛项强b.祛风除湿:风湿痹痛(上半身)c.止痛:肩背酸痛8.白芷药性;辛、温。

归肺、胃、大肠经。

功效和应用:a.解表散寒:风寒表证,头痛,鼻塞b.祛风止痛:风寒风热牙痛、痹痛、眉棱疼痛c.宣通鼻窍:鼻渊,鼻鼽、鼻塞流涕d.燥湿止带:带下增多e.消肿排脓:疮疡初起,后期9.细辛药性:辛温。

归心、肺、肾经。

功效和应用:a.解表散寒;风寒表证,头身疼痛鼻塞、阳虚外感b.祛风止痛:头身疼痛、鼻渊痛、少阴头痛、牙痛、风湿痹痛c.通窍::鼻渊,鼻鼽、中风、痰厥昏迷d.温肺化饮:痰饮咳喘10.藁本药性:辛、温。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药学》考点总结!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药学》考点总结!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药学》考点总结!1、生姜: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毒。

①被称为“呕家圣药”。

2、香薷: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

①被称为“夏月麻黄”。

3、羌活: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①善治上半身风寒湿痹;②善治风寒夹湿证;③善治太阳头痛。

4、白芷: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①善治阳明经头痛,眉棱骨痛,为治阳明头痛要药。

5、藁本:祛风散寒,除湿止痛。

①善治巅顶头痛。

6、辛夷:发散风寒,通鼻窍。

①为治鼻渊要药。

7、蝉蜕: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明目退翳,息风止痉。

①善疏散肝经风热而明目退翳;②小儿惊风。

8、柴胡:解毒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①善疏解半表半里之邪,为治少阳证的要药。

9、葛根: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

①善治颈项强痛。

10、石膏: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敛疮生肌、收湿止血。

①为清肺胃实热的要药。

11、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①善清肺胃胆及大肠之湿热;②尤善清中上焦湿热,肺火及上焦实热。

12、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①清中焦邪热而解毒;②心经实火,治心火亢盛;③为治湿热泻痢要药。

13、黄柏: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

①长于清下焦湿热;②清相火,退虚热如骨蒸盗汗。

14、金银花: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①为治一切内痈外痈的要药;②善散肺经热邪。

15、连翘: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散风热。

①有“疮家圣药”之称;②长于清心火,散上焦风热。

16、蒲公英: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湿通淋。

①为清热解毒,消痈散结之佳品,为治乳痈要药。

17、鱼腥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

①既清肺热,又消痈排脓,为治肺痈要药。

18、射干:清热解毒,消痰利咽。

①为治咽喉肿痛常用之品。

19、白头翁: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①为治热毒血痢良药,如白头翁汤。

20、漏芦:清热解毒,消痈散结,通经下乳,舒筋通脉。

21、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①为清热凉血止血要药。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总结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总结

辛温解表、宣肺利尿之要药:麻黄治热毒血痢之良药:白头翁鼻渊头痛之要药:辛夷治寒湿中阻、脾胃气滞之良药:砂仁治寒饮伏肺之要药:细辛治湿热淋痛之良药:滑石治项背强痛之要药:葛根治乳汁不下及热痹之良药:木通治肝胆疾患及少阳证之要药:柴胡理气良药:沉香升阳举陷的要药:升麻出血、瘀血诸证之良药:三七治气分实热和肺胃实火之要药:石膏补肝肾、益精血为滋补良药:何首乌治肝阳眩晕,目珠夜痛及瘰疬肿结之要药:夏枯草治崩漏带下之良药:乌贼骨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之要药:生地黄治疗一切痈肿疔疮阳证之要药:金银花治湿热火郁、湿热泻痢之要药:黄连疏肝解郁之佳品:香附治肝经湿热,实火之要药:龙胆草外用治头虱、体虱之佳品:百部治血热毒盛所致诸证之要药:大青叶治心经热盛神昏谵语之佳品:羚羊角治肺痈之要药:鱼腥草活血通经、止通之佳品:麝香治疗咽喉肿痛的要药:山豆根平补气阴之佳品:山药 黄精治疗痈肿疔毒之要药:蚤休阴阳并补之佳品:山茱萸 菟丝子治疗梅毒的要药:土茯苓肝肾亏虚胎漏或胎动之佳品:杜仲治疗肠痈之要药:红藤、败酱草肾阳不足、精血亏虚之佳品:蛤蚧治疗阳明腑实证(热结便秘)之要药:大黄内科补血之佳品:当归治肠胃实热内结、燥屎坚硬难下之要药:芒硝治疗寒积便秘之要药:巴豆治风寒湿痹肢体拘挛或麻木之要药:威灵仙久风顽痹、筋脉拘急及吐泻转筋之要药:木瓜治风痹或痹证痛重之要药:徐长卿治肝肾亏虚胎动不安之要药:桑寄生治风寒湿痹、筋骨软弱或四肢拘挛之要药:五加皮芳化湿浊的要药:藿香治湿阻中焦之要药:苍术行气消积除胀之要药:厚朴湿热淋证之要药:瞿麦诸淋涩痛之要药:海金沙“风病、疮病、血病为要药”:荆芥治疗膏淋之要药:萆解“夏月麻黄”:香薷治砂淋、石淋之要药:金钱草“斩关夺门之功”:巴豆治湿热黄疸之要药:茵陈“将军”:大黄补火助阳、回阳救逆之要药:附子“焦三仙” 焦山楂、焦神曲、焦麦芽温中散寒之要药:干姜“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香附治下元虚冷、虚阳上浮诸证之要药:肉桂“血中之气药”:川芎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总结3.佳品4.圣药5.通用药6.经典用语治风通用药: 防风治痹证通用药一.性能特点1.要药2.良药“呕家圣药”: 生姜“疮家圣药”: 连翘发表散风通用:荆芥中寒肝逆或肝寒气滞诸痛之要药:吴茱萸“头痛不离川芎”(风寒、风热、风湿、血瘀胃寒呕逆之要药:丁香“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治一身上下诸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为治痰的要药:橘皮“一味丹参散,功同四物汤”(活血祛瘀、凉治胃肠积滞及痰滞胸痞之要药:枳实“祛瘀生新”:桃仁行气调中止痛之要药:木香“引血、引火下行”:牛膝疏肝理气、调经止痛之要药:香附“风药中之润剂” 秦艽、荆芥、防风、桑寄治胸痹之要药:薤白7.病证选药止呃之要药:柿蒂治油腻肉积之要药:山楂高血脂症:山楂蒲黄姜黄没药消食运脾之要药:鸡内金毒蛇咬伤:紫花地丁蚤休白花蛇舌草穿心治小儿疳积之要药:使君子破伤风:防风蝉蜕天南星白附子天麻全治血热妄行之要药:大蓟胃寒呕吐:丁香生姜吴茱萸高良姜沉香治水火烫伤之要药:地榆胃热呕吐:芦根竹茹枇杷叶安胎之要药:苎麻根胃火牙痛:石膏收敛止血之要药:白芨阴署证:香薷温经止血之要药:炮姜风湿寒痹、肩臂疼痛:羌活血瘀诸痛之要药:五灵脂项背强痛:葛根活血行气凉血之要药:郁金风湿痹痛、四肢拘挛:桑枝治烫伤及毒蛇咬伤之要药:虎杖太阳头痛:羌活治妇科经产病之要药:益母草阳明头痛:白芷活血调经,凉血消痈,安神,为妇科之要药:丹参厥阴头痛: 藁本(巅顶头痛)活血调经,祛风止痛,为妇科活血调经之要药:川芎鼻渊头痛: 辛夷苍耳子细辛散瘀止痛,接骨疗伤,为伤科接骨续筋之要药:自然铜引产: 天花粉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为外伤科之要药:乳香无汗骨蒸:牡丹皮治湿痰寒痰之要药:半夏有汗骨蒸:地骨皮治肺胃气逆之要药:旋复花梅毒:土茯苓治痰热及胸痹之要药:瓜蒌胃癌、食管癌、直肠癌:白花蛇舌草治新久咳嗽之要药:百部鸡眼赘疣:鸦胆子治疗咳喘之要药:杏仁回乳:芒硝(外用)麦芽治疗“皮里膜外之痰” 之要药:白芥子诸骨鲠喉:威灵仙治心火亢盛之心神不安、惊悸失眠之要药:朱砂吐泻转筋:木瓜蚕沙治肝阳上亢及目疾之要药:石决明膏淋:萆薢治肝阳、肝风及肝火所致病证之要药:羚羊角血淋:蒲黄清热平肝、息风止痉之要药:钩藤虚寒呃逆:丁香治肝阳眩晕之要药:天麻寒疝腹痛:乌药荔枝核开窍醒神回苏之要药:麝香、冰片泌尿系或肝胆结石症:鸡内金虎杖大补元气救脱之要药:人参肺胃出血:白及肺虚咳嗽、肾虚作喘之要药:蛤蚧手足皲裂:白及温补肾阳,补督脉、益精血之要药:鹿茸脱发: 侧柏叶(外用)治肾虚腰膝酸痛或筋骨无力之要药:杜仲阴疽流注: 白芥子补血活血,调经止痛,为补血调经之要药:当归痨嗽及百日咳:百部补血滋阴,益精填髓,为补血之要药:熟地黄噤口痢:石菖蒲补益肝肾之要药:山茱萸休息痢:鸦胆子治脾寒泻痛或多涎唾之要药:益智仁热毒血痢、阿米巴痢:白头翁眼科外用之要药:炉甘石口中甜腻:佩兰拔毒化腐,为外科之要药:升药排石:海金沙金钱草鸡内金郁金核桃仁疥疮之要药:硫磺喉痹:络石藤灯心草口疮:吴茱萸龋齿疼痛:筚拨引火归元治命门火衰证:肉桂手足皲裂:白芨寒凝肝脉诸痛证:吴茱萸失音:诃子桔梗胖大海泻痢里急后重:木香胸痹:薤白米面薯芋食滞证:麦芽顽固性头痛及风湿顽痹:全蝎蜈蚣绦虫证:鹤草芽槟榔南瓜子雷丸榧子芜荑升阳举陷:升麻柴胡葛根黄芪风痰证:天南星烫烧伤:四季青紫珠地榆虎杖侧柏叶滑脱诸证:龙骨牡蛎脱发:侧柏叶阴虚火旺的喘咳痰血证:西洋参疟疾:柴胡青蒿草果鸦胆子槟榔何首乌乌须黑发:何首乌女贞子黑芝麻梅毒:土茯苓肾不纳气之喘:蛤蚧补骨脂沉香磁石紫河车脾胃虚寒吐泻:砂仁透疹:荆芥薄荷牛蒡子蝉蜕升麻葛根浮萍芦根紫草血淋涩痛:石韦蒲黄扩瞳:青葙子乳痈:蒲公英漏芦丝瓜络远志清心利尿:连翘关木通瞿麦竹叶淡竹叶肺痈:鱼腥草薏苡仁栝楼虚火咽痛:玄参肠痈:红藤败酱草牡丹皮络石藤薏苡仁阴虚外感:玉竹梅核气证:绿萼梅紫草半夏紫苏安蛔止痛:乌梅暑湿吐泻:白扁豆鱼蟹中毒: 紫苏,生姜,亡阳证:附子干姜退虚热:知母黄柏牡丹皮青蒿白薇地骨皮银柴胡胡黄连秦艽龟甲鳖甲利咽:薄荷牛蒡子板蓝根射干山豆根马勃玄参巴豆牛黄胖大海桔梗润肠通便:火麻仁郁李仁柏子仁核桃仁桃仁苏子栝楼当归何首乌黑芝麻肉苁蓉胖大海生地黄锁降血压:杜仲夏枯草决明子车前子罗布麻地龙大蓟小蓟马兜铃桑白皮臭梧桐淫羊藿山茱萸稀莶明目退翳:秦皮青葙子密蒙花谷精草蝉蜕熊胆赤芍石决明珍珠母紫贝齿枸杞子木贼通经下乳:路路通关木通通草漏芦王不留行穿山甲冬葵子菟丝子(肾虚)杜仲(肝肾亏虚)桑寄生(肝肾亏虚)续断(肝肾亏虚)安胎:白术(脾虚气弱胎动)竹茹(胎热胎动)砂仁(气滞胎动)紫苏(气滞胎动)黄芩(胎热胎动)苎麻根(胎热、胎漏胎动)药:砂仁之良药:木通滋补良药:何首乌之佳品:百部语之佳品:羚羊角菟丝子:杜仲虚之佳品:蛤蚧为要药”:荆芥焦神曲、焦麦芽之主帅”:香附学总结.佳品.圣药通用药经典用语用药: 防风通用药:秦艽.良药呕家圣药”: 生姜疮家圣药”: 连翘风通用药:荆芥寒、风热、风湿、血瘀、血虚)中血滞,治一身上下诸痛之要药”:延胡索四物汤”(活血祛瘀、凉血清心)艽、荆芥、防风、桑寄生病证选药黄姜黄没药蚤休白花蛇舌草穿心莲金钱草半夏天南星白附子天麻全蝎蜈蚣姜吴茱萸高良姜沉香花蛇舌草金虎杖草鸡内金郁金核桃仁蝎蜈蚣胡葛根黄芪珠地榆虎杖侧柏叶果鸦胆子槟榔何首乌常山丝瓜络远志牡丹皮络石藤薏苡仁栝楼大黄紫草半夏紫苏苁蓉胖大海生地黄锁阳杏仁桐淫羊藿山茱萸稀莶草山楂。

医药师中药学知识点

医药师中药学知识点

医药师中药学知识点中药学是医药师职业中重要的一门学科,它涉及到中药的种类、性能、功效、使用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掌握中药学知识是医药师提供专业药物服务的基础,下面将介绍一些医药师常需要掌握的中药学知识点。

1. 中药基础知识中药学的基础知识包括中药的定义、分类、性味归经、药效等。

医药师需要了解中药的来源、制备方法以及中药的化学成分等基本信息,这有助于他们正确理解中药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2. 中草药的鉴别与质量评价中草药的质量评价是医药师在使用中药时必须重视的方面。

医药师需要学会中草药的外观、气味、质地等特征的辨识,并能够通过观察和测试方法评估中草药的质量。

3. 中药处方和配伍中药处方包括方剂的组成、用量和用法等方面的内容。

医药师需要学会根据病情和症状,合理选择中药并进行配伍,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4. 中药的药理学知识了解中药的药理学知识对于医药师正确使用中药具有重要意义。

医药师需要了解中药对不同器官和系统的作用机制,以及中药和西药的相互作用等内容,以确保中药的使用安全和疗效。

5. 中药对特定病症的应用中药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对于一些特定的病症,中药的治疗效果比西药更好。

医药师需要学会根据病情进行选择合适的中药,并能够正确指导患者服用中药。

6. 中药研究与科学发展中药研究是中药学领域中的重要内容,医药师需要关注中药研究的最新进展,掌握相关的科学发展动态。

了解中药的科学基础可以帮助医药师更好地理解中药的作用机制,并提供更专业的药物服务。

总而言之,中药学是医药师必须掌握的重要知识点之一。

通过学习中药学知识,医药师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中药,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药物服务。

同时,医药师还应该密切关注中药研究的最新进展,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中药学的知识是医药师发展职业的必备技能,也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社会和患者的重要保证。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知识点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知识点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知识点一、知识概述《中药的炮制》①基本定义:中药炮制啊,简单说就是根据中医药理论,按照医疗、调制、制剂、贮藏等不同要求以及药材自身性质,对中药进行加工处理的方法。

就好比你做菜,不同的菜(药材)得用不同的处理方式(炮制方法)才能做出可口(达到药用功效)的菜。

②重要程度:在中药学专业知识一里那可是相当重要啊。

它直接关系到药物的疗效、毒性、归经等各个方面。

不经过炮制的中药就像没加工的食材,不好用来治病。

③前置知识:需要先了解一些中药材的基本性质,像什么是寒性、热性药材啊,药材的形状、气味大概是怎样的。

就跟你学炒菜得先认识菜长啥样是一个道理。

④应用价值:在实际中,炮制后的中药更安全有效。

比如说生地黄性寒,主要是清热凉血,经过蒸制成熟地黄就变成了滋阴补血的药。

这在中医临床治病时非常关键,如果用错了炮制后的药材或者没炮制,可能就达不到治病效果甚至会有害。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在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当中,中药炮制处于中间重要位置呢。

它前面需要本草学、药用植物学等知识做基础,后面又和中药药剂学等密切相关。

要是把整个中药学知识体系比作一个大厦,炮制就是其中重要的建设环节。

②关联知识:和中药的性味归经、中药的化学成分这些知识点联系紧密。

因为炮制会改变药材的这些性质。

比如有些药材炮制后化学成分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其性味归经的表现。

③重难点分析:掌握难度中等偏上吧。

关键点在于要记住不同药材适用的炮制方法,以及炮制后药材的性质变化。

就像头疼每种食材哪种烹饪方式最好用,还得搞清楚做出来啥味。

④考点分析:考试里经常出现呢。

大多采用选择题、简答题等考查方式。

像直接问某药材常用的炮制方法,或者炮制后药材的功效有何改变这样的问题。

三、详细讲解【理论概念类】①概念辨析:中药炮制就是对原药材进行加工的全部过程。

这加工可包括净制、切制、炮炙等。

净制就是除去杂质啊,就像挑菜得把烂叶子去掉一样。

切制就是把药材切成合适的形状大小便于加工或者煎服。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专业知识一黄金必考点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专业知识一黄金必考点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专业知识一黄金必考点※中药质量标准知识点总结※黄金考点一:历代本草黄金考点二:中药性能-五味黄金考点三:中药炮制常用辅料黄金考点四:中药剂型不同剂型、不同给药方式的药物起效快慢顺序:静脉注射>吸入给药>肌内注射>皮下注射>直肠或舌下给药>口服液体制剂>口服固体制剂>皮肤给药。

中药制剂的使用安全风险的高低顺序:静脉注射>肌内注射>口服给药>外用给药。

黄金考点五:中药药材的性状鉴定黄金考点六:外源性有害物质及检测※中药材生产和炮制知识点总结※黄金考点一:道地药材黄金考点二:植物药和动物药的采收黄金考点三:炒法黄金考点四:炙法黄金考点五:煮法※中药化学成分知识点总结※黄金考点一:生物碱黄金考点二:麻黄的药理作用1.发汗 (麻黄水煎剂、麻黄挥发油、麻黄碱;兴奋外周α 1 受体)。

2.镇咳平喘 (麻黄水煎液、麻黄醇提取物、麻黄生物碱、麻黄碱)、祛痰 (麻黄挥发油)。

3.利尿 (D-伪麻黄碱)。

4.解热 (麻黄水煎液、麻黄挥发油、萜松醇)、镇痛 (麻黄挥发油、麻黄水煎液)、抗炎 (伪麻黄碱、甲基麻黄碱、麻黄碱)。

黄金考点三:醌类化合物的酸碱性黄金考点四:甾体母核的显色反应※常用中药的鉴别知识点总结※黄金考点一:牛膝与川牛膝黄金考点二:南沙参与北沙参黄金考点三:红花与西红花※中药制剂与剂型知识点总结※黄金考点一:明胶空心胶囊和软胶囊的囊材组成黄金考点二:丸剂的质量要求黄金考点三:片剂的质量要求黄金考点四:乳剂的不稳定现象及影响乳剂稳定性的因素1.乳剂的不稳定现象:分层、絮凝、转相、破裂、酸败。

2.影响乳剂稳定性的因素:乳化剂的性质、用量、分散相的浓度、分散介质的黏度、乳化及贮藏时的温度、制备方法及乳化器械、其他(如微生物污染)黄金考点五:混悬剂的常用附加剂黄金考点六:热原黄金考点七:注射剂的附加剂黄金考点八:栓剂的质量检测1.融变时限:脂肪性基质的栓剂30min融化;水溶性基质的栓剂60min溶解。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考试各章节高频考点、重点总结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考试各章节高频考点、重点总结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考试各章节高频考点、重点总
结.
以下是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考试各章节的高频考点和重点总结:
1. 中药学基础知识
- 中药的定义、分类和命名
- 中药的采集、储藏和鉴别
- 中药的炮制及其特点
- 中药的质量标准和质量控制方法
2. 中药的理论与应用
- 中药的药理学基础和药效成分
- 中药的配伍原则和禁忌
- 中药的适应症和应用范围
- 中药的副作用和毒副作用
3. 中药的药用植物
- 常用中草药的产地、种植和采收时间
- 常用中草药的性味、归经和功效
- 常用中草药的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
- 常用中草药的药材和药效互动
4. 中药的配方和制剂
- 方剂学的基本理论和分类
- 中药方剂的组成和配伍规律
- 中药的炮制和加工工艺
- 中药的制剂和药用辅料的选择
5. 中药的质量评价和疗效评价
- 中药质量评价的指标和方法
- 中药疗效评价的原则和方法
- 中药的安全性评价和合理用药
以上是《中药学专业知识一》考试各章节的高频考点和重点总结。

考生可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和备考。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 中药学总结(考试复习)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 中药学总结(考试复习)

中药学第一单元、解表药一、发散风寒药1.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2.桂枝:发汗解表,温经通阳,助阳化气。

3.紫苏:解表散寒,行气宽中,解鱼蟹毒。

脾胃气滞4.生姜: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毒。

胃寒呕吐5.香薷: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

水肿脚气6.荆芥:祛风解表,透疹消疮,止血。

7.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

风中之润剂,治风之通药8.羌活:辛苦温,归膀胱肾经。

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9.白芷: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燥,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10.细辛: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

煎服1-3g,反藜芦11.藁本:祛风散寒,除湿止痛。

12.苍耳子:发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止痛。

13.辛夷:发散风寒,通鼻窍。

二、辛凉解表药1.薄荷: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

2.牛蒡子:疏散风热,宣肺祛痰,利咽透疹,解毒散肿。

3.蝉蜕: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明目退翳,息风止痉。

小儿夜啼不安4.桑叶: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抑肝阳,清肝明目。

5.菊花: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6.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7.柴胡: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8.升麻:解表透疹,清热解毒,升阳阳气。

(中气虚弱、气虚下陷致肛脱)9.葛根: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生阳止泻。

10.淡豆豉:解表除烦,宣发郁热。

第二单元、清热药一、清热泻火药1.石膏: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敛疮生肌,收湿,止血。

宜先煎2.知母:清热泻火,生津润燥。

脾虚便溏者不宜用3.芦根: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止呕,利尿。

4.天花粉: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

5.淡竹叶:清热泻火,除烦,利尿。

6.栀子: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7.夏枯草:清热泻火,明目,散结消肿。

8.决明子:清热明目,润肠通便。

二、清热燥湿药:1.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2.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3.黄柏: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学考试重点•辛温解表、宣肺利尿之要药:麻黄•鼻渊头痛之要药:辛夷•治寒饮伏肺之要药:细辛•治项背强痛之要药:葛根•治肝胆疾患及少阳证之要药:柴胡•升阳举陷的要药:升麻•治气分实热和肺胃实火之要药:石膏•治肝阳眩晕,目珠夜痛及瘰疬肿结之要药:夏枯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之要药:生地黄•治疗一切痈肿疔疮阳证之要药:金银花•治湿热火郁、湿热泻痢之要药:黄连•治肝经湿热,实火之要药:龙胆草•治血热毒盛所致诸证之要药:大青叶•治肺痈之要药:鱼腥草•治疗咽喉肿痛的要药:山豆根•治疗痈肿疔毒之要药:蚤休•治疗梅毒的要药:土茯苓•治疗肠痈之要药:红藤、败酱草•治疗阳明腑实证(热结便秘)之要药:大黄•治肠胃实热内结、燥屎坚硬难下之要药:芒硝•治疗寒积便秘之要药:巴豆•治风寒湿痹肢体拘挛或麻木之要药:威灵仙•久风顽痹、筋脉拘急及吐泻转筋之要药:木瓜•治风痹或痹证痛重之要药:徐长卿•治肝肾亏虚胎动不安之要药:桑寄生•治风寒湿痹、筋骨软弱或四肢拘挛之要药:五加皮•芳化湿浊的要药:藿香•治湿阻中焦之要药:苍术•行气消积除胀之要药:厚朴•湿热淋证之要药:瞿麦•诸淋涩痛之要药:海金沙•治疗膏淋之要药:萆解•治砂淋、石淋之要药:金钱草•治湿热黄疸之要药:茵陈•补火助阳、回阳救逆之要药:附子•温中散寒之要药:干姜•治下元虚冷、虚阳上浮诸证之要药:肉桂•中寒肝逆或肝寒气滞诸痛之要药:吴茱萸•胃寒呕逆之要药:丁香•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为治痰的要药:橘皮•治胃肠积滞及痰滞胸痞之要药:枳实•行气调中止痛之要药:木香•疏肝理气、调经止痛之要药:香附•治胸痹之要药:薤白•止呃之要药:柿蒂•治油腻肉积之要药:山楂•消食运脾之要药:鸡内金•治小儿疳积之要药:使君子•治血热妄行之要药:大蓟•治水火烫伤之要药:地榆•安胎之要药:苎麻根•收敛止血之要药:白芨•温经止血之要药:炮姜•血瘀诸痛之要药:五灵脂•活血行气凉血之要药:郁金•治烫伤及毒蛇咬伤之要药:虎杖•治妇科经产病之要药:益母草•活血调经,凉血消痈,安神,为妇科之要药:丹参•活血调经,祛风止痛,为妇科活血调经之要药:川芎•散瘀止痛,接骨疗伤,为伤科接骨续筋之要药:自然铜•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为外伤科之要药:乳香•治湿痰寒痰之要药:半夏•治肺胃气逆之要药:旋复花•治痰热及胸痹之要药:瓜蒌•治新久咳嗽之要药:百部•治疗咳喘之要药:杏仁•治疗“皮里膜外之痰”之要药:白芥子•治心火亢盛之心神不安、惊悸失眠之要药:朱砂•治肝阳上亢及目疾之要药:石决明•治肝阳、肝风及肝火所致病证之要药:羚羊角•清热平肝、息风止痉之要药:钩藤•治肝阳眩晕之要药:天麻•开窍醒神回苏之要药:麝香、冰片•大补元气救脱之要药:人参•肺虚咳嗽、肾虚作喘之要药:蛤蚧•温补肾阳,补督脉、益精血之要药:鹿茸•治肾虚腰膝酸痛或筋骨无力之要药:杜仲•补血活血,调经止痛,为补血调经之要药:当归•补血滋阴,益精填髓,为补血之要药:熟地黄•补益肝肾之要药:山茱萸•治脾寒泻痛或多涎唾之要药:益智仁•眼科外用之要药:炉甘石•拔毒化腐,为外科之要药:升药•疥疮之要药:硫磺•良药•治热毒血痢之良药:白头翁•治寒湿中阻、脾胃气滞之良药:砂仁•治湿热淋痛之良药:滑石•治乳汁不下及热痹之良药:木通•理气良药:沉香•出血、瘀血诸证之良药:三七•补肝肾、益精血为滋补良药:何首乌•治崩漏带下之良药:乌贼骨•佳品•疏肝解郁之佳品:香附•外用治头虱、体虱之佳品:百部•治心经热盛神昏谵语之佳品:羚羊角•活血通经、止通之佳品:麝香•平补气阴之佳品:山药黄精•阴阳并补之佳品:山茱萸菟丝子•肝肾亏虚胎漏或胎动之佳品:杜仲•肾阳不足、精血亏虚之佳品:蛤蚧•内科补血之佳品:当归•圣药•“呕家圣药”: 生姜•“疮家圣药”: 连翘•通用药•发表散风通用药:荆芥•治风通用药:防风•治痹证通用药:秦艽•经典用语•“风病、疮病、血病为要药”:荆芥•“夏月麻黄”:香薷•“斩关夺门之功”:巴豆•“将军”:大黄•“焦三仙”焦山楂、焦神曲、焦麦芽•“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香附•“血中之气药”:川芎“头痛不离川芎”(风寒、风热、风湿、血瘀、血虚)•“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之要药”:延胡索•“一味丹参散,功同四物汤”(活血祛瘀、凉血清心)•“祛瘀生新”:桃仁•“引血、引火下行”:牛膝•“风药中之润剂”秦艽、荆芥、防风、桑寄生•病证选药•安胎: 紫苏(气滞胎动) 黄芩(胎热胎动) 砂仁(气滞胎动) 苎麻根(胎热、胎漏胎动)竹茹(胎热胎动) 白术(脾虚气弱胎动) 杜仲(肝肾虚亏)桑寄生(肝肾虚亏)续断(肝肾虚亏)菟丝子(肾虚)•鱼蟹中毒: 紫苏,生姜,•破伤风:防风蝉蜕天南星白附子天麻全蝎蜈蚣•胃寒呕吐:丁香生姜吴茱萸高良姜沉香•胃热呕吐:芦根竹茹枇杷叶胃火牙痛:石膏•阴署证:香薷•风湿寒痹、肩臂疼痛:羌活•项背强痛:葛根•风湿痹痛、四肢拘挛:桑枝•太阳头痛:羌活•阳明头痛:白芷•厥阴头痛: 藁本(巅顶头痛)•鼻渊头痛: 辛夷苍耳子细辛•引产: 天花粉•无汗骨蒸:牡丹皮•有汗骨蒸:地骨皮•梅毒:土茯苓•胃癌、食管癌、直肠癌:白花蛇舌草•鸡眼赘疣:鸦胆子•回乳:芒硝(外用)麦芽•诸骨鲠喉:威灵仙•吐泻转筋:木瓜蚕沙•膏淋:萆薢•血淋:蒲黄•虚寒呃逆:丁香•寒疝腹痛:乌药荔枝核•泌尿系或肝胆结石症:鸡内金虎杖•肺胃出血:白及•手足皲裂:白及•脱发: 侧柏叶(外用)•阴疽流注: 白芥子•痨嗽及百日咳:百部•噤口痢:石菖蒲•休息痢:鸦胆子•热毒血痢、阿米巴痢:白头翁•口中甜腻:佩兰•排石:海金沙金钱草鸡内金郁金核桃仁•喉痹:络石藤灯心草•口疮:吴茱萸•龋齿疼痛:筚拨•手足皲裂:白芨•失音:诃子桔梗胖大海•顽固性头痛及风湿顽痹:全蝎蜈蚣•毒蛇咬伤:紫花地丁蚤休白花蛇舌草穿心莲金钱草半夏•退虚热:知母黄柏牡丹皮青蒿白薇地骨皮银柴胡胡黄连秦艽龟甲鳖甲•利咽:薄荷牛蒡子板蓝根射干山豆根马勃玄参巴豆牛黄胖大海桔梗•透疹:荆芥薄荷牛蒡子蝉蜕升麻葛根浮萍芦根紫草•升阳举陷:升麻柴胡葛根黄芪•亡阳证:附子干姜•引火归元治命门火衰证:肉桂•寒凝肝脉诸痛证:吴茱萸•泻痢里急后重:木香•米面薯芋食滞证:麦芽•绦虫证:鹤草芽槟榔南瓜子雷丸榧子芜荑•风痰证:天南星•滑脱诸证:龙骨牡蛎•阴虚火旺的喘咳痰血证:西洋参•乌须黑发:何首乌女贞子黑芝麻•肾不纳气之喘:蛤蚧补骨脂沉香磁石紫河车•润肠通便:火麻仁郁李仁柏子仁核桃仁桃仁决明子榧子苏子冬葵子栝楼当归何首乌黑芝麻桑葚肉苁蓉胖大海知母生地黄锁阳杏仁•烫烧伤:四季青紫珠地榆虎杖侧柏叶•脱发:侧柏叶•疟疾:柴胡青蒿草果鸦胆子槟榔何首乌常山•胸痹:薤白•通经下乳:路路通关木通通草漏芦王不留行穿山甲冬葵子•梅毒:土茯苓•脾胃虚寒吐泻:砂仁•血淋涩痛:石韦蒲黄•乳痈:蒲公英漏芦丝瓜络远志•肺痈:鱼腥草薏苡仁栝楼•肠痈:红藤败酱草牡丹皮络石藤薏苡仁栝楼大黄•梅核气证:绿萼梅紫草半夏紫苏•暑湿吐泻:白扁豆高血脂症:山楂蒲黄姜黄没药•降血压:杜仲夏枯草决明子青葙子车前子罗布麻地龙青木香大蓟小蓟马兜铃桑白皮荠菜臭梧桐淫羊藿山茱萸稀莶草山楂•明目退翳:秦皮青葙子密蒙花谷精草蝉蜕熊胆赤芍石决明珍珠母紫贝齿枸杞子木贼•扩瞳:青葙子•清心利尿:连翘关木通瞿麦竹叶淡竹叶•虚火咽痛:玄参•阴虚外感:玉竹•安蛔止痛:乌梅•配伍用药•麻黄配桂枝:风寒表实无汗证.•麻黄配杏仁:风寒束肺喘咳气逆.•麻黄配石膏:肺热咳喘.•桂枝配白芍:风寒表虚有汗证•柴胡配黄芩:少阳寒热往来•生葛配黄芩、黄连:湿热泻痢初起•石膏配知母:热病气分实热证和肺胃火热伤津证•知母配黄柏:阴虚火旺•知母配川贝母:阴虚劳嗽肺燥咳嗽•栀子配茵陈:湿热黄疸•黄连配吴茱萸:肝火犯胃、湿热中阻之呕吐泛酸•黄连配木香:湿热泻痢腹痛、里急后重•黄柏配苍术:湿热诸证,尤其下焦湿热•白薇配玉竹:阴虚外感•大黄陪芒硝:实热积滞、大便燥结、坚硬难下•大黄配巴豆、干姜:寒积便秘•独活配桑寄生:风湿痹痛、腰膝酸软•苍术配厚朴、陈皮:湿阻中焦或夹食积•滑石配甘草:暑热烦渴•附子配干姜:亡阳欲脱及中虚寒盛•附子配麻黄、细辛:阳虚外感•丁香配柿蒂:虚寒呕逆•高良姜配香附:寒凝气滞、肝气犯胃之胃脘胀痛•橘皮配半夏:痰湿滞中客肺止咳喘•枳实配白术:脾虚气滞夹积夹湿证•川楝子配延胡索:血瘀气滞诸痛•薤白配瓜蒌:痰浊痹阻、胸阳不振之胸痹证•蒲黄配五灵脂:血瘀胸胁心腹诸痛及血瘀出血•郁金配石菖蒲:痰火或湿热蒙蔽清窍之神昏、癫痫、癫狂•旋复花配代赭石:气逆呕恶、喘息•朱砂配磁石:烦躁不安、心悸失眠•人参配附子:亡阳气脱人参配蛤蚧:肺肾两虚、动辄气喘•人参配麦冬、五味子:气阴两虚之口渴、多汗及消渴•黄芪配柴胡、升麻:中气下陷诸证•甘草配白芍:脘腹或四肢拘急疼痛•当归配黄芪:血虚或气血双亏解表药发散风寒药清热药泻下药祛风湿药化湿药利水渗湿药活血调经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安神药重镇安神药养心安神药平肝熄风药平抑肝阳药的开窍药补虚药补阴药固表止汗药敛肺涩肠药固精缩尿止带药涌吐药攻毒杀虫止痒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