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的流动教案
初中化学液体实验教案
初中化学液体实验教案
实验名称:液体的性质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生能够观察不同液体的性质,了解液体的流动性、颜色、臭味和熔沸点等性质。
实验器材:试管、试管夹、热水槽、醋酸、水、酒精、食油
实验步骤:
1. 在实验台上摆放好实验器材和试剂。
2. 取一个试管,装入醋酸。
3. 取另一个试管,装入水。
4. 取第三个试管,装入酒精。
5. 取第四个试管,装入食油。
6. 用试管夹分别拿着每个试管,观察液体颜色和流动性。
7. 将试管中的液体放入热水槽中加热,观察液体的熔沸点变化。
8. 学生可以尝试闻一闻每种液体的臭味,但不可以直接闻。
9. 实验结束后,将实验器材整理干净。
实验注意事项:
1. 在进行实验时要小心操作,不得随意将试管摇晃或碰撞。
2. 在加热液体时要小心用试管夹拿取试管,避免烫伤。
3. 严禁将试管中的液体直接接触口、鼻,以免吸入有害气味。
4. 实验结束后要注意及时清理实验器材,保持实验台面整洁。
实验评价方法:通过学生对实验中观察到的液体性质的描述和记录,以及对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的理解,来评价学生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对液体性质的理解程度。
实验延伸:学生可以尝试将不同液体混合在一起,观察其相互作用和发生的化学变化,进一步探究液体的性质。
流动的水教案
流动的水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水的流动特性,并能描述水的流动过程。
2. 掌握水的流动实验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水流实验。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培养学生对水流现象的兴趣。
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一个透明的容器、一盆水、彩色水墨。
2. 教具:水流实验的PPT、水流实验视频。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素材图片或水流实验的视频片段,引导学生思考:水是如何流动的?有哪些现象与水流动有关?Step 2 学习水流动的特性(10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水的流动特性,如自由流动、遵循重力规律、流动初始速度较慢等。
2. 学生观察实际的水流现象,讨论不同环境对水流动的影响(例如水流速度、水流方向的改变等)。
Step 3 进行水流实验(2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水流实验,每组至少一个人观察记录,其他人员分工协作。
2. 每组将容器放置在平坦的桌面上,向容器中加入适量的彩色水墨。
3. 学生用手指轻轻拨动容器,观察水墨的流动现象,并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4. 学生可以尝试改变容器的倾斜角度、水墨的用量等因素,观察并记录不同条件下水的流动情况。
Step 4 实验结果分析(10分钟)1. 学生回到教室,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实验结果的分析。
2. 学生分析并讨论不同实验条件下水的流动规律和现象。
3. 教师组织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并引导学生关注水流动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Step 5 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水流动的特性和实验结果。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水流动的现象,并提出相关问题,以拓展学生的思维。
Step 6 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回家后,观察家中的水流动现象,并写下自己的观察结果。
要求学生思考:为什么洗衣机中的水会旋转?为什么香蕉浮在水中?评估方式:1. 学生的观察记录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详细程度。
2. 学生对水流动特性和实验结果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模块1 流体输送操作_教案
模块一流体输送操作项目1 观察流体流动【教材版本】李祥新、朱建民主编《化工单元操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3月出版。
【教学目标】1.借助雷诺实验装置,认识流体在管内流动的两种不同型态。
2.学会雷诺准数的计算,并用雷诺准数判断流体流型。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认识流体流动型态难点:雷诺准数的计算【教学方法】采用项目教学法,以行动导向来进行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规范操作、观察分析、团结合作的能力。
根据本项目特点,采用“导入——演示——实训——评价——讲授——讨论”的教学过程,先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熟悉相应单元操作,然后通过相关知识的学习达到教学目标。
【学时安排】8学时【教学建议】先通过例子导入本项目的工作任务,根据要求布置实训任务,演示实训操作方法,指导学生按步骤完成实训项目。
然后,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学习流体输送的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自然界中存在着大量的流动现象,如河水流动,刮风等等。
流体有不同的流动状态。
二、教师讲授及演示实训步骤1.布置实训任务:观察液体的流动状态。
2.引导学生先大致了解流体输送装置,简述其用途,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图1-1 雷诺实验装置三、学生实训指导学生按工艺卡片进行实训。
水箱加水——调节流量——记录流量——计算雷诺准数——验证雷诺判据四、检查评价学生自查实训情况,各组比较操作情况及数据的准确性,选出最佳操作人员。
五、相关知识在学生预习及实训操作的基础上,由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完成以下内容的学习。
一、流体流动的基础知识流体包括气体和液体,液体可认为是不可压缩性流体,气体为可压缩性流体。
1.液体内部不同位置的压力(1)压力的表示方法化工生产中习惯上将压强称为压力,是指垂直作用于流体单位面积上的压力,以p表示。
单位N/m2,Pa;MPa;kPa;atm;at或kgf/cm2;mH2O;mmHg。
换算关系:1 MPa=103kPa=106Pa1atm=0.10133MPa=101.3kPa=1.033 kgf/cm2=760mmHg=10.33mH2O表压:表上反映出的压力,是设备内的实际压力与大气压力之差。
化工原理教案.第一章
第一章流体流动1.1概述气体和液体统称为流体。
该流程的设计安装过程中,有如下问题需要解决:1.如何确定输送管路的直径,如何合理布置管路,以保证既能完成输送任务,又经济节约。
2.如何计算流体输送过程中所需的能量,以确定所需输送机械的功率。
3.选用何种仪表对管路或设备中的流速、流量、压强等参数进行测量。
本章的学习要求就是能熟练解决上述问题。
§1 流体静止的基本方程一流体的性质1. 质量和密度单位体积流体所具有的质量称为流体的密度。
V M =ρ 单位:㎏/m 32、重量与重度单位体积流体所具有的重量称为流体的重度。
V G =γ 单位:N /m 33、比重某物质的密度与4O C 时水的密度之比称为该物质的比重。
水液C od 4ρρ= 比重无单位二、压力1.概念压力——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垂直作用力。
单位:N /㎡系统的实际压力称为绝压。
当系统的实际压力大于1大气压时,采用压力表测压,压力表读数称为表压。
当系统的实际压力小于1大气压时,采用真空表测压,真空表读数称为真空度。
读数范围:表压> 0 ;0 <真空度< 1。
相互关系:绝压=大气压+ 表压绝压= 大气压-真空度压大气压?绝压绝压绝对零压线三、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P O作用在液柱顶面的总压力= P1dA作用在液柱顶面的总压力= P2dA液柱自身重= ρg(Z1-Z2) dA液柱处静止状态,则其受力平衡。
则P1dA +ρg (Z1-Z2)dA = P2dAP1+Z1ρg = P2+Z2ρgZ1P1/ρ+ g Z1= P2/ρ+ g Z2Z2P2————————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式中:P/ρ、g Z的单位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的物理意义结论1、静止流体内任一点的压力P的大小与该点的深度H有关,H越大,P越大。
2、液面压力有变化,将引起液体内部各点压强发生同样大小的变化。
————————巴斯葛定律3、液柱高度可以表示压力大小,也可以表示静压能和位能。
幼儿园大班水的流动科学实验幼儿园大班科学实验
题目:幼儿园大班水的流动科学实验1.概述在幼儿园教育中,科学实验是培养幼儿探究精神和科学思维的重要途径。
而幼儿园大班的学生正处于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和求知欲的阶段,因此合理设计科学实验对他们的学习和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针对幼儿园大班水的流动特点进行一次实验,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水的流动规律。
2.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水在不同条件下的流动情况,帮助幼儿了解水的流动规律,培养他们的科学观察和思考能力。
3.实验材料- 透明玻璃容器- 蓝色水果染料- 饮水吸管- 塑料小人或其他小玩具4.实验步骤- 将透明玻璃容器中倒入清水,并加入适量的蓝色水果染料,使水呈现出明显的蓝色。
- 让幼儿观察蓝色水的流动情况,可以观察水在容器内的流动、水染料与清水的混合情况等。
- 利用饮水吸管将一部分水抽出,并观察水的流动情况是否发生改变。
- 将塑料小人或其他小玩具放入水中,观察水流经物体时的流动情况。
5.实验结果通过实验观察,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水在容器中会随着重力和容器形状的变化而发生不同的流动情况,例如在斜面上会形成下滑的流动。
- 添加水果染料后可以清晰地观察到水的流动路径,有利于幼儿理解水的流动规律。
- 抽出部分水后,水的流动情况会发生变化,表现出水流变得更加迅速的特点。
- 在水中放入障碍物后,水的流动会受到阻碍,形成流动的分支或旋涡等现象。
6.实验总结通过这次实验,幼儿在观察和思考中逐渐体会到水的流动规律。
在实验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提出问题,促使他们自己动手实践和思考。
通过亲身实验,幼儿不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水的流动规律,还能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7.实验延伸为了进一步加深幼儿对水流动规律的理解,可以进行以下延伸实验:- 将两种颜色的水果染料加入水中,观察两种颜色水的混合流动情况。
- 改变容器的形状和材质,观察水的流动是否会发生变化。
- 观察水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流动情况,探究温度对水流动的影响。
8.结语通过开展水的流动科学实验,不仅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水的流动规律,还可以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于初中物理液体流动教案5篇
关于初中物理液体流动教案5篇为大家整理的初中物理液体流动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初中物理液体流动教案(精选篇1)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2节。
本节主要介绍了液体内部的压强及其大小和应用;学生前面已经学习了压强和压强的计算,为本节课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而本节课作为对压强的进一步深入学习,也为以后继续学习气体压强、流体压强打下很好的基础,在教材中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学好本节课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节课通过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让学生在自我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总结,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知道了教材特点,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学生特点。
也就是我说课的第二部分:学情分析。
二、学情分析学生通过一学期的物理学习,已具备了初步观察实验、分析实验的能力,对利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已不再陌生,具体操作时,我适当引导即可,因此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观察,使学生认识到液体内部和液体对容器底部、侧壁都有压强。
(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并学会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设计实验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通过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掌握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各方面的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科学研究方法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在体验探究过程,感悟研究物理的过程和方法,享受学习的乐趣。
基于以上教学目标,要上好一堂课,还要明确分析教学的重难点。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和液体压强的大小。
难点:应用液体压强的特点解决实际问题。
说完了教学重难点,下面我将着重谈谈本堂课的教学过程。
五、教学过程首先是导入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我将向学生们展示生活中一些可以证明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的现象,由此引出课题。
接下来,我会顺势让学生再例举生活中能体现出液体压强的事例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
水的三态变化教案(集合10篇)
水的三态变化教案(集合10篇)水的三态变化教案第1篇活动目标:1、让幼儿感知水的特殊性质,探索水的三态变化,初步了解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过程。
2、学会用记录表格形式,将实验过程和结果表现出来。
3、幼儿通过了解水的循环过程,有初步的环保意识,做到节约用水。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活动准备:1、课前准备:活动前一天让幼儿观察水的特性,即常温下水是透明没有颜色、没有味道,可以流动的液体。
教师与幼儿一起,把装满水的冰格放进冰箱里,并感受冰箱里的温度。
2、电热锅一个、每人一个盛有热水纸杯、冰块每人一块3、记录表格每人一张、彩笔每人一支4、教学课件:水的三态变化动画——《小水滴变变变》5、若干个节约用水标志。
活动过程:一、感知、讨论老师将活动前一天放在冰箱里的冰格取出来,发给每组的小朋友。
让孩子们观察和触摸,说一说水的变化,冰的特点,以及水在什么情况下能变成冰。
师:小朋友看一看,放在冰格里的水有什么变化?幼:水变成了冰。
师:水为什么会变成冰?幼:因为放到冰箱里,冰箱里很冷,水被冻住,就变成冰了。
师:你们用手摸一摸感受一下冰,说一说冰是什么样子的?幼:冰是凉凉的,硬硬的,不能像水一样流出来。
教师总结:水遇冷变成冰。
当温度降到零摄氏度以下时液态的水就会变成固态的冰,冰不能流动。
二、实验、观察:1、教师与幼儿一起操作实验:将水放在电热锅里加热,观察水的变化。
师:水遇冷变成冰,那水遇热会变成什么?幼:能变成烟;能变成气儿。
师:那我们就一起做个实验,看一看水遇热到底会变成什么?师:现在电热锅正在给水加热,小朋友观察水有什么变化?水沸腾时,幼:冒气儿了;冒烟了。
师:老师告诉小朋友,你们看到白色上升的气体,那是水蒸气。
也就是说,当水遇热时会变成水蒸气。
2、教师拿出凉的锅盖,让幼儿触摸,说说有什么感受。
师:小朋友,老师手里有个锅盖,你们摸一摸,看看有什么感觉?幼:锅盖好凉啊。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流动的水》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流动的水》含反思一、教案概述•教学目标: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让幼儿了解水之间的流动规律,掌握基本的流体力学概念,了解水的变态现象以及对环境的影响,培养其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爱好。
•教学对象:大班幼儿。
•教学时间:单元时间为1周(每天1小时,共计5节课)。
二、教学内容及活动步骤第一天:认识水的流动1.通过播放相关视频或图文资料,介绍水的流动概念,让孩子们对此有初步的认识。
2.利用自来水、瓶子、盆等器具,展示水的流动特征和规律,并鼓励幼儿尝试亲身体验和观察。
如:倒水、溅水。
3.引导幼儿思考水的流动力学概念,导出相应的实验活动:通过倾斜器具、调整水流速度等方式,让幼儿自由探究水的流动规律以及不同情境下的变化。
第二天:认识水的变态现象1.利用液体模拟器等装置,让孩子们观察水的变态现象:水的表面张力、浮力、黏滞性等。
引导幼儿思考并总结经验。
2.利用相关实验器具(冰块、风筝等),展示水的冰冻、蒸发、降雨等变态现象。
让孩子们进行实践操作,切身体验水的变态现象,培养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第三天:水对环境的影响1.通过图片、讲座等形式,让幼儿了解水在日常生活及农业、工业等方面的分配和消耗,以及相关的环境问题和影响。
2.展示水污染现象及治理手段的实验,让幼儿了解水的重要性和治理水污染的措施,并鼓励他们从自我生活出发,为水资源节约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四天:实际探究1.引导孩子们去探究自然界中的水流动现象,如观察小河、小溪等。
2.通过实地考察,引导幼儿探究流动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并通过记录、思考等方式,总结出相关规律和结论。
3.以班级为单位共同制作展板,分享探究结果,提高幼儿们的交流、表达能力。
第五天:反思与总结1.以小组形式,让幼儿谈论本周活动明白、不明白和有疑问之处,引导他们总结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2.教师根据孩子们总结的内容,给出相应的反馈和概括性评价,让幼儿感受到自己在本周活动中的成长和进步。
大班科学教案倒立的水 (2)
大班科学教案倒立的水大班科学教案:倒立的水引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水是向下流的,没有见过水能够倒立流动的情况。
但是,通过一些实验我们可以发现,水也可以倒立流动。
这一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是什么呢?本科学教案将介绍如何通过简单的实验,帮助大班幼儿了解倒立的水的原理。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让幼儿能够观察并体会到水的倒立流动现象,了解背后的科学原理。
实验材料:1. 宽口玻璃杯2. 透明塑料薄膜3. 饮管实验步骤:步骤1:简单实验观察1. 将一个宽口玻璃杯装满水,确保水满到玻璃杯口。
2. 用手轻轻将透明塑料薄膜覆盖在玻璃杯口,注意让薄膜紧贴杯口并尽量不留空气。
3. 将整个玻璃杯倒过来,维持水杯倒立状态,然后慢慢松开手指。
观察现象:孩子们会发现薄膜上方的水不会立刻倒出,而是慢慢地向下滴落。
薄膜下方空气不能进入玻璃杯,所以水的倒立流动现象就会发生。
步骤2:探索实验1. 给每个幼儿提供一个宽口玻璃杯和一张透明塑料薄膜。
2. 引导幼儿重复步骤1中的实验过程,让幼儿自己观察现象。
观察现象:在重复的实验过程中,幼儿会逐渐发现,不管杯子中的水有多少,只要将薄膜紧贴在杯口,水都能够倒立流动。
实验解释:这一现象是由于大气压的存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常认为水是向下流动的,这是因为大气压会抵消住液体表面上方的压力,使得液体向下流动。
但是,当我们使用薄膜把杯口封闭时,水下面的空气无法进入杯内,形成了一个封闭的空间。
这时,上方的大气压就会使得水在杯子内部形成一个真空状态,而水表面上方的大气压还在作用。
大气压与水的表面张力共同作用,使得水能够倒立流动。
进一步思考与拓展:1. 你还能想到其他的实验方式来观察倒立的水现象吗?尝试进行实验并观察结果。
2. 为什么当薄膜不紧贴杯口时,水就会立刻流出来?尝试通过增加薄膜与杯口的接触面积来解释这一现象。
3. 除了水以外,你可以尝试使用其他液体进行相同的实验,在哪些情况下你预计会观察到倒立的液体流动现象?总结:通过本次实验,幼儿们得以观察和体验到水的倒立流动现象。
中班会流动的水科学教案
中班会流动的水科学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水的性质,知道水是流动的。
2.掌握用不同的方法观察水的流动。
3.培养观察力和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
1.水的性质和特点。
2.观察水的流动的方法。
教学难点:
1.如何正确观察水的流动。
2.如何理解水的流动性。
教学准备:
1.透明玻璃杯、水、纸巾、颜料笔等。
2.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些关于水的照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感受水的存在。
2.教师提出问题:“大家觉得水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让学生思
考并回答问题。
二、讲解(10分钟)
1.教师向学生介绍水的性质和特点,如水是一种无色、透明、无味、不易挥发的液体,具有流动性等。
2.教师通过PPT课件向学生展示一些图片或视频,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水的特点和性质。
三、实践(20分钟)
1.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个透明玻璃杯,倒入适量的水,并在水中加入几滴颜料笔制成的颜色。
然后让学生观察水的运动情况。
2.教师指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观察水的流动,如用手摇动杯子、吹气等。
让学生记录下观察到的现象,并讨论这些现象的原因。
3.教师向学生介绍一些科学知识,如为什么水会流动,如何形成涡流等。
让学生理解水的流动性的本质。
四、总结(5分钟)
1.教师向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再次回忆观察到的现象和学到的知识。
2.教师提出问题:“你们对水的流动性有什么新的认识?”让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
水是怎样流动的大班科学教案
水是怎样流动的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水是如何流动的。
2. 学生能够描述水的流动形态。
3. 学生能够理解水流动的原因。
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理解水的流动形态。
2. 学生能够描述水流动的原因。
教学难点:1. 学生能够理解水是如何流动的。
2. 学生能够理解水流动的原因。
教材准备:大量水、不同形状的容器、拖把、水泵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讲解水的来源。
2. 让学生进行一个小实验。
在教室外面准备好两个水桶,一桶放满水,一桶不放水。
请观察两个桶的区别。
3. 引导学生讨论水是以哪种形态存在的。
二、实验1. 给学生准备大量的水和不同形状的容器。
2. 让学生自由地把水倒进容器里,观察水的流动形态。
3. 让学生自由发挥,可以用布条、小木棍等东西来破坏水流动的形态,观察水是如何流动的。
三、讲解1. 回到教室,讲解水流动的原因。
2. 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水的流动形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水是如何流动的。
3. 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破坏水流动形态的影响,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水是如何流动的。
四、巩固1. 让学生到操场上观察水龙头里水的流动形态。
2. 让学生用水泵把水从一个桶里抽出来,放到另一个桶里,观察水的流动形态。
3. 让学生用拖把来模拟水的流动形态。
五、作业1. 让学生口述一遍今天的学习内容。
2. 发放作业,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水是如何流动的?(2)水流动的原因是什么?(3)请描述一下水的流动形态。
总结:通过本次实验,学生对水的流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教师在讲解时结合实验,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水的流动形态,让学生对水的流动有了深入的认知。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流动的水》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流动的水》
一、教学目标
1. 让幼儿了解水的流动性,知道水是可以流动的。
2. 通过实验观察,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水的流动性,知道水是可以流动的。
2.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观察,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准备
1. 教具:各种容器(如杯子、瓶子、盆子等)、水、色素、吸管、勺子等。
2. 多媒体课件:有关水的图片、视频等。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 通过展示水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水的特点,引出主题。
2. 讲解
- 讲解水的流动性,让幼儿了解水可以从高处流向低处,也可
以在容器中流动。
- 通过实验演示,让幼儿观察水的流动过程。
3. 实验
- 给幼儿分组,让他们使用吸管、勺子等工具,将水从一个容器中转移到另一个容器中,体验水的流动。
- 可以加入色素,让幼儿观察水在流动过程中的颜色变化。
4. 总结
- 让幼儿分享实验中的发现和体会,总结水的流动性。
5. 拓展
- 引导幼儿思考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用到水的流动性,如浇水、洗手等。
6. 结束
- 对本节课进行总结,表扬幼儿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探索科学。
五、教学延伸
可以在课后让幼儿观察家庭中的水的使用情况,如水龙头、水管等,进一步加深对水的流动性的理解。
幼儿园托班科学教案:流啊流2篇
幼儿园托班科学教案:流啊流幼儿园托班科学教案:流啊流精选2篇(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水是液体的一种形态,并具有流动性。
2.能够观察和描述水流动的现象。
3.能够探索水流动的条件和影响因素。
教学重点:理解水是液体的一种形态,并具有流动性。
教学难点:探索水流动的条件和影响因素。
教学准备:1.水、容器(杯子、瓶子等)。
2.纸张、铅笔。
3.玩具船、水龙头等。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新知识(10分钟)1.教师出示一杯水,向学生展示水流淌的过程,并问:“大家看,水为什么能够从容器中流出来呢?”2.引导学生思考,并提供一些线索,如重力、液体的性质等。
3.在学生的思考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提示和引导,最终引出“水是液体的一种形态,并具有流动性”这个概念。
Step 2:观察水流动(15分钟)1.教师安排学生进行一系列观察实验,如从不同高度倒水、调整水流速度等。
2.学生们观察实验现象,并用纸张和铅笔记录下来。
3.学生们分享观察结果,并进行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从高处倒水流速快?为什么调整水流速度会改变水流的形状?Step 3:探索水流动的条件(20分钟)1.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资源,如玩具船、水龙头等。
2.学生们自由探索,观察玩具船在水中的运动,调整水流速度等。
3.学生们在实验中思考和记录:水流速度、水的形状、玩具船的运动等因素之间有什么关系?Step 4:小结概念(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探索实验结果,总结规律和概念。
2.学生们将实验结果和观察记录整理成小册子,形成对水流动规律的总结。
Step 5:拓展延伸(15分钟)1.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展示不同物体在水中的运动。
2.学生们观察、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观点,为什么一些物体能够浮在水面上?一些物体会下沉?这和什么有关?Step 6:巩固练习(20分钟)1.教师出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场景图片,要求学生观察并描述涉及水流动的现象。
2.学生们在小组中讨论,通过图片分析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结论。
化工原理-教案-第二章-流体流动
教 学 基 本 内 容新课教授第一节 概述一、流体的密度1。
密度 单位体积流体所具有的质量称为密度,以ρ表示,单位为kg/m 3。
ρ=m/v2。
相对密度 指流体的密度与某一标准物质的密度之比,s ρρ=标 3。
混合液体的密度12121...n n W W W ρρρρ=+++(以1kg 混合液为基准) 4。
混合气体的密度1122...n n x x x ρρρρ=+++(以1m3混合物为基准) 例2-1 由A 、B 组成的某理想混合溶液,其中A 的质量分数为0。
4。
已知常压、20℃下A 和B 的密度分别为879和1106kg/m3.试求该条件下混合液的密度。
二、流体的黏度 1。
黏度 反映流体发生运动时或存在运动趋势时,抵抗运动或均势的能力。
以μ表示,单位Pa ·s 。
2。
牛顿黏性定律 由于流体具有黏性,运动着的流体内部相邻流动层间存在着方向相反、大小相等的相互作用力,称为流体的内摩擦力(τ).=du dy τμ 对一定的流体,内摩擦力与两流体层的速度差成正比;与两层之间的垂直距离成反比. 3. 牛顿型流体:满足牛顿黏性定律的流体,如气体、水及大多数液体。
非牛顿型流体:如油墨、泥浆、高分子溶液及高固体含量的悬浮液等.教 学 基 本 内 容第二节 流体静力学一、流体的压强1. 压强 在流体内部由于流体本身的重力而产生的垂直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力称为流体的压强,以p 表示,单位N/m2 P p A = 2. 压强的表达方法 (1)绝对压强 以绝对真空为基准测得的流体压强 (2)表压强 用测压仪表以当地大气压为基准测得的流体压强. 表压强=绝对压强—大气压强 (3)真空度 被测流体的绝对压强小于当地大气压强的真空表读数。
真空度=大气压强—绝对压强 二、流体静力学方程 1。
方程推导 液柱在垂直方向上受到的力有: 重力 ()12G gA z z ρ=- 作用在上表面压力 11P p A = 作用在下表面压力 22P p A = 液柱处于静止状态,垂直方向合力为零:()1122p A gA z z p A ρ+-= 静力学基本方程为:21p p gh ρ=+ 2。
幼儿园科学实验液体流动教案
幼儿园科学实验液体流动教案幼儿园科学实验液体流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液体的特点和基本概念2.了解液体流动的原理和规律3.观察、实验、探究液体的流动现象4.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提高幼儿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二、教学内容1. 液体的特点和概念2. 液体的流动规律和原理3. 实验探究液体的流动现象三、教学准备实验水槽、塑料瓶、颜料、标尺、滴管、小勺、面包、胶水、便条纸、彩笔、板擦等,同时还需有适当数量的平底玻璃制品、量筒、试管等学院家具。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主题通过提问和幼儿的经验引入液体的概念,并让幼儿观察水的特点、形状、颜色等。
第二步讲解液体的基本概念通过运用图片展示,讲解液体是指一种没有固定形状的物质,会受重力影响而流动;再通过展示一些液体的例子,如水、油、牛奶等,并讲解液体的特征。
第三步讲解液体的流动规律和原理引导幼儿一起探讨液体流动的原因和规律。
通过视频、图片、实物展示液体在不同情境下的流动,让幼儿了解液体的安定状态和流动状态,以及流体受重力作用造成的流动现象。
第四步液体流动实验探究1. 实验一:幼儿工作组分别把不同质地的面包放入水中观察,重复几次以验证结果的准确性。
进行实验后,幼儿们会发现不同质地的面包会因为流体的浮力和表面张力会与不同的流体进行反应,导致决定它们是否沉浮。
2. 实验二:在课堂中为每个幼儿准备小瓶子和彩笔,让幼儿自己设计实验,探究何种方法可以在没触碰瓶底的情况下,清楚看到颜料在瓶子中的移动轨迹。
实验过程中幼儿们将会使用到瓶子的重力型以及分子内作用的分离效应。
第五步总结引导幼儿分享实验结果以及收获,总结液体流动的规律和原理。
五、教育意义1. 掌握液体的基本概念,并了解液体对流动的影响因素2. 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思维,拓展幼儿的知识面3. 帮助幼儿提高观察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4.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六、教学后记液体流动实验是一种充满趣味性的科学探究活动,通过让幼儿亲手体验液体流动的现象,可以启发幼儿的思维、展现科学的探究性质,同时加深幼儿对科学知识的印象和了解。
幼儿园中班科学水的流动教案
幼儿园中班科学水的流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水的流动是由于重力和压力的作用。
2. 能够观察并描述水的流动和沉淀过程。
3. 提高幼儿们的动手能力和动手操作的技能。
二、教学内容水的流动和沉淀。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幼儿观察、描述水的流动和沉淀过程;了解水的流动是由于重力和压力的作用。
2. 教学难点:引导幼儿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实验。
四、教学过程1.前期准备了解情况:由于温度的变化和季节的改变,幼儿对水的流动和沉淀现象进行了基础的认识和体验。
在此基础上,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
教学准备:准备相关实验材料及常见水的流动和沉淀现象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2. 活动环节活动一:实验探究(1)组织幼儿分组进行实验:在一张桌布上放一个水洼,让幼儿使用不同的材料或工具,观察和描述水的流动和沉淀过程,并记录实验结果。
(2)观察实验结果并分析原因:指导幼儿进行结果分析和讨论,引导幼儿认识到水的流动是由于重力和压力的作用。
(3)课堂讲解:为幼儿介绍水的流动与沉淀的基本原理,从物理的角度解释水的流动规律。
活动二:图片或视频资料学习为幼儿介绍常见水的流动和沉淀现象的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和描述,掌握水在不同情况下的流动和沉淀现象。
活动三:游戏体验(1)游戏一:小瀑布组织幼儿进行小瀑布游戏,在一张斜面上放置一个小瀑布,让幼儿使用水管或容器来模拟水的流动过程,体验水流的轨迹和速度,加深对水流动规律的理解。
(2)游戏二:水圈游戏在水洼中加入不同颜色的液体和颜色药片,让幼儿制造水的漩涡,并描绘漩涡的运动轨迹。
五、教学总结通过实验、观察、讲解、游戏等方式,引导幼儿对水的流动和沉淀现象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认识和探究。
在活动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和探究性,提高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动手操作的技能。
同时,也为幼儿今后更深入的探究和学习奠定了基础。
幼儿园科学实验水的流动教案 幼儿园科学实验
一、概述在幼儿园教育中,科学实验是培养幼儿探究精神和科学思维的重要途径。
而关于水的流动实验,是幼儿园科学教育中常见且有趣的实验之一。
本文将结合幼儿园水的流动教案,为幼儿园教师提供一份详细而实用的教学参考。
二、教学目标1. 培养观察力:通过观察水的流动过程,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细致性。
2. 认识水的性质:让幼儿了解水的性质和特点,认识水的流动规律。
3. 培养动手能力: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4. 激发探究兴趣:引导幼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实验探究问题,激发幼儿的科学探究兴趣。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准备透明的容器、颜色鲜艳的染料、水管等。
2. 实验环境:安排教室桌面或室外桌面作为实验台,确保实验环境整洁安全。
3. 教师准备:教师需要提前了解水的流动规律,准备好教学内容和实验步骤。
四、教学过程1. 引入活动:教师可以以“水是怎样流动的?”为引导问题,激发幼儿们对水流动的好奇心,引导幼儿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猜测。
2. 实验操作:教师在幼儿的帮助下,将染料添加到水中,观察水的流动情况,可以让幼儿用手指在水中搅拌,观察水的变化。
3. 观察总结:引导幼儿观察水的流动情况和变化,让幼儿描述他们的观察结果,并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水的流动规律和性质。
4. 讨论交流:在实验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围绕“为什么水会这样流动?”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幼儿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
五、教学反思1. 实验效果:教师需要总结本次实验的效果,包括幼儿的参与度、对水流动规律的理解程度等。
2. 问题解决:教师需要针对幼儿对水流动规律和性质的认识存在的问题,做出针对性的解释和指导。
3. 教学改进:根据本次实验的反思和总结,教师可以对今后的教学做出相应的改进和调整。
六、教学反馈1. 展示成果:鼓励幼儿将自己的实验成果进行展示,包括文字、图片等形式。
2. 共享体会:引导幼儿共享自己在实验中的收获和体会,鼓励幼儿讲述自己的实验经历和发现。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水的流动》教案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水的流动》教案
一、活动名称:小班科学活动《水的流动》
二、活动目标:
1. 了解水的基本特性,知道水会流动。
2. 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探索欲望。
三、活动准备:
1. 材料:透明塑料杯、水、彩色墨水、吸管、勺子、碗等。
2. 环境:安静、明亮的教室或户外空地。
四、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教师引导孩子们观察生活中的水,例如:自来水、雨水、河水等,让他们初步感知水的存在和流动性。
2. 探索环节:教师发放材料,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做实验。
如:用吸管吹水、用勺子舀水、用碗倒水等,让他们亲自体验水的流动。
3. 讨论环节:教师引导孩子们分享自己的发现,如:为什么水可以从一个杯子流到另一个杯子?为什么我们能用水吹出泡泡?等等。
4. 总结环节:教师总结水的流动特性,并告诉孩子们生活中还有很多液体也能流动,比如牛奶、果汁等。
五、活动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引导孩子观察更多的液体,如:油、酒、醋等,让他们进一步理解液体流动的特性。
六、活动反思:
通过这个活动,孩子们不仅能了解到水的流动特性,还能提升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使他们在玩中学,学中玩。
以上就是关于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水的流动》教案的设计,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初中化学液体流动方向教案
初中化学液体流动方向教案主题:液体流动方向教学目标:1. 了解液体流动的方向及其相关概念;2. 掌握影响液体流动方向的因素;3. 进一步理解液体分子的特性。
教学内容:1. 液体流动的定义及特点;2. 液体流动的方向和规律;3. 影响液体流动方向的因素;4. 液体分子的特性。
教学重点:1. 液体流动的方向和规律;2. 影响液体流动方向的因素。
教学难点:1. 理解液体分子的运动规律;2. 掌握液体分子在流动时的相互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一下液体是什么,液体具有哪些特点,为何液体会流动等问题,引发学生对液体流动方向的思考。
二、讲解(15分钟)1. 介绍液体流动的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液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2. 讲解液体流动的方向和规律,以水流动的实验为例,说明液体流动的方向受到压力、重力等因素的影响;3. 分析影响液体流动方向的因素,如管道的形状、管道的倾斜角度等。
三、练习(15分钟)1.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情景,分析液体流动的方向和规律;2. 学生可结合实验或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讨论液体流动中的因素和规律。
四、总结(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液体流动的方向和规律,复习影响液体流动方向的因素,并引导学生思考液体流动与化学反应之间的联系。
五、拓展(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关于液体流动的相关知识,如液体流体力学和液体表面张力等内容,拓展对液体分子运动规律的理解。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讨论液体流动的应用领域和液体流动的实验,思考如何改善液体流动的效率等问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液体流动方向展开,通过概念讲解、实验演示和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液体的运动规律和液体分子的特性。
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景思考问题,培养其观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激发他们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内容及方法
时间
课前准备:
1.分好学习小组;
2.课前实践,使水龙头出水口截面积逐渐减小,体验水的流速会有何变化;
3.小组长组织同学搜集有关“船吸现象”和“香蕉球”的知识。
※小组合作,促进相互合作交流;发挥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带着疑问或答案走进教室。
提出疑问,导入新课:
5min
10min
5min
5min
10min
10min
10min
教学内容及方法
时间
3.学生结合“流速增大,压强减小”这一规律看书P58“血液的流动”部分,解析动脉阻塞。
学生围绕任务分组讨论,并选出两个小组展示讨论结果。
※驱动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和相互协作的学习。
点评学生的讨论结果。
※运用新学规律分析医学现象,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
3.班级人数过多,教学过程中难管理,难把控。
提问:课前实践中,水的流速会变大,为什么?
播放视频:
1.船吸现象事例:“奥林匹克”号与“豪克”号相撞动画视频;
2.足球运动员踢出香蕉球视频。
※由日常事例引出问题,激发学生兴趣。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讲解概念:1.流体;2.理想流体;3.理想流体的定常流动;4.流线与流管
※展示图片,准确讲解抽象概念;把流线与电场线、磁感线联系理解。
(二)理解理想流体的连续性原理,能用连续性原理进行简单的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
(三)理解血液流动有关知识,能用伯努利方程解析相关现象
(四)理解喷雾器原理,能制作简易喷雾器
教学重点:
理解理想流体的连续性原理及其应用、伯努利方程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理想流体模型、流线、流管以及对伯努利方程的理解
思考题或作业:
学生分组讨论新学概念,反馈疑问。
教师针对疑问进行二次讲解。
※体现学生主体性。
2、讲解流量概念,引导学生推导出连续性原理。
学生思考:
1.结合连续性原理,思考课前实践疑问;
2.结合连续性原理,思考人体主动脉血管流速与毛细血管流速的关系。
※运用新学规律,解决课前实践疑问,体现学生主体性;结合医学,提升教学效果。
3、讲解伯努利方程、其使用条件、方程各分量的物理意义,引导学生把伯努利方程简化为“流速增大,压强减小”。
※简化抽象、复杂的物理原理,让学生丢掉抗拒情绪。
设置三个任务:
1.船吸现象是怎样发生的?试用“流速增大,压强减小”这一规律分析
2.足球运动员踢出香蕉球时,球在空中为什么会沿弧线飞行?试用“流速增大,压强减小”这一规律分析;
实践应用,拓展思维:
展示简易喷雾器图片
播放自制简易喷雾器视频,展示喷雾效果
布置作业:
各小组课后自制简易喷雾器,并运用所学规律解析喷雾器原理,每个小组交一份喷雾器原理报告。
15min
15min
5min
课后记:
1.把理论和专业紧密结合,激发学生兴趣。
2.每次讲授新的知识点后,都安排了小组活动,增强团队合作意识,锻炼发展了学生表达,交流能力,体现了学习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具和多媒体使用(请打√选择,可多选):
实物 标本 挂图 模型 投影√幻灯 录像 多媒体 其它√
教学资料:
《物理》(化工农医类) 主编:刘盛烺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6月出版
《物理教学参考书》(化工农医类) 主编:刘盛烺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7月出版
教学目标与要求:
(一)理解理想流体的概念和理想流体的定常流动;
NO:
章节
第三章
课题
液体的流动
班级
12级药剂(1)班
授课时间
2012.10.22上午பைடு நூலகம்、4节
课时
2
课型
(请打√选择)理论课√实验课 见习课 录像课 讨论课 复习课
教学方法(请打√选择,可多选):
情景导入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任务驱动法√演示法 案例法 自学辅导法 读书指导法练习法(习题或操作) 以问题为中心教学法 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