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全解-《包拯》

合集下载

语文:7.27《包拯》课件(1)(语文版七年级下册)

语文:7.27《包拯》课件(1)(语文版七年级下册)

• (包拯被朝廷)召令暂时代理开封府尹,升为右司 郎中。包拯在朝廷为人刚强坚毅,贵戚宦官因此 而大为收敛,听说的人都很害怕他。人们把包拯 笑比做黄河水清(一样极难发生的事情)。小孩和 妇女,也知道他的名声,叫他“包待制”。京城 里的人因此说:“(暗中行贿)疏不通关系(的人), 有阎罗王和包老头。”按旧规矩,凡是诉讼都不 能直接到官署(递交状子)。包拯打开官署正门, 使告状的人能够到跟前陈述是非,办事小吏因此 不敢欺瞒。
• 包拯字希仁,是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 人。……当天长县知县。有个盗贼割了 别人家耕牛的舌头,牛主人来到(县衙)告 状。包拯说:“(你)只管回家去,杀了牛 卖了它。”不久又有一人来到(县衙)告别 人私自宰杀耕牛,包拯说:“(你)为什么 割了别人家耕牛的舌头,又来告他的状?” 这个盗贼感到很震惊,也很服气。
河南省 开封市 包公祠——建于1986年
包公祠內的狗头铡, 龙头铡及虎头铡 !
包拯
包拯(999-1062), 北宋庐州合肥人, 字 希仁 ,天圣年间进士, 仁宗時任监察御史 , 建议选将用兵 , 以御契丹,后任天章阁待制, 官至极密副使,知开封府时, 以廉洁著称 , 执法严峻 , 不畏权贵,遗著有《包孝肃奏 议 》。
返回
于成龙,字北溟,1617年生于我县下昔乡来 堡村。清顺治十八年(1),45岁的于成龙 以副榜贡生出任广西罗城县令,后迁任知州、 知府、巡抚、两江总督等职。在二十多年的宦 海生涯中,他关心百姓疾苦,敢于为民请命, 生活清苦,廉政勤政,深受百姓爱戴和康熙皇 帝赞誉,三次被举“卓异”,成为清初廉政官 员的典范。康熙二十三(1684),于成龙在两 江总督任上病逝,江南民众“巷哭罢市,绘像 祀之”。康熙亲撰碑文,称他为“天下廉吏第 一”。作为封建官吏,于成龙的思想道德、人 生信条固然有着历史的局限性,但他清正廉明、 关怀民众的事迹,到今天仍有着重要的借鉴和 教育意义。 返回

《包拯传》文言文加翻译

《包拯传》文言文加翻译

《包拯传》文言文加翻译包拯廉洁公正、立朝刚毅,不附权贵,铁面无私,且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师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

后世将他奉为神明崇拜,认为他是奎星转世,由于民间传其黑面形象,亦被称为“包青天”。

以下是《包拯传》文言文加翻译,欢迎阅读。

原文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

始举进士,出知建昌县,以父母皆老,辞不就,得监和州税,父母又不欲行,包拯即解官归养。

后数年亲继亡。

拯庐墓终丧,犹徘徊不忍去,里中父老数来劝勉。

久之,赴调,知天长县。

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

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徙知端州,迁殿中丞。

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使契丹,契丹令典客谓拯曰:“雄州新开便门,乃欲诱我叛人,以刺疆事耶?”拯曰:“涿州亦尝开门矣,刺疆事何必开便门哉?”其人遂无以对。

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

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

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

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日“包待制”。

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

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中官(宦官)势族筑园榭,侵惠民河,以故河塞不通,适京师大水,拯乃悉毁去。

或持地券自言有伪增步数者,皆审验劾奏之。

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

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

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

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

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译文包拯字希仁,是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

最初考中进士,被授为大理评事,出任建昌县的知县。

因为父母亲年纪都大了,包拯辞官不去赴任。

得到监和州税的官职,父母又不想让他离开,包拯就辞去官职,回家赡养老人。

几年之后,他的父母亲相继去世,包拯在双亲的墓旁筑起草庐,直到守丧期满,还是徘徊犹豫、不忍离去,同乡父老多次前来劝慰勉励。

《包拯传》原文及译文

《包拯传》原文及译文

《包拯传》原文及译文精品资源~临风文档。

《包拯传》原文及译文《包拯传》原文及翻译宋史原文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

始举进士~出知建昌县~以父母皆老~辞不就~得监和州税~父母又不欲行~包拯即解官归养。

后数年亲继亡。

拯庐墓终丧~犹徘徊不忍去~里中父老数来劝勉。

久之~赴调,知天长县。

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

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徙知端州~迁殿中丞。

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使契丹~契丹令典客谓拯曰:“雄州新开便门~乃欲诱我叛人~以刺疆事耶?”拯曰:“涿州亦尝开门矣~刺疆事何必开便门哉?”其人遂无以对。

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

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

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

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日“包待制”。

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

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1中官,宦官,势族筑园榭~侵惠民河~以故河塞不通~适京师大水~拯乃悉毁去。

或持地券自言有伪增步数者~皆审验劾奏之。

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

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

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

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

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译文包拯字希仁~是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

最初考中进士~被授为大理评事~出任建昌县的知县。

因为父母亲年纪都大了~包拯辞官不去赴任。

得到监和州税的官职~父母又不想让他离开~包拯就辞去官职~回家赡养老人。

几年之后~他的父母亲相继去世~包拯在双亲的墓旁筑起草庐~直到守丧期满~还是徘徊犹豫、不忍离去~同乡父老多次前来劝慰勉励。

过了很时间~包拯才去接受调遣~当天长县知县。

有个盗贼割了别人家耕牛的舌头~牛主人来到(县衙)告状。

xfrom本文来自~全国最大的免费范文网end#包拯说:“(你)只管回家去~杀了牛卖了它。

语文版七下语文27 包拯

语文版七下语文27 包拯

初中语文试卷灿若寒星整理制作27 包拯☆课堂演练1.从课文看, 包拯有哪些特点?2.哪些地方是正面描写,哪些是侧面描写?哪些是详细描写,哪些是略写?哪些是具体记叙,哪些是概括说明?1.借助课文上下文、注释或工具书理解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①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②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③使得至前陈.曲直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4—9题。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

……知天长县。

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

拯曰:“第归,杀而鬻之。

”寻复又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徙知端州,迁殿中丞。

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使契丹,契丹令典客谓拯曰:“雄州新开便门,乃欲诱我叛人,以刺疆事耶?”拯曰:“涿州亦尝开门矣,刺疆事何必开便门哉?”其人遂无以对。

赵体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

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

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

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

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

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4.给下列句中加点字注音。

①拯曰:“第归,杀而鬻.之。

()②徙.知端州,迁殿中丞()③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④童稚.妇女,亦知其名()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①知.天长县②第.归,杀而鬻之。

③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④其人遂无以对.⑤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6.翻译下面句子。

①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

②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③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7.试着将第一段改写成300字左右的故事,可以加以想象发挥。

☆课外冲浪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①曰“舜目盖重瞳子②”,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③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

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④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包拯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包拯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包拯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

始举进士,除大理评事,出知建昌县。

以父母皆老,辞不就。

得监和州税,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归养。

后数年,亲继亡。

拯庐墓终丧,犹徘徊不忍去,里中父老数来劝勉。

久之,赴调,知天长县。

寻拜监察御史里行,改监察御史。

时张尧佐除节度、宣徽两使,右司谏张择行、唐介与拯共论之,语甚切。

又尝建言曰:“国家岁赂契丹,非御戎之策。

宜练兵选将,务实边备。

”又请重门下封驳之制,及废锢赃吏,选守宰,行考试补荫弟子之法。

当时诸道转运加按察使,其奏劾官吏多摭细故,务苛察相高尚,吏不自安,拯于是请罢按察使。

徙知端州,迁殿中丞。

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

岁满,不持一砚归。

历三司户部判官,出为京东转运使,改尚书工部员外郎、直集贤院,徙陕西,又徙河北,入为三司户部副使。

秦陇斜谷务造船材木,率课取于民;又七州出赋河桥竹索,恒数十万,拯皆奏罢之。

契丹聚兵近塞,边郡稍警,命拯往河北调发军食。

拯曰:“漳河沃壤,人不得耕,刑、洺、赵三州民田万五千顷,率用牧马,请悉以赋民。

”从之。

解州盐法率病民,拯往经度之,请一切通商贩。

除天章阁待制、知谏院。

数论斥权幸大臣,请罢一切内除曲恩。

又列上唐魏郑公三疏,愿置之坐右,以为龟鉴。

又上言天子当明听纳,辨朋党,惜人才,不主先入之说,凡七事;请去刻薄,抑侥幸,正刑明禁,戒兴作,禁妖妄。

朝廷多施行之。

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

中官势族筑园榭,侵惠民河,以故河塞不通,适京师大水,拯乃悉毁去。

或持地券自言有伪增步数者,皆审验劾奏之。

拯性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

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

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

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

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译文:包拯字希仁,是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

最初考中进士,被授为大理评事,出任建昌县的知县。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7课《包拯》课件 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7课《包拯》课件 语文版
(3)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 衣时。 克己奉公
包拯作为历史上有名的清 官,他能做到别人所不能,为 什么包拯会这样做?
你还知道古今中外有哪些清官? 说说他们的事迹
悬鱼太守 海瑞,于成龙,
任 长 霞
牛 玉 儒
如果你做了官,你会做个 什么样的官?

”为题写一篇小作

要求:1,充分发挥想象. 2,详略得当,层次分明. 3,字数400字.
要求:1、语言符合人物的身份.
2、动作神态体现人物的特点
作者 怎样塑造包拯
这个人物形象的?
正面描写: ( 1、2、3、5 )
侧面描写: ( 4 )
概括描写: 具体描写:
( 2、 4 、5 ) ( 1、3)
纵观全文,看一看作者在结构安排和表现方 法上有什么特点?
结构:全文共五段,每段重点写人物的一个 性格特点,有详有略。
27 .包 拯
包拯知多少?

一、品读感悟
文章记叙了包拯的 哪几件事?分别体现了 包拯的什么品质?
文章写了包拯的哪几件事?分 别体现了包拯的什么品质?
1、智断割牛舌案 2、不持一砚归 3、出使契丹 4 、不畏权贵,
体恤百姓
5、家教严格
机智、为官清 廉、巧言善辩, 不辱使命、为官 刚正、执法严峻、 克己奉公
概括描写: ( 2、 4 、5 ) 具体描写 ( 1、3 ) 表现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刻画人物鲜明性格
正面描写: ( 1、2、3、5 ) 侧面描写: ( 4 )
相互配合,富于变化
说说下列语句表现了人物的哪种 性格特征或优秀品质?
(1)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 一砚归。 为官廉洁
(2)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 有阎罗包老” 为官刚正,执法严峻

脱脱《包拯》全文翻译及阅读答案

脱脱《包拯》全文翻译及阅读答案

脱脱《包拯》全文翻译及阅读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胡宿,字武平,常州晋陵人,宿为人清谨忠实,内刚外和。

登第,为扬子尉,县大水,民被溺,令不能救,宿率公私船活数千人。

以荐为馆阁校勘,进集贤校理。

通判宣州,囚有杀人者,特抵死,宿疑而讯之,囚惮箠楚不敢言。

辟左右复问,久乃云:旦将之田,县吏缚以赴官,莫知其故。

宿取具狱繙阅,探其本辞,盖妇人与所私者杀其夫,而执平民以告也。

知湖州,前守滕宗谅大兴学校,费钱数十万。

宗谅去,通判、僚吏皆疑以为欺,不肯书历。

宿诮之曰君辈佐滕候久矣,苟有过,盍不早正?乃俟其去而非之,岂昔人分谤之意乎? 坐者大惭谢。

其后湖学为东南最,宿之力为多。

筑石塘百里,捍水患,民号曰胡公塘,而学者为立生祠。

唐介贬岭南,帝遣中使护以往。

宿言:事有不可测,介如不幸道死,陛下受杀直臣之名。

帝悟,追还使者。

泾州卒以折支不时给,出恶言,且欲相扇为乱。

既置于法,乃命劾三司吏。

三司使包拯护弗遣。

宿曰:泾卒固悖慢,然当给之物,越八十五日而不与,计吏安得为无罪?拯不知自省,公拒制命,纪纲益废矣。

拯惧,立遣吏。

拜枢密副使。

曾公亮任雄州,赵滋颛治界河事。

宿言于英宗曰:忧患之来,多藏于隐微,而生于所忽。

自滋守边,北人捕鱼伐苇,一切禁绝,由此常与斗争。

南北通好六十载,内外无患,近年边遽来上,不过侵诬尺寸,此城砦之吏移文足以辨诘,何至于兴甲兵哉?今搢绅中有耻燕蓟外属者,天时人事未至,而妄意难成之福。

愿守两朝法度,以惠养元元,天下幸甚。

宿以老,数乞谢事。

治平三年,罢为观文殿学士、知杭州。

明年,以太子少师致仕,未拜而薨,年七十二。

赠太子太傅,谥曰文恭。

【注】①折支:军饷。

②颛:通专。

(选自《宋史卷三百一十八列传第七十七》,有删节)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辟左右复问辟:使避开B.宿取具狱繙阅具:准备C.而执平民以告也执:捉住。

D.筑石塘百里,捍水患捍:抵御。

5.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胡宿尽职为民的一组是(3分)①宿率公私船活数千人②宿取具狱繙阅,探其本辞③介如不幸道死,陛下受杀直臣之名④筑石塘百里,捍水患⑤既置于法,乃命劫三司吏⑥愿守两朝法度,以惠养元元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①②④ D.②③⑤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胡宿办案慎重,讲究方法。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全解《包拯》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全解《包拯》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全解《包拯》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全解《包拯》27.《包拯》【第一部分:背景知识及相关背景】一、字音及词义:字:古人在年满二十时取表字。

一般说来,古人的的名和字之间存在某种联系。

徙:从一处到另一处。

课文指改换任职地点。

迁:迁移职位,课文里指升官。

刺疆事:刺探边疆的(军事)情况。

无以对:没有什么话说了。

敛手:指收敛行为,不敢胡作非为。

陈曲直:陈说是非。

恶:憎恶、讨厌。

苛刻:过于严厉苛求。

推以忠恕:对人忠厚宽恕。

伪辞色悦人:假装出一副说话、做事的神态讨好别人。

仕宦:做官。

犯赃:犯法贪赃。

大茔:指家族暮地。

不从吾志,非吾子孙:不遵从我的心意,就不是我的儿子及孙子。

二、相关背景:1、关于《宋史》《宋史》,元脱脱(托克托)等主持修撰。

四百九十六卷。

包括本纪47卷、志162卷、表32卷、列传255卷,字数多达500多万。

元至正三年,设局重修《宋》、《辽》、《金》三史,以丞相脱脱为都总裁,五年四月《宋史》告成。

于北宋及南宋高孝光宁四朝,据宋王朝国史旧本,比较详赡;于理宗、度宗两朝,缺了漏很多。

成书时间不及三年,纪志表传间时有矛盾;至有一人两传、一事数见等毛病。

全书篇幅浩大,所收列传人物多至二千人,诸志保存了不少原始资料。

2、关于作者脱脱,字大用,1313年生于蒙古贵族之家。

脱脱自幼时拜浦江名儒吴直方为师,十六岁即精通经史,且武功超群,膂力过人,被任为内宰司丞兼成制提举司达鲁花赤。

史载脱脱施政期间,革除旧政,减免赋税,选儒臣以劝谏。

内外皆称其为贤相。

1348年,脱脱升为太傅,几乎集朝政于一身。

他力排众议,坚持主张“开渠修河,利农通运”。

当时黄河决口,使山东境内的州县皆遭水灾,方圆几千里内的人民饱尝水患之苦。

而朝中主管官员,置若罔闻。

脱脱任命贾鲁为工部尚书,专督治河。

在元王朝走向衰落时,他主持修纂三史,即辽、金、宋三史。

并将其列为中国的二十四史内。

由于脱脱的励精图治,锐意改革,才使顺治统治的前期社会略趋安定。

(语文版)初一下册语文说课稿范文之第27课《包拯》

(语文版)初一下册语文说课稿范文之第27课《包拯》
(语文版)初一下册语文说课初中频道为大家推荐初一下册语文说课 稿,请大家一定仔细阅读,希望会对大家的学习带来帮助!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自学研讨,掌握本课的生字。 2.准确、生动地复述课文。 过程和方法 通过讨论,学生探究、质疑、合作学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 帮助学生树立要立志做大事,不立志做大官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对包青天做简明扼要地评价。(教师给予适当的评价与奖励) 2.这些故事都是编导们演绎的,与历史有一定差距,今天我们来看看史学 家是怎样记述这一人物的,板书课题。 3.简介文学常识:本文选自《宋史•包拯传》。传是正史的重要组成部 分,主要叙述传主的生卒、地位、官职、生平事迹等内容。包拯的事迹长期 流传民间,是封建清官的典型。 2.结合注释①,了解作品出处及作者史学家的身份。 3.听记(将要点批注在课本上)。 二、指导初读课文 1.用自己喜爱的方式阅读课文。结合注释、词典自主解决字词,疑难之处 可质疑或讨论。(巡视、点拨) 2.检查自学效果。 (1)给下列字词注音: 鬻、徙、砚、率、遗、耶、敛、惮、恶、嫉恶、苟、赃、茔 (2)解释下列加点字:
重点 将此文言文变成自己的话,译成一篇现代文。 难点 联系背景评价包拯这一形象。 教学突破 通过小组讨论,教师引导,结合课下注释自主将文言文变成自己的话通译 下来; 辐射:引导学生通过看电视书刊等途径了解的包拯故事,互相讲述,教师 及时给予合理评价。 教学准备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电视台曾热播过电视剧《包青天》,哪位同学又能根据本部电视剧的情节
2.根据学生复述情况,做具体评价,既要鼓励,又要指出改进方法。1.选 段、准备,同桌互述之后,请好、中、差各一名同学复述故事(学生既可详细 复述,也可简述,更鼓励学生创造性复述),并加个小标题。(参考如下:割 牛舌案、进贡砚台、出使契丹、严峻执法、克己奉公) 2.听教师评价,思考复述中的不足之处。 五、本课小结 学习文言文有个规律:从机械性朗读到理解性朗读再到表演性朗读,本节 课我 们就是按这几个步骤进行的,同学们对本课内容还有哪些不清晰的地方, 请大胆提 出、大胆思考、大胆质询,大胆必大得。 欢迎大家去阅读由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初一下册语文说课稿大家好好去品味 了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加油哦!

语文版初一七年级下册第27课包拯阅读题答案同步练习题课课练

语文版初一七年级下册第27课包拯阅读题答案同步练习题课课练

语文版初一七年级下册第27课《包拯》阅读题答案同步练习题课课练语文版初一七年级下册第27课《包拯》阅读题答案同步练习题课课练课内阅读阅读明白得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

拯立朝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

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

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

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

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何尝不推以忠恕也。

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

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平民时。

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

不从吾志,非吾子假设孙也。

”1.说明以下标有红色字体的字词。

(1)召权知开封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闻者皆惮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恶吏苛刻,务敦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与人不苟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不伪辞色悦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衣服、器用、饮食如平民时: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以下句子。

(1)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2)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

(3)不从吾志,非吾子假设孙也。

3.包拯在那时阻碍很远,名声专门大,从文中哪些句子能够看出?4.包拯对他人,对家人的要求是什么?后世什么缘故称他为“包青天”?5.你读了本文深受什么启发?【参考答案】1.(1)临时。

(2)怕,畏惧。

(3)憎恶,讨厌。

追求。

(4)随意,随意。

(5)说的话和说话时的神态。

(6)平民。

2.(1)包拯如阎罗一样,为官清正,暗中行贿串通关系的事无法进行。

或,暗中行贿串通关系的事无法进行,有神仙包拯在。

(2)原先的制度规定,凡诉讼不能直接到官署(递交状子)。

语文版七下《包拯》教材全解(含练习)

语文版七下《包拯》教材全解(含练习)

27 包拯作者简介脱脱(公元1314—1355年),字大用,元代史学家,出身于蒙古贵族。

天历元年(公元1328年),脱脱被按成制授袭提举司达鲁花赤。

次年,他奉诏入朝觐见皇上升迁脱脱为内宰司丞,兼任前职。

五月,又任命脱脱为府正司丞。

至顺二年(公元1331年),文宗亲自授予他虎符,升调他为忠翊侍卫亲军都指挥使。

元统二年(公元1334年),又让他兼管宣政院事务。

五月,朝廷迁他为中政使,六月,又任命他沩知枢密院。

从他进京起,不到六年时间,脱脱由于深得宣帝的信任,一连官升数级,成为朝廷省、部级大员。

题目解说本文选自《宋史·包拯传》,选人教材时作了删节。

“传”是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司马迁创设纪传体史书编写体例,此后历代以为著史正例,正史都采用纪传体的形式。

一般来说,“传”主要叙述传主的生卒、地望、职官、生平事迹等内容。

相关资料包拯(999一l062),北宋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字希仁。

天圣进士。

仁宗时任监察御史,建议选将练兵,以御契丹。

后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

官至枢密副使。

为官刚正、执法严峻。

著有《包孝肃奏议》。

他的事迹长期流传民间,作为封建清官的典型,演为戏文,元杂剧已有《陈州粜米》等作品,以后流传日广,形成丰富的传说。

父亲包仪,曾任朝散大夫,死后追赠刑部侍郎。

包公少年时便以孝而闻名,性直敦厚。

在宋仁宗天圣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进士,当时28岁。

先任大理寺评事,后来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县,因为父母年老不愿随他到他乡去,包公便马上辞去了官职,回家照顾父母。

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们的叫口称颂。

几年后,父母相继辞世,包公这才重新踏入仕途。

这也是在乡亲们的苦苦劝说下才去的。

在封建社会,如果父母只有一个儿子,那么这个儿子不能扔下父母不管,只顾自己去外地做官。

这是违背封建法律规定的。

一般情况下,父母为了儿子的前程,都会跟随去的。

或者儿子和本家族的其他人规劝。

父母不愿意随儿子去做官的地方养老,这在封建时代是很少见的,因为这意味着儿子要遵守封建礼教的约束-,辞去官职照料自己。

初中语文文言文脱脱《包拯》原文与译文

初中语文文言文脱脱《包拯》原文与译文

初中语文文言文脱脱《包拯》原文与译文包拯原文: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

……知天长县。

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

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徙知端州,迁殿中丞。

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使契丹,契丹令典客谓拯曰:“雄州新开便门,乃欲诱我叛人,以刺疆事耶?”拯曰:“涿州亦尝开门矣,刺疆事何必开便门哉?”其人遂无以对。

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

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

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

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日“包待制”。

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

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

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

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

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

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译文:包拯字希仁,是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

……当天长县知县。

有个盗贼割了别人家耕牛的舌头,牛主人来到(县衙)告状。

包拯说:“(你)只管回家去,杀了牛卖了它。

”不久又有一人来到(县衙)告别人私自宰杀耕牛,包拯说:“(你)为什么割了别人家耕牛的舌头,又来告他的状?”这个盗贼感到很震惊,也很服气。

(包拯)转到端州当知府,升为殿中丞。

端州出产砚台,此前的知府趁着进贡大都敛取是贡数几十倍的砚台,来赠送给当朝权贵。

包拯命令制造的砚台仅仅满足贡数,当政满一年没拿一方砚台回家。

(包拯)出使契丹,契丹命令典客对包拯说:“(你们国家的)雄州城最近开了便门,就是想引诱我国的叛徒,以便刺探边疆的情报吧?”包拯说:“(你们国家的)涿州城曾经也开过便门,刺探边疆的情报为何一定要开便门呢?”那个人便无言以对了。

(包拯被朝廷)召令暂时代理开封府尹,升为右司郎中。

包拯在朝廷为人刚强坚毅,贵戚宦官因此而大为收敛,听说的人都很害怕他。

脱脱《包拯》全文翻译及阅读答案

脱脱《包拯》全文翻译及阅读答案

脱脱《包拯》全文翻译及阅读答案脱脱《包拯》全文翻译及阅读答案脱脱《包拯》全文翻译及阅读答案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

……知天长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

拯:“第归,杀而鬻之。

”寻复来告私杀牛者,拯:“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徙知端州,迁殿中丞。

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使契丹,契丹令典客谓拯:“雄州新开便门,乃欲诱我叛人,以刺疆事耶?”拯:“涿州亦尝开门矣,刺疆事何必开便门哉?”其人遂无以对。

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

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

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

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

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

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

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

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

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

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试题】1.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

⑴ 拯命制者才足贡数。

才:⑵其人遂无以对。

其: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

造:⑷非吾子若孙也。

若: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3.结合课文,说说包拯为何千百年来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

【参考答案】1.①仅令,刚好②那,那个③到,往④和2.①(你)为什么割了别人家耕牛的舌头,又来告他的状。

②大都敛取是贡数几十倍的砚台来赠送给当朝权贵3.因为包拯是一个机智善断、清正廉洁、能言善辩、为官刚正、执法严峻、克己奉公的人。

(意同即可)【译文】包拯字希仁,是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

……当天长县知县。

有个盗贼割了别人家耕牛的舌头,牛主人来到(县衙)告状。

包拯说:“(你)只管回家去,杀了牛卖了它。

”不久又有一人来到(县衙)告别人私自宰杀耕牛,包拯说:“(你)为什么割了别人家耕牛的舌头,又来告他的状?”这个盗贼感到很震惊,也很服气。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第27课包拯“传”及包拯其人素材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第27课包拯“传”及包拯其人素材语文版

“传”及包拯其人
“传”是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司马迁创设纪传体史书编写体例,此后历代以为著史正例,正史都采用纪传体的形式。

一般来说,“传”主要叙述传主的生卒、地望、职官、生平事迹等内容。

包拯(999—1062),北宋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字希仁。

天圣进士。

历任大理监事,建昌知县,转和州税监,天长知县,升至殿中丞,仁宗时任监察御史,建议选将练兵,以御契丹。

后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

官至枢密副使。

为官刚正、执法严峻。

著有《包孝肃奏议》。

他的事迹长期流传民间,作为封建清官的典型,演为戏文,流传日广,形成丰富的传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全解:《包拯》27.《包拯》【第一部分:背景知识及相关背景】一、字音及词义:字:古人在年满二十时取表字。

一般说来,古人的的名和字之间存在某种联系。

徙:从一处到另一处。

课文指改换任职地点。

迁:迁移职位,课文里指升官。

刺疆事:刺探边疆的(军事)情况。

无以对:没有什么话说了。

敛手:指收敛行为,不敢胡作非为。

陈曲直:陈说是非。

恶:憎恶、讨厌。

苛刻:过于严厉苛求。

推以忠恕:对人忠厚宽恕。

伪辞色悦人:假装出一副说话、做事的神态讨好别人。

仕宦:做官。

犯赃:犯法贪赃。

大茔:指家族暮地。

不从吾志,非吾子孙:不遵从我的心意,就不是我的儿子及孙子。

二、相关背景:1、关于《宋史》《宋史》,元脱脱(托克托)等主持修撰。

四百九十六卷。

包括本纪47卷、志162卷、表32卷、列传255卷,字数多达500多万。

元至正三年,设局重修《宋》、《辽》、《金》三史,以丞相脱脱为都总裁,五年四月《宋史》告成。

于北宋及南宋高孝光宁四朝,据宋王朝国史旧本,比较详赡;于理宗、度宗两朝,缺了漏很多。

成书时间不及三年,纪志表传间时有矛盾;至有一人两传、一事数见等毛病。

全书篇幅浩大,所收列传人物多至二千人,诸志保存了不少原始资料。

2、关于作者脱脱,字大用,1313年生于蒙古贵族之家。

脱脱自幼时拜浦江名儒吴直方为师,十六岁即精通经史,且武功超群,膂力过人,被任为内宰司丞兼成制提举司达鲁花赤。

史载脱脱施政期间,革除旧政,减免赋税,选儒臣以劝谏。

内外皆称其为贤相。

1348年,脱脱升为太傅,几乎集朝政于一身。

他力排众议,坚持主张“开渠修河,利农通运”。

当时黄河决口,使山东境内的州县皆遭水灾,方圆几千里内的人民饱尝水患之苦。

而朝中主管官员,置若罔闻。

脱脱任命贾鲁为工部尚书,专督治河。

在元王朝走向衰落时,他主持修纂三史,即辽、金、宋三史。

并将其列为中国的二十四史内。

由于脱脱的励精图治,锐意改革,才使顺治统治的前期社会略趋安定。

1355年12月,脱脱受人诬陷,削去官职,流放云南,行至大理腾冲,被哈麻假借皇帝旨意,用药酒毒死,死时42岁。

脱脱死后十余年,元朝即告覆亡。

3、关于包拯包拯(包青天)(999-1062)自希仁,芦洲合肥人(安徽合肥),北宋天圣五年(1027)进士。

中进士后,因父母年事已高,不忍远去为官,直到双亲相继去世,守孝完毕,才在亲友的劝说下为官,期间长达十年之久,故以孝闻于乡里。

宋景佑四年(1037),任天长(安徽天长)知县,颇有政绩。

任满后,调任知端州(广东肇庆)。

回京任监察御史里行,又改监察御史,为“言事官”,对处事不当,行事不法的官僚,都可以进行弹劾。

为惩治贪官,自庆历四年(1044)廿八月,他向仁宗上疏《乞不用赃吏》,认为清廉是人们的表率,而天赃则是“民贼”。

包拯七次上书弹奏江西转运使王逵,揭露他“心同蛇蝎”,残害百姓。

并严厉批评宋廷的任官制度。

皇佑二年(1050)至三年间,包拯知谏院,曾三次弹劾外戚张尧佐,审清妖人冷青冒充皇子的特大诈骗案,震动朝野。

包拯在历官三司户部判官及三司副使期间,先后出任京东,陜西,河北等路转运使,每至一地,都以减轻民间负担、改革弊政、发展生产为己任,提出了「宽民利国」的经济思想。

多次为了国家大事,说了皇帝不爱听的话,论斥权幸大臣,请求罢去皇帝赐给亲信官僚们的恩宠,一切改由主管机构正常渠道进行。

他将唐朝魏征给唐太宗的三道奏章写出来,呈给宋仁宗为座右铭,时刻警惕,以国家大事为重。

请求仁宗虚心纳谏,分辨是非,不要搞“先入为主”,偏听偏信,而要爱惜人才,除去苛刻,严正刑禁,禁止妖言邪说,不随意大兴土木,如此等等,朝廷多采纳施行。

嘉佑元年(1056)年十二月,朝廷任包拯权知开封府,他于次年三月正式上任,至三年六月离任,前后只有一年有余。

但在这短短的时间内,把号称难治的开封府,治理得井井有条。

敢于惩治权贵们的不法行为,坚决抑制开封府吏的骄横之势,并能够及时惩办诬赖刁民。

由于包拯在开封府执法严明,铁面无私,敢于碰硬,贵戚宦官也不得不有所收敛,听到包拯的名字就感到害怕。

儿童妇孺们都知道包拯之名,亲切称呼他为“包待制”。

开封府广泛流传着这样的话“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用阎罗比喻包拯的铁面无私。

宋嘉佑六年(1061),他官至枢密副使,次年五月病逝,“京师吏民,莫不感伤,叹息之声,大街小巷都可听得到。

”朝廷赠官吏部上书,有“奏仪”十五卷传于世。

【第二部分:整体感悟】一、谋篇立意本文通过对包拯的几件事的叙述,突出了包拯的机智、廉洁、巧言善辨、为官刚正、执法严峻、克已奉公的性格。

二、文章脉络课文分五段,每段重点写了包拯的一个特点。

第一段,通过具体记叙包拯智破割人牛舌案,突出了他的为官机智。

第二段,写包拯和先前的知府的不同,从正面突出了他的为官清廉。

第三段,写包拯出使契丹,机智地驳倒契丹,不辱使命,突出了他的巧言善辨。

第四段,写别人对包拯的态度和看法,间接地表现了他为官刚正,执法严峻。

第五段,记叙了包拯的日常生活及他的为人清廉,特别是从他对后世子孙的要求,从中突出了他的克已奉公。

三、写作方法⑴行文生动,活灵活现地展现人物风貌。

本文虽选自正史,但不失生动活泼,记叙时具体、概括互相配合,使行文生动活泼,富于变化。

比如第一、三段分别用百十来字,把包拯智服盗贼、驳倒契丹、不辱使命刻画得淋漓尽致。

⑵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本文第一、二、三、五段主要用了正面描写,第四段则穿插了侧面描写,从别人对包拯的看法和称呼中更突出他的为官刚正、执法严峻。

⑶关键句子的揣摩: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

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这段话突出了包拯的克已奉公的精神。

包拯为官刚正,执法严峻,这段话就是其中很好的表现之一。

从这段话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包拯的刚正不阿的性格,而且看到他对后世子孙的要求,不愧为封建清官的典型,不愧为“包青天”的称号。

四、参考译文包拯,字希仁,是庐州合肥人氏。

……(在他)做天长县知县(的时候),有人偷割了别人牛的舌头,牛的主人来向包拯上诉。

包拯说:“(你)只管回家,杀掉这头牛,然后把它卖了。

”不久又有人上告包拯说有人私自宰杀耕牛,包拯说:“为什么割了别人耕牛的舌头而又来上告别人呢?”(那个)盗贼非常吃惊,也很信服。

(后来)迁任端州,任殿中丞。

端州这个地方盛产砚台,以前的郡守(总是)趁着上贡的机会大多收敛贡数几十倍的砚台来赠送给当朝权贵。

包拯命令制砚台的人刚好满足贡数,只到他任期满也没有拿一块砚台回家。

包拯出使契丹,契丹派典客对包拯说:“雄州最近大开方便之门,就是想引诱我方叛国的人,来刺探边疆的军情是吗?”包拯说:“涿州也曾开了门,刺探边疆的军情何必开方便之门呢?”契丹人便不知怎样回答了。

在他暂时代理开封府府尹时,包拯任右司郎中。

包拯在朝廷刚正果断,当朝权贵都因为他而有所收敛,闻说过他的人都很畏惧他。

人们笑着把包拯比作黄河清。

妇女儿童也都知道他的名声,称之为“包待制”。

京师里也因此说:“包拯像阎罗一样,为官清正,暗中行贿串通关系的事没法进行。

”按以前的规矩,凡诉讼不能直接到官署(递交状子),包拯则大开正门,使上诉的人直接到跟前陈述是非,官吏都不敢欺骗他。

包拯性格严峻刚直,憎恶酷吏,追求诚恳宽厚,虽然他痛恨坏人坏事,但对人也很忠厚宽恕。

(包拯)不随意同意支持别人,也不假装出一副说话、做事的神态讨好别人,平时没有什么家信,亲朋好友都与他断了来往。

虽然身居官宦,(但)衣服、用具、饮食都像平民一样。

他曾说:“(我的)后世子孙做官,若有贪赃枉法的,不能放归本家,死后不能葬于家族墓地。

不遵从我的心意,就不是我的儿子及孙子。

”【第三部分:类文品读】狄梁公①与娄师德②同为相。

狄公排斥师德非一日,则天问狄公曰:“朕大用卿,卿知所自乎?”对曰:“臣以文章直道③进身④,非碌碌国人成事。

”则天久之曰:“朕比⑤不知卿,卿之遭遇,实师德之力。

”因命左右取筐箧④,得十许通荐表⑦,以赐狄公。

狄公阅之,恐惧引咎,则天不责。

由于外阅:“吾不意为娄公所涵。

”而娄公未尝有衿色。

注:①狄梁公:唐武则天时有名的大臣狄仁杰,宇怀英。

②娄师德:唐有名的大臣,为将相三十年,以能容人著名。

③直道:品行端正。

④进身:受任用。

⑤比:过去,原来。

⑥箧:小箱子。

⑦荐表:推荐的奏本。

1.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错的一项是()A.朕大用卿(重用)B.卿之遭遇(遇合,这里指做大官)C.恐惧引咎(认错)D.而娄公未尝有衿色(难过的表现)2.下面句子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①臣以文章直道进身②以残年余力B.①得十许通荐表②杂然相许C.①非碌碌因人成事②因命左右取筐箧D.①吾不意为娄公所涵②世之为欺者不寡矣,而独我也乎3.解释下面句子的意思①卿之遭遇,实师德之力。

②吾不意为娄公所涵。

4.唐朝娄师德尽管狄梁公一再排斥他,仍坚持推荐狄公,说明娄公是怎样的一个人?(参考答案:1.D(骄傲的样子)2.A(B约;C靠、于是;D 被;进行)3.①你能做官,实在是靠师德的力量。

②我没想到被娄公所容纳。

4.以国事为重,不计个人恩怨,惟才是举。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