垫圈内径检测装置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垫圈内径检测装置课程设计

垫圈内径检测装置课程设计

垫圈内径检测装置课程设计垫圈内径检测装置是一种用于测量垫圈内径尺寸的设备,主要用于工业生产线中的质量控制过程。

垫圈是一种常见的密封件,用于填充和隔离两个物体之间的空隙,以防止液体、气体或粉尘的泄漏。

垫圈内径对于其密封性能至关重要,因此需要进行准确的尺寸测量。

垫圈内径检测装置通常由以下几个主要部分组成:传感器、数据采集系统和分析软件。

传感器是用于测量垫圈内径的关键组件,常见的传感器类型包括光学传感器、激光传感器和接触式传感器。

传感器通过与垫圈接触或非接触的方式获取内径尺寸数据,并将其传输给数据采集系统。

数据采集系统负责接收传感器传输的数据,并进行处理和存储。

数据采集系统通常包括模数转换器和微处理器等组件,用于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进行数据处理和存储。

数据采集系统还可以与分析软件进行连接,以实现数据的进一步处理和分析。

分析软件是垫圈内径检测装置的核心部分,用于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分析软件可以根据预设的标准和要求,对测量数据进行比对和判定,确定垫圈内径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分析软件通常具有友好的用户界面,可以直观地显示测量数据和分析结果,同时也可以生成报告和统计数据,方便用户进行质量控制和生产管理。

在使用垫圈内径检测装置进行测量时,需要将待测垫圈放置在测量位置,并将传感器对准垫圈内径进行测量。

测量过程中,垫圈应保持稳定,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测量完成后,数据采集系统会将测量数据传输给分析软件,通过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测量结果。

垫圈内径检测装置具有以下几个优点:首先,测量结果准确可靠,可以有效判断垫圈的内径尺寸是否符合要求;其次,测量速度快,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对垫圈内径的测量;此外,垫圈内径检测装置还具有自动化的特点,可以实现对垫圈内径的在线实时检测,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水平。

垫圈内径检测装置是一种重要的质量控制设备,可以用于工业生产线中对垫圈内径尺寸的测量和判定。

通过使用垫圈内径检测装置,可以有效提高产品质量,减少不合格品的产生,为企业的生产和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平垫圈直径测量机构设计

平垫圈直径测量机构设计

平垫圈直径测量机构设计一、引言平垫圈是一种常见的机械零件,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设备中。

平垫圈直径的测量是其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本文将介绍一个用于测量平垫圈直径的机构设计。

二、测量原理平垫圈直径的测量原理是利用光学原理,通过测量平垫圈上某一点到另一点距离的变化来计算出其直径大小。

在本设计中,采用激光传感器作为测量工具,通过激光束照射到平垫圈上,接收反射回来的光信号,并通过计算得出直径大小。

三、机构设计1. 机构组成该机构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激光传感器、支架、夹持装置和控制系统。

其中,支架用于固定激光传感器和夹持装置,夹持装置用于夹住待测平垫圈,并将其放置在传感器下方进行测量。

2. 机构工作流程(1)将待测平垫圈放入夹持装置中;(2)启动控制系统,使激光传感器开始工作;(3)夹持装置将平垫圈放置在传感器下方,激光束照射到平垫圈上;(4)接收反射回来的光信号,并通过计算得出直径大小;(5)控制系统将测量结果显示出来,并记录在数据库中。

四、机构优化1. 夹持装置设计夹持装置是机构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其设计直接影响到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为了使夹持装置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规格的平垫圈,可以采用可调节式夹持装置,使其能够根据不同的平垫圈规格进行调整。

2. 传感器选择在机构设计中,选择合适的激光传感器也是非常重要的。

需要考虑到传感器精度、测量范围、反应速度等因素。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传感器与控制系统之间的通信方式和数据处理能力。

3. 控制系统优化控制系统是整个机构中最核心的部分,需要具备高效稳定的数据处理能力。

可以采用先进的计算机软件进行开发,并结合数据库技术实现数据存储和管理功能。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控制系统的实时性和可靠性,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五、总结本文介绍了一个用于测量平垫圈直径的机构设计,该机构采用激光传感器作为测量工具,通过夹持装置将待测平垫圈放置在传感器下方进行测量。

同时,针对机构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优化方案,以进一步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垫圈检测课程设计

垫圈检测课程设计

垫圈检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垫圈的概念,掌握其分类、结构和功能;2. 学生能了解垫圈检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 学生能掌握垫圈检测的相关技术参数和标准。

技能目标:1. 学生能操作垫圈检测设备,进行实际垫圈的检测;2. 学生能分析检测结果,判断垫圈的质量问题;3.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中的垫圈检测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对机械工程领域的兴趣和热情;2. 学生能够认识到垫圈检测在工程中的重要性,树立质量意识;3. 学生能够养成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机械工程领域的技术实践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工程素养。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高年级阶段,具备一定的机械基础知识,对实际操作有较高的兴趣。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动手能力的培养。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指导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垫圈基础知识:- 垫圈的定义、分类及用途;- 垫圈的材料、结构和性能。

2. 垫圈检测原理:- 检测方法:视觉检测、尺寸测量、无损检测等;- 检测设备:光学投影仪、三坐标测量仪、超声波探伤仪等;- 检测标准及参数。

3. 垫圈检测操作实践:- 实验室设备操作规范;- 垫圈检测操作流程;- 检测结果分析及处理。

4. 教学案例解析:- 分析实际工程中垫圈检测的典型案例;- 针对案例进行问题讨论,提出解决方案。

5.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 第一节:垫圈基础知识;- 第二节:垫圈检测原理;- 第三节:垫圈检测操作实践;- 第四节:教学案例解析与讨论。

教材章节关联:本教学内容与教材第十章“机械零件检测”相关,涉及教材中的第2、3、4节,分别为“检测方法”、“检测设备”和“检测标准及操作实践”。

教学内容科学性和系统性:本教学内容从垫圈基础知识出发,逐步深入到检测原理、操作实践和案例分析,确保学生掌握垫圈检测的全面知识体系。

垫圈内径检测装置总体立体结构图

垫圈内径检测装置总体立体结构图

垫圈内径检测装置总体立体结构图一、立体结构图二、结构设计1、传动机构设计传动机构是整个装置中负责将待检测的工件传送到检测位置的机构。

它需要在运动规律上和控制止动销的止动机构和压杆升降机构相互配合才能完成此装置的工作要求。

为了使工作周期易于控制,我们决定由皮带轮传动来达到运送工件的目的。

机构由齿轮来传动,因为其功率范围大、传动效率高的特点正好符合我们的需要。

从所给的设计数据中我们得知:原动件的转动周期为116s,而检测周期为8s,因此推料机构的齿轮系的传动比需为128:1,这要由多级齿轮传动来实现。

如图为推料机构的齿轮系简图。

其中:z1=z2’=z3’=20,z2=z3=80,z4=160传动比i14=z2z3z4z1z2’z3’=80*80*160203=1281考虑到推料机构具有送料——停止——送料的运动规律特征,我们决定使用槽轮机构来达到间歇式运动的目的。

由于是检测机构,所以传动齿轮模数不宜过大,初定模数m=2 d1=d2’=d3’=40mmd2=d3=160mmd4=320mm皮带轮直径D=127.4mm,皮带传送速度v=50mms4号齿轮每转动一周,槽轮转动14周,皮带在这2s的时间内将待测工件传送到检测位置,然后停留6s,等待检测完毕后将已检测的工件送走,并把新的工件传送过来,如此重复。

2、压杆运动机构设计控制压感探头的凸轮设计:方案一:用齿轮、连杆和弹簧来控制压杆的运动;方案二:用凸轮和连杆机构,为了设计加工方便把凸轮设计成3次多项式运动规律;方案三:用凸轮和连杆机构,凸轮设计成5次多项式运动规律;综合分析以上三种方案,方案一中弹簧用久后会变形,影响测量精度,考虑到探头测量时冲击力要小,故不能用三次多项式的凸轮,经综合考虑采用方案三采用5次多项式运动规律的凸轮。

以下是推杆回程的计算过程:周期:T=8s;基圆半径=15mm;推程:(){float x,s;int a,b;scanf("%d %d",&a,&b);x=(float)ab;s=6-60*x*x*x+90*x*x*x*x-36*x*x*x*x*x;printf("%f\n",s);}计算速度的C语言程序:#include<stdio.(){float x,v;int a,b;scanf("%d %d",&a,&b);x=(float)ab;v=120*x*x-240*x*x*x+120*x*x*x*x;printf("%f\n",v);}计算加速度的C语言程序:#include<stdio.(){float x,a;int b,c;scanf("%d %d",&b,&c);x=(float)bc;a=160*x-480*x*x+320*x*x*x;printf("%f\n",a);}经计算得到以下结果:0~8π3位移和角度的曲线图:0~8π3速度和角度关系的曲线图:0~8π3加速度和角度关系的曲线图:0~2π一个周期内推杆运动循环图:SolidWorks设计的凸轮:安装凸轮时应注意凸轮开始转动时应先远休2秒,然后再回程来测量垫圈的内径,故应把凸轮应安装如上图所示的位置;推程时推杆的运动规律和回程时的运动规律完全一致,各种参数均相同。

垫圈内径检测装置课设

垫圈内径检测装置课设

目录1. 设计任务----------------------------------------------22. 工作原理分析------------------------------------------33. 原动机选择--------------------------------------------34. 主运动机构选型与分析比较------------------------------44.1 推料机构选择----------------------------------------------44.2.止动销机构选择--------------------------------------------54.3 压杆升降机构选择------------------------------------------65. 机器传动方案的拟定和比较------------------------------76. 主运动机构尺度综合----------------------------------107. 主运动机构的运动分析--------------------------------148. 主运动机构的动力分析--------------------------------149. 机械系统运动循环图-----------------------------------1510. 设计小结---------------------------------------------1511. 参考资料--------------------------------------------16垫圈内径检测装置设计1. 设计任务一、设计题目:垫圈内径检测装置设计垫圈内径检测装置,检测钢制垫圈内径是否在公差允许范围内。

被检测的工件由推料机构送入后沿一条倾斜的进给滑道连续进给,直到最前边的工件被止动机构控制的止动销挡住而停止。

平垫圈直径测量机构设计

平垫圈直径测量机构设计

平垫圈直径测量机构设计一、引言平垫圈是一种常用的密封元件,在许多机械设备和工程结构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确保平垫圈的质量和尺寸精度,需要设计一种可靠、准确的直径测量机构。

本文旨在探讨平垫圈直径测量机构的设计原理、结构以及相关技术细节,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工程师提供参考。

二、测量原理平垫圈直径的测量可以采用接触式或非接触式的方法。

接触式测量适用于较小直径和较低精度要求的平垫圈,而非接触式测量则适用于较大直径和较高精度要求的平垫圈。

1. 接触式测量原理接触式测量方法通常采用千分尺、游标卡尺等直接测量平垫圈的直径。

具体步骤如下: * 将平垫圈放置在测量夹具上,并固定好。

* 使用千分尺或游标卡尺的测距杆与测量夹具上的测量杆对齐,并轻轻夹住平垫圈。

* 读取千分尺或游标卡尺上的刻度值,即可得到平垫圈的直径。

2. 非接触式测量原理非接触式测量方法常用的技术包括激光测距、光学测量、光干涉等。

以下是一种基于激光测距原理的非接触式测量方法的步骤: * 将平垫圈放置在测量平台上,确保其与激光传感器垂直。

* 启动激光传感器,将激光束照射到平垫圈表面。

* 接收激光传感器返回的信号,并通过计算测算出平垫圈的直径。

三、测量机构设计平垫圈直径测量机构的设计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稳定性、测量精度、适应能力和易用性。

下面将详细介绍每个方面的设计要点。

1. 稳定性设计稳定性是保证测量机构测量结果准确性的重要因素。

稳定性设计的关键点包括: * 选用稳定的材料和结构,以减小温度和振动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 采用合适的固定夹具,确保平垫圈在测量过程中不发生偏移或晃动。

* 对测量平台进行防抖设计,以减小测量过程中的干扰。

2. 测量精度设计测量精度是测量机构的核心指标,直接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提高测量精度的设计要点包括: * 选用高精度的测量仪器和传感器,确保其分辨率和重复性达到要求。

* 进行精确的校准和调试,消除系统误差和仪器盲区。

垫圈级进模课程设计

垫圈级进模课程设计

垫圈级进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垫圈级进模的基本概念,掌握其结构组成和功能作用。

2. 学生能掌握垫圈级进模的设计原则,了解不同类型垫圈级进模的特点及应用场景。

3. 学生能了解垫圈级进模在工程实践中的重要性,认识到其在制造业中的广泛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垫圈级进模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 学生能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垫圈级进模的安装、调试和优化方法。

3. 学生能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完成垫圈级进模的设计与仿真。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模具设计及制造的兴趣,激发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 学生树立正确的工程观念,认识到垫圈级进模在工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实践课程,以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模具基础知识,对垫圈级进模有一定了解,但实践经验不足。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垫圈级进模的设计与制造。

二、教学内容1. 垫圈级进模基础知识- 垫圈级进模的概念与分类- 垫圈级进模的结构组成与功能- 垫圈级进模的应用场景与重要性2. 垫圈级进模设计原则与方法- 设计原则与要求- 常用设计软件及其操作方法- 设计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与常见问题3. 垫圈级进模制造与加工- 制造工艺流程- 常用加工设备与工艺参数- 制造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与检测4. 垫圈级进模的安装与调试- 安装步骤与方法- 调试技巧与优化- 常见故障分析与排除5. 垫圈级进模实例分析与实践操作- 实例分析:不同类型垫圈级进模的设计与制造- 实践操作:垫圈级进模的设计、制造与调试- 成果评价与反馈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1周:垫圈级进模基础知识第2周:垫圈级进模设计原则与方法第3周:垫圈级进模制造与加工第4周:垫圈级进模的安装与调试第5周:垫圈级进模实例分析与实践操作教材章节关联:《模具设计与制造》第3章:模具设计基础知识《模具设计与制造》第4章:级进模设计《模具设计与制造》第5章:级进模制造与加工《模具设计与制造》第6章:模具的安装、调试与维修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以下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1. 讲授法: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比喻和丰富的案例,讲解垫圈级进模的基础知识、设计原则和制造工艺。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_垫圈内径检测装置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_垫圈内径检测装置

垫圈内径检测装置目录1、设计题目及其要求 (2)2、题目分析 (2)3、运动方案简介 (3)4、立体结构图 (4)5、结构设计 (5)6、系统评价 (20)7、设计小结 (20)8、总结 (21)参考书目 (21)1、设计题目及其要求设计垫圈内径检测装置,检测钢制垫圈内径是否在公差允许范围内。

被检测的工件由推料机构送入后沿一条倾斜的进给滑道连续进给,直到最前边的工件被止动机构控制的止动销挡住而停止。

然后,升降机构使装有微动开关的压杆探头下落,检测探头进入工件的内孔。

此时,止动销离开进给滑道,以便让工件浮动。

检测的工作过程如图所示。

当所测工件的内径尺寸符合公差要求时(图a),微动开关的触头进入压杆的环形槽,微动开关断开,发出信号给控制系统(图中未给出),在压杆离开工件后,把工件送入合格品槽。

如工件内径尺寸小于合格的最小直径时(图b),压杆的探头进入内孔深度不够,微动开关闭合,发出信号给控制系统,使工件进入废品槽。

如工件内径尺寸大于允许的最大直径时(图c),微动开关仍闭合,控制系统将工件送入另一废品槽。

321a)b)c)1—工件 2—带探头的压杆 3—微动开关a)内径尺寸合格 b)内径尺寸太小 c)内径尺寸太大具体设计要求见下表:2、题目分析垫圈内径检测装置,主要的运动过程为:传动机构间歇的将工件送到检测的位置。

在传送的过程中将被止动销挡住刚好到所需检测的内径圆孔到压杆将要下来的地方,然后压杆下来检测内径是否符合要求。

在压杆下来检测的时间里,微动开关向右移动检测垫圈内径是否符合要求。

微动开关检测完后向左移动,回到其原来所在的。

接下来,压杆和止动销一起上升回到其原来的地方。

传动机构将已检测的工件送走,并将下一个将被检测的工件送到检测处。

3、运动方案简介垫圈内径检测装置,用以下4个机构结合搭配组成:传动机构设计,压杆运动机构设计,止动销运动机构设计,微动开关运动机构设计。

题目所给的设计数据:表1 内径检测装置设计数据经小组讨论,为使机构的使用性能符合要求,适合本设计,我们采用方案D,如下:周期T=8s,角速度ω=2π/T=0.785 rad/s.在一个周期内,满足要求,各个机构的运动情况:为使各个机构满足上述要求,传动机构的控制采用间歇机构,压杆运动机构和止动销的运动匹配要求严格,则两者用凸轮轴连接。

垫圈内径检测装置运动方案

垫圈内径检测装置运动方案

垫圈内径检测装置运动方案篇一:一、背景介绍垫圈是一种常用的密封元件,通常用于连接两个或更多机械部件,以防止液体、气体或固体物质从接合处渗漏。

垫圈的内径是确定其密封性能的重要参数,因此需要准确测量垫圈的内径尺寸。

为了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和效率,需要设计一种垫圈内径检测装置运动方案。

二、装置运动方案1. 设计原则在设计垫圈内径检测装置的运动方案时,应考虑以下几个原则:- 稳定性:装置在运动过程中应保持稳定,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 精度:装置应具备足够的精度,以满足对垫圈内径尺寸的要求。

- 速度:装置的运动速度应适中,以提高测量效率。

- 自动化:装置应设计为自动化操作,减少人工干预,提高生产效率。

2. 运动方案设计垫圈内径检测装置的运动方案可以采用如下设计:- 传动系统:采用精密的传动系统,如步进电机或伺服电机,以确保装置运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 运动轨道:设计一条平滑的运动轨道,使垫圈能够在装置上自由滑动。

轨道可以采用线性导轨或滚珠导轨,以减少摩擦和阻力。

- 夹紧装置:设计一个可调节的夹紧装置,夹紧垫圈以防止其在运动过程中滑动或移位。

- 检测传感器:装置应配备一个高精度的检测传感器,用于测量垫圈的内径尺寸。

可以选择激光测距仪、光电传感器或机械测量装置等。

三、装置优势垫圈内径检测装置的运动方案具有以下优势:1. 高精度:利用精密的传动系统和检测传感器,能够实现高精度的垫圈内径测量。

2. 高效率:采用自动化操作,减少人工干预,提高测量效率。

3. 稳定性:设计稳定的运动方案和夹紧装置,确保装置运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4. 灵活性:可根据不同规格的垫圈进行调整和适配,提高装置的适用性和通用性。

总结:通过设计合理的垫圈内径检测装置运动方案,能够实现高精度、高效率的垫圈内径测量,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篇二:垫圈内径检测装置是一种用于测量垫圈内径尺寸的设备。

在制造过程中,垫圈是一种常见的密封元件,其内径的准确度对于密封性能至关重要。

介绍一种新型垫圈内径检测机构

介绍一种新型垫圈内径检测机构
45 5 .— s
56 s 上升 5 —s 工件 .6 2
55s 传 —. 2 送
转 与 啮 转 半圈 之 合, 动
上升
左 移
3 基 于 C mT a MF 的凸轮 设计 a rx G 垫圈检 测装 置对 精 度有 一定 的要求 , 压杆 下 降时 另外 对垫 圈 冲击 要尽 量 小 , 因此 推杆 的推 程运 动 和 回程 运 动均 采用 既无 刚性 冲击 又无柔性 冲击 的五 次多项 式运 动规 律 。
公差范围内 , 控制系统将垫圈 2 送人废品槽 。 下面以电动 机额定转速为 14 r i,每次检测时间 6 为例列出各 4 0/ n m s 构件位置和时间关系表( 1与运动循环图( 2 。 表 ) 图 )
表 1 构 件 位 置 一 间关 系 时
时间 传送 压杆 运动 止动销运动 不完全齿
度 曲线 为平滑曲线 , 故既无刚性 冲击又无柔性冲击 , 完全 满足设计要求 ,此外图 5 显示整个周期 中凸轮的最大压 力角 。 1。[ , 5< ]符合设计要求 。
作 者简介 : 王龙( 9 8 ) 男, 18 一 , 中国地质大学机械 制造及其 自动化 专业
本科在读学生。
裾 决方 案
蠢臣墨团: 工艺 , 盈 工装 , 曩曩 , 诠断 , 衄溺 , 雏髓 , 改造 表2
凸轮类型 对心直动滚子推 杆盘形凸轮机构
槽 ,传感 器将 测得 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号传
回控 制 系 统 ,
控制 系统将垫
圈 2 入 合 格 送 品槽 ;如 果 垫 圈 2内 径 不 在

直 齿轮

微动开关运动 机构l 7
l 机构1 5

垫圈内径检测装置-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解析

垫圈内径检测装置-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解析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__垫圈内径检测装置__学院_____专业班级____姓名_______学号____指导教师____________青岛理工大学二零一六年七月二日目录一.设计题目及其要求--------------------------------3二.运动方案分析-------------------------------------3 2.1题目分析------------------------------------------3 2.2运动方案简介--------------------------------------3 2.3装置功能原理方案的确定----------------------------4 2.4机构运动形式和运动循环图--------------------------5 三.机构传动系统方案设计--------------------------5 3.1推料机构设计--------------------------------------5 3.2止推销传动机构------------------------------------6 3.3压杆升降机构--------------------------------------7 3.4重要零件图----------------------------------------9 四.设计小结-----------------------------------------12五.个人总结-----------------------------------------12六.参考书目-----------------------------------------12一、设计题目及其要求设计垫圈内径检测装置,检测钢制垫圈内径是否在公差允许范围内。

被检测的工件由推料机构送入后沿一条倾斜的进给滑道连续进给,直到最前边的工件被止动机构控制的止动销挡住而停止。

垫圈内径检测装置设计开题报告

垫圈内径检测装置设计开题报告

垫圈内径检测装置设计开题报告标题:垫圈内径检测装置设计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与目的垫圈是一种常用的密封件,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设备中。

垫圈的内径尺寸是其质量的关键要素之一,对于设备的密封性能和工作效率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设计一种能够准确检测垫圈内径的装置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

本文旨在设计一种垫圈内径检测装置,能够实时监测垫圈的内径尺寸并输出结果。

通过该装置,可以实现对垫圈生产过程中的尺寸偏差进行实时监控,提高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2. 研究内容与方法本文主要包括以下研究内容:(1) 垫圈尺寸要求的分析和总结:通过对垫圈尺寸要求的分析和总结,明确设计装置的技术指标和性能需求。

(2) 装置结构设计:设计垫圈内径检测装置的整体结构和关键部件,包括传感器、信号处理模块、数据显示与输出模块等。

(3) 数据处理算法设计:针对不同尺寸范围的垫圈,设计相应的数据处理算法,实现对垫圈内径尺寸的实时检测和分析。

(4) 装置性能测试与分析:对设计完成的垫圈内径检测装置进行性能测试与分析,验证其可行性和准确性。

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分析。

通过对一定数量的垫圈样品进行实验测量,获取不同内径尺寸的垫圈的测量数据。

同时,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垫圈内径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和推导,为设计合适的数据处理算法提供理论基础。

3. 预期成果与创新点预期成果包括完成垫圈内径检测装置的设计,实现对垫圈内径尺寸的实时检测和分析。

并通过性能测试与分析,验证装置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本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结构设计创新:设计一种紧凑、便携、易于安装和操作的垫圈内径检测装置。

(2) 数据处理算法创新:根据不同尺寸范围的垫圈,设计相应的数据处理算法,实现对垫圈内径尺寸的实时检测和分析。

(3) 性能优化创新: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优化装置的灵敏度、准确性和稳定性,提高装置的检测精度和可靠性。

4. 进度计划根据以上研究内容,制定以下进度计划:(1) 第一阶段:研究垫圈尺寸要求,明确设计装置的技术指标和性能需求。

冲三垫圈的课程设计

冲三垫圈的课程设计

冲三垫圈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冲三垫圈的概念、分类及作用;2. 学生掌握冲三垫圈的安装、调整及维护方法;3. 学生了解冲三垫圈在机械结构中的应用及影响。

技能目标:1. 学生能正确选择合适的冲三垫圈;2. 学生掌握冲三垫圈的安装和调整技巧;3.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机械结构中与冲三垫圈相关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机械结构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2. 学生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遵循操作规程,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3. 学生通过学习冲三垫圈,认识到机械结构中细节的重要性,培养细致、认真的学习态度。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设计,课程内容紧密联系课本知识,注重实践操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冲三垫圈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对机械结构的兴趣和安全意识。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冲三垫圈的定义、分类及作用-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四节《机械零件的选用与安装》- 内容:介绍冲三垫圈的概念、不同类型及其在机械结构中的作用。

2. 冲三垫圈的安装、调整及维护-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五节《机械零件的安装与调整》- 内容:讲解冲三垫圈的安装方法、调整技巧及日常维护注意事项。

3. 冲三垫圈在机械结构中的应用及影响-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六节《机械零件的应用实例》- 内容:分析冲三垫圈在机械结构中的应用案例,探讨其对结构性能的影响。

4. 实践操作:冲三垫圈的选用与安装- 教学安排:课堂实践操作,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实际操作演练。

- 内容:学生分组进行冲三垫圈的选用、安装和调整,教师指导并解答疑问。

教学内容按照课程目标进行科学性和系统性组织,确保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冲三垫圈的相关知识。

教学大纲详细规划了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进度,与教材紧密关联,符合教学实际需求。

通过本章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深入理解并掌握冲三垫圈的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内径检测装置课程设计

内径检测装置课程设计

内径检测装置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内径检测的基本原理,理解其重要性及应用领域;2. 使学生了解内径检测装置的组成部分,掌握各部分的功能及相互关系;3. 帮助学生掌握内径检测装置的操作方法,并能正确进行数据处理。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内径检测装置进行实际测量的能力;2. 提高学生分析内径检测数据,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态度,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2. 激发学生对工程测量领域的兴趣,树立投身科学研究的信心;3. 培养学生具备质量意识、安全意识,提高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工程技术类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内径检测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培养实际应用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为高中年级,具备一定的物理知识和实验技能,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但实践经验不足。

教学要求:1. 结合课本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2.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3. 注重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内径检测原理:讲解内径检测的基本概念、测量方法及精度要求,结合课本第二章相关内容,让学生理解内径检测的物理原理。

- 线性测量原理- 非接触式测量原理- 测量误差分析2. 内径检测装置的组成:分析内径检测装置的各部分结构、功能及相互关系,参照课本第三章内容,让学生了解装置的构成。

- 测量头- 传感器- 数据处理装置3. 内径检测装置的操作与使用:详细介绍内径检测装置的操作步骤、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结合课本第四章内容,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 装置的校准与调整- 测量数据的采集与处理- 常见故障排除4. 内径检测实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内径检测在工程中的应用,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参照课本第五章内容。

- 实例数据采集与分析- 测量结果的评价与优化- 检测报告撰写5. 教学进度安排:共6课时,具体安排如下:- 第1课时:内径检测原理(1课时)- 第2课时:内径检测装置的组成(1课时)- 第3课时:内径检测装置的操作与使用(2课时)- 第4课时:内径检测实例分析(2课时)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系统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内径检测的基本原理和装置组成。

垫圈内径检测装置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垫圈内径检测装置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垫圈内径检测装置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一、前言垫圈是一种常用的零件,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在生产过程中,垫圈的内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检测参数。

因此,设计一种垫圈内径检测装置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垫圈内径检测装置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通过本文的学习,读者将了解到垫圈内径检测装置的工作原理、结构组成、主要部件以及各部件之间的作用关系等内容。

二、工作原理垫圈内径检测装置主要由传动系统、夹紧系统、支撑系统和控制系统四个部分组成。

其工作原理如下:1. 传动系统传动系统主要由电机和减速器组成。

电机通过减速器将转速降低,并带动夹紧夹具旋转。

2. 夹紧系统夹紧系统主要由夹紧夹具和液压缸组成。

当电机带动夹紧夹具旋转时,液压缸会使夹具向内收缩,将待测零件固定在中心位置上。

3. 支撑系统支撑系统主要由支撑架和测量头组成。

支撑架固定在底座上,测量头则安装在支撑架上,通过传感器实时测量待测零件的内径大小。

4. 控制系统控制系统主要由电气控制箱和PLC控制器组成。

电气控制箱负责控制电机、液压缸等各个部件的工作,PLC控制器则负责接收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并对其进行处理和分析。

当待测零件被夹紧在夹具中心位置后,电机开始旋转,同时传感器开始采集数据。

当待测零件旋转一周后,传感器会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给PLC控制器进行处理。

如果待测零件内径大小符合要求,则PLC控制器会发出信号使液压缸松开夹具,此时待测零件就可以被取出。

三、结构组成垫圈内径检测装置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 底座底座是整个设备的基础结构,用于支撑各个部件并保持整个设备的稳定性。

2. 传动系统传动系统主要由电机和减速器组成,用于带动夹紧夹具旋转。

3. 夹紧系统夹紧系统主要由夹紧夹具和液压缸组成,用于将待测零件固定在中心位置上。

4. 支撑系统支撑系统主要由支撑架和测量头组成,用于支撑待测零件并实时测量其内径大小。

5. 控制系统控制系统主要由电气控制箱和PLC控制器组成,用于控制各个部件的工作,并对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垫圈内径检测装置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垫圈内径检测装置

测试报告:编写测试报告, 包括测试结果、分析结论和 建议等
测试结果分析
测试方法:采用标 准测试方法进行检 测
测试数据:收集并 分析测试数据
性能指标:分析垫 圈内径检测装置的 性能指标
结论:得出垫圈内 径检测装置的性能 测试结果及分析结 论
性能评估与改进建议
测试方法:采用标准测试方法,如ISO、ASTM等 测试指标:包括精度、稳定性、可靠性等 测试结果:分析测试结果,得出性能评估结论 改进建议:根据测试结果,提出改进建议,如提高精度、稳定性等

通信接口:负 责与其他设备 或系统进行通 信,实现信息 共享和协同工

传感器选型与接口设计
传感器类型:选择合适的传感器类型,如光电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等 传感器性能:考虑传感器的精度、稳定性、响应速度等性能指标 接口设计:设计传感器与控制系统的接口,如串行接口、并行接口等 信号处理:对传感器输出的信号进行滤波、放大等处理,以提高信号质量
构免受损害
装置的装配与调试
装配步骤:按照图纸和说明书进行装配,确保各部件安装正确 调试方法:使用专用工具进行调试,确保各部件运行正常 调试注意事项:注意安全,避免损坏设备 调试结果:记录调试过程中的数据,分析调试结果,确保设备性能稳定
设计优化与改进
优化结构设计:提高检测精度和稳定性 改进材料选择:提高耐磨性和耐腐蚀性 优化控制系统:提高检测速度和准确性 改进人机交互界面:提高操作便捷性和用户体验
测试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企业标准等
测试方案与步骤
测试目的:验证垫圈内径检 测装置的性能和准确性
测进 行测量,记录测量数据
测试步骤:安装垫圈内径检 测装置、设置参数、进行测 量、记录数据、分析结果

垫圈内径检测装置设计说明书

垫圈内径检测装置设计说明书

目录1. 课程设计题目.要求 (4)1.1设计题目 (4)1.2设计要求 (4)2. 功能分解 (5)3. 机构选用 (5)3.1 连杆机构选用 (5)3.2 与曲柄先练减速机构选用 (6)3.3 与凸轮轴相连减速机构选用 (7)3.4凸轮的选用 (8)4. 机构组合 (9)5. 机构功能的实现 (11)6. 机构的传动比设计 (12)7. 机构设计及计算 (12)小结 (19)致谢 (17)参考文献 (18)页码右对齐前言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使学生较全面、系统掌握和深化机械原理课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机械运动方案设计、创新设计的一门课程。

其目的是:⑴使学生初步了解机械设计的全过程,受到根据实际功能需要拟定机械运动方案的训练,具备初步的机构选型、组合和确定运动方案的能力;⑵以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为结合点,把机械原理课程各章的理论和方法融会贯通起来,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⑶使学生掌握机械运动方案设计的内容、方法、步骤,并对动力分析与设计有一个较完整的概念;⑷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算、绘图以及运用技术资料的能力;⑸通过编写说明书,培养学生表达、归纳、总结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独立思考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进入21世纪以来,市场愈加需要各种各样性能优良、质量可靠、价格低廉、效率高、能耗低的机械产品,而决定产品性能、质量、水平、市场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是产品设计。

机械产品设计中,首要任务是进行机械运动方案的设计和构思、各种传动机构和执行机构的选用和创新设计。

这要求设计者综合应用各类典型机构的结构组成、运动原理、工作特点、设计方法及其在系统中的作用等知识,根据使用要求和功能分析,选择合理的工艺动作过程,选用或创新机构型式并巧妙地组合成新的机械运动方案,从而设计出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性能优良、工作可靠、实用性强的机械产品。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结合一种简单机器进行机器功能分析、工艺动作过程确定、执行机构选择、机械运动方案评定、机构尺度综合、机构运动方案设计等,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掌握并初步运用机械原理的知识和理论,对分析、运算、绘图、文字表达及技术资料查询等诸方面的独立工作能力进行初步的训练,培养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开发和创新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垫圈内径检测装置课程设计Final revision by standardization team on December 10, 2020.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垫圈内经检测设计学院_____汽车与交通学院__专业班级______车辆142班_____姓名________郭彭辉_______学号______2____指导教师________赵健 ______青岛理工大学二零一六年七月二日目录一、设计题目及其要求 (3)二、功能分解 (3)三、运动方案简介 (4)四、机构设计 (5)传动机构设计 (5)压杆运动机构设计 (8)止动销运动机构设计 (11)五、机构组合立体图 (15)六、运动过程解析 (16)七、方案评价 (17)八、方案评定及选择 (18)九、系统评价及总结 (19)十、参考书目 (19)一、设计题目及其要求设计垫圈内径检测装置,检测钢制垫圈内径是否在公差允许范围内。

被检测的工件由推料机构送入后沿一条倾斜的进给滑道连续进给,直到最前边的工件被止动机构控制的止动销挡住而停止。

然后,升降机构使装有微动开关的压杆探头下落,检测探头进入工件的内孔。

此时,止动销离开进给滑道,以便让工件浮动。

检测的工作过程如图所示。

当所测工件的内径尺寸符合公差要求时(图a),微动开关的触头进入压杆的环形槽,微动开关断开,发出信号给控制系统(图中未给出),在压杆离开工件后,把工件送入合格品槽。

如工件内径尺寸小于合格的最小直径时(图b),压杆的探头进入内孔深度不够,微动开关闭合,发出信号给控制系统,使工件进入废品槽。

如工件内径尺寸大于允许的最大直径时(图c),微动开关仍闭合,控制系统将工件送入另一废品槽。

1—工件 2—带探头的压杆 3—微动开关a)内径尺寸合格 b)内径尺寸太小 c)内径尺寸太大二、功能分解(1)传送零件传动机构间歇的将工件送到检测的位置。

(2)使零件停止运动在传送零件的过程中将被止动销挡住刚好到所需检测的内径圆孔到压杆将要下来的地方。

(3)检测内径压杆下来检测内径是否符合要求。

在内径检测结束之后,传动机构将已检测的工件送走,并将下一个将被检测的工件送到检测处,如此一直反复进行。

三、运动方案简介垫圈内径检测装置,用以下4个机构结合搭配组成:传动构设计,压杆运动机构设计,止动销运动机构设计,微动开关运动机构设计。

题目所给的设计数据:平垫圈内径检测装置设计数据:决定采用方案C周期T=8s,角速度ω=2π/T= rad/s.在一个周期内,满足要求,各个机构的运动情况:四结构设计传动机构设计传动机构是整个装置中负责将待检测的工件传送到检测位置的机构。

它需要在运动规律上和控制止动销的止动机构和压杆升降机构相互配合才能完成此装置的工作要求。

在设计传动机构的时候我们考虑了两种方法,一种是平面连杆机构,一种是带轮传动,但是平面连杆机构连续性不好,加料位置必须固定,而且用的杆件较多,容易产生冲击。

而带轮传动具有功率范围大、传动效率高而且可以实现连续话的批量生产,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

所以传动机构我们选用带轮传动。

即为从所给的设计数据中我们得知:原动件的转动周期为1/24s,而检测周期为8s,因此推料机构的齿轮系的传动比需为192:1,这要由多级齿轮传动来实现上图为推料机构的齿轮系简图。

为使达到传动比i14=192/1。

应有:z 1=z2’=z3’=10,z 2=z3=40,z4=120;传动比i14=z2z3z4/z1z2’z3’=40*40*120/103=192/1考虑到推料机构具有的运动规律特征是送料——停止——送料,我们决定使用槽轮机构来达到间歇式运动的目的。

由于是检测机构,所以传动齿轮模数不宜过大,初定模数m=3d 1=d2’=d3’=30mmd 2=d3=120mmd4=360mm右边的齿轮每转动一周,槽轮转动1/4周,皮带在这2秒的时间内将待测工件传送到检测位置,然后停留6s,等待检测完毕后将已检测的工件送走,并把新的工件传送过来,如此重复。

压杆运动机构设计在设计压杆机构的时候,通过对压杆运动机构的运动规律进行观察,发现用凸轮连杆机构比较简洁。

在凸轮用什么运动机构的问题上,考虑到此装置是进行检测的装置,所以对零件的冲击要尽量小,所以决定采用5次多项式运动规律的凸轮。

推杆运动规律的计算过程:周期:T=8s;基圆半径=15mm;推程:h=6mm;推程运动角:δ=3π/8;回程运动角:δ‘=3π/8;远修止角=π/2;近修止角=3π/4;计算公式:s=C0+ C1δ2+ C3δ3+ C4δ4+ C5δ5;v= C1w+2 C2w+3 C3wδ2+4 C4wδ3+5 C5wδ4;a=2 C2w2+6 C3w2δ+12 C4w2δ2+20 C5w2δ3;在始点处:δ=0,s=0,v=0,a=0;在终点处:δ=δ,s=h,v=0,a=0;分别代入方程得到:C0=C1=C2=0, C3= 10h/δ3, C4= -15h/δ4, C5=6h/δ5位移:s=h-10hδ3/δ30+15hδ4/δ4-6hδ5/δ5;速度:v=πhδ2/δ30-15πhδ3/δ4+πhδ4/δ5;加速度:a=π2hδ/δπ2hδ2/δ40+π2hδ3/δ5;通过计算得到下表结果:0~2π位移和角度的曲线图:0~3π/8速度和角度关系的曲线图: 0~3π/8加速度和角度关系图:凸轮简图:止动销运动机构设计在止动销运动机构的设计上,我们也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通过杠杆和凸轮的集合,来实现其运动规律,还有一种是和上面压杆机构的设计思路一样,采用对心直动滚子推杆盘形凸轮机构。

考虑到机构设计的简洁性和经济性,决定采用方案二,即对心直动滚子推杆盘形凸轮机构。

凸轮在周期为8秒的一个周期内的运动规律为在凸轮选择什么样的运动规律上,止动销对机构的冲击力不用像压杆机构那样高的要求,但是也要避免承受过大的冲击路,所以我们决定采用二项式运动规律;s=c0+c1δ+c2δ2v=ds/dt=c1ω+2c2ωδa=dv/dt=2c2ω2(1)在0~1s,凸轮在远休过程,远休止角σ01=π/4(0~π/4)。

(2)在1s~,凸轮为回程过程,回程运动角σ‘=π/8(π/4~3π/8)S=h-2hδ2/δ’2=6-2*6δ2/(π/8)2=δ2V=-4hωδ/δ’2=-4*6*δ/(π/8)2=δa=-4hω2/δ’2=-4*6*2/(π/8)2=-96(δ=0~δ’/2)②等减速回程:(5π/16~3π/8)S=2h(δ’0-δ)2/δ’2=2*6(π/8-δ)2/(π/8)2= (π/8-δ)2V=-4hω(δ’0-δ)/ δ’2=-4*6*(π/8-δ)/( π/8)2= (π/8-δ)a=4hω2/δ’2=4*6*(2π/T)/( π/8)2=96(σ=σ’/2-σ’)3)~凸轮为近休过程,近休止角σ02=5π/4 (3π/8~13π/8)(4)~8s凸轮为推程过程,推程角σ‘=3π/8(13π/8~2π)S=2hδ2/δ2=2*6δ2/(3π/8)2=δ2V=4hωδ/δ2=4*6*δ/( 3π/8)2=δa=4hω2/δ2=4*6*2/(3π/8)2=(δ=0~δ/2)②等减速推程:(29π/16~2π)S=h-2h(δ0-δ)2/δ2=6-2*6(3π/16-δ)2/(3π/16)2=(3π/16-δ)V=4hω(δ0-δ)/ δ2=4*6*(3π/16-δ)/( 3π/16)2= (3π/16-δ)a=-4hω2/δ2=(δ=δ0/2~δ)在一个周期内,止动销上升高度与凸轮转过角速度的关系:一个周期内,止动销的速度与凸轮转过角速度的关系:一个周期内,止动销的加速度与凸轮转过角速度的关系:凸轮简图五立体结构图六、运动过程解析首先被检测垫圈由皮带组成的送料机构送入轨道1,然后在送到轨道末端的时候,沿倾斜轨道下滑,当达到位置3时,由于挡板的阻挡作用,使垫圈停止运动,在3处,其在正中间沿轨道方向有一部分是空的,在其正下方有一个“十字架”的机构,因为“十字架”机构的轴与槽轮机构的轴连接在了一起,所以运动周期也是8秒,因此可以使零件在一个周期8秒中的前2秒被“十字架”拨到斜道4然后下滑,然后落到传送带5上面,当垫圈滑到传送带5时候,被止动销装置6挡住而停止,然后,升降机构使装有微动开关的压杆探头下落,检测探头进入工件的内孔。

此时,止动销离开进给滑道,以便让工件浮动。

检测的工作过程如图所示。

当所测工件的内径尺寸符合公差要求时(图a),微动开关的触头进入压杆的环形槽,微动开关断开,发出信号给控制系统(图中未给出),控制系统控制Ⅰ杆向左Ⅱ杆向右,然后工件便进入“合格品”轨道,然后落到相应的槽内;如工件内径尺寸小于合格的最小直径时(图b),压杆的探头进入内孔深度不够,微动开关闭合,发出信号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控制Ⅰ杆向右Ⅱ杆向右,然后工件进入“内径小”的轨道,然后落到相应的槽内。

如工件内径尺寸大于允许的最大直径时(图c),微动开关仍闭合,控制系统将控制Ⅰ杆向左Ⅱ杆向左,然后工件进入“内径大”轨道,最后落入了相应的槽内。

1—工件 2—带探头的压杆 3—微动开关a)内径尺寸合格 b)内径尺寸太小 c)内径尺寸太大七、方案评价经过方案的修改及完善,使系统更好的实现了其功能。

现在简述方案中的机构选用。

首先从电动机出来以后,连接俩个减速箱子,右侧的先经过送料机构的主动轮子,为送料机构提供动力。

然后为把动力传送到与其垂直的轴上(即与凸轮相连的轴),利用了俩组圆锥齿轮传动,然后俩个凸轮便开始连续运转,通过其轮廓线的不同从而实现了止动销和压杆机构的精准的配合,而且此处作为本机构的核心,压杆检测机构在检测垫圈的时候是放进去的,而不是从下面压进去的,这样就可以提高检测精度。

从电动机出来以后,左侧的减速箱与槽轮机构连接在了一起,然后通过槽轮机构的另一端轴输出,后经过一个“十字架”机构之后与一个皮带传动的主动轮连接在一起,以此实现间歇传动,然后传送带把已测零件送到斜滑道8。

在位置3处有一个十字架的机构,此装置起的主要作用是为了精准的为每个周期提供一个零件,在一个周期槽轮机构转过的前2秒钟内,按照一般设定垫圈应该被放在间歇传动装置上,由其实现运送,但是通过“十字架”机构可以使在位置3处的垫片被拨到4位置的滑道上面,然后滑下(可以预先设定其滑下的位置跟止动销下来的地方相差不是太大),从本机构中可以知道,“十字架”机构转动90度就是2秒钟的时间,因此必须在2秒的时间内保证垫圈内够到达间歇传动带上5上,在十字架拨的过程中,其转动小于90度的时候垫圈已经与“十字架”脱离了接触,即将沿倾斜滑道下落,设此过程的时间是t1,要使在2秒的时候待测垫圈已经到达间歇传送带上,所以在倾斜滑道上的时间要稍微小于(2-t1)秒,在倾斜滑道上的时间控制可以通过调节滑道的摩擦系数,倾斜角度等来调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