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来华传教士郭实腊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晚清来华传教士郭实腊研究综述

刘蕾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湖南长沙,410082)

【摘要】作为早期来华新教传教士中的一员,郭实腊有着极其复杂、争议颇多的一面。他集传教士、鸦片商助手、外交官等诸多角色于一身,除了主要的传教活动之外,在报刊、翻译、航行等方面对中国近代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目前国内外学者也对这一身负争议的传教士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郭实腊,新教传教士

中图分类号:K25 文献标识码:A

郭实腊(Karl Friedlich Gutzlaff,1803-1851,中文名也译作郭士立、郭实猎、郭甲利、郭施拉、居茨拉夫,笔名“爱汉者”)。1823年加入荷兰传道会,后来脱离传道会成为一名自由传教士。在麦都思指导下学习马来语和汉语,学成后前往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南洋地区传教。作为早期来华新教传教士,郭实腊在华活动长达二十年,在传教、著书、航行、以及参与鸦片战争等方面都积极热情地参与。关于郭实腊的研究有如下成果:

一、传教士及海外(包括港台)学者的研究状况

据英国传教士伟烈亚力《基督教新教传教士在华名录》[1]统计,郭实腊共有汉语著作61部,日语著作2部,暹罗语著作1部,荷兰语著作5部,德语著作7部,英语著作9部,共计85部。并且对每部著作都有一些简短介绍,同时对郭实腊一生活动进行了概括,是研究郭实腊最早的著作。

香港学者刘绍麟《香港华人教会之开基》[2]一书中第三章《郭士立与福汉会》对福汉会的创建与发展作了十分详细的介绍。P. Clarke《The Coming of God to Kwangsi:A Conside ration of the Influence of Karl Gutzlaff and the Chinese Union Duri ng the Formation Period o f t he Ta i ping M ovement》[3]一文指出福汉会重视华人自主,有着特殊的传教理念,其发展时段与太平天国草创时期重叠,因而尤其复杂的历史特性。Jessie Lutz《Karl Gutzlaff,missionsry entrepreneur in early chinese pretesstant literature》[4](《郭实腊:早期中国基督教文化的促进者》)与李志刚《基督教与近代中国文化论文集》[5]三书在不同程度上都对郭实腊及其福汉会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与探讨。同时,赖德烈《基督教在华传教史》与舒莱脱《郭实腊在华传教工作》也对福汉会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费正清在《剑桥中国晚清史》中也指出了郭实腊的三次中国沿海航行与在鸦片战争期间在华活动对中国的影响。

二、国内学者的研究状况

目前学界对于郭实腊的研究尚无专门的全面的研究著作,多是对其航海、创办《东西洋考》及在鸦片战争中的活动等某一项内容的论述,或者对其著作的整理、翻译与出版。(一)对郭实腊著作的研究

阚红柳《传教士眼中的清代君主—以郭实腊<道光皇帝传>为中心》[6]一文通过对郭实腊

英文著作《道光皇帝传》的分析来探讨以郭实腊为代表的传教士眼中的中国皇帝形象的变化,指出郭实腊的清代君主观念最终是落实在宗教的层面之上,以宗教精神作为考量的最终标准。

熊月之《郭实腊<贸易通志>简论》[7]是对郭实腊《贸易通志》研究的一篇权威著作。通过对郭实腊《贸易通志》的分析,作者指出郭实腊通过介绍西方的经济和科技等知识这一间接传教方式来向中国人传教,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后来魏源在编写《海国图志》时遍大量引用了《贸易通志》的某些内容。这种以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态度来对探讨郭实腊《贸易通志》也较为客观公正。

《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在1997年便由黄时鉴先生整理再出版[8],是学界研究比较多的著作,无论是新闻史、文学史还是史学,很多学科都有相关的研究著作和论文问世。方汉奇《中国近代报刊史》[9]、《中国新闻事业通史》[10],戈公振《中国报学史》[11],吴庆棠《新加坡华文报业与中国》[12],赵晓兰、吴潮《传教士中文报刊史》[13],胡太春《汉学家郭实腊与近代中国最早的新闻传媒》[14]等都是十分权威的著作。从史学领域来看,研究成果以论文的形式刊载,主要从《东西洋考》的宣传方式与策略、创办宗旨及特色和对中国的影响等方面来研究。

谭树林《早期来华基督教传教士与近代中外文期刊》[15]是从史学领域比较早对《东西洋考》的研究,指出郭实腊创办《东西洋考》的宗旨就是要通过介绍西方文明,来消除中国人高傲自大的心理,让中国人不再认为西方人是蛮夷,反而向西方学习。陈虹《由宗教到世俗—以<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为中心》[16]将《东西洋考》的创办放在近代中国面临的民族矛盾之下进行探讨,《东西洋考》处于由宗教到世俗这一转变的临界点,郭实腊集“官”“教”“商”于一身,使近代传教、鸦片贸易与侵华活动紧密结合在他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他编印的《东西洋考》正式实现其目标的一个重要手段。

罗大正发表了一系列研究《东西洋考》的论文,分别为《<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创办的社会历史背景》[17]、《<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的宗旨及编辑特色》[18]、《<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19]、《开启中国大门之先声:<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20],主要从《东西洋考》的创办背景、宗旨、特色以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郭秀文在《<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的宣传策略》[21]分析了《东西洋考》的宣传方式和策略,郭实腊因采用中国本土化的语言形式取得了成功。奚庆庆《论<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之特点》[22]也探讨了《东西洋考》本土化过程的特色。蒋南成《<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对西方宪法观念中“自由”的介绍》[23]主要探究了《东西洋考》中对西方宪法观念中“自由”观念的解释,讨论自由和专制之间的冲突。武占江、王亚南《<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析论—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过渡形态》[24]指出《东西洋考》是和平、平等的文化传播形式向不平等的形式过渡的一个代表,郭实腊的刊物在中国既具有文化传播的重要意义,又体现着打开中国国门、服务于殖民者的明显动机,郭实腊本人的侵略性是不可忽视的,编纂者及其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