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来华传教士创办报刊的活动及其影响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西方传教士在华创办报刊活动以鸦片战争后中英签订 南京条约 的 1842 年为界限 , 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 从 1815 年到 1842 年是西方传教士在华创办报刊的第一阶段 , 也是教会报刊在中国的初创时期。 西方传教士创办的第一份以中国人为宣传对象的中文报刊是英国传教士马礼逊、 米怜于 1815 年在马六甲创 办的 察世俗每月统计传 , 它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份近代化中文报刊。此后传教士又陆续在南洋、 澳门和广州等地出 版了 一批中外文报刊 , 这些报刊主要有 : 英国传教士麦都思 于 1823 年创 办的 特 选撮要每 月统记传 、 英国 传教士纪 德于 1828 年创办的 天下新闻 、 美国传教士裨治文于 1832 年创 办的 中 国丛报 、 普 鲁士传教 士郭士立 于 1833 年创 办的 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 、 英国传教士麦都思于 1838 年创办的 各国消息 。 鸦片战争前 , 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 , 禁止外国人 在华传教。因此外国 传教士无法在中 国内地立足 , 其 创办 报刊的活动也被限于南洋一带的华侨聚居区和广州、 澳门等中 国南部沿海地 区。当时传教士所 办报刊大多是中 文报 刊 , 主要以华侨为发行对象 , 多为普通平民 , 发行范围主要是在民间 , 目的是想通过华侨把基督教传入中国内地。 只有 少数外文报刊才以侨居中国的外国商人、 外交官及传教士为发行对象 , 目的是让这些来华外国人了解中国国情, 如 中 国丛报 即是。而此时期报刊的发行方式则是以免费赠送为主。 西方传教士来华办 报之初 , 为使其所办报刊能在中国广泛发 行和流传 , 使基督教能为中国人所接受 , 传教士在中 文报刊编辑上采取了一些缓和中国人抵触情绪、 适应中国国情及迎合中国人心理、 思想和习惯的方式和方法。首 先是 以 ! 友善∀ 的面目出现 , 宣传! 中外友好∀ , 鼓吹外国人来华及传教 士创办报刊是为 中国人谋福利 , 如报刊的编者用 化名 ! 博爱者∀ ( 米怜 ) 、 ! 尚德者∀ ( 麦都思 ) 、 ! 爱汉者∀ ( 郭士立) 等署名封面 , 像 ! 中外雍睦∀ 、 ! 百姓一家∀ 、 ! 四海之内皆兄 弟∀ 等词句常见于当时的中文报刊 ; 再者是用基督教附会儒学 , 或 用儒学来论证基 督教 , 以儒学为 招牌来宣传基 督教。为 此 , 报刊的封面上常印有孔子的语录 , 文章中更是牵强附会地大量引用! 四书∀ 、 ! 五经∀ 和程朱著作的言论 , 以此来 阐释 和宣传基督教义 ; 为适应中国读者的趣味爱好和阅读习惯 , 传教士还采用中国人喜闻乐见的形式 , 也即是入境随 俗 , 使 报刊中国化。如报刊式样仿照中国传统雕版印刷的线装书款式 , 在文体上广泛采用中国古典小说传统的章回体 , 篇末 还常用! 欲知后事如何 , 且看下回分解∀ 这一中国古典章回小说 中悬念结尾的 套式。另外还有意 用中国古典文学 的语 言来写作 , 但由于作者中国语言文学方面的修养不高 , 以至于写得不伦不类 , 四不像。 当时大多数中文报刊是以宣传基督教为宗旨 , 宗教色彩浓厚 , 如 察世俗每月统计 传 就宣称该 刊! 以阐发基 督教 义为根本要务∀ ,
山东大学学报 ( 哲社版 )
1999 年第 2 期
近代来华传教士创办报刊的活动及其影响
刘晓多
在近代中国 , 伴 随着西方殖民者对华侵略活动的不断扩张 , 西方传教士也纷纷接踵而来 , 从事旨在 传播基督教的 传教活动 , 其传教方式可分为直接传教和间接传教两种 : 直接传 教是传统的传 教方式 , 即到民 间宣讲教义、 游说 布道、 散发宗教小册子、 设立教堂、 吸收教徒等 ; 间接传教是采取创办报刊、 翻译出版书籍、 兴办学校、 举办慈善事业 ( 医 疗、 慈 幼、 救济 ) 等方式。在间接传教中 , 创办报刊是传播迅速、 影响较广的一种 传教方式。从 19 世纪 初到 19 世纪末 , 西方 传教士在中国先后创办了近百种报刊 , 发行范围扩及全国各省及沿海和内地各主要城市 , 在当时的中国社会产生 了一 定的影响。本文就西方传教士在华创办报刊的活动及其影响作一探讨。
百度文库30
强辩论。 ∀ ∋ 教会报刊还登载了大量的有关中国政治体制、 对外关系、 经济贸易、 历史地理等方面 的介绍文章 , 为外 国殖 民者侵华提供了有关情报资料。更有甚者 , 有的报刊还直接参与 了刺探、 搜集和 提供中国军事情 报的活动 , 刊载 了许 多有关中国军队调防、 兵力配备、 军事设施及沿海军事布防的调查 情报。 中国丛报 是其中最突 出的代表 , 由于 它代 表了当时在华英、 美商人的意见 , 因而它所提供的有关中国国情的介绍、 军事情报及有关对华政策的建议对当时 英、 美 政府制订对华政策有一定的影响。该刊还直接为本国政府出谋划策 , 中美 望厦条 约 中的许多 条款就是据它所 提供 的建议而拟定的 , 其主编裨治文还亲自参加了 望厦条约 的谈判签订活动。 鸦片战争后 , 传教士也往往站在西方殖民列强的立 场上 , 通 过报刊对 不断扩大 的外国列 强对华殖 民侵略进 行辩 护 , 而对日益高涨的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却加以反对 , 教会报刊就成了为西方列强侵华服务和干涉中国内政 的宣 传工具。有的教会报刊把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反诬为! 不以不德 , 反以为仇∀ , 污蔑太平天国革命军是! 发逆∀ 、 ! 贼 党∀ 、 ! 红头贼∀ , 攻击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孙中山是! 孙逆∀ , 说他! 鼓煽狂言∀ , 一 经! 拘获∀ 应! 明正典刑 ∀ 。在这方面 , 万国 公报 是其中的代表 , 它发表了大量的时论文章 , 极力为西方列 强对华殖民侵 略辩护和出谋划 策。该刊曾连续发 表了 其主编林乐知写的 印度隶英十二益说 一文 , 文中在列举了印度在英国殖民统治下有! 十二益∀ 之后 , 公然提出中 国也
二
西方传教士在中国创办报刊 , 其目的是为了传播基督教 , 是企图用! 文字播道∀ 来 实现! 中华归 主∀ , 使中国人 皈依 基督教。但这些企图大都只是一厢情愿 , 到 1918 年 , 中国的天主教徒和基督教徒总共也不过只有 225 万人 , 约占 当时 中国全国人口的 0. 5% , 且多数是因经济原因而入 教的! 吃 教者∀ % , 基督 教并没有 取代儒教 成为中国 人的精神 主宰。 而教会报刊在中国报刊业的强大势力也逐渐减小 , 最终被外国商办报刊和中国人自办报刊所取代。然而 , 传教士 为传 教采用各种策略和方法而进行的宗教以外内容的宣传 , 却在客观上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较大影响 , 这种影响的 表现 是复杂和多方面的 , 下面就其主要影响作一简要分析 : ( 一 ) 搜集中国情报 , 传递政治、 经济、 军事等信息 , 出谋划策 , 为外国资本主义对华殖民侵略服务。 在近代中国 , 西方传教士是依靠外国资本主义对华殖民侵略才取得了在中国传教和办报的特权和立足点, 并 随着 殖民势力的不断扩张 , 其活动范围不断扩大 , 进而一时占据了中 国新闻报刊业的 主导地位 , 另外 传教士的办报活 动在 物力、 财力和人力等方面与本国相联系。这就使近代来华传教士在一定程度上依附于外国政治势力 , 于是他们所 办报 刊也就往往为外国对华殖民侵略服务 , 为本国政府服务, 从而成为外国资本主义列强对华侵略的喉舌和传递情报 的工 具。 早在鸦片战争前 , 传教士主办的 中国丛报 就鼓吹对中国政 府采取强硬政 策, 煽动用武力打 开中国的大门 , 公开 宣称 : ! 根据中华帝国目前的态度 , 如不使用武力 , 就没有一个政府可与之保持体面的 交往。 ∀ &并 公开提出用武力 迫使 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的主张 , ! 倘若我们希望同中国缔结一项条约 , 就必须在刺刀尖下命令它这样做 , 用大炮的口 来增
#
其内容也大都是讲解 圣经 、 宣传基督教 义。但外文报 刊的宗旨 和内容却 与中文报 刊不同 , 如 中
国丛报 的办刊宗旨是提供有关中国及其邻邦的情报 , 其内容也大都是有关中国的政治、 经济、 法律、 军事、 文化、 宗教、 伦理、 风俗等方面情况的调查和研究。 从 1842 年到 19 世纪末是西方传教士在华创办报刊活动的第二阶段 , 也是教会报刊在中国迅速发展时期。
29
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长期对外关闭的大门 , 随着西方殖民者的侵入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 西方传教士 取得 了在华传教和办报的特权和立足点 , 教会报刊以前 所未有的 规模和速 度迅速发 展起来 , 其 数量较前 大为增加。 据统 计 , 到 1890 年 , 外国教会和传教士在中国出版的报刊 已达 76 种 ∃ , 其中主 要的有 : 英 国传教士 麦都思主 编的 遐 迩贯 珍 、 英国传教士伟烈亚力主编的 六合丛谈 、 美国传教士玛高温主编的 中外新报 、 英国传教士湛 约翰主编的 中外 新闻七日录 、 美国传教士林乐知主编的 中国教会新报 ( 后改名为 万国公报 ) 、 美国传教士丁韪良主办的 中西 闻见 录 、 英国传教士傅兰雅主办的 格致汇编 、 天主教耶 稣会创办 的 益 闻录 、 美 国传教士 林乐知主 编的 中西教会 报 等。 鸦片战争后西方传教士所办报刊与前期相比有所不同 ,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变化 : 首先从报刊的创办地点看。鸦片战争后 , 随着香港割让给英国和五口通商口岸开放 , 外国传教士的办报活动 由战 前的南洋及中国华南沿海一带迅速扩展到香港及上海、 福州、 厦门和宁波等中国沿海城市 , 并逐步深入到中国内 地 , 乃 至清朝首都北京 , 如 中西闻见录 就是在北京创办的。19 世纪 60 年代以后 , 上海逐渐成为外国 传教士在华办报 的集 中地和出版中心 , 中国教会新报 、 益闻录 、 中西教会报 等有影响的教会报刊大都是在上海创办的。 其次从报刊发行对象和方式看。鸦片战争后 , 由于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日益扩大和清政府对外实行妥协 政策 , 另外传教士看到了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上层及广大士大夫阶层对中国社会政治、 思想的绝对影响力和统治力 , 逐步 认识 到中国封建统治阶层是基督教能否在中国生存和传播的决定因素。因此西方传教士把报刊宣传由鸦片战争前面 向中 下层人士、 以普通平民为对象 , 转为面向中上层人士、 以清政府各级官员及广大士大夫阶层为对象 , 希望通过自上 而下 的方式来影响和控制中国人的思想 , 从而达到使基督教在中国 生存和传播的 目的。随着读者范 围的扩大和发行 量的 不断增加 , 此时期报刊的发行方式为出售与赠送并行。 再者从报刊的编辑策略和方法看。这一时期的教会报刊除了仍不断宣传对华! 友好∀ 、 为中国人! 造福∀ 外, 为 了迎 合当时中国人为救亡图存! 师夷长技∀ 、 ! 西学为用∀ 而学习西学的需要 , 大量地介绍西学 , 以此来吸引中国读者, 把 介绍 西学作为传教的辅助手段。另外针对中国士大夫阶层的思想特点 , 传教士采用了! 孔子加耶稣∀ 的宣传方针和策 略 , 即 把基督教和儒家学说结合起来 , 利用儒教来宣传基督教。为使报刊更为中国人喜闻乐见以吸引读者 , 有些教会报 刊开 始聘用中国人担任编辑甚至主笔 , 如王韬任职 六合丛谈 、 沈毓桂和蔡尔康 等任职 万国 公报 , 还有 益闻录 的 主编 李 、 主笔邹 。 最后从报刊的宗旨和内容看。由于历史条件的变化和传教 的需要 , 这一时 期的教会报刊除 了一些旨在传教 的纯 宗教性报刊外 , 有些中文报刊不再单纯地阐释基督教义、 宣传基督教思想 , 而是增加了大量的非宗教性内容 , 成了 以时 事新闻为主的综合性报刊 , 其办刊宗旨也改为! 增闻见∀ 和宣传 ! 格物致 知∀ 了。如 遐迩 贯珍 、 六合丛谈 、 中 外新 报 、 中外新闻七日录 、 中西闻见录 等报刊都是以报道时事新闻为主 , 兼及科学、 文化、 宗教等方面内容的综合 性报 刊。而 格致汇编 则是专门宣传介绍西学知识和技艺并 以! 格致 ∀ 命名 的刊物。还 有原为专 言基督教 的宗教性 报刊 中国教会新报 , 也在创办后不久逐渐变为以刊载中外时事政治 为主 , 兼言科学、 文化、 历史、 地 理、 思想、 宗教等 的综 合性刊物 , 最后连刊名也改为 万国公报 而面目全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