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来华基督教传教士与近代中外文期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早期来华基督教传教士与近代中外文期刊
谭树林
早期来华基督新教传教士在传教方式上有别于耶稣会士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在中国境内外创办一些中外文报纸期刊,作为其传教的手段。最早的中国近代报刊几乎全由外国传教士创办。这些中外文期刊,不仅促进了基督教在华人中的传播,推动了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进程,而且开我国近代报业之先河,为中国近代报刊业的发展提供了先进的印刷技术和编辑排版方式,在中国新闻史、报刊史及出版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作者谭树林,1967年生,副教授,南京大学历史系博士后。
基督新教对中国的关注由来已久。早在16、17世纪天主教传人中国之始,新教传教士就曾注意到中国,并且有过种种把新教传人中国的计划。一,据福克斯日记记载:“在1661年,施丹白(Johnstubbs)、考司路普(Rieh耐eostr叩pe)和福尔(Hen卿F·凡川三位教友,他们很勇敢地开始到中国传教。”之乡但他们后来是否到达中国,福克斯没有提及,在中国文献中也未见相关记载。一般认为,1807年英国新教传教士马礼逊(RobertMorrison1782一1834)受伦敦会派遣来华,被视为新教传华的开始。尽)早期新教指1807年马礼逊来华到1842年鸦片战争前这一时期。该时期来华的新教传教士共有61人。”他们在传教方式上有别于耶稣会士的一个重要方面,即在中国境内外创办一些中外文报纸期刊,作为其传教的手段。最早的中国近代报刊,几乎全由外国传教士创办。据统计,从18巧年马礼逊和米怜(WiiliamMll 加)在马六甲创办第一份中文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开始,到19世纪末,外国人在中国共创办近200种中外文报刊,占当时我国报刊总数的8()%以上其中绝大多数为传教士倡办
一、早期来华新教传教士面临的传教形势
以马礼逊为代表的早期来华新教传教士之所以在中国首创报纸期刊作为辅助传教的手段,当与清政府严厉的禁教政策有关。
16至18世纪,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加快了海外扩张的步伐葡、西、荷、英等国,先后来叩天朝国门,不断在中国东南沿海搔扰,加深了清政府对“洋夷”的恐惧。在中国传教的天主教传教士,也被士大夫怀疑为与本国政府勾结的“第五纵队”。就连一向善待传教士的康熙皇帝,在1717年的一份诏谕中也表示出这种忧虑:“我有理由担心,在未来的几百年,中国可能会陷人与来自海外的西方国家冲突的危险中。”件七仪之争发生后,罗马教廷两次派员出使中国,使“皇帝(指康熙帝)对欧洲人的态度变得比以前更愤怒”。“最后康熙帝以罗马教皇干涉中国内政为由,禁止在中国传教:“以后不必西洋人在中国行教,禁止可也,免得多事。”
雍正登基后,对天主教极为仇视。他认为中国人阪依天主教,不仅仅是摒弃本民族固有的宗教信仰和儒学传统,而且恐怕中国人信仰天主教以后,就不再相信天主教宣传以外的东西那样,清政府的法令就不会得到很好的贯彻,甚至会发生骚乱,中国将要沦亡。同时,由于天主教士曾经参与同雍正敌对的清L糖集团图谋皇位的宫廷争斗,雍正对传教士更加忌
恨、厌恶。他的堂兄弟苏奴因与天主教传教士一道支持立)8L糖为太子,结果被雍正全家治罪,几至灭门。苏奴事件是雍正迁怒于天主教传教士的结果由于雍正禁教,全国有300个教堂被没收,改为谷仓、关帝庙、天后宫或公癖及书院「1722年法国耶稣会士宋君荣在给罗斯城主教的信中也描绘了这样的情景:“教堂已成废墟,教徒已鸟兽散,传教士被驱逐并集中到广州一一中国唯一开放的口岸,不许进入内地,天主教本身几乎遭到禁绝。”
1735年乾隆登基后,对待天主教的态度颇似乃父,坚信中国人一旦改奉天主教就会被西方控制,清廷法令就难以推行和贯彻,清朝的统治就难以维持。鉴于此,乾隆在1736年、1737年、1746年进行了三次大规模迫教行动。无怪钱德明在谈到乾隆帝的仇教时这样说:“自传教士来中国以来,从来没有一个皇帝像乾隆这样利用过他们服务。然而,也从来没有一个皇帝像这个皇帝这样虐待他们,并对他们传播的天主教颁布过最可怖的禁令”经过这样的打击,天主教在中国几乎全遭禁绝,即使偶而幸存的传教士,也只好采取“昼则隐伏,夜则巡行”的传教方式。
清政府禁止公开布道的同时,也严禁传教士刻书传教。1805年4月,嘉庆帝批准御史蔡维玉的奏请,严禁西洋人刻书传教,“嗣后著管理西洋堂务大臣留心稽察,如有西洋人私刊书籍,即行查出销毁”通夕。1805年n月,又严申广东省禁止传教,除商人外,一律不准外国人在澳门停留,“嗣后着该督抚等伤知地方官,于澳门地方严查西洋人等,除贸易外如有私行逗留,讲经传教等事,即随时伤禁,勿任潜赴他省,致滋煽诱。其有内地民人暗为接引者,即当访拿惩办,庶知做攫。”并把这看成是“整风伤俗之要务”。勺811年7月,颁谕禁止洋人在外省传教:“若外省再有传习此教者,必系另有西洋人在彼煽惑,地方匪徒私自容留,不可不加之严禁。除广东省向有西洋人来往贸易,其居住之处应留心管束,勿任私行传教,有不遵禁令者,即按例惩治。”乡1812年,嘉庆帝再次颁谕:“自此以后,如有西洋人秘密印刷书籍或设立传教机关,希图惑众,及有满汉人等受西洋人委派传扬其教及改称名字,扰乱治安者,应严为防范,为首者立斩,如有秘密向少数人宣传洋教而不改称名字者,斩监候;信从洋教而不愿反教者,充军远方。”
可见,早期来华新教传教士在广州、澳门的传教活动难以展开。不仅不能公开布道,出版宗教书籍亦为清政府严禁。在这种情况下,马礼逊等遂决定在“某个欧洲新教国家的政府管辖下并靠近中国的地方”建立一个对华传教基地。最后他们选中了马六甲。针对“中国由于严禁令及对外国人难以理喻的嫉妒而国门紧闭,不允许耶稣的仆人用活生生的声音一面解说福音,一面遍游该国,甚至在国境上对耽于偶像崇拜的万民发出规劝其悔改的呼声也做不到。书籍是广泛被理解的东西且能到处流通。只要有合适的中介人和给以恰当的注意,书籍便能进人中国内地。”’夸马礼逊和米怜由此计划“在马六甲或根据条件尽可能频繁地发行杂志型的中文小册子”,将宣传福音与一般知识的普及结合起来。18巧年8月5日,马礼逊和米怜主办的《察世俗每月统记传》问世,成为早期来华新教传教士创办报纸期刊辅助传教之嘴矢。
二、早期来华新教传教士创办的中外文期刊
从1807年至1842年,早期来华新教传教士创办的定期期刊分为中文期刊和外文期刊,外文期刊指英文期刊。
(一)中文定期刊物新教传教士最先创立中文期刊。马礼逊和米怜在马六甲创办的《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以下简称《察世俗))),是近代最早的中文月刊报纸,被誉为“中国近代杂志的第一种”、“中国近代报业的开山鼻祖”。二马逊礼和米怜创办《察世俗》的目的,是希望通过这份杂志,辅助传教的进行。因此,基督教教义的阐述,就成为《察世俗》的“根本要务”。乡但是为了达到以学术助传教的目的,《察世俗》也介绍了一些科学知识。米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