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文综地理部分(山东卷)答案详解

合集下载

(山东省)2014年高考真题文科综合(地理部分)试题

(山东省)2014年高考真题文科综合(地理部分)试题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山东卷)地理部分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迁移日趋频繁。

完成1-2题。

1.图1为2012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量统计图,该图可以反映人口迁移情况。

图中①②③④对应的省级行政区最可能是A.粤、豫、黔、沪B.豫、粤、黔、沪C.粤、豫、沪、黔D.豫、粤、沪、黔答案:A2.下列对当前人口迁出主要流向的表述与实际最相符的是A.河北流向辽中南地区B.安徽流向京津地区C.湖南流向长三角地区D.广西流向珠三角地区答案:D图2为某个组团式城市布局图,各城区分散布局。

完成3-4题。

3.该城市的布局模式有利于A.缩短居民出行距离B.改善城市生态环境C.加强各区之间联系D.节省基础设施投资答案:B4.该城市规划建设物流园区和化工园区,就分别安排在A.①处和③处B.①处和④处C.②处和③处D.②处和④处答案:A图3为我国某区域冬季某日8时至次日8时的降雪量和积雪深度分布图,该时段该区域风向主要为偏东风,云量分布差异不明显。

完成5-7题。

5.造成该区域东西部积雪深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降雪量B.温度C.光照D.地形答案:B6.图中M地积雪深度低于周围地区,该地可能是A.农田B.林地C.城区D.乡村答案:C7.道路积雪会影响交通,应用GPS技术可以A.获取道路积雪影像数据B.解译积雪遥感影像C.分析道路积雪空间分布D.确定待救援车辆位置答案:D解析:GPS的主要作用是定位、导航。

图4为甲地所在区域某时刻高空两个等压面P1和P2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图中甲、乙两地经度相同。

完成8-10题。

8.此时甲地近地面的风向为A.东南风B.西南风C.东北风D.西北风答案:B9.此后,来自乙地的气团使甲地的天气发生明显变化。

造成此次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是A.气旋B.反气旋C.冷锋D.暖锋答案:C10.若该日甲、乙两地同时日出,则甲地该日A.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B.为冬至日C.日落时间为18时D.昼夜等长答案:D图5(a)为某班一次地理野外实习的观测点分布图,①-④为观测点编号。

2014高考山东地理解析

2014高考山东地理解析

试卷分析:该卷地理试题以学科主干知识为考查重点,注意从时间变化与空间差异两方面提示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以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基本思维方法的运用为解决问题的主要手段,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讨和论证问题”为考核目标,注意对地理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的整体把握,强调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的灵活运用,较好地考查了考生的地理学科能力。

该试题贴近现实,风格平实,难度适中,布局合理,重视体验和探究,突出地理学科的实践价值。

1.A 2.D解析:第1题,由2012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量统计图可知,①省区常住人口为1亿多人,户籍人口为8000多万,为人口迁入区,应为粤(广东省);②省区户籍人口为1亿多人,常住人口为9000多万,为人口迁出区,应为豫(河南省);同理③为人口迁出区,④为人口迁入区,故③为黔(贵州省),④为沪(上海市)。

第2题,河北主要流向京津地区,安徽主要流向长三角地区,湖南主要流向珠三角地区,广西距离珠三角近,主要流向珠三角地区。

3.B 4. A解析:第3题,该城市各城区分散布局,且各城区之间林地交错其间,这样的布局模式可分散污染,林地面积的增大有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分散式布局模式加大了居民的出行距离,不利于各区之间的了解,也加大了基础设施的投资。

第4题,物流园主要考虑交通的便利程度,①处位于高速公路出入口附近,交通便利,且位于郊区,地价较低;③处位于盛行风(东北风)的垂直方向,且位于郊区,可有效减轻对城区的大气污染,远离河流减小了对河流的污染,故③处安排化工园区。

5. B6. C7.D解析:第5题,该区域东部、西部降雪量相当,东部地区还稍大,而东部地区积雪深度小于西部地区,这是由于东部地区临海,受海洋影响大,其冬季气温高于西部地区,积雪融化严重造成的。

第6题,图中M地积雪深度低于周围地区,说明M地气温高于周围地区,故该地可能是城区。

2014年高考文科综合山东卷(地理部分)

2014年高考文科综合山东卷(地理部分)

2014年高考文科综合山东卷(地理部分)第I卷 本卷共36小题,每小题4分,共1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口迁移日趋频繁。

完成1-2题。

1.1.图1为2012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量统计图,该图可以反映人口迁移状况。

图中①②③④对应的省级行政区最可能是( )A.粤、豫、黔、沪B.豫、粤、黔、沪C.粤、豫、沪、黔D.豫、粤、沪、黔1.2.下列对当前人口迁出主要流向的表述豫实际最相符的是( )A.河北流向辽中南地区B.安徽流向京津地区C.湖南流向长三角地区D.广西流向珠三角地区2. 图14是2013年5月15日14:00欧洲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图15是①、②两种气候类型的气温与降水量图。

读图回答25-26题。

2.1.该城市的布局模式有利于( )A.缩短居民出行距离B.改善城市生态环境C.加强各区之间的联系D.节省基础设施投资3.下图为某个组团式城市布局图,各城区分散布局。

完成3-4题。

3.1.该城市规划建设物流园区和化工园区,应分别安排在( )A.①处和③处B.①处和④处C.②处和③处D.②处和④处4.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冬季某日8时至此日8时的降雪量和积雪深度分布图,该时段该区域风向主要为偏东风,云量分布差异不明显。

完成5-7题。

4.1.造成该区域东西部积雪深度差异的主要因素( )A.降雪量B.温度C.光照D.地形4.2.图中M地积雪深度低于周围地区,该地可能是( )A.农田B.林地C.城区D.乡村4.3.道路积雪会影响交通,应用GPS技术可以( )A.获取道路积雪影像数据B.解译积雪遥感影像C.分析道路积雪空间分布D.确定带救援车辆位置5.下图为甲地所在区域某时刻高空两个等压面P1和P2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图中甲、乙两地经度相同。

完成8-10题。

5.1.此时甲地近地面的风向为( )A.东南风B.西南风C.东北风D.西北风5.2.此后,来自乙地的气团使甲地的天气发生明显变化。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及答案(高清扫描)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及答案(高清扫描)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文科综合试题参考答案第II卷36.(1)年降水量多(3分);西非众多河流的发源地(地势高)(3分)。

(2)原因:河流带来丰富的泥沙(3分);洋流由北向南流动(3分)。

不利影响:形成障碍(淤塞航道),不利于通航(3分)。

(3)加强国际合作,合理分配用水(3分);修建水利设施(若答出具体的水利工程措施也可得分)(3分);合理选择农业生产类型(若答出具体的农业结构调整措施也可得分)(3分);采取节水灌溉措施(若答出具体的农业节水灌溉措施也可得分)(3分)。

37.(1)市场需求量大(市场潜力大)(3分);生产成本低(劳动力成本低;土地成本低)(3分)。

(2)有利于企业实现专业化生产(分工合作,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工业化水平(3分);当地企业规模扩大、数量增多,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扩大了当地经济规模)(3分);增加了就业机会(推动了城市化进程)(3分)。

38.(1)材料甲反映出历代统治者特别是明清统治者都重视对节烈女的宣传褒扬,从一个层面反映了古代中国妇女受礼教压迫的状况;研究材料甲能够了解古代妇女的社会地位及其成因,为探讨20世纪初中国妇女地位的变化提供比较研究的视角。

(2)考生作答时应结合具体事实进行概括归纳,准确说明事实与结论①的关系。

举一例说明即可。

如:觉慧反对鸣凤叫自己少爷,希望娶凤鸣为妻等,反映出当时出现了自由平等的新思想,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李欣淑的父母包办其婚姻等,说明当时封建礼教根深蒂固,反映出人们的守旧和社会的保守。

(3)材料丙。

材料丙是当时的新闻报道,相对较为真实,史料价值高;材料乙是文学作品,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现实,但有艺术加工成分,使用时应与其他史料印证。

(4)李欣淑接受新式教育、反对包办婚姻及与封建家庭的斗争等行为时20世纪中国女性解放的缩影。

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正发生着深刻变化。

经济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为反封建斗争和社会进步奠定了物质基础,让更多妇女可以走出家庭并实现经济独立。

2014年高考山东卷地理试题解析与点评(共39张PPT)

2014年高考山东卷地理试题解析与点评(共39张PPT)

• 【解题思路】 第1题:图的形式对于学生来讲并不陌生,关键在解读提取信 息过程中要有耐心,做好标记。凡是在对角线上的省份,就是户 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量完全一致的省份,这样的省份没有人口迁 移现象。凡是处于对角线右下方的省份,则户籍人口大于常住人 口,说明有一部分外出打工,人口向外迁出,这些省份一般经济 落后。在对角线左上方的区域的省份则是常住人口大于户籍人口, 说明有人口迁入,这些省份一般经济发达。①省份人口以迁入为 主,再结合常住人口总量已经过亿,肯定是广东。②省份人口总 量也很大,以人口迁出为主,经济落后,一定是河南,贵州的人 口总量没有这么大。③以人口迁出为主,④以人口迁入为主,加 之人口总量最小,一定是上海。第一题选A无疑。此题需要学生 具备一定的人口知识常识,加上沉着冷静的思考,才能做好。
一、试题整体评价
6、图文并茂,彰显特色 地理图表不仅可以使地理原理和地理规 律得到直观的表达,而且能够很好地彰显地理 学科特色,同时又有助于考查考生从图表中获 取、解读其蕴含的信息、并利用已得到的信息 结合所学知识来分析、解答问题的能力。
一、试题整体评价
7、关注热点,增强实效 关注热点和热点地区的热点问题一直是高考 不可避开的内容。今年高考试题隐含的热点包括: 我国近年来地区之间的人口迁移问题、城镇化问题 、区域水资源短缺问题、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问题 等一系列热点问题。
• 【解题思路】 • 第11题:位于‚甲山西南‛的只有①和②两个点,海拔120米就 会成为关键信息,此题难就难在等高线破碎需要学生将其补全, 如下图。
由椭圆处的数值我们可知两条相邻的等高线相差100,将图中等高 线补全,我们可知① 处的海拔不够100米,②处的海拔介于100 米和200米之间,符合题意。 • 第12题:‚向斜两翼中的东翼‛成为关键信息,同学们都知道向 斜中间新两翼老,所以II比I要老,III应该是向斜顶部被侵蚀后 沉积的,应该是最晚的,答案是B。

2014年高考文综地理试题(山东卷)分析

2014年高考文综地理试题(山东卷)分析

作者: 尚泽远
作者机构: 肥城市第六高级中学,山东肥城271600
出版物刊名: 地理教学
页码: 51-54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21期
主题词: 地理试题;人口迁移;山东;高考;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改革开放;社会经济
摘要: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迁移日趋频繁。

完成1-2题。

1.图1为2012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量统计图,该图可以反映人口迁移情况。

图中1234对应的省级行政区最可能是A.粤、豫、黔、沪B.豫、粤、黔、沪C.粤、豫、沪、黔D.豫、粤、沪、黔2.下列对当前人口迁出主要流向的表述与实际最相符的是A.河北流向辽中南地区B.安徽流向京津地区C.湖南流向长三角地区D.广西流向珠三角地区【试题分析】本题组以我国部分省区为例,考查了人口迁移情况,难度不大。

2014高考真题解析重绘版:山东(地理卷)

2014高考真题解析重绘版:山东(地理卷)

[] 2014·山东卷(文综地理)2014·山东卷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迁移日趋频繁。

完成1~2题。

图11.图1为2012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量统计图,该图可以反映人口迁移情况。

图中①②③④对应的省级行政区最可能是()A.粤、豫、黔、沪B.豫、粤、黔、沪C.粤、豫、沪、黔D.豫、粤、沪、黔1.A[解析] 由图可知,①④常住人口总数大于户籍人口总数,说明①④两省级行政区人口迁移受经济因素影响大,①④两省级行政区社会经济发展程度高;②③户籍人口总数大于常住人口总数,说明②③两省级行政区社会发展程度相对落后;从图中还可以看出,①②两省级行政区人口总数大于③④两省级行政区人口总数。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为粤,②为豫,③为黔,④为沪。

2.下列对当前人口迁出主要流向的表述与实际最相符的是()A.河北流向辽中南地区B.安徽流向京津地区C.湖南流向长江三角洲地区D.广西流向珠江三角洲地区2.D[解析] 河北靠近经济相对发达的天津、北京以及山东等地,因此河北人口主要流向天津、北京以及山东等地;安徽离京津地区较远,安徽人口主要流向长江三角洲等地;湖南距离长江三角洲较远,因此人口流向长江三角洲的比重不大;广西靠近广东,且珠江三角洲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程度较高,因此广西人口主要流向珠江三角洲地区。

2014·山东卷图2为某个组团式城市布局图,各城区分散布局。

完成3~4题。

图23.该城市的布局模式有利于()A.缩短居民出行距离B.改善城市生态环境C.加强各区之间联系D.节省基础设施投资3.B[解析] 组团式城市的城区分散布局,扩大了居民的出行距离,削弱了各城区之间的联系,并且导致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增大;但是污染程度较低且周围植被覆盖率较高,因此有利于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4.该城市规划建设物流园区和化工园区,应分别安排在()A.①处和③处B.①处和④处C.②处和③处D.②处和④处4.A[解析] 物流园区要求交通便利,位于城市外缘,①处靠近高速公路出入口,因此①处符合;化工园区对大气和水污染较大,因此应布局在盛行风的下风向、最小风频的上风向或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以及布局在河流的下游或远离水源地,结合风玫瑰图可知,当地盛行东北风,西北风的频率低,因此③处符合。

2014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版解析15

2014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版解析15

2014年高考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5 城乡规划(2014山东卷)图2为某个组团式城市布局图,各城区分散布局。

完成3-4题。

3.该城市的布局模式有利于A.缩短居民出行距离B.改善城市生态环境C.加强各区之间联系D.节省基础设施投资【答案】:B【解析】:在组团式城市布局中,各城区分散布局,中间有林地隔开,有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不能缩短居民出行距离,不能加强各区之间的联系,加大基础设施投资。

4.该城市规划建设物流园区和化工园区,就分别安排在A.①处和③处B.①处和④处C.②处和③处D.②处和④处【答案】:A【解析】:物流园区就在交流方便的地方,①处靠近高速公路出入口,有公路经过。

化工园区应远离居民区,因化工业污染大气和水,所以应布局在河流下游、当地最小风频的上风向。

看图时注意先看右下角的图例、左下角的风频图。

(2014天津卷)结合图文材料,回答第5-6题。

图3所示的大型商城,以汇集国际品牌商品、价格优惠为经营模式。

某地理小组学生实地考察了该商城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5.同学们经考察认识到,最有利于该商城发展的区位条件是A.靠近铁路、公路,货运成本低 B.位于大城市之间,顾客来源广C.靠近城市边缘,土地成本低 D.远离城市中心,环境质量优良【答案】:B【解析】:大型商城的形成一般具备以下条件:一是在它的周围要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商品来源区及销售区,二是要有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便于商品集散。

该大型商城“汇集国际品牌商品、价格惠”,又位于北京与天津两个大城市之间,故最利于该商城发展的区位条件是B。

6.同学们针对如何新建这类大型商城各抒己见,其中符合生态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是A.增加商城数量,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B.扩大商城规模,带动周边城镇发展C.立体建设商城,集约开发利用土地 D.商城靠近景点,吸引游客休闲购物【答案】:C【解析】: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生态可持续发展”。

A、B、D与题意不符合。

(2014上海卷)(二)居民购物出行空间距离是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对象之一,可以一定程度反映城市商业网点分布的合理性。

2014年高考文综山东卷及答案

2014年高考文综山东卷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满分30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市和科类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必做 共140分)注意事项:1. 第Ⅰ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迁移日趋频繁。

完成1,2题。

图11. 图1为2012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量统计图,该图可以反映人口迁移情况。

图中①②③④对应的省级行政区最可能是( )A. 粤、豫、黔、沪B. 豫、粤、黔、沪C. 粤、豫、沪、黔D. 豫、粤、沪、黔2. 下列对当前人口迁出主要流向的表述与实际最相符的是( )A. 河北流向辽中南地区B. 安徽流向京津地区C. 湖南流向长三角地区D. 广西流向珠三角地区图2为某个组团式城市布局图,各城区分散布局。

完成3,4题。

图23. 该城市的布局模式有利于( )A. 缩短居民出行距离B.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C. 加强各区之间联系D. 节省基础设施投资4. 该城市规划建设物流园区和化工园区,应分别安排在( )A. ①处和③处B. ①处和④处C. ②处和③处D. ②处和④处图3为我国某区域冬季某日8时至次日8时的降雪量和积雪深度分布图,该时段该区域风向主要为偏东风,云量分布差异不明显。

完成5~7题。

图35. 造成该区域东西部积雪深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降雪量 B. 温度 C. 光照 D. 地形 6. 图中M 地积雪深度低于周围地区,该地可能是 ( ) A. 农田B. 林地C. 城区D. 乡村7. 道路积雪会影响交通,应用GPS 技术可以( )A. 获取道路积雪影像数据B. 解译积雪遥感影像-------------在--------------------此--------------------卷--------------------上--------------------答--------------------题--------------------无--------------------效-----------姓名___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C. 分析道路积雪空间分布D. 确定待救援车辆位置图4为甲地所在区域某时刻高空两个等压面P1和P2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图中甲、乙两地经度相同。

解析2014年山东文综地理试题

解析2014年山东文综地理试题

⑴指出与美国相比,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区位优势。
解 析
抓住“与美国相比”是关键。中国人口众多,是大的消费市场。 人多,劳动力廉价。地价低廉。
思维障碍
罗列要点
培养地理表述能力,要点不遗漏,也不多余
备考方向
⑵试分析汽车工业“整零协作”模式对长春市周边零部件生产地区的积极作用。
解 析
抓住关键词“协作”、“长春市”、“周边地区”,落脚到对周边 地区的积极作用。
备考方向
设问方向
判断某种自然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说明判断理由。
说明某种自然灾害发生的时间、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影响因素。 说明同一种自然灾害在不同区域引发的主要次生灾害的不同, 分析原因及不同区域预防措施。 说明同一种自然灾害在不同区域引发的灾情的不同, 分析原因及不同区域预防措施。 从某个角度或全面分析一种自然灾害的危害。
说明同一种自然灾害在不同地域的防灾、减灾措施。
全部是我国的自然灾害 区域图明显多于表格、示意图 区域图由大区域转向小区域 小区域+等值线(等高线居多)
区域和自然灾害陌生度增加,但不影响答题
试题材料
今日作业:
1、完成《优化方案》考点二之前内容
2、回顾暑假作业<五三>关于经纬网的内容及 错题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
高考地理试题整体特点
多做题≠提高分数;只有多补漏洞,才能提高分数,做题是为了巩固知识、查找漏洞
顺向思维
审题
运用地理知识
答案
陈俊斌 肖春明《第二轮复习中运用“顺逆 法”训练学生答题能力》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13.3》
顺逆思维
答案
审题
情景
运用地理知识
立意

2014 高考山东卷地理word 高清版(图全)

2014 高考山东卷地理word 高清版(图全)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山东卷)地理部分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迁移日趋频繁。

完成1-2题。

1,图1为2012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量统计图,该图可以反映人口迁移情况。

图中①②③④对应的省级行政区最可能是粤、豫、黔、沪 B.豫、粤、黔、沪C.粤、豫、沪、黔D.豫、粤、沪、黔答案:A,2,下列对当前人口迁出主要流向的表述与实际最相符的是河北流向辽中南地区 B.安徽流向京津地区C.湖南流向长三角地区D.广西流向珠三角地区答案:D图2为某个组团式城市布局图,各城区分散布局。

完成3-4题。

3,该城市的布局模式有利于A缩短居民出行距离 B.改善城市生态环境C.加强各区之间联系D.节省基础设施投资答案:B4.该城市规划建设物流园区和化工园区,就分别安排在A.①处和③处B.①处和④处C.②处和③处D.②处和④处答案:A图3为我国某区域冬季某日8时至次日8时的降雪量和积雪深度分布图,该时段该区域风向主要为偏东风,云量分布差异不明显。

完成5-7题。

5,造成该区域东西部积雪深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降雪量 B.温度 C.光照 D.地形答案:B6,图中M地积雪深度低于周围地区,该地可能是A.农田B.林地C.城区D.乡村答案:C7,道路积雪会影响交通,应用GPS技术可以A.获取道路积雪影像数据B.解译积雪遥感影像C.分析道路积雪空间分布D.确定待救援车辆位置答案:D解析:GPS的主要作用是定位、导航。

图4为甲地所在区域某时刻高空两个等压面P1和P2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图中甲、乙两地经度相同。

完成8-10题。

8.此时甲地近地面的风向为A.东南风B.西南风C.东北风D.西北风答案:B9.此后,来自乙地的气团使甲地的天气发生明显变化。

造成此次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是A.气旋B.反气旋C.冷锋D.暖锋答案:C10.若该日甲、乙两地同时日出,则甲地该日A.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B.为冬至日C.日落时间为18时D.昼夜等长答案:D图5(a)为某班一次地理野外实习的观测点分布图,①-④为观测点编号。

2014年山东高考文综地理试题

2014年山东高考文综地理试题

2014年山东高考文综地理试题图1为2012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量统计图,该图可以反映人口迁移情况。

图中①②③④对应的省级行政区最可能是粤、豫、黔、沪 B.豫、粤、黔、沪C.粤、豫、沪、黔 D.豫、粤、沪、黔答案:A下列对当前人口迁出主要流向的表述与实际最相符的是河北流向辽中南地区 B.安徽流向京津地区C.湖南流向长三角地区D.广西流向珠三角地区答案:D图2为某个组团式城市布局图,各城区分散布局。

完成3-4题。

该城市的布局模式有利于缩短居民出行距离 B.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C.加强各区之间联系 D.节省基础设施投资答案:B4.该城市规划建设物流园区和化工园区,就分别安排在A.①处和③处B.①处和④处C.②处和③处D.②处和④处答案:A图3为我国某区域冬季某日8时至次日8时的降雪量和积雪深度分布图,该时段该区域风向主要为偏东风,云量分布差异不明显。

完成5-7题。

造成该区域东西部积雪深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降雪量 B.温度 C.光照 D.地形答案:B图中M地积雪深度低于周围地区,该地可能是A.农田B.林地C.城区D.乡村答案:C道路积雪会影响交通,应用GPS技术可以获取道路积雪影像数据 B.解译积雪遥感影像C.分析道路积雪空间分布D.确定待救援车辆位置答案:D图4为甲地所在区域某时刻高空两个等压面P1和P2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图中甲、乙两地经度相同。

完成8-10题。

8.此时甲地近地面的风向为A.东南风B.西南风C.东北风D.西北风答案:B9.此后,来自乙地的气团使甲地的天气发生明显变化。

造成此次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是A.气旋B.反气旋C.冷锋D.暖锋答案:C10.若该日甲、乙两地同时日出,则甲地该日A.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B.为冬至日C.日落时间为18时D.昼夜等长答案:D图5(a)为某班一次地理野外实习的观测点分布图,①-④为观测点编号。

图5(b)为该班某小组在其中一个观测点所做的记录卡片。

2014年高考地理答案及解析

2014年高考地理答案及解析

2014年高考真题—文综地理(山东卷)解析版1、A解析:这是一个坐标图,横坐标是户籍人口,纵坐标是常住人口。

图中斜线左上的省份常住人口多于户籍人口,说明经济发达吸引人口迁入,多为沿海经济发达省份;斜线右下的省份情况则相反,多为内地经济欠发达省份。

故①④为粤沪,②③为豫黔。

再看户籍人口,①近亿,④过千万;②过亿,③四千多万。

所以选A。

2、D解析:这是一个坐标图,横坐标是户籍人口,纵坐标是常住人口。

图中斜线左上的省份常住人口多于户籍人口,说明经济发达吸引人口迁入,多为沿海经济发达省份;斜线右下的省份情况则相反,多为内地经济欠发达省份。

故①④为粤沪,②③为豫黔。

再看户籍人口,①近亿,④过千万;②过亿,③四千多万。

所以选A。

3、B解析:在组团式城市布局中,各城区分散布局,中间有林地隔开,有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不能缩短居民出行距离,不能加强各区之间的联系,加大基础设施投资。

4、A解析:在组团式城市布局中,各城区分散布局,中间有林地隔开,有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不能缩短居民出行距离,不能加强各区之间的联系,加大基础设施投资。

5、B解析:一般情况下,温度高的区域比附近温度低的区域积雪深度低。

城区由于人口、工业集中,热岛效应明显,故温度高于周围地区。

6、C解析:一般情况下,温度高的区域比附近温度低的区域积雪深度低。

城区由于人口、工业集中,热岛效应明显,故温度高于周围地区。

7、D解析:GPS的主要作用是定位、导航。

8、B解析:从高空等压面倾斜情况看,甲地高空气压低乙地,故近地面气压高于乙地,近地面空气从甲流向乙,即从南向北;图示区域为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右偏,风向偏转为西南风。

9.C解析:乙地位于600N附近,来自乙地的气团使甲地的天气发生明显变化,应为冷锋。

10、D解析:甲、乙两经度相同,若同时日出应为春或秋分日。

春或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11、B解析:注意图左上角的指向标。

观测点在甲山西南,高程120m,故在①②中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⑴说明富塔贾隆高原被称为“西非水塔”的原因。 答案:年降水量多;西非众多河流的发源地(地势高)
⑵沿海沙洲是海陆相互作用的产物。试推断三角洲前缘沙洲不断向南延 伸的主要原因,并分析该沙洲对圣路易港的不利影响。 答案:原因:河流带来丰富的泥沙;洋流由北向南流动。
不利影响:形成,其他月份无雹灾);主 要集中在5-9月;8月最多。 ⑵冰雹对种植业的危害大于畜牧业;该区种植业面积增大。
4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植被浅沟常布置在城市道路两侧、不透水地面的周边和大面积绿地内等 处,可与城市雨水管网或集水池相连,其表面一般种草进行覆盖。图12 为植被浅沟示意图。 指出植被浅沟在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⑶针对塞内加尔河中下游地区农业发展面临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提出解 决措施。 答案:加强国际合作,合理分配用水;修建水利设施;合理选择农业 生产类型;采取节水灌溉措施。 3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逐步成为世界主要汽车企业投资的热 点地区。现今,中国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生产国。
答案:收集雨水(提高雨水的利用率;增加可利用水资源量);补充 地下水(增加下渗);净化雨水;减轻城市内涝;调节小气候(美化 环境)
⑵试分析汽车工业“整零协作”模式对长春市周边零部件生产地区的积 极作用。 答案:有利于企业实现专业化生产(分工协作),优化了产业结构 (提高了工业化水平);当地企业规模扩大、数量增多,促进了当地 的经济发展(扩大了当地经济规模);增加了就业机会(推动了城市 化进程)
4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室外滑雪作为一项体育与休闲娱乐项目,日益受到人们的喜爱。滑雪场 的雪可来源于自然降雪和人工取水造雪。图10为我国南方某大型滑雪场 地形和位置示意图。 指出该滑雪场选址的有利条件。 答案:南方地区滑雪项目独特;近客源市场;交通便利;地形起伏和 缓;用雪有保障(冬季气温低;有降雪条件;靠近水库方便人工造 雪) 4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南部,农业生产以草地畜牧业为主。20世纪50年 代以来耕地面积比重增加。该地区是我国冰雹天气多发地区,但近60年 来冰雹天气次数呈下降趋势,冰雹成灾次数却呈明显上升趋势。图11为 三江源地区1950-2011年各月雹灾累积次数统计图。 ⑴简述三江源地区冰雹灾害的年内分布特征。 ⑵分析近60年来三江源地区冰雹成灾次数呈上升趋势的原因。
答案:A
图3为我国某区域冬季某日8时至次日8时的降雪量和积雪深度分布图, 该时段该区域风向主要为偏东风,云量分布差异不明显。完成5-7题。 5. 造成该区域东西部积雪深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降雪量 B.温度 C.光照 D.地形 答案:B 6. 图中M地积雪深度低于周围地区,该地可能是 A.农田 B.林地 C.城区 D.乡村 答案:C 7. 道路积雪会影响交通,应用GPS技术可以 A.获取道路积雪影像数据 B.解译积雪遥感影像 C.分析道路积雪空间 分布 D.确定待救援车辆位置 答案:D 解析:GPS的主要作用是定位、导航。
图2为某个组团式城市布局图,各城区分散布局。完成3-4题。
3. 该城市的布局模式有利于 A. 缩短居民出行距离 B.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C.加强各区之间联系 D.节省基础设施投资 答案:B
4.该城市规划建设物流园区和化工园区,就分别安排在 A.①处和③处 B.①处和④处 C.②处和③处 D.②处和④处
10.若该日甲、乙两地同时日出,则甲地该日 A.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 B.为冬至日 C.日落时间为18时 夜等长 答案:D
D.昼
图5(a)为某班一次地理野外实习的观测点分布图,①-④为观测点编 号。图5(b)为该班某小组在其中一个观测点所做的记录卡片。完成 11-12题。 11.根据图5(b)中记录的信息判断,卡片中“观测点编号”应为图 5(a)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B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山东卷) 地理部分
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迁移日趋频繁。完成1-2 题。 1. 图1为2012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量统计
图,该图可以反映人口迁移情况。图中①②③④对应的省级行政 区最可能是 A. 粤、豫、黔、沪 B.豫、粤、黔、沪 C.粤、豫、沪、黔 D.豫、粤、沪、黔 答案:A 2. 下列对当前人口迁出主要流向的表述与实际最相符的是 A. 河北流向辽中南地区 B.安徽流向京津地区 C.湖南流向长三角地区 D.广西流向珠三角地区 答案:D
材料二 吉林省是我国汽车工业大省。近年来,该省汽车工业规模不断 扩大,部分配套零部件生产由长春市向周边地区转移,带动了周边地区 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的快速发展,形成了以长春市为核心的汽车工 业“整零协作”模式。图8为长春市及其周边地区汽车工业空间体系 图。 ⑴指出与美国相比,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区位优势。 答案:市场需求量大(市场潜力大);生产成本低(劳动力成本低; 土地成本低)。
图4为甲地所在区域某时刻高空两个等压面P1和P2的空间分布示意图, 图中甲、乙两地经度相同。完成8-10题。 8.此时甲地近地面的风向为 A.东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 答案:B
9.此后,来自乙地的气团使甲地的天气发生明显变化。造成此次天气变 化的天气系统是 A.气旋 B.反气旋 C.冷锋 D.暖锋 答案:C
12.图5(b)中地质剖面示意图所示沉积岩层由老到新顺序是 A.Ⅰ、Ⅱ、Ⅲ B. Ⅱ、Ⅰ、Ⅲ C.Ⅲ、Ⅰ、Ⅱ D.Ⅲ、Ⅱ、Ⅰ 答案:B
3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塞内加尔河是一条国际性河流,发源于素有“西非水塔”之称的富塔贾 隆高原。该河中下游地区干湿季变化明显,水资源问题突出。图7为塞 内加尔河流域及河口三角洲前缘的沙洲示意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