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饮食文化提升育人功能
食堂文化氛围提升方案

食堂文化氛围提升方案(1)餐厅的设计理念1、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创建舒心的就餐环境。
随着学生业余生活的多样化,社会餐饮、娱乐、休闲等方式对学生的影响颇深,学校餐厅从单一的功能载体,逐步向多种复合功能发展,娱乐活动场所、学生社团举办活动等与餐厅紧密结合在一起。
并根据《学校标准化学生餐厅创建标准》的要求,结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生进熟出”和“明厨亮灶”的管理办法,对餐厅进行功能区域划分,让餐厅功能更丰富,视觉感受更立体,人性化体验更极致,文化氛围更浓郁。
2、指导思想食堂文化建设是学校创建“人文校园、绿色校园、书香校园、和谐校园”工程的一个重要方面,加强食堂文化建设,旨在增强服务意识,提高管理水平,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和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营造一个和谐、温馨的校园人文环境。
3、主要设想(1)精心设计,创设良好的就餐环境。
根据学生健康活泼的身心特点,广泛征求意见,对学生餐厅的就餐环境进行布置,在学生餐厅的顶部采用造型吊顶和灯光结合,创造出来的效果是蓝天白云,仿佛回归到大自然当中,自由呼吸;墙壁和立柱上安排一些水果、蔬菜等鲜亮逼真的图案,结合爱惜粮食、文明就餐、讲究卫生、和谐相处、助人为乐等基本要求有机安排一些宣传标语,让每一面墙都能与学生形成交流,让一句话都能给学生一个启迪。
同时在食堂外走廊精心布置中华饮食文化、文明就餐要求,使学生能够通过就餐学到知识养成习惯,并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实践的良好品质。
(2)强化管理,加大对过程的考核和宣传力度。
组织服务人员认真学习食堂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服务行为,讲究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率。
在学生餐厅分别设立“后勤工作人员文明监督岗”、“文明餐区公布栏”、“岗位能手公示栏”及服务反馈意见箱。
为了提高各年级和班级就餐管理的水平专门设立“文明餐区经验介绍公示栏”,对文明餐区的管理水平和经验进行推广和宣传。
政教处与学生会、团委及值周领导共同配合,加强日常的检查、监督和考核,努力使全体师生员工自觉形成一种主动参与的责任感和乐于争先的使命感,从而使食堂就餐管理工作开创一个新局面。
传播饮食文化 提升育人功能

传播饮食文化提升育人功能作者:孙祥临谭家学来源:《教书育人·校长参考》2014年第03期人以食为天,食堂是学生就餐的地方;食堂又是学校的文明窗口、教育窗口、信息窗口和文化窗口。
湖北省郧县第二中学学生食堂被湖北省十堰市卫生局授予“A级食堂”称号。
学校不断丰富饮食文化,提升育人功能,让学校教育不再仅限于以书本为中心,而是把生活作为教育的源泉,把教育作为生活本身,通过强化饮食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凸显“以人为本,以爱为源”的办学理念,为学生健康生活、快乐成长保驾护航。
一、完善物质文化,营造健康环境饮食物质文化是推进校园饮食文化建设的必要条件和重要内容,包括硬件设施、人文景观等,因其蕴涵丰富的人文精神和自然美感而成为影响学生思想感情、道德行为、素质发展的重要外部力量。
近年,学校投资了150多万元对食堂进行全面改造升级,扩建了100多平方米的设有1400个餐位的就餐大厅,各功能间严格分开,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管理精细规范,在餐厅配备电视和影音播放系统,让学生在就餐的同时了解时事新闻,欣赏文艺节目,了解健康知识;开辟“意见箱”“校长信箱”和“回音壁”,对师生反应的问题及时反馈;配有先进的电子售饭系统,使消费方便、快捷、卫生;每个餐桌配有不锈钢剩菜处理盘,既避免了乱扔乱倒,又培养了学生良好习惯。
二、丰富精神文化,拓展教育空间饮食精神文化是指饮食管理和服务文化,体现饮食管理理念、服务理念、经营理念,是饮食文化的灵魂和核心。
学校坚持把健康向上的饮食文化纳入到精神文明建设的整体规划中,这些精神文化从不同侧面起到了激励人、发展人和成全人的目的,拓展了教育空间,放大了教育的效益,促进了学生主动发展,2011年被县委、政府评为“最佳文明单位”,2012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文明单位”。
美食养生,文化养人。
学校不断丰富文化内涵,让教育渗透到学生生活的每个角落。
一是在餐厅墙壁、台柱上张贴有关节俭、品德、健康的名言警句,提醒学生文明就餐、节约粮食、合理饮食。
饮食策划书

饮食策划书饮食策划书15篇日子如同白驹过隙,不经意间,我们的工作已经告一段落了,我们又将迎来新的希望,新的工作内容和目标,何不赶紧趁现在写写策划书。
策划书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饮食策划书,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饮食策划书1标题:健康饮食,快乐成长活动背景:部分同学经常不吃早餐,甚至午餐也经常性的吃饼干、快餐面。
活动目的:通过本次活动,引导学生理解和关注饮食卫生,饮食营养和饮食心理,学会如何安全选购食品,合理搭配营养,能够适当调节饮食心理,进行健康饮食。
活动准备:1、排练小品《30年后》2、搜集有关饮食方面的资料3、会场布置4、准备些糖果活动过程:活动时间:20xx年7月11号活动地点:4#301教室活动主持人:甲,乙参与者:xxxx班全体同学指导老师:XX老师活动基本程序:主持人:民以食为天,食为生活之源,“健康饮食,快乐成长”主题班会正式开始。
请欣赏小品《30年后》。
(让同学们知道“不吃早餐的危害”)主持人:看完小品,对于不吃早餐的危害,我这里做一个小结。
幻灯片:一、对大脑的危害。
虽说脑组织的重量只占人体重的2-3%,但脑的血流量每分钟约为800毫升,耗氧量每分钟约为45毫升,耗糖量每小时约为5克。
青少年的脑组织正处于发育期,血、氧、葡萄糖的需求量比成人还高。
如血糖过低,脑意识活动就会出现障碍,长期如此,势必影响脑的重量和形态发育。
二、对消化系统的危害。
正常情况下,头天晚上吃的食物经过六小左右就从胃里排空进入肠道。
第二天若不好吃早餐,胃酸及胃内的各种消化酶就会去“消化”胃粘膜层。
长此以往,细胞分泌粘液的正常功能就会遭到破坏,很容易造成胃溃疡及十二指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
三、造成动脉硬化且更易导致肥胖。
有不少青少年学生是怕长胖而不吃早餐的。
这种做法毫无科学道理。
人体对热量的需求是有标准的,不吃早餐,势必加大中、晚餐的进食量。
而晚餐后一般运动量较小,更容易造成脂肪积累而导致肥胖。
以茶为媒 文化育人 ——浅析茶文化进校园的实施策略

以茶为媒文化育人 ——浅析茶文化进校园的实施策略发表时间:2020-12-09T13:11:43.52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5期作者:刘俊[导读] 目前,在我国社会整体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的过程中刘俊(重庆市巴蜀渝东中学 404600)摘要:目前,在我国社会整体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在物质生活得以满足的同时,对于精神生活也提出了更高的需求。
茶文化是我国经过几千年流传下来的经典文化内容,在国家发展的过程中,茶文化逐渐开始被人们所遗忘,崇洋媚外的思想使现代人们更加喜欢咖啡。
茶文化进校园能够把传统的文化理念带入到校园之中,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升。
所以本文也以茶文化进校园的具体实施策略为核心,希望能够真正地利用茶文化激发学生的良好品质,使学生能够在最佳的环境下,得到健康的成长和进步。
关键词:茶文化;校园;实施策略前言:茶是位列当今世界三大饮品中的首位,中国也是世界公认的茶祖国,中华民族对于茶的认知以及利用,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人们的喜爱也随着时间的推移得到了广泛的体会,逐渐在引用和品味的过程中创造了独特的茶文化,其中包括:茶道、茶艺、茶德、茶文化等。
在中国可以说没有一种饮食可以在文化上与茶抗衡,所以茶文化在校园中的渗透更是至关重要。
本文则遵循茶文化的教育理念和思想,真正的了解到进入校园的具体实施策略,希望能够利用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使我国教育事业向着全新的方向发展和进步。
一、茶文化的精神文化内涵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时间,茶文化成为了我国传统文化中非常关键的组成部分,相对于其他传统文化载体来看。
茶文化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传承着我国国民的价值思想观念以及文化的精神,在传统过程中促进了国家文化之间的发展和交流,也是我国经典文化的代表内容,受到了世界各地欣赏和关注。
中国传统的文化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共性,茶文化的精神文化内涵也受到了其他文化的影响,总体来看,茶文化的内涵主要在于天人合一、中庸和谐、禅茶一味,中国茶文化受到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影响。
幼儿园美食文化传承活动方案 幼儿园美食教育

幼儿园美食文化传承活动方案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变迁,幼儿园教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知识传授,而是更加注重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其中包括对美食文化的传承和培养。
美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独特象征,也是一个民族的精神代表。
幼儿园美食教育应成为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幼儿园美食文化活动方案如下:一、开展美食文化传承主题活动1. 举办美食文化展览为了让幼儿了解我国和世界各国的美食文化,幼儿园可以举办美食文化展览。
通过展览,让幼儿们能够了解不同地域、民族的饮食文化特色,感受多元文化的魅力。
2. 组织美食文化节幼儿园可以组织美食文化节,邀请家长和社区居民一起参与,通过美食制作、美食品尝等方式,让幼儿们感受到美食文化的魅力,了解传统与现代美食的发展变化。
二、开展美食制作体验活动1. 美食制作课程幼儿园可以组织美食制作课程,让幼儿亲身参与制作传统美食,学习美食的制作方法和传统饮食文化知识。
2. 美食制作比赛组织幼儿参与美食制作比赛,让幼儿们在制作美食过程中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三、开展美食文化知识教育1. 美食文化知识讲座邀请专业人士进行美食文化知识讲座,让幼儿了解各种食材的营养价值,了解传统饮食文化的渊源和传承。
2. 美食文化知识竞赛举办美食文化知识竞赛,让幼儿在竞赛中学习、比赛、互动,激发他们对美食文化知识的兴趣和热爱。
四、开展美食文化体验活动1. 美食品尝活动组织幼儿参与美食品尝活动,让幼儿亲身尝试各种美食,感受不同口味和风味的美妙,培养他们的味觉和鉴赏能力。
2. 美食文化考察活动组织幼儿进行美食文化考察活动,带领幼儿走进市场、超市等地方,了解各种食材的采购和利用,让幼儿亲身感受美食文化的魅力。
以上就是幼儿园美食文化传承活动方案,通过这些活动,幼儿园可以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培养他们的认知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让他们在感受美食文化魅力的过程中,了解并懂得尊重传统,培养对美食文化的鉴赏能力和兴趣。
食育润泽,趣玩成长——淮扬美食文化传承下幼儿园食育课程的开展途径

168足,并基于“食育润泽”园本教学思想,从鲜活教学内容、盘活教学资源、激活生活体验几个方面入手,对构建动态化的园本食育课程的实施路径进行探讨,希望让幼儿在食育课程中获得食知、食趣、食操、食礼等食育知识,助力幼儿动手能力、鉴赏能力与认知能力的全面发展。
食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且越早抓起成效越显著,因此我国幼儿教育相关指导思想中有很多涉及食育教育的内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便强调,“3~6岁是良好饮食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此时应给予恰当的养成教育,培养好的饮食习惯。
”由此可见,每位教师应当把握幼儿饮食习惯养成的黄金节点,结合本土饮食文化为幼儿提供形象生动的食育课程,不断丰富幼儿的饮食、生活经验,进而推动食育教育的持续、长效发展,以此推进幼儿食育素养的不断提升。
1 审议——资源利用,传扬文化,开发食育课程的重要价值1.1 巧用本土资源,打造特色课程幼儿园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因此其所具备的本土资源天差地别。
《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中提出的观点强调:“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积极构建协同育人机制,充分利用自然、社会和文化资源,共同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
”独具特色的本土教育资源不仅是中,赋予幼儿教育工作具有鲜明特点的地域特色,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食育模式。
本文同样是基于上述原因,选择本土历史悠久、老少咸宜的淮扬美食作为本园开展食育课程的工具,为幼儿打造特色食育课程,助力幼儿食育知识与经验的积累与成长。
1.2 珍惜劳动成果,避免食品浪费近些年来,随着国内经济高速发展与生活水平日益提升,越来越多铺张浪费、挥霍无度的饮食行为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既是越来越多人缺乏接触种植行业的机会,难以理解农民种植粮食的艰辛之处,同时也暴露出当前社会环境中食育教育缺失,很多人缺乏正确的饮食观与生产观。
当前许多幼儿从小便受到父母的溺爱,习惯于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对于珍惜广大农民的劳动成果、节约粮食缺乏正确的认知。
幼儿园美食文化传承活动方案 幼儿园文化教育

幼儿园美食文化传承活动方案一、活动背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幼儿园文化教育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美食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的成长和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开展幼儿园美食文化传承活动,将有助于培养幼儿的民族自豪感,增强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同时也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活动目标1. 传承中华美食文化,让幼儿了解和感受我国传统饮食的魅力。
2. 培养幼儿的饮食文化意识,提高他们的健康饮食意识和生活品质。
3. 增强幼儿的民族自豪感,推动幼儿园文化教育的深入发展。
三、活动内容1. 美食文化展览:在幼儿园的展览厅举办美食文化展览,展示我国各地的特色美食和餐具、烹饪工具等,给幼儿带来一场美食文化的视觉盛宴。
2. 美食文化讲座:邀请美食文化专家,为幼儿进行美食文化讲座,介绍我国的各地美食特色、饮食文化习俗等,启发幼儿对美食文化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3. 美食DIY活动:在活动期间,组织幼儿进行美食DIY活动,让幼儿亲身参与制作我国传统美食,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同时也增进幼儿对美食文化的理解和体验。
4. 美食文化品鉴:组织幼儿进行美食品鉴活动,让幼儿尝试不同地域的美食,了解不同美食的特点和味道,培养幼儿的味觉和饮食品味。
5. 美食文化体验:组织幼儿走出校园,亲身体验中华美食文化,例如参观农家乐、传统市场等,让幼儿感受到美食文化的生活气息和人文情怀。
四、活动意义1. 丰富教育内容:通过美食文化传承活动,可以为幼儿园的文化教育注入新的元素,丰富幼儿的教育体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2. 增强文化认同感:通过了解和体验中华美食文化,可以增强幼儿的民族自豪感,提升他们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3. 促进教育教学:美食文化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生活技能和饮食文化意识,还可以拓展幼儿的视野和知识面,促进教育教学的深入。
五、活动实施计划1. 活动时间:本次美食文化传承活动将于每年的春季开展,为期两周。
文化育人视域下湖湘饮食文化育人的时代价值及实现路径研究

OCCUPATION|职业文化育人视域下湖湘饮食文化育人的时代价值及实现路径研究文 / 李娜 蔡鲁峰■摘 要:湖湘饮食文化是湖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湖湘精神和湖湘品质的表观体现,本文在“三全育人”大背景下,以湖湘饮食文化育人为切入点,探索湖湘饮食文化育人的概念、湖湘饮食文化育人的时代价值和特征,找准湖湘饮食文化育人的实现路径,是职业院校实现“三全育人”、丰富新时期“湖湘工匠”内涵建设、构建覆盖全领域的文化育人体制机制的重要抓手。
■关键词:文化育人;湖湘饮食文化;时代价值;实现路径■课 题:本文系2022年湖南省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文化育人视域下湖湘饮食文化育人价值及实现路径研究”(编号:ZJGB2022523)的研究成果。
湖湘饮食文化体现的是湖湘民众几千年来形成的文化理念和思想,也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极其重要的一部分,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
在职业院校育人过程中,尤其是在烹饪专业教学过程中,积极将湖湘饮食文化育人功能渗透其中,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养成优良的品质,同时实现“文化”和“技能”的双向融通,“铸魂”和“强能”的协同发展,丰富新时期“湖湘工匠”内涵建设。
一、湖湘饮食文化育人(一)湖湘饮食文化育人的概念湖湘饮食文化育人是以湖湘饮食文化为研究对象,在价值引领、品格塑造、身心修养和行为规范等几个方面强化饮食文化育人功能的活动。
湖湘饮食文化育人就是要通过亮化饮食所体现出的湖湘精神,突出精神文化育人的主导作用;感受湖湘饮食的物质文化,发挥物质文化的育人熏陶作用;彰显湖湘饮食特色,展现特色文化的育人品牌作用;体验湖湘饮食的制度文化,发挥制度文化的育人引导作用;融合多元文化,弘扬兼容并包的育人创新作用。
围绕这一理念,引导文化建设,开展文化育人,为社会塑造更多高素质的人才。
(二)湖湘饮食文化育人的时代特征1.文化性与政治性相统一湖湘饮食文化育人不仅是学校教育的一种方式,更是传统优秀文化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和传承湖湘饮食文化,可以起到增强文化自信的作用。
幼儿园饮食文化主题活动方案分享 幼儿园饮食文化

一、活动目的1. 传承中华优秀饮食文化,培养幼儿的饮食文明素养,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2. 提高幼儿对饮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增强他们的饮食文化自豪感。
3.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通过亲身体验,增强饮食文化活动的参与感和归属感。
二、活动准备1. 制定活动时间表和内容安排,明确活动流程和步骤。
2. 准备相关教育资料和活动教具,包括饮食文化图书、食材、厨具等。
3. 召集家长参与,组织饮食文化专家进行讲座和交流。
三、活动内容1. 举办饮食文化专题展示,展示中华饮食文化的发展历程、特色菜肴和餐桌礼仪。
2. 安排饮食文化知识讲座,邀请专家学者讲解饮食文化的内涵和意义。
3. 组织幼儿参与手工制作活动,制作传统小吃或民俗饮食工艺品。
4. 进行饮食文化体验活动,让幼儿参与食材的挑选、加工和制作,亲身感受饮食文化的乐趣。
5. 组织食品安全和健康饮食知识教育,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
四、活动实施1. 在幼儿园教室或活动场地进行活动布置和准备工作。
2. 按照活动时间表,组织幼儿参与各项活动内容。
3. 配合专家进行饮食文化讲座和交流,引导幼儿参与讨论和提问。
4. 组织幼儿和家长一起制作和品尝传统美食,共享饮食文化的快乐和情感。
五、活动总结1. 对活动过程和效果进行总结和评估,收集幼儿和家长的反馈意见。
2. 整理活动资料和成果,进行活动成果展示,弘扬中华饮食文化。
3. 发放活动证书和奖励,表彰优秀幼儿和家长的参与和贡献。
4. 组织家长代表和专家学者合影留念,留下美好的饮食文化活动回忆。
六、活动反思1. 总结活动经验,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积极开展类似的饮食文化活动。
2. 汇总活动资料和心得体会,向社会宣传幼儿园饮食文化活动的意义和价值。
3. 鼓励家长与幼儿共同参与饮食文化传承,形成良好的家庭饮食文化氛围。
七、结语通过本次饮食文化主题活动,幼儿园成功传承和弘扬了中华优秀饮食文化,培养了幼儿的饮食文明素养,增强了幼儿的饮食文化自豪感,注重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通过亲身体验,增强饮食文化活动的参与感和归属感,以及家长的鼎力支持,让饮食文化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依托本土食育课程培养幼儿良好饮食习惯

LIBERAL ARTS FANS2024年第6期教育教学依托本土食育课程培养幼儿良好饮食习惯陆灵敏(昆山市千灯镇淞南幼儿园,江苏 昆山 215300)【摘 要】在“本真”课程的开展过程中,笔者所在幼儿园依托本土资源,开展了各类由本土饮食资源生发的食育课程。
食育,简单来说就是引导幼儿通过愉快、简单的饮食实践,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在食育课程的教学中,笔者选取了一些优秀的本土美食资源,并将其融入集体活动、区域游戏、角色游戏中,引导幼儿在看一看、做一做、玩一玩的过程中了解家乡饮食文化,养成健康饮食、珍惜粮食的良好习惯。
【关键词】幼儿教育;食育课程;饮食习惯【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4)06-0210-03著名教育家马斯基说过,教育必须反映本民族、本地方的特色、精神、传统和特点。
饮食文化是本地民风民俗的一个反映,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笔者所在幼儿园地处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这里不仅是昆曲的发源地,还有众多的民间美食,这些民间美食就藏在古镇的集市中。
笔者在筛选本土课程资源的过程中发现,将这些贴近幼儿生活的饮食文化转化为有意义的教育资源,不仅能够激发幼儿了解家乡饮食文化的兴趣,还能够在丰富的食育课程中培养幼儿珍惜粮食、健康饮食的良好习惯[1]。
一、利用家乡饮食文化,丰富活动内容在本土食育课程开发前期,首先要筛选出本土食育课程资源。
对此,笔者根据本地实际情况,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等方式,探索多样化的本土食育资源。
同时,根据各年龄段幼儿的实际需求与特点,生成主题活动网络,并将这些资源融入园本课程,形成本土食育课程[2]。
(一)多方合力,筛选可利用的本土食育课程资源幼儿的兴趣是课程开发的首要条件,所以在筛选本土食育课程资源时,笔者鼓励家长利用节假日带领幼儿去千灯集市逛一逛、吃一吃、玩一玩。
在此基础上,笔者利用晨间谈话或自主活动时间与幼儿对话,引导他们说一说自己了解或者感兴趣的千灯美食文化。
美食文化融入幼儿园教学的思考

美食文化融入幼儿园教学的思考1. 引言1.1 美食文化与幼儿园教学的结合意义美食文化是每个国家、地区的独特文化符号,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民俗和情感。
而幼儿园教学作为儿童成长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如何巧妙地融入美食文化,将对幼儿的全面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将美食文化融入幼儿园教学,不仅可以提升幼儿的身心发展,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还可以促进幼儿的国际化视野,培养其社交能力和激发学习兴趣。
美食文化既可以成为教学资源,又可以成为育人平台,为幼儿提供了多元化的学习机会。
将美食文化融入幼儿园教学是教育的一种创新举措,重视和发展幼儿的美食文化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引导幼儿了解和体验不同的美食文化,可以帮助他们建立更广阔的视野,培养文化自信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2. 正文2.1 提升幼儿的身心发展提升幼儿的身心发展是美食文化融入幼儿园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通过引入各地不同的美食文化,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了解世界各地的饮食习惯,丰富他们的视野。
通过制作美食,幼儿可以锻炼他们的手部动作能力,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在烹饪的过程中,幼儿需要仔细观察,严格计量,培养他们的细致耐心和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美食文化的学习,幼儿还可以了解食物对身体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促进他们的身体健康发展。
将美食文化融入幼儿园教学可以全面提升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帮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2.2 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是美食文化融入幼儿园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让幼儿接触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美食,可以激发他们对美的感知和认识,培养其独特的审美眼光和情感。
在幼儿园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各种美食的图片、讲解美食的制作过程、甚至组织小厨房活动让幼儿亲自动手制作美食,引导他们欣赏美食的外表、颜色、质地和味道,让他们逐渐形成对美的喜爱和崇尚。
通过美食文化的教学,可以引导幼儿学会珍惜食物,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饮食习惯,培养他们的包容心和理解力。
《中国饮食文化》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探讨

《中国饮食文化》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探讨发布时间:2022-01-06T06:52:04.858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24期作者:刘福林,董娟,唐明翔,张铭[导读] 针对中国饮食文化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探讨了课程思政的意义和课程相关思政融入点刘福林,董娟,唐明翔,张铭石河子大学食品学院 832000摘要:针对中国饮食文化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探讨了课程思政的意义和课程相关思政融入点,最后探索了课程思政评价的方法。
关键词:中国饮食文化思政教学《中国饮食文化》课程是针对石河子大学全体学生的选修课。
饮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
通过系统介绍中国的饮食历史、饮食特征和饮食观念, 使学生掌握中国饮食文化的形成及特点、饮食民俗、饮食礼仪、酒文化、烹饪技术、饮食营养与健康和中西方饮食差异等相关知识。
引导学生了解饮食与民族文化的关系,深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拓展文化视野,提高文化素养,形成健康科学的饮食理念。
本课程性质与民众和社会饮食生活有密切关系,富于实践性。
同时积极融入思政元素,使思政知识深入学生的心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课程思政”理念并不是一门新增的“思政课程”或者新开设的教学活动,而是通过课堂教学深入挖掘课程教学中所包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进而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个学科中,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为此,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中国饮食文化》课程教学中,使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同向同行,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效果。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其中,具有切实的理论依据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1、《中国饮食文化》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指出:“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要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大学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
育食活动方案策划书3篇

育食活动方案策划书3篇篇一育食活动方案策划书一、活动主题“育食育人,健康成长”二、活动背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饮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对于饮食的营养和健康知识了解不足,导致饮食习惯不健康,影响身体健康。
因此,我们有必要开展育食活动,提高人们的饮食健康意识,促进健康成长。
三、活动目的1. 提高参与者对饮食营养和健康的认识,增强饮食健康意识。
2. 培养参与者正确的饮食习惯,促进健康成长。
3. 增进参与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强团队意识。
4. 推广健康饮食文化,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四、活动时间[具体活动时间]五、活动地点[详细活动地点]六、参与人员[具体参与人员]七、活动内容1. 饮食健康知识讲座邀请专业的营养师或医生,为参与者讲解饮食营养和健康的知识,包括食物的分类、营养成分、饮食搭配、饮食习惯等方面的内容。
2. 烹饪比赛组织参与者进行烹饪比赛,要求参赛者根据给定的食材和主题,制作出营养丰富、口感美味的菜肴。
评委将根据菜肴的营养、口感、创意等方面进行评分,评选出优胜者。
3. 饮食文化体验设置饮食文化体验区,展示不同地区的饮食文化特色,包括传统美食、饮食习俗、饮食礼仪等方面的内容。
参与者可以品尝不同地区的美食,了解不同地区的饮食文化。
4. 互动游戏设置一些与饮食健康相关的互动游戏,如饮食知识问答、食材识别、营养搭配等游戏,让参与者在游戏中学习饮食健康知识。
5. 颁发证书和奖品活动结束后,为参与者颁发证书和奖品,以表彰他们在活动中的表现和成就。
八、活动宣传1. 制作宣传海报和传单,在学校、社区、企业等场所张贴和发放,宣传活动的时间、地点、内容和目的。
2. 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如、微博、抖音等,发布活动的相关信息和图片,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和参与活动。
3. 邀请媒体参与活动报道,提高活动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九、活动预算1. 场地租赁费用:[X]元2. 食材和调料费用:[X]元3. 奖品和证书费用:[X]元4. 宣传费用:[X]元5. 其他费用:[X]元十、活动注意事项1. 活动现场要保持整洁和卫生,确保食品安全。
幼儿园舌尖上的美食教案实践分享与总结

幼儿园舌尖上的美食教案实践共享与总结一、引言幼儿园是孩子们成长的起点,而美食教育则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幼儿园舌尖上的美食教案,是一项旨在培养孩子对美食的热爱和对健康饮食的意识的教学活动。
在本文中,我们将共享一些幼儿园舌尖上的美食教案的实践案例,并进行总结与反思,希望能够给读者带来一些启发与帮助。
二、实践案例共享1. 我国传统美食教育在幼儿园舌尖上的美食教案中,我国传统美食教育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通过向幼儿介绍我国传统美食的特点、制作方法和文化内涵,可以增强幼儿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
在春节期间,可以组织幼儿制作汤圆、饺子等传统美食,让他们在动手制作的过程中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2. 营养教育与健康饮食除了传统美食教育,幼儿园舌尖上的美食教案也应该注重营养教育和健康饮食。
可以通过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比如寻味比赛、蔬菜水果DIY等,让幼儿在玩中学,从而培养他们对各种食材的认识和对健康饮食的意识。
3. 美食文化体验在幼儿园舌尖上的美食教案中,还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美食文化体验活动来拓展幼儿的视野,比如举办美食节、参观食品加工厂、品尝世界各国的美食等。
通过这些活动,幼儿能够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饮食文化,培养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三、总结与反思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幼儿园舌尖上的美食教案对幼儿的成长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通过参与制作美食,幼儿能够培养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品尝各种美食,可以拓展幼儿的口味,增强食物的多样性。
通过了解不同国家的美食文化,可以培养幼儿的跨文化意识,让他们从小具备国际视野。
个人观点与理解在我看来,幼儿园舌尖上的美食教案不仅仅是教育孩子吃饭的问题,更是在为他们的全面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参与美食教育,幼儿能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很多知识和能力,这对他们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四、结束语在幼儿园舌尖上的美食教案中,我们可以看到孩子们面对各种美食时的好奇、兴奋和快乐。
这种纯真的笑脸,正是我们努力工作的最大动力。
幼儿园开展食育课程促进幼儿良好饮食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

幼儿园开展食育课程促进幼儿良好饮食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摘要:食育是以食物为载体的教育活动,包含生命、健康、自然、感恩等通识文化,又有劳作、饮食习惯等生活文化,同时还有体验、协作、分享等精神文化,是促进幼儿身体健康、精神富足的教育活动。
幼儿园通过整合一日活动和领域活动开展食育课程,课程的落实过程需要保教、家园联动,深度挖掘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食育课程体系,进而实现幼儿喜食、康食、礼食的目标,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食育课程;幼儿园;饮食习惯;实施策略引言食育,顾名思义就是通过指导人们生活中的饮食习惯,开展与食物相关的饮食教育,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饮食观念,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在幼儿园开展食育课程可以帮助幼儿改变不良的饮食行为和习惯,从而获得健康饮食的知识和能力,形成终身受益的健康生活方式。
因此,幼儿园要根据自身特点,利用食育课程作为媒介的生活实践活动,对幼儿开展关于饮食观念和习惯、饮食卫生、安全饮食等一系列教育活动,为幼儿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幼儿园食育的内涵食育是指所有与食物有关的教育,包括食物营养、营养特征、饮食知识、饮食文化、用餐环境等。
有学者认为,食育是以食物为基础的教育,通过传播饮食习惯,有助于幼儿的成长和传统文化的传播。
笔者认为,食育是以食物为载体的教育活动,包含生命、健康、自然、感恩等通识文化,又具有劳作、饮食习惯等生活文化,同时还有体验、协作、分享等精神文化,是促进幼儿身体健康、精神富足的教育活动。
二、幼儿园开展食育课程的价值追求(一)对饮食形成正确的认知当前,幼儿挑食的现象越来越凸显,究其原因,现代社会零食、小吃等食品口味丰富,能够充分调动起幼儿的味蕾感受,而且食用起来较为方便,因此受到幼儿的喜爱。
众所周知,幼儿的味蕾发展还较不完善,一些清淡的食物根本无法引起幼儿的进食欲望,比如蔬菜、水果等,无法有效地刺激幼儿的味蕾,而大部分垃圾食品则通过鲜艳的图片介绍、五花八门的广告宣传,让幼儿内心先是充满了好奇,接着利用辛辣、油炸、酸甜等重口味食物来刺激幼儿味蕾,让幼儿记住了这种感受,长久以往就形成了喜欢吃垃圾食品的不良习惯。
幼儿园美食文化传承教育幼儿园美食

文化传承教育一、介绍幼儿园是孩子们成长的第一所社交场所,也是他们接触外部世界的第一步。
幼儿园不仅是孩子们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地方,更是塑造他们性格、培养他们兴趣爱好的关键期。
而在幼儿园中,美食文化的传承和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二、美食文化传承的意义1. 培养孩子对美食的热爱美食不仅是生活的一部分,更是一种情感和文化的体现。
通过美食文化的传承教育,可以帮助孩子们培养对美食的热爱,让他们从小喜欢上品尝、品味各种美食。
2. 传承民族文化美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有着各自独特的美食文化。
通过美食文化的传承教育,可以让孩子们了解自己民族的饮食习惯和传统,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3. 培养孩子的生活习惯幼儿园是孩子们生活的重要场所,通过美食文化的传承教育,可以培养孩子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让他们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为以后的成长打下良好基础。
三、幼儿园美食文化传承教育的实施方式1. 营造浓厚的美食文化氛围在幼儿园里,可以通过装饰布置、节日活动等方式营造浓厚的美食文化氛围,让孩子们在浸泡的美食氛围中自然而然地接触了解各种美食。
2. 美食文化专题活动在幼儿园可以定期举办美食文化专题活动,比如美食文化展示、品尝活动、美食制作等,让孩子们通过参与各种美食文化活动,增加对美食的了解和认知。
3. 培训保育员和厨师幼儿园的保育员和厨师是孩子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参与者,他们的态度和行为会直接影响孩子们对美食的认知和态度。
幼儿园可以定期为保育员和厨师进行美食文化方面的培训,提升他们的美食文化意识和专业水平。
四、幼儿园美食文化传承教育的效果评估与反馈1. 量化评估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观察记录等方式进行量化评估,统计孩子们对美食的认知程度、对美食的喜爱程度等数据,客观评估美食文化传承教育的效果。
2. 质化评估可以通过故事、画画等方式进行质化评估,了解孩子们对美食文化的理解和情感表达,多角度全面评估美食文化传承教育的效果。
幼儿园中华美食文化传承教育方案

一、引言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中华美食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传统和独特的风味。
然而,随着社会的变迁和多元化的发展,中华美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许多挑战。
针对这一情况,幼儿园中华美食文化传承教育方案应运而生,旨在通过教育的方式,培养幼儿对中华美食的理解和传承意识,将中华美食文化融入幼儿的日常生活和教育活动之中。
二、中华美食文化的意义1.历史文化沉淀中华美食文化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从古至今,中华美食文化一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故事和文化传统。
通过幼儿园中华美食文化传承教育,可以让幼儿了解中国古代饮食文化的渊源和变迁,从而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2.文化自信与传统价值观中华美食文化代表着中华民族的独特品味和审美情趣,体现了中华民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通过传承中华美食文化,可以培养幼儿对自己民族传统文化的自信与自豪感,塑造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
三、幼儿园中华美食文化传承教育方案的设计1.课程内容安排在幼儿园中,可以通过开设中华美食文化专题课程,让幼儿了解中国传统美食的种类、特点和制作方法;引导幼儿参与食材的挑选和简单料理的制作,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带领幼儿走进不同地域的餐桌,了解各地特色美食的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
2.教育活动策划通过组织“体验中华美食文化”活动,让幼儿亲身参与中国传统美食的制作和品尝,激发他们对美食的兴趣和热爱;举办“中华美食文化周”等主题活动,邀请家长一起参与,增进家校互动,推动中华美食文化在幼儿园的传承和发展。
四、教育方案实施过程中的挑战与对策1.家庭风味和跨文化融合在实施中华美食文化传承教育方案中,可能会面临一些家庭风味的差异和跨文化的融合问题。
在此时,可以通过开展“家庭美食共享”活动,让家长们共享各自家乡的美食文化,推动家庭和幼儿园之间的文化碰撞和融合。
幼儿园饮食文化传承活动设计 幼儿园文化传承

幼儿园是孩子们学习和成长的重要阶段,而幼儿园的文化传承活动更是对孩子们进行品德、文化和习俗的传承和教育。
在幼儿园饮食文化传承活动的设计中,我们需要考虑到孩子们的认知能力、身体健康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挖掘和传承地域特色和传统文化,使之融入到饮食文化活动中。
一、活动目的1. 传承和弘扬我国传统饮食文化,培养孩子们的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
2. 培养孩子们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健康意识。
3. 增进孩子们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促进跨文化交流。
二、活动策划1. 选取有代表性的传统节日或节气,如中秋节、春节、清明节等,以及对应的地方特色饮食作为活动主题。
2. 在节前邀请家长参与,让家长们共享自己的家乡饮食文化和做法,并邀请他们一同参与活动。
3. 引入美食制作活动,根据孩子们的芳龄特点选择适合的做法,让孩子参与其中,亲自动手制作传统小吃或节日食品。
4. 进行食材知识科普,让孩子们了解不同食材的功效、食用方法以及文化寓意。
5. 举办品尝活动,让孩子们亲身体验我国传统美食的风味,了解不同地域的饮食文化习俗。
三、活动开展1. 活动前期:组织教师和家长共同商讨活动内容和形式,准备食材和器具,准备活动宣传材料。
2. 活动中期:在幼儿园内开展饮食文化传承主题宣传周,通过贴海报、举办小型展览等形式,向孩子们宣传饮食文化传承活动的内容和意义。
3. 活动后期:组织饮食文化传承展示活动,让孩子们展示他们所学的技能和制作的成果,并邀请家长和其他班级的同学参与。
四、活动效果1. 通过饮食文化传承活动,孩子们对我国传统饮食文化有了更加直观和深入的了解,培养了他们的文化自信心。
2. 孩子们在参与制作传统美食的过程中,培养了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通过与家长和其他学生的交流,促进了家庭和社区的文化沟通和交流,增进了家校合作的积极性。
在幼儿园饮食文化传承活动中,通过充分的策划和精心的组织,能够有效地传承和弘扬我国传统饮食文化,促进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浅析本土饮食文化资源与幼儿园区域教学活动整合实践的突破

浅析本土饮食文化资源与幼儿园区域教学活动整合实践的突破作者:张晓燕来源:《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2021年第135期【摘要】俗话说:“民以食为天。
”惠州的东江盐焗鸡、东江酿豆腐等佳肴,阿嫲叫、糖环、油角仔等特色小吃就是本土最正宗、最独特的美味。
为此,惠州市惠阳区直属机关幼儿园(以下简称“我园”)将惠州本土饮食文化资源有效融合于幼儿园区域教学活动中,不仅实现了幼儿园区域活动本土化的突破,更让幼儿从小养成传承、弘扬本土文化的意识与胸怀,增强热爱家乡、热爱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感。
【关键词】幼儿园;本土饮食文化资源;区域活动;整合突破历史悠久的惠州本土饮食文化,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传承和发展,是一定历史阶段家乡文明风貌的反映,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承载着浓厚的亲情与乡情,成为东江流域一向引以为荣的骄傲。
我园坐落于风景优美的西子湖畔,比邻景景连绵的中山公园,背靠人文历史悠久的东江和西枝江两江交汇处,周边蕴含着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资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的一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为更好地弘扬和传承本土饮食文化,让本土优良传统、风俗代代相传,我园将惠州本土饮食文化资源与幼儿园区域教学活动有效整合,不仅实现了幼儿园区域活动本土化的突破,更让幼儿从小养成传承、弘扬本土文化的意识与胸怀,增强热爱家乡、热爱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感。
一、选择本土饮食文化资源,实现本土特色育人环境创设的突破我们选择、利用惠州本土饮食特色文化教育资源,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努力营造一个富有启发性、支持性的、丰富多彩的本土饮食文化环境,让幼儿进入校园就能潜移默化得到本土饮食文化的熏陶,实现本土特色育人环境创设的突破。
走进校门,一幅幅图文并茂的富有童趣、琅琅上口的本土饮食童谣挂图形成本土饮食童谣文化长廊,充分彰显校园地方文化特色内涵,幼儿如置身于本土饮食文化的大家庭里,耳濡目染,深受感染熏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播饮食文化提升育人功能-校长管理论文
传播饮食文化提升育人功能
孙祥临谭家学
人以食为天,食堂是学生就餐的地方;食堂又是学校的文明窗口、教育窗口、信息窗口和文化窗口。
湖北省郧县第二中学学生食堂被湖北省十堰市卫生局授予“A级食堂”称号。
学校不断丰富饮食文化,提升育人功能,让学校教育不再仅限于以书本为中心,而是把生活作为教育的源泉,把教育作为生活本身,通过强化饮食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凸显“以人为本,以爱为源”的办学理念,为学生健康生活、快乐成长保驾护航。
一、完善物质文化,营造健康环境
饮食物质文化是推进校园饮食文化建设的必要条件和重要内容,包括硬件设施、人文景观等,因其蕴涵丰富的人文精神和自然美感而成为影响学生思想感情、道德行为、素质发展的重要外部力量。
近年,学校投资了150多万元对食堂进行全面改造升级,扩建了100多平方米的设有1400个餐位的就餐大厅,各功能间严格分开,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管理精细规范,在餐厅配备电视和影音播放系统,让学生在就餐的同时了解时事新闻,欣赏文艺节目,了解健康知识;开辟“意见箱”“校长信箱”和“回音壁”,对师生反应的问题及时反馈;配有先进的电子售饭系统,使消费方便、快捷、卫生;每个餐桌配有不锈钢剩菜处理盘,既避免了乱扔乱倒,又培养了学生良好习惯。
二、丰富精神文化,拓展教育空间
饮食精神文化是指饮食管理和服务文化,体现饮食管理理念、服务理念、经营理念,是饮食文化的灵魂和核心。
学校坚持把健康向上的饮食文化纳入到精神
文明建设的整体规划中,这些精神文化从不同侧面起到了激励人、发展人和成全人的目的,拓展了教育空间,放大了教育的效益,促进了学生主动发展,2011年被县委、政府评为“最佳文明单位”,2012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文明单位”。
美食养生,文化养人。
学校不断丰富文化内涵,让教育渗透到学生生活的每个角落。
一是在餐厅墙壁、台柱上张贴有关节俭、品德、健康的名言警句,提醒学生文明就餐、节约粮食、合理饮食。
二是餐厅广播和饮食专栏以及《郧县二中美食网》及时推出校园新闻、营养健康系列知识、饮食安全防范、学生建议及反馈信息等,引领健康生活。
三是百米文化长廊让学生在品尝美食的同时,欣赏优秀文化,培养审美情趣,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四是每年开展一次食品安全教育月活动,普及食品安全知识,鼓励师生积极为食品安全献计献策,参与饮食文化建设。
五是开展饮食文化进课堂活动,充分利用健康教育课,宣传食品安全知识,对学生进行饮食文化安全教育,养成科学的饮食观?这些饮食文化随时随处直击学生视野,在潜移默化中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服务暖心,管理育人。
后勤人员是服务者也是教育者,他们的思想作风和工作态度对学生有着直接的影响,通过强化“育人意识、服务意识、质量意识”,实现在服务和管理中育人、一是坚持每月一次的食堂人员职业道德和技能培训,强化服务意识,优化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水平;每学期举行一次岗位竞赛,提高业务技能。
二是成立膳食管理委员会,强化监督管理,定时检查饭菜质量、数量、价格和安全卫生等,不定时深入食堂对各个操作环节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并收集学生意见,及时反馈,架起监督、管理的桥梁,提高
了膳食管理水平,同时也促进了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三是推行精细化管理,做到制度精细、采购精细、操作精细、安全精细、考核精细,确保了原料采购、食品加工、出售等环节安全卫生,降低饭菜成本,让每个孩子吃好;四是坚持领导试餐制和值日督导制,每餐售饭前由领导先试餐,对饭菜的质量、卫生、数量等进行评价,作为工作业绩考核的依据二五是设立关爱窗口,为生病学生专门定做饭菜,给予人文关怀;六是编制每周学生营养菜谱及价格表,每天变化,经学校审核同意后公示,接受全体师生监督。
三、构建制度文化,培养团队精神
饮食制度文化是指为满足教育、教学、科研和管理等工作的需要,围绕饮食管理、服务的各个方面所制定的各项管理制度、行为规范、岗位职责等。
学校通过构建饮食制度文化,培养员工职业精神,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形成了精益求精、严密细致的工作态度,通过饮食文化制度建设,彰显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精神追求。
一是完善各项操作管理制度,学校制订了《郧县二中食堂人员工作细则》《郧县二中食堂食品采购、保管、发放制度》《郧县二中食堂卫生制度》《郧县二中锅炉工操作细则》《炊事员操作细则》《食堂餐具、炊具消毒细则》《郧县二中膳食委员会工作章程》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翔实而细致地规定了每一个操作过程的具体要求,并悬挂在醒目位置,时时提醒按章操作。
二是层层签订食堂管理责任书,做到谁主管谁负责,确保每个操作流程得到有效监督,让学生吃上放心、满意的饭菜。
三是严格检查落实,食堂管理人员和值日人员每餐对各个环节进行督促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与绩效工资挂钩,促使每位员工把制度内化为行动,确保了饭菜质量和饮食安全。
饮食文化建设为学校人才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彰显了“三服务两育
人”的根本宗旨,学生的思想修养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生活实践中得到提高,精神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充实,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形成。
(作者单位:湖北郧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