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器乐教材
《第四单元 三、 民族民间器乐》学历案-高中音乐湘教版19必修音乐鉴赏
![《第四单元 三、 民族民间器乐》学历案-高中音乐湘教版19必修音乐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b05306c2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60b385f.png)
《民族民间器乐》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次学习的主题是“民族民间器乐”。
该主题涵盖了中华民族丰富的器乐文化,旨在通过欣赏、体验和探索,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传统器乐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理解:了解中国民族民间器乐的基本种类和特点,认识不同地区器乐的差异与共性。
2. 技能与操作:通过欣赏器乐作品,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并能简单描述器乐演奏的技巧和表现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音乐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三、评价任务1. 课堂参与度评价:学生是否能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活动,能否表达自己对器乐作品的看法和理解。
2. 音乐鉴赏能力评价:学生能否通过欣赏不同风格的器乐作品,提高自己的音乐鉴赏能力,并准确描述作品的风格特点。
3. 作品分析评价:学生能否在课后独立完成一份对某首民族民间器乐作品的简单分析报告。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具有代表性的民族器乐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2. 知识讲解:介绍中国民族民间器乐的种类、特点及发展历程。
3. 作品欣赏:选取不同地区、不同风格的器乐作品,让学生进行欣赏和体验,感受作品的韵味和表现力。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自己家乡的民间器乐及其文化内涵,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5. 课堂互动: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引导和补充,解答学生的疑问。
6. 技能训练:教师示范演奏某种民族乐器,学生模仿学习基本的演奏技巧。
7. 总结反馈:学生总结本课所学内容,教师给予反馈和评价。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检测:通过小测验或问答的方式,检测学生对民族民间器乐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学生选择一首自己感兴趣的民族民间器乐作品,完成一份对其风格、特点、演奏技巧等方面的简单分析报告。
六、学后反思1. 教师反思:教师对本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教学经验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民族民间音乐赏析》课程标准
![《民族民间音乐赏析》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8cda35f8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4c.png)
《民族民间音乐赏析》课程标准开设学期:4总学时:32课时(2学分)编制人:审核人:一、课程定位(一)课程性质《民族民间音乐赏析》是一门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相结合的专业理论必修课程,本课程系统的介绍了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发展的梗概,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中的主要类别以及各类代表性的乐种、优秀曲目的艺术风格特点。
以班级授课为主。
(二)课程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发展历程,掌握各个时期、各个地区与各民族民间音乐的特征以及代表性音乐家和作品,从而培养学生对传统音乐的理解能力和感受能力,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并对学生的专业课程以及排练课程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
二、课程理念与设计思路(一)课程理念本课程在设计理念上坚持以传统美学教育为核心,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熟悉中国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掌握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基本知识,感悟其蕴涵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并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音乐实践当中,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为专业课学习提供必要的帮助。
(二)设计思路本课程设计思路以通过多媒体影音播放、风格模唱与理论讲述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努力开拓学生们的文化视野,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建立民族音乐的审美观念,为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音乐文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目标(一)素质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应了解中国传统美学及审美要求,从而更好的了解本土文化的精髓,从而树立专业演唱或演奏的表演自信。
(二)知识目标1、掌握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基本知识。
2、了解并熟悉中国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内涵。
(三)能力目标1、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对传统音乐的理解能力和感受能力。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演唱、演奏中的能力。
四、课程内容五、课程实施建议(一)师资要求1、专任教师应具有本专业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先进的高等职业教育理念,有较强的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创新能力。
2、兼职专业教师应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职称,并有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实践工作经历和经验,在行业内有一定的影响力。
高中音乐人音社必修教案第七节丝竹相和
![高中音乐人音社必修教案第七节丝竹相和](https://img.taocdn.com/s3/m/8787518b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f5.png)
扬琴、琵琶等。
2、欣赏《中花六板》
《中花六板》又名《熏风曲》
或《虞舜熏风曲》。
(1)欣赏《中花六板》
思考:乐曲给你带来了什么样的感受?请结合音乐要素来分析它的音乐风格?
(2)乐曲中使用了哪些乐器?主奏乐器是什么?
出示乐队编制图,讨论交流:使用的乐器及主奏乐器。
小结:江南丝竹所使用的乐器以民族管弦乐器为主,轻型的打击乐器起到辅助增添乐曲欢乐的气息。
关于乐队编制颇为灵活,可大可小,大者十数人,小者至两人,一丝(二胡)一竹(笛子)。
乐队分专业“丝竹板”、业余“清客串”两种。
但多数为七八人的一种组合。
(3)探究:比较《中花六板》与《老六板》。
展示课件,唱一唱《老六板》的旋律,再与《中花六板》的旋律做比较,想一想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小结:《老六板》与《中花六板》速度由一拍放慢至四拍,节拍拉宽,旋律一次又一次地加花,大量运用了十六分音符。
节拍和速音乐情绪是清新秀
美、抒情典雅,具
江南色彩。
主要从它的速度和
旋律上感受出来
的。
(速度较慢)
主奏乐器是二胡和
萧,还有琵琶、扬
琴、笙、竹板、铃、
木鱼等烘托。
讨论,回答。
节拍、速度、旋律
发生了变化
风格特点。
2.用比较的方法展示出
江南丝竹常用的“加花”
创作手法。
民乐基础(演奏) 音乐基础知识 教材
![民乐基础(演奏) 音乐基础知识 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56607319b7360b4c2e3f649e.png)
六、节拍 1. 4/4 拍:以 4 分音符为 1 拍,每小节 4 拍,也用 C 表示,第一拍强,第三拍次强,第二、 四拍弱。 2. 3/4 拍:以 4 分音符为 1 拍,每小节 3 拍,常用于华尔兹,第一拍强,第二、三拍弱。 3. 2/4 拍:以 4 分音符为 1 拍,每小节 2 拍,第一拍强,第二拍弱。 4. 6/8 拍:以 8 分音符为 1 拍,每小节 6 拍,第一拍强,第四拍次强,第二、三、五、六拍 弱。 七、速度
第三节 吹管乐
一、唢呐 唢呐,又名喇叭,小唢呐称海笛。唢呐,在木制的锥形管上开八孔(前七后一),管的上端 装有细铜管,铜管上端套有双簧的苇哨,木管上端有一铜质的碗状扩音器。 唢呐,是中国民族吹管乐器的一种,由波斯传入,在西晋时期的新疆克孜尔石窟寺的壁画中 就已经出现了唢呐演奏的绘画,最晚在 16 世纪就在中国的民间流传了。唢呐的音色明亮, 音量大,管身木制,成圆椎形,上端装有带哨子的铜管,下端套着一个铜制的喇叭口(称作 碗)。所以也称喇叭,在台湾民间称为鼓吹,广东地区亦将之称为“八音”。在中国各地广泛 流传的民间乐器。发音高亢、嘹亮,过去多在民间的吹歌会、秧歌会、鼓乐班和地方曲艺、 戏曲的伴奏中应用。 最初的唢呐是流传于波斯、阿拉伯一带的乐器,就连唢呐这个名称,也是古代波斯诺的音译。 唢呐大约在公元三世纪在中国出现,新疆拜城克孜尔石窟第 38 窟中的伎乐壁画已有吹奏唢 呐形象。在 700 多年前的金、元时代,传到中国中原地区。 唢呐音量较大,音色高亢,富有穿透力。适于表现热烈欢快的音乐风格,但不少民间艺人也 能用双唇压紧哨片,控制气息,吹出柔润的弱音(也称“箫音”)来表现抒情或悲哀的情绪。 明代后期,唢呐已在戏曲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用以伴奏唱腔、吹奏过场曲牌。而在以戏曲 音乐为基础的民间器乐中,唢呐也成为离不开的乐器。 二、笙 笙,古老的中国乐器,属于簧片乐器族内的吹孔簧鸣乐器类,是世界上现存大多数簧片乐器 的鼻祖。发音清越、高雅,音质柔和,歌唱性强,具有中国民间色彩。 当代民族管弦乐团所用的笙大致以音高分为高音笙、中音笙、次中音笙及低音笙。 笙适用于固定调记谱,与其他民族乐器不尽相同。 三、梆笛(短膜笛) 梆笛用于北方梆子戏的伴奏,笛身细且短小,音色高亢明亮有力,着重于舌上技巧的运用, 在演奏上表现了浓厚的地方色彩,在气息运用上较猛,并采用了急促跳跃的舌打音,强有力 的垛音,富有情趣的花舌音等等特殊技巧。 四、曲笛(长膜笛) 曲笛用于南方昆曲等戏曲的伴奏,又叫“班笛”、“市笛”或“扎线(即缠丝)笛”,因盛产 于苏州,故又有“苏笛”之称。多为 C 调或 D 调。 管身粗而长,音色淳厚、圆润、讲究运气的绵长,力度变化细致,常采用先放后收,一音三 韵,悠扬委婉,演奏的曲调比较优美、精致、华丽,具有浓厚的江南韵味。
中国民俗器乐ppt课件
![中国民俗器乐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a7de245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fd.png)
家族成员之间的技艺传承,通常由长辈或经验丰 富的成员向年轻一代传授。
师徒传承
通过拜师学艺的方式,徒弟在师傅的指导下学习 技艺,这种方式注重实践和经验的积累。
民间组织传承
民间组织或团体通过举办培训、比赛等活动,推 动器乐技艺的传承和普及。
现代传承方式
学校教育传承
将民俗器乐纳入学校教育体系,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演出等方式 ,培养学生对器乐的兴趣和技能。
古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被 广泛应用于民间音乐、戏曲、舞蹈等艺术 形式中,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代表之一。
07
结语
历史悠久
中国民俗器乐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地域特色
不同地区的民俗器乐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反映了当地的风 土人情和传统文化。
演奏技巧
中国民俗器乐的演奏技巧十分丰富,包括独奏、合奏、伴奏等多种形式,每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演奏方法和表现力。
代表乐器
中国民俗器乐中的独奏乐器有很多,如二胡、笛子、琵琶等,这些 乐器都有其独特的音色和表现力。
合奏
定义
01
合奏是指多人演奏一种或多种乐器,共同完成一首乐曲的演奏
。
特点
02
合奏注重整体效果和协调性,所有演奏者需要相互配合,共同
营造出和谐、统一的音乐氛围。
代表乐器
03
中国民俗器乐中的合奏乐器有丝竹乐、吹打乐等,这些乐器组
民间传承
中国民俗器乐主要通过民间传承的方 式,由一代代民间艺人传承下来。
民间创作
民间演奏技巧
器乐演奏技巧具有民间特色,如演奏 姿势、指法、弓法等都与民间音乐表 演密切相关。
器乐作品大多来源于民间生活,反映 了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趣味。
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二胡考级教材
![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二胡考级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9dba065b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971f947.png)
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二胡考级教材
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是中国官方批准的跨省考级单位之一,其二胡考级教材有《二胡考级教程第1-4级》《二胡考级教程第5-6级》《二胡考级教程第7-8级》《二胡考级教程第9-10》。
该教程分为四册,《二胡考级教程第1-4级》是初级水平教程,《二胡考级教程第5-6级》是初中级水平教程,《二胡考级教程第7-8级》为中高级水平教程,《二胡考级教程第9-10》为高级水平教程。
每一级包含练习曲和乐曲20首左右,其中第3-8级增加了“风格曲调练习”,为学习使用者提供了不同地域风格的曲目,难度适中。
每册最后附有“二胡常用演奏符号表”。
你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购买相应的教材,如需了解更多关于二胡考级教材的相关信息,可继续向我提问。
《丰富的民间器乐—丰收锣鼓》教案
![《丰富的民间器乐—丰收锣鼓》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cad3dcf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82.png)
丰富的民间器乐—丰收锣鼓【教学课时】二课时(本课为第一课时)【课型】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内容】鼓乐《滚核桃》、打溜子《锦鸡出山》【教材分析】“鼓乐铿锵”是人民音乐出版社的高中音乐鉴赏第三单元“鼓乐弦动—丰富的民间器乐”当中的第六节内容。
这一章节的教学内容在大力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今天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教学目标】1、聆听《滚核桃》、《锦鸡出山》,以感受、体验音乐情绪,想象乐曲所表现的生活内容,了解乐曲的表现方法为主。
2、初步掌握“鼓吹乐”“打溜子”的基础知识。
3、通过对《滚核桃》、《锦鸡出山》的感受和体验,激发学生对本国本土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关注与热爱。
【教学重难点】1、聆听《滚核桃》、《锦鸡出山》,想象乐曲表现的生活内容和表现手法。
2、由于学生的音乐基本素养参差不齐,所以对部分锣鼓经、节奏谱的准确把握较难,所以老师在课堂上要注意引导。
【教学过程】一、导入1、师生问好2、欣赏《广西壮族会鼓表演》。
(多媒体出示课题:鼓乐铿锵)二、教授新知识,学习鼓吹乐1、播放多媒体视频《滚核桃》提出思考的问题:(1)乐曲表现了怎样的一幅场景(2)乐曲中都用到了哪些演奏方法,请记住你印象最深刻的一种演奏方法。
(播放滚核桃视频)总结:《滚核桃》是表现了山西人民在核桃丰收的时候在院子里,在屋顶上晾晒核桃的一幅场景,大量的核桃聚集在一起它们之间碰撞翻滚发出的声响。
这首鼓乐《滚核桃》是利用了鼓的音色来体现了农民晾晒核桃的一幅场景,借以抒发农民丰收时的欢快喜悦的心情。
师:在滚核桃的视频中你们看到了怎么样的演奏动作呢?接下来我给大家几个演奏动作的名字,我请几位同学上来一起探讨一下里面呈现。
让学生体验鼓的演奏方法。
(3)连贯起来展示。
2、分层听赏《滚核桃》(1)听赏鼓乐演奏《滚核桃》(1)听赏“头”部,分辨哪两个音乐要素发生了变化?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场景?(2)听赏“身”部和“尾”部,想一想,哪个部分跟头部在节奏上是相似的?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鸭子拌嘴音乐教案
![鸭子拌嘴音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ac67cb2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8b.png)
鸭子拌嘴音乐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音乐欣赏》第四章第二节,详细内容为民间器乐曲《鸭子拌嘴》的欣赏与分析。
通过学习这首富有地方特色的乐曲,让学生了解并感受中国民间音乐的独特魅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鸭子拌嘴》的音乐主题,了解其创作背景及音乐特点。
2. 培养学生对中国民间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3. 通过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鸭子拌嘴》的音乐主题,了解其创作背景及音乐特点。
难点:分析乐曲中的地方特色,理解并表现音乐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设备、钢琴、乐曲谱例。
学生准备:笔记本、铅笔、乐器(如笛子、二胡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播放《鸭子拌嘴》,让学生初步感受乐曲的风格特点。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讲解乐曲的基本结构,分析音乐主题。
(2)教师示范演奏乐曲,引导学生关注音乐中的地方特色。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乐器,练习演奏《鸭子拌嘴》的音乐主题。
(2)学生互相交流演奏心得,教师给予指导。
4. 音乐实践活动(10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音乐创作,以《鸭子拌嘴》的音乐主题为基础,加入自己的创意。
(2)每组展示创作成果,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2)推荐相关乐曲,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欣赏和学习。
六、板书设计1. 《鸭子拌嘴》音乐主题2. 乐曲结构及特点3. 地方特色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鸭子拌嘴》中的地方特色,写一篇300字的音乐鉴赏文章。
答案:略2. 作业题目:选择一种乐器,演奏《鸭子拌嘴》的音乐主题。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欣赏《鸭子拌嘴》,让学生了解了民间音乐的特点,提高了音乐鉴赏能力。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各类音乐活动,拓宽音乐视野,提高音乐素养。
在拓展延伸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其他地区的民间音乐,了解不同地域的音乐文化,培养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ppt课件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bf596c1af45b307e971977b.png)
4、哈萨克民歌的音乐特点
5、代表作品《黑云雀》赏析及学唱
64
第十四节 ——中国少数民族 民歌(二)
.;
65
[教学内容]维吾尔族情歌 朝鲜族的抒情谣 [教学目的要求]了解其历史,掌握音乐特点 和题材 [教学重点难点]音乐风格的把握
41
[教学过程]
一、劳动号子概念及分类。 1、重点复习:”工程号子”、“搬运号子” 及“行船号子”。 2、抽唱:《打夯歌》、《扁担歌》、《天下 黄河》、《崔咚崔》、《秋收》、《哈腰挂》、 《打硪歌》。
二、儿歌的概念、特点及分类: 1、旧中国劳动人民为什么要唱山歌?
42
2、山歌的演唱内容及特点。 3、“爬山调”、“信天游”、“晨歌”、 “山曲”、“牧歌”、“慢赶牛”、“花 儿”。 4、抽唱:《康定情歌》、《想亲亲》、 《牧歌》、《槐花几时开》、《弥渡山 歌》、《放马山歌》、《拔根芦柴花》。
36
[教学过程] 一、抽查作业。 1、“慢赶牛”、“弥渡山歌”和“晨歌” 各自的表现特点。 2、抽唱①—⑤首留唱歌曲。 二、新课。 1、一般山歌: ①《太阳出来喜洋洋》 ②《马桑树儿搭灯台》 ③《康定情歌》
37
2、田秧歌: ①流传地点。 ②音乐特色。 ③代表歌曲。 《拔根芦柴花》、《一根丝线牵过河》、 《小小水车四顶头》、《一下田来把口开》
14
作业:
背唱 《川江船夫曲》 《崔咚崔》 《哈腰挂》
15
第三节 ——劳动号子
.;
16
❖ 一.农事号子《崔咚崔》(湖北)、《秋收》 (河北)
❖ 二.搬运号子:《端油桶号子》(大连码头)、 《挑担号子》(苏北)
❖ 三.行船号子:行船号子唱于水上船运劳动 中,是号子中最具有特色的一种。它的音乐
高中音乐人音社必修教案第六节:鼓乐铿锵
![高中音乐人音社必修教案第六节:鼓乐铿锵](https://img.taocdn.com/s3/m/17e59d19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27.png)
鼓舞弦动——中国丰富的民间器乐高中一年级音乐鉴赏课教材: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音乐鉴赏》第三单元:鼓舞弦动——中国丰富的民间器乐课时:3个课时教学内容分析:《鼓舞弦动——中国丰富的民间器乐》是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音乐鉴赏》高一年级第三单元的内容。
本课通过了解多种民族乐器、欣赏民族器乐曲的形式让学生体验和了解民族器乐曲的独特风格,培养学生对多样化音乐风格的兴趣和关注。
通过参与各项音乐活动,让学生感受音乐带给人的欢乐,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独特的创造力。
教学重点:1、用语言描述所学乐器的名称、音色、演奏方法及发声原理。
2、在欣赏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听辨、分析、体验音乐片断、通过体验与感受,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高音乐鉴赏、分析能力。
3、在教学中,激发学生不断通过对音乐材料的呈示产生愉悦的审美,获得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
积极主动参与音乐实践,体会音乐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与地位。
教学难点: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比较羞涩、敏感,教师要在课堂中创造表演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表现音乐。
教学策略及选择设计:“在动中学乐中学”在认识打击乐器组中,安排了学生发挥想象对已学的节奏进行不同的排列,并分组演奏,感受不同的排列产生不同的音乐效果。
让学生在动中学,在乐中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
不仅拓展延伸了课的内容,而且升华了乐曲的意义。
“以情感为主线”黑格尔说过“音乐是情感的艺术。
”音乐教育的根本方式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只有不断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产生情感共鸣,用“情”字架起心灵与音乐之间理解与沟通的桥梁才能较好的实施音乐教育的总体目标——审美教育。
在高中音乐课程中基本是音乐欣赏课。
因此,学生会在心理上产生厌倦感,状态比较消极。
在新课开始前教师通过示奏巴乌独奏曲《竹楼情歌》,以自己对乐曲的理解和体验帮助学生感受歌曲、了解歌曲和表现歌曲,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对学生情感的投入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成为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建立双向情感沟通的渠道。
中国民族器乐 ——拉弦乐
![中国民族器乐 ——拉弦乐](https://img.taocdn.com/s3/m/e87794b1f121dd36a32d8264.png)
中国民族器乐——拉弦乐授课年级:高一年级课时:二课时授课教师:江乐一、教材分析了解各种拉弦器乐的种类及特点;重点介绍乐器二胡的定弦,音色特点,简单音符的位置;二胡演奏家阿炳和刘天华的演奏生涯;欣赏二胡曲《二泉映月》、《光明行》、《赛马》。
二、教学重点、难点:(一)通过对器乐音乐的欣赏,提高对民族民间音乐的欣赏水平,拓宽知识视野。
希望学生通过本科目的学习,更多了解和喜欢上民族音乐,以此来加强他们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精神。
(二)学习二胡,演奏出简单的旋律。
三、教学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各种拉弦器乐的特点;二胡演奏家阿炳和刘天华演奏生涯及作品学习二胡,了解二胡的定弦,音色特点,简单音符的位置。
(二)过程与方法1、课前学生搜集有关广东或岭南的民间乐器和民间音乐的资料,介绍今天这一节课所需要了解的乐器和器乐曲。
2、重点抓住二胡音乐这一知识点,在实践中学习和探索。
3、拓展延伸,通过对民族音乐的欣赏,从了解我国悠久丰富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到本土音乐文化,提高对民族民间音乐的欣赏水平,拓宽知识视野和对家乡的热爱。
(三)情感与价值观在欣赏和演奏的过程中,把音乐知识和音乐作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让学生在全面地了解我国悠久丰富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同时,能联想到本土音乐,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对民族民间音乐的欣赏水平,拓宽知识视野。
通过有效的途径,在学校中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的氛围。
实现中华民族传统音乐在教育中培养学生们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民族责任感。
四、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节1、拉弦乐介绍拉弦乐器是用裝在細竹弓子上的馬尾摩擦琴弦,使之震動發音的一種樂器。
我國常見的拉弦樂器包括二胡、高胡、中胡、革胡、倍革胡、板胡、四胡等。
中国拉弦乐器的出现大都晚于吹奏乐器、弹拨乐器和打击乐器。
拉弦乐器中很重要的一类是胡琴。
胡琴早在唐朝已有,散見文學作品中,當時名曰「琴」,北宋時,它在我國北方悉部民間廣為流傳,稱之為悉琴。
目前,各地方與各劇種所用的胡琴類樂器,不下數十種,它們不僅有優美的音色和鮮明的地方色彩,且有高度的演奏技巧與豐富的表現能力,尤其是二胡,在近幾十年中更有較大的發展,已成為極佳的演奏樂器和重要的樂隊樂器。
高教版公共艺术音乐篇说课稿 中国民族器乐曲
![高教版公共艺术音乐篇说课稿 中国民族器乐曲](https://img.taocdn.com/s3/m/c6746146866fb84ae45c8d56.png)
高教版公共艺术音乐篇说课稿中国民族器乐曲《中国民族器乐曲》说课稿尊敬的专家、评委,大家好!我呈现的教学设计与说课题目是《中国民族器乐曲》。
这是一堂民族器乐教学(欣赏)课。
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这五方面进行陈述。
第一部分:教学资源说教材今天,我所选用的这节课的内容,来自于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由刘五华主编的公共艺术(音乐篇)中的第三单元《璀璨的器乐》的第一节《中国民族器乐曲》。
这节课在整个教材和单元的地位都非常重要,同时也非常新颖和适合学生。
因为学生对民族器乐知识了解的比较少。
要在一堂课内对我国民族器乐不同的音色特点、表现形式、演奏方法等有全面、准确的了解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我设计了总分总的形式,先从大的方面讲民族器乐的分类,然后再选出一件有代表性的乐器进行讲解,最后以代表性的民族器乐曲为最后内容的教学思路。
课堂中给学生实物展示具有代表性的器乐,并让学生聆听音像资料。
内容的设计涉及了鉴赏、体验、表现、合作、探究等教学领域,引导学生充分地感受和体验音乐。
三维教学目标分为知识掌握理论、能力运用理论、情感培养美德三个维度。
1 知识目标:1.介绍民族器乐的分类。
2.了解音乐体裁中的叙事曲的音乐风格。
2 能力目标:对琵琶有一简单了解,体会琵琶的丰富表现力和高超演奏技巧,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和鉴赏能力。
3 情感目标:正确理解《十面埋伏》的音乐形象,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音乐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基于音乐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3.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弹拨乐器琵琶的相关知识。
4.本课的难点是:感受抽象的音乐和历史事件完美的结合音乐表现力。
要突破重难点,空洞的传统说教是难以解决的,而信息化手段的运用,通过运用手机软件、flash、视频等资源,就可以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对民族器乐及音乐的风格了然于胸,生动形象的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第二部分:学情分析授课的班级是我校高铁乘务3班高一的学生,他们对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授课方式不感兴趣,90后的她们在这个信息发达的时代,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兴趣,活泼好动喜欢参与课堂活动;她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喜欢音乐,但仅仅停留在流行音乐上,对民族音乐缺乏认识与了解,如想用一节课时间了解清楚一首作品是很困难,一节课只能起到引导作用。
中国民族器乐表演专业本科教材系列
![中国民族器乐表演专业本科教材系列](https://img.taocdn.com/s3/m/2f706f12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2d.png)
中国民族器乐表演专业本科教材系列
目前市面上关于中国民族器乐表演专业本科教材系列较为有名的有以下几种:
1.《中国乐器》(上、下):主要介绍了中国乐器的分类、演奏技巧、乐器乐曲等方面的知识。
2.《古琴教程》:详细介绍了古琴的演奏技巧、调弦方法、乐曲演奏等内容。
3.《中国民族器乐赏析》:系统介绍了中国传统器乐的历史、演奏技巧、演奏风格等内容。
4.《中国民族器乐概论》:从理论和实践角度全面介绍了中国民族器乐的起源、演化、发展等方面的知识。
以上仅为一些较为有名的教材系列,具体根据教学需要和个人爱好可以选择适合的教材来学习。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2.3杨柳青,了解中华传统乐器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2.3杨柳青,了解中华传统乐器](https://img.taocdn.com/s3/m/a4e0638c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bcf8078.png)
在四年级上册的音乐课程中,学生将会学习一首古老的中华民间曲子——《杨柳青》。
在这首曲子中,我们可以听到古代民间乐器——二胡的演奏,在听曲中,同学们可以尝试感受一下古代乐器所带来的中华民族独特的音乐文化。
我们来了解一下二胡。
二胡是一种古老的中华传统弦乐器,外形类似于小提琴,但是弓杆不同,是由蒙古族的马毛制作而成的,可以调整音高范围的大小,演奏时与弓的拨弦方式比较特殊,弯曲的音质让人们联想起了泥土和草原的味道。
百年前的中国SM弹胡其实,除了二胡,还有许多其他古代的民间乐器,例如琵琶、古琴、笛子等等。
每一种乐器都有自己独特的声音和演奏技巧,也都反映了中华民族在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当我们听到古代的民间乐器时,我们似乎可以感受到古人们独特的情感和生活习惯,他们用音乐来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和生活遭遇,用和声来表达彼此之间的情感交流。
这些古代的乐器不仅仅是一种娱乐形式,更是让我们了解了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的一个窗口。
二胡这种乐器在中国历史上流传了很久,从最开始的和亚洲其他国家的民族音乐接触,到东晋时期出现的二胡名曲《凉州》;从宋代时期的《鼓子余音》到元代时期的《西河乐》,二胡所表现出来的风格,格调,和声以及层次是越来越丰富。
二胡演奏家们也通过不断的创新,扩展了二胡乐器的演奏技巧和表现力,并在以后的历史时期中成为了中国音乐文化实力的代表。
无论是民间乐器还是演奏技巧,都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不可或缺的部分。
回到《杨柳青》这首曲子,同学们可以尝试着去感受二胡的特殊音质和演奏方式,体验中国古代民间乐器的精美之处,并从中挖掘出更多关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内涵。
感性的体验在学习过程中起到很大的作用,不同的听觉和视觉体验能够让我们更好的理解和消化所学的知识。
了解中华传统乐器是学生们学习中华文化和历史的重要一环,只有了解乐器的演奏技巧和音乐文化内涵,才能更好地学习和欣赏中华民族的音乐文化。
二胡作为中华民族的代表乐器之一,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我们也希望同学们能够深入了解二胡的演奏技巧和风格,从中发现属于我们自己中华民族的独特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全曲结构: • 第一部分:“列营”“吹打”“点将”“排
阵”“走队”
• 第二部分:“埋伏”“鸡鸣山小队”“九里山大 队”
• 第三部分:项王摆阵、乌江自刎、众军奏凯、诸 将争功、得胜回营
• (三)扬琴
• 源于波斯、伊拉克等地,明代 传入我国,成为说唱音乐和戏曲的 主要伴奏乐器。清末民初又成了 广东音乐、江南丝竹等乐种的主 奏乐器。
• (四)筝
• 筝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弹拨乐器,音域宽广、古朴 典雅、有丰富的表现手法和多样的演奏技巧,适 合于独奏、合奏、伴奏、重奏。
• 欣赏古筝曲《渔舟唱晚》 • 乐曲描绘了夕阳西下,渔人载歌而归的诗情画意。 • 乐曲分为两段:
• 第一段:柔美的慢板,抒情典雅,富有歌唱性的旋律,描绘出一幅优 美的湖光山色图,表现了满载而来的渔人们沉醉于湖光山色的美景之 中,悠然自得的心情。
民族管弦乐 《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是中国一首古典乐曲, 原是一首琵 琶曲,名《夕阳箫鼓》,后被改编成民族管弦乐曲。 乐曲以优美流畅的旋律,巧妙细腻的器乐组合,形象 地描绘了“夕阳”、“渔舟”、“暮鼓”、“花影” 等春江迷人的景色,尽情赞颂江南水乡的风姿异态 。
• 始于汉武帝时期,当时称秦琵琶,后“竹林七贤” 中阮咸善于弹奏而得名。
欣赏中阮独奏《花下醉》
四、打击乐器
•中国乐器中,打击乐器历史最悠久,且占有重要 的地位。
•在传统上,分为鼓、锣、钹、板和钟五类。 •演奏技能和表现力极为丰富,音响具有特色,不
仅使乐器的节奏鲜明强烈,且具有深刻的感染力, 其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
• 赏 《龙腾虎跃》
大锣、小锣 低音锣
云锣
• 大钹:又名大镲,有惊心动魄之感 • 中钹:铙钹、京钹,音色明亮锐利 • 小钹:又名小镲。爽朗、清脆
拍板 欣赏《鸭子拌嘴》
梆子 木鱼
拉弦樂器
打擊樂器 吹管樂器
彈撥樂器
指揮
拉弦樂器
二胡
中胡
箜篌 高胡
打擊樂器
• 第二段:情绪激烈的快板,以欢快活泼的节奏形象的描绘了荡桨声、 欢歌声、浪花飞溅声。表现了满载而归的渔民的喜悦心情,展现出一 幅白舟竞归的动人画面。
• 欣赏古筝版《烟花易冷》
(五)阮
• 一种汉族乐器,阮咸的简称。相传西晋阮咸善弹 此乐器,因而得名。四弦有柱,形似月琴。始于 宋代,元代时在民间广泛流传,成为人们喜爱的 弹拨乐器,有了广阔的音域和丰富的表现力。
板胡
• 欣赏《大起板》
• 音乐明亮高亢,富有乡土气息, 最擅长表现热烈欢腾、泼辣奔放、 高亢激昂的情绪
• 欣赏马头琴《万马奔腾》
• 在音色上保持柔和、浑厚、淳美、深沉等浓郁的 草原特色
三、弹拨乐器
(一)古琴 (二)琵琶
我国最古老的弹弦乐器之一。 表现力丰富,音域宽广、音色多变 中高音区 —— 柔美、明亮 低音区 —— 粗厚、深沉
常用于独奏、齐奏、弹拨乐合奏和民族管弦乐合奏
• 代表曲目: • 《十面埋伏》 • 《阳春古曲》 • 《月儿高》 • 《春江花月夜》 • 《海青拿天鹅》等
• 欣赏《十面埋伏》 • 以秦末楚汉相争为历史背景,描绘公元202年刘
邦和项羽在垓下决战这一壮丽辉煌的战斗场面。
• 其演奏为独奏,乐曲激烈,震撼人心,忽而快, 忽而慢;忽而强,忽而弱。
嗩吶
管 笛子
笙
揚琴 指揮
古箏
低音提琴
大提琴
柳琴 琵琶
中阮
大阮
民族器乐合奏曲
广东音乐《雨打芭蕉》 ——描写初夏时节,雨打芭蕉的淅沥之声,极富南国情趣。
吹打乐《小放驴》 ——流行于冀中一带的吹打乐曲,结构短小,曲调轻快诙谐,演奏形
式生动活泼,富有生活气息,表现了北方放驴的生活情景。 “学舌”—— 一领一合
• 扬琴音色清脆、明亮、优美、演奏技巧丰富多样 • 擅长演奏欢乐喜庆、活泼跳跃、热烈奔放的乐曲,
也可表现激昂、忧伤、悲愤等情感。 • 代表曲目:《苏武牧羊》《雨打芭蕉》《将军令》 • 《边寨之歌》《欢乐的火把节》
• 欣赏《将军令》 • 乐曲表现一种什么样的情绪? • 节奏、力度上有什么特点?
• 激昂粗矿、气势磅礴、表现了古代将军开帐时的 威严庄重、出征时的矫健轻捷、战斗时的激励紧 张。
唢呐
• 唢呐原流传于波斯、阿拉伯一带,于金、元时传 入我国,最早用于军乐。
• 聆听《百鸟朝凤》P116,总结唢呐的音色特点? • 你能听出几种鸟鸣?
• 唢呐的音色特点:
• 坚实、挺拔、明亮、高亢等特点,擅长表现热烈 奔放和欢快活泼的情绪。
葫芦丝
• 云南少数民族特有的乐器之一。 • 欣赏《月光下的凤尾竹》
马 头 琴
琴筒 琴 轴
琴 皮
琴 杆
琴码
弓子 千 斤 线
二胡
• 二胡是我国独具魅力的拉弦乐器。 • 既能表现深沉、凄惨的内容,也能描绘气势壮观的意境,
音色接近人声,具有很高的情感表现力。
• 过去被称为“叫花子的乐器”?
• 阿炳《二泉映月》 • 华彦钧,小名阿炳,江苏无锡人,自幼从父亲华清和学
习音乐,21岁患眼疾,35岁双目失明,在无锡街头以沿街 卖唱和演奏各种乐器为生。
中国民间乐器及作品
常见乐器的类型
吹管乐器 拉弦乐器 弹拨乐器 打击乐器
一、吹管乐器
笛与箫的区别:
• 横吹为笛,竖吹为箫。 • 笛子横吹音量大,传得远,加上笛膜以后音色清脆,
明亮,表现力强。(陆春龄 《鹧鸪飞》P108) • 箫的音量较小,音色柔和,甘美而幽雅,适于独奏和
重奏。吹奏音量小是由于箫本身结构所致。箫的 吹孔很小,并且依管壁厚度向内倾斜,这样吹奏时 气流一大反而吹不响了。箫适于演奏低沉委婉的 曲调。
京 胡
二、拉弦乐器
二胡
京剧的主要伴奏乐器。 其发音结实,有很强 的穿头力。
板胡
音色柔美,音域 适中,变现力丰 富。
高胡
高胡是拉弦乐器中的高 音乐器。它比二胡小, 音量比二胡大,音色比 二胡明亮。
板胡比二胡小,音乐 明亮高亢,富有乡土 气息,适合表现热烈 奔放的情绪
中国蒙古族民间拉弦 乐器。蒙古语称“绰 尔”。声音圆润,低 回宛转
• 二胡《赛马》 • 蒙古族人民欢度节日举行赛马盛会的一首乐曲
• 第一段音乐表现赛马比赛的什么场面,什么阶段,音乐的情绪? • 开始、热闹、紧张
• 第二段情绪上有哪些变化? • 悠扬舒展
• 最后一段比赛的什么场面? • 冲刺
高胡《双星恨》
• 以牛郎织女鹊桥相会为题材,以如泣如诉的旋律 描绘“千里明月千里恨、五更风雨五更愁”的别 愁离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