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背景下高等教育机会均等问题浅析论文

合集下载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中的高等教育公平问题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中的高等教育公平问题

和 谐 社 套伟 大事 业 . 为高 等 教 育 提 供 充 的 物 质 基 础 。 应 完善 高 等 教 育 政 策 、 强 教 育 立 法 、 分发 挥 高 等 教 育 加 充
厶 , 平在 和 谐 社 会 建设 中的 积 极 作 用 。 \ 关键词 : { 主义 和 谐 社 会 : 等教 育 ; 平 二会 高 公 中 图分 类 号 : 4 G6 0 文 献 标识 码 : A 文 章 编号 :0 8 0 8 2 0 ) 40 4 - 4 l 0 — 1 X( 0 9 0 — 0 8 0
第 2 卷第 4 7 期
200 9 年 7 月
佛 山科 学 J u n l fF s a ie st ( o il ce c io o r a o h n Unv riy S ca S in eEdt n) o i
N o. o . 4 V 1 27
收 稿 日期 : 0 90 — 0 2 0 — 42 作 者 简 介 : 昭 华 ( 9 4 ) 女 . 东 南 海 人. 山 科学 技 术 学 院 讲 师 。 陈 17 一 . 广 佛
第 4期
陈昭华 等 : 社会 主 义和 谐社会 视 阈 中的高 等教育 公平 问题 济 、 化 的发展 服务 。 文
构 建社 会主义 和谐 社 会是我 们党 和 国家 的既
定 目标 , 谐 社 会 的 主 要 特 征 之 一 就 是 实 现 社 会 的 和
和 谐相处 的社 会” 其 中的公平 正义 。 。 就是社 会各方
面 的 利 益 关 系 得 到 妥 善 协 调 , 民 内 部 矛 盾 和 其 他 人
J 1. 2 0 0 9 u
社 会 主 义 和 谐 社 会 视 阈 中 的 高等 教 育公 平 问题

和谐社会视阈下影响高等教育公平发展的原因

和谐社会视阈下影响高等教育公平发展的原因

和谐社会视阈下影响高等教育公平发展的原因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呈现出大众化的趋势,且这种趋势不可阻挡。

因此,人们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也逐渐增加,不过因为历史和现实的缘故,高等教育仍出现不公平的问题。

和谐社会视阈下,高等教育的公平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人才的培养。

因此,找出并且分析影响高等教育公平发展的原因是十分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解决我国区域教育、城乡教育不公平的现状。

1.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状况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为改变教育落后的局面,采取多种措施对旧教育进行改革甚至否定,旨在帮助广大工农群众学习科技文化,接受开放式教育。

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此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猛。

2008年,我国全日制高等院校就达到700所,到了2010年该数据增加到1070所。

2008年,我国全体质高等学校在校生是600万人,到了2010年该数据增加到800万人,此外在成人教育方面,也取得了重大发展。

在2000年,我国成人教育招生人数是30万人,到了2009年该数据增加到90万人,在校人数也从70万人增加到260万人。

在短短十年的时间里,我国高等院校和在校学生的数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社会与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适龄青年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越来越大,而这也出现了另一个问题:我国高等教育存在不公平。

来自民族地区或者落后地区的学生,存在突出的心理问题或者身体残疾的学生,他们能够平等接受高等教育?步入21世纪,高等教育已经不再是精英教育,取之而来的是大众化教育,特别是在和谐社会视阈下,高等教育的公平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2.高等教育公平发展的内涵及意义在教育经济学和教育社会学的基础上,教育公平指的是在一定社会形态,能够让全体社会成员自由的、平等的接受当时、当地的公共教育。

教育公平包括教育机会的均等和教育权利的平等。

美国詹姆斯·科尔曼提出教育公平的四条标准:(1)进入教育系统的机会平等;(2)接受教育的机会平等;(3)教育结果均等;(4)教育对生活前景的影响机会平等。

和谐社会视角下教育机会均等问题

和谐社会视角下教育机会均等问题
乏 , 育资 源分 配不 均 , 大多数 学龄 儿童 没有学 前教 教 绝
教育机会均等 的含义是指使来 自不同社会地位和 出身的人能够获得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教育机会均等
包 含 以下 三个层 面 : 一是 教 育 起 点 的均 等 即 人 学机 会
的平等 , 指每个人不受经济条件 、 性别 、 阶层出身等各 种条件 的制约 , 都平等地享有入学的权利和机会 ; 二是 教育过程的均等即在受教育的过程 中各种主客观条件 的平等, 包括学校条件 的平等 、 师资力量的平等以及在
校, 即使就读于公立学校 的农 民工子女也会受 到种种 的不平等待遇 ; 另一方面 , 由于我国教育法 明确规定 , 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经费主要 由流人地政府和接受学
校负担 , 这使得地方政府通过各种条件来 限制农 民工 子女进入公立学校 。二是进人简易的打工子弟学校学 习。这类学校虽然收费低 , 入学手续简单 , 但是打工子 弟学校教学质量差 , 使农 民工子女的教育处于不利的
21 0 1年 4月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Jun lo b iUnv ri fE u ain o r a fHu e iest o d c t y o
Apr 2 . 011
第 2 卷第 4期 8
V0. 8 No 4 12 .
和 谐 社 会 视 角 下 教 育 机 会 均 等 问 题
以及享有教育机会 的均等。因此 , 教育机会均等作为 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途径 与手段 , 我们无法离开它去 谈论社会公平与和谐社会 的构建 。 教 育机会 均等 相关概 念 的界 定


越: 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 现阶段 , 随着我国综合 国力 的提升 , 为了进一步提

浅谈和谐社会视野下的高等教育公平问题.doc

浅谈和谐社会视野下的高等教育公平问题.doc

浅谈和谐社会视野下的高等教育公平问题-“ 关键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高等教育教育公平摘要:高等教育公平是教育公平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延伸,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也是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

由于我国现有教育资源的短缺,高等教育存在资源配置不均衡、高考招生制度不完善、城乡和贫富差异造成入学机会不均等等不符合和谐社会要求的现象。

为了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应完善教育立法,加大对高等教育的财政投入,改革高等教育制度,充分发挥高等教育公平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六次集体学习上的讲话中强调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前提和基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

教育公平是指全体社会成员可以自由、平等地享受公共教育资源,主要由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两个方面构成。

教育的不公有可能会导致城乡、区域、阶层之间的矛盾激化,势必会影响到和谐社会的构建。

尤其是近年来,教育公平中的高等教育公平问题层出不穷,高等教育不公平现象已十分突出,如果不及时解决,必将影响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那么构建和谐社会便无从谈起。

一、和谐社会视野下实现高等教育公平的必要性高等教育公平是教育公平的重要内容。

所谓高等教育公平是指公民在接受高等教育、享受高等教育资源时应受到公平、公正的对待,主要由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平等和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均等两方面构成。

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平等,是指任何人不受其民族、性别、家庭出身、财产状况和宗教信仰的影响,都可平等地享有进入高校接受教育的权利;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均等,是指在高等教育资源不太丰富,还不能满足所有愿意接受高等教育的人的需求时,应有制度和规则保障人们通过公平竞争获得接受高等教育的均等机会。

高等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担负着促进社会公平与和谐的重任。

美国著名政治家贺拉斯·曼认为,教育在实现人类平等的过程中其作用不可替代,它能给人类提供公平竞争的机会,能够减少社会的不公平现象,能够大大改善人的生存状态。

论和谐社会视野下的高等教育公平问题

论和谐社会视野下的高等教育公平问题

论和谐社会视野下的高等教育公平问题摘要:实现社会和谐,是人类有史以来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

然而,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高等教育机会不公平问题却越来越凸显,成为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的不和谐之音。

研究高等教育不公平的成因及相应对策,对于促进社会公平,进而促进和谐社会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p :社会和谐;高等教育;公平;成因,路径实现社会和谐,是人类有史以来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

所谓“和谐社会”,就是全体社会成员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社会成员各方面利益关系的均衡状态。

因此,和谐社会的发展必然内含着对社会公平的永恒追求。

社会公平是和谐社会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要求,而包括高等教育公平在内的教育公平则是社会公平的起点和核心环节,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关键因素。

一、高等教育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追求和保障高等教育公平包括机会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三个基本方面。

机会公平是指在承认高等教育资有限、个体存在差异的前提下,给予社会成员平等的竞争机会;过程公平,是指各参与主体在参与高等教育活动的过程当中,享受到同样的待遇,拥有相应条件方面的平等;结果公平是指在保障机会公平、过程公平的前提下,给予处于不利地位的群体一定的补偿以实现结果的协调和均衡。

公平的教育历来被认为是实现社会公平“最伟大的工具”,而高等教育公平更是促进社会公平,进而促进社会和谐的“伟大工具”,因为在当前经济、社会等方面存在巨大不平等的情况下,高等教育事实上是下层民众尤其是农村民众流向社会上层的跳板,公平的高等教育可以为他们架起升迁性社会流动的桥梁,改变他们不利的经济、社会地位。

因此维护和实现高等教育公平可以有利于改变不合理的社会分层,缩小社会差别,缓解社会冲突,进而,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的和谐社会才是可期待的。

同时,实施包括高等教育在内的教育公平可以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质,最大限度地挖掘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第一资——人才资,为社会和谐社会建设不断地输送优质劳动力和层出不穷的创造性人才。

论和谐社会视野下的高等教育公平问题

论和谐社会视野下的高等教育公平问题

作 用 , 中国成立 以来 , 新 国家 十分 重视 教育 的发 展和 教 育 公平 的价值 取 向 , 仅 在 法 律上 给予 公 民平 等 的 受 不 教育 权利 , 而且 采取 种 种 措 施 , 进 各 级 教 育 的发 展 。 促 尤其 是 高等教 育更 是 获 得 了长 足 的 进 步 , 目前 高 等 教 育 已经进 入大 众化 阶段 。高等 教育 大众 化 的实施 为 更 多 的公 民接受 高等 教育 提 供 了机 会 和 可 能 , 为 高 等 也 教育 公平 的实 现提 供 了条 件 。然 而 , 着 高 等 教 育 的 随 迅猛 发展 , 等教育 机会 不公平 问题 却越 来 越 凸显 , 高 成 为人 们关 注 的社 热点 问题 , 显 然 是 构 建 和谐 社 会 这 过程 中的不 和谐 之音 。 ( ) 一 高等教 育资 源投 入总 量不 足 、 配置 不合理

人 才 。如此 , 科教 兴 国战略 才能 落到 实处 , 社会 财 富才 会 源源 不断地 涌 流 , 建 和 谐 社 会 才会 有 更 强 大 的精 构 神 动力 、 坚 实 的智力 支持 、 雄 厚 的物质 基础 。 更 更
二、 高等 教 育不公 平 的表现 及成 因 正 是充分 认识 到 了教育 在经 济社 会发 展 中的重 要
教 育 机会 不公 平 问 题 却 越 来 越 凸显 , 为 构 建 和 谐 社 会 过 程 中 的 不 和 谐 之 音 。研 究 高 等 教 育 不 公 平 的 成 因及 相 应 成
对 策 , 于 促 进 社 会 公 平 , 而 促 进 和 谐 社 会 无 疑 具 有 十 分 重 要 的意 义 。 对 进
( D ) 比例 刚刚达 到 3 , 低 于 世界 平 均水 平 4 GP的 % 远 . 5 以上 。教 育 投 入 的严 重 不 足 , 然 制 约 教 育 的 发 % 必 展, 进而 阻碍 实现 教 育公 平 的历 史 进 程 。有 限 的 高 等 教 育资 源在 配置上也 是不 合理 的。上世 纪末 我 国开 始 实 施建设 “ 流大学 ” “ 1 ” 程 、 9 5 工 程 , 高 一 的 21 工 “8” 在

试论和谐社会视野下的教育公平问题

试论和谐社会视野下的教育公平问题

论和谐社会视野下的教育公平问题摘要:教育公平既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价值取向,又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和强大支撑,还是和谐社会的实现途径和重要标志,为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有效保证。

为了解决教育发展的地区不平衡、城乡差距不断拉大、资源配置失衡、性别差距等一系列问题,加强教育的宏观调控,深化教育的改革力度,建立合理的教育资源配置机制,发展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成了推进教育公平发展,促进和谐社会构建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教育教育公平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目标是:建设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所谓的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而享受平等的教育权利则是协调社会各方面利益的基本组成部分。

换言之,解决教育公平问题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为此,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一、教育公平与和谐社会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包括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两个方面。

所谓教育权利指的是“受教育”权利,是相对政治上、经济上的平等权利而讲的“教育上”的平等权利。

教育权利平等是国际公认的基本人权内容之一,它直接关系到其他相关人权的实现,它对人的全面发展和进步都非常重要。

我国教育法明文规定,受教育者在入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依法享有平等权利。

教育权利平等必须贯彻教育发展的全过程,必须在教育的起点,教育的过程和教育的结果各个阶段得以充分体现和有效保证。

所谓教育机会均等,指的是每一个社会成员在自然、社会或文化方面的不利条件均可在教育中得到补偿,社会成员不论其种族、性别、宗教信仰、经济地位等方面有什么不同,都可以享受同等的接受教育的机会。

教育机会均等作为教育民主化的重要内容和教育公平的基本方面,作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方向和目标,一直受到人们广泛的重视既然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原则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要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很明显,教育公平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然有着全面、深刻的相互联系。

从和谐社会的高度来看待高等教育公平性

从和谐社会的高度来看待高等教育公平性

从和谐社会的高度来看待高等教育公平性摘要:和谐社会的建设要通过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来实现,而教育的公平正义是现代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

针对我国区域、城乡之间失衡,相关教育政策还未到位,教育体制改革也还未彻底等现象而导致的教育不平,我国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社会教育资源,促进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从根本上解决教育公平问题,推进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关键词:和谐社会高等教育公平性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涉及千家万户,惠及子孙后代,关系国家的前途命运和长治久安,是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重要工作,所以它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这一方面说明教育若不公平,社会无法和谐。

同时也从侧面说明了公正、和谐、完善的国民教育,是中国通往和谐社会最重要的一座桥梁。

因此,教育公平既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又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更是和谐社会的实现途径。

教育公平,是指人们对教育资源配置和教育机会供给的认识和价值判断。

教育公平包括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两个方面,其核心是教育机会均等。

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想重点论述一下高等教育的公平平等与社会和谐之间的关系。

(一)高等教育不公平现象的“罪魁祸首”不管从相关学者的论文中还是从广大民间呼声看来,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不公平性集中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大学生收费问题、大学的教育资源分配问题、大学的区域公平性等方面。

(1)大学生收费问题高等教育的高额费用直接导致贫困家庭出身的孩子会因无钱而上不起大学,从而丧失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造成了今后由于知识的缺乏而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则愈加穷困,形成了恶性循环。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9年社会蓝皮书》显示,子女教育费用在居民总消费中排在第一位。

教育之所以能够居民消费之首,很大程度上是教育的乱收费和高收费的结果。

关于高等教育机会均等问题的研究

关于高等教育机会均等问题的研究
权 利 。 学机 会 的平 等是公 民实现 高等 教育 权利 均等 的首 入 要 前 提 。 次 , 等 教 育 入 学 机 会 均 等 是 相 对 的 。 于 受 到 其 高 由 基 础教 育资 源在 区域 间 、 乡间 、 际 间 、 体 间 配置 的差 城 校 群 异 及 个 人 天 赋 等 影 响 , 即使 在 保 障 了 公 民 的 权 利 的 平 等 , 高 等 教 育 的 入 学 机 会 均 等 也 只 能 是 相 对 的 。最 后 , 等 教 高 育 人 学 机 会 均 等 是 竞 争 机 会 的 平 等 。 于 目 前 高 等 教 育 资 由 源 的稀 缺 性 . 等 教育 入 学 机会 只能 通 过公 平 、 理 的竞 高 合 争 的方 式进 行分 配 。 于受个 体 差异 、 庭背 景 、 处 地域 由 家 所 等 的影 响 . 等 教育 入学 机会 不可 能是 绝对 均 等 的。 高 二 、 国高 等教 育 入学 机 会 不均 等 的 表现 我 由 于 我 国 地 理 环 境 、人 口分 布 、 经 济 结 构 等 的 特 殊 性 .中 国当前 教 育 入学 机 会不 均 等 现象 主要 表 现 在地 域
平 等 是 人 类 永 恒 的 追 求— — 虽 然 真 正 意 义 上 的 平 等 是 那 样 的 几 乎 不 可 能 。 高 等 教 育 的 机 会 平 等 只 是 人 类 孜 孜 以 求 的 永 恒 理 想 的 一 个 / h的 领 域 ,但 它 在 当 前 又 h/
是 如 此 的重 要 和 引人 关 注 . .在 十 六 大 提 出 全 面 建 设 小 康
4性 别 间 不 均 等 。 .
事 业和 社 会 的全 面发 展 具 有极 其 显 著 的影 响 作 用 高等 教 育机 会 均等 受 资 源的 影 响 . 具 体表 现 为不 同阶层 、 其 地 区 、 族 、 别 的 高 等 教 育 机 会 的 差 异 。 从 法 律 的 视 角 来 民 性 看 ,这种 机 会 不 平 等 的 成 因 包括 政 策 制 度 的 不合 理 , 立 法 、 法 、 政机 制 的 不 完善 , 及 主体 权 利 意 识 的 淡 薄 。 司 行 以 鉴 于 此 , 文 提 出 了保 障 高 等 教 育 机 会 平 等 的 对 策 。 本

和谐社会背景下教育公平问题探析

和谐社会背景下教育公平问题探析

和谐社会背景下教育公平问题探析作者:张海燕来源:《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8年第03期摘要:本文分析了世界高考制度的发展趋势,指出了中国高考制度的弊端,依据基础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

大胆地预测21世纪中国高考制度的发展趋势。

提出了改革中国高考制度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世界高考制度;发展趋势;中国高考;改革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08)03-0075-02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高等教育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针对新时代出现的新问题,各国的高考制度作出了适时的反应,并呈现出殊途同归的趋势。

自2001年6月。

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后,基础教育改革便轰轰烈烈地推广开了。

新形势下的高考制度如何改革引起了越来越多的讨论。

一、世界高考制度的发展趋势(一)统一考试与大学单独考核相结合在一些国家,大学的自治传统使这些国家的高等教育机构在选择自己的学生方面拥有高度的自主权。

如美国的名牌私立大学、法国的大学、日本的大学都进行单独考核。

大学进行单独考核。

能较好地将高校的理念与特色和学生的志向与特点结合起来,也易于考察学生在特殊专业方面的取向。

但单独考核对比性差。

公平性难以确保,考试成本也高,这都不符合终身学习理念。

为了弥补这些不足,统一考试愈发受到各国的重视。

美国的性向测验(如SAT测验)就是面向全国的,英国也将考试内容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起来。

目前的趋势是统一考试与各大学举行的单独考核相结合。

(二)考试内容、方法综合化、过程化随着考试的历史发展。

人们认识到,任何一次考试内容、形式都无法完整地评价一个学生。

因此,一方面实行多次考试的方式来弥补一次考试的不足,一方面则综合多方面的考试内容和方法以全面考查学习。

如英、法、德、日等国的考试科目除了统一的必考科目外,考生和大学的自选考试科目也很多;考试形式除了笔试外,也增加了小论文、面试、口试、实验等方式;考试内容也是将知识和能力的考查都结合起来。

和谐社会下教育公平问题探析

和谐社会下教育公平问题探析

和谐社会下教育公平问题探析1对教育公平的界定所谓教育公平,是指每位社会成员在享受公共教育资源时受到公正和平等的对待,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

教育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关系到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等基本国策的实施。

只有受到平等的教育,人们才可能在现代社会有效地履行公民的职责,维护自己的权益和尊严。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公平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当今社会,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公平仍然是我们追求的教育理念之一。

总的来说,教育公平的内涵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教育起点的公平是指尊重和保护每一个人的基本人权与自由发展,即教育权利平等、教育机会均等。

教育机会均等的衡量标准可定位在“让人人都享有受教育的机会”;教育权利公平是教育价值层面上的公平,人人享有受教育的权利是人的发展必要的、最低的权利。

起点公平是教育公平最基本、最明显的标志。

教育过程的公平是指在起点公平的基础上,通过相应的制度、政策继续体现和维护教育公平,包括教育资源和经费投放的公平、教学课程设置的公平、师生关系互动中的公平等,衡量标准可以定位在“让受教育者都有机会获得适合个人特点的教育”。

教育结果的公平是指最终体现在学生学业成就上的实质性的公平,即学业成功并被社会所接纳的机会均等。

它以承认个体差异为前提,可以理解为每位学生都能在经过某一教育过程后,大体上获得了一致的学识水平、能力水平、道德发展水平,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

同时个性得到较全面的发展,潜能得到较充分的发挥。

2和谐社会视野下教育不公平的现状教育不公平既有受教育者起点的不公平,也有受教育过程的不公平,还有学业成就上结果的不公平。

从宏观上来说,教育不公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教育机会的不公平教育机会的不公平主要是指受先天的素质、性别、家庭环境、经济水平、教育规模与水平、生活环境等条件的影响,一个人受教育的机会在社会转型时期存在着不均等的现象。

教育机会不均等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个是入学机会上的不平等,再一个就是所享受的教育条件(包括环境和质量等方面)的不均等。

和谐社会视角下的高等教育公平

和谐社会视角下的高等教育公平
和谐社 会视 角下 的 同 等教 育公 平

-.-.

口文 / 陈茂直
市场经济的发展 以免这些因素影响个体 以后 的生活 的工作。但随着社会的转型、 提要 和谐社会要求经济、政治和文 化 面 的差异 , 和人们日益增长的知识渴求, 我国高等教育机 从而实现事实上的公平。 利益在全体社会成员之间合理平等分配. 但我 和工作机会, 并引起广泛关注。 本文对教育公平的定义借鉴了科尔曼的 会不均等问题越来越突出, 国人口众多、 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教育资源 是指国家对教育资源进 不足, 高等教育供需矛盾尤其突出。本文界定 标准。所谓教育公平,

文化 、 经济等因素所造 成的差别, 使每个 人都 校大部分归地方管理。 各高校招生与收费均由 受到平等的教育。 计划规定 ,学费不能超过培养成本的 2%, 5 这

教育公平内涵的界定
二、 我国高等教育公平机制 中的矛盾因素 在一定程度 上制约 了地 方高校的积 极性和主 是某种社会关系的具体反映 。 公平概念可 以从 分析 动性。 再者, 由于西部地区经济不发达, 培养的 政治 、 法律、 经济 、 伦理 、 哲学和事实等层面 来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 的基础和现 代社会 学生大多流向经济发达的东部, 严重挫伤了西 理解 , 不同国家 、 不同时 期的学者对教育 公平 基本 的价值取 向, 是法制社会和文明社会的共 部地区地方投资高等教育的积极性。
教育公平是一个复杂斯・ 科尔 同追求 目标 , 也是缩小贫富差距 、 构建和谐社 2师资人 才流动的 区域性不均衡 。 、 优秀的 曼提 出的标 准较为准确 , 在他的报 告 《 教育机 会的关键要素。 党和政府为实现高等教育公平 教师队伍是高等学校立校之本和兴校之源, 吸 会均等的概念》中提出了教育公平的四条标 采取了多种措施。 经过多层次、 多形式、 多途径 引优秀师资的条件主要是先进的教学设施、 优

和谐视角下我国教育机会均等问题探析

和谐视角下我国教育机会均等问题探析

M ‘ 一2 8 d v 00 Vo .7 No 3 11 .
第 1 7卷 第 3期
和谐 视角下我 国教育机会均等 问题探析
王 华 斌 , 陈世 永 , 婉 娟 马
f. 1 安徽农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 , 安徽 合肥 2 0 3 3 0 6; 2淮北煤炭师范学院 历史与社会学院 , . 安徽 淮北 25 0 ; . 学院 外语系 , 3 0 0 3合肥 安o yeu ao ajsc,q aop ̄ nti d ct n eet e t tg s ywod : am n ,d ctn l tee ul p o u i euai ,f c v r ei i i u yn o f i sa e
党的“ 十七 大 ” 告 提 出 了加 快 推 进 改 善 民 报 生 为重 点 的社会 建 设 , 出教 育 是 民族 振 兴 的基 指
WA GH abn, H NS iynaMAWag ja N u — i C E h- o g, n-u n
f . c o l f o eg a g a e , h i rc l r l ie st, fi 2 0 3 , h i 1S h o r inL n oF u g s An u iu t a v ri Hee , 3 0 6 An u ; Ag u Un y
本) ,其 作 用 和地 位对 社 会 以及 个 人 而 言 日益 提 升 , 渐 成 为 社 会 结 构 的核 心 , 育 机 会 均 等 问 逐 教
2 S h o f so n oilg — ce cs Hu ie a d sr e c esC l g , ah i2 5 0 , n . c ol tr a dS coo y S in e , ab i o Hi y Col n u t T a h r ol e Hu ie, 3 0 0 A h I y e

也谈教育机会均等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

也谈教育机会均等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

的均等 , 了教 育过程 的公平 , 了教育 资源 的共享 , 有 有 社会弱势群 体才有与其他群体在同一起跑线 上起 跑 的
可能 , 才有通过知识 改善 生存 、 变命 运 的机会 , 改 社会
各阶层才有正常流动 、 公平竞争 的平 台, 使全社会 既充
满活力又安定有 序 。从 这个意 义上讲 , 教育公平 是 构 建 和谐社会 的重要标 志。
也谈 教育 机 会 均 等 和构 建 和谐 社会 的关 系
韦பைடு நூலகம்剑 文 2
(. 1 宁德业余 大学 ;. 2 福建师范大学 , 福建 宁德 320) 51 0

要: 实现教 育机会均等 , 是教 育发展 的必然趋势。建立地 区间资源配置的平衡机制 ; 立弱势补偿 的政 策 建
机制 ; 加强对教 育腐败与教 育特权 的监督机制等是 实现教 育机会均等促 进和谐社会发展 的重要保证 。 关键词 : 育机会均等 ; 教 教育公平 ; 和谐社会
率) 的观点。其 追求是不 论 学生 的能力 、 兴趣 如何 , 均
应 给他们平 等的教育机会 。3 重视结果 的公平 。教育 )
转化为解决现实 问题 的有效手段 。尤其在我们这样一
个发展 中国家 , 城乡差距不 断拉大 , 通过知识改变命 运 似乎就成 了弱势群体 的唯一 出路 。只有有 了教育机 会
挑战之一。 …普及 九年 义务制 教育 以后 , 会对入 学 9 9 社
教 育机会 均等就 其理论意 义而言 , 指不 同人 群 是
所 获得 的教育机 会与其在总人 口中所 占的比例是 大致
机会获得 的关注上移至 高 中阶段 和高等 教育 , 义务 非
教育 阶段 的教育公 平问题 日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教育 机 会均 等是 教育 公平 、 育 民 主化 的核 心 。 教 从 分配的角度来看 , 育机 会均 等实 际上是教育 机会 教

和谐社会视角下促进我国教育机会平等的策略探析

和谐社会视角下促进我国教育机会平等的策略探析

和谐社会视角下促进我国教育机会平等的策略探析作者:李晶来源:《陕西教育·高教版》2011年第01期[摘要]本文指出,教育机会平等是机会平等的基本要求和逻辑起点,推进教育机会平等是政府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职责,应在全社会范围增强教育机会平等的理念、创新教育机会平等制度和教育腐败监督机制。

[关键词]和谐社会教育机会平等[基金项目]陕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0E050)机会平等是社会公正的一项重要理念和准则,是构建和谐社会重要的价值取向,教育机会平等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础性工程。

教育机会平等是指每个社会成员在享受公共教育资源时受到公正和平等的对待,包括受教育权利的平等、教育机会的平等、教育过程的平等和教育结果的相对公正:从本质上看,受教育权利的平等、教育机会的平等属于“起点平等”,从历史经验的角度看,教育结果的相对公正则更多地表现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在一定意义上,教育机会平等是其他各种形式平等的逻辑起点。

推进教育机会平等是政府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职责推进教育机会平等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坚持教育机会平等的发展原则,让所有社会单元都拥有平等的发展机会,一切社会发展的活力才能得到解放,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才能被激活。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教育机会平等。

应该说,今天我国社会中存在的巨大差距,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育机会不平等造成的不公平竞争的结果。

这种机会不平等所带来的社会差距,往往会导致社会不平衡心理。

没有机会平等的社会是不完备的,没有教育机会平等的社会将危害到公平竞争原则,而使社会难以达到和谐的境界。

当今世界,教育公平已成为教育现代化的基本价值,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大办教育的基本出发点,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正确认识到了这种因果关系。

而更为深刻的原因则在于,接受教育已经成为公民的基本人权,教育能够显著地改善人的生存状态,促进人口素质的提高以及国民经济和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够促进社会公平的实现,因而被视为实现社会平等“最伟大的工具”。

教育机会均等与社会发展

教育机会均等与社会发展

教育机会均等与社会发展教育是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的重要基石,而教育机会均等则是确保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机会。

教育机会均等的实现对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教育机会均等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并从不同角度分析教育机会均等的作用。

首先,教育机会均等有助于解决社会不平等问题。

在一个不平等的社会中,教育机会的分配不均往往是造成社会阶层固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果只有少数人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而大多数人只能接受低质量的教育,那么社会的发展必然受到限制。

相反,教育机会的均等分配可以缩小贫富差距,打破阶层壁垒,为每个人提供发展的机会。

其次,教育机会均等促进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关键环节,而教育机会的均等是人力资源配置的基础。

只有通过教育机会的均等分配,才能更好地挖掘和培养人才,使其发挥最大的潜力。

在教育机会均等的背景下,不论个人的出身如何,只要有才华和努力,就有机会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实现个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的发展。

再次,教育机会均等有助于促进社会创新和进步。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

教育机会均等使得更多的人能够接受高质量的教育,他们将成为社会的创新动力。

通过教育的培养,他们能够提出新的观点、创造新的技术和解决社会问题,推动社会的不断发展。

此外,教育机会均等还有助于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

在一个教育机会不均等的社会中,由于资源紧缺和机会不足,会造成社会的不满和冲突。

而通过教育机会的均等分配,可以有效减少社会的不公平现象,增加社会的稳定性。

每个人都能够平等地分享教育资源和发展机会,会更加满意于自己的生活,更加积极地参与社会事务,从而建立一个和谐的社会。

在教育机会均等的背景下,每个人无论贫富和出身如何,都有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机会。

这种机会的均等分配不仅有助于解决社会的不平等问题,促进人力资源优化配置,还促进了社会的创新和进步,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

因此,教育机会均等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保证,值得我们不断努力和追求。

教育的平等性与机会均等

教育的平等性与机会均等

教育的平等性与机会均等引言教育作为一个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基石,其平等性与机会均等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教育的平等性意味着每个人都应享有接受教育的权利,而机会均等则强调每个人在教育资源获取方面不应受性别、种族、经济背景等因素的影响。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教育的平等性与机会均等的重要性、现状以及挑战。

教育的平等性教育的平等性可以理解为每个人都能在公平的条件下获取教育资源。

这种资源不仅包括优质的教育机构,还包括合格的教师、丰富的教材以及良好的学习环境。

在某些地区,由于经济、文化及社会因素的制约,教育资源的分配存在明显的不平等。

这直接导致了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地区的学生在教育质量上存在显著差距。

教育平等的重要性教育平等带来的社会效益不容小觑。

首先,教育的平等性有助于减少社会不平等现象。

教育可以打破贫困循环,使得来自低经济背景的孩子有机会通过学习改变自己的命运。

此外,教育的平等性还能够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减少社会冲突。

教育公平对提升国家竞争力、推动经济发展也起着重要作用。

机会均等机会均等是指每个人在接受教育、获取资源方面享有平等的机会。

这不仅体现在儿童入学的机会,还包括教育过程中各种机会的公正性,比如课外活动、奖学金的获取等。

机会均等要求教育系统在学生入学、培养、就业等各个环节上保持公平。

机会均等的挑战尽管大多数国家法律上承认教育机会均等原则,但在实际操作中,依然存在着许多挑战。

例如,经济背景较为优越的家庭通常能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机会,而经济条件较差的家庭则缺乏这样的条件。

此外,性别歧视、种族歧视等社会问题使得很多群体在教育资源的获取上面临障碍。

特别是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女童和少数民族群体的教育机会往往受到严重限制。

改善教育平等性与机会均等的措施为了改善教育的平等性与机会均等,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应采取积极的措施。

例如:1.增加教育投入:国家应加大教育资金的投入,尤其在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中,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教育支持。

教育和社会和谐的挑战与机遇

教育和社会和谐的挑战与机遇

教育和社会和谐的挑战与机遇教育是社会进步的基石,而社会和谐是一个国家繁荣稳定的重要标志。

教育与社会和谐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塑造着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然而,教育和社会和谐所面临的挑战也日益增多。

本文将探讨教育和社会和谐的挑战以及机遇,以期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一些思考和建议。

一、教育与社会和谐的挑战1. 教育资源不均衡在当前社会中,城乡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成为一个突出问题。

发达地区的学校拥有优质的教育资源,而偏远地区的学校则面临教师短缺、教育设施滞后等问题。

这使得城乡学生之间的教育差距日益加大,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2. 教育内容与社会需求不匹配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变革,传统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

而传统的应试教育导致学生缺乏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成为教育与社会和谐的一大挑战。

3. 教育资源浪费教育资源的浪费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过度的竞争和功利主义导致学生补习班的兴起,大量的时间和金钱被浪费在了无谓的竞争中。

同时,教育资源的不合理配置也导致了浪费现象的出现。

二、教育与社会和谐的机遇1. 教育改革与创新教育改革与创新可以为教育与社会和谐带来新的机遇。

通过改革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教育更加贴近社会需求,为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2. 科技与教育融合科技的快速发展为教育与社会和谐带来了新的机遇。

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可以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缩小教育资源的差距,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方式和途径。

3. 社会各界的参与教育与社会和谐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和支持。

政府、学校、家庭以及社区等各个方面都应积极参与教育事业,共同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成长条件,促进教育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如何实现教育和社会的和谐发展1. 均衡教育资源配置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的支持力度,增加对贫困地区学生的资助和奖励政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谐社会背景下的高等教育机会均等问题浅析摘要:当代和谐社会大背景下的中国教育,高等教育供给相对不足与需求无限膨胀的矛盾日益突出。

教育机会均等是教育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教育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高等教育机会均等问题成为各级政府、广大民众聚焦关注的民生问题之一,也成为化解不平衡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为核心的内容之一。

关键词:和谐社会;高等教育;教育机会均等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9—0023—01
一、和谐社会与教育机会均等的关系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公平正义的社会,公平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精神和本质特征,而作为社会公平的基础与源头——教育公平,是促进社会发展的源泉。

维护和实现教育公平与社会和谐,解决教育领域实际的不平等问题,不仅仅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所在,更是我们应该为之长作出长期不懈的努力。

(一)和谐社会的内涵
和谐社会,不是一种社会形态,而是一种社会状态,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种美好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种社会理想。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宗旨是以人为本,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六个方面
既揭示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也体现出人、自然、社会三大关系的高度统一。

(二)教育机会均等的判定
伴随着人们对社会公平的追求,对教育机会均等的追求开始成为社会的主流趋势,教育机会均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教育起点的均等即入学机会的平等、教育过程的均等即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各种主客观条件的平等、教育结果的均等即学业成就的平等。

(三)教育机会均等与和谐社会的关系
1.教育机会均等是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
教育机会均等意味着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同等的受教育机会,不受到种族歧视、社会阶层等因素的制约。

在我国,由于受到古代传统等级思想的影响,处于社会底层的家庭孩子无法享受到处于高层家庭的孩子所拥有的教育,这严重影响了我国人口整体素质的提高。

和谐社会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教育机会均等能满足个体的可持续发展,使得其积极性和创造性获得最大释放。

2.教育机会均等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
一个国家的全体社会成员是否得到自由全面发展是判断一个社会是否和谐的重要标志。

对于一国而言,国家的综合国力强大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这个国家的教育办得如何,公民是否得到了平等的教育。

对于个人而言,接受教育,享受知识的熏陶不仅仅是公民长期的夙愿,更是公民实现其自身价值的途径。

社会实现了教育机
会均等,社会的底层阶级就能获得知识改变命运,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二、和谐社会下的教育机会均等问题
(一)高等教育机会的社会资本差异
1980 年,皮埃尔·布迪厄正式提出了“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概念。

社会资本即指学生所处的人际环境对学生的影响。

文化资本即指物质上为学生提供素养的活动。

随着改革开放,父母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差距扩大,不同阶层的社会背景直接影响着学生接受教育机会的选择。

处于社会低层的家庭由于资本因素影响,这些家庭的孩子不能接受良好的教育,甚者没有能力接受教育。

(二)高等教育机会的区域差异
由于区域间经济非平衡性与高校分布的历史和地域原因,我国不同省份间的高等教育差距体现在高等教育数量与质量上的差异。

而这数量与质量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各地普通高校生均公用经费的差距,二是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布局不均。

(三)高等教育机会的性别差异
受我国传统思想中“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影响,在社会中女性就业受到歧视,这导致女性在接受高等层次教育受到社会、就业等因素制约。

虽然中国女性受教育程度在不断提高,但是在高等教育阶段,高层次受教育的女性比例仍明显低于男性。

(四)高等教育机会学业成就差异
由于资源的稀缺,优质的资源分布不平均,导致不同地区的学
生学业成功的机会不平等。

教育条件的不同、教育质量的优劣直接导致了教育结果上的差异。

三、解决教育机会均等问题的途径
(一)法律制度的完善
我国现行关于公民受教育权益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而且缺乏可操作性。

因此,当务之急是完善我国现有的法律体系,增强教育方面法律法规的时代性,并且加大对违法教育的处罚力度,尤其是对于违章建校,乱收学费等现象应加以严格监管与督查,避免此类事件不断发生。

(二)教育经费来源多元化
真正投入到高等教育的财政支出是很少的,除了国家加大投入补偿差异教育以外,教育经费来源多元化是必要的。

为了保证学生能够平等地接受教育,政府应加大对高校贫困学生资助的力度,逐步缩小高等学校之间尤其是城乡高等学校之间的发展差异,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增加对教育的公共投入,建立救助贫困群体的教育专项基金。

引入创新机制,制度创新、政策调整、开放教育,吸引和促进社会资源向教育流动满足教育快速增长对教育经费的强劲需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