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 指南

合集下载

广东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南(试行)

广东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南(试行)

《广东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南(试行)》为切实有效地推动“智慧教育示范工程”,引导我省智慧校园科学发展,研制形成《广东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

本指南适用于广东省中小学组织展开智慧校园建设和应用。

一、内涵与特征智慧校园是对数字校园的进一步扩展与提升,是综合使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大数据、社交网络、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构建智能感知环境和新型的教育教学空间,智能识别师生群体的学习、工作情景和个体的特征,充分释放先进技术的优势和人类的智慧,为师生提供以人为本、智能开放的个性化创新服务,促动教学、教研、教育管理和生活服务的流程再造与系统重构,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教育管理决策水平,形成“可感知、可诊断、可分析、可自愈”的新型校园生态。

与初期的学校信息化和数字校园相比,智慧校园强调以服务于创新型人才培养为导向,以智能泛在环境为支撑,以融合创新为核心,形成开放协同的现代化校园生态。

其特征如下图所示:图1 校园信息化建设发展阶段二、建设目标提升校园环境智能化水平。

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成能够感知环境、识别情境、记录行为、联接社群的教育教学环境,实现物理环境与虚拟环境的融合,提升从基础设施、教育资源服务、师生交互到教育教学活动的智能化水平。

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

信息技术得到普遍而深入的应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核心业务深度融合,实现教与学方式和教育模式的变革与创新,实现标准化、精细化、智能化的教育管理和科学决策,学校的教育教学模式、管理决策模式、生活服务方式都在智慧型应用的支撑下发生了重大变革与创新,学校整体上实现智慧运行,智慧教育的功效得到充分显现。

形成协同开放的现代化校园生态。

现实校园和教育教学的时空维度得到拓展,教育扩展到家庭、社群和自然社会环境,注重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和终身持续发展,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校内教育和校外教育融通,注重教育的自主性、个体性和适配性,教师和社会共同为学生提供适合学生的教育资源,形成现代学校制度和组织形态。

中小学智慧校园整体解决方案

中小学智慧校园整体解决方案

中小学智慧校园整体解决方案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智慧校园正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

智慧校园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紧密结合,为学校提供全方位的解决方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本文将从硬件设施、软件平台以及教育教学内容三个方面,提出中小学智慧校园的整体解决方案。

一、硬件设施1.网络设施:为保证师生间的快速信息交流,学校需要建立稳定可靠的网络基础设施,包括宽带接入、网络交换机、路由器等设备。

2.电子设备:学校需要配置适量的电子设备,包括计算机、显示器、投影仪、激光打印机等,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便捷的信息获取和交流工具。

3.多媒体设备:学校需要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包括智能白板、音频设备、投影设备等,提升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安全监控设备:学校需要安装视频监控设备,保护校园安全,提供即时的安全警报和反应机制。

二、软件平台1.教育管理系统:学校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教育管理系统,包括学生信息管理、教务管理、考务管理、成绩管理等功能,提高教学管理效率和信息化水平。

2.在线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在线学习平台,包括在线课堂、学习资源库、在线作业提交和批改等功能,方便师生互动和学生自主学习。

3.教学辅助软件:提供教学辅助软件,如课件制作软件、作业辅助软件等,方便教师制作教学资源和管理学生作业。

4.家校互动平台:建立家校互动平台,加强学校与家长之间的交流,包括学生作业情况查询、家长沟通工具、家长会议预约等功能,增强家校合作和共同教育意识。

三、教育教学内容1.数字化教材:将传统教材数字化,方便学生在线学习、互动学习和多媒体学习。

2.教学资源库:建立教学资源库,集中存储和管理优质教学资源,方便教师在线查找和使用,提高教学效果。

3.教学评价体系: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包括线上评价工具和教师评价平台,提供全面的教学评估和反馈。

4.个性化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平台,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和学习情况,定制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和学习资源。

中小学智慧校园方案

中小学智慧校园方案

中小学智慧校园方案简介中小学智慧校园方案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应用的教育解决方案。

通过整合学校的各种信息资源和教育管理系统,以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校管理水平为目标,为中小学校提供全面的信息化支持和服务。

中小学智慧校园旨在构建一个数字化、智能化的学校生态环境,为学生、教师和家长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教育服务。

方案目标中小学智慧校园方案的目标是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提升:1.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成绩,提升教师教学质量。

2.学校管理水平的提升:整合学校各个部门的管理信息系统,提高学校管理效率和决策水平。

3.家校沟通的改善:提供家校互动平台,方便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校的教育活动,促进家校合作。

4.学生个性发展的支持:通过个性化学习系统和数据分析,满足学生的个性化教育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方案内容中小学智慧校园方案包括以下几个关键要素:1. 学校信息化基础建设学校信息化基础建设是中小学智慧校园方案的基础。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学校的网络环境,包括校园宽带、无线网络等。

•教学设备配备:提供多媒体教室、电子白板、电子阅读器等教学设备。

•数据中心建设:搭建学校的数据中心,用于存储和管理学校的各类教育资源和管理数据。

2. 教学工具与平台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教学工具与平台,支持在线教学、教学资源共享和评价等功能。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在线教学平台:提供在线课堂、教学资源库等功能,支持教师开展远程教学。

•互动式教学工具:提供在线问答、在线测验、作业批改等功能,提升教学效果。

•学习管理系统:记录学生学习情况、评估学生学习成果,支持学生个性化学习。

3. 教务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用于支持学校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学生管理、课程管理、排课管理、成绩管理等功能。

教务管理系统可以提高学校管理效率,减轻教务工作压力。

4. 家校互动平台家校互动平台用于促进家校交流和合作,包括学校通知发布、作业通知、家长会议预约等功能。

中小学智慧校园方案

中小学智慧校园方案

中小学智慧校园方案目录1. 中小学智慧校园方案的意义1.1 促进教育信息化发展1.2 提升教学管理效率2. 中小学智慧校园方案的具体应用2.1 教学资源共享平台2.2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3. 实施中小学智慧校园方案的挑战和解决方案中小学智慧校园方案的意义中小学智慧校园方案作为现代教育管理的重要手段,对促进教育信息化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引入先进的技术和智能化系统,可以使学校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迈出更为坚实的步伐,推动教育教学工作朝着更高效、更便捷的方向发展。

同时,中小学智慧校园方案还能提升教学管理效率,减少教育资源的浪费,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为学生和教师创造更为便利和高效的学习、教学环境。

中小学智慧校园方案的具体应用在中小学智慧校园方案的具体应用中,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通过搭建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可以让学校教师和管理者共享各类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此外,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也是中小学智慧校园方案的关键组成部分,通过建立完善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学校可以更好地管理学生档案和信息,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服务,实现教育教学的精细化管理。

实施中小学智慧校园方案的挑战和解决方案然而,在实施中小学智慧校园方案的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挑战,比如技术更新换代快、师生信息安全等问题。

针对这些挑战,学校可以加强技术更新和培训,确保师生都能够熟练运用智慧校园系统;同时加强信息安全防护,建立健全的信息安全体系,保障师生信息的安全与隐私。

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和有效的措施,中小学智慧校园方案必将为学校教育带来更多便利和效益。

学校智慧校园建设方案

学校智慧校园建设方案

学校智慧校园建设方案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慧校园已经成为了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智慧校园建设方案可以帮助学校提升教学质量和管理效率,为师生创造更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本文将从硬件设施、教学应用、学生管理等多个角度展开,提出一套较为全面的学校智慧校园建设方案。

一、硬件设施学校智慧校园的基础是先进的硬件设施。

首先,学校应该建设高速稳定的无线网络覆盖全校,确保师生可以方便地连接互联网。

其次,学校应配备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如电子白板、投影仪等,提供沉浸式的教学体验。

此外,学校还应该在各个教室和公共区域安装监控摄像头,以确保校园安全和纪律的维护。

二、教学应用学校智慧校园建设方案的核心是教学应用的创新。

首先,学校应该建立起统一的电子教案系统,老师可以根据教学需求,方便地制定教案和分享资源。

其次,学校可以引入在线教育平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内容和学习交流的机会。

同时,学校还可以配备虚拟实验室设备,提供实验教学的场景和资源,使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三、学生管理学校智慧校园建设方案也应注重学生管理的创新。

学校可以建立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包括学生档案、考勤、成绩等信息,方便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和监督。

此外,学校还可以开发学生身份识别系统,如指纹识别、人脸识别等技术,提高学生进出校园的安全性和便捷性。

四、家校互动学校智慧校园建设方案应重视家校互动的创新。

学校可以建立家校通讯平台,通过在线聊天、家校信箱等方式,方便家长与教师的沟通和交流。

此外,学校还可以开展在线家长会议,通过视频会议的方式,让家长了解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和教学情况。

五、校园运行管理学校智慧校园建设方案应关注校园运行管理的创新。

学校可以建立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包括教师招聘、评价、培训等环节,提高教师管理的效率和公正性。

此外,学校还可以利用物联网技术,建立校园设备监控系统,实时了解设备的运行状况,提高校园设备的使用寿命和管理效率。

六、图书馆与信息资源学校智慧校园建设方案应重视图书馆与信息资源的创新。

智慧校园建设要点

智慧校园建设要点

智慧校园建设要点一、基础设施建设智慧校园建设需要一套完善的基础设施支持,包括网络设施、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

校园网络需要具备高速、稳定、安全的特点,能够支持大规模数据传输和在线教育。

硬件设备方面,需要提供学生、教师和行政人员使用的智能终端设备,如电脑、平板电脑和手机等。

软件系统方面,需要开发和应用与教育教学相关的系统,如校园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和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等。

二、教育资源整合智慧校园建设需要将校园的教育资源进行整合,确保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共享。

这包括教学资源的数字化和在线化,建设在线教学平台,提供教学资源的存储、检索和共享功能。

同时,还需整合学生信息、教师信息、教材资源和课程内容等教育要素,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教育服务。

三、教学管理创新智慧校园建设需要对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和改进。

通过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学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例如,采用电子化的考试管理系统,实现自动化的考试组织和成绩统计;利用在线教学平台,开展在线交流和讨论,提升教学效果和参与度;应用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学生学习情况的监控和个性化指导。

四、学生学习环境改善智慧校园建设应致力于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和学习支持。

除了提供高速网络、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和在线学习平台外,还需建设智能化的学习空间。

例如,可以建设多媒体教室,给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学习体验;利用虚拟实境技术,创造沉浸式的学习环境;构建学习社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五、教师专业化培训智慧校园建设需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专业发展,提升他们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教学能力。

通过举办培训班、研讨会和教学观摩等活动,提供信息技术应用的指导和实践经验的分享。

同时,建立教师信息交流平台,促进教师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共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六、家校互动加强智慧校园建设需要打破学校和家庭之间的壁垒,促进家校互动和合作。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家校互联网平台,方便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

广东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南

广东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南

附件广东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南2017年11月1广东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南为切实有效地推进“智慧教育示范工程”,引导我省智慧校园科学发展,研制形成《广东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

本指南适用于广东省中小学组织开展智慧校园建设和应用。

一、内涵与特征智慧校园是对数字校园的进一步扩展与提升,是综合运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大数据、社交网络、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构建智能感知环境和新型的教育教学空间,智能识别师生群体的学习、工作情景和个体的特征,充分释放先进技术的优势和人类的智慧,为师生提供以人为本、智能开放的个性化创新服务,促进教学、教研、教育管理和生活服务的流程再造与系统重构,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育管理决策水平,形成“可感知、可诊断、可分析、可自愈”的新型校园生态。

与初期的学校信息化和数字校园相比,智慧校园强调以服务于创新型人才培养为导向,以智能泛在环境为支撑,以融合创新为核心,形成开放协同的现代化校园生态。

其特征如下图所示:图1 校园信息化建设发展阶段二、建设目标提升校园环境智能化水平。

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1/ 23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成能够感知环境、识别情境、记录行为、联接社群的教育教学环境,实现物理环境与虚拟环境的融合,提高从基础设施、教育资源服务、师生交互到教育教学活动的智能化水平。

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

信息技术得到普遍而深入的应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核心业务深度融合,实现教与学方式和教育模式的变革与创新,实现标准化、精细化、智能化的教育管理和科学决策,学校的教育教学模式、管理决策模式、生活服务方式都在智慧型应用的支撑下发生了重大变革与创新,学校整体上实现智慧运行,智慧教育的功效得到充分显现。

形成协同开放的现代化校园生态。

现实校园和教育教学的时空维度得到拓展,教育扩展到家庭、社群和自然社会环境,注重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和终身持续发展,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校内教育和校外教育融通,注重教育的自主性、个体性和适配性,教师和社会共同为学生提供适合学生的教育资源,形成现代学校制度和组织形态。

广东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南(试行)

广东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南(试行)

《广东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南(试行)》为切实有效地推动“智慧教育示范工程”,引导我省智慧校园科学发展,研制形成《广东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

本指南适用于广东省中小学组织展开智慧校园建设和应用。

一、内涵与特征智慧校园是对数字校园的进一步扩展与提升,是综合使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大数据、社交网络、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构建智能感知环境和新型的教育教学空间,智能识别师生群体的学习、工作情景和个体的特征,充分释放先进技术的优势和人类的智慧,为师生提供以人为本、智能开放的个性化创新服务,促动教学、教研、教育管理和生活服务的流程再造与系统重构,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教育管理决策水平,形成“可感知、可诊断、可分析、可自愈”的新型校园生态。

与初期的学校信息化和数字校园相比,智慧校园强调以服务于创新型人才培养为导向,以智能泛在环境为支撑,以融合创新为核心,形成开放协同的现代化校园生态。

其特征如下图所示:图1 校园信息化建设发展阶段二、建设目标提升校园环境智能化水平。

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成能够感知环境、识别情境、记录行为、联接社群的教育教学环境,实现物理环境与虚拟环境的融合,提升从基础设施、教育资源服务、师生交互到教育教学活动的智能化水平。

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

信息技术得到普遍而深入的应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核心业务深度融合,实现教与学方式和教育模式的变革与创新,实现标准化、精细化、智能化的教育管理和科学决策,学校的教育教学模式、管理决策模式、生活服务方式都在智慧型应用的支撑下发生了重大变革与创新,学校整体上实现智慧运行,智慧教育的功效得到充分显现。

形成协同开放的现代化校园生态。

现实校园和教育教学的时空维度得到拓展,教育扩展到家庭、社群和自然社会环境,注重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和终身持续发展,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校内教育和校外教育融通,注重教育的自主性、个体性和适配性,教师和社会共同为学生提供适合学生的教育资源,形成现代学校制度和组织形态。

广州市教育局关于开展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穗教科[2012]22号

广州市教育局关于开展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穗教科[2012]22号

广州市教育局关于开展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正文:---------------------------------------------------------------------------------------------------------------------------------------------------- 广州市教育局关于开展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穗教科〔2012〕22号)各区、县级市教育局,局属各中小学: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十年规划》)、《广州市教育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智慧广州”战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经研究,决定开展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试点工作。

现将有关工作通知如下: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规划纲要》、《十年规划》和《意见》,以构建生态型智慧教育体系为目标,以师生发展为根本,以促进教育改革和创新为核心,实验先行、改革探索、以点带面,推动我市教育信息化创新发展。

工作目标:探索在校园环境、学校管理、教师队伍、教学模式、教育科研、家校互动等方面有效利用新技术,构建素质教育生态体系的新模式、新方法和新途径,逐步形成智慧型的教育体系,推动信息时代的教育改革与创新发展。

二、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基本原则:(一)需求导向,注重应用。

以实际需求为导向,通过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教育管理和服务等方面的创新性应用,有效解决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改革与创新。

(二)协同创新,特色发展。

鼓励试点学校从自身实际出发,勇于实践,大胆创新,积极开展跨地区、跨学校的对接与联合,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协同创新。

(三)以点带面,辐射全局。

广东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南汇总

广东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南汇总

附件广东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南2017年11月2广东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南为切实有效地推进“智慧教育示范工程”,引导我省智慧校园科学发展,研制形成《广东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

本指南适用于广东省中小学组织开展智慧校园建设和应用。

一、内涵与特征智慧校园是对数字校园的进一步扩展与提升,是综合运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大数据、社交网络、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构建智能感知环境和新型的教育教学空间,智能识别师生群体的学习、工作情景和个体的特征,充分释放先进技术的优势和人类的智慧,为师生提供以人为本、智能开放的个性化创新服务,促进教学、教研、教育管理和生活服务的流程再造与系统重构,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育管理决策水平,形成“可感知、可诊断、可分析、可自愈”的新型校园生态。

与初期的学校信息化和数字校园相比,智慧校园强调以服务于创新型人才培养为导向,以智能泛在环境为支撑,以融合创新为核心,形成开放协同的现代化校园生态。

其特征如下图所示:1 / 25图1 校园信息化建设发展阶段二、建设目标提升校园环境智能化水平。

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成能够感知环境、识别情境、记录行为、联接社群的教育教学环境,实现物理环境与虚拟环境的融合,提高从基础设施、教育资源服务、师生交互到教育教学活动的智能化水平。

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

信息技术得到普遍而深入的应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核心业务深度融合,实现教与学方式和教育模式的变革与创新,实现标准化、精细化、智能化的教育管理和科学决策,学校的教育教学模式、管理决策模式、生活服务方式都在智慧型应用的支撑下发生了重大变革与创新,学校整体上实现智慧运行,智慧教育的功效得到充分显现。

形成协同开放的现代化校园生态。

现实校园和教育教学的时空维度得到拓展,教育扩展到家庭、社群和自然社会环境,注重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和终身持续发展,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校内教育和校外教育融通,注重教育的自主性、个体性和适配性,2 / 25教师和社会共同为学生提供适合学生的教育资源,形成现代学校制度和组织形态。

广东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南

广东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南

广东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南广东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参考标准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指标描述3星级1.1移动物联校园网1.1.1接入区域教育城域网,有独立或共享的计算能力和存储空间,学校网络出口配置固定教育网IP地址,接入带宽不低于1G,班均接入带宽不低于50M;1.1.2无线网络支持移动学习、移动教学、移动办公等应用; 1.1.3利用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传感器等建设物联校园。

1.2.1依托区域教育云和教学资源平台、智能学科辅助工具、在线学习社区及第三方服务,实现课堂教学云端一体化;1.2.2多媒体设备和即时反馈系统的教室配备率达100%;1.2.3为教师配备移动教学智能终端,教师数与教师使用移动教学终端比例不低于1:1; 1.2.4提供学情分析及教学改进服务,解决学情数据采集、智能批改、学情动态诊断与个性化补救等问题,形成课前、课中、课后一体化教学及评价体系;1.2.5为学生配备平板电脑或智能传感器等智能学习终端;1.2.6 配备录播系统等教学行为记录与分析系统,实现教学行为实时记录和远程互动。

1.3.1对学科教室、实验室和图书馆等各类教学功能场室进行升级改造,配备可交互智能设备设施,实现无线覆盖;1.3.2建成面向智能制造、生命科学、宇宙探索、智慧阅读、艺术创作等创新实验室;1.1.1全面实现;1.1.2局部开展;1.1.3零星或未开展。

发展水平4星级5星级1.1.1全面实现;1.1.1、1.1.2全面实现;1.1.2大面积开展;1.1.3大面积开展。

1.1.3局部开展。

一、智慧学习环境1.2智慧教室1.2.1、1.2.2、1.2.3、1.2.41.2.1、1.2.2、1.2.3、1.2.1、1.2.2、1.2.3、全面实现;1.2.4全面实现;1.2.4全面实现;1.2.5实现自带设备1.2.5、1.2.6零星或1.2.5规模化开展;(BYOD)模式,大面积未开展。

1.2.6局部开展。

开展;1.2.6规模化开展。

广州市中小学智慧校园示范工程项目建设方案

广州市中小学智慧校园示范工程项目建设方案

广州市中小学智慧校园示范工程项目建设方案(7月16日印刷稿)广州市财政投资教育信息化项目(2012—2014年)广州市“中小学智慧校园”示范工程建设方案申报单位:广州市教育信息中心(电教馆)2012年5月目录第1章概述 31.1 项目名称 31.2 项目性质 31.3 项目承担单位及项目负责人31.4 项目方案编制依据 41.5 项目建设目标、规模和周期61.5.1 项目建设目标 61.5.2 项目规模81.5.3 项目周期81.6 项目建设内容一览表81.7 总投资及经费来源121.8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2第2章现状、必要性和需求分析 132.1 我市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现状132.2 广州智慧教育服务体系构建的现状182.3 我市教育信息化的存在问题182.4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12.5 项目建设需求分析222.6 可行性分析31第3章项目建设和思路与任务323.1 项目建设的主要思路323.2 项目建设的主要任务333.2.1 “中小学智慧校园”教学支持系统的建设38 3.2.2 “中小学智慧校园”样板校工程的建设 383.2.3 “中小学智慧校园”运行支持环境的建设39 3.2.4 《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的建设403.2.5 总体目标及分期目标41第4章项目建设的原则和技术路线424.1 项目建设的原则424.2 项目的技术实现方法和路线设计454.3 系统建设遵循的依据和参考规范51第5章项目建设总体框架设计545.1 应用逻辑的体系结构555.2 物理部署的体系结构565.3 技术开发的体系结构57第6章本期项目的计算机和网络平台系统设计606.1 智慧教育的教学支撑系统的建设606.1.1.小学“智慧校园”应用系统设计606.1.2.初中“智慧校园”应用系统设计666.1.3.高中“智慧校园”应用系统设计946.2.“中小学智慧校园”样板校工程的建设1176.3.“中小学智慧校园”支撑智慧教育的网络环境的建设138 6.4. 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1416.5.“智慧校园”与广州“数字教育城”业务整合设计141第7章项目本期的投资预算1437.1 投资概算的有关说明1437.2 总投资概算1437.3 项目本期的建设及运行管理1627.4 项目的培训计划156第8章风险分析与应对措施1578.1 投资风险1578.2 技术风险1578.3 管理风险1588.4 市场风险158附件1 159附件2 184附件3 201附件4 212附件5 221附件6 232第1章概述项目名称广州市“中小学智慧校园”示范工程项目项目性质全市性教育信息化建设类,广州市智慧教育体系建设配套工程。

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南教学提纲

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南教学提纲

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南为深入推进我区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工作,提升全区教育信息化水平,根据国家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国家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教育部《2018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智慧校园总体框架国家标准和衡水市教育局相关文件精神等要求,结合我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实际,制定《冀州区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南》。

一、建设目标智慧校园,是数字校园的进一步发展和提升,是物理空间和信息空间有机衔接,使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便捷地获取资源和服务。

智慧校园应包括智慧教学环境、智慧教学资源、智慧校园管理、智慧校园服务、信息安全体系等基本要求,是教育信息化的更高级形态。

面对信息发展的新时代,我区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要以“三通两平台”为抓手,以促进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不断改善中小学信息技术基础设施,营造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智慧教育环境,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管理的深度融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教育治理水平,促进教育公平和优质均衡发展。

二、建设原则坚持以人为本。

智慧校园建设要以服务为导向,要为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公众提供优质的信息化环境和资源服务,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育质量,提升育人水平。

坚持应用驱动。

智慧校园建设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应用为核心,从学校发展、师生发展、教育改革发展的实际需求出发,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有序推进。

要通过深化应用释放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管理和服务的促进作用,以应用驱动各项建设工作。

坚持融合创新。

智慧校园建设要进一步深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和管理的融合创新,不断提升教育信息化的效能。

要强化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改革的服务与支撑,聚焦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困扰教学、管理的核心问题和难点问题,以创新促发展,推动教育理念、教育服务供给方式、教育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

中心小学创建智慧校园计划与举措

中心小学创建智慧校园计划与举措

中心小学创建智慧校园计划与举措为进一步提升学校教育信息化水平,积极创建智慧校园。

根据上级关于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部署与《智慧校园评价指标》,结合我校发展实际,特制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计划与举措。

一、指导思想我校重视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工作,将以智慧校园建设为突破口,以录播系统为出发点,加快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活动的深度融合,积极筹措资金,通过打造智慧校园,引领教师发展、促进学生成长,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校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二、组织领导组长:副组长:成员:全体教师三、基础环境建设(一)基础设施学校校园网络使用300M移动光纤接入因特网,并安装了多个无线路由器,实现了教学与办公区无线网络全覆盖,基本满足网络环境下多媒体互动教学。

学校设有设有多媒体会议室、微机室,2023年初建录播教室,可进行课堂教学录播、专递课堂、网络直播、视频会议等。

现配有小学生体质测试智能设备,能更好地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体质测试效率,实现科学分析。

(二)数字资源与学科工具学校教师使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能初步利用了德州市教育云平台资源,教师能基本能熟练应用多媒体开展教学活动,绝大部分教师能制作质量较高的多媒体课件。

管理人员能熟练使用办公应用软件。

(三)数字终端每个课堂配备一台触控一体机,并全部接入互联网,具有多媒体资源展示与交互功能,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上课;教师办公室每人一台计算机;公共学习终端设备满足最大班额的需要。

四、存在不足目前我校信息化建设的问题主要是:系统性的整体规划有待提升,基础设施装备不全面、不先进,不能满足发展需求。

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短缺,信息化管理水平亟待提高。

在校务管理、学生自主管理等方面,对师生全面素质能力和发展水平方面考核的平台需进一步完善。

五、发展目标通过这两年的信息化建设与发展,建成高水平数字校园基础设施公共平台,实现高速、安全的校园网有线无线全面覆盖校园、信息化终端遍布校园,立足师生员工信息化应用的实际需求,以信息技术对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等各项工作进行现代化改造,构建资源数字化、应用集成化、传播智能化的信息环境全面提升师生的信息素养和应用水平,最终建成优质、安全、绿色、人本的信息化智慧校园。

广东省中小学智慧教室建设指南

广东省中小学智慧教室建设指南

广东省中小学智慧教室建设指南(试行)广东省教育厅2018年12月目录1.前言 (1)2.建设目标 (2)3.建设原则 (3)4.建设流程 (4)5.建设内容 (4)5.1空间环境 (4)5.1.1教室 (5)5.1.2课桌椅 (5)5.1.3多媒体讲台 (5)5.1.4智能黑板 (6)5.1.5采光 (6)5.1.6照明 (6)5.1.7温度 (6)5.1.8空气 (7)5.1.9色彩 (7)5.1.10布线 (7)5.2设施设备 (7)5.2.1网络系统 (8)5.2.2多媒体设备 (10)5.2.3教学终端 (12)5.2.4录播系统 (14)5.3应用系统 (16)5.3.1备课系统 (16)5.3.2授课系统 (17)5.3.3即时反馈互动系统 (18)5.3.4在线学习系统 (18)5.3.5教学评价系统 (19)5.4数字化教学资源 (20)5.4.1数字化教材同步资源 (20)5.4.2数字化教学辅助资源 (21)5.4.3数字化图书资源 (22)5.4.4数字化校本特色资源 (22)5.5管理平台 (23)5.5.1设备管理平台 (23)5.5.2应用系统管理平台 (24)5.5.3数字化教学资源管理平台 (25)5.6国家教育考试标准化考点 (26)5.6.1考点系统 (26)5.6.2考务管理系统 (27)6.规范性引用文件 (27)1.前言为贯彻落实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广东省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广东省教育信息化发展“十三五”规划》和《广东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南(试行)》等文件精神,推进广东省教育现代化建设,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和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特制定《广东省中小学智慧教室建设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智慧教室是智慧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传统教室(含学科专用教室和多媒体教室)和传统教学的优化和重构。

智慧教室围绕教、学、管、评、研等学校核心业务及其主要环节,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结合现代优秀教学理论成果,促进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推进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创新,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

广东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南(试行)

广东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南(试行)

《广东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南(试行)》为切实有效地推动“智慧教育示范工程”,引导我省智慧校园科学发展,研制形成《广东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

本指南适用于广东省中小学组织展开智慧校园建设和应用。

一、内涵与特征智慧校园是对数字校园的进一步扩展与提升,是综合使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大数据、社交网络、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构建智能感知环境和新型的教育教学空间,智能识别师生群体的学习、工作情景和个体的特征,充分释放先进技术的优势和人类的智慧,为师生提供以人为本、智能开放的个性化创新服务,促动教学、教研、教育管理和生活服务的流程再造与系统重构,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教育管理决策水平,形成“可感知、可诊断、可分析、可自愈”的新型校园生态。

与初期的学校信息化和数字校园相比,智慧校园强调以服务于创新型人才培养为导向,以智能泛在环境为支撑,以融合创新为核心,形成开放协同的现代化校园生态。

其特征如下图所示:图1 校园信息化建设发展阶段二、建设目标提升校园环境智能化水平。

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成能够感知环境、识别情境、记录行为、联接社群的教育教学环境,实现物理环境与虚拟环境的融合,提升从基础设施、教育资源服务、师生交互到教育教学活动的智能化水平。

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

信息技术得到普遍而深入的应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核心业务深度融合,实现教与学方式和教育模式的变革与创新,实现标准化、精细化、智能化的教育管理和科学决策,学校的教育教学模式、管理决策模式、生活服务方式都在智慧型应用的支撑下发生了重大变革与创新,学校整体上实现智慧运行,智慧教育的功效得到充分显现。

形成协同开放的现代化校园生态。

现实校园和教育教学的时空维度得到拓展,教育扩展到家庭、社群和自然社会环境,注重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和终身持续发展,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校内教育和校外教育融通,注重教育的自主性、个体性和适配性,教师和社会共同为学生提供适合学生的教育资源,形成现代学校制度和组织形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间,学校网络出口配置固定教育网IP地址,接入带宽不低于1G,班均接 入带宽不低于50M。以WiFi或4G技术等移动通信技术为基础,推进无线 校园建设,无线网络能支持移动学习、移动教学、移动办公等应用。有 条件的学校,利用智能终端建设物联校园,为智慧教育构建良好的生态 环境。
2.建设智慧教室 依托区域教育云和教学资源平台、智能学科辅助工具、在线学习社 区以及第三方服务,实现课堂教学云端一体化。在全面实现每个教室拥 有多媒体设备的基础上,给每个教室配备即时反馈系统,为教师配备移 动教学智能终端,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逐步为学生配备移动学习终端, 面向学校、教师和学生提供全方位学情分析及教学改进服务,解决学情 数据采集、智能批改、学情动态诊断与个性化补救等关键问题,形成课 前、课中、课后一体化教学及评价体系。教师数与教师使用移动教学终 端比例不低于1:1,即时反馈系统教室配备率达100%,学生拥有移动学 习终端的比例逐年增大,全面实现互动教学常态化。 3.建设泛在学习中心 以人工交互、三维仿真、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大数据、3D打印 和模式识别技术等为基础,推进学科教室、实验室和图书馆等教学功能 场室的升级改造,配备先进的可交互智能设备设施,建成面向智能制 造、生命科学、宇宙探索、智慧阅读、艺术创作等创新实验室。把非正 式学习纳入学校教育体系,拓展学校的公共空间,打破固定功能的设计 思维,将学校整体作为学习空间进行重新设计,打造成数字化学习社 区。鼓励有条件的学校与高校、科研机构、创新型企业、实践教育基地
育人为本、深度融合。智慧校园建设关键在于推动信息技术与教 育教学核心业务的深度融合,要遵循教育规律,以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和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的,充分发挥智慧校园对高素质人才培养和教育 领域综合改革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实现教育服务供给方式、教学和管理
模式的变革,提高师生的获得感和教育教学质量。 创新驱动、整体设计。要广泛学习吸收信息技术发展的最新成
附件
广东省中小学智慧校园
建 设 指 南
2017年11月
广东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南
为切实有效地推进“智慧教育示范工程”,引导我省智慧校园科学发 展,研制形成《广东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南(试行)》(以下简 称“指南”)。本指南适用于广东省中小学组织开展智慧校园建设和应 用。 一、内涵与特征
智慧校园是对数字校园的进一步扩展与提升,是综合运用云计算、 物联网、移动互联、大数据、社交网络、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构 建智能感知环境和新型的教育教学空间,智能识别师生群体的学习、工 作情景和个体的特征,充分释放先进技术的优势和人类的智慧,为师生 提供以人为本、智能开放的个性化创新服务,促进教学、教研、教育管 理和生活服务的流程再造与系统重构,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 融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育管理决策水平,形成“可感知、可诊 断、可分析、可自愈”的新型校园生态。与初期的学校信息化和数字校 园相比,智慧校园强调以服务于创新型人才培养为导向,以智能泛在环 境为支撑,以融合创新为核心,形成开放协同的现代化校园生态。其特 征如下图所示:
1.开展智慧教学应用 基于智慧校园,变革教与学方式,实现个性化教学、探究式学习和 创造性学习。基于用户特征的推荐式学习交流系统,对课程设置、实 施、评价进行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管理和“伴随式”数据收集,运用教与 学过程大数据的行为记录、分析和诊断,实现教师教情、学生学情的及 时精准反馈,提供教育资源的适配性服务,实现个性化学习。基于网络 学习空间,综合运用学科教学工具、网络空间、创新实验室或泛在学习 中心等开展智慧教学,将课堂延展为课前、课中、课后和线上、线下一 体化设计的混合式学习,探索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翻转课堂、探究式学 习、问题解决式学习、可视化学习和知识建构式学习等,有效构建自 主、合作、探究的教与学方式。基于支持O2O模式的在线学习系统和智 能学习终端开展泛在学习、体验式学习、远程协作学习、跨学科学习和 项目式学习等创新型开放学习。 2.开展智慧教研应用 基于用户特征的推荐式学习交流系统,运用教与学过程大数据的行 为记录、分析和诊断,实现教师教情、学生学情的及时精准反馈,开展 反思性教研。开展教师专业能力诊断、分析,为教师提供差异化、按需 的专业培训和指引,实现精准教研。基于知识管理的教研协作系统,构 建基于项目、兴趣的教研协作社群,促进教师群体成长。 3.开展教育治理应用 利用区域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或基于智慧校园平台的办公管理系 统、教务管理系统、课程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选课管理系统、学 生成长档案系统、教师评价系统、后勤管理系统、智能决策系统等,建
等共建学习体验中心,支持学生参与并进行高水平的项目学习、体验学 习。
4.构筑智能安防校园 建有智能校园安防系统,或通过区域统一上网认证进行上网,可以 通过安全网关、上网行为管理系统、上网行为审计系统等工具实现对师 生上网行为的管理,对师生的网站访问情况进行控制与审计,实现网络 应用的“可管、可控、可用”,保障网络与信息安全。安防系统实现对校 园视频监控、入侵报警、紧急呼叫求助报警、电子巡更、电子监考、学 生出入控制、访客管理等统一管理和控制。有条件和特殊需要的学校, 应部署消防报警系统、紧急广播与疏散系统、视频智能识别系统、应急 (紧急)定位求助系统和其他特殊类型安防子系统。 (二)构建知识共享服务体系 智慧校园需要构建互连互通的知识共享服务体系,搭建个性化网络 学习空间,提供体系化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服务,创建协作学习社群,为 个性化教学、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供有力支撑。 1.搭建个性化网络学习空间 通过“粤教翔云”和区域教育云,全面实现“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 各类信息化平台和资源无缝融入教师、学生、家长个人空间,个人空间 集成了教与学、资源应用、交流协作与个性化展示等功能,成为进入各 类信息化应用的唯一入口。教师个人空间融入智慧学习平台,便于教师 使用教学资源开展教学活动,利用教与学行为分析系统实施精准教学, 运用远程教学系统开展远程互动教学,通过视频直播、远程互动等形式 为学生答疑解惑。学生个人空间融入学生远程学习平台,提供课程选
果,用新的技术、新的思维方式加快教育发展方式的转型、创新,重新 设计和推进学校的系统变革和内涵发展,形成新模式、新流程、新结 构。要将智慧校园建设作为学校整体发展的战略,统筹规划、整体设 计,为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与终身化现代教育体系提供动力, 打造适应信息社会创新人才培养的虚实融合的育人环境,驱动教育创新 与变革。
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信息技术得到普遍而深入 的应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核心业务深度融合,实现教与学方式和教 育模式的变革与创新,实现标准化、精细化、智能化的教育管理和科学 决策,学校的教育教学模式、管理决生了重大变革与创新,学校整体上实现智慧运行,智慧 教育的功效得到充分显现。
图1 校园信息化建设发展阶段
二、建设目标 提升校园环境智能化水平。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
互联网、社交网络、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成能够感知环境、 识别情境、记录行为、联接社群的教育教学环境,实现物理环境与虚拟 环境的融合,提高从基础设施、教育资源服务、师生交互到教育教学活 动的智能化水平。
开放共享、特色发展。智慧校园建设要坚持共性与个性相结合, 与全省教育信息化中心学校建设、当地智慧城市建设“一盘棋”,依托 省“粤教翔云”和区域教育云,实现通用流程和资源服务的高度共享,鼓 励学校联盟发展,避免出现“单兵作战”、“信息孤岛”。要坚持区域统 筹、因地制宜、尊重校情,鼓励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强化示范辐射。 要坚持政府主导,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多渠道多途径参与智慧校园的建 设与服务,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工作机制。 四、建设任务
形成协同开放的现代化校园生态。现实校园和教育教学的时空维 度得到拓展,教育扩展到家庭、社群和自然社会环境,注重学生的全面 和谐发展和终身持续发展,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校内教育和校外教 育融通,注重教育的自主性、个体性和适配性,教师和社会共同为学生 提供适合学生的教育资源,形成现代学校制度和组织形态。 三、建设原则
智慧校园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基础设施、模式创新和学校 形态的系统重构,系统框架如图2所示。
图2 智慧校园系统框架图
其中智慧学习环境是基础,知识共享服务体系是关键,智慧应用 是核心,特色创新是标志,师生发展是目的, 可持续发展机制是保 障,进而形成开放的现代校园生态。
智慧校园建设的主要任务如下: (一)建设智慧学习环境 以感知、识别、联结为主要特征,以“云网端”为核心,形成智慧校 园的新技术形态;以智能工具、知识库和社交网络为要素,构建智慧校 园的虚拟空间,实现虚拟空间和物理空间的融合,形成“可感知、可分 析、可干预、可自愈”的新型学习环境。具体建设内容如下: 1.建设移动物联的校园网 推进校园网络扩容提速,实现网络服务全覆盖,满足教学、管理和 生活服务要求。接入区域教育城域网,有独立或共享的计算能力和存储
4.开展智慧评价应用 基于智慧校园开展过程性、多元化的评价,采用“共性+个性”的模 式,对学生成长和教师发展进行评价内容、方式的定制服务,利用交互 技术、传感器、移动终端等实现教与学过程行为的“伴随式”数据收集。 基于数据提供可视化的评价信息服务,实现多维度的学业成绩分析,以 清晰、直观的图表形式显示统计结果。支持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按 照国家与省相关文件要求建立学生综合素质管理体系,建立相应的评价 量规和观测点,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5.开展智慧服务应用 用专用APP和微信关注两种模式实现智能手机的免费接收信息,进 行有效的家校互通,包括交流学生出勤情况、学习情况及在校表现等。 利用新媒体,即时向校内外发布学校开展的科学、文化、艺术、课外活 动、社会实践等。开设家长学校,利用家校协同社群,拓展教育渠道, 实现社会共育、家校共治。 (四)智慧型人才培养 智慧校园建设以服务于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目标,致力于培养信息化 时代的创新型、智慧型的人才。
修、在线学习、学习分析、资源推送、协作交流、成果展示等功能,为 探索个性化学习、翻转学习、深度学习等新型教学模式提供支撑。鼓励 家长开通网络空间,及时了解学生的成长,与教师、学校进行即时沟 通,并通过家长空间获得更丰富的家庭教育服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