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教案《论语》说课讲解

合集下载

《论语》教案(通用11篇)

《论语》教案(通用11篇)

《论语》教案(通⽤11篇)《论语》教案(通⽤11篇) 作为⼀名⽼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的教学能⼒。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编帮⼤家整理的《论语》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论语》教案篇1 【教学⽬标】 1、熟练背诵并正确翻译这篇课⽂。

2、理解课⽂思想,对照反省⾃⼰。

3、积累⽂⾔词汇。

【教学重点】 背诵、翻译、理解课⽂。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课时 1、介绍孔⼦及其《论语》。

2、朗读、背诵课⽂。

3、研读前五段。

〖教学步骤】 ⼀、导⼊新课 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明历史,产⽣了辉煌灿烂的古代⽂化。

它不仅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产⽣了巨⼤的凝聚⼒,⽽且对今天在全民族弘扬爱国主义思想,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明仍有巨⼤的现实意义。

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已成为世界⽂化宝藏的重要部分,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全⼈类的骄傲。

《论语》是我国古代⽂献中的⼀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化遗产,对我国⼏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化产⽣了巨⼤影响。

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们所效法。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则》。

⼆、朗读课⽂ 1、孔⼦及《论语》资料 强调识记: 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

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公认的世界⽂化名⼈。

政治上,孔⼦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征伐,同情⼈民疾苦,俗话说“孔⽈成仁,孟⽈取义”,就是这个意思。

他的政治主张具有⼀定的开明态度,所以孔⼦学说成为封建⽂化的正统,影响极⼤,被尊为“圣⼈”、“⾄圣”。

教育⽅⾯,他是我国历史上致⼒于教育事业的第⼀⼈,所以也有⼈呼吁要以孔⼦诞⾠为中国教师节。

他⾸创私⼈讲学之风,主张“有教⽆类”(⼀视同仁),因材施教,相传有弟⼦三千,贤⼈七⼗⼆。

《论语》是记录孔⼦及其弟⼦⾔⾏的⼀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也是研究孔⼦思想的主要资料。

从汉朝初年到五四运动以前的两千年间,《论语》⼀直是学童们的⼀本必读书,影响很⼤,书中有不少语句都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之中。

幼儿园国学经典教育教案《论语》入门篇

幼儿园国学经典教育教案《论语》入门篇

幼儿园国学经典教育教案《论语》入门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源自《论语》入门篇,主要包括教材第一章节《学而》篇,详细内容涵盖“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等经典名句。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论语》的基本内容,感受国学经典的魅力。

2. 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弘扬传统美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人际交往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论语》中的名句含义,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论语》教材、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友谊的小故事,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真正的友谊,进而引出《论语》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名句。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详细讲解“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等名句的含义,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名句回答,巩固知识。

4. 分组讨论(15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践行《论语》中的名句,教师巡回指导。

5. 成果展示(10分钟)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全班交流。

六、板书设计1. 《论语》入门篇2. 内容: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用《论语》中的名句,描述一下你心中的友谊。

(2)谈谈你对“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的理解。

2. 答案:(1)例: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心中的友谊就是这样的,无论距离多远,都能相互关心、支持。

(2)例:我认为“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

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进步,获得快乐。

国学经典论语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国学经典论语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国学经典论语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国学经典论语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认读字词。

2、理解各则语录。

3、整理、积累语言材料。

4、学习和继承中国古代先进的学习方法和态度,初步了解中国古代优秀的传统文化和辉煌成就。

【教学思路】板块式教学思路,全课的教学主要分为三个板块。

【教学重点】诵读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习惯用语,以养成语感。

【教学难点】读懂《论语》,掌握其中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深入感受《论语》精髓。

【教学过程】一、导入宋臣赵普曾经告诉宋太宗说:臣有论语一部,以半部佐太祖定天下,以半部佐陛下致太平。

的确,我国两千年来,不论立身处世以及政治社会,皆以儒家思想为中心,而论语便是最精粹最可靠的儒书,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便是这个意思。

宋代大儒朱熹,把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子书,并分別为大学、中庸做章句;为论语、孟子做集注。

朱注四书,后来历代朝廷都定为官书,是科举考试的标准本,所以流传极广,影响也最大。

我们课本上的就是朱熹的集注。

二、认读课文(15分钟左右)1、同学们自读课文的阅读提示。

2、各自大声地朗读课文。

3、听读课文,注意校正读音,体会语调。

4、分则朗读课文,每读一则,都要求对应着点读课文注释。

5、分学习小组,读课文,说注释,说译文。

6、全班同学大声、流利、快速地朗读全文。

三、析读课文(12分钟左右)1、同学们双向交流,互相提出或解答自己不懂的词句。

2、同学们试作批注,概括每一则的内容大意。

3、教师指导同学们运用与学习有关这个句式说话。

如学而时习之与学习方法有关,与学习习惯有关,又如不耻下问与学习态度有关等。

4、教师指导同学们就课文中喜欢的成语或短语说话,要说说为什么喜欢它。

四、理读课文(20分钟左右)老师下发印有分类式学习笔记的练习纸,请同学们根据纸上安排好了的类别整理课堂笔记(或者老师提出整理的要求,同学们在笔记本上进行整理)。

1、在作家作品类记下: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现山东省曲阜市东南)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论语》教学设计优秀3篇

《论语》教学设计优秀3篇

《论语》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会本课四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1、理解词句的意思,能把《论语》二则改成两段白话文。

2、正确默写课文。

情感目标:对中国儒学的创始人孔子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并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化产生兴趣,由此产生对国家、民族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词句的意思。

能把《论语》二则改成两段白话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

3、逐步理解两则论语的意思。

4、渗透学习要温故而知新,善于思考的行为品质。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过程:导入。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论语一则,谁能给大家背背?(复习导入。

)《论语》是孔子的学生根据对他言行的记载而编写的。

那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论语》中的有关知识,看看这两篇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

二、新授。

1、初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指名读,检查读音。

如:为矣罔殆3、小组互相读,提出不懂得问题。

4、根据学生提出的的问题,引导学生根据注释和自己的理解,小组交流这两则论语的意思。

5、学习汇报。

(指导学生理解第一则论语的意思:温习已经学到的知识,就能得到新的体会、新的'发现,这样的人就可以当老师了。

)6、谁想试着说一说。

7、小组间互相说一说。

8、那这则论语中的一个生字我们能想办法把它记住吗?(指导学生随文识字。

)9、小组自学第二则论语。

10、汇报。

教师指导学生把语言组织完整、准确。

11、着重理解“罔”和“殆”的意思,同时记住这两个字。

(教师相机板书,指导书写。

)12、谁愿意再试着说一说这则论语的意思。

13、和你的小组同学再说一说。

三、指导背诵。

1、自愿背。

2、齐背。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

)板书:27、《论语》二则温故知新为师学不思罔思不学殆反思:学生理解论语二则的含义之后,觉得自己应该如此好学,背诵较快。

幼儿园国学经典《论语》教案

幼儿园国学经典《论语》教案

幼儿园国学经典《论语》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论语》教材第一章节,详细内容包括《学而》篇,围绕“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三句话进行讲解。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背诵《学而》篇的经典语句,感受国学经典之美。

2. 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待人接物和修养品德的良好习惯。

3. 激发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学而》篇的经典语句,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重点:背诵经典语句,学会学习、待人接物和修养品德。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PPT、黑板、粉笔。

学具:论语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讲述一个实践情景,让学生体会“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含义。

2. 新课导入(10分钟):讲解《学而》篇的经典语句,引导学生理解其意义。

3. 例题讲解(10分钟):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为例,讲解如何运用经典语句。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运用所学语句进行造句,巩固学习成果。

5. 互动环节(10分钟):分组讨论,探讨如何将经典语句运用到生活中。

7. 课堂小结(5分钟):布置作业,提醒学生课后复习。

六、板书设计1. 《论语》第一课《学而》篇2. 主要内容: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3. 关键词:学习、待人接物、修养品德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经典语句,写一篇关于学习、待人接物和修养品德的作文。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学而》篇的经典语句。

但在课堂互动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其他《论语》篇章,了解儒家文化,提高自身修养。

同时,组织学生参加国学经典诵读比赛,激发学习兴趣。

论语六则说课稿(优秀7篇)

论语六则说课稿(优秀7篇)

论语六则说课稿(优秀7篇)论语十则说课稿篇一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论语十则》,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设想、教学程序等五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一、教材分析1.课文所处的地位及作用《论语十则》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5篇课文,它选自于我国儒家经典著作《论语》,是一本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语录体古藉。

第二单元仍然继续着第一单元所谈论的“人生”这个话题,所选课文侧重于写对人生的理解和选择,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中,《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你们所效法。

课文中所选的《论语十则》,着重叙述了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三方面内容。

其丰富的语言精华和深刻的思想精髓,对于心理发展正处于萌芽状态的初中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

2.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a.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b.了解文言文的一般常识,能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含义及一些虚词的用法c.能熟练背诵、默写全文,必说出句意。

(2)能力目标:a.掌握“分类式笔记”的整理方法,培养学生对语言材料进行整理归纳的能力及习惯b.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道理付之于实践的意识(3)德育目标:a.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让学生对照反省自己b.汲取课文的语言精华和思想精髓,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3.教学的重点、难点理解、掌握重点词语的读音、解释;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整理归纳的学习方法;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懂得联系实际、指导自己的言行。

二、教学方法1.分类整理归纳法这是一种整理性的课堂学习活动,也称作“理读”。

而同时这也是一种带有理性色彩的课堂学习活动,它所养成的是一种分类整理的能力及习惯。

这种:能力及习惯训练得越早,学生对语言材料归类的意识就越强。

国学《论语》教学设计(通用5篇)

国学《论语》教学设计(通用5篇)

国学《论语》教学设计(通⽤5篇) 作为⼀名教师,往往需要进⾏教学设计编写⼯作,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案的设想和计划。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国学《论语》教学设计(通⽤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家。

国学《论语》教学设计1 【教学⽬的】 1.掌握常⽤的⽂⾔实词,能⽤现代汉语说出语录的意义。

2.理解课⽂思想内容,并能融⼊学习态度、⽅法及品德的养成之中。

3.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

4.学习分类整理笔记的⽅法;积累成语、格⾔、警句。

【教学重点】 理解课⽂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

【课前准备】 1.搜集资料:了解孔⼦及其儒家学说的概况;了解《论语》的主要内容。

2.借助⼯具书,通读全⽂,把握内容梗概。

【教学步骤】 ⼀、导⼊提问:影响⼏千年中国思想⽂化的书是什么?有可能出现各种回答。

⽼师分析后可揭⽰答案:是《论语》。

汉武帝时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它成了中国正统思想的代表……然后⽼师还介绍了《论语》的另两个“最”:中国两千年来最重要的课本,出成语最多的书。

(对初⼀学⽣来说,这是新鲜的,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 ⼆、预习提问: (1)⼤家预习课⽂后⼀定会发现,每⼀则都有⼀个“⼦⽈”。

谁知道“⼦⽈”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呢? (2)《论语》的“论”,习惯上读lún。

谁知道《论语》是⼀部怎样的书? (3)孔⼦是怎样的⼈?为什么⼈们把到⼭东曲⾩去看孔庙叫做“朝圣”? (师⽣合作,共同完成,对孔⼦和《论语》进⼀步的认识。

体现了新课标要求学⽣“初步具体搜集资料的处理信息的能⼒”和“积极倡导⾃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式”的全新概念。

此外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的政治⽣活情况,看出孔⼦和他弟⼦们的⼈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法。

这为进⼀步学习课⽂作了铺垫。

) 三、整体感知、诵读 (1)提出要求:我们学习⽂⾔⽂,有三条基本⽅法: ⼀是诵读,这是最基本的,凡要求背诵的课⽂都要背得烂熟,不要求背诵的也要读得⼗分流畅 ⼆是⽤⼼领会课⽂的意思 三是⾃⼰动⼿,积累词语。

论语教案说课稿人教版初中

论语教案说课稿人教版初中

论语教案说课稿人教版初中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论语》的基本思想和文化内涵。

- 学生能够掌握《论语》中的核心概念,如“仁”、“礼”、“学”、“政”等。

- 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够对《论语》中的观点进行分析和评价。

-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 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现代生活中实践《论语》的思想。

二、教学内容1. 《论语》简介- 《论语》的成书背景和历史地位。

- 孔子的生平和主要思想。

2. 核心思想解读- “仁”的概念及其在《论语》中的表现。

- “礼”的重要性及其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 “学”的价值和学习方法。

- “政”的理念和治国之道。

3. 经典篇章选读- 选取《论语》中的代表性篇章进行深入解读。

- 分析篇章中的文言文表达和修辞手法。

4. 现代生活中的应用- 探讨《论语》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实际意义。

- 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论语》的教诲。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对《论语》的历史背景和核心思想进行系统讲解。

2.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论语》中的观点,并进行汇报交流。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现代社会中的案例,探讨《论语》思想的应用。

4. 互动教学法: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互动式问答,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提问孔子的相关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 简要介绍《论语》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

2. 讲授新知- 详细讲解《论语》的核心思想和孔子的主要教诲。

- 通过PPT展示和板书,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3. 学生活动- 分组讨论《论语》中的特定篇章,分析其意义和价值。

- 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全班进行评价和补充。

4. 案例分析- 教师提供现代社会中的相关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论语》思想的应用。

国学经典论语教案

国学经典论语教案

国学经典论语教案国学经典《论语》是儒家学派的重要著作,是中国古代最为重要的经典之一、教学《论语》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引导学生学会与他人相处,并提供一种对人生和社会的理解方法。

下面是一份针对《论语》的教案,帮助教师进行教学设计。

教案名称:国学经典《论语》教学一、教学目标1.了解《论语》的作者、内容和意义。

2.理解《论语》中的核心思想和重要篇章。

3.学会运用《论语》中的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5.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

二、教学内容1.教学《论语》的作者、背景和写作意图。

2.分析《论语》中的核心人物和他们的思想观点。

3.研读《论语》中的重要篇章,探讨其中的思想和价值观。

4.运用《论语》中的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5.讨论《论语》中的智慧格言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重要问题,并询问学生是否了解《论语》。

3.分析《论语》的写作意图,解释为什么《论语》被称为“至圣先师语录”。

第二课:核心人物与思想观点(40分钟)1.导入:列举几个《论语》中著名的人物,并与学生一起回忆他们的故事。

2.分析《论语》中的核心人物及其思想观点。

例如:“仲尼师事孔子,孔子称之为仲由。

”3.学生分组讨论《论语》中几位核心人物的思想观点。

4.小结:总结核心人物的思想观点,引导学生认识到不同的思想观点的差异与优劣。

第三课:重要篇章的解读(50分钟)1.导入:选择一两个《论语》中的重要篇章,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朗读。

2.分组解读《论语》中的重要篇章,探讨其中的思想和价值观。

3.学生展示解读结果,互相讨论并展开现场探讨。

4.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思想和价值观如何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第四课:运用《论语》思想解决实际问题(40分钟)1.导入:提供一个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运用《论语》中的思想方法进行解决。

2.学生小组活动,针对问题进行讨论,并应用《论语》中的思想方法提出解决方案。

《论语》说课稿

《论语》说课稿

《论语》说课稿《论语》说课稿1一、说教材:《论语》十则是鲁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六篇课文,它选自我国儒家经典著作《论语》。

这是一本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语录体古藉,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课文中所选的十则,大多是简短的谈话和问答,篇幅短小,内容浅显,着重叙述了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三方面内容,具有普遍的教育意义。

本文是学生进入初中之后学习的第二篇文言文,学习本文,是对文言文的进一步熟悉和了解。

而学好本文,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有利于以后文言文的学习。

同时《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基于以上分析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能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知大意。

2、初步学习运用“加字法、换字法”等方法,理解课文。

(重点)3、能当堂背诵课文,积累成语警句。

4、联系实际,体会思想,端正态度,改进方法,提高修养。

(难点)二、说教法“教无定法而又有法”,教学方法的设计应面向全体而又注意个体差异,应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针对教材实际和学生情况,我设计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朗读法。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本文是文言文,课文要求背诵,对文言字词的理解主要是通过朗读来实现;其次本文语言简练,句式相似者较多,适宜朗读,通过朗读,从整体上感知语言,理解内容。

“教学千法读为本”,通过反复地读、大声地读、气韵畅达地读,读出古味,熟读成诵,培养学生古文的语感。

在反复的吟诵中,品味语言,感知每一句的大意,加深对每一则内容的理解。

为此我将学生读的训练分为三个层次: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懂内容,读出韵味;读出感悟,读出智慧。

2、点拨法。

根据学生的实际和年龄特征,运用点拨教学法,以突破重点。

教师针对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存在的知识障碍、思维障碍等,用画龙点睛和排除故障的方法,启发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的目的。

幼儿园国学经典《论语》教案

幼儿园国学经典《论语》教案

幼儿园国学经典《论语》教案幼儿园国学经典《论语》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论语》是中国古代圣贤孔子的经典著作。

2. 学习《论语》中的经典语录,培养幼儿的思考能力和道德修养。

3. 培养幼儿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准备:1. 《论语》的相关内容和故事。

2. 多媒体设备或翻页书籍以展示相关图片和文字。

3. 幼儿园国学经典《论语》相关活动教具。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0分钟)1. 教师向幼儿们介绍《论语》是中国古代圣贤孔子的经典著作,它记载了孔子和他的学生们的对话和言行。

2. 展示《论语》相关图片,让幼儿们观察并猜测故事情节。

3. 询问幼儿们对《论语》的了解程度,引导他们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步骤二:讲解(20分钟)1. 教师选取《论语》中的一则故事,如“论语·子罕篇:孔子见到一个死者的尸体时,悲哀地说:‘吾日三省吾身!’”。

2. 教师通过图片或文字展示该故事,解释故事中的关键词汇。

3. 教师引导幼儿们进行讨论,帮助他们理解故事中的道德意义和孔子的思想。

4. 教师提出问题,鼓励幼儿们参与讨论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步骤三:互动活动(30分钟)1. 分组活动:教师将幼儿们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则《论语》中的故事进行表演或创作一个小剧场。

2. 小组讨论:每个小组进行讨论,选择他们感兴趣的故事,并找出其中的精彩片段。

3. 角色扮演:每个小组选择角色并进行扮演,通过表演展示故事的情节和思想。

4. 表演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表演,并向其他小组展示他们的创作成果。

步骤四:总结(10分钟)1. 教师向幼儿们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论语》中的道德思想和孔子的重要性。

2. 鼓励幼儿们分享自己在学习《论语》中的收获和体会。

3. 教师为幼儿们制作一个小册子,写下他们的感受和思考。

四、教学延伸:1. 家长参与:鼓励幼儿们将自己的小册子带回家,与家长分享他们在学习《论语》中的成果。

2. 亲子阅读:鼓励家长与孩子一起阅读《论语》,并引导孩子思考和讨论其中的道德教育内容。

论语教案说课稿模板范文

论语教案说课稿模板范文

《论语》教案说课稿一、说教材《论语》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由孔子及其弟子记录编纂而成。

它包含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涉及政治、教育、伦理、哲学等多个方面,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节课我们选取《论语》中的部分章节进行教学,旨在让学生了解孔子及其弟子的思想,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说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论语》的作者、成书背景及在历史上的地位;掌握《论语》中的部分重要思想;积累相关成语和典故。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水平;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树立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尊重传统文化、传承中华美德的精神。

三、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论语》中的核心思想,如仁、礼、孝、忠等;掌握《论语》中的成语和典故。

2. 教学难点:理解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和句子结构;理解《论语》中的思想内涵。

四、说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论语》中的核心思想,引导学生理解。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论语》中的问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案例分析法: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引导学生运用《论语》中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4. 比较分析法:对比不同版本的《论语》,引导学生理解其异同。

五、说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论语》的作者、成书背景及在历史上的地位。

2. 引导学生思考:《论语》中的哪些思想对我们今天仍有启示?(二)新课讲授1. 教师讲解《论语》中的核心思想,如仁、礼、孝、忠等。

2.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各自对《论语》中某一思想的看法。

3. 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成果,强调《论语》中的思想对我们今天仍有指导意义。

(三)案例分析1. 教师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引导学生运用《论语》中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2. 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总结与拓展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论语》中的思想对我们今天仍有启示。

国学教案——论语

国学教案——论语

国学教案——论语国学教案,论语教案:《论语》导读一、教学目标:1.了解《论语》的作者、成书背景以及主要内容;2.理解《论语》中的核心思想和价值观;3.能够运用《论语》中的思想指导自己的生活和行为;4.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辨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论语》中的核心思想和价值观;2.将《论语》中的思想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简单的话题引起学生对《论语》的兴趣,例如:“你听说过《论语》吗?它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经典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它通过记录孔子及其学生的言行,传承了中国人的智慧和道德准则。

那么,《论语》中有哪些重要的思想和价值观呢?”2.导读(10分钟)3.阅读与理解(30分钟)教师分发《论语》的精选章节给学生,要求学生阅读并理解其中的内容。

随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以下问题:a.《论语》中的核心思想是什么?b.孔子的言行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c.你是否认同孔子的价值观?为什么?4.文学鉴赏与思辨(30分钟)教师选取《论语》中的一段名言或故事,让学生进行文学鉴赏和思辨。

学生可以围绕以下问题展开讨论:a.这段名言或故事中有哪些重要的意义或价值观?b.你对这段名言或故事有什么理解或感悟?c.你如何将这段名言或故事中的思想运用到你的生活和行为中?5.思考与总结(1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思考并总结本堂课的收获和心得体会。

学生可以围绕以下问题进行思考:a.你认为为什么《论语》如此重要?b.你从《论语》中学到了什么?如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c.你还想从《论语》中了解哪些内容?四、教学手段与学具准备:1.教学手段:讲授、讨论、演示、引导。

2.学具准备:电脑、投影仪、视频片段、《论语》摘录纸质版。

五、课堂延伸与拓展:为加深学生对《论语》的理解和学习,《论语》导读课可以与其他相关课程进行联动,例如中国传统文化课、文学欣赏课等。

学生可以进行更多的阅读和思考,也可以通过演讲、写作等方式表达自己对《论语》的理解和感悟。

《论语》 说课稿

《论语》 说课稿

《论语》说课稿《<论语> 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论语》。

《论语》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论语》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思想价值和文化内涵。

所选章节通常涵盖了孔子关于道德、伦理、政治、教育等方面的观点和主张。

教材的编排注重系统性和逻辑性,通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篇章,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孔子的思想体系。

二、学情分析本次教学的对象是具体年级的学生,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古代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于《论语》这样较为深奥的经典著作,理解起来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

然而,这个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具有一定的探究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我们要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准确理解《论语》中所选篇章的含义,掌握其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

能够背诵重要的章节,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文言文翻译。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诵读、讨论、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孔子的思想魅力,领悟其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智慧,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论语》中重要篇章的含义,掌握重点字词和句式,体会孔子的思想核心。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将孔子的思想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由于《论语》的语言较为简练,且时代背景与现代社会有较大差异,学生在理解和应用上可能会遇到困难。

五、教学方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韵律和节奏,培养语感,加深对文意的理解。

2、讲授法对于文中的重点字词、句式和思想内容,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扫除阅读障碍。

幼儿园国学启蒙课程之《论语》教案

幼儿园国学启蒙课程之《论语》教案

幼儿园国学启蒙课程之《论语》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论语》教材的第一章“学而”篇。

详细内容包括:学习《论语》中的经典语句,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等,并理解其背后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论语》的基本内容,感受国学的魅力。

3.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论语》中的经典语句及其背后的意义。

重点:培养学生对国学的兴趣,提高道德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挂图。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实践情景引入:邀请一位小朋友扮演孔子,简单介绍孔子及其弟子,引发学生对《论语》的兴趣。

2. 讲解(15分钟)详细讲解《论语》中的经典语句,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等,引导学生理解其意义。

3. 例题讲解(10分钟)选取一道典型例题,分析《论语》中的道德观念,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结合实际生活,分享如何践行《论语》中的道德观念。

6. 互动环节(10分钟)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孔子及其弟子对话,加深对《论语》内容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论语》第一章“学而”篇2. 主要内容: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谈谈你对《论语》中“学而”篇的理解。

“学而”篇强调学习的重要性,我们要时刻保持学习的热情,不断提升自己。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话告诉我们要珍惜友谊,学会与人相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我们为人处世的准则,要尊重他人,关爱他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论语》中的经典语句,让学生了解国学的魅力,提高道德品质。

课后反思如下:1. 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 作业设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提高人文素养。

《论语》五则教案

《论语》五则教案

《论语》五则教案教案一:《论语》导读教学目标:1.了解《论语》的作者、创作背景和主题。

2.理解《论语》的基本形式和作品结构。

3.掌握《论语》的基本思想和重要观点。

4.培养学生对古代经典文献的阅读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1.复印《论语》的相关章节,供学生阅读和讨论。

3.特制课堂辅助工具,如《论语》的思维导图等。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师生互动:询问学生对于《论语》的了解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Step 3:作品结构1.学生自读:学生自行阅读教材中的《论语》的作品结构部分。

2.教师讲解:教师对《论语》的基本形式和作品结构进行阐述,如《论语》与其他文献的异同点等。

Step 4:基本思想与重要观点1.学生自读:学生自行阅读教材中的《论语》的基本思想和重要观点。

2.学生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3.教师点拨:教师组织学生合作,互相点拨、分享各自的理解和发现。

4.教师讲解:教师对学生的观点进行汇总和讲解,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论语》的思想。

Step 5:思维导图制作1.学生操作:学生利用特制课堂辅助工具,制作《论语》的思维导图,梳理和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

2.学生展示:学生自愿展示自己制作的思维导图,并进行互相点评和讨论。

Step 6:小结1.回顾与总结:教师结合课堂讨论情况,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回顾与总结。

2.拓展任务: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阅读《论语》的相关章节,撰写读书心得。

教学延伸:1.让学生分组进行文本阅读,针对《论语》中的重要内容进行深入讨论和研究。

2.组织学生进行《论语》的现代释义翻译工作,让学生更能理解和运用其中的思想和观点。

3.布置学生进行《论语》的个人心得写作,并进行展示和分享。

教案二:《论语》中的人生观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论语》中的人生观的基本内容和重要观点。

2.理解孔子的人生哲学,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提高学生的文本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幼儿园国学《论语》入门教案

幼儿园国学《论语》入门教案

幼儿园国学《论语》入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论语》教材的第一章节,详细内容主要包括《学而》篇的经典语句,通过讲解和实践活动,让幼儿对《论语》的基本理念有所了解,感受国学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论语》的基本内容,感悟人生哲理。

2. 培养幼儿对国学经典的学习兴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论语》中的深奥哲理,将经典语句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重点:掌握《学而》篇的经典语句,培养幼儿的国学素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论语》教材、多媒体设备、图片、卡片等。

2. 学具:笔、纸、画笔、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孔子的小故事,引起幼儿对国学经典《论语》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学而》篇的经典语句,让幼儿理解其含义。

3.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将经典语句应用到实际情景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 例题讲解:选取《学而》篇的经典语句,结合实际生活进行讲解。

5. 随堂练习:让幼儿用画笔和彩色笔描绘出自己对《论语》语句的理解。

七、板书设计1. 板书《论语》入门——《学而》篇2. 内容:列出本节课讲解的经典语句,以及关键词汇。

八、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用画笔和文字描述自己对本节课所学《论语》语句的理解。

2. 答案:根据幼儿的完成情况,给予评价和指导。

九、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家长与幼儿共同阅读《论语》相关书籍,让幼儿在家庭氛围中继续感受国学魅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2. 例题讲解的深度与广度3.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启发性一、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1. 紧密联系教学内容:实践活动要紧扣《学而》篇的经典语句,让幼儿在实践中深入体会语句的内涵。

2. 注重分组合作:根据幼儿的性格、能力等因素进行合理分组,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3. 多样化形式: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故事创编、绘画等多种形式,激发幼儿的创造力。

4. 教师引导与评价: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应适时给予引导和鼓励,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从论语看国学:教案解读

从论语看国学:教案解读

从论语看国学:教案解读简介这份教案旨在通过论语的解读来探讨国学的核心思想和教育意义。

论语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被誉为中国儒家思想的经典之作。

通过深入研究论语,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和教育价值。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论语,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和价值观。

- 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个人修养,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分析能力,促进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内容第一课:论语入门- 学习论语的起源和作者背景- 介绍论语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内容- 解读论语中的经典语录和故事,探讨其中蕴含的道德和伦理观念第二课:仁爱和和谐- 以论语中的经典语录为例,讲解仁爱和和谐的概念- 分析仁爱和和谐在个人、家庭和社会中的作用和意义-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现代社会中践行仁爱和和谐第三课: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解读论语中关于修身、齐家、治国和平天下的思想- 分析这些思想对个人、家庭、社会和国家的影响-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些思想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教学方法- 阅读与讨论:学生阅读论语经典语录,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分享各自的理解和看法。

- 观看与分析:观看相关影片或纪录片,分析其中呈现的儒家思想和价值观。

- 案例研究:引导学生通过研究真实案例,探讨论语中的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教学评估- 课堂参与: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分享自己的观点。

- 个人作业:要求学生撰写论文或小结,总结他们对论语和儒家思想的理解和认识。

- 小组项目:学生分组进行研究和呈现,展示他们对论语和儒家思想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资源- 论语原文及注释- 相关影片和纪录片- 论语研究资料和学术论文结束语通过这份教案的实施,我们希望学生能够深入了解论语和儒家思想,培养他们的道德观念和个人修养,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同时,通过思辨和创新的训练,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分析能力,使他们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学教案《论语》《论语》教会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用法,了解《论语》反映的主要思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点拨,学生互动,师生互动等方法,让学生理解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用法,领会孔子勇于担当社会道义的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领会孔子“仁”的思想。

懂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凡事多站在别人的角度进行“换位”思考,与人交往中懂得相互之间需要帮助与支持,从而为树立良好的团队精神打下较好的基础。

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领会孔子“仁”的思想。

难点: 在生活中怎样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课时安排:1课时课堂教学设计一、创设情景,展开话题古代的前贤给我们留下了儒家思想及其《论语》。

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统治的思想。

儒家传统经典即六经或六艺,即《易》《书》《诗》《礼》《乐》《春秋》。

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创造者。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晚年致力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相传弟子先后有3000人,其中著名的有70余人。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礼,理想人格的核心是仁,他主张中庸之道,反对"过"与"不及"。

自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

《论语》,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

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相互谈论,是研究孔子思想的资料。

南宋朱熹把它跟《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

《论语》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章的长短不一,前后两章之间也不一定有什么关联。

关于书名的来源,班固《汉书•艺文志》中有这样的解释:"《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

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

"论lún:编纂。

语录体的特点《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书,主要体式有四种:(1)直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2)答问体,即先指出问者及所问问题,然后记录孔子的回答;(3)对话体,记录孔子跟弟子或其他人之间的对话经过情形;(4)一边记叙事情的经过,一边记录孔子的言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便是这千万条格言中的一句,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以发现这句话的被人们熟知和推崇的程度。

它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该将心比心,不要把自己厌恶,自己视为痛苦、灾祸的东西强加给别人。

但是现实生活中真正要做到这一点,却不是那么容易做的事情,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和实践前贤的至理名言。

请大家畅所欲言,用自己的话表达你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理解。

二理解原文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三感悟内容(1)克己复礼:克制自己,回复到礼的规定。

生活中,我们都会有很多欲望,有些欲望是合理的,而有些欲望则是不合理甚至不合法的。

比如教学楼前的月季花开了,我相信许多同学都有想要摘取的欲望,但是,学校的规章制度里面有明确的规定:不得损坏公物,茶花是公物,所以我们就得抵住诱惑,这样做就是仁了。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生活中,我们总是希望别人对我们好一点,但很少想到自己对别人好一点。

说一点最简单的,我们总是希望老师多关注我们一点,多关心一点,多理解自己一点,可是我们可曾想过,我们是否也曾关心过老师,关注过老师,理解老师内心的苦衷呢。

也许,我们也总希望朋友多为自己做一点事,爸妈多给自己一点爱,一点理解……或许,从今天开始,当我们想到这一个的时候,希望大家都能够想这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爱人仁其实很简单,只要你懂得爱人就可以了。

你可否意识到,你身边的每个人都很重要,你是否曾经关注过他们,比方说为我们学校的校园环境卫生默默奉献的老师,如为我们宿舍的安定和谐而苦口婆心的生管老师,如为我们学校的安全筑起第一道防线的门卫老师……当你再次遇见他们时,请问一声好,请给他们一个微笑,这样,你就已经是一个“仁”者了。

(4)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当你想要站得住的同时,也要让别人站得住;但你想要自己全面的话,也要让别人事业发达。

而不是建立在推倒别人而自己站稳了,也不是损害他人发展了自己。

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推己及人,我们想到的,别人也会想到;我们想做的,别人也会有同样的想法。

所以,只要每个人都能够以一种宽容的态度和包容的心来面对他们的时候,那么,整个社会就和谐了。

四师生互动,展开活动(一)【故事】:春秋时期,楚国有个名叫孙叔敖的人,小时候,他在路上见到一条两头蛇,赶快把蛇杀死并且深深地埋起来。

当时传说见到这种两头蛇的人必死无疑,孙叔敖哭着告诉妈妈。

妈妈问他:“那条蛇现在在哪里?”他回答说:“怕它再害别人,已经把它杀死埋起来了。

”妈妈说:“你有帮助别人的心,老天必然会保佑你。

”后来,孙叔敖不但没有死去,长大后还做了楚国的名臣。

【教师提问】:你能想象出当时孙叔敖见到两头蛇时的情景吗?请你描述一下他当时的心情。

【教师提问】:你觉得孙叔敖妈妈的话有道理吗?你怎么看待这件事情?【教师提问】:如果你是孙叔敖你会怎么做?为什么?【教师提问】:从孙叔敖的这种举动中你看出他具有什么样的品德?【教师提问】: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教师讲述】:孙叔敖见到两头蛇心情很不好,但他能站在别人的立场、站在他人的位置上思考问题,他自己碰到的不顺心的事情,不希望别人也遇到,在自己遇见麻烦后常替别人着想。

这种思维方式就是一种换位思考。

【教师总结】:换位思考:站在他人位置上思考问题,常替别人着想。

(二)心灵剧场:(选三位同学演一演)人物:李勇朋友王小海同学甲故事梗概:李勇号称班里的“大哥”,好讲哥们义气,平时待他的朋友也不错。

一天中午,李勇与班里的一位同学因意见不一致而发生争执,并一时气愤地将那位同学推倒在地。

他的好朋友王小海觉得李勇有点过分,下课后便去安慰了那位同学。

这令李勇非常恼怒。

他想:我对王小海不错,可他居然去帮助别人,太不够朋友了。

于是他扬言今后与王小海势不两立。

【教师提问】:李勇为什么气恼?【教师提问】:李勇这么做有什么不良影响?【教师提问】: 如果换位思考,假如李勇是王小海他会怎么想?假如李勇是被推倒的那位同学他会怎么想?猜一猜:故事会怎么继续下去?(鼓励同学多设想几种结局。

)【教师提问】:造成这几种不同结局的原因何在?【教师讲述】:在社会生活中,如果每个人都能站在别人的角度多想一想,多记住他人的帮助,克服偏激或走极端的思维习惯,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生活中千万不能己所不欲,却施于人,这是一种很明显的损人利己,是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是非常自私的一种做法。

我们要以一颗宽容的心对待他人,那么,我们的生活将会更加充满阳光,日子将会更加多姿多彩。

: (三)我来做选择1、考试后,全班谁的成绩最好,最好成绩是多少,你总是:A特别感兴趣,因为这关系到我的排名B无所谓C寻找自己与同学们之间的差距D恨那些成绩比自己好的同学2、在你帮助别人后,会有这种感觉:A很自豪,觉得自己生活得有价值B很后悔,觉得自己吃亏了C很自然,觉得人与人之间应该这样D下次一定找机会让他帮我(四)探究话题,价值引导【教师提问】:当你受到委曲、被人误解时,你是怎么做的? 你如何表达你的宽容? 【学生回答】:(略)【教师讲述】:宽容其实就是尊重他人,求同存异;适度忍让,体谅别人;坦诚相待,主动沟通;正视缺点,自我提高。

刚刚这几位同学就在以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宽容之心,这就十分难得。

【教师小结】:生活在团体中,如果每个人都能拥有一颗宽容的心,真正地学会了换位思考,那么我们就是拥有善良之心的人,我们就是一个能扶危帮困的人,那么,我们就能在危难之时显身手,既帮助别人又能得到别人的帮助。

【教师提问】“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你如何理解?【学生回答】:在生活中,个人的力量总是单薄的,任何个人都离不开别人的帮助。

【教师提问】:你觉得有哪些方式可以帮助他人?【学生回答】:一个会心微笑【学生回答】:一句真诚的安慰【学生回答】:一次无私的帮助【学生回答】:一句真挚的祝福【教师提问】:通过刚才同学们的回答,你能小结出相互支持的表现吗?【学生回答】:待人和善、关心他人,多考虑别人的感受,不企求回报;以实际行动帮助别人。

读读议议 (教师指名两学生配乐朗诵《盲人点灯笼》)【教师提问】:阅读“盲人点灯笼”这则故事,你有什么感想?(学生自由发挥谈感想)【教师小结】:人应该尽力去帮助别人,同时也不应一味拒绝别人的帮助,适当接受别人帮助,也是对他人的尊重和对他人所付出的爱的承认。

生活中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该将心比心,不要把自己厌恶,自己视为痛苦、灾祸的、不愿意要的东西强加给别人。

切记不可“己所不欲,却施于人”。

总结:学以致用。

了解了仁的思想,我们大可以在生活中加以施行。

也许一开始我们的力量是微薄的,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够坚持,我们能够严格要求自己,那么,以我们为中心,他人也以我们为榜样,这样,和谐校园又怎么可能建设不起来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