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vid Cooke_浅成低温热液矿床-2:中硫、低硫型
浅成低温热液金矿类型特征及成因
浅成低温热液金矿类型特征及成因作者:王东辉来源:《硅谷》2014年第13期摘要在我国金矿资源体系中,浅成低温热液金矿是重要来源,同国外同类型金矿比较,不管是资源量、数量方面,均具有较大差距。
而我国地质构造背景,有利于形成浅成低温热液金矿。
文章主要分析浅成低温热液金矿类型特征,探讨其形成原因。
关键词浅成低温;热液金矿;类型特征;成因中图分类号:P6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13-0179-011 浅成低温热液金矿的类型与特征根据相关文献显示,全球的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分布地区为:古亚洲矿区、喜马拉雅矿区、环太平洋矿区。
在1970年~1980年间,矿床学家按照矿石类型、元素、矿物与机理因素,明确划分了浅成低温热液金矿类型:高硫型、低硫型与碱性岩型,对于金矿床划分,主要采取这种划分方法。
一般而言,低硫化型主要为网脉状、脉型结构,而交代状、侵染状较少,且呈角砾状、胶状或条带状,在矿石中,主要包含石英、阴金矿、黄铁矿等,以金银、铅锌为主,该矿床主要为大气降水流体,含有碳、硫等成分,酸碱饱和度为中性。
而高硫型主要为脉状矿石、侵染状矿石,呈现脉状、角砾状与交代状围岩结构构造,含有重晶石、黄铁矿与铜矿,以金银、铜砷元素为主,该矿床主要为岩浆水流体,具有较高的酸度。
按照成矿深度、矿物组合与围岩蚀变划分为小类型,虽然存在机理差异,却按照连续系列成矿。
所以,对于规模较大金矿床,发现的小规模矿床的类型有几种。
2 浅成低温热液的金矿床成矿条件1)地球力学背景。
在板块俯冲带的岛弧、大陆弧的拉账动力学背景下,处于部分特定环境下,在海面上极可能形成该类型金矿床。
所以,该类型金矿床和挤压地球动力学背景的拉张环境相关。
2)构造条件。
该金矿床主要处于火山环境产生,金矿床和破火山口之间构造关系较为密切,少数矿床未含有火山岩出露。
区域性断裂控制这矿床产出位置。
处于多种情况下,在破火山口环状断裂、区域性深大锻炼之间的交汇部位是控矿部位,但深大断裂中不产生金矿床。
斑岩型和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成矿流体与找矿预测研究:以华南若干典型矿床为例
斑岩型和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成矿流体与找矿预测研究:以华南若干典型矿床为例导读:斑岩型和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都是重要矿床类型,二者之间通常存在紧密的时空关系,其成矿过程中都离不开热液流体。
热液流体在成矿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的同时,其演化活动痕迹(如流体包裹体)也被保存在矿体及其围岩蚀变带中,通过测试不同部位流体包裹体的温度、压力、盐度以及成分等参数,根据流体演化模型,分析其空间变化规律,可以推断热液流体活动中心,恢复成矿作用过程,进而圈定找矿靶区,即流体填图也是一种找矿预测有效方法,且具有分析矿床成因类型的优势。
本文在综述国内外成矿流体与找矿预测等前沿研究基础上,以中国华南富家坞斑岩型铜钼(金)矿、桐村斑岩钼矿,以及邱村和安村浅成低温热液金矿为例,系统总结了斑岩型和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流体特征、演化规律和金属沉淀机制,建立了从斑岩型到浅成低温热液型流体演化的“气相迁移”模型,并以福建紫金山铜金矿床为例,介绍了应用流体填图进行找矿预测的实例,研究指出紫金山深部依然存在寻找斑岩矿化的潜力。
本文研究成果为流体填图找矿勘查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工作方法。
------内容提纲------0 引言1 斑岩矿床流体特征与成矿机制1.1 初始流体特征1.2 流体沸腾(不混溶)1.3 金属沉淀机制1.4 富家坞斑岩铜钼(金)矿1.5 桐村斑岩钼矿2 浅成低温热液矿床流体特征与成矿机制2.1 成矿流体特征2.2 金属沉淀机制2.3 邱村金矿2.4 安村金矿3 斑岩到浅成低温热液流体演化3.1 成因联系3.2 流体演化4 找矿预测4.1 流体填图与找矿预测4.2 紫金山铜金矿5 结语0 引言斑岩型和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是两类具有密切时空和成因联系的岩浆-热液矿床类型,两者不仅提供了世界近70%的铜和90%的钼,同时也是贵金属金、银的重要来源,并伴生有铅锌等金属,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
对斑岩型和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的成矿流体和成矿机制研究历来备受重视。
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成矿流体特征
笔者收集 了这几个矿床的一 流 {包 本
裹 体 肃静 ( 2 , 二 个矿 J 均 一温 度 多 表 )这 术的 集 中在 小 于 30 的区 间 内 , 有 部分 高于 0℃ 也
岛弧的岩浆弧和弧后岩浆带, 个别矿床形成 于托张弧后环境, 金矿床主要在偏 张性的地 壳应力条件下形成, 少数金矿床可能在区域 挤压的条件下形成。 此类矿床形成于火山环 境 中, 受与火山作用有关 的构造控制 , 尤其
致判断包裹体的形成温度 , 早期形成的包裹
体气液 比大 , 一 均一 温度 高, 晚期 形成的包 裹 体气液比小, 均一温度低 。 而在深度上, 随深 度的增大 , 包裹体气液比增大。从表 1中小
难发 现 , j 个矿 床 的最 大 特征 就 是郜 含 这
还 作用形 成大量 的气 体 ,大 多数 HO和
呈 圆形 或椭 咧形 , 渐一 概 念 由美 国 学 者
岩型矿床之间的关系还存在疑问 , 但随着地 质事业 的发展 , 在大量浅成热液矿床深部发 现斑岩型矿化或在斑岩矿床附近找到浅成 热液矿床 , 这两者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这 已 成为不争的事实。G mm n 和 W la j a os i| s lm 提出假设解释斑岩型矿床与浅成低 温热液 型金矿伴生机理, 他们认 为, 起源于浅成斑 岩体的岩浆流体易于沸腾, 沸腾作用形成
环太平洋成矿域 ;② 地 中海 一 喜马拉雅成
矿域 ; 古亚洲成矿域。 ③ 这类矿床在我国分 布甚广 , 已成为当今 的研究热点。
1 矿 床特 征 . 有 学 者 将 浅 成低 温 热 液 金 矿 床分 为 低
HS进入气相 ,当其冷却 时就会形成低 盐
度、 富含 H 的具有岩浆和大气降水混合特
岩系统浅部 ;金 矿化作用主要与火山活动
低硫型浅层低温热液矿床成矿实例
《低硫型浅层低温热液矿床成矿实例》1. 引言低硫型浅层低温热液矿床是一种重要的矿床类型,其成矿过程和机制对矿床地质学理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以这一主题展开探讨,通过具体的矿床成矿实例,深入分析其形成过程和矿床特征,以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这一类型矿床的成因机制和地质特征。
2. 成矿实例一:某A矿床通过对A矿床的详细地质调查和野外实地考察发现,该矿床呈现出较为典型的低硫型浅层低温热液矿床特征。
其成矿岩体主要为含矿脉石英脉和硫化物矿物,矿床呈浅部分析晶岩矿化的特点。
矿化作用主要发育在次生裂隙中,矿体形态多为矿脉和矿片,分布规律较为集中。
矿床中矿石成分以黄铁矿、方铅矿为主,伴生有少量其他硫化物和氧化物矿物。
通过对该矿床的成矿特征进行分析,可以清晰地发现其典型的低硫型浅层低温热液矿床形成过程和特征。
3. 成矿实例二:某B矿床B矿床位于某地区,其成矿过程和特征与低硫型浅层低温热液矿床具有较为相似的特点。
该矿床成矿岩体为火山岩和与之伴生的热液脉石英脉,矿化作用主要发育在断裂带和裂隙中,并且矿床呈现出较为浅部的特征。
矿床中的矿物主要包括黄铁矿、辉钼矿等硫化物矿物,伴生有少量氧化物矿物。
通过对B矿床的详细观察和分析,可以深刻地认识到低硫型浅层低温热液矿床的成矿机制和特征。
4. 总结与展望通过对上述两个具体的成矿实例的分析,可以清晰地认识到低硫型浅层低温热液矿床的形成过程和特征。
本文还将对这一类型矿床的成矿机制和地质特征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以便读者能够更加全面、深刻地了解这一类型矿床。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将进一步深入探讨低硫型浅层低温热液矿床的成矿理论和地质特征,以期为矿床地质学理论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可靠依据。
5. 个人观点与理解对于低硫型浅层低温热液矿床的研究,我认为其成矿过程和特征具有重要的地质学意义。
通过对该类型矿床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地壳构造和矿床成矿规律,为矿床勘查和资源评价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田世良)
(二)、热泉模式——酸性硫酸盐硅质蚀变
“古地热系统(矿床)与现代地热系统的对比为我们了解成矿系统各种组分 的成因提供了一个线索”(D.E.怀特)。 美国内华达州汽艇泉是研究最透彻的现代热泉,对停止活动的热泉与矿床 的成因关系用浅井和钻孔进行了揭露。得出的模式: 现代硅质热泉沉积和下伏的蚀变岩相当于L.J.布坎南(1981)描述的作为 浅成低温热液系统地表产物的“氧化硅盖层”和“低pH值酸性盖层”。 热泉沉积的硅质泉华在地表为多孔状,但在深部被压实和胶结,由蛋白石 质氧化硅、玉髓、石英组成。 热泉沉积物下面的蚀变岩石原岩石玄武安山岩和花岗闪长岩,现在是呈退 色的白色粘土—明矾石—氧化硅蚀变。酸性帽由地表向下的分带:蛋白石、 方石英→蛋白石、明矾石、石英和少量黄铁矿→高岭石、明矾石、蒙脱
1.
2.
墨西哥瓜纳华托金银矿床浅成热液模式理想剖面图 ( L.J.布坎南 1981)
(一)、L.J.布坎南“沸腾”模式
4.
粘土化带(粘土质至深部绢英岩化)常表现为受构造控制的褪色蚀变带。规 模可达数千米。与贵金属矿化有关的硅化带(含石英+冰长石脉)沿着断 裂贯穿其中。矿体规模与粘土化带规模一般呈正比。 外围青盘岩化。青盘岩化(绿泥石、方解石、黄铁矿、绿帘石、沸石)是 一种早期发育的、广泛的区域性蚀变。 金银矿体出现在沸腾面附近及顶板部位,大脉状矿体可向上延伸。沸腾面 之下为贱金属(方铅矿、闪锌矿等)的低品位矿化,向下延深的石英+冰 长石脉体可以是铅锌矿体。 矿体的终止有两种情况。一是向下延伸的石英脉不含矿或含少量的黄铁矿 和磁黄铁矿;二是在深部更为常见的情况,贵金属、铅锌矿的含量低于可 采品位,少量黄铁矿和黄铜矿与之共生。无论哪种情况,方解石和冰长石 的含量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
浅成低温热液金矿类型特征及成因探析
浅成低温热液金矿类型特征及成因探析作者:胡波来源:《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年第36期摘要: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笔者对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的分类、特征和形成机理进行总结,以期更好地服务于金矿床研究和金矿找矿行业。
关键词:浅成低温热液金矿;类型特征;成因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是指形成深度小于1km和温度低于200℃的一种金矿床。
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现,其中相对规模较大的有秘鲁的anacocha金矿床、印尼的Kelian 金矿床、阿根廷的Veladero金矿床、西班牙的Rodalquilar 金矿床、我国的紫金山金矿等等。
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研究重点和研究角度对该类金矿床的地质特征、形成机理和赋存状态等进行了研究[1-2]。
基于前人研究成果,笔者对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的分类、特征和形成机理进行总结。
1 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分类及特征文献表明,世界上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矿域、地中海-喜马拉雅矿域和古亚洲矿域三个地区。
上世纪80年代矿床学家依据矿石类型、矿石矿物、成矿机理、元素组成等因素将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分为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低硫型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和碱性岩型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等三个类别,这种划分是目前金矿床研究方面最为常用的划分方法。
低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主要以脉型为主和网脉状为主,侵染状和交代状也有但较少见;该类型金矿床的结构多显示脉状、条带、胶状、角砾状等,矿石中夹杂的矿物主要有黄铁矿、银金矿、方铅矿、石英、碳酸盐类等,组合元素以金、银、锌、铅为主,铜、铯、汞等为辅;该低硫型金矿床成矿流体多以大气降水为主,同时含有挥发分硫和碳,酸碱度接近中性。
高硫型金矿床以侵染状和脉状矿石为主,网脉状也有但少见;结构构造表现为围岩胶带状、角砾状和脉状等、夹杂有各类铜矿、黄铁矿、自然金、重晶石、石腊石等,组合元素以铜、金、银、砷为主,以铅、汞、锡等为辅;成矿流体多以岩浆水为主,酸度较高。
浅成低温热液型贵金属矿床
3. 岩浆岩条件
( 二 ) 浅 成 低 温 热 液 成 矿 条 件
低硫化型矿床可能形成于与现代地热体 系相似的环境,与岩浆侵入体没有直接 的联系。 高硫化型金矿床的形成与深部侵入体的 关系密切,与成矿作用有关的侵入体侵 位较浅,有些高硫化型矿床的围岩就是 次火山岩,且与深部侵入体直接相连。
3. 岩浆岩条件
( 二 ) 浅 成 低 温 热 液 成 矿 条 件
在大多数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区,见 不到深部侵入体与金矿成矿作用的 直接联系。 有些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的下面 存在侵入体,如
– 科罗拉多的Creede矿床 – 西班牙的Rodalquilar金矿床。
现代地热体系在3km左右深部还见 不到侵入体,深部侵入体可能至少 在5km左右。
4. 地层条件
( 二 ) 浅 成 低 温 热 液 成 矿 条 件
低硫化型矿床的围岩成分范围变化大, 高硫化型矿床的围岩绝大部分是流纹英安 岩。这种关系暗示高硫化型矿床的围岩与 矿化有成因联系,围岩本身可能就是为成 矿提供热能和成矿物质的深部侵入体的一 个连续组成部分。 有些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的部分围岩是 沉积变质基底,如日本的菱刈金矿床; 我国浙江治岭头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的 矿体主要产于前寒武纪变质岩基底中。
一 、 浅 成 低 温 热 液 型 贵 金 属 矿 床
(三)高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
高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有 时金、铜共生,且两者均可形成大型矿床,这类 矿床表现为上金下铜的分带特点。 存在大量世界级的高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 如秘鲁的雅那考查(Yanacocha)Au矿 (1200tAu,10850tAg),阿根廷的费拉德洛 (Veladero)金矿(400tAu,6700tAg)。另外 典型此类矿床还包括西班牙的Rodalquilar矿床、 中国台湾金瓜石金铜矿床、福建紫金山金铜矿床、 内蒙四五牧场金铜矿、吉林九三沟金矿等。
3-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特征及在我国的找矿方向
第10卷第3期地 质 与 资 源Vol.10 No.3 2001年9月GEOLO GY AND RESOU RCES Sept.,2001文章编号:167121947(2001)0320165207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特征及在我国的找矿方向陈根文1,夏 斌1,肖振宇2,喻亨祥1,王 核1,钟志洪1,王国强1(1.中国科学院 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东 广州510650; 2.广东省旅游集团,广东 广州510020)摘 要: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形成的构造环境主要为岛弧和岛弧之后的张裂带,大多数形成于第三纪,少数矿床形成于中生代和古生代.矿石具脉状、网脉状和角砾状构造,发育有特征的矿物组合、元素分带.围岩具特征的蚀变分带.矿化围岩主要为分异良好的火山岩类.矿床形成于地表以下1000m深度范围内,成矿温度一般为200~300℃,成矿流体以低盐度的大气降水为主.结合我国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的形成条件分析,提出该类矿床在中国的有利成矿区.关键词: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矿床特征;成矿模式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P611;P612;P618151 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是金、银矿床的一种重要类型.按W・林格伦(1922,1933)对浅成热液的定义,这类矿床包括贵金属(碲化物或硒化物)、贱金属、汞和辉锑矿等矿床,矿床是在低温(小于200℃)和中压条件下从有火成喷气的含水溶液中形成的,是指发生在浅处并常在火山岩中定位的矿化体,常出现一些不协调的矿物组合,即在同一矿床中同时出现高温矿物组合和低温矿物组合.现代矿床学研究认为这类矿床普遍存在过较高的成矿温度(200~300℃),有时可达400℃,成矿压力低于112 MPa.尽管如此,现在仍然沿用了“浅成低温(ep2 ithermal)”这个术语,但概念的内涵已经发生了变化,并不意味着这类矿床必须形成于低温(如小于200℃)条件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包括火山、次火山热液矿床,热泉型矿床以及微细浸染型矿床.前两类矿床的成矿围岩通常为火山岩、次火山岩,后一类矿床的成矿围岩为碳酸盐岩和碎屑岩.本文将只讨论前两类矿床.目前比较流行的分类如下:Silberman 等(1986)将浅成热液矿床划分为高硫和低硫的富矿囊型以及高硫和低硫热泉型;Heald等(1987)分为明矾石-高岭石型(酸性硫酸盐型)和冰长石-绢云母型;Bonham(1986)将这类矿床为低硫型、高硫收稿日期:2001-05-23;修回日期:2001-08-06.张哲编辑.基金项目:国家攀登计划预选项目(编号:95-预-25)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编号:G1999043204)联合资助.型和碱性岩型.其中以Heald的分类和Bonham的分类应用最广.1 成矿背景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形成的构造环境主要为岩浆弧和弧后的张裂带.这种岩浆既可以是陆缘岩浆弧,也可以是岛弧环境.这样的构造在全球主要有3条,即:环太平洋成矿带、地中海-喜马拉雅成矿带和古亚洲成矿带.在环太平洋东西两带均发育有火山、次火山内外两条带.在环太平洋东带,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除沿美洲西海岸岩浆弧分布外,在弧后几百公里有一条平行于火山弧的弧后引张带.该带在不同地段表现形式不同,在北美,表现为盆地-山脉省,正断层广泛发育,地堑(盆地)和地垒(山脉)相间平行排列,其双峰式火山作用表明拉张应力场的存在,系弧后裂谷作用早期阶段的表现.盆岭省为北美一条长700km的裂谷系的一部分,包括哥伦比亚河玄武岩的运道岩墙和斯内克河平原西部的地堑.在南美的安第斯山脉东侧,有大片高原碱性橄榄玄武岩发育,说明在火山弧的内侧,弧后引张作用广泛存在.在西太平洋也存在两条成矿带,一条从日本列岛经我国台湾、菲律宾、加里曼丹岛、巴布亚新几内亚及所罗门群岛,形成于岛弧环境.日本的菱刈、串木野、春日,中国台湾的金瓜石矿及新西兰的豪拉基矿带,巴布亚新几内亚的波尔盖拉矿均属该成矿带.另一条成矿带分布在大陆内部,从俄罗斯鄂霍茨克北缘,经我国东北东部,南至华南地区.我国一些重要矿床如二道沟、五凤、山门、冷水坑、遂昌、治岭头、大岭口、紫金山、梅仙、嵩溪等矿床即产于这一成矿带中.在环太平洋带,虽然分布在东西太平洋两岸的浅成低温热矿床数目近于相等,但分布在岛弧和大陆边缘的矿床数明显不均衡,其中14个超大型矿床中有10个分布在大陆边缘.分布在岛弧区的矿床全部为金矿,而以银为主要开采金属的矿床只有两个分布在大陆边缘.成矿作用形成于复杂的地质环境中,一般与两个或多个方向发育的几个世代的断层或裂隙有关.矿床产出位置受区域性深大断层控制,多数情况下区域性大断层与火山口交汇部位是成矿的有利部位.大多数情况下,矿床并不直接产于深大断层中,火山口环形边界控制了某些金矿床的分布.这类矿床中均发育有断层或破裂,大多数为正断层,浸染状矿化主要产于孔隙度很高或破裂密集发育的部位,层面构造也是重要的控矿构造.如日本菱刈金矿1/3的矿石产于不整合以上的火山岩中,2/3的矿化形成于不整合以下的白垩系沉积岩基底中.最常见的区域构造环境是破火山口.破火山口环境的重要意义在于,它为年轻的热液系统提供极佳的流体通道系统,但也有一些矿床与火山口关系不密切,甚至直接产于沉积岩中的构造破碎带中,这类矿床的围岩对成矿影响不大.而Mckee (1979)统计的内华达31个破火山口中,只有2个是已知含矿的.Rytuba(1981)统计的美国西部125个破火山口中,仅有14个具有伴生矿,而这种含矿主要是因为破火山口产生了大型断裂系统,有利于对流热液和成矿液体流动所致.美国西南部第三纪火山岩区的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的放射性同位素年龄数据表明,矿石的形成年龄比形成破火山口的火山活动要年轻得多.因此,在破火山口边缘及其围岩中的构造发育岩石中,似乎热液活动原本与破火山口活动无关,但与后期的次火山岩浆活动有关.多数研究认为浅成低温热液矿床与中—新生代钙碱性火山岩区有关,包括基性—中酸性层状火山岩(安山岩),中—酸性(安粗岩-英安岩)岩流,酸性(高硅流纹岩)岩流穹隆,中—酸性破火山口和热液喷口.但Mckee(1997)统计的98个矿床中,仅有5个矿床产于硅质凝灰岩中,多数矿床产于安山质浅成岩和火山岩中.这是由于在热液活动期间,安山质火山碎屑岩具有高渗透性,并且安山岩在长期的矿化作用中遭受断裂作用形成弧形或反弧形构造,并发育张裂隙和扩张孔所致.从环太平洋带14个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的形成围岩看,其中有8个矿床与从流纹岩到安山岩的钙碱性火山岩有关.2个矿床与高钾钙碱性火山岩有关,1个矿床与岛弧拉斑玄武岩有关.这些矿床中,有3~4个矿床形成于爆破角砾岩中,3~4个矿床形成于流纹穹状杂岩中,1~2个矿床形成于火山灰流中,1个矿床形成于经历矿化事件的具崩塌构造的小型层状火山岩中,其他矿床形成于不确定的火山岩背景中.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的成矿时代一般较新,大多数形成于第三纪.形成于太平洋东岸岛弧的矿床比西岸大陆边缘的矿床平均年龄要晚.东太平洋岛弧区金矿床的形成年龄一般小于20Ma,美洲西部的成矿年龄主要为39~10Ma.我国东部浅成低温热液金、银矿床的成矿年龄为145~67Ma,如二道沟金矿、五凤金矿、浙江遂昌金矿、福建紫金山金矿、粤东北嵩溪银锑矿等均形成于J—K.这段时期可能是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形成的又一个重要时期.加拿大科迪勒拉西部的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就形成于早侏罗世岛弧火山活动末期的安山岩中.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形成年龄较新的原因可能是由于这类矿床形成较浅,容易被剥蚀,矿床不易被保存造成的.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保存下较早时期的矿床,如北美阿巴拉契亚造山带和澳大利亚北昆士兰地区和Lachlan造山带的一些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其形成时代为古生代.我国新疆北部的阔尔真阔腊金矿、阿希金矿形成于泥盆纪和石炭纪.乌兹别克斯坦石炭-二叠纪造山带火山岩地区有碲化物产出.随着时代变老,矿床数目越来越少,在前寒武纪地体中,浅成低温型金属矿在加拿大安大略的Cobalt地区,苏必利尔湖的Silver湾,和加拿大西北地区的大熊湖、Bathurst湾区的那些小而富的银-钴-镍矿床就表现出很多这类矿床的地质特征.某些太古宙绿岩型金矿,如安大略省的Hemlo的那些矿床和南非的Muchison山脉的那些矿床,具有特征的低温浅成热液元素组合,包括Sb、Hg、Bi、As.这些矿床可能代表一种与大陆火山伴生的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的太古宙原始同类物.2 浅成低温热液型金、银矿床的基本特征(1)矿床形成于近地表.矿化最大深度不超过地表下1000m,矿体可以具有相当大的长度,但在垂向上的长度平均为350m.很少超过600m.底部在661 地 质 与 资 源 2001年无矿围岩中或向下穿到次经济带中的矿带中,含有贱金属硫化物.(2)脉状、网脉状和角砾状构造是矿床中的主要矿石构造,还有条带状、壳状、多孔状、晶簇状,以及由片刃方解石组成的网格状构造.(3)矿床形成于张性构造环境,区域内具有良好的张性断裂体系和正断层.这些断裂系统通常与大规模的火山塌陷构造伴生.(4)矿化常常发生在具有良好分异的火山岩区、陆上火山碎屑岩和许多小型的次火山侵入体内.在未被强烈剥蚀的热液排放中心,有时见到热泉矿床和火山喷气现象.(5)矿石与共生矿物在开放的裂隙中沉淀,矿物沉积的重复循环比较常见.矿石矿物为细粒,但常有粗粒的结晶良好的脉石矿物的次生加大边.某些交代结构也常见,并以石英交代方解石呈假象为特征.(6)金、银是主要的有用金属,同时还有较高含量的汞、砷、锑及微量的铊、硒和碲.金、银比的范围大,银的丰度明显高于金.主要矿石矿物为自然金、自然银、银金矿、螺硫银矿和含银砷碲硫盐,局部有硫化物的富集.常见方铅矿、闪锌矿,铜常以黄铜矿形式出现,但在有些矿床中形成硫砷铜矿、黝铜矿和砷黝铜矿,有些矿床中还出现大量的辰砂、辉锑矿和硒化物.(7)脉石矿物主要由石英、方解石及少量的萤石、重晶石、绿泥石、白云石组成.硅以多种形式出现,最常见的是石英,也可见蛋白石、玉髓和方石英.(8)矿床含有一套矿石元素和微量元素异常: Au、Ag、Sb、Hg、Ti、Mo、W、Cu、Pb、Zn、Te、B和F.矿石元素在垂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带,Cu、Pb、Zn、Ag异常经常形成于矿体的下部,近地表的元素有Sb、Ti、Hg、Ba、As和F等.矿石元素还出现侧向分带,Hg、Mn和部分贱金属元素在蚀变带的周围形成分散晕.在西太平洋岛弧地区的新生代火山岩型金矿区往往为活动地热区,在其地表径流中高度富集有特征的矿石元素和微量元素Au、Ag、As、Sb、Hg、W和Ti.其高温区的元素异常垂直分带为:As、Sb、Au、Ti富集在近地表,Ag、Se、Te、Bi、Pb、Zn、Cu、Co主要富集在地热系的深部.(9)热液蚀变明显.贵金属矿化常与硅化有关.硅化带的两侧可以是伊利石-绢云母蚀变和黏土化,这些蚀变都归属于大的青磐岩化蚀变内.在深部,脉状构造内含有冰长石;靠近地表,可以是大规模的泥化带为主,其中含有明矾石.有些矿床具有铝质的高级泥化蚀变组合,含有高岭石、绢云母、叶腊石,与同源硬水铝石、锐铁矿.但是不同类型的浅成热液矿床又可具有不同的特征,我们这里按低硫化型、高硫化型和碱性岩型3种类型来描述.211 低硫化矿床就火山岩为围岩的低硫化型浅成热液矿床而言,围岩是典型的钙碱或碱钙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安岩或流纹岩.不论是低硅还是高硅,这种矿床形成的地区总是有流纹岩,它们作为主岩并没有什么意义.目前仍然认为流纹质火山作用与低硫化贵金属矿床具有空间关系,与这类矿床共生的高硅质流纹岩含有较高的Mo、W、F、Ni、Sn,在某种意义上印证了Burt等提出的这类矿床产于含钼斑岩成矿系统的上部的说法.矿石形成于开放的充填空间中,具有脉状构造特征.胶状条带、壳状、梳状构造、角砾化构造及一些交代组构是这类矿床的典型组构.矿石矿物主要有自然砷、自然铋、汞化物、金银矿、银硫化物、硫盐、银硒化物、贱金属硫化物等.其中能反映热液流体氧化-还原状态的矿物,如毒砂和富铁闪锌矿是典型的低硫化态矿物,它们在低硫化矿床中常见,而在高硫化矿床中则少见或罕见.围岩蚀变作用是由于p H近中性的热水产生的,主要包括冰长石化、硅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泥化和青磐岩化.蚀变矿物组合具有分带现象,在紧靠脉、网脉和裂隙附近的蚀变矿物有石英、冰长石、方解石、白云石、含锰碳酸盐和硅酸盐,少量氟石和重晶石.在脉边缘的蚀变组合及裂隙蚀变包括高岭石、伊利石、绢云母、绿泥石、蒙脱石、钠长石、方解石、沸石.少数矿床中有绿帘石化、高岭石化和绢云母化大量形成于脉状构造上盘,这种蚀变反映H2S 在矿液沸腾期间转变为蒸气相.泥化和绢云母化基本被限制在脉岩带中,在地表常形成热泉及硅华.含矿流体呈中到弱酸性,具低盐度(10%~5% NaCl),CO2、CH4含量变化大,低硫,成矿温度为200~300℃,形成深度从小于400m到600m左右. 212 高硫化矿床对以火山岩为容矿岩石的浅成热液矿床来说,其围岩主要是钙碱性安山岩、英安岩、流纹英安英,偶见低硅流纹岩.在空间上与矿床共生的火成岩是斑761第3期 陈根文等: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特征及在我国的找矿方向 岩,典型的斑晶矿物包括斜长石、正长石、角闪石、黑云母及辉石类,这些斑岩、中性火山岩通常形成流纹-穹隆组合.这类矿床含丰富的硫及硫酸盐和硫化物,具有特定的矿石矿物(硫化物)组合,如Hg、As的硫化物、、硫砷铜矿-四方硫砷铜矿组矿物、砷黝铜矿-黝铜矿组矿物、辉铜矿、自然银、银硫化物和硫盐、贱金属硫化物、碲化物等.高硫化矿床的成矿流体可能与围岩蚀变流体不同.围岩蚀变在先,其流体呈酸性;成矿作用在后,其流体为中性.因此矿床中含有酸性条件下稳定的矿物,如明矾石、高岭石、迪开石、叶腊石、硬水铝石和绿黄晶.这些矿物组合构成了高硫化环境下初期淋滤过程形成的高级泥质蚀变组合.遭受酸性蚀变最强烈的岩石是一种被称为多孔硅化岩的二氧化硅残余,它常常是赋矿岩石,并伴有一个高级泥质蚀变晕,该蚀变晕向外依次形成伊利石、伊利石/蒙脱石或蒙脱石分带.典型的蚀变组合为泥化、石英-高岭石-钾云母、石英-伊利石-蒙脱石、石英-高岭石、明矾石-重晶石-叶腊石等.其蚀变分带特征为:在矿化构造及筒状构造中为硅化、石英-自然硫-重晶石、石英-叶腊石-氟氯黄晶组合,在高级泥化带附近为高岭石和绢云母等组合.高硫型矿床的矿石组构变化较少,最为显著的特征是残余(多孔状)石英块体,成矿溶液由200~250℃的酸性流体淋滤形成,在这种条件下不能形成硅化.213 碱性岩型矿床矿床的围岩以正长岩、响岩、橄玄岩、粗面岩为主,形成于各种环境中,如低平火山口—破火山口.碱性岩组分为:SiO2>45%,Na2O+K2O>8%, Na2O/K2O<1,Fe2O3>117FeO,Au>10×10-9等.矿石矿物组合包括:Ag-Au的碲化物、银金矿、毒砂及含Hg、Sb的硫化物.含硫盐及一些贱金属硫化物.蚀变作用包括硅化、碳酸盐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泥化.蚀变矿物分带表现为:近脉体蚀变矿物为石英、萤石、方解石或白云石、冰长石;脉边缘蚀变为钠长石、绿泥石、碳酸盐、绢云母、蒙脱石和伊利石.浅成低温热液矿床中碱性岩型矿床比较少,研究得也不多.根据P1Heald等的研究,低硫系列矿床与他本人划分的冰长石-绢云母型矿床可以对比,高硫化系列相当于他划分的酸性硫酸盐型矿床.这两种矿床的区别主要在矿物组合上:冰长石-绢云母型矿床的矿物组合以绢云母蚀变占主要地位,有冰长石,此外有时有高岭石,常有硒化物,存在含锰的脉石矿物,常有绿泥石,无辉铋矿和硫砷铜矿;而酸性硫酸盐型矿床则相反,含硫砷铜矿、黄铁矿、铜蓝,广泛发育明矾石,数量较多的高岭石,无冰长石、硒化物,锰矿物和绿泥石稀少,有时有辉铋矿等.另外,两类矿床中矿石沉淀与容矿岩石就位的时间关系也不同.据研究,酸性硫酸盐型矿床的矿石一般富含硫化物,矿石的沉淀看来发生在容矿岩石就位后不久(时间差小于015Ma).而冰长石-绢云母型矿床的矿石沉淀作用几乎总是比容矿岩石的形成晚1 Ma以上.在尤里卡矿区,容矿岩石形成与矿石沉淀之间的时间间隔为12~15Ma.在矿床的矿化规模上,每个矿区内,矿床的侧向延伸(1~200km)远超过垂向延伸(200~1000 m).酸性硫酸盐型矿床的垂向延伸一般不到500m,而冰长石-绢云母型矿床的垂向延伸范围可达1000 m,其侧向延伸也比酸性硫酸盐型矿大得多.3 成矿成因和矿床模式对成矿溶液的来源,早期以岩浆水为主的观点受到了挑战,矿床的流体包裹体和稳定同位素资料研究认为,浅成低温热液矿床是由相对较稀的、近中性到弱碱性的氯化物水溶液(5%NaCl当量以下),经过沸腾或发泡放气、流体混合及氧化作用形成的,其形成温度一般为200~300℃,最常见的是230~260℃.流体在上升或侧向迁移过程中的沸腾或混合是2个重要的冷却过程.Pergera金矿床的流体化学研究表明,成矿流体同时经历了岩浆热液金成矿的初始阶段,其中存在超高盐度的流体包裹体(32%NaCl当量),这些流体代表着冷却下来的饱和盐度的岩浆源.同时在整个成矿过程中存在一种低盐度的被认为是大气起源经过演化的地下水.说明早期成矿溶液为以岩浆水为主,晚期成矿溶液以大气降水为主.目前在一些地区观察到的地表热泉大部分为大气降水来源.对成矿溶液来源的研究,多利用氢、氧、碳同位素示踪研究,近年来逐渐引入了2He-40Ar法及矿物包体中的N2、He、Ar等微量气体组成研究成矿溶液的来源.矿石铅同位素研究认为,很多浅成热液型矿床中的成矿物质来自上地壳中,铅同位素组成落在造山带演化曲线之上,也有一部分铅同位素组成与其周围的861 地 质 与 资 源 2001年火山岩组成极为相似,铅的来源可能与火山岩或岩浆流体有关.现已对各种浅成低温热液矿床作了研究,分别对不同矿床的成矿模式作了总结,L1J1Buchanan[1]在综合了北美60多个产于火山岩系中的浅成低温热液金银矿后,建立了“瓜那华托矿床综合性浅成火山热液金银矿床成矿模式”.该模式试图对整个浅成热液矿床的特点作出概括,其主要思想为含矿溶液是由对流水体形成的,对流水体中的水,主要是大气水.当这种水循环到深部火山-沉积堆积物时,形成热水,并溶解了金属钾、钠、氯化物和硫,形成低盐度的热液.这些热液在下部热力作用下,通过裂隙系统上升.由于含矿热液存在较大的内压力,当上升到地表附近时,将发生沸腾.这种沸腾可以多次发生,并且在不同时期内沸腾面的位置不一样.沸腾作用一方面形成爆破角砾,在断裂隙附近形成细脉和网脉,从而形成一个在沸腾面以上发育的漏斗状构造系统,及由下部大脉构造和上部小脉构造和网脉组成的构造体系.由于沸腾作用,使成矿溶液本身的物理化学条件发生剧变,一方面使金属矿物沉淀出来,一方面与围岩反应发生围岩蚀变.在沸腾面控制下,下部形成贱金属矿床,沸腾面之上形成贵金属矿床.这种沸腾作用是周期性发生的,早期是强烈的沸腾期,接着是无沸腾期或大大缓解的沸腾期,这样才有利于形成矿化分带.在热液上升过程中,周期性沸腾使金属矿物沉淀.该成矿模式的另一个特点还在于,提出了一个系统的矿物和蚀变分带型式,因此受到了矿山地质工作者的欢迎.但该模式也遭到了异议,特别是在实际研究中仅有少数矿床具有沸腾作用的迹象.还有些现象用沸腾作用不能解释,如日本菱刈金矿,常发现在较小范围内热液温度可由250℃变到200℃,这样快的冷却速度不能简单地利用沸腾作用来解释,也可能是与冷水混合的结果.冰长石和高岭石细粒集合体偶尔出现在石英脉中,这与正常情况不符.正常情况下,冰长石和高岭石多为绢云母稳定带所分隔,两者不平衡共生.但如果在150~200℃条件下,且石英超饱和,冰长石、高岭石也可以是稳定的组合.在本古矿脉中发现的特水硅钙石,表明其形成于石英相对饱合的水中,因此特水硅钙石的存在和冰长石、高岭石的共生表明上升流体的快速冷却.Berger等[2]根据对世界上许多生产矿床的研究,提出了浅成热液贵金属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概念模式,分别对热液在不同的条件下的活动方式进行了总结,提出了3个表示浅成低温热液体系热液流动方式的主要流体力学单元:(1)近地表至热泉喷口单位;(2)上升、自由流动、向地表开放的(物理上是开放的,化学上是封闭的)热液单元;(3)周期封闭或抑制的流体单元,其中封闭有热液胞及一些侧向流体.并据此建立了3个对应的模式.热泉沉积模式认为贵金属是在热液系统的近地表部分沉积的,热液在地表表现为热泉、喷气孔或间歇泉,并形成硅华,泉华下面是强烈的硅化带、酸性硫酸盐及黏土蚀变带.开放对流模式认为,大气水向下运动中,受下部侵入体的热作用,沿开放通道上升,当体系压力超过围压时,开始发生沸腾,使H2S和CO2等溶液气体从溶液中析出,p H值发生变化,温度降低,因而发生沉淀作用.上面较冷的水或者先期形成的不渗透蚀变产物,可以使析出的水蒸气和其他气体重新凝结并发生氧化,产生酸性淋滤溶液,使岩石蚀变.这种模式强调,控制热液向上运移的构造通道是开放的,可以使热液不断向上迁移.叠置热液胞模式提出,热液在向上运移时受到了上部不透水层的阻挡,使溶液发生侧向运动.在透水带,因矿物沉淀引起的热液通道周期性封闭.当流体的内压上升超过围岩的强度时,流体冲破围岩,喷出地表,形成构造裂隙并伴随有广泛角砾发育.由于溶液的叠加、周期性重复的成矿作用,以及早期矿物的溶解交代,形成复杂的矿物沉淀次序.Sillitoe[3]根据对环太平洋斑岩型矿床和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的研究,提出浅成低温热液矿床与斑岩型矿床相伴生的成矿模式,认为一些浅成热液矿床是斑岩型矿床的高位体系.如美国北布莱克山第三纪火山岩中的金矿床,在不整合面以上,成矿温度低于300℃,矿化分为两个阶段,第1阶段为石英-黄铁矿-辉钼矿-斜方辉铅铋矿-硬石膏-磁黄铁矿-黄铁矿组合,第2阶段为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黝铜矿-黄铜矿-冰长石组合,为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向深部温度增加到350℃,金属分带为Cu-Zn-Pb -Ag-Au-Mo-Bi,表明深处矿化作用为与斑岩有关的深成中温热液环境.此外Bonham[4]、Cunning2 ham(1991)还分别建立了酸性硫酸盐型、冰长石-绢云母型、碱性岩型及玻利维亚火山穹隆贵金属矿床的成矿模式.4 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在我国的分布及找矿方向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在我国主要分布在3条成矿带961第3期 陈根文等: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特征及在我国的找矿方向 。
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田世良)
1.
2.
墨西哥瓜纳华托金银矿床浅成热液模式理想剖面图 ( L.J.布坎南 1981)
(一)、L.J.布坎南“沸腾”模式
4.
粘土化带(粘土质至深部绢英岩化)常表现为受构造控制的褪色蚀变带。规 模可达数千米。与贵金属矿化有关的硅化带(含石英+冰长石脉)沿着断 裂贯穿其中。矿体规模与粘土化带规模一般呈正比。 外围青盘岩化。青盘岩化(绿泥石、方解石、黄铁矿、绿帘石、沸石)是 一种早期发育的、广泛的区域性蚀变。 金银矿体出现在沸腾面附近及顶板部位,大脉状矿体可向上延伸。沸腾面 之下为贱金属(方铅矿、闪锌矿等)的低品位矿化,向下延深的石英+冰 长石脉体可以是铅锌矿体。 矿体的终止有两种情况。一是向下延伸的石英脉不含矿或含少量的黄铁矿 和磁黄铁矿;二是在深部更为常见的情况,贵金属、铅锌矿的含量低于可 采品位,少量黄铁矿和黄铜矿与之共生。无论哪种情况,方解石和冰长石 的含量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
(二)、热泉模式——酸性硫酸盐硅质蚀变
“古地热系统(矿床)与现代地热系统的对比为我们了解成矿系统各种组分 的成因提供了一个线索”(D.E.怀特)。 美国内华达州汽艇泉是研究最透彻的现代热泉,对停止活动的热泉与矿床 的成因关系用浅井和钻孔进行了揭露。得出的模式: 现代硅质热泉沉积和下伏的蚀变岩相当于L.J.布坎南(1981)描述的作为 浅成低温热液系统地表产物的“氧化硅盖层”和“低pH值酸性盖层”。 热泉沉积的硅质泉华在地表为多孔状,但在深部被压实和胶结,由蛋白石 质氧化硅、玉髓、石英组成。 热泉沉积物下面的蚀变岩石原岩石玄武安山岩和花岗闪长岩,现在是呈退 色的白色粘土—明矾石—氧化硅蚀变。酸性帽由地表向下的分带:蛋白石、 方石英→蛋白石、明矾石、石英和少量黄铁矿→高岭石、明矾石、蒙脱
高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高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围岩主要是流纹英安岩、钙碱性安山岩、英安岩,偶见低硅流纹岩。
在空间上与矿床共生的侵入岩是斑岩,这些斑岩、中酸性火山岩通常构成流纹-英安岩穹隆。
金矿化与淋滤的残余多孔状硅核密切相关,矿体主要呈不规则体型,矿石主要呈浸染状构造为主、可见角砾状、脉状构造,少量网脉状。
矿石矿物有黄铁矿、硫砷铜矿、黄铜矿、砷黝铜矿、铜蓝、自然金、碲化物等;脉石矿物有石英、明矾石、重晶石、高岭石、叶蜡石等。
成矿元素以Cu、Au、Ag、As 为主,Pb、Hg、Sb、Te、Sn、Mo、Bi 为辅。
围岩蚀变发育,是由酸性、氧化流体形成,核部为遭受强烈酸淋滤的残余多孔状硅核,它是主要的赋金岩石,其外为高级泥化带(主要由明矾石和高岭石组成、还有迪开石、叶腊石等)、再向外为泥化带(伊利石化、蒙脱石,少量绢云母化);最外带为青磐岩化。
成矿流体以岩浆水为主,性质为氧化、酸性流体,pH 值小于2,盐度小于5% wt%NaCl。
高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有时金、铜共生,且两者均可形成大型矿床,这类矿床表现为上金下铜的分带特点。
存在大量世界级的高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如秘鲁的雅那考查(Yanacocha)Au 矿(1200tAu,10850tAg),阿根廷的费拉德洛(Veladero)金矿(400tAu,6700tAg)。
另外典型此类矿床还包括西班牙的Rodalquilar 矿床、中国台湾金瓜石金铜矿床、福建紫金山金铜矿床、内蒙四五牧场金铜矿、吉林九三沟金矿等。
西班牙的Rodalquilar 矿床Rodalquilar 高硫化型金矿床(10t Au)位于西班牙东南部的地中海海岸,该。
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的研究进展
地质大会上矿床组的论文多数是关于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成 矿方面的;我国于1999年召开了“隐爆角砾岩及相关金矿床” 研讨会;2003年在希腊雅典召开的第七届国际矿床地质大会 (Society for Geology Applied to Mineral Deposits)与浅成 低温热液型金矿有关的论文达36篇,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相继被推出。
流 纹 质 凝 灰 岩 (
) ,
)
安 金 矿 区 地 质 略 图
4-
;
碳酸岩 冰长石
冰长石
低 硫 化 型 矿 床 的 典 型 蚀 变 矿 物 冰 长 石
-
冰长石
冰长石
• 近年来,随着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Hedenquist等(2000 提出了其矿床特征介于高硫化型(HS)与低硫化型(LS)之间 的中硫化型( Intermediate sulphidation,缩写为IS)矿床。 通常情况下,低硫化型矿床含黄铁矿、磁黄铁矿、毒砂和 高铁闪锌矿,高硫化型矿床含黄铁矿、硫砷铜矿、铜蓝, 而中硫化型矿床为一套具有中等硫化状态的矿物组成:“黄 铁矿、黝铜矿/砷黝铜矿、黄铜矿和低铁闪锌矿”。与富 金的低硫化型矿床相比,中硫化型矿床富含Ag和贱金属, 多数情况下可能反映了盐度的差异。Deyell等(2003)在 对菲律宾凯利(Kelly)Au-Ag矿床不同阶段的矿物组合进行 了详细的研究后认为,该矿床早期富集贱金属,到中期富 集砷黝铜矿黝铜矿,而晚期则叠加了硫砷铜矿,提供了从 中硫化→低硫化→高硫化热液系统演化的一个典型实例。 西班牙阿尔马利亚(Almeria) 地区的帕莱—伊斯里卡(PalaiIslica)Au-Cu 矿床也记录有高硫化型和中硫化型矿体,中 硫化型矿体位于向斑岩型矿床转换的深度,而高硫化型位 于其上。但是,对于上述的中硫化型矿床,Cooke 等 (2003)建议只将其用于硫逸度的描述,不作为浅成低温 热液型矿床的一个次级类型。
高温中温低温热液脉型矿床特征。
(一)中温热液脉型金矿床
(造山型金矿) 1、矿床规模大、品位较高; 2、多产于太古代绿岩带中; 3、围岩岩性变化大; 4、与火成岩关系复杂; 5、变质程度:中-高级变质相; 6、构造控矿-韧性剪切带; 7、金产于石英脉之中,围岩中也有; 8、黄铁矿最多,也见其他硫化物及氧化物。
(二)中温热液脉型铅、锌矿床 中温热液脉型铅、 热液脉型铅
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类型:
1、浅成低温热液型贵金属矿床
(1)高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金铜矿床 (2)低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金银矿床
2、卡林型金矿床 、 3、密西西比河谷型铅、锌矿床 、密西西比河谷型铅、
4、似层状汞、锑矿床 、似层状汞、
(1)似层状汞矿床 (2)似层状锑矿床
1、浅成低温热液型贵金属矿 (epithermal deposits) 定义: 指产于陆相火山岩系中,绝大多数情况下成矿温
定义:是一种主要产于碳酸盐建造中的微细浸染型金矿床。 特点:
(1)品位低、规模大; (2)矿体与围岩界线不清; (3)Au呈显微、次显微形式分散产出; (4)发育低温矿物组合; (5)典型元素组合:Au,As,Hg,Sb,Tl. Ag/Au低;浅金属少; (6)典型实例:美国内华达州(>2000t)、犹他州;中国 滇黔贵川陕甘地区。
低温热液矿床特点
①T=200-500C;P<107Pa;h=几百米―0; ②无深成岩浆岩出露; ③矿体受各种断裂、裂隙控制,形态复杂; ④围岩蚀变:高岑土化、明矾石化、硅化、绢云母化碳酸 盐化、重晶石化、石膏化等; ⑤矿种:辰砂、自然银、自然金、辉锑矿、雄黄、雌黄, 其他硫化物等; ⑥细粒结构、胶状结构;脉状、条带状、浸染状等构造; 矿床规模大、小型为主; ⑦成矿方式,充填或交代作用。
分析浅成低温热液矿床:时空分布和构造环境
分析浅成低温热液矿床:时空分布和构造环境摘要:浅成低温热液矿是金矿床的重要类型,经过多年的发展,关于浅成低温热液矿的研究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也是未来一段时间内国内外矿床界研究的一个重点问题。
为了能够帮助人们更好的了解浅成低温热液矿的属性、开采以及分布,文章就浅成低温热液矿的形成环境、时空分布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关键词:浅成低温热液矿床;时空分布;构造环境浅成低温热液矿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矿产类型,经过相关学者研究证明,在储藏量超过150吨的金属矿床中,浅成低温热液型占据13%的比例。
一般认为,浅成低温热液矿形成于三种构造环境,具体包含大陆边缘弧、大陆边缘弧后拉张区域和伸展区域。
在综合分析矿床的基本属性后,着重了解到这类矿床分布在环太平洋地区的喜马拉雅地带,从空中角度去看,矿床和大洋俯冲带基本上处于一种平行的状态。
在华北边缘,至少有十三个矿床被报道是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多分布在太行山北部和辽东地区,矿产资源会在总体上构成一个东西走向的成矿带。
在大地构造的角度去看,成矿位于古代亚洲构造和太平洋构造交会地区,在严格意义上不属于环太平洋。
因此,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到底形成于怎样的构造背景,其成矿作用和特征如何成为相关人员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一、浅成低温热液矿床所在地区的地质背景华北克拉通北缘是中国路堤古老的地质单元,在经过多次的地质结构演变之后,一些山地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有一些地区的山地结构形成了统一的变质基底。
经过多年的演变发展,华北克拉通边缘的构造演化划分为三个回旋结构,第一个时期是早期的寒武纪。
寒武纪时期是变质基底形成的关键时期。
第二个时期是晚前寒武纪变质基底的形成。
晚前寒武纪古生代的陆缘构造演化。
第三个时期是中—新生代陆陆碰撞和陆内构造演化的时期。
在早期寒武纪的时期,高热流数值使得华北拉通北缘发生了强烈、广泛的镁铁质-超镁铁质岩浆作用,最终形成了第一次的绿岩带。
在绿色岩带入侵的时候会形成花岗绿岩地体。
浅成低温热液金矿研究现状及其趋势
第1卷 第3期1995年9月黄金地质GOLD GEOLOGYVo l.1 No.3Sep.,1995浅成低温热液金矿研究现状及其趋势庞奖励(中国科学院贵阳地球化学研究所 贵阳 550002)摘要 浅成低温热液金矿指产于陆相火山岩系中或相邻岩石中,形成温度低于300℃(150~300℃),成矿流体是大气降水与岩浆热液形成的混合热液的一类金矿床。
近几年对浅成低温热液金矿研究结果突破了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只形成于中—新生代火山岩系中的概念,在石炭纪陆相火山岩中发现了浅成低温热液金矿。
浅成低温热液矿床一般产于岛弧环境或大陆边缘环境的中—酸性陆相火山岩系及相邻岩石中。
根据矿物组合及蚀变特征,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可分为高硫型、低硫型和碱质型3类,按成矿地球化学条件及矿物组合分为明矾石-高岭石型和绢云母-冰长石型。
关键词 矿床类型 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 浅成低温热液金矿是金矿床中十分重要的类型之一,在成矿理论研究方面也是发展最快、成果最多的,是目前金矿地质学研究的热点,有关矿床方面的杂志刊登了大量这方面的研究成果,1992年召开的第29届国际地质大会上矿床组的论文多数是关于浅成低温热液成矿方面的。
浅成低温热液成矿理论研究之所以发展这样快,主要与下列背景有关:(1)80年代发现的10个超大型金矿中,一半是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并在90年代还有发现,像日本的菱刈金矿、巴布亚新几内亚的波尔盖特金矿、利希尔岛金矿、智利北部的拉科伊帕金矿、中国的紫金山金矿等。
(2)金银价格稳中有升及冶炼技术的提高,使一些低品位矿石能够利用。
(3)金的分析技术达到了10-9级。
根据近几年大量的关于浅成低温热液成矿理论研究成果,从浅成低温热液金矿的含义、形成的地质地球化学背景、矿床类型及研究趋势等几个方面概括浅成低温热液金矿研究现状以及发展方向。
1 浅成低温热液金矿的范畴浅成低温热液矿床(epithermal)一词原意(据Schmitt)是指发生在浅处并常在火山岩中定位的矿化,常出现一些不协调的矿物组合,即同一矿床中低温矿物组合和高温矿物组合同时出现。
(完整版)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
❖ 二.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一般特征及分类
❖ 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epithermal deposits)最 初由林格伦(1933)将其定义为形成深度小于1km 和温度低于200℃的一类矿床。但现在这个概念的 内涵已经发生了变化,目前主要特指产于陆相火山 岩系中或相邻岩石中,绝大多数情况下成矿温度小 于150℃,极少数情况下可达300℃,矿床的形成深 度主要集中在地表到地下1km,个别情况下可达 2km。成矿流体主要为大气降水与岩浆水的混合热 液(多数以大气降水为主)的一类金、银(多金属) 矿床。形成于拉张构造动力学背景条件下,与中温 热液脉型金矿形成的挤压背景条件存在显著区别。
❖ (2)该类金矿具有规模较大、伴生组分多、矿化集中、延 伸大、埋藏浅、易采易选等特点,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 (3)金银价格稳中有升及冶炼技术的提高,使一些低品位 的矿石能够利用(目前金的分析技术已达到10-9级)。
❖ 虽然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已成为我国金矿资源的
重要来源之一,但与国外同类型金矿相比,无论从 数量还是资源量上仍有很大差距。对比研究表明, 中国的地质构造背景有利于形成这类金矿床。我国 东部环太平洋带、青藏—三江、北部天山—蒙古— 兴安,秦—祁—昆成矿带等均具有形成该类型金矿 的有利条件,是寻找该类型金矿的重点地区,因此, 深入研究隐爆角砾岩型金矿床地质特征,探讨成因、 成矿机制、系统分析角砾岩型金矿赋矿规律,不仅 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对指导该类型金矿勘查 具有实际意义。
高温中温低温热液脉型矿床
Vein type deposits
3、低温热液(脉状)矿床 1、高温热液脉状矿床
(1)云英岩型钨、锡石英脉型矿床 (2)钠长石型稀有、稀土元素矿床
3-1、浅成低温热液型贵金属矿床
(1)高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金铜矿床
(2)低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金银矿床
2、中温热液脉状矿床
(1)中温热液脉型金矿床 (2)中温热液脉型铅锌多金属矿床
低温热液矿床特点
①T=200-500C;P<107Pa;h=几百米―0; ②无深成岩浆岩出露; ③矿体受各种断裂、裂隙控制,形态复杂; ④围岩蚀变:高岑土化、明矾石化、硅化、绢云母化碳酸 盐化、重晶石化、石膏化等; ⑤矿种:辰砂、自然银、自然金、辉锑矿、雄黄、雌黄, 其他硫化物等;
⑥细粒结构、胶状结构;脉状、条带状、浸染状等构造; 矿床规模大、小型为主;
(二)中温热液脉型铅、锌矿床
1、围岩多样; 2、受构造控制,呈脉状产出; 3、形成于显生宙,以中新时代为主; 4、围岩蚀变较发育: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绿帘 石化、青盘阳化等; 5、贱金属为主: Pb, Zn, Cu, W, 等。
三、低温热液矿床
epithermal deposit
• 定义:指形成温度小于200度的各类热液矿床。
(一)云英岩型钨、锡石英脉型矿床
1. 矿床形成条件: A. 花岗岩; B. 硅铝质围岩。 2. 围岩蚀变: 云英岩化;(萤石,黄玉)云英岩化。 3. 矿体地质特征: 大脉型; 中-薄脉带型; 网脉型。
4. 脉状钨矿的“五层楼”垂直分布规律:
微脉带(<1cm); 细脉带(1-5cm) ; 中脉带(10cm) ; 大脉带(n10cm); 稀疏大脉带( 尖灭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S – IS gangue mineralogy
LS – IS 脉石矿物
• SiO2 polymorphs (quartz, chalcedony, amethyst)
SiO2的同质异形体(石英,玉髓,紫水晶)
• Adularia
冰长石
• Illite (sericite)
伊利石(绢云母)
• Chlorite
绿泥石
• Carbonates (calcite, rhodochrosite)
碳酸盐(方解石,菱锰矿)
• Barite and fluorite
重晶石&萤石
Bimurra, Australia
Golden Cross, New Zealand
quartz, chalcedony, adularia, pyrite, base metal sulfides, carbonates, Au‐Ag
Gangue zonation – from surface to depth
脉石矿物的垂直分带
Champagne pool, NZ
Hammond (2004)
Ohaki, NZ
Moonlight prospect, Pajingo
Surface deposits: sinter, hydrothermal eruption breccias
Ore 矿石 Au‐Ag Metals 金属 As, Sb, Zn, Pb, Hg, Se
Alteration
蚀变
adularia‐carbonate, illite (muscovite), smectite, chlorite, epidote
冰长石‐碳酸盐,伊利石 (白云母),蒙脱石,绿泥 石,绿帘石
Shallow: fine grained quartz‐chalcedony veins, thin vein stockworks
浅部:细粒石英‐石髓脉,细脉体
Gangue zonation – from surface to depth
脉石矿物的垂直分带
Hammond (2004)
Waihi, New Zealand
表生沉积泉华(硅华),热液爆破角砾
Gangue zonation – from surface to depth
脉石矿物的垂直分带
Moonlight prospect, Pajingo
Hammond (2004)
Fresnillo, Mexico
Moonlight prospect, Pajingo
伊利石, 绿泥石, 方解石, 黄铁矿, 绿帘石
residual quartz (vuggy and massive), alunite, sulfides, sulfosalts, Au‐Cu‐(Ag)
残余石英(多孔状& 块状),明矾石,硫 化物,硫盐,金铜银
quartz, alunite
石英,明矾石
Cerro Vanguardia, Argentina
Acupan, Philippines
quartz after bladed carbonate (lattice texture)
石英交代叶片状的碳酸盐(格子结构)
Kelian, Indonesia
灰色石英脉角砾叠 加生长了层纹状方 解石
Clast of grey quartz vein overgrown by colloform calcite
石英, 玉髓
quartz
石英
Kelian, Indonesia
ADU
Acupan, Philippines
PYR
KAO
Adularia‐pyrite cemented breccia with late kaolinite overprint
冰长石‐黄铁矿胶结角砾, 有高岭土叠加
Gosowong, Indonesia
Guanajuato, Mexico
McLaughlin, California
quartz, chalcedony, adularia
石英,玉髓,冰长石
quartz, chalcedony, amethyst
石英, 玉髓, 紫水晶
Victoria, Philippines
quartz, chalcedony
低硫化作用
Disseminated or massive ore Altered host rock
浸染状或块状矿石 蚀变围岩
Crustiform banded ore with lattice textures
有格子结构 Altered host rock 的壳状的条带矿石 蚀变围岩
Kaolinite (pyrophyllite?) ± illite
cold groundwater recharge
冷地下水补充
氯化物水,沸腾泉, 硅酸盐泉华
chloride waters boiling springs, silica sinter
• Magmatic heat source (plus volatiles?)
岩浆是热源(也 是挥发份源?)
• Meteoric convection
Gangue zonation – from surface to depth
脉石矿物的垂直分带
Hammond (2004)
Below Nancy deposit, Pajingo
Victoria, Philippines
Deep levels: Coarse euhedral crustiform
Low and intermediate sulfidation (LS – IS) deposits
低硫化矿床
蒸汽加热的酸性硫酸盐 水,泥池,喷气孔
acid sulfate steam‐heated waters mud pools, fumaroles
富CO2的蒸汽加热的水
CO2‐rich steam‐ heated waters
Kelian, Indonesia
Bladed calcite overgrown by sphalerite
闪锌矿生长在叶片状的方解石上
Rhodochrosite‐cemented breccia
菱锰矿胶结角砾岩
酸性的 中性的 碱性的
Hedenquist et al. (1996)
Examples of LS – IS deposits
Textures
Open space fill(banded crustiform veins, bladed calcite,breccias)
结构
开放空间充填(壳状条纹 脉,叶片状方解石,角砾岩
Form
形态
Veins, breccias, disseminations
脉状,角砾状 ,浸染状
Serujan deposit, Mt Muro, Indonesia
Characteristics and genesis of epithermal gold deposits
浅成低温热液金矿 特点及成因
Low and intermediate sulfidation
低硫和中硫型浅成低温矿床
David R Cooke, J Bruce Gemmell and Noel White
自然金
Metallic minerals : electrum, acanthite, Ag‐sulfosalts, sphalerite, galena, tetrahedrite‐tennantite, chalcopyrite, arsenopyrite, pyrrhotite, selenides, tellurides
banded quartz
粗粒自型梳层状石英
Metal zonation 金属分带
Hg Au
Sb As Ag
Cu Pb
Zn
Corbett and Leach, 1998
矿物分带 Mineralogical zoning
HIGH SULFIDATION
高硫化作用
LOW – INTERMEDIATE SULFIDATION
低硫和中硫型矿床
Pajingo ‐ Jandam 685HW
Low and Intermediate sulfidatikwork ore, Guanajuato, Mexico
角砾岩中赋存的矿体
Breccia‐hosted ore, Kelian, Indonesia
Hammond (2004)
Golden Cross, New Zealand
Cerro Vanguardia, Argentina
Moderate depths: crustiform banded quartz – adularia – sulfide veins
梳状‐层状石英‐冰长石‐硫化物脉
大气水对流
Neutral chloride waters
400ºC
中性氯化物 低硫化水
• Peripheral bicarbonate waters
外围的重碳酸盐水
2 km
Magma
岩浆
• Steam‐heated acid sulfate waters
蒸汽加热的酸性硫 酸盐水
2 km
Low and Intermediate sulfidation deposits
smectite
蒙脱石
Smectite, illite, pyr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