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工计讲义算流程

合集下载

热工计算流程

热工计算流程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 规范 • 附录二建筑热工设 计计算公式及参数 • 内表面换热阻 0.11m^2*K/W换算 成换热系数为 9.1W/m^2*K • 外表面换热阻 0.04m^2*K/W换算 成换热系数为 25W/m^2*K 建筑门窗玻璃幕墙 热工计算规程 • 附录A 玻璃传热系 数计算方法 • 内表面换热系数为 8W/m^2*K • 外表面换热系数为 20W/m^2*K 建筑玻璃应用技术 技程 • 10.1计算环境边界 条件 • 内表面换热系数为 8W/m^2*K • 外表面换热系数为 23W/m^2*K
辐射换热系数
Hr
•自然界中的各个物体都在不停地想空间散发出辐射热,同时又在不停地吸收其他物体散 发出的辐射热,这种在物体表面之间由辐射与吸收综合作用下完成的热量传递就是辐射换 热。
线传热系数
定义:表示门窗或幕墙玻璃边缘与框的组合传热效应所产生附 加传热量的参数,简称线传热系数。 线传热系数,顾名思义,是通过框与玻璃接触,传递给玻 璃的热量散失,也就是边缘玻璃的额外热量损失。
LBNL软件计算实例
Optics
玻璃的光学分析
LBNL
Window
整窗玻璃的热工计 算及单片玻璃热工 性能计算 复杂模型的热工计 算
THERM
OPTICS
(1) 支持光谱和国际玻璃光谱数据格式; (2) 多层玻璃系统的光学热工性能计算与玻璃模拟设计; (3) 玻璃光谱曲线及颜色显示; (4) 玻璃表面温度计算及显示; (5) NFRC、ISO标准计算,玻璃更换厚度、膜层等模拟设计;
热工定义及 计算流程讲解
甘旭东
深圳市三鑫幕墙工程有限公司
内容摘要
1.热量散失的途径 2.热工计算重要参数的定义 3.线传热系数的介绍 4.LBNL软件计算计算实例 5.非透明幕墙手算方法 6.欧标、美标、国标U值区别 7.结露计算

热工实验技术与数据处理讲义

热工实验技术与数据处理讲义

05 热工实验技术的发展趋势 与展望
新型热工实验设备的研发与应用
01
高效、高精度热工实验设备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型热工实验设备正朝着高效、高精度的方向发
展。这些设备采用先进的材料和设计,提高了实验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为科研和工业生产提供了有力支持。
02
智能化热工实验设备
智能化热工实验设备是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这些设备通过集成传感器、
详细描述
校准和维护工作包括对仪表的外观进行检查、性能测试和校 准等。同时,需要定期对仪表进行清洁和维护,以延长其使 用寿命和保证测量精度。
03 热工实验数据处理方法
实验数据的采集与整理
采集
选择合适的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整理
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初步整理,包括数据筛选、缺失值处理、异常值处理等。
• 数据分析方法:传热实验数据处理涉及多种方法,如线性回归分析、曲线拟合 、数值模拟等。通过对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可以得出传热系数、热阻等关键指 标,为传热设备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依据。
• 实验注意事项:在传热实验中,需要注意温度场和流场的均匀性,以获得准确 的实验数据。同时,应确保测量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获得可靠的实验结 果。
实验数据的误差分析
误差来源
分析实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误差来源,如仪器误差、环境误差、人为误差等。
误差估计
对实验数据进行误差估计,包括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
数据变换
对数据进行适当的变换,如线性变换、 对数变换等,以改善数据的分布特性。
VS
参数估计
利用统计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参数估计, 如求平均值、中位数、方差等。
THANKS FOR WATCHING

金属热工计算步骤及公式

金属热工计算步骤及公式

金属热工计算步骤及公式
本文档介绍了金属热工计算的基本步骤和常用公式。

金属热工计算是工程设计和热处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能帮助工程师评估金属材料的热稳定性及冷却、加热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步骤
步骤一:确定系统参数
在进行金属热工计算前,首先需要确定以下系统参数:
1. 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如热导率、比热容、密度等;
2. 系统的初始温度和目标温度;
3. 外界环境的温度和导热系数等参数。

步骤二:计算能量转移
能量转移是金属热工计算的核心内容,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1. 热传导方程(Fourier定律):
其中,q为单位时间内的热流量,k为金属材料的热导率,A 为传热面积,dT/dx为温度梯度。

2. 热传导路径的效率(布尔曼修正因子):
其中,T1为初始温度,T2为目标温度,Ts为稳定态温度。

步骤三:计算温度变化
基于能量转移的计算结果,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金属材料的温度变化:
其中,q为单位时间内的热流量,l为传热路径的长度。

结论
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可以得到金属材料的温度变化情况,从而
评估其热稳定性并优化冷却、加热过程。

金属热工计算对于工程设
计和热处理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请注意,以上给出的公式和步骤仅为金属热工计算的基础内容,实际应用中可能需要考虑更多因素和复杂性。

具体情况请根据实际
需求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与计算。

混凝土热工计算步骤及公式

混凝土热工计算步骤及公式

冬季混凝土施工热工计算步骤1:出机温度T1应由预拌混凝土公司计算并保证,现场技术组提出混凝土到现场的出罐温度要求。

计算入模温度T2:(1)现场拌制混凝土采用装卸式运输工具时T2=T1-△T y(2)现场拌制混凝土采用泵送施工时:T2=T1-△T b(3)采用商品混凝土泵送施工时:T 2=T 1-△T y -△T b其中,△T y 、△T b 分别为采用装卸式运输工具运输混凝土时的温度降低和采用泵管输送混凝土时的温度降低,可按下列公式计算:△T y=(αt 1+0.032n )×(T 1- T a)式中:T 2——混凝土拌合物运输与输送到浇筑地点时温度(℃)△T y ——采用装卸式运输工具运输混凝土时的温度降低(℃) △T b ——采用泵管输送混凝土时的温度降低(℃)△T 1——泵管内混凝土的温度与环境气温差(℃),当现场拌制混凝土采用泵送工艺输送时:△T 1= T 1- T a ;当商品混凝土采用泵送工艺输送时:△T 1= T 1- T y - T aT a ——室外环境气温(℃)t 1——混凝土拌合物运输的时间(h )t 2——混凝土在泵管内输送时间(h )n ——混凝土拌合物运转次数C c ——混凝土的比热容[kj/(kg ·K)]ρc ——混凝土的质量密度(kg/m 3) 一般取值2400λb ——泵管外保温材料导热系数[W/(m ·k )]d b ——泵管外保温层厚度(m )D L ——混凝土泵管内径(m )D w ——混凝土泵管外围直径(包括外围保温材料)(m )ω——透风系数,可按规程表A.2.2-2取值α——温度损失系数(h -1);采用混凝土搅拌车时:α=0.25;采用开敞式大型自卸汽车时:α=0.20;采用开敞式小型自卸汽车时:α=0.30;采用封闭式自卸汽车时:α=0.1;采用手推车或吊斗时:α=0.50步骤2:考虑模板和钢筋的吸热影响,计算成型温度T3 T3=ss f f c c s s s f f f c c m C m C m C T m C T m C T m C ++++2 C c ——混凝土比热容(kj/kg ·K )普通混凝土取值0.96C f ——模板比热容(kj/kg ·K )木模2.51,钢模0.48C s ——钢筋比热容(kj/kg ·K )0.48m c ——每m 3混凝土重量(kg )2500m f ——每m 3混凝土相接触的模板重量(kg )m s ——每m 3混凝土相接触的钢筋重量(kg )T f ——模板的温度,未预热时可采用当时的环境温度(℃)T s ——钢筋的温度,未预热时可采用当时的环境温度(℃)步骤3:计算T=0℃时的t 3T 4——混凝土蓄热养护开始到任一时刻的温度(℃)T m,a ——混凝土蓄热养护开始到任一时刻t 的平均气温(℃)t 3——混凝土蓄热养护开始到任一时刻的时间(h )V ce ——水泥水化速度系数(h -1)ηθϕ——综合系数cc ce C V M K ρωθ∙∙∙∙= M k C V m Q V c c ce ce ce ce ∙∙-∙∙∙∙=ωρϕ ϕη+-=a m T T ,3 ρc ——混凝土的质量密度(kg/m 3) 一般取值2400Q ce ——水泥水化累积最终放热量(kj/kg )ω——透风系数M ——结构表面系数(m -1) M=A/V=表面积/体积k ——结构围护层的总传热系数(kj/m2·h ·K )d i ——第i 层围护层厚度(m )λi ——第i 层围护层的导热系数[W/(m ·k )]此时的已知条件:T m,a 、V ce 、ρc 、Q ce 、ω、M 、k设T=0℃,计算出t 3步骤4:计算出T=0℃时的平均养护温度a m t V t V ce m T t V T ce ce ,3331+⎪⎭⎫ ⎝⎛-+-=∙∙-∙-ϕθηθηϕθ 由步骤3中计算出的t 3,带入求出T m 。

热工基础教案第4章:燃料及燃烧计算

热工基础教案第4章:燃料及燃烧计算

第二部分:热工计算(4-6章)第一次课课题: 4. 燃料及燃烧计算§4.1燃料的通性一、本课的基本要求:1.掌握燃料的化学组成及各种成分之间的相互转换。

2.燃料发热量的计算。

3.标准燃料的概念。

二、本课的重点、难点:1. 重点:燃料的化学组成。

2. 难点::燃料成分之间的相互转换。

三、作业:第4章燃料及燃烧计算1.燃料的定义:凡是在燃烧时(剧烈地氧化)能够放出大量的热,并且此热量能有效地被利用在工业或其他方面的物质称为燃料。

. 所谓有效地利用是指利用这些热源在技术上是可能的在经济上是合理的。

2.对燃料的要求:(1)在当今技术条件下,单位质量(体积)燃料燃烧时所放出的热可以有效地利用。

(2)燃烧生成物是气体状态,燃烧后的热量绝大部分含欲其气体生成物之中,而且可以在放热地点以外利用生成物中所含的热量。

(3)燃烧产物的性质时熔炼(加热)设备不起破坏作用,无毒、无腐蚀作用。

(4)燃烧过程易于控制。

(5)有足够多的蕴藏量,便于开采。

§4.1 燃料的通性一、燃料的化学组成1.固(液)体燃料的化学组成(1)固(液)体燃料的基本组成固液体燃料的基本组成有C、H、O、N、S、W(水分)及A(灰分),其中C、H、S 能燃烧放热构成可燃成分,但S燃烧后生成的而氧化硫为有毒气体。

所以视硫为有害成分;氧和氮的存在相对降低了可燃成分的含量,属于有害物质;水分(W)的存在不仅相对降低了可燃成分含量,而且水分在蒸发时要吸收大量的热,所以视水为有害物质;灰分的存在不仅降低了可燃成分的含量,而且影响燃烧过程的进行,在燃烧过程中易溶结成块,阻碍通讯,造成燃料浪费和增加排灰的困难。

(2)固(液)体燃料的成分分析固(液)体燃料的成分分析方法有元素分析法和工业分析法两种。

元素分析法是确定燃料中C、H、O、N、S的重量百分含量,它不能说明燃料由那些化合物组成及这些化合物的形式。

只能进行燃料的近似评价,但元素分析法的结果是燃料计算的重要原始数据。

热工基础讲义

热工基础讲义

2.补偿法
• 补偿法是利用丌平衡电桥产生的电压来补偿热电偶况端温 度发化所引起的热电势的发化。
四.多点测量的热电偶况端温度补偿
• 在工业生产中为了有效利用控制盘和节省显示仪表,常 通过多点切换开兲把几只甚至几十只同一分度号的热电 偶接到一块表上.这时可将各热电偶的况端用补偿导线 引至温度发化比较小的地方,然后共用一个桥式补偿器 迚行况端温度补偿.补偿方法有以下两种.
– 可用亍点温度的测量
– 只不材料和温度 有兲,不热电偶的长度、直径无兲 – 接触电势和温差电势组成
mV
(1)热电偶基本定律的内容
• 两种均质金属组成的热电偶,其电势大小不热电级直径, 长度和沿热电级长度上的温度分布无兲,只不热电级材料 和两端温度有兲; • 热电势大小是两端温度的凼数差,如果两端温度相等,则 热电势为零。
– 在同一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被测量时,误差的绝对 值和符号戒者保持丌发,戒者在条件发化时按某种确 定觃律发化的误差 – 测量实际值=测量读数+修正值 – 修正值=标准表读书值-仪表读数
•随机误差:在测量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量时,
误差的绝对值和符号可以不可预定的方式变化的 误差
•疏忽误差:读取或记录测量数据时疏忽大意造成
1.热电偶的工作原理
2.普通型热电偶的构造
(1)热电极 (2)绝缘材料 (3)保护套管 (4)接线盒
3.铠装பைடு நூலகம்电偶的构造
• 铠装热电偶是由热电极,绝缘材料和金属套管三者 组合而成的坚实结合体。铠装热电偶的套管材料 为铜,丌锈钢戒镍基高温合金等。 在热电偶不套管 之间填满氧化粉末绝缘材料,套管中的热电极有单 丝的,双丝的和四丝的,亏丌接触。 • 热电偶的种类有铂铑10-铂,铂铑30-铂铑6,镍铬-镍 硅和镍铬-考铜等.目前生产的铠装热电偶,其外径 为12-25mm,长度可达100m以上。

热工计算初步讲解

热工计算初步讲解

三、不是扯蛋
热工计算基础知识概要
(一)传热的基本方式
1,热传导 2,热对流 3,热辐射
1,热传导
概念:指物体各部分无相对位移或不同物体直接接触时依靠分子、原子及自由电子等微观 粒子热运动而进行的热量传递现象。
大平壁导热是导热的典型问题,平壁导热的热流密度q与平壁两侧的温度差成正比;与壁厚 δ成反比;并与材料的导热性能λ有关。 导热率(导热系数)λ:衡量材料导热难易程度的热物理量。其意义是单位厚度的物体具有 单位温度差时,在它的单位面积上每单位时间的导热量。W/m·K q t
太阳能总透射比:通过门窗或幕墙构件成为室内得热量的太阳辐射与投射到门窗或幕墙构件 上的太阳辐射的比值。成为室内得热量的太阳辐射部分包括直接的太阳能透射得热和被构件 吸收的太阳辐射再经传热进入室内的得热。
可见光透射比:标准光源透过门窗或幕墙构件成为室内的人眼可见光与投射到门窗或幕墙构 件上的人眼可见光,采用人眼视见函数加权的比值。
遮阳系数:在给定条件下,太阳辐射透过外窗或幕墙所形成的室内得热量,与相同条件下透 过相同面积的标准玻璃(3mm厚透明玻璃)所形成的太阳辐射得热量之比。SC=g/0.87(g为太 阳能总透射比)
热阻:表示热量从物体的一侧空间传到另一侧空间所受到阻碍的大小。一个围护体系的热阻 与其总传热系数互为倒数。物体的热阻与其导热系数成的关系(需考虑厚度的影响): (R=d/λ)

在传热学中,常用电学的欧姆定律来分析热量传递中热量与温度差之间的关系,用热流密
度代替电流,温度差代替电位差,热阻代替电阻。则可以得到热流密度的计算式为:q t
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到在平壁导热过程中的热阻表达式为:
材体的导热系数通常与材质,干密度,含湿量有关

纤维材料热工计算步骤及公式

纤维材料热工计算步骤及公式

纤维材料热工计算步骤及公式
1. 简介
本文档旨在介绍纤维材料的热工计算步骤及相关公式。

2. 热工计算步骤
下面是纤维材料热工计算的一般步骤:
- 步骤1:确定热工计算的目标和要求。

- 步骤2:收集材料参数和热工性质数据。

- 步骤3:根据特定问题选择适当的热传导模型和计算方法。

- 步骤4:进行热传导计算,计算热流、温度分布、热阻等。

- 步骤5:根据计算结果评估纤维材料的热工性能。

3. 相关公式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纤维材料热工计算公式:
- 热传导方程:用于描述热能在纤维材料内的传导过程。

一般形式为:
q = -k * A * (dT/dx)
其中,q是单位时间内通过纤维材料传导的热量,k是热导率,A是传导方向上的横截面积,dT/dx是温度梯度。

- 热阻计算公式:用于计算纤维材料的热阻。

R = L / (k * A)
其中,R是热阻,L是纤维材料的长度。

4. 总结
本文档提供了纤维材料热工计算的步骤和常用公式。

在进行纤
维材料热工计算时,需要明确目标和要求,收集相关数据,选择适
当的计算方法并应用相应的公式。

这些步骤和公式可以帮助评估纤
维材料的热工性能。

以上为纤维材料热工计算步骤及公式的简要介绍,希望对您有
所帮助。

MQMC热工计算步骤

MQMC热工计算步骤

步骤一:幕墙幅面划分;(3.1.4.2 幅面操作)步骤二:新建工程;(3.1.1 新建工程)步骤三:新建幅面;(3.1.4.2 幅面操作,3.2.2 幅面建模)步骤四:玻璃系统/非透明面板系统光学热工性能计算;(3.4.9 玻璃系统计算案例,3.4.10 非透明面板系统计算案例)步骤五:框节点热传导二维有限元分析计算:1、.dxf文件处理,(3.3.1.2 图形自动转案例分析左边框2.DXF(节点没玻璃)为专门进行自动转换的图形,左边框1.DXF(节点有玻璃)为定位点及底图导入的文件,该方法可提高建模的效率,用户也可通过该方法建模计璃)2、导入框节点.dxf文件,(左边框2.DXF,再导入左边框1.DXF)3、框节点完善,(定义框材料)(密封胶条在材料选择时选择“三元乙丙橡胶/EPDM”)(槽口位置根据JGJ/T151 的相关规定,当槽口宽度L 为:2.0mm≤L≤10.0mm 时需设为微通风空腔,当L≤2.0mm 时为封密空腔,当L≥10.0mm 当裸露在室内外侧处理。

通过测量可知,该处长度约5.00mm 为微通风空腔。

)4、插入玻璃系统,(3.3.2.4 插入玻璃系统/非透明面板系统。

)5、插入玻璃间隔条及节点完善,6、定义计算边界条件,(3.3.2.6 赋予边界条件及3.3.2.7 产品设计和工程设计边界条件定义)7、计算参数设置,(3.3.6 计算参数设置)(完成边界条件的定义后还需设置【重力方向】和【计算参数设置】方可进行计算。

重力方向设置:注:在门窗、幕墙计算中通常左边框、右边框、竖框等节点选择【垂直屏幕向里】,上框、下框及横框节点选择【下】方向。

)8、有限元计算及计算结果。

步骤六:幅面热工性能计算;步骤七:幕墙工程热工性能计算;(复制幅面)步骤八:自动输出热工性能计算报告。

热计量表计算方法

热计量表计算方法

热计量表计算方法热计量表是用于测量建筑物或设备的热能消耗的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对能源的使用进行准确计量和管理。

在热计量表的使用过程中,有一些方法和参考内容可以帮助我们进行正确的计量和分析。

1. 热计量表的安装和选型在安装热计量表之前,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计量表型号。

选择合适的表型号需要考虑到建筑物的热源类型、热量计算精度要求和测量点的温度、流量等参数。

一般情况下,可以根据热源和热负荷进行计算,确定所需的热计量表参数。

2. 热计量表的校验和校准为确保热计量表的准确度,需要定期进行校验和校准。

校验热计量表可通过对比相同条件下的多个热计量表的测量结果,判断热计量表的准确性。

校准热计量表则需要使用标准设备进行比对校准,以确保热计量表的测量结果与标准设备的结果一致。

3. 热计量表的使用和读数在使用热计量表时,需要注意读数的正确性。

读数需根据热计量表的显示进行,一般有数字、刻度线等方式。

读数时应注意避免因视觉误差而产生的读数偏差,并注意记录所测量的时间和温度等相关参数。

4. 热计量表数据的记录和分析使用热计量表时应定期记录热量消耗数据,以便进行后续分析和管理。

记录的数据可以包括热量消耗、温度变化、水流量等信息。

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判断热能的使用状况,发现潜在的问题,并制定节能减排计划。

5. 热计量表数据的比对和评价为了提高热计量表的准确性,可以将热计量数据与其他独立测量系统的数据进行比对。

通过比对热计量表的数据和其他系统的数据,可以评价热计量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存在偏差或不确定性的数据可以进行修正或改进。

6. 热计量表的维护和维修定期对热计量表进行维护和维修,以保证其正常使用和准确计量。

维护工作可以包括热计量表的清洁、密封件的更换、电池的更换等。

当热计量表出现故障时,需要进行维修或更换,并及时进行校验和校准。

在使用热计量表时,需要结合以上方法和参考内容进行正确的计量和分析。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能源使用的准确性,优化能源管理,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热工计算程序

热工计算程序

热工计算程序
热工计算程序是一种通过数值分析方法,计算和预测热力系统中能量流动、传热、传质和反应等过程的软件工具。

它广泛应用于化工、电力、钢铁、石油、天然气、环保等领域。

热工计算程序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系统建模:根据实际情况,对待分析的热力系统进行建模,确定系统的几何形状、边界条件、物理参数等。

热平衡计算:根据热力系统的热平衡方程,计算系统中各部分的温度、压力、流量、热量等参数。

传热计算:以传热学为基础,计算系统中的传热过程,如对流、辐射和传导等。

传质计算:以传质学为基础,计算系统中的传质过程,如扩散、对流和反应等。

反应计算:根据反应动力学原理,计算系统中的化学反应过程。

结果展示:将计算结果以图表或文字形式输出,帮助用户分析问题和做出决策。

总之,热工计算程序可以帮助用户分析和优化热力系统的性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热工计算部分

热工计算部分

第二章炼铁工艺计算2.1配料计算炼铁工艺计算主要包括:根据原料成分对原料进行补齐、配料计算,再根据一定的已知条件进行物料平衡计算、全炉热损失计算、高温区热损失计算和理论焦比的计算。

由于炼铁工艺计算数据繁多,所以多运用计算机进行编程,这样就会大大缩短计算时间,减轻工作者的劳动负担,同时也可以提高计算精度、减小误差。

原料成分见表2.1,焦碳成分见表2.2,煤粉成分见表2.3。

表2.1 矿石成分表(%)项目TFe Mn P S F FeO CaO 烧结矿53.200 0.780 0.068 0.060 0.404 8.600 11.560 球团矿61.100 0.040 0.024 0.030 0.056 2.400 0.820生矿65.350 0.165 0.048 0.021 0.029 1.860 0.100硅矿 1.083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165 石灰石0.000 0.000 0.005 0.030 0.000 0.000 56.000续表2.1 矿石成分表(%)项目MgO SiO2Al2O3R x O y CO2Na2O K2O 烧结矿 2.280 6.650 0.489 0.98 0.000 0.350 0.289 球团矿0.108 8.150 0.387 0.030 0.000 0.193 0.100生矿0.128 2.718 0.807 0.000 0.000 0.000 0.013硅矿0.076 96.000 2.212 0.000 0.000 0.000 0.000 石灰石0.090 0.390 0.170 0.000 43.280 0.000 0.000表2.2 煤粉成分表(%)C H O N S H2O78.990 2.390 4.030 0.740 0.580 0.900续表2.2 煤粉成分表(%)表2.3 焦炭成分表(%)续表2.3 煤粉成分表(%)2.1.1矿石成分的补齐计算 1)烧结矿(1)由Mn 计算MnO : MnO=Mn×71/55=0.78×71/55=1.007 (2)由P 计算P 2O 5: P 2O 5=P ×142/62=0.068 ×142/62=0.155 (3)由S 计算FeS : FeS =S × 88/32=0.060 ×88/32=0.165 (4)由F 计算CaF 2: CaF 2 =F×78/38=0.404×78/38=0.829 (5)由FeO 、FeS 及TFe 计算Fe 2O 3:Fe (FeO )=FeO×56/72=8.600×56/72=6.689Fe (FeS )=FeS×56/88=0.165×56/88=0.105 Fe (Fe 2O 3)=TFe-Fe (FeO )-Fe (FeS )=46.406 Fe 2O 3= Fe (Fe 2O 3)×160/112=46.406×160/112=66.294灰份(13.20%)合计 SiO 2 CaO Al 2O 3 MgO FeO 5.586 0.5605.2900.2180.710100固定碳(%) 灰分(13.570%) 挥发份(1.03%) SiO 2CaOMgO Al 2O 3P 2O 5FeSFeOCO 2COCH 4H 2N 283.880 47.015 5.895 0.737 39.794 0.074 0.368 6.116 0.150 0.490 0.150 0.150 0.086有机物(1.52%)合计 全硫 游离水 H N S 0.5000.2490.7711002)球团矿(1)由Mn计算MnO:MnO=Mn×71/55=0.040×71/55=0.052 (2)由P计算P2O5:P2O5=P×142/62=0.024×142/62=0.055 (3)由S计算FeS:FeS =S × 88/32=0.030 ×88/32=0.082 (4)由F计算CaF2:CaF2 =F×78/38=0.056×78/38=0.115 (5)由FeO、FeS及TFe计算Fe2O3:Fe(FeO)=FeO×56/72=2.400×56/72=1.867Fe(FeS)=FeS×56/88=0.165×56/88=0.052Fe(Fe2O3)=TFe-Fe(FeO)-Fe(FeS)=59.181 Fe2O3= Fe(Fe2O3)×160/112=46.406×160/112=84.5443)生矿此时由S生成FeS2,由Mn生成MnO2(1)由Mn计算MnO2:MnO2=Mn×87/55=0.165×87/55=0.261 (2)由P计算P2O5:P2O5=P×142/62=0.048×142/62=0.110 (3)由S计算FeS2:FeS2 =S × 120/32=0.021 ×120/64=0.039 (4)由F计算CaF2:CaF2 =F×78/38=0.029×78/38=0.059 (5)由FeO、FeS及TFe计算Fe2O3:Fe(FeO)=FeO×56/72=1.860×56/72=1.447Fe(FeS)=FeS2×56/120=0.039×56/120=0.018Fe(Fe2O3)=TFe-Fe(FeO)-Fe(FeS2)=63.885 Fe2O3= Fe(Fe2O3)×160/112=63.885×160/112=91.2644)硅石由TFe都为Fe2O3中的铁的含量Fe2O3=TFe×160/112=1.083×160/112=1.5475)石灰石(1)由P计算P2O5:P2O5=P×142/62=0.005×142/62=0.011 (2)由S计算FeS2:CaS =S × 72/32=0.030 ×72/32=0.067平衡计算(1)烧结矿TFe= TFe原/(TFe原+Mn原+P原+···+R x O y原)=53.387Mn= Mn原/(TFe原+ Mn原+P原+···+R x O y原)=0.780同理:另外矿石算法与烧结矿相同。

第五章 热工计算

第五章  热工计算

for(i=1;i<6;i++) { cc=abs(xt[i]-t[i]); if(cc>eps) k=k+1; } for(i=0;i<6;i++) t[i]=xt[i]; }while(k>0); qloss=la[0]/d[0]*(t[0]-t[1]); for(i=0;i<6;i++) printf("tt(%d)=%e\n",i,xt[i]); printf("qloss=%e,%d\n",qloss,j); }
3)给定绝热边界条件

T x
0
离散

Tj
n 1
Tj
n
T j 1 T j 1 2x
n 1 n 1
a
T j 1 2 T j
n 1
n 1
T j 1
n 1
x 2
得 T j 1 T j 1
n 1 n 1
n 1
0
代入上式可得 Tj Tj
n

a
2 T j 1 2 T j
n 1
n 1
x
n 1 j 1
2
整理可得: 2 FOT
(1 2 FO )T
n 1 j
T
n j
例如
一平板,左边界为对流换热,右边界为
绝热边界,将其升温。 根据学过的知识 左边界为:
20 FOT
n n 1 0
(1 2 FO 2 FO hx k T0
n n 1

n 1 n 1

a
T N 2 T N 1 T N 2

第七章 热质交换设备的热工计算 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 教学课件

第七章 热质交换设备的热工计算 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 教学课件
率系数; ➢ 冷却器能达到的接触系数应等与空气处理过程需要的接触系数; ➢ 冷却介质吸收的热量应等于空气放出的热量。
第二节 混合式热质交换设备的热工计算
1).喷淋室的热工计算
影响喷淋室处理效果的因素
➢ 空气质量流速: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喷淋室断面的空气质量。增 大质量流速可增强换热效果。
➢ 喷水系数:增大喷水系数可改善喷淋室的热交换效果。 ➢ 喷淋室的结构特性(喷嘴排数、喷嘴密度、喷水方向、排管间距、喷
③传热系数 传热管有光管和肋片两种,另外还要考虑有垢的情况。
④传热温差 传热温差是换热设备内两种流体之间的平均温差。 采用对数平均温差和算术平均温差来表示。
2).热工计算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类型
间壁式热质交换设备的热工计算通常采用下列两种方 法:对数平均温差法和效能传热单元数法。
热工计算的类型包括设计性计算和校核性计算。涉及 计算通常给定的量为冷热流体的流量,冷热流体进出口温 度中的三个,求另一个温度和传热面积。校核性计算通常 给定的量是传热面积,冷热流体的流量,冷热流体的进口 温度,求冷热流体的出口温度和传热量。
第七章 热质交换设备的热工计算
河北科技大学建工学院
第七章 热质交换设备的热工计算
➢ 第一节 间壁式热质交换设备的热工计算 ➢ 第二节 混合式热质交换设备的热工计算
第一节 间壁式热质交换设备的热工计算
1).热工计算的基本公式 ①传热方程式
Q=KA△tm 其中 K——传热系数[W/(m2·K)];
A——传热面积(m2); △tm——传热温差(℃)。 ②传热面积 A= Q/( K△tm)
2).冷却塔的热工计算
冷却塔内的热质交换过程就是空气和水滴直接接触 时的热质交换。它的目的是利间的换热来 实现的。

热工计原理

热工计原理

热工计原理今天来聊聊热工计原理的事儿。

你看啊,在咱们日常生活里,体温计是不是很常见呀?这体温计其实也算是一种热工计呢。

家里有人发烧了,拿出体温计一量,就能知道身体的温度有多高。

那它为什么能测温度呢?这就和热工计原理有些相通之处啦。

热工计啊,简单来说,就是用来测量和处理像温度、压力、流量这些热工参数的仪表。

咱们就先说说测量温度的热工计原理吧。

打个比方哦,有一种热工温度计是利用热胀冷缩原理的,这就像我们把气球放在热水旁边,气球会慢慢变大一点,放在冷的地方呢,又会变小,这和温度计里的液体受热膨胀、遇冷收缩是一个道理。

我当初学习的时候就在想,这多神奇呀,人们居然能根据这么简单的现象做出精确的仪器。

有意思的是,不同类型的热工计测量原理又不一样呢。

比如说测量压力的热工计,您想啊,就像身上背着重重的书包,如果书包里装的东西越多,就会明显感觉压力大,热工计测量压力的就类似这个感觉。

它通过感知压力对元件的作用力,然后转换为可以测量的信号,最终得出压力的数值。

这就要说到热工计在实际生活中的用处啦。

像家里冬天取暖的暖气设备,就离不开热工计。

安装师傅要通过压力表这些热工计来保证暖气管道压力正常,防止压力过高爆管,用温度计来测试水温,让家里能够暖和又安全。

实际应用的时候,也要注意热工计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检测,毕竟它要是出误差了,那就可能导致暖气不热,或者有安全风险。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问,热工计是不是特别难制造得精准呢?老实说,我一开始也不明白那些超级高精度的热工计是怎么制造出来的。

我学习到后面才知道,这里面涉及到很多精确的物理理论和高精度的加工工艺,大量的测试与校准才能让热工计达到很高的精度。

我还在不断学习热工计知识呢,有时候遇到一些特复杂的原理和设计,也会很困惑。

但是随着了解越来越多,我就发现这里面好多巧妙的地方。

延伸思考下,我就在想以后热工计会不会变得更加小巧便携、还是会精度更加高得超乎想象呢?希望大家一起来讨论讨论,也可以分享下你们知道的热工计应用实例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SO(EN)标准 体 系:ISO15099
20 0
美国NFRC标准 体系:
NFRC100/NFRC2 00
21
-18
室内对流换热系 数hc,in W/(m2⋅K)
3.6
ASHRAE/NFR C
室外对流换热系 数hc,out [W/(m2⋅K)]
20
26
门窗边框的室外
冬季
对流换热系数hc,out [W/(m2⋅K)]
结露计算 2.THERM计算
结露计算
3.笔算
手算结露有一种近似计算的方法,根据各个框包括玻璃的传热系数, 可以求得框及玻璃表面的平均温度,将这个值与露点温度进行对比,从 而校核是否结露。(由于此种计算的是表面的平均温度,玻璃计算比较 准确,框用的是T50的温度,比T10要高,所以校核的准确性比较差)具 体计算如下:
《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JGJT 1512008
U值计算的基本公式
非透明幕墙热工计算
非透明幕墙计算时,经常会遇到空气层,空气按其密度,热工性 能非常良好,但由于本身的流动性,对流换热系数因空气层厚度不同, 同种空气会有不同的导热系数,这里计算方法特别繁杂,这里推荐一种 我常用的方法,以便大家参考: THERM软件中,有系统自带的空气定义,可以根据空气块的大小来计 算空气的导热系数。因此,可以在THERM中绘制空气的空间,然后赋 予空气的属性,就可以查到空气的传热系数。(由于这个,在进行热工 计算时,如果U值相差不大,可多划分几个空气分隔降低U值,具体的 操作由计算人员自行掌握)
热工计算流程
精品jing
内容摘 要1.热量散失的途径
2.热工计算重要参数的定义 3.线传热系数的介绍 4.LBNL软件计算计算实例 5.非透明幕墙手算方法 6.欧标、美标、国标U值区别 7.结露计算
重要定义
线传热系 数定义:表示门窗或幕墙玻璃边缘与框的组合传热效应所产生附
加传热量的参数,简称线传热系数。
WINDOW计算实
例对于简单幕墙的热工计算,window软件常用的只有组合玻璃系统,
我们可以从中国玻璃网中下载一些成品玻璃的性能参数,然后进行 组合成我们所需要的成品玻璃。
在使用window时,边界条件是很重要的一项设置,这里需要注 意。
THERM计算实例
对于幕墙横竖框,及一些复杂模型,由于热量散失的并联性,传 递路径多变,必须借助有限元软件,进行分析。 用THERM进行计算分为下列几步骤: 1.节点简化,并保存为DXF文件 2.将导入THERM软件中 3.定义材料参数 4.定义边界条件 5.用代替面板计算框的传热系数 6.用window的实际玻璃计算框+玻璃边缘的传热系数
THANKS
Window
(1)支持窗体的整体热工性能计算 (2) 支持整窗的结露计算 (3) 支持成品玻璃与气体简单组合的玻璃热工计算 (4) 玻璃表面温度计算及显示 (5) 支持遮阳系数及透光率的计算
THERM
(1) CAD图形自动转换、快捷建模功能; (2) 有限元网络自动划分; (3) 幕墙门窗框节点二维热传导有限元分析分析计算; (4) 复杂二维灰体辐射模型和对流传热模型的计算; (5) 传热系数、线传热系数、温度场、热流、结露、非透明面板 节点等计算
这时就需要注意,并不是进
口玻璃的传热优于国内玻璃 热工性能,需要进一步比较。
结露计算
1.湿度对露点温度影响
根据《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JGJT 151-2008规范中的公 式计算,当室内空气温度在20℃时: 相对湿度60%时,结露温度为12℃ 相对湿度50%时,结露温度为9.27℃ 相对湿度40%时,结露温度为6℃ 相对湿度30%时,结露温度为1.92℃ 相对湿度20%时,结露温度为-3.61℃ 正常适合人体的室内相对湿度为35%-60%,应取60%时的结露温度, 由于比较难以达到,适当可取%40。最恰当的是取当地气象资料。
线 传 热 系 数 计 算
单幅幕墙的传热系数U
边界条件的设定
现在执行的与幕墙热工计算息息相关的有《 民用建筑热工设 计规范》 GB50176-1993 、《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 JGJT 151-2008、《建筑玻璃应用技术技程》 JGJ113-2009三本 规范,这三本规范涉及的边界条件并不完全相同。
对于空气的传热系数,很多 人有误区,就是空气层越厚,热 工性能越好,这并不完全正确, 较厚的空气层,空气流动也较快, 加大热量的散失。
非透明幕墙热工计算
1/U=1/hout+1/hin+Σd/λ
欧标、美标、国标U值区别
标准体系类型 计算边界条件参数
室内空气温度Tin (℃)
室外空气温度Tout (℃)
线传热系数,顾名思义,是通过框与玻璃接触,传递给玻 璃的热量散失,也就是边缘玻璃的额外热量损失。
LBNL软件计算实例
Optic s(1) 支持光谱和国际玻璃光谱数据格式;
(2) 多层玻璃系统的光学热工性能计算与玻璃模拟设计; (3) 玻璃光谱曲线及颜色显示; (4) 玻璃表面温度计算及显示; (5) NFRC、ISO标准计算,玻璃更换厚度、膜层等模拟设计; (6) 玻璃结露性能计算。
/ 300 25 30 2.5
8 500
/
0 24 32 ASHRAE/NFR C 15
783
我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标准体系: JGJ/T151
20 -20 3.6 16
8
12 300 25 30 2.5 16 500
由于各国材料的导热系数大
部分相同,起主导因素的就
是换热系数,根据以上表格 可知计算出的U值:欧标 K<中标K<美标U。当进口 玻璃采用欧标计算的K值, 大部分会比国内的K值小,
/
/
边框附近玻璃边 缘(63.5mm以内)
的室外对
流换热系数hc,out [W/(m2⋅K)]
太阳辐射照度Is (W/m2)

室内空气温度Tin (℃)
室外空气温度Tout (℃)
室内对流换热系 数hc,in [W/(m2⋅K)]
季 室外对流换热系
数hc,out [W/(m2⋅K)]
太阳辐射照度Is (W/m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