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说“各行其道”
谈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因“人”施教和因“文”施教
证性 强 的实 验引入 语文课 堂 。笔 者始终坚 信 ,学生只 有经
二 、因 “ 文 ”施教 ,让教材的开发利用达到最优化
过 亲 自动手 动脑 的实践 ,才能 写出具有 真情 实感 、具 体生
决 定教师采 用 怎样 的教 学方 法的另 一个重要 因素 应当 动 的好文章 。正如 杜威说 的 “ 在 做 中学 ” 。所 以在 ( 人教 是教材 。高中语 文教材版 本繁 多 ,内容繁杂 。编者根 据其 版 )高 中语 文必修 三第 四单元 “ 科学小 品 ”单 元 ,笔 者让 对语文 知识 的不 同理解编 排教学 单元和 课文 。教师只 有根 学 生 自己上 网 ,在 中央 电视 台少 儿频道 的 “ 神 奇之 窗”这
使 众 多个 性 鲜 明 ,潜质 优 异 的 学 生趋 于 平 庸 。这 就酿 成 了我 ,然 后把模 子打碎 了。”每一个 学 生都是独 一无 二的 了教 学 的 悲剧 。教 师面 对 多 样 的 教材 ,不 同的文 体 ,如 个体 :他们 的成 长环境 各不相 同 ;他 们 的性情脾 气天 差地 果 不 能针 对 性 地 采取 不 同的 施 教方 法 ,即 使 最优 秀 的 教 别 ;他们 的兴趣 爱好也 差别很 大 。每 个学 生虽然 都是上 帝 材 ,在 这 样 的 教 师手 中也 难 以取 得 教 学 的 成 功 。先 贤 孔 咬过 的苹果 ,但 是他们 又都是 上帝 的杰作 ,他们 的潜 能蕴 子 早就 提 出因 材施 教的 教 学 理 念 。在 语 文 课堂 教 学 上 ,
重 培养 学生感受 鉴赏 的能力 。这类文 章在教 学过程 中应加 华 的 平 台 。教 师 只 有 在 尊 重 学 生 个 性 发 展 的 基 础 上 因 重 诵读 ,并适 时激发 学生 的想象力 ,让学 生在读 中品味 , “ 人 ”施 教 ,根 据教 材 不 同特 点 因 “ 文 ”施 教 ,采 用 不
语文教学中文道结合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文道结合“文以载道,道在其中”。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丰富,文质兼美,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有效载体。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因此,我们应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采取恰当的方式进行渗透教育,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做到教书育人。
一、充分挖掘教材,确定渗透重点。
德育渗透的内容很广泛,它包括了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品质教育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几百篇课文所涉及的德育渗透内容,方方面面无所不有。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否进行成功的思想教育,首先取决于对教材德育因素把握的准确与否,这包括三个方面:1.结合教材特点要准确。
小学语文教材编选的每一篇课文,都有其思想教育的不同侧重点,教师应该从教材特点出发,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某一方面的品质教育,切忌牵强附会,无限上纲。
如《狼牙山五壮士》《金色的鱼钩》赞颂的是革命先烈的光辉业绩,就教育学生继承、发扬革命传统;《趵突泉》《迷人的张家界》描写的是祖国的大好河山,就借此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只有一个地球》《大瀑布的葬礼》介绍了美丽而脆弱的地球,就借此教育学生注意保护生态平衡,爱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2.把握教材德育内容要准确。
教材是我们教学的凭借,在进行知识传授的同时,必须通过对教材的深入挖掘,准确地把握德育内容。
如教学《草原》一课,如果只让学生了解这篇文章表达的是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就没有把握准确课文的德育内容;如果进而启发学生,作者在描写草原美景的同时,又写出了内蒙古同胞的热情好客,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这样,课文的德育内容就把握得比较准确、全面了。
3.引导学生的认识要准确。
小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处于表面、简单的水平,这就需要教师正确引导,使学生在学习中准确地受到思想教育。
例如学习《金色的鱼钩》一文时,有的学生可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老班长为什么不让小梁帮忙挖野菜,找蚯蚓呢?如果老班长平时也喝点儿鱼汤,吃点儿野菜,就不会牺牲在水塘边了,可是他为什么不这样做昵?”这时老师就需要加以指导,引导学生认识当时条件的恶劣和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已为人的崇高品质,把学生从认识的偏差中拉回来,在加深认识中受到教育。
高考作文:谈谈高中作文文风、语言与锤炼问题
高考作文:谈谈高中作文文风、语言与锤炼问题高中作文文风、语言与锤炼问题周宏【作者简介:周宏,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华东师范大学语文教研中心副主任、上海市写作学会副会长,连续多年担任上海市高考语文阅卷中心组组长。
】何为文风不正文风问题,包括内容和形式两方面。
所谓文风不正,内容上主要指“假大空”,形式上则是在写作手法和语言表达等方面的炫耀,其表现往往是形式大于内容。
在前几年高考作文中,最为常见的是华而不实。
这种以文害意的文风和人们对文采的理解有关。
其实,文采不只是语言华丽,朴素也是一种耐人咀嚼的文采,甚至更胜于华丽。
苏轼有言“寄至味于淡泊”,梁实秋也说“绚烂之极归于平淡”。
行云流水、行止自如之文亦可质朴如水,恰恰具有“似癯实腴”的独特魅力。
多年来,高考作文一直强调要有文采,但是一提到文采,有人就把它等同于语言华丽。
于是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华丽的文风盛行,全国各地的高考一类卷多为铺陈排比名句迭出的“美文”。
而后学者以为单凭语言华美即可获得高分。
殊不知,决定这华丽文采得到高分的是因背后流淌的真情实感。
有之则为华而实,缺之则为华而不实,两者有着天壤之别!语言是思想的载体。
正如朱光潜先生所言,更动了文字,同时也更动了思想。
也有人说,语言是思想的外衣。
外衣的美丑会影响人们对“穿衣者”的印象,但前提是“得体”,一味求美而失了体,美会向丑转化。
如果思想是个婴儿,穿着成人外衣,再美也会给人以“营养不良”之感;如果思想是个男子,穿着女性外衣,再美也是伪娘一个;如果思想是具僵尸,套着绫罗绸缎,再高贵你也不敢多看一眼。
反对华而不实,反对“空洞、虚假、造作”任重道远。
在此认识的基础上,笔者相信高考评价一定会坚持鼓励各种文风并存,包括华丽的文采。
文采华丽并没有错,错在内容空洞虚假所致的矫揉造作。
所谓“文章”,有“文”才成章,正如孔夫子的得意门生子贡说的那样,如果去掉有文采的兽毛,那么虎豹的皮革就和犬羊的皮革一样了。
意思是语言表达毕竟有高下之分。
课文合为时而教学科论文(通用5篇)
课文合为时而教学科论文课文合为时而教学科论文(通用5篇)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
怎么写论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课文合为时而教学科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课文合为时而教学科论文篇1摘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适当地引入现实生活中学生喜闻乐见的时尚元素和时事新闻,使语文阅读教学时尚化、时事化、生活化,从而使语文阅读教学充满活力,有效地践行新课标“高中语文课程,应注重应用,加强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联系,以适应现实生活和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的基本理念。
关键词:阅读教学时尚元素时事新闻联系现实融通生活提高效率众所周知,不管哪种版本的高中语文教材都有厚古薄今、爱素好古的特点。
怎样来处理教材中那些“古色古香”的经典作品呢?孟子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不可否认,知人论世是解读经典作品的行之有效的途径,因此现在的《教师教学用书》或者是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都无不体现了知人论世的特点。
但是,如果语文阅读教学仅仅停留在知人论世这一层面,那就“未尝不本末倒置”了。
因为,“高中语文课程,应注重应用,加强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联系,以适应现实生活和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
”换言之,语文阅读教学的终极目标不是“索隐”作者的身世际遇、喜怒哀乐,而是“使全体高中学生获得应该具备的语文素养,并为学生的不同发展倾向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要为造就时代所需要的多方面人才。
”因此,语文阅读教学必须关注现实生活,联系现实生活,融通现实生活,以适应现实生活和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
简言之,课文合为时而教。
为师者都希望学生达到“具明废寝,昃晷忘餐”的学习境界,也知道学生心理上的内驱力是达到废寝忘食境界的最重要因素。
怎样增强学生的内驱力呢?“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圣人的名言警句深中肯綮:寓教于乐,寓学于乐。
如果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适当的引入现实生活中学生喜闻乐见的时尚元素,那么莘莘学子就会聚精会神、心无旁骛、乐此不疲,课堂教学就会卓有成效。
高考作文:思路决定出路——2020年全国l卷高考作文高分解密
思路决定出路:2020年全国l卷高考作文高分解密王月苓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
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
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
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主,非管仲不可。
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
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
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
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首先是审题不清,主次不分,重点不明,无所侧重,笼统地写三人,平均用墨。
文题明确要求:“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所以必须从三人中选择一个“感受最深”的人写。
其次是感悟、认识不深,即对三人的感受和认识不深,发倔不出三人各自的本质特点。
再次是不会写发言稿,不知道发言稿的文体特点,作文表达既不符合语境又不符合文体特征(语境是面对全班同学的读书报告会;文体是发言稿)。
所以要写好发言稿,就必须在特定的语境中展开,并遵循其文体特征,言之有序,言之有物,言之有情。
一、言有“主旨”发言稿主旨要明确、深刻,引人深思,给人以启迪。
可分别从三人的角度确定文章主旨,请深入体会:站在齐桓公的角度:1. 要知人善任;2.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3. 人才乃治国之本。
站在管仲的角度:1. 勇于担当,成就伟业;2. 尽职尽责,忠于职守;3.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站在鲍叔的角度:1. 做人赢在格局;2. 人贵有自知之明;3. 善待对手是大爱。
二、言之有序言之有序,就是指结构布局,所谓“三点定位成一线,条理清晰高分现”,只要找到三点,就能做到条理清晰。
散文化议论文2020优秀作文
散文化议论文2020优秀作文教与学是辩证的统一,教不但要教课文,也应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内驱力。
只有当教与学和谐统一时,学习的效果才是最佳的。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散文化议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散文化议论文1学法的内涵极为丰富,但从我长期从教的实际来看,一个学生要学好语文,读、摘、写、练、问五字极为重要,经实践检验,这也是切实可行并行之有效的。
读。
首先是读好课文,这是阅读的第一领域;其次是广泛阅读有益的课外读物:可借阅,可自订,教师也应推荐一些精彩而适宜的时文,这是第二领域。
读法除略读与精读相结合外,着重介绍评注或读书法。
这种方法就是对应精读的文章?书籍?进行边读边评边注,而且把这种评注直接写在文章?书籍?的空白处。
通过反复阅读,反复评注,达到对文章不断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毛泽东在《辩证法唯物论教程》等书上面都作过评注。
这种方法,也可为将来做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摘。
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对某些阅读内容做一些必要的摘录。
有条件的话,可由学校印制卡片,统一发给学生。
特别是高中学生,对做卡片颇有兴趣。
做卡片,是一个人做学问的必备手段,持之以恒,日积月累,益处无穷。
如1985年有一道高考题:“书里没有世家一体,本于斑彪《后传》?共65篇,班彪作?。
汉代封建制度,实际上已不存在;无所谓侯国,也就无所谓世家。
”问:中国封建社会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而作者却说“汉代封建制度实际上已不存在”,二者看来是矛盾的,对此应如何理解?原以为学生没有读过《封建论》,此题难以答出。
考后一了解,由于不少学生做过这方面的卡片,居然顺利答出了,实在让人惊喜。
写。
如果说读摘是输入,那么写就是输出了。
两者之间应形成一个良性的互动态势。
平时除了写规定的作文外,要大力提倡和指导写观察日记?也可叫随笔?,这是学生写作的一方自留地。
文体不限,内容不限,篇幅不限,每周规定篇数,定期检查。
由于自由写作,学生有事可记,有情可抒,有感可发。
关于高中遵守规则议论文作文6篇
关于高中遵守规则议论文作文6篇社会由种种规则维持着次序,不管这种规则是人为设定的还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是规则,便具有制约性。
下面是小编精心给大家整理高中遵守规则议论文作文,希望大家喜欢!高中遵守规则议论文作文1所谓家有家规,国有国法,我们生活中也有规则:行车有交通规则,就连玩也有游戏规则。
可以说是规则无所不在,但真正的完完全全的遵守呢?答案是否定的,我们难免会因为什么而不经意间违反了“规则”。
就拿排队来说吧,大家可能都有违反排队规则的纪录,而在香港却是不一样的景象。
前几年去香港游玩,这种遵守规则的氛围在机场便出现了,而且之后对我的影响越来越大:在机场拿行李时,无论是穿着笔直西装,手提公文包的白领,还是休闲着装的游客,都很优雅地站在一旁排队等待拿取行李,绝对不因个人原因而乱挤,有条不紊。
受到感染,本来准备“抢占先机”拿行李的人们也停了下来,井然有序地排起队来,本来要花15分钟拿的行李,不一会儿大家便拿着行李走出机场。
而这,得益于排队,来自于规则。
过后,去香港海洋公园时我带着一丝忧虑:此时正放假,游玩的人肯定很多,里面十分拥挤,那游乐项目不就玩不了几个而已,怎么办?事实却出乎我的意料:每个游乐项目的入口都没设栏杆,但人们都十分自觉地排起“长龙”,尽量地往里靠,以免影响乐园里行人走路,极有秩序,而且等待的时间比散乱无规则地拥挤的时间短得多。
坐在游览车上俯览全园,每个游乐项目旁边都有一条长龙,有的蜿蜒盘绕,有的似箭直冲向前……形态各异,游动在人群中,甚是好看。
我突然明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正因为了这些看似繁杂的规则,我们的生活才能有秩序地进行下去;正因有这些规则,人与人之间减少了不必要的摩擦;正因这些规则,我们的生活才会和谐。
规则,是世界的一道风景线,遵守规则,更是人生美丽的风景线。
高中遵守规则议论文作文2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马路上车辆川流不息的景象随处可见。
然而由于有些人交通安全意识的淡薄,在车水马龙的马路上演了一幕幕不可挽回的悲剧。
高二议论文作文杂感于多样800字
高二议论文作文杂感于多样800字世界的多元化必然导致解答的不唯一性。
感谢这不唯一性吧:正因为此,我们才有可能展开联想的翅膀,腾飞于这丰富多彩、变幻无常的天地间。
一凡是棋坛的高手下棋,都是不拘泥于棋谱,随心所欲的摆布,酣畅淋漓地拼杀,为了胜利,出手变幻无穷。
棋手的最高境界,成了多样化的解答的最好诠释。
试问:世上有哪两局棋是一模一样的呢?二有了多样,才有了比较。
各种各样的方法罗列于我们的面前,是为了给我们挑选。
别出心裁不是目的,而是手段。
更好地解决问题,才是我们的动机之本。
曹冲称象,不用称杆而用船;高斯算数列,不计算而是“凑数”……不排斥传统方法的可行性,但更无法否认新路的妙处。
泱泱历史之海,荡出了多少个另辟蹊径?三但是种种解题之道,决非浮于事物表面,一目了然。
你得动用思想,探寻奥秘。
即便是“妙手偶得之”,也得有量变的积累。
启动联想的发动机,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发散,迁移,你才能由衷地赞叹:“这个世界本来很精彩!”四我们中国人,似乎有墨守陈规的传统。
一就是一,二就是二,1+1永远是2,守规矩成了人们眼中最好的美德。
“雪化了就是春天”,判错,因为标准答案是“水”。
“临危不惧”,判错,因为标准答案是“视死如归”……血红的大叉,停手吧,你们可知道,你们在缠绕着怎样鲜灵的魂魄啊!否认答案的多样性,就是否认世界,否认生活,否认真实。
不愿看到未来的中国,成为小脚般的畸形。
五可喜的是,中国也有推陈出新的传统。
早在几千年前,《战国策》中就对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陈旧思想进行尖锐的讽刺。
因之,有了商君。
后来,有龚自珍高唱“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现如今,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走的可不是苏联的老路。
六新时代在召唤,丰富多彩本来就是这个世纪的主题,我们可得跟上思维的列车,叫地球震惊于这个五彩综纷的新国度。
我又在想:这大概就是西部大开发时不易建一条公路的原因了吧?有了路网,有了选择,才会腾飞!你又选择哪条路?高二散文作文素莲幽香1200字我好读书,犹好中国古典诗词。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一言一行总关情 课堂生命的精彩
一言一行总关情课堂生命的精彩——高三课堂教学机智精彩片段的思索内容摘要:课堂教学总会出现许多不可预测的因素,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而要根据自己的专长,利用自己独有的教学机智,巧妙地处理这些偶然的因素,将其转化为教学资源。
要根据特定的教学情境,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
要有一颗敏感而真诚的心,善于观察学生的一言一行。
要尊重他们,鼓励他们,充分激发他们的潜能,促使他们不断地追求和自我完善。
关键词:课堂教学机智化尴尬为激情化枯燥为情趣化蓄积为喷发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应该“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充分发挥本课程的优势,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课堂教学是有生命的。
课堂生命的精彩,关键在一个“情”字,正如著名教育家夏丐尊所说:“教育短缺了感情和爱,就成了没有水的池塘,任凭是方是圆,总免不了空虚之感。
” “情”不在大小,而在不经意的流露,尤其是在教师毫无防备的情境之下。
这就要求教师有一颗宽容之心,能容自己的尴尬处境;有一颗温柔之心,能解学生的喜怒哀乐;有一颗细腻之心,能察课堂的最新走向。
那么,如何让“情”焕发出课堂生命的精彩呢?下面是笔者在高三课堂教学中几个精彩片段的思索。
一.化尴尬为激情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有与生俱来的探究的需要,获得新的体验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学生的合理需求能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而这些需要的满足,离不开一定的教育环境和教师适当的引导方法。
教师要根据特定的教学情境,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要善于观察学生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要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予以肯定,以充分激发他们的潜能,促使他们不断地追求和自我完善。
请看一个“扩展语句”教学的精彩片断:师:根据下列情景,以“笑”为描写重点,扩展一段话,不少于30字。
谈语文教学发展中“文”与“道”的分合
谈语文教学发展中“文”与“道”的分合摘要:纵观历史,“文”与“道”在教学中时分时合,最后归结为合。
在语文教学中“文”与“道”相互渗透,和谐统一,密不可分。
“文”与“道”的分合轨迹告诉我们,只有坚持“文”与“道”的统一,才能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关键词:语文教学发展“文”与“道”分合语文教学特别强调“文道统一”的原则。
“文”即指字、词、句、章;“道”,即指文章表现出来的基本思想。
纵观语文教学历史,“文”与“道”的发展轨迹十分曲折,它受着各个不同时代的影响,有其不同程度的分与合,给我们语文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启示。
一、历史发展中“文”与“道”的分合封建传统教育历来强调“文道统一”。
我国封建教育具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那时还没有形成统一严密的学校体系,教育内容都是传授儒家经典,即四书五经和科场八(科)股等,教育的宗旨在于培养少数的、不同层次的封建官吏。
可以说封建教育在育人上做出了重要贡献。
当时的语文教育主张“文以载道”,讲究“义理”、“考据”、“辞章”。
清朝学者戴震曾提出把“义理”、“考覆”、“文章”这三者结合起来,散文家姚薡也主强文章必须以“考据”、“词章”为手段,来阐扬儒家的“义理”。
其中“义理”是指对文章句法、章法和形式等的探究。
可见封建传统的语文教学讲究“文道统一”。
新式学堂教育制度使“文道分离”。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清王朝为了维护其摇摇欲坠的反动统治,在教学上,提出了“中学为本,西学为用”的方针,把改革教育制度看作是改革政治的一项重要措施。
资产阶级改良派提出了“废科举,兴学堂”的口号。
新式学堂实行分科制,把过去属于“道”的部分,通过设立“修身”、“读经”等科目来完成,而“词章”或“中国文学”一科,则是通过读写各种各类的文章来完成。
这时,“文”与“道”便成了两股道上跑的车。
从民国以后到五四运动兴起又趋于“文道统一”,这个时期学校取消了“读经”,保留了“修身”、“国文”科,注重强调读文、讲文要注意思想、道德和美学的教育。
高二规则作文议论文800字五篇
高二规则作文议论文800字五篇规则应该是张无形的网,它在无形之中限制人们的活动。
规则这张网,大到国家的政策方针,小到日常行为规范,时时刻刻在我们左右。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二规则作文议论文800字五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二规则作文议论文800字1“当一切的规范和禁忌都不存在的时候,你离-有多远?”这是恐怖片《隐身人》海报上的一句话。
一个透明的人面对那不透明的世界时,潜伏在其心底沉睡的欲望开始苏醒,于是,就有了那个-的隐身人以及这部惊悚的影片。
真正的不安并不来自于片中的可怕情节,而是来自于我对自我的拷问,“当没有任何规则制约时,你会做坏事吗?”我的答案竟是:我会!这是源自人性之下的潜伏的欲念,也许外面每个人心底都静置着-,而禁锢-的束缚一旦开启,那么就有了人类历诸多暴行。
我认为,人类文明的根本象征在于控制欲望,这也是人类摆脱野蛮的标志。
起先对于欲念的压制来源于道德,这是一种来自人类长久社会活动中积累的理念,明白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
这是我国古代儒学的中心之道,但古人云:无德必之,唯德必危。
这就是说,没有强制的道德是苍白无力的。
从这一点上说,法家倡导的“以法治国”才是治理社会的方法,儒家所谓“以德治国”只是一种“乌托邦”式的理想。
我们无法抑制欲念的衍生和流动,却可以约束由欲念产生的行为,这就是建立在道德基础上的规则。
我们的邪念可能将某种道德-了千次万次,但带有惩罚性的规则使得邪念无从迸发,并扶正着道德之树,从而形成了法制社会。
可谓“人性本恶,而人行总善。
”道德是规则的基础构建,但违背道德却未违背规则,纳撒尼尔·霍桑笔下的威克菲尔德就是这样的人物,也许是出自对流浪的热望,他在某一天离家出走,却只到离家仅有一个街道之隔的旅店住下,并且一住便是二十年。
这个离家出走的流浪者更引人注目,读者不禁会由此丈量他距社会-道德间的距离,他违背了道德,脱离了本位,但我们不能说他有任何越轨行径,而老练的霍桑为我们解答了难题,他在最后写道:“在看似伤乱的世界中,我们每个人被规范地放在某一个位置,一旦脱离了这个位置,我们将被这个世界永远地地遗弃。
行于所当行,止于所当止——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的反思
现在还有相当一部分老师用"堂上是否多读"来作为评价一节课的标准。前几年,有位同事,去外地听了一节示范课,回来说,所有朗读的方式都用上了。齐读,小组读,个人读,同桌两人轮流读,默读,表演着读、背诵。读,占了一节课的大量时间。同事有疑惑,"语文课就是朗读课吗?"诵读,自古以来是我们语文教学的一种优秀的教学方式。莘莘学子也在每天的语文课中通过汉语抑扬顿挫的音韵美体会到了汉语的无穷魅力。但没必要把诵读的多或少作为评价一节课的优劣。要根据课型、课堂要达到的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本人曾任教过新疆预科(读高一前)班的学生,因他们的汉语基础不是很好,普通话音调不准,所以堂上就经常一句一句的带他们读。而带读,这种方式用于汉族的高中学生就不是很适合了。
苏轼在评论他自己的文学创作时,有一段话很精辟:
"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文说》)
我喜欢他的这一句"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改一下,即为"行于所当行,止于所当止"。它的意思是:行动在应当行动的时候,停止在应该停止的时候。就是该做时就做,该停时要停。
(二)"人文性"和"工具性"和谐统一
课改前出现的相当普遍的现象是语文过于偏重于"工具性",而导致"人文性"的缺失。因此 新课标特别提到"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要理解好这句话,先要弄清楚它的逻辑关系,这两个句子是因果关系。正因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语文课程的特点应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重"工具性"轻"人文性"或重"人文性"轻 "工具性"都会偏离语文教学的轨道。语文的"工具性"体现在:语文是我们日常交际的工具,是表情达意的工具,是传承文化的工具。语文的" 人文性"体现在人的素养的提高,情感的熏陶,审美能力的培养,心灵世界的净化等方面。高中语文教学要教会学生如何运用语文更好地去交际,在生活中如何应用语文。要使到学生通过三年的学习,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语文学习是以掌握及运用语言为其出发点与归宿的。
高二作文之言行一致高中作文
言行一致高中作文【篇一:高中议论文作文素材】高中议论文作文素材忠实一件事,把这件事看作自己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做的事来和他交换。
这就是《庄子》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吾蜩翼之知)——忠实、专注。
? 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引用了五处孔子的话,两处庄子的话,一处曾国藩的或,一处朱熹的话,一处佛门训言,一处老子的话,一处《礼记》的话。
? 唐朝名僧百丈禅师长教训弟-子:“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
”并且身体力行,“言行相顾”。
有一天,弟-子帮他完成了他本应做的事,那一天他便绝对地不肯吃饭。
——从切实行动出发,坚持劳作,言行一致。
? “主一无适便是敬”这句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的话告诉我们: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也不旁骛,这便是对事业的敬重。
——敬业、精力专注、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 曾国藩说:“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
”——不专一、摇摆不定(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 庄子云:“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孔子曰:“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都是说的专一,敬业。
?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业、兴趣,做事的最高境界。
? 国学大师梁启超以自身的言行为我们做出了“敬业与乐业”的榜样,他的著作等身,他与康有为的“维新运动”为中国的前进开辟了道路。
? 易卜生说:“你的最大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
”——成才、责任。
? 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国学大师、原北大校长胡适先生在中国公学十八级毕业赠言中谆谆告诫即将毕业的学子,无论何时都“不要抛弃学问”。
——做学问与成伟业、书中自有成才路。
? 正是有了强烈的责任感,国学大师胡适先生才会不顾自己身处“长安之居”(长安米贵,居之不易),仍然汲汲挂心于其母校哥伦比亚大学的前途与命运。
——责任感、个人与集体。
? 曹植在其名篇《白马篇》中写道:“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思路清晰 气韵酣畅——2020年高考作文横向展开议论例说
思路清晰气韵酣畅——2020年高考作文横向展开议论例说作者:赵娟贺小青来源:《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0年第16期湖北省枝江市一中赵娟贺小青【技法点拨】横向展开议论,是围绕一个观点,在同一个层面上,从不同角度展开议论。
不同角度之间是一种并列关系,平行展开,互不交叉。
这样展开议论,可以使说理全面,条理清楚。
采用这种结构的关键在于“如何提炼分论点”,具体方式有:方式一:概念分析法即从“是什么”的角度展开。
针对话题本身,运用横向思维,根据它不同的内涵或外延进行多角度分析。
一般以“话题是什么”,或者“什么是话题”的形式来写分论点。
基本句式:话题(或话题中的关键词语)是……例如:脚踏实地是一种勤奋的态度,是能吃他人所不能吃的苦的精神。
曾经在乒乓球坛上叱咤风云的奥运冠军邓亚萍正是这样的人。
作为奥运冠军,邓亚萍可谓光芒万丈,可当她被保送到清华大学学习时,她才看到自己与别人的差距。
她说她是清华英语最差的学生,但她并没有放弃,而是每天苦练英语,白天读,晚上读,睡眠时间不足5小时,付出了比别人多百倍的努力,终于付出没有白费。
如今的邓亚萍虽然远离体坛,但在自己的工作事业上也是光彩夺目。
试想,如果当初的邓亚萍不脚踏实地,苦练英语,而是和如今的某些学生一样,企图在考试中投机取巧,那她永远只有沉迷在过去的光环中,不能有今天如此大的成就。
可见,脚踏实地是坚持不懈,是宁拙毋巧,是靠自己的汗水去触摸成功的星辉。
(摘自《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方法二:因果分析法即从“为什么”“带来什么结果”的角度展开。
可以追溯原因,通过用“为什么”来设问达成,在论述过程中,阐明几个并列的理由,证明应不应这样做。
也可把中心论点作为结论去追溯这个结论产生的条件和原因;也可以分析结果(意义、作用、价值、影响),可以简称为“果”。
从“能带来怎样的结果”入手。
基本句式:因为……;才能……;会使……;能够……;可以……例如:数学大师华罗庚先生在他年轻的时候就喜欢在柜台前不停地计算,有时甚至忘了结帐。
分道而行,殊途同归
分道而行,殊途同归作者:姜丽霞来源:《语文天地》2022年第02期借助语言想象画面是学生理解能力、想象能力的重要体现。
统编版教材在不同的学段、不同的单元中都设置了相应的语文要素,统编版四上第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很多学生在想象画面时,只是局限在将文字的意思重复性地转换一种说法,毫无自己的理解,更无自身的融入,将想象异化成为了理解语言大意。
面对这样的状态,我们指导学生想象画面时,该何去何从呢?下面笔者结合这个单元中《观潮》一文第四自然段的教学,谈谈自己的实践和思考。
一、基于表达,明确画面想象的核心维度真正的阅读,既要知其大意,更要洞察其写作方法,从文本内容和文本形式双重意蕴层面展开。
很多教师一直都存有一种误解,即想象完全是从文本内容层面出发的。
只要真正读懂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大意,就筑牢了学生想象画面的内容,就以为学生的想象能够顺其自然地进行了。
事实上,仅仅理解了文本内容,只蓄积了画面想象的源头活水,教师必须从文本形式和表达策略上入手,才能给停驻在水面上的小舟装上划动的双桨,推动学生想象思维高效运行。
四年级学生凭借自己的认知经验阅读《观潮》第四自然段,能够从整体上感知这一段主要描写大潮变化的过程。
如果基于这一层面进行画面想象,很多学生就会重蹈覆辙,只能在语言文字中做机械纠缠,所想象的画面仅仅是语言文字的翻版呈现,缺乏真正的价值。
为此,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从作者的写作维度出发,探寻作者是怎样将大潮变化写出来的。
从理解内容到洞察写法,学生再次回归文本就有了全新的收获:其一,整个语段的表达有着较强的顺序性。
从“一条白线”,到“一面水墙”,随着“浪潮越来越近”,潮水的变化也显得非常鲜明。
既有“浪头”的变化,比如“逐渐拉长”“变粗”,继而前后的厚度也明显加宽;也有“浪势”的变化,比如一开始只是“出现了一条白线”,然后是“横贯江面”,直到最后“浩浩荡荡飞奔而来”。
基于语段整体,前后联系起来阅读,这种变化就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了鲜明的画面。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说“各行其道”
说“各行其道”
现代汉语中,“各行其道”常常用作交通术语。
它是指车辆、行人必须按照道路划分在指定的道路区域内通行。
例如“只有做到红灯停、绿灯行,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各行其道——公共交通参与者各自的路权得到尊重和保障,公共交通才有效率。
”(马宏伟《保障权利才有效率》,《人民日报》2008年12月9日)一般认为,此处“道”用的是它的本义“道路”。
有时候,“各行其道”指各人按照自己的方法行事,也指事物按照自己的规律运行或发展。
例如“(莎士比亚的三种译本)皆成名译,也各有其长处、特色,何妨各行其道。
”(施康强《何妨各行其道》,《读书》1991年第5期)“高科技与艺术各行其道,怎会走到一起?”(孙伟林《大象无形,心有灵犀》,《科技文萃》1995年第2期)“各行其道”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灵枢》卷十一:“用针之类,在于调气,气积于胃,以通营卫,各行其道。
”此处“各行其道”是指营气卫气运行于各自的轨道。
(营卫是指水谷精微所化生的精气,营行于脉中,卫行于脉外。
)“道”是轨道、通道的意思。
后来,“各行其道”又引申指各人按照自己的方法行事,也指各走各的路。
例如,南宋《朱子语类》第五十五卷:“看见诸圣贤遭时之变,各行其道……”清末民初评书艺人常杰淼《雍正剑侠图》第一卷第二十四回:“哎,把我兄弟救出去,您东我西,各行其道,咱们就分手了。
”
“各行其道”的“道”,古今皆指具体的道路、轨道和具体的行为、方法,也指抽象的方式方法、规律等意义。
“各行其道”使用语境各不相同,其含义也有变化。
语义的不同关键是因为“道”的多义性。
.。
语文教学要把握文“道”统一——由执教一节公开课引发的反思
学校安排我执教公开课,根据教学进度选定的授课篇目为《记念刘和珍君》。
对于这一课我感觉比较熟悉,有信心讲好。
我先就敲定了这一课的教学目标:1.把握领会文中作者的感情;2.理解品味有深刻含义的语句;3.分析刘和珍人物形象。
心想围绕这些教学目标再结合自己对文本的解读和对作者的理解,处理好这一课应该没有问题。
然而,问题恰恰出在自认为没有问题的地方。
因为公开课只有一课时,我就把教学目标设定为分析刘和珍的人物形象,并结合高考能力要求,重点训练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在教学中有文章内容梳理,有人物形象分析,有高考能力点训练,严格遵循七环节教学模式,时间把握也恰到好处。
课后我带着紧张的心情去倾听各位领导、前辈、同事的评价,当听到一位老师说“如果不能深入剖析文中作者的满腔悲愤,只是训练应试能力,无论如何有点愧对先生。
”是的,“愧对先生”打破了我所有良好的自我感觉。
后边所有的批评或赞扬全都不那么重要了,我执教这节课这么讲,实在无颜以对为唤醒麻木国民而一生呐喊的先生。
这也是我在备课时遇到的瓶颈:就是人物形象分析之后,还有想说的话但不知道怎么说,除了做题训练以求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就没有再深入地想下去。
反思发现,在重视高考能力复训练的同时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没有积极引导学生去认识并改造世界。
经过七年的历练,我感觉自己好像摸到了高考的脉动,并开始朝着急功近利的方向倾斜。
然而,这次执教公开课“愧对先生”唤醒了我。
记得刚毕业时,我曾怀着恭敬虔诚的心情去传达先生对世人的或告诫,或警醒,或鞭笞,或砥砺的。
在讲《祝福》时,我先播放《祝福》电影中结局片段,以浓厚的悲剧色彩和强烈的视觉冲击激发情感,创设氛围,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之后,我指出这是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为什么?是谁剥夺了她的“春天”?接着,我与学生一起探究,走近鲁迅,走进《祝福》。
中间穿插课文精彩片段的表演,让学生深入解读文本。
最后,学生自由讨论为什么说祥林嫂是最好的女人又是最苦的女人?逐步引导学生从肖像、语言、行动等方面分析祥林嫂的性格特点,从而认识到祥林嫂是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她身上既有共性(勤劳、善良、质朴),又有着自己的个性(顽强、倔强)。
【高中语文】语文教学,行走在情理之间
【高中语文】语文教学,行走在情理之间作者:肖培东5月21日,河南省许昌市迎来了为期两天的语文活动——全国初中语文“异质”教学展览与交流研讨会。
该研讨会由陕西师范大学和《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杂志策划和赞助。
会上,四位优秀教师肖亚南、李宝红、张彦兵和高鹤鸣分别教授《社会剧》和《我们的手》。
不同风格和理念的教学报告给参与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河南省著名教师李宝红在《社会剧》课结束语中的一句感人至深的话“感情用事”,引发了我对这两篇课文教学中“情”与“理”的思考。
语文教学中如何在“情”与“理”之间穿行?一、情到深处得讲理1.语文教学应重视文体理论。
阅读教学的任务是要教给学生阅读各式文章的方法。
基于此,语文阅读教学必须依体而教,学生才能依体而读,这是很自然的道理。
语文教学要讲理,这个理,首先是要讲文体的理。
例如,《社会剧》就是一部小说。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抓住小说的文体特点,而不能把它写成散文。
有些老师把它当作散文来教,把文章中的人物和风景当作真实存在。
事实上,“平桥村”并不是一片幸福的土地,而是一个贫穷的小村庄,农民过着艰苦的生活。
“我母亲的家在农村,所以我可以时不时地接近许多农民,逐渐知道他们一生都受到压迫,遭受了很多痛苦,这与花鸟不同”[1]。
然而,社交戏剧中的人情和风景之美确实令人难忘和着迷。
鲁迅描写江南水乡的笔触也很随意。
“我真的再也没有像那天晚上那样吃过好吃的豆子了——而且我再也看不到像那天晚上那样精彩的演出了。
”其实当晚的豆子也很普通,当晚的戏其实也不好看。
那么这个“好”有什么好处呢?根据问题引导学生进入夏夜划船的描述,观看船头戏,月下回家等情节,进入平桥村的美丽世界,进入纯真的童年,当我们走进《从草药园到三味书店》时,感受作者在字里行间的感受。
这种教学显然不是按照社交戏剧的风格进行的。
《社会剧》是鲁迅小说集《哭》中的最后一部,在表达风格上与其他文章有很大不同。
这篇文章用诗意的温暖取代了尖锐的“哭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各行其道”
现代汉语中,“各行其道”常常用作交通术语。
它是指车辆、行人必须按照道路划分在指定的道路区域内通行。
例如“只有做到红灯停、绿灯行,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各行其道——公共交通参与者各自的路权得到尊重和保障,公共交通才有效率。
”(马宏伟《保障权利才有效率》,《人民日报》2020年12月9日)一般认为,此处“道”用的是它的本义“道路”。
有时候,“各行其道”指各人按照自己的方法行事,也指事物按照自己的规律运行或发展。
例如“(莎士比亚的三种译本)皆成名译,也各有其长处、特色,何妨各行其道。
”(施康强《何妨各行其道》,《读书》1991年第5期)“高科技与艺术各行其道,怎会走到一起?”(孙伟林《大象无形,心有灵犀》,《科技文萃》1995年第2期)“各行其道”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灵枢》卷十一:“用针之类,在于调气,气积于胃,以通营卫,各行其道。
”此处“各行其道”是指营气卫气运行于各自的轨道。
(营卫是指水谷精微所化生的精气,营行于脉中,卫行于脉外。
)“道”是轨道、通道的意思。
后来,“各行其道”又引申指各人按照自己的方法行事,也指各走各的路。
例如,南宋《朱子语类》第五十五卷:“看见诸圣贤遭时之变,各行其道……”清末民初评书艺人常杰淼《雍正剑侠图》第一卷第二十四回:“哎,把我兄弟救出去,您东我西,各行其道,咱们就分手了。
”
“各行其道”的“道”,古今皆指具体的道路、轨道和具体的行为、方法,也指抽象的方式方法、规律等意义。
“各行其道”使用语境各不相同,其含义也有变化。
语义的不同关键是因为“道”的多义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