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阅读解难比喻与象征把握你俩费思量

合集下载

2021高三语文诗歌鉴赏复习4.读懂诗歌:抓住意象

2021高三语文诗歌鉴赏复习4.读懂诗歌:抓住意象
7. 黍离:表达对故国的眷恋,对故土沦亡的悲叹。柴望《多景楼》:“昔 日最多风景处,今人偏动黍离愁。”
8.南浦:表达送别的伤感。祁德渊《送黄皆令》:“片帆南浦离愁结,
古道河梁别思生。” 9.春草(芳草):表达思念与惜别伤离之情。王昌龄《出塞》:“寒雁
春深归去尽,出门肠断草萋萋。” 10.枫:表达怀人与惜别的愁思。李百药《途中述怀》:“目送衡阳雁,
“月儿初上鹅黄柳,燕子先归翡翠楼”
3 抒发昔盛今衰、时事变迁、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
❖ 燕子秋去春回,不忘旧巢,诗人抓此特点,尽情宣泄心中愤慨。
❖ 如刘禹锡《乌衣巷》:
❖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 百姓家。”
❖ 晏殊《浣溪沙》:
❖ 文天祥“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满地芦花伴我老,旧 家燕子傍谁飞?”。
意象
《易经•系辞》中所说“立象以尽意”。 这里“象”就是“意象”。
何谓意象,简言之就是寄寓了作者思想 情感的景物,它是诗人内心世界的自我表现。
简言之,意象,承载诗人情感的“物”
例题导入:
春闺思
张仲素
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 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
简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前两句:罗列意象,我们脑海会出现一副春天郊外场景图:袅娜的 柳枝、葱翠的桑林。
2 表现爱情美好,传达思人之切
❖ 燕子素以雌雄颉颃(xié háng ) ,飞则相随,因此成为爱情的象征。 “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 “燕尔新婚,如兄如弟” (《诗经 谷风》) ;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诗经燕燕》
❖ 因燕子成双成对,引起有情人寄情于燕、渴望比翼双飞的联想。 ❖ “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 (薛道衡)的空闺寂寞; ❖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晏几道)的惆怅嫉妒;

中考语文复习技巧如何准确理解现代文中的比喻与象征

中考语文复习技巧如何准确理解现代文中的比喻与象征

中考语文复习技巧如何准确理解现代文中的比喻与象征现代文在中考语文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其中的比喻与象征则更是复习的重点内容之一。

正确理解比喻与象征不仅是对现代文的深入理解,也是解答相关题目的关键。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准确理解现代文中比喻与象征的复习技巧。

一、理解比喻的技巧1.注意上下文语境在理解比喻时,需要仔细阅读上下文语境,尤其是比喻所在的句子或段落。

上下文中的情景描写、人物行为、环境描述等都会提供有关比喻对象的线索,从而帮助我们准确理解比喻的意义。

2.抓住比喻的关键词比喻通常通过对事物的相似性进行类比来提供隐喻意义。

因此,我们要注意抓住比喻中的关键词,找到比喻对象和被比喻对象之间的共同点。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比喻的真正含义。

3.注意比喻的修辞手法比喻常采用各种修辞手法来增强表达效果。

比如,拟人、夸张、借代等手法都可以在比喻中得到运用。

因此,在复习过程中,要重点掌握各种修辞手法的用法,并善于分析比喻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对比喻意义的影响。

二、理解象征的技巧1.掌握基本象征意义在复习象征时,要掌握常见事物或符号所代表的基本象征意义。

比如,太阳常常被用来象征光明和希望,水象征着生命和纯洁等。

通过掌握这些基本象征意义,我们能更准确地理解象征在现代文中的运用。

2.注意揭示象征的线索在现代文中,象征常常是通过隐晦的语言或细节来揭示的。

因此,在复习时,我们要注意留意描述和揭示象征的线索,如作者使用的隐喻、暗示等手法,通过分析这些线索,可以帮助我们准确理解象征的含义。

3.理解象征与主题的关系象征往往与作品的主题密切相关,它可以通过隐喻的方式加深对主题的揭示和表达。

因此,在复习时,要将象征与作品的主题进行关联,从中寻找到象征意义与主题之间的联系,从而更加准确地理解象征的含义。

综上所述,准确理解现代文中的比喻与象征需要我们注重上下文语境、抓住比喻和象征中的关键词,了解常见的修辞手法和象征意义,并与作品的主题进行关联。

象征与比喻妙解讲课讲稿

象征与比喻妙解讲课讲稿

象征与比喻妙解四川射洪实验高中陈玖地喻善平“初二之前,我们对‘比喻’这种修辞格的把握,觉得很轻松。

到了初三,阅读中增加了‘象征’的知识点,觉得它与比喻似是而非,于是往往张冠李戴。

尤其是到了高中,经常在阅读中遇到区分‘象征’与‘比喻’的问题,令人十分头疼。

”——学生甲如是说“到了高中阶段,文章的深度增加了,特别是‘现代派’文学作品,‘象征’是突出的艺术表现手法之一,具有隐晦、含蓄的特点。

阅读时,对其更是捉摸不定,把握起来颇费思量。

”——学生乙如是说“其实,老师也给我们讲了‘象征’与‘比喻’不是一回事,我们也多次上网搜查,但还是不得要领。

”——学生丙如是说以上学生透露的困惑,既是高中语文阅读中的一个难点。

也是困扰我们的一个教学难点。

学生在阅读中常常把比喻和象征混为一谈,分不清何谓比喻何为象征,更分不清比喻和象征的作用,感到难度很大。

究其原因,一是由于义务教育阶段对这二者的把握没有明确要求,二是比喻和象征本身易混淆难分辨。

特别对“现代派”文学作品中象征意义的解读,更是捉摸不定,把握起来颇费思量。

为此,就“如何区分、把握象征与比喻”的课题,我们在近期加大了研讨的力度,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并在阅读指导中加以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对此,我们谈一点体会与做法,还望同行指正。

一、引导学生从概念上弄清象征与比喻的特质及作用:象征重在“神似”,作用是增强艺术作品寓意的含蓄性与深刻性;比喻重在“形似”,作用是增强文章的语言表达效果1、要弄清象征和比喻的概念和特质。

从近年修辞学的研究看,一般把象征放在《修辞学》中进行讲述。

如杨鸿儒的《当代中国修辞学》,张志公的《修辞概要》等。

我们则倾向于吴士文先生的看法,象征是文艺创作中融情于物、藏意于象的一种表现手法。

它是“故意用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

”①即“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以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辞海》)”。

虽然象征体与本体之间有相似关系,但这种“相似”指的是“神似”。

如何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

如何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

如何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在学习文学课程时,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比喻和象征的修辞手法。

这些手法能够给文学作品增添深度和多样性,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作品。

然而,理解比喻和象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阅读技巧和思考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方法,帮助中学生及其父母更好地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

首先,了解比喻的含义是理解课文的关键。

比喻是一种通过对两个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进行对比,来传达某种意义的修辞手法。

在课文中,比喻常常用来形容人物、描绘景物或者表达情感。

要理解比喻,我们需要注意作者使用的比喻词语,并思考它们与原文的关系。

比如,如果作者用“她的笑容如阳光般灿烂”,我们就可以理解为这个人的笑容非常明亮和温暖。

通过注意比喻词语和原文的联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课文中的比喻。

其次,理解象征需要我们对作品的背景和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象征是一种通过具体形象来代表抽象概念的修辞手法。

在文学作品中,象征常常用来传达作者的思想、主题或者价值观。

要理解象征,我们需要注意作品中出现的具体形象,并思考它们所代表的意义。

例如,白色在许多文化中都象征纯洁和无暇,如果一个作品中出现了白色的形象,我们就可以理解为这个形象代表纯洁和无暇。

通过对作品背景和文化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课文中的象征。

此外,积极思考和问问题也是理解比喻和象征的重要方法。

在阅读课文时,我们应该积极思考作者使用比喻和象征的目的和意义。

我们可以问自己一些问题,例如:“为什么作者要用这个比喻来形容人物?”“这个象征和作品的主题有什么关系?”通过积极思考和问问题,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

最后,多读经典文学作品也是提高理解能力的重要途径。

经典文学作品中常常使用比喻和象征这样的修辞手法,阅读这些作品可以帮助我们熟悉和理解比喻和象征的运用。

我们可以选择一些经典文学作品,例如《红楼梦》、《西游记》等,通过阅读和分析这些作品,提高我们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技巧。

如何在高考作文中运用恰当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如何在高考作文中运用恰当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如何在高考作文中运用恰当的比喻和象征手法高考作文是考生展示自己语言表达能力和思想深度的重要环节。

作文中的修辞手法对于提升文章表达力和感染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中,比喻和象征手法是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

本文将分析如何在高考作文中运用恰当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以期帮助考生提高作文水平。

一、比喻的运用比喻是一种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类比的修辞手法,能够帮助读者理解抽象概念并产生共鸣。

在高考作文中,恰当地运用比喻能够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也能够深化主题,提高文章的表达力。

以下是几种在高考作文中运用比喻的技巧。

1.1 用物喻情通过将人的情感与物体进行比较,可以更加鲜明地表达情感,增强读者对文章的感受。

例如,在写景作文中,可以用花朵来比喻美丽的女子,用残破的房屋来比喻贫穷的农民,以此来展示景物对情感的映射。

1.2 用生活喻理将生活中的情境与某种道理进行类比,可以更好地引起读者对主题的思考。

例如,在论述友情的作文中,可以比喻友情如同漂流瓶,需要双方的真心与付出,才能共同享受其中的温暖与快乐。

1.3 用动物喻人动物的性格特点和行为习惯常常可以与人类进行类比,用动物来比喻人物能够更好地突出人物的特征和性格。

例如,在写人物形象的作文中,可以用狮子来比喻勇敢的将军,用猫头鹰来比喻智慧的学者,以此来增加人物形象的生动性。

二、象征的运用象征是一种通过事物的象征意义来表达抽象概念或者深层含义的修辞手法,能够使作文更富有艺术感和哲理性。

以下是几种在高考作文中运用象征的技巧。

2.1 用自然寓意自然界中的事物常常有其特定的象征寓意,可以通过引用自然界的事物来表达文章的主题和思想。

例如,在写人生的作文中,可以用河流来象征人生的起伏和终结,用阳光来象征希望和美好,以此来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2.2 用历史典故历史上的典故往往蕴含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可以借用典故来丰富文章的内涵。

例如,在写传统文化的作文中,可以引用《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形象来象征才女的悲剧命运,用《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形象来象征聪明机智的人物。

写作技巧知识:如何运用比喻来解释复杂的概念

写作技巧知识:如何运用比喻来解释复杂的概念

写作技巧知识:如何运用比喻来解释复杂的概念比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段,在写作中也被广泛应用。

它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变得更加直观、生动,能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作者想表达的思想。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如何运用比喻来解释复杂的概念,并通过具体例子加以说明。

一、什么是比喻?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通常通过将一个概念与另一个具体的事物做比较,来使其更加生动、形象、易于理解。

比喻常用于诗歌、文学、演讲以及科普文章等多种文体中。

它有时被视为一种隐喻的特殊形式,但与直接的隐喻不同,比喻通常使用“像”、“似乎”等词语来进行表示。

比喻也可以是一个片断或一个小故事,被称为寓言。

比喻可以帮助读者理解抽象而复杂的概念,因为它可以将一个抽象的概念转化为一个日常的经验或场景。

通过比喻,抽象的、难以理解的概念可以被表述得更为准确和生动。

二、如何运用比喻解释复杂的概念?尽管比喻经常被用于文学和诗歌中,但它在讲解抽象概念时也非常有用。

运用比喻来解释复杂的概念是一种对读者更友好,并且更有说服力的方式,下面介绍一些比喻解释复杂概念的技巧。

1.找到具象的场景第一步是找到一个具象的场景或经验,它可以让你的读者与文章中的核心概念更加密切地联系起来。

这样做可以使读者记住内容,触发情感反应,并确保他们对概念没有疑虑。

例如,如果你想解释一个战略规划的概念,你可以使用一张地图,地图上有点和线表示不同方向的行进路线,通过地图的示意,读者能够更加直观感受到战略规划的重要性。

2.找到共性的元素第二步是找到共性的元素,即找到一个或多个与概念相关的共性元素,这些元素可以使读者想到该概念,并将其直接联系到具体的场景或经验中。

例如,要描述情感,可以将情感比喻为各种天气。

快乐可以被比喻为晴天,悲伤可以被比喻为阴天,愤怒可以被比喻为狂风暴雨,平静可以被比喻为长时间的晴朗天气。

这使得读者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情感在他们内心中的重要性和影响。

3.运用相似的场景第三步是运用相似的场景,让读者能够将相似的知识点或概念联系在一起。

高考语文 诗歌鉴赏备考 比喻性意象和描述性意象鉴赏指津教案

高考语文 诗歌鉴赏备考 比喻性意象和描述性意象鉴赏指津教案

比喻性意象和描述性意象鉴赏指津【妙解诗词】一、意象解读1.比喻性意象比喻性意象是诗人借助鲜明、生动的喻体形象,使情思具体化,从而增强诗的表达效果。

其中,又分为明喻体形象和暗喻。

⑴明喻。

即带有比喻词“像”“似”“如”等。

例如,《虞美人》词中的诗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愁绪本为抽象概念,说不清道不明,但作者将其比喻为这眼前浩荡东去的江水,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形象。

再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作者将这飞流直下的瀑布,比喻(兼夸张)为银河,足见其气势之雄伟。

⑵暗喻。

即没有明显的比喻词,但所选用的意象却起着比喻作用。

如贺铸《青玉案》中的名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句中烟草、风絮和梅雨就是比喻性意象。

烟草、风絮和梅雨分别存在于地上、人间、天上,可见愁思之多,无处不在。

这一连串的暗喻,将作者的愁绪写到极致。

再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句中就是以千树万树“梨花”,比喻当时积雪覆盖大地的景致。

2.描述性意象在诗歌中,作者为了营造某种意境或渲染某种情感,就会极力铺陈一些意象,以达到意境的完美和情感的强烈。

所以,运用描述性意象,类似《诗经》中“赋”这一手法。

如王维《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诗中就运用了“花落”“月出”“鸟鸣”这样的描述性意象,以动衬静,写出了春涧的静谧,使诗歌显得富有生机而不枯寂,给人以独特的美感享受。

再如李白的词《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这首词通过“平林”“烟如织”“寒山”“伤心碧”“暝色”“空伫立”“宿鸟”“长亭”“短亭”这些描述性的意象,表现思妇盼望远方行人久候而不归的心情。

二、鉴赏方略⑴抓住意象特点。

如果是比喻性意象,就要抓住喻体形象的特点;如果是描述性意象,就要抓住这一组意象之间的共同点。

高考散文阅读之分析手法试题解题指津

高考散文阅读之分析手法试题解题指津

高考散文阅读之分析手法试题解题指津作者:王珏肖岩松来源:《作文与考试·高中版》2008年第20期一.知识梳理高考散文阅读中分析手法试题考查的主要有比喻、比拟、夸张、对偶、反复、排比、设问、反问、引用等九种修辞(前八种为考纲中必考修辞),对比、烘托、衬托、白描、渲染、象征(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欲扬先抑、虚实结合、以小见大等十种常见表现手法。

㈠要明确19种常用表现手法概念的内涵,能够准确判断各种表现手法。

还要准确辨析以下三组易混的表现手法。

⑴象征与比喻象征是通过特定的易引起联想的形象来表现与之具有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的艺术手法。

象征与比喻的区别:一是象征是用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特殊意义的一种写法,即以物示义,象征体与本体间要“神似”;比喻是以物比物,喻体和本体间要“形似”;二是象征是可以全篇使用或局部使用的写法,与构思和主旨相关;比喻是在句中使用的修辞手法,是语言加工问题。

⑵反衬与对比反衬是利用事物间相反的条件来衬托,是为了突出主要的人物或事物,反衬的两个事物主次分明,只突出一者;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对照,突出的是这两种事物或两个不同方面的特点,对比的两个事物不分主次,突出两者。

⑶衬托与烘托衬托是利用事物间相似或相反的条件,以某些事物作陪衬,来突出要描述和要表达的思想的一种写法,利用事物间相似来衬托某事物称正衬,利用事物间相反条件来衬托某事物称反衬。

以景衬人的情况最多。

烘托是用与所表现的事物有关的人、事、物、景进行刻画以达到侧面突出特定对象的目的。

衬托与烘托的区别:一是用作衬托的次要事物与主要事物是相似或相反的,而用作烘托的次要事物与主要事物是相关的;二是用作衬托的事物可以不写,写了可增强表达效果;而用作烘托的事物与主要事物是一个整体,一般是非写不可的。

㈡把握13种常用表现手法及3种人称的表达效果(作用)。

比喻——具体生动,鲜明深刻;深入浅出,浅显易懂。

高考作文中的比喻与象征的运用

高考作文中的比喻与象征的运用

高考作文中的比喻与象征的运用在高考作文中,比喻和象征是常见的修辞手法,具有丰富的语言表达和想象力的功能。

它们能够使文章更加形象生动,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提升文章的艺术性和说服力。

本文将探讨高考作文中比喻与象征的运用,并分析其作用和技巧。

一、比喻的运用比喻是通过将两个事物进行类比,来传达某种意义或表达感情的修辞方法。

在高考作文中,比喻经常用于对人物、事物、情感等进行描述和阐释。

1. 人物形象的比喻比喻在描绘人物形象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通过将人物与某种事物进行比较,可以使读者更好地理解人物的特点和形象。

例如,在描述一个乐观开朗的人物时,可以使用阳光比喻:“他像暖阳一样洒满阳光,给周围的人带来了快乐和温暖。

”这样的比喻形象生动,让人对该人物形象有更加直观的了解。

2. 情感表达的比喻比喻在情感表达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对情感进行比喻,可以更好地传达出作者的情感态度,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例如,表达对家乡怀念之情时,可以使用江河比喻:“我对家乡的思念如江河般汹涌,滚滚向前,无法阻挡。

”这样的比喻使读者对作者的思念之情产生共鸣,提升了文章的感染力。

二、象征的运用象征是通过用一个事物或形象来代表另一个事物或含义的修辞手法。

在高考作文中,象征常常用于表达抽象概念,增加文章的内涵和深度。

1. 抽象概念的象征通过将抽象概念用具体的事物或形象来代替,可以更加生动地表达出抽象概念的含义和内涵。

例如,在探讨友情时,可以使用树木象征:“友情如同一棵大树,树根扎扎实实,枝干繁茂,能够给人以无尽的支持和帮助。

”这样的象征使得友情的含义更加具体明确,让读者更容易理解。

2. 事件和场景的象征通过对具体的事件和场景进行象征的运用,可以在不直接表达的情况下暗示出某种意义或价值观。

例如,通过描写一个垃圾清理志愿者的故事,来象征着环境保护和责任意识的重要性。

这种象征不仅使得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让读者在阅读中体悟到深层次的含义。

三、比喻与象征的技巧在运用比喻和象征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技巧:1. 口语化与文学化的平衡在使用比喻和象征时,要注意用词的准确性和文笔的优美性。

部编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答案解析

部编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答案解析

部编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答案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

剪牡丹·舟中闻双琵琶(宋)张先野绿连空,天青垂水,素色溶漾都净。

柳径无人,堕絮飞无影。

汀洲日落人归,修巾薄袂,撷香拾翠相竞。

如解凌波,泊烟渚春暝。

彩绦朱索新整。

宿绣屏、画船风定。

金凤响双槽,弹出今古幽思谁省。

玉盘大小乱珠迸。

酒上妆面,花艳眉相并。

重听。

尽汉妃一曲【注】,江空月静。

【注释】汉妃一曲:汉妃指汉代王昭君,传说她出塞时弹着琵琶;“一曲”指以昭君出塞故事谱写的琴曲《昭君怨》。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前三句是环境描写,作者通过仰观俯视多角度多层次地描绘了一幅江上美景。

B.词人直接写岸边柳荫路上“无人”也“无影”,只有柳絮飘舞,暗写自己的孤寂。

C.作者在船上望去,见远处有人归之影,与落日斜晖相映衬,描绘出飘飘欲仙之姿。

D.优美的乐声饱含着今古幽思,又用“谁省”一词,用以突出此时自己才是其知音。

(2)词中“彩绦朱索”是指五颜六色的彩带,是女子的装饰物,这里是借代手法。

下列诗句没有运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A.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B.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C.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D.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3)这首词在写法上受白居易《琵琶行》的影响甚大,如本词结尾句“尽汉妃一曲,江空月静”就与白诗“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异曲同工,请从描写对象、表达技巧和所寓情感三方面赏析二者的“同工”之妙。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杜工部①蜀中离席(唐)李商隐人生何处不离群?世路干戈惜暂分。

雪岭未归天外使,松州犹驻殿前军。

座中醉客延醒客,江上晴云杂雨云。

美酒成都堪送老,当垆仍是卓文君。

【注】①这首诗的题目本是“蜀中离席”,因为诗的风格模仿杜甫,所以加“杜工部”三字。

(1)颈联以“醉客”对“醒客”,与屈原《渔父》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妙。

象征与比喻:把握你俩费思量

象征与比喻:把握你俩费思量
备荔

象征 与比喻 :把 握 你俩 费思量
◎陈玖地 喻善平
象 征 与 比喻 的 特 质 、 作 用 及 区 分 ,把 握 起 来 颇 费 思 体 之 间 的 形 似 点 , 抽 象 的 陌 生 的 事物 或 事 理 就 鲜 活起 来 。
量 ,历 来 是 高 中语 文 阅 读 教 学 中 的 一 个 难 点 。 为 了突 破 这 像 《 拿 来主义 》中,用 “ 大 宅 子 ” 借 喻 中 国 的传 统 文 化 和 个 难 点 ,提 升 阅 读 教 学 的 有 效 性 , 近 期 我 们 加 大 了 研 讨 的 外 国 的 文 化 。 因为 它们 有 相 似 点 , 都 是 人 们 继 承 和 享 有 的
力度 。经过一段 时间的探索 ,并在阅读指 导中加 以尝试 ,
财 富,在作者 设置的具体 的特 定语境中二者构成 了 比喻关
取 得 了 一 定 的效 果 。 对 此 ,我 们 谈 一 点做 法 与 体 会 ,还 望 系 ,从 而 增 强 了说 理 的 形象 性 。
同行指正。

比喻 的作 用有 二 : 1 . 用 比喻 来 描 绘 事 物 ,可 使 事 物
的脸 上 ”与杨 朔 的 《 茶 花赋 》 中 “ 如 果 用 最 浓 最 艳 的 朱 教 材 。这 类 作 品广 泛 采 用 象 征 手 法 来 表现 现 代 人 的 生 存 困

红 , 画 一 大 朵 含 露 乍 开 的 童 子 面 茶 花 , 岂不 正 可 以象 征 着 惑 与 真 实 内心 , 因 而 使 象 征 的 内蕴 呈 现 出 多 样 性 和 不 确 定 祖 国 的 面 貌 ”这 两 段 文 字 , “ 百 合 花 ”和 “ 童予面茶花 ” 性 。 于 是 ,我 们 指 导 学 生 从 象 征 体 本 身 的 性 质 、 特 征 、文

理解文章中的比喻与象征课件

理解文章中的比喻与象征课件

理解文章中的比喻与象征课件在文学的世界里,比喻和象征是两种非常重要且富有魅力的表现手法。

它们能够让文字变得更加生动、形象,赋予文章更深层次的内涵和意义。

通过这篇课件,我们将一起深入探讨比喻与象征,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它们。

一、比喻比喻,就是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

简单来说,就是把一个东西比作另一个东西。

比喻一般由本体、喻体和比喻词组成。

比如“月亮像一个大圆盘”,在这里,“月亮”是本体,“大圆盘”是喻体,“像”就是比喻词。

比喻的作用十分显著。

首先,它能使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可感。

比如“时间就像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将抽象的“时间”比作“流水”,让我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时间的流逝无法阻挡。

其次,比喻可以使平淡的事物变得生动有趣。

“树上的苹果像一个个红灯笼”,把苹果比作红灯笼,顿时让普通的苹果变得鲜艳夺目,充满了喜庆的氛围。

再者,比喻还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她的笑容如阳光般灿烂”,这样的比喻让读者能够更深刻地感受到她笑容的温暖和美好。

比喻的类型多种多样。

明喻是最常见的一种,它的比喻词通常是“像、好像、仿佛、犹如”等。

例如“妹妹的脸像红苹果”。

暗喻则直接把本体说成喻体,比喻词常用“是、变成、成为”等。

比如“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借喻则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直接用喻体代替本体。

例如“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厚障壁了”,这里的“厚障壁”就是借喻。

在运用比喻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比喻要贴切,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之处;要新颖独特,避免使用过于陈旧、俗套的比喻;要注意感情色彩,比喻的运用要符合文章的整体氛围和情感基调。

二、象征象征是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

象征体和被象征的对象之间往往存在着某种内在的联系。

比如,白鸽象征和平,梅花象征坚韧不拔。

象征的特点在于它的暗示性和含蓄性。

它不像比喻那样直接、明显,而是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绘,让读者自己去领悟其中所蕴含的深层意义。

如何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

如何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

如何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比喻和象征手法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它们可以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丰富作品的内涵,并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感受作品。

本文将探讨如何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以及它们在不同文学作品中的具体应用。

一、比喻手法的运用比喻是通过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类比,以便使读者对原事物有更加清晰、深入的理解。

比喻可以通过描绘事物的特点、形象、感觉或情感等来进行。

下面是比喻手法的一些经典示例:1. “她的眼睛像星星一样明亮。

”通过将眼睛与星星进行类比,表达了眼睛明亮的形象。

2. “他如狮子般勇敢。

”通过将他与狮子进行类比,突出了他的勇敢品质。

通过比喻的运用,作品可以更生动、形象地表达作者的主题和情感。

二、象征手法的运用象征是指通过一种事物来代表另一种事物或概念。

象征手法可以通过直接的象征、间接的象征或多义的象征来实现。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象征手法的例子:1. 白鸽象征和平。

在文学作品中,白鸽常用来象征和平与希望。

2. 红色象征爱情。

在许多文学作品中,红色被用来象征浓烈的爱情。

通过象征的运用,作品可以更加深入地探索主题和人物的内心世界,使读者对作品充满想象力和感知力。

三、比喻和象征手法的应用比喻和象征手法广泛应用于文学作品、诗歌、故事和电影等艺术形式中。

下面以一部文学作品为例,来探索比喻和象征手法的应用。

《红与黑》是法国作家司汤达的一部经典小说。

小说讲述了一个智者和情人的故事,通过对比喻和象征手法的应用,展现了主人公思想与传统道德之间的冲突。

在小说中,司汤达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手法来描绘主人公朱利安的内心世界。

比如,在书中,朱利安的思想被比喻为一朵盛开的花朵,用来象征他敏锐的思维和对社会现象的洞察力。

另外,司汤达还使用了象征手法,将红色用来象征着朱利安的热情和野心,而黑色则象征着他的懦弱和对现实的感到挫败。

通过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司汤达将主人公的思想、情感和内在世界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传递给读者,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共情。

如何运用比喻和隐喻写出文学作品的解读

如何运用比喻和隐喻写出文学作品的解读

如何运用比喻和隐喻写出文学作品的解读比喻和隐喻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它们能够丰富作品的表达和意义,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共鸣和思考。

本文将探讨如何运用比喻和隐喻来解读文学作品。

首先,比喻是一种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类比的修辞手法。

通过比喻,作家可以将抽象的概念或情感转化为具体的形象,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感受。

例如,在《红楼梦》中,作者曹雪芹通过比喻来描绘贾宝玉的内心世界:“宝玉心中喜欢黛玉,就像是一只鸟儿对着一面明亮的镜子,看到了自己的倒影。

”这个比喻将宝玉对黛玉的喜欢形容为鸟儿对着镜子的倒影,生动地表达了宝玉内心的情感。

其次,隐喻是一种通过暗示和间接表达来传递深层含义的修辞手法。

隐喻常常需要读者进行联想和推理,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意义。

在《1984》这部小说中,乔治·奥威尔通过隐喻来揭示了权力的腐败和个人自由的剥夺。

例如,小说中的“大弟子”代表着党的领导层,而“小弟子”则代表着普通民众。

通过这一隐喻,奥威尔揭示了党对人民的控制和操纵。

除了比喻和隐喻,文学作品中还常常使用象征手法来传递更加深刻的意义。

象征是一种通过具体形象来代表抽象概念的修辞手法。

例如,在《老人与海》中,海洋象征着命运的无常和人生的挑战,老人则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

通过这一象征,海明威表达了人生中面对困难时坚持不懈的重要性。

在解读文学作品时,读者需要通过比喻、隐喻和象征来理解作品的深层意义。

首先,读者应该注意作品中出现的比喻和隐喻,思考它们所代表的意义和象征。

其次,读者需要将比喻和隐喻与作品的整体结构和情节联系起来,分析它们在作品中的位置和作用。

最后,读者还可以将比喻和隐喻与作者的生活经历和时代背景联系起来,探索它们的来源和意义。

总之,比喻和隐喻是解读文学作品的重要工具,它们能够丰富作品的意义和表达。

通过比喻,作家可以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形象;通过隐喻,作家可以传递深层的含义和思考。

在解读文学作品时,读者需要注意作品中的比喻和隐喻,并将它们与整体结构和情节联系起来,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意义。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技巧总结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技巧总结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技巧I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意义一.理解词语的联想意义1.隐喻义2.拟人义3.象征义二.理解词语的情感意义1.褒义2.贬义3.中性词II.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1.基本含义2.深层含义:哲理意义:文中简练的警句所表现得深刻含义隐喻意义:使用象征,比喻,双关等手法产生临时含义。

要抓住象征体喻体和本体之间的关系。

III.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IV.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1.归纳段意2.归纳层意3.概括中心意义V.分析文章结构把握作者思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作者思路VI.分析概括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VII.鉴赏文学作品中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1.鉴赏散文中的形象2.鉴赏散文语言的不同风格3.鉴赏散文的表达技巧有关表现手法的题型艺术类提问方式:文章这样写的好处,效果,作用?答题模式:使用方法+内容+效果鉴赏人物形象的题型提问方式:简要分析文中主人公的形象答题模式:按总分(分总)来答。

先用一句话从整体上对该人物作出一个定性分析,然后再从几个方面作出定量分析。

首先,从作者对人物的描写入手,了解作者对人物的语言,其次,分析人物描写中揭示的内涵,即地位、身份、文化、思想品德、个性特征及形象的意义。

再次,体悟作者的创作意图,分析人物形象所揭示的作品主题。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答题技巧(一)阅读一篇散文,我们必须明白三个问题,即“写的什么?怎样写的?为何这样写?要搞清这些内容,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关注“标题”,理清“思路”,抓“关键语句”,理解“主旨”。

“标题”,提供了阅读的线索,隐含着写作对象、重要内容等信息,与文章的主题有着密切的联系,阅读首先从标题开始,必须加以关注。

(二)理清“思路”,整体把握。

任何一篇作品都有其特有的行文思路,把握了文章的行文思路,有助于我们对文章思想内容、情感主旨的把握。

要理清思路1.概括段意、划分层次,能理清思路。

2.捕捉“线索”,能理清思路。

“线索”常有这样几种:①以中心事件为线索,②以感情为线索,③以具体事物为线索,④以时空变化为线索。

比喻的答题思路

比喻的答题思路

比喻的答题思路在语文学习和各类考试中,比喻这种修辞手法经常出现,理解和分析比喻的作用以及回答相关问题需要我们掌握一定的答题思路。

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比喻。

比喻就是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

构成比喻的关键是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两类事物,并且它们之间要有相似点。

当我们遇到有关比喻的题目时,第一步是要准确找出比喻句中的本体、喻体和比喻词。

本体就是被比喻的事物,喻体则是用来比喻的事物,比喻词常见的有“像”“好像”“仿佛”“犹如”“似的”等等。

例如“月亮像一个大圆盘”,这里“月亮”是本体,“大圆盘”是喻体,“像”是比喻词。

接下来,我们要思考这个比喻所起到的作用。

一般来说,比喻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使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形象。

比如“愁绪就像一团乱麻”,把抽象的“愁绪”比喻成具体可感的“乱麻”,让读者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那种纷繁复杂、难以理清的情绪。

二是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比如“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通过把“知识”比作“阶梯”,形象地说明了知识在人类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让人们更容易理解知识对于个人和社会进步的推动意义。

三是使文章的语言更加生动、富有感染力。

一个精妙的比喻能让读者在阅读时产生丰富的联想,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在答题时,我们要结合具体的文本内容,有针对性地分析比喻的作用。

比如,在一篇描写自然风光的文章中,“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这里把荷叶比作大圆盘,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荷叶的形状圆润、颜色碧绿以及数量众多的特点,展现了荷塘的茂盛和美丽,给读者留下了鲜明的印象。

除了分析作用,有时题目还会要求我们赏析比喻的妙处。

这时候,我们除了要指出比喻所起到的上述作用外,还要关注比喻的新颖性、独特性以及与上下文的契合度。

比如“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这个比喻不仅形象地写出了湖面的平静和光亮,“银镜”这个喻体也十分新颖独特,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同时与整个描写宁静景色的语境相融合,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高考散文阅读《汴京的星河》赏析题

高考散文阅读《汴京的星河》赏析题

散文阅读理解一赏析题题型一艺术手法(表达技巧)赏析题考点1、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2、表现手法联想、想象、类比、象征、衬托、对比、渲染、抑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虚实结合、动静相衬等3、修辞手法比喻、夺张、拟人、借代、对偶、排比、反复、反向、设向。

4、结构技法(谋篇布局)(1)开头:开门见山总领悬念铺垫引出伏笔(2)中间:过渡(承上启下)(3)结尾:卒章显志照应呼应升华主旨总结全文言有尽而意无穷(4)整体:线索首尾圆合首尾照应,结构严谨形散神聚层层递进总分结构(总分、分总、总分总)答题模式手法+内容+效果表述:用X X手法,写X X内容.产生了X X效果,内容上突出了X X情感(性格.意境,思想等),表达了或深化了XX主旨。

结构上有X X作用.蔑型二语言鉴赏品味题考点1、从遣诃造句的角度去鉴赏.包括用词、句式,如危字卷词、动词形容诃量词的选用、憨句散句、K句短句等。

2、从修辞的角度鉴赏.如:比喻、拟人、夸张、推比、引用、对偶、借代等,这些修辞手法本身具有典型的作用。

如比喻的作用是化此为彼.形象生动,想象力丰富:拟人的作用是化物为人,人格化等,亲切自然。

3、从表达方式的角度鉴赏,如语言才于情性强.语言富有哲理4、从语言风格的角度鉴赏,如自然淡雅,用工笔写意蕴(如朱自清):平和冲淡.如周作人,用淡笔写浓情(如周作人):苍劲雄健,如鲁迅.刚健之中见哲思:绚丽浓艳.如徐志摩.用诗意写浓情:清婉您永,如冰心,用婉富抒写柔情:形象含蓄,如茅盾,用形象表达主旨。

幽默诙谐……5、从语体的角度鉴赏.如:书面语与口语、普通用语与专业术语等6、从情感的角度鉴赏,要善于体味作者在字里行间所表露出来的感情.或含蓄,或直露:或奔放.或细腻等。

善于分析品味景中情、事中情、理中情等.7、从语言表达的丰富内涵角度赏析。

品味语言运用在简沽传神、细腻逼真、生动形象地描摹人物动作神态与内心世界.表现独特的物态特征等方面的魅力.8.从语言的个性化角度赏析.个性化的人物语言,能显示人物独特的性格.让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以语言分析人物性格答题模式语言特色+结合富赏角度、结合文本实例分析特色的表现+效果(表达的情感、哲理,,,,)《听课手粽》139叶《汴京的星河〉1.作者的兴奋情绪在文中画横(1)部分表现为冬样的洒言特点?(4分)汴京城名不虚传.而汴京人也果有奇术异能!你看那一盏盏巧夺天工的彩灯.真个是收了祥云五色荧煌炫转.那千百盏争奇斗俏的灯,一•一地当街密密地排列开来,交相辉映.金光四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阅读解难——象征与比喻:把握你俩费思量四川射洪实验高中陈玖地喻善平“初二之前,我们对‘比喻’这种修辞格的把握,觉得很轻松。

到了初三,阅读中增加了‘象征’的知识点,觉得它与比喻似是而非,于是往往张冠李戴。

尤其是到了高中,经常在阅读中遇到区分‘象征’与‘比喻’的问题,令人十分头疼。

”——学生甲如是说“到了高中阶段,文章的深度增加了,特别是‘现代派’文学作品,‘象征’是突出的艺术表现手法之一,具有隐晦、含蓄的特点。

阅读时,对其更是捉摸不定,把握起来颇费思量。

”——学生乙如是说“其实,老师也给我们讲了‘象征’与‘比喻’不是一回事,我们也多次上网搜查,但还是不得要领。

”——学生丙如是说以上学生透露的困惑,既是高中语文阅读中的一个难点。

也是困扰我们的一个教学难点。

学生在阅读中常常把比喻和象征混为一谈,分不清何谓比喻何为象征,更分不清比喻和象征的作用,感到难度很大。

究其原因,一是由于义务教育阶段对这二者的把握没有明确要求,二是比喻和象征本身易混淆难分辨。

特别对“现代派”文学作品中象征意义的解读,更是捉摸不定,把握起来颇费思量。

为此,就“如何区分、把握象征与比喻”的课题,我们在近期加大了研讨的力度,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并在阅读指导中加以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对此,我们谈一点体会与做法,还望同行指正。

一、引导学生从概念上弄清象征与比喻的特质及作用:象征重在“神似”,作用是增强艺术作品寓意的含蓄性与深刻性;比喻重在“形似”,作用是增强文章的语言表达效果1、要弄清象征和比喻的概念和特质。

从近年修辞学的研究看,一般把象征放在《修辞学》中进行讲述。

如杨鸿儒的《当代中国修辞学》,张志公的《修辞概要》等。

我们则倾向于吴士文先生的看法,象征是文艺创作中融情于物、藏意于象的一种表现手法。

它是“故意用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

”①即“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以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辞海》)”。

虽然象征体与本体之间有相似关系,但这种“相似”指的是“神似”。

即二者之间内在精神气质上的相似。

如松柏的“岁寒不凋、索取少、予人多”与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强、乐于奉献”,二者在内在气质上神似如斯,则构成了象征。

除约定俗成的或点明寓意的特例外,象征一般不会把意思直接了当地说出,往往借助暗示,使读者产生由此及彼的联想,促使读者自己去理解,达到具体事物和抽象含义之间水乳交融、难以剥离的境界。

如巴金的《灯》通篇把灯光作为光明的象征,作为人们理想、希望、力量和胜利的象征。

而这种象征意义则是通过联想和想象领悟的。

这种领悟的逻辑起点是本体与象征体之间“神似”上的相似相近之点。

比喻也称打比方,《辞海》对比喻的解释是“修辞学上辞格之一。

思想的对象同另外的事物有了相似点,就用那另外的事物来比拟这思想的对象,叫比喻。

”比喻重在“比拟”,强调“形似”,是以物比物或以事喻理。

比喻常借助常见的易懂的喻体来打比方,除通过引述一个故事来打比方外,本体、喻体和比喻词只是在文中某一句或几处文字中出现。

一般而言,抓住了比喻的喻体与本体之间形似点,抽象的陌生的事物或事理就鲜活起来。

像《拿来主义》的“大宅子”,用它来借喻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外国的文化。

“大宅子”是实实在在的物,与中国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这一抽象的事物是不同类的,但它们有相似点,都是人们继承和享有的财富,在作者设置的具体的特定的语境中二者构成了比喻关系,从而增强了说理的形象性。

另外比喻是语言运用技巧,属狭义修辞,一般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文学作品与非文学文章中皆用;象征,是写作或艺术构思手段,属表现手法,一般不出现本体,具有隐晦、含蓄的特点,大多应用在文学或其他类艺术作品中。

它比一般比喻所概括的内容更深广。

有的作品的艺术形象甚至全用象征手法表现出来。

2、要分清比喻和象征的作用。

比喻与象征的作用是有本质的区别的。

比喻是一种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

具体来说,比喻的作用有二:(1)用比喻来描绘事物,可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并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使语言文采斐然,富有很强的感染力。

(2)用比喻来说明事理,可把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把抽象的事理形象化,帮助人们深入的理解。

如“谎言是一只心灵的蛀虫,将人的心蛀得面目全非;谎言是一个深深的泥潭,让人深陷其中无法自拔;谎言是一个无尽的黑洞,让人坠入罪恶的深渊万劫不复。

”用“蛀虫”“泥潭”“黑洞”来暗喻谎言,能更形象地突出了谎言的可怕性,比“谎言可怕”四字生动形象得多。

而象征是一种含蓄的变平凡为深刻的表现手法。

它集中描写某一特定的形象,借以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某种精神品质、思想感情,但又似此实彼,让读者咀嚼品味形象背后的象外之旨、弦外之意。

运用象征这种艺术手法,能丰富人们的联想,还可以延伸作品的意蕴,增强作品寓意的含蓄性与深刻性,达到一种艺术境界。

如鲁迅《药》中“分明有一圈红白的花”是具体而常见的,但其在典型的社会环境中所蕴含的特殊意义是丰富而深刻的。

再如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一单元第3课《囚绿记》,作者陆蠡就用生命力蓬勃顽强、向往光明和自由、固执的绿——一株常春藤,象征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为争取民族的自由和解放、顽强抗争的中国人民,文章立意高远,隽永深刻。

二、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探讨方法,鼓励学生多比较,在不断比较中加深体会,产生顿悟,结合写作背景、人文环境挖掘象征潜藏的隐晦点寻找破解之法,并参考其它文学手法及表达方式作多元解读。

1.找准例子,结合特质和作用,从比较的角度加以辨别。

区别比喻与象征,需要我们在阅读中不断积累。

在积累中,对比喻与象征的实例加以体会,从比较角度入手,更易把握。

如茹志娟的《百合花》中“枣红底,上面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的感情的花,盖上了……的脸上”与杨朔的《茶花赋》中“如果用最浓最艳的朱红,画一大朵含露乍开的童子面茶花,岂不正可以象征着祖国的面貌”这两段文字,“百合花”和“童子面茶花”谁是比喻谁为象征呢?首先我们指导学生抓住各自的特质加以比较,“百合花”不是用来比拟新媳妇的美貌的(文本中有此妇的直接外貌描写),而是着眼于该花“洁白无瑕”的色彩,与通信兵和新媳妇的“纯洁”品质神似,并且“百合花”在文中反复出现,只要结合人物言行与构思、表现手法分析,“百合花”与象征意义之间的神似点就显露出来了(且文中直接点明了特定的象征意义)。

“含露乍开的童子面茶花”生气勃勃的情态、美姿与祖国欣欣向荣的气象何其形似,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形似上又特别充分,因而构成了生动形象的明喻。

其次,从象征与比喻的作用看,茹志娟用“百合花”来象征通信兵与新媳妇心灵的纯洁美好,赞美了人与人之间纯美的情感,优美圣洁的意境让人久久难忘。

而杨朔用“童子面茶花”比喻祖国的新面貌,直抒胸臆,赞美了祖国欣欣向荣的气象,笔笔写茶花,处处赞祖国,即便文中明白用了“象征”一词,也只能是比喻。

2.知人论世,从时代背景上把握。

从某种意义上说,阅读也是一种寻找。

任何文学作品都会烙上时代的印记,尤其是运用了象征手法的作品,往往和时代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我们引导学生分析高尔基笔下的《海燕》,整篇文章中虽无一字点明海燕象征着革命者,但从象征的定义出发,品味作者对海燕这一有特定指向的形象的突出描绘,再结合时代背景,海燕与革命者不畏艰险的神似之点就凸显出来了。

这样,我们就不会误判海燕是构成比喻的喻体了。

如阅读北岛的《迷途》,诗中所表现的正是文革中受伤的一代青年,他们并不是一味的迷惘和颓废,而是在迷途中苦苦的探寻和追求。

而这种探寻与追求又体现在思想、意象及语言的朦胧中,显然,象征手法的运用正得其宜。

在课外阅读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朦胧诗的特点再结合“文革”这一特殊背景进行分析。

就会明确作品不是用暗喻而是“运用象征手法,以‘哨音’象征天使般的召唤,以‘森林’象征着遮挡日光的障碍因素,以‘蒲公英’象征共同追求的同伴,以‘湖泊’象征追寻的归宿,其中‘你’和‘眼睛’象征着理想,描写了文革后青年在迷茫的境地里追求着理想中美好事物的足迹。

”②这样我们就可以抓住时代背景,准确把握象征及其作用了。

再如阅读闻一多的《死水》,如果学生不了解作者的人生(情感)经历以及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是很难深入品味作品的内涵的。

因此,我们在深入分析前,要让学生明确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知人,了解闻一多。

他在1922年赴美留学,深切感受到种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激发起强烈的爱国热情,强烈怀念和由衷赞美如花的祖国。

在《祈祷》、《我是中国人》、《七子之歌》等诗中,表现出同时代诗人罕见的民族自豪感。

二是论世,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

他1925年回国,看到的却是军阀混战、民不聊生,政治腐败、经济凋敝的惨景,于是心中的梦幻猝然破灭。

他失望痛心,爱之深则恨之切,面对路边一汪死水,心生灵感,于是融情于物,藏意于象,抓住死水与旧中国的黑暗腐臭的内在本质,将死水作为象征体,构思吟成《死水》。

同时也设置了不少生动鲜明的比喻,故意夸丑为美,为彰显象征意义增色不少。

并用“这里断不是美之所在”“不如让丑恶来开垦,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等语句,倾注对当时黑暗现实的愤激憎恶之情,这是用反讽配合象征表达了祖国必将旧去新生的坚定信念,颇有“病树前头万木春”的那种深切的弦外之意。

这样,抓住了知人论世,对“死水”的象征意义的理解就顺理成章了。

3.从象征意义的隐晦性及与之相关的表达技巧上把握。

象征作为表现手法,一般不像比喻那样通俗、直观、形象,而显得隐晦含蓄,尤其是暗示性象征更是这样。

因此,在阅读中,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抓住象征表意上的隐晦性,通过文中作者给予的暗示,运用联想和想象,把作者不便或不宜直接表达的内心真实悟出来。

如阅读鲁迅先生的《药》时,要让学生明白尾段的作用,就必须引导学生弄清在万马齐喑的时代氛围里,支持革命只能根据文体特点含蓄地表达。

这样学生就会明白此处坟顶的花环蕴含深意,它运用象征,隐晦地表达了不便明确表达的意味:革命者是后继有人的,革命也是有希望的。

这样学生就能准确把握尾段的象征意义了。

19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70年代,在世界文坛活跃着一个新的文学流派——“现代派”。

其作品为表现现代人的生存困惑,探求人物的内心真实,着重表现难以直接描述的复杂多变的内心活动,象征是被广泛采用的艺术手法之一。

现代派文学的出现使象征的内蕴呈现出多样性和不确定性,它或象征作者自己的人格、情感等个体性的某些内容,或象征某团体、某种族、某类人的某些内容。

面对这类内蕴丰富的象征,我们必须指导学生从象征体本身的性质、特征、文中的暗示及特定时空的人文环境等方面进行揣摩,以求突破。

如阅读卡夫卡的小说《城堡》,作品主人公为进入城堡,千方百计想谒见城堡长官。

然而,他费尽周折,精疲力竭,却根本见不到城堡长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