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差配合说课.
《公差配合课件》PPT课件
33
a
1. 标准公差系列
(2)公差等级 公差等级系数a(见表2-6) 标准公差的值T= a i
第三节 机械零件的公差与配合
1
a
一、公差与配合的基本概念
加工误差 公差
2
a
一、公差与配合的基本概念
1. 有关“尺寸”的术语和意义 (1)尺寸
尺寸是用特定单位表示长度 的数字。
3
a
1. 有关“尺寸”的术语和意 义
(2)基本尺寸 基本尺寸是由设计者经过计
算或按经验确定后,再按标准 选取的标注在设计图上的尺寸。
IT6 = 10 i = 10×1.56≈16 (mm) IT7 = 16 i = 16×1.56≈24.97≈25
(mm) (mm)
37
a
2. 基本偏差系列
38
a
图2-15 基本偏差系列
2. 基本偏差系列
(1)轴的基本偏差
请看P32 表2-9
40
a
2. 基本偏差系列
(1)轴的基本偏差
有了基本偏差和标准公差,就不难求出轴的 另一个偏差(上偏差或下偏差):
54
a
三、公差与配合的基准制与公差等级
5. 配合的选用
应尽可能选用优先配合和常用配合。
55
a
四、形状公差与位置公差
(一) 形状公差和形状误差
1. 形状公差 构成机械零件形状的几何要素所允 许的变动量称为形状公差。
公差配合说课课件
考虑零件的生命周期成本,包括初始成本、运行成本和维护成本 等,选择经济性最优的公差配合方案。
风险评估
对不同公差配合方案可能带来的风险进行评估,选择风险较低、 经济性较好的方案。
公差配合的检测与
04
验证
检测设备的选择与校准
检测设备的选择
根据被检测对象的特性、精度要求以 及实际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检测设 备,如千分尺、卡尺、测微计等。
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参数
包括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微观不平度十点平均高度(Rz) 等。
表面粗糙度的注
在图纸上标注表面粗糙度时,应使用表面粗糙度符号、评定参数和 数值。
配合公差
配合公差定义
配合公差是用于控制零件之间装 配关系的参数,以确保零件之间
的配合精度和功能要求。
配合类型
根据使用要求,配合类型可分为 间隙配合、过渡配合和过盈配合
。
配合公差的计算
根据使用要求和零件的材料、加 工方法等因素,计算出合理的配
合公差。
公差配合的选择与
03
优化
选择公差配合的原则
功能性原则
公差配合的选择应满足零件的功能要求,确保零 件能够正常工作。
经济性原则
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应尽量选择经济性较 好的公差配合,降低制造成本。
工艺性原则
公差配合的选择应考虑加工工艺的可行性和合理 性,确保零件能够顺利加工。
02
公差配合的参数与
计算
尺寸公差
尺寸公差定义
尺寸公差是允许零件尺寸 变化的范围,用于确保零 件的互换性和装配精度。
尺寸公差带
根据基本尺寸,确定一个 包括最大极限尺寸和最小 极限尺寸的区域,称为尺 寸公差带。
《公差与配合教案a》课件
《公差与配合教案a》PPT课件第一章:引言1.1 课程介绍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公差与配合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公差与配合在机械设计中的重要性,并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2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公差与配合的定义和作用;掌握基本公差、配合和间隙的概念;理解公差与配合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第二章:基本概念2.1 公差与配合的定义解释公差与配合的概念,包括基本公差、配合和间隙的定义。
通过示例和图示,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
2.2 公差与配合的作用讨论公差与配合在机械设计中的重要性,包括其对零件的互换性、运动精度和装配的影响。
提供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这些作用。
第三章:基本公差3.1 基本公差的概念介绍基本公差的概念,包括基本公差的大小和形状。
解释基本公差的标准和计算方法。
3.2 基本公差的应用讨论基本公差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包括如何确定合适的基本公差以及如何计算公差带。
提供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基本公差的应用。
第四章:配合4.1 配合的概念解释配合的定义和分类,包括过盈配合、间隙配合和过渡配合。
通过示例和图示,帮助学生理解配合的概念。
4.2 配合的应用讨论配合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包括如何选择合适的配合以及如何计算配合间隙。
提供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配合的应用。
第五章:公差与配合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5.1 公差与配合在零件互换性的应用解释公差与配合对零件互换性的影响,包括如何通过合理选择公差和配合来确保零件的互换性。
提供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公差与配合在零件互换性中的应用。
5.2 公差与配合在运动精度的应用讨论公差与配合对运动精度的影响,包括如何通过合理选择公差和配合来确保运动精度。
提供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公差与配合在运动精度中的应用。
5.3 公差与配合在装配中的应用解释公差与配合在装配中的作用,包括如何通过合理选择公差和配合来确保装配的顺利进行。
课程设计中公差配合
课程设计中公差配合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公差配合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了解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理解公差配合的作用和意义,掌握公差配合的计算方法。
技能目标包括:能够运用公差配合的知识进行尺寸设计和调整,能够分析并解决实际中的公差配合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对工程技术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公差、配合、间隙、过盈、过渡配合等。
2. 公差配合的计算方法:基本尺寸、公差带、配合带等。
3. 公差配合的应用:尺寸设计、调整、分析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包括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通过讲授法,我将向学生传授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通过案例分析法,我将引导学生运用公差配合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实验法,我将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尺寸设计和调整,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实验设备等。
教材和参考书将提供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多媒体资料将展示公差配合的实例和应用,实验设备将用于学生的实践操作。
通过这些教学资源的运用,将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在本次课程中的学习成果,我将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方式。
评估内容包括学生的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成绩。
平时表现将包括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等。
作业将包括课后练习和小组项目等。
考试将包括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等。
评估方式将采用积分制,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相应的分数,最后计算总分,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安排本节课的教学安排将在学校规定的教学时间内进行,教学地点为教室。
公差与配合技术教材课件
2.尺寸公差(公差):允许尺寸的变动量,用T表示。 公差=最大极限尺寸—最小极限尺寸 =上偏差—下偏差
注:公差是绝对值,且不为零。
公差 下偏差 上偏差
最大极限尺寸 最小极限尺寸 公差
下偏差 上偏差
基本尺寸
第一节 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术语
二、有关“公差与偏差”的术语和定义
轴: dM = dmax 孔: DM =Dmin
孔 轴
第一节 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术语
一、有关“尺寸”的术语和定义(GB/T1800.1—1997)
(6)最小实体状态(LMC)和 最小实体尺寸(LMS)
最小实体状态指孔或轴在尺 寸公差范围内,具有材料量最 少时的状态。在此状态下的尺 寸称为最小实体尺寸。
大极限尺寸和最小极限尺寸的两条直 0
线所确定的区域。
_
公差带特性:
公差带大小 两个要素:
公差带位置
标准公差 基本偏差
+
基本尺寸
孔公差带 轴公差带
公差带图
第一节 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术语
二、有关“公差与偏差”的术语和定义
+
孔1
轴1
EI
基本偏差
ei
为下偏差
0 _
基本偏差
为下偏差
孔2
ES
es
轴2
基本尺寸
基本偏差
地方标准 企业标准
人类社会
标准的分级
二、标准化与互换性生产的发展
3、标准的发展历程
要使零部件具有互换性,就要求制订统一的公差与配合标 准
1902,英国伦敦以生产剪羊毛机为主的钮瓦(Newall) 极限表
1906,英国国标B.S.27。1924,英国国标B.S.164。1925, 美国标准A.S.A.B 4a
公差配合教案说课讲解
公差配合教案公差与配合教案1.互换性概念互换性定义互换性是指从一批相同的零件中任取一件,不经修配就能装配到机器或部件中,并满足产品的性能要求。
互换性意义零件具有互换性有利于组织协作和专业化生产,对保证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及方便装配,维修有重要意义。
尺寸公差的术语和定义1)基本尺寸——设计给定的尺寸。
如图a中的ø30mm。
2)实际尺寸——零件制成后,通过测量所得的尺寸。
3)极限尺寸——允许零件实际尺寸变化的两个界限值,其中较大的一个尺寸称为最大极限尺寸,较小的一个尺寸称为最小极限尺寸。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如图b示出了轴ø30mm的最大极限尺寸为ø29.993mm,最小极限尺寸为ø29.980mm。
实际尺寸只要在这两个极限尺寸之间均为合格。
)尺寸偏差(简称偏差)——某一尺寸减去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
尺寸偏差有上偏差、下偏差(统称极限偏差)和实际偏差。
上偏差=最大极限尺寸- 基本尺寸下偏差=最小极限尺寸- 基本尺寸如上图所示的轴:上偏差=(29.993-30)mm=-0.007mm下偏差=(29.980-30)mm=-0.020mm国家标准规定:用代号ES和es分别表示孔和轴的上偏差;用代号EI和ei分别表示孔和轴的下偏差。
偏差可以为正,负或零值。
实际尺寸减去基本尺寸的代数差称为实际偏差。
零件尺寸的实际偏差在上、下偏差之间均为合格。
5)尺寸公差(简称公差)——允许尺寸变动的量。
即:公差=最大极限尺寸-最小极限尺寸或:公差=上偏差-下偏差如上图所示的轴公差=(29.993-29.980) mm=0.013mm或:公差=[-0.007-(-0.020)] mm=0.013mm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由于最大极限尺寸总是大于最小极限尺寸,所以公差总是正值,且不能为零。
在零件图上,凡有公差要求的尺寸,通常不是标注两个极限尺寸,而是标注出基本尺寸和上、下偏差,见上图a。
公差与配合基础知识(讲授)
公差与配合基础知识一.尺寸偏差和公差的术语及定义1.尺寸:用特定单位表示的数值.2.基本尺寸:孔D、轴d.如Ф20±0.05中20为基本尺寸.3.实际尺寸;实际测量所得的尺寸4.极限尺寸;指允许尺寸变化的两个界限值.其中:较大的一个称为最大极限尺寸较小的一个称为最小极限尺寸5.尺寸偏差尺寸偏差=某一尺寸-基本尺寸偏差包括:实际偏差=实际尺寸-基本尺寸上偏差=最大极限尺寸—基本尺寸ES(孔)、es(轴)下偏差= 最小极限尺寸—基本尺寸EI(孔)、ei(轴)6.零线零线是在公差带图中,确定偏差的一条基准直线,也叫零偏差线二、有关配合的术语及定义1.配合——公差带之间的关系(基本尺寸相同)孔——轴 { 其差值为正是 X ;其差值为负是 Y}2.间隙配合——具有间隙(含 Xmin =0 )的配合。
孔在轴的公差带之上。
最大间隙 Xmax =Dmax -dmin =ES-ei最小间隙 Xmin =Dmax -dmax =EI-es平均间隙 Xp=1/2(Xmax +Xmin )3.过盈配合——具有过盈(含 Ymin =0 )的配合。
孔在轴的公差带之下。
最小过盈 Ymin =Dmax -dmin =ES-ei最大过盈 Ymax =Dmin -dmax =EI-es平均过盈 Yp=1/2(Ymin +Ymax )4.过渡配合——可能具有 X 或 Y 的配合。
此时孔轴公差带相互交叠。
公式用以上 X , Y5.配合公差——允许 X 或 Y 的变动量。
间隙配合:Tf= ∣Xmax -X min ∣过盈配合:Tf= ∣Ymin -Ymax ∣过渡配合:Tf= ∣Xmax -Ymax ∣结论:配合精度与零件的加工精度有关,若要配合精度高,则应降低零件的公差,即提高工件本身的加工精度。
反之亦然。
三.基准制 ------ 公差与配合标准对孔与轴公差带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规定了两种基准制:基孔制和基轴制基孔制 -------- 基孔制中的孔称为基准孔,用 H 表示,基准孔以下偏差为基本偏差,且数值为零。
(完整版)公差与配合教案.
(完整版)公差与配合教案.教案 1⼀、新课导⼊: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主要内容包括极限与配合、形位公差、表⾯粗糙度和技术测量,主要学习和研究互换性,围绕零件的制造误差和公差概念及其使⽤要求之间的关系,合理的解决⽣产成本、产品质量与效益之间的⽭盾。
⼆、新授内容:第⼀章概述第⼀节互换性(⼀)互换性基本概念:所谓互换性是指在制成同⼀规格的零件中,不需要作任何挑选或附加加⼯(如选配或钳⼯加⼯)就可以组装成部件或整机,并能达到设计要求。
举例说明:⾃⾏车⼿机电脑零部件的互换性。
(⼆)互换性的种类:根据零件的互换范围不同:a)完全互换性:零、部件在装配时,不需要作任何选择或附加加⼯。
b)不完全互换性:零、部件在装配时,允许进⾏附加加⼯、选择与调整。
完全互换性在机器制造中被⼴泛采⽤。
(三)分组装配法:为了解决加⼯困难和装配精度要求之间的⽭盾。
把零件的互换性范围限制在同⼀组内的⽅法,称为分组装配法。
属于不完全互换性。
第⼆节加⼯误差和公差(⼀)加⼯误差:1、加⼯误差的定义:零件的实际尺⼨和理论上的绝对准确尺⼨之差。
2、加⼯误差的分类:a)尺⼨误差;b)形状误差;c)位置误差;d)表⾯粗糙度误差;e)波纹度误差。
(未标准化)(⼆)公差:1、公差的定义:零件的尺⼨、⼏何形状、⼏何位置关系及表⾯粗糙度参数值允许变动的范围。
2、公差的分类:a)尺⼨公差;b)形状公差;c)位置公差;d)表⾯粗糙度公差;第三节极限与配合标准(⼀)标准化和标准:a)标准化:制定标准和贯彻执⾏技术标准为主要内容的全部活动过程。
b)标准:指为产品和⼯程上的规格、技术要求及其检测⽅法⽅⾯等所作的技术规定。
(⼆)国家有关标准:标准分为:国家标准⾏业标准地⽅标准企业标准第四节技术测量概念(⼀)技术测量的意义和对象:a)技术测量是实现互换性的必要条件。
b)所谓技术测量就是把被测出的量值与具有计量单位的标准量进⾏⽐较从⽽确定被测量的量值。
c)技术测量的对象:长度、⾓度、表⾯粗糙度和形位公差。
《公差与配合教案a》课件2
《公差与配合教案a》PPT课件第一章:引言1.1 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公差与配合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公差与配合在机械设计中的重要性,并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2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描述公差与配合的基本概念。
解释公差与配合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区分不同类型的公差和配合。
第二章:公差与配合的基本概念2.1 公差2.1.1 定义:公差是指零件加工尺寸允许的最大和最小偏差。
2.1.2 分类:基本公差、配合公差、极限公差。
2.2 配合2.2.1 定义:配合是指两个或多个零件之间的相互关系。
2.2.2 分类:过盈配合、间隙配合、过渡配合。
2.3 公差与配合的关系2.3.1 公差与配合是相互关联的,公差决定了配合的紧固程度。
2.3.2 公差越大,配合的松紧程度越低;公差越小,配合的松紧程度越高。
第三章:公差与配合的计算3.1 基本公差的计算3.1.1 基本公差是指零件加工尺寸允许的最大和最小偏差。
3.1.2 基本公差的计算公式:T = 0.5 (上限尺寸下限尺寸)。
3.2 配合公差的计算3.2.1 配合公差是指两个零件之间的配合允许的最大和最小偏差。
3.2.2 配合公差的计算公式:T' = 0.5 (上限配合尺寸下限配合尺寸)。
3.3 极限公差的计算3.3.1 极限公差是指零件加工尺寸允许的最大和最小偏差。
3.3.2 极限公差的计算公式:T'' = 0.5 (上限极限尺寸下限极限尺寸)。
第四章:公差与配合的应用4.1 公差与配合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4.1.1 公差与配合可以控制零件的加工质量。
4.1.2 公差与配合可以保证零件的装配精度。
4.1.3 公差与配合可以提高机械系统的可靠性。
4.2 实际应用案例分析4.2.1 案例一:某汽车发动机气缸盖平面度的控制。
4.2.2 案例二:某轴承内径与外径的配合设计。
第五章:总结5.1 本章内容回顾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回顾了公差与配合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
公差与配合课程设计
公差与配合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公差与配合的基本概念,理解其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2. 学会使用相关图表和数据查阅公差与配合,并能正确解读。
3. 能够运用公差与配合知识,分析实际机械部件的配合关系。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公式计算公差与配合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运用CAD软件绘制公差与配合图表的技能。
3. 培养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自主探究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工程素养。
2. 激发学生对机械设计学科的兴趣,增强学习动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公差与配合的基本知识和应用技能。
学生特点:学生为高中二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和物理基础,对机械设计有一定了解,但对公差与配合的认识尚浅。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课程目标需具体、明确,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分解目标为具体学习成果,使学生在课程结束后能够独立完成相关设计和分析任务。
二、教学内容1. 公差与配合基本概念:讲解公差、配合的定义,介绍基本配合类型(如过盈配合、过渡配合、间隙配合)及其特点。
2. 公差等级与标注:学习公差等级的划分,掌握公差标注的方法和规则。
3. 配合公差带:介绍配合公差带的概念,学习其计算和应用方法。
4. 基本尺寸链:讲解基本尺寸链的组成和计算方法,学会运用尺寸链分析机械部件的公差与配合。
5. 公差与配合图表:学习查阅国标GB/T 1800.1-2009《公差与配合》图表,掌握图表的使用方法。
6. 实际应用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机械部件的公差与配合设计,了解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公差与配合基本概念,配合类型及特点。
第二课时:公差等级与标注,配合公差带。
第三课时:基本尺寸链,尺寸链计算方法。
第四课时:公差与配合图表,查阅和应用。
《公差与配合教案a》课件
《公差与配合教案a》课件第一章:引言1.1 课程介绍了解本课程的目的和内容理解公差与配合在工程中的重要性1.2 公差与配合的定义解释公差和配合的概念举例说明公差和配合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第二章:公差的基本概念2.1 公差的定义和作用解释公差的含义和作用举例说明公差在尺寸精确度控制中的应用2.2 公差的分类介绍基本公差、标准公差和极限公差的概念解释各种公差的应用场景和重要性第三章:配合的基本概念3.1 配合的定义和作用解释配合的含义和作用举例说明配合在零件组装中的重要性3.2 配合的分类介绍过盈配合、间隙配合和过渡配合的概念解释各种配合的应用场景和特点第四章:公差配合的应用实例4.1 轴和孔的配合举例说明轴和孔的配合中公差和配合的应用分析轴和孔的公差配合对零件性能的影响4.2 齿轮配合解释齿轮配合中公差和配合的重要性举例说明齿轮配合中公差和配合的应用实例第五章:公差配合的设计与计算5.1 公差配合的设计原则介绍公差配合设计的原则和方法解释如何根据零件的使用要求和制造条件确定公差配合5.2 公差配合的计算方法介绍公差配合的计算方法和步骤举例说明如何计算轴和孔的公差配合以及齿轮的公差配合第六章:测量与检测6.1 测量基础介绍测量的概念和重要性解释测量工具和仪器的使用方法6.2 尺寸测量讲解如何测量长度、角度和其他尺寸介绍各种测量工具和仪器的选择和使用第七章:公差配合在工程中的应用7.1 机械设计中的应用解释公差配合在机械设计中的作用举例说明公差配合在设计中的实际应用7.2 装配工艺中的应用讲解公差配合在装配工艺中的重要性介绍如何利用公差配合提高装配质量和效率第八章:现代制造技术与公差配合8.1 数控加工与公差配合解释数控加工中公差配合的作用和重要性举例说明数控加工中公差配合的应用实例8.2 3D打印技术与公差配合介绍3D打印技术在制造中的应用讲解3D打印技术中公差配合的考虑因素和挑战第九章:公差配合在质量控制中的应用9.1 质量控制的基本概念解释质量控制的概念和目的介绍质量控制工具和技术9.2 公差配合在质量控制中的应用讲解如何利用公差配合进行质量控制举例说明公差配合在质量控制中的实际应用第十章:总结与展望10.1 课程总结回顾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强调公差配合在工程中的重要性10.2 展望未来讨论公差配合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挑战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和研究公差配合的最新发展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公差与配合的定义和作用需要重点关注公差和配合的基本概念,理解它们在工程中的重要性。
《公差与配合教案》课件
《公差与配合教案》课件第一章:概述1.1 课程介绍解释公差与配合的概念强调公差与配合在工程和制造领域的重要性1.2 公差与配合的定义解释公差的概念及其在零件制造中的应用解释配合的概念及其在零件组装中的应用第二章:公差的基本概念2.1 公差的定义解释公差的概念及其在零件制造中的应用强调公差对零件尺寸精度的影响2.2 公差的分类介绍基本公差、配合公差和极限公差的概念解释不同类型公差的应用场景第三章:配合的基本概念3.1 配合的定义解释配合的概念及其在零件组装中的应用强调配合对零件间隙和相对运动的影响3.2 配合的分类介绍过盈配合、过渡配合和间隙配合的概念解释不同类型配合的应用场景第四章:公差与配合的表示方法4.1 公差的表示方法介绍公差带的定义和表示方法解释公差带图的应用及其对零件制造的影响4.2 配合的表示方法介绍配合带的定义和表示方法解释配合带图的应用及其对零件组装的影响第五章:公差与配合的应用实例5.1 公差在零件制造中的应用实例分析实际零件制造中公差的作用和应用强调公差对零件性能和可靠性的影响5.2 配合在零件组装中的应用实例分析实际零件组装中配合的作用和应用强调配合对零件间隙和相对运动的影响第六章:公差与配合的设计原则6.1 公差设计原则介绍公差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最小化成本、满足功能要求、保证互换性等解释如何根据零件的使用条件和性能要求确定合适的公差6.2 配合设计原则介绍配合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保证合适的间隙、防止过盈、避免松动等解释如何根据零件的使用条件和性能要求选择合适的配合第七章:公差与配合的计算方法7.1 公差计算方法介绍公差计算的基本方法,包括基本尺寸、上偏差、下偏差的计算解释如何根据零件的尺寸和公差要求计算出具体的公差值7.2 配合计算方法介绍配合计算的基本方法,包括间隙配合、过盈配合、过渡配合的计算解释如何根据零件的尺寸和配合要求计算出具体的配合尺寸第八章:公差与配合的测量方法8.1 公差测量方法介绍公差测量的基本方法,包括尺寸测量、形状测量、位置测量等解释如何使用测量工具和技术来确定零件的公差值8.2 配合测量方法介绍配合测量的基本方法,包括间隙测量、过盈测量、过渡测量等解释如何使用测量工具和技术来确定零件的配合尺寸第九章:公差与配合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9.1 公差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分析公差在机械设计、制造和维修中的应用实例强调公差对机械性能、可靠性和互换性的影响9.2 配合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分析配合在机械设计、制造和维修中的应用实例强调配合对机械性能、可靠性和运动性能的影响10.1 公差与配合的重要性强调学习和应用公差与配合的必要性10.2 发展趋势与挑战讨论公差与配合领域的发展趋势和挑战展望未来公差与配合在工程和制造领域的应用前景重点和难点解析章节一和二:理解公差与配合的概念是学习后续内容的基础,需要重点关注公差与配合的定义及其在工程和制造领域的重要性。
配合公差讲解ppt课件
一.形状和位置公差朮语及其定义(7)
形状和位置公差标注符号:
類 項 目 符號 類別 項 目 別
直線度 形 平面度 狀圓 度 公 圓柱度
差 線輪廓度
面輪廓度
定 平行度
位 向垂直度
傾斜度
置 公
定 位
同軸度 對稱度
差 位置度
跳 圓跳動
動 全跳動
類項 目 符號 別
最大實
其 它
體狀態 延伸公 差帶
M P
相包容原則 關
线的截面)的形状误差:
其公差带为在任一截面上半径差为公差大小的两
同心圆之间的区域. 1的互相垂直且垂直于基准平面的两对平行平面之间
在给定方向上被测轴线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0.
01且平行于基准表面D(基准平面)的两平行平面之间
圆度(真圆度)公差:圆度公差用以限制回转面径向截面(即垂直于轴
以平面为基准对直线要素控制的垂直度,
15)余隙配合:规定之极限尺寸于装配时,经常有某种余隙存在,
轴线的理想位置是由相对于三基面体系的理论正确尺寸确定的,此位置度公差相对于基准给定互相垂直的两个方向
2) 线对面垂直度公差
2) 线对面倾斜度公差 圆柱度公差:圆柱度公差用以限制整个圆柱表面的形状误差.
1的互相垂直且垂直于基准平面的两对平行平面之间
B.在给定方向上的直线度公差
0.05
C.在任意方向上的直线度公差
0.05
0.08
0.05
0.05
0.08
二.形状公差 (2)
2平面度(真平度)公差:平面度公差用以限制平面的形状误差, 其公差带为两平行平面间的区域.
二.形状公差 (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教学教改中,针对该课程实际性与综合应用性强的特点,以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紧紧 围绕“应用”二字进行了教学研究。
4.2 教学过程分析
本课程大量涉及标准化领域,而标准化是个不断循环又不断提高其水平的过程。因此,本课程 随标准化过程动态变动,教材改版快、内容变动快。 由于课程涉及专业和实践内容多而学生尚未开专业课且缺乏实践经验、课程涉及标准规定多术语定 义多而内容枯燥难建兴趣的特点,本课程难学、难教、难应用得以普遍认同。在教学过程中,为了 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院配有教学挂图、零件实物、模型和实验,特别是合理运用多媒 体,优化了课堂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方面,建立了实训车间,实现 了学习与工作之间的“零距离”,使学生通过学习,就能顶岗操作。
章节 序号
第四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授课题目
4.3 表面粗糙度的标注
实验一、内径指示表检测孔径
实验二、平板平面度的检测
实验三、导轨直线度的检测
实验四、圆度仪检测圆度误差
实验五、轴类零件位置误差的检测
实验六/比较法检测表面粗糙度
实验七、表面粗糙度检查仪检测表面粗糙度 4.4 表面粗糙度的选用 4.5 表面粗糙度的测量 第四章 光滑极限量规 5.1 概述 5.2 量规设计原则 5.3 工作量规设计 第五章 常用结合件的互换性
第七章 圆柱齿轮传动的互换性 第八章 尺寸链 8.1 基本概念 8.2 极值法 8.3 统计法 实验八、径向跳动检查仪检测齿圈径向跳动
实验九、公法线千分尺检测公法线长度变动量
综合实验一、基座的测量
综合实验二、箱体形位误差的测量
综合实验三、精密心轴的测量
授课
授课
学时
方法
讲授法为主 2
辅助提问和练习
2
练习法为主
辅助讲解
2
练习法为主
辅助讲解
练习法为主
2
辅助讲解
2
练习法为主 辅助讲解
2
练习法为主
辅助讲解
2
练习法为主
辅助讲解
练习法为主
2
辅助讲解
讲授法为主
2
辅助提问和练习
讲授法为主 2
辅助提问和练习
讲授法为主 2
辅助提问和练习
讲授法为主 2
辅助提问和练习
讲授法为主 2
辅助提问和练习
2
练习法为主
辅助讲解
2
练习法为主
2
授课
备
方法
讲授法为主 辅助提问和练习
讲授法为主 辅助提问和练习
讲授法为主 辅助提问和练习
讲授法为主 辅助提问和练习
讲授法为主 辅助提问和练习
讲授法为主 辅助提问和练习
讲授法为主 辅助提问和练习
讲授法为主 辅助提问和练习
讲授法为主 辅助提问和练习
讲授法为主 辅助提问和练习
讲授法为主 辅助提问和练习
讲授法为主 辅助提问和练习
三、教学内容 3.1 教学内容构建思路 以岗位工作任务需求为导向,构建教学内容
项目引领
任务驱动 任务驱动
理实一体 化理实一 体化
3.2 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周次
章节 序号
授课题目
授课 学时
绪论
2
1
第一章 第一章 尺寸公差与配合
2
第一章 1.2.4 有关配合的术语及定义
2
2
第一章
1.3 极限与配合国家标准的组成(1.2)
2
3.1 概述 (1.2.3)
6
第三章 3.1 概述(4)
2
3.2 形状误差与形状公差
第三章 3.3 方向、位置、跳动误差与方向、位置、
2
7
跳动公差
第三章 3.4 公差原则
2
第三章 3.4 公差原则
2
8
第三章 3.5 几何公差的选用
2
第三章 3.5 几何公差的选用
2
9
3.6 几何误差的检测原则
第四章 第四章 表面粗糙度
公差配合说课.
课程介绍 1
说
2 课程设计
课
提
纲
3
教学内容
4 教学设计
5 教学资源 6 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一、课程介绍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技术基础学科,本课程的发展与机械工业的发 展密切相关。它是在手工业作坊式的生产方式向现代化大工业发展的进程中发展产生。《公差配合 与技术测量》是我院高职院校机械类各专业的一门极其重要的核心专业技术基础学科,它涉及几何 量公差与测量技术两个范畴。它在教学计划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联系机械设计课程与机械 制造课程的纽带,是从基础课学习过渡到专业课学习的桥梁。
讲授法为主 辅助提问和练习
讲授法为主 辅助提问和练习
讲授法为主 辅助提问和练习
讲授法为主 辅助提问和练习
讲授法为主 辅助提问和练
习
讲授法为主
注
理论 课
理论 课
理论 课
理论 课
理论 课
理论 课
理论 课
理论 课
理论 课
理论 课
理论 课
理论 课
理论 课
理论 课
理论 课
理论 课
理论 课
理论
周次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辅助讲解
练习法为主
2
辅助讲解
2
练习法为主 辅助讲解
2
练习法为主
辅助讲解
备
注
理论 课
实验 课
实验 课
实验 课
实验 课
实验 课
实验 课
实验 课
理论 课
理论 课
理论 课
理论 课
理论 课
实验 课
实验 课
实验 课
实验 课
实验 课
四、教学设计
4.1 课程特点 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承上启下,它涉及工程图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工程材料、
二、课程设置 2.1 课程性质和任务
性质: 是机械类各专业的一门
专业基础课。
任务: 使学生获得从事机械
技术工作所必须具备的 公差和技术测量方面的 基础知识与一定的实际 工作技能,为专业工种 应用公差标准和掌握检 测技术打下基础。
• 先修课程: • 《机械制图》 • 《机械设计基础》 • 先修课程主要目的:
学 习 与 工 作 “ 零 距 离 ”
2.2 课程教学目的
依据
机械职业标准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Leabharlann 制定课程标准 确定课程教学目标
目标一
掌握公差配合、形位公差和表面粗糙度的标准及应用,看懂并学 会有关公差与配合内容在图纸上的标注方法和查阅有关表格。
目标二
了解常见零件的基本概念、精度设计原则及检测技术的基本知识;
目标三
了解有关测量的基本知识,理解常用量具的读数原理,掌握常用 量具的使用方法。
2
1.3.3 基本偏差系列
第一章 1.3.4 公差带与配合的标准化
2
3
第一章 1.4 尺寸公差与配合的选择
2
第一章 1.5 一般公差 线性尺寸的未注公差
2
4
第二章 第二章 技术测量基础
2
2.1 技术测量的基础知识
第二章 2.2 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
2
5
2
第二章 2.3 用普通测量器具检测
第三章 第三章 几何公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