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含答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6课《陋室铭》《爱莲说》比较阅读训练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6课《陋室铭》《爱莲说》比较阅读训练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6课《陋室铭》《爱莲说》比较阅读训练文言文阅读,回答下列小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爱莲说》1.解释下列加点字。

(1)惟吾德馨.(2)无案牍之劳.形(3)可爱者甚蕃.(4)濯清涟.而不妖2.翻译下面句子。

(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无案牍之劳形。

3.简要分析(乙)文菊、牡丹、莲的象征手法以及衬托手法。

4.(甲)文与(乙)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鸿.儒(2)劳.形(3)甚蕃.(4)鲜.有闻6.翻译下列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7.简述甲、乙两文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或情操?《陋室铭》:《爱莲说》:8.两篇文章均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试各举一例说明。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6 《短文两篇》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6 《短文两篇》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6 《短文两篇》课后习题参考答案思考探究一、朗读课文,说说这两篇文章在语言风格上有什么不同。

参考答案:两篇文章都是骈散结合。

《陋室铭》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爱莲说》以散句为主,句式长短相间,错落有致,富于变化。

二、《陋室铭》结尾引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深意?与同学交流一下,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应该如何看待作者所说的“惟吾德馨”?参考答案:《陋室铭》的主旨是从孔子“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这句话生发而来的,作者以此结束全文,既巧妙地照应了开头“惟吾德馨”,又显得立意高远。

“惟吾德馨”是古人淡泊名利、修身养性的最高境界,是古人对道德情操的最高追求。

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不应该忽略美好的品行,要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

三、《爱莲说》称莲为“花之君子”,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具备哪些美好品质。

和同学讨论一下,如何理解“出淤泥而不染”的人生境界?参考答案:【示例】君子品质:庄重、质朴、洁身自好、不慕名利。

“出淤泥而不染”寓意从污浊的环境中走出来,却能保持纯真的品质而不沾染坏习气。

周敦颐的这句话寓示了人生的一种境界。

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应该始终保持这种操守,即使身处污浊的环境,依然能保持已身。

积累拓展四、背诵并默写这两篇短文。

点拨:先熟读,再背诵。

朗读课文时,要注意节奏。

默写时,字体要工整,并注意易错字。

五、“之”有时充当代词;有时相当于助词“的”;有时用于标明前置宾语;有时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辨析下列句子中的“之”字各属于哪种用法。

1.何陋之.有?2.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4.友人惭,下车引之.。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参考答案:1.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2.助词,的。

3.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4.代词,指陈元方。

5.代词,指学问和事业。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部编版)第16课《短文两篇:爱莲说》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部编版)第16课《短文两篇:爱莲说》教案
朗读法、教师点拨,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教 学 过 程(含学生活动)
修改意见
一、导入课文
请大家看图片,先欣赏一下。莲花又称荷花、芙蓉。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宋代周敦颐写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篇文章。
师:作者写世人甚爱牡丹是从反面衬托莲的高洁品质,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下面请同学们齐声把第一节朗读一遍,注意体会作者对这三种花的不同态度。
(三)理解作者如何以物喻人,抒情言志。
过渡:以上是托物部分,但是托物言志的文章描写事物并非根本目的,而是要通过对所托之物的描写来歌颂人。同样,《爱莲说》一文作者写莲不是根本目的,而是要借莲颂人。请同学们看第二段
九、布置作业
熟练背诵并默写课文。
板书设计
爱莲说
陶渊明独爱菊(正衬)隐逸者惋惜
世人甚爱牡丹(反衬)富贵者鄙视
予独爱莲君子者赞美
托物言志
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上,我由古典诗歌中意象的内在含义切入,在学生复习旧知的同时对“荷”的内涵有初步了解,之后顺势解题,学生通过预习分享关于“说”这一文体的相关知识。第三部分为检查预习与整体感知,通过对学案的检查,梳理文言知识点,对全文有初步的整体把握。第四个环节为精读品析,设置问题一:从文中找出作者因何而爱莲?本题较为简单,问题二承接问题一的答案:分析 “莲”的形象。这一问题是全文的重点,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合作学习,深入探究周敦颐笔下莲的内涵,以小组汇报的形式呈现。问题三为:作者爱莲赞莲,为何还要在菊与牡丹上花费笔墨?以此题作为拓展分析的着眼点,进行情感价值观的升华,让学生对比作者对待莲、菊、牡丹的态度,进而升华总结,突出周敦颐及古代文人卓然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议古论今,引发学生对正直人格的崇敬,对高尚情操的追求。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短文两篇》同步练习试题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短文两篇》同步练习试题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短文两篇》同步练习试题XXX《短文两篇》过关测试(一)《陋室铭》阅读训练【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乙】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XXX,回也!”(选自《论语》)1回:即XXX,XXX的弟子。

○2不堪:无法忍受。

注:○1.“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____。

____或_____。

___的文字,后来演变成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词(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4)谈笑有鸿儒...(5)往来无白丁(6)无丝竹之乱耳....(7)无案牍之劳形...3、“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之”字与下列各句加点的“之”字用法不异的一项为哪一项(。

)A.水陆草木之花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石青糁之.4.按要求填空,并翻译所填补的句子。

(1)本文开首用类譬喻法归纳综合全文主旨的句子是:译文:(2)描写环境清幽宁静的句子是:译文:(3)全文画龙点睛的句子是:译文: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个句子的言外之意是什么?6、作者引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的典故是为了说明()A.本人和XXX、XXX一样都居住在陋室中。

B.自己的陋室可以和XXX、XXX齐名。

C.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D.表明作者怀念XXX、XXX。

7.作者在本文结尾援用XXX的话“何陋之有”有甚么寄义?8.从全文内容看,作者从几个方面来表现其怎样的生活情趣?9、读【乙】用【甲】中的句子填空。

“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二句,极琴心(寄托心意的琴声)之妙境;“胜固欣然,败亦可喜”二句,极手谈(下围棋)之妙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句,极交友之妙境。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与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与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与答案一、基础精练1.给加点的字注音。

淤.泥( ) 濯.( ) 案牍.( )亵.玩( ) 鲜.有闻(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有仙则名.( )(2)惟吾德馨.( )(3)往来无白丁..( )(4)无案牍..之劳形( )(5)濯清涟而不妖.( )(6)不可亵玩..( )(7)宜.乎众矣( )(8)亭亭..净植( )3.下列句子中,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4.下列语句中的“之”与“菊之爱,陶后鲜有闻”一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无丝竹之乱耳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C.何陋之有D.禽兽之变诈几何哉5.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斯是陋室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B.无案牍之劳形送杜少府之任蜀州C.有龙则灵学而不思则罔D.可以调素琴徐喷以烟6.选出加点词用法不同的一项( )A.有仙则名B.不蔓不枝C.苔痕上阶绿D.无丝竹之乱耳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表现了作者希望为国效力、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出了环境的清幽雅致。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写出了作者生活情趣的高雅。

D.文章举诸葛庐、子云亭的例子,是为了说明“陋室”不陋的道理。

二、考试链接(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8.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灵( )(2)鸿儒( )(3)调( )(4)劳形(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第十六课《陋室铭》《爱莲说》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第十六课《陋室铭》《爱莲说》

第16课短文两篇课文分析:《短文两篇》中的两篇文章都是古代散文中脍炙人口的名篇。

文章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文字优美,立意清新,构思巧妙,韵味深长。

《陋室铭》富有韵律美、结构美、意蕴美。

文章运用比兴手法,以精美的语言、工整的对偶成为朗朗上口的经典文章。

《爱莲说》为宋代散文的上乘之作。

不仅思想深刻,其艺术手法亦别具特色。

其中有对世间众花的叙述,有对莲花君子形象的描写铺陈,有对爱花态度的议论,有对内心感慨的抒发,又运用拟人手法,将人类美好的品德情操赋予莲花,借花喻人,自况自励。

将“隐逸者”“富贵者”“君子者”三者进行对比,以揭示菊、牡丹、莲各自不同的形态与气质,并以菊为陪衬,以牡丹为反衬,使莲花挺拔超群的高洁形象矗立在读者心中,歌颂了自己坚贞不渝的理想和洁身自爱的君子情操,对争名逐利的人进行了委婉的讽刺,言已尽而意无穷,极富艺术感染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准确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翻译并背诵全文,掌握文言常用实词。

3.了解并识记相关文学常识,结合具体文章理解“铭”与“说”两种文体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1.理解两篇短文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2.理解两篇短文的结构特点和思想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陋室铭》,感受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学习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

2.学习《爱莲说》,认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重点】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理解文章表达的情感,欣赏两篇短文的语言之美、手法之美。

【难点】1.辨析《陋室铭》中结尾引孔子的话“何陋之有”的含义,及“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言外之意;理解类比手法的运用。

2.《爱莲说》一文中,明确具有哪些美好品质的人才是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如何辨析“莲之爱”与“菊之爱”,理解映衬手法的运用。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翻译并背诵《陋室铭》全文,掌握文言文常用实词。

2.通过学习本文,认识“铭”这种文体,理解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同步习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同步习题(含答案)

《陋室铭》同步练习◆基础题1. 给下面的加着重号的字注音。

德馨( ) 案牍(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标两处)无丝竹之乱耳3.解释下列加着重号的词语。

(1)有仙则名名:__________(2)有龙则灵灵:__________(3)斯是陋室斯:__________(4)惟吾德馨馨:__________(5)谈笑有鸿儒鸿:__________(6)可以调素琴调:__________(7)无案牍之劳形形:__________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何陋之有?5.根据提示填空。

(1)《陋室铭》作者是() (朝代)的(),有“诗豪”之称。

“铭”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指刻在器物上用来()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2)《陋室铭》中运用比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陋室”环境雅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文章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力题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A.惟吾德馨(惟:只)B.无案牍之劳形(劳:使……劳累)C.不蔓不枝(枝:长枝茎)D.亭亭净植(植:种植)【解析】D项,“植”,竖立。

7.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B.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C.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解析】A项,正确的划分应为“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8.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B)A.无丝竹之乱耳B.谈笑有鸿儒C.不蔓不枝D.香远益清【解析】A项,“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

C项,“蔓”,名词作动词,生藤蔓。

七年级人教部编版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6短文两篇陋室铭预习检测

七年级人教部编版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6短文两篇陋室铭预习检测

《陋室铭》预习检测一、单项选择题(共5题,共15分)1.下列各组加线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斯是陋室天将降大任于是人B.无案牍之劳形送杜少府之任蜀州C.有龙则灵学而不思则罔D.可以调素琴皆以美于徐公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无误的一项是()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3.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山不在高,有仙则灵。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就有灵气了。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眼帘。

)C.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可以弹奏白色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

)D.孔子云:何陋之有?(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4.下列对文章内容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表现了作者希望为国效力、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出了环境的清幽雅致。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写出了作者生活情趣的高雅。

D.文章举诸葛庐、子云亭的例子,是为了说明“陋室”不陋的道理。

5.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B.选文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

C.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

D.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配套试卷第I卷(选择题)第II卷(非选择题)一、句子默写1.默写。

(1)独坐幽篁里,___________________。

(王维《竹里馆》)(2)___________________,惟解漫天作雪飞。

(韩愈《晚春》)(3)___________________,何人不起故园情。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6课《短文两篇》知识点+图文解读+同步练习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6课《短文两篇》知识点+图文解读+同步练习

(1)蕃(
)
(2)濯(
)
(3)蔓(
)
(4)益(
)
(5)植(
)
(6)鲜(
)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释】①取:嗅取(兰的香味)。②氲氲(yūn yūn)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③瑞:吉, 善。④兼彩:兼有各种颜色。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而名之不可(
)
(2)莫能肖也(
)
19.《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逼”字有以下几个义项。根据上下文,“非可逼而取也”中“逼”最恰当的解 释是(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有仙则名(
)
(2)惟吾德馨(
)
(3)往来无白丁(
)
(4)无案牍之劳形(
)
(5)濯清涟而不妖(
)
(6)不可亵玩(
)
(7)宜乎众矣 (
)
(8)亭亭净植 (
)
3.下列句子中,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4.下列语句中的“之”与“菊之爱,陶后鲜有闻”一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无丝竹之乱耳
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C.何陋之有
D.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5.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17《短文两篇》同步检测试题及答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17《短文两篇》同步检测试题及答案

17《短文两篇》同步检测(满分:50分时间:30分钟)一、基础积累(23分)1.给加粗的字注音。

(5分)淤泥( ) 濯( ) 案牍( ) 亵玩( ) 鲜有闻(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7分)(1)惟吾德馨( ) (2)往来无白丁( ) (3)无案牍之劳形( ) (4)濯清涟而不妖( ) (5)不可亵玩( ) (6)宜乎众矣( )(7)亭亭净植( )3.下列句子中,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2分)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4.下列语句中的“之”与“菊之爱,陶后鲜有闻”一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无丝竹之乱耳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C.何陋之有D.禽兽之变诈几何哉5.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斯是.陋室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B.无案牍之.劳形送杜少府之.任蜀州C.有龙则.灵学而不思则.罔D.可以.调素琴徐喷以.烟6.选出加点词用法不同的一项( )(2分)A.有仙则名.B.不蔓.不枝.C.苔痕上.阶绿D.无丝竹之乱.耳7.默写。

(3分)(1)《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 。

(2)《陋室铭》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 。

(3)《爱莲说》中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 , 。

二、阅读理解(27分)(一)(15分)【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乙】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也。

安贫乐道,专精耽学,不营产业,常丐食诵诗,虽家无斗储,意怡如也。

其妻患之,或焚毁其书而求改嫁,欢笑而谓之曰:“卿不闻朱买臣妻邪?”时闻者多哂之。

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江苏省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练习(4)——《短文两篇》对比阅读(带答案)

江苏省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练习(4)——《短文两篇》对比阅读(带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4)《短文两篇》对比阅读(一)阅读文本,完成练习。

【甲】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乙】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4分)(1)谈笑有鸿.儒()(2)无案牍之劳.形()(3)可爱者甚蕃.()(4)陶后鲜.有闻()2. 翻译下列句子。

(4分)(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分)(2)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分)3.【乙】文中作者爱莲,仅仅写莲就行了,为什么还要写菊和牡丹?(3分)4. 简述【甲】【乙】两文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或情操?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4分)【答案】1.(1)大(2)使……劳累(3)多(4)少(每空1分)2.(1)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

(2分。

关键词:上)(2)香气远闻更加清芬,洁净地挺立着,(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靠近赏玩它。

(2分,关键词:益、植、亵)3. 以菊和牡丹衬托,表明自己独爱莲;(1分)突出莲的形象,赞美莲的品格,(1分)表现出作者对君子的向往之情和洁身自好的高尚情操。

(1分)4. 【甲】文表达了高洁傲岸的节操、安贫乐道的情趣以及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2分)【乙】文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高洁坚贞的君子之风。

相同写法:托物言志。

(2分)(二)阅读文本,完成练习。

【甲】庭竹刘禹锡露涤铅粉①节,风摇青玉枝。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短文两篇》精选练习(答案解析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短文两篇》精选练习(答案解析版)

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A.德馨.(xīn)鸿.儒(hóng)陋室铭.(míng)B.案牍.(dú)甚蕃.(fān)濯.清涟(zhuó)C.亵.玩(xiè)不蔓.(wàn)调.素琴(tiáo)D.隐逸.(yì)淤.泥(yū)鲜.有闻(xiān)【解析】B项“蕃”应读fán,C项“蔓”应读màn,D项“鲜”应读xiǎn。

2.加点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A.调.素琴(弹)无丝竹..之乱耳(奏乐的声音)有仙则名.(著名,出名)B.无案犊之劳.形(劳累)山不在.高(在于)往来无白丁..(没有什么学问的人)C.孔子云.(说)谈笑有鸿.儒(大)惟吾德馨.(香气)D.有龙则灵.(灵验,神奇)斯是.陋室(这)阅金经..(佛经)【解析】B“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

C“馨”: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D“是”:判断动词。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B)例句:无丝竹之.乱耳A.孔子云:何陋之.有?B.无案牍之.劳形C.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D.以我酌油知之.【解析】例句和B项中的“之”都是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A项,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C项,助词,的;D项,代词,代这件事。

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A.有仙则名.(形容词用作动词,出名)B.无丝竹之乱.耳(使动用法,使……乱)C.无案牍之劳.形(使动用法,使……劳累)D.香远.益清(形容词用作动词,远播)【解析】A项,名:名词用作动词,出名,有名。

5.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D)A.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B.水/不在深,有龙/则灵C.中通/外直,不蔓/不枝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解析】D项正确的节奏应为: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6.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D)A.《陋室铭》的作者是唐代著名文学家刘禹锡。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课后复习题(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课后复习题(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课后复习题(附答案解析)一、积累与运用1. 给下面的字注音。

陋()铭()馨()牍()鸿()儒()淤()涟()蔓()苔()蜀()逸()噫()2.给下列形似字注音组词。

3.下列句中加点的单音节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哪个双音节词,并填入括号内。

(1)有仙则名.()(2)有龙则灵.()(3)惟吾德.馨()(4)苔痕上阶.绿()(5)可以调.素琴()(6)出淤泥而不染.()(7)香远益.清()(8)宜.乎众矣()4.选择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恰当的一项。

(1)无案牍之劳形A.无/案牍之劳形B.无案牍/之劳形C.无案牍之/劳形D.无案牍/之/劳形(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5.给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义项。

(1)牡丹之爱,宜.乎众矣A.应当B.适宜C.当然(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A.新鲜B.少C.鲜艳(3)水不在深,有龙则.灵A.否则B.却C.那么,就(4)无丝竹之.乱耳A.助词、的B.代词,它C.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5)可以..调素琴A.能够,用现代汉语“可以”B.可以用来C.能凭借(6)濯清涟而不妖.A.美丽而不庄重B.妖气C.装束奇异(7)同.予者何人A.赞成B.同意C.和……一样(8)亭亭净植.A.植物B.栽种C.树立6.指出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词性变化及在句中的意思。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3)无丝竹之乱.耳(4)无案牍之劳.形(5)不蔓.不枝.(6)香远.益清.7.写出下列加点字的古义和今义(1)无案牍之劳形.古义:今义:(2)惟吾德馨.古义:今义:(3)谈笑有鸿.儒古义:今义:(4)无丝竹..之乱耳古义:今义:(5)宜.乎众矣古义:今义:8.将下列句子译成白话文。

(1)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17 短文两篇 同步练习(附答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17 短文两篇  同步练习(附答案)

(二)课外阅读 【甲】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 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 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梅花书屋 陔萼楼后老屋倾圮①,余筑基四尺,乃造书屋一大间。旁广 耳室如纱幮②,设卧榻。前后空地,后墙坛其趾,西瓜瓤大牡丹 三株,花出墙上,岁满三百余朵。坛前西府③二树,花时积三尺 香雪。前四壁稍高,对面砌石台,插太湖石数峰。西溪梅骨古 劲,滇茶数茎,妩媚其旁。其旁梅根种西番莲,缠绕如璎珞。
搭建的凉棚,就种了很多宝襄花把它覆盖起来。台阶下长着厚 厚的青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草间疏疏地点缀一些秋海棠。书屋前后窗户都很敞 亮,窗外宝襄花和西府海棠长得茂盛后,绿荫遮住阳光,屋内 显得幽静凉爽。我休息都在这个书屋里,不是文才风流的高雅 客人,是不允许他进来的。(这间书屋本来名为梅花书屋,)因为 我一向倾慕倪云林的书阁“清閟”,所以又用“云林秘府”来命 名它。
【乙译文】兰花的香气,不是可以贴近来嗅取的。它的香气是 在似有似无,时断时续,缥缈萦回之间,纯粹以情致韵味胜出。 兰花的香气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所以称它是吉祥(或是 善)。兰花,兼有各种颜色,但它的色彩素淡清纯、含蓄温润, 绝不是姹紫嫣红、艳丽炫目的,使人能够得到无穷的视觉愉悦
和心灵的感受,却又难以用语言来表达;兰花的形态意趣,即 使是善于绘画的人,也只能凭自己的体会来描绘形状,不能与 兰花的神韵相像。难道兰花真的是周文王、孔夫子、屈原大夫 的同类,不可能得到它特别的亲近,也不可能得到它特别的疏 远吗?
(一)课内阅读 6.作者认为莲是花之君子,结合全文的内容说说作者心中“君 子”具有怎样的品格。 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庄重、质朴,不哗 众取宠,不炫耀自己;正直不苟,豁达大度。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十六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十六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教部编版语⽂七年级下册第⼗六课《短⽂两篇》同步练习题(含答案解析)⼈教部编版语⽂七年级下册第⼗六课《短⽂两篇》同步练习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字词书写1.根据拼⾳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

鸿rú(____)陋室铭.(____)yū泥(____)不màn不枝(____)xiè玩(____)濯.清涟(____)隐yì(____)鲜.有闻(____)⼆、其他2.解释下⾯字词中加点字的含义。

斯.是陋室(____)鸿.儒(____)⽆案牍之劳形.(____)可爱者甚蕃.(____)出淤泥⽽不染.(____)濯.清涟(____)不妖.(____)鲜.有闻(____)亭亭净植.(____)亵.玩(____)3.⽂学常识填空。

(1)刘禹锡,字________,河南洛阳⼈,唐代诗⼈、________家、________家。

⽩居易称之为“_______”。

著有《_______》《⽵枝词》《_______》等。

刘禹锡诗⽂俱佳,涉猎题材⼴泛,与柳宗元并称“______”,与韦应物、⽩居易合称“_______”,并与⽩居易合称“________”。

(2)周敦颐,________代著名________家。

字________,号濂溪,道州营道(现在湖南省道县)⼈。

晚年在庐⼭莲花峰下建濂溪书堂讲学,世称“________”。

他是宋代理学的创始⼈,对宋明的哲学思想有很⼤影响。

著有《________》《________》《通书》。

4.写出加点词的古今义。

(1)惟吾德馨.古义:_______今义:_______(2)⽆丝⽵..之乱⽿古义:_______今义:_______(3)⽆案牍之劳形.古义:_______今义:_______5.指出句中“之”字的⽤法。

(1)孔⼦云:“何陋之有?”(______)(2)⽔陆草⽊之花,可爱者甚蕃(______)(3)⽆案牍之劳形(______)(4)⽆丝⽵之乱⽿(______)(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______)(6)莲之爱,同予者何⼈(______)6.翻译下列句⼦。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6《短文两篇》同步练习(附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6《短文两篇》同步练习(附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6《短文两篇》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1. 加线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调素琴(弹)无丝竹之乱耳(奏乐的声音)有仙则名(著名,出名)B.无案犊之劳形(劳累)山不在高(在于)往来无白丁(没有什么学问的人)C.孔子云(说)谈笑有鸿儒(大)惟吾德馨(香气)D.有龙则灵(灵验,神奇)斯是陋室(这)阅金经(佛经)2. 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停顿有误的一项是()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3. 下面对《陋室铭》内容和写法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

B.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

C.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D.选文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

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陋室铭》表现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爱莲说》表现作者洁身自好的高贵品质。

B.《陋室铭》《爱莲说》两文都是托物言志的名篇,文字优美,意味深远。

C.“铭”和“说”都是古代文体,“铭”侧重于议论,“说”侧重于叙事。

D.《陋室铭》句式整齐,对仗工整;《爱莲说》语言精练,骈散相间。

5. 下列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一句运用了类比的写作手法。

用古名贤之室类比自己的“陋室”,表明作者以古名贤自况,即自己也有向古名贤学习的愿望和决心。

B.刘禹锡诸葛亮和扬雄,他们都具有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君子之风,高雅脱俗而才华横溢。

住在床头屋漏、雨脚如麻的草堂中的杜甫,也可以说是他们的同类。

C.“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象征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志洁行廉,仪态端庄,美名远扬。

部编版人教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6课 短文两篇 同步练习测试题及答案》最新精品优秀获奖完美实用

部编版人教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6课 短文两篇 同步练习测试题及答案》最新精品优秀获奖完美实用

前言:该同步练习由多位一线国家特级教师针对当前最新的热点、考点、重点、难点、知识点,精心编辑而成。

以高质量的同步练习助力考生查漏补缺,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

(最新精品同步练习)16 短文两篇1.找出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将序号填在括号内。

(1)A.案牍.(dú)B.德馨.(xīng)C.调.素琴(tiáo)()(2)A.淤.泥(yū) B.甚蕃.(pān) C.西蜀.(shǔ)()(3)A.苔.痕(tāi) B.鸿儒.(rú) C.亵.玩(xiè)(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无丝竹之.乱耳A.何陋之.有 B.无案牍之.劳形C.以我酌油知之. D.水陆草木之.花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谈笑有鸿.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无案牍..之劳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往来无白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5)有仙则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6)可爱者甚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7)晋陶渊明独.爱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8)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6 短文两篇——《 爱莲说》(素材)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6 短文两篇——《 爱莲说》(素材)

16、短文两篇——《爱莲说》一、文体知识及其作者情况。

1、“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的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有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

2、本文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人称濂溪先生,宋宁宗赐敦颐谥号为“元”,因此敦颐又被称为“元公”。

他是中国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在中国哲学史上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著作有《太极图说》、《通书》,代表作是《爱莲说》周敦颐(1017~1073)是我国理学的开山祖,他的理学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周敦颐从小喜爱读书,在家乡颇有名气,人们都说他“志趣高远,博学力行,有古人之风”。

他的学问、气度,也感动过许多人来追随他学习,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程颐、程颢两兄弟,他们后来都成了南宋一代著名的理学家。

周敦颐生前并不为人们所推崇,学术地位也不高。

人们只知道他“政事精绝”,宦业“过人”,尤有“山林之志”,胸怀洒脱,有仙风道气。

但没有人知道他的理学思想,只有南安通判程太中知道他的理学造诣很深,并将两个儿子——程颢、程赜送到他的门下,后二程均为著名理学家。

南宋学者,胡宏对敦颐的理论学加以尊信,理学集大成者朱熹对他评价很高,为他作事状,又为《太极图.易说》、《易通》作了注解。

张(木加武字)称他为“道学宗主”,其名声逐渐大起,九江、道州等、南安等地纷纷建濂溪祠纪念他,宁宗赐敦颐谥号为“元”,因此敦颐又被称为“元公”,到理宗时,从祀孔子庙庭,确定了周敦颐的理学开山地位。

周敦颐性情朴实,自述道:“芋蔬可卒岁,绢布是衣食,饱暖大富贵,康宁无价金,吾乐盖易足,廉名朝暮箴”。

他从小信古好义,“以名节自砥砺”。

平生不慕钱财,爱谈名理,他认为“君子以道充为贵,身安为富”。

他虽在各地作官,但俸禄甚微,即使这样,来到九江时,他还把自的积蓄给了故里宗族。

公元1072年,周敦颐来到江西,创办了濂溪书院,从此开始设堂讲学,收徒育人。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16课《短文两篇》课后作业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16课《短文两篇》课后作业试题(含答案)

《短文两篇》课时练一、文言文基础达标阅读《陋室铭》,完成1-5题。

(15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1.选文的作者是代。

(2分)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①有仙则名()②斯是陋室()③谈笑有鸿儒()④)无丝竹之乱耳()3.下列各组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 斯是陋室天将降大任于是人B. 无案牍之劳形送杜少府之任蜀州C. 有龙则灵学而不思则罔D.可以调素琴皆以美于徐公4.翻译句子。

(4分)(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孔子云:“何陋之有?5.请你引述典型例子,谈谈你对“唯吾德馨”一句的理解和感悟。

(2分)二、课内外比较阅读(15分)[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子曰:“吾与回(颜回)言终日,不违,如愚。

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论语))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论语》)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① 谈笑有鸿儒鸿儒②人不堪其忧不堪7.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8、[甲〕文在写法上的特点是;〔乙)文颜回采用的学习方法是课上,课下巩固、发挥;他安心于尊师悟道,将学问做好做透。

(4分)9.刘禹锡和颜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3分)三、《爱莲说》精彩课内阅读、(17分)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含答案)一、基础精练1.给加点的字注音。

淤泥( ) 濯( ) 案牍( )亵玩( ) 鲜有闻(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有仙则名( )(2)惟吾德馨( )(3)往来无白丁( )(4)无案牍之劳形( )(5)濯清涟而不妖( )(6)不可亵玩( )(7)宜乎众矣( )(8)亭亭净植( )3.下列句子中,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4.下列语句中的“之”与“菊之爱,陶后鲜有闻”一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无丝竹之乱耳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C.何陋之有D.禽兽之变诈几何哉5.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斯是陋室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B.无案牍之劳形送杜少府之任蜀州C.有龙则灵学而不思则罔D.可以调素琴徐喷以烟6.选出加点词用法不同的一项( )A.有仙则名B.不蔓不枝C.苔痕上阶绿D.无丝竹之乱耳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表现了作者希望为国效力、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出了环境的清幽雅致。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写出了作者生活情趣的高雅。

D.文章举诸葛庐、子云亭的例子,是为了说明“陋室”不陋的道理。

二、考试链接(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8.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灵( )(2)鸿儒( )(3)调( )(4)劳形(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孔子云:何陋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用原文语句回答问题。

(1)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

(2)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

11.结合全文思考,文章写“诸葛庐”“子云亭”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作批注是学习古诗文的一种好方法。

请仿照(1)句的批注,任选一个角度为(2)句在括号内作批注。

(1)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以名人高雅居室衬托自己居室的高雅。

)(2)孔子云:何陋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3.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蕃( )(2)濯( )(3)蔓( )(4)益( )(5)植( )(6)鲜(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用原文回答。

(1)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句子是:。

(2)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3)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

16.文中作者运用了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写法,用“莲花”比喻“君子”_______的高尚品格。

在我国很多古诗词中,也用到了这种手法,如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中用“________,_______”抒发对友人绵绵不尽的深情;李商隐在《无题》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坚贞的爱情;龚自珍在《己亥杂诗(其五)》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展示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

17.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黑泥),与之俱黑”,而周敦颐则说莲“出淤泥而不染”。

围绕“环境与人”的关系,提炼出这两句话各自蕴含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拓展迁移(一)兰之味兰之味,非可逼而取①也。

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

氲氲无所②,故称瑞③耳。

体兼彩④,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馀,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

其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选自张大复《梅花草堂集》)【注释】①取:嗅取(兰的香味)。

②氲氲(yūn yūn)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

③瑞:吉,善。

④兼彩:兼有各种颜色。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而名之不可( )(2)莫能肖也( )19.《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逼”字有以下几个义项。

根据上下文,“非可逼而取也”中“逼”最恰当的解释是( )A.强迫B.接近,迫近C.狭窄D.威胁20.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体兼彩,而不极于色出淤泥而不染B.纯以情韵胜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C.花之富贵者也送杜少府之任蜀州D.其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其子好骑21.同为花中君子,莲与兰有相通之处,请从《爱莲说》《兰之味》两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填在下面空格里。

香味:莲——______________;兰——氲氲无所。

品位:莲——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爱莲说》以莲为托物言志的对象,表现了作者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本文将兰比作“文王、孔子、屈原之徒”,让我们领悟到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性。

(二)【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爱莲说》)【乙】蓉少时,读书养晦堂①之西偏一室。

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

室有洼,径尺,浸淫②日广。

每履之,足苦踬③焉。

既久而遂安之。

一日,父来室中,语之,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

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

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噫!习之中人④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焉而不宁。

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选自[清]刘蓉《习惯说》)【注释】①养晦堂:刘蓉居室名。

②浸淫:渐渐扩展。

③踬:跌绊。

④习之中人:习惯在人身上一旦形成。

2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增加)B.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少)C.每履之,足苦踬焉(踩)D.父来室中,语之(告诉)2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5.用“/”给【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限标两处,不含句末)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

26.【甲】文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作者在文中表达的“志”是:____________。

【乙】文通过一件小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这个道理是:______________。

四、课文链接成圣说学圣人不是口头说说就行了,而是务求实际,尽量努力学善;要乐于听到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还要知耻,无耻的人可以干尽坏事而不知错。

何谓“初圣人”圣人是具备了“诚”的人。

“诚”是太极之理,是纯粹至善的东西,蕴藏在宇宙太极之中。

圣人能确立“中正仁义”,能不陷入邪恶。

要成为圣人,首先要“静”。

唯有“无欲”,才能做到“静”。

不仅要无欲,而且要能“思”。

能思想才能有智慧,有智慧才能通达一切,才能成为圣人。

能思还要慎动,对于自己的行为要谨慎,始终要依正道而行,坚守“中正仁义”。

何谓“中圣人”除了自修,还要教育人们去恶存善。

人性天生是纯善的,但是人长大后,有了思想和情感,有了欲望,内心开始动摇,就产生了善恶之分。

人天生之性,有过有不及,不能恰到好处,需要圣人引导,才能让大家丢弃错误,走上正确的道路,进而达到发而中节、无过无不及的中和境界。

而圣人至公无私,能够为人类的至高道德标准立下标杆,引导人类脱离恶的一面而走向善的一面。

圣人以“中正仁义”为做人标准,又立师道以教化众人。

师道立,则众人皆向善;善人多了,则“朝廷正而天下治”了。

这样坚持下去,时日久了,就可以达到圣人的境界了。

何又谓“至圣人”人性有五品,即刚善、刚恶、柔善、柔恶和适中;适中是最完善的人性,其余诸品皆有缺陷。

只有达到“至诚”境界,人性才能完善。

因为“诚”源于宇宙的本原,体现太极的道德本质,是“五常”(仁、义、礼、智、信)的根本,是行为的渊源,是圣人立身之德。

达到“诚”,则进入至高至善的道德境界,成为至圣。

惩忿窒欲,迁善改过,从寡欲达到无欲。

无私无欲,便成为至圣。

这样的圣人,便可与天地之德、日月之光明、四时运行之序、鬼神作凶吉等最高法则相符合。

参考答案短文两篇1.yūzhuódúxièxiǎn2.(1)出名,有名(2)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3)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4)指官府文书(5)过分艳丽(6)靠近玩弄(7)应当(8)耸立的样子3.A4.D(解析:例句中的“之”为“结构助词,的”;A、B中的“之”是“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C中的“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

)5.C(解析:C中的“则”都是“就”;A中的“是”分别是“表判断”“这样”;B中的“之”分别是“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到,往”;D中的“以”分别是“来,用来”“用”。

)6.D(解析:D中的“乱”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其余是名词用作动词。

)7.A8.(1)灵验(2)博学的人(3)调弄(4)劳神伤身9.(1)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2)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10.(1)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2)惟吾德馨11.示例:作者采用类比的手法,以历史上两个知名人物的名室和自己的陋室作比较,说明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主人品德高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