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红素的研究

合集下载

番茄红素的提取研究1

番茄红素的提取研究1

番茄红素的提取研究1
番茄红素是一种天然的色素,它是一种抗氧化剂,具有多种健康功效,如防止癌症、
心血管疾病等。

因此,提取番茄红素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传统的提取方法是通过化学方法提取,但这种方法是有害的,容易残留有毒化学物质。

因此,研究人员开始探索一些新的提取方法,旨在更加安全、高效地提取番茄红素。

其中一种新的提取方法是利用超临界萃取技术。

超临界萃取技术是一种环保的提取技术,可以在超临界条件下进行,具有比传统方法更高的提取效率。

此外,利用超临界萃取
技术提取的番茄红素可以避免化学残留问题,并且提取的产物具有高纯度和活性。

研究人员进行了一系列实验来研究超临界萃取技术对番茄红素的提取效果。

实验表明,在超临界萃取温度为45℃,压力为250bar时,提取番茄红素的效果最佳。

使用这种条件
下的超临界萃取技术,可以达到98.7%的回收率和高纯度的番茄红素。

此外,研究人员还探索了其他因素对超临界萃取提取效果的影响,如不同的萃取剂、
萃取时间、料液比等。

结果表明,使用乙酸乙酯作为萃取剂,萃取时间为60分钟,料液比为1:10时,超临界萃取的效果最佳。

番茄素

番茄素

番茄红素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摘要:番茄红素是植物中所含的一种天然色素。

广泛存在于番茄、番茄制品及西瓜、葡萄柚等水果中。

它是目前在自然界的植物中被发现的最强抗氧化剂之一。

近年来,番茄红素是目前功能食品、医药、化妆品等行业的研究热点。

本文主要对番茄红素的结构、理化性质、生理功能、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关键词:番茄红素;基本性质;生理作用;应用前景番茄红素(Lycopene),是植物中所含的一种天然色素,番茄红素最早于1873年由Hartsen等从Tamus communis L分离得出结晶;1875年,Millardet将其命名为Solanorubin;1903年,Schunck 将其更名为lycopene且沿用至今{1}。

近年来多项研究发现,番茄红素具有超强抗氧化力、抗肿瘤效应、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增加免疫力等多种功效。

但哺乳动物自身不能合成番茄红素,必须靠食物获取。

因此,番茄红素越来越受到医学及营养学界的重视,其相关产品开发成为研究热点之一。

一、结构1910年,Willstaller和Escher在对番茄红素的研究中首次确定了其分子式为C40H56,分子量为536.85。

1930年,Karrer 等人提出,番茄红素是一种化学结构式中含有11个共扼双键及2个非共扼双键的非环状平面多不饱和脂肪烃,在1932年由Kuhn 和Grundmann证实{2},其结构如图1。

二、理化性质番茄红素晶体为红色长针状,分子式为C40H56,相对分子质量为536.85,熔点174℃,可燃,是胡萝卜素的异构体。

番茄红素不溶于水,难溶于甲醇、乙醇,可溶于乙醚、石油醚、丙酮、己烷,易溶于苯、二硫化碳、氯仿等有机溶剂。

番茄红素对某些离子比较敏感,如Cu2+与Fe3+会引起番茄红素的损伤,而Na+、K+、Mg2+和Zn2+对番茄红素的稳定性影响不大。

番茄红素分子中存在多个双键,使其稳定性很差,存在顺反异构和氧化降解现象。

到目前为止,已发现72种番茄红素异构体。

番茄红素研究进展

番茄红素研究进展
广 西农 业 科 学 2 1 , 16 : 8 — 9 004( )59 53 G a gi giutrl ce cs u nx A r l a S ine c u
・5 9 ・ 8
番茄红 素研 究进展
陈思呈I, 1 吴建璋 ,李典 鹏
( 1中国科 学院广 西植物研 究所 ,广西桂林 5 10 ;2广西师 范大学生命科 学学院,广 西桂林 406 5 10 ) 404
c rmao r p y t i a e h o tg a h , i h p roma c iu d c r ma o r p y a d df rn i ls a n n oo i t . h o tg a h , h n l y rc r mao r p y h g e r n e l i h o t g a h n i e e t c n i g c lr f q f a mer y L e p n i e a p i d i d r e d i u t e t d e . y o e e w l b p l n wi e l s w t f rh rsu is l e i f h Ke wo d : lc p n ; p y i o h mia p o e is h so o ia f n t n ; e t ci n e h o o y d t r n t n y r s y o e e h sc c e c l r p r e ;p y il gc l u ci s x r t tc n l g ; e e mi ai t o a o o me h d tO
应用领域将会越来越广泛 。 关键词 : 番茄红素 ; 理化性质 ;生理功能 ; 提取工艺 ; 测定方法
中 图分 类 号 : S0 . T 2 23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2 8 6 (0 0 0 — 5 9 0 10 — 1 1 2 1 )6 0 8 — 5

番茄红素提取与分离的研究

番茄红素提取与分离的研究
实验结果如图4,观察可知,随着液料比的升 高,番茄红素提取量也随之升高。并且,当液料比 较小时,番茄红素的提取量随液料比的升高变化较 大;而在较大的液料比时,番茄红素提取量的变化 减缓。原因可能是浸提过程中,固体原料中的番茄 红素与溶剂中的番茄红素质量浓度达到相等时,浸 提达到平衡。因此低液料比时,能很快达到平衡, 但实际浸提出的番茄红素量较少。当液料比增加到 一定程度时,番茄红素的提取量达到最大,变化液 料比值对其提取量影响相应减小。综合考虑经济利 用溶剂问题,本实验选择液料比为3。 1.5.5 温度对浸提效果的影响
汪雨潇:番茄红素提取与分离的研究
91
提温度选择55℃为适宜温度。
表1 不同部位中番茄红素含量的比较 Table 1 Comparison of lycopene contentsamong different parts of tomato
吸光度 含量/ (mg·100 g-1 )
番茄糊 0.554 4.811
1.5.2 不同部位中番茄红素含量的比较 实验结果见表1。比较结果看出,番茄皮中番
茄红素含量多于番茄肉数倍。因此工业生产中以番 茄皮为原料更合适。 1.5.3 浸提处理办法的影响
结果如图3所示:由图3可看出,番茄糊经过脱 水与搅拌处理,所得的番茄红素的量最高,而两种 处理手段均为使用所得的番茄红素量最少,提取量 区别极其显著。番茄为含水量较高的一类果实,有 机溶剂与水不互溶,番茄果肉包裹在水中使得其番 茄红素很难透过水而溶解到乙酸乙酯中。除去水分 后,不仅除去了水溶性杂质,番茄果肉与溶剂接触 也较容易,番茄红素易于溶解到溶剂中,从而提高 了番茄红素的提取量。而搅拌处理更能增加番茄果 肉与有机溶剂的接触,并在搅拌过程中破坏了细胞 壁,利于番茄红素的浸出,使番茄红素的浸提效果 明显增加,该结果与文献报道一致[7] 。因此,本实 验选择脱水加搅拌作为浸提时的处理手段。

番茄红素纯化方法研究

番茄红素纯化方法研究

本科毕业论文题目番茄红素纯化方法研究学院理学院专业应用化学毕业届别2012 届姓名指导教师职称教授xx农业大学教务处制二〇一二年五月目录摘要 (1)关键词 (1)Abstract (1)Key words (1)前言 (1)1材料与方法 (2)1.1实验仪器与试剂 (2)1.1.1实验仪器 (2)1.1.2实验试剂 (2)1.2 试验方法 (2)1.2.1番茄红素油树脂的提取 (2)1.2.2用脱氧胆酸包合法纯化的实验依据 (3)1.2.3番茄红素的纯化 (3)1.2.4番茄红素含量的测定 (4)2 结果与分析 (4)2.1番茄红素油树脂的提取 (5)2.2用脱氧胆酸包合法纯化的实验依据 (5)2.3番茄红素的纯化 (5)2.3.1搅拌时间对番茄红素吸光度的影响 (5)2.3.2正己烷和乙醚的比例对番茄红素吸光度的影响 (6)2 .3.3 NaHCO3用量对番茄红素吸光度的影响 (6)2 .3.4脱氧胆酸溶剂的选择 (7)2.3.5洗涤或溶解脱氧胆酸.番茄红素滤渣的选择 (7)2.4番茄红素含量的测定 (8)3 结论 (8)参考文献 (9)致谢 (9)番茄红素纯化方法研究杜娇(xx农业大学理学院应用化学专业,xx兰州,730070)摘要:以乙酸乙酯为提取溶剂提取番茄红素油树脂;以番茄红素油树脂为原料,采用脱氧胆酸包合法,通过单因素实验,以番茄红素在472nm波长处的吸光度为衡量指标,探索番茄红素纯化的最佳条件。

结果表明,纯化的最佳条件为:(避光处,N2保护下)搅拌时间4h,正己烷与乙醚的比例为1:1,完全溶解0.3g脱氧胆酸需1mol/L NaHCO3溶液600mL,番茄红素的含量为7.00%,吸光度可达0.3778。

关键词:番茄红素;提取;脱氧胆酸;纯化Lycopene Purification MethodDu Jiao(Major in Application Chemical in the College of Science of Gansu AgricultureUniversity,Gansu Lanzhou,730070)Abstract: Extracted the lycopene resin using acetic ether as extraction solvent; took lycopene resin as material, used the method of inclusion with deoxycholic acid, the best condition of lycopene purification was investigated through the single factor experiment with the measurement of absorbency of lycopene solution at 472 nm wavelength.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best condition of purification: (avoid light place, under the protection of N2) mixing time 4 h, the proportion ratio of ether and cyclohexane was 1:1, dissolved 0.3 g deoxycholic acid in 600ml 1mol/L-1 NaHCO3 completely, purification lycopene content of up to7.00%, spectrophotometry is0.3778.Key words: 1ycopene; extraetion; deoxycholic acid; purifieation前言番茄红素(lycopene)是一种重要的类胡萝卜素,是许多胡萝卜素合成的中间体。

番茄红素的药理研究和应用

番茄红素的药理研究和应用

番茄红素的药理研究和应用番茄红素(Lycopene)是类胡萝卜素的一种。

作为一种天然色素存在于自然界中,呈红色,因最早发现于番茄中而得名。

番茄红素是胡萝卜素的异构体,由于它没有β-胡萝卜素那样的β-芷香环结构,所以不具有维生素A原活性,因此以前人们认为它不具有生理活性,而未对其引起重视。

然而近年来的研究证明,番茄红素逐渐成为国际上的功能食品成分和抗癌防癌研究中心的一个热点。

番茄红素广泛分布于人体的各种器官和组织中,研究发现,在植物中存在的番茄红素几乎都是反式的,而在动物体内存在的番茄红素则是以顺式异构体的存在占的比例较大。

一、番茄红素提取工艺的研究番茄红素是脂溶性色素,可采用有机溶剂提取法、超临界CO2萃取法、HPLC法、酶法、微生物发酵法及直接粉碎法等提取工艺。

采用有机溶剂提取法,产品质量较差,纯度低,有异味和溶剂残留。

而在诸多的有机溶剂中,选用氯仿作溶剂提取番茄红素效果最好,提取过程要注意温度的影响。

欧洲一专利采用95%的乙醇作溶剂,逆流法78℃浸提5小时,获得色素液,真空浓缩去溶剂后得粉状色素产品。

采用超临界CO2提取番茄皮中的番茄红素,研究人员考察了四个因素:萃取压力(7.5~30.0Mpa),温度(40~50℃),CO2流速(5~50kg/h),萃取时间(0.5~4.0h),得到最佳工艺(得率≥90%)为温度40~50℃,压力为15~20Mpa,流速为20kg/h,萃取1~2小时。

除了由番茄皮中超临界萃取番茄红素以外,还可采用藻类和真菌及酵母发酵制备番茄红素。

目前含番茄红素较高的有红色细菌,但还未能工业化生产,利用霉菌Blakesleacrispora的发酵可生产番茄红素,但需避免环化反应,加入一些杂环氮化物如嘧啶或烟碱可以抑制番茄红素的环化。

酶反应法主要是利用番茄皮自身酶反应来提取番茄红素,在碱性条件下使番茄皮中的果胶酶和纤维素酶反应,分解果胶和纤维素使得番茄红素的蛋白质复合物从细胞中溶出,所得色素为水分散性色素;HPLC法是一种较为方便的番茄红素提取法,一般是将所有的类胡萝卜素经过高压液相色谱柱而将番茄红素分离出来。

[精品]番茄红素提取与分离的研究

[精品]番茄红素提取与分离的研究

[精品]番茄红素提取与分离的研究随着人们对健康的不断关注,天然保健品的需求越来越大。

番茄红素因其抗氧化、免疫调节、抗肿瘤等多种功效而备受青睐。

然而,番茄红素在番茄中的含量较少,一般只有0.1%~0.2%,因此从番茄中提取和分离番茄红素,成为当前的一个研究热点。

本文将综述番茄红素提取与分离的研究进展。

1、番茄红素的结构与性质番茄红素是一种大规模生产和广泛应用的类成员,其化学名称为全反式-番茄红素,分子式为C40H56,分子量为536.87g/mol。

番茄红素的分子结构如下图所示:番茄红素是一种四苯基萜类类胡萝卜素,它具有一些特殊的结构和性质,如强的抗氧化作用、免疫调节、降低胆固醇等等,广泛应用于保健、医药及食品工业。

然而,番茄中番茄红素含量较低,提取和分离工艺复杂,成本较高,因此目前主要是通过微生物发酵法、化学合成法、生物合成和植物提取等方法来生产和提取番茄红素。

目前,提取和分离番茄红素的方法有很多种。

其中,传统的番茄红素提取方法主要包括溶剂提取法、超声波浸提法、微波辅助提取法、酶辅助提取法等。

下面将对各种方法进行介绍。

2.1溶剂提取法溶剂提取法常用溶剂为乙醇、丙酮、乙酸乙酯、正庚烷、石油醚等,可实现尽可能高的回收率、分离度和纯度。

由于番茄红素在不同的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因此溶剂提取法需要进行反复提取,以提高提取效果。

2.2超声波浸提法超声波浸提法是一种通过高频的超声波波长来破坏细胞壁、破译细胞膜从而释放出番茄红素的技术。

该技术的优点在于操作简便、提取时间短、能提取出更多的番茄红素并且对物质不会产生破坏。

2.3微波辅助提取法微波辅助提取法是利用城市和介质之间的能量交换实现提取的技术。

微波的频率和波长特性可以与许多有机物和其他物质结合,从而对此进行可控制的提取和处理。

该技术具有节能、短时间、高效、安全等优点。

酶辅助提取法是利用酶的选择性作用将番茄红素从细胞壁、膜中涤出。

酶的选择性能使提取速度提高,而且还可以避免高温长时间操作带来的漏洞,提高提取品质。

你所不了解的番茄红素讲解

你所不了解的番茄红素讲解
番茄成熟过程中,其颜色会发生显著变化, 在番茄成熟初期,外观颜色逐渐由绿色转变为 橙红色至红色,果实内α —胡萝卜素及β —胡 萝卜素的含量达到最大值;在完全成熟后,番 茄红素含量达到最高值,一般为类胡萝卜素总 量的64~76%。
Logo
7
番茄红素在人体中的分布
• 其实,番茄红素不仅在植物中存在,而且在还
Logo
15
• 番茄红素的几种主要
的结构式。
• 所有—反式—番茄红素 • 15—顺式—番茄红素 • 13—顺式—番茄红素 • 11—顺式—番茄红素 • 9—顺式—番茄红素
Logo
16
物理性质

番茄红素色泽为红色,熔点174℃,在
472nm处有一强吸收峰,当分子从反构变为顺
构时,颜色变浅,熔点降低,消光系数减小,
Logo
22
• 目前对番茄红素作用机理的研究还没有一
致的结论,目前普遍认为,番茄红素的作用机 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 (1)作为强抗氧化剂,碎灭单线态氧和清
除自由基,防止脂蛋白和DNA受到氧化破坏从 而预防癌症的发生。
Logo
23
• (2)促进细胞间的正常结合,当细胞发生
癌变时,细胞间的结合会变弱,而番茄红素能 促进细胞间正常结合的蛋白质的合成。
Logo
29
• 5.延缓衰老、增强免疫力
番茄红素可以最有效地清除人体内的 自由基,保持细胞正常代谢,预防衰老。番茄 红素在体内通过消化道粘膜吸收进入血液和淋 巴,分布到睾丸、肾上腺、前列腺、胰腺、乳 房、卵巢、肝、肺、结肠、皮肤以及各种粘膜 组织,促进腺体分泌激素,从而使人体保持旺 盛的精力;清除这些器官和组织中的自由基, 保护它们免受伤害,增强机体免疫力。印度学 者指出,番茄红素可令不育男子精子数量增加、 活力增强,从而医治不育问题。

番茄红素提取工艺条件的研究

番茄红素提取工艺条件的研究

茄、 西瓜 、 色葡 萄柚等食 物 中, 中在番茄 中含 量最 高 , 红 其 且随 等 均 为 分 析 纯 。 () 验 仪 器 设 备 。高速 组 织 捣 碎 机 、 2实 电热 恒 温
成 熟 度 升 高 而 增 加 , 在 成 熟 番 茄 果 实 中含 量 可 达 3 ~ 水 浴 锅 、 压 过 滤 装 置 、2 可 见 分 光 光 度 计 等 。 减 71 1m / 0 g 4 g 1 0 ,我 国新 疆 番 茄 中番 茄 红 素 含 量 多 达 4 m / 0 g以 0 g10
供 电上 发 挥 了至 关 重 要 的作 用 , 既 能 避 免 手 动 切 换 操 作 复 杂 它
同 () 用 所 需 条 件 。在 供 电系 统 中使 用 快 速 切 换 , 要 具 备 的 弊 端 , 时 也 能 够 弥 补 备 用 电无 法 应 对 高 负 荷 电压 情 况下 工 1应 需 提 几个才能保证 切换成功。首先供 电系统中必须含有独立的工作 作 效 率 低 的 不 足 。为 了避 免 供 电系 统母 线 失 电 , 高 快 切 装 置
提 的控制效 果 ,所 以在供 电系统 中采 用快速 切换方 式是最 有效 键 。本文首先介绍 了供 电系统 中常见的几种 电源 切换方式 ,
的 , 能 够 满 足 正 常 供 电 需 要 , 能 够 在 发 生 故 障 的 情 况 下 很 出 了快 切 方 式 的优 越 性 , 介 绍 了 快 切 装 置 的 工 作 原 理 , 出 既 也 并 得
我们要结合 实际供 电 源 和 备 用 电源 。在 系 统 正 常工 作 的 时 候 , 两 个 独 立 的供 电 切换的成 功率是最直接有效的办法 。所 以, 这 电系统 的工 作情况 , 正确 应用快切装 置 , 经常检查 供 电系统各 电 源 可 以有 ~ 定 的 电压 相 角 差 , 是 要 控 制 想 较 差 的 范 围小 于 但

番茄红素的研究概况及应用前景

番茄红素的研究概况及应用前景

综述收稿日期:2006 11 07番茄红素的研究概况及应用前景傅喆暾1,2,袁 杰1,2,黄雄伟1,2,张 鸣1,2(1.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分院,上海200090;2.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上海200090)关键词:番茄红素;作用机制;保健作用;应用前景中图分类号:R2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2199(2007)01 0058 04番茄红素(lycopene),又名茄红素,是成熟番茄的主要色素,是自然界已知的600多种类胡萝卜素(car o tenoid)的一种。

1873年,H artsen首先从Ta m us Co mmunis L.berries中提取了番茄红素。

Schunck通过对番茄红素吸收光谱的研究,发现其不同于从胡萝卜中提取的胡萝卜素,于1903年将其命名为Lycopene。

1959年Forssberg最早报道了番茄红素的生理功能,但由于它没有 胡萝卜素那样的 芷香环结构,不具有维生素A的生理活性,从而未对其加以重视。

但近些年的研究发现,它在对单线态氧的淬灭、自由基的清除、阻断亚硝胺形成、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分化、增加免疫力、减少DNA损伤以及对细胞间隙连接通讯的影响等多种作用方式,起到防癌抗癌、预防心血管疾病、提高免疫功能和延缓衰老等作用。

目前番茄红素健康相关产品的开发已成为国际上功能性食品和新药研究中的一个热点,越来越被世人高度重视。

本文就番茄红素的研究现状及广阔的发展前景进行概述。

1 番茄红素的理化特性番茄红素分子式为C40H56,分子量为536.85,熔点为172~175。

它由11个共轭双键及2个非共轭碳 碳双键构成的高度不饱和直链型烃类化合物,为脂溶性色素,纯品为无毒针状深红色晶体。

由于没有 胡萝卜素那样的 芷香酮环结构,所以不具有维生素A原活性,不溶于水,难溶于甲醇、乙醇,可溶于脂肪、乙醚、石油醚等[1]。

大部分为全反式构型,小部分为顺式构型,因11个共轭双键都能异构化,故可以产生大约1056种不同的单或多 顺异构体,以5 顺、9 顺、13 顺型为主。

番茄红素的提取及抗氧化协同作用的研究

番茄红素的提取及抗氧化协同作用的研究

番茄红素的提取及抗氧化协同作用的研究一、介绍番茄红素的来源和作用番茄红素(Lycopene)是一种具有强烈抗氧化作用的天然色素,主要存在于茄科植物的果实中,如西红柿、番茄、辣椒等。

番茄红素在植物生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保护作用,能够抵御紫外线、氧化应激和病原体侵害,维护植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此外番茄红素还具有抗肿瘤、抗心血管疾病、调节免疫功能等多种生物学活性。

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方式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番茄红素作为一种天然的健康食品成分,逐渐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近年来科学家们对番茄红素的提取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多种高效的提取技术,如溶剂萃取法、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微波辅助提取法等。

这些技术的发展为番茄红素的工业化生产和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同时研究发现番茄红素与多种抗氧化物质具有协同作用,能够增强抗氧化效果,降低氧化应激对细胞的损伤。

因此番茄红素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对于人类健康和农业生产具有重要价值。

1. 番茄红素的定义和化学结构;番茄红素(Lycopene)是一种天然存在于番茄、西红柿、西瓜、柚子等植物中的类胡萝卜素化合物,具有强烈的抗氧化作用。

它是迄今为止已知的最强的抗氧化剂之一,其抗氧化活性远超过维生素C和维生素E。

番茄红素的化学结构为一种五环四萜类化合物,其分子式为C30H30,分子量为。

它的存在形式有三种:游离态、脂溶性结合态和水溶性结合态。

其中游离态番茄红素具有最高的生物利用度和抗氧化活性,而脂溶性结合态和水溶性结合态则主要在肠道中发挥作用。

为了提高番茄红素的生物利用度和抗氧化效果,研究人员对其进行了提取研究。

目前常用的番茄红素提取方法主要有溶剂萃取法、超声波辅助萃取法、微波辅助萃取法等。

这些方法虽然可以有效地从番茄中提取出番茄红素,但由于受到原料来源、提取工艺等因素的影响,其产物的质量和稳定性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因此如何提高番茄红素的提取效率和质量稳定性,以及进一步探讨其抗氧化协同作用机制,已成为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

番茄中番茄红素提取及稳定性研究

番茄中番茄红素提取及稳定性研究

番茄中番茄红素提取及稳定性研究番茄红素是一种强效的天然抗氧化剂,具有抗肿瘤、抗炎、抗衰老和降血脂等多种生理活性。

因此,番茄红素的提取与稳定性研究受到广泛关注。

首先,番茄红素的提取方法多种多样。

常见的提取方法有溶剂提取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微波辅助萃取法等。

其中,溶剂提取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该方法将加工后的番茄果肉样品与有机溶剂如正己烷、醇类等进行浸泡或回流提取。

随后,通过差速离心、浓缩等步骤,得到含有番茄红素的提取物。

此外,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是一种利用超临界流体的溶解能力较强的特性进行提取的方法。

超临界流体一般选用二氧化碳,在高压和高温的条件下与番茄样品接触,使番茄红素溶解于超临界流体中,最后通过降温或减压,将番茄红素分离出来。

微波辅助萃取法则是利用微波加热的特性,加速植物细胞壁的破裂,提高提取效率。

其次,番茄红素的稳定性研究主要围绕其光热稳定性和抗氧化稳定性展开。

光热稳定性研究发现,番茄红素在光的作用下会发生异构化、氧化和分解等反应。

因此,在番茄红素的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光和加入光稳定剂以提高番茄红素的稳定性。

抗氧化稳定性研究发现,番茄红素容易受到氧气和自由基的攻击,导致其降解和失去活性。

因此,可以通过加入抗氧化剂、调节pH值、降低温度等方式来提高番茄红素的抗氧化稳定性。

此外,一些研究还探讨了改善番茄红素稳定性的新方法。

例如,利用纳米技术将番茄红素包裹在聚合物纳米粒子或脂质体中,可以提高番茄红素在水相中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率。

另外,一些研究还通过合成或提取番茄红素的结构类似物,来提高其稳定性和生物活性。

总之,番茄红素的提取和稳定性研究在食品科学、医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选择适当的提取方法和探索新的改善稳定性的方法,能够更好地应用番茄红素的生理活性和营养功能。

番茄红素的研究精选.甄选范文

番茄红素的研究精选.甄选范文

番茄红素的研究精选.番茄红素的研究摘要:番茄红素是一种黄,红色类胡萝卜素,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

作为一种功能性天然色素,番茄红素主要应用于食品添加剂、天然着色剂、化妆品等行业。

番茄红索具有独特的理化性质和抗癌、抗氧化、增强免疫力、预防心血管疾病等多种生理功能,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番茄红素的应用领域将会越来越广泛。

关键词:番茄红素;理化性质;生理功能;提取工艺;测定方法番茄红素是一种黄/红色类胡萝卜素。

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

番茄红素作为一种功能性天然色素,具有淬灭活性氧、消除人体自由基、预防心脏病、减缓动脉粥样硬化、预防多种癌症、保护心血管、抗老化、保护皮肤等生理功能。

近年来,番茄红素相关产品的开发已成为国际上功能性食品和新药研究的一个热点。

从世界范围来看。

番茄红素产品主要应用于食品添加剂、天然着色剂、化妆品等行业,其作为药品尚未面世,具体的医用价值还在研发当中。

1 番茄红素的理化性质番茄红素晶体为红色长针状,熔点为174℃.可燃,易溶于二硫化碳、氯仿、苯等,可溶于丙酮、乙醚、正己烷、石油醚等有机溶剂,难溶于甲醇、乙醇,不溶于水。

番茄红素在各种溶剂中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样品纯度越高,溶解越困难。

番茄红素是多不饱和碳氢化合物,分子中有11个共扼及2个非共扼双键,因此番茄红素稳定性差,容易燃烧,易被氧化。

其损失主要是由于发生氧化、顺反式异构化和降解造成,氧、热、光会促使番茄红素顺反异构化和氧化降解,因此稳定性研究是番茄红素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内容。

番茄红素性质十分活泼,光、氧气、金属离子等均会影响其稳定性,但耐热稳定性较好,对碱也比较稳定,盐酸却对其有较强的破坏作用。

番茄红素对光尤为敏感,尤其是对日光和紫外光,日光下0.5d,番茄红素基本损失。

紫外光下3d后番茄红素损失40%,研究发现.番茄红素的降解在热处理和光照环境中为一级反应;500℃时最初9h异构化为主要趋势,100—1500℃时降解为主要趋势。

番茄红素。

番茄红素。

番茄红素番茄红素(lycopene)是膳食中的一种天然类胡萝卜素,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植物中,人体内各组织器官也有较多分布。

由于番茄红素没有维生素A的生物活性,所以其作用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并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但近几年的研究发现,番茄红素有比其他类胡萝卜素更好的生物活性,并且是防病治病的重要功能因子,已成为目前国际上功能食品成分研究的一个热点。

研究发现,番茄红素具有抗氧化、延缓衰老、抑制肿瘤、预防心血管疾病、提高人体免疫力、延缓骨质疏松、抗辐射等作用,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新型功能性天然色素。

番茄红素已被联合国粮农组织(FAO)、食品添加剂委员会(JECFA)和世界卫生组织(WHO)认定为 A 类营养素,并被 50 多个国家和地区作为具有营养与着色双重作用的食品添加剂,广泛用于食品、保健品和化妆品等行业。

目前,番茄红素健康相关产品的开发已成为国际上功能性食品和新药研究的一个热点,并被誉为“21 世纪的保健品新宠”。

一、番茄红素的国内外研究历史1、国外对番茄红素的研究现状番茄红素最早由Hartsen 在 1873 年从莓果中分离发现,为结晶性深红色色素。

1989年,Masic发现番茄红素在所有类胡萝卜素中对单线态氧的淬灭速度最高;1991年,Campbell发现肝癌患者的肝脏中番茄红素含量较低;1994年,Franceschi发现消化道癌的发生与番茄红素的摄入有关。

之后,与番茄红素有关的报道越来越多,内容涉及番茄红素的吸收、运输及新陈代谢的动力学;番茄红素与癌症、心脏病及其他多种疾病的关系;番茄红素的提取、测定及番茄产品的开发研究等。

2、国内对番茄红素的研究现状对番茄红素的研究在2000年以前鲜有报道,近几年骤然升温,出现了大量综述类文章,内容包括:番茄红素的性质和提取方法;番茄红素及其研究进展;番茄红素的保健功能的研究现状;番茄红素生理活性的研究进展;番茄红素及其生产应用研究;番茄红素的生产工艺研究进展;番茄红素分离与分析的研究进展等。

番茄中番茄红素的稳定性研究

番茄中番茄红素的稳定性研究

番茄中番茄红素的稳定性研究番茄是一种常见的蔬菜水果,也是人们餐桌上常见且喜爱的食材之一。

除了其美味的味道外,番茄还被广泛认可为一种富含营养的食品。

在番茄中,番茄红素是一种特别重要的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癌和抗衰老等多种功效。

然而,番茄红素在处理和烹饪过程中容易受到破坏,因此研究番茄中番茄红素的稳定性就显得非常重要。

为了研究番茄中番茄红素的稳定性,研究人员对多种因素进行了研究,例如温度,光照,pH值以及处理方法等。

其中,温度对番茄红素的稳定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研究发现,番茄红素在高温条件下容易分解和丧失其活性。

在烹饪的过程中,如果使用高温烹饪方法,如油炸或高温烘烤,番茄红素的损失会更大。

因此,对于想要在烹饪中保留番茄红素的食客来说,选择温度适中的烹饪方法,如蒸煮或微波加热会更佳。

光照也是影响番茄红素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番茄红素对光敏感,容易在强光下分解。

因此,为了保持番茄红素的稳定性,尽量减少番茄的光照时间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保持番茄红素所在食物的遮光能力也是维持其稳定性的关键点。

例如,将番茄添加到沙拉中,保留皮和种子,可以提供一层保护。

此外,搭配其他富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E的食材也可以增加番茄红素的稳定性。

pH值对番茄红素的稳定性同样有着重要的影响。

研究表明,番茄红素在酸性环境下更加稳定。

因此,当烹饪番茄时,适量加入醋或柠檬汁,可以提高番茄红素的稳定性。

另外,在烹饪过程中避免使用碱性调料也是保持番茄红素稳定的重要措施。

除了外部因素,从番茄自身的特性出发也可以提高番茄红素的稳定性。

近年来,一些研究人员发现,通过选择和培育富含番茄红素的番茄品种,可以提高番茄红素的稳定性。

这些品种通常具有更高的抗氧化能力和更多的番茄红素积累。

因此,选择这些特殊品种的番茄作为食材,可以更好地享受番茄红素的种种好处。

综上所述,番茄中番茄红素的稳定性研究是一个多方面、多因素的课题。

从温度、光照和pH值等外部因素到番茄品种自身的特性,都对番茄红素的稳定性产生重要影响。

番茄红素常用提取工艺研究

番茄红素常用提取工艺研究

c n e ti o t S .7 :1 n . 9 :1 o tn n t mao i 15 a d 2 1 .Re o c mm e d c n i o s o c o v sit d e ta to f n o dt n f mir wa e a sse xr cin o i
① 收稿 日期 :2 1— 5 0 ;责任编辑/3 净 ;编辑部 E m i :r n @ 6 . Ol 0 2 0 —9  ̄ - a l d k 1 3 Cl l 。 ② 羊 仁南 (9 8 ,男 ,本科 ,学士 ,研究 方向为农产 品质量与安全 。 18  ̄) ③ 通 讯作者 :赵 超 (9 7 ) 17 ,女 ,副教授 ,研 究生 ,硕士 ,研 究方 向为热带作 物。E m i -a1
1 2 5 微 波 法 ..
成 熟 番 茄 、市 售 家庭 用 番 茄 酱 ;甲醇 、甲苯 、
乙醇 ( % 、乙酸 乙酯 、正 己烷 、 酮均 为分 析纯 。 9) 5 丙
微 波催化合成 萃取 仪 X — A北京祥鹄科技) H l0 ( 0 .超
声 波 仪 器 0 — 2 宁波新生物科技) 9 5 8( .离 心 机 C 2 G R2 Hm c i a .冷冻干燥机 R 2 一 2 3 一 VT e m i h r 2 U 4 0 7 R h r oF e . s 旋 转蒸 发器 R 2 1上海申胜生物技术) 一0 (
l o eeme o : 5 3 . 0 0 , n sl -q i t f1: vv n e tecn io s y p n t d 5 ℃, 0S 30W 5 ℃ 6mi, o dl udr i o 6( /)u dr o d in c h i i ao h t
o l a o i sit d e ta to c p n e o m e d d e ta t n fut s n c a sse xr ci n ofl o e e r c m r y n e xr c i .Th o v n se y c tt . o e s l e ti t la ea e h K e wo d Ly o e y rs c p ne ;e ta to ;p o e s c n iin x c n r i r c s o dto s

番茄红素的功能与稳定性研究进展_苏小华

番茄红素的功能与稳定性研究进展_苏小华

生物技术进展2013年第3卷第1期18 21Current Biotechnology ISSN 2095-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殯殯殯殯2341进展评述Reviews收稿日期:2012-10-24;接受日期:2012-12-25基金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番茄红素纳米分散体对SD 大鼠帕金森病模型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KZ1002)资助。

作者简介:苏小华,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神经系统疾病动物模型。

E-mail :xiaohuasu08@126.com 。

*通讯作者:鲍波,主要从事神经系统疾病病理研究。

Tel :0759-2388559;E-mail :you_and_me_2008@yeah.net 番茄红素的功能与稳定性研究进展苏小华,鲍波*,朱少平,柴星星广东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广东湛江524023摘要:番茄红素具有强抗氧化能力,能有效降低癌症、心血管病等多种疾病的发病率,是目前功能食品、药品研究中的一个热点。

但番茄红素稳定性差,容易发生降解和异构化,严重限制了番茄红素的研发及应用。

本文综述了番茄红素的结构与功能,及其与疾病的相关性,总结了番茄红素稳定性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解决番茄红素稳定性技术难题进行了可行性探讨。

关键词:番茄红素;功能;稳定性DOI :10.3969/j.issn.2095-2341.2013.01.04Advances in Functions and Stability of LycopeneSU Xiao-hua ,BAO Bo *,ZHU Shao-ping ,CHAI Xing-xingExperimental Animal Center ,Guangdong Medical College ,Guangdong Zhanjiang 524023,ChinaAbstract :Lycopene has powerful antioxidative ability ,and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ancer ,angiocardiopathy and other diseases.Nowadays ,lycopene becomes a hot topic in functional food and phamaceutical research.However ,lycopene is easy to be degraded and isomerized ,its poor stability has greatly limited th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lycopene.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molecular structure and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of lycopene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of lycopene and diseases ,summarizes the progress of the lycopene stability research ,and explores the feasibility to solve the technical problems of keeping the lycopene stability in applications.Key words :lycopene ;functions ;stability番茄红素又名茄红素,色泽暗红,是成熟番茄中的主要色素。

番茄红素生产方法的研究现状

番茄红素生产方法的研究现状
1 天 然产 物 提 取 法
为1 7 4℃( 反式 ) , 与B 一 胡萝 卜 素是 同分异构体 。近十 年来 的研究表 明 , 番茄红 素是所有 类胡萝 卜 素 中最 强
的单线 态氧淬灭 剂 , 它 的抗氧化功 能也优 于其它类 胡 萝 卜 ( 如 ~ 、 3 - 胡萝 卜 素) 。此外 , 大量研 究表 明番茄
比较 分析 的基 础 上 , 展 望 了微 生 物 发 酵 法 生 产 番 茄 红 素 的发 展 前 景 。 关键词 : 番茄红素; 天 然 产 物提 取 法 ; 化 学合 成 法 ; 微 生 物发 酵 法
Re s e a r c h Ac t u a l i t y o f Ly c o p e n e Pr o d uc t i o n Me t ho d s
番茄红 素广泛分 布于各种植 物 中 , 主要存 在 于细 胞 的有色体 中 , 多与 蛋 白质等 形成 复合 物 , 以某些植
红素 对肺癌 、 胃癌 、 胰腺癌 、 前列腺 癌 、 消化 道癌 、 乳 腺
癌等癌症均有抑 制作用 【 1 _ 3 J 。基 于对 国内外 番茄红素生 产方 法 的大量 文献调研 ,综述 了天然产物 提取法 、 化 学合 成法 、微生 物发酵法 生产番 茄红素 的发展现 状 ,
现, 含量 最 高 的是 番茄果 实 , 可达 3 a r g / 1 0 0 g( F w) ~
1 4 m r , / 1 0 0 g( F W) , 一般成熟 度越高 , 番茄 红素 的含量
T e c h n o l o g y , Xi  ̄i a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Ur u mq i 8 3 0 0 4 6 , Xi  ̄i a n g, C h i n a )

番茄红素功能及研究进展

番茄红素功能及研究进展

番茄红素功能及研究进展番茄红素(1ycopene)是一种天然食用色素,在有效预防各种疾病防癌抗癌、抗衰老等方面,显示其多方面的生物学功能作用。

已被联合国粮农组织(FAO)、食品添加剂委员会(JECFA)和世界卫生组织(WHO)认定为A类营养素,并被5O多个国家和地区作为具有营养与着色双重作用的食品添加剂,广泛用于食品、医药和化妆品领域。

标签:番茄红素;抗氧化作用;天然色素;抗癌效应1959年,美国医学专家(Ernster)首次报导番茄红素具有抗癌效应。

番茄红素所具有的优越生理功能和防癌、抗癌作用,被联合国粮农组织(FAO)、食品添加剂委员会(JECFA)和世界卫生组织(WHO)认定为A类营养素,而成为二十一世纪保健制品的新宠,在医药保健、食品添加剂、化妆品、食用色素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1.番茄红素的功能1.1 抗癌作用血液中的番茄红素水平与前列腺癌、消化道癌(食管、胃、结肠、直肠)、宫颈癌、乳腺癌、胰腺癌、膀胱癌、皮肤癌的发生率呈负相关,尤其对前列腺癌的作用更为明显。

番茄红素脂溶性特性使其能靶向包裹肿瘤细胞,切断营养源、饿死肿瘤细胞、抑制扩散。

番茄红素的天然抗突变能力,能刺激淋巴细胞大量释放肿瘤抑制因子,诱导细胞间隙调控生长信号,促使恶变组织失去营养源而逐步萎缩、消失。

1.2 抗氧化、抗衰老作用类胡萝卜素的抗氧化作用包括猝灭单线态氧、消除自由基以及与其它氧化剂协同抗氧化作用等。

番茄红素也具有此生理功能,并且其猝灭单线态氧的能力最强,是目前抗氧化剂β-胡萝卜素的2~3倍,维生素E的100倍,番茄红素可以通过猝灭单线态氧预防脂类过氧化反应,保护细胞免受自由基的损伤。

番茄红素也具有抗衰老作用。

Brady等对400例受试者进行调查指出,血浆中番茄红素的减少与衰老有关。

Snowden等发现血液中番茄红素含量可以预防老年功能性障碍疾病的发生,提高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

有实验发现老年人的自理能力及自控能力与血清中高水平番茄红素含量有关,老年人血浆番茄红素浓度明显低于中年人,且随年龄增加而降低。

番茄红素的研究进展

番茄红素的研究进展

番茄红素的研究进展摘要:红素是一种功能性食用色素,具有优越的生理功能。

本文综述了番茄红素的来源分布、结构性质、生理功能及生物合成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对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番茄高红素的发展方向。

关键字:番茄红素;来源分布;结构性质;生理功能;生物合成;研究现状;发展方向番茄红素是类胡萝卜素的一种。

它不仅是一种天然食用色素,而且在有效预防各种疾病、防癌抗癌、预防心血管疾病等方面,显示其多方面的生物学功能作用,素有“藏在西红柿里的黄金”之美称。

作为一种用途广泛又具有较高经济效益的产品,其在食品、医药和化妆品等行业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1 番茄红素的来源分布番茄红素的研究历史较久。

1875年,Millardet最早从番茄中获得番茄红素的粗提物,命名为Solanornbin。

1903年,Schunde发现番茄中提取的这种色素的吸收光谱与胡萝卜素不同.因番茄的拉丁名为Sulanum Lycopersicum L.将这种红色素命名为lycopene。

1910年提出其分子式,1930年提出化学结构式.并于1932年得到证实。

此后很长时期对番茄红素少有研究.直到i974年.有人发现吃番茄可以减少某些癌症的发生,才再次引起了人们对番茄红素的重视[1]。

番茄红素不仅存在于番茄中,还存在于西瓜、南瓜、李子、柿子、胡椒果、桃、木瓜、芒果、番石榴、葡萄、葡萄柚、红莓、柑橘等果实中,是这些果实显红色的主要色素。

番茄红素在人体内主要分布于血液、肾上腺、肝脏、睾丸、前列腺、卵巢、乳腺、子宫、消化道等器官中[2]。

2 番茄红素的结构性质番茄红素(1ycopene)是一种脂溶性不饱和碳氢化合物,是类胡萝卜素的一种,分子式为C40H56,分子量为536.85,熔点为172~175℃[3]。

分子结构如图1所示。

它是由11个共轭双键及2个非共轭碳-碳双键构成的直链型烃类化合物。

由于没有β-胡萝卜素那样的β-芷香酮环结构.所以不具有维生素A原活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番茄红素的研究摘要:番茄红素是一种黄,红色类胡萝卜素,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

作为一种功能性天然色素,番茄红素主要应用于食品添加剂、天然着色剂、化妆品等行业。

番茄红索具有独特的理化性质和抗癌、抗氧化、增强免疫力、预防心血管疾病等多种生理功能,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番茄红素的应用领域将会越来越广泛。

关键词:番茄红素;理化性质;生理功能;提取工艺;测定方法番茄红素是一种黄/红色类胡萝卜素。

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

番茄红素作为一种功能性天然色素,具有淬灭活性氧、消除人体自由基、预防心脏病、减缓动脉粥样硬化、预防多种癌症、保护心血管、抗老化、保护皮肤等生理功能。

近年来,番茄红素相关产品的开发已成为国际上功能性食品和新药研究的一个热点。

从世界范围来看。

番茄红素产品主要应用于食品添加剂、天然着色剂、化妆品等行业,其作为药品尚未面世,具体的医用价值还在研发当中。

1 番茄红素的理化性质番茄红素晶体为红色长针状,熔点为174℃.可燃,易溶于二硫化碳、氯仿、苯等,可溶于丙酮、乙醚、正己烷、石油醚等有机溶剂,难溶于甲醇、乙醇,不溶于水。

番茄红素在各种溶剂中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样品纯度越高,溶解越困难。

番茄红素是多不饱和碳氢化合物,分子中有11个共扼及2个非共扼双键,因此番茄红素稳定性差,容易燃烧,易被氧化。

其损失主要是由于发生氧化、顺反式异构化和降解造成,氧、热、光会促使番茄红素顺反异构化和氧化降解,因此稳定性研究是番茄红素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内容。

番茄红素性质十分活泼,光、氧气、金属离子等均会影响其稳定性,但耐热稳定性较好,对碱也比较稳定,盐酸却对其有较强的破坏作用。

番茄红素对光尤为敏感,尤其是对日光和紫外光,日光下0.5d,番茄红素基本损失。

紫外光下3d后番茄红素损失40%,研究发现.番茄红素的降解在热处理和光照环境中为一级反应;500℃时最初9h异构化为主要趋势,100—1500℃时降解为主要趋势。

而且降解速率随温度升高而提高。

2 番茄红素的生理功能2.1 抗氧化活性氧化作用是诱发疾病的重要原因。

组织内产生的氧自由基能和细胞内的DNA、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类等重要的大分子反应,破坏它们的功能,引起一系列的疾病。

番茄红素能够接受不同电子激发态的能量,使单线态氧的能量转移到番茄红素中,生成基态氧分子和三重态番茄红素,从而淬灭单线态氧,还可以通过电子转移过程清除自由基,防止蛋白质和DNA受到氧化破坏。

预防疾病的发生。

番茄红素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在类胡萝卜素中,番茄红素能有效淬灭单线态氧和清除过氧化氢等。

潘洪志等研究发现,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的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而丙二醛(MDA)显著降低,说明番茄红素具有良好的抗氧化作用。

研究表明,番茄红素可以明显缩小脑梗死范围,改善神经症状,明显升高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降低MDA含量。

番茄红素可以提高机体抗氧化酶活力,降低脂质过氧化,从而拮抗四氯化碳引起的氧化损伤,对大鼠急性肝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2.2 抗癌活性番茄红素能抑制许多癌细胞增殖。

研究发现番茄红素可以强烈抑制子宫癌、乳腺癌和肺癌癌细胞增殖。

而且番茄红素可以显著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

番茄红素可通过影响乳腺癌、肺癌和子宫癌细胞周期中G1到S转化阶段来影响肿瘤细胞的生长。

以骨髓白血病细胞系HL-60为试材,对许多分化促进剂和增殖抑制剂进行了研究,发现HL-60细胞的生长速度随着番茄红素浓度的提高而降低,这种降低总伴随着细胞生命周期中G0/G1周期的抑制。

番茄红素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能有效抑制肿瘤生长和延长荷瘤小鼠生存时间,增强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活力,提高NK细胞杀伤活性。

番茄红素在体外培养下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血清中番茄红素含量与患前列腺癌的风险呈负相关。

此外,血液中番茄红素的浓度与前列腺癌、食道癌、胰腺癌、胃肠癌、乳腺癌、皮肤癌、膀胱癌等的发病率呈负相关,尤其在预防前列腺癌方面效果显著。

2.3 增强免疫活性许多疾病的发生与自身的免疫力下降有关,番茄红素能保护吞噬细胞免受自身的氧化损伤。

番茄红素与机体免疫系统的相关研究相对开展较晚在细胞模型中发现番茄红素对T 淋巴细胞转化有促进作用其原因可能是一方面番茄红素保护了T 淋巴细胞的D N A 避免了增殖过程中D N A 复制时可能发生的损伤另一方面可能是番茄红素促进了淋巴细胞间的相互作用通过分泌细胞因子活化细胞最终表现对T 淋巴细胞转化起到促进作用,刺激效应T细胞功能,具有延缓衰老和降低疾病发生的作用。

通过分泌细胞活化因子活化细胞,最终表现为对吞噬能力及淋巴细胞转化的促进,增强免疫功能。

2.4 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活性发现番茄红素能阻止DNA和脂蛋白氧化,从而减缓动脉粥样硬化,还可以阻止LDL 胆固醇氧化产物形成,防止冠心病的发生。

血清番茄红素水平与主动脉钙化呈负相关。

高番茄红素水平可降低急性心梗死亡率,番茄红素对兔主动脉脂质过氧化损伤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且能降低甘油三酯,保护血管内皮功能,减轻高脂兔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形成,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番茄红素还可使胆固醇合成减少,细胞中LDL的降解增加,从而减少心肌梗死的危险性。

2.5 其他活性在离体条件下.番茄红素能促进巨噬细胞低密度脂蛋白受体活性,抑制胆固醇合成。

并且番茄红素除了具有防癌抗癌的生理功能外。

还具有减轻皮肤受紫外线损伤的作用。

血浆中维生素E、类胡萝卜素水平和白内障的关系,发现血浆中番茄红素含量较低的人患白内障的可能性比正常人高2倍,而与其他类型的类胡萝卜素(玉米黄质和叶黄素等)及维生素E无关。

番茄红素可预防氧自由基引发的视网膜黄斑病变,对视网膜色斑退化引起的视力下降和失明可能有保护作用。

3 番茄红素的提取工艺随着番茄红素生物学功能的开发与应用番茄红素的制备技术也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之一目前番茄红素可通过化学合成植物萃取和微生物发酵三种方法来获得其中植物萃取法又包括直接粉碎有机溶剂提取酶反应超临界流体萃取等方法。

3.1 有机溶剂浸提法番茄红素为脂溶性物质,可用正己烷、丙酮、氯仿、乙酸乙酯、石油醚等作为浸提溶剂,氯仿浸提效果较好,但毒性很大,而以乙酸乙酯作浸提剂可以获得很高的浸提率。

番茄红素的浸提工艺是:番茄果皮先干燥,然后有机溶剂浸提,取滤液,过滤,滤液真空浓缩,滤渣经过二次浸提,真空浓缩,精制包装。

3.2 酶反应法酶反应法是利用番茄皮自身的果胶酶和纤维素酶反应提取番茄红素的方法。

其提取工艺是:(1)番茄(或番茄加工副产物)经打浆粉碎后,加碱调节pH值至7.5-9.0;(2)45~60℃加热搅拌5h左右;(3)过滤除去表皮、种子和纤维等残渣,得提取液;(4)加酸调节提取液至弱酸性(pH4.0-4.5),以类胡萝卜素凝聚沉淀,经虹吸除去上部浑浊液,得含类胡萝卜素沉淀;(5)调节沉淀的pH值后真空浓缩,然后加酸或食盐保存。

3.3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超临界流体是物质的一种特殊相,具有良好的溶剂性质,广泛应用于有机物萃取。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是食品工业新兴的一项萃取、分离和纯化技术。

即利用超临界流体作萃取剂,从液体或固体物料中萃取、分离和纯化物料。

其技术原理是利用超临界流体的溶解能力与其密度的关系,即利用压力和温度对超临界流体溶解能力的影响而进行的。

3.4 微波提取法微波是一种频率在300 MHz~300 GHz之间的电磁波。

具有波动性、高频性、热特性和非热特性四大基本特征。

微波的热效应是基于物质的介电性质和物质的内部不同电荷极化不具备跟上交变电场的能力来实现的。

与传统的索氏提取相比,微波法提取的最大优点是提取时间大大缩短.且提取率较高;而与超临界CO:萃取相比,具有成本低、投资少、提取效率高等优点。

3.5 超声波提取法为了加快浸提速度。

实践中常采用超声波提取法。

超声波可以加速番茄红素在溶剂中的溶解过程,减少番茄红素在空气和日光中暴露的时间,但对于超声波是否会对番茄红素本身造成影响,是否会加速番茄红素氧化降解以及导致其顺反异构化反应等,尚不是很清楚。

4 番茄红素的测定方法4.1 纸色谱法此法操作简单易行。

成本低廉,可迅速对样品进行定性分析。

其中,选择适宜的展开剂是关键。

如果没有标准品,可将分离出的各个组分洗脱,洗脱液在紫外分光光度计上进行扫描。

根据最大吸收峰的位置确定样品组成。

4.2 薄层色谱法薄层色谱法应用广泛,常用的薄层色谱固定相为硅胶、氧化铝和聚酰胺等。

番茄红素为亲脂性物质,要用极性较低的展开剂展开。

如氯仿、丙酮、石油醚、乙酸乙酯等。

可用2.8%硝酸银-甲醇溶液进行显色,斑点颜色在甲醇挥发后会有变化,以此可以区别。

遇上番茄红素掰值过大不能用正相色谱分离时,可采用反相系统,即用亲脂溶剂(石蜡油、煤油、硅酮油、橡胶等)浸泡层析板.用含水的醇或与此极性相近的溶剂作为展开剂。

新疆农业大学张晓敏以番茄红素标准品作对照。

用硅胶G作薄层层析,用V(石油醚):V(丙酮)为19:1、9:1、4:1做一维多次展开获得了较好的分离效果。

4.3 高效液相色谱法此法因具有高效、样品用量少等特点.应用已较为成熟和广泛,只是番茄红素属于亲脂性物质。

实际检测中工作人员常用反相液相色谱进行测定。

固定相一般为C18键合硅胶。

国外也有用C30键合硅胶作为固定相的报道,一般以甲醇一水为流动相。

此法要求有番茄红素标准品作为对照.但番茄红素标准品极难保存,价格昂贵,日常使用难度大。

4.4 差示扫描量热法差示扫描量热法是法定的药物纯度测试手段之一,可以快速、方便、准确地测定高纯度化工、医药产品。

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定纯度是以范特霍夫熔点下降理论为基础,根据熔点的下降来确定杂质的含量。

此法样品用量少,分析速度快,样品制备过程中无需分离样品中的杂质.具有较高的精确度和准确度.但对样品的纯度要求较高,纯度必须在98%以上.这大大限制了此法的应用范围。

参考文献:[1]刘仲齐,薛俊,金风媚.番茄红素作用机理研究[J].天津农业科学,2004(3):4-6.[2] 徐艳钢, 喻宜洋. 番茄红素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J]. 现代预防医学, 2004, 31(5):527-529.[3] 魏来, 赵春景. 番茄红素抗氧化和调节血脂作用的研究进展[J]. 中国药业, 2003, 13(10): 21-23.[4]张艳春,万丽葵,潘洪志.番茄红素对小鼠移植性肿瘤的抑制作用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6,27(3):265—266.[5]潘洪志,姜秀梅,万丽葵,那立欣,王军.番茄红素对荷瘤小鼠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J].卫生研究,2004,33(4):456-457.[6] 袁暾, 魏大鹏, 廖林川, 等. 营养卫生番茄红素对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体外实验研究[J]. 食品科学,2003,24(4):133-136.[7] 左爱仁, 范青生, 等. 天然番茄红素超临界CO2萃取和定量的研究[J].中国食品添加剂,2003,9(5).361-364.[8]张卫强,邓宇.微波辐射萃取番茄红素的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02,23(5):36-37.[9]祝曙华,胡晓静,李远志,段翰英,黄苇.番茄红素的性质及提取方法[J].农牧产品开发,2001(5):14—15.[10]吴定,路桂红.番茄红素提取工艺及性质研究[J].食品科技,2002(10):37—39.[11]徐艳钢, 喻宜洋. 番茄红素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J]. 现代预防医学, 2004, 31(5):527-529.[12]韩美清, 赵致. 番茄红素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J].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03, 22(5): 456-461.[13]张晓敏.番茄皮中番茄红素的提取及性质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农业大学,2006.367-36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