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高三《论厄运》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论厄运》教案(学案)

《论厄运》教案(学案)

《论厄运》教案(学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并欣赏到命运的神秘与无常。

引发学生对“厄运”的思考,理解厄运对人生的影响。

1.2 教学内容简介《论厄运》这篇文章的背景。

引导学生阅读文章开头,体会作者对命运的感慨。

1.3 教学方法通过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对厄运的思考。

利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享对命运的理解。

1.4 教学步骤1.4.1 教师提问:你们对“厄运”有什么看法?1.4.2 学生阅读文章开头,体会作者对命运的感慨。

1.4.3 小组讨论:分享对命运的理解。

第二章:分析厄运的定义与特征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厄运的定义与特征。

引导学生分析厄运对人生的影响。

2.2 教学内容分析《论厄运》中厄运的定义与特征。

引导学生思考厄运对人生的影响。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文章内容理解厄运的定义与特征。

利用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析厄运对人生的影响。

2.4 教学步骤2.4.1 教师提问:根据文章,厄运的定义与特征是什么?2.4.2 学生阅读文章,分析厄运的定义与特征。

2.4.3 小组讨论:分析厄运对人生的影响。

第三章:探讨应对厄运的策略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应对厄运的策略。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面对和应对厄运。

3.2 教学内容分析《论厄运》中应对厄运的策略。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面对和应对厄运。

3.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文章内容了解应对厄运的策略。

利用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面对和应对厄运。

3.4 教学步骤3.4.1 教师提问:根据文章,如何应对厄运?3.4.2 学生阅读文章,分析应对厄运的策略。

3.4.3 小组讨论:思考如何面对和应对厄运。

第四章:案例分析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深入理解厄运对人生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案例。

4.2 教学内容提供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厄运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4.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案例,深入理解厄运对人生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论厄运》教案(学案)

《论厄运》教案(学案)

一、教案主题:《论厄运》教案(学案)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文章中的重要概念和观点;2. 提高学生对厄运的认识,培养学生面对厄运的心态;3. 引导学生运用文章中的观点分析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厄运;4.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文章概述:介绍文章的背景、作者及其主要观点;2. 厄运的定义:讨论厄运的内涵及其与命运、巧合的区别;3. 面对厄运的态度:分析文章中提出的应对厄运的策略;4. 实例分析: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事例,分析文章观点的应用;5. 拓展思考:引导学生探讨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章的基本观点和理论;2.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厄运的理解和应对策略;3. 案例分析法:分析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厄运,引导学生运用文章观点;4. 反思法:让学生结合个人经历,思考如何面对厄运。

五、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简要介绍文章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兴趣;2. 讲解文章观点:详细讲解文章中的重要观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厄运的理解和应对策略;4. 案例分析:选取现实生活中的事例,分析文章观点的应用;5. 个人反思:让学生结合自身经历,思考如何面对厄运;6. 总结课程:概括文章主要观点,强调面对厄运的重要性;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分享环节的积极性;2. 理解与应用能力:通过提问和学生作文,评估学生对文章观点的理解和运用;3. 个人反思:通过学生的作文,了解学生对自身经历的反思和成长;4. 批判性思维: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和讨论中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文章文本:《论厄运》原文;2. 参考资料:相关论文、案例等,用于拓展学生视野;3. 教学工具:投影仪、黑板等,用于展示和讲解;八、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15课时,每课时45分钟;3. 作业安排:每课时结束后,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山西省运城市夏县中学高中语文《论厄运》教案 苏教版必修

山西省运城市夏县中学高中语文《论厄运》教案 苏教版必修

山西省运城市夏县中学高中语文《论厄运》教案苏教版必修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论厄运》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2)能够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培养学生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的积极心态。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论厄运》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2. 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子。

2. 深入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和作者的观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previous lessons,复习相关知识点。

(2)利用问题导入本课:“你们认为什么是厄运?面对厄运,我们应该如何应对?”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论厄运》,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2)让学生找出课文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子,进行小组讨论。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子。

(2)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讲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4. 小组讨论:(1)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

(2)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5. 总结与拓展:(1)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五、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论厄运》,巩固所学知识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和思考能力。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评估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2.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教案《论厄运》范文

教案《论厄运》范文

教案《论厄运》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认识到厄运与人的态度和应对方式有关,而非完全由外部环境决定。

2.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够对文章观点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

3.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引导他们关注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学会面对困难和挑战。

二、教学内容1. 文章背景介绍:让学生了解作者及其作品,《论厄运》是法国哲学家蒙田的一篇散文,发表于17世纪。

2. 文章主要观点:分析文章中关于厄运的定义、原因和应对方式的论述,引导学生理解厄运并非绝对不可抗拒。

3. 案例分析:通过文章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不同人面对厄运的态度和应对策略,以及作者对这些态度和策略的评价。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文章背景,引导学生关注厄运这一主题。

2. 阅读理解: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主要观点和论据,并进行思考。

3. 讨论与分析:分组讨论文章中的观点和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归纳和批判性思考。

4. 课堂分享: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分享,阐述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5. 总结与拓展: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总结文章的主要观点,并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厄运问题。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分享环节的表现,评估他们的积极性和思考能力。

2. 学生作业:布置相关作文,让学生结合自身经历或社会现象,阐述对厄运的认识和应对策略。

3. 学生期中期末考试:设置相关题目,检验学生对文章观点和应对策略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论厄运》原文及相关注释翻译。

2. 辅助材料:与厄运相关的文章、视频或图片等,用于拓展学生视野。

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平台,查找与厄运相关的现实案例,用于课堂讨论和分析。

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论厄运》这篇文章的理解和感悟。

关注学生在面对现实生活中的厄运时,能否运用所学知识和思维方式进行应对,从而达到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人生价值观的目的。

《论厄运》教案2[苏教版必修五]

《论厄运》教案2[苏教版必修五]

《论恶运》教课设计2[苏教版必修五 ]《论恶运》教课设计[教材概括 ]《论恶运》这篇所在的板块是“磨难中的尊严”,这部分问题商讨的要点是环绕“顺境和窘境”整合资料,让学生对学习资料进行独立商讨,提高问题商讨的能力,加深对人生的认识,提高语文修养。

《论恶运》一文属于说理散文,因此在讲堂上如何设计问题,指引学生剖析这篇说理散文逻辑分明的谈论,品尝其充满诗性美的语言。

并经过模拟本文说理方式的练习,提高实质运用语言的能力,是教课的要点。

[思路设计 ]《论恶运》是说理类散文,讲堂主要指引学生掌握文中的逻辑分明的谈论,能够模拟文章说理的方式,由表及里,培育正确面对窘境的态度。

在谈论剖析文本环节,采纳教师点拨、学生自主阅读谈论、合作总结的教课方法,注意加强学生的个性化鉴赏、多元化解读;在研究环节,着重重申学生动笔对于文本的模仿,鼓舞学生能够鲜亮地提出自己的看法。

[教课目的 ]一、知识与技术:1、剖析这篇说理散文逻辑分明的谈论,品尝其充满诗性美的语言。

2、经过模拟本文说理方式的练习,提高实质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问题商讨三、感情态度价值观:培育正确面对人生不一样境遇的态度。

[教课重难点 ]要点:剖析文章的谈论,掌握其逻辑,要能模拟文本说理方式和论证方法。

难点:指引学生对于窘境温顺境的正确认识[课时安排 ]一课时[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材分析》 p138~143[教课内容与步骤]一、导入[音乐《命运交响曲》导入,投影第一张幻灯片]导入新课:这部作品各位都很熟习,大家能说出它的作曲者的一句最闻名的格言吗?明确:对,正是“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可以使我折服!”作为一位音乐家,贝多芬却失掉了自己的听力,这是何等的残忍!在中国,我们常常把这样的遭受称作“逆境”,而在西方,多作“恶运”。

[板书]正如我国从古到现在有数不尽的文人大家对于“窘境”提出了属于自己的独到看法同样,西方的各位先哲们也对“恶运”有着自己的看法。

《论厄运》教案2[苏教版必修五]

《论厄运》教案2[苏教版必修五]

《论厄运》教案2[苏教版必修五] 《论厄运》教案
[教材概述]
《论厄运》这篇所在的板块是“苦难中的尊严”,这部分问题探讨的重点是围绕“顺境和逆境”整合材料,让学生对学习材料进行独立探讨,提高问题研讨的能力,加深对人生的认识,提
升语文素养。

《论厄运》一文属于说理散文,因而在课堂上如何
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这篇说理散文逻辑分明的议论,品味其充满诗性美的语言。

并通过模仿本文说理方式的练习,提升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是教学的重点。

[思路设计]
《论厄运》是说理类散文,课堂主要引导学生把握文中的逻
辑分明的议论,能够模仿文章说理的方式,由表及里,培养正确
面对逆境的态度。

在讨论分析文本环节,采用教师点拨、学生自主阅读讨论、
合作总结的教学方法,注意强化学生的个性化鉴赏、多元化解读;
1 / 12。

山西省运城市夏县中学高中语文《论厄运》教案 苏教版必修

山西省运城市夏县中学高中语文《论厄运》教案 苏教版必修

山西省运城市夏县中学高中语文《论厄运》教案苏教版必修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论厄运》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论证方法。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重要句子和段落,理解其深层含义。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观点,分析现实生活中有关厄运的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运用文本解读的方法,分析课文中的论点、论据和论证过程。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认识到厄运是人生的一部分,学会面对和应对。

(2)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增强心理素质。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面对困难的优秀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论厄运》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论证方法。

(2)分析课文中的重要句子和段落,理解其深层含义。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涉及的哲学思想和人生观的教育。

(2)如何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观点,分析现实生活中有关厄运的问题。

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简介和作品背景。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厄运?我们如何面对厄运?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课文中的重要观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论点、论据和论证过程。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文本解读:(1)分析课文中的重要句子和段落,理解其深层含义。

(2)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观点,分析现实生活中有关厄运的问题。

5.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认识到厄运是人生的一部分,学会面对和应对。

(2)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增强心理素质。

四、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内容,整理学习笔记。

五、教学反思2. 针对教学过程中的不足,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3. 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持续培养学生的乐观心态和积极面对困难的品质。

教案《论厄运》范文

教案《论厄运》范文

教案《论厄运》范文教案编写人:X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本文的主要观点,把握作者的论证方法;(2)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2)学会面对困难和挫折,保持乐观的心态。

教学重点:1. 理解文章的主要观点和作者的论证方法;2. 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1. 把握作者的论证思路和逻辑关系;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本文的作者背景和写作背景;2. 提问:“厄运”是什么意思?引发学生对主题的思考。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2. 学生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检查学习效果。

三、小组讨论(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文章的主要观点和作者的论证方法;2. 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

四、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讲解,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和逻辑关系;2. 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特点,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论证技巧。

五、课堂练习(5分钟)1. 教师布置课堂练习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2. 学生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文章主要观点的理解程度;2. 学生对文章结构和语言特点的分析能力;3.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案《论厄运》范文(接下里五个章节)六、案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展示与文章主题相关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如何面对厄运;2. 学生针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厄运对人物的影响以及人物的态度和行为。

七、人生观和价值观讨论(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历,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如何面对困难和挫折。

《论厄运》教案教学设计4

《论厄运》教案教学设计4
《论厄运》教案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品味凝练的语言,体会深沉的哲理。 2、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展开问题探讨。 过程与方法 整体把握,深入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正确面对逆境的态度 教学重点: 提炼文中的观点, 找出体验作者观点的语句, 学会正确对待 逆境。 教学难点: 理论联系实际,深入理解文章蕴含的哲理。 教学课时: 1 课时 教学过程:
1 / 10
一、激趣导学 上课之前呢, 请同学们看这么一句话。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 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 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是我国古代著名思想 家孟子的名言。 说的是予其人, 一定要先使他内心愁 苦烦恼,使他的筋骨得到劳动磨练,使他身体受到饥饿,使他遭 受穷困,让他的所作所为不称心如意,以这些来触动他的灵魂, 坚定他的意志,增加他应变事物的能力。 )可见,在孟子眼中这 些所谓的困苦与不幸都是对一个人的历练。 人的一生中确实会经 历种种的不如意。 那么今天我们要看看另一位哲学家, 英国的培 根,他是怎么看待这些困苦,这些不幸的。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培根的《论厄运》 二、重点讲析 1. 走近作者
2 / 10

《论厄运》教案(学案)

《论厄运》教案(学案)

《论厄运》教案(学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并关注命运的概念,引出对《论厄运》这篇文章的探讨。

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对文章主题的敏感度。

1.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对命运的认知和体验。

分析命运的公平性和不确定性。

1.3 教学活动让学生分享对命运的理解和经历。

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命运的复杂性。

第二章:作者介绍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作者的背景和作品风格,为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打下基础。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探索欲望。

2.2 教学内容介绍作者的生平经历和主要作品。

分析作者的写作风格和思想倾向。

2.3 教学活动学生自主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的背景。

教师组织讨论,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风格。

第三章:文章结构分析3.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掌握文章的结构,理解各个部分的关系。

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

3.2 教学内容分析文章的开头、中间和结尾部分。

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论证方式和论据组织。

3.3 教学活动学生分小组分析文章结构,提出自己的观点。

教师组织汇报和讨论,总结文章的结构特点。

第四章:主要论点探讨4.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并思考文章的主要论点。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论述能力。

4.2 教学内容分析文章的主要论点和论据。

引导学生思考论点的合理性和局限性。

4.3 教学活动学生自主分析文章的论点,提出自己的看法。

教师组织讨论,引导学生思考论点的深层含义。

第五章:课程总结与拓展5.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总结学习收获,提升对命运的认识。

激发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和思考。

5.2 教学内容学生总结文章的主要观点和个人收获。

教师提出拓展性的问题和阅读建议。

5.3 教学活动学生汇报学习收获,分享对命运的思考。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提出进一步的学习建议。

第六章:命运与个人选择6.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探讨命运与个人选择之间的关系。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论述能力。

6.2 教学内容分析命运和个人选择之间的相互作用。

引导学生思考个人选择对命运的影响。

《论厄运》说课稿

《论厄运》说课稿

《论厄运》说课稿《论厄运》说课稿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序说教材定位:定位:苏教版必修五中的第三个专题“直面人生” 苏教版必修五中的第三个专题“直面人生” 中的一篇选读课文中的一篇选读课文,一篇哲理散文。

,一篇哲理散文。

分析:1、这个专题的重点是问题探讨。

在教材的处理上把重点放在拓展研讨上面,重点落实“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个课程目标。

2、文章的性质是说理散文,富有浓郁的说理性,哲理性,所以文本分析的重点在于观点的提炼和语言的品味上。

教学目的:教学目的: 11、明确文章的观点,掌握文章的论证方法。

、明确文章的观点,掌握文章的论证方法。

22、品味凝练的语言,体会深沉的哲理。

、品味凝练的语言,体会深沉的哲理。

33、树立正确的厄运观,学会正确面对逆境。

、树立正确的厄运观,学会正确面对逆境。

44、初步学会将理论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

、初步学会将理论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品味凝练的语言,体会深沉的哲理,学会正确对待品味凝练的语言,体会深沉的哲理,学会正确对待逆境。

(即第二、三点)逆境。

(即第二、三点)教学难点:教学难点:理论联系实际,深运显示美好的品质美德、战胜厄运显示美好的品质 11、名言导入,从已知到未知。

、名言导入,从已知到未知。

我国古代思想家孟子我国古代思想家孟子————英国哲学家培根英国哲学家培根 33、文本研习。

从文本中找出你喜欢的富有哲、文本研习。

从文本中找出你喜欢的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并谈谈你的理解。

理性的句子并谈谈你的理解。

开放式的问题,主要考查两点:开放式的问题,主要考查两点:一是语文一是语文审美能力;二是语文表达能力。

审美能力;二是语文表达能力。

句子分析的过程中明确作者运用的引用、句子分析的过程中明确作者运用的引用、对比、比喻的论证手法。

对比、比喻的论证手法。

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的这么一个教学理念的这么一个教学理念。

55、课外拓展一,结合其文其人,谈谈你对厄、课外拓展一,结合其文其人,谈谈你对厄运的认识。

论厄运苏教版高三上册语文教案

论厄运苏教版高三上册语文教案

论恶运苏教版高三上册语文教案论恶运选自《培根论人生》。

这是一本划时期的哲学名著,是欧洲文艺复兴时候,古典人文价值观念的集中体现。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论恶运苏教版高三上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鉴戒与参考!《论恶运》教案【学习目标】1、知道文章主旨,培养正确面对逆境的态度。

2、品味凝练的语言,体会深沉的哲理。

3、了解文章说理方法上的特点。

4、注意与《直面苦难》比照,提高比较辨析的浏览能力。

【学法建议】1、抓住关键语句知道文章。

2、联系现实生活,自我探究,感悟文章所表达的人生哲理。

【课前预习】1、作者简介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是英国16、17世纪之际的哲学家,体会主义哲学的奠基人。

他生活的那个时期,欧洲已经摆脱了中世纪的阴影,文艺复兴最光辉的时期虽已过去,但它的余辉还没有销尽,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这样一个历史背景,给培根的哲学打上了深深的印记。

培根出身于一个在宗教改革运动中发展起来的新贵族家庭,父亲曾任国王的掌玺大臣。

他12岁时就进入牛津大学,大学毕业后,开始从政,先后担负过副检察长、检察长等要职,1617年为掌玺大臣,1618年任大法官,同年封维鲁兰男爵,1621年封圣•阿尔班子爵。

正在他官场中意的时候,突然被控受贿而去官,并被送入伦敦塔,但4天后便被国王下令开释。

他的主要著作有:《学术的进展》、《新工具》、《新大西岛》等。

他在《寻思录》中提出了“知识就是气力”这个著名论断。

2、资料链接(1)背景知识本文选自《培根论人生》。

1957年,《培根论人生》在英国首次出版。

至今四百多年来。

它历经数次再版重印,几乎被译为人类所有的语言。

这是一本划时期的哲学名著,是欧洲文艺复兴时候,古典人文价值观念的集中体现。

其“文学有一种优美而庄重的韵律,给心灵以动人的美感;其论述有超人的智慧和哲学,给理智以深入的启发”。

它与《蒙田随笔集》、《帕斯卡尔思想录》,被共同誉为欧洲近代的三大哲理散文。

《培根论人生》一书是培根的处女作,也是凝聚了他毕生血汗的结晶,直到他去世的前一年,培根仍对该书做了修改。

山西省运城市夏县中学高中语文《论厄运》教案 苏教版必修

山西省运城市夏县中学高中语文《论厄运》教案 苏教版必修

山西省运城市夏县中学高中语文《论厄运》教案苏教版必修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文章的基本观点,分析作者对待厄运的态度。

(2)能够把握文章的论证方法和技巧。

(3)提高学生分析、概括和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2)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学生交流、讨论的能力。

(3)通过实践练习,提升学生写作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面对厄运要有积极的心态。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面对困难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 理解文章的基本观点,把握作者对待厄运的态度。

2. 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1. 作者对待厄运的态度及其现实意义。

2. 文章论证方法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厄运?我们如何面对厄运?引出本课《论厄运》。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基本观点,体会作者对待厄运的态度。

3.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观点,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和技巧,分享讨论成果。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和技巧,深入解读作者对待厄运的态度。

5. 实践练习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如何面对厄运的短文。

四、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整理笔记,巩固所学内容。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对作业的完成质量。

3. 长期效果:关注学生在面对实际困难时的态度和应对能力,以及他们在生活中的成长和进步。

六、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

2. 案例分析: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作者的观点。

3. 情感教育: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体验作者的情感,培养他们积极面对困难的品质。

教案《论厄运》范文

教案《论厄运》范文

教案《论厄运》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分析《论厄运》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观点;(2)能够掌握并运用文章中的重要概念和术语;(3)能够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讨论,深入理解文章的主旨和论证过程;(2)通过分析和归纳,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和辩证能力;(3)通过写作和表达,培养自己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对哲学和伦理问题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对命运和人生的思考和反思能力;(3)培养积极面对困难和挑战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观点;(2)文章中的重要概念和术语;(3)文章的论证过程和逻辑结构。

2. 教学难点:(1)文章中的一些哲学和伦理问题的理解和分析;(2)文章中的复杂论证和逻辑关系的把握;(3)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通过引入命运和人生的话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2)通过提出问题和讨论,引导学生进入文章的主题和讨论。

2. 阅读与理解:(1)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观点;(2)通过提问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文章的重要概念和术语;(3)通过解析和解读,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文章的论证过程和逻辑结构。

3. 分析与讨论:(1)让学生分析和归纳文章的论证过程和逻辑结构;(2)通过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和辩证;(3)通过分析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文章的重要观点和结论。

四、作业与评价1. 作业:(1)要求学生写一篇读后感,表达对文章的理解和思考;(2)要求学生准备一篇口头报告,表达对文章的观点和结论的理解和分析。

2. 评价:(1)通过阅读理解的测试,评估学生对文章内容和观点的理解和掌握;(2)通过口头报告的表现,评估学生对文章的观点和结论的理解和分析能力;(3)通过作业的质量和表达,评估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教案《论厄运》范文

教案《论厄运》范文

教案《论厄运》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文章中的基本概念和观点,如“厄运”、“命运”等。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概括和提炼文章的主旨。

4.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能够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1. 文章主题:讨论命运和厄运的关系,以及如何面对困难和挫折。

2. 重点词汇:厄运、命运、挫折、积极乐观等。

3. 难点句子:分析并理解文章中一些复杂的句子和表达。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命运和厄运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独立阅读文章,回答相关问题,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

3. 讨论:分组讨论文章中的观点,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思考。

4. 讲解:针对学生的疑问和讨论中的问题,进行讲解和解答。

5. 练习: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所学的内容。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章的基本概念和观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 阅读理解法:通过独立阅读和回答问题,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练习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回答问题和练习题,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批判性思维能力: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观点和思考,考查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4.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资源:1. 文章《论厄运》的原文。

2. 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3. 相关背景资料,如作者的介绍、时代背景等。

4. 练习题和答案。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论厄运》。

2. 讲解文章背景:介绍作者和文章的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3. 讲解文章结构:分析文章的布局和论证方法,让学生掌握文章的组织结构。

山西省运城市夏县中学高中语文《论厄运》教案 苏教版必修

山西省运城市夏县中学高中语文《论厄运》教案 苏教版必修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和观点;(2)能够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和技巧;(3)能够运用文章中的观点和论证方法,分析现实生活中类似的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2)通过合作学习,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和技巧;(3)通过实践练习,运用文章中的观点和论证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积极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态度;(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和思考的精神;(3)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和母语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文章的基本内容和观点;2. 文章的论证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难点:1. 文章中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2. 文章中一些复杂句子的翻译;3. 文章论证方法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厄运”,引出本文的主题。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和观点。

3. 合作学习: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和技巧。

4. 实践练习:让学生运用文章中的观点和论证方法,分析现实生活中类似的问题。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文的内容,整理笔记;2. 选择一个现实生活中类似的问题,运用文章中的观点和论证方法进行分析;3. 积累本文中出现的生僻词语和复杂句子,加强翻译练习。

六、教学资源:1. 教材: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2. 参考书:相关于《论厄运》的解析和解读书籍;3. 网络资源:相关于《论厄运》的在线文章和视频讲解。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和观点,解释生僻词语和复杂句子;2.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3. 案例分析法:提供现实生活中类似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文章中的观点和论证方法进行分析。

八、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文章内容和观点的理解,以及对现实生活中问题进行分析的能力;3. 期中期末考试:设置相关题目,评估学生对文章论证方法和技巧的掌握程度。

高中语文《论厄运》教案设计 苏教版选修

高中语文《论厄运》教案设计 苏教版选修

临清市第二中学《论厄运》教学设计【导语】同学们知道所听乐曲的名字吗?听后有什么感受?知道是在什么情况下谱写的吗?我们难以体味贝多芬被剥夺聆听权力是怎样的悲切;我们难以想象海伦•凯勒的世界是怎样漫长的黑夜!酷刑摧残了司马迁的躯体,史册中却弥漫着这位历史巨匠睿智的思绪;智障阻碍了舟舟的发育,而音乐王国里却激荡着灵动的乐曲。

苦难有非凡的意义,生命有崛起的尊严。

创造历史的是民众,点亮历史的是英雄。

今天让我们走进培根的哲理散文——《论厄运》,深入体味厄运里的酸甜,苦难中的尊严。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读对音,写对字,记住作者常识。

2. 能力目标:品读凝炼语言,体味深沉哲理。

3. 思想目标:培养正确面对逆境的态度。

【教学重点】1. 提升独立探讨研讨材料能力,加深对苦难的认识。

2. 以筛选体现作者观点的格言警句为突破口,以期理解文章的内涵;3. 透彻理解文章深沉的哲思后,学生拓展开去,联想具象化的直面苦难的人物故事,从中领悟面对不同悲剧时许许多多的英雄或凡人所展示的人性美;4. 最后以练笔的形式将对苦难的认识形成文字,变成座右铭的格式珍藏在自己的内心,化为一种人格力量。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蕴含的哲理,培养正确面对逆境的态度。

【教学方法】精读细究,诱思探究,合作研究。

【前置测评】一.字音汲()取焚()烧恶劣()暴露()二.字形宛如坚忍横渡颂歌汲取三.常识作者是弗兰西斯·培根,英国哲学家,科学家。

[补充]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英国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科学家。

他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中被尊称为哲学史和科学史上划时代的人物。

马克思称他是“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

第一个提出“知识就是力量”的人。

【题解】何为“厄运”?试着举例说说。

那种造成巨大痛苦的事件和遭遇,即厄运。

包括个人不能抗拒的天灾人祸,例如遭遇乱世或灾荒,患重病乃至绝症,挚爱的亲人死亡等(自然厄运);个人在生活中遇到的重大挫折,例如失恋,婚姻破裂,事业失败等(社会厄运)。

苏教版高三语文上册必修五《论厄运》教学设计大全

苏教版高三语文上册必修五《论厄运》教学设计大全

苏教版高三语文上册必修五《论厄运》教
学设计大全
《论厄运》教学设计教材简说
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哲学史上和科学史上划时代的人物。

被马克思誉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
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散文
家和哲学家。

《培根论人生》是他文学上的代表作,问世400余年,几乎被翻译成成人类所有语言。

文章见解深
刻独到,分析周密严谨,文风老辣锐利,体现了他“高
度的阅历,丰富的想象,有力的机智,透彻的智慧”,
开创了英国散文的传统,影响极大。

他在《沉思录》中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这个著名论断。

《论厄运》这篇课文论述了厄运的作用和价值,认为战胜厄运是“超越自然的奇迹”,赞颂与厄运搏斗磨砺出的
坚忍的美德,并指出“这种美好的品质也正是在厄运中
被显示出来”。

下面一起来欣赏各位语文老师亲自编制的《论厄运》精彩教学设计吧
《论厄运》教学设计文章大全列表
《论厄运》《直面苦难》教学实录(导航)《论厄运》参考资料《论厄运》《直面苦难》教案2江苏省扬州市第一中学《论厄运》《直面苦难》教案3《论厄运》教学案(视频课堂)优秀课评比——《论厄运》与《直面苦难》比较阅读(上)《论厄运》与《直面苦难》教案《论厄运》、《直面苦难》教案《论厄运》《直面苦难》比较阅读(视频课堂)优秀课评比——《论厄运》与《直面苦难》比较阅读(下)《论厄运》教案《论厄运》《直面苦难》教案3《论厄运》教案《论厄运》学案设计指导阅读《论厄运》《直面苦难》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2011)江苏省2014高一语文:《论厄运》教案(苏教版)必修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厄运》与《直面苦难》
教学目标:
1.理解两篇文章的主旨,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2.比较两篇文章在观点和阐述的侧重点的异同,分析他们在说理上的不同特点。

3.摘录文中精彩语句,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积累“逆境”话题的名言警句,整理自己对这一话题的思考。

4.了解两篇文章各自的语言风格.体裁和行文风格。

教学重点:
1.理解两篇文章的主旨,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2.比较两篇文章在观点和阐述的侧重点的异同,分析他们在说理上的不同特点。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作者介绍:
1. 培根:
哲学史上和科学史上划时代的人物。

被马克思誉为“英国唯物注意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散文家和哲学家。

《培根论人生》是他文学上的代表作,问世400余年,几乎被翻译成成人类所有语言。

文章见解深刻独到,分析周密严谨,文风老辣锐利,体现了他“高度的阅历,丰富的想象,有力的机智,透彻的智慧”,开创了英国散文的传统,影响极大。

2.周国平:
我国现代哲学家,诗人,散文家,学者。

擅长用散文的笔调写他的哲学思考,用哲学思考贯穿于文学写作,写下了不少独具特色的“哲理散文”。

二.解题:
1.厄运:即中国所说的逆境。

2.苦难:造成巨大痛苦的时间和境遇——天灾人祸,生活中的重大挫折。

三.《论厄运》
1.自读《论厄运》,找出能代表作者观点的句子。

明确:(1)超越自然的奇迹,总是在对厄运的征服中出现的。

(2)幸运所需要的美德是节制,而厄运所需要的是坚忍;后者比前者更为难能可贵。

(3)一切幸运都并非没有烦恼,而一切厄运也绝非没有希望。

(4)正如恶劣的品质可以在幸运中暴露一样,最美好的品质也正是在厄运中被显示的。

2.从“论厄运”的角度用自己的话整理作者的观点。

明确:(1)战胜厄运是奇迹,令人惊叹。

(2)战胜厄运需要坚忍的品质。

(3)厄运不会把我们击跨,反而能显示出我们最美好的品格。

3.根据观点句理清文章思路
明确:第一层:(开头——“横渡波涛翻滚的生活之海”),引用名言与神话指出“战胜厄运令人惊叹”,对厄运无所畏惧的人才是“真正的伟人”。

第二层:(“幸福所需要的美德”——“比对所罗门财富的刻画要更动人”),用《圣经》.圣诗指出厄运所需要的美德是坚忍。

第三层:(“一切幸运都并非没有烦恼”——结尾),用比喻与对比说明厄运中孕育着希望,更能显示出我们最美好的品格。

3.理解:“最美的刺绣,是以明丽的花朵映衬与暗淡的背景,而绝不是以暗淡的花朵映
衬于明丽的背景。


明确:“刺绣”——人生,生活;“花朵”——美好的品质;“背景”——苦难.厄运。

4.作者在本文中主要谈论的是关于“厄运”的什么?
明确:厄运的价值与意义。

四.《直面苦难》
1.自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明确:第一部分(1——3)在自然悲剧面前我们注定失败。

但我们咬牙坚持,以尊严的方式承受苦难。

第二部分(4——7)应该认清苦难的消极性,不用浮夸的言辞美化苦难,遮蔽苦难的真实面貌。

第三部分(8)作者否定了世俗对苦难英雄的错误期待,指出苦难英雄也只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

2.第一部分中将悲剧分为哪两类?能不能举例说明。

明确:社会悲剧——文革遭受迫害等;自然悲剧——绝症.洪水等
3. 作者看来二者有何不同?
明确:(1)社会悲剧可以有精神支点,而自然悲剧只会让人觉得生命的北纬,没有精神上的安慰。

(2)自然悲剧中我们注定失败,悲剧必然发生。

4. 作者认为承受哪一类悲剧更难?
明确:自然悲剧。

我们更应该以尊严的方式勇敢承受自然悲剧。

5. 在第二部分中作者反对什么,赞成什么?
明确:反对——美化苦难,炫耀苦难,以此掩盖现实生活被苦难磨损的现象,反对以铁石心肠的强者姿态面对和超越苦难。

赞成——以人的软弱天性承担苦难。

6. 小结这一段中作者的观点。

明确:要认清苦难的消极性,以人的软弱天性承担苦难。

7. 谈谈对“平淡苦难”的理解。

明确:平常生活中平常人会遇到的苦难。

8. 在第8小节中,作者谈到了一种什么普遍看法?赞同与否?理由?
明确:人们期望一个经历了重大苦难的人生活得与众不同。

作者对此并不赞成。

因为苦难英雄也只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

9.小结:本文作者谈了自己对“苦难”及“承受苦难”的理解。

他所说的“苦难”多的是“平常苦难”,谈论的角度也是从“朝生暮死的众生”,现实生活中的平常人来谈的。

五.比较阅读:两篇文章论述中有何异同点?
提示:思考角度可以有——谈论的话题,双方的观点.态度,涉及的内容,谈论的角度……
相同:围绕“逆境”这一话题谈了自己的看法。

不同:(1)角度不同:培根谈的苦难英雄是富有古典浪漫主义气息的。

周国平则从普通人的角度去看“平常苦难”。

(2)对“逆境”的价值态度不尽相同:培根认为战胜厄运能显示我们的品质与美德;
周国平认为不能美化苦难,也要看到它的消极作用。

(3)涉及的内容不同:培根谈的是逆境的意义与价值。

周国平谈的是人应该以软弱的天性尊严地承受苦难,正确看待苦难的作用和苦难英雄(4)说理方式不同:(两文虽都有浓郁的思辩色彩和哲理性,观点见解鲜明有力度)《论厄运》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地分析,周密严谨。

《直面苦难》不求论证的环环相扣,而是用诗一般跳跃的语句,具象化的阐发,直
接点明思考的结果。

六.作业:
1.课外阅读王蒙的《人生三境》,写异端文字谈对人生中逆境的看法,或为自己拟一句相关的座右铭。

2.搜集有关“厄运”“逆境”“苦难”的名人名言,加以摘录。

3.完成《学习与评价》的相关练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