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力学试验报告

合集下载

岩石力学实验报告

岩石力学实验报告

岩石力学实验报告《岩石力学实验报告》摘要:本次实验旨在研究岩石的力学性质,通过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得出岩石的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等重要参数。

实验结果表明,岩石的力学性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岩石的成分、结构、孔隙度等。

本实验为岩石力学性质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引言:岩石是地球表面的重要构成物质,其力学性质对于地质灾害的预测和岩土工程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岩石力学实验是研究岩石力学性质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对岩石样品进行拉伸、压缩等实验,可以得出岩石的抗压强度、抗拉强度等重要参数。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岩石力学实验,研究岩石的力学性质,为岩石工程领域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实验材料和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多种不同类型的岩石样品,包括花岗岩、砂岩、页岩等。

实验方法主要包括拉伸实验和压缩实验。

拉伸实验通过拉伸试验机对岩石样品进行拉伸,得出岩石的抗拉强度。

压缩实验通过压缩试验机对岩石样品进行压缩,得出岩石的抗压强度。

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对岩石样品的选择和制备,以及实验条件的控制。

实验结果和分析:通过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得出了不同类型岩石的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等重要参数。

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岩石具有不同的力学性质,受到岩石成分、结构、孔隙度等因素的影响。

花岗岩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砂岩和页岩的力学性质相对较弱。

此外,实验结果还表明,岩石的力学性质受到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这为岩石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出了新的挑战。

结论:本次实验通过岩石力学实验,研究了岩石的力学性质,得出了岩石的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等重要参数。

实验结果表明,岩石的力学性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岩石的成分、结构、孔隙度等。

这为岩石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也为岩石力学性质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希望本次实验的结果能够为岩石工程领域的发展和进步提供重要的参考。

岩体力学试验报告

岩体力学试验报告

岩体力学试验报告专业地质工程姓名学号实验时间周二7,8节目录一、岩体密度试验 (2)二、岩石单轴抗压试验 (4)三、抗拉强度试验(劈裂试验) (7)四、岩体变形试验 (10)五、直剪试验 (13)六、三轴压缩实验 (16)一、岩体密度试验1.1 工程概况(略)试验时间2014年10月22日1.2规范介绍根据《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99),岩体密度的测定方法有颗粒密度试验和块体密度试验,本试验采用块体密度试验中的量积法。

根据《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试件描述应包括:1)岩石名称、颜色、矿物成分、结构、风化程度、胶结物性质等。

2)节理裂隙的发育程度及其分布。

3)试件的形态。

根据《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量积法试验应按下列步骤进行:1)量测试件两端和中间三个断面上相互垂直的两个直径或边长,按平均值计算截面积。

2)量测端面周边对称四点和中心点的五个高度,计算高度平均值。

3)将试件置于烘箱中,在105-110℃的恒温下烘24h,然后放入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称试件质量。

4)长度量测精确至0.01m,称量精确至0.01g。

1.3 试验方法试验采用水泥砂浆棱柱体试件,试件处于自然含水状态。

使用的仪器有游标卡尺、电子天平。

实验步骤如下:1)量测试件两端和中间三个断面上相互垂直的两个直径或边长,按平均值计算截面积。

2)量测端面周边对称四点和中心点的五个高度,计算高度平均值。

3)量测试件重量。

1.4 试验结果岩体密度试验数据及数据处理见表1。

表1 岩体密度试验数据记录表项目编号:01试验者:、、校核者:、、试验日期:2014/10/221.5 总结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用量积法测得的密度不仅简便,而且计算结果准确,应保证试件制备有足够的精度。

二、岩石单轴抗压试验2.1 工程概况(略)试验时间2014年10月22日2.2规范介绍根据《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99),单轴抗压强度试验适用于能制成规则试件的各类岩石,且应符合下列要求。

岩石力学实验报告

岩石力学实验报告

岩石力学实验报告岩石力学实验报告引言岩石力学实验是研究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和力学行为的重要手段。

通过实验可以探索岩石的力学特性,为工程建设和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依据。

本文将介绍一次岩石力学实验的过程和结果,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研究不同岩石样本在不同加载条件下的力学特性,包括强度、变形和破裂行为。

通过实验结果,可以了解岩石在实际工程中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实验方法1. 样本准备:从现场采集不同类型的岩石样本,经过加工和处理后制备成标准试样,确保试样的尺寸和质量符合实验要求。

2. 强度试验:将试样放置在强度试验机上,施加逐渐增加的加载,记录试样的应力-应变曲线。

通过分析曲线,可以确定试样的弹性模量、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等力学参数。

3. 变形试验:在加载过程中,观察试样的变形情况,包括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

通过测量试样的应变和变形量,可以计算出试样的变形模量和变形能力等指标。

4. 破裂试验:在试样达到极限承载能力时,观察试样的破裂形态和破裂面的特征。

通过分析破裂面的形貌和结构,可以了解试样的破裂机制和破裂韧性。

实验结果与分析1. 强度试验结果:不同类型的岩石样本在强度试验中表现出不同的力学特性。

例如,花岗岩样本的强度较高,具有较高的抗压和抗拉强度;而砂岩样本的强度较低,容易发生破裂。

通过对不同样本的应力-应变曲线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得出不同岩石类型的强度参数,为岩石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2. 变形试验结果:在加载过程中,不同岩石样本表现出不同的变形特性。

弹性模量较高的岩石样本具有较小的弹性变形,而塑性变形较大的岩石样本具有较低的弹性模量。

通过测量试样的应变和变形量,可以计算出岩石的变形模量和变形能力,为岩石的变形预测和变形控制提供参考。

3. 破裂试验结果:不同岩石样本的破裂形态和破裂面特征各异。

有些岩石样本呈现出韧性破裂,破裂面较为平滑;而有些岩石样本呈现出脆性破裂,破裂面较为粗糙。

研究岩石的实验报告(3篇)

研究岩石的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岩石力学实验,研究岩石的力学性质,包括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变形性能、水理性质等,为岩土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原理岩石力学实验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试验:在岩石试件上施加轴向压力,当试件破坏时,记录破坏时的最大轴向压力,以此确定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

2. 岩石抗拉强度试验(劈裂试验):将岩石试件沿劈裂面进行拉伸,当试件破坏时,记录破坏时的最大拉伸力,以此确定岩石的抗拉强度。

3. 岩石变形试验:通过施加轴向压力,观察岩石的变形情况,分析岩石的变形规律。

4. 岩石水理性质试验:测定岩石的吸水性、软化性、抗冻性和透水性等水理性质。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实验仪器:岩石力学试验机、万能试验机、岩样制备设备、量筒、天平等。

2. 实验材料:岩石试件、砂、水等。

四、实验步骤1. 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试验:(1)将岩石试件加工成标准尺寸,并对试件表面进行打磨。

(2)将试件放入岩石力学试验机,调整试验机夹具,使试件轴向压力方向与试件轴线一致。

(3)启动试验机,以一定的加载速度对试件施加轴向压力,当试件破坏时,记录破坏时的最大轴向压力。

2. 岩石抗拉强度试验(劈裂试验):(1)将岩石试件加工成标准尺寸,并对试件表面进行打磨。

(2)将试件放入万能试验机,调整试验机夹具,使试件劈裂面与试验机轴线一致。

(3)启动试验机,以一定的拉伸速度对试件施加拉伸力,当试件破坏时,记录破坏时的最大拉伸力。

3. 岩石变形试验:(1)将岩石试件加工成标准尺寸,并对试件表面进行打磨。

(2)将试件放入岩石力学试验机,调整试验机夹具,使试件轴向压力方向与试件轴线一致。

(3)启动试验机,以一定的加载速度对试件施加轴向压力,记录试件的变形情况。

4. 岩石水理性质试验:(1)测定岩石的吸水性:将岩石试件放入量筒中,加入一定量的水,记录试件吸水后的质量。

(2)测定岩石的软化性:将岩石试件浸入水中,记录试件饱和后的抗压强度。

岩石力学实验报告_3

岩石力学实验报告_3

试验一、岩石单向抗压强度的测定一、仪器设备材料试验机、游标卡尺。

二、标准试件规格:采用直接为50mm 的圆柱体,高径比为2 :1;也可采用50×50×100mm的长方体。

三、测定步骤:1、 测试件尺寸(试件直径应在其高度中部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量测,取算术平均值)填入记录表内。

2、 选择压力机度盘:一般应满足0.2P <P max <0.8P 式中:P max ——预计最大破坏载荷,KN P ——压力机度盘最大值,KN3、 开动压力机,使其处于可用状态,将试件置于压力机承压板中心,调整球形坐,使试件上下受力均匀,0.5~1.0MPa 的速度加载直至破坏。

四、测定结果的计算: 试件的抗压强度:FP R式中:R ——试件抗压强度,MPaP ——试件破坏载荷,N F ——试件面积,mm 2试验二、岩石抗拉强度的测定(劈裂法)一、仪器设备:材料试验机、劈裂法实验夹具、游标卡尺。

二、试件规格标准试件采用圆盘形,直径50mm 、厚25mm ;也可采用50×50×50mm 得方形试件。

三、测定步骤:1、2同抗压强度相同。

3、通过试件直径的两端,沿轴线方向画两条互相平行的线作为加载基线,把试件放入夹具内,夹具上下刀刃对准加载基线,放入试验机的上下承压板之间,使试件的中心线和试验机的中心线在一条直线上。

4、开动试验机,以每秒0.03~0.05MPa 的速度加载直至破坏。

四、测定结果计算:DLPR L 14.32式中:R L ——岩石单向抗拉强度,MPaP ——试件破坏载荷,N D ——试件直径,mm L ——试件厚度,mm抗拉强度测定记录表。

岩石试验检测报告

岩石试验检测报告

岩石试验检测报告一、引言本报告旨在对所测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进行检测与分析。

为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我们进行了相关试验并计算了试验结果。

试验对象为一块来自地下矿区的岩石样本。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试验过程、结果和结论。

二、试验方法1.压缩试验采用标准压缩试验机对岩石样本进行压缩试验。

首先,将岩石样本放置在试验台上,固定好后施加压力。

试验过程中将记录压力与变形的关系,以绘制应力-应变曲线。

2.弯曲试验采用标准弯曲试验机对岩石样本进行弯曲试验。

将岩石样本放置于试验台上,以一定的速度施加弯曲力。

试验过程中将记录应力与变形的关系,以绘制应力-应变曲线。

3.剪切试验采用标准剪切试验机对岩石样本进行剪切试验。

将岩石样本放置于试验台上,施加垂直方向的力,试验过程中将记录应力与变形的关系,以绘制应力-应变曲线。

三、试验结果1.压缩试验结果根据压缩试验结果绘制的应力-应变曲线显示,岩石样本在初期变形阶段应变增加速度较快,之后应变增加速度逐渐减慢,直至达到极限强度。

极限强度为XXXMPa。

此外,岩石样本在达到极限强度后发生破坏。

2.弯曲试验结果根据弯曲试验结果绘制的应力-应变曲线显示,岩石样本在应力较低的情况下出现线性弯曲变形,之后弯曲变形速度逐渐加快。

最大应力为XXXMPa。

当应力超过一定值后,岩石样本出现断裂破坏。

3.剪切试验结果根据剪切试验结果绘制的应力-应变曲线显示,岩石样本在剪切荷载作用下呈现出较明显的塑性变形。

剪切强度为XXXMPa。

剪切试验结束后,岩石样本出现剪切破坏。

四、试验分析与结论通过分析试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岩石样本的极限强度为XXXMPa,属于XXX等级。

2.岩石样本的最大应力为XXXMPa,属于XXX等级。

3.岩石样本的剪切强度为XXXMPa,属于XXX等级。

综上所述,本次岩石试验结果表明,所测岩石样本在压缩、弯曲和剪切试验中具有较好的强度和稳定性。

此外,这些数据对岩石结构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岩石力学实习报告

岩石力学实习报告

岩石力学实习报告试验一岩石点荷载强度试验一.试验目的岩体的点荷载试验是将岩石块体置于一对点接触的加荷装置上,岩石破坏主要是呈劈裂破坏的性质,破坏的机理是张破坏。

用来测定岩石的抗拉强度,又根据岩石的抗拉强度与抗压强度之间的内在联系,由点荷载试验结果换算出岩石的抗压强度。

二.试验原理试件在一对点荷载作用下发生破坏iao,主要是由于加荷轴线上的拉应力引起的,其破坏机制为张破裂。

试验表明,不同形状的试件在点荷载作用下,其加荷轴附近的应力状态基本相同,这为采用不同形状的试件在点荷载作用下,其加荷轴附近的应力状态基本相同,这为采用不同形状及不规则试件进行点荷载试验提供了理论依据。

点荷载试验得出的基本力学指标是点荷载强度指数,其计算公式为:Is?p2De式中:P——作用于试件破坏时的荷载值(KN);De——等效岩芯直径(mm),对于采取的钻孔岩芯径向试验,De2==D2(D——岩芯直径),对于岩芯的轴向试验,方块体以及不规则岩块试验De?24A?(A=DW,D——试件上、下两加荷点间距离,W——试件破裂面垂直于加荷轴的平均宽度)。

试验表明,同一种岩石当试件尺寸不同时,对点荷载强度会产生影响,因此试验方法标准中规定以D=50mm时的点荷载强度为基准,当D值不等于500mm时,需对点荷载强度进行修正,其修正公式为: Is(50)式中:F——尺寸修正系数;M——修正指数,由同类岩石的经验值确定,1985年国际岩石力学协会(ISRM)建议m=0.45,近似取m=0.5。

?De?F??FIs??50??M 由点载荷强度指数可进一步计算出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c)及抗拉强度(?t)计算公式如下:.75?c?22.8210s(50)?t?K1Is(50)三.试验步骤(一)试件制备1.试样应取自于工程岩体,具有代表性。

可利用钻孔岩芯,或在基岩露头、勘探抗槽探硐、巷道中采取岩块。

试件应完整,在取样及制备过程中避免产生裂缝。

2.试件尺寸应符合以下规定:(1)应采用岩芯试件作径向试验时,试件的长度与直径之比不应小于1.0;作轴向试验时,加荷两点距离与试件直径之比为0.3~1.0;(2)当采用方块体或不规则块体试件时,加荷两点距离宜为30~50mm;加荷两点间距离与垂直于加荷轴向平均宽度之比为0.3~1.0,试件长度应小于加荷两点间距离。

岩石试验报告范文

岩石试验报告范文

岩石试验报告范文一、实验目的1.掌握岩石力学性质测试方法;2.了解岩石的索氏模量、泊松比、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等力学性质;3.学会对岩石进行力学性质测试并分析结果。

二、实验仪器和材料仪器:压力机、拉力机材料:岩石样本三、实验步骤1.取得岩石样本,并清理样本表面;2.使用压力机进行抗压强度测试,记录岩石的抗压强度;3.使用拉力机进行抗拉强度测试,记录岩石的抗拉强度;4.通过压力机和拉力机的测试数据计算出岩石的泊松比和索氏模量;5.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岩石的力学性质。

四、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1.实验结果如下:岩石A的抗压强度为50MPa,抗拉强度为20MPa;岩石B的抗压强度为60MPa,抗拉强度为25MPa;2.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以下结果:岩石A的泊松比为0.25,索氏模量为20GPa;岩石B的泊松比为0.28,索氏模量为22GPa。

五、数据分析与讨论1.根据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岩石B相比于岩石A具有更高的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说明岩石B的结构更密实,抗性更大;2.岩石的泊松比反映了岩石的柔韧性和变形能力,泊松比越小,岩石的柔韧性越好;3.索氏模量是衡量岩石的弹性模量的指标,模量越大,岩石的刚性越好。

六、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岩石的力学性质进行了测试,并得出以下结论:1.岩石B的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均高于岩石A;2.岩石B相比于岩石A的泊松比更大,说明岩石B的柔韧性较差;3.岩石B的索氏模量较大,表明岩石B的刚性较好。

七、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案1.在实验中,可能由于样本的不完全均质性,导致测试结果的误差较大。

可以尽量选取均质性好的样本进行测试,或者进行多次实验取平均值;2.实验中的仪器精度可能会影响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可以选择更高精度的仪器进行测试。

八、实验心得通过本次实验,我对岩石的力学性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岩石的力学性质对于土木工程,尤其是岩土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能进一步学习和研究岩石力学,为工程实践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岩石力学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
班级
姓名
山东科技大学土建学院实验中心编
目录
一、岩石比重的测定
二、岩石含水率的测定
三、岩石单轴抗压强度的测定
四、岩石单轴抗拉强度的测定
五、岩石凝聚力及内摩擦角的测定(抗剪强度
试验)
六、岩石变形参数的测定
七、煤的坚固性系数的测定
实验一、岩石比重的测定
岩石比重是指单位体积的岩石(不包括孔隙)在105~110o C 下烘至恒重的重量与同体积4o C 纯水重量的比值。

一、仪器设备
岩石粉碎机、瓷体或玛瑙体、孔径0.2或0.3毫米分样筛、天平(量0.001克)、烘箱、干燥器、沙浴、比重瓶。

二、试验步骤
1、岩样制备:取有代表性的岩样300克左右,用机械粉碎,并全部通过孔径0.2(或0.3)毫米分样筛后待用。

2、将蒸馏水煮沸并冷却至室温取瓶颈与瓶塞相符的100毫升比重瓶,用蒸馏水洗净,注入三分之一的蒸馏水,擦干瓶的外表面。

3、取15g 岩样(称准到0.001克)得g 借助漏斗小心倒入盛有三分之一蒸馏水的比重瓶中,注意勿使岩样抛撒或粘在瓶颈上。

4、将盛有蒸馏水和岩样的比重瓶放在沙浴上煮沸后再继续煮1~1.5小时。

5、将煮沸后的比重瓶自然冷却至室温,然后注入蒸馏水,使液面与瓶塞刚好接触,注意不得留有气泡,擦干瓶的外表面,在天平上称重得g 1。

6、将岩样倒出,比重瓶洗净,最后用蒸馏水刷一遍,向比重瓶内注满蒸馏水,同样使液面与瓶塞刚好接触,不得留有气泡,擦干瓶的外表面,在天平上称重得g 2。

三、结果:按下式计算:
s d g g g g
d 1
2-+=
式中:d ——岩石比重;
g ——岩样重、克;
g 1——比重瓶、岩样和蒸馏水合重、克; g 2——比重瓶和满瓶蒸馏水合重、克; d s ——室温下蒸馏水的比重、d s ≈1
实验二、岩石含水率的测定
岩石在天然状态下所含水分的重量与岩石烘干后的重量之比为岩石的含水率。

一、仪器设备
天平、烘箱、干燥箱。

二、试验步骤
1、从岩样中心取保持天然含水状态的边长约4~6厘米的立方体试件,即称重得g 1,在现场采取的岩石,测含水率就要用塑料袋把欲测岩石密封住,保持水分。

2、将试件放在105~110ο
C 烘箱中烘至恒重后取出,放置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重得g 2。

三、测定结果计算:
%1002
2
1⨯-=
g g g w 式中:w ——岩石天然含水率;
1g ——保持天然水分的试件重量,克; 2g ——烘至恒重的试件重量,克。

试验三、岩石单向抗压强度的测定
一、仪器设备
材料试验机、游标卡尺。

二、标准试件规格:采用直接为50mm 的圆柱体,高径比为2 :1;也可采用50
×50×100mm 的长方体。

三、测定步骤:
1、 测试件尺寸(试件直径应在其高度中部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量测,取算术
平均值)填入记录表内。

2、 选择压力机度盘:一般应满足0.2P <P max <0.8P 式中:P max ——预计最大破坏载荷,KN P ——压力机度盘最大值,KN
3、 开动压力机,使其处于可用状态,将试件置于压力机承压板中心,调整球
形坐,使试件上下受力均匀,0.5~1.0MPa 的速度加载直至破坏。

四、测定结果的计算: 试件的抗压强度:
F
P R
式中:R ——试件抗压强度,MPa
P ——试件破坏载荷,N F ——试件面积,mm 2
试验四 、岩石抗拉强度的测定(劈裂法)
一、仪器设备:
材料试验机、劈裂法实验夹具、游标卡尺。

二、试件规格
标准试件采用圆盘形,直径50mm 、厚25mm ;也可采用50×50×50mm 得方形试件。

三、测定步骤:
1、2同抗压强度相同。

3、通过试件直径的两端,沿轴线方向画两条互相平行的线作为加载基线,把试件放入夹具内,夹具上下刀刃对准加载基线,放入试验机的上下承压板之间,使试件的中心线和试验机的中心线在一条直线上。

4、开动试验机,以每秒0.03~0.05MPa 的速度加载直至破坏。

四、测定结果计算:
DL
P
R L 14.32
式中:R L ——岩石单向抗拉强度,MPa
P ——试件破坏载荷,N D ——试件直径,mm L ——试件厚度,mm
抗拉强度测定记录表
试验五、岩石的抗剪试验
一、仪器设备
材料试验机、变角剪切夹具、游标卡尺。

二、试件规格
标准试件采用50×50×50mm 。

三、试验步骤:
1、 实验机度盘的选择原则与抗压强度测定之盘选择原则相同。

2、 测量试件尺寸、选择剪切角度填入表内。

3、 把变角剪夹具选好角度,试件放上后即可以每秒0.5~1.0MPa 的速度加载
直至破坏。

四、测定结果的计算:
单个试件剪切破坏面上的正应力、剪应力按下式计算:
ασcos ⨯=
F P
ατsin ⨯=F
P
式中:P ——试件剪断破坏载荷,N
F ——剪切面面积,mm 2 α——试件与水平面夹角。

五、画强度曲线、求C、ϕ值。

量出:C=
ϕ=
试验六、岩石变形参数测定
一、仪器设备:
电阻应变仪、万用表、试验机、电阻应变片、胶水等。

二、试件与抗压强度测定试件的要求相同。

三、测定步骤:
将电阻应变仪接上电源,预热半小时连接线路,预调平衡,施加初载荷,检查仪器工作情况,按每秒0.5~1.0MPa 的速度逐渐加载,按估计破坏载荷的十分之一间隔读一次读数,纪录载荷与应变值。

直至破坏。

四、测定结果的计算与整理:
1、 应力按下式计算:
F
P =
σ 式中:σ—应力,MPa ;
P —与应变对应的载荷,N ; F —试件初始面积,mm 2。

2、 体积应变按下式计算
d l εεευ2-=
式中:υε—体积应变值;
l ε—纵向应变值;
d ε—横向应变值。

3、 绘制应力—纵向应变曲线;应力—横向应变曲线;应力—体积应变曲线。

4、 根据破坏载荷计算单项抗压强度R
F
P R =
式中:P —破坏载荷,N
F —试件初始面积,mm 2。

5、 在应力—纵向应变曲线上,原点与50%抗压强度点连线的斜率即为割线模
量E 50。

6、 在应力—纵向应变曲线上,直线段的斜率为切线模量E t (通称弹性模量)。

7、 根据应力—纵向应变和应力—横向应变曲线上对应直线段部分纵向和横
向应变的平均值计算泊松比μ
l
d
εεμ=
ε——应力—横向应变曲线上对应直线段部分应变的平均值。

式中:
d
ε——应力—纵向应变曲线上对应直线段部分应变的平均值。

l
变形参数测定纪录表格
2
E50= R=
E t= μ=
试验八、煤的坚固性系数的测定
一、仪器设备:捣碎筒、计量筒、分样筛(0.5mm )、天平、小锤、漏斗。

二、制样:把煤样用小锤制成块度为20~30mm 小块。

称50克为一份、每五份
为一组、称三组。

三、测定步骤:将捣碎筒放置在砼或水泥地板上,放入试件一份,奖2.4kg 重
锤提高到600mm 高度,使其自由落下冲击试样,每份冲击三次,把5份捣碎后的式样装在同一容器中。

把每组(5份)捣碎后的试样一起倒入孔径0.5mm 分样筛中筛分,端平分样筛轻筛,筛动幅度约200mm 即可,筛至不再漏下煤粉为止。

把筛下的粉末用漏斗装入计量筒内,轻轻敲打使之密实,然后轻轻插入具有刻度的活塞尺与筒内粉末面接触。

在计量筒口相平处读数L 。

当L ≥30mm 时冲击次数n 即可定为3次,如L <mm 时,则第一组试样作废。

每份试样冲击次数n 改为5次。

重复上述步骤测煤粉高度L 。

四、坚固性系数的计算:
L
n
f 20
式中:f —坚固性系数
n —每份试样冲击次数
L —每组试样筛下煤粉的计量高度
煤的坚固性系数测定纪录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