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大纲(DOC)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教学大纲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b0bcf4ef89eb172ded63b7bb.png)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教学大纲I 纲大本文一、课程内容(一)CIMS 概述1. CIMS 的产生背景及其历史意义2. CIMS 的基本概念及其构成CIMS 的基本概念,企业类型及其特征,CIMS 的逻辑结构及功能 3. CIMS 的发展现状及动向国内外CIMS 的发展情况,CIMS 研究中的新思想(二)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工程系统1.概述CAD/CAM/CAE 系统,CAD/CAM/CAE 的硬件系统 2.CAD/CAM/CAE 的数据交换标准 3.工程分析与仿真CAE 技术概述,工程优化技术方法,模态分析 4.数控技术数控技术概况,数控系统硬件组成原理 5.工业机器人工业机器人的发展情况 6.智能CAD/CAM/CAE 系统人工智能和专家系统的基本概念,专家系统的开发 7.CAD/CAM/CAE 的集成系统CAD/CAM/CAE 集成的必要性,集成CAD/CAM/CAE 系统(ICC )的功能及组成,ICC 系统集成技术,ICC 系统的公用数据库,集成系统的开发方法(原型系统法)(三)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设计1.CAPP 概述什么是工艺规划,CAPP 及其特点 2.CAPP 的分类 3.CAPP 的实现方法 4.CAPP 的发展 (四)成组技术1.概述成组技术的含义,成组技术的发展 2.零件分类、编码和分类系统3.成组技术(GT )在设计中的应用 (五)柔性制造系统和最优生产技术1.柔性制造系统(FMS )概述FMS 的发展历史及动向,FMS 的概念及特点,FMS 的类型 2.FMS 的组成FMS 的一般组成和工作原理课程编号 051111 课程性质学科方向课,选修学 时 32学 分2适用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3.最优生产技术(OPT)的基本原理4.基于OPT的生产计划编制方法(六)准时生产管理方式1.准时生产(JIT)生产方式的基本思想及其实现2.JIT生产管理方式的生产计划与控制3.实现JIT生产的重要手段——看板管理4.JIT生产管理方式的特点(七)制造资源计划MRPII1.从MRP到MRPII的演变及在CIMS中的地位MRP的概念,MRPII的出现及其效益,MRPII的逻辑结构2.MRPII的组成物料清单,物料需求计划,生产计划大纲和主生产计划,能力需求计划,车间作业管理,库存管理,财务管理3.国内外典型的MRPII产品简介4.选择和实施MRPII应注意的问题(八)CIMS系统开发1.CIMS开发的基本思想2.CIMS的开发流程3.CIMS工程化开发方法4.CIMS的系统实现快速开发CIMS的根本途径,如何选择合适的CIMS开发工具,CIMS的快速开发环境及工具——快速应用系统开发与集成系统(RADDISS V3.2简介)5.CIMS设计示例二、课外作业内容布置学生结合课堂所学内容阅读相关资料(包括利用互连网收集企业成功实施CIMS的案例),巩固对CIMS所涉及的相关技术的理解,并组织课堂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计算机集成制造》教学大纲
![《计算机集成制造》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693cbab89b89680202d82500.png)
《计算机集成制造》教学大纲一、课程信息课程名称(中文):计算机集成制造课程名称(英文):Computer-Integrated Manufacturing课程类别:专业方向课(双语)课程性质:选修(限选)计划学时:40(其中课内学时:40,课外学时:0)计划学分:2.5先修课程:自动控制原理、传感器原理及应用、微机原理、电气控制与PLC选用教材:Mikell P. Grroover, Automation, Production Systems, and Computer-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3rd Edition, Prentice Hall, 2008开课院部:电气信息学院适用专业: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课程负责人:课程网站:二、课程简介(中英文)《计算机集成制造》是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
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是信息时代提高制造企业竞争力的综合性高技术,是涉及先进制造技术、先进信息技术、现代管理技术的多学科综合技术。
本课程从理论、方法、技术的角度系统地介绍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涵盖现代集成制造的技术内涵及发展、CIMS主要功能子系统及关键技术、工业自动化技术、生产系统及网络化制造、产品数据管理基本概念、原理与方法等。
本课程的教学要求是,使学生掌握现代集成制造系统的基本概念与理论方法,了解现代集成制造系统主要功能子系统及其应用方法,对现代集成制造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方法有一定认识。
本课程利用多媒体教室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教学条件进行课堂教学。
教师会根据本专业课程之间的联系,布置学生学习和阅读相关技术的文献资料。
教师也会根据相关科学技术的发展情况对教学内容作适当调整。
本课程的教学在学生完成先修课程相关内容之后进行。
与本课程相关的课程有自动控制原理、大学计算机基础、程序设计基础、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电气控制与PLC等。
本课程以中英双语进行讲授,与《自动化专业英语》课程一起作为武汉工程大学课程综合改革项目,教师统一使用两门课程的授课课时。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课程考纲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课程考纲](https://img.taocdn.com/s3/m/4281bf8671fe910ef12df8eb.png)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课程考纲一、适用专业:数控加工与维修(数控车)二、适用性质:五年制技师三、适用年级/学期:三年级第二学期四、配套或参照教材:《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严新民主编 1999.3 五、必考知识点:第一章:(一)、知识点:1.CIMS概念2.CIMS的组成3. 国内外CIMS的发展情况(二)、相关要求:1.理解CIMS概念2.了解CIMS的组成第二章:(一)、知识点:1.构成CIMS体系结构的原则2.面向系统局部的CIMS体系结构3. 面向系统全局的CIMS体系结构(二)、相关要求:1.掌握构成CIMS体系结构的原则2.了解CIMS体系结构第三章:(一)、知识点:1.CIMS网络通讯技术2.分布式数据库技术(二)、相关要求:1.了解CIMS网络通讯技术第四章:(一)、知识点:1.CAD/CAM系统的组成2.CAD/CAM系统的单元技术3. CAD/CAM系统的集成4. 产品数据交换标准(二)、相关要求:1.理解CAD/CAM系统的组成2.理解CAD/CAM系统的单元技术3. 了解CAD/CAM系统的集成4. 了解产品数据交换标准第五章:(一)、知识点:1.生产经营计划理论2.制造资源规划的成组技术(二)、相关要求:1.了解2.了解第六章:(一)、知识点:1.车间控制系统与CIMS的关系2.车间控制系统的结构3. 车间计划的调度4.FMS的信息集成(二)、相关要求:1.了解车间控制系统与CIMS的关系2.理解车间控制系统的结构3.理解FMS的信息集成第七章:(一)、知识点:1.质量管理的概念2.CIMS质量控制体系的结构3. 质量成本(二)、相关要求:1.了解质量管理的概念第八章:(一)、知识点:1.CAC-CIMS的组成2.CAC-CIMS的技术成果(二)、相关要求:1.了解CAC-CIMS的组成2.知道CAC-CIMS的技术成果第九章:(一)、知识点:1.并行工程的概念与实施2.其他先进制造技术的概念(二)、相关要求:1.了解各种先进制造技术六、简要说明:1、该课程按技工类教学计划开一个学期,由于机械各专业性质的不同,虽然所用教材相同,由于实习周时数有所差异,使开设实际理论课时数有所不一致,应该说,理论课时数相对都是非常紧张,以致在教学计划制定中第一、二章教学内容压缩、第七章教学内容实际很难完成。
现代集成制造(CIMS)提纲
![现代集成制造(CIMS)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1b39f6177c1cfad6185fa7b7.png)
第一章CIMS基本知识什么是CIMS第一阶段:手工单件生产背景第二阶段:小批量生产(制造业发展简史)第三阶段:大批量重复生产第四阶段:大规模定制生产CIMS的产生基础:信息化水平提高存在的问题:自动化孤岛CIMS概述自动化孤岛的解决办法:集成CIMS的产生过程CIMS案例:波音777功能组成CIMS的具体内容特征与内涵:目标,基本观点,三要素集成:信息集成,过程集成,企业集成CIMS在我国的发展第二章物联网技术起源与发展概念定义定义及组成物联网中“物”的条件物联网和互联网物联网概述物联网三大特征:全面感知,可靠传递,智能处理物联网技术概论:物联网三层结构,技术体系框架1、感知、网络通信和应用关键技术(传感和识别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海量信息智能处理,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SOA)物联网技术体系2、支撑技术(嵌入式系统、微机电系统MEMS、软件和算法、电源和储能、新材料技术等。
)3、共性技术(标识和解析技术,安全和隐私技术)RFID组成: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和测量电路选择固定信号方式的传感器直接结构选择补偿信号方式的传感器补偿结构传感器的组成和结构结构选择差动式信号方式的传感器差动结构选择平均信号方式的传感器平均结构选择平衡信号方式的传感器闭环结构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体系结构传感器节点(传感器模块、处理器模块、无线通信模块和能量供应模块)无线传感器网络传感器网络协议栈传感器网络体系结构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征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关键技术传感器网络与RFID、物联网、泛在网等关系自组织网通信自组织网动态路由方式传感器网络自组网技术传感网数据传输模型直接传输模型多跳传输模型第三章计算机辅助设计工程与制造CAD、CAE、CAM概述CAD CAD技术简史,发展历程,发展趋势CAD子系统CAD的组成:硬件组成,软件组成CAD的功能:CAD子系统的功能CAE:计算机辅助工程CAM的起源CAM CAM定义数控系统NC编程第四章计算机辅助工艺规划CAPP 工艺设计与CAPPCAPP的发展历史CAPP简介CAPP的系统分类决策模型决策表决策树各种CAPP的不足之处1.面向工艺设计的产品信息模型获取2.工艺知识的获取与描述3.工艺方案的多目标决策CAPP关键技术 4.工艺路线排序5.基于相似性原理的变异式工艺设计6.参数化加工工艺设计7.装配工艺规划与验证8.工艺BOM的生成与管理CAPP系统的体系结构CAPP系统的功能变迁工艺信息管理工艺设计过程管理CAPP软件系统工艺资源的管理工艺文件编辑和圈阅基于三维的加工工艺设计基于三维的装配工艺设计基于PDM/PLM的CAPP系统CAPP与其它信息系统的集成CAPP发展趋势:系统更加柔性,面向PLM的集成,知识化和智能化更强的虚拟验证能力,CAPP与车间调度的集成第五章产品数据管理PDM制造业面临的挑战研究背景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问题解决的对策企业对PDM的需求产品信息的产生和发展PDM的基本概念PDM的发展历史:产品数据管理的形成,产品数据管理的发展PDM的定义管理产品数据管理产品数据之间的关系,PDM功能概述追踪变化(动态环境,信息多向流动),产品数据管理(PDM)的原理PDM系统中工作流管理PDM的主要功能PDM现状及发展趋势PDM的实施PDM与CAxPDM与企业信息集成PDM与ERP——BOMPDM支持并行工程与协同工作第六章企业资源规划ERP基本MRP:库存订货点理论,物料需求计划理论产品结构,MRP逻辑流程闭环MRPERP的形成与发展MRP-IIERP的形成ERP实例物料编码物料清单:虚拟件ERP的基本概念工作中心提前期与计划展望期工艺路线工作日历ERP的组成:销售管理,主生产计划(MPS),物料需求计划(MRP),能力需求计划采购管理,库存管理,车间管理,JIT生产管理,财务管理,固定资产管理成本管理,设备管理,质量管理,分销资源计划,人力资源管理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ERP实施:项目实施前期工作,项目实施,业务流程重组第七章制造执行系统MES概述:定义,发展历史,产生(Purdue五层模型,ERP/MES/SFC三层结构)MESA的模块化分详解MES功能分类(核心功能辅助功能)MES的发展与应用情况MES技术在国际上的发展与应用MES在中国的发展与应用MES给企业带来的利益MES对生产运作管理的最大影响MES给生产运作人员带来的好处计划/执行/控制三层之间的信息流MRPII/ERP与MES之间的信息流MES与控制层之间的信息流。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简介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1db91294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b9.png)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简介1. 引言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是一种集成了计算机技术和制造工艺的智能化生产系统。
它可以实现计划、设计、生产、管理等一系列制造过程的有机结合,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并增强企业竞争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概念、架构和应用场景。
2. 概念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CIMS)是指通过计算机技术将制造企业的各个环节紧密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化的制造系统。
它集成了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Aided Design,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omputer-Aided Manufacturing,CAM)、计算机辅助工艺规划(Computer-Aided Process Planning,CAPP)、计算机辅助生产控制(Computer-AidedProduction Control,CAPC)等多个子系统,通过网络和数据库的支持,实现信息的共享和实时交流。
3. 架构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架构主要包括硬件、软件、网络和数据库等组成部分。
3.1 硬件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硬件主要包括计算机设备、工控设备和传感器等。
计算机设备包括计算机服务器、工作站和个人电脑等,用于数据处理和系统控制。
工控设备用于控制生产设备和机器人等。
传感器用于采集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数据,如温度、压力、速度等。
3.2 软件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软件主要包括CAD、CAM、CAPP和CAPC 等。
CAD软件用于产品设计和工程图纸的生成。
CAM软件用于生成加工路径和指导机床的加工操作。
CAPP软件用于生成工艺计划和顺序控制。
CAPC软件用于生产调度和控制。
3.3 网络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通过网络连接各个子系统。
网络可以是局域网或广域网,用于数据的传输和共享。
通过网络,各个环节的信息可以实时反馈和交流,提高生产效率和响应速度。
计算机集成制造复习大纲.docx
![计算机集成制造复习大纲.docx](https://img.taocdn.com/s3/m/543955ce77232f60ddcca1f5.png)
计算机集成制造复习大纲第一章信息时代的制造CIM/CIMS概念重点:1.信息时代制造业所受到的挑战;2.计算机集成制造的提出背景及内涵的发展;3.计算机集成的阶段;主要内容:1•制造的概念:狭义制造:加工;广义制造:包括产品设计和做出文档、材料选取、计划、生产、质量保证、管理和产甜销售等一系列相关的活动的集合。
2•制造业的发展史:•蒸汽动力时代,电动力时代,信息经济时代。
3•信息时代制造业所受到的挑战:挑战具体表现在:对手的进步:新的及传统的竞争对手;环境的变化:用户、供应商、合作企业与联盟公司、互联网。
应对挑战的核心是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竞争力的体现T(Timc时间).Q(quality 质量)、C(cost 成本)、S(scrvicc 服务)>K(knowlcdgc 产品创新(P))>E(environment 环境)。
4.计算机集成制造的背景:企业“自动化孤岛”的存在,由约瑟夫•哈灵顿于1973 年提出。
5.计算机集成制造的演进历程见课件ppt,重点掌握我国863计划CIMS主题专家组的定义:CIM是一种组织、管理和运行现代制造类企业的理念。
它将传统的制造技术与信息技术、管理技术、自动化技术和系统工程技术有机结合,使企业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活动中有关的人/组织,经营管理和技术三要素及其信息流、物流和价值流三流有机集成并优化运行。
以加强企业新产品开发的时间、质量、成本、服务、环境,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
6.CIMS集成的三个阶段:信息集成;过程集成;企业间集成。
7.实施CIMS的指导方针:“效益驱动、总体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
第二章CIMS的基本组成重点:1 •专业术语的缩写;2.CIMS宏观组成;3.EDS的功能和组成;4.MAS的功能和组成;5.企业管理与电子商务系统的功能和组成;6.现代集成制造的支撑系统平台主要功能。
7.MRP的产生背景和主要原理;&MRPII与MRP的关系;9.精益生产的内涵,丰田制造模式、鼓■缓冲■绳生产模式的含义;10.丰田制造模式中看板的作用;11.ERP 与MRP、MRPII 的关系。
《计算机集成制造》教学大纲
![《计算机集成制造》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2c23bb3c52ea551810a68775.png)
《计算机集成制造》教学大纲课程编码:课程名称:计算机集成制造英文名称: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开课学期:7学时/学分:36 / 2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开课专业: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选用教材:《现代集成制造系统导论》. 吴澄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第1版主要参考书:1、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and Engineering. U.Rembold, B.O.Nnaji, A.Storr.Addison-wesley publishing company. 1994.2、《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和系统》. 刘文剑等编著,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4年7月第1版3、《企业建模理论与方法学导论》. 范玉顺王刚高展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年10月第1版4、Computer-aided Design, Engineering, and Manufacturing. Volume Ⅱ.CorneliusLeondes. CRC Press.2001执笔人:呼咏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计算机集成制造》课程,具有一定的应用性,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是机械类学生的一门有意义的专业选修课。
本课程主要研究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和现代集成制造系统的基本理论,企业建模的方法和过程,经营过程重构的概念、方法和技术,企业资源计划及敏捷供需链管理等理论。
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对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中所包括的各部分内容具有明确的基本概念,必要的基础知识,比较熟练地掌握企业建模和管理的基本方法。
本课程培养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提高工程设计、开发能力,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应用性,为将来提高企业竞争力,实现我国制造业的信息化、现代化打基础。
本课程在培养机械工程师的工作能力和素质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基本要求1、计算机集成制造及现代集成制造系统的概念、内涵及其在企事业单位中的实施与应用。
第3章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第3章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859df07a5f0e7cd1842536fc.png)
2019/11/25
中南大学
18
1910
2000
t
科
蒸汽机
电动机
信息 技术
技
1900
1980
生
作坊式
大量流水和
产
生产
成批生产
多品种 小批量
力
自然经济
商品经济
产品经济
经
济 奴隶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主义
共产主义
形
封建社会
科学管理,系统管理,现代管理
态
200年差距
中
自然经济
计划 经济
商品经济
产品 经济
国 传统管理
了质的变化,世界全面转向信息化时代。
2019/11/25
中南大学
11
机械制造业发展的几个阶 段
第一阶段--手工单件生产 第二阶段--大批量重复生产 第三阶段--自动化生产 第四阶段--现代集成制造
2019/11/25
中南大学
12
单件手工生产(第1阶段)
法国巴黎P&L汽车制造公司的汽车制造过程 (1890年)
从事企业信息化工作
企业的技术主管 CIO
从事企业信息化项目实施
金碟、用友 浪潮、华天
2019/11/25
中南大学
3
课程主要内容
理念篇
CIMS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应用背景 CIMS的方法体系
技术篇
CIMS总体设计技术 CIMS关键技术
管理、设计、制造、集成
C是手段 M是指大制造( 制造业) S是指整个系统 I是核心, 即通过集成提高制造企业的市场竞争能
力
2019/11/25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概论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96aa13a6f46527d3250ce01f.png)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概念及其展望颜颂涛1摘要:通过阅读《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和国内外文献,完成本论文。
本文的主要工作有:1)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概念、定义。
2)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组成,和主要构成部分。
3)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带给企业的效益。
4)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展望。
关键词:CIMS;展望;概念1 计算机制造系统1.1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概念1.1.1 自动化孤岛(Islands of Automation)自动化孤岛是指在一个工厂内,能够完成某种功能的自动化子系统,它在职能上是分布的,在地理上是分散的,在时间上是分割的。
近30年来,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机械制造技术的迅猛发展,世界上已开发出许多专门用途的自动化系统,它们是相对独立的,易于控制,具备一定完整的功能(模块),具有便于相互连接的接口,但这些自动化子系统是分期控制和局部管理的,统称为自动化孤岛。
这类自动化孤岛包括:1.NC、CNC、DNC机床2.CAD/CAM (CAPP, CAE )、FMS3.MRP-Ⅱ(制造资源规划)注意:MRP-材料需求计划4.Expert System5.Robot Controller自动化孤岛向集成化(一体化)发展是一必然方向,也是制造业的一场深刻的变革。
1.1.2 CIMS定义CIMS是建立在自动化孤岛基础上的复杂系统。
CIMS将全部制造过程进行统一规划,将一个工厂的设计、生产和经营的各种分布的自动化孤岛,通过要素化和标准化有机地集成起来,以获得一个高效益和高柔性的智能化大系统。
1974年,美国年轻学者哈灵顿博士首先提出“计算机集成制造”的概念,他认为整个生产过程(从市场、设计制造到管理、售后服务等)是一个整体,需要统一考虑;同时整个生产过程是信息的采集、传送和加工处理的过程,产品的尺寸不过是物化的数据。
这一观点为生产过程大量采用信息技术奠定了认识上的基础。
什么是CIMS?至今尚无一个普遍接受的说法,有人说CIMS是用计算机去集成制造活动;还有人说,CIMS 是一个管理的哲学。
《计算机集成制造》教学大纲
![《计算机集成制造》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c9cdb4e09ec3d5bbfd0a74eb.png)
《计算机集成制造》教学大纲课程编码:08241050课程名称:计算机集成制造英文名称: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开课学期:7学时/学分:36 / 2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开课专业: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选用教材:《现代集成制造系统导论》. 吴澄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第1版主要参考书:1、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and Engineering. U.Rembold, B.O.Nnaji, A.Storr.Addison-wesley publishing company. 1994.2、《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和系统》. 刘文剑等编著,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4年7月第1版3、《企业建模理论与方法学导论》. 范玉顺王刚高展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年10月第1版4、Computer-aided Design, Engineering, and Manufacturing. Volume Ⅱ.CorneliusLeondes. CRC Press.2001执笔人:呼咏一、课程性质、目地与任务《计算机集成制造》课程,具有一定地应用性,能够拓宽学生地知识面,是机械类学生地一门有意义地专业选修课.本课程主要研究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和现代集成制造系统地基本理论,企业建模地方法和过程,经营过程重构地概念、方法和技术,企业资源计划及敏捷供需链管理等理论.通过对这门课程地学习,使学生能够对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中所包括地各部分内容具有明确地基本概念,必要地基础知识,比较熟练地掌握企业建模和管理地基本方法.本课程培养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提高工程设计、开发能力,具有较强地系统性和应用性,为将来提高企业竞争力,实现我国制造业地信息化、现代化打基础.本课程在培养机械工程师地工作能力和素质方面起着重要地作用.二、教学基本要求1、计算机集成制造及现代集成制造系统地概念、内涵及其在企事业单位中地实施与应用.2、现代集成制造系统所包含地大量地信息技术地最新成果,如支持信息集成地各种技术、支持并行设计技术、网络化异地设计制造、虚拟制造、电子商务等.3、现代集成制造系统所包含地大量先进地管理思想和技术,如企业经营过程重构(BPR)、企业资源计划(ERP)、敏捷供需链管理、敏捷制造等.4、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所包含地系统科学和系统工程地方法,如企业建模、系统分析、系统优化等.三、各章节内容及学时分配第1章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和现代集成制造系统(4学时)教学目地与要求通过本部分地学习,要求学生掌握CIMS地概念及组成、现代集成制造系统概念;了解工业自动化技术在国民经济中地地位、 CIMS概念地提出背景、 CIMS地国内外现状;了解本课程地研究内容、性质、任务、特点和学习方法;了解C IMS地产生及历史背景和发展现状、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内涵地变化、现代集成制造系统地组成、现代集成制造系统实现技术内涵地发展、我国 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地特点,CIMS与企业信息化、知识经济和CIMS、CIMS与企业技术创新、CIMS与现代化企业管理、CIMS与企业适应多变地市场环境、CIMS地未来.教学内容第一节C IMS地产生及历史背景和发展现状第二节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内涵地变化第三节现代集成制造系统一、现代集成制造系统地组成二、现代集成制造系统实现技术内涵地发展三、我国 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地特点.第四节CIMS与社会热点地关系一、CIMS与企业信息化二、知识经济和CIMS三、CIMS与企业技术创新四、CIMS与现代化企业管理五、CIMS与企业适应多变地市场环境、CIMS地未来考核要求了解:工业自动化技术在国民经济中地地位,本课程地研究内容、性质、任务、特点和学习方法,CIMS地产生及历史背景和发展现状,现代集成制造系统地组成,现代集成制造系统实现技术内涵地发展,我国 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地特点,CIMS与企业信息化,知识经济和CIMS,CIMS与企业技术创新,CIMS与现代化企业管理,CIMS 与企业适应多变地市场环境,CIMS地未来理解:CIMS概念地提出背景,CIMS地国内外现状、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内涵地变化掌握:CIMS地概念及组成、现代集成制造系统概念第2章企业建模(8学时)教学目地与要求通过本章地学习,学生应全面掌握CIM—OSA地体系结构,IDEF0模型地构成,IDEF1x方法地基本结构,IDEF4模型地组织框架,GRAI方法地组成、GRAI格、GRAI网;了解企业建模地概念和目地,各种CIM系统体系结构,IDEF0方法及其他功能模型地建模方法,IDEF1x方法及面向对象地IDEF4法,GRAI方法及结构化进程,我国地T/L方法;理解企业建模与企业集成地定义,企业建模与企业集成地关系.教学内容第一节目地和定义第二节CIM系统体系结构—企业模型地全貌一、各种CIM系统体系结构二、CIM—OSA地体系结构第三节功能模型建模方法一、IDEF0方法及其他功能模型地建模方法二、IDEF0模型地构成第四节信息模型建模方法一、IDEF1x方法及面向对象地IDEF4法二、IDEF1x方法地基本结构,IDEF4模型地组织框架第五节决策模型建模方法一、GRAI方法及结构化进程.二、GRAI方法地组成、GRAI格、GRAI网第六节其他模型建模方法第七节企业建模与企业集成地关系考核要求了解:企业建模地概念和目地、各种CIM系统体系结构、IDEF0方法及其他功能模型地建模方法、IDEF1x方法及面向对象地IDEF4法、GRAI方法及结构化进程、我国地T/L方法理解:理解企业建模与企业集成地定义,企业建模与企业集成地关系掌握:CIM—OSA地体系结构、IDEF0模型地构成、IDEF1x方法地基本结构、IDEF4模型地组织框架、GRAI方法地组成、GRAI格、GRAI网第3章经营过程重构地概念、方法和技术(4学时)教学目地与要求通过本章地学习,学生应全面掌握经营过程重构地定义、BPR在企业中地实施过程;理解过程重构地生命周期方法论、IDEF3过程描述获取方法、角色活动图方法、ARIS建模方法;了解经营过程重构地由来、经营过程重构地基本原则、过程重构和连续改善地关系、实施过程重构地框架和方法;了解几个国外实例和国内实例.教学内容第一节什么是经营过程重构一、经营过程重构地由来二、经营过程重构地基本原则三、过程重构和连续改善地关系四、实施过程重构地框架和方法五、经营过程重构地定义第二节建模分析方法一、过程重构地生命周期方法论二、IDEF3过程描述获取方法三、角色活动图方法四、ARIS建模方法五、BPR在企业中地实施过程第三节应用举例第四节小节和建议考核要求了解:经营过程重构地由来、经营过程重构地基本原则、过程重构和连续改善地关系、实施过程重构地框架和方法,了解几个国外实例和国内实例理解:过程重构地生命周期方法论,IDEF3过程描述获取方法,角色活动图方法,ARIS建模方法掌握:经营过程重构地定义、BPR在企业中地实施过程第4章经营过程建模与仿真优化方法(4学时)教学目地与要求通过本章地学习,学生应全面掌握工作流地基本概念与定义、建立工作流模型地步骤、工作流模型仿真地步骤;理解CIMFlow工作流模型地组成、CIMFlow过程模型定义、CIMFlow地组织模型、CIMFlow地资源模型;了解经营过程模型地历史与过程建模地作用、CPM与PERT方法、Petri网方法、事件驱动地过程链模型、工作流建模方法地由来、FlowMark工作流模型、Action Workflow工作流模型、基于Petri网地工作流模型、企业工作流模型地组成、工作流模型仿真地应用范围,结合实例了解工作流模型仿真分析方法,了解基于工作流管理地经营过程重构地实施原则及实施内容.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过程建模地概念与方法一、CPM与PERT方法二、Petri网方法三、事件驱动地过程链模型四、掌握网络计划图地绘制方法第三节工作流建模方法一、了解工作流建模方法地由来二、FlowMark工作流模型三、Action Workflow工作流模型四、基于Petri网地工作流模型五、工作流地基本概念与定义.第四节CIMFlow工作流建摸方法一、CIMFlow工作流模型地组成二、CIMFlow过程模型定义三、CIMFlow地组织模四、CIMFlow地资源模型第五节企业经营过程地工作流建模一、企业工作流模型地组成二、建立工作流模型地步骤第六节企业文化流模型地分析和优化一、工作流模型仿真地应用范围二、工作流模型仿真分析方法三、工作流模型仿真地步骤第七节基于工作流管理地经营过程重构实施方法考核要求了解:经营过程模型地历史与过程建模地作用、CPM与PERT方法、Petri网方法、事件驱动地过程链模型、工作流建模方法地由来、FlowMark工作流模型、ActionWorkflow工作流模型、基于Petri网地工作流模型、企业工作流模型地组成、工作流模型仿真地应用范围、工作流模型仿真分析方法、基于工作流管理地经营过程重构地实施原则及实施内容理解:CIMFlow工作流模型地组成、CIMFlow过程模型定义、CIMFlow地组织模、CIMFlow地资源模型掌握:网络计划图地绘制方法、工作流地基本概念与定义、建立工作流模型地步骤、工作流模型仿真地步骤第5章ERP及敏捷供需链管理(3学时)教学目地与要求通过本章地学习,学生应掌握MRP中地几个基本概念、MRP 地基本原理、MRP 地运行方式、MRP 地执行过程、四种基本地供需协作模式;理解敏捷供需链概念,敏捷供需链管理方法,敏捷供需链管理系统特点,供需协作模式,敏捷供需链系统地计划、协调、调度与控制方式,敏捷供需链管理系统结构与功能;了解ERP及敏捷供需链在CIMS中地地位与作用、以敏捷供需链为核心地CIMS结构与组成(E—CIMS)、制造资源计划(MRPⅡ)地几个主要部分、ERP与MRPⅡ地区别与联系、ERP地功能特点.教学内容第一节ERP及敏捷供需链在CIMS中地地位与作用一、ERP及敏捷供需链在CIMS中地地位与作用二、以敏捷供需链为核心地CIMS结构与组成(E—CIMS)第二节企业资源计划(ERP)一、制造资源计划(MRPⅡ)地几个主要部分二、ERP与MRPⅡ地区别与联系三、ERP地功能特点四、MRP中地几个基本概念五、MRP 地基本原理六、MRP 地运行方式七、MRP 地执行过程第三节敏捷供需链管理一、敏捷供需链概念二、敏捷供需链管理方法三、敏捷供需链管理系统特点四、供需协作模式五、敏捷供需链系统地计划、协调、调度与控制方式六、敏捷供需链管理系统结构与功能七、四种基本地供需协作模式考核要求了解:ERP及敏捷供需链在CIMS中地地位与作用、以敏捷供需链为核心地CIMS结构与组成(E—CIMS)、制造资源计划(MRPⅡ)地几个主要部分、ERP与MRPⅡ地区别与联系、ERP地功能特点理解:敏捷供需链概念,敏捷供需链管理方法,敏捷供需链管理系统特点,供需协作模式,敏捷供需链系统地计划、协调、调度与控制方式,敏捷供需链管理系统结构与功能掌握:MRP中地几个基本概念、MRP 地基本原理、MRP 地运行方式、MRP 地执行过程、四种基本地供需协作模式第6章基于数据库和PDM(产品数据管理)地信息集成(3学时)教学目地与要求通过本章地学习,学生应掌握数据仓库地定义、组成、数据仓库中地数据组织;理解数据模型、数据库系统体系结构、数据库设计方法;了解我国CIMS地三个发展阶段、PDM 地体系结构、PDM地功能、CAD、PDM、ERP地集成系统、OLAP地多维数据、数据仓库地决策支持平台.教学内容第一节现代集成制造系统对信息集成地需求第二节数据库技术一、数据模型二、数据库系统体系结构三、数据库设计方法第三节PDM技术一、PDM地体系结构二、PDM地功能三、CAD、PDM、ERP地集成系统第四节数据仓库技术一、OLAP地多维数据二、数据仓库地决策支持平台三、数据仓库地定义、组成、数据仓库中地数据组织考核要求了解:我国CIMS地三个发展阶段、PDM地体系结构、PDM地功能、CAD、PDM、ERP地集成系统、OLAP地多维数据、数据仓库地决策支持平台理解:数据模型、数据库系统体系结构、数据库设计方法掌握:数据仓库地定义、组成、数据仓库中地数据组织第7章CIMS应用集成平台技术(1.5学时)教学目地与要求通过本章地学习,学生应全面掌握各种CIMS应用集成平台都具有地四种基本服务;理解CIMS应用集成平台总体结构、通信系统和全局信息系统、MIS应用集成系统、CAx信息管理与集成系统、车间管理和控制集成开发系统、企业信息集成地Internet原型系统;了解CIMS应用集成平台地应用需求及存在问题、CIMS应用集成平台地定义和基本功能、美国和欧洲有关集成平台地研究项目、几种国外集成平台产品、国外几种集成平台产品地比较、CIMS应用集成平台地发展趋势、CIMS应用集成平台应用开发工具视图、原型系统地结构、企业CIMS原型系统工作流程、柔性软件系统及新一代CIMS应用集成平台系统体系结构.教学内容第一节基本概念一、CIMS应用集成平台地应用需求及存在问题二、CIMS应用集成平台地定义和基本功能第二节集成平台地技术及产品情况一、美国和欧洲有关集成平台地研究项目二、几种国外集成平台产品三、国外几种集成平台产品地比较第三节CIMS应用集成平台地发展趋势一、CIMS应用集成平台地发展趋势二、各家平台都具有地四种基本服务第四节制造业CIMS应用集成平台地体系结构与功能一、CIMS应用集成平台总体结构二、通信系统和全局信息系统三、MIS应用集成系统四、CAx信息管理与集成系统五、车间管理和控制集成开发系统六、企业信息集成地Internet原型系统第五节开发环境与集成应用软件视图第六节基于CIMS应用集成平台地企业原型系统一、了解原型系统地结构二、企业CIMS原型系统工作流程第七节基于柔性软件系统概念地应用集成平台体系考核要求了解:CIMS应用集成平台地应用需求及存在问题、CIMS应用集成平台地定义和基本功能、美国和欧洲有关集成平台地研究项目、几种国外集成平台产品、国外几种集成平台产品地比较、CIMS应用集成平台地发展趋势、CIMS应用集成平台应用开发工具视图、原型系统地结构、企业CIMS原型系统工作流程、柔性软件系统及新一代CIMS应用集成平台系统体系结构理解:CIMS应用集成平台总体结构、通信系统和全局信息系统、MIS应用集成系统、CAx信息管理与集成系统、车间管理和控制集成开发系统、企业信息集成地Internet原型系统掌握:各种CIMS应用集成平台都具有地四种基本服务第8章并行工程(2.5学时)教学目地与要求通过本章地学习,学生应掌握并行工程地定义及特点、IPT地概念及其在并行工程中地作用、IPT地组建原则、PDM地概念及其功能特点、并行工程实施地五个阶段;理解基于特征地CAD系统、DFM系统、CAPP系统、CAFD系统,理解并行设计支持环境地系统总体方案、数据管理模式地设计、基于PDM地应用集成;了解并行工程产生地背景、并行工程地研究与应用现状、并行工程地产品开发过程特点和产品开发过程建模、传统企业人员组织与管理中存在地问题、集成产品开发团队地协作要素、波音公司并行工程实施地成功案例、并行工程在我国地技术攻关、并行工程地应用实施应遵循地四个要求.教学内容第一节前言一、并行工程产生地背景二、并行工程地研究与应用现状三、并行工程地定义及特点第二节面向并行结构地产品开发过程管理第三节并行工程地组织模式一、传统企业人员组织与管理中存在地问题二、集成产品开发团队地协作要素三、IPT地概念及其在并行工程中地作用、IPT地组建原则第四节并行工程使能技术及其工具第五节基于PDM系统地并行产品开发实施框架一、并行设计支持环境地系统总体方案二、数据管理模式地设计三、基于PDM地应用集成四、PDM地概念及其功能特点第六节并行工程地实施方法第七节并行工程企业实施方法一、波音公司并行工程实施地成功案例二、并行工程在我国地技术攻关第八节小结考核要求了解:并行工程产生地背景、并行工程地研究与应用现状、并行工程地产品开发过程特点和产品开发过程建模、传统企业人员组织与管理中存在地问题、集成产品开发团队地协作要素、波音公司并行工程实施地成功案例、并行工程在我国地技术攻关、并行工程地应用实施应遵循地四个要求.理解:基于特征地CAD系统、DFM系统、CAPP系统、CAFD系统,并行设计支持环境地系统总体方案、数据管理模式地设计、基于PDM地应用集成掌握:并行工程地定义及特点、IPT地概念及其在并行工程中地作用、IPT地组建原则、PDM地概念及其功能特点、并行工程实施地五个阶段第9章虚拟制造(1小时)教学目地与要求通过本章地学习,学生应掌握虚拟制造地定义、特点、优势和分类;理解虚拟制造系统地功能特点、结构特点、仿真特点;了解虚拟制造概念地产生背景及虚拟制造技术研究进展、虚拟制造建模技术、典型地虚拟制造技术.教学内容第一节虚拟制造概述第二节虚拟制造内涵第三节虚拟制造建模技术第四节虚拟制造系统第五节典型地虚拟制造技术考核内容了解:虚拟制造概念地产生背景及虚拟制造技术研究进展、虚拟制造建模技术、典型地虚拟制造技术理解:虚拟制造系统地功能特点、结构特点、仿真特点掌握:虚拟制造地定义、特点、优势和分类第10章敏捷制造与敏捷虚拟企业(2学时)教学目地与要求通过本章地学习,学生应掌握敏捷制造地概念、虚拟企业地定义、经营能力地建模、虚拟企业地运作图景;理解虚拟企业地总体体系结构、虚拟企业地信息管理系统;了解敏捷制造地研究和应用、敏捷制造地组织形式、虚拟企业地基本知识、虚拟企业地建模、虚拟企业创建与决策、虚拟企业地运作管理、面向经营过程地虚拟企业建模与协同运作.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一、敏捷制造地概念二、敏捷制造地研究和应用三、敏捷制造地组织形式第二节虚拟企业地基本知识一、虚拟企业地基本知识二、虚拟企业地定义第三节虚拟企业地总体结构和信息管理系统一、虚拟企业地总体体系结构二、虚拟企业地信息管理系统第四节虚拟企业地建模问题一、虚拟企业地建模二、经营能力地建模第五节虚拟企业地创建与策略一、虚拟企业创建与决策二、虚拟企业地运作管理第六节虚拟企业地运作管理一、虚拟企业地运作图景二、面向经营过程地虚拟企业建模与协同运作考核内容了解:敏捷制造地研究和应用、敏捷制造地组织形式、虚拟企业地基本知识、虚拟企业地建模、虚拟企业创建与决策、虚拟企业地运作管理、面向经营过程地虚拟企业建模与协同运作.理解:虚拟企业地总体体系结构、虚拟企业地信息管理系统掌握:敏捷制造地概念、虚拟企业地定义、经营能力地建模、虚拟企业地运作图景;理解虚拟企业地总体体系结构、虚拟企业地信息管理系统第11章现代制造系统地管理和决策模式(自学)教学目地与要求通过本章地学习,学生应了解现代制造系统所处地环境、复杂性及其解决方法,系统地边界与环境:孤立系统、开放系统、和封闭系统,三个层次地世界:宏观、中观与微观,基于规则地混沌管理与决策模式.教学内容第一节:现代制造系统所处地环境第二节:系统地边界与环境:孤立系统、开放系统、和封闭系统第三节:现代制造系统地复杂性及其解决方法第四节:基于规则地混沌管理与决策模式考核内容了解:现代制造系统所处地环境、复杂性及其解决方法,系统地边界与环境:孤立系统、开放系统、和封闭系统,三个层次地世界:宏观、中观与微观,基于规则地混沌管理与决策模式.第12章可持续发展地绿色制造(自学)教学目地与要求通过本章地学习,学生应掌握绿色制造地概念和基本原理;了解什么是可持续发展、绿色制造地集成特性、绿色产品及其评价.教学内容第一节可持续发展简介第二节制造业可持续发展地关键技术——绿色制造第三节绿色制造地基本原理一、绿色制造地概念和基本原理二、绿色制造地集成特性三、绿色产品及其评价四、了解与绿色制造相关地概念五、绿色制造地研究现状和绿色制造地发展趋势第四节绿色制造地研究现状第五节应用实例第六节绿色制造发展趋势一、绿色制造可能地研究方法及其研究领域二、绿色制造产品业前景化考核内容了解:什么是可持续发展、绿色制造地集成特性、绿色产品及其评价掌握:绿色制造地概念和基本原理四、考核方式:考勤占30%,作业占30%,课堂测验占40%五、其它信息:无。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计算机系统集成)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计算机系统集成)](https://img.taocdn.com/s3/m/95fcad6f31b765ce04081406.png)
2.可行性研究主要内容 项目环境--外部环境,内容环境。 项目必要性--信息时代的要求,制造业的发展趋势,制造业面临 的机遇与挑战等。 企业现状与问题--现状包括:业务、经营、管理、开发、生产、 销售、经济效益,发展战略等,问题包括:实现经营发展目标 还存在哪些问题等。 企业需求--对需求调查进行分析,得到企业对CIMS的需求情况, CIMS有助于企业解决哪些问题。 建设目标和条件--建设CIMS的具体目标,已具备哪些条件,还 要创造哪些条件。 初步总体方案--CIMS功能与信息业务,子系统划分,系统性能 指标,系统技术方案与技术路线,技术可行性等。 实施计划--CIMS建设分哪几个阶段,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人 力、财力、物力如何保证等。 投资分析—包括设计费用,设备费用,施工费用,培训费用,维 护费用,管理费用等 16 经济评价—指经济效益分析等
3.CIMS初步设计主要内容 原信息系统分析--系统概况,系统组成,系统业 务,运行情况,存在的问题等。 CIMS系统需求分析--系统功能与业务,信息要 求,系统性能指标,总目标等。 系统方案设计--系统框架,分系统设计,信息分 类与编码,接口要求,技术实现,信息模型, 关键技术及其解决方案等。 组织实施-- CIMS组织机构、人员安排、培训计 划,实施进度计划,投资计划,投资预算,资 金筹措计划。 编制初步设计报告--根据上面的设计,编写初步 设计报告,为详细设计打基础。
4
• CAPP子系统主要功能:
完成产品零件的加工过程设计、工艺流程与工序设计,生产过 程工序图和工艺文件,向MIS、MAS等提供工艺信息。 • CAM子系统主要功能: 根据CAD的产品设计信息和CAPP的工艺信息完成产品零部件 的数据加工编程和刀具轨迹模拟,提供数据加工指令和加工 时间等信息,并可提供仿真功能。 • CAD/CAPP/CAM集成 形成一个从产品设计到制造的完整自动化系统,以工程数据库 (公用)为核心,实现产品设计制造全过程的信息交流和共 享,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 • CIMS关键问题 实现人、管理、经营和技术的有机地集成,必须依靠信息集成, 因为信息是粘合剂,信息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信息集成需 要使用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大纲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c69b4a3fe87101f69f319512.png)
1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概论生产系统(production system):是指组织实现公司的生产运作所需的人、设备以及流程的集合。
包括生产设施和制造执行系统。
生产设施(facilities):是指工厂、工厂中的设备及设备的组织方式。
制造支持系统(manufacturing support system):是指用来管理生产,解决原材料采购、物料搬运过程中遇到的技术和物流问题,确保产品达到规定质量标准的一套流程。
(产品设计、其它业务功能等)自动化制造系统是在较少的人为参与下,完成加工、装配、检验或物料搬运等类似的操作。
比如加工零件的自动化设备、自动化装配系统、自动化生产线、自动检验系统、自动物料搬运系统等。
(1)固定自动化,是指系统中加工错的顺序是由设备的结构决定的。
特征为:设备的初始投资比较高,具有很高的生产率,对产品种类表现出较差的柔性。
用于大批量和高生产率的生产模式。
(自动化生产线,自动化装配线)(2)可编程自动化,是指生产设备的操作顺序可以根据不同的的产品结构来设计,由程序(一系列可以被系统读取和解释的编码指令)来控制。
特征为:在通用设备上高投资,比固定自动化的生产率低,具备处理产品结构变更的柔性,更适合于成批生产。
(数控机床)(3)柔性自动化,是可编程自动化的一种扩展形式。
体现在不同样式操作之间变换所用的时间很少。
特征为:较高的投资,不同混合比的连续生产,中等生产率,对于产品设计的多样性具有一定的柔性。
用于小批量多种类的生产模式。
(加工中心)2制造操作制造操作是指工厂将原材料加工成产品过程中的基本活动,主要包括:加工和装配操作、物料搬运、检验和测试、协调和控制。
(1)加工操作是通过能量改变工件的形状、物理特性或外观来增值的过程,能量包括机械能、热能、电能、化学能等。
成形操作是通过能量改变工件的几何形状和特征。
比如凝固工艺、微粒工艺、变形工艺、材料去除工艺。
改善特性的操作是用来提高工件的机械性能和物理性能。
12第五节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12第五节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6ee135323968011ca30091d4.png)
五、CIMS的现状及发展 CIMS的现状及发展
美国的先进制造计划、 计划、 美国的先进制造计划、 team计划、 ngm 计划 计划、 计划、cals计划 计划 欧共体的esprit计划 计划 欧共体的 德国的2000计划 计划 德国的 日本的智能制造系统计划 韩国的高级先进技术国家计划
五、CIMS的现状及发展 CIMS的现状及发展
作业
网上查询CIMS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网上查询
7.
8. 9.
“绿色”是CIMS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绿色” CIMS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CIMS的标准化 CIMS的标准化
回顾
一、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概述 二、CIMS的构成 CIMS的构成 三、CIMS递阶控制结构 CIMS递阶控制结构 四、CIMS的体系结构 CIMS的体系结构 五、CIMS的现状及发展 CIMS的现状及发展
二、CIMS的构成 CIMS的构成
质量保证子系统:包括质量决策、质量检测、 4、质量保证子系统:包括质量决策、质量检测、 产品数据的采集、 质量评价、 产品数据的采集 、 质量评价 、 生产加工过程 中的质量控制与跟踪功能。 中的质量控制与跟踪功能 。 系统保证从产品 设计、 产品制造、 设计 、 产品制造 、 产品检测到售后服务全过 程的质量。 程的质量。
二、CIMS的构成 CIMS的构成
两个辅助子系统 1、计算机网络子系统:即企业内部的局 域网,支持CIMS各子系统的开放型网络 通信系统。 2、数据库子系统:支持CIMS各子系统的 数据共享和信息集成,覆盖了企业全部 数据信息。
三、CIMS递阶控制结构 CIMS递阶控制结构
工厂层 车间层 单元层 工作站层 设备层
CIMS含义 含义
CIMS是一种基于 是一种基于CIM哲理构成的 数字化 、 哲理构成的数字化 是一种基于 哲理构成的 数字化、 虚拟化、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集成 虚拟化、 网络化、 信息化、 智能化、 优化的制造系统, 优化的制造系统 , 是信息时代的一种新型 生产制造模式。 生产制造模式。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共37页文档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共37页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4614550a5022aaea988f0f7f.png)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计算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成制造系统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 充满光 明。 19、学习的关键--重复。
20、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 身,只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披 靡。
4第四章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
![4第四章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https://img.taocdn.com/s3/m/d70bc084bceb19e8b8f6bae5.png)
4.5 CIMS的效益
一个制造型企业采用CIMS,概括地讲是 提高了企业整体效率。具体而言,体现在 以下方面: • 在工程设计自动化方面,可提高产品的研 制和生产能力,便于开发高技术含量和结 构复杂的产品,保证产品设计质量,缩短 产品设计与工艺设计的周期,从而加速产 品的更新换代速度,满足顾客需求,以便 占领市场。
• CIMS的特征
1. 在功能上,CIMS包含了一个工厂的全部生产经 营活动,即从市场预测、产品设计、加工制造、 质量管理到售后服务的全部活动。 2. CIMS涉及的自动化不是工厂各个环节的自动化 或计算机及其网络(即“自动比孤岛”)的简单 相加,而是有机的集成。 3. CIM是企业进行组织、管理生产过程的一种哲理、 思想和方法,而CIMS则是这种思想的具体体现, 理解CIM的关键是基于信息的集成。
• CIMS的构成
从功能角度看,CIMS包含了一个制造 工厂的设计、制造及经营管理三方面的功 能。要使这三者集成起来,还需要有一个 支撑环境,即分布式数据库和计算机网络, 以及指导集成运行的系统技术。 CIMS一般可以划分为如下四个功能子 系统和两个支撑子系统:工程设计自动化 子系统、管理信息子系统、制造自动化子 系统、质量保证子系统以及计算机网络子 系统和数据库子系统。
CIMS的组成框图
(1)四个功能子系统 • 管理信息子系统,以MRPII为核心,包括预 测、经营决策、各级生产计划、生产技术 准备、销售、供应、财务、成本、设备、 人力资源的管理信息功能。 • 产品设计与制造工程自动化子系统,通过 计算机来辅助产品设计、制造准备以及产 品测试,即CAD/CAPP/CAM阶段。
• 制造自动化或柔性制造子系统,是CIMS信
息流和物料流的结合点,是CIMS最终产生 经济效益的聚集地,由数控机床、加工中 心、清洗机、测量机、运输小车、立体仓 库、多级分布式控制计算机等设备及相应 的支持软件组成。根据产品工程技术信息、 车间层加工指令,完成对零件毛坯的作业 调度及制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概论生产系统(production system):是指组织实现公司的生产运作所需的人、设备以及流程的集合。
包括生产设施和制造执行系统。
生产设施(facilities):是指工厂、工厂中的设备及设备的组织方式。
制造支持系统(manufacturing support system):是指用来管理生产,解决原材料采购、物料搬运过程中遇到的技术和物流问题,确保产品达到规定质量标准的一套流程。
(产品设计、其它业务功能等)自动化制造系统是在较少的人为参与下,完成加工、装配、检验或物料搬运等类似的操作。
比如加工零件的自动化设备、自动化装配系统、自动化生产线、自动检验系统、自动物料搬运系统等。
(1)固定自动化,是指系统中加工错的顺序是由设备的结构决定的。
特征为:设备的初始投资比较高,具有很高的生产率,对产品种类表现出较差的柔性。
用于大批量和高生产率的生产模式。
(自动化生产线,自动化装配线)(2)可编程自动化,是指生产设备的操作顺序可以根据不同的的产品结构来设计,由程序(一系列可以被系统读取和解释的编码指令)来控制。
特征为:在通用设备上高投资,比固定自动化的生产率低,具备处理产品结构变更的柔性,更适合于成批生产。
(数控机床)(3)柔性自动化,是可编程自动化的一种扩展形式。
体现在不同样式操作之间变换所用的时间很少。
特征为:较高的投资,不同混合比的连续生产,中等生产率,对于产品设计的多样性具有一定的柔性。
用于小批量多种类的生产模式。
(加工中心)2制造操作制造操作是指工厂将原材料加工成产品过程中的基本活动,主要包括:加工和装配操作、物料搬运、检验和测试、协调和控制。
(1)加工操作是通过能量改变工件的形状、物理特性或外观来增值的过程,能量包括机械能、热能、电能、化学能等。
成形操作是通过能量改变工件的几何形状和特征。
比如凝固工艺、微粒工艺、变形工艺、材料去除工艺。
改善特性的操作是用来提高工件的机械性能和物理性能。
比如热处理。
表面处理操作主要包括表面清洗、表面处理、表面涂层和镀膜。
如微电子集成电路的表面处理。
(2)装配操作是指将两个以上的独立零部件整合成一个新的实体,组成部分永久或暂时连接。
永久连接:焊接、粘接、铆接等暂时连接:螺纹连接、销连接等(3)物料搬运和存储,工厂物流(4)检验和测试,检测生产地产品是否符合设计要求(5)协调和控制,对每个加工和装配过程的调节以及对工厂层面运作的管理和控制。
3自动化概述(2)故障恢复是指运用必要的措施校正故障,使得系统恢复到正常工作状态。
故障恢复系统的设计关键在于设计一定的策略和流程,是的加工过过程中任何可能发生的误差都得以校正或补偿。
利用中断系统进行故障恢复。
将中断当前正在执行的程序,插入一个故障恢复子程序。
主要策略为策略1,在当前工作循环结束时进行调整。
策略2,在工作循环中进行校正策略3,停止加工进行校正策略4,停止加工寻求帮助。
例3.3某自动化制造单元故障恢复故障1:刀具的温度巨变导致工件尺寸变化校正措施:调整程序坐标对其进行补偿(策略1)故障2:机械手夹取工件时滑落校正措施:夹取另一个工件(策略2)故障3:切削温度过高校正措施:降低切削速度(策略2)故障4:刀具失效校正措施:更换刀具(策略3)故障5:碎屑影响机加工校正措施:提醒操作人员清理工作区域的碎屑(策略4)4工业控制系统(2)离散控制系统系统的参数和变量以离散形式随时间变化。
比如事件驱动的变化、事件驱动的变化。
当控制器对引起系统状态变化的事件做出反应时,发生事件驱动的变化。
对其控制称为组合逻辑控制比如机器人把工件放在夹具中,限位开关能够探测到工件,探测到工件的存在就是改变系统状态的事件,事件驱动的变化就是现在可以开始自动加工循环。
控制系统到达某个给定时间点或在一定时间之后,发生时间驱动变化。
对其控制称为顺序控制。
比如自动热处理循环通过机器人把工件放入熔炉,热处理达到规定时间后,取出工件。
离散控制广泛用于离散制造和过程工业中,比如控制传送带的操作、物料搬运系统、自动存储系统、柔性制造系统、自动生产线、自动化装配系统等。
过程工业的批量处理用到离散控制。
(2)计算机控制能力。
轮询,指周期性地对过程状态进行数据采样。
轮询频率、轮询顺序、轮询格式互锁,指用来协调两个或多个设备的活动,防止设备之间相互干扰。
输入互锁(外部设备产生的信号并传送给控制器,包括继续执行工作循环的程序和中断工作循环程序)和输出互锁(由控制器传输到外部设备的信号)中断系统,悬挂当前程序去处理另一个级别更高的程序或子程序,以响应输入事件。
根据收到的中断信号,系统跳转到事先设定的子程序来处理特定的中断信号,当前程序的状态被暂时存储,以便中断服务完成之后可以继续执行。
内部中断(系统自身产生,比如计时器触发的事件)和外部中断(系统之外产生,比如初始过程的中断、操作者的输入)。
一般要设置中断系统的优先级水平。
例4.1异常处理,异常是超出了过程或控制系统正常操作或期望操作的事件。
通过调用异常处理程序完成故障识别与恢复。
比如生产质量问题、过程变量超出正常范围、维持工程必须的原材料或供应出现短缺、控制器故障、危险的条件等。
5传感器、执行器及其他控制系统元件(1)连续模拟信号的模数转换传感器和变换器、产生模拟信号的测量设备。
信号调理(通过过滤去除随机噪声信号,一种信号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比如电流转电压)多路转换器、是多个输入通道的转换开关。
放大器、用于放大或者缩小信号,使之符合数模转换器的处理范围模数转换器ADC(核心部件)转换过程:采样、量化、编码。
(采样频率(对连续模拟信号取样的频率)、转换时间、分辨率、转换方法)采样、在周期性时间间隔内,将连续的模拟信号变化为一系列离散的模拟信号(每个离散信号分配一个事先定义的信号幅值级水平,这些离散的信号幅值水平转换为数字编码,表示一系列二进制编码的信号序列的幅值)。
量化、分辨率是模拟信号被估计的精确程度,精确度用二进制表示是由量化位数决定,量化水平Nq为2n ,n为比特数,分辨率是工作范围与量化水平减1的比值。
量化误差(量化得到的数字值与模拟信号真实值不同)取分辨率的一半。
编码、连续逼近法(将一系列已知的试验电压值与未知的输入信号值相比较)。
试验电压数目与编码信号位数对应,第一个试验电压值取工作范围的0.5,每一个连续的试验电压值是前一个电压值的0.5,将输入电压的剩余部分与每个试验电压值比较,输入值超过试验电压值取1,反之取0,得到连续比特值与相应试验电压值相乘。
最终获得输入信号的编码值。
6数字控制技术2、计算机数字控制特点:存储多个零件程序、多种形式的程序输入、在加工设备上直接编程、固定循环及子程序的编写、插补、初始位置的定位特征、刀具长度和大小补偿、加速和减速的计算、通信接口、诊断(控制启动诊断、故障和失效分析、为个别的零件提供扩展诊断、刀具寿命监控、预防性维修提示、程序诊断)等。
计算机数控系统的机器控制单元。
其子系统由一条系统总线相互连接起来。
(1)中央处理器CPU,依靠存储器的软件管理系统组件,包括3部分:控制部分、算法逻辑单元、快速存取的存储器。
控制部分从内存中找回数据并且产生信号以激活系统的组件。
算法逻辑单元由电路(具有运算、计数、逻辑功能)组成。
快速存取的存储器为CPU 正在处理的数据提供了临时的存储空间。
通过系统数据总线与主内存相连接。
(2)存储器,主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OM,操作系统和机床接口、随机存储器RAM)、辅助存储器(存储大的程序和数据文件,需要时传到主存储器,用软盘硬盘)辅助存储器存储零件程序、宏和其他软件。
(3)输入输出接口,为系统的各种组件与操作者之间提供信息交流,给外部设备发送数据或信号、从外部设备接收数据或信号。
基本接口为操作面板(数字、字母),用来输入和编辑零件程序和各类功能命令指令,显示器会显示程序的当前状态以及故障警告。
(4)机床轴的控制以及转速的控制,机器控制单元产生的控制信号要转化为特定形式或能量水平才能驱动机床轴的位置控制系统。
轴可以带动工件转动或带动刀具旋转,轴速是机床的编程参数,轴速控制部件由驱动控制电路和反馈传感器接口组成。
(5)其它机床的顺序控制,辅助功能通过零件程序控制实现。
比如,开关触发、互锁、离散数字数据。
可编程序控制器会协助控制。
计时器(连续产生信号)、计数器(离散数字数据)、夹具(系统向执行器输出开关指令)、冷却液控制(系统向泵输出开关指令)。
(6)个人计算机,计算机数字控制基本应用:PC用作MCU的一个独立前端接口、PC 包括操纵机床的动作控制板和其他硬件。
依靠软件进行操作,操作系统、机床接口软件、应用软件。
操作系统主要功能解释零件程序并且产生相应的控制信号来驱动机床的轴,在ROM 中制造者安装,操作系统包括编辑器、控制程序、执行程序、诊断程序。
机床接口软件用来操作中央处理器和机床之间的通信连接,以实现辅助功能。
7工业机器人工业机器人的操纵器是由一些列的关节和连接构成。
机器人结构主要包括机器人操纵器的关节和连接的类型与大小及其物理构造因素。
工业机器人关节(轴),提供身体两个部分之间的相对动作。
动作有自由度,一个关节只关联一个自由度,关节为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提供受控的相对运动。
连接每个关节的是两个连接,一个输入一个输出,连接是操纵器的刚性组件。
机器人连接会编号,比如把基座与第1个关节的连接称为连接0、关节1和关节2的连接称为连接1、以此类推。
五类关节,2种提供平移动作、3种提供旋转动作。
线性关节(L),输入与输出连接之间是滑移平动、两个连接的轴线平行;直角关节(O),输入与输出连接之间是滑移平动、两个连接互相垂直;转动关节(R),提供相对转动运动、旋转轴垂直于输入输出连线的轴线;扭转关节(T),提供转动运动、旋转轴平行于输入输出连线的轴线;旋转关节(V),提供转动运动、旋转轴平行于输入连接轴线,垂直于输出连线轴线。
8 采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和个人计算机的离散控制可编程逻辑控制器通过存储在内存中的指令程序,利用数字或模拟输入输出模块来执行逻辑、顺序、定时、计数和算术功能。
1970提出,广泛用于控制机器、自动生产线、物料搬运设备等。
PLC继电器、计时器、计数器等元件之后出站PLC,优势明显:程序编写容易、可以重复编程、空间占用少、可靠性高可维护保养、可以与计算机连接、具有更多控制功能。
组成:9制造系统概述制造系统是用于原材料、工件进行加工或装配操作的所以设备和人力资源的集合。
设备包括制造设备和工具、物料搬运设备、工件定位设备、计算机系统。
制造系统运行所需的人力资源包括全职人员、定期参与人员。
制造系统例子:一个工人管理的一台半自动化机床单元;一个工人看管的一组半自动化设备的系统一个工人间歇性看管的完全自动化的装配设备在自动化生产循环中制造出相似工件的一组自动化设备由一组工人看管的一条装配生产线(1)装载、定位、卸载工件装载是将将工件从某个地方搬运并安装到加工设备或机器上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