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周脓肿临床路径

合集下载

胃肠外科-肛管直肠周围脓肿

胃肠外科-肛管直肠周围脓肿

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1、第一诊断为肛管直肠周围脓肿(ICD-10:K61.0)2、行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或+内口切开术:低位脓肿患者;(手术码::49.01)3、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或+内口挂线术:高位脓肿患者。

(手术码:49.7301)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12月第1版)1、病史:肛周持续剧痛,伴全身感染症状;2、肛门检查:肛旁红肿、硬结、触痛,可有波动感;3、局部穿刺可抽出脓液;4、辅助检查:必要时B超、CT、MRI检查等检查。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普通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1、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或+内口切开术:低位脓肿患者;2、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或+内口挂线术:高位脓肿患者。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 4 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ICD-10:K61.0)疾病编码;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1天(工作日),所必须完成的项目:1、血细胞分析+凝血四项、尿液分析+尿沉渣分析、大便常规+OB;2、血型鉴定、急诊生化、肝肾功能、免疫常规;3、胸部正侧片、心电图;4、必要B超、CT、MRI检查;5、合并病的会诊及术前处理。

七、选择用药:1、原则上头孢二,首选头孢尼西半衰期4.4h加甲硝唑半衰期5~10h、头孢替坦半衰期3.5h;其次头孢唑啉半衰期1.5~2h、头孢呋新半衰期70分钟;头孢西丁半衰期0.68h;2、术前0.5~2小时内或麻醉开始时使用一个剂量,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1500ml),可手术中给予第2剂;3、明显感染高危因素或使用人工植入物,可再用1次或数次到2天,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48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小时要有分析记录;4、对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过敏者,针对G+球菌可用克林霉素,针对G-杆菌可用氨曲南.八、手术日为入院第1天:1、麻醉方式:椎管内麻醉(骶麻或硬膜外麻或腰麻或腰硬联合麻醉);2、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术后镇痛泵的应用;3、输血:视术中情况而定;4、脓液细菌培养+药敏。

肛周脓肿临床路径(终审稿)

肛周脓肿临床路径(终审稿)

肛周脓肿临床路径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肛周脓肿临床路径一、肛周脓肿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肛周、直肠区脓肿(ICD-10:K61)行脓肿切开引流术(ICD-9-CM-3:49.01)(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1.分类肛周脓肿根据部位的深浅分为低位(肛提肌下)和高位(肛提肌上)脓肿两类;(1)肛提肌下方脓肿(低位脓肿)皮下脓肿、低位肌间脓肿(括约肌间脓肿)、坐骨直肠间隙脓肿、肛管后间隙脓肿。

(2)肛提肌上方脓肿(高位脓肿)直肠粘膜下脓肿、高位肌间脓肿、骨盆直肠间隙脓肿、直肠后间隙脓肿。

2.临床表现、查体(1)肛门皮下脓肿:位于肛管皮下或肛周皮下间隙。

临床表现:常发生于肛门缘,脓肿一般较小,全身感染症状不明显。

局部疼痛较重,多呈持续性和搏动性疼痛。

查体:肛旁明显红肿、硬结、触痛,如已化脓,则出现波动感,穿刺可抽出脓液。

(2)低位肌间脓肿:位于齿状线以下,内外括约肌之间。

临床表现:脓肿一般不大,全身感染症状很轻,局部持续性和搏动性疼痛明显。

查体:肛缘红肿不明显,指诊肛管内有肿块隆起,压痛明显,如已化脓,则出现波动感,穿刺可抽出脓液。

(3)坐骨直肠间隙脓肿:位于坐骨直肠间隙内。

临床表现:脓肿范围广泛且深,初起患者自觉患侧肛管持续性疼痛、酸胀感,但不剧烈。

发热、寒战、头痛、乏力等全身症状明显。

随着病情的迅速发展,继而局部症状逐渐加重,疼痛剧烈。

查体:患处皮肤红肿,双臀不对称。

肛外指诊:局部硬结,压痛明显。

肛内指诊:患侧坐骨间隙所对应的肛管或肛管直肠环水平面以下直肠壁压痛,如已化脓,则出现波动感,穿刺可抽出脓液。

(4)肛管后间隙脓肿:位于肛管后深、浅间隙。

临床表现:脓液范围小,局部红肿不明显。

查体:按压肛门和尾骨尖之间的皮肤时,则有明显压痛。

(完整版)肛肠临床路径

(完整版)肛肠临床路径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二○一○年十一月二十八日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的成脓期高位脓肿患者。

一、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肛痈(TCD编码:BWG04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肛管直肠周围脓肿(ICD-10编码:K61.0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7-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外科学》第七版(吴在德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2.疾病分期(1)急性期(2)成脓期(3)溃破期3.疾病分类(1)低位脓肿(肛提肌以下脓肿):包括肛周皮下脓肿、坐骨直肠窝脓肿、肛管后脓肿。

(2)高位脓肿(肛提肌以上脓肿):直肠后间隙脓肿、骨盆直肠间隙脓肿、粘膜下脓肿。

4.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诊疗方案”。

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临床常见证候:火毒蕴结证热毒炽盛证阴虚毒恋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诊疗方案”。

- 1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肛痈(TCD编码:BWG040)和肛管直肠周围脓肿(ICD-10编码:K61.001)的患者。

2.成脓期高位脓肿患者。

3.有手术适应症。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5.由肛周外伤、肛周皮肤感染、结核病、克隆恩病、溃疡性结肠炎、肿瘤破溃、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引起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肛周脓肿临床路径

肛周脓肿临床路径

肛周脓肿临床路径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肛周脓肿临床路径(2011年版)一、肛周脓肿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肛周、直肠区脓肿(ICD-10:K61)行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ICD-9-CM-3:)。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黄家驷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7版)。

1.临床表现、查体及辅助检查:(1)肛门周围脓肿:位于肛门两侧方边缘或后方;全身感染不明显;局部持续跳痛,排便加重;局部红肿、发硬、压痛,后期出现波动感,有波动后可自行破溃形成肛瘘;穿刺抽出脓液。

必要时行肛管直肠压力测定、肛周或直肠B超声,或盆腔CT、纤维肠镜检查。

(2)坐骨直肠窝脓肿:位于坐骨直肠间隙内,局部剧痛,全身症状明显,寒战、发热、乏力等;患侧肛门旁肿胀及触痛。

指诊检查:患者明显触痛,有饱满及波动感,穿刺可抽出脓液。

白细胞计数增高,直肠腔内B超声或盆腔CT提示坐骨直肠窝液性占位,纤维肠镜检查排除结直肠疾病。

(3)骨盆直肠窝脓肿:位于骨盆直肠窝内,全身感染症状明显,寒战、发热、乏力、头痛等;可有排尿困难及肛门部坠胀感。

指诊检查:直肠前壁饱满,有波动感及明显触痛;穿刺可抽出脓液。

白细胞计数增高,直肠腔内B超声或盆腔CT见骨盆直肠窝液性占位,纤维肠镜检查排除结直肠疾病。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黄家驷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7版)。

行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1-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61肛周、直肠区脓肿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肛周脓肿临床路径表(汇编)

肛周脓肿临床路径表(汇编)

附件3肛周脓肿临床路径一、肛周脓肿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肛周脓肿行肛周脓肿切开术(二)诊断依据1.症状:全身感染不明显;局部持续跳痛,排便加重;局部红肿、发硬、压痛,后期出现波动感,有波动后可自行破溃形成肛瘘。

2.体征:a:肘膝位肛检:几点位肛门旁有一皮肤红肿区,局部凸起,有明显波动感,触及疼痛明显,指诊直肠空虚,退指指套未染血。

b:肘膝位肛检:几点位肛门旁可触及一硬性包块,无明显波动,触及疼痛明显,指诊直肠空虚,退指指套未染血。

3.鉴别诊断:a、肛周囊肿:病变常在肛门一侧,囊腔壁呈蜂房状,脓栓脱落呈蜂窝状,局部疼痛剧烈,全身感染中毒症状严重。

根据上述情况可排除此疾病。

b、毛囊炎和疖肿:病变在肛门周围皮下,肿胀中心与毛囊开口是一致的,中央有脓栓与肛窦无关,多数自行破溃,不遗肛瘘。

根据上述情况可排除此疾病。

c、结核性脓肿:发病缓慢,病程长,局部无急性炎症,无明显疼痛,常与全身其他部位结核并存,破溃流出脓汁稀薄呈洗米水样,其中混有干酪样坏死组织。

根据上述情况排除此疾病。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1.非手术治疗:2.手术治疗: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黄家驷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7版)。

行肛周脓肿切开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1-10 天(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61肛周、直肠区脓肿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 1 天(指工作日)1.所必须的检查项目:血常规、血型、出凝血时间、血糖、血脂、肾功、肝功、两对半、尿常规、心电、心彩、腹彩、胸片。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检查项目:(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预防性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肛肠临床路径

肛肠临床路径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二○一○年十一月二十八日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的成脓期高位脓肿患者。

一、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肛痈(TCD编码:BWG04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肛管直肠周围脓肿(ICD-10编码:)。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外科学》第七版(吴在德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2.疾病分期(1)急性期(2)成脓期(3)溃破期3.疾病分类(1)低位脓肿(肛提肌以下脓肿):包括肛周皮下脓肿、坐骨直肠窝脓肿、肛管后脓肿。

(2)高位脓肿(肛提肌以上脓肿):直肠后间隙脓肿、骨盆直肠间隙脓肿、粘膜下脓肿。

4.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诊疗方案”。

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临床常见证候:火毒蕴结证热毒炽盛证阴虚毒恋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肛痈(TCD编码:BWG040)和肛管直肠周围脓肿(ICD-10编码:)的患者。

2.成脓期高位脓肿患者。

3.有手术适应症。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5.由肛周外伤、肛周皮肤感染、结核病、克隆恩病、溃疡性结肠炎、肿瘤破溃、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引起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3)凝血功能(4)心电图(5)胸部透视或胸部X线片(6)感染性疾病筛查(7)腹部超声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盆底肛门部CT或MRI、直肠腔内超声等。

(完整版)肛肠临床路径

(完整版)肛肠临床路径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二○一○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0 -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的成脓期高位脓肿患者。

一、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肛痈(TCD编码:BWG04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肛管直肠周围脓肿(ICD-10编码:K61。

0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7—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外科学》第七版(吴在德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1 -2.疾病分期(1)急性期(2)成脓期(3)溃破期3.疾病分类(1)低位脓肿(肛提肌以下脓肿):包括肛周皮下脓肿、坐骨直肠窝脓肿、肛管后脓肿。

(2)高位脓肿(肛提肌以上脓肿):直肠后间隙脓肿、骨盆直肠间隙脓肿、粘膜下脓肿。

4.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诊疗方案"。

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临床常见证候:火毒蕴结证热毒炽盛证阴虚毒恋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诊疗方案”.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肛痈(TCD编码:BWG040)和肛管直肠周围脓肿(ICD—10编码:K61。

001)的患者。

2.成脓期高位脓肿患者。

3.有手术适应症。

- 2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5.由肛周外伤、肛周皮肤感染、结核病、克隆恩病、溃疡性结肠炎、肿瘤破溃、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引起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肛周脓肿标准住院流程

肛周脓肿标准住院流程

肛周脓肿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肛周脓肿(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肛周脓肿(低位、高位、直肠后)(ICD-10:K61)行肛周脓肿根治术(ICD-9-CM-3:49.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黄家驷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7版)。

1.临床表现、查体及辅助检查:(1)肛门周围脓肿:位于肛门两侧方边缘或后方;全身感染不明显;局部持续低危跳痛,排便加重;局部红肿、发硬、压痛,后期出现波动感,有波动后可自行破溃形成肛瘘;穿刺抽出脓液。

必要时行肛管直肠压力测定、肛周或直肠B超声,或盆腔CT、纤维肠镜检查。

(2)坐骨直肠窝脓肿:位于坐骨直肠间隙内,局部剧痛,全身症状明显,寒战、发热、乏力等;患侧肛门旁肿胀及触痛。

指诊检查:患者明显触痛,有饱满及波动感,穿刺可抽出脓液。

白细胞计数增高,直肠腔内B超声或盆腔CT提示坐骨直肠窝液性占位,纤维肠镜检查排除结直肠疾病。

(3)骨盆直肠窝脓肿:位于骨盆直肠窝内,全身感染症状明显,寒战、发热、乏力、头痛等;可有排尿困难及肛门部坠胀感。

指诊检查:直肠前壁饱满,有波动感及明显触痛;穿刺可抽出脓液。

白细胞计数增高,直肠腔内B超声或盆腔CT见骨盆直肠窝液性占位,纤维肠镜检查排除结直肠疾病。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黄家驷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7版)。

行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12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61肛周、直肠区脓肿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急诊入院当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尿、粪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3、乙肝六项、丙肝、梅毒、艾滋病传染病检查;4、凝血功能检查;5、全胸部X正位片6、心电图;2.必要时行肛管直肠周围MRI检查。

(完整版)肛肠临床路径

(完整版)肛肠临床路径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二○一○年十一月二十八日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的成脓期高位脓肿患者。

一、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肛痈(TCD编码:BWG04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肛管直肠周围脓肿(ICD-10编码:K61.0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7-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外科学》第七版(吴在德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2.疾病分期(1)急性期(2)成脓期(3)溃破期3.疾病分类(1)低位脓肿(肛提肌以下脓肿):包括肛周皮下脓肿、坐骨直肠窝脓肿、肛管后脓肿。

(2)高位脓肿(肛提肌以上脓肿):直肠后间隙脓肿、骨盆直肠间隙脓肿、粘膜下脓肿。

4.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诊疗方案”。

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临床常见证候:火毒蕴结证热毒炽盛证阴虚毒恋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诊疗方案”。

- 1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肛痈(TCD编码:BWG040)和肛管直肠周围脓肿(ICD-10编码:K61.001)的患者。

2.成脓期高位脓肿患者。

3.有手术适应症。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5.由肛周外伤、肛周皮肤感染、结核病、克隆恩病、溃疡性结肠炎、肿瘤破溃、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引起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肛周脓肿的临床护理路径

肛周脓肿的临床护理路径
〇烫伤预防
〇戒烟酒宣教
〇了解术前检查结果,有异常及时与医生沟通
〇1-2h巡视观察
送手术前
〇T、P、R、BP
〇修剪(勿染)指(趾)甲、剃胡须等
〇术前宣教
〇皮肤准备
〇协助更换病员服,做好个人卫生
〇术前用药
〇检查术前准备情况,做好指导
〇携带病历、用物,平车入手术室
术后回病房
1、1-2h巡视观察
2、T、P、R、BP
肛周脓肿临床护理路径
时间
住院
(第1天、急诊手术日)
术后
(第1天-出院前1天)
出院日
主要护理工作
〇测量T、P、R、BP、体重
〇入院护理评估
〇医嘱相关治疗处置执行:
1、采集血尿标本
2、心电图
3、胸部X线
4、药物过敏试验
5、静脉输液
6、其他
〇环境介绍
〇住院须知
〇负责医生
〇责任护士
〇跌倒或坠床预防
〇压疮预防
〇半流食(无渣/少渣)
〇多饮水
〇普通饮食
护士签名
பைடு நூலகம்审核签名
〇心理护理
〇2-3h巡视:
1、切口敷料
2、用药后反应
3、并发症
4、其他
〇医嘱相关治疗处置执行:
1、指导坐浴
2、其他
〇疼痛护理
〇生活护理
〇心理护理
〇健康教育
〇出院指导
活动体位
〇术后去枕平卧6h
〇无导尿者指导床上或离床排尿
〇病区内活动
〇酌情活动
饮食
〇术前禁食水
〇术后6h可进流质
〇半流食(无渣/少渣)
〇多饮水
3、切口敷料
4、留置尿管

肛肠科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

肛肠科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

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的成脓期高位脓肿患者。

一、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肛痈(TCD编码:BWG04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肛管直肠周围脓肿(ICD-10编码:K61.0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7-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外科学》第七版(吴在德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2.疾病分期(1)急性期(2)成脓期(3)溃破期3.疾病分类(1)低位脓肿(肛提肌以下脓肿):包括肛周皮下脓肿、坐骨直肠窝脓肿、肛管后脓肿。

(2)高位脓肿(肛提肌以上脓肿):直肠后间隙脓肿、骨盆直肠间隙脓肿、粘膜下脓肿。

4.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诊疗方案”。

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临床常见证候:火毒蕴结证热毒炽盛证阴虚毒恋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肛痈(TCD编码:BWG040)和肛管直肠周围脓肿(ICD-10编码:K61.001)的患者。

2.成脓期高位脓肿患者。

3.有手术适应症。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5.由肛周外伤、肛周皮肤感染、结核病、克隆恩病、溃疡性结肠炎、肿瘤破溃、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引起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肛肠科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

肛肠科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

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的成脓期高位脓肿患者。

一、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肛痈(TCD编码:BWG04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肛管直肠周围脓肿(ICD-10 编码:K61.0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7-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外科学》第七版(吴在德等主编,人民卫生,2008年)。

2.疾病分期(1 )急性期(2 )成脓期(3 )溃破期3. 疾病分类(1)低位脓肿(肛提肌以下脓肿):包括肛周皮下脓肿、坐骨直肠窝脓肿、肛管后脓肿。

(2)高位脓肿(肛提肌以上脓肿):直肠后间隙脓肿、骨盆直肠间隙脓肿、粘膜下脓肿。

4. 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诊疗方案”。

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临床常见证候:火毒蕴结证热毒炽盛证阴虚毒恋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w 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肛痈(TCD编码:BWG040和肛管直肠周围脓肿(ICD-10 编码:K61.001 )的患者。

2.成脓期高位脓肿患者。

3.有手术适应症。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5.由肛周外伤、肛周皮肤感染、结核病、克隆恩病、溃疡性结肠炎、肿瘤破溃、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引起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肛周脓肿临床路径

肛周脓肿临床路径
路径名称
肛周脓肿

路径类型 准入提示
普外二科 第一诊断为肛周脓肿,直肠脓肿,骨盆直肠窝脓肿,直肠周围脓肿,肛门直肠脓 肿,坐骨直肠窝脓肿,行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
准入诊断ICD10 K61.001,K61.100,K61.101,K61.200,K61.300
准入诊断关键字 肛周、直肠脓肿
准入手术CM3 49.0100,49.0100x004,49.0101,49.0400x008
准入手术关键字 肛周脓肿根治术,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肛周脓肿切开术
参考费用
5000
参考天数
7
变异分析描述
1.手术后出现继发切口感染或持续性大出血、下肢静脉血栓等其他严重并发症时, 导致住院时间延长与费用增加。 2.伴发其他基础疾病需要进一步明确诊断,导致住院时间延长与费用增加。

肛痈中医临床路径及表单

肛痈中医临床路径及表单

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的成脓期高、低位脓肿患者。

一.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肛痈(TCD编码:BWG04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肛管直肠周围脓肿(ICD-10编码:K61.0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7-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外科学》第七版(吴在德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2.疾病分期(1)急性期(2)成脓期(3)溃破期3.疾病分类(1)低位脓肿(肛提肌以下脓肿):包括肛周皮下脓肿、坐骨直肠窝脓肿、肛管后脓肿。

(2)高位脓肿(肛提肌以上脓肿):直肠后间隙脓肿、骨盆直肠间隙脓肿、粘膜下脓肿。

4.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诊疗方案”。

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临床常见证候:火毒蕴结证热毒炽盛证阴虚毒恋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肛痈(TCD编码:BWG040)和肛管直肠周围脓肿(ICD-10编码:K61.001)的患者。

2.成脓期高位脓肿患者。

3.有手术适应症。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5.由肛周外伤、肛周皮肤感染、结核病、克隆恩病、溃疡性结肠炎、肿瘤破溃、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引起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肛肠科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

肛肠科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

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的成脓期高位脓肿患者。

一、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肛痈(TCD编码:BWG04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肛管直肠周围脓肿(ICD-10编码:K61.0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7-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外科学》第七版(吴在德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2.疾病分期(1)急性期(2)成脓期(3)溃破期3.疾病分类(1)低位脓肿(肛提肌以下脓肿):包括肛周皮下脓肿、坐骨直肠窝脓肿、肛管后脓肿。

(2)高位脓肿(肛提肌以上脓肿):直肠后间隙脓肿、骨盆直肠间隙脓肿、粘膜下脓肿。

4.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诊疗方案”。

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临床常见证候:火毒蕴结证热毒炽盛证阴虚毒恋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肛痈(TCD编码:BWG040)和肛管直肠周围脓肿(ICD-10编码:K61.001)的患者。

2.成脓期高位脓肿患者。

3.有手术适应症。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5.由肛周外伤、肛周皮肤感染、结核病、克隆恩病、溃疡性结肠炎、肿瘤破溃、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引起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147=肛周脓肿(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临床路径

147=肛周脓肿(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临床路径

肛周脓肿(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临床路径一、肛周脓肿(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肛周脓肿(疾病编码K61.001)行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手术操作及编码49.0100x004)。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临床表现:肛周皮肤肿痛、流脓,可伴有发热等。

2.查体示:肛门周围皮肤肿胀,压痛,可伴有波动感,挤压见脓性分泌物流出。

3.肛周磁共振或CT平扫提示肛周皮下液性暗区。

4.根据上述检查结果进行临床分类。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肛周脓肿。

(四)标准住院日为10-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肛周脓肿(疾病编码K61.001)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1-2天。

1.所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隐血、CRP、降钙素原、脓液细菌培养。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3)胸部正位片、常规心电图、肛门镜检查。

2.根据患者病情选择:(1)肛周磁共振或CT平扫;(2)超声心动图、肺功能检查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抗菌药物使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15〕)执行,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3天。

1.麻醉方式:全麻或联合腰麻。

2.手术耗材:无。

3.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术后镇痛泵的应用。

4.术后标本示家属后送病理检查(九)术后住院恢复12-14天。

术后用药: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15〕)执行,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浅析肛周脓肿中医临床路径的评价性研究

浅析肛周脓肿中医临床路径的评价性研究

浅析肛周脓肿中医临床路径的评价性研究浅析肛周脓肿中医临床路径的评价性研究临床路径(CP)是一种诊疗标准化方法,以缩短平均住院天数,合理支付医疗费用为特征,按病种设计最佳的医疗和护理方案,根据病情合理安排住院时间和费用,也已证实临床路径不仅能有效降低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同时也能显著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受到各国医学界的重视,成为21世纪以来的一种崭新的医疗模式? 。

本文结合肛周脓肿中医临床路径的实施情况,对临床路径这一方法的有效性进行初步分析和评价,并对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制约因素进行剖析。

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

纳入我院2013年6月一2013年9月诊断为肛周脓肿的住院病人60例,随机双盲分为路径组(CP组)和非路径组(非CP组),每组患者30例。

CP组年龄(37.07±10.17)岁,男21例,女9例,对照组年龄(37.79±8.825)岁,男22例,女8例。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

2.方法。

路径组:由医、护等有关人员组成临床路径小组,医疗人员按照表单规定流程,安排术前检查、手术及术后治疗,护士按照时间顺序详细记录患者的检查、治疗、护理内容;监督临床路径表上项目执行情况;负责指导患者的活动、饮食;准确及时执行医嘱,护理措施;及时完成检查项目;给患者及家属提供健康教育及饮食指导;协助和执行出院计划;负责出院前患者满意度调查。

非CP组:医护人员按传统医疗、护理工作模式执行;治疗、护理计划、时间、步骤不作统一规定。

CP组和非CP组手术方式均采用肛周脓肿切开挂线治疗。

3.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分析,比较分析计量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1.平均住院日。

CP组平均住院日显著低于非CP组(P=0.001),提示路径组住院时间与传统组相比有明显下降,见附表。

2.住院费用及药品费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肛周脓肿临床路径一、肛周脓肿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肛周、直肠区脓肿(ICD-10:K61)行脓肿切开引流术(ICD-9-CM-3:49.01)(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1.分类肛周脓肿根据部位的深浅分为低位(肛提肌下)和高位(肛提肌上)脓肿两类;(1)肛提肌下方脓肿(低位脓肿)皮下脓肿、低位肌间脓肿(括约肌间脓肿)、坐骨直肠间隙脓肿、肛管后间隙脓肿。

(2)肛提肌上方脓肿(高位脓肿)直肠粘膜下脓肿、高位肌间脓肿、骨盆直肠间隙脓肿、直肠后间隙脓肿。

2.临床表现、查体(1)肛门皮下脓肿:位于肛管皮下或肛周皮下间隙。

临床表现:常发生于肛门缘,脓肿一般较小,全身感染症状不明显。

局部疼痛较重,多呈持续性和搏动性疼痛。

查体:肛旁明显红肿、硬结、触痛,如已化脓,则出现波动感,穿刺可抽出脓液。

(2)低位肌间脓肿:位于齿状线以下,内外括约肌之间。

临床表现:脓肿一般不大,全身感染症状很轻,局部持续性和搏动性疼痛明显。

查体:肛缘红肿不明显,指诊肛管内有肿块隆起,压痛明显,如已化脓,则出现波动感,穿刺可抽出脓液。

(3)坐骨直肠间隙脓肿:位于坐骨直肠间隙内。

临床表现:脓肿范围广泛且深,初起患者自觉患侧肛管持续性疼痛、酸胀感,但不剧烈。

发热、寒战、头痛、乏力等全身症状明显。

随着病情的迅速发展,继而局部症状逐渐加重,疼痛剧烈。

查体:患处皮肤红肿,双臀不对称。

肛外指诊:局部硬结,压痛明显。

肛内指诊:患侧坐骨间隙所对应的肛管或肛管直肠环水平面以下直肠壁压痛,如已化脓,则出现波动感,穿刺可抽出脓液。

(4)肛管后间隙脓肿:位于肛管后深、浅间隙。

临床表现:脓液范围小,局部红肿不明显。

查体:按压肛门和尾骨尖之间的皮肤时,则有明显压痛。

肛内指诊:可在肛管后、肛管直肠环水平面以下触有局限性硬结或肿块,并有明显触痛,如已化脓,则出现波动感,穿刺可抽出脓液。

(5)直肠粘膜下脓肿:位于直肠粘膜与内括约肌之间的粘膜下间隙内。

临床表现:患者自觉直肠内有沉重坠胀感,排便和步行时疼痛明显、全身感染症状较明显。

查体:肛内指诊时可触到直肠壁有圆形,椭圆形或条索状隆起,有触及波动感,脓肿大时不易触到上缘,如已化脓,则出现波动感,穿刺可抽出脓液。

(6)高位肌间脓肿:位于直肠下部,直肠环肌和纵肌之间的结缔组织内。

临床表现:患者自觉肛内坠胀感,逐渐出现胀痛,排便和行走时疼痛加重。

全身感染症状较明显。

查体:肛外常无任何病症可见。

肛内指诊时可在肛管直肠环直肠壁上触到圆形隆起,有压痛及波动感。

窥镜下可见直肠壁有圆形隆起,表面光滑或充血,糜烂,边界整齐清楚,常覆有炎性粘液,如已化脓,则出现波动感,穿刺可抽出脓液。

(7)骨盆直肠间隙脓肿:位于骨盆直肠间隙内。

临床表现:全身感染症状明显,寒战、发热、乏力、头痛等,肛门局部炎症则不明显;可有直肠内沉重坠胀感,排尿困难。

查体:肛内指诊可在直肠壁上肛管直肠环以上触及肿块隆起,有压痛及波动感,如已化脓,则出现波动感,穿刺可抽出脓液。

(8)直肠后间隙脓肿:位于直肠后间隙内。

临床表现:患者常有直肠内重坠感,骶尾部钝痛。

查体:肛外指诊时按压尾骨与肛门之间可有深部压痛,肛内指诊可在管直肠环水平面以上直肠后壁触及肿物隆起,有压痛,如已化脓,则出现波动感,穿刺可抽出脓液感。

3.辅助检查低位脓肿:肛周彩超。

高位脓肿: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增高)、盆腔CT。

有条件的县级医院可选择肛管直肠腔内彩超、盆底三维MRI检查,能更加准确的显示盆底组织与脓肿之间的关系。

纤维肠镜检查排除结直肠疾病。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行脓肿切开引流术(ICD-9-CM-3:49.01)(四)标准住院日为7-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61肛周、直肠区脓肿疾病编码。

2.有手术适应症,无手术禁忌症。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患者同意接受手术治疗。

5.由化脓性汗腺炎、肛周毛囊炎和疖肿、骶骨前畸胎瘤溃后感染、克隆恩并发肛周脓肿、肛周子宫内膜异位症、肛门直肠肿瘤、阴茎海绵体炎、坏死性筋膜炎、结核、白血病、糖尿病、Founier综合征、外伤、异物等引起的肛门直肠周围感染的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急诊入院当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2)生化2、凝血功能、免疫组合(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3)心电图、胸部X线平片、肛周彩超、肝胆胰脾腹腔彩超。

2.有条件的县级医院可选择肛管直肠腔内彩超、盆底三维MRI检查,纤维肠镜检查排除结直肠疾病。

(七)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执行。

结肠、直肠、阑尾手术预防应用建议使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甲硝唑,或头霉素类,或头孢曲松±甲硝唑。

对头孢菌素类药过敏者,针对革兰阳性菌选用克林霉素(0.6g,q12h);针对革兰阴性菌选用氨曲南(1g,q12h)或者磷霉素(一日4~12g,分2~3次)或氨基糖苷类(阿米卡星0.2g,q12h)。

明确感染患者,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

(1)一代推荐头孢唑啉静脉注射:①成人:于术前0.5~1h肌内注射或静脉给药lg,术后每6~8h一次,每次0.5~1.0g。

②儿童:1月以上婴儿和小儿每日按体重25~50mg/kg,分3~4次给药。

③肾功能减退者的肌酐清除率大于55ml/min时,可按正常剂量给药。

肌酐清除率为35~54ml/min时,每8小时0.5g;肌酐清除率为11~34ml/min时,每12小时0.25g;肌酐清除率小于10ml/min时,每18~24小时0.25g。

所有不同程度肾功能减退者的首次剂量为0.5g;④对本药或其他头孢菌素类药过敏者,对青霉素类药有过敏性休克史者禁用;⑤使用本药前须进行皮试。

(2)二代推荐头孢呋辛钠静脉注射:①成人:1.25g/次,一日2~3次;②肾功能不全患者按照肌酐清除率制订给药方案:肌酐清除率>20ml/min者,每日3次,每次0.75~1.5g;肌酐清除率10~20ml/min患者,每次0.75g,一日2次;肌酐清除率<10ml/min患者,每次0.75g,一日1次;③对本药或其他头孢菌素类药过敏者,对青霉素类药有过敏性休克史者禁用;肝肾功能不全者、有胃肠道疾病史者慎用;④使用本药前须进行皮试。

(3)头孢曲松钠静脉滴注:①成人:1g/次,qd;②对本药或其他头孢菌素类药过敏者,对青霉素类药有过敏性休克史者禁用;肝肾功能不全者、有胃肠道疾病史者慎用。

(4)预防性用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为皮肤、黏膜切开前0.5~1小时内或麻醉开始时给药,在输注完毕后开始手术。

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超过所用药物半衰期的2倍以上,或成人出血量超过1500ml,术后应追加一次。

总预防性用药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必要时可延长至48小时。

2.在给予抗菌药物治疗之前应尽可能留取相关标本送培养,获病原菌后进行药敏试验,作为调整用药的依据。

并于手术过程中采集病变部位标本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3.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一般宜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72~96小时。

(八)手术日为入院当天。

1.麻醉方式:椎管内麻醉。

特殊情况可选用局麻或连续硬膜外麻醉,静脉麻醉,全身麻醉。

2.低位脓肿行脓肿切开引流术或Ⅰ期根治术。

高位脓肿行脓肿切开引流术或切开挂线术。

3.留取脓液标本送细菌培养和药敏,必要时脓肿壁组织标本送病理(术后半小时内中性福尔马林固定)。

(九)术后住院恢复7-21天。

1.局部麻醉患者术后即可普通饮食,半小时后可下床活动。

2.连续硬膜外麻醉或腰硬联合麻醉者,术后去枕平卧、禁食水6小时,补液治疗;术后6小时可下床活动,可进流食。

3.每天伤口换药1-2次,创面较深时,放置碘仿纱条或胶管凡士林引流条,并保持引流通畅。

4.术后用药: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局部用药(栓剂、膏剂、洗剂)、口服药和物理治疗等。

5.术后异常反应处理:(1)疼痛处理:酌情选用局部麻醉药、非甾体类抗炎药等;(2)术后尿潴留的预防及处理:理疗、针灸或导尿;(3)伤口渗血处理:纱布或气囊压迫止血、止血剂伤口冲洗或灌肠止血等。

(4)排便困难:普食基础上增加水份及膳食纤维摄入,口服软化大便药物,开塞露或磷酸钠盐灌肠液纳肛,必要时清洁灌肠;(5)创面水肿:使用局部或全身消水肿药;(6)术后继发大出血的处理:局麻下缝扎止血、电凝出血点等,出现几率低;(7)其他处理:呕吐、发热、头痛等,对症处理。

(十)出院标准。

1.生命体征平稳,无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2.肛门部创面无异常分泌物,引流通畅,无明显水肿、出血。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2.合并有心血管疾病等其他系统疾病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3.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出现严重并发症时,退出本路径。

(十二)参考费用标准:4000-6000元二、肛周脓肿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肛周、直肠区脓肿(ICD-10:K61)行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ICD-9-CM-3:49.01)。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7-21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