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室内空气环境参数测试记录(四)
室内环境(空气)检测培训
![室内环境(空气)检测培训](https://img.taocdn.com/s3/m/42b706c2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433644d.png)
(1)载气
根据所使用的检测器类型而选择
1
惰性
2
干燥
3
纯净 纯度:99.999%以上
4
检测器\载气
H2
He
N2
Ar
TCD
√
√
ECD
√
√Ar+5%CH4
FID
X
√
√√
√√
NPD
X
√
√√
√√
FPD
X
√
√√
√√
注: √表示推荐,X表示不推荐。
(2)进样器
(3)色谱柱
填充柱
01
仅用于特定的应用,如永久气体分析
GB/T 18204.26-2000《公共场所空气中甲醛测定方法》
GB/T 18204.25-2000《公共场所空气中氨测定方法》
一、检测目的、依据及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不适用于工业建筑工程、仓储性建筑工程、构筑物和有特殊净化卫生要求的房间。也不适用于民用建筑工程交付使用后,非建筑装修产生的室内环境污染控制。
按实际工作时的柱温程序重复升温,以使柱更好老化
色谱柱老化过程:卸下柱子,通载气,柱温设为比平常使用最高温度高约10℃,保证低于柱子最高使用温度,老化过夜。
色谱柱的维护
热导检测器(TCD)、电子捕获检测器(ECD)、氮磷检测器(NPD)、火焰光度检测器(FPD)、原子发射检测器(AED)、ect…
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
所选用方法的测量结果不确定度不应大于25%
方法的探测下限不应大于10Bq/m3。
五、空气中氡浓度的检测
闪烁瓶法
在仪器操作所需的光谱区域内能够发射连续辐射,有足够的辐射强度和良好的稳定性,而且辐射能量随波长的变化应尽可能小。
室内空气质量检测报告
![室内空气质量检测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eee5e04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b5.png)
室内空气质量检测报告摘要:1.引言室内空气质量是指人们在室内环境中呼吸的空气中各种有害污染物的浓度和种类。
它受到室内环境、活动方式和外界环境的影响。
室内空气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状况和居住舒适度。
为了评估楼盘的室内空气质量,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检测和分析。
2.方法我们选择了一楼和三楼的两个典型样本室进行了采样和检测。
我们使用了空气质量监测仪器,测量了室内空气中的PM2.5、二氧化碳、甲醛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的浓度。
采样时间为24小时,分别在工作日和非工作日进行。
3.检测结果根据监测结果,我们发现一楼和三楼的室内空气质量存在一些问题。
PM2.5的浓度超过了国家标准,尤其在烹饪和使用清洁剂时更为明显。
二氧化碳浓度超出了舒适范围,可能导致空气的闷热和不适感。
甲醛和TVOC的浓度也超出了国家标准,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4.结论基于以上检测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a.该楼盘的室内空气质量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尤其是PM2.5、二氧化碳、甲醛和TVOC的浓度超标。
b.高浓度的PM2.5可能与烹饪和使用清洁剂的活动有关。
建议改善通风系统,增加室内的空气流通。
c.超标的二氧化碳浓度可能与人员密集、空气流通不畅有关。
建议增加自然通风和增加室内植被。
d.甲醛和TVOC超标可能与装修材料和家具有关。
建议使用环保材料和减少有害气体挥发。
5.改进建议基于以上结论,我们给出了以下改进建议:a.室内通风:改善通风系统,增加室内空气流通。
安装抽风机和通风口,增加自然通风的机会。
b.室内装修:选择环保材料,减少甲醛和TVOC的释放。
避免使用含有甲醛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家具和装饰品。
c.室内绿化:增加室内植被,可以降低二氧化碳浓度,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d.定期检测:建议定期进行室内空气质量检测,及时了解室内空气质量的状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结论:室内空气质量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报告对楼盘的室内空气质量进行了评估,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室内气流组织测定
![室内气流组织测定](https://img.taocdn.com/s3/m/fb5d5b89cfc789eb162dc804.png)
室内气流组织测定实验指导书2008年3月实验:室内气流组织测定一、实验目的1.通过对空调房间的温度、湿度、风速的测定,检查空气处理设备的实际工作能力及空调房间的温度场、速度场的分布情况,从而进一步理解空调房间的舒适度的概念。
2.通过对空调房间的各项指标的测试,了解空调房间的送风、回风口的配置。
3.学会测量仪器工具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仪器红液温度计(0~150℃、±℃)、湿度计、QDF热球风速仪,单元式空气调节机组、玻璃钢冷却塔。
三、实验内容1.空气状态参数测定当空调系统运行基本稳定后,在室内工作区里选定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点(一般不少于5个),所选的测定点应尽可能位于气流比较稳定而且空气混合比较均匀的断面上。
测定点高度应离地面1.5~2m,离外墙不少于0.5~1m,且须远离冷热源表面和不受阳光直射。
再选取送风口和回风口的中心作为固定测点。
选定测定点后,将温度计安装在测定点位置,经3~5分钟后,待温度计读数稳定后才能读数记录。
测量湿度时,湿度计的安装方法和温度计相同,读数步骤也相同。
测定数据每隔0.5~1小时进行一次。
.风量的测定2.在稳定的空调房间内,我们可以通过对风口风速测定得到风量,进出风口的风速可直接用风速仪器测量,测量进出口风速时,风速仪要尽可能的靠近进出风口的中心位置,以减少误差。
每隔0.5~1小时测量一次。
3.室内气流组织的测定空气气流速度是指在工作区内的气流速度,一般要求普通空调房间工作区的风速不超过0.5m/s,这项测定可以选定用于测定室内空气状态的测定点位置同时进行。
四、数据处理1.湿度室内工作区的湿度可简化计算为各个测定点的湿度的算术平均值。
2.风速室内工作区的风速可简化计算为各个测定点的风速的算术平均值。
3.温度室内温度的计算:?t i?t n式中,——各测定点多次测定的温度的算术平均值;ti ——测定点数量。
n4.送风口风量的测定计算送风口风量测定的计算L=CVF——修正系数,对于送风口C=0.96~1.0;C——风口断面的平均速度;V——风口的轮廓面积。
室内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技术规范
![室内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1c034f586edb6f1aff001f7e.png)
HJ室内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Monitoring of IndoorAir Quality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目次前言 (I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2)4 布点和采样 (2)5 样品的运输与保存 (5)6 监测项目与分析方法 (5)7 监测数据处理和报告 (7)8 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9)9 监测安全 (11)附录 A (规范性附录)室内空气物理参数的测量 (13)A.1 温度 (13)A.2 相对湿度 (13)A.3 空气流速 (13)A.4 新风量 (13)附录 B (规范性附录)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方法 (16)B.1 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16)B.2 紫外荧光法 (19)附录 C (规范性附录)室内空气中二氧化氮的测定方法 (20)C.1 改进的Saltzman法 (20)C.2 化学发光法 (22)附录 D (规范性附录)室内空气中一氧化碳的测定方法 (23)D.1 非分散红外法 (23)D.2 气相色谱法 (24)D.3 电化学法 (26)附录 E (规范性附录)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测定方法 (28)E.1 非分散红外线气体分析法 (28)E.2 气相色谱法 (29)E.3 容量滴定法 (31)附录 F (规范性附录)室内空气中氨的测定方法 (33)F.1 次氯酸钠—水杨酸分光光度法 (33)F.2 离子选择电极法 (35)F.3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36)F.4 光离子化气相色谱法 (38)F.5 靛酚蓝分光度法 (39)附录G (规范性附录)室内空气中臭氧的测定方法 (42)G.1 靛蓝二磺酸的分光光度法 (42)G.2 紫外光度法 (44)G.3 化学发光法 (47)附录H (规范性附录)室内空气中甲醛的测定方法 (49)H.1 AHMT分光光度法 (49)H.2 酚试剂分光光度法 (51)H.3 气相色谱法 (53)H.4 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 (55)H.5 电化学传感器法 (57)附录I (规范性附录)室内空气中苯、甲苯、二甲苯的测定方法 (59)I.1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 (59)I.2 甲苯、二甲苯、苯乙烯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60)I.3 光离子化气相色谱法 (63)附录J (规范性附录)室内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测定方法 (67)附录K (规范性附录)室内空气中总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方法 (68)K.1 气相色谱法—热解吸/毛细管气相色谱法(1) (68)K.2 气相色谱法(2) (70)K.3 光离子化气相色谱法 (71)K.4 光离子化总量直接检测法 (74)附录L (规范性附录)室内空气中苯并[a]芘的测定方法 (76)附录M (规范性附录)室内空气中细菌总数的测定方法 (79)附录N (规范性附录)室内空气中氡的测定方法 (80)附表 1 室内空气采样及现场监测原始记录 (82)附表2样品接收记录表 (83)附表 3 质控数据统计表 (84)附表 4 标准溶液配制记录 (85)附表5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 (86)附表 6 容量法分析原始记录 (87)附表7新风量测试记录表 (88)附表8 气相色谱法分析原始记录 (89)附表9室内空气中菌落总数检测原始记录 (90)附表10 分析结果报告单 (91)附表11监测报告 (92)附表12 现场监测(采样)仪器使用记录表 (96)前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一条“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建立监测制度、制订监测规范”的要求,制定本技术规范。
空调室内空气环境参数测试记录(2)
![空调室内空气环境参数测试记录(2)](https://img.taocdn.com/s3/m/7385772a227916888486d78a.png)
1W1W2W3W4W5
S1S2S3S4S5Z1Z2Z3Z4Z5p1p2p3p4p5v1v2v3v4v5W6W7W8W9W10
S6S7S8S9S10Z6Z7Z8Z9Z10p6p7p8p9p10v6v7v8v9v10空调室内空气环境参数测试记录(二)
(温度、湿度、噪声、正负压、气流速度、新风量等的实测记录)
GD-C4-6430/2测试过程
中每隔半
小时记
录 一次的
记 录时间(温度(℃)相对湿度(%)室内噪声[dB(A)]正负压(Pa,数值前 冠“+”或“-”:室内气流速度(m/s)室内新风 量实测值 或实测后 计算值h·p)室内气 流组织 及其他 设计要 求的检 测情况 及结果 /备注测点代号及其实测值各测 点的 算术 平均 值测点代号及其实测值各测 点的 算术 平均 值测点代号及其实测值各测 点中 最大 偏差 值测点代号及其实测值各测 点中 最大 偏差 值测点代号及其实测值各测 点的 算术 平均 值采用的计算方法(公式)及计算结果说明:。
空气净化空调系统验证方案(AHU-1)
![空气净化空调系统验证方案(AHU-1)](https://img.taocdn.com/s3/m/c6349c48551810a6f52486d8.png)
文件编号:XXXXX-GSS-002-01-2.3-Z 再验证文件项目名称:AHU-1净化空调系统再验证方案方案会签与批准再验证小组名单目录一、引言 (5)1、概述 (5)1.1主体设备基本情况 (5)1.2工艺系统流程图如下: (5)2、再验证目的 (6)3、验证范围 (6)4、计划及进度 (6)5、责任 (6)5.1再验证小组 (6)5.2 生产技术部 (6)5.3质保部 (7)5.4维修小组 (7)二、验证内容 (7)1、仪器、仪表的校验 (7)2、清洁 (7)2.1目的 (7)2.2清洁检查内容 (8)2.3清洁检查记录 (8)3、运行确认 (8)3.1目的: (8)3.2空调设备单机运行测试: (9)3.3空调机组联机运行调试: (10)3.4空气平衡测试: (11)3.5运行确认结论 (12)4、性能确认(洁净度测定) (12)4.1洁净室内悬浮粒子(尘埃粒子)的测定 (12)4.2微生物测定 (12)4.3异常情况处理 (14)4.4性能确认结论: (15)5、再验证周期 (15)6、再验证结果评定及结论: (15)三、附件 (15)一、引言1、概述公司主体制剂厂房固体制剂车间洁净区域的空气净化空调系统由送风空调机组、防火调节阀、多页调节阀、风管、高效送风口、中效过滤排风机组等组成。
1.1主体设备基本情况设备编号:TZHYY-EE-01设备名称:空气净化空调系统型号:AHU-1出产日期:XXX年XX月开始使用日期:XXX年XX月安装地点:主体制制车间设备机房1.2工艺系统流程图如下:2、再验证目的2.1确定设备的技术指标、型号和设计规范要求。
2.2确认空气净化空调系统各连动设备能够在工艺规定的偏差范围内稳定运行,为生产提供质量合格的洁净区域。
3、验证范围适用于主体制剂车间空气净化空调系统的再验证,包括运行确认和性能确认。
4、计划及进度再验证小组提出完整的再验证计划,经再验证管理小组批准后实施,整个再验证活动分二个阶段完成。
空调室内空气环境参数测试记录
![空调室内空气环境参数测试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40ed3e91eff9aef8951e0674.png)
P5
V1
V2
V3
V4
V5
W6
W7
W8
W9
W10
S6
S7
S8
S9
S10
Z6
Z7
Z8
Z9
Z10
P6
P7
P8
P9
P10
V6
V7
V8
V9
V10
2013/09/25
/08/30
32
31
31
30
30
30
80
80
75
78
72
75
40
40
40
40
40
40
15
15
15
15
15
15
0.5
0.5
0.5
0.5
0.5
0.5
70
69
70
40
40
40
40
40
40
15
15
15
15
15
15
0.5
0.5
0.5
0.5
0.5
0.5
28
28
29
28
28
71
70
68
70
72
40
40
40
40
40
15
15
15
15
15
0.5
0.5
0.5
0.5
0.5
2013/09/25
/09/30
28
27
27
28
29
28
63
67
65
65
66
空调室内空气环境参数测试记录(6)
![空调室内空气环境参数测试记录(6)](https://img.taocdn.com/s3/m/9ea26904ee06eff9aef80792.png)
01
空调室内空气环境参数测试记录(六)
(室内空气洁净度实测记录Ⅱ)
GD-C4-6430/6实际 采样 时间 (min)设计(或 规范)要 求的最少 采样量
(L)实际 采样 量(L)实测被考虑尘埃粒径的 实际 采样 时间 (min)设计(或 规范)要 求的最少 采样量(L)实际 采样 量(L)实测被考虑尘粒粒径的 实际 采样 时间 (min)设计(或 规范)要 求的最少 采样量(L)
实际 采样 量(L)实测被考虑尘埃粒径的 实际 采样 时间 (min)设计(或 规范)要 求的最少 采样量(L)实际 采样 时间 (min)设计(或 规范)要 求的最少 采样量(L)
实际 采样 量(L)实际 采样 时间 (min)设计(或 规范)要 求的最少 采样量
(L)实际 采样 量(L)实测被考虑尘埃粒径的 实测被考虑尘埃粒径的 实际 采样 量(L)实测被考虑尘埃粒径的 实际 采样 时间 (min)设计(或 规范)要 求的最少 采样量(L)实际 采样 时间 (min)设计(或 规范)要 求的最少 采样量(L)
实际 采样 量(L)实际 采样 时间 (min)设计(或 规范)要 求的最少 采样量
(L)实际 采样 量(L)实测被考虑尘埃粒径的 实测被考虑尘埃粒径的 实际 采样 量(L)实测被考虑尘埃粒径的 实际 采样 时间 (min)设计(或 规范)要 求的最少 采样量
(L)
实际 采样 量(L)实测被考虑尘埃粒径的 实际 采样 时间 (min)设计(或 规范)要 求的最少 采样量(L)实际 采样 量(L)实测被考虑尘埃粒径的 实际 采样 时间 (min)设计(或 规范)要 求的最少 采样量(L)实际 采样 量(L)实测被考虑尘埃粒径的 备注:。
空调设备参数测量
![空调设备参数测量](https://img.taocdn.com/s3/m/bee0fb6ca98271fe910ef9ea.png)
建筑环境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暖通与热能实验室空调设备参数测量一、实验目的空气调节的主要任务是创造并保持室内的温度、湿度及空气流动速度等参数。
本实验的目的在于掌握测量空气温度、湿度及气流速度的方法及仪表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内容与方法(一)空气温度的测定用于测量室内外空气温度的仪表种类有:玻璃液体温度计、双金属温度计、热电偶温度计和电阻温度计等。
室内空气温度通常在离地面1.5米的高度上房间的中间位置处进行测定,并将温度读数记录下来。
在风道内测量风速的方法把风道截面积分为几个小于0.05m 2的面积,对每个小截面进行测量并进行数据处理,也可采用取样法。
使用玻璃液体温度计测量温度时,应注意下列各点:1. 读数时应用手持温度计的上端,使眼睛、刻度线和液面力求处在同一水平面上。
2. 人体稍许离开温度计,不得用手去接触温度计的温包,不要对着它呼吸。
3. 温度计放在测定地点需待液柱处于稳定后(一般需3~5分钟),方能进行读数,读数时要尽量快,先读小数,后读整数。
4. 温度计不要放在受强烈辐射的地点进行测定,应采取遮挡措施。
(二)空气相对湿度的测定测量空气相对的方法有:普通干湿球温度计,通风干湿球温度计及毛发湿度计等。
1. 普通干湿球温度计它是由两支完全相同的玻璃液体温度计组成,一支温包上什末也没有叫干球温度计,另一支温包上包有潮湿的纱布,纱布的下端在盛蒸馏水的小瓶里叫湿球温度计。
空气的相对湿度可按下式求得: φ=bP P q q ⋅×100%=bq s b q P Bt -t A -⋅⋅')(P ×100%式中:P q ——被测空气中水蒸汽分压力,N/m 2;P q •b ——被测空气干球温度下的饱和水蒸汽分压力,N/m 2; P q ′•b ——湿纱布表面饱和空气层水蒸汽分压力;即:湿球温度下空气的饱和蒸汽分压力,N/m 2;t ——干球温度,℃;B ——实际的大气压力,N/m 2;t s ——湿球温度,℃;A ——干湿球温度计的系数,与温度计的系数,与温度计构造和湿球周围空气流速有关;即: A=0.00001(65+6.75V)若V 在2.3~2.5m/s 时,A=0.000653; V ——空气流过湿球表面的流速,m/s 。
室内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技术规范
![室内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c88c869e16fc700aba68fc56.png)
室内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技术规范HJ室内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Monitoring of IndoorAir Quality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目次前言 (I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2)4 布点和采样 (2)5 样品的运输与保存 (5)6 监测项目与分析方法 (5)7 监测数据处理和报告 (7)8 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9)9 监测安全 (11)附录 A (规范性附录)室内空气物理参数的测量 (13)A.1 温度 (13)A.2 相对湿度 (13)A.3 空气流速 (13)A.4 新风量 (13)附录 B (规范性附录)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方法 (16)B.1 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16)B.2 紫外荧光法 (19)附录 C (规范性附录)室内空气中二氧化氮的测定方法 (20)C.1 改进的Saltzman法 (20)C.2 化学发光法 (22)附录 D (规范性附录)室内空气中一氧化碳的测定方法 (23)D.1 非分散红外法 (23)D.2 气相色谱法 (24)D.3 电化学法 (26)附录 E (规范性附录)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测定方法 (28)E.1 非分散红外线气体分析法 (28)E.2 气相色谱法 (29)E.3 容量滴定法 (31)附录 F (规范性附录)室内空气中氨的测定方法 (33)F.1 次氯酸钠—水杨酸分光光度法 (33)F.2 离子选择电极法 (35)F.3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36)F.4 光离子化气相色谱法 (38)F.5 靛酚蓝分光度法 (39)附录G (规范性附录)室内空气中臭氧的测定方法 (42)G.1 靛蓝二磺酸的分光光度法 (42)G.2 紫外光度法 (44)G.3 化学发光法 (47)附录H (规范性附录)室内空气中甲醛的测定方法 (49)H.1 AHMT分光光度法 (49)H.2 酚试剂分光光度法 (51)H.3 气相色谱法 (53)H.4 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 (55)H.5 电化学传感器法 (57)附录I (规范性附录)室内空气中苯、甲苯、二甲苯的测定方法 (59)I.1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 (59)I.2 甲苯、二甲苯、苯乙烯的测定——气相色谱法60 I.3 光离子化气相色谱法 (63)附录J (规范性附录)室内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测定方法 (67)附录K (规范性附录)室内空气中总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方法 (68)K.1 气相色谱法—热解吸/毛细管气相色谱法(1) 68 K.2 气相色谱法(2) (70)K.3 光离子化气相色谱法 (71)K.4 光离子化总量直接检测法 (74)附录L (规范性附录)室内空气中苯并[a]芘的测定方法 (76)附录M (规范性附录)室内空气中细菌总数的测定方法 (79)附录N (规范性附录)室内空气中氡的测定方法 (80)附表1室内空气采样及现场监测原始记录……………………………………………………………8 2 附表2样品接收记录表…………………………………………………………........................8 3 附表3质控数据统计表..........................................................................................8 4 附表4标准溶液配制记录.......................................................................................8 5 附表5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8 6 附表6容量法分析原始记录 (87)附表7新风量测试记录表 (88)附表8气相色谱法分析原始记录 (89)附表9室内空气中菌落总数检测原始记录 (90)附表10分析结果报告单…………………………………………………………………………………9 1 附表11监测报告…………………………………………………………………………………………9 2附表12 现场监测(采样)仪器使用记录表 (96)前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一条“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建立监测制度、制订监测规范”的要求,制定本技术规范。
室内相对湿度—时间变化曲线图
![室内相对湿度—时间变化曲线图](https://img.taocdn.com/s3/m/291c7efdad02de80d5d84006.png)
达)
时 时 +分相对 湿度分平均 值(%)
,-
平 均 相 对 湿 度 (% )
记 录 时 间 (h)
空调室内相对湿度—时间变化曲线
(
年 月 日 时 分至
年 月 日 时 分,共 h)
注:1.按本《记录(二)》中的各记录时间及其平均相对湿度值,在本表中精确描绘出室内相对湿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 。
2.本表中纵、横座标的分格单位按设计(或规范)及测试的具体要求由编制者自定,并将数值清晰、准确地标注在纵 、横座标上。
空调室内空气/环境参数测试记录(四)
(室内相对湿度—时间变化曲线图)
单位(子单位)工程名称
所属子分部(系统)工程名称 /分项(子系统)工程名称
相关的施工部位
(层、区、段、房、室)
记录时间 段内相关
的统计
相对湿度最高值 (%)
对应的记录时间
年月日
相对湿度最低值 (%)
对应的记录时间
年月日
室温相对于平均值的最大波动值(℃,数值前冠以“+”、“-”号表
空调系统综合能效室内空气参数测试记录
![空调系统综合能效室内空气参数测试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e0404e7ba26925c52dc5bf03.png)
47 ≤50
47 ≤50
46 ≤50
47 ≤≤50
1.5 47 ≤50
1.4 室外温度(℃)
1.7
1.7 47 ≤50 31.5 室外相对湿度(%) 59.6
建设单位测试结论 建设单位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 参加单位(人员) 安装单位 设计单位 监理单 位 年 月 日
施工执行标准名称及编 号 测试项目 室内温度 相对湿度 (℃) (%) 测试部位 1 (房间) 平均 设计 平均 设计 5
4 设计 实测 设计 实测 设计 实测 设计 8 46 ≤50
D4-1F 40- 2.5 2.4 2.6 2.5 23.7 ≤26 61.8 2.7 (1-3/G-H) -65 2.8 2.6 2.5 2.8 D4-1F 40- 2.6 2.4 2.8 2.5 23.8 ≤26 59.1 2.5 (3-6/G-H) -65 2.8 2.2 2.3 2.1 D4-1F 40- 2.1 2 2.2 2.1 23.7 ≤26 57.0 2.2 (6-8/G-H) -65 2.1 2.3 23 2.2 D4-1F 40- 2.6 2.8 2.4 2.5 22.7 ≤26 59.4 2.5 (1-3/C-F) -65 2.8 2.5 2 2.6 D4-1F 40- 2.4 2.8 2.2 2.1 23.3 ≤26 56.3 2.5 (3-6/C-F) -65 2.2 2.3 2.5 2.6 D4-1F 40- 2.1 2 2.3 2.2 23.0 ≤26 53.1 2.3 (6-8/C-F) -65 2.3 2.5 1.9 2.3 D4-1F 40- 2.1 2.3 2 1.6 22.2 ≤26 56.5 2.2 (1-3/A-B) -65 2.2 2.1 2.3 2.3 D4-1F 40- 2.3 2.2 2.3 2.1 22.1 ≤26 56.4 2.3 (3-6/A-B) -65 1.9 2.5 2.2 2.3 D4-1F 40- 2.2 2.1 2.4 1.9 23.0 ≤26 56.3 2.4 (6-8/A-B) -65 2.3 2.5 2 2.1 D4-1F 40- 1.4 23.5 ≤26 60.5 (2-3/F-G) -65 D4-1F 40- 1.5 23.7 ≤26 56.1 (6-7/F-G) -65 测试日期 测试人员 2011年06月23日 1.4 1.6
空调室内空气环境参数测试记录(二)
![空调室内空气环境参数测试记录(二)](https://img.taocdn.com/s3/m/be83a77728ea81c758f578ac.png)
点中
点
P1 P2 P3 P4 P5 最大 V1 V2 V3 V4 V5 的
偏差
算
P6 P7 P8 P9 P10 值 V6 V7 V8 V9 V10 术 平
室内新风 量实测值 或实测后
计算值
h·p)
室内气 流组织 及其他 设计要 求的检 测情况 及结果 /备注
采用的计算方法(公式)及计算结果说明: XX-C4-6430/1
平均
算
W6 W7 W8 W9 W10 值 S6 S7 S8 S9 S10 ຫໍສະໝຸດ 平室内噪声[dB(A)]
各 测点代号及其实测值 测
点
Z1 Z2 Z3 Z4 Z5 中 最
Z6 Z7 Z8 Z9 Z10 大 偏
正负压(Pa,数值前冠 “+”或“-”):
室内气流速度(m/s) 各
测点代号及其实测值 各测 测点代号及其实测值 测
空调室内空气环境参数测试记录(续一)
(温度、湿度、噪声、正负压、气流速度、新风量等的实测记录)
XX-C4-6430/1 0 0 1
测试过 程
中每隔 半
小时记 录
一次的 记
温度(℃)
相对湿度(%)
各
测点代号及其实测值 各测 测点代号及其实测值 测
点的
点
W1 W2 W3 W4 W5 算术 S1 S2 S3 S4 S5 的
暖通空调实验报告
![暖通空调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f7f0fb43169a4517723a3ba.png)
风管实接实验报告20
三、实验总结
实验总结-——25
实验总结-——27
实验总结-——29
实验总结-——31
实验总结-——33
实验总结-——35
概述
前两次实验:测试集中送风空调器,风机盘管性能试验均采用空气焓差法作为试验的测试方法,即先通过测量送、回风口的干湿球温度和送风量,然后由焓湿图确定送风和回风的空气焓值,最后根据 计算出空调器及风机盘管的制冷量。第三次实验根据前两次的风量测试结果,结合室内风速设计要求,设计风管尺寸并进行实接。
三、试验内容及要求
3.1试验内容
在机组运行稳定后进行测试,测试内容见表1。
表1测试内容
序号
试验名称
备注
1
室外干湿球温度
DHM2通风干湿表
2
室内干湿球温度
热电偶+温度巡检仪
3
室内送、回风口干湿球温度
热电偶+温度巡检仪
4
室内送风口风量
风量罩
5
室内回风口风量
三杯风速仪
3.2测试要求
1、室外测点距离地面1.5m,橘梨围护结构1m以上。用DHM2通风干湿表,上紧发条,4min后开始读数。
16.2
12.7
28.2
15.1
4
18.2
14.2
27.6
14.8
5
17.3
14.3
27.5
15.1
6
17.0
14.2
28.1
15.1
平均
16.61
13.46
27.8
14.98
表三室内干球温度记录表
室内温度(℃)
测点3
测点4
室内空调空气参数测试记录(模板) (2)
![室内空调空气参数测试记录(模板) (2)](https://img.taocdn.com/s3/m/ba2d5f48453610661ed9f473.png)
单位(子单位)工程名称
工程1
子分部(系统)工程名称
空调风系统
安装单位
项目经理(负责人)
×××
施工执行标准名称及编 号
测试部位| 目
测试项
1
5
室内温度 (℃)
234
1
平均 设计
678
5
相对湿度 (%) 234
平均 设计 678
噪声[dB(A)]
实测
设计
二层 三层 四层
25 25 26 26 28
26
25± 2
56 58
54
57
54
56
55± 5
49
50
27 25 26 26 24
26
25± 2
53 59
57
55
57
56
55± 5
49
50
26 26 25 25 25
25
25± 2
56 56
54
5653555 Nhomakorabea± 549
50
测试日期
年 月 日 室外温度(℃) 专业工长(施工员)
32
室外相对湿度(%)
×××
测试人员
75 ×××
安装单位检查结果
经测试,室内温度、相对湿度、噪声均在允许波动范围内,符合要求。
项目专业质量检查员:
×××
年月日
监理(建设)单位 检查意见
符合要求。
专业监理工程师 (建设单位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
×××
年月日
空调室内空气环境参数测试记录(五)
![空调室内空气环境参数测试记录(五)](https://img.taocdn.com/s3/m/54eab263804d2b160b4ec0fb.png)
实际 设计(或
实测被考虑尘埃粒径
采样 规范)要 实际 的平均粒子浓度(PC/
时间 求的最少 采样
(min 采样量 量(L)
)
(L)
(实 采 时mi际 样 间n) 采设 规 求样计 范 的量( ) 最(或 要 少L) 量实 采(际 样L) 实测被考虑尘埃粒径的
(实 采 时mi际 样 间n) 设 规 求采计 范 的(样L( ) 最)量或 要 少 量实 采(际 样L) 实测被考虑尘埃粒径的平
实际 设计(或
实测被考虑尘埃粒径
采样 规范)要 实际 的平均粒子浓度(PC/
时间 求的最少 采样
(min 采样量 量(L)
)
(L)
备注: 算结果值详本表所列。
(实 采 时mi际 样 间n) 采设 规 求样计 范 的量( ) 最(或 要 少L) 量实 采(际 样L) 实测被考虑尘埃粒径的
。
实际 设计(或
实测被考虑尘埃粒径
采样 规范)要 实际 的平均粒子浓度(PC/
时间 求的最少 采样
(min 采样量 量(L)
)
(L)
(实 采 时mi际 样 间n) 采设 规 求样计 范 的量( ) 最(或 要 少L) 量实 采(际 样L) 实测被考虑尘埃粒径的
(实 采 时mi际 样 间n) 设 规 求采计 范 的(样L( ) 最)量或 要 少 量实 采(际 样L) 实测被考虑尘埃粒径的平
(实 采 时mi际 样 间n) 设 规 求采计 范 的样( ) 最量或 要 少 量实 采(际 样L) 实测被考虑尘埃粒径的平 (L)
空调室内空气环境参数测试记录(五)
(室内空气洁净度实测记录Ⅰ)
01Biblioteka 设计要求洁 净度等级测试 状态
空调系统测试
![空调系统测试](https://img.taocdn.com/s3/m/32a912f8cfc789eb162dc879.png)
一、中央空调系统测试常用仪表 (1)温度测定仪表。温度测定常用仪表有:棒式度计、热电 偶温度计、双金属温度计、电阻温度计等: (2)湿度测定仪表。湿度测定常用仪表有:普通干湿球温度 计、通风干湿球温度计、毛发湿度计、湿敏电阻湿度计等。
空调系统测试
(3)压力测定仪表。压力测定常用仪表有:U形管液柱式压力 计、倾斜调系统测试
一、风管漏风量、风量测试
• 空调送风量调整的方法
• 在实际调整中,常用的方法有流量等比分配法、基准风口调整法和逐 段分支调整法。
• 1.流量等比分配法一般从最远房间的送风支管开始,逐步调到风机。 • 调整步骤是: (1)首先调整最远管段l和2的风量, 使两支管的实测风量比值与设计 风量比值相等。
(2)用同样的方法测定和调整其 他文管的风量,使其实测风量比值 与设计风量比值相等。
(3)调整系统的总风量至设计风量。
空调系统测试
一、风管漏风量、风量测试
• 基准风口调整法 • 基准风口调整法一般是在系统风量调整前先对全部风口
风量进行初测,计算出各风口的初测风量与设计风量的比 值,将比值最小的风口作为基准风口,并由此风口开始进 行调整。
项目,应有建设单位根据工程性质、工艺和设计的要求进 行确定。
空调系统测试
• 空调系统综合效能试验可包括下列项目:
风量、送回风口空气状态参数的测定与调整; 空气调节机组性能参数的测定与调整; 室内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的测定与调整; 对气流有特殊要求的空调区域做气流速度测定; 室内噪声的测定;
空调系统测试
四、室内气流组织、温度和相对湿度的测试与调整
• (二)气流流形和速度分布的调节
空调系统测试
四、室内气流组织、温度和相对湿度的测试与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