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室内空气环境参数测试记录(七)

合集下载

净化空调系统测试记录

净化空调系统测试记录

净化空调系统测试记录测试记录:净化空调系统测试目的:测试净化空调系统的效果和性能。

测试设备:净化空调系统、测试仪器、测湿仪、控温仪、浊度计测试时间:2024年5月1日-2024年5月5日测试内容:1.初始测试1.1测试净化空调系统的启动和停止功能。

-启动功能:将净化空调系统开关打开,系统顺利启动。

-停止功能:将净化空调系统开关关闭,系统顺利停止。

1.2测试净化空调系统的温度控制功能。

-设定温度为25°C,系统运行后,使用控温仪检测室内温度,稳定在25±1°C之间。

1.3测试净化空调系统的湿度控制功能。

-设定湿度为50%,系统运行后,使用测湿仪检测室内湿度,稳定在50±5%RH之间。

1.4测试净化空调系统对空气浊度的控制能力。

-使用浊度计检测室内空气浊度,在净化空调系统运行后,空气浊度明显下降。

2.运行效果测试2.1测试净化空调系统对PM2.5颗粒的净化效果。

-测量室内的PM2.5颗粒浓度,记录初始值。

-启动净化空调系统,设定为自动调节模式,记录系统运行20分钟后的PM2.5浓度。

-比较室内PM2.5浓度的变化,评估净化空调系统对PM2.5颗粒的净化效果。

2.2测试净化空调系统对VOCs的净化效果。

-测量室内的VOCs浓度,记录初始值。

-启动净化空调系统,设定为自动调节模式,记录系统运行20分钟后的VOCs浓度。

-比较室内VOCs浓度的变化,评估净化空调系统对VOCs的净化效果。

2.3测试净化空调系统对细菌和病毒的净化效果。

-使用分生器产生细菌和病毒模拟物质,测量室内的细菌和病毒浓度,记录初始值。

-启动净化空调系统,设定为自动调节模式,记录系统运行20分钟后的细菌和病毒浓度。

-比较室内细菌和病毒浓度的变化,评估净化空调系统对细菌和病毒的净化效果。

3.性能测试3.1测试净化空调系统的能耗。

-使用电能测试仪测量净化空调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的能耗情况。

3.2测试净化空调系统的噪音水平。

109 空调室内空气环境参数测试记录(二)(温度、湿度、噪声、正负压、气流速度、新风量等的实测记录) GD30102

109 空调室内空气环境参数测试记录(二)(温度、湿度、噪声、正负压、气流速度、新风量等的实测记录) GD30102
空调室内空气/环境参数测试记录(二)
(温度、湿度、噪声、正负压、气流速度、新风量等的实测记录)
GD3010275-2 0
单位(子单位)工程名称 2
所属子分部(系统)工程名称/ 分项(子系统)工程名称
测试过程
温度(℃)
中每隔半
小时记录 测点代号及其实测值
一次的记
录时间 W1 W2 W3 W4 W5

相关的施工部位(层、区、段3;”或“一”):
室内气流速度(m/s)
室内新 室内气 风 流组织
各 测
测点代号及其实测值
点 中 P1 P2 P3 P4 P5
最 大 P6 P7 P8 P9 P10
各测 测点代号及其实测值 点中 最大 V1 V2 V3 V4 V5 偏差
值 V6 V7 V8 V9 V10
各 量实测 及其他 测 值 设计要 点 或实测 求的检 的 后 测情况 算 计算值( 及结果 术 列出实 /备注

平 测
1
室内气 流组织 及其他 设计要 求的检 测情况 及结果 /备注
(年/月/
日/时分) W6 W7 W8 W9 W10
相对湿度(%)
各 测
测点代号及其实测值
点 的 S1 S2 S3 S4 S5
算 术 S6 S7 S8 S9 S10

室内噪声[dB(A)]
各 测
测点代号及其实测值
点 的 Z1 Z2 Z3 Z4 Z5
算 术 Z6 Z7 Z8 Z9 Z10

109 空调室内空气环境参数测试记录(二)(温度、湿度、噪声、正负压、气流速度、新风量等的实测记录)

109 空调室内空气环境参数测试记录(二)(温度、湿度、噪声、正负压、气流速度、新风量等的实测记录)

所属子分部(系统)工程名称/ 分项(子系统)工程名称 温度(℃) 测试过程 中每隔半 小时记录 测点代号及其实测值 一次的记 录时间 W1 W2 W3 W4 W5 (年/月/ 日/时分) W6 W7 求的检 测情况 及结果 /备注
空调室内空气/环境参数测试记录(二)
(温度、湿度、噪声、正负压、气流速度、新风量等的实测记录)
GD3010275-2 0 单位(子单位)工程名称 2 相关的施工部位(层、区、段、房、室) 室内新 室内气 风 流组织 各 各 各 各 量实测 及其他 测点代号及其实测值 测点代号及其实测值 测点代号及其实测值 各测 测点代号及其实测值 测 测 测 测 值 设计要 点中 点 点 点 点 或实测 求的检 S1 S2 S3 S4 S5 Z1 Z2 Z3 Z4 Z5 P1 P2 P3 P4 P5 最大 V1 V2 V3 V4 V5 的 的 中 的 后 测情况 偏差 算 算 最 算 计算值( 及结果 值 V6 V7 V8 V9 V10 术 S6 S7 S8 S9 S10 术 Z6 Z7 Z8 Z9 Z10 大 P6 P7 P8 P9 P10 术 列出实 /备注 平 平 偏 平 相对湿度(%) 室内噪声[dB(A)] 室内气流速度(m/s) 正负压(Pa,数值前冠 “+”或“一”):

室内空气质量检测报告

室内空气质量检测报告

室内空气质量检测报告摘要:1.引言室内空气质量是指人们在室内环境中呼吸的空气中各种有害污染物的浓度和种类。

它受到室内环境、活动方式和外界环境的影响。

室内空气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状况和居住舒适度。

为了评估楼盘的室内空气质量,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检测和分析。

2.方法我们选择了一楼和三楼的两个典型样本室进行了采样和检测。

我们使用了空气质量监测仪器,测量了室内空气中的PM2.5、二氧化碳、甲醛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的浓度。

采样时间为24小时,分别在工作日和非工作日进行。

3.检测结果根据监测结果,我们发现一楼和三楼的室内空气质量存在一些问题。

PM2.5的浓度超过了国家标准,尤其在烹饪和使用清洁剂时更为明显。

二氧化碳浓度超出了舒适范围,可能导致空气的闷热和不适感。

甲醛和TVOC的浓度也超出了国家标准,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4.结论基于以上检测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a.该楼盘的室内空气质量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尤其是PM2.5、二氧化碳、甲醛和TVOC的浓度超标。

b.高浓度的PM2.5可能与烹饪和使用清洁剂的活动有关。

建议改善通风系统,增加室内的空气流通。

c.超标的二氧化碳浓度可能与人员密集、空气流通不畅有关。

建议增加自然通风和增加室内植被。

d.甲醛和TVOC超标可能与装修材料和家具有关。

建议使用环保材料和减少有害气体挥发。

5.改进建议基于以上结论,我们给出了以下改进建议:a.室内通风:改善通风系统,增加室内空气流通。

安装抽风机和通风口,增加自然通风的机会。

b.室内装修:选择环保材料,减少甲醛和TVOC的释放。

避免使用含有甲醛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家具和装饰品。

c.室内绿化:增加室内植被,可以降低二氧化碳浓度,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d.定期检测:建议定期进行室内空气质量检测,及时了解室内空气质量的状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结论:室内空气质量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报告对楼盘的室内空气质量进行了评估,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室内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技术规范表(HJ-T 167-2004)

室内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技术规范表(HJ-T 167-2004)

项目名称
日 期
精 密 度 控 制
审核:
H J / T1 6 7 附表 4 ( 资料性附录) 标准溶液配制记录
试剂名称 规格
2 0 0 4
使用天平型号
编号
试剂初重 W g ) 称量瓶 + 1 ( 称量瓶 + 试剂终重 W g ) 2 ( 试剂净重 W W g ) 2- 1 ( 溶剂种类 定容体积 ( m l )
浓度 /
3 ( m g / m )
峰高 ( 峰面积) H 1 H 2 H 3



监测人员:
质控人员:
审核: 9 1
H J / T1 6 7
2 0 0 4 附表 9 ( 资料性附录) 室内空气中细菌总数检测原始记录
采样地点: 样品编号 采样体积 细菌计数 / ( c f u / 皿)
检测时间: 细菌总数 /
2 0 0 4
相对 偏差
质控样编号 质 控 样
浓度范围 V m l 始/
滴 定 记 录 V m l 终/ V m l 耗/
计 算 结 果
计算公式 使用标准溶液浓度 分析: 复核 ( 质控) : 审核: 8 9
H J / T1 6 7
2 0 0 4 附表 7 ( 资料性附录) 新风量测试记录表
9 5
H J / T1 6 7
2 0 0 4 续附表 1 1( 资料性附录) 检 测 报 告
×××× 检字 [ 2 0 0× ] ×× — ××× 号 被检测方
共 页 第 页
检测方
检测地点
检测日期
检测项目
检测仪器
( 填写所使用的主要仪器)
检测依据
( 填写具体的测试方法)
评价依据
( 填写执行的标准)

空调室内空气环境参数测试记录(2)

空调室内空气环境参数测试记录(2)

1W1W2W3W4W5
S1S2S3S4S5Z1Z2Z3Z4Z5p1p2p3p4p5v1v2v3v4v5W6W7W8W9W10
S6S7S8S9S10Z6Z7Z8Z9Z10p6p7p8p9p10v6v7v8v9v10空调室内空气环境参数测试记录(二)
(温度、湿度、噪声、正负压、气流速度、新风量等的实测记录)
GD-C4-6430/2测试过程
中每隔半
小时记
录 一次的
记 录时间(温度(℃)相对湿度(%)室内噪声[dB(A)]正负压(Pa,数值前 冠“+”或“-”:室内气流速度(m/s)室内新风 量实测值 或实测后 计算值h·p)室内气 流组织 及其他 设计要 求的检 测情况 及结果 /备注测点代号及其实测值各测 点的 算术 平均 值测点代号及其实测值各测 点的 算术 平均 值测点代号及其实测值各测 点中 最大 偏差 值测点代号及其实测值各测 点中 最大 偏差 值测点代号及其实测值各测 点的 算术 平均 值采用的计算方法(公式)及计算结果说明:。

空调室内空气环境参数测试记录

空调室内空气环境参数测试记录
P4
P5
V1
V2
V3
V4
V5
W6
W7
W8
W9
W10
S6
S7
S8
S9
S10
Z6
Z7
Z8
Z9
Z10
P6
P7
P8
P9
P10
V6
V7
V8
V9
V10
2013/09/25
/08/30
32
31
31
30
30
30
80
80
75
78
72
75
40
40
40
40
40
40
15
15
15
15
15
15
0.5
0.5
0.5
0.5
0.5
0.5
70
69
70
40
40
40
40
40
40
15
15
15
15
15
15
0.5
0.5
0.5
0.5
0.5
0.5
28
28
29
28
28
71
70
68
70
72
40
40
40
40
40
15
15
15
15
15
0.5
0.5
0.5
0.5
0.5
2013/09/25
/09/30
28
27
27
28
29
28
63
67
65
65
66

空调室内空气环境参数测试记录(6)

空调室内空气环境参数测试记录(6)

01
空调室内空气环境参数测试记录(六)
(室内空气洁净度实测记录Ⅱ)
GD-C4-6430/6实际 采样 时间 (min)设计(或 规范)要 求的最少 采样量
(L)实际 采样 量(L)实测被考虑尘埃粒径的 实际 采样 时间 (min)设计(或 规范)要 求的最少 采样量(L)实际 采样 量(L)实测被考虑尘粒粒径的 实际 采样 时间 (min)设计(或 规范)要 求的最少 采样量(L)
实际 采样 量(L)实测被考虑尘埃粒径的 实际 采样 时间 (min)设计(或 规范)要 求的最少 采样量(L)实际 采样 时间 (min)设计(或 规范)要 求的最少 采样量(L)
实际 采样 量(L)实际 采样 时间 (min)设计(或 规范)要 求的最少 采样量
(L)实际 采样 量(L)实测被考虑尘埃粒径的 实测被考虑尘埃粒径的 实际 采样 量(L)实测被考虑尘埃粒径的 实际 采样 时间 (min)设计(或 规范)要 求的最少 采样量(L)实际 采样 时间 (min)设计(或 规范)要 求的最少 采样量(L)
实际 采样 量(L)实际 采样 时间 (min)设计(或 规范)要 求的最少 采样量
(L)实际 采样 量(L)实测被考虑尘埃粒径的 实测被考虑尘埃粒径的 实际 采样 量(L)实测被考虑尘埃粒径的 实际 采样 时间 (min)设计(或 规范)要 求的最少 采样量
(L)
实际 采样 量(L)实测被考虑尘埃粒径的 实际 采样 时间 (min)设计(或 规范)要 求的最少 采样量(L)实际 采样 量(L)实测被考虑尘埃粒径的 实际 采样 时间 (min)设计(或 规范)要 求的最少 采样量(L)实际 采样 量(L)实测被考虑尘埃粒径的 备注:。

CJCY-NT18-空调房间空调效果检测标准及记录

CJCY-NT18-空调房间空调效果检测标准及记录
在室内空调控制器的不同档次进行检测。
三、检测
温度检测:在空调房间距离墙壁、设备或人员及空调出风口0.6米的水平距离,每间隔1米为一个测点,在1.5±0.3米的高度范围内,悬挂干湿球温度计,在温度稳定的状态下,每间隔一小时记录一次,连续记录两天,然后进行计算对比。
风速检测:在上述同等条件下,用风速仪检测风速,按其风速仪的使用说明书查出风点风速。
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空气含量、粉尘含量的检测,一般由环境检测部门进行专业检测,必要时进行(m/s)
室外粉尘含量
室内温度(℃)
室内相对湿度(%)
室内风速(m/s)
室内新风量(m3/h)
室内含氧量
室内二氧化碳含量
室内粉尘含量
其他
查验结论
项目名称
空调房间空调效果检测记录表
物业项目
查验日期
编号:
建设单位
参加人员签字
施工单位
参加人员签字
物业服务企业
参加人员签字
检查项目
查验内容与标准
查验情况
整改结果
整改确认签字
备注
室外温度(℃)
一、检测准备
在整个物业项目的空调系统正常运行的前提下,在正常入住使用的空调房间内,开启空调房间的的空调末端设备即空气处理单元,使其正常运行,根据设计文件的规定条件,调整空调运行参数。
二、检测条件
室外空气条件基本符合设计文件规定:如室外温度、湿度、风向、风速基本在设计文件规定的范围内
空调房间的外门窗应关闭,内门正常开关
空调房间内的散热、散湿设备和活动人员基本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
空调房间的末端即空气处理单元(如:空调器或风机盘管和新风机组、风柜、散热器或地坂辐射采暖等)按设计文件的规定开启,并正常运行,系统运行参数基本达到设计文件的规定(如冷媒水的温度、流量等);

GD3010275-2空调室内空气环境参数测试记录(二)

GD3010275-2空调室内空气环境参数测试记录(二)
测点代号及其实测值 点的 点的 算术 S1 S2 S3 S4 S5 算术 Z1 Z2 Z3 Z4 Z5 平均 平均 值 S6 S7 S8 S9 S10 值 Z6 Z7 Z8 Z9 Z10
空调室内空气/环境参数测试记录(二)
(温度、湿度、噪声、正压、气流速度、新风量等的实测记录)
GD3010275-2 单位(子单位)工程名称 所属子分部(系统)工程名称/分项 (子系统)工程名称 测试过程 温度(℃) 中每隔半 小时记录 测点代号及其实测值 一次的记 录时间( W1 W2 W3 W4 W5 年/月/日 /时分) W6 W7 W8 W9 W10 相关的施工部位(层、区、段、房、室) 相对湿度(%) 室内噪声[dB(A)] 各测 点中 最大 偏差 值 正负压(Pa,数值前冠“+” 室内新风量 室内气流速度(m/s) 室内气流 或“-”Pa): 实测值或实 组织及其 测点代号及其实测值 各测 测点代号及其实测值 各测 测后计算值 它设计要 点中 点的 (列出实测值 求的检测 p1 p2 p3 p4 p5 最大 v1 v2 v3 v4 v5 算术 、计算公式 情况及结 3 偏差 平均 及结果)(m /h 果 /备注 p6 p7 p8 p9 p10 值 v6 v7 v8 v9 v10 值 ·p)

空调室内空气环境参数测试记录(二)

空调室内空气环境参数测试记录(二)

点中

P1 P2 P3 P4 P5 最大 V1 V2 V3 V4 V5 的
偏差

P6 P7 P8 P9 P10 值 V6 V7 V8 V9 V10 术 平
室内新风 量实测值 或实测后
计算值
h·p)
室内气 流组织 及其他 设计要 求的检 测情况 及结果 /备注
采用的计算方法(公式)及计算结果说明: XX-C4-6430/1
平均

W6 W7 W8 W9 W10 值 S6 S7 S8 S9 S10 ຫໍສະໝຸດ 平室内噪声[dB(A)]
各 测点代号及其实测值 测

Z1 Z2 Z3 Z4 Z5 中 最
Z6 Z7 Z8 Z9 Z10 大 偏
正负压(Pa,数值前冠 “+”或“-”):
室内气流速度(m/s) 各
测点代号及其实测值 各测 测点代号及其实测值 测
空调室内空气环境参数测试记录(续一)
(温度、湿度、噪声、正负压、气流速度、新风量等的实测记录)
XX-C4-6430/1 0 0 1
测试过 程
中每隔 半
小时记 录
一次的 记
温度(℃)
相对湿度(%)

测点代号及其实测值 各测 测点代号及其实测值 测
点的

W1 W2 W3 W4 W5 算术 S1 S2 S3 S4 S5 的

暖通空调实验报告

暖通空调实验报告
1.准备阶段
风管实接实验报告20
三、实验总结
实验总结-——25
实验总结-——27
实验总结-——29
实验总结-——31
实验总结-——33
实验总结-——35
概述
前两次实验:测试集中送风空调器,风机盘管性能试验均采用空气焓差法作为试验的测试方法,即先通过测量送、回风口的干湿球温度和送风量,然后由焓湿图确定送风和回风的空气焓值,最后根据 计算出空调器及风机盘管的制冷量。第三次实验根据前两次的风量测试结果,结合室内风速设计要求,设计风管尺寸并进行实接。
三、试验内容及要求
3.1试验内容
在机组运行稳定后进行测试,测试内容见表1。
表1测试内容
序号
试验名称
备注
1
室外干湿球温度
DHM2通风干湿表
2
室内干湿球温度
热电偶+温度巡检仪
3
室内送、回风口干湿球温度
热电偶+温度巡检仪
4
室内送风口风量
风量罩
5
室内回风口风量
三杯风速仪
3.2测试要求
1、室外测点距离地面1.5m,橘梨围护结构1m以上。用DHM2通风干湿表,上紧发条,4min后开始读数。
16.2
12.7
28.2
15.1
4
18.2
14.2
27.6
14.8
5
17.3
14.3
27.5
15.1
6
17.0
14.2
28.1
15.1
平均
16.61
13.46
27.8
14.98
表三室内干球温度记录表
室内温度(℃)
测点3
测点4

室内空调空气参数测试记录(模板) (2)

室内空调空气参数测试记录(模板) (2)
室内空调空气参数测试记录(模板)
单位(子单位)工程名称
工程1
子分部(系统)工程名称
空调风系统
安装单位
项目经理(负责人)
×××
施工执行标准名称及编 号
测试部位| 目
测试项
1
5
室内温度 (℃)
234
1
平均 设计
678
5
相对湿度 (%) 234
平均 设计 678
噪声[dB(A)]
实测
设计
二层 三层 四层
25 25 26 26 28
26
25± 2
56 58
54
57
54
56
55± 5
49
50
27 25 26 26 24
26
25± 2
53 59
57
55
57
56
55± 5
49
50
26 26 25 25 25
25
25± 2
56 56
54
5653555 Nhomakorabea± 549
50
测试日期
年 月 日 室外温度(℃) 专业工长(施工员)
32
室外相对湿度(%)
×××
测试人员
75 ×××
安装单位检查结果
经测试,室内温度、相对湿度、噪声均在允许波动范围内,符合要求。
项目专业质量检查员:
×××
年月日
监理(建设)单位 检查意见
符合要求。
专业监理工程师 (建设单位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
×××
年月日

空调室内空气环境参数测试记录(五)

空调室内空气环境参数测试记录(五)

实际 设计(或
实测被考虑尘埃粒径
采样 规范)要 实际 的平均粒子浓度(PC/
时间 求的最少 采样
(min 采样量 量(L)
)
(L)
(实 采 时mi际 样 间n) 采设 规 求样计 范 的量( ) 最(或 要 少L) 量实 采(际 样L) 实测被考虑尘埃粒径的
(实 采 时mi际 样 间n) 设 规 求采计 范 的(样L( ) 最)量或 要 少 量实 采(际 样L) 实测被考虑尘埃粒径的平
实际 设计(或
实测被考虑尘埃粒径
采样 规范)要 实际 的平均粒子浓度(PC/
时间 求的最少 采样
(min 采样量 量(L)
)
(L)
备注: 算结果值详本表所列。
(实 采 时mi际 样 间n) 采设 规 求样计 范 的量( ) 最(或 要 少L) 量实 采(际 样L) 实测被考虑尘埃粒径的

实际 设计(或
实测被考虑尘埃粒径
采样 规范)要 实际 的平均粒子浓度(PC/
时间 求的最少 采样
(min 采样量 量(L)
)
(L)
(实 采 时mi际 样 间n) 采设 规 求样计 范 的量( ) 最(或 要 少L) 量实 采(际 样L) 实测被考虑尘埃粒径的
(实 采 时mi际 样 间n) 设 规 求采计 范 的(样L( ) 最)量或 要 少 量实 采(际 样L) 实测被考虑尘埃粒径的平
(实 采 时mi际 样 间n) 设 规 求采计 范 的样( ) 最量或 要 少 量实 采(际 样L) 实测被考虑尘埃粒径的平 (L)
空调室内空气环境参数测试记录(五)
(室内空气洁净度实测记录Ⅰ)
01Biblioteka 设计要求洁 净度等级测试 状态

113 空调室内空气环境参数测试记录(六)(室内空气洁净度实测记录Ⅱ) D3010275-6

113  空调室内空气环境参数测试记录(六)(室内空气洁净度实测记录Ⅱ) D3010275-6

实测被考虑尘埃粒径的 实际 设计(或 实际 采样 规范)要 采样 时间 求的最少 量(L) (min) 采样量(L)
备注:
Hale Waihona Puke 考虑尘埃粒径的 考虑尘埃粒径的
考虑尘埃粒径的
考虑尘埃粒径的
实测被考虑尘埃粒径的 实际 设计(或 实际 采样 规范)要 采样 时间 求的最少 量(L) (min) 采样量(L)
设计(或 实测被考虑尘埃粒径的 实际 规范)要 实际 采样 求的最少 采样 时间 量(L) (min) 采样量 (L)
实测被考虑尘埃粒径的 实际 设计(或 实际 采样 规范)要 采样 时间 求的最少 量(L) (min) 采样量(L)
实测被考虑尘埃粒径的 实际 设计(或 实际 采样 规范)要 采样 时间 求的最少 量(L) (min) 采样量(L)
设计(或 实测被考虑尘埃粒径的 实际 实际 规范)要 采样 求的最少 采样 时间 量(L) (min) 采样量 (L)
实测被考虑尘埃粒径的 实际 设计(或 实际 采样 规范)要 采样 时间 求的最少 量(L) (min) 采样量(L)
空调室内空气/环境参数测试记录(六)
(室内空气洁净度实测记录Ⅱ)
GD3010275-6 0 1
设计(或 实测被考虑尘埃粒径的 实际 规范)要 实际 采样 求的最少 采样 时间 量(L) (min) 采样量 (L)
实测被考虑尘粒粒径的 实际 设计(或 实际 采样 规范)要 采样 时间 求的最少 量(L) (min) 采样量(L)
实测被考虑尘埃粒径的 实际 设计(或 实际 采样 规范)要 采样 时间 求的最少 量(L) (min) 采样量(L)
设计(或 实测被考虑尘埃粒径的 实际 规范)要 实际 采样 求的最少 采样 时间 量(L) (min) 采样量 (L)

7.空调室内空气、环境参数测试记录(七)

7.空调室内空气、环境参数测试记录(七)
空调室内空气/环境参数测试记录(七)
(室内空气洁净度实测记录 Ⅲ—统计分析计算及结果判定)
单位(子单位)工程名称
所属子分部(系统)工程名称/ 分项(子系统)工程名称 1.采样测试记录数据评价的统计计算(按采样测试的实际情况,选择下列其中之一的统计计算方 式:
0
相关的施工部位 (层、区、段、房、
室)
GD3010275-7


测试记录 次序
测试记录 次序


测试记录 次序


测试记录 次序
测试记录 次序


测试记录 次序


测试记录 次序
测试记录 次序


测试记录 次序


测试记录 次序
测试记录 次序


测试记录 次序


测试记录 次序
测试记录 次序


测试记录 次序


测试记录 次序








0
0
的; ∴ 风速的均匀度
限值(按《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验收规范》GB 50243—2002标准)。
S=
∴ 95% UCL
0
0
; 0
∴UCL
0
0பைடு நூலகம்
采样测点数 2 3 4 5 6 6.3 2.9 2.4 2.1 2.0
7~9 1.9
0
0
0
0

0
0试
0
0
测试记录 次序


测试记录 次序

48中央空调GD3010275空调室内空气/环境参数测试记录(一)

48中央空调GD3010275空调室内空气/环境参数测试记录(一)
称及编号 与检测(调试)、验收相关的 设计文件(图) /产品技术文
件(图)的名称及编号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 一层,二层,三层空调平面图,通风设计及施工说明
测试起止时间:
2017年6月20日
8 时 10 分至 2017年6月21日
18 时 10 分(共 10 h)
室外测试环境: 温度:

℃ / 相对湿度:

% ,其他:
室内测试条件: ✔有生产(生活、办公、商业、设备等)负荷工况,且该负荷约为设计工况负荷 的
本空调室(区间)的建筑使用功能: 生产车间 建
筑 本室(区间)内

与 空调属性及主
空 要功能
调 功 能
季节(春/夏/秋/冬) 月份(4月~4月)
室内温度(℃)
室内相对湿度 (%)
室内噪声[dB(A)]: 67

一楼生产车间
28

76
正负压(与周围空间的气压差, “+”或“-”Pa):

二楼生产车间
28

77
室内气流速度(m /s):

三楼生产车间
28.5
77
10


室内空气洁净度等级:
︶ 要
与气流组织相关的配置和要求:


值 其他:

90 %
测试方法(含配置仪器的名称、型号、精度及其配置的数量,测点位置及其代号等)、程序、过程状态(参数)、 读数的统计计算和图表等测试说明(示图、照片)和备注(可附页):
空调室内空气/环境参数测试记录(一)
GD3010275-1
单位(子单位)工程名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试记录 次序





测试记录 次序
测试记录 次序




0
的;
∴ 风速的均匀 度
0
测试记录 次序


测试记录 次序


测试记录 次序


测试记录 次序


测试记录 次序


测试记录 次序


0
0
测试记录 次序 第次 测试记录 次序 第次 测试记录 次序 第次
0
XX-C4-6430/6
∴UCL
0 0
; 0
0
采样测点数 2 3 4 5 6 7~9 6.3 2.9 2.4 2.1 2.0 1.9
0
0
0
0

0
0试
0
0
测试记录 次序 第次 测试记录 次序 第次 测试记录 次序 第次
备注:
测试记录 次序


测试记录 次序


测试记录 次序


0
测试记录 次序
测试记录 次序




测试记录 次序
空调室内空气环境参数测试记录(续六)
(室内空气洁净度实测记录 Ⅲ—统计分析计算及结果判定)
1.采样测试记录数据评价的统计计算(按采样测试的实际情况,选择下列其中之一的统计计算方 式:
0
XX-C4-6430/6 0 0 1
限值(按《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验收规范》GB 50243—2002标准)。
S= ∴ 95%UCL 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