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本科院校公修课《音乐欣赏》教育现状研究
普通高校艺术欣赏课教学的现状调查及分析
普通高校艺术欣赏课教学的现状调查及分析自上世纪末起,世界各国都较为重视艺术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作用,我国教育部也在2004年颁布《国家艺术教育发展规划》,将艺术教育纳入教学计划的公共课程中,为了解艺术欣赏课在普通高校的开设情况,分别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对艺术欣赏课的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及分析,总结经验,为我国普通高校中开设艺术欣赏课提供有益的参考。
普通高校艺术欣赏课现状调查分析一、艺术课程教学的现状及趋势1.国外艺术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994年,美国参众两院通过《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把艺术教育(包括音乐、视觉艺术、舞蹈和戏剧艺术)引为基础教育中的“核心学科”。
以哈佛大学为例,该校规定,每一位哈佛学生至少应修习通过32门课程才可毕业,其中8~10门课程为核心课程即通识教育课程,涉及的领域包括外国文化、历史研究、文学、艺术、道德思考、科学、社会分析、数理统计、民俗等。
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个性,开发学生思考和理解的能力,寻求精神素质的发展。
2.国内自1998年教育部颁布《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以来,我国高校一直在探索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方法,但成效并不明显。
我国高校中,课程设置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偏少,课程学时大约只占总学时的8%左右,且中国革命史、思想政治教育、德育等政治类课程偏多,占到人文社会课程的73%。
2004年,国家教育部颁布《国家艺术教育发展规划》之后,各级各类院校的艺术教育随之开展起来,纳入教学计划的艺术类公共课程,是院校提高学生审美素质的主渠道。
就普通高校教育而言,公共艺术教育不同于专业艺术教育,它的主要目的不是培养专业的艺术家,而是着眼于提高教育者的艺术素质和促进受教育者的审美发展。
二、调查的目的为了解艺术欣赏课在高职高专的开设情况,特针对2011级和2012级非艺术专业的大学生随机展开调查,根据得到的相关数据,对目前普通高校开设公共艺术欣赏课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探求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高校音乐欣赏公选课教学的问题及建议
高校音乐欣赏公选课教学的问题及建议高校音乐欣赏公选课是一门旨在通过音乐的基础元素和不同风格的作曲家、演奏家以及音乐历史来启发学生的音乐艺术课程,其目的是使学生能够真正欣赏和理解各种音乐形式。
然而,许多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时遇到了一些问题,例如课程内容过于枯燥,缺乏互动以及与实际生活和音乐场景缺乏联系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在此提出一些建议,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音乐。
一、密切关注学生意见在开展音乐欣赏公选课时,我们应该密切关注学生的意见。
尤其是采用线上教学的情况下,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性很弱。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建立悬赏提问、进行讨论和反馈问卷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加便捷的互动平台,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授课中来,以便确定课程内容设置和教学方法是否符合学生的需要。
二、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实施个性化教育不同水平的学生会在理解音乐方面出现差异。
对于各级别的学生,我们应采用适当的教学内容,从更简单的开始,逐步升级到先进的部分。
音乐欣赏公选课可以通过尝试不同的音乐形式、不同的音乐元素和不同的艺术风格,结合一些有趣的历史故事和艺术传说,提高学生在音乐领域的文化素养,不断适应不同级别的学生需求,让每个学生在具体学习过程中都得到了实质性的帮助。
三、多样化学习形式,激发学生兴趣学生在课堂上往往会有疲惫或者不适的情况出现,因此我们应该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技巧,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
其中一种方法就是将学习材料与音乐作品、图片相结合,让学生通过观察感知音乐作品的魅力。
另外,教师还可以采用演示、讨论、问答、比较、评论等多种方法,以帮助学生加深对音乐的认识和理解。
更重要的是,教师需要有充分的耐心和精力(无论是线上教学走堂还是非线上)、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引导,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四、增加观察音乐活动的机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多种观察音乐活动的机会。
例如,组织学生去音乐会或者其他文化场所观察音乐演出,让学生能够亲身体验音乐的魅力和现场艺术创造过程,同时也了解不同风格的音乐类型和形式。
高校音乐欣赏教学内容调查研究
高校音乐欣赏教学内容调查研究【摘要】本研究通过对高校音乐欣赏教学内容进行调查研究,旨在了解目前教学内容的现状、调查方法以及提出相关调整建议。
调查结果分析显示,当前高校音乐欣赏教学内容存在一定问题,需要进行调整和完善。
根据调研结果,提出了针对性的教学内容调整建议,为高校音乐欣赏教学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研究结论表明,优化音乐欣赏教学内容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水平。
展望未来,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音乐欣赏教学内容,促进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
总结指出本研究对高校音乐欣赏教学内容的调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推动音乐教育的发展和创新。
【关键词】高校音乐欣赏教学内容调查研究、音乐欣赏、高校教学、调查方法、调查结果、教学内容调整、研究结论、展望、总结、启示。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校音乐欣赏教学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和审美品味。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音乐欣赏教学内容也在不断更新和调整,以适应时代的需求。
目前我国高校音乐欣赏教学内容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内容陈旧、学生参与度低、教学方法单一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并提高高校音乐欣赏教学的效果,本研究旨在对高校音乐欣赏教学内容进行调查研究,探讨现状与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调整建议。
通过深入了解当前高校音乐欣赏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有助于引导高校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情,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促进高校音乐教育的发展,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水平,培养他们全面发展的能力,进而推动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不断改进和提升。
通过对高校音乐欣赏教学内容的调查研究,有助于为未来的音乐教育提供更加科学和有效的指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高校音乐欣赏教学内容的现状及调查方法,分析调查结果并提出教学内容调整的建议,从而为高校音乐欣赏教学的改进提供参考。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了解当前高校音乐欣赏教学内容的设置和实施情况,探讨教师和学生对音乐欣赏教学内容的认知和满意度,探讨音乐欣赏教学内容与学生音乐素养培养的关系,从而寻找提高教学效果的策略和方法。
普通高校《音乐鉴赏》课程调查报告
普通高校《音乐鉴赏》课程的调查报告摘要:近年来,随着美育方针在国家总教育方针中的逐步确立,艺术教育已经在各大高校全面展开。
其中,对于非音乐专业的学生,音乐教育主要通过《音乐鉴赏》这门课程进行。
本文,选取了河南省三所具有代表性的学校,就《音乐鉴赏》课程的实施情况进行问卷调查,根据调查数据分析了现行课程的实施情况及存在的不足。
关键词:普通高校《音乐鉴赏》非音乐专业学生序言:1986年,我国教育部站在普及发展艺术教育的角度,成立了中国高等教育学音乐教育学会,逐步将美育列入教育方针,明确艺术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普通高校艺术教育的改革发展、形式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和交流,并制定了艺术教育的发展政策。
至1995年,全国1000所高校中已经有2/3以上的高校开设艺术课程,积极推进艺术教育。
《音乐鉴赏》课是普通高校非音乐专业学生接受音乐教育的必要途径,国家的教学大纲中就明确指出:“《音乐鉴赏》课是一门面向所有大学生的音乐普及教育课程,对被教育者来说,该课程通过对音乐艺术作品的广泛涉猎和各种艺术鉴赏活动的参与,以期达到大学生提升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塑造完善人格的目的。
”一、研究现状1986年中国高等教育学音乐教育学会成立,音乐教育开始在普通高校普及发展,广大同学和老师对此有着极大热情,希望通过素质教育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但由于刚刚起步,从音乐教学体系的建立,师资力量的培养,教材内容的选择到课程开设的时间等,都成为研究者们一再讨论和研究的焦点。
1999年6月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将美育列入教育方针,进一步明确了艺术教育的基本任务,确定将《音乐鉴赏》课程纳入各大高校中。
自此,更多的理论研究者结合前期探索的成果,积极探讨在不同环境下该课程的实施情况,其涉及面也扩展到音乐领域的各个方面,一批具有实践性和代表性的研究成果体现了这一时期研究者对于该问题的关注,比如在教材选择方面,西安音乐学院陈正霞的《如何灵活运用开放教材观来激活音乐课堂》:在教学改革方面,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池涵的《流行乐背景下高校音乐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在教学目的方面,河南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刘靓的《普通高校大学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发展历史方面,山东滨州学院宋振军的《我国普通高校音乐鉴赏教学的发展概况》等等,从以上问题涉及的广度,我们可以看出该课程在这一时期,已经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我国普通高校音乐鉴赏教材的发展及现状研究
女学堂 之用 … , 这是我 国较早 的中文 译本 的 “ 通高 等学校 音乐 教育 ” 普 学科 称谓 是 在 1 8 9 6年 中学 堂 、
确 立 的 。 05年 首都 师范 大 学 “ 。2 0 普通 高 校 音乐 教 音乐 教科 书 。 育 ” 向研究 生学位 点 的设立 , 方 是我 国“ 通 高校音 乐 普
、
( ) 索期 ( 8 8—17 ) 一 探 17 9 8
我 国普 通 高校音 乐鉴 赏教 材 的发 展 , 是伴 随着普 们 的审美意识 和 审美层 次 , 高校 都 有针 对 性地 编 写 各 通高 校音 乐 教 育 的发 展 而 发 展 的。普 通 高 校 音 乐 教 了适合 大学 生实 际需要 的讲 义 、 教材 。一 些 出 版社 也 育 的初创 时期 , “ 学东 渐 ” 在 西 的大潮 中 , 随着 “ 伴 学堂 相继 出版 了面 向普通读 者 的音乐 欣 赏读 物 , 主要 以介
文革 期 间 , 由于 受社 会 政 治 的影 响 , 国 的教 育 全 是 普通 高校音 乐教 育 的 目的 , 需要 我 们认 清 的本 质 是 问题 。普通 高 校公 共 音 乐 教 育 面 对 的 对 象是 来 自 都 受到 冲击 , 通 高 校 音 乐 教 育 也 受 到 了 极 大 的破 2 j 普
的教材 编写依据 。但是 , 现阶段普 通高校公共音 乐教 学中, 在 关于鉴 赏教材还存在 着诸 多的 问题 , 需要我们不 断探 索研
究 , 进 提 高。 改
[ 关键词 ]普通 高校 ; 音乐鉴 赏; 教材 ; 现状 [ 中图分类号 】G 3 [ 6 文献标志码 ]A [ 文章编号 ]10 .83 2 1 )50 3 -3 [ 0 85 2 (0 2 0 -100 收稿 日期 ]2 1 0 2 0 2— 3— 0
音乐欣赏教育和人文素质培育现状
音乐欣赏教育和人文素质培育现状音乐是创作者情感的倾诉,聆听音乐可以使人们的心灵得到安宁,性情得到熏陶,素质得以提升。
而音乐欣赏作为高校的一门音乐课程,在学生性情定型的大学阶段,对于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工作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音乐欣赏教育的教学,实现对于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是提高学生素养的一条重要途径。
一、大学音乐欣赏教育的相关问题分析近年来,随着我国对素质教育理念推行的不断深入,各级学校都加强了学生素质的培养工作。
而音乐作为一种以音符和节奏等传达情感的艺术形式,它通过旋律和词曲传递着创作者的喜怒哀乐,同时能够引起听众的情感共鸣,对于提升人们的素质而言是一种极好的方式。
因而,音乐欣赏课程便逐渐成为对大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
作为21世纪的新增课程,音乐欣赏教育在高校学生的素质培养工作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为听众和创作者链接的桥梁,音乐欣赏是让他们产生共鸣的唯一方式,它能使听众在聆听的过程中感受到作者的感情与作者隐藏在其中的倾诉。
因此,高校为提高学生的素质而设立了音乐欣赏课程,力图通过指导学生欣赏音乐来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提高欣赏水平,进行审美教育,使大学生完成心理的健康发展。
音乐欣赏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对学生讲述音乐史、影视作品、音乐作品以及声乐等趋于文学化的相关知识,它不以传授专业音乐知识和培养专业音乐人才为主要目的,所以相对那些音乐类的专业术语和专业技能知识,音乐欣赏课程更易被大学生理解、接受和学习。
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影响学生的精神状态以达到陶冶心灵的良好教育。
可以说,大学音乐欣赏教育就是一种使用音乐作为手段,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科目。
因此,音乐欣赏教育的良好实施能够极大地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精神素质。
二、音乐欣赏教育对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的作用音乐欣赏教育作为一门专门应对提升大学生素质的科目,在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工作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大学音乐欣赏教师通过向学生讲述音乐欣赏教学的相关知识内容可以有效地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教育。
大学《音乐欣赏》课现状与对策
随着 改革 开 放和 外 来文 化 的传 入 ,因 社会 上崇 洋 媚外 等一 些
一
、
《 音乐欣 赏 》课教 学 在普 通高 校开 设显 现 的 问题
改进 我 们 的教 育 教学 方法 ,特 别 是在 办 学体 制 、管 理体 制等 方 面
深化 改革 。 ”鉴 于大 学音 乐课 出现 的 问题 ,我认 为 可 以从 以下 几
( 一 )对 《 音 乐欣 赏 》课 认识 不足
前 教 育专 业 必须 开 设 的专 业基 础课 程 。 自第 三 次全 国教 育会 议 上 是未 来 十年 工 作重 点 》文 中表 示 : “ 如 果说 教育 的核 心任 务是育 发布 《 中共 中央 国务 院关 于深 化 教育 改革 全 面推 进 素质 教 育 的决 人 ,具 体 的两 项重 点 工作 是促 进 公平 和提 高质 量 ,保 障 这一 目标
导致 学 生兴趣不 足 ,教 学效 果不理想 。再 者,普通 专业具 有识谱 能 如 果 在欣 赏 曲 目选 材 上 脱 离 学 生 的认 知 规 律 , 学 生 感觉 索 然 无
力 的不及 百分之 十 ,多数学 生希望音 乐课 予以普及 五线谱 及音乐 常 味 ,失去 教学 目的。
识 ,提 高实际 的识谱 能力 ,而 目前 多数教材 的编 写 目的则 是培养 其 音 乐审美 能力 ,陶冶情 操,未 考虑学 生的实 际需要 。
二 、针对 大 学 《 音乐欣 赏 》课存 在 问题 的对策 教育部在颁布的 《 国 家 中 长 期 教 育 改 革 与 发展 规 划 纲 要 》
浅谈高校公修音乐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专题 论 述
浅 谈高 校公 修 音 乐教 胄 帕 坝 状 及对 策
河 南师 范大 学新联 学 院 张妹 妹 牛 犁
[ 摘 要] 作为普通 高校教 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公修 音乐教 育,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 对其地位和作 用的认识也在 逐渐提 高。我 国 高校公修音乐教 育现状不容 乐观 , 本文从音乐的作用、 公修音 乐教 育的现状及具体措施 、 改革方 法三个方 面进行分析, 并希望对提 高
知识对他们的身心健康成 长具有 重要 作用。通过中西方音乐学习与鉴 赏, 能够使学生进一步 了解 中西方 的音乐 文化与风俗习惯 , 中西方文 对 化 的交流起积极 的作用 。 音乐不但能丰富知识 , 对促进学生 的视觉器官 和发声器官的正 常发育 以及身心健康成长起重要作用 。 从生理角度讲 , 人 的大脑细胞处 于兴奋状态时 , 习、 学 工作效率提 高。音乐是 最生动活
距离素质教育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例如, 堂上, 在课 当老师伴着音乐给 学生分析谱面时。 听觉与视觉失去了联系, 似乎 大有看天书的感觉。 于是 ,
、
第一, 音乐是人 的知识结构 中重要 的组 成部分 , 不懂音 乐的大学生 其 知识是不完备的。 培养大学生 的音乐鉴赏能力 , 其具备一定 的音乐 使
学 习文化 , 因此 , 这里的文化应该是音乐 中的文化或者与音乐相关的文 化 ,不是音乐 中的文化或者与音乐不相关的文化也就没有必要放在这 里来学 习 ; 另一方面 , 化必须在音乐 中学习 , 文 也就是说除 了必须是 学 习音乐的文化以外 , 还必须是在音乐 中学习文化。同时 , 这里的“ 体验音 乐” 是指在文化中体验音乐 。 这里也有两层意思 , 一方 面, 音乐产生在一 定的文化土壤或者说是一定 的文化背景 中 , 因此 , 这里 的音乐并不是孤
关于我国普通高校音乐欣赏教育的优化策略分析
关于我国普通高校音乐欣赏教育的优化策略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音乐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而作为我国普通高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音乐欣赏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也日益受到关注。
当前我国普通高校音乐欣赏教育仍存在着不少问题和挑战,需要进一步进行优化和改进。
本文将对当前普通高校音乐欣赏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以期能够为相关部门提供一些建设性的建议和参考。
一、问题分析1. 教学内容单一当前我国普通高校音乐欣赏课程教学内容单一,常常只限于对西方古典音乐的传统欣赏,忽略了丰富多样的音乐形式和流派,以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音乐文化。
这导致学生对不同类型音乐的了解严重不足,视野狭窄,容易陷入对音乐的片面理解。
2. 教学方法传统目前我国普通高校音乐欣赏教育中,教学方法较为传统,主要以听课、看书为主,缺乏创新性且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生对音乐的认知维度和深度受到限制,难以产生对音乐欣赏的浓厚兴趣。
3. 师资力量不足普通高校音乐欣赏教育中,师资力量不足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一方面是因为专业人才的稀缺,则是由于普通高校对音乐欣赏教育重视程度不够,缺乏相应的投入。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音乐欣赏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二、优化策略分析2. 创新教学方法在优化普通高校音乐欣赏教育的过程中,创新教学方法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传统的听课、看书模式虽然能够让学生对音乐有一定的认知,但是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可以加入音乐鉴赏会、表演赏析、跨学科融合等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音乐的魅力,提高欣赏和鉴别音乐的能力。
3. 加强师资培养普通高校音乐欣赏教育中,师资力量不足已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为了提高音乐欣赏课程的教学质量,应当加强对师资力量的培养和投入。
一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大对音乐欣赏教育师资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表现水平;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提高音乐欣赏教育教师的薪酬待遇,增加对音乐欣赏教育师资的吸引力,从而吸引更多的人才投身其中。
高校音乐欣赏课现状及革新
高校音乐欣赏课现状及革新引言音乐是人类的“第二语言”,能使人们更好地沟通与交流。
音乐活动的三大要素是创作、表演和欣赏,而音乐欣赏就是以具体的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的方式及其它辅助手段,得到精神愉悦的一种审美活动,它无时无刻不存在于人们的生活当中。
各类学校也已经相继开设了相关的课程,它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本文拟通过相关研究,对其进行简要的分析和评论,以期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我国音乐欣赏课的简介及发展进程高校音乐欣赏课是根据我国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和当代大学生修养的新情况而开设的,是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一门,它利用现代的多媒体教育手段,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音乐鉴赏能力为教学目的,是有计划有组织的一种教育活动,同时一个好作品的音乐赏析有全面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缓解学生平时学习生活中的压力的积极作用。
我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欣赏课是从1897年的求是书院(现为浙江大学)开始的。
至今共经历了三个过程。
第一个阶段是从1978年改革开放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只有少数高校开设此课程,其主要目的是陶冶大学生情操、提高其音乐修养,完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但由于当时教学设备的限制,教学内容还不能充分展开;第二个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在第一个阶段的基础上,为丰富大学生的校园精神文化生活,通过艺术教育丰富大学生的情感、促进身心健康,形成良好的个性而开设的,此时已有很多高校设立此课程;第三个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尤其是1996年以来,国家开始重视素质教育,教育部也下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高校艺术教育的目的和任务,使音乐欣赏课步入了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二、高校音乐欣赏课的现状2011年教育部新制定的《音乐课程的标准》中提到:音乐教育的核心应是审美,强调的是音乐实践,应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
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和文化认知,是在生动、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中,通过学生的亲身参与生成和实现的。
关于我国普通高校音乐欣赏教育的优化策略分析
关于我国普通高校音乐欣赏教育的优化策略分析我国普通高校音乐欣赏教育是培养学生音乐素养、提高审美能力的重要环节。
当前普通高校音乐欣赏教育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手段滞后、师资力量薄弱等。
为了优化我国普通高校音乐欣赏教育,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策略与措施。
一、多元化教学内容当前,普通高校音乐欣赏教育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古典音乐、民族音乐等,内容相对单一。
为了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可以在教学内容上多元化,加入流行音乐、电子音乐、世界音乐等元素。
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更好地领略音乐的多样性。
二、创新教学手段传统的音乐欣赏教育以课堂讲授为主,但这种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应当今学生的需求。
可以通过引入多媒体、互联网等先进技术,让学生进行实地考察、音乐会观摩等形式的学习。
可以采用小组讨论、学生分享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三、加强师资建设当前,普通高校音乐欣赏教育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参差不齐。
需要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可以邀请音乐行业的专家学者来校交流授课,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
四、加强实践环节音乐欣赏教育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实际操作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可以通过开设音乐鉴赏课、合唱团、乐团等形式,让学生参与提升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五、完善评估机制目前,普通高校音乐欣赏教育的评估机制相对单一,往往只注重学生的理论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可以适当改变评估方式,注重对学生音乐综合素养的评估,如音乐作品演奏、音乐鉴赏能力等方面的评估,使学生在全方位发展中得到更多的展示和鼓励。
为了优化我国普通高校音乐欣赏教育,需要通过多元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手段、加强师资建设、加强实践环节和完善评估机制等一系列策略和措施,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音乐人才。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重视我国普通高校音乐欣赏教育的优化,为学生提供更为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培养机会。
关于普通高校音乐欣赏教材的调查研究
关于普通高校音乐欣赏教材的调查研究摘要最近几年间,通过大学生音乐教育去提升如今的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问题已经受到了社会和学校的普遍关注。
音乐和科学之间所具有的紧密联系也被教育界普遍认可。
高校对音乐教学课题的探究工作已经刻不容缓。
而对教学内容的合理选择会牵涉到对高校人才整体素质的培养,牵涉到教学成果的成败。
因此,不断的完善和优化音乐欣赏教学内容对普通高校音乐欣赏教学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意义。
本篇论文主要包括下列几部分内容:绪论部:具体论述了此次课题探究的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意义以及方式等。
教学内容概述:利用对音乐欣赏以及教学内容相关改变的界定,确定出此次研究的核心内容为普通大学的音乐欣赏。
问卷调查分析:在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后实施分析最终得出调查结果,并在此基础上找出问题以及导致问题出现的因素。
为有效的处理普通高校音乐欣赏教材中出现的一些不足和问题,笔者给出了几点针对性的意见:突出母语文化,制定出具有独特魅力的教学内容;丰富实践环节,建设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科意识,制定出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进步的教学内容;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制定的教学内容应该跟上时代的潮流;增强意识,综合信息技术以及音乐欣赏教材去制定教学内容。
最后在此基础上,对普通大学音乐欣赏教学内容系统进行了简单的探究。
关键词:普通高校音乐欣赏欣赏教材In recent years,the mus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improve college students' humanistic quality problem has aroused extensive attention from all walks of life. A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music and science also accepted by the majority of educators. The research about public music appreciation in Colleges & universities teaching materials,has become all levels of education departments and universities closely pay close attention to. From the appropriate choice of teaching content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talent training situation,related to the success of teaching. So,to improve the appreciation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undoubtedly has a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college music appreciation.This paper consists of four parts:The introduction part mainly elaborates the research origin,the research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research significance and the theory valueTeaching content part: first through the definition of music appreciation and teaching content of the core content of this study is the ordinary university music appreciating teaching is defined. Secondly,summarizes the development on the college music appreciation teaching.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analysis: the first step of the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methods and the results of the survey data statistics and analysis,and then the results of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the problemsSome improvement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according to the college music appreciation teaching the existing problems,and puts forward five suggestions,that is the emphasis of the native culture,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content with distinctive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grasp the practice teaching content,construct the integration inside and outside class; strengthening subject consciousness,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contents for students to adapt to the social development,development;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content rich flavor of the times; improve the level of awareness,the construc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eaching content of music appreciation curriculum integration. Then in five the idea of ideas,to the ordinary university music appreciation teaching content system and construct preliminary exploration.Key words: college music appreciation teaching content摘要 (1)关键词 (1)abstract (2)Key words: (2)1、绪论 (4)1.1研究现状 (4)1.2研究意义 (4)2、普通高校音乐欣赏教学内容简述 (4)2.1音乐欣赏 (4)2.2教材分析 (5)3、普通高校音乐欣赏教学内容的问卷调查与分析 (6)3.1对普通高校音乐欣赏课程教材的调查研究 (6)3.1.1按教材的使用范围可分为三种 (6)3.1.2按教材的出版时间分为三个时间段 (6)3.1.3按教材的内容主要分为三类 (6)3.2对普通高校音乐欣赏课程教材的分析研究 (7)3.2.1总体分析 (7)3.2.2个案分析 (7)3.3对音乐欣赏课程教材的几点设想 (8)4、结语 (8)参考文献 (9)1、绪论1.1研究现状在中国音乐教育领域,音乐教育研究的研究主要是基础音乐教育和专业音乐教育。
普通高校公选性音乐鉴赏教学方法研究
普通高校公选性音乐鉴赏教学方法研究【摘要】本研究针对普通高校公选性音乐鉴赏教学方法展开研究。
首先分析了音乐鉴赏教学方法的理论基础,然后对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
接着探讨了普通高校公选性音乐鉴赏教学的特点,并对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
最后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方向,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研究,可以为普通高校公选性音乐鉴赏教学方法的优化提供参考,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音乐鉴赏教学方法、普通高校、公选性教学、研究、理论基础、现状分析、特点、教学方法探讨、教学效果评价、改进方向、未来研究方向、总结。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音乐鉴赏是音乐教育领域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欣赏和分析,能够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水平。
在当前普通高校中,音乐鉴赏一般作为公选课程开设,旨在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目前关于普通高校公选性音乐鉴赏教学方法的研究尚较不足,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传统的音乐鉴赏教学方法主要是基于听力训练和文化背景的介绍,缺乏与学生实际需求和兴趣的结合。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媒体和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何有效整合这些技术手段提升教学效果也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音乐鉴赏教学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审美感知能力,而如何在公选课程中引导学生自觉参与也是一个难点。
针对普通高校公选性音乐鉴赏教学方法的现状和问题,有必要深入开展相关研究,并探讨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这也是本研究的重要研究背景和动机。
1.2 研究意义音乐鉴赏教学在普通高校公选课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音乐鉴赏教学可以拓展学生的审美视野,增强其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和人文素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音乐鉴赏教学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感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
音乐鉴赏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商培养,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及交流能力,加强学生的情感认知与情感调节,增进学生的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能力。
普通高校公选性音乐鉴赏教学方法研究
普通高校公选性音乐鉴赏教学方法研究【摘要】这篇文章旨在研究普通高校公选性音乐鉴赏教学方法,其大纲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
在将介绍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为后续内容提供铺垫。
接着,正文部分将探讨音乐鉴赏教学的重要性、普通高校音乐鉴赏教学现状分析、音乐鉴赏教学方法的探讨、公选性音乐鉴赏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以及普通高校公选性音乐鉴赏教学的实施策略。
结论部分将给出普通高校公选性音乐鉴赏教学方法的优化建议,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将为提升普通高校音乐鉴赏教学质量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音乐鉴赏教学、普通高校、公选性、教学方法、课程设置、实施策略、优化建议、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现状分析、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今社会,音乐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多样性的提升,普通高校学生对音乐的需求和兴趣也日益增长。
普通高校纷纷将音乐鉴赏列为公选性课程,以满足学生们对音乐的学习和体验需求。
目前普通高校公选性音乐鉴赏教学的状况并不尽如人意。
一些学校的音乐鉴赏课程内容单一,缺乏变化和趣味性;有些教师教学方法陈旧,未能与学生的学习习惯和需求相匹配;还有一些学生对音乐鉴赏课程缺乏兴趣,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本研究旨在探讨普通高校公选性音乐鉴赏教学方法的优化策略,以提高学生学习音乐鉴赏课程的积极性和效果,促进音乐文化传承和发展。
通过本研究,希望能够为普通高校音乐教育领域的教学改革和创新提供一定的参考。
1.2 研究目的对于普通高校公选性音乐鉴赏教学方法研究的研究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我们希望通过深入研究音乐鉴赏教学的重要性,了解在普通高校中为什么需要设置这一课程以及它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有何益处。
我们希望能够探讨学生在音乐鉴赏方面的认知能力和审美水平,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方面扮演何种角色。
我们要对目前普通高校音乐鉴赏教学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了解目前公选性音乐鉴赏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以便在研究后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
音乐欣赏课教学的现状与对策思考
音乐欣赏课教学的现状与对策思考摘要:从音乐的起源来看,音乐是在人们的生产、劳动和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
由于人们在地区和民族上的文化差异,不同的风俗习惯和生活习惯融入了音乐之中,将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与音乐相结合,在各种意识形态的影响下,音乐内容更加丰富,形式和风格更加多样。
在目前的音乐欣赏课程教材中,有许多古今中外的优秀音乐作品,在音乐风格、形式和题材等方面体现了音乐的多样性。
如何让学生在音乐欣赏课上感受和理解音乐的多样性,是音乐教师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本文的研究重点。
关键词:音乐欣赏课;音乐教学;现状;教学对策引言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综合性人才。
音乐教育不仅面向未来从事音乐职业的学生,而且面向所有学生,它应该促进所有学生参与音乐活动,使学生能够通过欣赏和感受音乐来建立审美意识,提高艺术审美能力。
在新课程深化的背景下,音乐教学得到了不断的改进,音乐欣赏教学开始受到足够的重视。
这就要求教师在音乐欣赏教学中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更好地欣赏音乐作品,这也是音乐教师长期研究的课题。
音乐教学要严格按照大纲要求,在确定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做好教学准备工作,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开展音乐欣赏教学。
1音乐欣赏课音乐欣赏是以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听觉等辅助手段体验和理解音乐的真谛,从而获得精神愉悦的审美活动。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的职责是引导学生以审美的态度欣赏音乐,在这个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为了实现教书育人的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地使教学充满创造性和艺术性,如果教师的讲授枯燥乏味,则很难达到教学目的。
2 音乐欣赏课教学的现状在音乐教育中,一些教师刚刚进入音乐课堂,所以没有具体的方法来教学生音乐欣赏。
在教学中,他们经常遵循老教师的教学方法,模仿传统的教学模式。
特别是近年来的教学发展,无处不在的网络上有很多高质量的音乐欣赏教学案例,部分教师会将这些视为教学和学习的目标,这样他们就可以直接使用在线教学视频,而不必考虑它们是否与自己一致。
对普通高校“音乐欣赏”课程的教学思考
对普通高校“音乐欣赏”课程的教学思考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音乐文化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而作为普通高校的一门重要课程,“音乐欣赏”课程的教学也变得尤为重要。
音乐是人类的共同语言,是一种超越国界和种族的文化表达方式。
通过音乐欣赏的学习,学生们能够了解不同类型的音乐,培养自身的音乐审美能力,提高文化素养和人文修养,丰富课外生活。
本文将就普通高校“音乐欣赏”课程的教学进行探讨与思考。
一、教学目标的明确“音乐欣赏”课程是一门注重学生感知与情感体验的课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音乐作品的历史、风格、形式和特点,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提升他们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学会用音乐来表达情感和思想,使学生能够通过音乐作品感受到不同的情感与内涵。
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学生要懂得如何用音乐语言去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思想,这是“音乐欣赏”课程必须要实现的教学目标。
二、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在“音乐欣赏”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灵活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通过播放音乐视频、音乐会等形式来展示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帮助学生感受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时期的音乐风格,开拓学生的音乐视野。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音乐作品的欣赏讨论,鼓励学生们畅所欲言,分享自己的感受与体会。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三、音乐文化的融合在“音乐欣赏”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还应该注重音乐与文化的融合。
音乐是一种文化的表达形式,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音乐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介绍音乐作品背后的历史、民俗、宗教等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提高文化素养。
教师还可以结合当今流行音乐,引导学生了解时代特点,提高学生对不同时代音乐的欣赏能力,使学生深入了解音乐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从音乐中感受不同文化的意识。
关于我国普通高校音乐欣赏教育的优化策略分析
关于我国普通高校音乐欣赏教育的优化策略分析我国的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一直以来备受关注,对于音乐欣赏教育的优化策略更是备受广大音乐爱好者和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音乐欣赏教育在高校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滞后、教学方法单一和考核手段不合理等。
本文将围绕我国普通高校音乐欣赏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分析。
一、我国普通高校音乐欣赏教育的现状我国普通高校音乐欣赏教育的课程设置一般包括音乐基础知识、音乐历史、西方音乐欣赏以及中国音乐欣赏等内容。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教学内容滞后。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音乐也在不断更新和变化,但一些高校的音乐欣赏教育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教学内容上,与时代脱节。
教学方法单一。
传统的音乐欣赏教育大多以课堂讲授为主,缺乏互动性和趣味性,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考核手段不合理。
大多数高校的音乐欣赏教育考核主要以笔试、听力测试为主,缺乏综合性和实践性,无法真正检验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素质。
二、优化策略分析针对我国普通高校音乐欣赏教育存在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优化策略进行改进。
1、更新教学内容。
音乐是一门富有生命力的艺术,它与时俱进,因此在音乐欣赏教育中应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涵盖更多时代特色鲜明、新颖有趣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音乐,增强其审美能力。
2、多元化教学方法。
在音乐欣赏教育中,应该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如听音乐会、现场指导、多媒体教学等,提高音乐欣赏教育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
3、改革考核体系。
音乐欣赏教育的考核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可以增加音乐作品鉴赏、实践演奏等方式进行考核,从而真正考察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综合素质。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高校应该加强对音乐欣赏教育教师的培训和引进,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为音乐欣赏教育提供更好的师资力量。
[其他论文文档]音乐欣赏教学现状分析及相关对策
音乐欣赏教学现状分析及相关对策一、当前学校音乐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一)来自教师的轻视音乐课在学校教育中被认为是小科、副科,小升初考试非考科目,期末考试不算成绩,导致老师对音乐教学的轻视。
认为音乐教学不重要,所以表现在教学中就显得课堂有效性降低,老师讲课没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驱使,唱唱歌、拍拍手,学生本来是喜欢音乐课的,但是在老师这种不重视的心理影响下,也和教师一样产生了消极的学习情绪。
(二)来自学生的漠视学生喜欢上音乐课,因为音乐没有家庭作业,没有必须掌握的知识要求,相对于语文和数学的学习来说,学生的压力要小得多。
所以在音乐课堂上,学生表现出来的轻松和放松,其实质就是对音乐课的一种漠视。
当然,这与上文教师的轻视心理也有直接关系。
(三)对创新教学把握不够音乐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为了追求创新而创新,不管什么歌曲,不顾什么教学目的,就胡子眉毛一把抓,都安排自编和改签歌词等环节;还有的教师,为了在相关公开课上追求所谓的教学效果,在课前深思熟虑帮学生做好,让学生来展示和表演如此创新,不过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只会给教学带来消极影响。
(四)对合作学习理解不透合作学习可以使同学们在学习活动中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习同学的优势,从而优势互补,完善自己,形成一种情感同化的态度,最终实现共同进步。
但是,合作学习在现实音乐课堂实践中应用不当,有的老师不管教学内容适合不适合分组合作,都一律采用这种教学模式,似乎不合作就不是新课程。
于是,大部分小组的成员虽面对面坐在一起,却各忙各的事,有的甚者谈天说地,打闹游戏在一起,合作学习成为了合作取乐,没有发挥出真正的教学作用。
二、改善学校音乐教学消极现状的对策(一)强化教师自身的职业意识教师是实施教学活动的主体,也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生产力。
因此,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是音乐课堂有效性的保证。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知识建构不是教师教出来的,是学生通过一定学习资料和帮助对象自己获得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本科院校公修课《音乐欣赏》教育现状
研究
自古以来教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内容就是音乐教育。
本文主要通过文献资料的阅读与研究,对现代普通本科的公修课《音乐欣赏》的教学现状进行研究,并对现代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的探索并提出自己的理解。
现代音乐教育的方式是多种类的,其中歌唱教学、器乐演奏教学以及《音乐欣赏》是比较常用的三种方式。
其中《音乐欣赏》的重要性是其余两个教学方式所不能代替的。
自从国家教育委员会在1996年颁布《关于加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意见》,明文提出了要做好大学音乐鉴赏等四门艺术课程的要求以来,“音乐鉴赏”就被纳入我国普通本科高校必修课中。
随后,《音乐欣赏》作为艺术类选修课之一在全国各高校普遍开设并不断发展。
《音乐欣赏》之所以能被普通本科高校选用为对学生进行音乐教育的主要方式,是因为它具有其他教育方式所不具备的优势和特点:
一是《音乐欣赏》具有教学范围广、教学方式灵活、教学适用性强等特点,适合我国现代普通高校的特点。
因为在我国并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音乐教学体系,再加上我国幅员辽阔,每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一样,所以导致了我国的普通本科高校学生所学习的音乐教育的程度是有着很大差别的,主要表现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的音乐基础差别较大,一个地区的经济水平决定着这个地区的很多东西,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教育,而音乐教育作为现代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受经济因素的影响是很大的。
在经济发达地区的学生,学生的音乐基本素养要比经济欠发达地区学生的音乐基本素养要高出不少倍。
一所大学里边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同一个课堂里边的学生,他们的音乐基本素养肯定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所以面对这种情况,在选择对普通学生进行音乐教育的课程和方式时一定要很好的考虑到这个问题,不仅要能够适应学生的学习需要还要能够达到一定的教育教学效果。
通过欣赏音乐作品达到了解音乐,学习音乐知识和音乐元素的目的就是《音乐欣赏》的主要相关内容。
音乐作为听觉艺术,听是进行一切音乐学习和音乐实践活动的前提和基础。
聆听就是接触音乐最好的方式。
可以说所有的人都是从聆听开始走进音乐和音乐教育的,所以聆听的这种方式对于不同音乐基础的大学生是比较适用。
《音乐欣赏》可以使学生从简单的听音乐中培养出音乐审美直觉,然后在音乐审美直觉的基础上再向音乐审美体验的境界过度直至达到音乐审美升华的目的。
音乐审美感受的培养的影响因素,主要分音乐的种类,时间和理解。
由于时间和理解并不要求统一,所以《音乐欣赏》能在不影响学生普通课程学习到了同时还能提高音乐素养。
因此,《音乐欣赏》作为音乐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与其它音乐教育手段相比较尤其具备适合普通本科高校音乐教育的优势。
另外《音乐欣赏》是高校学生广泛接触音乐、参与音乐生活的主要方式。
随着整个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音乐艺术得到快速发展,达到了空前的繁荣,在人们的平时生活中音乐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元素。
随着电子产品的快速发展。
现在的高校大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接触到音乐作品,了解相关音乐知识。
因为现代的高校大学生多数都具备网络音乐下载、购买唱片的能力,所以他们有着更大的学习音乐的空间,他们在课堂上接触和学习的音乐作品,在他们所有接触到的音乐中只占了很少的一部分。
《音乐欣赏》是大学生在课堂上进入音乐世界的主要方式。
作为高校学生接触音乐、参与音乐的主要方式,《音乐欣赏》教学的价值和意义是其他教学方式不能替代的。
随着音乐艺术的快速发展,音乐的类型呈现出多种多样的趋势,高校学生在平时听音乐时往往都是“听而不闻”也就是无意识的再听音乐。
如果这种不良方式得不到改变,学生的音乐素养将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
《音乐欣赏》可以使高校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听音乐的习惯,培养大学生的音乐基本素养。
指导高校学生进行课余的《音乐欣赏》实践活动是《音乐欣赏》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
普通本科高校《音乐欣赏》课程教材的发展是随着相关教育政策的出台而随之发展起来的。
“国艺会”在1986年提出了在普通本科高校进行美育的教育方针,随后教育部及各地方院校开始组织和编写普通本科高校艺术教育的相关教材。
《音乐欣赏》教育教学对《音乐欣赏》课程教材的发展起着不可估摸的重要作用。
反之,《音乐欣赏》课程教材的大量出版在为《音乐欣赏》的教育教学提供了丰
富的教学料的同时也促进了《音乐欣赏》教学形式及内容的改革与发展,为《音乐欣赏》教学提供了更多的教育方式。
现代高校课堂教学大多数都是在借助多媒体教学。
对于音乐教学,完全可以借助计算机多媒体,这不仅仅使得教学额意境更加的形象生动,而且也使得教学额内容更加的丰富,更加真实地传递、保存以及反馈有关信息,与此同时使得不同的信息与信息之间的互换与过渡变得更加的自然、快速而又稳定,这也使得学生不会因为信息在传送的过程中的突然中断而分散注意力。
除此之外,多媒体教学的课件完全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的心理规律、学习成绩之间的差异以及实际情况的需求来对教学内容进行综合的编排。
所以,运用多媒体来对音乐进行情境教学,这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促进他们的审美体验和个性发展、提高教学的效率、提高乐教学社会化、、最大程度的发挥教师的作用等众多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现代音乐教学媒体打破了传统教学法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现代音乐教学媒体通过声像设备,使教学内容清晰地表现出来,使学生耳闻目睹、真切实际的去感受,这既有利于音乐的欣赏又能展示出相关的音乐知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效果,这对于学生获取教材知识有着积极地作用。
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就很难做到这一点。
采用现代教学媒体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器官,充分利用视觉和听觉去获取有关知识。
音乐虽然说是一种听觉艺术,但是它也可以借助电影、电视等其它艺术形式,来扩大人们对音乐艺术形象的感知和理解,也有利于引起学生在情感上的共鸣,让学生用视觉以及听觉进入音乐世界。
显然易见,这样的做法要远远好于单纯的聆听音响。
借助现代化的音乐教学媒体来进行教学所展示的信息内容要远远高于以往任何的传统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利用计算机网络的教育手段,这更加扩大了了音乐知识的广度与深度,陶冶、升华了学生们的精神及音乐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