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
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第一章人口与城市一、人口与人口问题1. 人口与人口地理学(1)人口地理学的基本概念(2)世界人口地理分布的特点(3)世界人口发展的不平衡性2. 世界人口问题(1)人口增长与人口结构的问题(2)人口增长的影响3. 中国人口问题(1)人口增长与人口结构的问题(2)人口问题的影响二、城市与城市化问题1. 城市化及其影响(1)城市及其定义(2)城市化的基本概念(3)城市化的历史过程(4)城市化的影响2. 新型城市化与中国城市化问题(1)新型城市化的概念(2)中国城市化问题的主要内容(3)中国城市化问题的成因第二章农业与农业区位一、农业资源1. 农业资源的概念2. 农业资源的分类及分布(1)土地资源(2)水资源(3)气候资源(4)人力资源3. 农业资源配置与利用二、世界主要农业类型及其区位1. 农业类型及其区位的基本概念2. 半自然经济农业区的主要类型及其区位3. 商业农业区的主要类型及其区位4. 工场化农业区的主要类型及其区位5. 世界主要农业区位的变化三、世界主要农业生产区及其特点1. 主要粮食生产区2. 主要经济作物生产区3. 世界主要牧业生产区4. 综合农业生产区5. 主要农业生产区的特点第三章工业与工业区位一、工业的发展及其影响1. 工业的概念及其发展特点2. 工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 工业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二、世界工业发展的地理差异1. 世界工业的发展地域特点2. 工业分布的影响因素3. 世界工业地域结构的演变三、现代工业区位1. 工业核心区与卫星城市2. 工业集中区的特征及发展趋势3. 现代工业园区的构成及类型第四章贸易与交通一、贸易的地位及特点1. 贸易的概念及其地位2. 世界贸易的区域结构3. 贸易流动的地理特点二、国际贸易的格局1. 主要贸易国家及其贸易特点2. 国际贸易的主要运输方式3. 国际贸易的主要通道及其特点三、国际运输通道及其发展1. 主要国际运输通道的地理位置2. 主要国际运输通道的类型及其特点3. 主要国际运输通道的发展现状第五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反思一、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1. 人类活动的种类及其特点2. 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3. 地球环境问题及其解决途径二、区域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1. 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内容2. 区域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3.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容三、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及措施1.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要点及内涵2.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对策3.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措施以上就是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二地理知识点必修三必背
高二地理知识点必修三必背一、地球上的大气圈地球大气圈的组成:地球大气圈主要由氮气、氧气以及其他稀有气体、水汽和悬浮微粒等组成。
二、地球大气环流1. 大气环流的形成:地球表面吸收不均匀的太阳辐射,并将辐射转换为热能后,产生温差。
由于地球自转和不同纬度地区受到的太阳辐射角度的不同,形成了纬度圈层和地球温度分布的差异,从而形成了大气环流。
2. 热带气旋:热带气旋是指赤道附近,海洋上空出现的较大规模的强热带低气压系统。
热带气旋分为台风、飓风和龙卷风三种不同名称,它们在不同地区形成的气象条件和强度有所不同。
3. 水平气压带:全球大气环流在相对平坦的地壳上形成了水平气压带,分为低压带、高压带和赤道低压带。
三、地球自然环境与资源利用1. 地球环境与灾害:地震、火山喷发、泥石流、洪涝、风暴潮等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通过科学研究和预测,可以减少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危害。
2. 自然环境保护:保护自然环境是维护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任务之一。
实施生态修复、资源合理利用和环境污染防控等措施,可以实现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利用。
3. 重要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指地球内部、表面和大气层中存在并对人类有用的物质和能量。
其中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和能源资源等。
四、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1. 农业地理环境:农业是人类最早的经济生活活动之一,受地理环境的影响较大。
不同地区的地理条件和气候环境对农业发展和农产品生产有着重要影响。
2. 工业地理环境:工业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经济活动之一,对地理环境的要求较高。
工业发展需要充足的能源、原材料供应和良好的交通通道。
3. 城市发展与地理环境: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地理环境影响了城市的选择、发展和布局。
合理规划城市建设,保护环境资源,是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五、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地理信息技术是利用计算机、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对地理信息进行存储、处理、分析和应用的学科。
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人教
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人教一、地球的结构和地壳构造地球是由核、幔和地壳组成的,地壳是地球最薄的一层,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方。
地壳构造与地球上的形成、演变和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
1. 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内部可以分为核、幔和地壳三个部分。
核分为内核和外核两层,内核温度高,由固态铁合金组成;外核温度较低,是一层液态铁合金。
幔是核和地壳之间的中间层,由熔融状态的岩石组成。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固态外壳,由岩石和土壤构成。
2. 地壳构造地壳构造是地壳内部岩层的组成和结构特征。
地壳构造是地球表面地质现象的产物,影响着地球的地貌和地球上各种地质灾害的形成。
地壳构造主要有山脉、高原、盆地、台地、丘陵、平原和海洋等形式。
二、板块构造和地球运动地球是一个处于不断运动的行星,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都没有固定不变的位置,不断地在移动和变化。
1. 板块构造地球上的地壳分为若干个大块,称为板块。
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地壳是由若干个板块组成的,这些板块在地壳上以一定的速度和方式相对运动。
目前全球分为七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
2. 地球运动地球运动主要有地壳运动、地幔对流和地球自转等。
地壳运动包括板块边界的构造活动,如造山运动、地震和火山活动。
地幔对流是指由于地球内部物质的温度差异引起的热对流运动,直接或间接影响地壳运动。
地球自转使地球的自转轴保持不变,使地球发生昼夜交替。
三、大气圈与水圈大气圈和水圈是地球上两个重要的自然圈层,维系着地球上的生态平衡。
1. 大气圈大气圈是包围地球的一层薄气体,由氮、氧、水蒸气等成分组成。
大气圈对地球上的生物和地质环境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包括调节地球的温度、维持水循环、吸收紫外线等功能。
2. 水圈水圈是地球上水分存在和流动的范围,包括海洋、湖泊、江河、冰川等。
水分是地球上生命活动和物质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持生命的重要条件。
四、生物圈与地理环境生物圈是地球上生物体存在和活动的范围,生物体和地理环境相互影响,构成了生态系统。
高二年级地理必修三复习知识点
高二年级地理必修三复习知识点(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案大全、书信范文、述职报告、合同范本、工作总结、演讲稿、心得体会、作文大全、工作计划、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lesson plans, letter templates, job reports, contract templates, work summaries, speeches, reflections, essay summaries, work plan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高二年级地理必修三复习知识点本店铺整理的《高二年级地理必修三复习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4年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范例(2篇)
2024年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范例2024年高二地理必修三主要涵盖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部分,下面将针对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分别进行知识点总结,以帮助你更好地复习地理必修三。
一、自然地理1. 大气环流和气候带:了解地球大气环流的形成原因,掌握地球大气环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影响因素。
同时,要了解地球上的主要气候带分布,包括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温带和寒带的气候特征,并能解释其形成原因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 陆地资源和利用:研究陆地资源的分布和利用状况,了解陆地资源的类型、特点和分布规律。
掌握不同类型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并能分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3. 水资源和利用:了解全球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状况,掌握淡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利用方式和管理原则。
熟悉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地理位置和特征,以及全球水资源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4. 土地资源和利用:了解全球土地资源的类型和分布,掌握不同土地类型的特征和利用方式。
了解土地利用的模式和流程,包括城市化、农业化以及工业化对土地资源的影响。
5. 自然灾害:熟悉常见的自然灾害类型和发生机理,包括地震、火山、洪水、旱灾等。
了解防灾减灾的基本知识和措施,能够分析自然灾害对人类生活和经济的影响,以及应对措施。
二、人文地理1. 土地利用与规划:了解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研究不同地区的土地利用现状和问题,掌握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策略和措施。
2. 城市化和城市规划:了解城市化的概念、特征和影响,掌握城市化的发展过程和城市化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同时,要了解城市规划的目标和原则,研究城市规划的内涵和实施策略。
3. 人口与人口流动:了解人口的基本概念和关键指标,包括人口数量、人口密度、人口结构等。
研究人口增长的原因和影响因素,掌握人口流动的类型、原因和影响,熟悉人口政策和控制措施。
4. 区域发展与经济发展:了解区域发展的概念和基本特征,掌握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差异。
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免费
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免费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免费总结好地理的每一个知识点,对你的考试是有帮助的。
那么关于高二必修三的地理怎么学习呢?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一些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人教版,仅供参考。
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第一讲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一、环境问题的成因及表现1、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人口压力、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
2、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①资源短缺主要有水资源短缺、土地资源短缺、能源短缺;②环境污染主要有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等;③生态破坏主要有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等。
二、可持续发展1、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性:资源短缺、生态恶化、环境压力。
2、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社会持续发展。
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
3、可持续发展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
4、协调人地关系的重要途径是发展循环经济,工业上实行清洁生产,农业上实行生态农业。
● 分析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① 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② 发展科技,促进产业升级;③ 调整产业结构;④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⑤ 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污染,保护环境。
⑥发展循环经济,工业上实行清洁生产,农业上实行生态农业。
第二讲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一、区域的基本含义区域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是人们按单一或综合的指标划分出来的。
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界线有明确的、也有模糊的。
区域内部具有连续性和相似性(区域内部某些特征相对一致)。
区域之间具有差异性和联系性(开放性)。
二、区域特征分析某个区域,应从该区域的地理位置、自然及人文三方面分析。
1、地理位置特征: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交通地理位置等。
纬度位置(热量带)、海陆位置(内陆还是沿海,临哪个海)、相对地理位置(所属地区;临近的国家或省区或重要城市等;临近的山脉、河流等)、交通地理位置等。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复习要点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区域的定义:地球概况的空间单位,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照必然的指标和方式划分出来的。
指标和方式分歧,区域的类型也分歧二、区域的特点:有的边界是明确的(行政区),有的边界是过渡性质的(干湿地区);层次性注:两个区域,按照分歧的指标,地理界线是分歧的。
三、地理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长三角和松嫩平原的对比长三角(华东地区、沪宁杭地区):读图和文字获得下列信息:1、定位:30°N~32°N,120°E~122°E,东部沿海的中部,太平洋的西岸,与日本隔东海相望。
2、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3、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温暖时间长,作物的发展期长。
4、土壤与耕地:肥饶的水稻土,耕地较为分手,多为水田,人均耕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水系:长江、京杭运河、富春江、钱塘江、黄浦江6、作物:水稻、冬小麦、油菜、棉花7、矿产资源枯窘8、综合性的工业基地(发达农业的基础上发展轻工业,利用交通优势进口矿产发展重工业)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辽河平原构成东北平原)1、定位:43°N~48°N,125°E附近2、地形:平原为主,地势平坦3、气候: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降水主要集中在七八月份(大陆性稍强),温暖时间短,作物的发展期短4、土壤与耕地:肥饶的黑土,耕地较为集中,多为旱地,人均耕地多,有利于机械化的推广,耕作方式相对粗放,亩产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水系:嫩江、松花江6、作物:春小麦、大豆、玉米、甜菜(辽南为冬小麦)7、矿产:有丰富的石油资源。
8、工业:我国的重化工基地。
四、区域分歧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区域的影响是分歧的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为例来分析1、开发早期:黏重的土壤和稠密的水系成为农业发展的障碍2、开发时期:随着科技的发展,化不利的自然条件为有利的条件3、农业时期:成为我国重要的粮仓和棉花、桑蚕的产地(为什么)4、工商业时期:稠密的水网再次成为农业发展的障碍,粮仓地位、棉花生产地位均让位于其他地区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发展中的应用1、地理信息技术:RS(遥感),GPS(全球定位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要熟悉中英文2、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监测、城市办理、资源普查、灾情评估、农业生产、台风预报等等3、地理信息技术大众化趋势:GPS汽车导航、城市多媒体地理信息、空间信息网站4、RS的定义:利用装载于飞机或者航天器、卫星等上面的设备,对地面进行远距离的感知。
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二篇)
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区域的含义⑵特征: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其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总体影响: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特点、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
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同:都是平原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异:⑴地理环境的差异:①地理位置差异:位于北纬____度附近,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松嫩平原大致位于北纬____度,在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②气候条件差异:长三角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松嫩平原在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稍强,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生长期较短,水热条件的组合不如长三角。
③土地条件差异:长三角以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松嫩平原黑土分布广泛,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④矿产资源条件差异:长三角矿产资源贫乏,松嫩平原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⑵地理环境对农业和商业的影响长三角河湖水面较广,水产业较为发达;松嫩平原西部降水较少,草原分布较广,适宜发展畜牧业。
②对工商业:长三角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外联系方便,商业贸易发达;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松嫩平原利用当地丰富的煤铁石油等资源发展工业,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
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1.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
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二)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1.森林资源现状⑴属性:既是自然资源又是环境资源。
⑵作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吸烟除尘、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等。
⑶森林分布:亚寒带针叶林和热带雨林地区。
2024年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一、大气环流与气候带1.热带气候带: 位于赤道附近, 气温高, 年降水量大, 日照时间长, 常见的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生态类型。
2.温带气候带: 位于中纬度地区, 气温适中, 四季分明, 降水分布均匀, 常见的温带落叶阔叶林和温带草原生态类型。
3.寒带气候带:位于高纬度地区,气温低,降水稀少,长期冰雪覆盖的寒带针叶林和苔原是典型的气候特征。
二、海洋环流与气候1.陆地性气候: 位于内陆地区, 冬季寒冷, 夏季炎热, 降水量少, 较大的气温变化范围。
2.洋流:是海洋中的密度差异引起的水流运动,对全球气候和生态环境有重要影响。
如北大西洋暖流和秘鲁寒流。
三、地球内部圈层结构1.地壳: 地球最外层的固态岩石, 有大陆壳和海洋壳两种。
大陆壳相对厚度大, 平均约30-70千米;海洋壳相对较薄, 平均约5-10千米。
2.原核幔: 地壳下面的岩石层, 厚度约2900千米, 包括上地幔和下地幔。
3.地核:地壳和幔之间的层次,由金属铁和镍组成,分为外核和内核。
外核是铁镍合金的液态态,内核则是固态态。
四、板块构造与地震活动1.构造板块: 地球表面上被划分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构造板块, 主要有大陆板块和洋板块。
2.板块运动: 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了地壳的运动和变形, 主要有边界型、热点型和转换型。
3.地震:是地壳运动的结果之一,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过程,主要分布在板块边界带、断层带和地震带。
五、火山活动与火山地貌1.火山喷发: 岩浆从地下喷涌而出形成火山, 喷发过程中释放出的岩浆、火山灰、烟尘等物质称为火山喷发产物。
2.火山地貌:包括火山坡地、玄武岩台地、火山口湖等,具有多样的地貌特征,是火山喷发过程中形成的。
六、河流与地貌发育1.河流侵蚀: 河流通过物理侵蚀、化学侵蚀和生物侵蚀等方式, 对地表物质进行侵蚀和破坏。
2.河流运动: 包括流速、流量和承载力等指标, 与河流的形成、发展和改变有着密切的关系。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区域1、概念:地球表面的空间单元,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2、特征:层次性、整体性、差异性、可变性、开放性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为例12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1、开发早期——水土条件限制区域农业发展2、农业社会——科技的发展使原来的制约性因素被克服,甚至成为有利条件,长江中下游平原成为主要粮食产地和桑蚕、棉花产地3、工业社会——长江中下游平原人均耕地少,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粮食商品率低,粮仓地位和棉花生产地位下降。
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一、地理信息技术1、概念: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
2、类型: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3、应用领域:(1)区域地理环境研究: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等(2)大众化应用:导航等二、遥感(RS)1、概念:人们在航空器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怼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2、组成:遥感平台、传感器、信息传输、处理设备3、应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等三、全球定位系统(GPS)1、概念: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定位、导航的系统。
2、组成:空间部分、地面控制部分、用户设备部分3、特点:全能性(陆地、海洋、航空和航天)、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实时性4、作用:为各类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定位、测速、导航、授时)四、地理信息系统(GIS)1、概念: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用于所有用到地图或需要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领域。
2、应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和城市管理五、地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地球1、3“S”之间的关系:遥感(RS)获取信息,全球定位系统(GPS)信息的空间定位;地理信息系统(GIS)处理信息,分析表达结果2、数字地球:数字化的地球,即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
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第一章人口与城市1. 人口变化与迁移- 人口变化的原因:出生率、死亡率、迁移率- 人口增长速度与人口结构- 人口迁移的类型:农村迁徙、城市扩张迁徙、难民迁移和摩擦迁移2. 城市的发展与特征- 城市的定义和特征- 城市发展的历史和阶段- 城市化的影响和问题- 城市规模与分级3. 城市化与城市规划- 城市化的含义和目标- 城市化的影响和挑战- 城市规划的目的和原则- 城市规划的内容和步骤第二章农业与工业1. 农业生产与发展- 农业的定义和分类- 农业生产力和生产方式- 农业地理环境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农业现代化的措施和效果2. 工业生产与布局- 工业的定义和分类- 工业化的意义和特点- 工业布局的影响因素和类型- 工业布局对地域发展和环境的影响3. 工业化与农村工业- 农村工业的定义和特点- 农村工业化的动力和条件- 农村工业化的阻力和挑战- 农村工业化对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第三章自然资源与环境1. 自然资源的类型和分布- 自然资源的定义和分类- 自然资源的分布规律和特点- 自然资源的评价和利用2. 土地资源与利用- 土地资源的类型和特点- 土地资源的利用和问题- 土地规划和保护3. 水资源与利用- 水资源的类型和分布- 水资源的利用和问题- 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4. 生物资源与保护- 生物资源的类型和特点- 生物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和保护措施5. 矿产资源与开发利用- 矿产资源的分类和分布- 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和问题- 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第四章区域经济与我国的发展1. 区域经济的特点和发展- 区域经济的定义和特点- 区域经济的发展阶段和类型- 区域经济的竞争和合作2. 区域发展的差异和对策- 区域发展差距的原因和表现- 区域发展对策的内容和方法- 区域发展的模式和效果3. 我国的区域差异和发展- 我国区域差异的主要表现- 我国区域发展的战略布局和政策调整- 我国区域发展对经济社会影响的评价第五章世界经济与国际合作1. 世界经济全球化及其影响-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定义和特征-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形式和影响-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利弊分析2. 国际合作与我国的发展- 国际经济组织和区域经济组织- 我国参与国际合作的意义和方法- 我国参与国际合作的成果和挑战第六章生产与生活1. 劳动分工与合作- 劳动分工的原因和类型- 劳动合作的形式和要素- 劳动分工与合作对生产效率的影响2. 生产方式与生产方式的变革- 生产方式的定义和分类- 在线劳动和现代化生产方式- 生产方式变革的影响和挑战3. 交通与信息- 交通运输的分类和特点- 交通运输对地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信息技术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变革的影响以上是高二地理必修三的全部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知识点整理
WOED格式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地区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地区发展的影响1. 1 地区与地区差别一、中国三大自然区1、产生原因:纬度地址、海陆散布和海拔高度地形、天气:自然差其他基本要素2、自然地理五要素土壤、植被:自然地区的标志(镜子)水文3、三大自然区的差别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分界线 400mm年等降水量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地址、面积大兴安岭以东,内蒙古包括内蒙古高原,河中国西南部,一是边缘巅峰峡高原以南,青藏高原以西走廊和新疆大多数谷区,二是内部高原区,青藏东,东部临海 45%深居内陆 30%高原 25%地形平原、低山丘陵高原或巅峰和盆地高原、山地水成地貌风成地貌寒冻风化地貌天气季风天气:雨热同期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冷天气:气温低、昼夜温差干旱少雨,气温日较大、风力大、太阳辐射强自差、年较差大水文特色外流河,雨水补给为主内流河,咸水湖,冰内外流兼备,大河源泉,咸水然川融水补给为主湖土壤森林和森林草原土壤草原土、荒漠土(有原始土壤环机质少,盐分高)植被北寒温带针叶林东南西北西东境荒漠——荒漠草原—山地森林—巅峰草甸—巅峰温带落叶阔叶林—草原草原—巅峰荒漠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南热带雨林、季雨林山麓山顶森林—草原—荒漠主导要素气温随纬度变化降水随海陆地址变化水热组合随海拔变化人农业最重要农业区(栽种业)畜牧业、浇灌农业、畜牧业、河谷农业类绿洲农业活不利条件人多地少,环境问题水源不足、土地荒漠气温低、空气稀少、风力大、动化和盐碱化水分不足、地势波折影响程度深刻稍微经济文化发达落伍交通发达落伍补西南及青藏高原交通不便的原因:西南地区(属东部季风区):( 1)喀斯特意貌宽泛散布,地形波折( 2)多地质灾害(滑坡、充泥石流、地震)青藏高寒区:(1)地形波折( 2)高寒缺氧、冻土发育(3)地质灾害多发专业资料整理WOED格式4、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别( 1)、南北差别1专业资料整理WOED格式①分界线: 1 月 0℃等温线经过秦岭—淮河800mm年等降水量线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线润湿区与班润湿区分界线冬季河流结冰与不结冰界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于温带落叶阔叶林分界线旱地与水田耕种方式分界线②南北差别自然环境人类活动地形天气河流耕地农作物水民交通方矿产工业种类果居方式言北平原温带结冰、水旱地小麦、甜菜、苹缓(马车)、较煤、石重工方高原季风量少、含大豆、棉花、果坡铁路、公少油天业为沙量大杂粮梨顶路、海运然气主南平原热带不结冰、水田水稻、油菜、柑斜(船)、内繁磷、有轻工方丘陵亚热水量大、茶叶、蚕丝、橘顶河航运、海杂色金属业为低山带季含沙量小甘蔗荔运、铁路、主风枝公路( 2)四大亚区的差别天气植被土壤作物熟制农作物农业条件东北针叶、针阔黑土一年一熟春小麦、大豆、耕地广阔、人均耕地温带季风,混交林甜菜等多,土壤肥沃,雨热同温带润湿期,水源足,热量不足。
高二地理新课标必修三知识点
高二地理新课标必修三知识点地图是地理知识的载体和学习地理最重要的工具。
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二地理重要知识点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二地理新课标必修三知识点(一)1. 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发达国家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产业结构调整:⑴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⑵在工业内部,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影响:发达国家的劳动力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要在世界其他地区寻找新的出路,为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的工业化与城市化提供了契机。
2. 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国家给予其许多优惠政策,使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
3. 良好的区位条件珠江三角洲地区位于我国南部沿海地区,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
影响:使本区得以发挥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的优势,就近接受港澳产业的扩散,利用港澳贸易渠道,大量出口商品,参与广泛的国际分工。
高二地理新课标必修三知识点(二)2、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①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发达国家(转移国)原主导产业转移后,可将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发展中国家(转移对象国)缩短产业升级时间,加快工业化进程。
②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使各国可以根据自己的优势条件发展相应的产业,从而促进国际产业分工与合作,推动区域经济的一体化;还可以通过企业将转移国和转移对象国对同一产品的生产活动联系起来,形成产品生产过程的分工与合作。
③改变区域地理环境:一方面可以改变区域地理景观;另一方面导致环境污染的转移和扩散,使转移国的环境污染得到缓解,而使转移对象国的环境污染加剧。
2、产业转移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降低生产成本和扩大销售市场从而达到追求更高利润。
产业转移最主要、最常见的方式是对外直接投资和对外设立工厂。
3、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①劳动力因素:由于处于不断变化中,因此具有数量充足、高素质且价格低廉的劳动力资源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
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人教版
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人教版【一】1、地理信息技术指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主要包括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世界定位系统等。
2、遥感:(RS)对地表物体实行远距离的感知。
物体辐射和反射电磁波→收集→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专业图件统计数字目标物→传感器(关键装置)→遥感地面系统→成果特点和优点:能够首先从面上的区域分析研究入手,然后有重点地选择若干点、线实行野外验证和检查。
不但能够提升研究工作的精度和质量,而且节省人力和财力,提升效率。
3、世界定位系统:(GPS)在世界范围内实时实行导航和定位的系统。
(1)三绝大部分:空间部分—GPS卫星星座;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用户设备部分—GPS信号接收机。
(2)特点:为各类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具有全能性(陆地、海洋、航空和航天)、世界性、全天候、连续性、实时性。
4、地理信息系统:(GIS)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用于所有用到地图或需要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领域。
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和城市管理中得到应用。
信息源→数据处理→数据库→空间分析→表达优点:①信息量大,使用方便;②功能强大;③动态监测(GIS与RS相结合)5、遥感、世界定位系统与地理信息系统即互为独立又相互促动。
遥感主要用于地理信息数据的获取,世界定位系统主要用于地理信息的空间定位,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用于对地理信息实行管理、查询、更新、空间分析和应用评价。
6、数字地球是指数字化的地球,即把整个地球信息实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
将各种地理信息按地理坐标,从区域到世界实行整合,并实行的立体、动态的显示。
【篇二】一、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1、区域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区域的特征: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可变性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相同:都是平原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不同:①地理位置差异:长江三角洲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松嫩平原在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②气候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在*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松嫩平原在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稍强,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生长期较短,水热条件的组合不如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
【篇一】
一、能源的分类
1、按照能源的性质分类
(1)常规能源:可再生能源——水能、生物能;非可再生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
(2)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波浪能、潮汐能、洋流、地热能;非可再生能源——核能。
2、按照能量的来源分类
(1)来自太阳的辐射能量:现代光合作用——生物能;古代植物固定的生物能——煤炭、石油、天然气、油页岩;由太阳能转化的能量——风能、水能。
(2)来自地球内部的能量:地球内部的热能——地热能、温泉;核能——铀、钍等放射性元素的聚变能和裂变能。
(3)来自天体间的引力能——月球、太阳和地球之间的引潮力引起的潮汐能。
二、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分析
1、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
①储量丰富②分布范围广③煤种齐全④煤质优良,具有低灰、低硫、低磷、发热量高的特点⑤开采条件好,煤田多为中厚煤层,埋藏浅,适于露天开采和大规模机械化开采。
2、市场广阔
3、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
三、我国与世界的能源消费结构有哪些不同?
我国的煤炭资源占绝对优势,石油的比重较大,天然气比重小;世界上石油资源占绝对优势,煤炭、天然气资源比重都较大,核电比重也占一定比重。
四、能源基地建设
1、扩大煤炭开采量:形成了大同、平(鲁)朔(州)、西山、沁水、霍西、河东等大型煤炭生产基地。
2、提高晋煤外运能力:神黄铁路、大秦铁路、焦——兖——日铁路。
3、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一方面,建设坑口电站,使电力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变输出煤为输出电力;另一方面,发展炼焦业,为冶金工业发展提供能源,并向外输出焦炭(图3.5)。
五、能源的综合利用:
1、结合本区铁矿、铝土矿等资源优势,围绕能源开发,构建了煤一电一铝、煤一焦一化、煤一铁一钢三条产业链。
2、形成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为中心的多元结构。
六.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方法和手段
1、提高煤的利用技术
①推动以洁净煤技术为代表的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
②加强炼焦、电力、化工等生产过程中的技术改造及环境保护。
2、调整产业结构
①对原有的重化工业进行调整,使其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②大力发展农业、轻纺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降低重化工业的比重。
3、“三废”的治理
①对于占地面积较大且容易自燃引起空气污染的煤矸石,主要用于发电、供热和充填露天矿坑及塌陷区;
②对于选煤厂产生的煤泥,经干燥后再利用。
③对于废水主要采取沉淀净化的办法。
④空气污染防治措施主要是:A.做好消烟除尘工作;B.营造防风林带,开展复垦绿化造林。
【篇二】
一、荒漠化
1.土地退化的形成
2.荒漠化⑴概念⑵形成⑶主要表现⑷影响
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1.范围
2.地貌特点:
3.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干旱
⑴干旱成因:深居内陆,高原山地阻隔⑵景观特色——以草原、荒漠为主
三、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
①基本条件——气候干旱少雨②物质条件——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
③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④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荒谟化进程。
四、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因素——加剧荒漠化进程
1.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
2.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的主要表现
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