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约中国城市发展的因素
影响城市化的因素
城市化发展的影响因素:地形气候河流自然资源交通政治、军事、宗教(1)产业结构世界城市化的历史表明,产业结构调整是推动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城市化的实质是由生产力变革引起的人口和其他经济要素从农村向城市转变的过程。
而它表现在生产方式上,就是产业结构的大规模调整,即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各非农产业部门的转移。
因此,产业结构的变动必然体现为城市化的变动,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主要是靠第二、三产业比重的上升,二者几乎同步进行,即工业、服务业就业比重每上升1%,城市化水平也提高1%。
如果第一产业比重低,而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比重则比较高,则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反之亦反。
长期以来,西部由于受到观念、制度、资金、技术等因素的制约,产业结构调整十分缓慢。
不合理的产业结构直接导致了不合理的就业结构。
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使西部地区大量劳动力滞留于农村,影响了农业人口向城市人口的转变,是西部城市化水平落后的主要原因。
(2 )经济增长从各国城市化发展的历史来看,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间存在很强的正相关关系。
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化步伐。
由于经济发展使经济收入增加,人们的需求也随之提高,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在生理需求得到满足的同时,更高层次的需求会随之产生,但不同层次的需求收入弹性是不同的。
在众多商品中,农作物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较低,人们对该类产品的实际需求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相对减少;相反,制造业产品和服务业的需求收入弹性较高,收入增长导致对它们的需求更快的增长。
因此经济增长会带来需求结构的变动也必然带动投入结构(资本与劳动的投入)和产出结构相应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大规模转移,导致资本与人口在空间的高度集聚,并因此加快城市化步伐。
(3 )资金状况城市化实际上是经济发展的结构转换与升级过程,这一过程的核心问题是区域的工业化过程,这个过程导致对资金的强烈需求。
一方面,工业化特别是农村工业化需要足够的资金积累用于发展制造业及相关的资金密集、周转时间长的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
影响城市发展的因素
城市化发展的影响因素地形气候河流自然资源交通政治、军事、宗教(1)产业结构世界城市化的历史表明,产业结构调整是推动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城市化的实质是由生产力变革引起的人口和其他经济要素从农村向城市转变的过程。
而它表现在生产方式上,就是产业结构的大规模调整,即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各非农产业部门的转移。
因此,产业结构的变动必然体现为城市化的变动,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主要是靠第二、三产业比重的上升,二者几乎同步进行,即工业、服务业就业比重每上升1%,城市化水平也提高1%。
如果第一产业比重低,而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比重则比较高,则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反之亦反。
长期以来,西部由于受到观念、制度、资金、技术等因素的制约,产业结构调整十分缓慢。
不合理的产业结构直接导致了不合理的就业结构。
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使西部地区大量劳动力滞留于农村,影响了农业人口向城市人口的转变,是西部城市化水平落后的主要原因。
(2)经济增长从各国城市化发展的历史来看,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间存在很强的正相关关系。
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化步伐。
由于经济发展使经济收入增加,人们的需求也随之提高,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在生理需求得到满足的同时,更高层次的需求会随之产生,但不同层次的需求收入弹性是不同的。
在众多商品中,农作物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较低,人们对该类产品的实际需求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相对减少;相反,创造业产品和服务业的需求收入弹性较高,收入增长导致对它们的需求更快的增长。
因此经济增长会带来需求结构的变动也必然带动投入结构(资本与劳动的投入)和产出结构相应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大规模转移,导致资本与人口在空间的高度集聚,并因此加快城市化步伐。
(3)资金状况城市化实际上是经济发展的结构转换与升级过程,这一过程的核心问题是区域的工业化过程,这个过程导致对资金的强烈需求。
一方面,工业化特殊是农村工业化需要足够的资金积累用于发展创造业及相关的资金密集、周转时间长的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
城市化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
城市化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城市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化发展水平不同,这涉及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以下将对城市化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1.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是城市化发展的基础和动力。
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程度也较高。
城市通常是资源和人力资本的集聚地,吸引了大量人口流入城市,促进了城市化的进程。
而且,城市的经济功能多元化,对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辐射作用。
2.人口因素:人口是城市化的基础和动力。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需求日益增强,城市的就业机会、教育与医疗资源、生活品质等吸引了大量农民工及其他人口流入城市。
同时,城市中的人口密度增加,也会带动城市的发展和扩大。
3.社会结构因素:社会结构的变迁也是城市化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提高,教育水平提高,消费观念也与日俱增。
城市的社会结构变得更加多元化,城市居民对于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的需求不断增加,推动了城市的发展。
4.政府政策因素:政府的发展战略、城市规划和政策法规也对城市化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政府的相关政策可以影响城市的规划建设、发展方向、产业结构、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等方面,政府的政策可以引导城市的合理发展,保障城市的持续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5.技术因素:技术的发展对城市化发展水平也有着很大的影响。
科技创新可以改善城市的生产力、管理效率和生活质量,推动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和发展。
新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城市的智能化程度,提升城市的竞争力,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6.自然环境因素:自然环境也对城市化发展水平有一定影响。
一些城市由于地理位置等自然条件的限制,发展受到一定的影响。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需要考虑自然环境的保护与利用,保持城市的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城市化发展水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经济、人口、社会结构、政府政策、技术以及自然环境等因素相互作用,共同推动着城市化进程。
影响我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我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因素有哪些?1、自然地理环境一方面,在山区或丘陵地区建设城镇成本过大,交通、通信、水、电、煤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困难,开山建城的成本高、难度大。
地区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城镇建设安全系数低,防灾设施建设投入大。
另一方面,非平原地区不利于城市规模的扩张,城镇大小受制于当地地形,城市发展方向只能被迫按照当地自然环境特点延伸。
因此,平原面积广的地区更适合进行城镇化建设,方便建设高速发展的城市群。
此外,当地的气候特征、降雨量、风力大小、河流量等自然地理环境建立在气候温和、降雨量适中并有河流流经的地方。
2、经济发展水平随着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也就代表着这个城市的经济实力雄厚,城市被一片繁荣气象所笼罩,自然会吸引各处农村人口陆续地向城市迁移,就业结构也随之改变,人口城镇化水平随之提升,除了人口向城市聚集外,经济活动以及各种新兴产业也都不断地向城市聚集,促使城市数量增加和规模扩大,必然会由于规模效应产生各种外部经济性。
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人们的可支配收入越高,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城镇化生活也越来越倾向,各种因素作用的综合作用的结果促进了城镇化进程。
经济的繁荣会带动城市综合实力的提升,这就为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的铺垫。
3、经济开放程度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坚定不移地实行了对外开放政策,我国的国际贸易总额也呈逐年增长趋势,随着我国经济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关系越来越频繁,随着外商投资的进入,各区域的跨国集团和跨区域合资集团的数量越来越多,对就业人才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大,除此之外,外商直接投资还会带来地区的产业聚集效应,刺激对分农产业的需求,这对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会起到不可小觑的促进作用,从而推进了城镇化的进程。
而且随着外商的进入,会带来国外先进的技术与知识,这就是所谓的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从而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的经济增长以及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与高度化,这样城镇的生活质量也会显著提升,加快了城镇化的发展速度。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分析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分析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分析袁玲玲(贵州大学社会学系,贵州贵阳,5500025)【摘要】城市化是人类进步必然要经过的过程,是人类社会结构变革中的一个重要过程。
人类只有经过城市化的洗礼之后,才能迈向更为辉煌的时代。
城市化过程并不一定是一曲美妙的乐章,它像很多进步一样,其过程中也夹杂着许多不和谐之音。
本文着重分析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并对正确认识城市化所带来的影响提出了自己的愚见。
【关键词】城市化问题原因引言城市化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过程和结果,城市化水平体现了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程度,同时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创新的载体。
欧美发达国家在20 世纪70 年代相继完成城市化过程,其城市化平均水平普遍超过70 % ,发达国家步入后城市化阶段之后,世界城市化发展的主流正在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目前,世界城市化平均水平已达到45 % , 尽管20 世纪90 年代以来,我国城市化年平均增长速度达3. 45 % ,人口城市化水平从1990 年的26.23 %,提高到2002 年的39.1 %,但这跟现代化标准仍有较大差距。
诺贝尔经济奖获奖者斯蒂格列茨认为,新世纪对于中国有三大挑战,居于首位的就是城市化,他提出“中国的城市化将是区域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并产生最重要的经济利益”。
因此,城市化研究与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状况是符合的。
1、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城市化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发展需要而不断迁入、拓展、优化城市并最终达到“城乡一体化”目标的历史过程。
1.1、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历史及现状综述1建国初期,由于我国生产力水平极低,经济基础十分薄弱,1949年城市化率仅为10.6%,1960年也只是发展到了19.7%。
从20世纪60年代起,由于自然灾害和政策上的失误,我国经济蒙受了惨痛损失,再加上“文化大革命”对城市建1李京文.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经济发展战略[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47~60设造成的严重的冲击和破坏,1978年城市化率回落到17.9%,呈现出明显的低度城市化现象。
城市化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
城市化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1. 引言1.1 城市化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城市化发展是一个国家或地区面临的重要发展现象,城市化发展水平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也直接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
城市化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是一个复杂而多样的系统。
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城市化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对于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来说,城市化发展的因素有着不同的重要性,但一般来说,经济因素、社会因素、政策因素、环境因素和文化因素是影响城市化发展水平的五大主要因素。
经济因素包括城市的经济基础、产业结构、就业机会等方面。
城市化发展水平的高低与城市的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城市化发展水平也就越高。
社会因素包括人口结构、教育水平、医疗卫生等方面。
政策因素主要包括政府的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等方面。
环境因素包括城市的自然环境、生态环境和城市的气候条件等方面。
文化因素包括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文化传统、文化活动等方面。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城市化发展水平的提高和改善。
城市化发展水平的综合影响因素分析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城市化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为城市化发展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和支持。
2. 正文2.1 经济因素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化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
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城市化进程。
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城市化程度也会相应增加。
经济发展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口流入城市,推动城市化进程加快。
经济结构也是影响城市化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对城市化发展的速度和方式都会产生影响。
发达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会带动城市高科技产业园区的建设,增加城市吸引力。
经济发展水平也会影响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规划。
经济发展越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也会增加,城市规划也会更加科学合理。
经济因素在影响城市化发展水平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只有经济发展稳定,产业结构合理,基础设施完善,城市化发展才能在经济的推动下更好地进行。
城市建设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
城市建设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1. 前言城市建设已经成为了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也有许多制约因素。
本文将分析城市建设中的制约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2. 城市规划的制约因素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也会受到许多制约因素的影响。
下面将分析城市规划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2.1 理念不合理城市规划理念的不合理往往导致城市规划中存在一些缺陷。
例如,一些城市规划在考虑经济发展时忽略了环境保护等需要长期关注的因素,导致城市建设的可持续性受到影响。
•解决办法: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理念,充分考虑城市建设的可持续性,促进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同发展。
2.2 资金缺乏城市规划的实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缺乏资金往往会导致城市规划无法落实。
•解决办法:政府应该加大城市规划的资金支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建设,促进城市建设的有序推进。
2.3 技术手段不足城市规划需要大量的技术手段支持,技术手段不足往往导致城市规划的精度受到影响。
•解决办法:建设更加完善的技术支持体系,采用新兴的数字技术手段,提升城市规划的精度和质量。
3. 城市环境的制约因素城市的生态环境不仅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发展的基础。
在城市建设中,环境问题往往会引起重视。
下面将分析城市环境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3.1 污染问题城市污染问题严重影响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对城市环境造成了影响。
•解决办法: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制定环境保护政策法规,建立城市环境保护监管机制,加大环保投入力度,提高城市环保水平。
3.2 城市垃圾问题城市垃圾问题一直是城市建设中的难点,处理不当会对城市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解决办法:加强城市垃圾分类教育宣传工作,建立完善的垃圾分类处理机制,拓展垃圾处置方式,加大可再生资源的利用。
3.3 水资源问题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城市对水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但水资源的供给能力有限。
•解决办法:建立水资源综合管理机制,提高用水效率,探索多渠道筹措水资源,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市政学重点复习简答题
1 城市化的特点?答:一、城市化的发动与发展以政府为主导。
中国的城市化是政府为主导型,这是与其他国家最主要的区别。
中国的这种政府主导型城市化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城市的建立和发展受政府控制,形成政治中心、经济中心与行政中心三位一体的地市体系。
(2)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转移受政府控制。
(3)城市化初始阶段的资金积累以政府政策为保障。
(4)城市化速度受政府调控。
二、中国的城市化不是伴随着农村经济破产和城乡之间的尖锐对立而展开的三、中国城市化出现乡村城镇化的新模式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职业转换先于地域转换五、人口的高增长量是制约中国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2、城市结构的优化(城市功能结构的合理化基本途径)?答:城市功能的优化,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在现有社会经济技术和资源条件下,依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根据城市功能的发展规律,调整原有城市功能中的不合理部分,建立合理的城市结构和高效的城市功能运得方式,以取得较高的城市社会经济效益。
基本途径:第一、实现以市场中心功能为主的城市功能多元化发展第二、因势利导地确定和发展城市的主导功能第三、增强城市外部功能,完善城市内部功能。
3、经济区的运行必须坚持的原则?P79答:第一、经济开放、横向联合的原则。
一方面,经济区成员内部必须是互相开放的,而且经济区的对外交往也必须是完全开放的,不排除新成员的加入和区外要素的加入。
第二、平等竞争,利益共享的原则。
经济区必须根据平等、互利、自愿的原则组织起来。
第三、依托中心、统一规划的原则。
经济区必须以一个或几个大中型城市为中心,它们既与区内城乡有着传统的密切联系,又与区外的地域存在频繁的经济交往,要充分发挥经济区中心城市的先导作用和示范效应。
第四、生态独立、突出特色的原则。
每一个经济区在生态环境上应该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以便把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统一起来。
第五、区域协调、优势互补的原则。
经济区必须协调其成员发展的方向、内容、步骤、方式等,减少成员之间的内耗,实现成员各得其所、优势互补。
城市化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
城市化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1. 引言1.1 城市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性城市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日益凸显。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和引擎。
城市化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实力和竞争力。
高水平的城市化发展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带动经济增长,吸引更多人才和资金流入,推动城市成为更具活力和创新力的经济中心。
城市化发展水平的提高可以改善居民的生活品质和提升城市的功能服务水平。
城市化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城市环境的改善和城市管理的现代化。
最重要的是,城市化发展水平的提高也可以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城市是现代社会的重要载体,城市化发展水平的提升不仅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也可以推动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研究城市化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对于促进城市化发展、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城市化发展是当今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而城市化发展水平的提升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分析城市化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以探讨城市化发展的规律和趋势,为城市化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研究城市化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有助于深入了解城市化过程中各种因素的作用机制,为促进城市化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城市化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发展质量和国家的整体发展水平,因此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促进经济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城市化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可以为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提供参考,更好地引导城市化发展方向,实现城市化和现代化的有机结合。
对城市化发展水平进行全面的分析,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和挑战,为城市发展提供及时的调整和改进方案。
研究城市化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对于推动城市化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和提升国家整体发展水平具有积极的作用。
1.3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本文研究的关键环节,它直接影响到最终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经济发展问题与对策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经济发展问题与对策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城市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但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以下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经济发展问题及对策:一、产业结构优化问题在城市化进程中,一些地区的产业结构呈现资源型、劳动力密集型等较为单一的模式,对城市经济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制约。
因此,实现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优化产业结构,适度增加高端、技术密集型产业,促进产业升级和城市发展的全方位提升。
对策:政府需要加强产业引导和扶持,支持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培育新兴产业,同时加大对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支持力度。
二、城市拓展与协调发展问题城市的快速发展使得一些城区面临土地短缺、环境污染和交通拥堵等问题,城市发展面临巨大的压力。
城市同城化也降低了城市间的发展差异,但一些地区发展缓慢,导致城市间发展不平衡。
因此,要实现城市协调发展,需要在城市规划、交通、能源等方面加强城市间合作,提高协同效应,促进城市发展的平衡。
对策:政府需要加强区域规划和城市规划,建设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的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并加强城市间合作,促进城市间发展有序衔接。
三、城市人口管理问题城市化进程加速了人口向城市的流动,给城市管理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城市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也需要为城市人口密集的地区带来更好的解决方案。
另外,城市人口集中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和管理困难也需要得到应对。
对策:政府需要制定人民群众服务全方位的政策,为城市人口提供良好的居住、教育、医疗等服务。
同时,加快推进城市远郊地区的发展,增加城市人口向远郊地区转移的可能性。
四、城市环境大气污染问题城市化进程加剧了城市环境问题,尤其是大气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当前最大的城市环境问题。
大气污染不仅影响了居民的身体健康,也妨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对策:政府需要加快处理工业和交通等领域的大气污染问题,大力推广绿色能源和新能源技术,提高城市环境质量。
五、城市文化建设问题城市文化建设问题是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问题之一。
制约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分析
制约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分析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提速,城市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了一个备受重视的话题。
但是,尽管政府各级部门和社会各界都在为城市可持续发展而努力,但是我们依然面临许多制约因素。
一、忽视环保首先,很多城市在建设过程中忽视了环保问题。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我们应当实行可持续的发展战略,从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规划和管理等方面考虑到环保问题,尽力减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二、资源缺乏其次,在一些大城市中,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但相应的资源却不能及时跟上。
城市用水、用电等资源短缺问题依然存在。
同时,城市土地也面临大量的压力,在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土地不断被开发和破坏,导致了沙漠化和环境的恶性循环。
因此,我们需要更为有效地利用和保护资源,建立可持续的城市发展模式。
三、交通拥堵第三,城市交通成为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之一。
不仅是交通的拥堵,也包括交通运输过程中的污染问题。
多年的快速城市化进程已经导致了许多交通问题,拥堵给城市和人们带来了很多的不便,同时也造成了环境污染,尤其是汽车尾气排放问题。
因此,城市交通的可持续性发展需要我们进行有效的规划和管理。
四、人口增长第四,人口增长是限制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在城市化进程中,我们需要更好地管理人口规模和合理分布。
随着全国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城市人口数量也在快速增长,这给城市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人口过多会导致城市居住空间的不足,城市环境的恶化,以及对城市公共设施的额外需求等问题。
因此,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中,我们需要对人口规模进行科学调控。
五、医疗和教育配套不足最后,城市医疗和教育的配套问题也是限制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医疗和教育资源的供应成为了越来越紧迫的问题。
基础教育和医疗服务体系的配套不足会导致城市人口的流失和分散。
总之,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需要我们考虑到各个方面的因素,包括环保、资源利用、交通、人口规模以及医疗和教育的配套问题等。
影响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和如何影响
影响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及如何影响建筑城规学院建筑111赵倚天2011051107一个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当今中国在选择城市发展的战略模式时,经济全球化、信息化技术、现代分工体系、不同阶层利益的均衡以及环境、资源等因素共同影响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发展战略;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城市可持续发展一个城市的发展战略方案,在大的方面主要涉及城市发展的阶段定位,即回答这个城市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和空间方位;其次是城市发展方向和道路的确定;此外还有城市产业模式、城市系统协调发展等。
根据这些要求,在具体制定城市发展战略方案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一、经济全球化对城市发展的影响21世纪是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的世纪,经济全球化对现代城市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使现代城市发展环境出现了同质化发展趋势,对城市发展国际性与开放性提出新的挑战。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同质化大环境,在扩展了城市发展空间的同时,也提升了以城市为核心的地区之间的竞争层次;为城市发展提供了新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在制定21世纪城市发展战略时,经济全球化导致的同质化环境是必须考虑的因素。
一是在城市发展的空间定位上,必须从全球化的高度来确定城市发展可利用资源的空间边界。
要从信息化改变的现代世界的空间中,从虚拟空间、关联空间、辐射空间、核心空间等多维空间中确定城市发展的新空间和新位置。
二是在城市发展的目标定位上,应从全球经济发展趋势与本地经济优势的结合中,确定21世纪城市发展战略目标。
在同质性中找出差异优势,是确定新战略目标不可缺少的新思路。
三是在城市竞争对策制定上,应当考虑全球化背景下已提升的竞争平台和已发生的竞争内容来确定新竞争对策,确定如何打造新核心竞争力的竞争方案。
二、控制城市规模在各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的过程中遇到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城市规模问题。
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大部分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人口与用地规模在1990年代初已被突破,城市总体规划的范围、目标和标准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二是许多城市在1990 年代中后期就开始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或编制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其中2010 年的城市人口规模出现了大幅增加的现象,比上版总体规划确定的2010年城市人口规模增加30%以上。
影响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和如何影响
影响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及如何影响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化选择什么样的战略模式,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中国在选择城市发展的战略模式时应根据:经济全球化、信息化技术、现代分工体系、不同阶层利益的均衡以及环境、资源等因素来确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发展战略;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城市可持续发展一个城市的发展战略方案,在大的方面主要涉及城市发展的阶段定位,即回答这个城市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和空间方位;其次是城市发展方向和道路的确定;此外还有城市产业模式、城市系统协调发展等。
根据这些要求,在具体制定城市发展战略方案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一、经济全球化对城市发展的影响21世纪是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的世纪,经济全球化对现代城市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使现代城市发展环境出现了同质化发展趋势,对城市发展国际性与开放性提出新的挑战。
城市发展环境同质化趋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经济制度的同质化,即市场制度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主流制度;经济交往规则国际化,即在世贸组织框架下的全球贸易体系,使按照共同贸易规则从事经济活动成为经济一体化的内在要求;在信息技术支撑下形成经济活动平台,使产业要素在全球范围内高度流动和重组成为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趋势。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同质化大环境,在扩展了城市发展空间的同时,也提升了以城市为核心的地区之间的竞争层次;为城市发展提供了新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在制定21世纪城市发展战略时,经济全球化导致的同质化环境是必须考虑的因素。
一是在城市发展的空间定位上,必须从全球化的高度来确定城市发展可利用资源的空间边界。
要从信息化改变的现代世界的空间中,从虚拟空间、关联空间、辐射空间、核心空间等多维空间中确定城市发展的新空间和新位置。
二是在城市发展的目标定位上,应从全球经济发展趋势与本地经济优势的结合中,确定21世纪城市发展战略目标。
在同质性中找出差异优势,是确定新战略目标不可缺少的新思路。
三是在城市竞争对策制定上,应当考虑全球化背景下已提升的竞争平台和已发生的竞争内容来确定新竞争对策,确定如何打造新核心竞争力的竞争方案。
影响与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四大因素
影响与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四大因素影响与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四大因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社会与经济得到快速的发展。
二十多年来,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年增长9%以上多。
但从总的发展趋势来看,今后我国的发展要保持改革开放二十多年间的年平均发展水平比较困难。
因此,我们要以敏锐的目光分析与研究所出现与存在的问题,以有利于我国社会与经济的持续发展。
用历史的、辨证的、发展的观点从宏观上看,跨世纪制约我国社会与经济发展主要有四大因素。
一、农业因素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指出:“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
农业因素对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制约,主要表现在:一是农业人口多。
到1998年,我国有农业人口达9亿人,农村地少人多剩余劳力突出,据统计,1987年全国人均耕地1.33亩,农村实际剩余劳动力约1.4亿人。
庞大的人口与耕地面积、粮食生产、能源生产、劳动就业不适应。
二是农村的生产力水平低,农民的文化科技水平不高,我国12亿多人口的吃饭问题,主要靠3亿多农民用手工解决。
目前全国有2.2亿文盲,主要分散在农村。
农副产品的科技含量低,缺乏市场竞争力。
三是农村的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不少农村没有解决用水用电问题,有相当部分的乡村没有通电话,信息闭塞,医疗设施、文化设施落后,农民的文化生活单调。
四是农民负担重,据1999年3月28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嚗光,湖南省衡阳县光兴村有一农民向国家销售500多公斤粮食,收入700多元,尚不够交纳乡村摊派的各种费用,不得已向银行贷款540元垫交。
农民经济困难,据统计资料表明,1998年末全国居民储蓄存款5万亿元,而占全国人口80%的农村居民才占整个储蓄的20%。
五是缺乏社会保障,农民的住房、就医、就业、养老等等全都靠自己解决。
六是农村村委会干部的文化科技水平不高,要带领9亿农村口在二十一世纪中叶实现小康水平比较困难。
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制约因素
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制约因素作者:王晓雨来源:《青年与社会》2014年第36期【摘要】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
我国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
我国的城镇化发展在取得一定成绩之时,也面临着许多制约其发展的因素,其中最主要是流动人口和户籍制改革的问题。
【关键词】城镇化;流动人口;户籍制度;农民工十八大把城镇化视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城镇化的过程是实现中国现代化的过程,也是广大中国人实现中国梦的过程。
城镇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但是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很多制约因素。
一、城镇化的内涵城镇化又称城市化,它在人类的社会发展和生产活动中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是工业化和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主要表现在:从事农业劳动的人口比例下降;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城乡一体化经济方向发展;社会风气、城市外观、生活方式都向现代化方向转变。
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来,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发展。
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1年,国家城镇化率达到了51.27%(第一次超过了50%),平均每年增加1.35%,其增长速度前所未有。
据此预计到2015年我国城镇化率将会达到55%,2020年达到60%。
二、城镇化的特点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我国的城镇化发展快速推进,城乡关系也出现明显的变化。
由于我国人地矛盾较突出,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为了寻求更好的生活与发展,农村大量的富余劳动力纷纷进城务工,人口流动规模及地区流动跨度非常大。
在这样的国情下,城乡关系的变化首先表现在,城乡间的差距不断扩大,导致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
马恩认为城乡关系是错综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影响全局的环节,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写道:“城乡关系面貌一改变,整个社会的面貌也跟着改变”。
所以城乡差距急待加以解决。
其次,目前我国已经兴起和发展诸多城镇,曾经为世人所熟知的“乡村中国”已渐渐转向“城镇中国”,但中国的城镇化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面临着经济体制的制约,问题的关键则是农民工市民化所涉及的各种体制改革。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限制因素与应对策略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限制因素与应对策略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城市化也在不断加速。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的城市化率就一直呈现出上升的趋势,2019年城镇化率已经达到了60.6%。
虽然城市化带来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的好处,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限制因素。
本文将探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限制因素以及应对策略。
一、资源环境限制资源和环境是城市化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
城市化进程中,能源资源、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等方面都面临巨大的压力。
另外,由于工业、交通和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环境污染也成为一个严峻的问题。
缺乏资源和环境污染会影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针对资源环境的限制,可以应对的策略包括发展清洁能源、优化资源利用、推行绿色产业、加强环境保护等。
例如,我国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同时,加强对城市环境的监管和保护,逐步建设健康、绿色、宜居的城市。
二、城市化不平衡城市化不平衡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另一个限制因素。
不同地区、不同城市之间的发展差异较大,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城市化发展较快,而一些欠发达地区则过于依赖资源经济,城市化进程缓慢。
不同地区、不同城市之间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不平衡,也导致人才和资源向经济发达地区聚集,而欠发达地区则面临人才和资源下滑的问题。
应对城市化不平衡的策略是加强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发展战略。
政府可以加强国家对城市化进程的引导和引领,推进城镇化发展时注重区域协调,逐步实现全国城市化进程的平稳推进。
三、城市管理困难与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相比,城市管理滞后是另一个问题。
城市管理难度加大,城市治理方式、公共服务体系等都需要改革创新。
解决城市管理困难的策略包括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政务公开、加强社会治理和结合科技手段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等。
例如,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政府可以加大投资力度,改善轨道交通、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建设质量,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同时,引进新技术,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手段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简化城市管理流程,提高城市管理效率。
论限制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因素
论限制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因素(一) 城市化进程中户籍制度管理的问题。
许多农民进城后,由于受到以户籍制度为核心的十四项具体制度的限制,即所谓的“两元户籍制度”,无法融入到原有的社会经济组织之内,无法享受到城市居民拥有的社会福利等,只能在体制外生存而成为流动人口,大大延缓了我国的城市化进程。
(二)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基础设施不足的问题。
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对城市基础设施造成巨大压力,导致城市中心区人口过度密集,交通拥挤,地价房价高昂,居住条件差,社会秩序混乱。
(三) 城市资源短缺的问题。
城市化进程中资源短缺是我国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相伴随的问题,也是城市化发展的障碍。
城市化对能源,包括电、煤、石油、燃气等需求都将有很大的增长,对生态环境必将产生巨大的压力。
(四) 理论研究滞后。
在城市化快速发展初期,不可避免地要解决急冲难返的社会、经济、城市建设、环境等问题,调整和制定大量产业政策、管理政策、空间发展政策、环境资源管理政策等;同时还需要制定动态调控城市化时间、空间进程的宏观引导性战略。
需要建立在对城市化理论及时间深入研究和创新基础上,而我国有关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如外部性广泛存在,城市建筑投资和执行实施缺乏科学决策,对外部规模经济性和不经济性分析不到位。
国外城市化发展经验和理论不能完全适应我国实际。
(五) 传统制度惯性。
实行城乡分治政策,传统制度惯性巨大,难以摆脱旧体制窠臼,城乡量将局面仍在延续;而且越是大城市,不合理制度性障碍越多,制约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
(六) 区域整体协调机制弱化。
城市之间横向联系薄弱,要素流动不畅,尤其是城镇密集地区,地方保护主义猖獗,恶性竞争严重,地区间的利益冲突和摩擦频繁发生,长期形成的“行政区经济”或“板块经济”格局难以彻底打败。
(七) 统计指标因果倒置。
衡量城市化速度有不同统计口径,数字反映的是符号经济,统计意义的进程农村人口,与完全意义的城市人口尚有差别。
仅仅通过调整统计口径和户籍改革“补数”增加城市人口比重,不以为实质上的人口城市化。
城市建设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
城市建设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极大地改变着我国城乡社会的结构,也改变着人们的传统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
加快城市建设步伐,努力打造环境优美、最佳宜居的工作生活环境,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也是摆在各级党委和政府面前的一项重要的实实在在的惠民工作。
县委县府高度重视城市建设,规划了南溪县城发展的蓝图,迈出了新城建设的步伐,使南溪的城市建设迈上了新台阶。
但是,制约南溪城市建设的不利因素仍严重存在,如不认真加以研究和解决,势必影响南溪城市建设的进程。
本文拟就这一问题谈点粗浅看法,以期达到抛砖引玉之效果。
一、制约因素(一)规划严重滞后1、未及时进行总规修编县城总体规划于一九八六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至今,二十年来未进行修编(中间一九九二年、一九九八年作过两次小调整)。
随南溪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和人口的增长,原来的总规已远远不能适应南溪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总规修编已是当务之急的大事。
但由于种种原因,过去政府未能组织进行修编,造成许多工作被动。
2、未进行控制性详细规划我县对城区一直未进行控制性详细规划,造成了在旧城改造时,对城市的功能无法实施分区建设,使旧城改造后仍然功能紊乱,不能实施有效管理,进一步改造难度更大。
3、地方规定与国家标准矛盾县政府于XX年发布的88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县城及科技产业园区规划管理的暂行规定》中,对县城房屋之间的间距规定标准与国家规定标准矛盾,执行后群众反映较大,因房屋间距、采光等原因,上访案件多、矛盾突出。
(政府[XX]88号文件规定:房屋间距按拟建房屋设计总高度的0.5倍标准执行;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建标[1993]542号)规定:住宅日照标准按不宜低于大寒日日照1小时的标准)(二)违规建设突出1、乱修乱建县城内,特别是规划区内和城乡结合部,居民乱修乱建,乱搭乱建相当严重。
经县城市建设监察大队立案调查,去年以来,查南溪镇青龙村、西郊村、龙台村、复兴村等违章建筑达60户之多,违章建筑面积3500余m2。
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因素
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因素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因素有许多方面,个个国家因为不同的因素走上了不同的发展到路。
因为这些因素有的国家富裕,有的国家贫穷,使国家与国家发展程度出现了很大的差别。
首先,自然因素自然资源的特点和在人类生产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一个国家所拥有的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和构成及其分布状况,对经济发展关系极大。
自然资源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或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自然资源是影响劳动生产率高低的重要因素。
在一定的生产技术水平下,自然资源数量的多少、质量的优劣不同,劳动生产率也就不同。
2.自然资源是形成产品实体的物质源泉,其质量决定着社会产出品的效用,数量决定着社会产出品的规模。
3.自然资源是制约产业结构的重要因素。
一般说来,一国自然资源的构成不同,会由此形成与之相适应的不同的产业部门。
4.自然资源制约着生产力布局。
第二,社会制度。
包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法律制度等。
市场经济要远远优于计划经济,民主自由的国家可以激发国民的创造力,促进科技进步、思想进步。
健全的法律体系可以节约经济运行成本。
影响经济发展的速度。
社会制度因素,是决定国家经济发展速度的重要因素。
社会制度因素,主要是从四大方面,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
既,市场制度因素,产权制度因素,国家政体因素,法律体系因素,四个方面。
第三,科学技术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不仅是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其他方面也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这些作用主要表现在:1 .它是人类认识自然、利用自然和保护自然的强大武器。
2 .能够促进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和高度化。
3 .能改变劳动者的就业结构和劳动力的构成,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
4 .它是促进生产关系变革和制度创新的有力杠杆。
5 .它是促进文化教育知识的不断更新,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培养人才,开发人力资源的强有力的手段。
6 .为领导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程序化奠定了基础。
7 .能促进人们生活方式的现代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约中国城市发展的因素
(中宏网 2001/02/21)
世界经济的变化为我国城市发展创造了机遇,我国城市庄发展中与外界的联系进一步加强,为城市迅速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但也应当看到,目前,我国在加速城市化的过程中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主要是:
水资源日趋短缺,400座城市缺水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家之一。
正常年份全国城市缺水60多亿立方米,668个设市城市中,约有400多个城市缺水,许多城市被迫采取限量洪水。
在水资源严重不足的同时,由于环境治理不善,生态遭破坏等原因,水质不断恶化。
我国年排放引总量近600亿吨,900%的城市沿河水域遭到污染。
许多城市的河流不能提供饮用水,甚至连一般用水都不合格。
水的供需矛盾日趋尖锐,严重的水危机正向我们袭来。
所以,下一世纪中国城市的发展应该把保证水资源的供应放在关键性的地位。
无论是从全国城市化的推进,还是城市各项建设,都应该把水资源放在一个突出的地位。
通过加强水资源的开发、保养,有效地进行水资源的配置,合理用水,注重坚持节水,实行开源节流并重。
城市建设用地受限,城乡争地加剧
我国土地资源有限,每年城镇发展而使耕地减少的事实已引起社会的广泛注意,造成13亿人口的生存和粮食的巨大压力。
我国人均占有耕地已下降到1.5亩,不少省、市、区的人均耕地已不到一亩。
可供城市发展和建设用地愈来愈少,不得不占用良田沃土。
城乡争地现象日趋激烈,目前我国城市化水平为30.5%,城市人口3.89亿。
按照专家的预测,到2010年,城市化率4O%,2020年城市化率50%,这就是说,在未来20年内城市人口将增加2.6亿-3亿,即每年增加1300万人口。
如果按照一个城市人口100平方米用地计算,每年得增加用地1300平方公里(1952万亩),10年就增加13000平方公里(1952万亩),20年就增加26000平方公里(3904万亩),如果没有足够的土地供应,城市化
的目标就难以实现。
需要指出的是,我国城市建设用地一直是紧打紧算的,是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情况下进行规划、设计和建设的,因此,在新一轮城市建设中土地的潜力愈来愈小。
对大多数城市来说,土地的后备资源是不大的,需要提供新增的土地。
由于用地紧张,一些城市,特别是大城市不得不在城市中心区进行超强度开发,缩小城市绿地和水面,使城市经济结构调整发生困难。
城市人口膨胀,就业压力增大
城市化意味着城市人口的增加,但是,目前就多数城市来说,已经出现劳动力过剩,人口过多。
由于城市技术进步,加上企业深化改革、经济结构调整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全国下岗职工上千万。
与此同时,由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进城,导致城市就业的巨大压力,据统计,近年在北京市居住一天以上的外来人口为215.8万人,其中169.8万人从事务工经商,相当于北京市职工总数的37.4%。
小城镇是吸纳农村过剩劳动力和人口的主要空间,但据调查,一些小城镇已人满为患,就业压力很重,如果没有经济的明显发展,企业的大量增加,继续吸纳入口存在一定困难。
环境污染问题突出,城市生态遭破坏
随着城市的发展、人口的膨胀、工业的建设、汽车的增加以及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的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越来越突出。
据专家估计,我国环境污染每年损失2830亿元,经济损失约占GDP的4%左右。
其中,大气污染带来的损失200亿元,固体废物排放、噪声污染等造成的损失高达130亿元。
据建设部提供的数字,全国城市年产垃圾量已达1.5亿吨,每年还以8%到10%的速度递增。
全国垃圾推放总量己高达70亿吨,在全国668个城市中,有200个城市出现垃圾围城的局面。
生态环境破坏和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为2000亿元。
目前我国近岸海域中,一半以上的海水受到严重污染。
据统计,仅沿岸工厂和城市直接排海的污水每年就达100万吨,对生态十分脆弱的近岸海域造成严重危害。
由于环境质量的下降,直接影响我国城市形象、国际地位和在世界的知名度,影响城市的投资环境和质量。
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
环境成为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
城市人口素质堪优,老龄社会问题多
人是城市的主体,城市的发展取决于城市的人口素质和文化。
我国城市绝大部分是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起来的,城市居民是新增的人口,许多是新近刚从农民转化过来的。
城市的整体文化水平和知识层次低,不能适应城市经济发展,特别是高新技术和通讯产业发展的需要,许多劳动力只能从事一般的体力工作。
与此同时,城市老龄化问题将日益突出。
2000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达1.32亿,约占总人口的10%。
2020年将达到2.3亿,占总人口的15%。
而北京、上海等城市已经步入老龄化的城市。
城市老龄化必然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经济问题,加重了工作人口的经济压力,需要提供老年公寓、护理院、托老听、老年人饭桌、人户护理、人户家务料理、送饭服务等服务,从社会的角度上说,增加了社会的负担。
(《中国经济导报》杨重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