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的培养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的培养一、具体目标:1.行为习惯幼儿衣着整洁,言行礼貌,站、坐、行、睡姿态端正,仪容、仪表大方得体。
讲究个人卫生,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饮食习惯、睡眠起居习惯、与个人有关的行为习惯。
2.志趣情操阳光乐观,积极参加早操锻炼,积极参加户外活动和体能锻炼。
养成看书的好习惯,喜欢看书,有爱好,兴趣广泛,积极参加幼儿园组织的各项活动。
幼儿的科学兴趣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具体措施:(一)提高幼儿道德品质幼儿教育是素质的基础,幼儿品德的教育更为重要。
做人,德是立身之本,就像花草树木都有根,根扎得不深就长不好。
人的根就是德,没有了德,就像没有根的花草树木,就不会长成栋梁之才。
根据《指南》中所提出的教育目标,教师在向幼儿进行品德教育时,要培养幼儿分辨对与不对、言语坦率、诚实、有自信心、不怕困难、有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不依赖他人、爱劳动、主动为集体和他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团结友爱、助人为乐以及爱祖国等等,做到这些也就具备良好的品德。
1.各教育活动中渗透品德教育教育活动是幼儿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也是教育幼儿品德的主要途径。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方法不能让幼儿感到单调、古板。
要在各个教学领域中对幼儿进行品德方面的培养。
2.在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培养(1)利用常规活动,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教师要精心设计一日常规活动中的每个环节,幼儿从入园时能主动和老师、同伴问好,能主动和家长告别。
早操升旗,教师可以对幼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每天轮流做值日生,一个星期选一次小班长等,利用这些常规活动培养幼儿从小爱劳动、爱祖国的好品德;教师在让幼儿自由活动时,注重幼儿和同伴交往能力,让幼儿学会分享和交流;带幼儿户外活动时培养幼儿良好的文明了礼貌习惯。
(2)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进行品德教育幼儿园的日常生活内容丰富,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我们要从点滴入手,使品德与生活相结合,针对幼儿幼儿接触过的各种事情,随时随地地进行教育。
要把品德教育渗透到幼儿的生活中,从他的言谈举止到衣食住行,都要在具体的行为中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
幼儿园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
幼儿园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幼儿园一直被视为培养孩子良好品德的关键环节。
在这个阶段,孩子的价值观和品德观念正在形成,并对他们日后的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
因此,幼儿园教师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教育手段和活动,以促进幼儿的良好品德的培养。
本文将探讨一些幼儿园培养幼儿良好品德的方法与策略。
1. 创建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幼儿园是幼儿第一次接触学习的地方,为了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首先应该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室布置要整洁美观,墙上可以贴上一些富有教育意义的海报和作品。
同时,教师需要以身作则,树立榜样,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激励幼儿勤奋学习。
2. 引导幼儿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幼儿园的集体活动是培养幼儿良好品德的重要途径之一。
例如,组织孩子们参与团队游戏、集体表演等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团队意识、协作精神和责任感。
通过这些活动,幼儿可以学会尊重他人、互相合作、分享和帮助他人,形成良好的品德观念。
3. 教授基本的道德规范和礼仪在幼儿园,教师应该向孩子们灌输基本的道德规范和礼仪。
例如,教导幼儿学会问候、道歉、感谢和分享等,使幼儿明白这些规范和礼仪的重要性。
同时,教师要以身作则,引导幼儿模仿和学习,慢慢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 培养幼儿的情商和人际交往能力幼儿园是幼儿初次接触社会的场所,实施情商教育有助于培养幼儿的情绪管理和人际交往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情绪教育活动,例如帮助幼儿认识自己的情绪、学会表达情感、解决冲突等,培养幼儿的自我意识和社交技巧,使其与他人和谐相处。
5. 鼓励幼儿参与社区服务活动幼儿园可以组织孩子们参与社区服务活动,例如到附近的养老院慰问老人、到公园清理垃圾等。
通过这些活动,幼儿可以培养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德,并且提升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6. 运用故事、游戏等教具开展道德教育幼儿对于故事和游戏有着特殊的喜好和接受能力,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来进行道德教育。
通过讲述寓言故事、玩具角色扮演游戏等,教师可以生动地表达道德理念,引导幼儿明辨是非、学习正确的道德行为。
幼儿园教育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幼儿园教育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在幼儿教育中,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对幼儿的健康成长较为重要。
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能在将来的生活中更加快速地适应生活,而且能在之后的学习中更加得心应手,实现自身的健康发展。
因此,幼儿园教育如何帮助幼儿培养出良好的行为习惯已经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有必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以促进幼儿教育的发展。
一、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意义(一)促进幼儿健康发展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实现幼儿健康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与培养能帮助幼儿尽早形成优秀的生活习惯,例如,讲礼貌、讲道德、勤洗手、遵守行为规范等。
一方面,能防止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形成不良习惯,影响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在通过教育帮助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中,教师除了进行行为习惯的示范以及讲授之外,还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自身的思想,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人生观念以及价值观念,对幼儿的成长以及生活实现更加有效的指导。
(二)完成幼儿教育目标幼儿园教育阶段,主要是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并在此基础上帮助幼儿进一步意识当前的社会规则,促进幼儿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加快速地融入当前的社会生活,提升幼儿自身的社会适应水平。
因此,在该阶段帮助幼儿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能及时地纠正幼儿在社会生活以及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错误以及接受到的不良思想行为,而且能提升幼儿自身进行思考以及事物认识的水平,从而提升幼儿的综合素质,实现幼儿园教育阶段进行素质教育的基本教育目标。
(三)提升幼儿自身素质水平幼儿园教育阶段,不仅需要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思想观念,还应当帮助幼儿进一步掌握一些简单的知识以及基础生活常识。
一方面,教师在进行幼儿良好思想行为习惯培养中,会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教材或者素材对幼儿进行启发,教师在使用此类素材进行教学中,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幼儿对当前事物的思考方式,以及之后对类似事件的处理方式,从而提升了幼儿看待问题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幼儿园养成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具体措施
具体措施(1)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采用孩子感兴趣的方式进行培养1.利用游戏,养成习惯。
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喜欢在有趣的活动中接受教育。
在他感兴趣的游戏活动中,幼儿能按照一定的要求。
约束自己的行为,不会随心所欲。
如:站队时不能拥挤,玩玩具时不能争抢。
这些都是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形成的生活习惯。
但有的幼儿不能很好地按要求去做,这就需要我们耐心教诲。
如:拿我们班的邹姓小朋友来说,他总是喜欢学习动画片里的打斗场面,常常把小朋友当“试验品”。
我们就在“我们好好玩”的游戏中,让孩子学会怎样与小朋友开心的玩耍。
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们都要时时提醒孩子们好好玩耍,遵守规矩。
通过游戏,对孩子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是很有帮助的。
2结合儿歌,培养技能。
在日常活动中,入厕、洗手、入睡、穿脱衣裤、上下楼梯都是极为琐碎但又十分重要的日常生活。
我们可以以“编儿歌”的形式,将日常生活规矩让幼儿熟记。
如,洗手这一过程,我和孩子们一起编了一首《洗手歌》:饭前洗洗手,先把小手打打湿,再用肥皂搓搓手。
手心搓一搓,手背搓一搓,指尖搓搓,清水洗一洗,甩甩小手真干净。
3.坚持正面教育,多表扬多鼓励。
教育专家陈鹤琴指出:“积极的鼓励比消极的刺激好得多”。
幼儿会对自己正确的行为获得鼓励而为之喜悦,从而使好的生活习惯继续保持。
对于幼儿来说,表扬与鼓励往往是达到教育目的最有效的方法。
我发现当小朋友把玩具弄得满地都是时,大声斥责是起不了多大效果的,而这时你轻轻地说一声:“我来看看哪些小朋友最棒,能把地上玩具捡干净。
"然后再表扬几个正在捡玩具的小朋友真能干,其他小朋友都会来参与捡玩具,地上的玩具会在顷刻间被收拾得干干净净。
(2)反复训练,形成习惯一个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养”不难,养成就需要很大的坚持,需要不断的强化。
在这个过程中,很容易感觉疲劳以致于忽视,从而使坏习惯卷土重来。
所以,教师把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渗透于孩子们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内容要具体化、生活化,有可操作性。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1. 德育从家庭中做起家是幼儿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
温馨和睦的家庭使幼儿健康成长,父母的言行举止是幼儿学习的榜样。
因此德育应从家庭做起,从" 我" 做起。
1.1德育从"我"做起。
幼儿学习主要的学习方式的模仿,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
孩子一出生,首先接触的就是父母,朝夕相处,父母对孩子道德的教育具有重大的作用。
因此,德育应从家庭做起,从" 我" 做起。
爸爸妈妈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幼儿学习的重要榜样如:作为爸爸妈妈回到家主动与家人问好,尊敬老人等,避免在幼儿面前吵架、说粗话等。
加强自身的道德素质,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幼儿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让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
1.2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是幼儿接触的第一个人际关系,亲子关系影响着幼儿人格的发展,影响着幼儿的社会人际关系,影响着幼儿个性的发展。
幼儿品德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发展幼儿的社会性和发展幼儿个性等。
德育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核心和向导力量,可见亲子关系是幼儿德育的重中之重。
1.2.1创设良好的家庭关系:父母相亲相爱,和睦相处,正确的处理自己情绪情感,尽可能的在孩子面前表现积极、乐观的情绪。
同时,作为父母应该尊重、理智的的爱孩子。
给幼儿营造一个温暖、舒适的家庭氛围,让幼儿的行为、习惯、兴趣等人格得到健康的发展。
1.2.2给予理智的爱:孩子是家长的宝,如今大部分孩子是独生子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在当今的家长中更加体现,多少的孩子甚至是小小班的孩子都被家长们送进画画、舞蹈、钢琴等各种培训班。
也许很多家长认为这就爱孩子,可是他们它们却忽略了孩子的想法,忘记问一句" 宝宝,你要什么"。
这要不仅扼杀幼儿玩的天性,限制了他们的人际关系,还让幼儿产生各种不良的情绪、抵抗父母等各种不良的行为。
作为父母应该为幼儿尊重幼儿的想法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同时也要理智回应幼儿的要求。
幼儿道德行为的教育要点
幼儿道德行为的教育要点
一、尊重长辈和权威
1.引导幼儿认识到尊重长辈和权威的重要性,让他们学会尊敬和听从长辈及权威人士的指导。
2.教导幼儿学会在适当的时候表达自己的意见和需求,同时也要尊重他人的权利和需求。
3.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互动和游戏,让幼儿在实践中体验尊重长辈和权威的意义,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培养诚实和正直的品质
1.教育幼儿认识到诚实和正直的品质是做人最基本的底线,让他们从小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2.通过故事、游戏等形式,引导幼儿学会说出真相、不撒谎、不隐瞒,培养他们的诚实品质。
3.鼓励幼儿在面对错误时勇于承认,并引导他们学会主动承担责任,培养其正直的品质。
三、培养同情心和关爱他人
1.引导幼儿关注他人的情感和需求,培养他们的同情心和关爱他人的情感。
2.通过分享、互助、合作等活动,让幼儿学会关心和帮助他人,增强其社会责任感。
3.教育幼儿学会珍惜友情、尊重他人,促进其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
四、学会分享和合作
1.鼓励幼儿学会分享自己的玩具、食物等物品,培养他们的慷慨大方品质。
2.通过集体活动和游戏,让幼儿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和目标。
3.引导幼儿在分享和合作中体验快乐和成就感,激发其积极向上的心态。
五、建立规则意识和纪律性
1.教育幼儿认识到规则和纪律的重要性,让他们学会遵守规定和指令。
2.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活动和场景,教育幼儿如何在不同的场合遵守相应的规则。
3.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自律意识,促进其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
培养幼儿良好品德的教育方法
培养幼儿良好品德的教育方法引言良好的品德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品德教育,可以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积极向上、乐于助人、有爱心等良好品德。
本文将介绍一些培养幼儿良好品德的教育方法。
1. 以身作则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家长和教师要成为他们的榜样。
家长和教师应该注重自身的品德修养,以身作则,给幼儿树立正确的榜样。
他们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严格要求自己,并积极引导幼儿学习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
2. 建立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幼儿在家庭环境中度过大部分时间,家庭教育环境对幼儿的品德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长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倾听和关心幼儿的想法和感受,给予他们充分的表达机会。
•为幼儿树立正确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明确告诉他们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
•给予幼儿适当的自主权,让他们有机会锻炼自己的品德和决策能力。
•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让他们学会尊重他人、友善合作。
3. 创建积极的学校教育环境除了家庭教育环境,学校教育环境也是培养幼儿良好品德的重要场所。
学校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创建积极的教育环境:•建立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鼓励幼儿互助、分享和合作。
•培养幼儿的自律能力,让他们学会自我管理和控制。
•给予幼儿适当的奖励和表扬,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开展品德教育活动,例如组织社会实践、演讲比赛等,让幼儿亲身经历和体验。
4. 创设情境教学情境教学是一种以情境为基础的教学方法,通过让幼儿置身于具体情境中,培养他们感受和体验正确品德。
例如,在教育环境中创设一些情境,让幼儿面对一些道德抉择,鼓励他们正确思考和行动。
5. 故事教育故事教育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教育方法。
幼儿喜爱听故事的特点,可以通过精心挑选的故事,给予幼儿正确的启示和教育。
故事不仅可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可以帮助他们理解和接受各种道德观念。
6. 有效的奖励和惩罚奖励和惩罚是教育中常用的手段。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幼儿时期是孩子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阶段。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可以让幼儿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还能对其未来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探讨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方法和重要性。
一、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方法1. 做出良好的榜样孩子们往往会模仿和学习身边的大人。
家长、老师等家庭和学校的成年人应该做出良好的榜样,展示出积极向上并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习惯。
例如,言行一致,举止得体,尊重他人等。
这样的行为榜样将成为孩子们学习和模仿的对象,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
2. 建立明确的规则和约定幼儿需要明确的指导和界限,这样才能知道哪些行为是被接受的,哪些是不被接受的。
家长和老师可以和孩子们一起制定一些简单明了的规则和约定,如“不损坏公共财物”、“不说脏话”、“遵守交通规则”等等。
这些规则应该被明确地告知孩子,并且在家庭和学校中贯彻执行,以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行为准则。
3. 引导幼儿思考行为后果在幼儿年龄阶段,他们还没有完全形成自我认知和责任意识,因此需要成年人的引导和帮助。
当幼儿出现不良的行为习惯时,家长和老师应该借机引导他们思考行为后果。
通过与幼儿讨论和解释,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对他人和环境造成什么样的影响,从而激发他们主动规范自己的行为。
4. 实施积极激励和奖励机制积极的激励和奖励是幼儿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手段。
当幼儿表现出良好的行为习惯时,家长和老师应该及时给予明确的肯定和奖励,例如表扬、奖励或者鼓励。
这样可以增强幼儿对自己良好行为的正向认知,同时也激发他们继续保持良好行为的动力。
二、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1. 促进社交能力的发展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幼儿社交能力发展的基础。
当孩子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时,他们更容易与他人和睦相处,主动分享、合作和交流。
这有助于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友谊,并从中获得快乐和满足感。
2. 换位思考,培养同理心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助于幼儿培养同理心和换位思考的能力。
幼儿全面培养塑造良好的品德素养
幼儿全面培养塑造良好的品德素养幼儿期是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成长阶段,也是品德素养形成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阶段,幼儿需要全面的培养,以塑造良好的品德素养。
本文将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全面培养幼儿,并塑造其良好的品德素养。
一、家庭教育家庭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幼儿的品德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家长应以身作则,做到言行一致。
他们应该注重自身的品德修养,用自己的行为影响孩子。
例如,家长要教孩子爱护他人,就应该主动帮助他人,守规矩等。
其次,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与孩子沟通时,要注重培养孩子的道德判断力和行为准则。
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分辨是非,教导他们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
最后,家庭要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个性和想法,培养孩子的爱心和友善,让孩子感受到温暖和关爱。
通过以上方法,家庭教育可以全面培养幼儿,塑造其良好的品德素养。
二、学校教育学校是幼儿接受正规教育的主要场所,对于幼儿的品德素养培养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首先,学校要制定科学的教育教学计划。
教师通过有计划和有目的的教育活动,培养幼儿的品德。
例如,在课堂上进行道德教育的讲解和讨论,组织有关品德素养的实践活动等。
其次,学校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
学校可以开设培养品德的专门课程,同时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各种社团活动,提供丰富多彩的课外教育。
最后,学校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做到关心、尊重、信任每个幼儿,给予他们充分的关爱和指导,使幼儿在学校中感受到快乐的学习氛围。
通过学校教育,幼儿可以得到全方位的培养,从而塑造良好的品德素养。
三、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是幼儿塑造品德素养的重要因素之一。
社会环境包括社会道德风尚、社会文化价值观等。
首先,社会应该提倡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
政府、媒体、社会组织等应该共同努力,传递正能量,树立正确的道德导向。
其次,社会应该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和机会。
例如,建设优质的幼儿园和学校,提供高质量的教育资源,确保每个幼儿都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
如何培养幼儿的道德行为
如何培养幼儿的道德行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家庭教育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关注如何培养幼儿的道德行为。
毫无疑问,道德行为在一个人的成长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对于幼儿来说,从小起就应该注重道德教育,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
下面将介绍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道德行为。
一、营造良好的家风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为孩子树立好的典范就是父母。
父母的言行举止,日常生活中的言语行为对孩子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因此,父母应该以身作则,做一个良好的榜样,形成正面的家庭氛围,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让孩子懂得如何与人相处。
二、培养孩子的自制能力幼儿是一个很天真的阶段,他们的注意力不稳定,爱哭闹,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缺少自制能力。
因此,父母需要通过日常的训练和引导,慢慢地培养孩子的自制能力,使他们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例如,在饮食方面,父母可以让孩子自己选择食物,并告诉他们什么是健康的饮食习惯;在玩耍方面,父母可以让孩子自己规划时间,并且告诉他们什么是要遵守的规则等。
三、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是很有必要的,责任感是培养孩子道德品质的基础。
因此,父母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让他们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对别人产生什么影响,并懂得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四、关注孩子的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是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父母需要关注孩子的情感教育。
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的陪伴和关爱是非常重要的,要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关爱,学会如何爱护他人。
通过各种方式让孩子懂得如何关心、支持、尊重别人,在与他人相处时能够更有耐心和理解。
五、鼓励孩子坚持之道幼儿阶段由于认知能力的有限,因此孩子们经常改变自己的想法。
这就需要家长通过引导,让孩子懂得坚持自己的想法,遵循自己的所信仰,不随意改变自己的立场。
这种坚持之道的习惯在长大后会让孩子具备独立思考的本领和深厚的人格。
总之,培养道德品质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节,家长应该通过日常生活和教育引导孩子,让他们懂得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判断是非,如何坚持自己的信仰等,以此从小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为成人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幼儿良好道德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幼儿良好道德培养的途径和方法2000字道德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各种途径和方法可以用来进行幼儿良好道德的培养。
本文将简要介绍几种常见的方法和途径。
一、情境模拟法情境模拟法,即通过模拟特定情境来引导幼儿了解感悟道德规范。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故事讲解、电视剧、电影等方式,引导幼儿了解道德规范,运用情境模拟法教育幼儿懂得诚实、不撒谎、不做小偷、尊重他人等道德意识。
在家庭中可以从小事入手,如要求幼儿吃的食物时先向大家照相留念,让幼儿懂得分享,懂得尊重。
二、游戏活动法游戏活动法,即通过游戏活动来教育幼儿良好道德,这是幼儿喜欢的方法。
这种方法能够增强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积极参与的态度。
家长可以通过互动游戏、搭配搭建、角色扮演、模仿表演等形式进行幼儿道德教育,如告诉孩子忘记带书包的后果是无法听课等,让孩子从小懂得自己与别人协作、道德感知的重要性。
三、思想启发法思想启发法,即通过和幼儿交流,有针对性地向他们灌输道德教育,帮助孩子了解社会中存在的道德问题,引导他们明辨是非、正义与厚礼等价值。
思想启发法可以很容易地用于课堂教学和家庭教育。
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兴趣爱好和学习需求来选择讲解的内容。
不同的故事、绘本、小品、讲故事等,都能够促进幼儿道德意识的培养。
四、以身作则法以身作则法是最常见的模式,是指通过自身的榜样来影响幼儿行为的改变,由于幼儿极易受到家庭成员的影响,因此家长需要做出良好的行为示范,让孩子看到家长的努力,明白良好行为背后的重要意义,让孩子模仿。
五、多元化活动法多元化活动法指的是依据幼儿特点,以及孩子的不同身心发展阶段,安排化教育活动,如文艺表演、实地探索、社区参观、亲子游戏等等。
通过不同形式的体验活动,丰富幼儿知识储备,培养他们的情感认知、社交交往能力和良好的道德修养。
总的来说,道德教育需要家庭和社会共同合作,针对孩子的不同发展阶段来设置合适的活动和工具,让幼儿在玩乐中悟道德,悟人性,在游戏、故事、实物和现实生活中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认识,培养出涵养情操、行为规范、公正正义的社会人格。
幼儿良好品德的培养教育方法
幼儿良好品德的培养教育方法幼儿阶段是培养良好品德的关键时期,因为这个阶段是孩子性格形成和价值观建立的时期。
以下是一些幼儿良好品德的培养教育方法。
1.身教为先:幼儿会模仿大人的行为,父母和教师应该成为孩子最好的榜样。
他们应该展示好的道德价值观,比如诚实、友善和正直。
通过亲身示范和积极的行为引领孩子们走向正确的道路。
2.创设道德情境:为幼儿创造各种道德情境,让他们在家庭和学校中能够亲身体验和感知什么是好的行为,什么是错的行为。
例如,在幼儿园里安排一些小组活动,鼓励幼儿互相尊重、合作和分享。
3.用故事和游戏教育:通过故事和游戏,可以向幼儿传授一些基本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可以选择一些具有启示意义的故事,例如有关勇敢、友善或诚实的故事,让孩子们在故事中能够领悟和体验这些道德品质。
4.引导情绪管理:幼儿情绪管理能力较差,容易出现情绪失控的情况。
父母和教师应该引导孩子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包括教会他们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学会控制自己的冲动等。
这样可以让他们更好地适应集体生活,并增强友善、耐心和宽容的品质。
5.提供奖励和惩罚:适当的奖励和惩罚可以帮助幼儿建立一套规范行为的制度。
当幼儿表现出好的品德行为时,可以适时给予鼓励和奖励。
而当幼儿做出不当行为时,可以适度地进行惩罚,以引导他们认识到错误并改正。
6.家庭和学校合作:幼儿良好品德的培养需要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合作。
家长和教师应该保持密切的沟通合作,共同关注幼儿的品德发展和行为表现。
通过家校配合,可以更好地引导和培养孩子正确的品德观念。
7.激发兴趣和热爱:幼儿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会更加投入,因此可以通过引导幼儿培养一些良好的兴趣爱好,例如音乐、绘画、体育等,这些活动可以帮助他们表现出友善、合作和耐心的品质。
总之,幼儿良好品德的培养需要父母和教师共同努力,通过身教、情境创设、故事和游戏教育、情绪管理、奖惩制度、家庭和学校合作等方式,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幼儿园品德养成计划培养孩子健康品格方案
幼儿园品德养成计划培养孩子健康品格方案引言幼儿园时期是孩子性格和品德养成的关键阶段。
通过系统的培养与引导,我们可以帮助孩子们建立良好的品德,发展积极健康的态度和价值观。
本文旨在提出一套全面有效的幼儿园品德养成计划,以培养孩子们的健康品格。
一、培养自律意识自律是一个人良好品格的基础。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帮助孩子培养自律意识:1.设定规则与目标:明确讲述幼儿园的规则与目标,并与孩子们一起制定个人规则和目标,教导他们如何遵守和实现。
2.养成良好习惯:通过制定日常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如定时整理课桌、保持环境整洁等,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自律习惯。
3.引导自我管理:鼓励孩子们自己管理自己,如自己整理书包、穿脱衣物等,培养他们的自我约束和独立能力。
二、培养友善与合作意识友善和合作是培养孩子们良好品德的关键。
以下是培养友善与合作意识的方法:1.培养同理心:通过故事、游戏和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孩子们体验他人的感受,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理解能力。
2.鼓励分享与合作:组织团队合作的游戏和活动,让孩子们体验合作的乐趣,同时鼓励他们主动分享和帮助他人。
3.提供倾听与沟通机会:开设倾听角和谈话时间,让孩子们学会倾听他人的需求,并懂得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三、培养诚实与责任感诚实和责任感是塑造孩子良好品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培养诚实与责任感的方法:1.设定明确的规则:制定坚守诚实和责任的规则,并将其与孩子们一起制定和签署,培养他们对规则的重视和责任感。
2.培养正直品质:通过故事、角色扮演和游戏等方式,让孩子们了解诚实和责任的重要性,并引导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3.培养自我反思习惯:引导孩子们学会自我反思和反省,根据自己的行为和言语,思考自己是否诚实和负责任,并及时调整和改进。
结语通过以上的策略和方法,我们可以帮助幼儿园的孩子们养成健康品格。
在品德培养的过程中,需要耐心和细致的引导,帮助孩子们理解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并通过日常生活和活动中的实践,巩固和强化所学到的品德。
举例幼儿德育的途径
举例幼儿德育的途径幼儿德育是培养幼儿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过程,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进行。
下面将列举十个幼儿德育的途径,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1. 游戏活动:通过有趣的游戏活动,引导幼儿学会分享、合作、尊重他人等基本道德观念。
例如,组织团队游戏,鼓励幼儿互相帮助和鼓励。
2. 情景教育:通过创设情景,让幼儿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道德知识和行为规范。
例如,模拟日常生活场景,引导幼儿学会礼貌用语和行为规范。
3. 故事阅读:通过讲述寓言故事和启发性故事,培养幼儿的道德判断力和价值观念。
例如,讲述《小红帽》故事,教育幼儿要小心陌生人。
4. 视频教育:通过观看有教育意义的动画片或视频,向幼儿传递道德信息。
例如,播放《熊出没》等动画片,教育幼儿要勇敢面对困难。
5. 角色扮演:通过让幼儿扮演不同角色,体验不同的行为和情感,培养幼儿的情感认知和道德情操。
例如,让幼儿扮演父母角色,体验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
6. 社区参与:带领幼儿参观社区、参与公益活动,培养幼儿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例如,带幼儿参观社区图书馆,让他们了解阅读的重要性。
7. 讨论分享:定期组织讨论会,让幼儿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培养幼儿的沟通能力和思辨能力。
例如,组织小组讨论,让幼儿分享他们在学校和家庭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8. 榜样示范:通过展示和赞扬优秀的榜样,激励幼儿向优秀学习。
例如,邀请优秀的学生或社区志愿者来班级分享经验,激励幼儿向他们学习。
9. 反思总结:在幼儿活动结束后,组织幼儿进行反思总结,引导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对他人的影响。
例如,每天结束前,带领幼儿回顾一天的活动,让他们思考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规范。
10. 家校合作:与家长密切合作,共同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
例如,定期与家长开展家庭教育讲座,分享幼儿德育的经验和建议。
通过以上途径,可以有效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幼儿德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也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共同呵护儿童的成长。
如何树立幼儿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如何树立幼儿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这不仅能够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自律能力。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树立幼儿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呢?首先,家庭教育是树立幼儿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的基础。
家长应该成为孩子的榜样,以身作则。
他们应该展示出正确的道德行为,比如诚实、宽容、尊重他人等。
同时,家长还应该与孩子进行积极的沟通,让他们理解什么是对与错,如何正确地对待他人。
家庭教育不仅仅是口头上的教育,更重要的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细节来教育孩子。
比如,在与他人相处时,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学会分享、帮助他人,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其次,学校教育也是树立幼儿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
学校可以通过课程设置和活动组织来引导幼儿学习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例如,学校可以开设道德与法治课程,让孩子了解法律的基本原则和道德的重要性。
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孩子亲身体验到帮助他人的快乐和成就感,进而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班级管理和评优评先等方式激励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课堂纪律、卫生习惯等。
此外,社会环境也对幼儿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的形成起着重要的影响。
社会环境中的道德风尚和价值观念会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因此,社会应该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道德风尚。
政府可以加大对道德教育的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公众对道德教育的关注度。
媒体也应该积极传播正能量,倡导正确的价值观念。
同时,社会各界也应该共同参与到幼儿道德教育中来,比如社区组织可以开展一些志愿者活动,让孩子亲身参与其中,体验到帮助他人的意义和价值。
最后,幼儿园也是树立幼儿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的重要场所。
幼儿园可以通过游戏和活动来引导幼儿学习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例如,幼儿园可以组织一些角色扮演的游戏,让孩子们扮演不同的角色,学习如何正确地与他人相处。
幼儿如何培养良好的品德和道德观念
幼儿如何培养良好的品德和道德观念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和学校开始重视幼儿的品德和道德培养。
作为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培养良好的品德和道德观念对幼儿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两个方面探讨幼儿如何培养良好的品德和道德观念。
一、家庭教育1. 亲子沟通亲子沟通是培养幼儿品德和道德观念的基础。
家长要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积极倾听孩子的心声,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通过与孩子的亲密交流,父母可以在言传身教中给予他们正确的道德引导。
2. 做出榜样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他们的言行举止是孩子学习和模仿的对象。
因此,家长应该注重自身的品德修养和道德素养,要做出良好的行为榜样。
只有在家庭环境中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才能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道德基础。
3. 亲子活动家庭是培养幼儿品德和道德观念的主要场所,而亲子活动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
通过共同的亲子活动,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参观慈善机构、社区服务等,让孩子亲身体验爱与关爱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同理心。
二、学校教育1. 德育课程学校是幼儿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德育课程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一环。
学校应该制定科学合理的德育教学计划,通过开设德育课程,教授道德知识和道德规范,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和道德观念。
2. 培养合作精神学校可以组织各类团队活动,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
例如,合作完成小组任务、参与集体游戏等,通过团队活动,幼儿可以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权益,培养互助和友谊的观念。
3. 社会实践学校可以组织幼儿参与一些社区和慈善机构的实践活动,让幼儿亲身感受社会的温暖和需要帮助的人群。
通过社会实践,幼儿可以懂得助人为乐的重要性,培养出一颗善良和乐于助人的心。
三、综合措施1. 家校合作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互为补充的,家长和学校应该积极地进行互动和合作,共同培养孩子的品德和道德观念。
家长要关注学校的德育工作,积极参与学校的活动,与老师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交流。
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与道德观念
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与道德观念人的道德观念和品德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始于儿童时期。
因此,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和道德观念显得尤为重要。
良好的品德和道德观念将会对幼儿一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不仅会促进他们的个人发展,还能够为社会进步作出贡献。
一、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1. 培养孝顺的品德孝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于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至关重要。
家长和教育者可以通过榜样的力量,引导幼儿尊敬和孝顺长辈,教育他们了解长辈的辛苦付出以及亲情的可贵。
同时,还可以从幼儿园的生活习惯培养入手,让幼儿体验到尊敬师长、关心同学的重要性。
2. 培养诚实守信的品德诚实守信是社会交往中必备的品质,对于幼儿的发展和未来的人际关系都非常重要。
家长和教育者可以通过故事、游戏等方式,向幼儿传递诚实守信的理念,并且通过奖惩机制来强化幼儿的诚实行为。
同时,给予幼儿更多的信任和责任,培养他们养成守信的习惯。
3. 培养团结合作的品德团结合作是幼儿园中必不可少的品德。
通过合作学习、小组活动等形式,让幼儿体验到团结合作的乐趣,并且明确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同时,家长也可以通过家庭活动、亲子游戏等方式,培养幼儿在家庭中的团队合作意识,进一步加强他们的社交能力。
二、培养幼儿的良好道德观念1. 培养尊重他人的道德观念尊重他人是道德观念的核心,对幼儿成长至关重要。
在日常教育中,家长和教育者应该注重培养幼儿尊重他人的意识,让他们明白每个人都应该受到尊重和关心。
同时,可以利用幼儿园中的角色扮演、故事引导等方式,让幼儿感受到尊重的重要性,并且在实践中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和个性。
2. 培养公平正义的道德观念公平正义是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基石,也是培养幼儿道德观念的重要内容。
家长和教育者可以通过让幼儿参与公平游戏、讲述公平正义的故事等方式,引导幼儿体验公平的感受,理解公平正义的道德内涵。
同时,在家庭和学校中,要保障每个孩子的平等权利,让幼儿意识到公平对社会和个人的重要作用。
3. 培养热爱环境的道德观念热爱环境是培养幼儿良好道德观念的重要方面。
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观念培养幼儿的自律和社会责任感
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观念培养幼儿的自律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观念旨在塑造幼儿积极健康的人格和社会适应能力。
幼儿时期是一个重要的阶段,儿童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观念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未来的人际关系、社会参与以及终身学习的态度。
本文将探讨如何培养幼儿的自律和社会责任感,提供一些建议和方法。
一、建立积极的行为激励机制幼儿在行为发展过程中需要得到肯定和激励。
家庭和学校是幼儿成长的主要环境,应建立起积极的行为激励机制。
首先,父母应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榜样,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来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其次,家庭和学校可以设置一些小奖励机制,例如使用小红花、鼓励卡等形式,及时肯定和表扬幼儿在行为上的表现。
这样能够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动力,促使他们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注重规则的培养规则对于幼儿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观念的培养非常重要。
幼儿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规则,并学会遵守规则。
所以,在家庭和学校中,可以制定一些简单明确的规则,并通过耐心的引导和解释,让孩子们明白规则的重要性和遵守规则的原因。
同时,要保证规则的稳定性和一致性,让幼儿获得规则的预测性和依赖性。
这样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自律能力和道德观念。
三、培养幼儿的责任感社会责任感是幼儿培养自律的关键。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我们可以通过给予孩子们一些小的责任任务来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例如,让幼儿参与家务劳动或者班级协作活动,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付出对于家庭和集体的重要性。
同时,要给予幼儿充分的支持和关爱,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承担责任。
在培养幼儿责任感的过程中,家长和教师要适时给予合理的引导和帮助,避免过度要求和批评。
四、培养幼儿的道德观念道德观念是幼儿行为习惯的内在驱动力。
为了培养幼儿的道德观念,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引导。
首先,提供一些具体的道德模范,让孩子们学习榜样,了解正义、公平、宽容等道德核心价值观。
其次,以情感教育为主要手段,通过讲故事、看动画片等方式,引导幼儿从情感上感知和理解道德行为的意义和价值。
幼儿良好道德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幼儿良好道德培养的途径和方法道德教育是幼儿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方式,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对于其今后的成长和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那么,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有效地进行道德教育呢?培养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是道德教育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学习、模仿和实践,把良好的习惯融入到日常生活中,能够帮助他们逐渐形成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和习惯。
一些好习惯的培养方法包括:•热情鼓励:在幼儿表现良好时,及时给予热情的鼓励和认可。
•适时引导:当幼儿出现错误时,应该适时给予纠正和指导。
•规范引导:制定科学合理的生活规范,引导幼儿遵守。
•自主练习:让幼儿自主练习良好的习惯,帮助他们逐渐养成。
讲述示例故事讲述示例故事也是一种常见而有效的道德教育方式。
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可以让幼儿了解一些具体的道德内容,例如爱、友谊、诚实和勇敢等等。
在讲述故事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勾勒情节:在介绍生动的情节的同时,要注意精选词句,把基本内涵讲的通俗易懂。
•情感体现:根据故事情节的需要,适当为人物赋予情感颜色,能够让幼儿更好地理解故事内涵。
•合理涵义:适当地安排故事情节中的行为,体现道德行为与美好生活之间的相互联系。
营造和谐教育环境在幼儿园中,教师是最具有道德教育影响力的人。
营造和谐的教育环境,为幼儿提供良好的情感滋养和道德模范,是正确开展道德教育的前提。
具体而言,营造和谐教育环境的方法包括:•提供社会化体验机会,通过教育游戏、校园文化节、观看精彩的课外文化活动等形式,让幼儿切身感受和体验道德行为的重要性。
•鼓励教师树立良好的道德榜样,让幼儿在观察教师的言行举止中学到合适的道德规范。
•通过“点滴记录”等方式,定期反馈幼儿在道德方面的表现和进步,让他们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
建立家校互动平台家庭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环境之一,家庭对孩子的道德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建立家校互动平台,加强家校沟通,让家庭更好地服务于孩子的道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幼儿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
一位外国教育家说过:“习惯的力量是强大的,它可以直接影响一个人的人生命运,而习惯是从小养成的,好习惯使人受益终身,会使孩子生活得更好、更精彩、更成功;坏习惯则会让孩子终身受害,甚至可能会让成功变成失败。
”这就深刻表明了培养幼儿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道德行为习惯是与一定的道德需要、道德倾向相联系的自动化行为动作,它主要包括正确处理人际关系、遵守公共道德等。
一是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团结同伴,爱护弱小,尊重他人,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
二是遵守公共道德: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不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爱护公物,注意勤俭节约;守纪律等。
那么,如何加强行为道德教育,使幼儿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呢?
一、从培养幼儿的爱心和关心集体的情感入手
现在的幼儿大多数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所有的人都围着他转,从而使他们产生了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心理、“小皇帝”。
不懂得关心他人及集体,观念淡薄,因此从小教育幼儿关爱别人是十分重要的。
就如何让幼儿了解身边人的生活,观察父母的劳动,让幼儿谈谈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是怎样关心照顾自己的,自己也应该学着怎样关心照顾爸爸、妈妈,……让他从小懂得爱的意义,以激发幼儿爱父母和他人情感及行为。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是怎样孝敬老人来为幼儿提供榜样,激发幼儿这种情感及行为。
在此基础上培养幼儿爱他人和爱集体的情感,如在课堂上、让幼儿相互介绍自己父
母的工作情况及对国家和人民的贡献,使幼儿们觉得别人的爸爸、妈妈也都非常了不起,从而懂得不仅要爱自己的父母,还应关爱更多的人,又如:看到老师站着做事,应主动搬椅子,请老师坐下。
再如:爱小朋友,看到小朋友摔倒后应及时地把他扶起。
能把自己心爱的玩具让给同伴玩,等等,使之学会“爱”,具有爱他人的情感及行为,这种做法就是养成幼儿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途径。
二、通过多渠道培养幼儿的德育意识
1.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
德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幼儿具有积极的生活态度,这种积极生活态度和情感态度表现为:谦让、助人、合作、同情等,这是个性品德的基础部分,是社会责任感更为复杂的道德概念和情感的基础。
因此,作为教师应在日常生活及教育活动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
如:在一次迎新年的庆祝活动中,我特意安排了小班的幼儿来参加我班(中班)的活动,因为是迎新年活动,孩子们特别兴奋,纷纷要求表演节目。
活动中我有意识安排了一次饮水活动,取水时,我在旁边注意观察我班幼儿的行为,发现有几个小朋友争先恐后的拥挤着先接水,把小班的弟弟、妹妹挤到了后面。
饮完水后,我将小朋友们取水时的行为给大家认真剖析、讲解,引导小朋友们共同讨论这种行为,经激烈讨论绝大部分小朋友意识得到提高。
送水杯时,很多小朋友已经知道应该让小弟弟、小妹妹先放。
通过“饮水”活动的设置、及讨论,激发了幼儿的道德行为意识的提高,促进幼儿的行为意识朝着道德行为发展。
这类活动在吃点心、分水果时都可
以进行。
可见,在特定情境经多次反复创设,将会有效地提高幼儿的道德认识,更有利于道德意识向行为的迅速转化。
2.增强幼儿的自觉性行为。
幼儿在特定的氛围中,常常表现出良好的道德行为,但一旦离开了特定的环境,便会变成另一个样。
因此角色游戏是增强幼儿自觉性行为的有效手段。
幼儿最喜欢扮演角色游戏,他们相信角色的真实性,为了让游戏顺利进行下去,他们就必须控制自己,用角色规则要求自己。
3.寓德于乐。
教师在组织德育活动时,不仅要有计划、有目的、做到有的放矢,更应坚持寓德于乐,多组织一些如:《分果果》、《让座》等、活动、道具都用实物,这样做可以使幼儿扮演得更加逼真形象,更具感染力,还满足了幼儿好奇、好模仿、好游戏的心理,使他们在模仿中获得心理上满足与快乐,同时学会谦让。
三、抓住教育契机,强化习惯养成
1.注重幼儿的个性差异。
由于每个幼儿的家庭生活情况都不一样,这就使得幼儿的个性特点、思想品德状况都存在差异,因此,老师要使幼儿德育行之有效,就必须在进行集体教育时注意幼儿的个性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教育,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观察幼儿的行为,及时发现教育契机,进行多样化的个别引导。
如:幼儿在玩玩具时,把玩具丢得满地,却不管不问,这时教师切不可熟视无睹,错过了教育契机,应及时鼓励幼儿去做好,以巩固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2.及时表扬幼儿良好的品德行为,发挥榜样的教育功用。
幼儿德
育是知、情、意、行的结合,禁忌训诫,对孩子良好的道德行为及时予以适当的表扬,可以起到强化和鼓励的作用。
俗话说得好,好孩子是夸出来的,通过适当的表扬、鼓励,可以激发幼儿的情感共鸣,使幼儿的良好行为得到巩固和发展。
3.以身作则,做幼儿模仿的榜样。
作为教育者,在培养幼儿良好道德行为习惯时、一定要做到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正面诱导。
幼儿年龄小,模仿力强,各种心理过程都带有具体形象性,对亲眼目睹的行为接受得快,教师必须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让孩子知道关心、谦让、友好、合作。
凡是希望孩子做到的事情,自己首先做到。
其次,注重情感导向的功用,即运用身体、语言作为幼儿模仿的辅助手段,形象的传递是非判断和道德评价信息,增添教育的效力。
4.家园一致,同步教育,让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持之以恒。
良好的习惯是孩子事业成功和生活幸福的重要保证。
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幼教工作者的义务和责任,更是父母的重要职责。
增强与家长的思想沟通,从而达到双方共同对幼儿的教育、培养。
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作者单位:贵州都匀市第四幼儿园)
(责任编校:白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