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控制
测量控制措施

测量控制措施
1、工程开工前必须编制专项施工测量控制作业方案,并报业主、监理工程师审批。
对业主提供的测量控制坐标点、高程点要做好交接、复核工作;严格按测量方案测设现场施工控制网、进行定位放线,并在监理工程师的指导下同相邻合同标段的定位放线闭合、接顺。
2、在施工阶段,各测量控制参照点必须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并进行明显的标识,如插上小红旗等。
3、项目部技术经理或工程技术组组长应组织测量人员每隔十天至少对施工测量控制桩点进行一次复核;督促测量人员严格按作业要求对桥梁、道路、地下管线等工程的中心、标高进行跟踪控制、复核,分阶段与相邻合同标段施工单位的测量人员碰头,以保证测量成果处于受控状态。
4、本工程施工必须按规定使用经授权的计量检定单位检定合格的计量器具,确保各项计量数据真实、准确。
5、遵守国家的有关规范、规程及有关标准。
6、采用高精度控制的原则。
7、对仪器在使用前,要进行检查,准确无误后方可投入使用。
8、测量工作采用四固定措施,即:固定的仪器、固定的人员、固定的路线、固定的测量环境。
9、在标高引测施工中,每次观测均从同一个高程开始,以免产生误差积累。
10、建立一切定位、放线工作要经自检、复检合格后方可申请
主管部门验收的工作制度。
如何进行工程测量与控制

如何进行工程测量与控制工程测量与控制是工程项目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项目的质量和进度。
准确测量和有效控制能够帮助工程师更好地规划、设计和实施项目,提高工程质量,节约资源,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介绍如何进行工程测量与控制,包括前期准备,测量方法和控制措施。
一、前期准备在进行工程测量与控制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前期准备。
这包括三个方面的工作:确定目标,选择合适的仪器和设备,制定详细的测量方案。
首先,确定目标是进行工程测量与控制的第一步。
工程师需要明确项目的要求和目标,确定需要测量和控制的要素,如尺寸、高度、温度等。
只有清楚定义了目标,才能制定出有效的测量和控制方案。
其次,选择合适的仪器和设备也是非常重要的。
根据测量的具体要求,工程师应该选择适合的测量仪器和设备。
例如,如果需要测量土壤的密度,可以选择密度计进行测量;如果需要控制空调温度,可以选择温度传感器进行测量。
选择合适的仪器和设备可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和效率。
最后,制定详细的测量方案是保证测量效果的关键。
在制定测量方案时,需要考虑到测量的具体细节,如测量的时间、地点、方法和数据处理等。
同时,还需要预先排查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
制定详细的测量方案可以帮助工程师更好地掌握测量过程,确保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测量方法当前期准备工作完成后,就需要进行具体的测量。
在测量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
测量方法可以分为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两种。
直接测量是指通过仪器或设备直接读取要素的数值。
这种测量方法适用于比较简单的要素,如尺寸、长度等。
直接测量的优点是简单快捷,结果准确可靠。
而间接测量则是通过一些间接的手段来推断出要素的数值。
这种测量方法适用于复杂的要素,如温度、湿度等。
间接测量的优点是可以测量一些难以直接观测的要素,并且准确度也相对较高。
在选择测量方法时,还需要考虑到测量的环境和条件。
比如,在测量温度时,需要考虑到测量的地点、温度变化的速度等因素,并选择合适的温度传感器进行测量。
控制测量规范

控制测量规范控制测量规范是指在实施测量过程中所需遵循的规范和标准,旨在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下面是关于控制测量规范的1000字说明。
一、测量装置的选用和校准测量装置的选用是确保测量结果准确的基础。
在选择测量装置时,应根据被测量对象的特点和测量要求,选择合适的测量装置。
同时,还应关注测量装置的精度、稳定性、重复性等性能指标。
另外,为确保测量装置的准确性,还需要定期对其进行校准和检定,以消除或减小测量误差。
二、测量环境的控制测量环境的控制对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有重要影响。
在进行测量时,应尽量在无风、无震动、无干扰的环境中进行,以减少外界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干扰。
此外,还需要控制温度和湿度等环境参数,以确保测量装置和被测量对象的工作条件符合要求。
三、测量方法和程序的规范测量方法和程序的规范是确保测量结果准确和可靠的重要保证。
在进行测量前,应明确测量对象、测量方法、测量步骤和所需测量数据等内容,并根据实际情况编制相应的测量程序或操作指南。
同时,还需严格按照程序要求进行测量,禁止任何违规操作或突破规定进行测量。
四、测量数据的记录和处理测量数据的记录和处理是测量控制规范的重要环节。
在进行测量时,应及时、准确地记录测量数据,并加以妥善保存。
同时,在记录测量数据时,还需进行必要的数据处理,如数据平均、数据分析等,以获得更准确和可靠的测量结果。
五、测量误差的估计和控制测量误差的估计和控制对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在测量过程中,需要根据测量装置的精度要求和测量对象的特点,合理估计测量误差的大小,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
另外,还需要对测量结果进行误差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或调整测量方法,以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六、测量结果的报告和验证测量结果的报告和验证对于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在获得测量结果后,应将其进行整理和报告,包括测量数据、测量方法和测量结果等内容。
另外,还需要对测量结果进行验证,即通过重复测量或与其他可靠测量结果进行对比,以确定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测量学第六章控制测量

R tan1 y2 y1 tan1 y12
x2 x1
x12
12 R ,当 x 0, y 0 时
12 180 R ,当 x 0 时
12 360 R ,当 x 0, y 0 时
表6-5 闭合导线坐标计算表
1.闭合导线 起讫于同一已知点的导线,称为闭合导线
2.附合导线
布设在两已知点间的导线,称为附合导线。 此种布设形式,具有检核观测成果的作用,
并能提高成果的精度。
3.支导线
由一已知点和一已知边的方向出发,既不附合到 另一已知点,又不回到原起始点的导线,称为支 导线。
因支导线缺乏检核条件,故其边数一般不超过4条。
-61.10
85.66
-61.12 +85.68
2 107 48 30 +13 107 48 43
438.88 585.68
-0.02 +0.02
53 18 43 80.18
+47.88 +64.32
47.90 64.30
3 73 00 20 +12 73 00 32
486.76 650.00
-0.03 +0.02
当 A、B、C、P 四点共圆时,则
ac
bd
k
ac
0
bd 0
(6-31)
为不定解。因此,式(6-31)就是 P 点落在危险圆上的判别式。
量改正数,即
Vxi
fx D
Di
Vyi
f
y
D
Di
控制测量的流程

控制测量的流程
控制测量的流程如下:
1. 确定测量目标:确定要测量的对象和要测量的属性。
2. 确定测量方法: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包括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方法。
3. 制定测量计划:确定测量的时间、地点、人员和设备等资源要求,制定测量的具体步骤和流程。
4. 准备测量设备:检查和校准测量设备,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5. 进行测量:按照测量计划进行实际测量,记录测量结果。
6. 数据处理和分析:对测量结果进行处理和分析,包括数据清洗、计算、统计和图表绘制等。
7. 结果评估:根据测量结果对测量目标进行评估,判断是否达到预期要求。
8. 修正措施:如果测量结果与预期要求不符,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修正措施,调整测量过程。
9. 报告和记录:编写测量报告,记录测量过程、方法和结果,以备后续参考和审查。
10. 反馈和改进:根据测量过程中的反馈和评估结果,总结经验教训,改进测量方法和流程,提高测量质量和效率。
测量控制方案

测量控制方案1. 引言测量控制是实现精确测量的关键环节,通过控制测量参数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可以提高测量结果的精确度和可靠性。
本文档将介绍一个测量控制方案,以满足对测量的高要求。
2. 测量控制策略2.1 确定测量目标在制定测量控制方案之前,首先需要明确测量的目的和目标。
根据具体的测量任务,确定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测量范围、测量精度等指标。
2.2 测量设备选择选择适合的测量设备是实施测量控制方案的首要步骤。
在选择测量设备时,需要考虑设备的测量范围、测量精度、稳定性、抗干扰能力等因素。
同时,还需要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如直接测量、传感器测量或图像处理测量等。
2.3 测量环境控制测量环境对测量结果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为了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需要对测量环境进行控制和调节。
常见的测量环境因素包括温度、湿度、气压等。
可以通过控制室温、使用恒温恒湿设备、隔离干扰源等方式进行环境控制。
2.4 校准和验证为了确保测量设备的准确度和稳定性,需要定期进行校准和验证。
校准是指通过与已知参考值比对,对测量设备进行调整和校验,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验证是指通过与已有数据或标准进行比对,验证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和一致性。
3. 测量控制实施3.1 测量前准备在进行测量之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对测量设备进行校准和验证,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其次,对测量环境进行调节,保持恒定的温度、湿度和气压。
最后,确保测量样品或对象的符合要求,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3.2 实施测量在进行实际测量时,需要按照事先设定的测量方法和步骤进行操作。
对于复杂的测量任务,可以采用自动化的测量系统,以提高测量效率和准确性。
在测量过程中,需要注意防止误操作和干扰,确保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3.3 测量结果分析完成测量后,需要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和处理。
首先,对测量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计算出平均值、标准差、偏差等统计指标。
然后,对测量结果进行比对和验证,与已有数据或标准进行对比,评估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测量控制管理制度

测量控制管理制度测量控制管理制度是企业中对测量与控制活动进行规范化管理的制度,其目的是确保企业测量活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有效控制企业的运营过程。
测量控制管理制度需要覆盖采购、生产、质量、销售等各个环节,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提高企业的决策能力和运营效率。
首先,测量控制管理制度要明确测量对象和方法。
企业在测量控制过程中需要确定测量对象,例如产品的尺寸、材料的成分、工艺的参数等等,同时要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和仪器设备,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其次,测量控制管理制度要规范数据采集和记录过程。
企业需要建立统一的数据采集和记录流程,明确责任人和操作规范。
在采集数据时要保证数据的准确性,避免人为误差的产生。
同时,要建立数据记录的档案管理制度,保障数据的安全保存和可追溯性。
第三,测量控制管理制度要确保测量设备的可靠性和精度。
企业应定期检测和校准测量设备,保证其准确度和可靠性。
设备出现故障时要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避免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第四,测量控制管理制度要强调数据分析和运用。
测量数据是决策的基础,企业应建立数据分析的能力,对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发现异常值和趋势变化,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和改善。
与此同时,企业还应将测量数据与其他管理数据相结合,形成综合分析,促进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最后,测量控制管理制度要注重培训和人员素质提升。
企业应为测量人员提供必要的培训和学习机会,提高其测量技能和操作水平。
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员工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使其能够主动遵守测量控制管理制度,保证测量活动的规范化和有效性。
综上所述,测量控制管理制度对于企业的运营和管理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建立完善的测量控制管理制度,企业能够准确掌握运营的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产品质量和运营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监理工程测量控制制度

监理工程测量控制制度一、总则为了保证工程质量,确保施工进度,保障工程安全,监理工程测量控制制度应当严格遵守,制度内容涵盖测量工作的各个环节,包括测量前的准备工作、测量过程中的控制和监督、测量结果的记录和报告等。
二、测量前的准备工作1.每个工程测量前,监理工程师应当与施工单位一起确定测量的范围和对象,并编制测量方案。
测量方案应当包括测量任务、测量方法、测量仪器设备、人员分工等内容,并经过审批后方可实施。
2.确定测量控制基准点。
在施工现场和周边环境中确定参考基准点,作为测量的起点,确保测量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3.确定测量工作的时间和地点。
测量应当在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协调一致的时间和地点进行,确保测量工作的顺利进行。
4.对测量仪器设备进行检查和校准。
在测量前应当对测量仪器设备进行检查、校准,确保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测量过程中的控制和监督1.监理工程师应当参与测量工作,并对测量过程进行实时监控。
及时发现和解决测量过程中的问题,确保测量的精度和准确性。
2.监理工程师应当对施工单位的测量工作进行抽查和查验。
对施工单位测量工作的质量和程序进行评估,及时纠正不合规范的行为。
3.监理工程师应当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
对测量结果进行比对和分析,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四、测量结果的记录和报告1.监理工程师应当对测量结果进行详细的记录。
记录包括测量数据、测量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等内容,确保测量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2.监理工程师应当准确、及时地向施工单位和相关部门报告测量结果。
报告内容包括测量数据、问题分析和解决方案等内容,确保施工单位和相关部门了解测量情况。
3.监理工程师应当对测量数据进行保留和归档。
将测量数据及相关记录进行归档管理,确保测量数据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五、变更管理1.如需对测量方案进行变更,需经过审批。
监理工程师应当向相关部门提交变更申请,并等待审批通过后方可实施。
2.监理工程师应当及时向施工单位和其他相关部门通报测量方案的变更情况。
测量控制措施

测量控制措施一、保证测量精度与准确的措施1)人员持证上岗,使用经检定和校检的测量器具,测量方法要科学、合理,操作规范,按程序进行管理,对各要素进行预控。
2)聘请专业测量人员,具有丰富施工经验,又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的人员,具备多个大型工程施工中担任专业测量。
3)在工程中使用目前先进的测量仪器,如自动安平水平仪,铅垂仪均为进口仪器,设备先进,精度高。
4)施工前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
经研究同意后实施。
5)坚持技术复核制度,对于工程主轴线、标高基准点在放线完成后,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复核,对于一般轴线,标高由技术负责人指定专人负责复核。
确保无误后,方可继续施工。
二、测量质量预控措施1、要素控制影响测量精度质量的因素主要有人员、器具、方法、操作和程序管理等5个方面。
2、准备控制做好测量前的各项准备,是测量质量的基本保证。
应认真审核设计施工图和有关资料,按选定的测量方法进行内业计算;测量计算做到依据正确,方法科学,计算有序,步步校核,结果可靠;外业观测成果是计算工作的依据,计算成果要经两人独立核算后方可实施;测量前应检校现场控制桩和水准点,保证位置、高程准确;测设前应检校测量仪器和用具。
3、过程控制要确保测量工作在受控状态下进行。
定位、放线工作须执行经自检、互检合格后,将成果资料送报有关主管部门验线的工作制度。
实测时要做好原始记录。
对测量记录的要求是原始真实,数字正确,内容完整,字体工整。
记录人员应随时校对观测所得数据是否正确。
按企业《过程控制程序》《不合格品的控制程序》和《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控制程序》等文件执行。
4、检验控制检查验收测量成果时应先内业后外业现场,验收的精度应符合规范标准要求。
必须独立验线。
检查验收部位应是关键环节与最薄弱部位。
测量学第6章控制测量

C D
X D 165.418 YD 767.160
§6-6 高程控制测量 高程控制测量
确定控制点的高程(H)
一、概述
1. 高程控制网的等级
• 国家高程控制网: 分为一、二、三、四等。一、二等水准
网是国家高程控制的基础,三、四等加密 其中。 • 加密高程控制:
五等(等外或图根)
左角——所测相邻边的水平夹角在前进方向的左边
右角——所测相邻边的水平夹角在前进方向的N右边
推算公式 αBC = αAB +β左± 180° αBC= αAB -β右± 180°
N AB
A
左 B
右
BC ?
C
三、坐标的正、反算
1 、 坐标的正算
x
已知A点的坐标 X A 、 y A ,直线AB 的平距 SAB 和坐标方位角 AB ,计
-24.12 +238.07 +80.30 -83.88 -210.37
+200.18 +112.65 -227.16 -182.02 +96.35
100.00 75.88 313.95 394.25 310.37 100.00
100.00 300.18 412.83 185.67
3.65 100.00
DJ6
2
±30″ ±36″ ±24″ ± 60 n
四、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
内业计算目的
利用已知数据和外业观测成果,计算导 线点的平面直角坐标(X,Y)。
1、导线计算前的准备工作
(1)全面检核外业原始观测数据记录、计算是否 齐全、正确、限差是否合格。
(2)抄录已知数据(已知点坐标,方位角等)。 (3)绘导线略图(注明点号、角度、边长)。 (4)准备应用的计算表格。
控制测量的方法和步骤

控制测量的方法和步骤
控制测量是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它用于确
定和监测各种变量,以便进行准确的数据收集和分析。
控制测量的
方法和步骤需要严格遵循,以确保获得可靠的结果并进行正确的解释。
1. 确定测量目的,首先,需要明确测量的目的和所需的数据类型。
这有助于确定适当的测量方法和工具。
2. 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根据测量目的,选择适当的测量工具,例如尺子、天平、温度计、电子计量仪器等。
确保所选工具的准确
性和可靠性。
3. 制定测量计划,在进行实际测量之前,制定详细的测量计划,包括测量的时间、地点、方法和所需的人力资源。
4. 进行校准,在使用测量工具之前,需要进行校准以确保其准
确性。
校准应该是定期的,并且应该遵循制造商的建议或标准程序。
5. 进行测量,按照预定的计划和方法进行测量。
在测量过程中,
要确保环境条件的稳定,避免干扰因素的影响。
6. 记录和分析数据,对测量结果进行准确记录,并进行数据分析。
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排除可能的误差和异常值。
7. 控制变量,在进行实验或观察时,需要控制可能影响测量结果的其他变量。
这可以通过实验设计、随机化或统计方法来实现。
8. 确认结果的可靠性,对测量结果进行验证和确认,确保其可靠性和准确性。
这可以通过重复测量、对比不同测量方法或与其他独立数据的对比来实现。
总之,控制测量的方法和步骤是确保获得准确和可靠数据的关键。
严格遵循这些步骤可以帮助科研人员和工程师获得可信赖的实验结果,并为决策提供有力的依据。
控制测量的一般作业步骤

控制测量的一般作业步骤控制测量是指通过对测量对象进行控制,使其保持在一定的状态下,以实现测量目的的测量方法。
在实际操作中,控制测量的步骤非常重要,下面将介绍一般的控制测量作业步骤。
一、确定测量目的和测量对象在进行控制测量之前,首先要确定测量的目的和对象。
明确测量的目的,有利于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和仪器。
确定测量对象,有利于明确测量的范围和精度要求。
二、选择合适的测量仪器和方法根据测量目的和测量对象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测量仪器和方法。
测量仪器的选择应考虑精度、稳定性、准确度等因素。
测量方法的选择应考虑测量对象的形状、大小、材料等因素。
三、进行预处理在进行控制测量之前,有时需要进行预处理,以提高测量精度。
预处理包括去除表面污染、消除表面缺陷、去除形变等操作。
四、进行控制测量在进行控制测量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测量环境应保持稳定。
如温度、湿度、气压等要在规定的范围内。
2.测量仪器的使用要规范。
如校准、调零、调整等操作要正确。
3.测量对象的安装要正确。
如固定、支撑、夹紧等操作要牢固可靠。
4.测量过程的记录要详细。
如测量时间、测量点、测量值等要及时记录下来。
五、数据处理和分析在完成控制测量后,需要对测量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数据处理包括数据清洗、数据整理、数据校核等操作。
数据分析包括统计分析、图表分析、误差分析等操作。
六、评价测量结果根据测量目的和精度要求,评价测量结果的准确度和可靠性。
如需要进行重复测量、对比测量等操作,以确保测量结果的正确性。
七、编制测量报告在完成控制测量后,需要编制测量报告。
测量报告应包括测量目的、测量对象、测量方法、测量结果、误差分析、结论等内容。
测量报告的编制应规范、清晰、详尽。
控制测量的一般作业步骤包括确定测量目的和测量对象、选择合适的测量仪器和方法、进行预处理、进行控制测量、数据处理和分析、评价测量结果、编制测量报告。
在实际操作中,要注意每个步骤的细节,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度和可靠性。
控制测量基本内容

控制测量基本内容控制测量是指通过对某一对象或现象进行测量,获取其相关数据以实现对其控制的过程。
在各个领域中,控制测量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控制测量的概念、方法和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控制测量的概念控制测量是指通过对被测量对象进行测量,获得相关数据,并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实现对被测量对象的控制。
控制测量的目的是为了确保被测量对象的性能和质量达到既定的要求。
二、控制测量的方法1. 直接测量法:直接测量法是指通过使用测量仪器对被测量对象进行直接测量,获得相关数据。
直接测量法的优点是测量结果准确可靠,适用于大多数情况下的控制测量。
常用的直接测量方法包括长度测量、温度测量、压力测量等。
2. 间接测量法:间接测量法是指通过对与被测量对象相关的参数进行测量,间接获得被测量对象的相关数据。
间接测量法的优点是能够在无法直接测量的情况下,通过间接测量获得所需数据。
常用的间接测量方法包括光学测量、电磁测量、声学测量等。
三、控制测量的应用1. 工业领域:在工业生产中,控制测量被广泛应用于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生产效率提升。
例如,在汽车制造过程中,通过对零部件的尺寸、重量和材料等进行测量,实现对汽车质量的控制。
在电子制造过程中,通过对电子元器件的特性进行测量,实现对产品性能的控制。
2. 医疗领域:在医疗诊断和治疗中,控制测量被用于对患者的生理参数进行监测和控制。
例如,在心脏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通过对患者的心率、血压等生理参数进行测量,实现对患者病情的控制和调整治疗方案。
3. 环境监测:控制测量在环境监测中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在空气质量监测中,通过对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进行测量,实现对环境污染的控制和治理。
在水质监测中,通过对水中各种参数的测量,实现对水质的控制和保护。
四、控制测量的挑战与应对在控制测量过程中,会面临一些挑战,如测量误差、测量精度不高等。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提高测量仪器的精度和可靠性,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控制测量的技巧

控制测量的技巧控制测量的技巧主要涉及到正确选择和操作测量设备,以及控制环境和条件,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控制测量的技巧。
1. 选择合适的测量设备:选择适合测量对象和要求的测量设备非常重要。
测量设备的精度、分辨率、范围等性能应当能够满足测量任务的需求。
2. 校准测量设备:定期对测量设备进行校准,以确保其准确性。
校准应当由专业的机构或人员进行,校准结果应当与国际或国家标准保持一致。
3. 保持测量设备的良好状态:良好的仪器维护和保养是确保测量准确性的关键。
定期清洁和校准仪器,检查和更换损坏的零件,以确保设备的功能正常。
4. 控制环境条件:测量环境的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可能会影响测量结果。
因此,在进行测量时应该尽量控制这些条件,或者对其进行补偿和校正。
5. 保持稳定的测量条件:测量结果可能会受到运动、振动、电磁干扰等因素的影响。
为了减少这些干扰,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使用测量固定装置、隔离振动源、挑选抗干扰能力强的测量设备等。
6. 重复测量并取平均值:重复测量可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通过多次测量并取平均值,可以减小由于随机误差而带来的偏差,从而获得更准确的结果。
7. 检查和记录测量数据:在进行测量之前,应该检查和确认测量设备的状态和准备情况。
在进行测量时,应该准确记录测量数据,并标识出相关的条件和参数。
8. 进行误差分析和处理:在测量过程中可能会存在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通过误差分析和处理,可以识别和减小误差,进一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9. 与标准进行比较:在进行某些测量时,可以通过与已知标准或校准物进行对比,来验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10. 防止人为误差:人为因素可能引入测量误差,如操作不规范、误判和读数错误等。
因此,在进行测量时应该注意细节,采取标准化的操作程序,并进行必要的培训和知识更新。
总之,对于控制测量,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测量设备、进行定期校准和维护、控制环境和条件、重复测量并取平均值、检查和记录测量数据、进行误差分析和处理等一系列措施,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花高速公路第三合同段连续梁桥施工监控实施细则1、编制依据1.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01-87)1.2《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J033-95)1.3《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1.4 太极溪特大桥(66.16+120+66.16)m预应力混凝土设计图.2、编制范围太极溪特大桥跨太极溪(66.16+120+66.16)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工程。
3、工程概况太极溪特大桥(K11+065.84~K11+318.16)设计有一联(66.16+120+66.16)m预应力混凝土悬灌梁。
4、连续梁桥施工监控的主要内容对大型桥梁而言,理想的几何线形与合理的内力状态不仅与设计有关,而且还依赖于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法。
如何通过对施工过程的控制,在建成时得到预先设计的内力状态和几何线形,是桥梁施工中非常关键和困难的问题。
施工监控的目的就是通过在施工过程中对桥梁结构进行实时监测,根据监测结果,评估各主要施工阶段主要构件的变形及应力变化状态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判断施工过程是否安全,结构是否正常工作;而当出现较大误差时,应对结构进行误差调整,并对设计的施工过程进行重新安排,从而保证桥梁建成时最大可能地接近理想设计状态,同时也确保施工期间的结构安全、施工质量和施工工期。
连续梁桥的施工监控一般有三个方面的主要任务,一是使结构在建成时达到设计所希望的几何形状,二是使结构在建成时达到合理的内力状态,三是在施工过程中保证结构的安全。
由于连续梁桥是多次超静定结构,施工过程中箱梁中实际结构尺寸的变化、临时施工荷载的施加,混凝土的弹性模量、收缩徐变,预应力张拉力施加的时间、大小与损失情况对结构的总体受力和成桥线形有很大影响,因此,在施工中如何根据各施工段的实际龄期考虑混凝土收缩、徐变,考虑实桥混凝土取样的实测弹性模量、成桥实际几何尺寸等的现场信息反馈来确定相关参数,使计算状态尽可能与实际相符,达到‘自适应’状态,确保桥梁总体受力和成桥线形是悬臂施工连续梁桥施工监控的主要任务。
根据以往这类桥梁施工控制的经验,大跨度连续箱梁桥施工误差主要出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混凝土材料的容重、弹性模量因混凝土配合比不同而异;②环境温度、日照及空气相对湿度的影响;③悬臂施工挂篮作用在箱梁上的反力、施工荷载等;④施工时因模板变形等原因造成的梁段自重变化;⑤混凝土收缩、徐变变形复杂性的变形差异;⑥各梁段预应力的实际张拉力与理论值之间的差异等;⑦预应力的松弛、徐变分析的不确定性;⑧上部结构合拢顺序的变化。
根据太极溪特大桥跨西安咸阳机场高速公路连续梁桥桥型及施工方法的特点,施工监控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配合施工单位对悬灌施工方案提出合理建议;复核设计单位提供的主要工况的挠度变化值;提供合理的施工立模标高及混凝土浇注方案建议;协助设计单位提供合理的合拢温度;协助设计单位提供成桥后桥面铺装标高;从施工角度优化设计方案;对于施工工艺提供参考意见,对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和意外事故会同有关部门提出处理的参考方案。
5 施工监控依据及计算软件5.1施工监控依据(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01-87)(2)《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J033-95)(3)《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4)《连续梁桥施工设计图》5.2施工监控软件(1)桥梁博士V3.03(平面杆系有限元分析)(2)ANSYS(块体元分析)(3)MIDAS/CivilV6.7.1(计算校核)6 施工控制的结构分析6.1 施工监控分析计算方法6.1.1施工控制计算考虑的主要因素1)施工方案与施工荷载由于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的恒载内力与施工方法和架设程序密切相关,施工控制计算前首先对施工方法和架设程序作较为深入的研究,并对主梁架设期间的施工荷载给出一个较为精确的数值。
2)预加应力预加应力直接影响结构的受力与变形,施工控制中将在设计要求的基础上,充分考虑预应力的实际施加程度。
3)混凝土收缩徐变计算时,计入混凝土收缩徐变的影响。
4)温度温度对结构的影响是复杂的,对季节性温差在计算中予以考虑,对日照温差则在观测中采取一些措施如指定观测时间和建立误差分析方法等予以消除,减小其影响。
5)几何非线性影响在施工控制计算中将考虑几何非线性的影响。
6)施工进度施工计算将按实际的施工进度分别考虑各个部分的混凝土收缩徐变变形。
6.1.2施工监控分析方法桥梁施工控制经过最近十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理论方法。
目前石家庄铁道学院在施工控制方面,主要采用自适应控制的思路。
当结构测量到的受力状态与模型计算结果不相符时,通过将误差输入到参数辩识系统中自动调节计算模型的参数,使模型的输出结果与实际测量到的结果一致,得到修正的计算模型参数后,重新计算调整各施工阶段的理想状态。
这样,经过几个工况的反复辨识后,计算模型就基本上与实际结构相一致了,在此基础上可以对施工状态进行更好的控制。
因此,施工控制是一个施工→量测→识别→修正→预告→施工的循环过程。
1)前进分析按设计状态,根据预定的施工速度和施工程序,获得每阶段的内力和挠度以及最终成桥状态的内力和挠度。
2)倒退分析按设计状态,根据规定的施工程序,获得每阶段的内力、挠度并根据前进分析结果计算出收缩徐变对内力、挠度的影响量,并确定各施工阶段的立模标高。
每一节段分4阶段完成:挂篮就位和立模→混凝土浇筑→张拉预应力及拆模→挂篮前移。
3)实时跟踪分析根据实测数据,用自适应优化控制法计算出各阶段的实际状态,得出下一步施工预测值和最优调整方案。
4)标高的预测报警根据实测数据,绘制各节段在各阶段施工时的标高曲线,在施工过程中将实测曲线逐步绘到同一张纸上,分析吻合程度和变化趋势,作为指导下一步施工依据,如有意外及时采取措施。
通过施工控制预测、实测值得出以下对比数据,检验控制的效果:设计标高、预测标高、实际标高、对比曲线6.2立模标高计算在主梁的挂篮现浇施工过程中,梁段立模标高的合理确定,是关系到主梁的线形是否平顺、是否符合设计的一个重要问题。
如果在确定立模标高时考虑的因素比较符合实际,而且加以正确的控制,则最终桥面线形较为良好;如果考虑的因素和实际情况不符合,控制不力,则最终桥面线形会与设计线形有较大的偏差。
众所周知,立模标高并不等于设计中桥梁建成后的标高,总要设一定的预抛高,以抵消施工中产生的各种变形(挠度)。
其计算公式如下:gl i i i i i sji lmi f f f f f f H H ++++++=∑∑54321式中:lmi H —i 位臵的立模标高(主梁上某确定位臵); sji H —i 位臵的设计标高;∑i f 1—由梁段自重在i 位臵产生的挠度总和;∑i f 2—由张拉各预应力在i 位臵产生的挠度总和;i f 3—混凝土收缩、徐变在i 位臵引起的挠度;i f 4—施工临时荷载在i 位臵引起的挠度;i f 5—二期恒载在i 位臵引起的挠度; gl f —挂篮变形值。
其中挂篮变形值是根据挂篮加载试验,综合各项测试结果,最后绘出挂篮荷载—∑i f1、∑i f2、i f3、i f4、i f5五项在前进分析中已经加挠度曲线,进行内插而得。
而以考虑。
6.3 参数识别与误差分析按照自适应控制思路,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参数识别的误差分析方法。
当结构测量到的状态与模型计算不相符时,通过将误差输入到参数辩识算法中去调整计算模型的参数,使模型的输出结果与实际测量的结果一致。
得到了修正的计算模型后重新计算各施工阶段的理想状态。
这样,经过几个工况的反复识别后,计算模型基本上与实际结构一致,在此基础上可以对施工状态进行控制。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的参数识别应该采用理论分析与试验测试相结合的方法,才能更准确、更迅速的识别参数误差。
对各参数误差进行敏感性分析,初步选定待识别的主要参数如下:梁段自重,为各施工梁段的重量,混凝土浇筑超方和欠方的影响。
结构刚度,包括所有单元的EI,EA.混凝土收缩徐变,主要是计算模型的各项参数。
温度,为各施工状态下结构中温度场的分布情况。
预应力,主要为预应力有效值计算中的各个参数。
施工荷载,为各个施工状态施工临时荷载的施加、移动和去掉等情况。
对于标高测量结果存在的误差,使用最小二乘法拟合成平滑曲线,将曲线上的数据作为结构测量状态参数识别和误差分析。
曲线拟合记录见‚曲线拟合记录表‛。
参数调整记录填写‚参数调整记录表‛。
6.4 立模标高的实时调整与预测经参数修正的计算模型与已施工完的阶段状态一致,但在下一阶段,预测值与实际值不一定相符,所以每一个施工阶段均进行参数识别与误差分析,防止误差偏大。
预测高程填写‚施工立模标高计算表‛。
7 施工监控实施细则7.1箱梁悬臂施工平面及高程控制实施细则为了保证该连续梁桥采用悬臂浇筑施工方法的质量和安全,控制每一梁段施工的中线位臵和标高,监测施工过程中各块箱梁的挠度变化情况,为箱梁标高调整提供依据,保证悬臂浇筑施工的悬臂合拢平面和高程差控制在设计要求的范围之内,根据《连续梁桥施工设计图》及施工单位提供的有关资料,特制定箱梁施工的平面和高程控制实施细则。
7.1.1 箱梁施工测量网的建立(1)为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悬臂浇筑施工服务的测量控制网应一次建立在各墩的承台上,而后再根据施工的进度安排将承台上的控制点转移到各自的 0号块上。
(2) 平面控制网由桥面中轴线组成,控制网可借助已建立的施工控制网。
平面控制网采用经纬仪或全站仪建立。
(3) 高程控制网依托已建立的控制网点,采用二等水准测量的方法,变换仪器高法,先在各桥墩承台上各设一个高程控制点,待箱梁0号块竣工后,用水准仪加悬挂钢尺的方法移至0号块顶面上或用全站仪建立。
0号块上的水准点即为箱梁悬臂浇筑施工的高程控制点。
(4) 各墩上0号块箱梁顶面布臵9个施工控制基准点,如图1。
图1 0号块顶面测量基准点布臵示意(单位:cm)图1中各点均为箱梁各悬浇节段高程观测的基准点。
各墩上0号块箱梁顶面的施工控制基准点位臵按图1严格定位。
各点位臵及各点间距离与图1所示值相差不得超过±10毫米。
(5)在箱梁悬臂施工中,对于高程控制的基准点,在下述情况下应进行复测: ①结构受力体系转换后;②墩基础发生较大沉降变化时;③施工控制组经分析后认为有必要进行复测时;④施工进行三个月后。
基准点的复测工作要求参照有关条款执行。
7.1.2 基准点和梁段测点的埋设(1)箱梁的0号块基准点布臵见图1示。
基准点标志可用16毫米直径螺纹钢筋制作。
钢筋露出顶面混凝土约2厘米,露出端上部加工磨圆并涂上红漆。
(2)箱梁的各悬臂施工梁段的测点布臵见图2。
图2 悬浇阶段梁测点布臵示意(单位:cm )每个悬浇箱梁节段在顶板上各设3个高程观测点,这样不仅可以测量箱梁的挠度,同时可以观察箱梁是否发生扭转变形。